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减少水污染的建议范文

减少水污染的建议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减少水污染的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减少水污染的建议

第1篇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impacts of water pollution issues of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by sysmatically analyzing cause of water pollution,this paper put up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water pollution and secure city water supply safety thus to enhanc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ethods including pre-alarming, adjusting ecomoic and industry structure,planning, setting up pollution emission right system, setting up upstream and downstrem linkage prevention mechanism and establishing minds of saving water and preventing pollution.

关键词:城市 水污染 事件 起因 对策建议

Keywords: citywater pollutionseventscausecounterparts

作者简介:申鹏(1990-),男,江苏姜堰,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热能与动力专业本科生。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急剧增加,排污量也随之增加,导致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污染事件等现象发生。水污染事件[1-4]是指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液体或者固体突然进入水体,使某一水域的水体遭受污染从而降低或失去使用功能并产生严重危害的现象。导致水污染事件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工业废水排放、有毒物质泄漏、二次供水过程中引起的污染等人为因素,以及水灾、地震、干旱和战争中化学、生物武器造成的污染等自然因素。这些影响因素通过地表径流、污染物沉降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源,从而影响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并进一步威胁城市饮用水源安全。江苏省位于长三角地区,是以工业发展为主,支撑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布局。近几年来,江苏省城市水污染事件逐渐增多,严重威胁到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水污染起因探析

2.1 江苏省城市水污染事件

2.1.1 水污染事件概述

江苏省城市近年来出现的水污染事件概况如表1所示。

2.1.2 水污染事件的社会经济影响剖析

根据表1所示实例及相关资料可知,水污染事件对城市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5]:

(1)威胁城市居民饮水安全和生命健康。城市供水源地受污,导致城市自来水水质下降甚至断供,居民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被污染的水体中含有有害物质,易引发致癌、致畸、致突变,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威胁生命健康。

(2)破坏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水污染事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强度很大,往往造成一定区域的生态失衡,有的甚至造成长期的危害,致使生态环境难以恢复。

(3)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水污染事件给城市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由于水体严重受污,未达到工农业的用水水质要求,影响工业生产,农业灌溉,进而影响工农业产值。水产养殖业和河流观光旅游也因为水质恶化而到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此外,治理水污染、恢复生态环境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4)引发社会纠纷。水污染事件导致自来水不能正常饮用,销售商借机哄抬矿泉水等饮用水物价,易引起社会混乱。上下游跨界水污染事件往往导致下游地区经济和生态受损,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支撑,上下游地区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因各自利益难以达成协商一致,易引发官司纠纷和冲突。

2.2 城市水污染起因的多视角探析

导致城市水污染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是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过程中随意排放废污水等人为因素造成。人为大量排放污染物,缺乏对污染物的严格控制和监管,未及时达标处理污染物,是导致城市水污染存在的根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水污染起因进行多视角探析。

(1)城市大量污染物的排放。一方面,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大量液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源源不断地排入河流,此外,较多的悬浮固体、病毒和细菌伴随着地表雨水径流汇入河流,导致水体受污,水质下降。另一方面,污染物未及时处理,产生累计效应,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暴发,进一步导致水环境恶化。

(2)上游城市污水下泄带来大量污染。上游城市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处理或未达标处理,直接开闸下泄到下游城市所在地区。若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侵入到下游地区自来水取水口,极易造成饮用水源地污染发生。

(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体制薄弱。由于目前排污权总量控制的相关政策未得到严格规范地实施,造成相关工业企业的排污权总量控制缺乏保障制度。另外,尚缺乏排污权交易制度立法依据,实践之中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及不断变化等诸多问题,不少企业为了利益,存在偷排污水行为。

(4)水污染治理不到位。由于受资金缺口制约,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难以保证正常运行。部分污水得不到处理而直接排入江河,部分污水处理厂能力闲置,或因管网雨污合流影响污水处理正常运行等一系列问题。

(5)水污染多头管理造成监管缺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众多,主要包括环保部门、交通主管部门、水行政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卫生部门、建设部门、农业部门、渔业部门,以及江湖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造成管理部门之间的权责不明,水污染监管缺位。

三、城市水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

城市水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暴露出体制、机制、管理、技术以及基础工作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接连不断的停水警报声中,水污染应急预案在很多地区相继出台。然而,应急只能是在事发之后,却并非治本之道。只有解除污染威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从而为防治城市水污染提供有利的保障。

3.1 建立水质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城市水质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应主要着眼于对城市供水水质的预防跟踪、紧急通报和应急监测,及时掌握重点企业、重点敏感地带、河段等的污染隐患情况,建立详细的档案[6],实行旬测旬报制度,及时跟踪。做好水质监测人员培训、仪器设备装备和技术储备,按照准确、及时、全面的原则进行水质监测,重点污染源要立即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做到事前有预防,事后有跟踪。

3.2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布局

城市应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承载能力,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布局。鼓励节水型、高技术、污染少的企业发展,对于污染严重而又无法治理的企业要坚决关停。按照城市环境功能分区及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要求,建立完善的工业生产地域综合体,使工业生产与环境能够协调发展。

3.3 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规划

做好城市水污染防治规划,严格拆除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口,水源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有污染项目。实施雨污分流制,规划并建设完善的雨、污网水系统。落实政府主要领导责任制,督促其实施所负责河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抓好督促检查,确保规划、项目、资金和责任“四落实”,带动治污工作的深入开展。

3.4推进排污费征收制度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各省市制定的《排污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大力推进排污费征收制度。严格执行排污费征收标准,坚持“依法、全面、足额、按时”的征收原则,在能够补偿环境治理的成本的基础上,一方面使治污企业能够盈利,另一方面调动企业减排的积极性。提高排污费征收率,加强组织领导及资金监管,切实抓好排污费征收、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的工作。

3.5 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

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可以实现环境容量高效率配置,有效控制污染。政府应根据城市的环境功能、环境容量大小、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城乡规划等诸方面条件,科学地对城市排污指标进行优化分配,然后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调节,以待促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政府要在重点污染源建立排污交易政策,实施监督管理系统,努力提高维护和管理排污权市场竞争交易秩序的能力。

3.6 建立上下游联动防范机制和污染赔偿机制

因流域的整体性和人为行政区划分割间的矛盾、排污的外部不经济性,地方政府在无强制力协调解决环境问题的博弈中上下游地区难以合作,在跨行政区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中效率低下[7]。对此,同一流域跨界的上下游地区应合理布置沿河岸产业结构,上游城市应制定相应的流域水环境事件防范应急预案,建立与下游城市的联动防范机制和污染赔偿机制,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减少和避免下游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

3.7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提高节水防污意识

加强并促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以价格杠杆推进工业和生活节水,以项目建设推进农业节水,鼓励积极提高污水回用率,保护地下水资源,全力推广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采取各种措施以达到污水减排目的,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保护环境和水资源的重要性,加大节水防污思想的宣传力度,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普及节水防污知识,提高城市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节水防污意识。

四、 结语

江苏省城市近年来水污染事件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敲响了环保的警钟。本文通过多视角的系统分析,对江苏省城市近年来出现的水污染事件及其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对城市水污染起因进行多方面探讨,并从诸多方面提出了防治城市水污染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从而为保障城市安全供水,加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于凤存,方国华,高玉琴.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思考[J].灾害学,2007.22(4):104

[2]刘岩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09.1(27):60-61

[3]陆曦,梅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J].中国给水排水,2007.23(8):15

[4]徐兴东.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风险应急[D].兰州大学,2008.5:5-6

[5]郝冬亮,张晓博,肖曲.城市水污染现状[J].科技风,2008.3:98

第2篇

胎儿宫内窘迫是胎儿宫内缺氧或酸中毒所致的临床症状,也是新生儿死亡的直接原因。郝氏报道,产科医师对剖宫产适应证掌握不当而导致的多数不必要的剖宫产中,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占37.5%[1]。因此,正确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有效地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少围产儿死亡、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有重要价值。

据上海新华医院统计,胎儿宫内窘迫95.57%发生于临产后。故临产时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观察尤为重要。胎儿宫内窘迫主要以胎心变化、羊水污染、胎动指标异常为判断依据。但临产后产妇对疼痛感觉敏感,而对胎动的感觉迟钝。资料与方法

对2002年月1月-2004年12月我院2024例住院分娩的产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情况进行观察。分娩总数2024例,新生儿窒息180例,占8.9%。其中羊水清1484例,新生儿窒息76例,占5.1%;羊水I度污染226例,新生儿窒息12例,占5.3%:羊水Ⅱ-Ⅲ度污染390例,新生儿窒息92例,占23.6%。Apgar评分均≤7。

结果 羊水污染出现的时机与预后。

讨论

羊水污染的发生率高达30.4%,除了过期妊娠、胎盘功能不全及脐带等因素外,可能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①催产素及米索前列醇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应用催产素加强宫缩及米索前列醇引产,使用方法及剂量不当,导致宫缩过频过强,使胎盘绒毛间隙和脐血管流量减少,引起胎儿宫内缺氧并致其肠蠕动增加和括约肌松弛,排出粪便,污染羊水。故临床应用催产素和米索前列醇时,一定要掌握适应证,并严密观察宫缩情况。②胎膜早破发生率高是羊水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胎膜早破的羊水要特别注意观察,外观不能明确者,可在窥阴器下直视,同时加强外阴护理和抗炎治疗,预防感染,做到早期发现羊水污染早期处理。

胎儿宫内窘迫有关指标和处理建议:①单纯的胎心异常,与胎儿各个阶段的反应有关。胎心异常羊水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8.3%,与分娩总数中新生儿窒息率8.9%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窒息程度亦较轻,故应综合考虑,不能单纯以此作为剖宫产的指证,可予吸氧,左侧卧位,严密监护等处理。②对单纯的羊水污染(由一般资料可见羊水I度污染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5.3%,与羊水清的窒息发生率5.1%无明显差异,故羊水污染主要指Ⅱ-Ⅲ度污染),一定要注意污染的时机、程度及羊水的量。确定能很快分娩,而羊水量较多者,一般不需要剖宫产干预,在严密监护下吸氧,静推50%葡葡糖+DXMIOmg,缩短第二产程。⑨羊水量少且黏稠如粪状,窒息率最高,窒息程度也最严重,新生儿也易发生胎粪吸入综合征。头先露伴有明显胎粪者,胎儿仅有30分钟缓解期,持续30分钟以上胎儿未能娩出者,新生儿死亡率高达11%[2],故需争分夺秒结束产程。新生儿出生后需气管插管,吸净呼吸道羊水。④羊水污染出现的早晚,新生儿窒息有显著的差异(p<0.01),羊水污染出现的早(指宫口开<3cm),胎儿宫内窘迫的可能性大且预后较差,应根据胎心监护、B超S/D比值综合考虑,进一步确诊,建议医生尽早处理;羊水污染在产程后期(指宫口>3am)发生率高与宫腔压力有关(产程进入活跃期,宫缩急,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并不真正预示着胎儿宫内窘迫,一般不必急于剖宫产,第一产程可设法尽快阴道分娩,尤其是经产妇,产程进展快,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分娩,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时,特别要注意羊水污染出现的时机,并结合胎心和胎心监护、B超综合考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胎心慢,尤其是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水污染 控制 规划 水质 改善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规划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问题,从解决问题的途径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规划问题,第二类是规划方案的模拟问题。最优规划问题简单来说是:应用数学规划方法,科学地组织污染物地排放或科学的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尽量小的人为代价达到规定的水质目标。

当前,在我国应用系统分析技术研究水污染控制问题尚处在初级阶段。在这一研究工作中,掌握必要的现代技术是其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技术和我国的国情,以至每一个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出一个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规划。

评价区域规划方案的优劣,必须建立一个优化用的经济目标函数,目前由于水质改进所带来的效益不易定量估算,因此最优化的目标函数经常只是一个费用函数。所以,下面将建立污水处理工程费用函数,在水质约束和技术约束条件下,寻求费用最小的控制方案。

二、费用函数的建立与讨论

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寻求水环境质量,这是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说,经济是评价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好坏的最基本依据。

从费用—效益分析看,水污染控制所去除污染物的总量与效益和费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去除污染物量越大,临界费用越大,临界效益越小(临界费用和效益是指去除单位污染物所需费用价格和所得的效益价格),其费用—效益函数曲线见图1.3-1,其中存在一个最佳水平点Q0,当污染物去除量为Q0(吨)时,净效益(即效益减去费用)为最大。最佳水平点相当于图中两条曲线的切线平行时,这两个切点连线在横轴上的焦点。

图1.3-1 污染物去除量与单价

Fig.1.3-1 The pollutant disposal amount and unit price

图1.3-2 污水处理费用的规模与处理效率的经济效应

Fig.1.3-2 The expenses of sewage treatment scale and ecomonomic effects of treat efficiency

污水处理活动的费用与污水处理的规模及污水处理的效率相关,如图1.3-2描述了这三者的关系,这是一种三维的结构。当污水的去除效率固定时,规模的经济效应如图中的C(Q)曲线所示,即处理水量(m3/d )增加时,总费用随之增加,但处理污水的单价(万元//m3/d)却降低,相当于图中曲线C(Q)的斜率随Q的增加而由大变小。当处理规模固定时,处理效率增高,污水处理费用增加,单位污染物的污水处理单价也增高,由此可见去除同样的污染物量,采用低级处理比高级处理经济。

协调好各种关系,从而达到既可以满足水体水质要求,又使系统的总费用最低,这是研究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鉴于水质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不易定量估算,目标函数通常只是费用函数。因此,建立适当的费用函数是很重要的,它将为最优化方案提供评价的依据。

三、水体改善措施

1、在污染治理方面

(1)选择无污染排放或减少污染排放的新工艺,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量,降低排污浓度。

(2)建立单独的污水处理设施,如污水处理设备、小型的污水处理站,或污水再生站等,改善排水水质。

(3)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禁止向沿河岸倾倒生活垃圾和杂物,脏腐物等。

2、在防治方面

(1)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便有利于环境的长远保护。清洁人员应及时对两岸的垃圾进行清理,对水体中废弃物进行打捞,防止水体污染。

第4篇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法律路径;区域规划

长期以来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环境的影响。水作为生命的源泉,水污染问题自然是环境污染问题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不断地寻求解决水污染的问题的办法。例如:荷兰,建立了水污染防治管理机构―水管会;法国建立了六个水务局,分流域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韩国,设立了以国务总理为首的环境问题对策委员会,完成水质管理一元化政策。我国作为缺水国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水污染问题也更加严重,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防治和治理,但是总体来说还不够完善。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城市群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水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增加、农业规模化带来的农业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长三角地区的水污染问题加重。而长三角区域的水污染治理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法律路径的不完善。由此可见,我国在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路径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我国区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不能很好走法律这条路径去解决区域水污染治理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使水污染治理有更多的法律路径可以走并且走得通。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质状况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的《上海蓝皮书》中称,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环境面临诸多问题。

(一)长三角地区中长江干流水质有恶化趋势,且流经城市地区的河流水质基本处在Ⅲ~劣Ⅴ类水平,总体劣于山区河流水质一到两个类别水平。城市地区的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二)长三角地区局部饮用水源受到流域和本地污染影响,水质较差,尚未达到饮用水标准。仅处于上游的江苏省和浙江省饮用水源地水质相对较好,处于下游的上海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不乐观,仅为68.6%,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

(三)河口、泊岸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压力增大。长江口水域水污染加重,盐水的入侵是影响长江口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长三角地区水污染治理的难点

长三角跨“两省一市”的特殊情形,给该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带来了不少难题。

(一)长三角两省一市之间的经济利益竞争是长三角地区水污染问题的背后的推手。在普遍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各方站在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出发点上利用水资源反而忽视了对水资源的污染,使得水资源污染问题愈加严重。

(二)长三角区域的特殊性导致了长三角区域水污染治理问题难以妥善的解决。长三角跨两省一市,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现行水污染法律法规在长三角区域难以很好地实践。现行的水污染解决机制要求本地政府对本地的环境问题负责,但是这样的机制对跨界水污染治理难以发挥作用。各行政区域之间分割治理很难做到统一协调,责任认定较为困难,扯皮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很多水污染问题不能尽快解决,越拖越严重。

(三)长三角水污染治理及由其引发的纠纷当事人之间没有完善的协商机制。在长三角特殊的两省一市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更为关键,但是按照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只能接受上级命令协调处理,而这种机制已经无法解决当前的水污染治理诉求,长三角的社会经济环境已经使得长三角利益走向多元化,各行政区域对水污染的问题各执一词,现行的行政命令制度虽可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对于长三角来说,这样的机制远远不能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必须通过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协商制度才能够更好地反映各行政区域的诉求并予以解决。

三、完善长三角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路径的建议

针对长三角特殊的行政区划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长三角在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难题,现提出一些有利于解决长三角水污染问题的建议。

(一)进行战略性区域产业规划

长三角水污染的问题从根本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发生冲突和矛盾而引起,因此必从根本上进行区域产业规划。鉴于长三角特殊的“两省一市”的情形,水污染治理问题的区域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各方站在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而忽略了对环境的污染,现行的制度已经无法解决目前长三角存在的水污染治理上的问题,只有缓解各方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地解决水污染治理的问题,因此进行区域产业规划势在必行。

(二)完善责任认定机制

长三角跨“两省一市”,在水污染治理问题上难免会存在互相扯皮推诿的情形,行政区域之间的分割治理难以协调统一,归根结底还是责任认定机制不够完善。完善的责任认定机制使得行政区域之间对自己所管辖的区域的水污染问题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各行政区域之间扯皮推诿的现象也将大大减少,使得水污染问题和及其引发的纠纷能够尽快得到妥善的解决,责任认定机制的完善将大大提高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效率。

(三)建立跨界协商制度

跨界协商于长三角地区而言主要是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的协商,是一种政治解决方式。针对长三角的跨界协商制度可以将各方的竞争状态转化一种合作状态,使得长三角水资源的利用趋向合理化,加强各方的各部门、行业和领域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好地促进跨界管理行为合法化、解决长三角水污染治理中的立法问题,从而使得长三角地区水污染问题的法律路径更加完善。

(四)完善监督机制

水污染治理的问题不仅仅存在行政主体之间,更关乎民众的生存问题。公权力来自于私权利,民众对政府进行水污染治理的行为有监督的权利,公民作为权利易被侵害的一方,应该赋予相关的权利,对区域水污染治理中的纠纷能行使诉讼的权利,一方面公民的相关权利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促使行政主体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5篇

1.1企业平时对治理设施疏于保养

企业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配备了治理设施以后,出于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设施大多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一些起沉淀作用的主要药剂材料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处理或更换,如石英砂、斜管过滤设施等,这样的做法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从而配备的治理设施也形同虚设,当作上级部门监督检查时的摆设而已。再加上有些工业企业环保意识欠强,存在偷排、直排现象,治理设施得不到正常运转,生化设施中细菌因缺少营养而死亡,生化完全失去作用,从而也无法保证出水水质。

1.2企业水污染治理人员主观责任心不强

企业治理效果好坏不与治理人员经济直接挂钩,再有些企业治理人员不是尽力钻研治理方面的业务知识,而是整天想着如何变着法子偷排和应付环保部门的检查,平时不熟练掌握水污染治理设施的要领,等到环保部门监测时,手忙脚乱,药剂乱加,设备阀门乱开,水污染治理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运行。

1.3治理人员操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企业治理人员,本身文化素质比较低,虽多次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治理设施培训班,但由于每次培训时间较短,又注重理论,再加行业较多,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培训效果欠佳,导致这些治理人员无法真正掌握治理方法,并且得到长足运用,技术不精的治理无法发挥治理设施的最佳效果。

1.4工业企业职工水污染防治意识有待加强

为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厂时通常都自配有水厂,生产时使用自己水厂出来的水。因而企业职工基本没有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冲洗地面之事也司空见惯。每逢检查,企业职工都习惯用水清洗设备、冲洗地面,导致清污不分流。即使不应付检查,当有物料泄漏在地面上或在上下班交接时,有些职工也还是习惯于用水来冲洗地面。水管一冲固然省事,其结果是既浪费水资源又加大了污水处理场污水处理量。有些冲洗废水甚至直接从雨水管道排至江河湖泊,污染水环境。

2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者认为,要切实有效的做好水污染治理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排污收费依法征收

排污收费必须完全按污水排放监测结果征收,并实行“浮动制”,每季甚至每月随时调整,坚决杜绝协商收费的现象,同时各级部门不能单凭排污费的收缴情况衡量监察部门的工作好坏,相反,应以各企业的治理情况及周围水环境状况来评价监察工作。

2.2督促企业做好治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环境管理部门应对管辖区内的每个企业的治理设施建立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并经常检查治理设施的保养情况,对一些治理设施破损严重且污水超标排放的企业,应限期整改,必要时实行重新验收,督促企业做好治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2.3对企业治理人员实行奖惩措施

对辖区内所有企业的污水治理人员加强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在建议企业本身对治理人员实行治理效果实行奖惩的同时,环保部门也应对治理人员实行管理,对一年内有偷排行为及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且连续多次排水超标企业的治理人员实行警告、严重警告,甚至吊销治理人员上岗证;对每次排水都达标的治理人员,环保部门给予精神奖励和一定的物质鼓励.并且建议企业本身对治理人员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的激励制度或者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制度。

2.4治理人员培训注重实效

首先加强对企业员工水污染治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节水和减少水污染的意识要从每个员工抓起,要将节水和减少水污染工作落到平时工作的实处,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配合性。平时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职工中全面普及节水、减少废水排放量的意识。只有提高每个职工的节水意识,才能将减少废水排放量落到实处。其次加强行业内治理人员的对流,请治理效果较好的企业治理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使治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原注重理论的情况下,逐步转变为理论和实践并重,并注重实践,使企业治理人员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5注重污染前的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加强对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有污染的项目,防患于未然,坚决不采取危害环境与资源的建设政策,不进行建设危害环境与资源的项目。二是尽快着手进行水污染源防治的研究和实践,并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投资。三是政府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大力鼓励和采用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的废水处理技术,不要照搬外国的方案和技术。四是工业污染的治理应从末端处理改变为源头控制,以达到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的目的。

3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跨界水污染;公地悲剧;地方政府;博弈分析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XX.XX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00-0000-00

Abstract: Water pollution is a typical form of transboundar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also is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in our country, but the empirical study is less about the problem at the present stage. Firstly,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game model of transboundary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indicates that the transboundary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investment of Nash equilibrium optimal is smaller than the Pareto optimal, both presents the departure from the state, and the deviate degree increases with the participation areas of transboundary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leading to the "prisoner's dilemma" and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ituation. Secondly, the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ntity local government on water resources quality, verifies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by using the 62 major reservoirs and lakes in 2012.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ater.

Key words: transboundary water pollution;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local government; Game Analysis

环境污染所具有的外部性和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使得我国环境恶化程度的加深突出表现在各行政管辖区之间跨界环境纠纷的增加上,水污染是典型的跨界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对跨界水污染进行有效规制始终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造成跨界水污染问题如此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域涉及到多个省级、市级和县级行政区域,这些地方政府在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财政分权制度下,倾向于将努力投入到能够带来政绩的经济增长上,降低水污染治理投入,这使得水污染治理规制不能有效地执行,多数情况下,地方政府倾向于采取机会主义方式逃避本应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采取“搭便车”行为将不易监测的环境污染跨界转移出去,将成本外部化。这种现象充分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带来的公共事务治理困境,因此,强化跨界环境污染治理规制,实现全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提高地方政府克服“囚徒困境”和“公地悲剧”的能力,改变地方政府仅重视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选择倾向。

1文献综述

d’Arge较早关注了环境的跨界污染问题[1],而早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不同国家之间对跨界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上,认为不同地方通过协商谈判进行区域合作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手段[2][3]。相关研究基本上是围绕跨界环境污染治理博弈展开的,Maler首次将博弈论引入到跨界环境污染治理分析中,对欧洲各国酸性物质沉积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合作治理环境污染的前提是各国的单边支付,并模拟测算了不同合作形式下的净收益[4]。Silva和Caplan分析了联邦跨界污染控制环境政策的有效性问题,认为中央政府是跨界污染治理领导者时能够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而当地方政府是跨界污染治理的领导者时,中央政府的最优政策是对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提供有效的激励,并通过欧盟的环境政策设计实施验证了结论的科学性[5]。Barcena-ruiz对跨界环境污染税征收的顺序和两个同级政府作为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博弈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跨界污染较小的条件下,税收是战略互补的,同时征税时领导者和追随者都能够获得福利,但先征税的领导者获得的福利更大,在跨界污染较大的条件下,税收是战略替代的,先征税的领导者政府能够获得福利,每个政府都会努力避免成为税收的追随者[6]。Yanase运用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双寡头国际环境污染博弈策略,认为严格的环境控制政策提高了外国公司的竞争力,会产生静态的“租金转移”效益,而国外也会享受到全球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即免费搭便车,因此在非合作博弈中,环境政策水平会偏离社会最优水平,产生更多的污染和低福利[7]。Zhao等通过构建包括政府和居民在内的典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流域结构的转移税(Model of Transfer Tax, MTT),用来计算一个地区最佳的污染物转移税率,同时也认为转让税率可作为生态补偿标准,加强区域减排合作,实现整个流域的减排成本最小[8]。

国内关于跨界环境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跨界水污染治理方面,马中和吴健认为法律政策和权利安排的缺失致使没有形成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激励是跨行政区环保难见成效的主要原因[9];易志斌以跨界水污染为例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失灵的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总结[10];汪小勇等采用消元法对跨流域、市界、省界和国界四个层次的单边和多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管理条约进行了评估和比较,为构建跨界水污染冲突的协商机制提供政策建议[11]。此外,还有学者以不同流域和湖泊的跨界水污染为例对污染成因、解决途径等进行了案例分析,如太湖[12][13]、珠三角[14]。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跨界环境污染治理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多数都集中在理论分析、政策建议以及案例分析方面,实证研究不足。本文在理论分析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和跨界水污染治理博弈基础上,分析个体利益最大化与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冲突并推出待检验命题,随后采用我国2012年62个主要水库和湖泊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2 地方政府跨界水污染治理博弈分析

本部分对多个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偏离社会最优选择的状况进行理论阐述。在跨界水污染中,同一流域周边的各地方政府都以最大化自身经济利益为目标,排放超标污染物,在缺乏激励约束条件下,必然使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

假设总共有 个同质地区参与跨界水污染治理行动,第 地区的自愿治理水污染的投入为 ,因此,总的水污染治理投入为 ,在整个排污量一定的条件下, 越大,水资源质量越好。令 为第 地区在其他方面的投入,每一地区的效用都取决于本地区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和整体的水污染治理投入,进一步假设第 地区的效用函数为 ,该效用函数满足: , , , , 。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各地区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和水污染治理投入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即存在 是 的减函数。

(10)式表明,整体帕累托最优均衡时的环境治理投入要大于个体最优的纳什均衡时的环境治理投入,即各个地区如果从最大化本地区效用出发而自愿提供的水污染治理投入会小于从集体效益出发而提供的水污染治理投入。同时由(10)式也可以看出,两种投入之间的差距随着参与地区个数 的增加而增大,这也反映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从水资源的公共性来看,集体最优也即帕累托最优状态对所有参与地区来说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个体和集体的利益冲突必然会导致“公地悲剧(The tragedy of commons)”的出现,最终造成各个地方政府在有限资源下无限追求最大化本地区利益,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希望减少水污染治理投入,将水污染会治理成本转嫁给所有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所以,本文提出以下理论假说:水库和湖泊周边的地方政府数越多,污染排放量越大,距离希望的社会最优越远,水资源质量越差。

此外,在分析中我们假设每个地区的预算投入是相等的,但在实际情况中,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规模是有很大差异的,经济发达地区的预算投入要远远大于落后地区的预算投入。Olson通过两人博弈认为,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更愿意提供公共物品,而低收入者更倾向于搭便车[15],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跨界水污染治理分析中,现阶段的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往往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因此其治理环境污染的外部性较小,而落后地区治理环境污染的外部性较大,所以经济发达地区能够从环境污染治理中获得更多的效用,这时的博弈可能变成一种“智猪博弈”。

3 实证分析

以我国水库和湖泊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经验分析地方政府数量对水质的影响,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

3.1模型设定和数据分析

3.1.1模型设定

式中, 表示水库和湖泊,在现实中,跨界水污染还包括大量的河流,但本文未加入河流作为样本,这是因为跨界的河流较长,水质难以平均,同时又包含多个支流,行政区难以界定,更重要的是,河流水污染治理难题在于上下游之间的协调,行政区数量对其影响可能不大。 表示第 水库或者湖泊的水质状况; 表示第 水库或者湖泊周边的行政区数量,该变量是模型的核心解释变量,本文在选取时,主要选取周边的县级和市级行政单位数量,每一个水库和湖泊涉及到的省级行政单位多数为1个,最多有两个,其统计分析意义不大,因此不对省级行政单位对水质的影响进行分析。 表示影响水质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水库和湖泊周边行政单位的GDP、第二产业增加值、人口状况、以及水域面积等变量; 为随机项。

3.1.2水库和湖泊水质状况

在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淡水环境分析部分中,共给出62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其中,Ⅰ-Ⅲ类水质的比例为61.3%、Ⅳ-Ⅴ类水质的比例为27.4%,劣Ⅴ类水质的比例分别为11.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具体状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水库和湖泊的功能定位差异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水库多为水源区,提供的水多用于饮用,其水质要求要高于湖泊,因此总体上来看水库的水质要好于湖泊的水质,水库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的比重约为92.59%;而湖泊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的比重约为40.63%;而三湖水质都在Ⅲ类以下。因此,本文为考虑水库和湖泊二者之间的差异,在对总体展开进行回归分析后,再对水库和湖泊进行分类回归。

3.1.3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通过62个水库和湖泊的地图可以得到相关周边地区的市级、县级(区)的数量,然后对行政单位的控制变量指标进行加总,得到具体数值,控制变量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3)。水域面积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环保部监测数据。所有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3.2回归结果分析

采用本文构建的回归模型对上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的回归结果可知,水库和湖泊周边的行政单位数量的增加会显著恶化水质状况,市级行政单位数量对总体水质的影响系数为0.127,对水库和湖泊水质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14和0.107。县级行政单位数量对总体水质的影响系数为0.077,对水库和湖泊水质的影响系数为0.143和0.513,但对水库水质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本文的理论假说是成立的,也即流域周边地方政府越多,各地方政府最优的水污染治理投入与帕累托最优的水污染治理投入差距越大,水污染状况越严重。水库和湖泊的功能定位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水库多为水源区,提供的水多用于饮用,其水质要求要高于湖泊,因此,地方政府的增加对水库水质的影响要低于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对于其他控制变量,周边的GDP以及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提高会显著加剧水污染,降低水值,特别是对湖泊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可以认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与水质处于“两难”状态,也即经济增长会加剧水污染,保证水质也会降低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要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农村人口数量对水质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城市人口数量对总体水质和湖泊水质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会随之增加,同时因消费需求的增加也会增加生产污水的排放,这加剧了流域水质的恶化;水域面积的增加能够缓解水污染状况,这是因为水域面积越大,其自净能力越高,能够相应的降低水污染。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讨论了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和治理水污染两方面的行为选择,通过构建发展经济和治理水污染的博弈模型,分析多个地方政府间的水污染治理博弈行为,认为跨界水污染治理投入的个体纳什均衡最优小于整体帕累托最优,偏离程度随地方政府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然后采用我国2012年62个湖泊和水库数据对进行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显示,随着流域周边地方政府越多,各地方政府最优的水污染治理投入与帕累托最优的水污染治理投入差距越大,水污染状况越严重,同时水库和湖泊的功能定位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随后进一步从水资源治理外部性、政绩考评制度和水资源保护监管和惩罚制度等方面对造成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原因进行分析。

减轻地方政府“搭便车”行为引发的“囚徒困境”和“公地悲剧”局面的方法主要有道德约束和制度约束两种方式,环境资源作为典型的公共资源,必须要有专门的主体对其利用进行协调和约束,中央政府作为全民的代表责无旁贷,其除努力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道德规范外,更应制定合理的制度规范,协调好个体和集体的利益冲突。本文在制度规范方面的政策建议为:

第一,改进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状况、自然资源使用和环境破坏指标纳入到政绩考核体系中,平衡地方政府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倾向,增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政绩考核标准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行为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当中央政府以GDP为绩效考核核心时,地方政府必然为获得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期的生态效益以满足任期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降低地方政府挪用环境保护资金的首要制度措施就是改变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制度,提高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

第二,增进环境治理和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地方环境监管部门在人事权和财权方面实际上隶属于地方政府的领导,使得地方政府理所当然的采用行政手段干预环境治理,“土政策”、“开绿灯”和“行方便”大行其道,基本不会主动要求对地方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污染企业整改或者关停,同时还会采用一些措施阻挠或者禁止环保部门不经请示就对企业的排污进行检查,为企业提供特殊保护,纵容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造成了环境监管部门执法中的盲区,也极易造成的寻租问题。因此,中央政府应尝试将环境规制部门从地方政府中剥离出来,减轻地方政府的影响和干预。

第三,明确各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体系权限。中国虽然在大多数流域设立了流域管理机构,但这些机构基本上无权过问地方政府的行政及经济事务,其主要任务是编制流域水资源的利用规划,而地方的水利部门也拥有同等的权力,他们会以本地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考虑水资源的管理,在这种格局下,各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问题往往无法做到全流域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经常会出现“公对公,一场空”、“谁都该管,谁都管不了”的局面,造成了环境保护的低效率。因此,应改变多部门分别对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管理的现状,中央政府可以尝试将环境保护和监管相关负责机构从原有的国土部、农业部和林业部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中剥离出来,成立由国务院主管资源环境和生态文明的副总理负责、由环保部统一管理的环境保护和监管体系。

第四,明确跨界环境污染治理行为的宗旨和规范,加强环境规制的考核力度和违规惩罚威慑力,中央政府的监管和考核威慑力是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但现阶段中国环境保护违规惩罚威慑力明显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违规惩罚力度不够;二是环境违规惩罚执行不严。这直接影响了中央政府惩罚环境违规行为的承诺性,一些对地方生态环境破坏负主要责任的政府官员在受到行政处罚后,一部分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官复原职或者易地任职,这都极大的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官员惩罚的威慑力。只有当中央政府加大监管和惩罚的威慑力,地方政府“越雷池一步”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时,以本地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理性地方政府才会做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选择。

第五,建立专门的合作组织定时或者不定时的环境信息,提高环境污染及治理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和公众的理解能力,通过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地区之间的竞争来约束环境责任规避行为。使其成为中央政府监督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行为、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信息渠道和长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D'arge R C. On the Economics of Transnational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J]. In Mills, E.(ed),Economic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5.

[2] Walker G B. International Water Treaties: Negotiation and Cooperation along Transboundary Rivers[J]. Natural Resources Forum, 2009, 33(1): 91-92.

[3] Scheumann W, Alker M. Cooperation on Africa’s Transboundary Aquifers-conceptual Ideas[J].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2009, 54(4):793-802.

[4] Maler K G. The Acid Rain Game [J]. Studie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89, 36: 231-252.

[5] Silva E D, Caplan, A J.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Control in Federal System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7, 34(2): 173-186.

[6] Bárcena-Ruiz J C. Environmental Taxes and First-mover Advantages [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6, 35(1): 19-39.

[7] Yanase A. Global Environment and Dynamic Gam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an International Duopoly[J].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 97(2): 121-140.

[8] Zhao L, Qian Y, Huang R, et al. Model of Transfer Tax on Transboundary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s River Basin[J].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 2012, 40(3): 218-222.

[9] 马中,吴健. 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环境保护,2004,(3): 13-15.

[10] 易志斌.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失灵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以跨界水污染为例[J]. 城市问题, 2010,(1): 74-77.

[11] 汪小勇,万玉秋,姜文等. 中国跨界水污染冲突环境政策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3): 25-29.

[12] 虞锡君.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的危害、成因及其防治[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1): 171-179.

[13] 孙冬营,王慧敏,牛文娟.基于图模型的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4): 455-461.

第7篇

金华江中游流域全年降水量充沛,农业人口密集,但人均水资源量不高。近年来,随着流域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流域内水环境及农业水污染问题逐渐显现,目前农村水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已超过城市工业污染。有数据资料显示,2010年金华江中游流域工业污染排放量为超过3000万t,废水处理率则接近95%,流域内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畜禽粪便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将近4000万t,严重污染了该流域内农村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其污染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

1.1农药、化肥

农药、化肥作为工业产品,过量施用后会随农田排放进入地面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生长造成很大影响;过量施用化肥也会渗入地下,引起地下水体、生活用井水污染;数据显示,金华江中游流域2010年每公顷农田平均施用农药30kg,较大幅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每年氮肥施用量超过17万t,按目前化肥施用效率计算,其中超过1/3的化肥将流失到该流域水体。在造成流域水环境严重污染同时,滥用、乱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添加剂,也会使农药药效下降,而且更严重的后果是滥用农药、化肥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普遍严重超标,对区域内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2养殖业

禽畜养殖业传统上保持较大的存栏量。流域内常年生猪饲养月300万头,家禽饲养量2000万只。这些畜禽一年中粪尿排泄量250万t,超过三成是未经处理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水体。此外,全流域水面面积3.8万hm2,用于水产养殖水面接近65%,平均每年投放水产养殖用饲料768万t,而流失率可达20%,这些流失的饲料、肥料直接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1.3垃圾

金华江中游流域农村每年的生产生活垃圾超过60万t。此类垃圾中污染最严重是“白色垃圾”污染,即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塑料及塑料制品污染。金华江中游流域每年农膜使用量3500t,其中可降解材料不到10%,而回收率则低于50%。这些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降解的“白色垃圾”,连同农村日常生活产生的没有分类垃圾,不填埋、不焚烧,散乱倾倒在池塘溪边、村旁路边。1.4经济作物金华江中游流域所属为浙中山区,农民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为了拓展食用菌种植用地,部分山民砍伐出卖阔叶灌木林,每年外运阔叶灌木3000m3;全年采伐木材近1万m3。由于违法砍伐林木的行为,以及小规模森林火灾时有发生,部分浙中山区的生态平衡已经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经济损失核算体系

2.1水污染引起的农业经济损失

流域水污染对农业作物的危害以污灌为主要表现。污水进入农田灌溉水系统后以3种方式转移到其他系统:①经过土壤的自净作用而实现一定程度的净化,而相当一部分则因土壤的吸附作用而长期存留在种植土层;②被农作物吸收从而进入食物链;③有相当一部分灌溉污水渗入地下含水层。浙江省中部山区普遍存在污灌农作物情况,污水灌溉对金华江流域区域内农作物产量、质量的负面影响是测算流域水污染损失的主要内容之一。就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污水灌溉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影响的量化反应关系并未形成具有共识的研究模型,本研究主要测算污灌所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和减产而带来的农业经济损失。

2.2农业损失核算模型

浙江省内,农产品定价可认为是完全市场竞争状态,污水灌溉对农作物减产和降低品质的影响符合市场价值法应用原则,研究选择以市场价值法测算减产损失。V类水可用于农业用水区和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由此将劣V类区域区域定义为污水灌溉区。统计水质区域为劣V类区域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总产量,统计农作物产量减少与产品质量下降引起价格下降。

3农业经济损失核算

3.1农产品减产经济损失

2009年中国南方混合污水灌区污染面积31万hm2,粮食损失计超过1万t,平均每公顷损失0.028t。根据金华江中游流域统计年鉴,2014年粮食作物平均产量5786.25kg/hm2,由此推算出粮食作物产量减产损失率0.5011。粮食作物平均零售价3.46元/kg,测算出流域水污染粮食作物减产经济损失489万元,测算出4种作物的减产经济损失。

3.2农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

按污染区内农产品价格下跌10%来估算,因为用劣V类水灌溉造成区域内农作物质量下降损失。则2014年金华江中游流域由于农业水污染导致经济损失共计1.32亿元。

4结语和建议

(1)由于水环境污染与各用水功能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少,目前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模型所需数据很难得到精确的水质监测和统计资料等基础资料,对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的量化计算显得非常艰难,从而使得一些分析因子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更为隐性的流域水污染危害损失并未得到完全准确的量化,相当程度上也影响了最终量化损失总值的精准度和深入度。

(2)以金华江中游流域为例,经过多年整治,流域水污染依旧没有从根本上等到解决。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忽略了对农村水污染的控制,且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测算模型方法目前尚处探索阶段,并未形成完整成熟的理论和方法。

(3)本研究尽可能采用金华江中游流域的实际调研数据,测算出金华江中游流域因农业水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从研究结果看,金华江中游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但农村水环境整治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开,已逐渐加大对污染治理的各方面基础投入,可望随生态农业建设持续推进,使该流域区域农村社会、农业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第8篇

一、高度重视流域环境保护工作,切实从源头防范水污染事件发生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辖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区划要求,在满足水环境容量及水质目标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确保跨界河流达到环境功能区划和水质责任目标断面考核要求。

(二)要按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依法强制淘汰或关闭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对辖区内存在超过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标准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依法实施限期治理、限产限排或停业关闭。

(三)当水环境质量达不到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质责任目标断面考核要求时,可以根据总量减排的原则,对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采取限制生产、停止生产等行政措施。

(四)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新上项目不得突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上游县(市、区)环保部门审批可能对下游区域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征求下游县(市、区)环保部门的意见。上下游县(市、区)环保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报市环保部门审批。对于新建项目未批先建、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要依法责令停建、停产。

(五)对污染严重、造成跨界污染纠纷、超过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该区域内新增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建立健全协商机制,科学防范跨界污染事故发生

(一)上下游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召开水利、环保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相互通报跨界河流水质、水文、闸坝运行、饮用水安全等情况,商讨跨界水污染防治工作,跨县界河流上下游县(市、区)环保、水利部门每月互通断面水质、水文、闸坝运行等信息。

(二)在敏感时期和闸前水质超标时,跨县界河流上下游县(市、区)环保、水利部门应加强协调沟通,及时通报河流水质、水文、闸坝调控等情况。水利部门要将闸坝放水计划及时告知环保部门,环保部门对闸前水质监测,提出放水建议。在放水期间,环保部门应加密对河流水质监测,根据下泄水质情况,及时提出应对建议。通过环保、水利沟通和协调,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控闸前蓄水量和下泄流量,既避免污水在闸前聚集,又防止污水集中下泄造成水污染事故。

三、建立健全协作处置机制,努力减少污染危害和损失

(一)当上游县(市、区)发生污染事故或者污染物排放和水量、水质、水文等出现异常时,上游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水行政等相关主管部门应立即通知下游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水行政等相关主管部门,并加强水质监测、闸坝调控,对有关污染源采取限产限排或停产整治等限期治理措施,下游县(市、区)政府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做好防范。

(二)当下游县(市、区)发生水质恶化或者污染事件并确认由上游来水所致时,应及时通报上游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等相关主管部门,同时要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得将污染水体向下游排放;上游县(市、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同时对排入下游的污染水体进行处置,直到达标,并向下游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时通报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三)一旦发生跨界水污染事故,上下游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做好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工作,同时上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上游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查明事故原因,控制污染发展,并及时向下游县(市、区)通报情况。

四、跨界污染纠纷的处理原则

第9篇

关键词:地表水 环境状况 保护对 江西省

江西省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流,它们与其他直接入湖河流共同构成鄱阳湖水系,经入江水道于湖口注入长江。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104 km2,其中江西境内15.71×104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4%;省内不属于鄱阳湖水系的河流流域面积合计为1.04×104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539×108 m3/a,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5%,居全国第七位[1]。全省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677m3/a,高于长江流域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1 水环境质量状况

2002年,全省废水排放量10.5×108 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6×108 t,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5.9×108 t。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6.78×104 t、氨氮排放量3779.6 t,工业废水达标率77.6 %。城镇生活废水中COD排放量32.3×104 t、氨氮排放量2.5×104 t,生活废水处理率3.9 %[2]。

2002年,江西省地表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在全省主要河流89个评价河段中(评价河长5742km),全年都优于Ⅲ类水标准(GB3838——2002,下同)的占评价河长的79.3%,劣于Ⅲ类水标准的占12.1%,其中,劣于Ⅴ类水标准的河段长245.5km;主要污染河段有南昌、景德镇、新余、萍乡、赣州等城市河段,以及东乡、全南、莲花、永丰、上高、高安、德安等城镇河段;鄱阳湖评价水域2184km2,全年都优于Ⅲ类水标准的占72.9%,劣于Ⅲ类水标准的占0.3%,主要污染水域为赣江南支口;柘林、万安、江口等主要大型水库的水质全年都优于Ⅲ类水标准[3]。全省局部水域的污染主要是受到点污染源影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等[2] [3];但农业生产、矿山资源开发等产生的面污染源,给水体带来农药、化肥及重金属、酸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4] [5]。

2 水污染原因及发展趋势

2.1 水污染原因

当入河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时,就开始产生水体污染。在主要受点污染源影响的河段,水环境承载能力与枯水期流量呈正相关,因此,入河排污量和稀释流量就成为决定河段水质状况的两个主要对立因素。

(1) 现状排污总量还不至于造成全省地表水总体污染

2002年全省月平均废水排放量0.875×108 t,而全省汇入长江及其他外省水系控制断面的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自产量)之和约为580 m3/s,由此计算的污径比为5.8%。由于90%保证率枯水月份的污径比不大,因此,全省现状排污量还不至于造成地表水总体污染,这与全省水质现状监测结果也相吻合。

(2) 生活废水处理率低是造成部分城镇河段污染的主要因素

2002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10.5×108 t,其中生活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6.3%。全省废水COD排放总量39.08×104 t、氨氮排放总量2.88×104 t,其中生活废水COD排放量占总量的82.7%t、氨氮排放量占总量的86.8%。生活污水处理率为3.9%。由于全省生活污水处理率极低,所排放的污染物(COD、氨氮)占总量的比例达80%以上,因此成为全省部分城市、县城河段污染的主要原因。

(3)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废水达标率不高也是地表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2002年全省工业用水总量为42.8×108 t,重复利用率仅为48.8%;全省工业废水达标率仅为77.6%,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约低10个百分点。虽然全省工业废水排放的污染物(COD、氨氮)占总量的比例还不到20%,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小于生活污水,但由于其大部分排放在城镇附近河段,与生活废水造成的污染具有叠加效应,从而加重了水体污染程度。此外,全省主要排污企业,如江西江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贵溪冶炼厂)和景德镇市焦化煤气总厂等的废水,对其排污口下游河段的污染十分显著[5] 。

(4) 部分城镇河段因稀释流量太小而导致水污染问题突出

萍乡、东乡、莲花、永丰、德安、上高等城市和县城位于各级支流河段,虽然这些城镇的排污量从全省来看并不算很大,但是由于所在河段枯水径流量都很小,致使水体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5) 面污染源对地表水的影响不容忽视

江西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铜、钨、银、铀储量居全国前列,与钽、稀土被誉为江西的“六朵金花”。全省矿山开发集中在5个重点区域:赣南钨矿及稀土矿区、赣东北铜及多金属矿区、萍乡~丰城煤、铁、盐矿区、赣西北铜金矿区、景德镇瓷土及煤矿区。据调查,至1999年,全省矿山开采累计破坏土地及植被面积940km2,累计废石存放量12.85亿t,尾砂累计排放量11.53亿t,矿山废水约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4%,导致了部分区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且给水体带来重金属及酸污染。例如,赣东北铜及多金属矿区产生的大量含铜及酸的废水,使乐安河及其支流大坞河、泊水河水体受到污染,损害了水体的饮用、养殖、灌溉等功能。

此外,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其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以及农村畜禽饲养场粪肥流失形成的农业面污染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2 水污染发展趋势

目前,江西的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水环境承载能力较大,且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较低,水污染物排放量也相对较少,水污染问题只是在局部河段比较突出。但是,江西正在进入高速增长、奋力崛起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全省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用水量和排污量也将增加,对水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必然会增大。我国经济较发达省、市的水污染经历表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江西省在经济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将带来区域性水污染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一旦形成了区域性的水环境污染,其治理难度一般都很大,不但需要巨大的治理费用,而且治理时间也将很长。这主要是由于涉及到工矿企业需要大量的治理费用,甚至不少还要关停并转等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3 水环境保护对策

3.1 科学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

水环境保护规划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成果对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镇发展规模和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在我国大部分与水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中,都要求编制或执行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规划。

根据江西省地表水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特点,建议全省水环境保护规划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总方针,坚持“节污水之流,开清水之源,公平、公正、公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把“保持全省地表水总体及各市、县出境断面水质良好,各类功能区水质达标,局部污染合理控制”作为总体目标。

按照上述规划原则和目标的要求,建议规划中重点研究确定以下内容:

(a) 水(环境)功能分区

(b) 各市、县出境断面和各类功能区的水质标准;

(c) 全省及各流域、各市、县主要污染物控制排放总量;

(d) 各流域、各市、县的重点排污河段(一般为城区河段)水环境承载能力及主要污染物控制排放量;

(e) 各市、县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方案;

(f) 现状排污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河段的污染综合治理方案;

(g) 流量小的支流重要城镇河段的合理“开清水之源”方案。

鉴于水环境保护规划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为了保证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建议由政府组成规划编制委员会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并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具体编制工作。规划编委会应由政府综合部门牵头,水利、环保、城建、市政、农业、林业、卫生等部门参与组成,其办公室应设在政府综合部门。在规划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各有关部门、工矿企业积极支持和配合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地表水资源具有行政和流域两重属性的特点,建议全省地表水环境保护规划分省、市、县三个层次,按水系分流域进行编制;各级规划都应在上级规划的指导下工作,并将规划成果按行政区和所属流域进行汇总。各级水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并经上级审查和批准后,应该公告,予以实施。

3.2 经济社会发展要科学决策

江西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初期,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其中,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镇发展规模和布局等方面的重大规划,都应该考虑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因素,并按环评法规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避免因战略性失误,造成难以治理的区域性水污染。

例如,城市水资源相对短缺的萍乡市、景德镇市、瑞金市、德兴市、东乡县、德安县、兴国县等市、县,在确定城镇发展规模和调整工业结构时,就应该特别注意水环境承载力的制约作用。如果盲目追求城镇发展规模,或上多了耗水量多、排污量大的建设项目,结果必然会导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3.3 加大水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我国已有了比较系统的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且近年来在可操作性方面也得到明显的完善。但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及狭隘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干扰,不少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相关法律、法规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我国区域性水污染问题越来越难以控制,恶性水污染事件明显增多。江西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全省上下都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这种形势容易造成因片面追求招商引资数量,导致排污严重的项目流入省内的现象。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水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得以有效落实,是当前我们水环境保护工作中最紧迫的任务。

实践证明,水污染事件通过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后,可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对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加大水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公众增强水环境保护意识,并掌握相关法律武器;同时,应积极支持、鼓励各类新闻媒体,对水污染问题进行及时追踪和如实报道。此外,还建议在各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当地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以及行政区交接断面的水质状况,以便社会各界了解和掌握水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信息。

3.4 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基础研究

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是防止地表水污染的根本途径。但是,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的排污量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废水处理率非常低,农村过度施用农药、化肥和发展集约化养殖业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面源负荷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应大力加强清洁生产工艺、污水处理技术和面源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增大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也是控制地表水污染的有效方法。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调节枯水径流量,可以增大地表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减少部分污水处理量,从而促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全国性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工作,建议在保证河流合理的生态流量、稀释流量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建立、健全排污权的补偿和交换机制,有利于减少地区矛盾和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保护区或下游有特殊用水要求的地区,其应有的排污权受到限制,而受益的主要是下游地区,因此,对排污受限地区进行相应的补偿是完全应该的。此外,各地根据本身资源条件的不同,可能拟定不同的发展战略,结果有些地区的排污权限可能不够用,而另一些地区则有可能富余较多。只要排污量不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就可以考虑允许其购买别处富余的排污权。

4 结语

江西省地表水资源量较丰富,加上经济欠发达,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太大,因此,目前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是,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和排污量也将增加,对水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必然会增大。为了避免因经济发展而导致区域性水环境污染,本文从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经济发展要科学决策、加大执法力度和加强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全省地表水环境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 邓文钰.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J].江西水利科技.2002(4): 203~207

[2] 江西省环境保护局.2002年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R]. 2003年5月

[3] 江西省水利厅.2002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R]. 2003年

第10篇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问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思路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10 条35 款,共238 项具体措施,提出了6 类主要指标,26 项具体要求,明确了38 项措施的完成时限,并要求各地方政府要于2015年底前制定并公布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但如何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则需要科学部署、统筹规划。以下就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水污染防治工作思路进行简要分析。

1 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1 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九龙治水,管理分散。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涉及到31个部门,虽然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但有牵头部门,有参与部门,这样就形成了管理交叉。如建设部门负责市政给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农业部门负责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保护,国土部门负责地下水资源监测,环保部门负责更多的则是水污染物的减排。此外,还有发改委负责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海洋部门负责海洋污染的监管,工信部门负责工业水污染防治,交通部门负责航运污染防治等。可以说,水污染治理领域才是真正的“九龙治水”。“九龙治水”的结果往往是,当水污染治理资金下拨时,会出现一些部门争抢资金的情况,一到落实责任时,则出现相互推诿的局面,最终使得“交叉变成了真空”。虽然水十条对目标考核明确了责任,但如果国家考核力度不到位,负总责的地方政府不重视,一纸文件批复到环保部门,仅靠一个部门来推动工作,那么实现水质改善目标只是空谈。

1.2 中央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地方资金配套不足,治理项目进展缓慢。2014年以来我国GDP增速持续下降,至今情况并未好转。此前,中金将中国2015年GDP增速的预测从7.3%下调至6.8%,高盛预测中国2015年GDP增速为6.8%,对未来三年,高盛则大幅下调预期,预测中国2018年GDP仅增长5.8%。而经济下行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税源减少,财政收入减少。由于经济下行,导致部分企业减产,税收减少。没有税收,政府如何兑现改善民生的承诺?地方政府如何运行?如今,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些地方财政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城镇污水厂、管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退耕还林还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修复等工程基本上无法推进,仅靠工业企业治理根本无法实现水质改善。

1.3 污染治理第三方治理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治污责任缺乏法律支持,企业发生超排等行为,由于没有法律依据,环保部门只能处罚排污企业,而不能惩处治污企业。二是治理费用问题,工业企业自行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其环保投入可计入企业生产成本而无需纳税,或者自己买环保原料可以抵扣进项税。一旦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企业就必须向环保公司支付服务费用,环保公司则要缴纳各项税负。如果污染企业付出的环境税少于付给第三方运营公司的治理费用,排污企业则无动力实施第三方运营。

2 水污染治理思路

治理水污染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在编制水污染防治方案的,确定治理思路时,要做到科学筹划,首先要将辖区内的水系按照实际情况分区分块划定单元,其次开展单元水质现状和任务目标现状调查,依据调查结果明确与总体目标的差距,从而针对单元提出改善水质或保持水质的治理措施和治理工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确保部门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各保障措施实施到位。

2.1 划分控制单元。以地级市为例,建议将市辖区各区、县作为基础,根据辖区内的各主要河流流向,对县(区)域内河流、县(区)界河流、跨县(区)域河流进行细化,以各区、县边界为基准线,将县(区)域内河流划分为一个单元,县(区)界河流划分为一个单元,跨县(区)域河流涉及几个区、县划分为几个单元。依据单元划分情况,在河流支流汇入口、入河排污口、河流出境口、县(区)界河流末端设立监测点位。

2.2 开展单元水质现状和任务目标现状调查。按照设置的监测点位,开展单元内水质现状监测,对水体来源进行调查,摸清水体来源中工业、生活、农业、船舶等废水排污状况。同时对水十条提出的238 项具体措施的工作基础状况和指标现状以单元为单位进行调查。

2.3 确定实施范围。根据调查结果,在单元内确定《水十条》提出的任务实施具体范围。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执行一级A的敏感区域(含水域和陆域行政区)、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IV类标准的城市及其污水处理厂,实施总氮控制的沿海城市范围,需要调整种植结构的地下水易污染地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未划定的要明确划定时限和基本要求),需强化再生水利用的缺水和水污染严重地区,关闭自备水井的公共管网覆盖范围,禁止新增取用地下水的超采区范围,明确实施总氮总量控制的富营养化湖泊及汇入河流,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区域范围,实施退地减水的地区等。

2.4 明确任务措施主体,并将任务措施细化量化分解到年度。根据调查的结果结合确定任务实施具体范围,明确与水质及任务要求之间的差距,有差距的要提出改善措施和治理工程,无差距或已经达到要求的提出保护措施,并明确任务措施的主体,包括: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以及石化生产存贮销售企业、矿山开采区、工业园区、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堆存场、再生水灌溉区、高尔夫球场等重点监管污染源;利用生态沟渠净化农田排水的大中型灌区,实施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的港口、码头、装卸站,需建设集中处理设施的工业集聚区,工业污染防治淘汰和整治企业,需提标改造的污水处理厂,需关闭、搬迁的养殖场,城市建成区需退出的重污染企业,需整治的城市黑臭水体、入海河流等。同时,将治理措施的内容进行量化,如污水处理厂、管网、污泥、再生水规模,进行综合整治的村庄数量或人口规模,实施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等措施的土地面积,取缔及淘汰的企业数量和产能等,并将这些措施分解到年度,确保年度任务量均衡。

2.5 完善制度落实保障措施。各地政府必须主动地承担水污染防治责任,注重政策制度保障,具体细化深化,提出方向性要求,在协同机制上,强调各部门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在资金筹措上,要遵循依法合规、重诺履约、公开透明、积极稳妥、公众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PPP模式,在开展过程中要明确项目实施的管理框架、健全财政管理制度、建立多层次监督管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育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市场。在考核上,建议实施条块考核,国家各部门纵向考核各省相应部门,并将结果由环保部门汇总上报国务院,针对结果由组织部、监察局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水污染;新技术;水污染防治

本次调研通过了解镇江在水污染方面的现状,主要针对其在工业水污染与生活水污染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镇江水资源的污染源约70%来自于工业污染。在镇江的城市规划中,工业化几乎已经成为镇江城市发展的主旋律。这样的发展规划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给镇江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很多工厂为了降低排污与净化成本,将污水与工业废料投入河水中,这给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其次,我们通过调查居民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情况还属乐观,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水资源浪费,但是在近几年政府的积极宣传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观念显然已经深入人心,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很乐观的。针对本次调研结果,我们主要针对工业方面的水污染防治提出一些措施。

本次研究力图运用系统工程学、运筹学等相关理论对水资源危机问题处理进行分析,构建包括水资源浪费、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浪费三个维度的基本衡量指标体系,配合科技发展对当代中国水资源危机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基于国家国情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在此调研基础上,结合资料查询与实地实验,我们针对不同的污染程度,提出一级、二级、三级处理工艺。对一级污水采取物理物理方法,如筛滤、沉淀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固体和漂浮物质,污水二级处理应用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污水三级处理是在一、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应用混凝、离子交换、反渗透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难溶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污水中的污染物组成非常复杂,常常需要以上几种方法组合,才能达到处理要求。通常情况下,污水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能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为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较好,甚至能达到饮用水质标准,但处理费用高,应用较少。考虑到成本,我们推荐建立一级与二级处理,既能有效处理污染又能控制成本。

通过我们的实地实验,首先,我们选取了一个占地面积约为10平方米的污染区,首先进行了污染物打捞,通过三级不同的处理工艺,结合生物接触氧化法,加入适当的常用药剂例如聚合硫酸铁,水污染得到了初步的缓解,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水中的污染物降低了约2%,虽然只是小量的变化,但是我们有希望去加以实践,使水污染得到缓解。水污染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更加需要做的是从源头做起,杜绝水污染源,加大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提高居民、企业的绿色意识。当然,水污染的治理还要结合政府与民众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措施促进企业建立绿色机制,出台相应优惠与资助政策,三位一体地促进水污染源头的防治。

水资源危机的有效处理预计可带来三方面的效益:一是经济上的,大量水资源的节约一方面减少了国家、企业、个人的现时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长远上国家的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二是环境上的,水是生命之源,亦是发展之本,促进良好的自然环境的形成,实现绿色环境的美好愿望,引导社会趋向于“人境合一”。

致谢:非常感谢本次调研中孟庆峰老师的认真指导,为本次调研的成功打下了非常见识的基础,更为我们提出可行性的工艺措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感谢缪波、杨骁同学对本次的倾力付出!

参考文献:

[1]黄国勤,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4):123-124;

第12篇

大力开发沼气产业新领域

户用沼气、沼气工程,从农村推广到城市中使用,作为汽车的新能源,既利用了污染物,又减少了碳排放,还增加了新能源,一举多得。

如果污染物污泥、生活垃圾都得到有效利用,污染转换为能源,污染自然减轻,沼气车用或发电、发热,沼渣、沼液还田,改良土壤,减轻病虫害,生产绿色食品,就像日本大木町一样,建成生物质城市,一个加一个,遍及湖泊江河流域,那么水污染问题就可以得到治理。沼气车可以使用新能源在全国各地跑,节省了汽油等矿石燃料,还可以利用CDM机制,获得双份收入:一份源于市场投入产出,一份源于补偿机制。

当然,要想全国城乡都得到有效治理,全部治理,还需要在城乡做两件事,一是大城市工业排泄物的源头治理,必须“一厂一策”,“一业一策”,不允许有害重金属进入淤泥,这样大城市的沼渣沼液也可以还田,不必要焚烧,就像大木町一样全循环,零污染,零浪费。二是乡村农业规模经营的推广,现代大农业,城乡一体化,可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解决有机肥沼渣、沼液的使用问题,用管道和机械化来解决输送和施肥的问题。土壤可以得到改良,农作物品质可以得到改良。

资源化利用和市场化运作

过去我们是消极治理污染,污水处理厂政府投资,淤泥、垃圾处理,政府承担费用,污水处理,向居民收费,因为污染物处理需要成本。现在污染物变成新能源的原料,制成品可以变成商品获得收入,市场化运作可以保证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如果没有资源化利用,污染物是一分钱也得不到的。这就是我们提倡市场化运作的意义。

首先,统一水污染治理的思想路线。近年来,循环经济、循环社会等先进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但在环境治理政策具体实施中,我们总把工业点源污染看成大头,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必须把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的防治和循环纳入环境保护的重要议程。同时,过去我们是消极防御,“就污染讲污染”,没有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治理污染,更没有从城乡物质循环受阻来考虑问题。我们应当理清思路,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标本兼治,加快普及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从全社会物质和能量大循环的角度看待垃圾和污染物,实现综合治理。

其次,市场主导,将污染物向能源转化。从投入产出来看,治理环境污染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应当投资,但是从污染转换为资源来说,治理污染就不仅是一个必须花钱的公益事业,而且可以是有自己收入的一个产业。对治污企业来说,垃圾和污泥是原料,可以购买;沼气、沼渣、沼液作为产品,可以卖出,获得收入。因此,用市场化方法作为手段,就可以促使污染物向资源的转化。在有的城市出租车行业,使用天然气已经相当普遍,价格只有汽油一半,供不应求。根据有关国内沼气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经提纯后作为动力燃料的沼气成本约每立方米1.4元,与其等热值的天然气成本为每立方米2.4元,而随着资源量的减少和需求量的增加,天然气价格会逐步升高,沼气的生产成本将随着规模的扩大、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降低。因此,相比天然气,沼气作为车用动力燃料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此外,沼渣、沼液还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不仅由此培育出来的农产品非常可口,而且还可以起到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现在,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在关注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在此情况下,政府与其把治污任务包下来,不如用市场化的办法,开放原料、销售、投资市场,提供公平、透明、平等的市场环境,招商投资。如果做到企业投资能赚钱,污染物质有人买、制出产品能够卖,污染环境有人管,何乐而不为。政府的主要作用就体现在为行业提供平等的政策环境,保证进入治污行业的企业能达到全社会平均利润率。

第三,积极开展多元化模式试点,大力提升环保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日本环保技术,虽然很先进,但投资也很巨大。我们必须结合国情、省情,有针对性地引进。污水处理的办法说起来复杂,实际上也很简单,厌氧产生沼气,好氧产生淤泥,这是自然界每天都在土壤中和水中产生的生物化学过程。污水处理厂只不过是把自然界中发生的事情用人工的方法在工厂再现。我们可以用其他的办法达到同样的目的。鼓励创新,欢迎竞争,允许多元化模式实现水污染的治理。

第四,尽快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并推动相关立法。垃圾在分类基础上的有效处置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必然是我国环境治理的大趋势。我们应认真借鉴日本等国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从试点做起,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首先,没有垃圾分类处理基础上的垃圾焚烧处理方式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在完成垃圾分类工作之前,不宜启动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垃圾填埋也是如此,没有垃圾分类的填埋,也必然造成二次污染。其次,加强教育培训和引导。为了培养群众的卫生习惯,可以由简到繁,根据需要,逐步推进,推动立法,辅以教育,形成习惯。建议成立一支专业环卫队伍,专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并尝试企业化运作。

第13篇

一、调查原因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每一寸的色彩都需要水的滋养。假如生活中没有水,我们将无法生存下去。虽然我们江西永丰县并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地方,但是水污染却还是处处存在。我的家乡永丰县的母亲河——恩江河就是这水污染的最好见证。原来这条小河很美丽,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静卧的鹅卵石和悠闲嬉戏的鱼儿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一些小朋友在河边嬉戏、打闹。河岸上杨柳依依,倒映在宁静的河面上,为清幽的小河又增添了许多生趣,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景色人见人爱,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美丽极了。可现在呢,她已经被污染的不成样子,河边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变成了一条黑乎乎、臭烘烘、人见人厌的臭水沟了。失去了原有美丽的容颜,被人们强迫的换上了一副丑恶的外表。不仅如此这样,它直接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必须关注与解决它的现状。因此,我利用今年的寒假来对导致恩江河水污染的原因好好的调查一下。

二、调查目的

1、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了解水污染情况。

2、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治理污染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美丽的大自然,珍惜人们的宝贵生命之源—水。

3、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三、调查途径

亲身体验。走访恩江河两岸的老居民以及久居家乡的老一辈有关恩江河的环境多年来的变化情况;对恩江河进行实地调查,找出污染源以及主要污染方式并进行讨论。

四、水污染的原因

1、据我实地调查所知,在恩江河的上游有两家造纸厂及多家化学工厂,他们把大量的废水不经过专业的处理,直接排入这条河,污染了河水

2、在恩江河的上游有个养鸭场,他们把鸭粪便也直接倒入河中,只是为了自己方便省事。

3、附近的居民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丢在小河里,致使水变脏、变臭,也就因此成为了现在的臭水沟。

4、恩江河沿岸有些餐馆和烧烤摊偷偷地把餐厨垃圾直接倒入河中。

我们继续沿着河流而上,发现上游河水依旧清澈,特别是有个地方,很适合洗衣服,我们问了当地的居民,他们说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人来这里洗衣服。可见,养鸭场以及化学工厂是下游河水污染的最直接原因。

五、整治建议

1、为了改善河道环境,相关部门应尽快开展对河水、河岸等全方位的治理工作,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和养鸭场等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的现象,应先采取集中处理,再排入河中,避免其对河水的污染。比如可采用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废水,或者降低有毒废水的毒性。其次重复利用废水。尽量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排放减至最少或将生产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循环利用。控制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回收有用产品。尽量使流失在废水中的原料和产品与水分离,就地回收,这样既可减少上产成本,又可降低废水浓度。处理好城市垃圾与工业废渣,避免因降水或径流的冲刷、溶解而污染水体。然后,将河里的脏水进行打捞处理、清除,将河岸的垃圾及时处理并多栽一些植被和树木。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第一在制定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工业区规划时都要考虑水体污染问题,对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要采取预防措施。第二对水体污染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第三杜绝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废水应集中处理,以减少污染源的数目,便于管理。最后有计划治理已被污染的水体。

3、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相关部门加快立法进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环保法律和控制标准,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和工厂保护环境、保护水源。

4、对沿岸居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对河流的保护,主

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加大环保宣传,让我们大家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恩江河容光焕发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14篇

[关键词]地下水;水污染;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14-01

地下水作为一项生活中最基本的用水选择,其作用可想而知,同时即便地下水不作为日常饮用水来帮助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它的污染仍旧会影响整个地球的环境,因此,重视地下水污染防治已经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地下水污染的概念、特点与现状

(一)基本概念

地下水污染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质朝着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也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溶解物或悬浮物进入地下水环境,引起水质恶化,无论其浓度是否使水质恶化达到影响其使用的程度。地下水污染源可分为人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两大类。

(二)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地下水污染的特点总的来讲,地下水由于贮存于地下含水介质中,不易被污染。一是是因为包气所具有过滤屏障作用能将害物质优先过滤掉;二是因为岩石、土壤及水体中的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使之成为无害物质。人们往往忽视地下水污染是因为地下水不易被污染且很难直接观察。但因环境容量的有限性,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并超出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一旦地下水被污染,及时很难被发现,后果危害极大。地下水污染具有如下特点:(1)难确定性。即地下水含水介质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导致污染范围很难确定。(2)污染过程的隐蔽性。地下水在地表以下,被污染后不像地表水污染直观明显而易于监测。(3)延迟性。地下水污染早期不易被觉察。(4)广泛性。与地表水污染仅局限于水体所流经或贮存的有限空间内不同,地下水是处于不断运移和循环中,各个水力系统又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从而决定了地下水污染范围广泛。(5)危害长久性。地下水运移于含水介质中,运移速率极其缓慢,循环周期时间长(从几年到几百年不等),天然地下径流将污染物带走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且作为含水介质的砂土对较多污染物都具有吸附作用,从而使污染地下水体在地下滞留时间长,污染物的清除极为困难。

(三)地下水污染现状

地下水污染实质是因为人类的活动使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发生改变,进而限制了水的使用范围和领域。中国水资源总量有1/3是地下水,其具有水质澄清、水温稳定、分布面广、供水稳定的特点,并且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构造简单,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合理处置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科学的采矿及冶炼重金属等导致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根据《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全国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仅有3%。

二、地下水的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质量状况:地下水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系着百姓生活的日常起居,而近年来,国土资源部的各项调查显示出来的信息都是地下水被污染,例如最明显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对比,地下水质的状况需要多方因素共同的作用下才能保持清洁;像北方地区的平原和丘陵地带水质相对较好,而在中原地区水质则明显变差,而质量状况最差的当属沿海地区。

变化趋势:对于发展中的我国来说,地下水资源是受到极大的重视的,针对其中应该觉察的变化趋势,经过分析也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在我国能够划分的明显区域便是南方和北方,而较两者之间的明显变化方向来说更是有目共睹的,北方地区因为地域和城市的关系,所以地下水的质量通常检测出来的都是呈现的下降趋势;而南方的地下水质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此它的地下水污染通常分布在城市和相关的周边地区。

三、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探究

如上所述,我国的地下水污染现象已经非常严重,有些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我国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有效防治。

(一)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高污染防治能力

众所周知,地下水污染不同于地表水污染,污染物质一旦进入到地下水层,污染物的移动速度会非常缓慢,但一旦该区域地下水遭遇污染将会非常难以消除。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及时做好城市排污系统、生活垃圾填埋及废物消纳场的建设工作。

(二)严厉查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等违法行为

地下水污染归根结底仍属于环境污染的范畴,因此,对于已经造成大量地下水污染或者对地下水存在潜在污染威胁的企业和个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责任人追究制度,严格规范各类工业污水排放企业的排放形式和排放量。而对于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居民生活垃圾厂的投建和改进工作,不仅严格规范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排放去向,而且对已经进入居民生活垃圾厂的生活污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将该生活污水尽快处理或进行二次改进使用。

(三)地下水污染源和污染物渗入地下含水层的途径

针对由于煤炭开采导致的严重地下水污染问题,建议改进工艺,尽最大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妥善处置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除此之外,还需要正确选择采矿过程中U石及尾矿排放点。

四、地下水污染的保护

(一)适时地开展关于地下水资源用度的调查

关于水资源的利用,只有找到了用途才能更好的分析污染的来源,保证对症下药,综合考虑地下水的发展源头,以及地质构造包括使用区域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只有适时开展对于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才能更好的预防或者是治理水污染,保证有证可循的举措。

(二)严格控制污染源头

对于地下水最严重的一个污染源无非就是居民用水对其过度的排放和无休止的接取,导致水污染问题成为当下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而控制城镇居民用水的污水排放,不失为一种重要的举措。

(三)加强重工业污水排放检测和管理

在重工业加工领域加强水环境的监控和检测是治理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排查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污染源和存在的安全隐患,给地下水污染起到一个把关的作用,防止黑色金属影响水质。

(四)应分类控制农业用水对于地下水的污染

面对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于养料的需求,而在水和药中合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些杂质,而其就是影响水资源的关键点,它们一旦排不出去就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甚至是更坏的影响,所以在农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查看其残留药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保证合理用药,科学施肥,做到无公害的绿色庄园,是地下水更好的为农业服务。

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使水资源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量逐年增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发展引起的水污染问题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在当今时代,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特别是与人类生活直接相关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治理地下水污染,但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而其社会经济又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应不断探索研究,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研究方法和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柳涛,刘莹.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方法进展[J].广东化工,2015,11.

第15篇

探究目的: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文化部门、环保部门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美丽的大自然,珍惜人们的宝贵生命之源——水。

调查过程:

根据暑假前老师的安排,我们两人利用暑假期间,进厂入村,进村入户,访问住在河边的村民,查阅有关资料,听取别人的介绍,把照片拍摄下来,对我市部分地区的水污染进行实地调查、讨论。

综合集中,形成了该调查报告。

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

我们首先来到我市地质队附近的那条小河,据当地的老人说,这条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河里嬉戏、打闹。岸边杨柳依依,倒映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为小河增添了许多生趣,幽静极了!那时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骄傲。可现在呢?它被污染的不成样子了,变成了一条黑乎乎,臭烘烘,人见人厌的臭水沟了。我失去了自己以前美丽的外貌,被人们强迫地换上了一副丑陋的外表。河边垃圾成堆,而且臭气熏天,鱼儿在河里奄奄一息,`再也无法生存了,两岸的杨柳早已枯死,路上的行人望而生畏,居民们连水都不能喝了,由于这气味的刺激以及水质的恶化,许多居民常常生病,而且都已经搬家了。

河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据我们调查所知,工业废水、生活废弃物不经过专业的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就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污染水资源……受污染的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的话,一般是不能作为饮用水的。

人们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水变脏、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严重的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了三项损失。

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只要有风刮起,塑料制品就四处乱飞,刮到水里、树枝上,往往就动不了了,日积月累,里面的污染物就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有些卖蔬菜的小摊,买完蔬菜后,剩下了一些坏的蔬菜,往往扔在一边,就不再管了,有些住在河边的家庭,经常也把一些坏了的菜扔到了水里,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臭菜腐烂了,就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从而使小河变成了臭气冲天的臭水沟。

大部分船只排放的油污、废水,把鱼儿们都毒死了。有些要使用水的工厂,用完水后,又把脏水再排回到河里,快速的污染了水资源,还有一些工厂把颜料排到了河里,更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真可恨!

有一些隐蔽的池塘都被污染了,池塘里的水都成了可口可乐的颜色了。池塘边堆了数都数不清的垃圾、臭菜,不远处,还有工厂正在排放污水,这是多么的可怕呀!

调查后的疑问:

本调查结束后,我们产生了许多的疑问:

1.

人们为什么不珍惜小河的美丽呢?

2.

当地的工厂为什么不对污水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理呢?

3.

人们为什么要把小河给污染了呢?

解开谜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走访了几位居民和考察专家。原来在水污染刚开始时,就有当地居民找过有关部门反映,要求解决水污染问题。有关部门也想解决关于水污染的问题,但是一套现代化的有效污水处理程序,价钱是非常昂贵的,并且要在好几年之后才能见经济成效。所以谁也不愿意花这冤枉钱,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当地有些居民在气愤之余,也加入到对河水污染的队伍中去,把垃圾不时的抛入了小河中。致使潺潺流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变成了漂着果皮,废纸等垃圾的臭水沟。

得出的结论:

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便在一起讨论并分析总结我市河水污染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的:

1.

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乱扔垃圾。

2.

工业生产中排出了大量的油污,废水和废渣。

3.

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牧业的排水等等。而所有污染中,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尤为严重。通过查阅资料,听取别人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钢铁厂等排出的生产废水中含有酚类化合物和氰化物。人们在洗澡,洗衣服、洗菜时,要用洗涤剂,含有洗涤剂的水流入下水道,而后进入河流,这些生活污水虽然无毒,但水中无机盐类、病原生物等等增多,也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我们的建议:

1.

我们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

2.

建议每个公民自觉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

工厂里排出的脏水,要经过回收处理,直到不污染任何东西,才可以排出。

4.

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要经过治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5.

从今以后,要宣传“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所有的人们、工厂,不要再制造污染了,要保护好我们美好的地球

6.

建议我市化工厂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提高废水、废渣的治理效果,实行达标排放,保证厂区周围的环境不受污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