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音乐学科素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但就目前来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满足于学生对一些歌曲的掌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练习法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被忽略,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的出现。探索新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良好人文素养服务。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从整个教学安排和体系看,高中音乐教学不被重视。传统观念认为,只要高考成绩突出,这个学校也就一定优秀。所以,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及安排,都是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所有的课程教学和安排都以高考科目为主,忽略了其它人文学科的教学,而高中音乐教学一直被当做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鸡肋,无论在老师还是在领导以及学生的心目中都可有可无。在教学学时以及教学设备等保障上均无法与高考科目同日而语,课程安排课时少,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
2.从教学的目标和师资力量来看,高中音乐课程基础薄弱。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教学目标不明确。同时作为一门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乐课师资力量相当薄弱,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被放在重要的地位。高中音乐教师多数为附带兼任音乐教学或本身对音乐教学不感兴趣,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进修的机会少,教学能力偏弱等。
3.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来看,高中音乐教学效果较差。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而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较差,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
二、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对策
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作者认为,唯有充分利用好高中音乐教学这个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创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建立新的课型,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它总是可分可合。分开是一个构件、一个单元,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我们可以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前提下,把教学内容分割或合并。音乐教师应时常围绕教学目标,重新审视课堂、反思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上引向自然和社会,改变过去孤立地死读课本的现状,把课本知识放在自然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音乐课不再流于表面。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音乐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精心安排,纵观全局,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都应当围绕学生来展开,音乐课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承袭,而是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以及得到启迪、感染等教育效应上。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如当今的电脑音乐、流行音乐、本土音乐、外国音乐、老师和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等等,科学筛选课外信息并引入课堂,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出发,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进入兴奋状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作为教师,应充分把握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入语。采用欣赏、律动、创设问题情境或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学习音乐。如在教授《音乐与电影电视》时,可以设置很多电影电视音乐问题,选取同学们喜欢的一些影视歌曲,与他们一起探讨。先放一段音乐,制造出悬念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引之以思,启之以疑,导之以问,教之以法,紧紧扣击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的学习。
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创新,把现代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融为一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正如奥托说过:“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教师的创造力不能只是单纯的靠自己去挖掘,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来挖掘。。同样,只有让学生自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合理的提问是学生不偏离课堂,思维活跃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如能找准切入点提问,对学生理解歌曲或乐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抓住这些,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效率很高。
4.创新考评模式,多方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师生相互尊重的体现,更是激励化教学方法的内涵所在,关键在评价的内容上,要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我对学生阐述了我的观点:学生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学与不学的区别,只要你肯学,你就一定会学好。反之,你则学的不好。同时,作为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课程,要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大学生活中或现实生活中能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和影响,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自觉自愿喜欢音乐学习,自觉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5.创新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多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储存、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让音乐课堂教学魅力四射,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顿连、优喜等等,在进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音乐创作的热情。
6.创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另外,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承认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给不同个性的学生留有自己活动的余地,使各种禾苗都能茁壮成长。
7.创新师资队伍,奠定教学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高中学校要从唯高考指挥棒运转的教学理念转化,提高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视,改革现有的师资编制方式,科学灵活定编,注重和加强对高中音乐教师尤其是专职音乐教师队伍的培养,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让音乐教师更专业。
总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应作为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摸索和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音乐意境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学科素养;审美能力
高中音乐学科如何以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培养人的新要求,认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一时成为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本文试从音乐学科在高中阶段存在的教学改革问题分析入手,结合关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运用,谈几点改进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相关的对策。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识
谈到核心素养,目前众多国家将其作为深化课程,促进国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因,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等等。日本学者恒吉宏典在《授业研究重要术语基础知识》一书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内容,核心素养与人的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能力相关”。我国教育部在下发的相关意见中指出: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表现为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以及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等。所以,理解核心素养,它应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其内涵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
二、高中音乐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了课程应该“以学生为本位”,课程要“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作出努力。所以,现行的音乐学科教学应该首先关注学生,为学生提供必需的音乐素养教育。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音乐感受与体验兴趣能力,如学生在实现音乐感受与体验时能保持较高参与音乐活动的意愿、能发展个性化的音乐爱好、能逐步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习惯等。
二是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如学生能熟唱百首知名歌曲,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创造性地改编音乐作品、能正确地表现熟悉的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表现形式等。
三是音乐交流与合作经验,如能熟悉并较好掌握数十首经典曲目、能用于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合作、保持较高的参与意愿和合作意识,能掌握音乐合作规则与方法的经验、具有参与校内外音乐社团或综合性艺术活动的经验等。
四是音乐情感与审美态度,如能熟知数十首歌颂爱国、励志、勇敢、友善、忠贞的经典中外音乐作品、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情感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能与所选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获得较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满足、能够对复杂的音乐作品进行审美体验等。
五是音乐文化与社会理解,如对若干首中外名曲创作背景、公众影响、社会作用的深刻理解,对中国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的了解与感情,能感受与体验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音乐文化的精彩,树立平等的音乐价值观,以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鉴赏各民族音乐精华等。
三、高中音乐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1.改进音乐学科的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音乐教学要针对音乐学科对学生的美感体验及音乐学科的教化功能,促进学生人格与身心的健康发展的课程目标,教学设计上首先要重视“以生为本的丰富而生动的音乐实践体验与感悟”,以及拥有不同人文语境和人文视野的宽度和高度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兴趣的培养的同时,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重视音乐学习中的学生与作品感情相互交融、涵养美感的过程指导,将音乐的鉴赏过程作为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的体验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逐渐积淀和培养其音乐核心素养。
2.尊重音乐个性化发展的教学
普通高中学生音乐素质存在较大差异,而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者的音乐潜能和人文修养最大化的挖掘和培养。具体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要关注学生间音乐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的个性化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而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合作、交流、表达等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体验。如在感知与体验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的教学中,教师击鼓示范,让学生感受中国鼓通过敲击不同部位产生出音色及力度的变化,以此来塑造和表现作品内涵,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以用击鼓、跺脚、拍手等不同的方式,按照作品中力度、速度的变化,从生动而惟妙惟肖的节奏合作练习中,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人们在丰收之时热烈欢喜的劳动场面,以及核桃晾晒中纷纷滚落的景象,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化差异,鼓励不同学生多听、多想、多说、多做,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个性化音乐体验。
3.注重音乐实践积淀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艺术的本质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体,音乐形式是作曲方面的节奏、旋律、和声及演奏方面的强弱、速度、音色等的复合体,音乐的内容则体现出观念、思想等知识性侧面,以及气氛、情绪等情感性的侧面。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音乐教学,应注重音乐实践积淀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聆听构成音乐美感的各种音乐要素,以及诸要素的对比;另一方面更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参与丰富的音乐实践,带着丰富的想象,品味音乐的气氛、情绪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并将这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逐渐促进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的有效形成。
4.从合作与探究中培养表现能力
由于音乐是人类用于情感交流的媒介,高中音乐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法上还应让学生自由徜徉和领略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采取多种音乐形式,如合唱、合奏、音乐戏剧或其他音乐形式,共同协作,广泛交流,尽兴表达,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表现能力。
5.把音乐审美态度作为教学评价关键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和认知热爱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同时更应以开放的心态理解音乐多元文化的深邃与博大,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本质,认识音乐的情感力量及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充分发挥音乐“以美育人”的教化功能。把音乐审美态度为教学评价关键,就是通过唱奏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直接体验爱国情感、道德情感、励志情感、友善情感和忠贞爱情等,逐步形成知美、懂美、爱美的正确审美价值观,同时也能对音乐活动与音乐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选择,进而形成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符的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科素养 高中音乐 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79-03
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全面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一直是课改以来音乐教师们研究的课题。但在高考制度尚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课程目标很难从传统的双重目标(升学和就业预备)转变为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新课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就很难实施。因此,建立以学科素养为背景的音乐教学评价,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一、 确立学科素养内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构建学科素养的理论依据
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教育部倡导的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举措:“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是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1]”。
面对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评价体系中的改革脉搏。笔者依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因地制宜地把音乐学科基本素养确定为:“热爱民族文化、促进个性发展、拓展文化视野、培养良好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持续潜能”。
2.构建音乐教学评价的目标与理念
①重视和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打破考试或考察评价学生学业的单一方式,认真制定评价量规的指标、内容,把握好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使教学评价指标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③加强日常教学评价的改革,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对课程和教学过程应有的检测、反馈、调节作用,推动音乐课程的实施与改革。
④完善学校音乐教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认识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保障音乐学科教学的规范实施,构建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为最终目标的评价体系。
二、完善音乐评价体系,发挥学科多维育人功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课程改革深化阶段要解答的问题。我校在2013年音乐鉴赏教学评价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开展了基于音乐学科素养的教学评价构建研究,旨在以评促教,调节教学环节,纠正考什么教什么、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教育质量,改变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教育现象,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
1.制定合理的评分规则,保证评价的信度
信度是衡量评价质量的指标之一,好的信度应该有对评价主体、评价维度以及评分规则的合理制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多维的评价指标和具体的评判标准,以不同的权重对评价的各项指标、描述语、多主体等要素进行等级评估,可以有效保障评价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挥学生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用。
2.制定多维的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的效度
效度是另一个衡量评价质量的指标。评价内容多元化是当前评价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多一把尺子衡量,就多给学生一个机会。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加纳德把人的智能分为音乐、身体运动、数学逻辑、语言、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七种[2]。因此,单一的评价方式,即从单一的评价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也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如何把握学生音乐素养的评价,发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提高,我们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指标,以增加评价效度的平稳性和准确性。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态度及课上表现;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选修模块学习的表现;③参加校内外活动的实践情况;④期末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此外,课程改革提倡的过程性评价要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便于教师的课堂监控和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采取小组学习的评价方式,每组指定一名具有一定素养、认真负责、爱好音乐的学生任组长,以评价量规为技术手段,对学生上课的表现(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2-3次课堂抽查)进行多维度的观察、评判,以保障评价的全面性和实效性;每次上完课后,组长要把本组的情况汇报给文娱委员,汇总后反馈给老师,以便反思课堂教学,及时对教学做出适当调整。
量规1:学生音乐素养评价量规
制定目标:对学生音乐学科素养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现高中音乐学科结业时的质量水平。
三、制定学校评价量规,保障音乐教学规范实施
1.制定学校评价量规,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P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各地和学校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评价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实施课程改革以来,音乐教育的大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但不可否认尚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制约或干扰着音乐教学的正常化。比如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某些学校还存在没有专职音乐教师,音乐课开设不足、不全,甚至被任意叫停等状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减弱了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因此,建立学校音乐教学评价制度,是落实《意见》精神,加强和完善课程教学制度建设,推动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
2.制定学校评价量规,是保障学校音乐教学的必要措施
学校是实施课程改革的载体,构建音乐学科素养离不开学校的大环境,良好、规范的音乐教学是构建学校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的前提,只有学校音乐教学正常化、规范化,才能够保障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实施教学评价探索,构建全面的学科素养评价体系,才能促进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完善,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
量规2:学校音乐教学评价量规
制定目标:全面评估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保障音乐课的正常开设、教学质量及教学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规范发展与稳步提升。
改革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虽然在学科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体现,但由于认识、理解的不到位或偏颇等原因,在教育实践中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2014年4月,教育部《意见》的颁布,预示我国的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提出加强五个统筹、聚焦课程整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制度建设等要求的同时,特别提出关注教学评价研究、探讨评价策略,形成多元的、可操作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提出了长期要求。
高中课程改革已过去了十年,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如何培养,怎样体现、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尚在研究、探索阶段,它的应用和效果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验证。处在一线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深化课程改革贡献新的智慧。
参考文献:
活中的一些思想、行为、思考以及对于客观实际的反映充分体现出来。
一、认真了解高中音乐在学生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魏书生老师教学开始前对学生要有充分的认识的教育观点同样能够有效指导高中音乐的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初期,笔者注意从布置任务和创造条件上让学生与音乐有近距离的接触,比如,安排了这样的课下作业,即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注意搜集一些音乐的资料,并且组织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在课堂展示环节,很多学生都搜集了音乐的资料,有的从中国音乐起源、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展示。有的学生对国外的一些经典音乐进行了搜集,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舒伯特的《圣母颂》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即时有的认知是片面的,但至少做到了让学生树立起自身的音乐理解和内容框架,这些基础工作有助于强化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有助于教师明确地了解音乐在学生的眼中是什么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情境的创设、兴趣的激发,顺着学生的音乐概念的思维观点,更加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的音乐素养随着教师的诱导和启发逐步建立和培养起来。
二、有效挖掘隐藏在学生思想深处的音乐潜质
美国管理学家T.Swift提出了开启的原理,他认为每个人的思维认知能力从水平上来讲是相差无几的,只是在后天的培养中有的人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思维意识率先被挖掘了出来,于是通向知识殿堂的大门被快速地开启。按照这一原理,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的音乐大门往往没有被充分开启,作为教师就应当将传道授业、解疑释惑的目标凝聚到学生音乐潜质的挖掘上。
笔者注重焕发起学生童年的音乐认识和原生态的音乐心声,在让学生低声吟唱自己熟悉的音乐旋律时,笔者注重让其他同学以节拍的形式跟上,目的就在于强化学生对音乐乐律和节奏节拍的认识和感知,由此再引导学生逐渐步入音乐教材内容的学习与鉴赏中。在一些非常美妙的音乐鉴赏中,笔者注意用幻灯片制作出背景画面,让学生以听觉和视觉有效融合的模式,增强学生音乐鉴赏的兴趣与情趣。比如,在对《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欢快、明亮的曲目进行鉴赏时,笔者制作了谷穗摇曳、麦浪滚滚、棉絮飘飞的画面,再配上农民丰收喜悦溢满脸颊的场景,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体会和感知这首音乐的思想和主旨。在《过雪山草地》这首曲目的鉴赏中,笔者播放了艰难、顽强前进的历史资料纪录片,将学生带入那段峥嵘岁月、苦难辉煌的背景中,学生就能在鉴赏中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这样的音乐鉴赏教学模式的开展,学生的音乐潜质就会逐渐地被挖掘和唤醒,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热情的激发、鉴赏思维方法的学习、音乐素质技能的提升都大有裨益,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感和情感都会不断涌入。
三、充分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关键字】 高中音乐;教学策略;目标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为目标,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这一教学目标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从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转变为突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积极开发音乐教育资源,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广阔的音乐发展空间,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充分挖掘音乐资源,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对于高中音乐学科来说,涉及的音乐方面的教学素材,无论从素材的量还是从音乐的表现手法、音乐风格以及曲调方面,都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有价值的音乐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乐趣,激发学生深入探索音乐理论知识的层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高中音乐教材中的大量音乐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兴趣;同时,教师要结合学校配置诸如专门的音乐教室、手风琴、钢琴、打击乐器等在内的多种音乐器材,充分利用图书馆中音乐学习资料,供学生阅读和查阅。当然,对于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除了针对参加音乐高考的学生进行开放教学,更应该处理好基础学科与音乐学科之间的关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各种音乐资源,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活跃校园文化,使学生能够获得音乐文化知识的时候,情操得到陶冶,还帮助学生通过音乐减缓压力。
二、注重利用音乐语言艺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对于高中音乐学科来说,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感受力,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语言艺术。一方面可以从音乐的表现形式入手,让学生运用乐理知识分析作品所蕴含的音乐元素;同时,充分利用音乐语言的艺术,学会运用音乐语言表述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运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表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将自己带入音乐的情景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为之动情,感受音乐之美,学会运用音乐独有的艺术形态表现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构建快乐的音乐课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与学生情感、心情等主观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对于高中音乐学习,不仅开发学生思维,突显学生的个性,还是学生充分体验情感的过程。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积极开始快乐音乐教学。从音乐表达的素材入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允许不同个性的多样化情感表达的方式。特别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学生的认知能力,感受力不一样,当学生的感受与教师有差异时,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只要学生的思维方向符合音乐审美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不一样的情感。在快乐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使其熟悉、掌握音乐语言的特点,逐步积累音乐审美的经验,树立起音乐学习的信心,从而构建快乐健康的音乐课堂。
四、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审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对于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经典音乐作品。而他们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存在于一些表面的现象,比如说歌手的形象、歌曲的风格、以及社会上的流行程度等。教师要引导他们对不同音乐作品的鉴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从音乐形式、曲调、表达结构等层面有所了解,同时也要理解作品内在的含义,表达的思想情感等角度,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鉴赏,引发对音乐美学的思考,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整体形式和内涵,领会音乐各要素间的作用。
五、加强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一、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
学科综合化体现了现代课程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学习领域的扩展,是素质教育理念在实施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图通过课程与教学的变革来打破传统的课程缺乏内在联系、课程内容脱离实践、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符合少年儿童知识学习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音乐学科走向综合提供了指导方向与目标。
二、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体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内在的规定性
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艺术学科。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学科走向综合既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音乐学科本身内在品性的体现。
三、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是音乐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诉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实践中倡导音乐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其它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音乐与其它非艺术学科的综合,以期实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育目标。然而,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标准》的要求,如何实现学科的综合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国内目前区域之间初中音乐教材版本不一,又给初中音乐学科的综合化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加强综合化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应然路径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问题
音乐可以给人美的享受,打动人的心灵。当今社会的发展,音乐也在不断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各种各样的音乐内容受到了不同人群的喜爱。高中学生,有主见,有思想,有判断能力,他们对于美有自己的感悟。高中音乐教学可以传递给学生必备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给学生“听美的耳朵”。
一、高中教学中呈现的问题
(一)学生不重视
应试教育教学的影响依然存在,高中学生的心里仍然将知识的学习作为重点,心里对音乐学习缺乏重视。高中生缺乏学习音乐学科的足够动力,长时间处在被动接受音乐知识的状况下。学生在学习高中音乐课程理论和掌握音乐技能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存在着十分普遍的功利心理,不能以足够动力来学习音乐理论和相关技能,通常情况下都处在被动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状态中,消极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掌握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真正内涵。
(二)教师不重视
教学过程中,有的高中音乐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但态度不够认真。随意改动高中音乐教学的相关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看就当前来看,国内不少高中学校在讲授音乐课程时,很多教师都能够随随便便地调整教学内容。有些内容毫无疑问都和中学音乐教学的目标相背而行,既不可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也不可能真正地增强广大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提高审美水平。
(三)教师业务素质偏低
由于教师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有的高中音乐教师业务素质并不是很高。急需提升这些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如此国内教育制度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中学非常关注讲授主要课程,但是始终不关注美术、音乐等相关课程。如此以来,很多高中在招聘音乐教师时对应聘人员的音乐专业素养要求比较低,使得国内中学音乐教师群体音乐素养参差不齐。
(四)高中音乐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
眼下很多音乐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讲授课程内容,一直都发挥着技能传授者的作用。教师是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角色,学生仅仅接收好相关信息就万事大吉。如此填鸭式教学,造成了十分无聊、呆板的高中音乐课堂,根本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也不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参与以及创作空间。
二、教学建议
(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音乐教学有着强大的学科魅力,而其魅力的展现离不开音乐教师的努力
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教师要能够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忱,发挥好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良好作用,教师要肩负组织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重大职责,努力地为学生打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牢牢地把握住学生喜爱和想要掌握流行音乐的特征,持续为学生引入有深度、有内涵的优秀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学习音乐技能的乐趣。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师也要努力关注相关音乐比赛的各个项目,向各类比赛推荐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在这些比赛中展示音乐艺术的天赋,使这些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音乐的积极性,全方位地增强高中生的音乐涵养。
(二)遵守高中音乐的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准则
从高中音乐教学来看,教学水平高低受到了音乐教学目标设置的影响。音乐教师在进行授课的具体教学中,必须稳妥地掌握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目标等,拟定出吻合高中生身心认知特征的教学方案。在此过程中,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也要吻合高中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和规定,首先保留音乐教材的基本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引入最流行的音乐文化,持续地充实和拓展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彻底地打破学生已经习惯的学习模式,切实掌握音乐教育的内涵以及本质,提高高中生的音乐素养。
(三)提升高中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建立一个高水平的高中音乐教师队伍
高中音乐教师音乐素养会对音乐课堂教学水平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为更好地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教师要持续地提升音乐专业知识和音乐教学技能,在授课之余定期或者不定期参与到相关的音乐培训课程中,获取最流行的音乐知识,用扎实的专业素养来熏陶和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与时俱进,紧随时代的发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人文理念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67-01
高中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高中音乐教师在欣赏课中,仅仅传授给学生一些音乐知识,介绍部分音乐作品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每部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出现都有其特定背景或故事,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融入人文理念,使音乐教学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时代气息,强调品味人生,突出音乐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1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融入人文理念的必要分析
首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人文理念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人文理念与高中教育活动紧密相连,主要指一定时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与道德标准。在21世纪的今天,高中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音乐欣赏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与创新精神。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融入人文理念是时代的需求,同时也是音乐教师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教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人文理念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新课改理念不断改革下,高中教育阶段比较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特别是道德情操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体现了对学生人文性的重点关注。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新课改强调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面向整体教学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采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优秀的西方音乐作品提升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让学生领略到音乐欣赏课程的魅力,通过音乐欣赏提升学生的人文理念。
2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融入人文理念的具体策略
2.1处理好高中音乐欣赏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音乐属于文化的一种,更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在音乐艺术中包括了人类发展中的经济、历史、人文、地理与政治等多种文化特征,这些文化的特征的综合使音乐文化具备一定的人文特征。所以,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把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完全分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中音乐教师就应该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接受其他文化的渲染,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观念。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彩云追月》欣赏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彩云追月》的相关知识,这首乐曲是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而成的,通过竖笛与二胡轮番演奏出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形象的描绘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在《彩云追月》欣赏过程中,教师以语文写作技巧为基础,让学生在简单质朴、线条流畅的旋律中感受到彩云追月美景,并且体会作者优美的抒情技巧,分段完成,自由发展,浑然天成,乐器的轮番演奏仿佛就是云月的嬉戏,忽快忽慢,忽上忽下,情境逼真,意趣盎然。
2.2把握好高中音乐欣赏与人文理念的关系
高中音乐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其实就是人文理念的培养过程,对于音乐欣赏课程来说,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融入人文理念,能够将音乐欣赏与人文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但是,高中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音乐欣赏只是教学形式,人文理念的融入才是高中音乐教学的核心。音乐欣赏与人文理念的培养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教师需要将人文理念的融入建立在音乐的欣赏之上,当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时,并且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了解,然后通过交流或讨论的方式研究作品中的人文理念。同时,对于音乐欣赏教学效率来说,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辽阔的草原》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接受该首音乐作品所描述的是,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景,让学生在欣赏《辽阔的草原》这部作品时,融入内蒙古具体的人文理念,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的MV,或者是浏览内蒙古草原的风景图片,使音乐欣赏与人文里面相融合,从而能够提升学习效率,教师也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2.3音乐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理念思想
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时科学的融入人文理念,其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熏陶与示范。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做好自己,在提升自己音乐专业水平的同时,自身也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理念思想,从而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学习音乐知识和加强对人文理念的运用与掌握。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音乐知识的传授、技巧的掌握以及训练等,往往忽视对文化的熏陶与人文理念的培养。长期以往,学生的人文素养难以得到提升,只是学习和掌握了音乐知识的表层,并没有深刻认识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在《松花江上》欣 赏教学时,教师需要自身对这部音乐作品有较深的认识和人文理念。《松花江上》作为一首抗日歌曲,唱出了“九一八”后,东北民众乃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高中音乐教师应该把这些创作背景、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以及作用价值告诉学生,让学生把音乐欣赏与人文理念相融合,真正的学习和理解音乐作品。
3 结语
总之,高中音乐欣赏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教育课程,更多的是塑造行为、陶冶情操的艺术教育活动。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理念,不仅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加能够提升高中音乐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亚.音乐课堂如何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J].文教资料,
2015,02:62-63.
[2]陈香玲.欣赏教学在高中音乐中的实践[J].新课程(中),
1.1有效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为了紧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加大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整合的动力,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音乐教学细节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不应该是对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教学课程单一的整合,还应该有更多的对音乐学习的探索和思考。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的特点,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信息提取和理解的能力。加强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手段的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音乐欣赏,延伸到音乐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1.2有利于营造轻松的音乐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大大改善高中音乐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打破原有的沉闷气氛,给高中音乐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时使用视听媒体可以实现各种音乐材料的生动再现,让影像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中形象化的音乐语言有利于营造出轻松的教学环境。
1.3促进高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为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注入新的血液,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营造出良好的高中音乐教学课堂氛围,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实现突破。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进而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结构,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推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形成。
2高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分析
2.1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传输方式的扩展,也促进了信息资源范畴的丰富,提高了处理信息的手段科学化水平,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给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音乐教学素材。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可以提供更多的音乐教学理论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个意义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音乐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同时也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当然教师必须考虑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以确保合适的材料内容。同时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促使对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更简单,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外,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中互动活动的开展。高中音乐学习活动不能从多方面地相互分离,必须确保音乐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知,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的音乐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课堂互动更简单。
2.2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
2.2.1课堂教学整合模式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必须注重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音乐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实现音乐教学课堂气氛更轻松。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情境,充分体验蕴涵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的情感,有利于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培养。对于师生互动的学习型教学模式,需要探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一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并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去发现、验证、模拟音乐知识,让学生总结其规律,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促使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鼓励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这一模式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讲解和探讨,包括作品的音乐理论和创作手法,对具体音乐作品的风格进行了解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坚定音乐记忆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2.2.2课外教学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更应该随着音乐教学课堂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音乐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计算机教室可以安装相关的音乐软件方便学生合作研究学习型模式的开展。这类课外教学整合模式是基于课堂问题情境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运用图像、动画以及其他特殊语言等,实现音乐相关信息资源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功能,选择和确定音乐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获取,并促进音乐知识在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应用。在学习理解和研究教学经验的过程中,需要将认知结构和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整合,不断创新音乐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整合方式是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创造性完成的,而不是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那样刻意背诵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奠定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结语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音乐理论照本宣科
受学校教育环境、音乐氛围、教学措施的约束,很多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课堂缺乏互动性,缺乏学生与音乐教师之间的密切沟通。如果一直采用这种教学方式,音乐课就会成为普通学科理论教学课,很难培养出音乐方面的创新型人才,学生对课堂上所学音乐无法产生情感共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导致音乐教育水平低下。
2.音乐课不受重视
为了符合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也开设了音乐课程。然而,这些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和高考通过率,音乐课或者其他艺术课不被重视,没有人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音乐学科成为附属科目,很多时候要为数学、英文等主科让路。
二、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的情感价值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独特的,音乐学习具有学生的情感培养、气质培养、人格塑造方面的优势。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情感、思维、个性以及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的思维与价值观。因此,高中音乐教育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学生身体内部的联动反应,使消极的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从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塑造。
三、高中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
1.创新音乐教材
传统音乐教育教材缺乏对高中学生音乐水平的定位,不适合高中生使用。目前,以高中学生音乐素养提高为导向的应用教材并不多,无法满足高中音乐教学的培养目标。鉴于中国高中的现状,学校主管部门应组织一线音乐教师就教学现状研发教材,以免造成分散的、低层次的、滥竽充数的教材流通。
2.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组合,可以拓宽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渠道,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学生在练习发声时,发生部位和技巧很难掌握,通过新媒体技术,可以查找到海量的教育方法、图像、视频、音频等信息,这种立体学习方式的教学效果更好。
3.以学生为主导,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需求为起点,教师起到引导辅助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展现自我,主动表达对所学内容的看法。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易到难,脚踏实地进行学习,让学生从主流的音乐作品中获得基本理论知识,从浅入深,逐步把握和提升理论水平。音乐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知识,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引入一些流行音乐,将典型案例和理论知识融合起来进行教授,这样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通过分析典型的音乐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实际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高中音乐教师由于“艺考热”的到来,很多教师只注重如何带好艺考生,而忽略了自身也需要提高一定的专业素养,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高中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我国高中艺术教育水平,保障高中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含师德素养、理论素质、学科能力和教育品质等。而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又包括了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情意素养和教育教研能力素养四个方面。
音乐学科的知识包括美学原理、音乐概论、中外音乐史论、音乐名作名曲鉴赏在内的一般音乐理论等。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中外音乐名作欣赏,强调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师若不具备完备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将无法胜任其职。教师专业素养不仅仅是专业技能,能力也不可忽略,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音乐作品创作能力等。当前,音乐教师为了适应新形势,必须在原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实际上就是专业态度,一个人做什么事情若没有任何态度,那事情肯定不会做成。霍兰德认为,社会型劳动者喜欢从事为人服务和教育他人的工作,其个性适合做教师,因为他们热情慷慨,善于交际,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高中音乐教师凭借世人对教师的这种印象,就应该拿出一个好的态度,认真、积极地备课、学习、上课。而音乐教育科研是以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为对象,揭示音乐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对音乐教育过程中所发现的新思想、出现的新问题的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是指音乐教师为完成制订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而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课堂管理、教学示范、信息技术操作和创新教学)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音乐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不仅有音乐、视觉音乐、戏剧、舞蹈等不同门类音乐的综合,有对音乐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不同学习内容的综合,还有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要胜任这样的课程,教师必须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发展专业素养的途径
教师取得“专业素养”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包括读书学习、教学反思、同行交流、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网络研修、教师成长记录袋等。其中,对高中音乐教师比较有效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读书学习
读书破万卷。书本知识无穷,能够做到天天读书,并在读后摘抄一些经典的句子,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肯定有很大用处。音乐学科本身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不仅包含许多专业知识,同时也包含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想胜任这样的学科教学,就需要音乐教师掌握大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促进我们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还要阅读一些学科外的好书籍,补充音乐教师的“空白区域”。对于高中音乐教师来讲,读书不仅能够充实我们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取知识,做一个知识渊博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当你用滔滔不绝的经典名句为学生授课时,学生对你那种崇拜的眼神也会让你感觉到自身的魅力所在。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音乐教师若能够坚持天天读书,那么“睿智儒雅、知古通今、博学多才……”这些词汇也可以用到我们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一名有文化内涵和有音乐修养的音乐教师不是件容易的事。
2.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反思,就教育工作而言,就是指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写好教学后记就显得更为必要了。写好教学反思是音乐教师获取“专业素养”的基本途径,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人手呢?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首先“扬长避短”,总结亮点,积累经验;其次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的方法;最后记录学生的困惑、问题,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有用的内容记录在案,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相长。
3.同行交流
新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渗透,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这些都要求教师之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
(1)互听课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行之间相互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听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对于高中音乐教师来说,音乐教材均比较浅显,每个人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听完别人一节课后,自己要有所悟,这也是一种进步的途径。听课和被听课都非常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如果我们将他们的经验都尽量掌握,那我们岂不是能够获取许多宝贵的经验?被听课,也是教师成长的阶梯。人们常说:“当局者迷。”同行们若是听完其他教师的课,又能及时提出一些问题来,根据这些问题,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交流,采取一系列解决的方案,那么再上第二节课时肯定会截然不同,大有所获。互听课,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我们都会受益匪浅,其乐无穷。
(2)互展示
高中音乐教师个个都有自己比较专业的技能,各有所长,如果每位教师能够在同行面前尽最大能量释放出来,让其他教师观摩、学习,这无疑也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好途径。教育局每两年举行一次音乐教师技能大赛,这也是为了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提升、专业再发展。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让每位音乐教师意识到自己还有待提高,不学习就会跟不上大部队,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通过同行之间的相互展示,让音乐教师能够认识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从而增加了自己的学习动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
高中音乐教师能否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关键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的决心,只要你想进步、想发展,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自己。二十一世纪是音乐的世纪,时代给了音乐教师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们为了能够适应潮流的发展、适应新课程的目标,必须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发展自身专业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完善自我:教师专业发展,高中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远方出版,2005-01.
[2]陶滔,高中音乐教育展望,1版,远方出版社,2005—01.
[3]潘海燕,教师的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08.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演奏;模块教学
作者简介:黄美琴,任教于山西省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
器乐演奏是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模块教学内容之一,此模块的开设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与教学中,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使器乐演奏教学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把音乐课程标准进行“活化”,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特别是在演奏模块中对其进一步深化,真正使学生能在演奏实践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演奏技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试图对高中演奏模块做一些粗浅的分析,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与思考。
一、演奏模块的内涵与特征
(一)演奏模块的内涵
模块是指学科内部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分成的若干教学单元。模块并不是对学科内容的机械切割,也不是把教学内容简单地化整为零。各个模块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能反映学科内部的逻辑联系。因此,演奏模块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其他几个模块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例如,演奏模块中的鉴赏,目的在于感受器乐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激发学生对演奏的兴趣与内在的激情。
(二)演奏模块的特征
1.实践性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更多来自于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演奏模块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与自我展示的机会,通过掌握乐器演奏的一些基本技能,熟练读谱能力,流畅地演奏一些符合自己程度的乐曲,并能参与一些合奏的曲目,使学生能在实际的演奏中体会音乐的情绪与情感表达,得到美的享受,积极提升自我价值与重塑自身形象,可以说实践性在这一模块当中有最直接的表现。
2.灵活性
模块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需要选择相应的乐器进行学习与演奏,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要求。对于学生演奏技能的学习渠道也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在演奏课中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器乐小组的活动中学习,还可以在校外通过社会音乐学校学习。另外,对于演奏课中的学生乐队编制也要灵活掌握,因为各地、各校情况不同,发达城市与中小型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只有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演奏模块的顺利实施与教学。
3.整体性
高中音乐课程六个模块的设置从表面上看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从本质上看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模块间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充分体现了学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六个模块分别是同类学科内容的不同侧面,合起来即成为一个学科的整体,共同发挥着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为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服务。因此演奏模块在高中音乐课程中与其它几个模块互为依托,从对学生演奏能力的培养出发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极大拓宽了高中生音乐学习的视野,使他们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更提高了整体性的认识,为未来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设演奏模块的价值与意义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孩子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
开设演奏模块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演奏,直接体验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听赏音乐只是耳朵去听,耳朵听赏虽然也可以和作品去交融,但是不如自己去演奏,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交融方式。比如,选修本模块的学生当中,有吹黑管的、吹号的、吹长笛的,学生只有参与进去,才能直接地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进而从丰富的器乐作品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第二,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鼓励学生亲自去创造音乐的美。演奏一首曲子,有没有过程的创造?回答是肯定的!学生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本身就是再度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既直接体现了音乐的美,又参与了创造音乐的美。这非常符合音乐课的性质,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价值。
第三,可以使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得提高。如果是集体演奏一个作品,需不需要具备集体参与的合作能力?回答同样是肯定的!在一个乐队里,非常需要我和你的合作,我和更多朋友的合作。在这样的团队里,学生的群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如此一来,就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了选择性。
归纳言之,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音乐演奏活动,直接体验音乐的美;在演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协调能力,就是演奏模块的价值所在。
三、对高中音乐演奏模块教学的几点思考
1.“活化”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是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指导性纲要,它从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几方面对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与学习进行了阐述,是每个音乐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很多教师对《标准》中的阐述都能熟记于心,有的甚至倒背如流,但当落实到真正的教学中时又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运用。笔者认为,这也是当前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应该通过认真研读将其内涵吃透,对《课标》中诸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也不能盲目模仿照搬,人云亦云,而应该在对《课标》内容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将其“活化”,在实际教学中注入教师自己的智慧与思考,以演奏模块为例, 虽然教材给出了一定的练习曲目与技术指导,但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从曲目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难易程度的调整等方面,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使演奏模块的教学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2.积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概括起来应具备艺术素养、音乐技能、音乐教育能力三方面。随着模块教学的不断深入,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一线教师都感到了压力和危机。 就演奏模块而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乐器演奏的学生,但教师又不可能对每一种乐器都熟练进行演奏,有时甚至可能出现被学生质疑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勇敢面对学生,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勇于向学生请教,共同研习,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其次,把功夫用在课外。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一些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比如吉他较容易掌握,又是教材中所要求的乐器,教师应该在课下进行必要的练习,以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第三,教师应该掌握乐队训练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在演奏模块中对学生合奏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重点,不管是小型乐队还是大型乐队,民族乐队还是管弦乐队,还有各种混合乐队,要想在乐队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音乐更深层次的体验,教师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学生的组织和管理上要讲究方法,教师自己要熟悉各种乐队的编制情况,还要熟悉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以便在教学和训练中能更有针对性。
3.如何面对零起点的学生
《课标》当中一再强调,高中音乐选修模块要面向全体学生,之所以设置六个模块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音乐不同的兴趣与爱好,以及他们不同的个人需求,只要学生愿意学习,学校也开设了相应的模块,就应该让学生自由选报,不存在那个门槛,绝对不能设门槛。
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既然选修了演奏模块,一定是内心渴望自己能演奏好某一样乐器,带着满腔热情而来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愿望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的学习热情给予及时地保护,千万不能一盆凉水泼回去,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有些教师在演奏模块开设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乐器学生根本不认识。针对学生不熟悉乐器的情况,有些老师把乐器带到教学现场,老师现场进行演奏,并对每一种乐器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认识了乐器,也了解了一些乐器的特性,为零起点的学生选择乐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面对零起点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鼓励为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与疑问,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看到学生的进步,使他们在自我参与的演奏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美的熏陶。
4.真正体现演奏模块对学生成长的价值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高中生内心世界不断丰富,情感需求也日益强烈,通过演奏模块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在与他人的共同演奏中找到合作的乐趣,学会认真倾听并感悟音乐,并尽可能地去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随着高中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可以通过简单的创编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教材中《雪绒花》一课,除了可以按原谱进行合奏外,还可让学生自己创编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奏,充分体验自我创作的成就感与价值感。
四、结语
高中演奏模块教学是高中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每一个高中音乐教师,都应该勇于面对新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不断创新的教育思想,“活化”音乐课程标准,不断深化高中模块教学。
参考文献:
[1]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4]皇丽莉.对普通高中音乐模块教学与学习单元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2007(3).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新课程的标准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中音乐课程不仅仅是作为一门音乐欣赏课程来教学的,高中音乐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然有它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标准、教学目的。但是,就我国目前的高中音乐教学课程来看,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地方的音乐课程仍然存在着不少弊端,本文就我国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浅谈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当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培养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这些问题同时也是每个高中音乐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本文笔者指出了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弊端,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
一、我国高中音乐现存的问题
我国高中音乐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依然相距甚远。本文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我国高中音乐现存的问题与弊端。
1.我国高中音乐课程不受重视,学生无法正常进行学习
根据我国的情况来看,高中所学的知识就是为大学做准备的,根据我国的教育体制,高考只考查英语、语文、数学等主课,而对于音乐、美术、体育等辅助课程,普通高中的高考是不进行考查的,所以,这也是造成高中音乐课程不受重视的最根本原因。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这样的情况随处可见:上音乐课写其他主课作业;音乐课被其他主课教师占用等现象。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让学生进行正常系统的音乐学习。
2.依然采用传统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落后
在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形势下,有许多地方的许多教师依然采
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实际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讲课内容陈旧,授课方式老套,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一堂音乐课成为学生的睡觉课,教学模式死板,教学理念落后,导致音乐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教师的引导无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也逐渐失去学习音乐的
兴趣。
3.高中音乐教师的水平不高,无法与时俱进
根据上文提到的由于高考对高中音乐成绩没有要求,所以,就造成学校在招聘高中音乐教师方面要求放低,门槛不高,那么应聘的教师人员综合素质就不是那么专业,所掌握的知识也与社会脱节,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甚至有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来教授音乐课程的,这样的状况对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方面一点帮助都没有,并且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就高中音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1.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音乐课程本身是一门具有艺术感、亲和力的学科,但是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影响,音乐课程变得无聊,教师只是根据模式讲课,失去音乐的亲和力,让学生感觉课堂上所学的音乐知识在生活中没什么大的用处,并且与社会脱节,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兴
趣。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实际的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趣味音乐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
生多播放一些音乐剧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2.采用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懈怠,所以,音乐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音乐教师应当跟上新课程的发展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并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通过创设音乐课堂教学情境、从学生角度出发、在高中音乐中增加流行音乐的篇幅、运用多媒体教学等音乐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
3.提升高中音乐教师的自身素养
上文提到,我国很多高中学校音乐教师综合素质都不高的问
题,那么作为音乐课程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课下多积累音乐基础专业知识,对自己严格要求。其次,学校在选拔高中音乐教师方面也要提高要求,要选拔有一定专业素养,综合型的音乐人才。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需要综合能力竞争能力强的人才,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了,只学好数理化,已经无法充分满足社会的高要求了。作为高中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改变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汪弘.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08-02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学中培养起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音乐。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手段,在音乐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音乐实践,注重对民族音乐进行弘扬,使学生能够掌握到多元的文化,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基于此,我们需要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以下几方面进行革新。
一、创新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标准倡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围绕着学生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与分析,紧抓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个性差异出发,开创符合学生音乐学习特点的活动。
1.开展综合多元化教学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实不然,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音乐自身独特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其能在综合多元化的知识内容中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我在带领学生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豫剧唱段的时候,会让学生先回忆曾经学过的《木兰辞》,以此使学生了解到该唱段的主要内容。
2.开展形体教学
形体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将学生的形体训练引入其中,在外,对学生的外形进行塑造,在内,对学生进行气质培养。音乐作为一门陶冶学生情操的科目,对学生的气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紧抓音乐教学的这一特点,在组织音乐欣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我在带领学生欣赏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花的圆舞曲》这一乐曲的时候,会引导学生先对这首乐曲进行自我欣赏,领会作曲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然后教给学生跳华尔兹的一些技巧,最后在乐曲播放中让学生自由起舞。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在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提高。
二、创新教学手段
新课改下对高中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单向的信息传递即“授―受”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
1.创设情境
音乐不光是声的传播,更是情的传递。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音乐氛围,使学生能在这种氛围中以开放的心态来进行乐曲欣赏,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我为了实现这一点,通常会在授课之前对授课的教室进行,布置、美化,比如,对教室内的座位进行不定期的变换,使之组成圆形或者马蹄形,对教师的墙壁进行装饰,让学生在与将要教授的乐曲相似的环境中,自由欣赏乐曲。
2.音乐教学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信息化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不仅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还可以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情境中感受到某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实现情景交融,增添音乐的感染力。我在进行肖邦《葬礼进行曲》教学的时候,会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查询一些有关于肖邦生平事迹、创作风格以及该乐曲创造背景等内容,使其能够对该乐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首乐曲由始至终都在表达深沉的情绪和爱国情感,所以我会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19世纪波兰大动荡的视频或者我国在19世纪被侵略的影像,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与此同时我还会播放这首乐曲,使学生在景、乐交融中与肖邦产生共鸣,以此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创新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以学生的创新发展为基准,开展丰富的评价活动。我一般会利用期末时间来开展音乐会,让学生自由地上台表演,或者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乐曲来编排舞台剧,将音乐与表演结合起来,以此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以观众或者小组投票为最终评价结果,做到公正、公开。
总之,在对高中音乐教学进行改革的时候,教师需要转变固有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来创设各种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欣赏 提高素养 激发兴趣 学科渗透
高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通过探索适合高中学生音乐课的上课方法、教学模式,要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学到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音乐课程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推进,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面对高考大关,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搞好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笔者多年从事高中音乐教育,对高中的音乐教育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现写出来与广大同仁共勉,以期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尽一点力。
一、对高中音乐欣赏教育教学目标的思考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一切课程都要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所以在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同时它又明确指出了音乐欣赏课是高中素质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学不能偏离这些基本目标,一定要认真地贯彻落实,既不能过分地向学生灌输音乐的理论技术,又不能对音乐教学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当前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学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情况是有的音乐教师把音乐普及教育当成了音乐专业教学,忽视了高中学生的学习根本,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另一种情况相反,有的教师把音乐课当成是耍课对音乐课草草了事,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不到一点知识。
二、要重视音乐欣赏教育对高中生的重要作用
音乐课程的开设有其独特的意义,对高中生们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音乐情感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它不仅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的紧张节奏,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也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高中生面对高考压力大,音乐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便于学生高考,因为音乐知识也是高考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向学生传授音乐的基本知识,一方面是为了高考成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2.音乐开发智能的作用不可忽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能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智能强项或特长,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差异、培养特长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成为尊重差异、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三、如何搞好高中音乐欣赏教育教学
1.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方法要务实。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上好高中音乐课。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以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能为学生和教师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创作,为每个高中学生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继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3.认真上好高中的音乐欣赏课。其实学会欣赏也正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美国音乐家莫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成为音乐的“享用者”,即:“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动力和真正目的。”也就是说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
4.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指的是信息载体,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载体的集合。多媒体技术增强了信息对于人刺激的程度和广度,如能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就能充分调动起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使它们同时工作,从而扩大人对信息的摄入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是有利于学习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