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建议范文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建议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建议

第1篇

   许多青少年抵制不了手机、网络的诱惑,被各种视频软件吸引,整天刷到飞起,沉迷于电视剧,甚至熬夜追剧,在不睡觉的情况下,可能三五分钟就要拿起手机看一下。暑假时期,学习任务相对较少,沉迷网络现象更为严重。那作为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的网瘾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有:网络本身的特征(匿名性、时间快、范围广、自由度高、信息量大)、青少年的人格特征(高焦虑、低自尊、抑郁、自控力差)、家庭和学校环境(如学习压力大)。另外青少年自制力差,所以许多青少年难以抵抗网络的诱惑。家长则需要给予孩子合适的分析、正确的引导、恰当的鼓励。

   了解孩子沉迷的原因

   也许是某款游戏很有吸引力,能给孩子带来刺激感和成就感;也许是某部电视剧跌宕起伏,能给孩子带来惊喜感和愉悦感;也许是某个人很合得来,能给孩子带来关怀感和幸福感。之所以沉迷网络,那必然是现实生活中孩子没有体会到。那现实生活中的缺失,孩子就会在网络寻找。

   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家长可以让孩子看到的有趣的事情远远不止网络游戏,能带来成就感的东西也不止游戏,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值得孩子去探索的。增加生活中的小惊喜,积极表达爱意,告诉孩子生活也是多姿多彩充满乐趣。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烦恼,给予他建议

   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

第2篇

关键词:网络;网络成瘾;道德意识;青少年健康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们用来获取信息和娱乐的工具中它是使用最广泛和最适用的,网络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在网络出现和它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为处于正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相当多的困扰。“网络成瘾”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甚而有人对此深恶痛绝,投鼠忌器。如何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处理好网络与学习的关系,利用网络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来进行有效的学习是现在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防范是关键,在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整个过程中,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知识教育,采取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策略和培养青少年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增强青少年对网络中不良信息抵制的能力。如果到发现问题时再来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到时即使对症该如何下药?药量应是多少?未免是药三分毒,既耽误了青少年的学业,也让家长们元气大伤。下面我就青少年上网时该采取哪些有效防范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求和关心此话题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以分享。

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片面的认为:“网络成瘾”的罪魁祸首是网络。并提出假设,如果没有网络会如何如何,于是乎更加否定了网络对生活的正面作用,放大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程度,于是对孩子说网络是致命的病毒,这是不合乎事实的。应该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网络于生活于工作的作用。上网我们分为娱乐和实用功能两种。实用即工作的需要,用一些软件工具来达到完成工作的目的。即人有相对的主控及意识,工作完成之后便会关上电脑,不会没有时间概念的留连网络。而娱乐很显然的,它包含了音乐、游戏、等等,特别是游戏,其中庞大的游戏角色及虚拟的人物战争,满足很多人杀戮与英雄主义情结。当然和现实一样,游戏中甚至也有对等的夫与妻的婚姻关系。处于这样的游戏当中,游戏者坐拥虚似的财富与荣耀,嫣然一个旷世的君主。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游戏者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弥补了其在现实中感受到的挫折感。越沉迷网络越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越格格不入因而越沉迷,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避免网络对青少年造成太多负面的影响,我们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为青少年的学习保驾护航。

1、强化青少年道德意识规范的培养,用道德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其能够自觉遵守相关的道德准绳,具有强烈的是非判断能力,这种境界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最终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家长和我们都应该在生活学习的点滴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拥有强烈的道德意识规范下的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1年11月向社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家长应尽可能的多花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把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孩子指指点、掌掌舵。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极不稳定,对待问题的方法还不成熟,特别是在连续遇到挫折,极大地伤害了他们自尊心的时候,缺乏经验和处理问题能力的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偏激的措施,以至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或有甚者从此变得意志消沉、思想堕落,生活学习一度的不得志驱使他们走向网吧寻求虚拟空间赐予他们思想上的某种满足,进而走向偷窃、抢劫、吸毒的犯罪道路。家长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思想动向,站在成年人的高度,用成年人的智慧在事态发生之前洞察事态即将发生的原因,找出问题产生的病灶,将其彻底清除在萌芽状态。一旦惨剧发生,为时已晚,再追其原因,已于事无补。另外,家长应该适当转变传统的严父慈母的角色观念,现代教育理念中慈父严母的理论观点受到的支持率更高。在和孩子相处的整个过程中母亲和孩子待的时间更长,和孩子相处更多时间的母亲在生活学习中更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提出更多更严格的要求。父亲的角色不应该只是孩子的长辈,更应该是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和孩子打成一片并不是什么坏事,这样既可以增加父子感情又能拉近和孩子之间交流的距离。

3、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尽量避免接触大型单机及网络游戏,小游戏可以益脑,大型暴力游戏和黄色游戏对青少年有百害而无一利。可以一方面控制他们使用电脑的时间,另一方面使用相关的软件来阻止他们对某些特定游戏及网页的访问,并及时弹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和他们进行人机互动,通过正确的人性化的引导,把他们对电脑游戏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对信息处理相关技术进行思索和研究上,以实现青少年求知欲积的正面迁移。

4、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经调查,失足于网络的青少年,每个人都有自己从接触网络到沉迷网络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经历和体验,其中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是由于好奇心作祟,在接触网络后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基本没有任何束缚的广阔的网络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哪些可以访问,哪些是绝对不能碰的,乱了方寸,闯入了。还有大部分是由于枯燥的学习氛围、窒息的竞争压力和少得可怜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找回自我,而网络的沉迷无论是对于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来说都是具有一样的诱惑力,正因为青少年其自身的年龄及其阅历的有限更凸显了网络的趣味性,因此沉迷的机率也就更大。一旦陷入很难再回到原来的学习轨道。现实中人要受舆论和伦理的约束,需要检点自己的言行,而在网络上没有现实制约,就会为所欲为,其行为也不会受到追究。网络中那些不健康的内容,青少年有可能为其熏染。如果培养学生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就可以让学生得到认可的途径增多,获得快乐的途径增多,释放压力的方式增多。要知道,一个某方面或各个方面都得到大家认可的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他的肩上自然而然的多了一些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要给青少年生活上太多的压力,给他们一个放松的、愉快的、健康的、人性的成长环境,生活的意义还有很多很多,那么网络还是唯一的逃遁吗?(宣威市第二中学;云南省;宣威市;655404)

参考文献:

第3篇

出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定价:18.00元

【内容介绍】

这是“知心姐姐”卢勤写给青少年的新书。本书开列了未成年人成长中面对的50个问题,用“太好了”“我能行”“我帮你”“你真棒”“我要学”“我思考”6个简单的短语作为6章的题目,运用了当代青少年生活中大量鲜活的例子,与青少年平等地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知心对话”,具有真正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读书人语】

当今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一方面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太多的诱惑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为了使青少年更好地成长,“知心姐姐”卢勤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出了这些问题,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本可翻可看、可查可依的“知心宝典”。

【精彩选摘】

面对网络――冷静比沉迷重要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一首网络歌曲,在同学们中间广泛传唱。

老鼠爱大米,也是有选择的,陈旧的它不吃,发霉的它不咬,个大饱满、新鲜的它才搬回家。那么面对网络,你有没有老鼠那两下子,你是怎样选择的呢?

网络作为新事物,首先被最敏感、最时尚的中小学生接纳。他们崇尚它,熟悉它,掌握它,表现出一种趋新的天性,一种可贵的探究精神。同时,当互联网伴随着这一代少年青春的脚步走进千家万户时,也带来了成长中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矛盾。

怎样挽救那些网络成瘾的同学呢?这里我有三条建议:

第一,说出来。沉迷网络的同学,常常内心世界极为苦闷,躲进网络与外面世界隔绝,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把心里话说出来,让父母知道,让老师知道,让同学知道。

第4篇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809-02

Thinking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LI Wei

(The Langfang labor technical schools,Langfang 065000,China)

Abstract: Today, tens of millio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nearly ten million close to addicts fact, network high-tech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bring great wealth and convenience of the human society, it also brings can not be ignoredthe negative effects. Adolescent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not yet mature, the ability to resist temptation is not enough, is very vulnerable to the impact of a vari ety of temptations in the network, such as restraint and take the necessary measures will produce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severe affect learning and life,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How to recognize and respond to this challenge is clearly the information age is before us a new topic.

Key words: Internet addiction; young people; information age

青少年网络成瘾跟“应试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应试教育”的枯燥与孩子们爱玩的天性相矛盾,而网上刺激性的内容则特别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兴趣。因此,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学校教育非常关键。国外对于青少年网瘾的措施和方法对于我们国内青少年网瘾的纠正有很多的启发和帮助。

1国外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控制

韩国:社会全民总动员。韩国政府和社会非常重视网络成瘾现象。早在2001年韩国政府就成立了“网络中毒咨询中心”。主要任务是,以中学老师和父母为对象,开设网络成瘾预防讲座,对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集体辅导。对青少年上网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是不没有目的的上网;二是尽量在公共场所上网;三是删除电脑中的游戏;四是不要总坐在电脑前;五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事情。其外,政府还创办了治疗网瘾的学校。他们的做法是:在郊区开办专门的治疗学校,主要针对网瘾严重的患者,其特色为军事训练、体能训练、心理康复训练三者合一。它一半是训练营,一半是恢复中心,为期12天,训练骑马、搏击、做陶艺,文艺。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并禁止使用电脑,限制使用手机。这些学校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提供,来这里治疗的青少年无需付费。

美国:在轻松温馨的环境中戒除网瘾。美国在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免受网络毒害采取了许多措施,经历了立法治理和开设矫治中心两个阶段。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通讯内容端正法》,但是很快由于该法违反《第一修正案》中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4个月后宣布该法违宪。此后,1998年国会通过了《儿童在线保护法》并由时任中统克林顿签署实施,效果也不明显。1999年美国公布了《儿童网络隐私规则》草案,该草案规定了青少年个人资料公开和使用网络要求。2000年,美国又颁布了《儿童互联网保护法》但是效果都不理想。之后美国也开设网络治疗中心。该中心的网瘾判断标准和中国相似,但是治疗方法却很不同。中心不采用军事化管理和药物疗法,而是让患者在亲近自然和小动物,在像家一样轻松的氛围中戒除网瘾。通过每天自我剖析,照看小动物,大家讨论聊天和一对一的辅导。该中心提供的治疗服务,一个疗程45天,费用要1.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

德国:开办专业的网瘾治疗机构。德国政府在解决青少年网络问题上采取了很多行动。如:德国家庭部大力推行“青少年在网上”行动,开设了以青少年兴趣为核心信息平台的综合网站,吸引青少年网民参与网站建设和网站社区活动。德国媒体发起“瞧一瞧,你的孩子在干什么”的行动,主要针对孩子的父母给出各种建议,和呼吁倡议等。德国青少年保护组织发行的《儿童的网络——没有风险的冲浪》手册,为孩子和父母解答网络安全和网上购物等问题,并推荐适合的网站,指出不合适的网站和媒体5400多个。德国拥有全球最早的网瘾治疗所,这就德国著名的慈善组织“维希尔之家”于2003年建立了专门的网瘾治疗所。它采用的方法所中多样。一是艺术疗法,如绘画,舞台剧等;二是运动疗法,静坐,按摩游泳等;三是自然疗法,如种花,旅游等。它突出的特点是不禁止青少年上网,而是把“疏导方式”作为实施和探寻的良方。2006年,“维希尔之家”网瘾治疗所关闭,据说是因为投入太大,而且网瘾反复,治愈情况不十分理想,经营难以继续等。

2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所以针对我国国情和学校教育,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是:

首先,教育本身是一种方式,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在多方面的合力下形成的学习制度,包括家长的监督,社会的宣传,老师们的教学引导。所以应该用一种科学的、优良的、以人为本的方式开展教育。在当代社会,网络普及的时代,老师和家长更应该正确的利用网络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而不是对于沉迷网络的孩子一味的呵斥和责骂。相反,更应该去关心、呵护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现实社会中的美好,回归现实,找回自我。

其次,丰富现实生活。沉迷网络的最大原因是因为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学校和社会应予以极大的关注,只要学校和社会能提供一定的课余活动,增加他们对现实社会的热爱,很多学生会逐渐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在一定层度上加强学生们的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走出户外感受大自然参加科学兴趣小组等,都能重新换回学生们对真实世界的希望。

第三,齐心协力。解决青少年沉谜网络的问题是社会各界都应努力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学校和社会应正确指导青少年对待网络,让他们在刚接触网络时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网络知识的宣传,对网络营业场所的监管,争取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家庭方面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父母应起到一个良好的监督作用,定期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予以反馈,做到学校和家庭的双方配合。这样的话才能保证各方面的协调一致,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3结束语

从根本上说,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改进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与机制,使青少年从“应试”压力下解放出来,真正在素质教育的氛围中,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昝玉林.国外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2]宋向春.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张海青.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学生;网瘾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普及,它极大地开阔了人们,尤其是中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

        1.造成学业荒废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需要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而沉迷网络导致学生精神萎靡,学习兴趣减退,效率低下,更有个别学生逃课、旷课上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习。

        2.导致心理扭曲

        青少年学生自制力弱,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形,面对良莠混杂、虚虚实实的网上信息,缺乏辨别是非真伪能力,往往深陷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不能自拔;网络虚拟无须担责和免遭惩罚等特点,导致学生自我意识突出,心理失衡,失去道德准绳。

        3.有损身体健康

        沉迷网络的学生大多休息饮食无规律,甚至过早染上了吸烟的习惯。无节制上网不仅导致神经高度紧张,大量电磁辐射还会损害人体机能,造成身体素质下降。据了解,经常上网的学生有38%身体发育不良,有35%有吸烟习惯,有46%经常出现头晕、恶心、精神不振等症状,严重危害青少年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4.诱发违法犯罪

        青少年学生模仿网络游戏的人物情节,为所谓的江湖哥们义气聚众斗殴,甚至持械打杀,造成人员伤亡;有的因无经济来源,为支付上网费用,不惜铤而走险,偷盗、抢劫他人钱财,触犯法律,酿成悲剧,对家庭、本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

        1.自控能力不强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自控能力弱,喜欢搜新猎奇,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相对传统媒介,互联网络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吸引力更强。很多青少年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一旦接触便很难抵制,往往陷入“网”中不能自拔。 

       2.教育疏导滞后

        一方面,教师没有对学生上网高度重视,只重视课上,不注意课后;只关注校内,不关注校外。一些家长责任心不强,因忙于工作生活,对子女上网不管不问,对上网时间、地点、内容不加节制,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思想出现波动时,如果老师、家长沟通疏导不到位,他们往往选择逃避现实,通过网络寻求安慰,宣泄压抑情绪。

        3.社会监管缺失

        目前网吧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有的网吧业主赚钱心切,甚至将网吧开到居民区、学校周围,并提供吃、喝、住的“全方位服务”。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实行上网身份认证、午夜后网络游戏断网等规定,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措施,学生网吧上网的势头并未遏制,网吧已成为青少年学生上网的“主阵地”。

        三、学生上网成瘾的疏导建议

        1.要加强教育疏导,端正上网动机

        要树立健康上网导向,利用班报、墙报、校园广播积极宣传健康的网络知识,通过举办“争做网络文明人”和“学生上网利弊大家谈”等辩论活动,强化学生健康上网意识。要加强师生交流,畅通师生对话渠道,采取设置“教师信箱”、开办“同学心声”等方法,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2.要丰富业余生活,分散上网精力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学生上网注意力,引导学生远离网络。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如举办校园歌手大奖赛、诗歌朗诵会、运动会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举办网络知识讲座、组织多媒体制作大赛和网页制作大赛等网络知识竞赛活动,教育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网络,将学生的上网注意力引导到有益的网络学习中,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

        3.要严格管理措施,严肃上网纪律

        加强人员控制,严格课堂管理、住宿管理和请销假制度。对住校的青少年学生,应坚持熄灯前点名,熄灯后查铺,随时清点人数,防止学生逃课、旷课以及利用休息时间外出上网。要及时掌握学生上网动态,对有网瘾的重点学生要多留心多观察,采取适当监管措施,强化管理针对性。

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学生;网瘾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普及,它极大地开阔了人们,尤其是中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

1.造成学业荒废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需要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而沉迷网络导致学生精神萎靡,学习兴趣减退,效率低下,更有个别学生逃课、旷课上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习。

2.导致心理扭曲

青少年学生自制力弱,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形,面对良莠混杂、虚虚实实的网上信息,缺乏辨别是非真伪能力,往往深陷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不能自拔;网络虚拟无须担责和免遭惩罚等特点,导致学生自我意识突出,心理失衡,失去道德准绳。

3.有损身体健康

沉迷网络的学生大多休息饮食无规律,甚至过早染上了吸烟的习惯。无节制上网不仅导致神经高度紧张,大量电磁辐射还会损害人体机能,造成身体素质下降。据了解,经常上网的学生有38%身体发育不良,有35%有吸烟习惯,有46%经常出现头晕、恶心、精神不振等症状,严重危害青少年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4.诱发违法犯罪

青少年学生模仿网络游戏的人物情节,为所谓的江湖哥们义气聚众斗殴,甚至持械打杀,造成人员伤亡;有的因无经济来源,为支付上网费用,不惜铤而走险,偷盗、抢劫他人钱财,触犯法律,酿成悲剧,对家庭、本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

1.自控能力不强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自控能力弱,喜欢搜新猎奇,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相对传统媒介,互联网络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吸引力更强。很多青少年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一旦接触便很难抵制,往往陷入“网”中不能自拔。 转贴于

2.教育疏导滞后

一方面,教师没有对学生上网高度重视,只重视课上,不注意课后;只关注校内,不关注校外。一些家长责任心不强,因忙于工作生活,对子女上网不管不问,对上网时间、地点、内容不加节制,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思想出现波动时,如果老师、家长沟通疏导不到位,他们往往选择逃避现实,通过网络寻求安慰,宣泄压抑情绪。

3.社会监管缺失

目前网吧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有的网吧业主赚钱心切,甚至将网吧开到居民区、学校周围,并提供吃、喝、住的“全方位服务”。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实行上网身份认证、午夜后网络游戏断网等规定,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措施,学生网吧上网的势头并未遏制,网吧已成为青少年学生上网的“主阵地”。

三、学生上网成瘾的疏导建议

1.要加强教育疏导,端正上网动机

要树立健康上网导向,利用班报、墙报、校园广播积极宣传健康的网络知识,通过举办“争做网络文明人”和“学生上网利弊大家谈”等辩论活动,强化学生健康上网意识。要加强师生交流,畅通师生对话渠道,采取设置“教师信箱”、开办“同学心声”等方法,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2.要丰富业余生活,分散上网精力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学生上网注意力,引导学生远离网络。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如举办校园歌手大奖赛、诗歌朗诵会、运动会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举办网络知识讲座、组织多媒体制作大赛和网页制作大赛等网络知识竞赛活动,教育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网络,将学生的上网注意力引导到有益的网络学习中,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

3.要严格管理措施,严肃上网纪律

加强人员控制,严格课堂管理、住宿管理和请销假制度。对住校的青少年学生,应坚持熄灯前点名,熄灯后查铺,随时清点人数,防止学生逃课、旷课以及利用休息时间外出上网。要及时掌握学生上网动态,对有网瘾的重点学生要多留心多观察,采取适当监管措施,强化管理针对性。

第7篇

长期临床的观察证明,很多青少年的病是“坐”出来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2%,在非网瘾群体中约13%的网民有网瘾倾向,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之中。另外在一项针对2000例颈椎病患者开展的调查显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陡增,其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去年底的12%。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院骨科门诊大量临床治疗病例表明,近5年来,青少年颈椎病等脊椎疾患发病率明显上升,求诊的青少年患者多数症状较重,如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甚至有驼背、腰腿痛等表现。

这种情况与长时间静坐保持一个姿势有关,不少孩子沉迷于上网聊天、玩网游,上瘾时甚至可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有的孩子可以一天24小时坐在电脑前。这样,天天对着电脑只有手指在活动,而脖子却长时间处于前屈状态,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等软组织长期紧张。肌肉过于劳损,加快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不稳,从而对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构成机械刺激,影响椎动脉血管舒缩功能,造成椎基底动脉缺血而产生眩晕。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还会使颈部的肌肉超出生理负荷,引起无菌性炎症,在肌肉筋膜里面产生水肿。这种情况会产生一些致痛因子刺激神经而出现末梢疼痛。颈椎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曲度变直或反弓。这样孩子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颈椎病。

一旦患上颈椎病等脊椎疾患,孩子便会感到肩颈酸痛、头昏头痛,甚至眩晕、恶心、记忆力下降、耳鸣、视力减退及腰腿痛、下肢感觉迟钝等,加速脊椎退行性改变。

第8篇

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吸引住。

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

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面对孩子的“网瘾”,家长要学会“弹性引导”:

1.家长在孩子的“脱瘾”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须打破原来一味地打骂、埋怨或者放纵溺爱的传统做法。家长应该定期与孩子交流、创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环境、满足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游戏等方面的需求。家长们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网络时代的认识,不能因网吧出了几起事故就谈网色变,不让孩子上网。

2.家长要学会上网,家长不懂网络,就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督促孩子健康上网。应该注意发现孩子上网中碰到的问题,在上网过程中及时与其交流,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同时家长还可以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

3.家长要善用网络,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才的网站。

4.家长要适时监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综合判断能力较弱,父母要适时提醒,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并郑重告诉孩子不要光顾。

第9篇

数日前,某网瘾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春良在新闻会上宣布:他将代表张潇艺父母游戏《魔兽争霸》的开发商――美国暴雪娱乐有限公司,请求法院确认该公司开发的该款游戏具有致人成瘾的内容,与受害人的死亡有一定因果关系,这是国内首例以“网游致人成瘾”为名状告网游运营商的公益诉讼。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近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网游少年,其中260万有网瘾。“网瘾少年”已成为一个相当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对于国内的网游市场而言,眼下这个季节,确实已成为一个多事之秋,冬天也许马上会到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关于网络游戏的法律法规基本阙如,关于网络游戏的规范只有几个政府文件。事关上百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现实在呼唤规范网络游戏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

网游立法迫在眉睫

人们普遍认为网络游戏是造成青少年沉溺网络甚至抢劫斗殴、跳楼自杀等悲剧的主要原因,而网络游戏还在继续繁荣,这就不能不引起了各方面的焦虑和关注了。不管是对防沉迷的争议,还是张潇艺事件的诉讼,透过这种纷乱得出的,只是一个结论:对网络游戏的立法已是迫在眉睫。

2005年8月23日,新闻出版署出台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试行),这个文件尽管可能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还有待于修改完善,但重要的是,管理部门为建立一个网游行业良性运行的新体系而‘开天’,这才是这个首创文件的意义所在。

权力之手伸到哪里,法律的制约就跟到哪儿。而目前规范我国网游市场的,仅有2004年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游戏产品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2005年7月颁布的《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净化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等仅有的几个文件。相关法律的不明确甚至欠缺,再加上网游管理法规的位阶过低,给网游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甚至消极的因素,这也是引发青少年网络沉溺社会问题的原因之一,而一个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往往是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因此为了规范和发展网络游戏,有必要加快进行相关的立法。

规范网游文件引发争论

今年10月20日起开始实施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测试――限时游戏。这是国内对规范网游的首创文件,尽管仅仅出台3周,但专家、玩家、家长,各派阵营各执一辞,不同的意见被置于许多游戏论坛的头条。而企业则谨慎地控制着自己的对外口径。一向都不冷清的网络世界,近期更是由于网络游戏频频成为关注热点而喧闹非凡。不仅在虚拟世界激起巨大的波澜,在现实中也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8月23日,为防止青少年对网络游戏“成瘾”, 盛大、网易、金山、光通、搜狐、新浪、九城等七家网络游戏运营商签署了《北京宣言》对网络游戏实行时间管制:每日累计游戏3小时以内为“健康游戏时间”;累计3-5小时为“疲劳时间”,玩家的游戏角色收益将减半;5小时以上为“不健康游戏时间”,收益为0;下线5小时之后重新累计在线时间。但是在上述几家第三季度的财报上又显示,网易股价下跌近22%。盛大股价下跌了10.52%。于是,华尔街随即传来了“中国网络游戏环境已出现恶化趋势”的论调,认为股价下跌缘于中国的网游监管政策越来越严;而公众则认为这个文件并没有真正触及网游成瘾的痛处,是治标不治本。这个限制仅仅是对网游玩家单方面的,对制造开发网游的营运商的社会责任却没有从根本上加以限制,一方面依然“制毒、贩毒”,另一方面有怎能有效地“限制”毒瘾的蔓延呢?

这次对美国暴雪公司的诉讼,其实也是善意提醒国内网游运营商:必须得具备应有的责任理念,明白对青少年而言自己肩负着什么样的担子。虽然政府、社会都号召企业自律,要求其肩负起社会责任,但自律是一种道德义务所以很难落实。网游运营商的经营界面,充其量在一些很不起眼的地方标了“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玩此游戏要适度”之类的话,所以说,产业界一开始就没有以成熟的心态来面对网游带来的直接危害,那么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立法先行,用法律来给网游产业的天平上加个“责任”的砝码。

玩家绕道而行

11月6日,在防沉迷系统测试半个月之后,记者在北京多个网吧调查发现,由于这一系统的实施范围有限,网吧生意并未受到影响。

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网吧内,记者看到约60%的用户在玩网络游戏,游戏种类上述7厂商的11款游戏都有涉及,不过人数最多的仍是《传奇》、《传奇世界》、《大话西游2》、《梦幻西游》、《剑侠情缘》和《魔兽世界》。

也有玩家对此系统不屑一顾,一位正在玩《魔兽世界》的玩家对记者表示:“如果《魔兽》里面也全部加装了防沉迷系统的话,我一个账号玩了3个小时之后,我再用我的另一个号玩3个小时。”也就是说,他将在一个游戏上花费多一倍的时间和金钱。

有趣的是,防沉迷系统上线不久,很多网站的游戏论坛就出现了破解沉迷系统的“攻略”和外挂。“攻略”中有一条颇为引人注目:即玩家在一天的晚上7时开始玩游戏,到凌晨0时,正好5小时;而从0时开始,新的一天又开始计时,玩家可以重新再玩5小时。外挂则更加明目张胆,宣称“防沉迷系统就像泥墙”。

采访中,一位已经连续玩《传奇》游戏5小时的玩家告诉记者,如果国内的服务器被限制时间,他将会登陆韩国的服务器,“可能速度会慢一点”。

实际上,玩家普遍抱怨的是防沉迷系统并未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区分开来,这样成年玩家所希望的长时间在线的愿望就不能实现。也有玩家表示,一款游戏被限制了时间,他可以选择玩其他游戏,这并不能限制其选择的自由。由此可见,仅仅用限时的方法显然不是万全之策。

网游实名与分级制

国外一些游戏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有科学严密的游戏分级制,根据游戏中暴力指数、成人指数、不良话语指数、反价值取向指数等标准,把游戏分为不同年龄阶段适用的级别。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范那些年龄段不适应某种游戏的玩家沉迷、成瘾。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宋奇慧透露,我国对于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型的网络游戏将实行实名制,对于以PK(玩家之间在游戏中的杀伤性比武)为升级条件的游戏,要对青少年说“不”,这是政府对于网络游戏监管的最新消息。

网络游戏实名制的具体含义是:游戏运营商要采用可靠方法保证注册信息真实,并根据注册资料对玩家进行区分对待(如对特定年龄段的用户群架设特定游戏专区、进行适当的时间限制等)。网游实名制,是一系列立法的根本。简要地说,实名制后,许多网络游戏将限制未成年人登陆,其次,因为用户名称和身份证绑定,玩家将在一款游戏内随意换号等现象将不复存在。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要想保证实名制的切实有效,还必须配套出台相关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科学的游戏分级标准。国内一些行业协会早已开始研究探索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如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工作委员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出台的《游戏软件分级标准》,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游戏专业委员会出台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绿色游戏推荐标准》。这些分级制度由于制定部门本身的局限,都还仅仅是建议性和推荐性的,不具备强制力,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所以急需政府部门牵头,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分级标准,才能给网络立法以坚实保障。

新营收模式尝试

对于网络游戏运营商来说,以出售游戏时间为唯一收入的模式将不得不变革。一旦限制了玩家的在线时间,如何让玩家享受到除去在线游戏之外的乐趣和黏着度,是今后游戏公司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今后要出品的网络游戏中,就可能包含有非PC终端的交易,以及非纯以在线PK或杀怪获取经验从而获得级别提高等等模式。此外,网络游戏公司还必须适应时间限制所带来的玩家感受,从而对游戏的某些情节设计进行修改。比如说一些需要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剧情任务,就需要重新改短,让玩家对游戏继续保持兴趣。一位网络游戏开发商透露:“目前许多开发商都在观望防沉迷系统实施的效果,一些已经设计好的游戏,在正式推出的日期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目前,各运营商正将测试过程向国家新闻出版署汇报。有消息称,新闻出版署将对《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试行)进行修改,具体的修改内容目前仍未确定。

最新的政府对于网络游戏监管的消息是,在11月1日至3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四届中韩日文化产业论坛上,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宋奇慧透露,我国对于MMORPG类型的网络游戏将实行实名制,对于以PK为升级条件的游戏,要对青少年说不。实际上,这也是文化部和信息产业部于7月12日联合下发的《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中的部分内容。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游戏;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83-01

随着物质条件的富裕,科学条件的发展,电脑这个高科技的产品深得人们的喜爱,但许多学生因此沉迷于电脑游戏,据最近网络上的统计,截止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其中18岁以下的占18岁以下未成年网民3 500 万19%,比去年增长8%,70%的青少年犯罪与网络有关,去年退学的学生70%~80%也与网络有关,由此可见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通过调查一些经常上网的青少年,他们都说是因为无聊而上网打发时间,寻求快乐,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没有兴趣爱好。由此可见,学生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是远离网吧的前提。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原工读学校,现已更名,生源多是网瘾、问题少年),更有责任帮助他们走回正常生活,幸福一个家庭,使它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建议如下:

(1)学校可加强体育设施的投入,体育师资的培养方面给予与其他学科同样的待遇,积极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我校的体育馆,运动场常年无条件的为学生开放)。试问,哪一位学生不想玩,怎样让学生爱玩,会玩,乐玩,并且在玩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学校可成立体育兴趣小组,如: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等。本人是篮球兴趣小组的体育老师,记得刚成立兴趣小组的时候,简直是人满为患,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校的篮球球队效果显著,队里的许多学生以前都是网虫,没事就泡网吧,现在,许多学生说,上网好无聊,打球有劲。

(3)体育老师用本身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体育爱好。实践表明:有爱好的小朋友比无任何爱好的小朋友的学习成绩好,我所在的兴趣小组中的两名同学分别在年级的其中考试中获得第一名。

另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听听体育名人讲座,听听爱国小故事,让学生养成热爱集体,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

第11篇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06年7月份,中国上网人数已达到1.23亿,同比增长19.4%,其中18~24岁的青年人所占比例38.9%,大专及本科文化所占比例47.7%,学生的比例为36.2%,可见,学生是接触网络并受其影响的主要群体之一。而且他们上网不是人们想当然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而是上网聊天,大约90%的学生是泡在聊天室或游戏网站上。试想一下,我们祖国的未来交到这些人手里,有多少人会放心呢?接下来我就具体的谈一谈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双向影响

网络的发展将青少年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他们产生了诸多的积极影响,当然也存在负面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正面影响

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彻底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习惯和方式。比如网络教育是将学科的相关知识集中在网站上,由各位学习者自行对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使得学习方式真正完成了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化。由于网络上的资源都是共享的,青少年都可以进行自由学习。

网络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因特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集合体,青少年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事件,极大的开阔了青少年学生的视野,给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网络为青少年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基础,可以超越时空和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具有更大的开放性、选择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网络将促进青少年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发展和形成自己的开放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

网络将促进青少年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在网络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条件、、风俗习惯通过网络交流,其过程中,冲突必将频繁发生。为了避免引起冲突,能够在网络空间中继续存活下去,青少年就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无形中对健全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是网络在思想意识方面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网上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这些东西都极易对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二是网络在传统思想道德方面对青少年也造成冲击。由于网络的世界没有检查者,这种情况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一些青少年会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道德伦理的存在。再者,由于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缺乏沟通与接触,他们就容易产生紧张、孤寂和冷漠的心理,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障碍。三是网络的发展加大了青少年选择信息的难度。由于互联网没有主观责任机构,难以对青少年进行信息选择指导,青少年可能会在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之中不知所措。四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业。有许多的青少年学生沉迷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并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五是网络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导致青少年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调节规律被破坏等等。六是网络的不当利用会增加青少年的经济负担。当青少年们在经济上无法满足需求时就可能会诱使他们去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来获取利益。这也是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比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网络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影响的应对措施

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思想、道德、生理、心理和学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必将影响到青少年的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为此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一同努力来应对这些负面的影响。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好学校教育的强势影响作用

一是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要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等特殊功能进行宣传活动,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德育引导,并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逐步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是大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在学校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所以应尽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术,及时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动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教学插上现代电教技术的翅膀,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指导学生上网的筛选和辨别。并且要能够针对不同学生接触网络的不同程度,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发挥网络在他们成长中的积极影响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三是抓好校园网的建设。一定要把学校网络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吸引青少年参加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是管理好孩子上网的一个好方法。比如开设校园网站和师生个人主页,使之成为沟通学校与个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通过网络相互间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通过网络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性化思想教育。

四是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管理。各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而且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各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学生和教师的网络行为,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网络的消极作用。

五是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诗朗诵、演讲会、辩论赛、各类球类比赛等活动,设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各方面兴趣,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改善人际关系。

2.发挥好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一是家长要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孩子。有许多的家长在孩子一遇到相关的问题时便采用强硬的态度,通常都是禁止孩子再去上网但结果却起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家长一定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导”而不是“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好的效果,见到好的结果。

二是要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作用。我在调查中发现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的家长占大多数,一些家长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了电脑,至于孩子用电脑来干什么,则全然不知,更谈不上教育和指导了。专家认为,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3.发挥好社会教育的监督保障作用

一是建议国家应出台有关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以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青少年学生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二是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阵地,可以对于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给出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以政治上的引导。

三是有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有关部门应该下大力气来整顿那些不规范的网络场所,还有那些不规范的网站。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轻松、健康的上网环境,使得青少年可以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自由的翱翔。

事实上,世间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又有弊。高新技术也不能例外,因特网更是如此,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的问题。我们也正是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他们学会积极而有效地使用网络,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只要有关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家长和社会都能充分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尽情的遨游而不迷失自己。让青少年一代可以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并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在此,我也想借本文来提醒那些沉迷于网络中,特别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们及时醒悟,为了祖国和自己的未来努力学习吧!

参考文献:

[1] Moore,M.G:Learner Support,Editorial.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Vol.17,No.3,2003.

[2] Sewart,D:Student support systems in distance education,Open Learning Vol.8,No.3,1993.

[3]http://old.省略/20030923/10 58799.shtml.

[4] 蔡兴勇.电脑网络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校(社会科学版),2005(1).

[5] 段伟文.网络空间的伦理反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6]计算机应用中级教程[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7]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8]孙丽芳.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探微[J].高教探索,2007(2).

[9]孙晓华.大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成因及其引导对策[J].教育科学,2004,20(4).

[10]王家翠.网络对高校学生影响的分析与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7(1).

第12篇

2005年10月底,网瘾防治研究学者张春良出版《在网路上狂奔》一书,并决心打一场公益官司。张春良称,他将由张潇艺父母授权,在天津向网络游戏《魔兽争霸》的开发商―――美国暴雪娱乐有限公司提讼,请求法院确认该公司开发的该款游戏具有致人成瘾的内容,与张潇艺的死亡有一定因果关系。

“张潇艺之死”是一桩“旧案”――2004年12月27日,一位清洁工亲眼目睹,13岁的天津少年张潇艺站在天津市海河外滩一栋24层的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叉,摆成“飞天”姿势,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纵身一跃……时为清晨,此时张潇艺在网吧刚刚结束了长达36个小时的网游。

网游少年”张潇艺之死,引发了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现实的情况是:网游少年数量庞大,其中网络成瘾者也数量惊人。《在网路上狂奔》一书记录了张潇艺因沉溺网络游戏而跳楼身亡的悲剧。几年来,该书作者张春良调查了全国各地260多家网吧,搜集了700余例网络游戏伤害案例。其中的典型例子如:去年7月27日,山东德州19岁少年张亮亮为凑上网费劫杀打工妹;南京一位父亲为挽救迷恋网络游戏的儿子,两次割腕自杀;今年9月,在武汉,一位母亲为唤醒长期沉迷于网吧的儿子,以跳江相劝……

今年7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达1.03亿人。该中心最近的调查还显示,目前中国约有2000万网游少年,其中有260万网游成瘾少年。

对于这种现象,有人将矛头直指网络游戏和网吧。他们把网络游戏称为“”,把网吧称为“地狱”,建议取消所有的网吧,禁止网络游戏的发行。

和这种激进的观点相对,也有人认为,张潇艺的悲剧,是社会教育、成才观等诸多因素或问题综合作用制造的悲剧。在呼吁对相关产业进行规范,想方设法帮助“网游少年”告别网瘾的同时,不应当忽视青少年所面临的困境。

有专家指出,“网游少年”的悲剧,除了网络游戏容易导致成瘾症,显然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值得探讨。“校园小社会、社会大校园”,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过度鼓励竞争攀比、轻视团结友爱和人文关怀的社会大环境,青少年学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同时,学校常常并不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的教育和培养,甚至只允许学生“成功”,不允许学生“失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网络少年”,显然是把网络游戏当做缓解现实压力和困境的办法。

这一点,从张潇艺为世人留下了8万字的网游笔记《守望者传》中可以看出端倪。在笔记中,张潇艺写道:“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什么都干不好的垃圾。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他们让我享受到了一种快乐的感觉。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我在那儿可以更快乐。”

S.H.E是现实生活中难以企及的娱乐明星,守望者、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则是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中的英雄。和他们相比,现实生活中的张潇艺只能算是一个“普通人”。张潇艺曾经是个“好学生”,所以才能考上了重点中学,但在此之后,学校和家人高期望形成的压力随之而来。在激烈的竞争中,张潇艺的成绩下降了。他面临着困境:艰苦付出才有可能得到回报,甚至经常努力拼搏都没有回报。现实生活容易让他产生逃避的欲望,而网络游戏,正是这样的一个“避风港”。

也许,对于身处困境中的张潇艺这样的“网游少年”来说,虚拟的网络游戏才能缓解他们的压力,让他们暂时摆脱现实的困境。

大学生心理疾患

处于困境中的不仅仅是张潇艺这样的“网游少年”。2005年4月-7月,短短三个月内,北京大学内先后发生三起坠楼自杀事件:4月22日,北大中文系一名女生坠楼身亡;5月7日,数学系一名博士在北大理科2号楼前坠亡;7月25日晚8时,北京大学33号宿舍楼,一名男生从五楼坠下身亡。

有媒体曾经做过统计:从今年年初到目前,北京高校已经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去年北京自杀死亡的学生为19人。

至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情况也不容乐观: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

专家分析称,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业竞争是主要原因。

遗憾的是,面对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困境,相关的预警干预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

第13篇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综合预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63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75-03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它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己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思想还不稳定, 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网络交往的自由性、虚拟性、广泛性正好符合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太多的人沉溺于互联网己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心理顽症, 对社会生活秩序和网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1]。

1 网络成瘾定义

网络成瘾 (internet addiction,IA)[2]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use,PIU)[3],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 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3]。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 Goldberg提出,后来Young[2]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1996年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 Mclean医院开设了计算机与网络成瘾症的诊所。1996年和1997年美国心理学年会对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专门的讨论。1998年《虚拟心理与行为》杂志创刊,对网络成瘾症的研究成果作了大量的介绍。由此,网络成瘾逐渐成为一个被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网络成瘾的类型有网络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超载成瘾等,其中网络信息超载成瘾、网络游戏成瘾最常见[4]。网络成瘾的概念在受到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4]。一些反对者认为,成瘾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 适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的行为,如吸毒。网络用户对网络的着迷不同于对化学物质的依赖,基于此,Davis主张以病态网络使用来取代网络成瘾的提法。也有人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除此之外,目前的研究尚无法确定网络过度使用是一种新的瘾症还是其他心理疾病的一种表征,或者患有某种心理疾病的人更容易使用网络过度[3]。

2 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2.1 影响身体健康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等。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势,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进食过多,而活动过少导致肥胖、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5]。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均可严重妨碍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

2.2 认知障碍 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不能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 导致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记忆力减退。由于长期的视觉形象思维, 导致逻辑思维活动迟钝。沉迷于虚拟世界,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 为人冷漠,参与意识减弱,缺乏时间感[6]。

2.3 心智情商失常 网络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情感空间,和网友们可以尽情地沟通,享受无拘无束的愉悦。同时,网络也给他们造就了一个宣泄情绪、放纵冲动的场所。网络成瘾使得他们心理闭锁、情感迷失。网络成瘾者常常处于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冲突之中,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情感自我迷失。常出现的情绪问题有忧郁症、躁郁症、焦虑等[7]。

2.4 自我认识障碍 网络成瘾者普遍不能约束自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网络虚拟空间的表现与现实生活中表现的强烈差异导致了沉溺者的双重人格,夸大了自己的次要性格向本我妥协,在互联网上一味追求快乐原则;但另一方面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产生焦虑。另外,出于好奇心而上网者容易导致异装癖、同性恋倾向等不健康人格。

2.5 逃避现实及社会适应困难 有的青少年在学习、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在互联网同步通信环境中宣泄自己的心理能量;有的存在人际交往的困难,为逃避现实,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的网络交际之中。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得到专家的指导,互联网也许会对矫正他们的心态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将互联网当作逃避现实的唯一避难所,当作宣泄不良情绪的唯一渠道,甚至混淆、颠倒了网上网下的角色,就必然会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8]。

2.6 严重的学业困扰 学生沉溺于互联网带来了大量教育上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变差,学习成绩下降,并伴随显著的留级、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大多数教师认为,互联网并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因为互联网上大量零散的信息与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关,它们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没有太多帮助。

2.7 人际关系恶化 许多学生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产生了一些烦恼,转而借助互联网的双向沟通功能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而这种虚拟的交往关系不稳定,难以向深层次发展,更不利于现实社会中所需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9]。许多人沉溺于由虚拟性而衍生出的美好的人际关系中,更加深了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厌恶,几乎完全脱离现实人际交往,而这种实际人际交往的欠缺又使其更为全身心地投入到互联网交往中去,从而形成人际交往方面的恶性循环。

2.8 严重的心理冲突 一个人长期沉溺于一个精心构筑的虚幻世界中,那么其性格极易扭曲。有关青少年上网而导致心理、精神障碍甚至自杀事件常有报道,更多的网络成瘾者明知过度使用互联网是有害的,但是不能自拔,长期陷于严重的心理冲突之中,从而产生自轻自卑的心理,甚至导致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的产生[10]。

2.9 意外人身危害 许多青少年通过互联网结交朋友,他们认为这些活动都是在计算机背后进行的,不像现实交往那样缺乏安全感,于是一些人大大放松警惕。事实上,虚拟的背后也往往隐藏着杀机,放松警惕性的青少年很容易受侵犯:美国宾州一名40岁男子通过聊天诱骗了1名15岁少女,历经4 d恐怖惊险后少女才获救;另一名20岁的姑娘艾米

因上网被人跟踪,后被枪杀[11]。

3 防治对策

3.1 网络成瘾的治疗技术 在对网络成瘾的行为研究中,国外主要有Young[12]提出的8种治疗网络成瘾的技术,有打破定势、借助外力制止、制定目标、制作提醒卡片、制作个人清单等。目前,认知行为疗法采取经典的行为成瘾(冲动性购物、病理性赌博)的治疗手段。

国内李三波[13]提出从6个方面进行治疗:一是让学生意识到成瘾行为的危害性;二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青少年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三是控制上网时间;四是教师要把学生上网的注意力引导到查资料、找信息上;五是家长要关心孩子上网的成果;六是网吧经营者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程亮[14]认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矫治办法,一是行为矫正法,具体可以采用厌恶疗法(药物厌恶法与想象厌恶法)和系统脱敏法;二是认知疗法。马宁等建议对已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可以采用强化干预法、厌恶干预法、转移注意力法、替代和延迟满足法、团体辅导法。

3.2 网络成瘾的防治对策 为了降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仅采取成瘾后治疗手段是不够的,应采取防治结合的对策。

3.2.1 关心孩子,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16] 父母作为青少年生活的管理者,与青少年相处时间较长,关系较为密切,应加强自己在青少年与互联网交互作用中的主导地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不要期望太高,以减轻子女的心理压力,并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理解与接纳,以缓解及消除其负性情绪。有报道显示,父母对待孩子高控制、低温暖,夫妻关系不和,青少年可能感觉焦虑而不被他们的同伴喜欢[17]。有研究表明,家庭缺少幸福感或父母管教子女的方法剧烈冲突的青少年,最容易变成互联网的俘虏。因此,作为与青少年共同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父母,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青少年因生活中缺少温情与关爱而沉溺于互联网。

3.2.2 丰富课余生活 采取形式多样、多彩缤纷的校园活动,如开展各种科技兴趣活动、英语交流及文艺沙龙活动,将使青少年充分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乐趣,使之不易被虚幻而颓废的网络世界吸引而成瘾。

3.2.3 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辅导机构 应及时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为在校青少年建立身心健康档案。对那些有社交恐怖倾向、孤独、抑郁、焦虑、对他人怀疑性强、缺乏自信等负性心理特征的青少年重点关注,开展心理辅导,防止负性心理特征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产生网络成瘾。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生;网络使用;网络成瘾;预防;引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5-0015-0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的《第三十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网民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继续保持,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占比均有上升,其中初中学历人群升幅较为明显,达37.5%;10~19岁年龄段的人群占25.4%,比例相对稳定[1]。这和笔者近两年在学校的观察与研究基本保持一致。另外,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10)的调查发现,城区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络成瘾比例高达14.1%,其中杭州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比例达到18.1%[2]。为了深入研究中心城区学校初中生网络使用情况,了解学生网络使用心理,分析网络依赖的缘由及对策,特开展此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杭州市上城区初二学生,共2511人,其中男生1328人,女生1134人,性别不详49人。学生来自8所初中,其中公办学校7所,民办学校1所(本地的民办学校拥有一定的招生自,生源比公办学校优异)。民办学校学生653人,公办学校学生1858人,共得到有效数据2469份。

2. 研究工具

为了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笔者采用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编制的《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问卷,其中网络使用14题,涉及使用环境、使用频率、使用目的等,网络成瘾10题,主要涉及网络情绪依赖、网络人际关系等。

3.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在校网络作答。为确保作答的真实性,本次调查采用第三方组织,有效规避了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答完成后用SPSS13.0软件统计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网络使用主要了解学生家庭网络环境、上网频率、上网时间、上网习惯以及上网目的等。只有了解学生基本的网络使用习惯,才能分析学生网络使用中的不当行为,进而有效引导。

1. 网络基本使用习惯

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初二学生都有网络使用的经历。87.88%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并能上网,98.28%的学生上过网,近半数学生每周上网2~3次,上网时长1~3个小时。这说明学生网络使用已是普遍现象,作为家长和学校更应关注初中生使用过程中的心理。

89.60%的学生在家上网,77.87%的学生一个人上网,13.60%的学生在网吧上网。独自一人、在家或在网吧上网,给网络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研究表明,上网自控能力与网络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的相关,初中生随着接触网络的时间的增加,其上网自控能力也随之下降[3]。

42.83%的学生上网进行一般性娱乐(如看电影、听音乐、看网络小说等),29.14%的学生喜欢消遣性娱乐(聊天、交友或玩网络游戏),22.31%的学生上网用来收发邮件或查询、搜索信息。可见网络的娱乐消遣功能成为初二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的人往往在网上参加社会交际活动,如聊天室、游戏,非依赖人群则多浏览网页,以及通过E-mail交流[4]。喜欢消遣性娱乐的学生更容易导致网络的过度使用,成为网瘾的高危人群。

调查显示,我区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略低于杭州市水平。

2. 网络使用行为的性别差异

调查中发现,男女生在网络使用习惯上有明显的行为差异。第一,男女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其中男生成瘾比例高于女生。网络的多元化、多功能性、匿名性、丰富性、知识涵盖范围广等,对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使得学生本着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去使用网络,其中男生更容易沉迷其中。第二,女生家庭拥有电脑并上网的比例高于男生,女生更喜欢独自在家上网;男生更喜欢选择网吧和其他地方。这说明更需要关注男生家庭外监管以及女生家庭中监管。第三,从上网频次和时长分析,29.57%的男生每周上网4次及以上,26.62%的男生上网时长在每周3小时以上,均高于女生。男生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的达8.03%,比女生多5%。这说明男生上网自控能力弱于女生,男生沉迷网络的比例也高于女生。第四,人际交往是男女生上网的主要目的。14.16%的女生上网更倾向于聊天或交友。29.61%的男生上网是为了玩网络游戏,59.84%的男生和46.15%的学生上网是为了逃避学习、排解孤独、打发时间、寻找快乐和刺激。这说明人际交往是男女生使用网络的主要原因。当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不足以满足青春期变化带来的压力、追求独立、建立自我认同、满足情感方面的需要时,女生更容易选择网络社交。网络聊天或交友直接满足女生的社交需要。网络游戏吸引青少年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它主要满足了青少年人际交往与归属、现实情感补偿、自我实现三方面的心理需求[5],这说明男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更容易转向虚拟的网络游戏,游戏能最大程度上满足男生人际交往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综上所述,男女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网络使用上也存在明显的行为差异。人际交往是男女生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只有从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入手,抓住男女生不同的人际交往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指导和监管。

3.网络使用行为的校际差异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学生网络使用率都在98%以上,两类学校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08),但在网络使用上存在行为差异:第一,公办学校网络使用不当的高危人员多于民办学校。其中公办中学学生每周上网6小时及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5%。每周上网次数少于6次及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24%。这说明公办学校部分学生网络自控能力更差,网络成瘾倾向更明显。第二,网络使用上,公办中学的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更消极,为了逃避学习、打发时间而上网的人数明显高于民办,喜欢利用网络玩游戏、聊天或交友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民办。研究者发现,青少年学生使用互联网对于他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规律上,如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6]。

在我区,民办和公办学校学生最大的差异就是民办学校学生整体成绩明显优于公办学校。调查中发现,两类学校的学生在网络使用上也存在明显的行为差异。可见,成绩是学生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必然原因。因此,不同性质的学校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网络监管和使用指导。

4. 网络使用行为的家庭差异

调查显示,学生上网地点主要在家庭。这说明对学生的网络监管应主要在家庭中进行,即主要依赖于学生家长。然而调查中发现,9.54%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子女上网,29.10%的家长知道子女上网,但不清楚子女上网干什么,只有59.54%的家长大致了解子女上网做什么。学生主要上网地点与家庭监管缺失存在较大矛盾。

分析目前的网络使用指导情况,85%的学生认为自己得到过网络指导,但仍有10%以上的学生不清楚以上内容,不懂得保护自己,也无法分辨所浏览的网站是否为有益网站。其次,目前的网络指导基本停留在对网络的认识和基本的使用上。对网络功能缺乏深层次的指导和开发。只有30.15%的学生能利用网络来查找资料,搜索信息。更多的学生不会或者不懂得深入开发网络功能,为自己所用。再次,目前初中生的学习不需要过于借助网络,网络的积极作用对学生意义不大。此外,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耗费大量的时间上网,不仅使宝贵的青春流逝,而且也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者多具有较长时间的网络使用经历,即在非家庭监管环境下上网,以及过度的网络游戏使用特点。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家庭网络监管和指导。

三、对策建议

1. 警惕网络成瘾,携手探讨有效干预

对于网络成瘾行为,首先,政府、学校和家庭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中具有网络成瘾的倾向者,携起手来共同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制定科学的网瘾心理干预模式,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干预系统,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上网成瘾。其次,在积极预防的同时,学校和有关组织还要深入探索青少年学生网瘾的心理矫治方法,用科学方法对已经成瘾的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治疗,使他们早日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再次,学校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采取措施为学生减负。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创新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抵御网络游戏和不良网页的诱惑。社会要加大网吧监管力度,杜绝未成年人进网吧。

2. 引导人际交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正因为这样,他们容易封闭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孤独感或者自我评价不当。若一个人自我评价过低或过高,在交往中都容易表现为不合群、不随和、不尊重他人,很容易导致他人的不满。有的人因为没有掌握交往技巧而失去朋友或得罪他人、破坏自己的形象。当交往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学生很容易转向虚拟网络。因此需要加强青少年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学生才不会依赖网络。

3. 开展网络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调查发现,学生上网时间和地点更多在校外,学校很容易忽视网络教育,把学生网络使用不当的原因推向家庭和社会。但学生成长同时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作用不可小觑。首先,学校需要加强网络使用培训,让学生掌握网络使用的技术和能力,提高网络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其次,学校要加强时间管理教育,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如制作上网时间提示卡片或运用闹钟定时,避免沉迷网络。再次,学校应关注学生网络使用,预防学生网络成瘾。调查中发现,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比较严重,学校必须尽快跟进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尽早发现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倾向,及时引导他们到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或治疗。

4. 开展家校合作,加强网络监管和指导

调查显示,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是家庭,但大部分学生都是独自一人在家上网,给有效的监管和指导造成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上网的监管和指导并不得力。因此开展家校合作,对学生开展必要的上网指导非常必要。但现实表明:很多青少年上网,是由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造成的[7],即家长不具备监管和指导的能力,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为此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指导家长有效进行网络监管和指导,如加强亲子沟通,了解其网络喜好,女生警惕交友成瘾,男生警惕游戏成瘾;加强时间管理,约定时间如父母在家时才可上网等。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

[6]才源源.青少年网络游戏者的心理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第15篇

对我国的网络游戏运营商而言,马上将迎来一个异常关键的时刻。7月16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以下简称防沉迷系统)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国内所有网游(包括的国外网游)必须增加防沉迷系统,否则将不允许运营。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死”大考,盛大、网易、腾讯和征途这些网游运营商的高层思考最多的,莫过于“接下来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

网游运营商大考

以后网游玩家的游戏时间要受到严格约束。以前每天花10个小时以上玩网游的玩家,可能会大大减少。防沉迷系统的目的显而易见:让网游玩家无法依赖长时间在线获得经验值的增长,从而有效控制其在线时间,改变其沉迷网游的不健康上网习惯。

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表示,目前多数网游都设置了通过长时间在线累计获得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的功能,导致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游,不但损害了身心健康,也使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政府监管部门才会推出防沉迷系统。该系统将只针对未成年人,除大型网游外,也包括腾讯和联众运营的休闲网游。

这是目前国家针对网游运营商最为严厉的监管举措。毫无疑问,网游产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要求各网游运营商必须做出重大的转变。

但在赛迪顾问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谭斌看来,防沉迷系统只是国家对网游产业整盘棋中“下”的一小步,不仅不会“将”死网游企业,反而会给网游运营商创新业务模式带来积极影响。

以多变应大变

面对网游监管环境的大变,网游运营商确实开始了多方面的调整。首先,他们在对外宣传上都表示了对防沉迷系统的肯定和支持。盛大新闻发言人诸葛辉说:“即使对公司收益有影响,也是在可控的范围内,而且从长远看,这对网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腾讯发言人也对记者表示:“我们做过调查,腾讯用户在线时间的分配比较均衡,绝大部分用户玩游戏时间在3个小时之内。因此,防沉迷系统对公司的收益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在高调支持防沉迷系统的背后,网游运营商也有自己的盘算:一方面,防沉迷系统是强制性政策,既然逃避不了,还不如主动配合;另一方面,防沉迷系统的实施也是一次难得的市场机会,谁先做好准备,谁就能获得发展的先机。

谭斌认为,网游运营商应该从内容、运营模式等方面对用户进行细分,致力于面向更多年龄层的潜在用户。对于针对青少年的游戏设计要放弃易形成沉迷的元素,使绿色、健康网游的概念得到落实。

国学题材受欢迎

防沉迷系统的推广,使得网游运营商在开发游戏时淡化了时间对网游娱乐的重要性。很多网游运营商都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到游戏中,使现实生活中越来越远离传统文化的青少年玩家可以通过游戏了解这些文化精粹。

腾讯就把宝押到了三国主题上,最近推出了一款名为《QQ三国》的游戏。腾讯认为,在众多国学题材里,三国无疑是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

事实上,与大众熟悉的国学文化相结合的娱乐形式也容易获得大众的喜爱。易中天品三国的流行,表明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国学文化已经明显朝着大众娱乐渗透和蔓延。今年北京电视台的红楼梦中人选秀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从来不认为网游只有用暴力才能吸引用户。相反,以绿色和健康为主题的QQ游戏都非常具有人气。绿色、健康网游本身也在不断发展,融入传统国学知识是一个更高的阶段。”腾讯副总裁任宇昕说。

“要做到寓教于乐,网游设计者必须对国学内容和青少年心理特点都有深刻的理解。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谭斌说。

文化是关键

游戏要有生命力,文化是关键。在我国,游戏就得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特点。选择脍炙人口的国学题材至少能保证在文化上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营销大师史玉柱曾经这样评价来自国外的网游――《魔兽世界》:“目前的确成功,但它的致命伤在文化。”

光有适合中国人的内容还不够,还要社区化。网游产业专家指出,玩家可以很轻易地尝试一款网游,但要持续留在游戏中,则需要运营商不断更新内容,推出丰富的玩家活动,促进玩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真正留住用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化网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Q版网游在2006年曾被置于竞争焦点的位置上,说明商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非常看好。赛迪顾问认为,Q版游戏相对来说,更加符合国家反对游戏暴力同时支持民族网络游戏产业的构思。

显然,市场上用户结构变动和防沉迷系统的推出,将促使网游运营商继续积极探索更多运营模式和盈利手段。而我国的网游产业也在网游运营商与市场的不断博弈中走向成熟。

链 接:防沉迷系统7月16日正式使用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防沉迷系统的实施按三个步骤进行:

4月15日―6月15日,国内各网游运营商按照《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开发防沉迷系统;

6月15日―7月15日,防沉迷系统测试阶段;

7月16日,防沉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防沉迷系统以3小时作为标尺,累计3小时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游戏经验值和掉宝率正常;超过3小时而不到5小时的时间为“疲劳时间”,游戏经验值和掉宝率减半;超过5小时则为“不健康时间”,经验值和掉宝率皆被建议设置为0。与此同时,在推行该系统的网络游戏中,当玩家以账号登录游戏满1小时的同时,系统将提醒一次;累计在线时间接近3小时,将提醒“您累计在线时间已满3小时,请您下线休息”。

此后,伴随玩家在线时间的增加,游戏中跳出警告的频率也将相应增加,直至玩家下线休息满一定时间之后,系统才会把累计在线时间清零。

另外,根据《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所有通过实名认证确定为未成年人身份的、或者实名身份信息不规范的和验证未通过的用户均纳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记者手记:放大网游的正面影响

通过政府、业界和玩家等多方的努力,网游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将不断下降。当大多数网游运营商能够真正做到用绿色、健康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玩家,盈利模式考虑更加注重长远利益的时候,我们的网游产业才能不断进步,网游运营商也才能不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