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糖预防方法范文

高血糖预防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血糖预防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血糖预防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糖尿病;出院;高血糖;护理干预

随访Ⅰ糖尿病和Ⅱ糖尿病患者421例,发现162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糖,其发生率较高,约占38.4%,高血糖的发生率与年龄、分型、依从性、所患的并发症的多少有关,高血糖的后果不仅加重糖尿病的病情,而且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造成死亡。现对我科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出院后随访的糖尿病患者421例中,对发生的162例高血糖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性护理干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Ⅰ型糖尿病38例,Ⅱ糖尿病患者124例,年龄6~86岁,病程6个月~28年。合并症:糖尿病足14例,视网膜病变31例,高血压29例,肾脏病变34例,脑血管病变19例,神经病变37例,感染性疾病8例。其中胰岛素治疗73例,单用磺脲类11例,磺脲类+双胍类46例,磺脲类=a-糖苷酶抑制剂32例。

1.2 监测毛细血管血糖值:11.2~24.3mmolL,平均比正常值高4.2~17.3 mmolL,出现高血糖症状,加降糖药或胰岛素微量泵降糖后症状缓解。

1.3 临床表现

58例患者无明显症状,104例患者不同程度出现自觉口渴、多饮、多尿较前明显、乏力、头晕、视物模糊、食欲下降、皮肤瘙痒等。

1.4 治疗与结果

162例患者均在随访时随机监测毛细血管血糖或出现症状时监测血糖时发现。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其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静脉滴注短效普通胰岛素6~12u+0.9%NS100ML或胰岛素微量泵注射0.9%NS50ML+短效普通胰岛素20~50u,以10~25 ML小时静注,每小时监测微量血糖值。经调整或用药后血糖均下降,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原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

当糖尿病患者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后,口服降糖药一般在附近的药店买,不清楚其生产厂家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再有的情况就是厂家、剂量相同但价格便宜与正规医院不同的冒牌产品,部分患者以为血糖平稳或正常一段时间后,没有经过咨询医生而自己减少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本组162例患者中占 78例。

2.2 饮食因素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不可缺少的措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强调控制总量,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分配3或4餐的热量。但本组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地增加餐的总热量或吃甜食等,本组高血糖患者占46例。

2.3 运动因素

运动疗法的糖尿病治疗的手段之一。减少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错误是本组老年糖尿病的特点,主要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减少运动或难以运动引起的。本组发生高血糖患者占38例。

2.4 年龄因素和自我效能差

Ⅰ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6~14岁,Ⅱ糖尿病患者58~86例,可见,年龄偏小或偏大的两组年龄段的自我效能差较差[4]。

2.5 不重视血糖的自我监测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部分患者未能根据出院后的建议进行血糖监测,当监测的血糖正常一段时间后,认为没有必要经常监测血糖,加上自觉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故不重视血糖的自我监测的患者占了本组39例。糖尿病治疗过程复杂难以坚持 糖尿病治疗是系统的连续过程,多数患者认为难以坚持,但由于病程漫长,治疗复杂,还有长期的药费费用,让部分患者心理出现焦虑、忧郁等情绪。

3 护理干预

3.1 使用药物指导

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院就诊买药,减少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时必须咨询医生。怕麻烦和便宜药导致血糖升高在我们基层面向农村病人比较多见。

3.2 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饮食的重要性和要求,熟悉食品交换法,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重新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每餐的时间、食量相对固定,饮食量和药量保持平衡,在进餐多或进甜食时,对进餐的总量要适当减少或增加药量。

3.3 运动指导

本组部分年老的糖尿病患者多数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如心脑血管方面的并发症,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减少运动,指导其合适运动强度的运动,并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其中步行及做轻体力的家务是容易坚持的最好方法。以简单易行、容易重复、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为原则。

3.4 加强自我管理效能和家庭成员支持

年龄偏小或偏大的两组年龄段的自我效能差较差,需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认识糖尿病虽然是终生性疾病,但自我管理加强了,它可以平稳的控制血糖,从而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优化生活方式。进行家庭干预,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糖尿病患者控制疾病,离不开家庭支持[2]。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使患者的家庭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有力的支持系统

3.5 血糖的自我监测

血糖的监测是最常用、最可靠的病情监测方法,经常按每日6次或3次或隔日一次的空腹学糖或餐后血糖的监测。这样可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如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时可以尽早调整用药、饮食和运动等,让患者知道血糖监测的必要行。

3.6 心理干预及加强宣传

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患者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3]。通过心理干预,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加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和健康教育[1],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并向患者如出现高血糖时的主要表现和如何处理。以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侯玉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探讨.国际护理杂志,2006,25(3):183-185.

[2] 孟昕.糖尿病教育的进展.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07,23(6):27-28.

第2篇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要有的方矢,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课堂纪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堂纪律非常重要,它有别于其他科目。体育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与活泼性是成功体育课的基础和保障,这就要求体育老师上课既要严肃、紧张,又要生动活泼,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才能上好体育课。体育课堂纪律是上好体育课基本保障,它为教育主体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原则。体育课大多是室外课,空间广阔,相互之间影响比较大,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那么上课的效率和效果就会降低许多,学生的安全也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有掌控课堂纪律的能力,其次要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放失管理不同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持之以恒地“抓”,才能避免课堂发生纪律失控和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课前准备,借机施教

体育课的课前准备,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备好课是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备课前应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同时结合场地、器材、实际设计教学。其次,把握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应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所以应该有精彩或大胆的想法的出现,教师要有意捕捉一些对课堂练习有帮助的现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中进行启发或改进自己的预设方案,使之更加完美,更有创造性,从而提升课堂纪律。

二、明确课堂纪律要求

在教育教学中,小到一个肢体动作,大到长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能够起到维护、管理体育课堂纪律的功能。

1、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开始部分时,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什么能够做及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每学期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2、肢体动作:教师要充分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示对学生的管理。例如:面部表情(微笑、严肃、皱眉);手势(教师可以借用各种裁判手势,表达安静、停、注意);组合动作:(点头、摇头、模仿动作)。

3、注意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 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要把学生掌控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这样的课堂才能显得即安全又有秩序。并利用课外时间向班主任、代课教师询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而加强对学生管理。坚决禁止“放羊式”教学。

4、及时妥善地处理违纪行为: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严肃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或者运用冷处理方法处理突况,防止师生双方僵持不下,进而影响课堂秩序。

第3篇

1.1概念的界定。"导语"即新课的导入。它在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的导言,是新课进行的开端。导语之所以被称作一门艺术,是因为它有着与其他艺术一样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构成了导语艺术的特点,形成了导语艺术的魅力。

1.2导语艺术蕴含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所接受新异事物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这时大脑会出现紧张而愉快的状态,利用学生的好奇的"奇"引"趣",由"趣"而生"喜欢",这是学习的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导语艺术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形成并保持或发展学生对所讲的内容的兴趣及学生对主题的注意力。有关研究表明:一堂45分钟的课,学生的思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10分钟,学生的思维呈逐渐集中状态;从第11分钟至第30分钟学生的思维处于放松沉思状态,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放松警觉状态,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而在最后15分钟内思维状态呈下降趋势。而我们今天的一堂高中语文课为40分钟,则最后这段放松下降状态时间相对缩短,而前两个阶段应该说是基本不变的。所以,在导课时就要将讲课的内容组织好,一开始就让学生得到包括美的享受在内的心理满足。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

2.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2.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3.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为课堂的"导演"和"主持人",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不是过去课堂的"主演",一讲到底。央视《实话实说》崔永元的连珠妙语,《艺术人生》朱军的微笑和真情,都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教师的语言需要具有启发性,富有智慧,最好有点幽默,"一石激起千层浪",像主持人一样,一句话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有一股说的欲望或冲动。作为"主持人",要给学生思考提供条件。教师要为学生"备知识",充分占有资料,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能是孤立静态的知识,新课程标准"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课本中关于《左传》的背景及有关"文学常识"自然要备,但还可以涉及"春秋无义战""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等内容,谈写作手法、"皮里春秋"、处事方式、言语技巧等等。教师的丰厚底蕴以及备课深入挖掘,可以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这种辐射式甚至有点漫谈式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聚焦式教学。长期的发散性思维必然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提高语文课的品位,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让学生们在求学的欲望中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去创新、去实践,教师要做好课堂"主持人"。

4.要把基础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需求。一节有效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内容,也不在于课上得有多热闹,而在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了多少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把课的知识含量放在第一位,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掌握重要的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的句式和特殊的用法"就必须作为重点内容在备课时予以考虑。

第4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90-01

从最近几年的教学成果来看,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师累、学生苦、效率低"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从建立轻松地学习环境;加强师生的情感的交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方向;让师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五方面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具体探究,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1.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

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为学生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处在更加主动的地位。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就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并且在学习、生活中将这种意识逐渐落到实处。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准备促进课堂轻松教学的教学素材。高中生的心理还不是很成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往往会表现出十足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选取教学素材的时候,多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素材,从而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这样就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偏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负面效果。学生长期接受被动式的教育,对其身心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存在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形成知识互补,进行思维碰撞,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大胆进行问题讨论,从而打开全新知识学习的大门,加深学生对高中语文相关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构建学生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3.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方向目标是行动的方向

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发展的方向,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1 要注意三维目标的设计。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 要注意分层设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设计一个总体目标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

4.让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因为语文其实其本质是来源于生活的,语文的学习其本质还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探索更多的可能。学生也要抓住每一次难能可贵的实践机会,要不断提高自我,强大自我,让自己无所畏惧,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炼中退蛹成蝶。然而现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课堂设置,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要想让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提高,改变成完美的教学模式,光靠现在还是不行的,这个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就落到了广大语文老师身上了。毕竟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让我们会翘首以待。我相信不久的未来,中国的素质教育将会揭开新的篇章。综上所述,要想真正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光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大家的同时努力才行。学校要给老师极大的空间,让老师可以自主分配学习的要求与任务;老师呢,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老师的作用在于"讲渔而不是鱼",一定要鼓励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并适当地为他们寻找亲身实践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是重中之重。学生们当然也不能气馁,要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堂上学习任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是很重要的。

5.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兴趣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110-01

一、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学习

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要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多发言,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正是为终身学习“培养习惯”的教育。学生在上语文课时,养成圈、点、勾、划的好习惯,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自主意识。我们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提倡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如用故事引入,或借助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针对不同的重难点,相应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程度低与能力强的同学都得到成功鼓励,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理清文路、捕捉要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疑问,鼓励学生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的需要选择相关的小问题进行研究,而且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空间。语文学习需要在讨论中得到深化,但教学任务的繁重、时间的紧迫,却往往使讨论开展了却又草草收场。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弱的学生可能根本就还没进入状态,能力强的讨论也不深刻充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真正的能力培养、自我发展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必须设置高素质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且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授之以渔,在充足的时间互相聆听,探讨得到最终结论,这种真正的讨论参与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可以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的欲望。教师把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引入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肯定他们的勇气,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能力。

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方式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现状

1.高效课堂的认识误区。

有些教师对高效课堂存在误区,认为高效教学就是高速度、高水平、高知识含量,在授课时急于求成,希望通过短短45分钟的时间完成2、3个课时的内容,教学信息量过大,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缺少学生思考的余地和师生互动的环节,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有些教师重视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往往矫枉过正,课堂上给予学生过多的讨论和自由发挥时间,但是没有明确讨论的主题和方向,学生盲目开始,混乱中结束,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价值含量低;甚至有些课堂活动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流于形式,毫无意义。

2.优化教学方式的理解误区。

优化教学方式,是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对教学方式改进和创新,打造高效课堂。有些教师思想更新不够,缺乏创新思维和应用实践,只是在立足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添修改,适当剔除,缺少实质性的变化,没有突破性的教学进展。

3.优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误区。

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创新是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泛滥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重大误区。在多媒体教学发展初期,有些学校以“减轻备课压力、节约板书时间”为初衷激励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这容易使教师形成错误的潜意识: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备课省力。在课堂中多媒体应用泛滥,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平面描写直接转化为立体图像,学生缺乏心理塑造和内心想象的缓冲时间,不利于情感的传递与表达;用画面和语音直接代替教师朗读,难以体现真人朗读的亲切感和生动性;在课文内容中,教师引用影视作品,学生沉浸在对电视剧的讨论中,偏离了视频辅助教学的初衷。

二、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大意义

1.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知识理解能力。

多样化、创新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教学形式化导致的感官和精神疲惫;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得到开拓和发展;在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学生可以寻找出适合的学习方式和应用技巧,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具有直接的帮助。

2.学习人生哲理,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高中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涉及的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语言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化,字里行间所传递的情感更具哲理和深意。高效课堂,除了基本的知识理解外,还以学生能够深入文章情感、感受读者妙思。学生通过对段落、语法的学习,掌握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更好地学习;对文章深层次的了解,学习古人的家国情怀、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实践引导,实现学以致用,是思想和文化上双重的熏陶,是人生理念的升华。

三、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实现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入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创新。

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各教学要素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并设计适合教学方案的过程。充分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三个明确”,即明确授课内容、明确学生学习进度、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授课内容,需要教师作出课堂规划,在前10分钟做好导入工作、在中间的20分钟是正式授课,最后是练习巩固时间,这需要教师掌握课堂节奏、注意课堂时间、把握课堂进度;教师在授课前,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可以简单略过,普遍存在难点和重点,反复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以服务学生为目标、了解学生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明确学习目标,要针对性地教学,同一知识点,学得清楚、学得扎实才是进行下一个教学任务,避免盲目性的“一把抓”和蜻蜓点水式的学习。

2.多样化教学,促进学以致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趋向多样化和信息化,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牢记深化教学、服务课堂的初衷。运用多媒体,避免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循循善诱、导入式教学,由简单的理解文意到深入的融情入景,层层递进,中间利用多媒体穿插煽情的背景音乐、贴合内容的画面,最后实现情感的升华。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避免使用过度的现象,注重多媒体教学与教材的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不是沉迷于此,最终还是要回归课本,适度使用,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组织教学活动,活跃教学氛围。

高中学习中枯燥的学习生活,利用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教学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还能起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目的。在语文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结合教学内容展开语文知识竞赛、文言文比拼等活动。还要注意贴合学习生活,以学习难点、重点为切入点设计题目,实现教学的趣味性与扎实性相结合。现在笔者以高中语文的教材为例展开文言文竞赛活动。

(1)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①爱,性本爱丘山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安,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既来之,则安之。

衣食所安。

(2)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在《劝学》中学到了哪些人生哲理?

采用小组竞赛、分别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在一词多义中,学生对不同语境、不同词性的文言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中,学生通过全文回忆,对文章进行复习,加深了印象,加深了理解,能够熟练背诵。

四、结语

在学习和探索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工具,不断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最终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第7篇

一、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

中学语文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知识与实践中寻求一定的平衡。换句话说,中学语文既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基础知识学习的平台,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这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剂。然而,当下很多中学的语文教师多将语文局限于一门基础的学习课程,对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模式化、功利化的教学形式。大多数中学的语文教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传统的教授课文内容,从写作背景到写作意义,一一陈述;而对较为开放的写作教学,很多老师也为追求高分,不断总结作文的高分技巧,而忽略了作文的内容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乏味单一,老师只是将知识一味塞给学生,而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长此以往,中学的语文教学就陷入了窘境,教学质量不佳,效率低下,给学生自身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形式化的训练使得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变得排斥与厌倦,创造性思维也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对于学生本身而言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就显得十分关键。

二、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也较为强烈,他们多忠于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兴趣与爱好正是驱动他们前进的重要源泉。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的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越来越成为新风尚。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老师可多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语文课堂本来就是大家交流的平台,对于学生提出疑问或积极回答时,老师可进行适当的鼓励,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感和学习兴趣。研究表明,鼓励和激励都是增加自信的方式,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鼓励与激励,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就感,让学生发掘自我,提高自我。当课堂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学生自己沟通交流,让学生走上讲台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时,语文课堂就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也在多变的形式下给了学生自我成长的空间,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深入研究教材,广泛拓展课外知识

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都是一位敬业且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只有深入的研读教材,教师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意义所在,才能准确的抓住教材的精髓,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高效地让学生们把握教材内容和重难点。除此之外,学生仅仅对教材有所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对语文教学和学生自身都十分有利。

(三)运用新型教学设备,多变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高科技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在学校里,很多新型的教学设备备受学生喜欢,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适当应用,这对于教学本身是十分有利的。如老师可运用电脑、投影仪为学生播放与教学有关的视频、音频等影像资料,老师也可以自己制作PPT等展示给学生。这些新型的教学设备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在玩中学,在玩中思,在思中学,从而培养学生听、读、思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科目的学习,对学生自身也是极大的帮助。新型教学设备的运用可以增添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而教学模式的创新却不仅仅局限于此。中学语文教师除了以上提到的建立学习小组来增加学生的沟通交流外,也可以适时举办专题研讨会、辩论赛、演讲赛等等。这样多变的创新教学无疑是给了学生发现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更多的自信。简言之,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教师们会越来越重视学生这一主体,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依靠学生和老师来共同实现的。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正在被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舒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第8篇

1.气氛沉闷

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上,教师习惯了“满堂灌”的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而刻板,等于将知识“掰碎”了强行“喂”给学生。原本富有乐趣性的数学知识,在这种缺乏灵性的教学模式下变得枯燥无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其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买账”,做小动作、讲小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做法屡禁不止,教师有时甚至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纪律。

2.加重学生负担

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既占用学生玩耍和休息的时间,导致学生苦不堪言,又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一步的丧失,把数学学习当做不得已而为之的“苦差事”。

3.忽视发散思维培养

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不顾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认知能力,对所有学生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从而致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时,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社会。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维受到了局限,一切盲从名师、盲从书本,导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难以得到培养。即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但其创造性也被扼杀,这样便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

二、对策分析

1.转变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领域,数学题型多如牛毛,单纯凭借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难以领悟数学学习的意义。新课改的出现,对初中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要求,即初中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进行数学教学课前,教师应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个人特点及学生实际数学学习能力进行数学施教。

2.加强师生交流

为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应加强师生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打造一个高效的学习氛围。在期间,初中数学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保证小组学习井然有序。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授“简单轴对称图形”知识点时,可将教材内容细分为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角、线段四个部分,再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使其带领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前说明这一知识点的重点、难点,防止学生盲目学习和讨论。初中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讨论学习中借助多种途径,如计算机、图书馆,汲取更多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应对自己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并对问题进行探讨及交流。在学习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并表达此次学习的感想。这一对策的实施,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充分拓展数学资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把典型的、基础性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还需要积极拓展数学资源,从而打造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因此,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中捕捉鲜活的资源,让小学生能够在奇特、具有个性化的数学资源中促进数学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通过动态化的数学课堂来提升小学生学习以及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如小学生都对玩具十分感兴趣,而教师讲授数学加法运算时,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商品买卖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掌握加法计算的方法。教师先把几种不同的玩具标上不同的价格,分别是6元、8元、10元,此时让小学生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去结账,而结账就是需要小学生计算出要付多少钱。这一案例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而教师把这些案例资源引入课堂,便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意的问题

1.根据兴趣构建情境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来展开教学,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出发,结合数学课程内容,设置一些悬念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答案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在学到乘方计算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如果存在一张无限大的白纸,它的厚度为0.1毫米,将它对折一次厚度加倍,对折5次、10次、1000次之后厚度是多少,要多少次对折可以达到本市的最高的建筑物的高度?”纸张的厚度计算实际上就是将其厚度无限次地乘以2,这是关于乘方的计算,将它转化为一个直观形象的问题之后,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他们会不断地尝试,并在教师引导下采用正确方法得到答案。

2.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师要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在进行数学问题讨论时,教师将比较简单易解的数学问题划分给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进行问题解答,给每位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缺点得以弥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教学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二次函数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教师鼓励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进行练习题编题。小组组员进行合作交流后,将编好的练习题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重视理论学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关键点在于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对教学的奥秘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努力寻找教育教学的真谛。在新课程更高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终身实践的理念,积极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培养教学反思能力。首先,要加强对理论的学习,可以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教育名著,并借鉴一些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对自身教学体系加以充实与完善。接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相关的数学学科的专著及论文进行重点研读,借鉴一些有效的学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最后,经过日积月累的广泛涉猎与重点研读,教师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会逐渐加大,对反思性教学也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4.创新教学手段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在文学创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是我们表达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所以,学好语文知识,对我们的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海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怎样的大龙虾?并把他们的动作表演朗读出来,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过程。

1、审题激质疑: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题目的脉络和内容。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可这样设问:“岛”是什么意思?“群岛”又是什么意思? “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线索或内容。

2、身边小事启质疑: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质疑能力之外,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身边日常事务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项任务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生2:“富饶”是什么意思?生3: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生4:西沙群岛的什么富饶?……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就能顺利地感悟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了。

四、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分析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勾画,再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些气味。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

六、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理解,增强学生自信,做到更准确,更恰当,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迭起,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课堂上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课外积累来帮助理解课文时,我就这样评价:“你的课外积累可真丰富!能将课外积累与我们的课堂紧密联系,真了不起!”当学生自己品悟出课文中文字背后的内涵时,我会说:“你能联系上下文来学习,真会读书!”学生朗读十分用情时,我这样称赞他们:“你仿佛走进了作者心中。”“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激情。”……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自然很喜欢了。

第10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科学素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个学科大力的倡导探究性学习,而实施新课程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在新时代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化学新课程实现“学生发展”课程宗旨的担当起重要作用。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的目的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时,全面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

近年来,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已经被世界很多国家作为科学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未来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而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它旨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需要密切把科学与社会联系起来的教育方法。

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是对传统教学的理性思考。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我们走的是“多考试、少读书、少活动”的道路,学生很少去参与实践活动。而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从社会、生活、自然、高新科技中寻找问题,寻找疑点,寻找突破,这就使得课程的内容更广、更深,更具有实用价值,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和个别化教育,由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型转向学科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教学模型。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的形式

1.在高中化学课堂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接受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教师可以把它们不断地交替使用,灵活的变通教学方法。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只是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老师讲学生听,故而显得很死板。因此,对于有些课,解概念、定律、法则和原理的教师还是必须讲地,可以把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定论的形式详细的解释给学生听,这个时候老师的讲学生的听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内容具体化,有机地把新旧知识联系和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新的而又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对于另外一些课,教师只需给予学生相应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让学生自己去查找,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分析、调查、讨论和交流,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寻找、自主摸索、自主解决。

2.在高中化学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它着眼于学生能够学会学习。选用探究式,一方面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质疑问难中、观察比较中、矛盾冲突中、实践活动中都可以不断地去探究发现。如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多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又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方式,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去大胆创新,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之中。

3.在高中化学课堂通过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课程的体系仅仅是关注知识,学生在大海般的知识中只能获取很小一部分,而“课堂问题解决式”来关注知识中的能力部分,即以自己身边和社会生活作为出发点,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自己收集材料,自己处理信,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体现出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学生自己会不会想问题;会不会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能不能解决和处理好问题。在这个环节要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展开,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实验中,采用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提出初步方案―提出猜想或假设―实验或验证―学生间交流评价。这一模式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实验方法论,来探索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掌握正确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丰富实验学习的体验,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同时,它更适合应用己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认知网络的学习,加深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价值观。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数学 课堂教学 策略 方法

(一)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实施课堂教学

心理学认为,“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调节之下完成的”。因此,如何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就成了人类各个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教师,如能掌握教育心理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实施课堂教学,定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我的体会如下: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工科基本都开设高等数学。笔者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到,虽然我们的讲授内容并不深,要求也不高,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考试难以过关。这些刚从中学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了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适应了机械的分类式的题海战术训练。这些学生学习上依赖性强,缺乏自学能力,不能较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因而学习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一个努力目标;高中期间的文化基础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刚经历紧张的“高中三年”,想好好休息一下了;未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有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上网成瘾,无心上学。

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我在给新生上第一堂高等数学课时,就要介绍我们的授课计划、进度安排以及与中学数学的异同点在哪。特别要介绍高等数学与其它各学科的联系和作用,以及高等数学在市场经济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明白,高等数学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运用科学技术的先决条件,尤其在这个数字技术的时代,在各行各业的激烈竞争当中,数学已成为强者的翅膀。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过硬的本领就没有今后的立足之地,要学好专业课,就必须学好数学课。通过引导,使学生一进校,就要明确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学中,老师要讲清楚所学内容对后续课程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优势,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1)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较多的疑难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学习才会进步。而有些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怕别人笑话,特别是不敢轻易对老师提问。这样,日积月累,问题成堆。这种现象比较常见,是学生的心理障碍。作为教师,首先要平易近人,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我的做法是:让数学科代表把每个同学举手提问发言的次数记录下来,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并在期评时对发言积极的同学给予适当加分。有了这个规定,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发言都比较踊跃,教学的双边活动都能正常开展,这对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文化基础,尤其是很多中学数学基础知识一般都较差。来到大学后,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后进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特别是他们的心理障碍难在短时间内消除。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该向他们伸出温暖的手,使他们树立起信心,消除一些紧张情绪和顾虑,创造一种亲切、温馨的教学情境,把“教”与“学”变成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有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要帮助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提不高,问题到底在哪?有的学生虽然努力,但成绩就是上不去,显然学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不善于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有的学生不善于分析问题,思维方法不当;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听不懂老师讲课,越学越没有兴趣。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导之以行。

3.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来鞭策、激励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动机、兴趣、态度、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它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坚定目标,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坚持不懈地去取得学习成功的原动力。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获取教学成功的原动力,教学工作就会富有成效。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学习环境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新观念。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被动地接受知识,加之高职数学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部分学生无心学习。另外,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独生子女较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很吃力,教学效果不理想。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新观念,增强责任心,呕心沥血,勤奋工作,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和谐课堂;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合作、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心骨,但在实际教学中,广大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显得很被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较多,学生动得少,师生之间互动不够,师生之间没有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没有真正获得精神上的交流和价值上的分享。结果,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节课下来,老师感到累,学生亦感到语文课乏味,收获甚微。针对这一现象我通过认真反思,结合新课程理念,就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采取了如下方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情感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首先,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教师只有真诚的爱着学生,真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学校这个学习环境中学习,健康成长。

约翰・格雷说过:“平等给予我们再度去爱的机会,又帮助我们敞开心怀,既给予爱、又接受爱。”任何一种情感都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因此,我把师生“平等”作为语文教学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我以平等的身份和真挚的感情去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爱护他们时,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和你交根交底。师生之间交流就显得亲切,真挚,愉快。从而,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师生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营造和谐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导入新课这一环节。通过讲故事,引用名人名言、谚语等手段,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力转为有意注意。以增强本节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在教学《隆中对》一课时,我引用了一首诗:“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请问同学们,这首诗里面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是从哪些词中得知的?学生一下子兴趣来了,有的说:“刘备三请诸葛亮的事”;有的说:“诸葛亮在隆中给刘备分析天下的形势”。经过一番争论,我让其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肯定。导入新课后,学生注意力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让学生深入到教材分析中,感知教材激发思维

和谐的课堂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场所,强烈的表现欲望是学生们的天性。教师要对学生抱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信任,只有课堂和谐了,才能让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变为师生思维的碰撞,情感交流释放活力、展示自我的成长空间。和谐的课堂,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是知识发现的引导者。因此,我在授课时,先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教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思考、合作讨论,交流,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在学生阅读教材期间,我针对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屏幕上设计一两道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尔后分组讨论,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出师表》这一节时,提出了如下问题:①诸葛亮在出师前,向刘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请问是哪些建议?在这些建议中哪一条建议最重要?②诸葛亮在表中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历史,具体写了哪些事情?你是从哪里得知的?③在表中,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政治目标是什么?④这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围绕以上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我或肯定或引导。通过讨论,学生明辨了历史事件,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和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后面写作“千秋诸葛我评说”埋下了伏笔。

四、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写作水平

第13篇

(一)认清自己,高效备课。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改变过去的教学风格,将教学的主体让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设计出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案。对自己要自我反思, 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地改进,期望讲出精彩的一课。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影响。还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要在教学上大胆地创新。

(二)了解学生,高效备课。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的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改变学生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和创新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和重视学生的情况,在教案的设计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①教师要对学生做全面的了解,包括学生语文的基础功底,学生的学习能力;②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的个性化模式;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设置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案。

(三)吃透教材,全面备课。语文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应该跳出教学大纲。新课改倡导(大语文教学观),以教材作为教学的例子和基础,在教学中灵活地使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认真地专研教材,引用教材中有关的知识供学生思考和探究,教材的使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二、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学是实现学生与教师对话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新课改下,教与学是平等的个体,主要包括:①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体会到自我认识的存在;②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平台上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要真诚和谐地对待每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称赞》(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时,教师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小獾和小刺猬进行对话演戏,通过实际的对话让学生自己感受文章的内涵,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①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游戏式教学方式可以引入到教学当中去,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在教学中产生与教学无关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这种负面影响造成的后果;③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性学习,对学习中的疑问提出看法,形成自己的思想;④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采用多种提问形式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必然发生疑问和解答的行为活动。怎样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探索,全面进入思考状态。①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利用一些图片、课件和音乐等直观的教学工具,并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潜能。②教师要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思考的答案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言论;③设置比较性问题,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驱使学生追求新知识。

(四)采用新颖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只有创新的教学设计才能创设一个新颖的教学课堂。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体现学生的教学地位,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要清晰,能够全面和综合地体现教学内容,为了体现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使用各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反思阶段的效率策略

(一)提高教学反思的知识素养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方式,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反思的判断是以实事求是和创新为基础。①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包括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与教学相关的知识,这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必然条件;②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教育学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可以理论上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教师的活动要和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等进行全面的反思,确实朝着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前进。

(二)形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师建立良好的反思习惯,对自己的行为和习惯进行审视,保持好的行为习惯,丢掉坏的行为习惯,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通过自我检测和反思,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教学健康的发展。教学反思要深刻思考,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要把反思的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保持了反思中形成有用的价值成果。 因此,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反思这样才会避免重复性的劳动,也具有共享价值。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休,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休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我在教学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耐心引导学生认识对错,和蔼可亲地对待他们对我产生亲切感。教学实践证明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还注重教师本身特有的风采的展示,课堂上保持微笑,有幽默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敬可亲;每节课我创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情景,如用具体实物、图像、录像、投影机等电教声像设备创设有声有色的情景来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另外还注重制定合理的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课时,我们师生互相用英语问好,唱唱英语歌;结束时我们用英语互相道别或唱出首歌Good bye歌,总之要创设心怡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轻松走进英语世界。

二、游戏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可将课堂的教学创设游戏形式进行教学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应发现这一点并加以应用,但是要考虑设计的游戏会让学生们在活动进行中能慢慢熟悉教学中的内容的。例如,在我的一次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种游戏:一个学生背对其他学生,另一个学生将单词卡藏到任一个学生的课桌里,然后背对着的学生开始找,找到后,就说:It’s a…or They are…在找的过程中,其他学生一起读这个单词,且声音随着找的人与卡片位置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远时声音就轻,近时声音就重,以提醒找的人。这个游戏很简单,可学生却非常感兴趣,而且对单词的读音掌握很有帮助。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共同发挥。游戏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活泼好动爱表演、很少害羞心理,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师的教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功课的兴趣。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

三、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标准要求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这也是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主要目标。自主学习是听课前的一种预备工作,其着眼点是为学生自己“更好地学”,为教师“更顺利地引导”,为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高效打下基础。以往的教学中,我一直认为作为城乡结合的我们的学生,没办法和能力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即预习,同时也认为小学英语很简单,没必要进行预习。但随着对新课改思想和理念的进一步领会和理解,我觉得要实现高效课堂,促进教学发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科学的预习必不可少的,同时通过预习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第15篇

一 、激发兴趣,树立自信

《新课标》要求我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如何践行这一先进理念,把英语课堂转变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尽情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和好动的特点,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竭力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教学“sunny、rainy、windy、cold”等几个表示天气状况的形容词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收看天气预报时看到过哪些天气图标,请同学们把它们画在一张纸上,再请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这时,我再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标表示的天气情况用英语怎么说吗?你们想知道怎样用英语来进行天气预报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趁大家都睁大了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我立即将几个表示天气状况的词板书在相对应的图标下。我先让学生仔细听老师念两遍大家再随着老师练习,接着,请英语程度好的学生来示范,念得好的就热情的赞扬,并让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看到身边的同学获得了成功,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起来了,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则微微一笑:先让大家自由组合,合作学习,互相纠错,互相学习。接着,再分组竞赛: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每个组推选一名学生上讲台做游戏:听老师和同学念单词,看哪位同学先找到听到的词,先找到的小组加一分,再抽其他同学轮流上台竞赛。在学生基本掌握这几个词的读音后,我将刚学到的几个词写在小纸条上,进行击鼓传花,花传到谁的手里停下,谁就要上台抽纸条回答老师的问题(T: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It is sunny\cloudy\rainy\cold.)对不会回答的同学,老师要适时给予帮助,让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轻松的获取知识,收获自信!

二、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英语气氛

小学生学英语,开始是图新鲜,好表现。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难度加大后,倘若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就会像掰包谷的猴子一样,掰一个,丢一个,甚至还会产生畏难情绪,连掰也不想掰了!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认为,创设英语情景,营造浓郁的英语会话气氛就是很好的捷径!

首先,教室的布置要突出英语氛围。比如将用英语书写的班训贴在黑板上面;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和评比栏的标题和简单的内容都用英文书写;在教室里建立“英语角”,摆放英语读物并定期更换;还可以给教室内的所有物品贴上英文标签等等。老师和学生的日常谈话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并提醒学生在用英语交谈时要符合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要注意中西文化和习惯的差异。例如英国人见面时总是先谈论天气,再互相问候。如:“It’s warm today. How are you?”;而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却常常问:“吃过饭了吗?”或者说:“要去哪里呀?”

其次,寓学于乐,引进生活活水。我们可以将课桌拼在一起,这样,既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又便于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倘若能不定期改变课桌椅的摆放,则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将课桌椅摆成半环形、圆环形或长条形等,让师生在教学中平等交流、多向互动。我们要尽可能将所教内容编排成生动活泼的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担任主角,在唱唱跳跳、玩玩笑笑、“疯疯癫癫”之中轻轻松松的把知识学到手,把能力练到家,把做人的道理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比如,在教学如何用英语表达请求帮助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过的困难,选择最需要帮助的事例,让他们自行分组,再引导他们尝试用英语把它表演出来。

第三,学以致用,把英语学习延伸到课余生活之中。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益,我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比如在课间借文具时可互相使用学过的英语“Excuse me, may I borrow your pencil? Thank you. You’re welcome!”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了礼貌待人。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听自己喜爱的英文歌曲,多用英语和同学交流,多看少儿英语节目等,千方百计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

三、热情赞美,适时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