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音乐课已不再是单一的教会学生认识“do、re、mi”,会唱一二首歌曲了。现在的音乐课更加重视丰富学生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欣赏能力和乐器的演奏能力。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进入了课堂。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辨别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知识层次有限,以及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不同,使得音乐欣赏课比起其它的课更为难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如何使音乐欣赏课上的生动、活泼、有趣起来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做法和粗浅的体会。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欣赏课不像唱歌、舞蹈等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音乐想象能力。如:欣赏苏联作曲家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童话故事本身入手,将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启发学生叙述故事内容,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童话故事主题的理解为欣赏交响童话主题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的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其次,我还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精选好音乐作品入课堂。人们都知道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试想在一个校风差,校风歪的学校里,学生将如何健康接受教育?这又何谈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呢?作为老师,对社会的大环境,我们难以改变,但可以在这个音乐小堂里,精心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除了要让学生欣赏分析一些好的歌曲、乐曲外,还经常播放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和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如《让我们荡起双浆》、《闪闪红星》等佳品,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党的崇敬和热爱,感受欢快活泼的气氛,使学生的高尚情操等审美能力都得到培养,如:在欣赏《青春舞曲》时,我播放有关新疆风景的一些画面,还让学生欣赏新疆的一些乐器,好听的歌曲,优美的新疆舞蹈,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 以欣赏为主,将唱歌、乐理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训练融会贯通。欣赏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应该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歌唱和乐器演奏对欣赏起到一个再认识的作用。同时,将基本乐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训练融于欣赏、唱歌练习和乐器演奏之中,这样做是对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欣赏歌曲《小白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幽静的画面,接着我在用钢琴演奏《小白船》的旋律,最后在通过播放歌曲《小白船》的旋律,这样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感知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学生更加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主旋律的记忆,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美。
三、“听、看、唱、想、动、说”全方位引导,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方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而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从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看”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视觉的结合来感受美,这一点我在平时教学中里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来实现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因此我借助多媒体,通过观看动画、绘画、剪贴画及情景表演进行直观欣赏教学。其次,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而“想”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由感而发是有抽象性、多样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接着“动”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与美术相结合使学生动起来。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正当地添加美术成分,大胆地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的音乐情景,培养他们的情趣、动手、动脑能力,有效地将美术融入音乐中,让学生从声音、图像两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并创造美。最后“说”就是让学生说出了聆听作品后的感受。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我们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使学生的欣赏过程能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四美:
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实践美。感受美是指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内容是某种事物、意境及情感等。
理解美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创造事物美、情感美所引起的作用。通过感受美,我们掌握了音乐所描绘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应引导学生了解各音乐要素在创造乐曲意境中所起的作用。
表现美是指学生在体会音乐描绘事物的基础上,理解乐曲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其内容。表现音乐美有多种形式,如:语言、舞蹈、美术作品等。通过这些姊妹艺术形式来辅助、深化乐曲内容,强化乐曲的深度,丰富乐曲的表现。
实践美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后,让学生亲自实践音乐美。例:《春节序曲》里描绘了“秧歌”的场面,在欣赏音乐中,可以组织学生来学一学、跳一跳,增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音乐的实践美,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四美
那么,运用什么样的欣赏教学方法,并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培养提高学生“四美”的素质呢?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这样做。
2.1要注重音乐课堂的纪律
纪律,是课堂教学的保证。众所周知,音乐课由于课程特点,课堂纪律往往不如语文课、数学课。而课堂纪律的好坏是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程度以及班级的班风、学风来决定的。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从低年级开始,注重音乐课堂纪律。一方面可以和班主任加强配合;另一方面,应该在教学中使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但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将学生分成2―4组,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对各年级纪律、积极发言情况分别进行“加减小音符”的奖励与惩罚,课后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奖励“大奖杯”、“音乐花”、“音乐娃娃”等。激发学生的竞赛意识,确保一个既安全又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
2.2选择简便可行、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2.2.1、闭目聆听。指学生通过闭上双眼,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听赏音乐上,并积极发挥想象力来欣赏音乐。这适合于旋律较优美、抒情、宁静的情绪以及某些意境式的音乐片段。
2.2.2、拍手法。指学生跟随音乐及教师的拍击,拍打音乐中的各节拍。适合于欢快、活泼、热烈、紧张等情绪的歌、乐曲。
2.2.3乐器演奏模仿法。指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器乐曲时,出示相关的主奏乐器挂图,并指导学生用投入的演奏姿势来参与音乐的方法。例:《我是人民小骑兵》、民乐独奏曲《丰收锣鼓》、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柴可夫斯基曲)等。
2.2.4、旋律与舞动。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跟随教师或自创律动、舞蹈动作的表演来参与音乐的方法。在童声合唱《我的小鸡》(阿塞拜疆儿歌)中,教师可以用律动表演来表现小鸡的形象和内容;而一些具有民族风格的歌、乐曲,如:《快乐的罗嗦》,就可由教师教授简单的黎族舞蹈动作,让学生正确体会乐曲的风格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自创律动、舞蹈表演。电子琴独奏曲《我若是小小鸟》、音乐专题《可爱的动物》等,可让学生在理解了乐曲描绘的内容后,自己跟随音乐创编律动、舞蹈表演的形式来参与音乐。通过这种形式,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
2.2.5、看录像。学生通过观看歌乐曲的录像,可以把对音乐的感性认识通过表象得到对音乐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观看录像可以是乐器、乐队的演奏图象,也可以是描绘歌、乐曲内容、意境的图象。通过观看录像的形式,使学生既感兴趣,又集中了注意力,这是音乐课综合欣赏中的一种较完美的、切实可行的、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方法。
2.3培养音乐鉴赏力应注重适时对各阶段音乐知识进行总结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82-001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大多是老师教学生唱歌,以学生学到音乐知识,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来评价教学效果。但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认识到,小学音乐课应将音乐欣赏作为教学的重点。
首先,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这就决定了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听觉的重要性。
其次,从思维方式看,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情感上看,他们易兴奋、不够稳定,对音乐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但从意志上看,他们的意志品质比较薄弱,如果要学习较难的音乐技法,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不愿意学习音乐。
再次,人们欣赏音乐,这是所有人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的机会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这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小学音乐课的重点应放在音乐欣赏教学上。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作了一点尝试,现总结出来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要精选教材
音乐的教材很多,包括有课本、音响、音像、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辅助材料等。但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生活背景精选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引起兴趣、产生共鸣,并能使学生产生美感的乐曲,让学生欣赏。
二、要以欣赏音乐为主,以讨论讲解为辅
以欣赏音乐为主,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把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内容作为重点,详细讲解,唯恐学生不能理解,结果讲得多听得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也有的教师在音乐欣赏中不讲或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很浅,对音乐的理解只能处于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很难达到欣赏的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了。
笔者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先听后讲,再听最后讨论的方式。讲解主要向学生讲清两点内容即可。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是声乐曲,那么它是哪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还是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背景因素,即是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一定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如我们在了解了香港、澳门及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后,再来听听唱唱伴随香港、而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对其它内容可根据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三、要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应尽量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如在欣赏《小青蛙》时,如果用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这样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四、要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音乐中去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境中去。比如通过学生跟着音乐打节奏,或通过敲击打击乐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培养乐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欣赏《钟表店里》时,可以让孩子们用不同乐器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水族馆》时,让孩子们用口琴、沙球、小铃分别模仿了海水流动、鱼儿吐泡泡、海洋生物狂欢的乐声,这些都加深了孩子们对乐曲的理解,培养了乐感。
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欣赏,各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与人的性格、气质、修养及所处的时代、民族风俗等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不能强求一律。
另外,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可通过一系列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如节奏是欢快的还是舒展的?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哪些乐器发出了什么声音?你能描述表现的内容吗?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来感受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音乐。
同时可以通过听辨、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掌握理解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变化,从而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六、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判断音乐艺术是非标准,提高鉴赏能力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说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面对的是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度低的小学生群体,许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展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教学情境和氛围,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音乐欣赏是具有主体性的创造活动,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来激发兴趣、营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为音乐欣赏教学做好相关准备,如充分熟悉音乐作品、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收集教学内容相关资料等等,才能避免在教学中因准备不足而简单说教,而是将音乐欣赏通过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内容展示出来,才能增添课堂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欣赏中去。
2、音乐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中,教师还需要遵循一些能体现音乐教学活动共性和规律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寓教于乐的原则。即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音乐学习当成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尤其是面对处于音乐入门阶段的小学生,更应该让他们在快乐中欣赏和学习,才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体验音乐的美感和韵律,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过程。
二是情感体验的原则。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欣赏是由知觉欣赏进入情感体验,最后到达理性欣赏,因此欣赏教育始终要具有独特的感彩。在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应尽量开拓学生的音乐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将欣赏音乐变成创造性地学习和情感式的体验音乐,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探索音乐的奥秘,与音乐的距离才更近。
三是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儿童在各阶段的音乐能力和素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包括音乐欣赏在内的整个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充分考虑个体对音乐欣赏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特别是对那些音乐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耐心的辅导和鼓励,才能使他们有所收获和进步,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音乐欣赏的教学工作。
3、音乐教学中将“听”、“看”、“说”、“唱”相结合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音乐知识少,再加上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师有必采用听、看、说、唱相结合的方法,多形式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整堂音乐欣赏课“亮”起来。
一是听。“听”是欣赏作品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进行联想的第一步,教师可先让小学生感性地听,即让他们整体感受音乐,再让其理性地听,即通过讲授音乐故事、音乐知识或主题,使学生感性地听。
二是看。“看”是欣赏的辅助,即让学生通过视觉体验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形式作为辅助,在音乐欣赏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看”的时间,不宜过长。
三是说。“说”是欣赏作品的深入,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参与音乐欣赏中的方式,即教师在教学中,可对学生发起关于音乐情绪、音乐主题等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对所欣赏的音乐的听后感,这种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加深理解。
四是唱。“唱”作为音乐欣赏的基础环节之一,是“欣赏”的有效补充,能让音乐欣赏课不仅仅发挥“欣赏”的作用,还可以迁移和扩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在唱的过程丰富了情感体验,并对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此,教师可适当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音乐欣赏作品,让学生入境地去演唱作品。(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4、总结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阶段的必开课程,是完成小学生德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鉴赏的重要性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要创新方式方法,改进教学策略,首先,要以乐教为基本原则,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要尊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最后,要适时评价学生,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年儿童的德育美育教学和身心健康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依旧存在观念滞后、方法简单、目标混乱等问题,因此,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讨尤为重要。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内涵
音乐作为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少年儿童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学是艺术的感知,是以听觉的直观感受为基础,感受音符的跳动,音节节奏的变化,并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作为初级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欣赏教学,通过对接近儿童认知体验的音乐音频和视频的播放,陶冶情操,培养音乐的美感,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挖掘小学生的艺术潜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鉴赏力,养成良好的艺术习惯,为部分学生今后在艺术道路上有所成就奠定基础,也为绝大多数学生培养音乐鉴赏的感知力。在教学内容上,小学阶段的音乐鉴赏课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以音乐播放为素材,培养学生通过音乐元素鉴赏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基调;第二,通过音乐鉴赏,让小学生对最基本的音乐常识有所了解,能辨认常见的音乐题材;第三,通过音乐作品的鉴赏,让学生能辨认常见的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讨
1.以乐教为基本原则,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兴趣培养至关重要。小学生的认知世界里,音乐专业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要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必须要让小学生对音乐鉴赏和学习充满兴趣,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参与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创设情境,营造起浓厚的教学氛围,用激情感染学生,用艺术熏陶学生。小学生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又缺乏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教学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否则,适得其反。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只有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小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鉴赏学习。因此,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首先要从研究学生开始,认真备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了然于胸,有针对性地选取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对症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以殊胜的效果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趣味性,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比如绝大多数小学生对具体可感知的绘画艺术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于只靠听觉感知的音乐艺术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音乐与绘画高度融合起来,用丰富形象的画面感描述音乐,营造多元立体的艺术氛围,在趣味横生、欢快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情感,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2.尊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识能力,不可一蹴而就,把过于复杂和高起点的音乐知识强加给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和音乐常识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尽量切合小学生的熟知范围,选取小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视剧或者动画音乐,在带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传递音乐知识,普及音乐鉴赏常识,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感知力。同时,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差异,小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天赋较高,有一定家庭影响的小学生可以适当丰富教学内容,通过鼓励和赏识教育,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音乐鉴赏学习,对于音乐感知能力较弱,接受较慢的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音乐作品开始,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3.适时评价学生,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习自主性不强,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高,很在乎教师的成绩评定。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多采用激励教学机制,通过适当的适时的鼓励点评和肯定评价,带给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体验,可以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其次,小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重点不突出,教师要在每一节课中利用一定量的时间回顾反馈教学内容,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教学内容及时巩固,强化认知。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或者学生之间的探究合作回顾学习内容,查漏补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王燕 单位: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洪艳.新课程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新课程(上),2016(07)
[2]黄春霞.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2016(23)
[3]李红兵.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求知导刊,2016(07)
1.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小学音乐欣赏被更加丰富的模块教学所取代,在教学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实际需要,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求。音乐教学的各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虽然有不同的侧重,但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增进小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普通小学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数都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情况而逐渐分步实施的。这充分显示了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意义,也使得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探索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改革既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和保障整体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和深化实施的必然条件。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新要求
2.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要求。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单一维度向多维目标转化。具体体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多维目标。这既是小学音乐改革目标,也是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选择与实施时理应遵循的教学目标。多维目标的确立,体现了对新的知识观与学生观,体现了对个体全面发展的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必然要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因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有效贯彻教学目标的关键途径。
2.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要求[本文转自。小学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个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不仅体现为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提高,也体现为审美与修养、文化底蕴等的综合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他们实施一种基本的美感教育。这种审美情趣的习得与美感的逐渐形成,对小学生未来的人格发展与科学世界观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如何真正突出以审美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时需要重点予以考虑的核心因素。
3.运用动情法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通过初听,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为了进一步听懂音乐,就要再次复听,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赏析,重点的地方要反复多听,目的是让学生从音乐的基础要素上去理解音乐,同时要有生活中的联想。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
为学生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样学生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即使有个别学生精神不集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作出调整。这种全体参与,不要求 "动"的统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情绪吻合,教师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如:欣赏《春》,六个人一小组游春,不要求每个同学的动作都一样,也不要求动作如何优美。只要他们能被歌曲的情绪感染,在教室里自由自在地创造"春天"。而在欣赏完《孤独的牧羊人》后,要求每一小组推荐一人朗读歌词,朗诵时让他们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不要求语调统一,但要投入,最后还要谈一谈为什么这样朗读。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
1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过分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专业性: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因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要求将授课重点放在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强调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与歌唱等技能的实践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是好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内容设置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但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将生动活泼的音乐作品解构为相对枯燥抽象的音乐学习素材,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难以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不能在欣赏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动人之处,本身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无趣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提起兴趣,欣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突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然沿用以往的模式,强调自己“教”的影响,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其主体地位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同时,音乐作品的欣赏更具有主观色彩与开放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时,很难调动起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其欣赏过程并非聆听与感悟,而是变成了完成一个个教师安排的欣赏任务,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小学生审美品位以及人文素质的积极性影响收效甚微。
1.3欣赏教学偏离音乐本体关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的聆听与体会,并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作品认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上愈发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为了追求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多样化,安排了大量与作品相关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欣赏教学的内涵。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比例上安排缺乏科学性,在拓展性内容方面投入了过的的教学时间,针对作品本身进行的欣赏理解教学则相对不足,学生注意力往往被背景故事所吸引,不能将经历集中在作品本身,这种舍本逐末的课堂安排,淡化了音乐做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2.1创设浓厚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又较高的投入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相对分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科学的设置音乐欣赏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的精力有效的引导到音乐作品上来,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走入作品,深入的感受体会欣赏对象传递出的情绪与美感。
2.2选择阶段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将小学音乐欣赏看做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选择阶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研究不同音乐作品情感与技法复杂性上的差别,结合当前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确定欣赏素材。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富于童趣或活泼欢快类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感受音乐传递出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关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时教师可以将器乐作品作为学生欣赏的主体,而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教授的作品应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水平,教学力度逐层深入,使得学生欣赏水品逐步提高。
2.3整合多方面音乐欣赏资源视: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为教学质量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效果。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新型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全面整合教学资源,从声光电等多个角度丰富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将音乐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形成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同时,使用电脑、网络进行教学适应这一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当前时展特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能力。
2.4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让学生去感受作品所要营造的氛围,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对作品展现的场景进行描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适当地点评,当讨论结束,教师要报学生的整体观点进行梳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适当地点评,存在的优点,教师要指出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扬,而存在的缺点,教师也要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审美和再创造的活动,包括了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音乐的联想等心理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音乐中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实现音乐教学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作者:邢丽 单位: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学校
参考文献:
[1]李阿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68.
[2]李红.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J].学周刊,2013,33:140.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效率
前言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标准不断提高,小学教育中对音乐教育亦越来越重视,并将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点教学任务进行推进。然而,在音乐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必须对其进行针对行的改进。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分析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我国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进步。其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重点关注的艺术鉴赏素养能力,其在近年来亦取得良好的发展成绩。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与现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在落实与实施中仍存在着些许问题有待解决,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于强调专业性。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主,其技能又主要强调唱歌为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专业性,即以唱歌训练作为课堂的主体内容进行教学,而忽视了音乐欣赏的重要性,继而使得学生机械的听唱却感受不到音乐本身的魅力与内涵;第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唱“独角戏”,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参与性不仅在于学生是否在课堂中进行了唱歌训练,更在于音乐欣赏教学中是够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师是否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并为学生做好音乐鉴赏的引导工作;第三,缺乏音乐本位教育的贯彻。自音乐欣赏教学的中本位教育主导指“欣赏”,而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过于重视对音乐发生的背景和任务介绍,使历史背景知识的灌输占据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内容,而忽视了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欣赏”本位,长期以往,学生不仅忽视了音乐欣赏能力的构建与培养,更使之逐渐降低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效率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教学着力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秉承着“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主要以听音乐的形式进行,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旋律等要素进行分析,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中不仅难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对音乐欣赏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着力点,从教材出发并善于运用故事、动画和意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在《龟兔赛跑》等故事的音乐欣赏,教师可以选用动画的形式对故事进行导入,利用多媒体教师中的荧幕将故事进行播放,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与主动性。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才能真正使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因素素养。为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切忌让学生机械的听唱歌曲,而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此外,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注重全面性,教师要善于运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模式,并借此来实现音乐教学的全面性。
(三)强化本位教育观,规范教学内容
新课标对我国音乐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规划与指导,即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一定要以“欣赏”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传统教学中过多涉及音乐背景文化知识的教学要进行及时修正。教师本身亦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工作,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内容的时间比例,并将音乐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此外,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音乐本身引导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即将优美的旋律与音调进行播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例如,在对《牧童短笛》这首曲子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由于其短小精干,旋律又极为紧凑,倘若要运用这首曲子锻炼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便需要创设科学的教学主线。其具体步骤为:第一,让学生自身对曲子进行亲身感受,在听取曲目的过程中同主旋律一同进行模唱,借此感受音乐中的优美意境。第二,让学生通过实践行动对选曲进行填词,让音乐在个性化的欣赏意识中彰显其不同的音乐艺术魅力。
三、结语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门艺术类科目的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与特征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从而促进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音乐教学的全面推进。此外,教师亦要重视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解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欣赏质量。
【参考文献】
[1]杜静文.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3.02(05):50-52
[2]郑海燕.关于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7.11(11):214-215
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就是音乐欣赏。小学生通过进行音乐欣赏可以树立初步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学生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非常有利。所以,要重视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让音乐欣赏课堂变得更有魅力。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 "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 "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既是客体的主体化,又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因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于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1.1 引情激趣,营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比教师用什么好的教学方式都有用。教师带领学生去探究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用新颖的教学形式,用多媒体让声音和图片结合,用游戏的形式教学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奇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视觉感和音乐审美感。例如教师在讲《十面埋伏》时可以把音乐所处的年代背景和学生分享,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在播放音乐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当时年代背景去欣赏音乐,体会当时的气壮山河和悲切壮烈的历史场面。在播放完音乐之后,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下《四楚霸王》相关的片段,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的内涵。教师多给学生营造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身处其中体会楚汉之争的战场,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深意和音乐带来的意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突破难点,优化教学。心理学家做实验曾经验证:动态刺激远远大于静态对人的刺激。在教学中,教师只能用静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资料可以通过多媒体转换成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教学资料就变得生动有趣,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多媒体可以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调动学生的感官,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对音乐的喜好,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和创造性。音乐教师采用动态的形式体现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可以使其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这样,学生能简单易懂地学会音乐知识。音乐活动教学也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提高交流的效率,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形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省时省力省资源,而且效果也很好,教学步骤简单,教学内容丰富。
1.3 巧用手段, 凸现教学目标。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根据音乐作品设定欣赏课的教学程序, 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 那样的课堂往往失去生命能动的活力, 学生学得被动,得不到学生的喜爱,更谈不上欣赏音乐的力量, 体会音乐的美感。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充分借助录音、投影、录像、VCD、动画片、制作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视频、音乐、动画等方式直观地展现乐曲,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这也更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某些特殊的、比较抽象的事物,其教学效果更好。比如在《勇敢的鄂伦春》的欣赏课上,很多学生对鄂伦春族十分陌生,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并不了解,我通过视频将鄂伦春族的生活习惯、装束等内容进行直观的呈现,使得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更为深刻,在欣赏中的效果也十分突出。而这种效果的实现是依靠单纯音乐手段无法达成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课件起到了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晰地领悟到在学什么,又是怎么学的,才能保证音乐课特有教育功能,才能体现音乐本色,凸现教学目标。
2.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要以学生的审美观念为主,让学生积极参与更多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口头说学生参与是不行的,学生真正去参与音乐审美活动,才会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才会实现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音乐教师为教学的领导者。教师为了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的教学之中,就要采取一些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音乐鉴赏活动之中。老师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中所学到的一切音乐鉴赏知识和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去参与音乐鉴赏活动,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种方法不仅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养成等。音乐欣赏中,学生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听、唱、想、说四个方面是引导学生参与的主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参与都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教师也可以借此来观察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错误,领悟出更完善的教学方法,拉近教学成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完善,使学生学习效果更好,一步步带领学生深度探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情,一部分是境。情具体地说是包括情绪、情感。境具体的说是包括环境、场景。当把情与境结合之后,就能更好地体现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换一个角度考虑也可以说明情况。音乐是学生情感的寄托,可以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带动学生内在情感的抒发,学生也可以从五官去感触情境里的环境,陶冶情操,抒感。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小学生进行的音乐教育中时除了要进行相应的音乐常识知识和歌曲学唱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音乐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能够给学生提供这样能力的培养和成长。进行相应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小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去了解音乐的魅力还能让他们体验到音乐的乐趣有更好的积极性去学习音乐。想要上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课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放几首音乐就可以了,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让小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是针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的一种教育,是一种音乐审美活动,现在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有三种不同的欣赏层次:官能欣赏、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在进行官能欣赏层次的欣赏时只是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表面,能够听到音乐是比较动听和悦耳的,但是这种欣赏层次只是表面的欣赏层次,针对小学生应该要让他们能够对音乐有更好的了解,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音乐表面的欣赏,要让小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去进行音乐的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获得完整的艺术享受。
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欣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欣赏对于小学生们情感培养、智慧开发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这种模式下进行音乐教学主要是采用老师进行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是教育受体,但是这种方法下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并不能自己进行主观的进行音乐的聆听和欣赏还有着老师灌输给学生的一些观点在其中,这样的音乐欣赏课虽然是学生在进行上课,但是学生能够得到的只是教师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自己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是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按照老师的思路和理解去欣赏音乐,没有自己的感悟,导致音乐欣赏课成为教师们的音乐欣赏课。
1.2缺少对音乐的真正理解:
现阶段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老师们经常会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的知识和音乐的背景故事,这样就使得音乐欣赏课变成了一节音乐课外知识普及课了。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方式可能使他们对于音乐后面的背景故事更加感兴趣却失去了对音乐本身的兴趣,这样就使得他们没有了对音乐本身的关注,使得小学生们无法得到对音乐的真正理解,也就使得音乐欣赏课无法达到原来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1.3过于强调专业性:
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时,部分教师过于强调音乐的专业性关于关注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将音乐欣赏课变成了一种以唱歌为手段的对音乐专业性技能的展示。他们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会划分曲式结构图使学生能够更加的关注和理解音乐进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的欣赏和歌唱。但是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反而会导致小学生的进一步的困惑,对于他们来说更好的方式其实就是对音乐的聆听,从专业的角度去解析音乐反而使他们无法欣赏音乐。
2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想要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必须针对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并且进一步的提出相关的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本文将针对当前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提出几点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2.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现在多媒体的教学平台,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灵活的选用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音乐播放时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播放,营造音乐的氛围,让音乐的情景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进行再现,让学生在声景并茂的环境中更加容易的感受到音乐的艺术和内涵。
2.2重视对音乐主体的理解: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主要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教师应该抓住重点,突出音乐欣赏课程的目标,让小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欣赏到音乐本身的魅力和内涵,要了解在音乐欣赏课程中音乐本身才是教学的重点,当然在强调音乐主体的地位时也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情景故事帮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但是一定不能让音乐知识和音乐背景故事“喧宾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欣赏音乐,涤荡心灵,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
2.3根据音乐选择欣赏方式:
在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他们会接触到儿童音乐、民族音乐、戏曲等音乐的欣赏,针对这些不同的音乐应该采用不同的音乐欣赏方式。针对儿童音乐作品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切实的融入到音乐的情境中,让他们用听觉想像出相应的视觉效果增加他们的音乐欣赏效果;针对戏曲的欣赏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戏曲中人物的造型增加小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好的去欣赏戏曲但是切忌喧宾夺主;针对民族音乐欣赏时可以播放该民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使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音乐共同的展现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兴趣。
2.4让学生分享感悟:
音乐欣赏课应用给学生留出部分时间,使他们能够说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每个人对音乐的感悟都是不同的,使学生们在交流时能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和碰撞出更多音乐的火花是极有必要的。
3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去欣赏音乐。
作者:支丽琨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石桥镇二小
参考文献
[1]张月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基础教育,2013(3).
关键词:音乐欣赏;创新;教学模式;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44-01"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都能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扩展新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笔者认为应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培养、塑造、发展的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构建优化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的教学模式。下面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粗浅地谈一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创设情景,参与体验
构建创设情境,参与体验教学模式,是以引导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产生主动的直接的亲身的感悟、体会和反映。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形式,与文学、美术、舞蹈等多种形式整合,师生共同创设一个与音乐作品相符合的情景。提倡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给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情境。
2.参与动情。初步体验
再次复听,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赏析目的是让学生从音乐的基础要素上去理解音乐,同时要有生活中的联想。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教师在设计提问中运用一些音乐要素的卡片、图样、表格,让学生直观感知,对于有些主题旋律。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使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演唱《游子吟》时,我范唱学生跟唱,继而提问:这首歌曲节奏有什么特点?怎么唱好它们呢?学生交流后明确了附点音符要唱得饱满些,前倚音要唱的连贯,就像妈妈和孩子一样紧密相连。这时让学生演唱第二遍,要求准确运用情绪。即:第一、二句要唱得亲切、温柔、深情地;第三、四句要情绪激动些,力度要强一些,但是也不能喊唱,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深情,而且第四句稍微弱一些,给人一种回味的感觉。
3.动听结合法
音乐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学生跟随音乐动起来,有利于他们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我们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律动,并随乐曲情绪变化而变化,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有些音乐作片具有很强的叙事性,让学生进入音乐故事的角色显得非常重要,这样欣赏作品,对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学习《保护小羊》一课中,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羊"、"狼"、"大象"、"狗熊"、"刺猬"等角色,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团结就是力量,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团结互助的理解。音乐可以用舞蹈来表现,音乐与舞蹈紧密相关,没有音乐的舞蹈索然无趣,教材中许多的曲子都能创编成舞蹈,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绪。例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课中,学生可以模仿骑马、甩鞭的动作,表现草原人民的特点,还可以跳蒙古舞蹈,把欢腾的草原表现出来,学生在开心的舞蹈中感受了音乐作品的内涵,使他们不再感到欣赏课的乏味,从而爱上音乐欣赏课。
4.在音乐实践中欣赏音乐,让学生懂得欣赏
4.1在听赏管弦乐《公鸡与母鸡》时,我运用了声音模仿、音乐游戏等方式。我先让学生用声音模拟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并说说它们不同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不同乐器所表现的公鸡与母鸡叫声里的情绪。当然在听赏这一乐曲时我还尝试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演一演"的音乐游戏,引导学生听音乐并猜猜是什么动物,猜出后用动作与声音进行表演。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样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音乐形象鲜明,故事性强的欣赏内容都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如:《蝈蝈和蛐蛐》、《跳蚤之歌》等。
4.2在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欣赏教学中我采用了乐器模拟演奏的形式。欣赏之前在老师带领下学生分别认识了长号、小号、双簧管、小提琴、圆号、长笛,熟悉了它们不同的音色和演奏姿势。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边听边模拟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轻而易举的解决了乐曲的分段和主题的变化等问题。然后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与分段欣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乐曲主题的理解。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情趣;音乐视野
【Abstract】An outstanding teacher should flowered more time study diligently the teaching material,stands in the child angle looked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the overall plan arrangement appreciation tune teaching method,completes between music and student's bridge.
【Key words】Music appreciation;Aesthetic taste;Music view
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对一般人来说“听音乐”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是自认为“缺乏细胞”,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确实,同样是“听”,“音乐欣赏”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作为对新教材充满满腔热情的我们来说,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尤其重要。现在就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浅谈一下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在音乐欣赏中,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有人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可见,音乐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用最巧妙、最有趣味的话语,把孩子带入童话般梦幻天地,音乐欣赏分歌曲欣赏以及器乐欣赏,低年级歌曲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从《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例如模仿钟声的《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我将各种动物表演的不同画面剪辑在电脑上进行组合,呈现给孩子们欣赏时,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欢呼雀跃,犹如亲临其境,融入在音乐中,陶醉在音乐里。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是审美。学生通过大量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丽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音乐欣赏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等激起想像,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对于低龄儿童尤其如此。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再比如四年级下册《彼得与狼》,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看动画片是小学生的最爱,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前的认真准备,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和体验作品,通过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还抓住音色的特点来区分,立刻使彼得、小鸭子、小鸟、猫的形象一下子饱满了许多,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当然,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除了对欣赏课教学有以上一些肯定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点感触:
(一)“讲解”过度。
音乐是由音响通过听觉产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而音乐在流动的音响中以音的高度、长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等表现手段,才能塑造出艺术形象。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绝非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过去那种“张开眼睛看世界,闭上眼睛听音乐”的听赏习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以纯粹的语言替代音乐的欣赏教学产生的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即语言给人的感受,这样就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因此,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 (二)单一“音乐欣赏”。
所谓“单一欣赏课课型”,即整堂音乐课用以音乐欣赏的单一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发展,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深入运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双方都觉得教学效果比较好,它极大地改善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把过去只能“听得见,看不着”的单调传统教学形式,变成了现在动感的“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我反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地灌输音乐的专业知识,学生难以接受,势必会造成学生拒绝音乐欣赏课的必然结果。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构。
(三)学生欣赏兴趣不高。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欣赏;欣赏教学;教学研究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指的是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所汇聚的情感以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音乐老师应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根据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时的实际表现,探寻适合小学音乐欣赏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持续提升其音乐作品欣赏能力,继而促其健康全面发展。
一、小学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不仅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亦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还具有三大积极意义,具体如下:
第一,音乐欣赏能够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本身就凝聚了丰厚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音乐作品为基础,将进行欣赏的人视为审美主体,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观,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来感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音乐美。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促其感受其中的美妙,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继而实现启迪智慧、丰富音乐涵养的效果。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而培养并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新力是小学时期的一大关键教育目标。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围绕一个音乐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够带给人们轻快、明亮的体验;节奏舒缓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够带给听众美的体验,引导听众展开想象。即便对于相同的音乐作品,不同听众也会产生不同的想象与体验,有的人能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大海的声音,有的人能够在脑海中形成蓝天的画面。所以,在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方面,音乐欣赏作用显著。
第三,音乐欣赏是认识并理解中华民族音乐精华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以及荣誉感,丰富爱国情感是一大关键教育目标。面向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可将音乐欣赏课程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以上教育目标。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现在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层次不齐,整体教学水平偏低,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较为落后,课堂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课堂氛围不浓郁,未将音乐欣赏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予以充分展现,不仅严重降低了课堂质量,还妨碍了学生音乐欣赏意识的培养以及欣赏能力的提升。概况来讲,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
1.教学方式单一,未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现阶段,很多老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依旧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将教材内容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不重视师生互动,还有不少老师一遍又一遍让学生听,可是在聆听中又缺乏有效引导。音乐欣赏教学并非只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是应该结合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让孩子喜爱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在这种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教学形式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之中,缺乏思考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受老师灌输理念的影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主要源自老师,基本上不会再进行自我思考和感悟,使得音乐欣赏教学成了令人诟病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思路、讲述的理念去感悟音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比较注重音乐背景、音乐情感的分析和探讨,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同学们阐述音乐背景及其所蕴含的情感,未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感悟时间,不益于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2.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限制学生对音乐的欣赏
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中,其教学依旧以唱歌为主,部分老师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会要求学生学习基础性音乐知识。受该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音乐专业性教学,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很多老师把音乐欣赏单纯地视为唱歌学习。
另外,为了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往往会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之前对音乐作品进行章节划分,并对不同章节的曲式结构进行单独分析,强化学生对歌曲结构的认识,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欣赏歌曲、尽快掌握演唱技巧。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音乐知识、尽快掌握演唱技巧、强化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不过它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W生对音乐欣赏的体验与感悟,另外,过分重视专业知识,也会给学生增加一定的学习负担。
3.忽略对音乐本体的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匮乏
音乐教学要关注音乐本体,而音乐欣赏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综合提升音乐素养。目前欣赏教学的现状是许多老师在音乐课堂上过分强调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音乐创作背景,而对音乐欣赏缺乏兴趣和兴致。还有一部分老师未充分意识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性,认为音乐课还是主要以唱歌教学为主,觉得欣赏教学不重要;有的教师对欣赏教学的作品理解不够,也使得学生的音乐欣赏意识始终得不到树立和培养,更别提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而这其实造成了音乐本位被削弱、与音乐欣赏教学目的背道而驰的尴尬局面。
4.学生不重视音乐课,课堂表现不积极
一些学生受传统教育理念及父母的影响,他们认为音乐课不重要,认为音体美都是副课,不影响升学,学得好学不好无所谓。他们不愿意静下心来聆听、欣赏音乐,即便是对于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也只是听听而已,没有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其蕴藏的情感,更别提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首先要避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应学会引导学生自主欣赏音乐,而非被动地全盘接收老师教授的知识。其次要避免过度强调专业性,对于小学生而言,聆听是欣赏音乐的最好方法。此外要强化对音乐本体的关注,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做法,最后老师要重视课堂管理,纠正学生不当行为,鼓励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积极表现自我,不断提升个人音乐素养。下面,笔者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展开深入分析,并给出具体性建议。
1.夯实专业基础,提高老师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程体系中,音乐欣赏占据重要地位,它涉及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乐器演奏欣赏,还包括歌曲欣赏等。这需要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戏曲知识以及美术知识等,只有较为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生动而有趣的讲解,获取孩子们的关注。对同一个音乐作品,若老师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开授课,或许能够获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充分利用音乐教师的才艺特点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如欣赏《野蜂飞舞》,会演奏小提琴的音乐老师示范演奏,班上的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又如欣赏二胡曲《赛马》,当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演奏时,孩子的注意力肯定十分集中,效果肯定特别突出,不仅能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作品情境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感悟作品美妙之处。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能演奏欣赏曲,对老师更加崇拜和信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有的音乐作品备受欢迎,被人们进行了改编并运用广泛,这些乐曲选入舞台剧、电影或者广告之中,颇具有影响力。如《渔舟唱晚》就成了央视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在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央视天气预报时仔细聆听欣赏该乐曲。综上所述,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首音乐作品时,可先将其视频片段进行放映,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音乐作品背后所发生的故事,领会其凝聚的情感以及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因此,专业知识扎实、音乐素养较高、多才多艺、知识面广的老师是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若老师本身就领会得较少,掌握得不精,那么他很难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2.依托于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走进校园,开始成为一种教学常规手段。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彩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展现教材内容,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另外,小学音乐教材涉及范围广,主题丰富,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重视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不丰富,很难完全理解音乐作品中所描述的景象以及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此时,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将隐晦的情感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有利于孩子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对于演唱、舞蹈等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学习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欣赏习惯,提高其音乐想象力。如跟随音乐律动、配合图片欣赏、哼唱及演奏主题等,甚至还可以把孩子们带到微机室,孩子们坐在电脑前戴上耳机欣赏音乐作品,并根据老师的引导搜集关于该作品的相关信息,反复聆听主题乐句,甚至用电脑画旋律走向及色块。笔者曾听过一节音乐欣赏课《跳圆舞曲的小猫》,老师引导孩子用图形谱画旋律、用色块区分各乐段,并通过律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一节课下来,二年级的孩子很好地感受到乐曲的情绪以及不同的乐段特点。
3.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想象力
轻松愉悦的氛围更容易让学生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愉悦的氛围不仅能够让人们较为容易地消除紧张情绪,还能够让人们以轻松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去生活。那么应如何营造良好的氛围、合适的环境呢?笔者认为首先老师和学生要保持平等地位,师生之间形成平等交流的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尊重学生欣赏音乐时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其次需要老师创设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贴合国家提出的“育人”目标,彰显“环境育人”之作用,为孩子们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让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激发个人爱国情怀,陶冶个人情操,升华个人心境,提高音乐艺术素养。
像一些经典乐曲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如《玩具兵进行曲》《小狗圆舞曲》《四小天鹅舞曲》《乘雪橇》《动物狂欢节》,由于作品形象生动有趣,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眼前顿时浮现作品表现的形象。又如我国的优秀音乐作品,如《红旗颂》《新疆舞曲第二号》《北京喜讯到边寨》《二泉映月》《鸭子拌嘴》等。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适时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与能力。教师不要仅仅满足于课内,还可以挑选课外的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优秀作品,如舒曼的《快乐的农夫》、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肖邦的《雨滴前奏曲》等。
4.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促其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音乐是审美教育,音乐欣赏则是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这就要引导他们发现美,即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然而,音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性,与文学、美术虽然有共通之,但也具有显著差异,音乐艺术非常抽象并且较为模糊,对于小学生而言,真正领会其美并非易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通过不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引导他们自我探寻音乐之美。那么如何引导呢?笔者认为老师可充分发挥道具作用,通过优雅的文字、直观的图片加以引导,促使其发现美、感受美。
参考文献
[1]陆晓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2012,13.
[2]冯丽红.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做法[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2).
[3]叶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4]綦鑫.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
[5]谭秀文.牵手流行音乐,让小学课堂更有活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2.
关键词:小学 音乐欣赏;素质教育;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09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在音乐欣赏课中,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听听歌而已,把“音乐欣赏”当成了“听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感觉音乐欣赏课没意思、听不懂,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没有充分发挥音乐欣赏课应有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爱上音乐欣赏,学会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呢?下面具体阐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探索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取适合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多媒体图文并茂,还可以播放音乐和动态画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范唱范奏,展现体现音乐意境的图片,创设与乐曲相关的情境,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听辩曲目、名词解释、答案选择等活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欣赏歌曲《清晨》时,教师便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国的关于清晨的歌曲,比如班得瑞的《清晨》,然后展现一些表现清晨美好时光的图片,让学生看到、听到、感受到清晨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欣赏这首歌曲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开展说、听、唱、做、想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通过视听、律动、绘画、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等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音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音乐美,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
二、伴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感受音乐
《诗大序》:“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音乐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一种艺术形式。听到音乐,人们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就想跟着唱,甚至手舞足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利用音乐的这种特性,让学生“闻乐起舞”,随着音乐的节拍而进行有节奏的动作,即律动。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律动能使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感受音乐的节奏。例如,在教学感受力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听《摇篮曲》,并随音乐轻轻律动,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然后再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让学生比较两首乐曲力度的不同,感受其雄壮有力的特点。在音乐欣赏课中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律动,不仅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情感和风格。
三、情景表演,表现音乐
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参与表演活动的积极性高,也善于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如果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表演活动中深刻地感受音乐美。这样,将音乐欣赏与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既动口、动手、动脚,又要动脑,引领学生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例如,在欣赏《小青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小青蛙、荷叶、狂风、暴雨、公鸡等形象,根据音乐展现故事,从而加深他们对音乐故事和音乐形象的理解。又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欣赏一遍音乐,然后让学生想象森林中的动物会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动作来扮演动物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学生思路开阔,表演时动作丰富,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树的等等。学生主动地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参与表演,能够真正理解音乐内涵。
四、进行听、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让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从而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在进行听、说训练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突出所欣赏音乐的基本形象,确定“听”的内容;二是要重视歌词、节奏和符合乐曲主题的解说,并以此选择不同的“听”的方法;三是要侧重积累听觉记忆和欣赏经验,积极进行教师演示说和学生表述说,引导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说出来,逐渐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的欣赏水平有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教师不要对学生的表达做任何规定,学生可以不用专业术语,只谈自己对所听音乐的认识与感受即可,重在学生自身的审美体验。对于学生的表述,教师还要多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保持对音乐欣赏的热情,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欣赏笛子独奏曲《荫中鸟》后,教师可让学生说出能在曲子中听出几种鸟叫的声音,然后进行模仿。这样,根据音乐主题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表述,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丽君.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2] 周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4).
关键词:兴趣;想象;感受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感受、欣赏,使学生充分体会包含在音乐中的美以及其丰富的感情,被它的真、善、美的境界所吸引、陶醉,并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对于他们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一种培养,也是他们终身热爱音乐艺术,热爱生活的一个良好途径。
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对我或者大部分音乐教师来讲,似乎是最好上又仿佛是最难驾驭好的课,它到底应该如何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在目前的欣赏课形式上,我们多以听老师讲解、随后播放音乐,然后谈谈感受这样的三部曲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再或者以先完整听,然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作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其实我们也知道这显然是与让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差甚远的,与此同时,孩子们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也无法提高。我们需要行动,来改变这些固有的模式。
我觉得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们哪些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地被他们接受?如何才能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或许思考明白这些问题,对于固有的模式我们能豁然开朗!
兴趣是任何学习都需要的基本动力,那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动力。
培养欣赏课的兴趣,需要我们结合音乐,多给孩子们提供表现的机会。例如我们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情境的体会,一定比直接让学生听这首歌更能感受音乐背后所反映的穷苦时代的小幸福,所以我会请一些孩子先来表演一个小品,有人是月亮,有人是谷堆,有人是莲花,有人是妈妈,可以的话为他们准备一些道具,更贴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剩下的孩子想象自己是晚风,表演小品时的背景音乐我就用这首歌曲的伴奏,“晚风”们轻轻地、慢慢地随着音乐飘动,一切都营造得很贴切。如果用PPT添加一些背景,我想那就真是身临其境了。
通过这一场表演,孩子们应该对当时的苦难生活有所了解和感受。这时候,赶紧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会这样问他们,如果你是作曲家,对于刚才我们所表演的这个场景,你会谱一曲怎样的音乐来描绘呢。它的情绪如何?速度如何?往往他们会在这时跃跃欲试,谁不想当一回作曲家呢?同时他们已经通过身临其境,有满腹感受需要表达呢!
培养欣赏的兴趣,课堂上的小技巧需要我们不吝啬各种悉心的准备,但同时我觉得我们更需要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依然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为例,我们完全可以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布置一些课后的作业,例如去搜集一些这首歌的不同演唱形式,或者去搜集一些这首歌曲的舞蹈作品以及不同的表演形式,这样的小作业完全能够起到延伸知识的效果,能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当然,兴趣就自然而来了。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我们的学生正处于富于想象的年龄段。在音乐欣赏课上,我们的孩子因为经历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感受自然也有差别。因而我们应该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敞开心扉,例如,在欣赏完音乐以后,我要求他们发挥想象力给乐曲起名字。有些孩子可能说得很到位,当然也有孩子说出了与你内心希望的截然相反、格格不入的答案,这时候,千万不要沮丧地就令他们坐下了,记住,兴趣的培养条件之一是:我们的肯定。既然他们已经展开了想象,这就已是难能可贵的,而我们需要的是引导和靠近,我不排斥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有无数种答案,那些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是兴趣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