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核心竞争力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核心竞争力论文

第1篇

宁波市设有私人经济实体,包括中小企业达到370,000户,占各类经济主体总数的96%。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排名,在2005年的全国“城市的金融生态排名”排名第二,宁波市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银行业的竞争之地。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宁波银行对宁波地区市场进行细分,并根据自身条件以及宁波市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国有银行及其他股份制银行所不同,制定了以中小企业为目标客户的发展战略。中小型企业在宁波市不仅数量极多而且还拥有显赫的地位,这一特色不仅是宁波经济发展的特色,也为微观基础的蓬勃发展带来活力。宁波银行将业务的主营对象瞄准中小型企业。宁波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主要是中小企业贷款)从上一年度的79.2%上升至84.4个百分点,比一些大银行的固定资产贷款比重大且有鲜明的特色。据宁波银监局的数据,宁波银行在宁波个人贷款市场约有15.6%的份额,占据了宁波市所有银行的领先优势。就目前而言宁波银行80%以上的客户是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且银行也将70%以上的贷款投向了这些企业。这些业务主要面向本土经营,以宁波企业为优先,为宁波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于此同时这一举措也使得宁波银行拥有一批忠诚度高、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客户群体,既促进了中小企业在银行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可以让自己也保持一个较好的资产容量以及经营效果,达到互利共赢的最终目标。同时宁波银行也选择将中高端零售客户和个体经营业作为零售业务的目标客户。以“个人VIP“”白领通“”贷易通”等独具特色的金融产品为载体,在满足不同目标客户的融资需求的情况下,全力打造一个拥有市场竞争力的零售业务产品体系,在宁波市建立一个较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忠诚度,为个人和个体私营业主提供了便捷的融资通道。宁波银行将主要的消费人群定位在中小企业上面,这个举措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因地制宜开展业务,但同样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首先中小型企业跟大型企业比较规模、资金、抗风险能力肯定是相对弱些。考虑到出台相关国家政策或者是经济危机等等因素,会使得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显著的衰退。因此,他们面临超出大型银行以及其他银行的风险,思考一下为何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大银行为何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其主要症结在于他们的风险太大,大银行怕会得不偿失,尤其是当下这种金融环境很不稳定的情况下,宁波银行一直标榜自己有服务中小企业这样一个特色,恰恰也暴露了他们角逐竞争时,缺乏大公司、高品质的客户,所以宁波银行不得不做没有人愿意做的中小企业,不断增加了风险,2008违约率的大幅上升也说明了问题所在。而宁波是作为一个著名的海港城市,很多的中小企业都做出口生意,他们同样受到国际形势和货币涨幅的影响,货币的涨停直接影响到了出口,从而间接影响到了贷款的及时归还。

二、从替代品的威胁来看

如果替代品能够为之取代,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宁波银行没有一个价格低、质量好、用户转换成本低的产品。由于银行在贷款方面普遍存在着贷款额度低,贷款利率高,要办理的手续复杂繁琐不能一步到位,申请时间长等等的缺陷;类似余额宝之类的新型网上储蓄系统的出现使得个人理财产品门槛更加低额度,更加容易操作,利率更加高,使得中小额贷款公司以及类似余额宝的新型网上储蓄系统能都一进入资本市场就得到大众用户的一致青睐。贷款利息作为一个银行的主营业务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竞争压力,近几年中小额贷款公司的不断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弥补了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不足,将充沛的民间资本引向合法化,但是它对银行业的冲击力度也是可想而知的。还有各种私人贷款和民间贷款也瓜分了不少银行的贷款收入。令人担忧的是各种网上贷款以及类似余额宝之类的新型网上储蓄系统的建立,使得这一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残酷。

三、新进者的威胁来看

宁波东海银行是将城市信用社设立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最后一次成功的转型。到现在为止,宁波东海银行已累计提供服务小微企业超过65,000家。显然,无论是从发展历史还是目标客户群,东海银行和宁波银行都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和交集,这无疑给予宁波银行一个直面的竞争对手。但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非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宁波安家落户,比如东亚、渣打等新进入的外资银行就是有力的竞争对手。通过对宁波银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分析发现,宁波银行的主要资产和公司业务的贷款客户都集中在宁波,宁波银行所拥有的资产将近有一半集中于宁波本市,而且市场的密度很高。这样的状况,一个想得到长远利益并扩大规模发展的股份制银行来说是很不利的。对于其他银行进入宁波市发展的抵抗风险的能力降低,也会引起宁波银行市场份额较大的变化。

四、从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来看

第2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也是文化经济时代,文化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支强劲动力。与此同时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一、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开创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在1990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中,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并指出,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三个标准:(1)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即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2)核心竞争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3)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得以持续。

2.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其在本质上所反映的则是企业生产力成果的进步程度。纵观国内外所有在经营上取得巨大成功并拥有著名品牌的企业,不管是美国的GE和微软,还是我国的海尔和联想,无不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理念的营造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管理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的根本必然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是企业文化

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在《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从更深层次上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做文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而技术竞争力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但是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总之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国际上众多知名大公司的实例证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和基础。

2.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只能根植于本企业之中,一个人离开企业,可以带走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但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即全体人员所信奉的价值观却不可以轻易地照搬过去。人们可以重新塑造或者变革企业文化,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其它企业的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一个企业只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持久的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人、财、物的合理使用,都必须受企业文化的指导,因此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只能起因于先进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有利于培育团队精神,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在现实的竞争中,任何企业都很难凭个人的力量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团队是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团队也在现代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功的创造一种团队文化的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能够吸引、培养和挽留一些优秀的员工,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源泉——人力资源,团队也可以对团队内个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规范,使每个个体的期望值与团队所要达成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并通过增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能够加速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速度。4.企业文化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更新。

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是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特点相一致的。然而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本身也需要不断调整战略,这就需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相应调整。但是,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惰性,这种惰性产生的原因首先来自企业文化。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硬件资源容易更新,而软件资源包括企业文化则很难改变。当内外环境需要核心竞争力做出改变时,企业文化能否顺利转型决定着这种改变能否取得成功。积极向上、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激励员工不断创新,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用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前面我们分析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究竟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措施:

1.建立诚信文化,取得企业声誉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所在,是建立规范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个突出问题便是信用缺失,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合同和广告、虚假信息披露、逃避债务等失信行为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中国已加入WTO,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诚信经营紧密相联。诚信经营是根基和根本保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器。一个企业只有有了诚信,企业才能够最终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由此看来,诚信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

2.树立品牌意识,强化企业个性

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信用的标志,也是企业经营活动最为重要的经营手段。品牌对于企业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企业有无品牌是竞争力强弱,以及企业优势的重要标志,一个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很难说明自己是一个强势企业的。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品牌的文化含量在品牌价值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是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依靠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来取胜。由此看来,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坚持品牌文化创新,强化企业个性。

3.重视企业家因素,发挥企业家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家的文化。企业家不仅要在企业领导者更替过程中使企业文化保持稳定,更重要的是警于捕捉发展机遇,准确进行决策。企业家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也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领导力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家要注重自我修炼、自我珍重、自我提高。以人格魅力张扬企业个性,并进行恰当的形象塑造和传播。要学会用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横向思维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特别是战略性的思考,并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企业新的“情景”修正企业战略和经营策略,调整自己的领导方法和管理方式,引导和影响企业员工进入“有信心、有能力”状态进行创新,迎接挑战。

第3篇

市政设计院是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设计的专业技术单位,所涉及内容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给水排水、燃气热力、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等,其传统业务是工程设计。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变革,建设领域全面开放,国外工程公司和设计事务所大规模涌入,对我国市政设计院过去相对封闭的竞争环境形成强烈地冲击。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压力之下,国内市政设计院近几年的战略方向开始向发展工程总承包及向工程公司转型,同时强调对核心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相应的专有产品(包括信息化软件产品与设备),拓展新市场领域。伴随着价值链的延长,企业的管理难度必然增大,而且随着区域和行业分割和垄断的市场被打破,市政设计院的运作将越来越趋于市场化,必须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提升市政设计院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构建高质量高效率项目管理体系。

相对国内市政工程建设市场的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不足和组织效率不高成为了制约设计院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必要构建高质量高效率项目管理体系,放大产能和提升效率。国内市政设计院现行的两种基本组织模式为专业所模式和综合院模式。任何一项市政工程的设计都需要多专业配合,现有两种组织模式的工作流程中所需要的协调力度均较大,项目管理需要在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组之间运行,横向交叉多,用人机制不灵活,往往需要行政权力作为组织、协调的保障。这使得不同专业间衔接、协调时等待的时间在实际设计周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存在专业衔接接口多、整体效率降低、设计周期延长等弊端。因此,能否有效缩短专业间接口占用的时间,是设计院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升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从管理角度看,降低专业间接口占用时间需要改进协作方法,即通过制订接口间有关技术与操作的程序、方法等制度来提高效率,如制定详细的专业衔接计划、监督计划准确执行。另外,项目管理需跳出现有的组织模式带来的行政式管理,以规范的项目管理方式运行,项目的运行不需要大量借助行政干预,而是在项目管理制度制约下,通过项目部和内部各业务单位之间的商务关系完成项目生产工作。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内部产能和组织效率。

2.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和激励机制。

美国哈佛大学专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够发挥其潜力的80%~90%。对于知识密集型的市政设计院来说,通过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目前,市政设计院一线设计员工的薪酬,通常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提成)组成。其中奖金历来是设计员工收入分配的重头戏,一般根据生产经营状况确定基本奖金指标,然后根据各专业之间的奖金系数、不同职称之间的奖金系数等参数进行具体分配。尽管现行的奖金分配系数已考虑到每个人的业务水平、职称、工作量、出勤等因素,但仍不可避免的出现小范围的“大锅饭”和分配不均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则可完善薪酬体系,将工资、奖金、福利、股份、红利等多形式的报酬均纳入分配体制(如图1),各项报酬分别细化分配指标,均与产值、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企业效益、岗位评价等挂钩,保证整个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充分体现出“劳动创造价值”,使个人收益与企业前途息息相关,从而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注重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设计院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单位,设计院的产品是非标准产品。作为以“人”为核心资源的市政设计院,从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来看,人才发展战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在当前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国内市政设计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管理要求不匹配,绩效考核制度流于形式,激励效果不明显,员工系统培训匮乏,高级专业人才流失等现象。设计院要想持续稳步发展,就必须有效地吸引、使用和管理人才。有研究表明,企业员工对自己工作的发展前景十分重视,要想让员工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好的做法是为其提供一个好的发展空间,让员工在企业之中感受到有发展的空间,员工会更愿意在该企业进行工作,这样不单单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能将员工留在该企业中。因此,市政设计院应按照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思路,在全面指定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和细化岗位描述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需要和员工意愿,建立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如图2),为员工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发展机会和培训,即员工可以从技术等级、工作轮换等多方面得到发展,为他们顺利走向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做好支持。

4.建设和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是其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任何一个优秀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形象、价值观、企业英雄、人际关系等都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在《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市政设计院也不例外。在设计院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它与企业的规章制度一起从不同侧面影响并制约着企业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队精神,对企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市政设计院一定要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在新员工入职的时候就要加强对他们的企业文化培训,使其获得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如中南市政设计院很早启动了企业文化战略,通过宣传引导,该设计院“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创新方法、抢抓机遇”的企业文化得到了全体员工的认同,在员工中形成了协作服从、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为该院高速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保持了该院始终立于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5.建立信息化支撑平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育,互联网、通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和工程设计软件得到广泛普及应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国内市政设计院的生存和发展处在信息技术的十字路口,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更多地反映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市政设计院应通过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对生产业务和管理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规范管理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市政设计院建立信息化支撑平台后,能以此为手段贯彻项目管理制度。一方面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及时收集、分类管理、有序传递、充分共享与利用,进行管理控制点的权限设置、管理环节的流程设置,使管理过程高效、有序;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能提供项目各环节的ISO质量管理记录表单文件,具有各类查询和统计功能,还能满足领导的综合查询统计需要,有利于提高决策分析能力。

三、市政设计院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