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心理健康课范文

初中心理健康课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心理健康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心理健康课

第1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措施

在心理学领域,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对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倡导积极取向、实现价值回归和坚持科学实证,是积极心理学的三大基本特征。由于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的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系统作为研究视域,这就使得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成为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一、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对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应用的意义进行探究。通过对我国初级中学心理健康课堂的发展现状来看,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的应用,可以为我国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一种新的取向。由于我国的传统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主要从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防治问题入手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使得现有的校园心理健教育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因此,传统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并不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让“察知幸福”“体验幸福”和“追求幸福”三大问题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这就为初中心理健康课堂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取向。除此以外,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也可以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新的内涵。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进行关注的方式,帮助初中生培养积极的人格,这样,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课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积极心理特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措施

1.学校要构建一支具有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在利用积极心理学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学校首先应该让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在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成长发展平台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举办讲座的方式,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一些学校在提升教师心理品质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师定期参加校外培训的制度,对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应用过程中,学校首先要打造一支具有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进而让教师自身的积极人格在学生中产生影响。

2.通过活泼自如的教学方式对心理健康教学进行完善

在初中阶段,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对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学校应该让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时代气息浓郁的教学内容和畅所欲言的课堂规则成为心理健康课堂的主要特色。在对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进行完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及团体辅导等方式的应用对心理健康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对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一些学校采用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体性讲座和团体辅导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这一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心理健康学习之中,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参与团体辅导课程的热情进行强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通过对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行培养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提到的音乐调节法、自我暗示法、合理宣泄法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活泼自如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的应用,是提升初中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我们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对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灵活应用,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课;小故事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初中生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对心理健康活动课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将“故事”的形式引进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引用教学心理案例、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到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乐趣,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感悟、体验,从而达到初中心理活动课的最终目标。

一、故事教学对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作用

故事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中新型的教育模式,它将一些相关的故事情节插入学生学习的课堂中,以短小、简洁、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故事形式进行讲解,使老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在故事的讲解和分析中,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故事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有效运用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心理教学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中,教师在故事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地注重理论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兴趣。老师应当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得到感悟,并能说出自己对案例的理解,但是在案例选取中要注重案例的简洁、兴趣、针对性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效地加强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在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堂中教学环节的衔接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在教学中应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老师和学生能够有效交流,引起学生和老师的共鸣,让学生得到更高的感悟。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想情感,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冲击,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配合是离不开的。由于学生自身特点的不同,所以在和老师配合度上也有不同的差异,这无疑也是对老师的一种挑战。老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查找大量的案例资料,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案例是对学生有用的,哪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所感悟,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尤其是趣味性强的故事,将故事的形式引进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充分地调动了课堂的活跃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故事多多少少都会与日常生活有联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可以加强对日常生活的了解,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堂;故事教学;合理运用;初中生

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发生改革,中小学学校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心理健康课堂的教学方式不能只采用板书模式,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而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其中,将故事穿插到课堂中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故事,最后总结出相应的思想,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能在趣味性的故事中快乐学习,并从中感悟到中心思想,学会如何应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故事运用进课堂给予了学生相应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予了思考和讨论空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一、故事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将故事引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新兴的教学趋势,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聚精会神的听讲,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去。教师在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学时,应该将重要思想贯穿其中,这样就可以做到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顺便记住主旨思想,各项能力也能逐渐培养起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博得学生关注,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课堂所讲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1.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

在故事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态度的培养,态度决定一切,有了积极的态度,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有了成功的条件。在初中学习中学生要保持积极参与、敢于表达、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负责组织课堂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当然,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合理安排课堂学习时间,改变课堂学习紧张的气氛。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并积极引导他们,如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去扮演角色,教师不能强求,可以让这些学生从回答问题开始慢慢锻炼自己,解放天性。对于一些默默无闻的学生,教师要对其有一定的关注,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或者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大家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对于一些爱表现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对其进行责备,打压其学习积极性,应该在循循善诱的同时通过合作的方式让这些学生更有成就感。教师课下多和学生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在课上就可以培养适合学生的积极态度。

2.在教学中引入故事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人生价值观,心中有信念、有理想,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这些对学生的将来影响深远。价值观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需要后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故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到故事想表达的内容,让学生树立自己心中正确的价值观,故事教学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总结,这样就使学生的记忆更为深刻。经验表明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走向成功,所以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中要引领学生学习新思想,让学生不断改正缺点,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挑战困难,积极乐观面对人生,时刻记住自己的理想,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3.在故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将故事教学应用到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美感,学生听故事还能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如这样一个故事,当兵的儿子要回家了,就给父母打电话,说他想要带一个当兵的朋友回家,问父母是否同意,父母说可以,之后儿子又说这个朋友失去了一条胳膊,他想要照顾朋友能否一起生活呢,父母拒绝了,儿子说:“我知道了”,结果第二天有消息传来说儿子自杀了,当父母看到儿子遗体时发现儿子恰好少了一条胳膊。通过这则故事学生内心深处会受到一些冲击。心理健康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转化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感、培养集体责任感、义务感、理智感等等。故事教学模式引入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来判断和学习生活中的是与非,培养是非观念,提高认知能力。

三、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故事教学的合理运用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授课模式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一味地追求进度,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师生对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要认真对待,教师在课前要做充足的授课准备,选择和本堂课有关的、精简的几个小故事到教案中,抓住学生在听课时的兴奋点,不断加以改正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中让学生就这几个小故事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引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这种讲故事授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学生还能做到专注,提高教学效果。

2.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

教师在授课时,如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授课时教学方式应该多元化。故事引入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可以让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到每个人的心得体会和观点,学生本身也可以学得更多,感悟也会多一点,思想领悟能力会有所提高。教师让学生自拟角色进行表演,让参与者真真正正可以进入到角色中,观看的学生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近距离接触到、感受到故事,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感情上的冲击,心理健康受到良好的诱导和影响。在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的同时,课堂气氛不再像往常一样低沉,教师的提问也有了回应,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感悟人生,教学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单单依靠教师在黑板上自导自演,学生是无法学到心里的,只有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及时做出思考和回应,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配合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教师要观察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然后采用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备课工作,查找相关资料,将一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小故事应用在课堂上,课上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有想法的学生可以带动不学习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就故事本身都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和感悟,让课堂充满学习氛围。

四、结语

运用故事趣味性强和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的优势,将故事引入初中心理健康课堂,在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很多故事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在故事教学模式中还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了解日常生活。总而言之,初中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今后的心理影响至关重要,教学方式改革后,“故事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应用广泛,故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感悟思想,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贾荣利.情境体验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2).

[2]严小玲.聆听解读故事感悟体验人生:“故事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实践与案例解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0(10).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