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设工程内部审计范文

建设工程内部审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设工程内部审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设工程内部审计

第1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

1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降低了经济增长率,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变了经济增长动力,迈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在新常态下,医院也受到影响,增加了建设工程以适应发展。

2经济新常态下医院在建设工程中加强内部审计的意义

在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普遍加强了对医疗和卫生行业的重视,也提高了对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的要求。医院为了更好地为大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积极加强在硬件设施、内部软件方面的投资力度。一些很早就存在的医院,有较长的建院历史,要想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必须要考虑调整医疗用房原有的功能与机构、建立新医疗用房和新院区等。与此同时,原有医疗场所在长期使用中已经比较陈旧,在住院流动量和门诊量增加的情况下,老院区不断出现需要维修的项目,增加了医院的建设工程,也扩大了投资规模。医院建设工程的投入资金与得到的经济效益会对医院总收益产生直接影响,也决定医院能不能达到大众和社会的医疗需求。对医院的建设工程加强内部审计,可以有效控制医院在建设工程方面的成本开支,避免浪费国有资产,同时也可以达到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为此,医院负责内部审计的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工程的内部审计,控制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投资,尽可能达到大众对医疗的需求。

3经济新常态下医院在建设工程中加强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

3.1健全建设工程在审计方面的规章制度

在建设工程中,要想将内部管理工作做好,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需要建设规范化的制度,从而对各项管理加以约束。医院要依据我国出台的招标投标法和卫生系统的内部审计等有关规定,在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中的基本项目、修缮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等制定出规范化的审计流程与审计方法,对医院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审计合同和结算工程等流程加以完善,推动医院在建设工程的内部审计上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能够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医院资金使用率起到监督作用。

3.2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

如今,不少医院内部审计的部门都偏重于审计建设工程的结算,而对工程其他环节重视度不高。为了控制建设工程的总体造价,需要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包括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1)事前审计。在审计医院的建设工程中,事前审计是第一个环节,在源头上监督建设工程。事前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其一,审计项目立项。对建设工程提出的立项报告、相关审批手续和预算等进行审查,保证建设工程具有可行性,并备案预算,当作控制建设工程全过程投资的依据。其二,审计招投标。准备招标时期,主要是对招标文件严谨性与完整性加以审查,招投标中对投标人资质、投标文件是否完整、招标程序是否合法、响应招标文件的水平、招标是否公平公正等进行审查。其三,审计合同。以招投标全部文件为依据,认真审核工程施工合同条款,尤其是工程造价、结算等内容,达到清晰全面。(2)事中审计。在建设工程正式施工期进行的审核就是事中审计。事中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其一,审计施工现场。建设工程审计员需要多进入施工现场,对施工技术、进展有所了解,并记录特殊位置的施工技术,参与到验收隐蔽工程的工作中,方便在竣工后复核认定工程量。其二,市场询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设工程的内部审计员应该去材料市场对各种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加以了解,方便审计结算时能明确材料的单价。其三,审计中工程变更。在建设工程时医院可能会出现特殊性的医疗需求,因此施工中常常会有很大变动。为此,工程内部审计员需要主动参与到工程变更的过程中,对变更原因、具体内容和处理方案等进行审查,在达到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工程造价和预算偏离。(3)事后审计。在医院建设工程竣工之后进行的审计就是事后审计。事后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其一,竣工验收。依照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等验收建设工程的功能和完成水平。其二,复核工程量。审计员和建设部门人员依照施工方提供的工程计算书,在项目现场复核工程量。其三,审计工程结算。对结算材料完整性、变更手续和预算等加以审查,之后审计工程量。

3.3提供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员的整体素质

医院的建设工程在内部审计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内容繁多且复杂,审计员要面临较大的工作量。为了将建设工程的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必须要有素质高、能力高的审计工作人员,为此若医院有条件可以纳入一些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或者也可以培训现有的审计员,从而达到工程内部审计的实践要求。针对内部审计方面出台的新规定,需要重视对审计员开展继续教育,比如线上听专业人士讲解新规等。另外,建设工程的内部审计员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兼顾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从而确保医院的建设工程中在经济新常态下将内部审计工作做好,推动医院稳定健康地发展。

4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医院面临发展新机遇,,满足大众的医疗需求,增加了建设工程方面的投入。为了发挥建设资金的价值,需要加强对建设工程的内部审计,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模式;审价;审计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各高校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或房屋修缮以改善其办学条件。为保证资金安全,发挥其最大效益,通过内部审计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也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同学校开展建设工程内部审计的方式和内容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两种模式:审价模式和审计模式。

一、两种模式特点及异同

(一)审价模式及其特点

所谓审价是指内部管理机构根据合同、招投标及有关工程资料,对施工方所报工程结算作审查核对,以确定工程结算价格的系列工作。工程审计的审价模式是指审计部门以审计名义做审价的工作,以工程结算价格确认为核心,以核减金额和核减率为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指标。该模式是当前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采取的主要模式,其特点如下:1.价格确认为核心工作内容。审价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了价格确认的角色,表现为对施工方报送的结算书或者预付款、进度款支付请求的审核,重点是对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审计部门的成果就是对价格的控制程度,突出表现为对施工方报价核减情况的重视,核减金额和核减率成为审计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2.内部工程管理部门实际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审价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重点关注对施工方报价的核减,而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如招投标文件、合同、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则成为造价审核的重要依据而非监督对象。虽然一些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审价时拥有否认工程管理部门不适当签证效力的权力,但签证者并不会因此而被问责。事实上,工程管理部门作为招标文件、合同、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的提供者和解释者,对其自身是否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审价的有力协助者具有主动权,在审计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游离于内部审计的监督之外。

(二)审计模式及其特点

所谓审计是指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模式则是由内部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理部门各类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检查,重在对工程建设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审计模式在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中被较少采用。其主要特点如下:1.全面性。审计模式下,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节都可能是审计的内容,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关注建设工程的立项、招标、施工、结算、决算等,而且要关注这些环节中全部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注重对程序完整性和规范性的检查,而不仅仅是对工程造价的重视。对造价的控制是工程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内部审计的职责就是对工程管理部门职责履行情况的检查与评价,关注工程造价,而不是通过审计检查来代替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方进行监督。2.工程管理部门是审计监督对象。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是对建设工程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内部工程管理部门,该模式下,内部工程管理部门是内部审计监督的明确对象,不能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

(三)审计模式与审价模式的异同

两种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同之处:1.监督对象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对施工方报的结算书进行审查,监督对象是工程施工方;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对工程管理部门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监督对象是工程管理部门。2.目的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主要目的是与施工方确定结算价格,防止施工方高估冒算;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是对工程管理部门的建设活动进行监督,主要目的则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防范舞弊风险。3.检查范围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检查的是施工方结算书的真实性,依据的是工程施工相关资料,检查范围限于结算资料;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则是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既包括对结算环节的检查,也包括对施工环节、招投标、合同内容等环节的检查。4.结果表现方式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工作结果是双方对结算书达成一致,往往以造价审核报告为结果表现方式;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工作结果是对工程管理部门工程管理活动的评价,往往是以审计报告的形式表现。5.对人员要求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工作重在对造价的确认,审计人员以造价工程师为主;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人员的专业以工程管理、法律、财务为主,且对其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二者也有一定的相同点,这些相同点容易使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实际工作中难以区分。1.主体一致性。无论审价模式还是审计模式,工程审计工作都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主体具有一致性。2.部分检查内容相同。审计模式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都要对结算书进行检查,其中审价模式下主要是对结算书的内容进行检查;审计模式下,结算环节是监督重点,所以在该模式下对结算书的真实性及合法性也要做相应的检查。

二、审价模式的由来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审价模式的由来

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环节多、专业性强、资金量大、寻租空间广,是腐败问题的高发领域,各级政府部门要求加强对建设工程的监管。在对建设工程监管的各种措施中,审计被认为是最好的经济监督手段,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的通知》中第四条明确提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未经审计不得办理结算手续”,可谓对审计的高度重视。但是,近些年高校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而高校内部审计力量又非常有限,难以做到对每个项目都进行全面检查。为实现加强审计监督的要求,一些学校采取了以审计名义仅对施工单位报的结算书进行检查的方式,由此产生了审价模式并在高校间广泛应用。

(二)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审价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简便高效且对人员要求相对较低。但该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审计部门采取审价模式实施审计,会破坏工程管理自身的规律,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导致负面效果。1.割裂工程建设自身规律,投资控制目标难以实现。工程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一项工程建设有三个重要指标:造价、质量和进度。实际建设中对工程建设的控制也是围绕这三项进行,以期实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按时完工三大目标。工程建设中,该三大目标密不可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而不能将三者割裂。此外,合理控制造价是工程建设目标的核心,一定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先建设后谈价钱,则控制投资就沦为空谈。审价模式下,对工程结算书的审核及最终价格的确定工作由审计部门负责完成,工程管理部门或者初步审核后转审计部门审核或者直接将结算书交审计部门审核,在结算环节成为审计部门审价的配合者而非造价的控制者。如此一来,最终的造价由审计部门确定,实际上是将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责任转移给了审计部门,工程建设三大目标发生了分离,其中质量与进度由工程部门控制,造价转为审计部门控制。三大目标不再是有机统一的一体,导致了工程建设自身规律被打破,同时由于造价的控制处于工程的末端,是典型的“以事定钱”“事后谈价”,使审计人员对投资的真正控制难以实现。2.造成审计部门的越位和监督的缺位。建设工程参与方可以分为两类主体,一类是管理主体,职责是负责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对工程造价、质量、进度进行控制以完成建设目标;另一类是监督主体,职责是监督管理主体使其正确履行职责,以促进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两类主体职能属于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也只有分离后正确履行各自的职责,工程建设才有可能实现预设目标,防范风险。工程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分别是管理主体和监督主体,然而在不同的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事实上的角色却不同。(1)在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关注的是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包括其对造价、质量、进度的控制,涵盖管理部门的各类决策、执行等行为,置身于工程管理环节之外,角色是监督主体。(2)在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主要作用是在结算环节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履行管理职能,审计部门成为管理主体之一,而未能履行本应对管理部门行为进行监督的职能,造成了审计部门对工程管理的越位和对审计监督的缺位,“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三、从“审价”走向“审计”

(一)高校模式选择的困境

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游离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部门管理行为的全面监督,以促使其正确履行职责,既符合建设工程的自身规律,也实现了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有利于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而审价模式从性质上来看不是审计,其本质是披着审计外衣的工程管理行为,审计部门在工程审计中采取审价模式将割裂工程管理自身的规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避免使用工程审价模式。事实上,仍有较多的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审价模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内部专业人员的问题。从数量角度看,多数高校审计人员的配置与高校工程建设规模不匹配;从专业角度看,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主要以财务等专业为主,了解工程管理的人才普遍较少,面对较为专业的工程管理往往难以应对。二是工程管理部门配合的问题。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监督主体地位缺失,工程管理部门事实上处于不受审计监督的状态,而“以事定钱”又使工程管理部门权力更大,其权力和责任发生了分离,因此工程管理部门偏向审计部门采取审价模式。审计部门一旦单方面改变模式可能会引起工程管理部门的反对。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一些高校审计部门即使认识到了审计模式的重要性,却也不得不维持现状。

(二)模式转变之路虽然存在困难,但高校建设

第3篇

随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控制活动,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政府投资的农业工程项目要在保证使用功能、工程质量及工期的前提下,控制好工程造价、降低成本、合理利用工程项目资源、实现价值增值,就必须发挥农业项目内部审计的作用。基于阐述建立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和审计机制,提出提高农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提倡全覆盖的审计调查与取证,保证审计质量;严格规范农业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程序,降低审计风险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机制;价值增值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对农业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并且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造成利益格局的多样和矛盾,迫切需要加强对农业建设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目前,农业工程项目审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2012)认为我国农业建设项目审计存在管理体制模糊不清,权责不明确;招标实质内容缺失;农业工程建设项目严重不规范[1]。宋旭光(2014)认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审计应注重工程设计环节,避免工程设计单位虚增施工预算,注重工程实施环节,避免监理机构不作为,虚增结算价格,导致多计工程资金;注重工程监督结算环节,避免中介机构不负责任,失去监督作用,造成多付工程款问题[2]。范曙光(2015)提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存在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报告、项目建设实际三者不一致情况;项目主管单位在项目验收时存在走形式、未能严格按相关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的现象[3]。综上所述,我国农业建设项目审计存在诸多问题,农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二、建立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农业项目具有点多面广、项目周期长、涉及部门和人员众多、管理复杂的特点,因此要做好农业项目资金管理,节约投资成本,必须加强农业项目内部审计。农业项目审计是为了防范侵吞财产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保护农业项目资产的安全完整而制定的各种审计处理规范和审计程序[4]。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是控制工程投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是防止工程建设违规操作、减少经济腐败现象的有力措施。合理确定和有效监管工程造价、保证资金合理合法使用是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目标。提高政府等投资主体的投资效率,是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是重点落实投资效益审计的有力工具。可以说,开展农业项目审计对农业农村集体资产和经济活动实施行政监督具有重要的影响,促进农村资金财务的规范管理,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权益和民利,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5]。

三、农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机制

农业建设项目工程内部审计机制是由多个子系统协同运行的制度体系,其目的是为实现工程造价内部审计目标和优化审计行为。农业项目工程造价内部审计是由内部审计机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技术指标参数,审核和监督建设项目投资所花费的全部成本费用;保证建设项目投资的真实性、准确性及竣工决算编制方法的合规、合法。

(一)独立机制

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内审机构的工作一般是在审计组长的直接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项目组织和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审计组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为工程顺利完成服务,同时接受上级主管审计机构的部门指导和监督。现今我国大多数建设项目专业审计人员比较缺乏,甚至有些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各管理部门调配而来做兼职审计人员,这样从总体上看,不能满足农业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需要[6]。由于农业项目基本建设具有周期性,而有时项目资金又少有持续投入,在此阶段比较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而有的组织根据项目的未来发展规划,在后续建设资金投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适当引进了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造价工程师,在审计处下分立建设科,专门负责建设项目工程招标造价审计工作,为项目工程造价审计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加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部门领导的影响,所以应充分制约各岗位的分管领导。审计处或审计室是一个独立性的部门,在设置上必须保证与其他职能部门分离,尽量避免产生行政管理或业务上的利益相关问题,不允许聘用财务、基建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兼职审计工作。

(二)质量控制机制

审计进程及审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的质量。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与农业项目工程造价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是相辅相成的。要保障高质量的审计水平,除了要有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还需审计机构投入足够的物力、人力作为保证。内审机构要具有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对建设项目从预算审批开始到竣工验收结算都要严格把关,牢牢把握计划审批权、人员配置权、收费控制权、利益相关者回避权以及工作底稿审查权。

(三)风险防范机制

农业建设项目招标控制价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在对某些项目造价审计事项理解上存在偏差,或因其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造价审计工作中出现错误和偏差。工程造价审计质量的高低以建设项目造价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作为保证,而审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健全又取决于审计独立机制、审计工作机制、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三者的有机结合。此外,审计人员的素质也具有重要作用,这得力于约束机制的建立,对审计人员管理的加强。

四、政策建议

(一)提高农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首先,优化农业项目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提高政府部门对农业审计的重视力度;其次,一般农业建设项目审计是由政府委托项目审计负责人行使职权,在聘用人员和财务经费方面有时会对农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强调审计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机构日常领导的同时,建立项目内部审计协会,政府部门也要对农业项目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直接领导;最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对项目的独立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人才选聘和流动机制。

(二)提倡全覆盖的审计调查与取证,保证审计质量

农业建设项目基建审计是按照工程设计图纸、甲乙双方认可的签证、现行预(结)算定额、现行费用的控制及有关政策展开的。通常而言,一般审计证据的获取是从以上几种方式展开搜集的。但是,农业建设项目具有自身特性,如安装水电设施、基础维修工程等此类工程项目一般缺少明确的施工图纸,而施工单位恰好利用没有明确图纸的特点,进行虚报工程量。解决这种现象最好的方式就是审计人员进行全覆盖的现场与实地测量。全过程的现场测量能即时获取审计证据,从而出具公正的审计意见。而在实地测量取证过程中,要确保审计人员、监察人员、财务人员、建设单位委派的现场管理代表、施工单位委派的代表等各方代表同时在场,且保证操作手法的合理合法、严谨与公正性。另外,测量结果需经各方代表签字认同。应特别注意的是,主要材料的购买一般是施工单位负责,可能导致施工方通过虚报价位、滥竽充数的方式达到造假的目的。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严格收集查验审计证据,保证信息的全面与充分,并且熟悉市场环境,进行市场调价,合理判断材料的价位并推断出价位区间。

(三)严格规范农业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程序,降低审计风险

目前,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程序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很多农业建设工程项目的隐患就是从围标、串标、中标后转包开始的,应严厉杜绝按照规定应招标而未招标的、按内定人特征设立其符合的条件资格、以不合理的霸王条款让潜在投资人自动退却等情况。农业建设项目的内外部招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施工单位为赢得投标而“量身打造”应对方式,因此在价格、技术、质量等方面应达到有竞争力的水平,制定真实合理的价位。在整个农业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严格把关各个程序,如合同会签方面,同时抽查施工过程中合同的实际执行情况,在施工结束后,对合同工程前期变更部分进行事后审计,从而减少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度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问题及其风险防范[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211-214.

[2]宋旭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审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249.

[3]范曙光.浅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计的要点[J].中国集体经济,2015(12):121-122.

[4]王瑛.浅谈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2(1)26-27.

[5]刘喜文.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J].吉林农业,2015(5):72.

第4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审计风险;审计方法

跟踪审计有利于及时纠正和改进有关问题,提高审计监督效能。由于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不同,采取的审计方法也各异。有的审计组参与工程管理和决策,有的审计组参加工程招标的制定和审查,有的审计组直接办理工程预算和决算。这些工作看似审计的事前监督,实际是审计行为的一种“越位” ,看似审计效果不错,实际审计风险很大。从审计理论上讲,审计是一个独立的监督行为,也就是说审计首先应独立于经济管理活动之外,然后对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审计如果参与了经济管理活动,不仅失去了审计的独立性,而且也失去了审计监督的基本职能,监督也就无从谈起。从审计实践上讲,首先,审计不能替代专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存在着行政范围上的风险;其次,审计人员由于专业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他所参与决策和发表意见是否正确值得思考,但在管理活动中却代表了审计部门的意见,这将承担工程管理连带责任和廉政建设风险;再次,审计组在具体审计事务上有些依靠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而这些人员又代表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在业务上又无法控制执业人员,这样所得出的审计结果存在着审计质量风险。

既要充分发挥优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势,又要切实防范各种审计风险,关键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监督与建议的关系。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要立足于审计监督,通过监督发现问题,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提改进的建议。在审计工作中,合理划分几个时段,定期跟踪审计,形成阶段性的审计报告,并向本单位通报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要求有关被审计单位、部门在后期工程建设中加以纠正。

二、要处理好参加与参与的关系。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一般情况下,本单位往往会要求审计部门参加工程建设的重要事项和重要会议。对此,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参加,其目的就是更好地了解工程情况,为审计工作提供详实的一手资料,以提高审计时效。但参加并不等于参与,对于工程管理的具体事项,审计人员只是“傍观”和“知情” ,不应作为决策者列入,不应发表与审计无关的意见,不应对某项决策签字画押、举手表决。否则就摆错了审计位置,背离了审计监督的根本。

三、要处理好审计组与中介机构的关系。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往往要委托中介机构参加。在处理审计组和中介机构的关系上,应当注意:一是中介机构受聘于审计组,代表着审计组实施专业审计监督,并由审计组承担最终的行政责任,应当服从和服务于审计组的监督和管理;二是中介机构可按审计工作的要求可对建设项目的预算和决算进行审计,但决不能参与工程预算的制定和工程决算的编制;三是中介机构的审计结果向审计组报告,替审计组负责,并纳入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和决定;四是审计组委托中介机构,中介机构的服务费应当由审计组负责支付。

四、要处理好建设与施工的关系。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对象是建设主管部门,同时也可以对施工等单位进行审计调查,对于这两种不同范围的审计应当有一个明晰的划分。一是要严格审计程序。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不是所属关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对不同的法人主体,无论是审计或者是审计调查,都必须履行完整的审计手续,不能用一个审计通知替代所有的审计对象;二是审计调查应着手于施工等单位,着力于建设单位,应围绕建设主管部门的管理来开展。通过审计调查发现问题,查找管理部门不规范的管理行为和违纪违规问题。三是在对建设主管部门位违纪违规问题处理时,有时会涉及到施工等单位的经济利益,如工程决算的审计,这就需要在审计中征求施工等单位的意见,有效地保障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为更好地规避上述风险,在审计方法上就有不少讲究,下面再谈谈该如何审计工程项目:

一、首先,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有诸多特点

1、审计环节多、流程长、内容较复杂。涉及的内容多而广,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强,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协调能力,要把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现代的审计方法、宏观的和微观的审计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2、审计过程连续、完整。

3、审计评价政策性强,涉及面广。

4、建设项目内部审计问题纠正处理困难。

二、其次,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1、审计与管理界限模糊,审计目标难以实现。

2、审计介入时间难以把握,审计效果不明显。

3、审计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执业规程滞后或不够完善。

4、审计力量有限,审计成本增加。要求进行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熟知国家政策,了解掌握最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以及大量的市场信息,以此来满足建设项目审计的广泛性和繁杂性。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方法

1、准确定位,明确职责

内部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提高本单位投资水平为目的的,其作为监督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并不从事项目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告知,而不直接干涉相关单位的工作。在审计工作中,应明确工作职责,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2、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合理确定审计介入时间

建设项目审计是一种效益型审计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性质、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进度、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过早介入,项目进展程度较低,审计内容不足,造成审计成本、审计风险增大,过迟进入,对项目中间过程失控,许多隐蔽工程内容无法核实,对决策、招投标、设计、材料采购等活动造成的既成损失无法避免。因此,应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展过程,合理确定审计介入时间,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

3、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

建设项目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为确保其有法可依,能更好地为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系统完整的审计规章制度,统一并明确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配套的项目管理制度,为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审计逐步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扩大专业视野,适当引进工程技术、电脑、法律等短缺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时现. 建设项目审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5篇

关键词 建设项目 工程造价 内部审计 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项目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资金,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直以来,工程建设项目采用的是竣工决算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滞后性。

目前,为了有效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性,很多建设单位在大力推行建设项目监理的同时,逐步引进了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审计工作量大、审计成本高的缺陷,跟踪审计并未被广泛推行。因此,如何在当前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创新跟踪审计工作方法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跟踪审计的概念、原则及审计风险导向的融入

(一)跟踪审计的概念。

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法律法规旨在提高被审计对象的绩效(这里的绩效既指经济效益,也指被审计对象的合规性、合法性等),对工程建设项目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和及时的审计监督, 进行适时评价、持续监督和及时反馈的一种审计模式。跟踪审计将过去简单的竣工后被动审计或分段监督变为事前主动的、有计划的对建设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竣工结(决)算等诸多环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咨询、鉴证和监督,能有效控制和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二)跟踪审计的原则。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由多方参与的综合性活动,需要各项目参加者相互配合协调,使各项工作形成合力,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因此,在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时,必须明确工作目标,合理定位,开展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一是服从项目总体建设目标。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包括进度、功能(质量)和投资,跟踪审计时必须明确具体要求,围绕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开展工作,同时加强对各建设目标分析和评价,做好各建设目标的平衡与优化。二是以投资控制为中心。建设项目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控制投资,因此在进行跟踪审计时应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监督建设资金的运用、投资的控制情况,同时,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

(三)审计风险导向的融入。

在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往往是以全面控制为依据进行审计资源的配置,忽略了建设项目重点风险控制点,这就会造成审计资源在不同的审计风险领域得不到恰当的配置,使得审计效率降低。而融入风险导向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有针对性地编制审计工作方案、设计审计程序,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有效收集审计证据,从整体上降低审计成本、保证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最后通过审计提出审计整改意见或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并进一步采取后续审计的形式来落实审计意见或建议,以达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标。

二、跟踪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一)建设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审计。

1、对项目建议书的审计。

项目建议书在编制前审计就要介入,要审查对建议书中提到的项目是否符合投资方向,如果符合就要对项目建议书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审计如:建议的必要性和依据;批建规模、地点的初步设想;建议条件、协作关系;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项目进度效益评估等,审查其是否真正客观实在地进行了阐述,倘若与事实不符必须立即提出停止行为的建议,力争将事情处理在萌芽状态。对于项目的建议依据可采取重点审计的方式。

2、对可行性研究的审计。

项目被批准后,就可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要积极主动去参与,瞄准每个步骤,是否进行了实地调查、勘察,各种数据资料是否准确,来源是否可靠,是否有符合规定的依据,也就是说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不能放松一点,这将关系到项目是否能实施,是否能发挥作用的大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项目环保评价手续是否齐全。

3、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的审计。

为了不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营,可待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的编制做完后再进行审计,这个阶段要紧紧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要看初设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在编制预算中正确使用定额,检查预算的编制是否漏项,是否是最合理的方案,看图纸是否为具备资质的单位设计,是否经过图纸、预算审查。

4、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健全而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加强管理、协调运行、规范操作、提高效益的重要保证。重点检查是否建章立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未分离、职责权限不明确、未形成制衡机制等情况。通过审计,帮助完善制度,从源头上加强项目控制,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同时经常性地对规章制度执行是否有效进行跟踪,防止制度形同虚设,避免出现大问题。

5、对征地拆迁情况的审计。

征地拆迁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工程建设项目正常运营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审计其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善、政策是否公开、标准是否到位。通过审计,要让补偿执行到位,要对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方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6、对招标投标情况的审计。

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审计,是跟踪审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主要对招标文件、评标办法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进行审核,及时发现错误,提出完善、修改意见,避免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和损失,如:对招标文件中有关投资控制方面的条款,对招标机构起草的招标文件草案、对工程量清单中的错项、漏项等;对招投标的过程进行审计,及时纠正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促进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7、对工程合同的审计。

加强对合同条款的审查,即在正式合同签订前,审查合同具体条款的合理性、合规性。重点审查合同与招投标文件内容相矛盾的条款、补充条款和注意事项等,促进合同条款完善,防止因合同内容有误或遗漏而造成建设资金的损失浪费。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即在合同签订后,注重监督合同双方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和双方的合法权益。审查有无违法转包和违规分包的现象,纠正违反合同条款和执行合同不到位的行为,促进严格履行合同。

(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

1、对施工准备阶段的审计。

施工准备阶段是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之一,主要把握好项目法人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涉及施工单位各方面的问题。项目法人质量控制是否通过资质审查,按法定的招投标程序选择了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各种合同是否规范、合法有效,是否建立了质量管理制度,是否组织了设计与施工单位的设计交底。审计监理单位是否有相应资格等级证书,所派监理人员是否有岗位证书,是否对施工单位图纸进行了签发,是否对施工单位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进行过审查。审计设计单位是否有承担相应资质勘测设计能力。设计单位是否将经过会审后的资料做过技术交底。设计质量是否满足工程质量、安全需要的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设计单位是否派代表到施工现场。审计施工单位是否有承揽相应施工任务的资质,施工单位是否制定了完善的质量责任制考核办法等。

2、对材料、设备采购情况的审计。

审查应该由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否实行了政府采购,材料、设备采购以及材料差价调整有无相应的管理办法,是否得到严格执行,采购价格的确定是否合理。通过审计,促进规范选择供应商,比价确定价格节省投资,预防腐败现象产生。

3、对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

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要把握好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项目法人的代表是否按规定到位;各个部门的管理措施资料是否到位;实际施工单位是否与合同单位一致,工程的分包是否经过建设单位按规定认可的原则办理,对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单位是否有报告,是否保护现场并配合处理。主要材料是否有合格证、质保书,隐蔽工程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是否齐全;有关工作日志、施工资料是否齐全;施工单位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设计变更是否按程序办理;工程预算款及结算是否按合同办理;属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否按相应的规定办理。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关系到工程质量好坏,审计质量高低的问题,对审计评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4、对设计变更情况的审计。

工程通过招标投标后,设计变更成为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施工单位往往以低价中标,然后通过施工过程中各种变更的机会不合理增加造价,以弥补低价中标造成的损失。因此,对设计变更的审计是跟踪审计的一个重点,审计主要应对设计变更的合理性、经济性乾审查,审查设计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变更理由是否充分,以及是否有利于节约投资和保证质量。特别是对隐蔽工程,要尽量对真实性做到“心中有数”,检查监理工程师的签证,防止弄虚作假。

(三)建设项目竣工决算阶段的审计。

1、对试运行工作的审计。

项目建成后的试运行工作,审计要跟踪把握好是否具备试运行的条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试运行是否达到原设计的要求,运行记录是否齐全结果如何。

2、对竣工验收阶段的审计。

竣工验收阶段的审计要把握好是否按分项验收、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进行;是否按预验收和验收的程序办;验收的竣工报告、图纸、文件是否齐全;是否及时办理了交接,竣工财务决算是否合规,对工程节超情况以及剩余资产是否妥善处理。是否有批准后的验收申请;验收中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地方质检部门、管理运行单位以及计划审计、档案等专业人员是否齐全;验收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这是项目建设的历史资料,一定要通过审计工作将历史的珍藏资料收集齐全,妥善保存。

3、对竣工决算的审计。

检查工程结算和工程财务资料,核对甲乙双方材料决算表,超、欠材差计算是否正确,结算凭证是否合法。检查工程库存物资的财务处理是否合规。检查待摊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工程建设配套设施费用支出、贷款利息和资金占用费是否真实,其分摊是否合理,有无挤占工程投资支出;审查各种非正常损失费用的真实性,核销有无经过有权部门审核批准;已摊销待摊投资是否真实、合理,投资决算报表中相关数据是否配比。检查建安工程投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竣工图纸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审查竣工资料与实物是否一致;依据竣工图纸、工程签证资料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细致、认真地审核、复算工程量,确定工程量的真实性,以及工程定额套用与取费或者应用投标单价的准确性。审查合同中关于工期、质量等奖惩条款的实际执行情况。检查建设项目基建收入、节余资金,重点检查建设期间收入的形成和工程投资节余资金分配比例的真实性、合法性。检查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主要检查“交付使用资产总表”、“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核实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真实,是否办理了验收手续和交付的递延资产情况等。检查尾工工程,重点检查建设单位预留建设项目未完工程投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四)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出具的中期审计报告所涉及的审计发现问题和建议进行后续跟踪落实,以确认管理层是否采取了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通过后续审计可以根除被审计单位风险病灶,使风险预警作用更加反映充分和有实效,真正发挥风险导向的作用。

后续审计工作安排要坚持风险导向和实事求是原则,应区分不同情况:应根据纠正措施的复杂程度以及相关规定来确定落实纠正措施所需要的期限;对已经纠正的各种控制风险和已经实施的各项改进措施的,要针对其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估。

另外, 整个过程审计后按审计报告的要求要尽快形成审计报告并与有关方面多沟通,同时还要抓好报告中提出问题的处理和落实。

三、跟踪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完善审计人员的构成,建立跟踪审计管理机构,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

组建审计管理机构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是多学科知识的应用,一般应由较高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工程、法律人员组成。单位应依据《审计法》和《审计实施条例》等固定资产投资相关审计的法律法规制定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为跟踪审计人员提供具体的工作依据和指导。审计人员应在项目现场设立办公场所,与相关单位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有关情况,提出审计意见,并且作好会议记录。

(二)跟踪审计过程中资料积累要详细。

审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展、变更等真实情况,了解工程建设中涉及有关技术问题,熟悉工程量计量规则以及有关费用的测量办法,并且作好相关记录。在项目施工中,对有些事后又无法审计取证的,应把其施工过程确定为审计重点。并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定期对施工单位完成工作内容、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核实,出具审核意见,作好审计工作底稿。

(三)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的深度。

在跟踪审计中,要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以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作为第三方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不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促使工作规范。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直接干预相关建设工作。应重视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重视作好审计宣传工作,使被审计单位了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及应配合的要求,自觉接受审计。在审计的每个重大环节中,审计人员内部要及时碰头开会,集体研究解决,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不留任何疑点和隐患。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与甲方、乙方、监理多沟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要客观公正、坚持原则,也要注意工作方法,最大限度的使工程造价得到准确反映。审计结果在得到甲乙双方共同确认后,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除了写明审计结果、核减(增)额,还应把一些特殊事项交代清楚。

(作者:任职于郑州雁鸣湖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研究方向:房地产财务管理及审计)

参考文献:

[1]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黎振宇,刘智. 对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监督的再认识. 科技创业月刊. 2004年12期

[3]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1,9-10.

第6篇

1公路建设投资的审计监督的重点

多年来,审计部门沿用的办法一直是等到工程完工后,对决算报告进行审查,检查其套用定额是否正确,有无多计工程量的。很显然,这种办法已远远脱离了审计监督职能的范畴。随着现在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等新事物的出现,审计监督也应相应的改变其重点和,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路工程招投标的全过程。公路建设投资项目从立项伊始,到公开进行招投标,其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如标底的多少、投资者对标底上下浮动的最大承受能力等,这些虽属业内秘密、机密,但应该是审计监督的重点,以避免虚假招投标或暗箱操作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承包商的施工资质、招投标过程的合法、合规性都应列为审计监督的重点。

(二)主体工程,即投资者所要得到的道路、大桥、桥涵等的主体。审计监督的重点应是工程的规划有无超标准、超预算的情况,即所谓的小批大干现象[1]。

(三)附属工程,如道路两边的绿化工程、防护、边沟等,审计监督的重点同样应放在有无夹带工程等计划外工程,或人为改变设计方案,变相加大工程概算的问题。

(四)隐蔽工程,如桥梁基础,竣工后无法看见和计量的工程。隐蔽工程因其隐蔽性和重要性而增加了监督的难度,监督的重点应放在核实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的差异上,如开挖土石方量、投入的基础用料量等问题上。

(五)工程决算,即对提报的工程决算报告进行审计,依据国家公路建设方面的法规仔细审查施工过程有无多计工程量、重复计量、不合规定、高套定额、故意错套定额、多计取费用、乱摊销费用、挪用转移公路建设资金等现象。 2公路建设投资审计监督的内容和

由于近年来,公路建设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何做到既充分发挥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对公路建设投资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监督,审计监督的方法问题尤为重要。 2.1招投标过程监督

招投标过程是公路建设投资进入实质性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不仅能从施工能力、施工信誉等方面择优选择承包商,也通过施工合同对投资、进度、质量进一步细化和控制,用、合同手段保证公路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招投标工作是否规范、合法,将直接招投标结果的公正性以及投资的经济性与否,从以往经验和教训来看,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暗箱操作关系标、人情标,不仅使招标的目的难以从合同价上表现出来,也会为以后施工过程中的投资失控埋下隐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单位(以下称业主)的招标(或招标)是否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2]以及我省关于招投标工作的一些规定已经全面实施,按照法定招标程序应按公开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投标、评标定标、发出中标通知书这一流程来进行,在招标前应详细编制招标文件(含项目专用本)、招标总体实施办法、资格预审评审办法、评标实施细则等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在各阶段应认真准确客观地编写评标报告、定标决议等,并应全程做好公证。作为审计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检查自身在招投标中有无违规现象:

①在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资格预审、评标中是否有地区、行业的限制性条款和做法;

②按照国家规定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是否公开招标,是否将该公开招标的项目实施小范围的邀请招标、议标,是否将大的项目肢解逃避招标,是否将前期小的项目招标后期大的项目直接交给前期项目施工单位; ③指定分包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对可以由业主指定分包的条件;

④合同签定价及中标通知书的合同价是否为承包商的中标价;

⑤本项目的招标文件和实施办法中是否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2]以及我省关于投标工作的一些规定有严重抵触的地方。

(2)建设单位是否严格遵循国家建设项目建设程序,在各项上级批复、建设资金到位、施工图设计完成并经过专家评审通过后再实施招标。坚决杜绝边设计边施工,以往的经验教训已经不少,强攻硬上、盲目施工只能是劳民伤财,必然造成一些总体上考虑不周的地方,频繁返工,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极端不负责。

(3)建设单位是否在招标前将该项目的招标用图纸和工程量清单(或调整工程量清单)进行了认真的对比审核。工程量清单是根据招标用图纸,按照招标文件上的各细目计量方法汇总出来的。它既是招投标时各投标单位报价的共同基础,也是合同签定后施工过程中变更、计量的基础。目前工程量清单大多由设计院或工程咨询事物所编制,没有第二家单位复核,准确度较低,如果清单量与实际施工图数量出入太大,会使合同价(或中标价)过高或过低,即使在中标以后另行调整,也会给施工单位按合同文件提请变更单价埋下伏笔。因此复核工程量清单数量显得尤为重要。在复核过程中,土石方工程(含软基处理)又是复核的重点,因为在实际月计量支付中,土石方是按分层、分段计量的,相对来讲比较粗略,所以只有在工程量清单上进行总量控制才能有效地防止超计量。发现有不符合时,则应按规定及时予以更正。

2.2 施工过程监督

施工过程是履行合同、处理变更、对实物工程量进行计量的过程,具有时间跨度大、可变因素多、矛盾集中、对决算价影响大等特点,因此也是我们工程监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处理这个阶段的工程管理问题,应紧紧把握住合同这个原则,这里所讲的合同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施工合同,而且包括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图纸等;如果遇到以上文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要依照《部国内公路工程招标文件范本》[3]进行处理。在这个阶段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督管理:

(1) 履约保函及动员预付款保函应按合同规定及时足量提交。履约保函的作用是保证承包商能按合同规定承担工程的实施和完成及其缺陷修复的银行担保,其有效期至业主向承包商颁发交工证书之日。承包商应按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提交履约保函,未提交之前不得对其计量。

动员预付款保函的作用是对业主支付给承包商用于开工前准备工作启动资金的银行担保,按工程进度以一定比例分期从各月的中期支付中扣回。其有效期至全部扣回之日起失效。承包商应按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提交动员预付款保函,未提交之前不得支付动员预付款。

(2) 重点加强工程量清单的合同内计量工作。工程量清单计量一般是根据每月完成的合同内实物工作量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合格准予计量的工程细目,它有阶段性、按实计量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应在过程中来进行控制,而不是依靠事后发现超计量以后再扣回。计量人员(业主工地工程部、合同部)均应认真合同文件和招标文件中的计量条款,心中应明确哪些项目可以计量,哪些项目不能计量,属于包含在其他工程项目中的均不能单独计量,业主工地工程监管人员应重点审核施工期内各工程细目的合同内计量总额是否超出调整后的清单总额,对于超出的项目应查找原因,与总监办结合及时予以核减。

(3)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变更设计工作。变更设计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最大的因素,但客观的讲,任何工程项目都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变更设计;变更设计既可以由业主(或设计单位)提出,也可以由承包商提出。对于这方面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①变更设计是否必要,是否有施工单位和设计代表通过变更将低单价细目更改为高单价细目的现象。

②是否清单上已有适合或类似的项目单价,而另行审批单价的现象;在批复新的合同外单价时,应根据合同及实际情况认真编写审核批复意见,经相关部门会签,总监签发。不得随意无根据批复。

③对于同时有核增核减的变更设计工程数量,是否在核增的同时对相关细目数量进行核减。

④对于招标文件或投标书中明确由承包商承担的施工方案、材料、机械、施工配合费用,是否通过变更予以支付。

⑤一般来说,土方工程变更的重点集中在土方运距的增量上,从其他的高速公路项目上的审计情况来看,这部分的比较多,涉及的金额也比较大。客观上讲由于项目全线的取土坑不是同时落实到位,地点及取土数量也不可能与施工图设计完全一样,因此必然引起施工便道及土方平均运距的变化,正因为如此,往往导致此项变更比较混乱,这是我们工程管理监督的重点。对于施工便道,有的招标文件明确规定在投标时由承包商自行报价,总额包死,不因取土场的变化而调整;有的规定调整的范围,例如平均运距变化在1Km以内的不予调整;而有的则按实际便道的长度进行计量,针对以上几种情况,应根据具体合同区别对待,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对于这类问题,建设单位应及早着手制定具体的变更办法和原则,随时调查核实和签署相关的基础资料,为以后整体土方平均运距的打下基础,避免以后甲乙双方引起争议。实际计算时,应先计算出施工图土方的平均运距,再按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取土坑平面位置、上土里程、取土数量、便道长度等计算出变更后的平均运距,两者之差即为运距增量。

⑥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隐蔽工程的变更,主要指软基处理、沟塘回填等,这部分项目主要发生在路基施工的前期,工程点多面广,工作量也比较大。在路基本体开始填筑后,即使发现数量上有问题,核查的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对于此部分的变更及计量,从其他公路建设的成功的经验来看,业主工地监管部门或总监办应明确指派不同部门的两个人在现场同时核准并在计量表上签字,这样可以做到互相监督,当场核定,一方面避免一人随意操作,另一方面避免事后甲乙双方相互推脱。

2.3 竣工结算监督

竣工结算是在承包商按合同要求全部完成其施工项目后,对施工单位所做的实际工作量及其他应付费用做一汇总,据此确定最终支付给施工单位的计量总额。工程竣工结算应在工程量现清单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实际的合理的月计量支付数量进行汇总,对于某些项目的实际计量总数量未达到现清单数量,应原因,如果不是漏计、错计,则不能再将差额补给施工单位,尤其是路基土石方这一块,施工单位会以种种理由说明前期土石方计量得比较粗略,要求结算时一次补足,这是违背计量支付原则的。

3对进一步完善公路基本建设投资审计的建议

要提高监督质量,就必须改进方式、和手段。首先是提前介入、全程把关,就是在工程立项、招标投标、合同的签订、材料采购、现场勘查、工程变更、竣工决算等环节都要有审计人员的参与或实施实质性的审计,它是加强工程管理、减少舞弊现象、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全程监督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一是根据《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参与招投标工作,实施审计监督权;二是从信息评审、投标报价评审、合同管理措施评审等环节入手,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三是参与大宗物资(如沥青、钢材等)的采购工作,加强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对材料价格和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四是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验证;最后是严把决算审计关,核实工程量,杜绝多计重复计算工程量的问题等。

[1]于建书。为宏观决策服务的着力点[J].山东审计,1996,(6):40-41。

第7篇

关键词:工程审计;审计监督;全程审计

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或者内部审计组织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运用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对建设单位或企业的投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做出审计报告的工作。顺利开展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维护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然而,在建设项目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一、工程项目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一)工程项目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实行的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和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施工、监理、造价、管理和审计等环节无法有效地联系起来,违背了建设工程的内在规律。部分建设工程甚至没有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有的甚至没有足够的工程建设资金,具有严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许多单位的工程审计人员由于受到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甚至单位负责人的制约,使审计工作难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些现象都表明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存在严重的制度性缺失。

(二)重视事后控制,忽视事前、事中监督

长期以来工程项目审计已形成事后控制的传统习惯,对于工程超预算或者工程差错等现象往往无法挽救。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招标方式不规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工程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对施工过程的跟踪监督,对建设工程没有进行及时计量,造成集中计量、重复计量等问题,导致对建设工程的计量不够准确。

(三)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存在问题

在工程竣工结算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例如,施工企业利用合同缺口多计工程量,进而虚增工程造价;由于计算单位不一致以及对计算规则的不了解,造成工程量计算出现误差;忽略对定额的综合解释、高套定额或重复套用定额,造成结算价款虚高等。

二、解决工程项目审计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工程项目审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审计人员应该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合理解决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保证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建立健全工程审计监督制度

1.建立工程监理监督机制

由于工程项目投资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从建设工程立项开始监理工作人员就应对工程进行监理。包括对建筑工程图纸的汇审、建筑材料的选定、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和修改以及对竣工结算的审核等。监理工作人员通过对建设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监理的公正性和专业性职能,不仅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的建筑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立项之前应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投标的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进行评估,保证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在施工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还要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建设工程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可以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防止不规范的招标方式发生,保证投标的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3.建立健全预算和核算审计监督机制

由于建设工程单位审计工作人员对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经验不足,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审核和测量,对各种建筑材料都要进行调查核实,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审计效果也不佳。因此,建设工程单位应该让各个部门先进行预算和结算的审核,审计工作人员再将各个部门的审核结果进行审计把关,对整个预算和结算过程进行监督,不仅能够减轻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保证预算和结算数据的准确性。

(二)完善审计范围,注重全程跟踪审计

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必须着眼于建设工程的整个过程,注重开展全程跟踪审计,紧紧抓住基建活动的各关键环节,确保对许多关键的问题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项目开工前,审计人员应及早介入,注意抓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运用询问、审核、现场观察等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降低检查风险。项目建设期间,审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跟踪审核建筑设计、建筑预算以及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严格审查隐蔽工程,重点加强对施工用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的审计,还要注意开展对工程变更的相关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重点做好工程竣工预决算审计和投资评价,特别要注意施工图与竣工图是否混淆、变更签证手续是否规范、材料价格与用量是否虚报等关键问题。

(三)提高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工程项目审计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难度大等特点,因而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更高。审计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在组成基建工程审计队伍时,应注意考虑审计小组内部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在选派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具备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基础、具备基建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相关审计经验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学习要求,通过参加培训班、经验交流会以及内部审计协会的相关科研项目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总而言之,加强工程项目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对审计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工程审计任务,提高工程企业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朋才.风险导向模式在高校基建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2(3).

[2]童燕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析[J].商业会计,2011(10).

[3]田华.工程造价审计的实施[J].中国内部审计,2012(5).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168-02

传统的基建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在工程项目竣工后对项目结算进行事后监督,往往造成“于事无补”,反而落得“秋后算帐”的尴尬局面,因而从源头上防止建设资金的虚报冒领和挥霍浪费,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成为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基建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的首要选择。怎样完成这一重任呢?在高校自身审计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建立有效的跟踪审计模式,规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控制工程造价,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面临的难点问题。

1 目前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要模式及缺陷

建立何种跟踪审计模式,一般需考虑以下三点因素:

(1)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内部控制由5个部分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控制环境包括态度、能力、意识以及管理者的行为;风险评估是管理层确认、分析及管理那些对目标达成有影响的风险的过程;控制活动是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他们确保企业执行必要的措施,以监控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信息和沟通包含企业内部信息的鉴别和流动,它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员工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并承担他们的责任;监督与管理层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过程有关;内部控制的5个组成部分是紧密联系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这对选择什么样的跟踪审计形式很重要。如果一个建设单位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有一支扎实的基建管理队伍和过硬的内部审计力量,可以选择松散型的跟踪审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关节点进行介入取证。否则,就要实行紧密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2)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重视程度。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建设项目本身所存在的风险,控制风险与内部控制相关,这两种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法消除的。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只有降低检查风险,采取更加严格的检查措施,通过选择紧密型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贴身”式监督,随着建设项目的深入而一步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3)审计成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以往的事后审计在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和环境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广泛性、全程性决定了开展跟踪审计的成本要比以往的审计模式高得多。同时,紧密型的跟踪审计要求人员几乎时刻在现场,其成本也比松散型的跟踪审计要高一些。在目前跟踪审计效益还不能有效计量的情况下,对跟踪审计形式的选择,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审计成本。

目前,在高校工程建设中广泛开展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紧密型跟踪审计模式,即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合同、施工等各环节直到最后竣工结算,都进行审计监督。审计人员吃住都在施工现场,时刻监督。这样审计成本较高。

另一种是松散型跟踪审计模式,即重点环节跟踪审计方式。审计人员从工程的某个关键点作为切入点,在每个关键环节,审计人员进行跟踪审计,而不需要时刻在现场。这种审计模式往往由于跟踪的不及时或“过于紧密”,会造成审计风险较大。

由于跟踪审计的类型不同,劳动和技术手段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跟踪审计模式的收费标准就不同。目前,在武汉地区松散型的跟踪审计计费一般不支付基本费用,仅按审减额的5%-10%收费;紧密型跟踪审计模式一般参照《关于调整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收费标准的通知》(鄂价房地字[2000]51号文)的标准,跟踪审计基本费用按文件标准计算金额的50%-100%计费,也有的按工程施工合同金额的0.1%计取,结算审计费用按审减额的5%-8%计取。

同时,这两种跟踪审计模式都是建立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审计模式。相比较于传统的事后结算审计而言,无论哪种跟踪审计模式都有明显的进步之处。但高校作为这两种审计模式的行为主体,当学校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执行有效时,其发挥的作用就明显,一旦学校内部控制设计不当,执行有漏洞时,其效果就会打折扣。

高校的国有事业单位性质和资金来源以国家拔款为主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建设资金的使用最终应由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否则会造成国家审计的缺位。因此,在高校建设领域,建设项目审计还需要高校主体外的国家审计力量的介入,这样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也有助于防范建设项目中的风险。

2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设计

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经历了传统的事后结算审计,正在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但是,由于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缺陷以及国有资金的大量集中使用,需要国家审计的参与。因此,在实施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建立以学校内部审计人员为主,以社会审计为补充,通过国家审计的最终介入,建立起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结合的新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

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为主体进行紧密型跟踪,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辅之以松散型跟踪,国家审计机关在高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事后检查式的复审,从而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工程造价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的高校建设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模式。

这样筑起了跟踪审计的“三道防线”,即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建设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在结算审计时,对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编制、审查通过的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把第一道关。当内部审计力量较弱时,可以聘请相关的社会专门人才参与到工程跟踪审计中,共同把好第一道关。由社会审计人员参与工程跟踪审计过程中,结算审核时,在内审机构审核的基础上审计,把第二道关。最后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把第三道关。

3 新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1)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

①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结合。内部审计人员始终站在第一线,社会审计人员按节点情况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国家审计人员在前二者的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②紧密型跟踪和松散型跟踪相结合。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紧密型跟踪审计,有利于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社会审计人员通过松散型的跟踪审计掌握工程状况,提高审计效率。

③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内部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国家审计人员是事后审计,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结合在一起。

④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详细审计,社会审计人员根据工程特点有重点的详细审计,和国家审计人员在前两者审计基础上的抽查审计,体现了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的特点。

⑤财务审计和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机关事后以财政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并附带对工程造价的确定、结算情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则以建设工程造价审计为主,对建设工程过程中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

(2)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优势。

①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国家审计的职能。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目标、规章制度、职能分工、业务流程、经营情况都非常了解,熟悉学校的内部情况和管理状况,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往往无法独立开展跟踪审计活动。而社会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术力量,但对学校的内部状况不了解,无法高效的开展项目审计工作;国家审计人员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同时各个高校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使国家审计人员更加显得缺乏,对高校审计项目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国家审计部门通过对学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的跟踪审计结果进行监督与复审,提高了工作效率,发挥了国家审计的威力,而又不用面面俱到。这样就充分发挥了三者的职能。

②优势互补确保审计质量。学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都有优势,社会审计拥有各种工程审计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借助社会审计的力量可以弥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力量的不足,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更好的实现总体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实施紧密型的跟踪审计,整天在现场实时监督学校建设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的工程施工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跟踪审计记录,提供管理建议;但由于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都在跟踪审计第一线,有时提供咨询建议,甚至参与到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容易导致角色混淆。国家审计人员通过事后的复审,可以起到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作用,对跟踪审计工作和审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必要时可以将社会审计纳入“黑名单”。这样,可促使跟踪审计人员有效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又由国家审计起到最后把关者的作用。

③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节约审计资源。社会审计进行松散型的跟踪审计,不必派人24小时跟踪审计在现场,可以将节约出来的审计人员安排其他的审计任务,避免了审计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始终在工作现场,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学校也相应节约了审计费用,降低了审计成本。

参考文献

[1]尹维吉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J].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第9篇

一、工程项目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一)工程项目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实行的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和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施工、监理、造价、管理和审计等环节无法有效地联系起来,违背了建设工程的内在规律。部分建设工程甚至没有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有的甚至没有足够的工程建设资金,具有严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许多单位的工程审计人员由于受到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甚至单位负责人的制约,使审计工作难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些现象都表明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存在严重的制度性缺失。

(二)重视事后控制,忽视事前、事中监督

长期以来工程项目审计已形成事后控制的传统习惯,对于工程超预算或者工程差错等现象往往无法挽救。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招标方式不规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工程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对施工过程的跟踪监督,对建设工程没有进行及时计量,造成集中计量、重复计量等问题,导致对建设工程的计量不够准确。

(三)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存在问题

在工程竣工结算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例如,施工企业利用合同缺口多计工程量,进而虚增工程造价;由于计算单位不一致以及对计算规则的不了解,造成工程量计算出现误差;忽略对定额的综合解释、高套定额或重复套用定额,造成结算价款虚高等。

二、解决工程项目审计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工程项目审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审计人员应该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合理解决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保证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建立健全工程审计监督制度

1.建立工程监理监督机制

由于工程项目投资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从建设工程立项开始监理工作人员就应对工程进行监理。包括对建筑工程图纸的汇审、建筑材料的选定、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和修改以及对竣工结算的审核等。监理工作人员通过对建设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监理的公正性和专业性职能,不仅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的建筑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立项之前应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投标的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进行评估,保证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在施工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还要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建设工程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可以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防止不规范的招标方式发生,保证投标的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3.建立健全预算和核算审计监督机制

由于建设工程单位审计工作人员对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经验不足,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审核和测量,对各种建筑材料都要进行调查核实,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审计效果也不佳。因此,建设工程单位应该让各个部门先进行预算和结算的审核,审计工作人员再将各个部门的审核结果进行审计把关,对整个预算和结算过程进行监督,不仅能够减轻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保证预算和结算数据的准确性。

(二)完善审计范围,注重全程跟踪审计

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必须着眼于建设工程的整个过程,注重开展全程跟踪审计,紧紧抓住基建活动的各关键环节,确保对许多关键的问题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项目开工前,审计人员应及早介入,注意抓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运用询问、审核、现场观察等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降低检查风险。项目建设期间,审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跟踪审核建筑设计、建筑预算以及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严格审查隐蔽工程,重点加强对施工用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的审计,还要注意开展对工程变更的相关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重点做好工程竣工预决算审计和投资评价,特别要注意施工图与竣工图是否混淆、变更签证手续是否规范、材料价格与用量是否虚报等关键问题。

(三)提高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工程项目审计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难度大等特点,因而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更高。审计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在组成基建工程审计队伍时,应注意考虑审计小组内部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在选派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具备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基础、具备基建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相关审计经验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学习要求,通过参加培训班、经验交流会以及内部审计协会的相关科研项目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总而言之,加强工程项目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对审计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工程审计任务,提高工程企业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朋才.风险导向模式在高校基建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2(3).

[2]童燕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析[J].商业会计,2011(10).

[3]田华.工程造价审计的实施[J].中国内部审计,2012(5).

第10篇

关键词:造价咨询;项目特征;审计机制

1项目背景

高校某宿舍工程立项金额为3500万,建筑面积约16000㎡,层数6层,高度20.8米,按标准属中型规模。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由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概算,招标编制招标控制价和工程量清单,由社会审计机构审核招标控制价。招标控制价审定时经设计院、招标、社会审计机构3方多次的会议审核,有效的把招标控制价控制在设计概算范围内。项目经招标后,合同履行时发现工程量清单中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项目特征说明存在描述不准确的问题,图纸描述管桩为“桩径D=500mm、壁厚125mm的AB型桩”,而工程量清单子项目特征描述管桩为“桩径D=500mm、壁厚100mm的AB型桩”,该缺陷引起施工方的索赔。2案例分析根据建设方与施工方签订的施工合同条款:《地区建设工程材料指导价》中有的,材料单价按施工同期《地区建设工程材料指导价》下浮25%,没有的,先由监理工程师审定,再报发包人根据市场调查情况确定。(1)单位价差。①第一种方法(暂按照施工同期《地区建设工程材料指导价》某品牌管桩价格):φ500×125管桩单价*75%-φ500×100管桩(管桩投标主材单价)=168.00×75%-120.73(管桩投标主材单价)=126.00-120.73=5.27元;②第二种方法(暂按照施工同期《地区建设工程常用材料税前综合价格》管桩综合价格):φ500×125管桩单价*75%-φ500×100管桩(管桩投标主材单价)=149.57×75%-120.73=-8.55元;(2)管桩总数量=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数量+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试验桩)数量=5608.8+119.7=5728.5米;(3)估算补偿金额=管桩总数量×价差×(1+税金11%)×(1-投标下浮率4.83%)。①第一种方法(暂按照某品牌价格)估算补偿金额为:31891元;②第二种方法(暂按综合价格)估算补偿金额为:根据合同约定,由于φ500×125管桩单价下浮25%后已低于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可不予补偿。在本案例分析中,造价咨询单位提出的

2种估算补偿计算方

式从审计角度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但也有商酌的地方,如主材下浮25%后还要再按投标下浮率下浮以及综合单价是各种品牌管桩的平均价,施工方不一定认可该计算方式。合同履行时,施工方仍未提供实施方案预算,职能部门留待竣工结算时送审审定。

3案例引起的风险分析

3.1造价咨询行业服务质量不足

近年来,国家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政府职能改革,积极推动市场自由竞争的活力。粤发改价格〔2015〕147号文的放开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造价咨询服务费不再执行国家指导价。在当前市场下,招投标竞价没有最低价限制的约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承揽业务,造价咨询单位恶性竞争,投标时可以在前服务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再下浮30%或以上。招投标阶段与竣工结算阶段咨询服务收费标准有所不同,竣工结算可以按照扣减率给予造价咨询单位一定比例的奖励机制,招投标只能按照预算报价来收取,服务收费金额变化不大。在造价咨询费用低下的情况下,咨询单位只能通过压缩项目投入来保持公司利润。从本案例招标控制价经过3家社会服务单位核对但仍存在项目特征描述不准确的情况,可看到现阶段造价咨询服务行业质量不足是普遍的现象。

3.2造价偏差的不可控性

根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规定,招标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招标人对招标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本案例中,经设计院复核,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管壁厚度的问题须按图施工。施工合同条款约定,合同履行期间出现实际施工设计图纸与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任一项目特征描述不符,且该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增减事件的,合同双方当事人应调整合同价款,按照实际施工的项目特征重新确定相应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计算调整的合同价款。该次管桩管壁厚度描述不准确必然引起价款金额调整,但价款调整的大小须在工程竣工结算时才能确定,人为误差因素不可控。

3.3内部审计问题

“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探索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1],“提倡高校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依据项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本案例由编制单位提供招标控制价计算文稿,具有甲级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导入计算文稿来审核招标控制价。在审计过程中,施工图纸设计问题、施工图预算超设计概算、施工图纸的屡次变更等牵扯审核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造价咨询单位对其重点审核,但对计算文稿项目特征说明未提出意见。

4招投标阶段审计对策与建议

4.1制定灵活的审计机制

参照2011年的收费标准,从委托方角度工程预算编制或审核的收费标准是一样的,但对于受委托方所需要投入的资源就大不一样。内部审计可根据工程的规模、重要性以及时间来决定委托服务的内容。对于重点项目,内部审计可提前介入,并由委托审核预算更改为编制预算服务,通过不同公司编制的预算来核对项目子项、项目特征说明、单位、数量、价格等差别一目了然;同时,内部审计和业务部门委托社会咨询单位服务时间相近,更有利于减少内部流程的审核时间。

4.2明确内部审计职能

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覆盖面广、专业性强。考虑到审计资源配备的不足,部门管理办法中应明确内部审计各阶段或重点环节的职能,从单位制度上划分内部审计与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

4.3重视施工招标文件的审查

招投标审查和合同审查是事前审计工作重点。内部审计意见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内部经济活动的评价,对外并无法律效力。招标文件经后,招标人需承担相应法律和行政责任。对事中审计、事后审计,招标文件的审查更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4.4招标合同条款、工程量清单、施工图纸相结合

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合同条款等是招标文件重要组成,是招标人需求的体现,投标人投标时需对其认可或说明。为避免招标工程量的缺陷,合同条款中可加入风险控制的条款。标准施工合同范本已经有相关完善的规定,招标前可根据项目侧重点适当调整,并作为招标文件组成一起出去,对工程实施以及造价结算有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审计介入点不同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以下简称教育部29号文)指出,对“大中型建设工程应实施全过程审计;也可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内部情况,对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部分阶段或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实际上,各高校基本从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不同的介入点开始审计。有的从工程量清单编制审核介入,有的从施工单位招标开始介入,有的从工程施工开始介入,不一而足。而从投资估算开始介入,对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部内容进行全过程审计的高校极少。

(二)审计范围不同

全过程审计的内容主要有11个方面:(1)工程审批程序审计;(2)设计审计,包括初步设计审计、施工图设计审计和设计变更审计;(3)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4)工程招标投标审计,包括招标文件和招标程序审计;(5)工程合同审计,包括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条款的审核把关和合同执行审计;(6)拆迁审计;(7)内部控制制度审计;(8)工程物资采购审计;(9)隐蔽工程审计;(10)额外工程审计;(11)工程进度审计,即定期对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由于审计介入点不同和具体审计方案不同,各高校的全过程审计基本都未完全涵盖以上内容。

(三)审计深度不同

所谓审计深度,是指对审计事项的审计细致程度。比如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有的高校是全过程审计方和建设主管方委托的清单编制单位背靠背编制清单,然后将两份清单进行比对,在此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有的高校没有安排全过程审计方编制工程量清单,只对建设主管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两者效果必然不同。再如,对工程变更联系单的审计,是对所有工程变更联系单都进行审计,还是只选择金额比较大的进行审计,金额大小的划分界限是多少。这种审计深度问题贯穿于全过程审计的始终,对审计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四)审计主体不同

目前高校工程审计专业人才紧缺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很多高校都是委托社会上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全过程审计。代表学校进行委托全过程审计业务的部门一般是高校内审部门(审计处)。而有的高校是建设主管部门(一般是基建处)既代表学校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同时又代表学校委托事务所对所管理的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审计。还有的高校是建设主管部门委托一家事务所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咨询,内部审计部门委托一家事务所进行全过程审计。另外,各高校与事务所所签审计合同不同,导致学校及代表学校委托审计业务的部门与事务所的合同关系具体内容不同,即甲乙方权责界定不同,这些对全过程审计工作的开展及审计质量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五)审计方与建设管理部

门权责范围不同教育部29号文对全过程审计的定位为“监督、控制和评价”。但在全过程审计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审计越位、错位、缺位现象表明,对这一审计定位的把握是一个难点。有些项目中,审计方在每一个工程管理环节都需要签字认可,没有审计负责人签字同意工程量确认无效,没有审计负责人签字同意不能进行工程变更,没有审计负责人签字同意不能支付工程款。还有一些项目中,审计方只是针对同一建设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结算审计,将原本要在建设工程全部竣工后一次性做的结算审计分批提前完成而已。这两种情况反映出不同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审计中,审计方与建设管理部门的权责范围是不尽相同的。前者存在明显的越位错位现象,而后者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全过程审计。

二、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

过程审计处于探索期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在我国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方式,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处于探索期。目前,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不成熟性表现在:(1)没有成熟的套路。目前没有一种大致成熟的套路可以参考或者复制,各高校的具体做法不一,效果殊异。(2)相关制度不够细致完善。比如关于全过程审计的理论研究认为应从工程立项开始介入审计,但在实践中这一点很难做到。(3)相关文本没有规范性范本,比如全过程审计委托合同应该是对全过程审计职责范围的契约界定,但没有像《施工合同范本》(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详细准确)这样的文本可供参考,各高校的全过程审计委托合同内容不同,格式不一,这与各自对全过程审计相关概念的理解不同及具体做法不同前后呼应,以致不同高校做法大相径庭。

(二)高校内部审计有效性有待提高

高校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一般由学校领导担任负责人,由学校基建部门为主组成日常管理部门,学校审计部门作为与基建部门同级的内部机构,在面对同级部门和上级领导时很难做到完全真正独立,这种情况在全过程审计不规范、不完善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另外,高校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参差不齐,全过程审计相关各方对审计任务和职责的共识度较低,这些因素一起对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做到参与而不干预、监督而不越位、控制而不管理,评价而不决策,是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难点。

(三)内部审计力量不足及事务所水平存在差异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工程审计人员少、任务重的现象仍很普遍,因此,大部分高校的全过程审计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借助于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开展全过程审计,同时,高校内审部门对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的全过程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这种情况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事务所相关审计工作人员的胜任能力,以及双方职责关系的合同约定对全过程审计的有效性和审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差异较大,事务所对高校内部管理及全过程审计工作的理解和经验差异、事务所派出的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结构和水平差异、高校与事务所的委托合同内容的差异共同构成了审计队伍整体水平的巨大差别,相应地,全过程审计的有效性和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别。

三、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出台相应的法规和制度文件,厘清概念,规范操作,对于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工作高效开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厘清全过程审计相关概念,准确界定全过程审计的起点、终点、范围、要点等,明确审计方的职责,并形成规范性的法规或制度文件。这是做好全过程审计工作的基础。其次,提供相关文本的参考范本,提高全过程审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全过程审计协审单位招标文件参考范本,学校与协审单位合同范本,全过程审计小组技术人员标准组成等。最后,完善全过程审计的相关辅制度,比如全过程审计协审费用计算等,这是全过程审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内部加强审计沟通与协调

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工作涉及到学校审计部门(审计处)、协审单位(事务所)、学校基建管理部门(基建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部门多,业务交往复杂,即使各方准确充分理解彼此职责范围和分工,相互间需要沟通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实际情况是,相关各方对于全过程审计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较大的差异和误解,这为原本复杂的沟通增添了难度。尤其是作为同一学校内部平级部门的基建处和审计处,分别在项目建设和全过程审计中履行重要职责,负有主要责任,既需要密切协作,又存在固有矛盾,两者关系对项目建设和全过程审计都影响巨大,因此,学校管理层因其行政管理层级较高,既要关注项目建设和全过程审计目标实现,又要在加强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的基础上,强化对全过程审计的领导和管理,促进各方优化沟通,团结协作。

(三)高校内审部门加强对事务所的遴选和管理

全过程审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务所的工作成效,因此,对事务所的遴选和管理是高校内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优质的招标文件是事务所遴选工作的关键。在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具体的全过程审计工作大部分依据来源于招标文件和委托合同,这更凸显了招标文件的重要性。招标文件中一般包括招标需求、评标办法和评分标准、合同主要条款,这些是对拟确定的事务所的要求、产生办法的描述,是对全过程审计委托关系双方职责的初步界定,也是对通过招标确定的事务所工作开展的指导和约束,因此必须仔细推敲,准确表述,通过招标文件将全过程审计工作的理念予以体现,通过招标选择实力较强的事务所承担全过程审计协审工作。

(四)根据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制定合适的审计方案

第12篇

1 目前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要模式及缺陷

建立何种跟踪审计模式,一般需考虑以下三点因素:

(1)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内部控制由5个部分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控制环境包括态度、能力、意识以及管理者的行为;风险评估是管理层确认、分析及管理那些对目标达成有影响的风险的过程;控制活动是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他们确保企业执行必要的措施,以监控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信息和沟通包含企业内部信息的鉴别和流动,它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员工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并承担他们的责任;监督与管理层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过程有关;内部控制的5个组成部分是紧密联系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这对选择什么样的跟踪审计形式很重要。如果一个建设单位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有一支扎实的基建管理队伍和过硬的内部审计力量,可以选择松散型的跟踪审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关节点进行介入取证。否则,就要实行紧密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2)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重视程度。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建设项目本身所存在的风险,控制风险与内部控制相关,这两种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法消除的。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只有降低检查风险,采取更加严格的检查措施,通过选择紧密型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贴身式监督,随着建设项目的深入而一步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3)审计成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以往的事后审计在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和环境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广泛性、全程性决定了开展跟踪审计的成本要比以往的审计模式高得多。同时,紧密型的跟踪审计要求人员几乎时刻在现场,其成本也比松散型的跟踪审计要高一些。在目前跟踪审计效益还不能有效计量的情况下,对跟踪审计形式的选择,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审计成本。

目前,在高校工程建设中广泛开展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紧密型跟踪审计模式,即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合同、施工等各环节直到最后竣工结算,都进行审计监督。审计人员吃住都在施工现场,时刻监督。这样审计成本较高。

另一种是松散型跟踪审计模式,即重点环节跟踪审计方式。审计人员从工程的某个关键点作为切入点,在每个关键环节,审计人员进行跟踪审计,而不需要时刻在现场。这种审计模式往往由于跟踪的不及时或过于紧密,会造成审计风险较大。

由于跟踪审计的类型不同,劳动和技术手段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跟踪审计模式的收费标准就不同。目前,在武汉地区松散型的跟踪审计计费一般不支付基本费用,仅按审减额的5%-10%收费;紧密型跟踪审计模式一般参照《关于调整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收费标准的通知》(鄂价房地字[2000]51号文)的标准,跟踪审计基本费用按文件标准计算金额的50%-100%计费,也有的按工程施工合同金额的0.1%计取,结算审计费用按审减额的5%-8%计取。

同时,这两种跟踪审计模式都是建立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审计模式。相比较于传统的事后结算审计而言,无论哪种跟踪审计模式都有明显的进步之处。但高校作为这两种审计模式的行为主体,当学校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执行有效时,其发挥的作用就明显,一旦学校内部控制设计不当,执行有漏洞时,其效果就会打折扣。

高校的国有事业单位性质和资金来源以国家拔款为主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建设资金的使用最终应由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否则会造成国家审计的缺位。因此,在高校建设领域,建设项目审计还需要高校主体外的国家审计力量的介入,这样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设计

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经历了传统的事后结算审计,正在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但是,由于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缺陷以及国有资金的大量集中使用,需要国家审计的参与。因此,在实施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建立以学校内部审计人员为主,以社会审计为补充,通过国家审计的最终介入,建立起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结合的新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

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为主体进行紧密型跟踪,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辅之以松散型跟踪,国家审计机关在高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事后检查式的复审,从而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工程造价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的高校建设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模式。

这样筑起了跟踪审计的三道防线,即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建设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在结算审计时,对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编制、审查通过的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把第一道关。当内部审计力量较弱时,可以聘请相关的社会专门人才参与到工程跟踪审计中,共同把好第一道关。由社会审计人员参与工程跟踪审计过程中,结算审核时,在内审机构审核的基础上审计,把第二道关。最后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把第三道关。

3 新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1)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结合。内部审计人员始终站在第一线,社会审计人员按节点情况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国家审计人员在前二者的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紧密型跟踪和松散型跟踪相结合。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紧密型跟踪审计,有利于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社会审计人员通过松散型的跟踪审计掌握工程状况,提高审计效率。

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内部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国家审计人员是事后审计,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结合在一起。

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详细审计,社会审计人员根据工程特点有重点的详细审计,和国家审计人员在前两者审计基础上的抽查审计,体现了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的特点。

财务审计和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机关事后以财政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并附带对工程造价的确定、结算情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则以建设工程造价审计为主,对建设工程过程中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

(2)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优势。

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国家审计的职能。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目标、规章制度、职能分工、业务流程、经营情况都非常了解,熟悉学校的内部情况和管理状况,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往往无法独立开展跟踪审计活动。而社会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术力量,但对学校的内部状况不了解,无法高效的开展项目审计工作;国家审计人员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同时各个高校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使国家审计人员更加显得缺乏,对高校审计项目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国家审计部门通过对学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的跟踪审计结果进行监督与复审,提高了工作效率,发挥了国家审计的威力,而又不用面面俱到。这样就充分发挥了三者的职能。

第13篇

[关键词] 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风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12

[中图分类号] F239.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2- 0018- 02

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资金合理合法合规使用,并提高其投资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项目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迫切需要开展好工程项目审计。但工程项目涉及的面广,且有许多不很确定的因素,使工程审计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合理解决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的问题,有效防范工程审计风险,才能使其审计工作更加有效地落实开展。

1 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含义

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决)算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以维护国家、业主及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如实反映工程造价,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2 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成因

2.1 各利益主体对审计要求的多样性

建设单位要求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尽量降低工程造价,突出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性;施工单位要求利益的最大化;行业监管部门则强调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等。由于各部门对于建设工程审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不尽相同,导致审计的结论、审计的风险也不同。因此,各利益主体最终往往都将焦点问题集中到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身上,这就产生了最突出的而且无法控制的风险。

2.2 内部审计职能的扩展

过去人们对内部审计职能的理解是监督与评价,而内部审计经过发展,对建设工程审计不仅是从建设资金投入、使用、效果几个方面静态地评价、出具审计意见,而且对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在监督中,不仅是从造价和资金使用方面进行监督,同时对建设工程的一切活动和建设过程中主要领导者的经济责任、项目的绩效情况等实施跟踪审计。审计内容随着审计职能的扩大不断增加,因此审计人员对建设工程审计的风险也相应增大。

2.3 审计环境的影响

建设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审计包括工程技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建设管理审计等多项内容,涉及企业的众多部门。从外部环境看,现代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参与建设工程的相关部门,受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不可避免存在着信息失实、错误甚至舞弊行为,增大了审计风险。同时,建设单位内的相关部门对建设工程审计制度遵守的程度、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对建设工程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2.4 审计人员的素质

工程审计工作体现了较强的技术经济综合性特征,因而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深厚的工程技术知识,否则无法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等技术性工作进行审计。但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审计人员不了解工程结构和施工要求,无法完成与施工技术内容有关的审计工作,致使工程审计难以达到应有的质量要求,增强了潜在的审计风险。此外,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职业道德,对工程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建设工程状况相当重要,也会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审计质量。

3 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实行基建项目全过程监督

(1)工程监理的监督。工程监理是一个专业性的行业,其职责是对整个工程从立项到完工,利用其专业技术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由于监理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为建设部门更好地完成建设工程项目提供了保障。在工程项目投资较大、技术性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进行工程监理,从工程立项开始,包括图纸的汇审、材料的选定、合同的修改与实施、施工过程的监督、结算的审核等。

(2)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的监督。为协调好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关系,建设单位需委派一名熟悉施工专业知识和预(结)算技术的人员(甲方代表)进行现场监督和管理。甲方代表监督施工合同的执行,及时协助监理处理日常事务,向建设单位领导汇报工作,对监理的签证进行现场监督,并且现场搜集资料,为日后的结算打下基础。

(3)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在工程项目立项前,审计人员应会同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拟邀请投标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诚信度进行测试、评估。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的要求,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突击检查,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质按量进行施工,材料购进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监理和甲方代表的签证是否属实,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并及时进行纠正。

(4)基本建设工程的预(结)算。在送审之前,各个部门必须事先进行审核,并有审核记录。一些单位在刚开展基建审计时,由于经验不足,主管基本建设的部门没有进行审核,审计部门在审计时,每个分项工程都必须进行审核、测量,每种材料都要调查核实,工作量非常大,审计效果也不好。往往一个工程经审计部门审计后,结算造价在施工单位报价的基础上减少20%~60%。经过改革,要求监理和基建主管部门利用其对工程较熟悉的有利条件先进行审核,审计科在其基础上再进行审计把关,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审计风险也大大降低。

3.2 实行工程招标制度

通过公正的招标,施工单位为了中标,必然会根据自己的实力和经济承受能力,比价格、比技术、比质量,工程造价会降到一个比较真实、合理的位置。对于招标的工程,审计人员只需在施工前把好合同关,施工中抽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完工后对增减和更改的工程进行审计,工作量减少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对于用量较大、单价较高、没有当地信息价作为参考的主要材料、设备,以及进行高级装修而没有定额指导价的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市场调查,确定双方都能认可的价格,这样,才能避免日后由于价格问题而争执不下,无法结算。

3.3 重视审计调查与取证

进行基建审计的依据是工程图纸、甲乙双方认可的签证、现行预(结)算定额、现行费用定额及有关政策。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以上资料收集审计证据。但施工单位往往利用小型土建、水电安装、维修及装饰工程没有准确的施工图纸的特点,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审计人员必须进行现场测量,全面地、充分地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员进行实地测量取证时,必须采取严谨、合法、公正的手段。测量时审计人员、建设单位委派的现场管理代表、施工单位委派的代表必须同时在场。测量的结果必须经三方代表签字认可。施工单位常常对施工用主要材料虚报价格,或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审计人员必须实地查验,进行市场调查,以便取得该种材料的真实价格。

3.4 实行社会审计作为有效补充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预(结)算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掌握一整套的工程预(结)算技术,必须了解每种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核算方法,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来说较为困难,要完成以上各种各样的审计任务,必然要冒较大的审计风险。而社会审计却拥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为了降低内部审计的风险,工程投资较大、资料较齐全、核算技术较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请社会审计进行审计。但此前基本建设单位应先进行审核,对比较容易发现的错误先行剔除,这样单位也可节约审计费用的支出。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慧颖.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的作用[J].甘肃科技,2011,24(4).

第14篇

关键词:财政评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管理审计

一、财政投资评审依据和学校应对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是财政部门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作为预算级次为二级预算的高校,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拨付,所投资的项目相应由其审核,依法依规接受预算支出的财政监督。同时,由于资金拨付与支出审核的实施主体统一,可以更好地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实现对支出目标的有效控制,形成资金使用的良性循环。上级主管部门通过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对二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投资进行评审监督,实施工程项目的造价审核,可以视作国家审计的延伸,实现对公共财政效能的国家监督。由此引发政府财政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在审核体系与审核机制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使项目建设单位的造价审计功能和审计资源,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的管理审计方向倾斜,调整审计工作重点,适应不同形势的要求。

二、高校工程审计开展现状

关于高校工程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课题组对广东省内外部分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显示:在二级预算高校中,有80%的高校开展了造价审计,80%的高校开展了建设项目流程跟踪审计,60%的高校通过事后的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评价。造价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一般是对基建部门提交的项目造价进行复核。复核采用的方式包括由内审工作人员实施复核以及由第三方机构实施的外包复核。在所调查的二级预算高校中,造价金额在财审限额以下的项目,由内审机构实施的占60%,由中介机构实施的占40%。具体到造价审计的内容,在二级预算高校中,80%的高校实施了工程预算审计,实施工程结算审计的占100%。结合造价审计的开展情况及其工作量可见,造价审计占用了内审工作相当数量的审计资源,而最能促进内部控制改进的工程项目管理审计,开展比例却不高。

三、内审调整工作重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造价审计过程中,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对建设部门提交的项目工程量和单价进行复核。这种分工模式,一方面造成重复工作,不利于工程项目造价问题在部门间的工作责任界定。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审计部门将审计重点倾斜在造价审计方面,在财政投资造价评审权限收紧的要求下,将面临审计资源重新调整、部门工作重新定位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因此,应采取恰当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内审人员工作积极性,拓展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内涵。同时,送审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是能否顺利开展评审工作以及评审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保证,其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内审部门应顺势转移工作重心,强化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审计,促进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引导完善内控环节,提高建设项目基础资料的质量,为建设项目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达成提供规范性、专业性、功能性的支持和保障。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建设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管理审计,揭示关键风险点,可以及时发现管理漏洞,促进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流程的不断完善,规范风险控制手段。2016年,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教财〔2016〕11号),为高校建设工程审计由造价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型提出了工作方向。此举对于其他非直属高校也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为促进提高建设工程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能,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由工程造价审计转为以内部控制为主的管理审计已经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开展建设项目的管理审计,为提供高质量的财审资料提供了质量保证。应充分认识到,实施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审计的重要性,既可以掌握对项目投资的控制情况,还可以掌握对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管理情况,并由此促进内部控制链条日趋完善,改善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缺位的现状,提升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

四、具体应对措施

1.转变思维模式,调整工作流程

为实现以上目标,需要提高管理层认识,打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搭建一体化的内部控制平台。完善明确部门职责权限分配界限,调整工作思路,实现部门之间与部门内部的合理分工,保证职责分离。需要梳理建设项目全流程的不相容岗位,如: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招标、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工程结算初核与复核、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需要转变必须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造价复核的传统思维模式和相应的工作流程,在基建部门内部由不相容岗位完成复核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重心转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的管理审计。需要建立预警机制,通过流程梳理、数据分析、筛查,设定风险事项的预警点和预警红线,对一些大型、重要建设项目,做好必要的跟踪审计工作。需要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落实责任追究,保证审计成效。

2.梳理管理风险,厘清审计重点

具体落实到建设工程的管理过程审计上,可针对基建工程特点,将建设项目按工作进展分为前期工作、建设实施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梳理工作开展流程,总结问题易发环节,总结风险点,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健全情况,促进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关于最高管理风险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33.33%的参加者认为在项目前期阶段,50%的参加者认为在建设实施阶段,另有16.67%认为在竣工验收阶段。根据调查统计情况,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审计的风险防控要点,内审部门应在以下阶段和节点上,重点关注如下事项。前期工作阶段:在勘察设计招标环节,是否存在分解工程,规避招标的情况;相关部门或人员是否授意选用特定材料。在工程招标环节,是否存在应招不招、规避招标;通过违规设置不合理招标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等情况;是否存在招标控制价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评标过程中是否存在围标、串标现象。由于关系到后续的造价问题,建议采取相应措施,重点关注招标控制价。建设实施阶段:在合同管理环节,审核其是否存在合同内容与招投标文件不符的情况;合同条款(如付款方式等的设置是否存在执行风险。在质量控制环节,对工程质量的跟踪检查方面,是否存在设计施工违反强制性标准情况;对于隐蔽工程验收方面,是否存在授意对不合格工程通过验收情况;是否能保证实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安全管理环节,是否故意隐瞒发现的安全隐患。在变更控制环节,项目规模、内容和标准是否保持不变,是否存在未规范实施设计变更的行为;是否对可能存在的串通行为设置障碍;是否对重大变更要求经过审批;变更审批是否及时。在资金管理环节,是否保证预算资金及时到位;是否存在超进度支付工程款情况;是否因未扣减款项造成超付的情况;款项支付是否经过规定的流程。在提供有质量的财审基础资料工作重点下,内审部门从必要性、规范性和及时性上加强对变更控制的审核。尤其对一些体现建设工程项目内控水平的重要节点和指标,如现场工作签证、设计变更工作量签证单、设计变更书、工程结算书等相关内容进行重点审查,确保结算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避免在结算时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从符合性、可行性和资金安全的角度对合同条款的设置提出合理建议。特别是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决算依据的问题,要相应在合同中进行约定,避免由此引发合同纠纷。需要将工作内容和惩罚措施相结合,对在结算审计中发现造价虚报的情况,除以审计结果为依据进行扣减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超预算限额的限制性条款,起到相应的制约作用。竣工验收阶段:在工程结算审核环节,是否及时完成审核工作。在竣工决算编制环节,是否及时办理决算;决算报表是否真实;固定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账。在资料归档环节,是否按清单将资料及时、全面归档保管。

3.强化结果运用,保证审计成效

第15篇

一、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明确 建设工程实施一般由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算和决算及评估等阶段组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进行系统地监督和管理。我国现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名为“三位一体”,实际上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配合,权责不清等问题,形成施工、监理、造价、管理、审计等环节相互脱节,内在有机联系紊乱,严重违背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致使一些项目出现随意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等问题。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追求政绩,以行政权力决定工程项目建设,形成了“首长工程”和“条子工程”。这些建设工程项目未经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有的甚至未落实资金,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项目投资的严重损失浪费。所有这些现象都反映了我国现行建设工程项目决策和管理体制缺乏“刚性”,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性缺失。

(二)招标形式形同虚设 建设工程招投标本是我国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项目投资建设机制,达到革除建设工程领域暗箱操作,节约建设资金,实现较好投资经济效果的目的。但是,由于传统审计普遍将审计重点放在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上,是一种事后的审计监督,没有对建设工程实施全过程审计,因而在整个工程实施中存在着严重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有些工程发包单位不按正常规定进行招标,而是私下搞“暗箱”操作,向投标单位索要回扣、好处费;还有的工程在招标前“设局”,招标中“演戏”,进行串标、陪标、买标、漏标等;有的建设单位甚至采取指令发包、人情标、招标变议标、规避招投标等假招标形式,实现由指定投标人中标的违法目的。

(三)建设程序的违反导致“三边工程” 建设程序是投资项目建设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也是建设项目自然规律的要求,必须严格遵守。长期以来,不少部门跑项目、争资金比较积极,但对前期工作却不够重视。有的往往为了“搭车”上项目,只好东拼西凑一些没有工作基础的项目开工建设,然后再补做前期工作;有的在尚未得到建设主管部门确定意见的情况下,仅凭上级部门“可以考虑”就自行开工建设;有的则干脆先斩后奏,开工建设后再逼迫有关部门“就范”。在这些项目中,许多连初步设计甚至可行性研究报告还没有审批,成为边设计、边报批、边施工的“三边工程”,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

二、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各利益主体对审计要求的多样性 建设单位要求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尽量降低工程造价,突出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性;施工单位要求利益的最大化;行业监管部门则要求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等。由于各部门对建设工程审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不尽相同,导致审计的结论、审计的风险也不同。因此,,各利益主体最终往往都将焦点问题都集中到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身上,这就产生了最突出而无法控制的风险。

(二)内部审计职能的扩展 过去人们对内部审计职能的理解是监督与评价,而内部审计经过发展,对建设工程审计不仅是从建设资金投人、使用、效果几个方面静态地评价、出具审计意见,而且对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也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在监督中,不仅是从造价和资金使用上,同时对建设工程的一切活动和建设过程中主要领导者的经济责任、项目的绩效情况等实施跟踪审计。审计内容随着审计职能的扩大也随之增大,因此审计人员对建设工程审计的风险也相应增大。

(三)审计环境的影响 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审计包括工程技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建设管理审计等多项内容,涉及企业的众多部门。从外部环境看,现代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参与建设工程的相关部门,受利润最大化驱动,不可避免存在着信息失实、错误甚至舞弊行为,增大了审计风险。同时,建设单位内的相关部门对建设工程审计制度遵守的程度、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对建设工程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四)审计人员的因素 工程审计工作体现了较强的技术经济综合性特征,因而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深厚的工程技术知识,否则无法保证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等技术性工作的审计。但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审计人员不了解工程结构和施工要求,无法完成与施工技术内容有关的审计工作,致使工程审计难以达到应有的质量要求,增强了潜在的审计风险。此外,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职业道德,对工程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真实反映建设工程状况相当重要,也会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审计质量。

三、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设立若干互相牵制的岗位,实行基建项目全过程监督 一是工程监理的监督。工程监理是一个专业性的行业,其职责是对整个工程从立项到完工,利用其专业技术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由于监理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为建设部门更好地完成建设工程项目提供了保障。在工程项目投资较大,技术性较复杂的情况下,进行工程监理,从工程立项开始,包括图纸的汇审、材料的选定、合同的修改和实施、施工过程的监督、结算的审核等。二是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的监督。为协调好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关系,建设单位需委派一名熟悉施工专业知识和预(结)算技术的人员(甲方代表)进行现场监督和管理。甲方代表监督施工合同的执行,及时协助监理处理日常事务、向建设单位领导汇报工作,对监理的签证进行现场监督,并且现场搜集资料,为日后的结算打下基础。三是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在工程项目立项前,审计人员应会同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拟邀请投标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诚信度进行测试、评估。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的要求,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突击检查,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质按量进行施工,材料购进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监理和甲方代表的签证是否属实,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并及时进行纠正。四是基本建设工程的预(结)算在送审之前,各个部门必须事先进行审核,并有审核记录。一些单位在刚开展基建审计时,由于经验不足,主管基本建设的部门没有进行审核,审计部门在审计时,每个分项工程都必须进行审核、测量,每种材料都要调查核实,工作量非常大,审计效果也不好。往往一个工程经审计部门审计后,结算造价在施工单位报价的基础上减少60%~20%。经过改革,要求监理和基建主管部门利用其对工程较熟悉的有利条件先进行审核,审计科在其基础上再进行审计把关,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审计风险也大大降低。

(二)安排零星工程进行工程招标 通过公正的招标(外部招标和内部招标),施工单位为了中标,必然会根据自己的实力和经济承受能力,比价格、比技术、比质量。工程造价会降到一个比较真实、合理的位置。招标的工程,审计人员只需在施工前把好合同关,施工中抽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完工后对增减和更改的工程进行审计,工作量减少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对于用量较大、单价较高、没有当地信息价作为参考的主要材料、设备,以及进行高级装修而没有定额指导价的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市场调查,确定双方都能认可的价格,这样,才能避免日后由于价格问题而争执不下,无法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