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流感的预防知识范文

流感的预防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流感的预防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流感的预防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农村禽流感防疫;问题;措施

1 禽流感概述

禽流感,指的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导致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禽类传染病。禽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毁灭性",一旦爆发将会给养禽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公共卫生安全[1]。所以,针对禽流感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重视且做好基础免疫工作,积极防止禽流感的发生和蔓延,已经成为热点研究之一。

2 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中的问题

2.1防疫禽流感宣传力度不够 在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中,宣传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部分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相关主管部门未能做好防疫禽流感的宣传工作,没有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宣传媒介,甚至没有印发宣传资料,以致于养殖户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不利于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2]。

2.2养殖方式和观念落后 农村养禽业存在诸多问题,如养殖规模不大、管理不精细以及防疫条件不理想等。养殖者不重视甚至不支持免疫工作的开展,从而导致免疫密度无法获得显著提升。另外,受经济因素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养殖者未能充分认识到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随意丢弃甚至食用病死家禽的问题比较突出,给农村禽流感整体防控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3基层防疫队伍存在的问题 部分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无论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一些村级防疫员,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再加上上级主管部门未能有效落实相关培训工作,导致一些最前沿的禽流感防疫技术没有得到理想的推广以及应用。一些农村基层兽医机构有待完善,主要问题有工资偏低、工作责任不具体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这给农村地区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4动物防疫的组织管理薄弱 动物防疫工作不仅是政府行为,同时也是社会行为,还是公共卫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其组织管理工作应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目前,动物防疫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下述问题:①动物疫病防疫未能真正纳入政府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使得一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认为该项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工作,因而在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不重视甚至不参与的问题;②动物防疫法律体系有待健全,受此影响,一些防疫政策和技术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和推广;③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工作有待落实,未能实现对阻挠免疫行为的有效打击。

3 解决措施

3.1扩大宣传,强化农民的疫病防控意识 在禽流感防疫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和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要责任到人,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宣传媒介以加深养殖户对禽流感防疫工作的认识。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宣传的重要性,并积极落实到行动中去,如贴防疫标语,将防疫宣传资料准确发放到每一位养殖户的手中,并予以必要讲解,从而使养殖户充分认识到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来[3]。

3.2推广技术,注重疫情预防知识的普及 建议重视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预防知识以及技术的普及工作。各个基层站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禽业科技知识宣传专栏,结合当地条件和需要推广适宜的养殖技术,实时动态公布当前最新的禽类疫病预防知识,强化养殖户预防为主的养殖理念,使他们懂科技且能够做到合理运用,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的可持续开展[4]。

3.3强化培训,提高基层防疫队伍专业水平 重视并做好基层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班以及讲座等形式深化防疫人员的基础知识以及法律知识,强化其基本操作技能。对业务不精的防疫人员应加强教育,同时严格落实优胜劣汰以及按劳取酬制度,充分激发防疫人员的工作热情。建议适当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薪资及福利待遇,通过奖惩机制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针对年龄偏大的基层防疫员,建立健全退休制度,根据工作年限发放相应数额的退休工资奖励[5]。如此一来,能够显著提升年轻一代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信心,又达成了新老防疫人员自然更替的目的,同时还推动了基层防疫队伍的不断完善,为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4加大投入,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农村动物防疫网络,如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室,要求其充分做好如下工作:①每年春秋两次普免以及新补栏禽类的补免工作;②防疫档案建立和完善;③动物标识的佩戴;④圈舍消毒;⑤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⑥疫情观察等[6]。

3.5应重视和推动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在建立与健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突出其可操作性以及强制性,尤其要细化和明确相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使其在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中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应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将防疫目标通过层层落实的办法具体到个人,避免"重布置、轻检查"的问题,逐渐建立一个科学的动物免疫监督机制,从而保障基础免疫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采用多层次目标责任制;②采用兽医责任制;③制定科学严谨的检查标准等[7]。

4 总结

在当前形势下,深入研究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将会对农村整体发展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所以,面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明确工作思路,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障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推动农村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凤桥.农村禽流感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0,10(12):81-82.

[2]陶雪江.浅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技术[J].畜禽业,2010,10(15):4-5.

[3]金云武.农村禽流感免疫效果调查分析及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2010,6(17):18-19.

[4]金云武.浅谈农村禽流感免疫效果分析及对策[J].福建农业,2010,11(22):29.

[5]汪炜.流行病应急响应的国际合作--联合国领导下的禽流感防疫机制透析[J].战略决策研究,2014,4(32):87-95.

第2篇

【关键词】甲型流感;传染病;预防控制

为了提高对甲型HIN1流感的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笔者就该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探讨如下。

1 普及甲型HIN1流感知识,建立相关规章制度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甲型HIN1流感的传染特点、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个人防护等有关知识。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时制定医院分诊预检流程、收治流程、上报流程、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下发到各级医院门诊、急诊、呼吸科、感染科,医务工作者要求认真学习和掌握该病的诊治预防措施。

2 应急监测

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后,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 公众的个人防护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6)如果发病,应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7)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鼻或嘴,因为病毒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4 病例管理

对于疑似病例,安排单问病室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同时进行甲型Hl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感染甲型H1NI流感病毒的人在病发后7 d内被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病发7 d以后仍继续患病的患者直至症状消失之前,应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可能在较长时问里仍具有潜在传染性[1]。对于确诊病例,由定点医院收治。

5 消毒

(1)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应及时对可能污染场所的环境和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应包括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环境,以及病人尸体等。消毒方法应首选物理消毒法,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对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的甲型H1N1流感专门病区、留观病房、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及可能被污染的各种场所应做好随时消毒。诊疗场所可采取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当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终末消毒特别要注意病家、发生疫情的公共场所和学校、乘载病人的交通运输工具和病房的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2)在没有病例发生的情况下,可进行预防性消毒。在甲型H1Nl流感流行期间,无病人的家庭,应注意家庭成员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 min。无明确病例发生的公共场所和学校应以清洁为主。

6 院内感染控制

疑似和确诊病例应送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医院应严格进行院内感染控制,合理布局,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同时应对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有条件的医院应启用负压病房,将疑似和确诊病例分病房管理。医务人员应按三级防护标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85-01

标准预防的观点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有明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黏膜,均需进行隔离。甲型H1N1流感自2009年3~2009年4月在墨西哥等地暴发以来,以较快的速度传入我国,并在我国迅速蔓延,在我县境内没有确诊病例之时,本院收治1例邻县送来的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后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咽试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本院对所治患者在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均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洗手、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诊疗活动中标准防护后没有发生院内感染,取得良好效果,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是一所中医专科二级甲等医院,现有病床300余张,年门诊20余万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1.3万人次,年报告各种法定传染病100余例,常见的是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肺结核、HIV感染病例。2009年12月15日17时,患者黎某,男,17岁,云南富源某乡镇人,身高1.56m,体重46kg,以头痛和腿痛、发热人院外科,入院2h后疑似甲型H1N1流感转入内科隔离治疗,2009年12月17日上午6时30分死亡,患者在院时间37h,其中在隔离病房27h,普通病房10h。一对甲型H1N1流感为医院首次报告。也是2009年县境内唯一1例确诊患者。

1.2 方法对确诊患者在医院整个诊疗活动中所接触的医务人员和其他后勤保障人员均发放“甲型流感密切接触人员健康告知书”,由本人填写基础信息和健康观察内容,包含体温、咽痛、咳嗽、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泻等以及检查结果和其他症状体征,观察期自接触之日起满7d后交由防保科统计。

2 结果

接触人员28名,在实施整个医疗救护过程中均按照标准防护穿戴工作衣帽、医用防护口罩,按照手卫生进行洗手。其中救护车驾乘人员4名、放射科检验人员2名、临床科室医生5名、护理人员10名、参加会诊医生7名(疾控2名戴N95型口罩),经过7d观察后统计,接触人员中,年龄最大53岁,最小20岁,以青壮年居多;男性12名,女性16名男女之比1:1.16,无明显差异。体重超过80kg以上有5人,占总人数17%,无孕妇及其他高危因素人员。

在7d观察期内,体温有4人超过36.5℃,但在37.1℃以下波动,其他24人体温在正常范围;有3人有轻度咽痛1d,1人自述有胸痛和咳嗽,肺部无阳性体征,其它人员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