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设工程内部审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降低了经济增长率,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变了经济增长动力,迈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在新常态下,医院也受到影响,增加了建设工程以适应发展。
2经济新常态下医院在建设工程中加强内部审计的意义
在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普遍加强了对医疗和卫生行业的重视,也提高了对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的要求。医院为了更好地为大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积极加强在硬件设施、内部软件方面的投资力度。一些很早就存在的医院,有较长的建院历史,要想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必须要考虑调整医疗用房原有的功能与机构、建立新医疗用房和新院区等。与此同时,原有医疗场所在长期使用中已经比较陈旧,在住院流动量和门诊量增加的情况下,老院区不断出现需要维修的项目,增加了医院的建设工程,也扩大了投资规模。医院建设工程的投入资金与得到的经济效益会对医院总收益产生直接影响,也决定医院能不能达到大众和社会的医疗需求。对医院的建设工程加强内部审计,可以有效控制医院在建设工程方面的成本开支,避免浪费国有资产,同时也可以达到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为此,医院负责内部审计的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工程的内部审计,控制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投资,尽可能达到大众对医疗的需求。
3经济新常态下医院在建设工程中加强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
3.1健全建设工程在审计方面的规章制度
在建设工程中,要想将内部管理工作做好,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需要建设规范化的制度,从而对各项管理加以约束。医院要依据我国出台的招标投标法和卫生系统的内部审计等有关规定,在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中的基本项目、修缮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等制定出规范化的审计流程与审计方法,对医院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审计合同和结算工程等流程加以完善,推动医院在建设工程的内部审计上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能够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医院资金使用率起到监督作用。
3.2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
如今,不少医院内部审计的部门都偏重于审计建设工程的结算,而对工程其他环节重视度不高。为了控制建设工程的总体造价,需要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包括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1)事前审计。在审计医院的建设工程中,事前审计是第一个环节,在源头上监督建设工程。事前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其一,审计项目立项。对建设工程提出的立项报告、相关审批手续和预算等进行审查,保证建设工程具有可行性,并备案预算,当作控制建设工程全过程投资的依据。其二,审计招投标。准备招标时期,主要是对招标文件严谨性与完整性加以审查,招投标中对投标人资质、投标文件是否完整、招标程序是否合法、响应招标文件的水平、招标是否公平公正等进行审查。其三,审计合同。以招投标全部文件为依据,认真审核工程施工合同条款,尤其是工程造价、结算等内容,达到清晰全面。(2)事中审计。在建设工程正式施工期进行的审核就是事中审计。事中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其一,审计施工现场。建设工程审计员需要多进入施工现场,对施工技术、进展有所了解,并记录特殊位置的施工技术,参与到验收隐蔽工程的工作中,方便在竣工后复核认定工程量。其二,市场询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设工程的内部审计员应该去材料市场对各种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加以了解,方便审计结算时能明确材料的单价。其三,审计中工程变更。在建设工程时医院可能会出现特殊性的医疗需求,因此施工中常常会有很大变动。为此,工程内部审计员需要主动参与到工程变更的过程中,对变更原因、具体内容和处理方案等进行审查,在达到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工程造价和预算偏离。(3)事后审计。在医院建设工程竣工之后进行的审计就是事后审计。事后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其一,竣工验收。依照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等验收建设工程的功能和完成水平。其二,复核工程量。审计员和建设部门人员依照施工方提供的工程计算书,在项目现场复核工程量。其三,审计工程结算。对结算材料完整性、变更手续和预算等加以审查,之后审计工程量。
3.3提供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员的整体素质
医院的建设工程在内部审计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内容繁多且复杂,审计员要面临较大的工作量。为了将建设工程的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必须要有素质高、能力高的审计工作人员,为此若医院有条件可以纳入一些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或者也可以培训现有的审计员,从而达到工程内部审计的实践要求。针对内部审计方面出台的新规定,需要重视对审计员开展继续教育,比如线上听专业人士讲解新规等。另外,建设工程的内部审计员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兼顾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从而确保医院的建设工程中在经济新常态下将内部审计工作做好,推动医院稳定健康地发展。
4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医院面临发展新机遇,,满足大众的医疗需求,增加了建设工程方面的投入。为了发挥建设资金的价值,需要加强对建设工程的内部审计,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模式;审价;审计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各高校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或房屋修缮以改善其办学条件。为保证资金安全,发挥其最大效益,通过内部审计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也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同学校开展建设工程内部审计的方式和内容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两种模式:审价模式和审计模式。
一、两种模式特点及异同
(一)审价模式及其特点
所谓审价是指内部管理机构根据合同、招投标及有关工程资料,对施工方所报工程结算作审查核对,以确定工程结算价格的系列工作。工程审计的审价模式是指审计部门以审计名义做审价的工作,以工程结算价格确认为核心,以核减金额和核减率为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指标。该模式是当前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采取的主要模式,其特点如下:1.价格确认为核心工作内容。审价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了价格确认的角色,表现为对施工方报送的结算书或者预付款、进度款支付请求的审核,重点是对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审计部门的成果就是对价格的控制程度,突出表现为对施工方报价核减情况的重视,核减金额和核减率成为审计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2.内部工程管理部门实际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审价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重点关注对施工方报价的核减,而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如招投标文件、合同、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则成为造价审核的重要依据而非监督对象。虽然一些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审价时拥有否认工程管理部门不适当签证效力的权力,但签证者并不会因此而被问责。事实上,工程管理部门作为招标文件、合同、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的提供者和解释者,对其自身是否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审价的有力协助者具有主动权,在审计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游离于内部审计的监督之外。
(二)审计模式及其特点
所谓审计是指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模式则是由内部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理部门各类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检查,重在对工程建设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审计模式在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中被较少采用。其主要特点如下:1.全面性。审计模式下,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节都可能是审计的内容,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关注建设工程的立项、招标、施工、结算、决算等,而且要关注这些环节中全部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注重对程序完整性和规范性的检查,而不仅仅是对工程造价的重视。对造价的控制是工程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内部审计的职责就是对工程管理部门职责履行情况的检查与评价,关注工程造价,而不是通过审计检查来代替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方进行监督。2.工程管理部门是审计监督对象。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是对建设工程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内部工程管理部门,该模式下,内部工程管理部门是内部审计监督的明确对象,不能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
(三)审计模式与审价模式的异同
两种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同之处:1.监督对象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对施工方报的结算书进行审查,监督对象是工程施工方;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对工程管理部门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监督对象是工程管理部门。2.目的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主要目的是与施工方确定结算价格,防止施工方高估冒算;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是对工程管理部门的建设活动进行监督,主要目的则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防范舞弊风险。3.检查范围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检查的是施工方结算书的真实性,依据的是工程施工相关资料,检查范围限于结算资料;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则是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既包括对结算环节的检查,也包括对施工环节、招投标、合同内容等环节的检查。4.结果表现方式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工作结果是双方对结算书达成一致,往往以造价审核报告为结果表现方式;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工作结果是对工程管理部门工程管理活动的评价,往往是以审计报告的形式表现。5.对人员要求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工作重在对造价的确认,审计人员以造价工程师为主;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人员的专业以工程管理、法律、财务为主,且对其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二者也有一定的相同点,这些相同点容易使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实际工作中难以区分。1.主体一致性。无论审价模式还是审计模式,工程审计工作都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主体具有一致性。2.部分检查内容相同。审计模式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都要对结算书进行检查,其中审价模式下主要是对结算书的内容进行检查;审计模式下,结算环节是监督重点,所以在该模式下对结算书的真实性及合法性也要做相应的检查。
二、审价模式的由来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审价模式的由来
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环节多、专业性强、资金量大、寻租空间广,是腐败问题的高发领域,各级政府部门要求加强对建设工程的监管。在对建设工程监管的各种措施中,审计被认为是最好的经济监督手段,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的通知》中第四条明确提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未经审计不得办理结算手续”,可谓对审计的高度重视。但是,近些年高校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而高校内部审计力量又非常有限,难以做到对每个项目都进行全面检查。为实现加强审计监督的要求,一些学校采取了以审计名义仅对施工单位报的结算书进行检查的方式,由此产生了审价模式并在高校间广泛应用。
(二)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审价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简便高效且对人员要求相对较低。但该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审计部门采取审价模式实施审计,会破坏工程管理自身的规律,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导致负面效果。1.割裂工程建设自身规律,投资控制目标难以实现。工程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一项工程建设有三个重要指标:造价、质量和进度。实际建设中对工程建设的控制也是围绕这三项进行,以期实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按时完工三大目标。工程建设中,该三大目标密不可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而不能将三者割裂。此外,合理控制造价是工程建设目标的核心,一定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先建设后谈价钱,则控制投资就沦为空谈。审价模式下,对工程结算书的审核及最终价格的确定工作由审计部门负责完成,工程管理部门或者初步审核后转审计部门审核或者直接将结算书交审计部门审核,在结算环节成为审计部门审价的配合者而非造价的控制者。如此一来,最终的造价由审计部门确定,实际上是将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责任转移给了审计部门,工程建设三大目标发生了分离,其中质量与进度由工程部门控制,造价转为审计部门控制。三大目标不再是有机统一的一体,导致了工程建设自身规律被打破,同时由于造价的控制处于工程的末端,是典型的“以事定钱”“事后谈价”,使审计人员对投资的真正控制难以实现。2.造成审计部门的越位和监督的缺位。建设工程参与方可以分为两类主体,一类是管理主体,职责是负责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对工程造价、质量、进度进行控制以完成建设目标;另一类是监督主体,职责是监督管理主体使其正确履行职责,以促进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两类主体职能属于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也只有分离后正确履行各自的职责,工程建设才有可能实现预设目标,防范风险。工程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分别是管理主体和监督主体,然而在不同的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事实上的角色却不同。(1)在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关注的是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包括其对造价、质量、进度的控制,涵盖管理部门的各类决策、执行等行为,置身于工程管理环节之外,角色是监督主体。(2)在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主要作用是在结算环节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履行管理职能,审计部门成为管理主体之一,而未能履行本应对管理部门行为进行监督的职能,造成了审计部门对工程管理的越位和对审计监督的缺位,“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三、从“审价”走向“审计”
(一)高校模式选择的困境
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游离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部门管理行为的全面监督,以促使其正确履行职责,既符合建设工程的自身规律,也实现了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有利于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而审价模式从性质上来看不是审计,其本质是披着审计外衣的工程管理行为,审计部门在工程审计中采取审价模式将割裂工程管理自身的规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避免使用工程审价模式。事实上,仍有较多的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审价模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内部专业人员的问题。从数量角度看,多数高校审计人员的配置与高校工程建设规模不匹配;从专业角度看,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主要以财务等专业为主,了解工程管理的人才普遍较少,面对较为专业的工程管理往往难以应对。二是工程管理部门配合的问题。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监督主体地位缺失,工程管理部门事实上处于不受审计监督的状态,而“以事定钱”又使工程管理部门权力更大,其权力和责任发生了分离,因此工程管理部门偏向审计部门采取审价模式。审计部门一旦单方面改变模式可能会引起工程管理部门的反对。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一些高校审计部门即使认识到了审计模式的重要性,却也不得不维持现状。
(二)模式转变之路虽然存在困难,但高校建设
随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控制活动,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政府投资的农业工程项目要在保证使用功能、工程质量及工期的前提下,控制好工程造价、降低成本、合理利用工程项目资源、实现价值增值,就必须发挥农业项目内部审计的作用。基于阐述建立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和审计机制,提出提高农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提倡全覆盖的审计调查与取证,保证审计质量;严格规范农业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程序,降低审计风险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机制;价值增值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对农业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并且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造成利益格局的多样和矛盾,迫切需要加强对农业建设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目前,农业工程项目审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2012)认为我国农业建设项目审计存在管理体制模糊不清,权责不明确;招标实质内容缺失;农业工程建设项目严重不规范[1]。宋旭光(2014)认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审计应注重工程设计环节,避免工程设计单位虚增施工预算,注重工程实施环节,避免监理机构不作为,虚增结算价格,导致多计工程资金;注重工程监督结算环节,避免中介机构不负责任,失去监督作用,造成多付工程款问题[2]。范曙光(2015)提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存在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报告、项目建设实际三者不一致情况;项目主管单位在项目验收时存在走形式、未能严格按相关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的现象[3]。综上所述,我国农业建设项目审计存在诸多问题,农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二、建立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农业项目具有点多面广、项目周期长、涉及部门和人员众多、管理复杂的特点,因此要做好农业项目资金管理,节约投资成本,必须加强农业项目内部审计。农业项目审计是为了防范侵吞财产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保护农业项目资产的安全完整而制定的各种审计处理规范和审计程序[4]。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是控制工程投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是防止工程建设违规操作、减少经济腐败现象的有力措施。合理确定和有效监管工程造价、保证资金合理合法使用是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目标。提高政府等投资主体的投资效率,是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是重点落实投资效益审计的有力工具。可以说,开展农业项目审计对农业农村集体资产和经济活动实施行政监督具有重要的影响,促进农村资金财务的规范管理,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权益和民利,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5]。
三、农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机制
农业建设项目工程内部审计机制是由多个子系统协同运行的制度体系,其目的是为实现工程造价内部审计目标和优化审计行为。农业项目工程造价内部审计是由内部审计机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技术指标参数,审核和监督建设项目投资所花费的全部成本费用;保证建设项目投资的真实性、准确性及竣工决算编制方法的合规、合法。
(一)独立机制
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内审机构的工作一般是在审计组长的直接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项目组织和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审计组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为工程顺利完成服务,同时接受上级主管审计机构的部门指导和监督。现今我国大多数建设项目专业审计人员比较缺乏,甚至有些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各管理部门调配而来做兼职审计人员,这样从总体上看,不能满足农业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需要[6]。由于农业项目基本建设具有周期性,而有时项目资金又少有持续投入,在此阶段比较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而有的组织根据项目的未来发展规划,在后续建设资金投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适当引进了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造价工程师,在审计处下分立建设科,专门负责建设项目工程招标造价审计工作,为项目工程造价审计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加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部门领导的影响,所以应充分制约各岗位的分管领导。审计处或审计室是一个独立性的部门,在设置上必须保证与其他职能部门分离,尽量避免产生行政管理或业务上的利益相关问题,不允许聘用财务、基建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兼职审计工作。
(二)质量控制机制
审计进程及审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的质量。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与农业项目工程造价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是相辅相成的。要保障高质量的审计水平,除了要有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还需审计机构投入足够的物力、人力作为保证。内审机构要具有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对建设项目从预算审批开始到竣工验收结算都要严格把关,牢牢把握计划审批权、人员配置权、收费控制权、利益相关者回避权以及工作底稿审查权。
(三)风险防范机制
农业建设项目招标控制价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在对某些项目造价审计事项理解上存在偏差,或因其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造价审计工作中出现错误和偏差。工程造价审计质量的高低以建设项目造价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作为保证,而审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健全又取决于审计独立机制、审计工作机制、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三者的有机结合。此外,审计人员的素质也具有重要作用,这得力于约束机制的建立,对审计人员管理的加强。
四、政策建议
(一)提高农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首先,优化农业项目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提高政府部门对农业审计的重视力度;其次,一般农业建设项目审计是由政府委托项目审计负责人行使职权,在聘用人员和财务经费方面有时会对农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强调审计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机构日常领导的同时,建立项目内部审计协会,政府部门也要对农业项目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直接领导;最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对项目的独立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人才选聘和流动机制。
(二)提倡全覆盖的审计调查与取证,保证审计质量
农业建设项目基建审计是按照工程设计图纸、甲乙双方认可的签证、现行预(结)算定额、现行费用的控制及有关政策展开的。通常而言,一般审计证据的获取是从以上几种方式展开搜集的。但是,农业建设项目具有自身特性,如安装水电设施、基础维修工程等此类工程项目一般缺少明确的施工图纸,而施工单位恰好利用没有明确图纸的特点,进行虚报工程量。解决这种现象最好的方式就是审计人员进行全覆盖的现场与实地测量。全过程的现场测量能即时获取审计证据,从而出具公正的审计意见。而在实地测量取证过程中,要确保审计人员、监察人员、财务人员、建设单位委派的现场管理代表、施工单位委派的代表等各方代表同时在场,且保证操作手法的合理合法、严谨与公正性。另外,测量结果需经各方代表签字认同。应特别注意的是,主要材料的购买一般是施工单位负责,可能导致施工方通过虚报价位、滥竽充数的方式达到造假的目的。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严格收集查验审计证据,保证信息的全面与充分,并且熟悉市场环境,进行市场调价,合理判断材料的价位并推断出价位区间。
(三)严格规范农业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程序,降低审计风险
目前,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程序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很多农业建设工程项目的隐患就是从围标、串标、中标后转包开始的,应严厉杜绝按照规定应招标而未招标的、按内定人特征设立其符合的条件资格、以不合理的霸王条款让潜在投资人自动退却等情况。农业建设项目的内外部招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施工单位为赢得投标而“量身打造”应对方式,因此在价格、技术、质量等方面应达到有竞争力的水平,制定真实合理的价位。在整个农业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严格把关各个程序,如合同会签方面,同时抽查施工过程中合同的实际执行情况,在施工结束后,对合同工程前期变更部分进行事后审计,从而减少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度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问题及其风险防范[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211-214.
[2]宋旭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审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249.
[3]范曙光.浅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计的要点[J].中国集体经济,2015(12):121-122.
[4]王瑛.浅谈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2(1)26-27.
[5]刘喜文.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J].吉林农业,2015(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