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乡村农业致富范文

乡村农业致富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乡村农业致富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乡村农业致富

第1篇

有机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有机农产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有机农业的原则是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农业资源而不是利用农业以外的能源(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等)影响和改变农业的能量循环。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种生产因素的有效循环,不打破生物循环链的生产方式。

食品安全分为卫生安全和营养安全两个层面。与普通农产品相比,有机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并无太大差异,二者区别主要体现在卫生安全方面。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有机农产品对于人体的健康安全指数就相对高些。其次,有机农产品需要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土壤条件,而土地从生产其他农产品到生产有机农产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在生产周期上有机农产品要长于普通农产品。最后,有机农产品实行定地块、定产量的量化管理模式,而其他农产品不强制采用。总体来说,有机农产品具有无污染、无公害、生产周期长、全程控制等特点。

中国有机农业起步较晚,始于90年代初期,前期主要为了有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需要。由“中欧世贸项目”联合“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共同的《中国的有机农业:现状与挑战》报告显示:1999年之前,中国百姓几乎很难吃到有机食品,因为我国生产的有机食品几乎尽数出口到日本、欧盟及北美等地。过去十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获得有机认证的农业面积居世界第二位,并且截至2006年,国内有机食品市场的销售额累计达56亿元,是当时出口额的2倍,2010年这一数字超过了百亿元。

国际有机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美国是有机农产品最主要的消费国。2006年美国有机农产品市场销售额达177亿美元,但是发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增幅趋缓,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国内有机消费市场发展迅速,增长潜力巨大,未来几年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中国将会成为继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国。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有机农产品销售将达到农产品消费总量的1%-3%,有机农产品出口有望达到 10亿―37亿美元。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传统农业基础好,又有生态农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发展有机农业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面对需求快速增长的国际以及国内消费市场,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光明。

有机农产品带动

高端特色农业

高端特色农业是指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高科技含量,能够满足高档化消费,可以获得高效益回报,在高端市场销售的产品份额较大,位于农业价值链顶层的优质、生态、绿色、安全农业。在高端特色农业领域,有机农业首当其冲。

随着人们的环境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政府对有机农业日益重视。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资源,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消费者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有机农业生产和有机农产品消费。我国地域条件复杂,在我国开展有机农业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当地优势农业项目,这对于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高端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目标是大城市和国际市场的高层次人群、高消费人群,而不是普通老百姓。加之有机农业生产周期长、生产数量少、生产管理成本较高,产品价格也必然定位高端。在有机农产品推广、营销渠道方面,也同样走高端路线,通过有机农产品超市、有机农产品专卖店、互联网或电话销售、团购、酒店等直销渠道,面向国内外企业和中高产阶级,从而形成一批具有稳定消费能力的高端消费客户。

品牌化有机农业

打造大产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有机农产品走品牌化路线,能增加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度,建立长久的品牌信赖和消费习惯。分散式、小规模的有机农业只能在小范围内“小打小闹”,要想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品牌,就需要雄厚的实力和高端定位。“公司+农户”是目前中国有机生产组织模式的主要形式。由一个贸易公司,特别是兼有加工与贸易双重职能的公司于小农户集体签订有机生产合同,负责以一定的价格收购产品,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小农户集体的生产,直至采取由公司统一供应所有农用物资,派公司人员常驻生产基地进行管理等措施。大型有机农产品企业在这些环节中可以充分发挥指导、管理作用,使各方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除了建设自己的品牌,还可以做知名品牌的外联基地,即为他们贴牌生产。比如,中粮集团的番茄酱一直是其出口的优势产品,它在新疆的屯河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但还供不应求,中粮就在巴彦淖尔的乌拉特前旗找自己的生产基地,同时在哈业胡同镇也放下了自己的订单。而以上种种,都需要相关企业的统一、科学化管理运作。当企业走进农村,把分散的土地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各自为营的分散式经营自然瓦解;当企业在地方农村投资有机农业,带来技术、资金,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荒”自然不复存在;当有机农业达到产业化水平,“菜贱伤农”只是一个传说。

负面“问题”下

有机农产品的市场机遇

当前有机农产品面临造假问题,有机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企业通过与某些认证机构“合作”,仅花2-3万元就可以获得有机农产品的资格认证。这种高于普通农产品几十倍价格的假冒有机农产品,只是一个华丽标签下的谎言。

激发政府、企业的创新力和执行力。“有机食品造假事件”引起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质疑和否定,透过有机食品造假,我们看到市场无序的一面,看到政府机构监管不完善的一面以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等。但纵观所有行业,几乎在发展初级阶段都是问题频发的时期。国内有机农业出现的问题能激发我们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面对新问题的执行能力以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对待犯过错的有机农业,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从解决问题的积极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这个行业。如果一个问题能规范一个行业,那不得不说,这个问题还是有价值的。“万事开头难”,正是有机农业初级阶段的不规范、不完善等问题的出现,才有了促进有机农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下去的机会。

目前,国家已经颁布“十二五”期间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通过打造全过程追溯体系,与农业部门密切协作,加强生产与流通两个环节追溯工作衔接,确保标准统一、信息互通共享,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生产、加工全过程的公开透明对于有机农产品日后的健康发展,意味着其得到了政府力量的支持。

多数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有机农业制定对本国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咨询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农业还缺乏明确的资金扶持。有机农业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同样也是中国有机农业潜在升值之处。

第2篇

花卉园林苗木经营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特别是的对于环境的要求,花木园林苗木的经营是很有市场的。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对于花卉及苗木的需求是比较大的。绿化环境的建设无形就刺激了苗木种植的发展,在农村可以种植一些具有观赏和净化环境价值的花卉及苗木,同时经营这些产品,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小家畜养殖

农村养殖仍然是比较重要的发展行业,目前小家畜养殖受到热捧,在我国有这一类养殖的致富事迹经常报道,思麻兔养殖,很多老百姓也正在开始喂养,思麻兔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上价高俏销,思麻兔养殖条件要求低,养殖周期短,具备生长快,产量高,既可家庭养殖,也可规模养殖的条件。这样的小家畜养殖一般没有经营限制,易于管理,所以对于这样的养殖,城乡男女均是可以大力从事这样的养殖事业。

冷藏运输车的出租

现在消费行业的兴起,对于冷藏保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餐饮行业需要食物保鲜,必须要有保鲜冷藏的装置,比如新鲜肉类、蔬菜、水产类等产品的运输都需要有这样的冷藏保鲜的设备。如果您有一些资金可以购进这样的设施,开展冷藏运输的业务。与一些餐厅、农产商家、商超、加工厂等建立一些长期的运输合作关系,发展这样的冷藏运输业务也是很有市场的,而且收入可观。

农机与技能劳务服务

在农村,除了简单的劳务外,还会涉及到一些农机及技能的服务,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机在农村大有用武之地,有条件者可购买三轮、四轮等农机,配套挖树坑机、旋耕机等,从事劳务输出赚钱,这也是一项持久的谋生门路。如果您有头脑还可以组建这么一帮团队,专业服务于这一行,按工时或按工程量来收费,这也是大有钱可赚的。

第3篇

创业杂志特别说明:下面的很多项目,您可能早就知道,但是您有没有评估好此项目在您的家乡有没有市场呢?具不具备可行性呢?有没有尝试分析入手呢?如果没有,请仔细思考,不能因为简单而轻视这些项目,要知道,成功者大有人在,关键是创业者能否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大棚种植和人工养殖

农村市场有大量的土地空间,适宜大棚种植和人工养殖,而市场对蔬菜类和肉类的需求永远都不会停止。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员远离家乡,留下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就从一个侧面提供了更加好的机遇。

创业杂志说明:无论是大棚种植还是人工养殖,请农民朋友一定要了解清楚您准备从事的项目有没有市场,你自己对此行业是否娴熟,竞争力强不强等一系列因素。确保具有可行性方可入手。

开一家特色小吃店

如果你有吃苦城耐劳的好品格,手中拥有一万元资金,可以考虑在城里闹市或乡镇政府所在地开一家特色小吃店,经营的菜色品种要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例如开个粥店、糊辣汤店、馄饨店、羊汤店、饼丝店、烧烤店、杂粮店,以早餐、晚餐、便餐为主,以特色、快捷、实惠、风味取胜,让食客花上两三元钱就能吃饱吃好。店铺租金、流动资金、购置桌椅及餐具厨具各项投资加在一起,有一万元足够。

创业杂志说明有:请仔细评估你准备开店的位置,如属于旅游城市或者说热闹地区,人流量较大,并且地方政府真心支持,您可以尝试入手。不过,要记住,1,卫生很重要,第一视觉基本上就奠定了您的饭店在客户心中的地位;2,请先分析下其它和您的店面类似的店家,从他们处您能学习到很多的东西。

开一家压面店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面食转化机彩三相电或两相电作为动力,每小时压制面粉25公斤到15公斤不等,投资约需3000-5000元。这种面食转化机可压制空心面、削面、五角星、菱形、猫耳朵、银耳面等多种造型,迎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可在交通便利的城乡结合部或居民区附近开店,租金加上机器投资总共需7000元左右,以每天加工50公斤面粉为例,纯收入可达40元。如果能捎带出售面粉、杂粮、食用油之类的商品,赚得更多。

开一家幼儿园

农村人现在也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如果你能歌善舞,富有爱心,家里住房宽敞,可考虑开办一家幼儿园。开幼儿园的主要投资是购置玩具,可量力而行。每名幼儿每月学费20元计算,一年10个月约为200元,招收30名幼儿的年收入约为6000元。

创业杂志说明有: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兄弟远离家人和孩子,所以造成年迈的父母孤苦伶仃和幼小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您可以尝试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培养留在家乡的儿童,着重素质教育,如电脑学习,体育培训等。同时给年迈的父母提供散心的场所。此二者皆可以为您自己致富,同时又可以造福于乡亲。

开办家庭旅店

如果你家位于旅游名胜风景区附近,或位于去风景区必经之路,家庭住房宽敞闲置,可考虑开办一家家庭旅店。以4间房为例,可设单人间、双人间、4人间、8人间,收费标准分别为每人30元、20元、10元、5元,可给住店客人提供饭菜,收取一定的费用。办家庭旅店一次性需一万元投资,但物品可长期使用,只要注意干净卫生,定能吸引客人。

开一家农村用品租赁店

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的工具很多,但一家一户不可能购全。有条件者,可投资一万元左右,购一些农民必用物品出租,收取租金。可出租的商品大致有三类:一是婚丧之事用品,如婚纱、相机、厨具、摆酒席用的桌、凳及酒具等;二是建筑用具、如模板、手推车、储水罐等;三是小型农机,如播种机、脱粒机、铡草机等。可采用滚动发展的方式,逐步添置。

开家农资专场店

在人口较多的村子或乡镇所在地,租一家沿街门店,开办一家农资专卖店,出售种子、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投资约需一万元左右,由于商品是农民生产中必需之品,使用数量较大,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如自己资金不够,可考虑和县城或省城大店联营,获取专卖的利润。

开一家美发店

第4篇

重庆市武隆县位于武陵山和大娄山的峡谷地带,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过去,山高地少是导致该县农户贫困的根本原因。现在依托乡村旅游,当地年收入达10多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农户已不在少数。

像重庆武隆一样通过乡村旅游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

5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在湖北恩施调研旅游扶贫工作时强调,要着力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加大对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的扶持力度,让他们分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红利,将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那么,新形势下如何让旅游发展真正带动农村脱贫致富,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不少地方政府给出了答案:依托环境和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可持续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新路。

依托高山特色 发展生态旅游

走进武隆县土坎镇清水村,一排排整齐的三层小楼,篱笆围起的农家花园……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说起清水村两年来的变化,村支书王庆丰心里乐开了花,还随口念起了顺口溜,“漫山彩叶飞,艳阳照清水。下山搞旅游,民富山变美……”

土坎镇清水村原是重庆市市级贫困村,最高海拔1863米,全村2000名村民中,有500多人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生活极不方便。

4年前,武隆县开始对该村96户近300位村民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可搬下山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办法种粮食。于是,不少村民心里打起了鼓:“担心饿肚皮。”

“生态是武隆最大的财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依托仙女山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王庆丰说,清水新村海拔900多米,后山就是奇特的和尚崖,前面是美丽的乌江画廊,来往仙女山的游客,很多要途经这里驻足休息。

发展乡村旅游,前景如何?对此,王庆丰算了一笔账:一间房按60元一天出租,如果租出去10间,一天收入就能达到600元;如果按每月每间房1600元出租,10间房能收1.6万元租金。“保守估计,一年收入10万元应该没问题。”王庆丰说。

说干就干。2013年王庆丰带头开起了农家乐。因清水新村夏季凉快,适合避暑,来新村的游客络绎不绝,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慕名而来。

“除了歇个脚、吃个饭的‘过路客’,不少人选择在清水新村住下来避暑 ,特别是老年游客,去年来了今年又来,渐渐都成了老主顾。”王庆丰笑着说。

如今,在王庆丰的带动下,新村及周边办起了23家农家乐,光是去年接待游客就达4.6万人次。一户农家乐在一个夏天就能挣上10多万元。

“比在外打工强多了。”白玉苑农家乐老板傅恩军前些年因为山上太穷,一直在外打工。前年,他听了老乡的介绍,回到村里办起了农家乐。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他还种植了100亩水果供采摘。“我很看好新村的发展前景,正准备利用清水丰富的水资源,养殖10亩冷水鱼。”

咱们的钱袋就是靠着武隆县的高山生态环境,才鼓起来的。”王庆丰说。

成立旅游公司 村民变身股东

与武隆立足高山生态发展乡村旅游不同,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思蒙乡的花园村则通过公司股份分红,带领当地村民们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尝一串,味道真不错!”5月初的一天,花园村的柳林烧烤场热闹非凡,来自该县周边乡镇的不少游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品尝烤肉。

“自上月下旬开业以来,烧烤场每天接待游客达200 多人,日均收入上万元。”该烧烤场经理舒易满笑着说。

据介绍,思蒙乡花园村距溆浦县城16 公里,过去由于当地基础设施较差,风景虽然很美,却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去年4 月,湖南省委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不但修通了5 公里通乡公路,还通过进家入户宣传、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改善了村庄环境,打通了该村产业发展的“瓶颈”,随之而来的是,到该村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原本在怀化务工的花园村村民舒小军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他在乡政府的帮助下,于2014 年3 月回乡投资3000 万元注册成立了溆浦花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调动村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公司还决定采用“全村入股,社民共富”的发展模式,按照每人最多不超过三股的方式,让该村60 余户200 多个村民全部成为了公司股东。

“花园村紧依思蒙国家湿地公园核心景区,风景优美,发展旅游产业一定前景大好。”舒小军说,随着入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只要增加旅游项目,把游客流量变现,就一定能带领村民致富。

按照舒小军的打算,公司前三年的收入将全部用于该村发展沿河长廊、水上乐园、山顶景亭等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从2018 年开始,将把20% 的利润用来村民分红,并根据收入的增加逐渐提高比例,实现公司与村民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

有了带头人,村民们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

“帮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回家当老板。”该村村民赵平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之前一直在长沙一家外企工作,待遇丰厚。听说家乡要发展旅游产业,专程赶回来入股,发挥一己之长,和乡亲们一起创业。

村民舒建华今年63岁,前些年因为生病瘫痪在床,靠两个儿子在外务工寄点“伙食费”,生活较为艰难。花园旅游公司成立后,两个儿子毫不犹豫地分别为他入了一股。“这下好了,能帮孩子们减轻不少负担。”舒建华说。

很快,舒小军创办旅游公司,并带动村民共同创业致富的事迹传到了隔壁村镇,不少村民相继前来向他取经。

“其实我也没啥经验,就是靠着咱们的好山好水、好政策,才能为乡亲们办点实事。”舒小军说。

农旅融合 拓宽致富新渠道

每年10月是蔬菜丰收的时节,同时也是重庆潼南县太安镇鱼溅村村民刘万荣最开心的时节,因为接下来火爆的乡村旅游,将为他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2013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我把自家的房屋改造成了农家乐。” 刘万荣说,她创办的刘氏农家乐自开业以来,特别是菜博会期间,每天客人都是络绎不断。

潼南县地貌以浅丘陵为主,土质肥沃,四季宜耕。依托富饶的资源优势、厚重的农耕文化积淀,该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并把农业与旅游融合,通过把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成为乡村旅游景区,把特色农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不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在崇龛镇薛家村,依托菜花景区,回乡创业的村民李江涛与几名乡亲成立了“潼南人家”农家乐有限公司,每年收入近30万元。李江涛说,菜花节已连续举办了六七届,由于收益可观,全镇目前农家乐已有30多家。

在潼南,像李江涛这样因为当地旅游业发展而返乡务工的村民还有很多。

熊毅庆和儿子原本一直在江西打工,自从回乡在太安蔬菜基地工作以来,两个人每月的收入加起来有四五千元,除了日常的花销外,每年还能攒上不少钱。“能够在家门口上班,一家人住在一起相互照料才是最重要的。”

效益农业不但“火”了乡村旅游,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发展越好,我们饭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太安迎座鱼庄老板米晓东介绍,前几年他店里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但随着近年来太安蔬菜基地周边乡村旅游人气越来越旺,带动了当地餐饮生意,“和前两年比,我们的餐饮生意足足好了一倍。”

据了解,潼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大了农村服务业比重,更多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走向第三产业,使得潼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加速。以太安蔬菜核心区为例,2014年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万元。灌坝和鱼溅两个核心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超过全镇平均值近1000元。

将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把菜都建设与美丽田园相融合,潼南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提档升级 坚持可持续发展

采摘新鲜水果蔬菜、品尝农家菜、留宿农民家中……乡村旅游早已成为城市人休闲度假的重要选项。来自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到70%以上,平均每个黄金周可以形成大约1亿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

发展乡村旅游,不但加强了城乡互动,推动了产业融合,也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多数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规模、服务水平、经营理念等正逐渐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以四川为例,在成都某个拥有“国字号”乡村游头衔的地区,专门针对农家乐现状展开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在350余个农家乐中,星级农家乐不到10家,超过一半没有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基本在50岁左右。

“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一、层次不高、可持续发展力不强。”调查结果显示,根本无法满足乡村旅游下一步发展的需要。

那么,现阶段该如何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中国蓬勃兴盛的旅游产业的一种形态,从更大意义上来说,它帮助落后地区百姓挣脱了贫困,承载着农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主任石培华说,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规模空间巨大,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因此,石培华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乡村旅游,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在提档升级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5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美丽繁荣、农民致富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基A,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为依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彰显美丽乡村魅力。工作中要坚持如下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经济、文化、地域和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动美丽乡村与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发展原则。推动互联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突出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

――品牌战略原则。注重乡村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标准化经营与品牌化提升的要求,抓品牌创特色,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向纵深发展。

――致富带动原则。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就业增收。

――尊重民意原则。尊重农民主体意愿,提高农民对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目标任务

以创建的省级美丽乡村为基础,今年全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典型50个。建设方向主要是依托企业集团、农民合作社等,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科技、农民健康、乡村旅游、社会养老、创意发展、休闲采摘、文化推介、会展营销、培训人才、产品检测、加工包装、电商服务、物流贸易、金融支持等领域进行多层次、立体化融合。

一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民俗文化旅游融合的典型。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朝鲜族文化、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伯都那文化、高句丽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民族特色村庄,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吸引境内和域外游客观光旅游。

二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关东特有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典型。比如,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剪纸产业、农民画产业、传统农耕文化产业、影视基地弘扬的关东文化产业等融合的村,达到宜居宜业,致富增收。同时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相融合、共发展。

三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相融合的典型。建设绿色、环保、低碳、生态现代农庄、规模化生产基地、高科技示范园,集采摘、休闲、品尝、体验、住宿、游玩于一体,发展农家乐。

四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水库垂钓、花海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产业相融合的典型。

三、实施步骤

(一)确定对象阶段:3~4月份,根据省制定的方案,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相融合的典型,搞好调查摸底,确定建设方向和重点。

(二)深入实施阶段:5~10月份,整合资金,统筹资源,集中投入,重点突破,促进美丽乡村与相关产业项目建设。

(三)检查总结阶段:10~12月份,各地要深入检查,总结工作,提出完善意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农村建设领域拓展的有效探索和尝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强力推进,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二)整合资源,强化投入。各地要立足实际,突出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和提高乡村自身造血能力,有效整合资源,多方筹措资金,集中力量,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

(三)科学实施,确保实效。突出本地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特色,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按照规划步骤积极稳妥,科学有序推进,精心组织,抓好落实,确保产生实效。

第6篇

(一)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在双坪村“项目强村、产业富民”的指导下,必需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促进乡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强大。要坚持创新发展思路,统筹统筹,科学发展,打破掉队的发展形式,坚持全新的发展理念。要结合地舆地位和天气特点等前提,制订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办法,明确发展目的。要发扬现有农民专业协作社效果,与企业增强协作,采取统一购种、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运作形式,构成了“公司+村(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产品集约化运营形式,完成产品与市场的对接。

(二)完善设备,夯实发展基本。一是增强通村公路建设。建议各级县政府加大通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投入,将配套资金和养护投入所需资金纳入当地财务预算,并采取多种办法做好资金的筹措和落实,促进项目顺利推进。还,多出台优惠政策,鼓舞各地采取多种方法筹措建养资金,加速通村公路建设措施。2011年,双坪村在县地税局的协助下筹集资金3万元,完成了四组村级公路的修复工程。二是增强水利设备建设。对全村现有的57口堰塘进行革新加固,保证农业生产“有水可用”。结合“双低”革新建设工程的施行,加速建筑浇灌渠道,健全农田水利系统,保证农业生产“能用到水”。

(三)科学规划,搞好发展结构。一是发展传统特征农业,充分发扬栽种水稻和栽培食用菌的地区优势,鼓舞广大农民在现有基本上扩展规划。还,与乡镇农技推行站增强联络,约请有关专家进行针对性培训,指导农民科学栽种,提高质量。二是以河口乡500万袋喷鼻菇标准化产业园为基本,集中优势资源,执行专业化生产、集约化运营,完成喷鼻菇生产各环节、各方面资源的优化装备,加强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完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三是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抓好南苑湖茶叶专业协作社建设,着力建设和完善300亩标准化茶园建设,扩展茶业生产,添加农民收入。

(四)强人带动,增添发展动力。当前,乡村涌现出很多专业大户和致富妙手,充分发扬专业大户和致富妙手的带举措用,可为推进乡村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壮动力。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强大专业大户和致富妙手,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采取各类办法促进专业大户、致富妙手更多展现,强大规划。经过专业大户和致富妙手的示范效果,为其他村民介绍经历,供应资金和技能支持,然后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例如,一组村民谢小华,用勤奋的双手,发展食用菌栽培、茶叶加工、农机垦植等多种产业,还,他还拿出自家3亩地,用作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菇农做技能指导,协助菇农强大规划。另一方面要增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络,特别是增强与外出强人的联络,供应优惠政策,应用乡情、亲情鼓励他们回村创业或应用其人脉资源,积极吸引他们参加乡村经济建设。驻村工作组在查询走访时期,经过电话、短信等方法与双坪村外出务工人员获得联络,经过攀谈,我们能领会到他们虽然身出外地,但照样时辰关注着家乡的转变,有的表示情愿回家乡创业。因而,增强与外出强人的联络非常需要。

(五)优化队伍,提高发展程度。村委班子是乡村基层组织的中枢,其全体功能直接关系到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不变。当前,要以2012年村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指导班子,坚持以人本,坚持健全公开、对等、竞争、择优的村干部选拔机制,重点从文明水平高、致富带头人中选拔优异人才负责村干部。还,经过“走出去”和“请进来”,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讲课、观赏学习等方法,对村干部进行技艺和专业常识培训,协助他们改变观念,拓宽视野,把握致富身手,不断提高综合本质。

第7篇

2012年9月“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刚刚表彰了农民中的“平民英雄”,10月“CCTV2012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即正式启动,紧接着12月启幕的“乡土盛典”又记录了一段“文化传承”。而2013年1月12日刚刚录制完毕的《“亿万农民的笑声”——2013全国农民春晚》将是CCTV-7农业节目第9次在除夕夜为观众奉上别具风味的“年夜饭”。

“优秀的节目质量、优化的节目编排与优势的大型活动,是CCTV-7农业节目成功的三要素。” CCTV-7农业节目总编室副主任钟倩表示。

经过17年的发展,以《致富经》、《聚焦三农》、《乡村大世界》等品牌节目为依托,CCTV-7农业节目形成了由三大类11个栏目组成的涉农专业节目体系。目前,CCTV-7农业节目每天播出8小时节目,每周播出时长54小时,播出时长占频道播出总时长的40.6%,收视份额经过两三年的高速增长,稳居全国“第一阵营”。

这些品牌节目及大型品牌活动奠定了CCTV-7农业节目在全国对农电视的领军地位,堪称“七套现象”。

三四线市场权威平台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目前仍有7亿农民,“天下重农耕”之说古已有之。根据的调查,农民主要依靠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电视是涉农报道中的强势媒体,其影响力远超过报纸、广播和网络。

1996年1月1日,由农业部和中央电视台合办、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承办的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正式播出,以“服务三农,沟通城乡”为宗旨,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对农电视栏目群。

得益于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依托广播电视“进村入户”、“村村通”等一系列工程,CCTV-7农业节目获得了得天独厚的覆盖和入户优势。目前,CCTV-7农业节目的观众总规模为11.95亿,全国入户率达91.5%,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央视一套。CCTV-7农业节目是如今三四级市场最权威的传播平台之一,覆盖了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42000多个乡镇。

CCTV-7农业节目的主流观众以35岁以上男性为主,县、乡基层干部、创业活跃分子占相当大比例,此外还包括生活、工作在农村的干部群众、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以及关注农村的城里人。

3大类11档节目构筑品牌内容矩阵

作为对农宣传的第一媒体,电视媒体承载着传递信息、传达民意、传承文明的重要责任。CCTV-7农业节目作为唯一的国家级对农电视栏目群更是责任重大。钟倩介绍,目前CCTV-7农业节目设置了三大类11档栏目,涵盖新闻资讯、专题服务和综艺益智三方面。

以《聚焦三农》、《每日农经》为代表的新闻资讯栏目,不仅有助于观众了解国家政策、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能发挥舆论监督功能促进农村发展。

“政策解读是《聚焦三农》的重要责任,我们要把政策研磨开,让每个与之相关的人都看得懂。”《聚焦三农》栏目制片人周祚表示。2003年11月,在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全社会关心“三农”的背景下,《聚焦三农》正式开播,是CCTV-7农业节目唯一专门报道“三农”领域新闻事件的栏目。

“坚持真的到农村去、到真的农村去。”周祚说,“不仅报道华西村,同时也要关注贵州黔东、内蒙古陈虎旗等非典型农村地区。用最快的速度将三农领域发生的大事报道出来。”

相对城市来说,农村的监督机制更不完善。这时舆论的监督便显得尤为重要。周祚回忆道,之前的农民工讨薪,农村校车等问题,在经过报道之后都能有效解决。舆论监督的荣辱兴衰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的民主政治,甚至影响着农民的日常生活。

经过9年的时间,《聚焦三农》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向,了解国家“三农”政策的窗口,也是社会各界冷静体察“三农”问题的一面“风向标”。周祚希望,全国人民通过《聚焦三农》更关爱农村,关心农民。

以《致富经》《科技苑》为代表的专题服务栏目,则为农民观众提供可效仿的经验典型、一手的信息技术与及时的市场行情。

《致富经》每期讲述一个百姓创业致富的故事,故事主人公都来自普通百姓,他们的创业致富经历贴近百姓生活与现实,有强大的号召力。

《致富经》如今已成为农业节目第一品牌栏目、标杆栏目,是中国三四级市场影响力最大的经济专题节目之一。

2012年,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杂志社主办的活动上,《致富经》获选“全国十大品牌电视民生节目”。在《人民网》传媒视线第305期推出的“透视中国最火电视栏目”活动中,《致富经》获十大中国最火电视栏目称号。该栏目在中央电视台栏目综合评价体系中,居七套第一名,在整个央视排名第26名。

除此之外,以《乡村大世界》、《乡约》为代表的综艺益智类栏目,则发挥着传承民俗文化、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作用。

《乡村大世界》是CCTV-7农业节目唯一的大型综艺节目。以“让全国农民乐起来,帮一方水土富起来”为宗旨,深入县市乡村,以“小现场联欢”形式宣传当地文化,十多年来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 先后与600多个县市深入合作,是中国电视栏目中与地方经济文化生活最贴合的大型宣传展示平台之一,平均收视率从2001年以来多年连续名列央视七套第一,在广大农村乡镇享有很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改版十年来,《乡村大世界》栏目让更承载着“让全国了解一个地方,让一个地方走向全国”的责任。《乡村大世界》栏目主编孙武回忆,2009年初网络上盛传柑橘有虫的虚假消息,导致云南宾川的柑橘滞销,《乡村大世界》栏目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举办了《走进中国柑橘之乡——宾川》大型文艺演出,栏目组工作人员在节目中品尝宾川柑橘,以实际行动破除流言,当年的宾川柑橘也瞬间由“滞销”变为“畅销”,节目真正做到了“帮一方水土富起来”。

随着栏目影响力的增大,《乡村大世界》开始更多承载起公益与慈善的义务,并通过节目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盲人歌手史江月就是其中的一位。2009年,视网膜脱落让史江月跌入了黑暗世界,大受打击的他从此闭门不出,甚至有过轻生念头。2011年4月,《乡村大世界》栏目在浙江余姚天华村录制“我们的新农村”特别节目,听说了史江月的故事,节目组辗转找到史江月,邀请他走上舞台,重新演唱。这一次演出也让史江月重拾信心,也让更多观众了解了他的故事。当年10月,史江月登上了第八届残运会开幕式舞台,与毛阿敏一同合唱《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手上》,令人动容。史江月的父亲在其后发给《乡村大世界》制片人、主持人毕铭鑫的短信中写道:“是你们给了他走出黑暗心理的巨大鼓舞、信心和力量。”除了史江月,脑瘫音乐达人李传杰、残运会蛙泳冠军李庭申等人的故事,也通过《乡村大世界》的舞台焕发了生命光彩。栏目策划部主管张玲对此感触颇深,她说,史江月、李传杰传递出来的正能量与幸福感,会真正影响身边的人,这些真实的故事也净化了观众的心灵——“综艺外化,公益内核”成为了《乡村大世界》的独到之处。

2012年12月,鉴于栏目作为电视媒体在公益方面的探索和贡献,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授予《乡村大世界》“中国儿童慈善奖爱心奉献奖”。毕铭鑫从全国妇联领导手中接过“中国儿童慈善奖爱心奉献奖”证书后表示,获奖的重要原因是栏目十几年始终坚持把公益放在第一位。

大型活动树立权威影响力

以《致富经》、《聚焦三农》等品牌节目为基础,CCTV-7农业节目先后打造了一批优秀的大型活动。

“日常节目做到一定程度后,要在更大范围内打造社会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型活动。”钟倩说,大型活动已经成为CCTV-7农业节目的一个亮点。

CCTV-7农业节目推出的大型活动,人们首先想到的无疑是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的“农民春晚”。

2009,“农民春晚”开始由农业部主办。2010年“农民春晚”获得了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文艺节目奖。回忆当年创办农民春晚的初衷,《乡村大世界》栏目制片人毕铭鑫表示,“每到春节,各行各业都有很多不同主题的晚会,恰恰是人数占比最大的农民没有一台自己的晚会,这是一个挺遗憾的事。作为一个农业电视人,这是我们的一个使命。我们希望通过农民春晚以电视的力量展现新农民的风采,改变大家对农民陈旧的认识。”

除了“农民春晚”,作为国内唯一服务三农的国家级大型电视艺术节庆活动,“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由中国文联旗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初步树立起品牌,每届均取得了过硬的收视表现,收视率超过1%。2012年,“新农村电视艺术节”选择以《电视的力量》微电影为前期宣传,以更生动、形象的手法吸引观众关注当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注亿万农民的精神世界,推动新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与央视一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央视二套“年度中国经济人物”并称为中央电视台三大人物类评选品牌活动的“三农人物推介活动”,则由CCTV-7农业节目《聚焦三农》承办,已连续成功举办8届,陆续推出了袁隆平、赵本山、丛飞等一批典型人物,彰显了典型人物的可贵品格和时代精神,在推动三农事业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每年1月1日央视七套的开年节目《三农记忆》,是前一年三农领域年度十大新闻事件的评选和推介,也是惟一经批准的三农新闻事件评选活动,曾获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今年1月1日播出的《2012·三农记忆》,首次联合《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内十家权威媒体,共同推介2012年度三农新闻大事,以“权威性、年度感、影响力”作为评选标准,关注新闻事件给中国三农进程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推动。

除此之外,《致富榜样》、《乡土盛典》、《手挽手·新春公益晚会》等其他一系列活动的先后举办,让CCTV-7农业节目的品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好推广。2012年11下旬举办的十特别晚会《见证》,近日在央视多套晚会节目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国家广电总局《监听监看日报》通报表扬。

特色季播

“中国社会的发展大趋势是乡村与城市越来越融合。2012年初,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农业节目一直紧跟时代脚步,节目变得越来越立体,越丰富。”钟倩回顾这两年CCTV-7农业节目的发展。

2012年三夏时节,CCTV-7农业节目推出《麦收故事会》特别节目,以平民化的说书形式与观众分享夏收里的精彩故事,也让普通观众了解到,“麦收这一场搅动大半个中国的农事活动,与每一个人的饭碗息息相关”。

除了以深入浅出的手法传递专业信息外,目前CCTV-7农业节目也在考虑推出“季播”节目。与一般的“季播”概念不同,CCTV-7农业节目的“季播”是指节目的编排将更与“农时农事”结合,根据春种秋收等不同时节的农事特点,调整节目安排,更好地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

除了在重要“农时农事”时期做出特殊编排外,CCTV-7农业节目在大众话题上也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尝试。

第8篇

优选项目为新乡村建设奠定基础

项目的科技含量、外在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直接关系到科技示范村建设的成败和示范村、示范户的切身利益。实践中,我们坚持三个面向优选项目。一是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选项目。项目的确定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当前市场、未来市场,确定项目。避免盲目建设与市场脱节。二是面向主导产业培育选项目。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优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确保新上项目能够拉动和促进当地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增强新乡村建设的后劲。三是面向资源优势选项目。把项目的确定与当地资源优势、传统种养习惯、群众内在积极性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实现新乡村建设的效果。三年来,引进和嫁接种植优良品种4个、养殖品种3个;与特区妇联、扶贫、水利及农、林、牧等涉农部门取得联系和支持,聘请有关技术人员指导建设。发展26户为科技示范户,也是科技带头人。

平台作用为新乡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科技示范工作以科技示范村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点,带动广大农户参与新乡村建设。一是示范作用,即通过示范户实施,把新品种、新技术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让群众亲眼目睹,学以致用。二是带动作用,即把成功的做法在全乡村户进行推广。仅肉牛养殖项目就带动起2个村、120个示范户。三是培训作用,即为其他村培训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村利用远教室作为培训场所,安排专门培训经费,两年来,培训农民20000余人次,其中86名农民成为科技示范户。四是市场化作用。即为示范村优良品种的引进和产品销售提供平台。

创新机制把住新乡村建设的关键

我们主要进行了两项创新。一是完善投入机制。明确了“用活政府扶贫资金、撬动群众自有资金、吸纳社会可用资金”的总体思路,拓宽了融资渠道。初步形成了开发型、嫁接型、扶贫主导型和招商引资型四种融资渠道,实现了扶贫科技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多元化。如特区农机局就对我村投入10000元用于建设文化服务中心;开发了乌鸡养殖和竹荪种植等现代乡村产业。在科技示范村、户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利用政府补助激活群众自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使政府与农民的投资比例达到了1∶1∶3。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实现政府投资的社会效益,对科技项目的实施明确提出“七有二提高”:七有:有详细的发展规划,有培训基地,有规范的运行模式,有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措施,有详细的档案资料,有科技实验场地,有稳定的技术依托。二提高: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

强化科技服务为新乡村建设保驾护航

(一)健全乡村科技服务体系。一是搞好实用技术推广。村委会把握产业导向,充分调动农业科技组织、农民专业协会等各类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积极性,大力倡导跨村、跨乡的专业性的科技推广合作,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组装配套。大力培育、宣传和推广典型。二是延伸科技载体服务。采取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工作。

第9篇

“五一”小长假,仁怀市长岗镇蔺家坪、尖茶溪新推出的千亩黄金梨园、奇石公@、中华蜂秘境养殖体验基地、古银杏群、古盐道等10多个乡村小景点,几乎处处游人爆满。山地跑马场、射靶场、智慧儿童游乐园、露天游泳池以及草莓、蓝莓、杨梅、树莓采摘园,山地自行车赛道、垂钓中心、足球场等更是人山人海。

“从没见过有这么多客人同时出现在我们长岗镇!”久居贵阳的长岗人陈小平回乡探亲,被游客爆棚的场面惊得目瞪口呆。

贵州仁怀市号称“中国酒都”,是黔北连绵起伏的巍峨群山中,镶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4月24日,该市举办了第三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这颗曾“以酒为媒”打造全域旅游的黔北明珠,如今探索出了“旅游+扶贫”的新模式,让农村变景区,让贫困农户真正脱贫致富。

早在去年,仁怀市就把“酒”列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在“酒”文化旅游上下足功夫,以“工农旅融合,产城景互动”,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游”的旅游体系,开启全域旅游。 黔北明珠 贵州仁怀市号称“中国酒都”,是黔北连绵起伏的巍峨群山中,镶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曾经,长岗镇蔺田村因石漠化严重、交通不便、村容村貌差、产业发展受限等是出名的贫困村,如今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现代农庄、康养基地、音乐喷泉、垂钓体验等接待设施和景观,构建了一幅美丽画卷。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精品民宿、农家乐,探索“旅游+扶贫”的新模式,帮助当地困难群众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苍龙街道水塘村和高大坪镇银水村更是一道美丽风景线,这里满目青翠、溪水潺潺,过去破旧的农居变成了颇具风格的农庄和康养中心,大力发展创意农业、现代农业,打造城市农业公园,发展花卉和果园,全村除身体残疾和丧失劳动力的村民外,如今已全部脱贫。

仁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突出“乡”的特色、“村”的记忆、“旅”的便捷、“游”的情趣、“产”的功效、“业”的布局,着力改善基础条件、丰富业态布局、打造特色品牌、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这几年,全市乡村旅游亮点纷呈。今年1―3月旅游接待279万人次,同比增长52%,旅游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56%。去年,该市接待游客607.77万人次,同比增长37.2%,实现旅游总收入77.65亿元,同比增长45.2%。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近年来,仁怀市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紧紧抓住重要机遇,深挖乡村旅游资源潜力,通过发展旅游,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乡村旅游环境,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

2015年,苍龙街道充分发挥水塘村位于城郊的区位优势和“三山两水一坝”的自然特色,引进浙江苗夫集团和三森农业公司分别建成“草木年华”景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天水人家”农家乐、“六和苑”民俗、“红酒坊”等乡村业态,打造“城市农业公园”,发展花卉和果园面积5000余亩,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精品民宿1家、特色农家乐7家、农家餐馆5家、农家超市3家,实现大产业“顶天立地”,小产业“铺天盖地”。

“仁怀农村这两年变化太大了,以前本地的景区景点太少,每到周末的时候,亲戚朋友聚会就只能喝酒打牌,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仁怀的景区景点多了起来,环境好了起来,交通也很方便,空闲时间都会带上家人,约上几个朋友到周边农村去玩耍,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市民徐晓斌对《小康》记者说道。

坛厂八卦园的打造,形成了农村社区化、乡村景观化、城郊公园化、农业现代化、决策民主化、管理精细化、住宿星级化、餐饮特色化的新型乡村旅游新模式。自去年清明小长假开园迎客以来,每到周末或假期,本地游客、外地游客甚至国外的游客将景区“挤得满满当当”,拥有数百个车位的停车场内经常出现“一位难求”的景象。八卦园开园迎客一年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去年的“十一”黄金周更吸引了5.5万人次前来游览,枇杷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4800元跃升至12000元。2016年底,村级集体经济累计超过300万元。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该景区以“配套设施打基础、文化产业提品位、乡村旅游创效益”为思路,着眼高标准、高品位,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精心编制枇杷村“一轴两园多景”和鲁班镇隆堡村“一园一湖三道五区”发展规划。

家住八卦园景区的何健对记者说:“两年前这里道路泥泞,居住环境差,通过一年的打造,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每家都有栋小洋楼、花园,公共配套设施齐全。”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走农旅一体化发展新路。仁怀将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大力开发美丽乡村度假游、田园风光休闲游、自然景观娱乐游,探索出一条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新路子,一个个“村民依恋、市民向往、游客痴迷”的乡村旅游景点将促进全域旅游持续井喷。

事实上,仁怀乡村旅游基础,是经历“三部曲”之后的呈现。

首先是水、电、路等初级基础设施建设。仁怀市2013年10月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攻坚,到2015年底全市174个行政村(居)就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通客运”,基本实现县、乡道路上等级,村、组、寨道路全硬化,全面完成县、乡道路超龄油路改造任务,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畅通、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建成通村油(水泥)路520公里以上;全面完成180公里以上的县、乡道路超龄油路改造任务;建成原“撤并建”行政村通村油(水泥)路1026公里,新建通组公路2271公里,完成村寨路面硬化491公里。通组公路采取“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建设方式,大大激活了民间力量,使通组路建设突飞猛进。

接下来是“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打造。仁怀市坚持“336”升级工程“全景域”的理念,实行整村推进和面上示范带动相结合,重点打造3个遵义市级精品升级示范村,着力实施3个市级升级示范点,抓好6条示范带升级改造,涉及19个乡镇(街道)48个村14000户,参与群众65300多人。仅2014年一年,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完成房屋风貌改造上万户,完成投资数亿元。

第三步是集中打造旅游景点,就是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打造。仁怀市以重大节庆为契机凝聚内驱力助推乡村旅游,并在每一届推出几个乡村旅游亮点。实践证明,仁怀市以旅发大会夯实旅游基础的做法成效极为明显。

长岗镇蔺田村,地处仁怀市和播州区交界处,交通不便,缺水严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5人。蔺田村是仁怀市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脱贫的村寨之一,该市还有多个村寨,正在走旅游脱贫之路。该市仓龙街道办水塘村,处在水库旁边,虽有良好的生态,却有600余村民,生活十分贫困。2015年,当地政府决定,在水塘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并引进专业化公司,在该村投资3亿元,经过一年努力建成葡萄园、草莓园以及花卉苗木园,共计带动519人脱贫。

“依托山地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仁怀市有关人士说,旅游加扶贫模式,不仅能带动百姓脱贫致富,还能吸引更多游客来欣赏贵州山水。

城乡美景带动产业兴旺

今年以来,仁怀市下大力打造出苍龙社区草木年华旅游观光项目、高大坪镇金山银水景区以及长岗镇景区。草木年华旅游观光项目是以花卉树木种植、园艺观光为主的农旅一体化项目。景区呈现出“四季都有花看,四季都闻花香”的景象。项目建设带动了所处村寨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天水人家”农家乐、“六和苑”民俗、“红酒坊”等乡村业态,打造“城市农业公园”。

高大坪镇银水村阡陌纵横、花如金山、水漾银波、环境优美,毗邻茅台机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四在农家・最美乡村”升级版为载体,立足特色大力发展创意农业、现代农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稻香米基地,打造摄影家采风活动基地、婚庆摄影基地、休闲垂钓基地等,瞄准机场休闲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创意农业观光旅游,实使村民1387户实现致富。

当地政府在“绿”上做文章,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的兴盛也给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变化。住洋楼、开轿车、逛淘宝,这些以前在农村很稀奇的事现如今已变得再平常不过。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仁怀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逐步加深了对生态与经济相结合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力度调整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的关系,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发展模式,农民从林业上得到的收益逐年增多,激发出更高的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进一步加快了林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走进长岗镇,核桃树、桃树、梨树、李树、杨梅树、黄金梨、红豆杉次第有序地布局在漫山遍野。长岗镇把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既绿了荒山,美了村庄,也富了百姓。

喜头镇云乐新村从首届旅发大会开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至今每年接待游客约5万人,项目所涉农副产品户均增收1000元,农家乐餐旅馆年均收入约15万元,户均增收约5万元以上。2016年,五马镇实现旅游收入3亿多元,截至目前,乡村旅游带动10000多名群众增收8000多万元。

18年前,因为贫穷,长岗镇蔺田村村民杨远帮外出打工,通过努力奋斗,终在建材和餐饮业立足,并创立起自己的公司。18年后,家乡的巨变吸引他回乡投资“反哺故乡”,带领村民一起致富。2015年,杨远帮发起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党员+农户”、“致富能手+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通过流转土地1800余亩,带领当地农民种植黄金梨1200亩、杨梅400亩、花椒50亩、精品水稻100亩等,带动125名村民就业,带动29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苍龙街道水塘村,由仁怀三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经果林项目,让荒山换绿装,让村庄换靓装,让百姓笑开颜。盛产期优质果产量达240万斤,盛产期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

几年来,乡村旅游已成为仁怀市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乡居民休憩度假的主要内容,对整合和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满足游客多层面需求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仁怀市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效应,建成五马东升农场、坛厂神采八卦园、苍龙草木年华等一批产加销一体、工农旅融合的示范园区,初步形成“园区+基地+农户”乡镇全覆盖格局。

“发展旅游产业,是仁怀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有效路径,也是坚守两条底线、推动脱贫攻坚的战略选择。”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张翊皓告诉记者,随着全域旅游的升级打造,逐渐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酒+旅游”全域旅游大戏开唱

在仁怀市酒都广场,有这样一座建筑,占地面积5351.36平方米,长42米、宽22米、高47米,净容积20767立方米,远远看去是一巨型四羊方尊。兴于酒、成于酒、名于酒。2016年,一场“酒+旅游”的全域旅游大蛟诰贫即蟮乩开帷幕。

仁怀市以筹备全省十一届旅发大会为统揽,全面推进景区开发建设,配套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布局,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提升旅游安全管理,强化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快速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全域旅游取得硕果。

城有城景,镇有镇貌,村有村愁,这是远来之客对仁怀的赞誉之词。走进茅台镇,入口牌坊、南坳立交、茅台酒厂新大门、白酒一条街、1915广场、杨柳湾商业街,灰色飞檐和砖墙、深色雕花门窗、青石板路,独特的人文景观让人目不暇接;祭酒台上,世代传承的酒道礼仪庄重肃穆;酒文化城中,千年光阴凝结于酒的智慧让人感慨;茅台酒厂内,神秘的生产工艺让人着迷……

中国的酒都,世界的茅台,这是仁怀旅游发出的响亮口号,茅台旅游日渐聚集全球目光。

“茅台工业旅游和文化旅游如自然天成一般,这让茅台旅游不只在贵州,在整个中国都具有不可复制性。”来自香港的游客李小飞说,“国酒探秘之旅的吸引力,绝不亚于任何一个景区。”

据统计,5年来,仁怀市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600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达18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3%,其中将近七成游客旅游目的地是茅台古镇。

以优质资源做旅游,仁怀乡村旅游道路越走越宽广。

仁怀市委副书记、市长梁铮说,今后,仁怀市将坚持规划先行,着力提升基础,加快乡村旅游开发步伐,着力建设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交通便捷、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努力扩大客源市场,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让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仁怀市结合地域、酒文化、特色产业等特点,融合产业结构调整、乡村休闲旅游、人文历史、生态环境、酒都特色、小康六项行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形成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百里长廊亮丽风景线。

绿色是仁怀的城市底色。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一城四片”的城市区域和“一心两带三区”产城一体架构。城市建成区达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获得提名,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功在即,城市特质形象魅力彰显。

第10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调查;

__市长期以来积极推进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始终把民族乡村经济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保持民族乡村农业增

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根据20__年调查表明,__市共有5个民族乡,109个民族村。总户数42046户,其中农业户数37214户,总人口11.4万人,少数民族

人口4.25万人。共有耕地面积966.67hm2,人均占有耕地0.09hm。近年来全市民族乡村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均劳动所得显著提高。据统计20__年民族村经济总收入28.38

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人均劳动所得5535元,比上年增长9.69%。民族乡村在改革开放的机遇与挑战中,抓住一切发展机会,通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使得民族乡村经济总

量不断增长,农民增收稳步增长。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和城市化进程,使得整体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

础。现在全市少数民族乡村年人均劳动所得高于全市农村人均劳动所得的村有44个,占少数民族乡村总数的40.4%。近几年来,民族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确取得显著成绩,

并形成了逐年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根据__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市政府从1998年起,每年都要从财政划拨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5个民族乡及

低收入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使3个平原民族乡享受边远山区乡的有关优惠政策。

20__年6月至7月,笔者参加了由__市民委和__市人大民侨委组织的“__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调研”工作。结合都市型郊区经济的探索与发展,重点对__市5个民族乡

和32个民族村(年人均劳动所得在3500元以下)经济发展现状、农业结构调整、二三产业发展、农民可支配收入等情况进行调研(详见表1)。分别听取了各乡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和对

有关项目的考察,并对经济发展中项目的选择、实施、存在的困难和发展前景作了论证。

1现状分析

1.1有5O%左右的村20__年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人均收入最高的村为3200元(怀柔的小梁前村),最低的只有1500元(大兴的田营村):从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乡明显好于少数

民族村,尽管少数民族乡也有低收入的少数民族村,但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其他贫困的少数民族村;虽然均为少数民族村,但是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从表l中可以看出:对于少

数民族乡村的主导产业而言,仅依靠种植业或养殖业的村,其收入远低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加之二三产业的村:因此,作为一个村的主导产业,应该是一二三产业相结合,

并要因地制宜有主次之分。

1.2地处偏远,资源相对匮乏多数村地处自然

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或地处偏僻的边远平原地区,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更有一些村人畜饮水尚有困难

表120__年__市部分少数民族村人均年收入和其主导产业

1.3集体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由于集体经济薄弱,

甚至村干部的工资都无法保证。因此,更无力为农

民家庭生产经营提供支持和服务,影响了农民收入

水平的提高。村里的经济基本上处于自然发展状

态。

1.4各级政府支持和指导农民致富的政策和措施。

在这些村尚未显出成效比如水利富民政策、产业

结构调整、小额贷款政策、边远山区“存一贷十”

政策等,并未达到应有的成效。

1.5多数村的农业结构调整处于起步阶段调查

发现,多数村的农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有的刚刚考

虑,有的刚刚起步,但苦于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

致使结构调整步履艰难。可喜的是有的村,在各级

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选准了致

富项目,克服各种困难,创出了新途径,前景广阔。

说明农村要变富关键在支部,根本在项目。

1.6几条值得借鉴的产业发展经验一是跳出山

区,发展山区,如怀柔区政府给其山区乡镇在区里

的工业开发区无偿提供土地发展工业小区,极大地

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人,通过“山外造血”,维持

山区正常的“体内循环”,还部分解决了山区农民

就业和转移性就业问题,并解决了山区无法发展工

业的问题,也更利于招商引资。二是用三产带动一

产,如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西府营等村的

旅游业,

带动了果树业、水产业、建筑业的发展。三是二产

和~产相结合,通过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

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增值。如怀柔长哨营满族乡的

御食园效果显著。四是近富抓畜牧,远富抓果树。

这~发展规划,近远结合,相得益彰。

2导致少数民族村收入低的原因分析

2.1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由于相当一部分村的农

业结构调整还尚未进行或刚刚起步,虽然有相应的

支持政策,但是仍举步维艰。受自然、地理等条件

制约,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又主

要以粮食收人为主,二、三产业匮乏,缺乏致富的

项目,农民增收困难。历史及现实的经验已经告诉

我们,靠天吃饭是摆脱不了贫困的。

2.2村干部和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商品意识薄弱有些村领导班子为农户提供有效的生产、经营、

市场服务能力差,缺乏有魄力、有凝聚力的带头人。

发展思路不清,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主动寻求致

富项目,甚至如何靠、如何要的思路都没有。缺乏自

力更生精神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风险意识,更缺乏把

农产品像工业产品一样进行经营的商品意识。科技

人员少,科学技术不普及,生产力水平低下。

2.3缺乏原始的启动资金由于集体和个人的经

济实力十分薄弱,加之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一

些农民害怕风险,只顾眼前,固步自封,即便有了

好的项目或发展思路以及像“存一贷十”这样的好

政策支持,仍然很难付之于行动。

2.4少数民族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尽完善

京郊蓬勃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极大地促

进了京郊农村经济的发展,它起到了以下作用:一

是解决了农户进入市场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

程度。二是节本增效,降低风险,促进了农民收入

的增加。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公司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的”一体化”经营之

路。四是促进了农产品质量改进和农业结构调整。

而少数民族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不多见。

2.5自然奈件差,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一些村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多数山高、路远、耕

地少、土壤贫瘠,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水、电、

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限制了资源开发,

加上狭小的规模(自然村多且分散),就使任何来

自村子内部和外部的人(力量)都显得无能为力,

不能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合。正所谓“英雄”无

用无之地。对于这种情况,要想致富看来只有进行

土地流转与搬迁了。

2.6对外宣传的意识差,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

源从宏观的角度讲,山区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何

况有些资源是潜在的,需要人们去认识、去发现。

发现潜在资源了,还需要去包装、去宣传,让更多

的外边的人认识和发现,从而使潜在的自然资源变

成经济发展的优势。像怀柔的小梁前村、银河沟村

等还是具备这样条件的。

3几项建议性对策

根据__市政府20__~20__年边远山区绿色

生态富民工程(简称558工程)目标,到20__年所有

边远山区乡镇的359个村的人均年收入要达到5000

~8000元,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同样,少数民族低

收入村的尽快致富工作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

工程。今后工作重心应该要从输血型为主逐步转变

为以激活内部致富欲望为主;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

化为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且以经济手段为主:

3.1明确工作指导思想以“发展是硬道理”、

“三个代表”为重要理论基础;以“科技是第一生

产力”、“边远山区经济不能拖__市的后腿”、“少

数民族乡村经济更不能拖边远山区经济后腿”、“保

护生态环境,科学利用生态环境”、“封山育林”等

为动力;以生产“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

品”为目标。紧紧抓住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核心是

项目)这个契机。

3.2积极实施科教兴村计划。激活农民的致富欲

望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意识,调动集体和家庭两

个积极性,使集体和农民收入同步增长。“扶贫先

扶脑”,要帮助低收入村脱贫致富,必须要帮助村

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放意识,不能满足目前的

温饱状况,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加大对科

技的投入。建立科技扶贫基金,用于少数民族乡村

的农业结构调整、技术培训指导以及优良品种、先

进技术的引进。具体的办法:(1)发挥__市大专

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会同市有关部门实施

科教兴村计划,针对村里的发展项目请专家现场指

导和技术培训;(2)组织对少数民族村干部的培

训;(3)组织村干部或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开阔眼

界;(4)选择一些本市内外成功的典型,收集或制

作成影像资料,提供给农民观摩学习。

3.3建立完善鼓励少数民族村发展的配套政策

一是财政政策:政府的支农资金,应主要投放在造

血机能的培育上,比如帮助解放思想,增强致富欲

望,帮助对潜在资源的认识、开发、宣传,帮助筹

集原始的启动资金,帮助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优良

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帮助建立发展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等方面。二是信贷政策:比如目前的小额贷

款,周期都为一年,但养殖业的资金回笼一般在

2~3年,所以在贷款周期上,要体现对少数民族

乡村农民的照顾,相应延长至2~3年,包括“以

一贷十”的政策一起,其贷款风险可以由各级政府

利用支农资 金设立风险基金,给予承担少量抵押或

贴息。三是资源流动政策:除了法规允许以外,政

策还应鼓励支持少数民族乡村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向其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开发,特别是要鼓励那些

利用少数民族乡村资源带动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到

少数民族乡村综合开发种养业。3.4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联合起来对少数旅游业为主的主导产业。当然,要真正使少数民族

民族村进行支持一是,几个方面的政府部门,按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好,必须解决诸如启动资金、信

照政府的要求,同时对某一少数民族乡村进行支息、技术、优良品种引进、销路等问题。要协调有

持,使之能很快进入市场以产生效益;二是,扶贫关部门,完善对少数民族村的税收政策。如发展养

主要是以项目带动,各个部门围绕一个项目,尤其殖业、林果业可以不交税、少交税或税收返还。

是公益的、基础性的项目进行支持,帮助某一少数3.6进一步强化区(县)、乡(镇)两级政府的责

民族乡村改善生存、生产条件和投资环境;三是,任意识尽快帮助少数民族村农民提高收入,市政

政府各个部门对一些有影响、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府有关部门有责任,但最直接或讲第一责任人,应

行培植,使之成为带动少数民族乡村农户发展养殖该是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因此,要进一

业、种植业的龙头企业,将农民用经济纽带组织起步提高区(县)、乡(镇)两级政府主要领导的认

来进入市场;四是,政府有关部门及制定的相应政识,将帮助少数民族村农民提高收入作为一项重要

策,应引导支持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对少数民族乡的工作内容,作为一项保证首都安定团结、让少数

村投入资金、技术、信息等,对少数民族乡村的资民族村农民与全市农民共同并提前进入小康社会的

源进行全方位开发,令其承诺开发目标和农民增收政治任务来完成。

目标,即用经济手段扶贫。

3.5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查力度

少数民族村要充分认识自身资源条件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过于单一的农业结构.种植业应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以特色林果业、

绿色养殖业和休闲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当然,要真正使少数民族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好,必须解决诸如启动资金、信息、技术、优良品种引进销路等问题。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对少

数民族村的税收政策。如发展林果业、养殖业可以不交税、少交税或者税收返还。

3.5进一步强化区(县)乡(镇)两级政策的责任意识

尽快帮助少数民族村提高收入,市政府有关部门有责任,但最直接或讲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区(县)乡(镇)两级政府主要领导的认

识,将帮助少数民族村农村提高收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一项保证首都安定团结,让少数民族村农民与全市农村共同并提前进入小康社会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2.2建立和完善耕地使用主体保护,提高耕地质

量保护的责任制及管理法规和政策保护耕地和提

高耕地质量,首先要完善目前的用地政策,制定相

应配套的条例和办法,如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农田

投入物的质量管理办法等,杜绝不符合国家有关标

准的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圾、污泥流人耕地。

其次,在区域治理上要重点突击、措施得力,围绕

区域生态建设和耕地保护任务,因地制宜,分类指

导。淮北地区在耕地整理上重点抓好砂姜黑土治

理;江淮丘岗区要重点治理黄泥土、澄白土;沿江

地区要以潜育化水稻土治理为重点;皖南山区要抓

好红黄土和山坞田的改造治理。第三,要将保护耕

地质量与耕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挂钩,充分调动广

大农民培肥地力的积极性,要鼓励农民向承包的耕

地内投入更多的有机肥料,制定有机肥积造的奖励

办法,加大秸杆还田力度,持续提高地力。因建设

需要调整地块,必须按规定给予地力补偿。

2.3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现有农田环境、

基础设施、土壤肥力与利用方式进行监测和管理,

维护耕地功能完整性,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依靠

科技进步,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是全面提高耕地保

护水平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计算机

辅助以及3S(GIS、GPS、RS)技术及其集成等技

术途径,解决区域耕地数量、质量、农田环境与利

用状况的实时调控和管理。安徽省应加快推进耕地

动态管理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步伐,加快对现有耕

地资源信息基础资料的完善和更新,尽快建立以耕

地资源、耕地保护、耕地法规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种

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共享,提高

全民参与耕地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统计局,农牧渔业厅.安徽省农业统计资料.合肥:安

徽科技出版社,1949~20__

2林国庆,王玉时.浅析安徽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安徽农

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73(2):82~84

3吴义鸿。李文胜,许冬梅.安徽省耕地利用中存在问题和保护

对策.安徽农学通报,1999,5(1):45~46

4孙红忠.安徽省耕地数量时序变化分析预测及对策.安徽农业

科学,2OOO,28(5):643~644

第11篇

一、对农节目设置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村观众占电视节目受众的绝大多数,据统计约有9亿人,所以说,开办对农节目有着广阔的收视空间。央视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电视观众数量呈现逐步攀升态势,有70%以上的农民每天都收看电视,而且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每天达2小时以上。看电视已经成为当代农民获取信息和文化娱乐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目前众多的电视媒体中,与“三农”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农民增收、劳动致富和相关的市场、科技信息,以及一些农村娱乐节目在电视节目的总量中所占比例太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受众的需求,各级电视台也都亟待为农民多设置一些可以获取信息和丰富文化娱乐生活的对农类节目。

吉林省白城市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220万总人口中,单是农业人口就占180万。2002年,白城电视台在改版中尝试着创办了对农节目《乡村致富经》,当时是开吉林省市级电视台办对农栏目的先河。白城电视台连续8年开办对农节目的实践,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市、县级电视台,尤其是以农业为主地区的电视台,设置对农节目是大有可为的。这是因为,《乡村致富经》节目在白城电视台播出不久就拥有了当地最大的观众群,栏目收视率始终占据全台所有栏目的前三名,节目前后的广告时段也很快成为了黄金时段。这充分说明,农民非常需要这样的对农节目,也非常渴望这样的对农节目。

如果说,白城电视台的对农节目《乡村致富经》是因为受众需要而产生的,那么,《乡村致富经》如今在白城广大农民心目中已经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也为白城电视台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对农节目内容取向

准确把握农村电视观众需求,使对农电视节目更有针对性是创办对农节目的关键。我觉得根据农民的需求,对农节目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信息类、服务类和娱乐类。

(一)信息类节目内容

调查显示,目前广大农民最钟情的是电视信息类节目,而电视信息主要有四类,即宏观类信息(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实际操作类信息(种植业和养殖业新技术、新品种的信息)、市场类信息(农产品价格、销路、需求等信息)、科学知识类信息(科学常识、文化教育知识等)。

信息与农民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它关乎每一个农民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一项减轻农民负担的减免农业税政策就可以影响到农民一年的经济收入,一个新型的适合的赚钱项目足可决定农民的致富成败,一个科技知识信息就可能决定农民经济作物的收成状况。所以,信息类的内容在对农节目中,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电视信息类节目,中央电视台有《每日农经》、《致富经》、《理财在线》等,省级电视台有吉林电视台的《乡村四季》、辽宁电视台的《黑土地》、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等,市级电视台有沈阳电视台的《庄稼院》、营口电视台的《新农村》、松原电视台的《沃野三农》等。这些以信息类节目内容为主的对农栏目,在全国各地区的农村观众中都深有影响。

白城电视台创办对农节目已八年有余,节目也在不断地进行微调,到现在已经逐渐走出了一条农民观众喜欢,电视人容易操作的路子。直至2010年,《乡村致富经》更名为《美丽田野》。我们在节目中尽可能的涵盖各类信息,比如,子栏目《信息站》里放置一些新的对农政策的简介,子栏目《致富经》里传递一些适合当地实际的致富项目、致富经验。根据农民的需要,结合地市级电视台的办节目的实力,我们不追求大而全,而追求小而精;不追求华丽,而追求实际实用。栏目创办之初,我们采访一些成功的农民,侧重挖掘他们创业路上的感人故事,如《养鸡女状元——方月红》、《创业路上悲与喜——赵洪喜》等,节目做得好看也感人,我们很快就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创业路上的成功人士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感人的坎坷经历,而农民观众更喜欢更需要的是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这样,我们以后的节目改变了侧重点,比如《狐貉养殖带头人——王丽君》的主人公创业之路虽然感人,可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她在狐貉养殖上的经验之谈上,也就是面对跌宕起伏的特种养殖市场,她是在什么情况下扩群,什么情况下缩群,这就是根据需要设置节目内容。每期节目里尽可能地多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节目里涉及致富项目信息技术五花八门,种养结合的内容如《种紫粒苋养牛羊》、《稻田养鸭》《果园养鸡》等,间种套作的内容如《向日葵和菠菜套种》、《白菜和香瓜间种》、《玉米和辣椒间作》等,特种养殖的内容如《鸵鸟养殖》、《赛马养殖》、《孔雀养殖》、《林蛙养殖》、《大雁养殖》等。

总之,对农节目,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必须努力架构如各类政策、致富项目、产供销信息及致富典型经验的信息流,向农民提供各种致富路径,只有这样,对农节目的信息量才能真正满足农民观众的需求。

(二)服务方面的内容

对农节目就是需要真正立足服务“三农”, 以满足农民观众的现实需求为已任, 秉承“为农民服务、替农民说话”的宗旨,为农民解疑释惑,解决难题,让对农节目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

农民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尤其是在生产上,会随时遇到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农民观众是最需要帮助的。衢州电视台的《农技110特快》,湖北荆州电视台的对农电视节目《垄上行》等等都是专门为农民答疑解惑的电视对农栏目。吉林电视台《乡村四季》的一个板块《农业110》也是为农民提供帮助的栏目,专家现场接听电话,为农民现场解答技术上的难题。

白城电视台的对农栏目也设置了这样一个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的板块,并设置了专门的热线电话,每天24小时开机,栏目编导轮流值班。 “我的羊陆续死了好多只了”、“我们村的猪死老多了”、“我们这几片地都是这样黄叶子”、“我养的这种鸡都不认,没人买”、“我俩换种的地,他给租出去了”、“我们咋就贷不出来款呢”等等,每天这部电话都会接到许多热线。我们一方面介绍各方面的专家给这些需要帮助的农民观众,另一方面,也会选择有影响或者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制作成节目呈现给电视机前更多的农民朋友。比如阶段流行的玉米大斑病、传染性强的猪的蓝耳病、鸡的法式囊病等等,再比如帮助农民出售难以找到销路的特种作物绿小米、笨养的肉鸡等等。这一板块深得农民朋友的欢迎。

(三)娱乐方面的内容

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对农节目还要注重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黑龙江电视台的《咱村也有文艺人》、吉林电视台的《农村俱乐部》等等都是专门的娱乐方面的对农栏目。

白城电视台对农节目设置了一个板块叫做《村里人》,主要是挖掘各乡村有一技之长的“明星”在电视上亮相,尽可能侧重选择那些能够给农民兄弟带来欢乐的人物。比如《农民老周》讲述了一个一边种地,一边学习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农民的故事;《村里的名人》讲述了一对老人在晚年的幸福生活。再比如,通过节目进行一些简单的赛事,比谁会种田,比谁的力气大,比谁家的婆媳关系好,或者在农民中间搞赛西瓜会等等,都可以为农民带来无穷的欢笑。对农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善于以娱乐方式切入,根据农民需要和喜爱来调整,往往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三、对农节目的形式

各级电视台办对农节目往往存在着节目的形式与农民接受能力失调的现象。有关资料显示:农村观众的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初中以下者占88.1%,绝大多数农民只有中小学文化水平。这样,对农电视节目不仅应该考虑农村观众的这种状况,特别是一些农技信息类节目,不要专业化色彩过于浓厚,而且对农电视节目在形式上要追求趣味性、互动性。

首先是趣味性。趣味性就是在制作对农电视节目时,要考虑农民的收视习惯,要有情节,讲故事,寓教于乐,因为人们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不喜欢说教。比如我们采访的《薄荷种植》采取的形式是两位编导如同说相声一样,由一瓶薄荷口香糖引发的风波来现场串联;再比如我们采访的《牛胃里有铁怎么办》的表现方式如同办儿童节目一样,利用编导和玩偶对话的方式串联这项技术,不仅阐述了技术内容,而且让农民印象深刻;再比如我们适当增加一些网上的视频来烘托采访的内容,采访《鸵鸟养殖》时我们下载了“鸵鸟心态”的视频,引出鸵鸟养殖规程,还提醒农民注意在养殖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能像鸵鸟一样逃避困难;再比如采访《如何预防水稻病害》时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稻瘟病的发生、预防、治疗的过程,让农民在趣味中学会知识和技术。

其次是互动性。对农电视节目不能单纯根据编辑和记者的想法来制作。想要制作出受农民喜欢的节目,就要了解农民的想法。了解农民想法的最佳途径,就是深入到农村,或者用热线电话的方式,让农民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和需求。《黑土地》栏目曾经拿出周末时间开设过《希望之旅》、《大篷车》等板块,让农民与记者、农民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白城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在平时的运作中也注重这种互动,比如,我们采访的有影响的节目,《鹅吃鹅——鹅的啄羽病》、《玉米地里的地老虎》、《葡萄大小粒的现象》、《阴雨天气下猪的水肿病》等,大都是在农民给我们打来求助电话之后,我们《美丽田野》栏目组找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来帮助农民解决。这样,在节目播出之后,热线电话更加繁忙了,节目的收视率也就更高了。

四、对农节目的播出时间

第12篇

一、对农节目设置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村观众占电视节目受众的绝大多数,据统计约有9亿人,所以说,开办对农节目有着广阔的收视空间。央视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电视观众数量呈现逐步攀升态势,有70%以上的农民每天都收看电视,而且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每天达2小时以上。看电视已经成为当代农民获取信息和文化娱乐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目前众多的电视媒体中,与“三农”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农民增收、劳动致富和相关的市场、科技信息,以及一些农村娱乐节目在电视节目的总量中所占比例太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受众的需求,各级电视台也都亟待为农民多设置一些可以获取信息和丰富文化娱乐生活的对农类节目。

吉林省白城市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220万总人口中,单是农业人口就占180万。2002年,白城电视台在改版中尝试着创办了对农节目《乡村致富经》,当时是开吉林省市级电视台办对农栏目的先河。白城电视台连续8年开办对农节目的实践,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市、县级电视台,尤其是以农业为主地区的电视台,设置对农节目是大有可为的。这是因为,《乡村致富经》节目在白城电视台播出不久就拥有了当地最大的观众群,栏目收视率始终占据全台所有栏目的前三名,节目前后的广告时段也很快成为了黄金时段。这充分说明,农民非常需要这样的对农节目,也非常渴望这样的对农节目。

如果说,白城电视台的对农节目《乡村致富经》是因为受众需要而产生的,那么,《乡村致富经》如今在白城广大农民心目中已经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也为白城电视台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对农节目内容取向

准确把握农村电视观众需求,使对农电视节目更有针对性是创办对农节目的关键。我觉得根据农民的需求,对农节目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信息类、服务类和娱乐类。

(一)信息类节目内容

调查显示,目前广大农民最钟情的是电视信息类节目,而电视信息主要有四类,即宏观类信息(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实际操作类信息(种植业和养殖业新技术、新品种的信息)、市场类信息(农产品价格、销路、需求等信息)、科学知识类信息(科学常识、文化教育知识等)。

信息与农民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它关乎每一个农民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一项减轻农民负担的减免农业税政策就可以影响到农民一年的经济收入,一个新型的适合的赚钱项目足可决定农民的致富成败,一个科技知识信息就可能决定农民经济作物的收成状况。所以,信息类的内容在对农节目中,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电视信息类节目,中央电视台有《每日农经》《致富经》《理财在线》等,省级电视台有吉林电视台的《乡村四季》、辽宁电视台的《黑土地》、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等,市级电视台有沈阳电视台的《庄稼院》、营口电视台的《新农村》、松原电视台的《沃野三农》等。这些以信息类节目内容为主的对农栏目,在全国各地区的农村观众中都深有影响。

白城电视台创办对农节目已8年有余,节目也在不断地进行微调,到现在已经逐渐走出了一条农民观众喜欢,电视人容易操作的路子。直至2010年,《乡村致富经》更名为《美丽田野》。我们在节目中尽可能地涵盖各类信息,比如,子栏目《信息站》里放置一些新的对农政策的简介,子栏目《致富经》里传递一些适合当地实际的致富项目、致富经验。根据农民的需要,结合地市级电视台的办节目的实力,我们不追求大而全,而追求小而精;不追求华丽,而追求实际实用。栏目创办之初,我们采访一些成功的农民,侧重挖掘他们创业路上的感人故事,如《养鸡女状元――方月红》《创业路上悲与喜――赵洪喜》等,节目做得好看也感人,我们很快就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创业路上的成功人士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感人的坎坷经历,而农民观众更喜欢更需要的是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这样,我们以后的节目改变了侧重点,比如《狐貉养殖带头人――王丽君》的主人公创业之路虽然感人,可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她在狐貉养殖的经验之谈上,也就是面对跌宕起伏的特种养殖市场,她是在什么情况下扩群,什么情况下缩群,这就是根据需要设置节目内容。每期节目里尽可能地多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节目里涉及致富项目信息技术五花八门,种养结合的内容如《种紫粒苋养牛羊》《稻田养鸭》《果园养鸡》等,间种套作的内容如《向日葵和菠菜套种》《白菜和香瓜间种》《玉米和辣椒间作》等,特种养殖的内容如《鸵鸟养殖》《赛马养殖》《孔雀养殖》《林蛙养殖》《大雁养殖》等。

总之,对农节目,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必须努力架构如各类政策、致富项目、产供销信息及致富典型经验的信息流,向农民提供各种致富路径,只有这样,对农节目的信息量才能真正满足农民观众的需求。

(二)服务方面的内容

对农节目就是需要真正立足服务“三农”, 以满足农民观众的现实需求为已任,秉承“为农民服务、替农民说话”的宗旨,为农民解疑释惑,解决难题,让对农节目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

农民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尤其是在生产上,会随时遇到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农民观众是最需要帮助的。衢州电视台的《农技110特快》,湖北荆州电视台的对农电视节目《垄上行》等等都是专门为农民答疑解惑的电视对农栏目。吉林电视台《乡村四季》的一个板块《农业110》也是为农民提供帮助的栏目,专家现场接听电话,为农民现场解答技术上的难题。

白城电视台的对农栏目也设置了这样一个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的板块,并设置了专门的热线电话,每天24小时开机,栏目编导轮流值班。 “我的羊陆续死了好多只了”、“我们村的猪死老多了”、“我们这几片地都是这样黄叶子”、“我养的这种鸡都不认,没人买”、“我俩换种的地,他给租出去了”、“我们咋就贷不出来款呢”等等,每天这部电话都会接到许多热线。我们一方面介绍各方面的专家给这些需要帮助的农民观众,另一方面,也会选择有影响或者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制作成节目呈现给电视机前更多的农民朋友。比如阶段流行的玉米大斑病、传染性强的猪的蓝耳病、鸡的法式囊病等等,再比如帮助农民出售难以找到销路的特种作物绿小米、笨养的肉鸡等等。这一板块深得农民朋友的欢迎。

(三)娱乐方面的内容

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对农节目还要注重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黑龙江电视台的《咱村也有文艺人》、吉林电视台的《农村俱乐部》等等都是专门的娱乐方面的对农栏目。

白城电视台对农节目设置了一个板块叫做《村里人》,主要是挖掘各乡村有一技之长的“明星”在电视上亮相,尽可能侧重选择那些能够给农民兄弟带来欢乐的人物。比如《农民老周》讲述了一个一边种地,一边学习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农民的故事;《村里的名人》讲述了一对老人在晚年的幸福生活。再比如,通过节目进行一些简单的赛事,比谁会种田,比谁的力气大,比谁家的婆媳关系好,或者在农民中间搞赛西瓜会等等,都可以为农民带来无穷的欢笑。对农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善于以娱乐方式切入,根据农民需要和喜爱来调整,往往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三、对农节目的形式

各级电视台办对农节目往往存在着节目的形式与农民接受能力失调的现象。有关资料显示:农村观众的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初中以下者占88.1%,绝大多数农民只有中小学文化水平。这样,对农电视节目不仅应该考虑农村观众的这种状况,特别是一些农技信息类节目,不要专业化色彩过于浓厚,而且对农电视节目在形式上要追求趣味性、互动性。

首先是趣味性。趣味性就是在制作对农电视节目时,要考虑农民的收视习惯,要有情节,讲故事,寓教于乐,因为人们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不喜欢说教。比如我们采访的《薄荷种植》采取的形式是两位编导如同说相声一样,由一瓶薄荷口香糖引发的风波来现场串联;再比如我们采访的《牛胃里有铁怎么办》的表现方式如同办儿童节目一样,利用编导和玩偶对话的方式串联这项技术,不仅阐述了技术内容,而且让农民印象深刻;再比如我们适当增加一些网上的视频来烘托采访的内容,采访《鸵鸟养殖》时我们下载了“鸵鸟心态”的视频,引出鸵鸟养殖规程,还提醒农民注意在养殖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能像鸵鸟一样逃避困难;再比如采访《如何预防水稻病害》时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稻瘟病的发生、预防、治疗的过程,让农民在趣味中学会知识和技术。

其次是互动性。对农电视节目不能单纯根据编辑和记者的想法来制作。想要制作出受农民喜欢的节目,就要了解农民的想法。了解农民想法的最佳途径,就是深入到农村,或者用热线电话的方式,让农民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和需求。《黑土地》栏目曾经拿出周末时间开设过《希望之旅》《大篷车》等板块,让农民与记者、农民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白城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在平时的运作中也注重这种互动,比如,我们采访的有影响的节目,《鹅吃鹅――鹅的啄羽病》《玉米地里的地老虎》《葡萄大小粒的现象》《阴雨天气下猪的水肿病》等,大都是在农民给我们打来求助电话之后,我们《美丽田野》栏目组找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来帮助农民解决。这样,在节目播出之后,热线电话更加繁忙了,节目的收视率也就更高了。

四、对农节目的播出时间

对于农民观众来说,尤其是对东北地区的农民观众来说,他们春播、夏管、秋收,可是在冬季里就是农闲了。多年来,农闲时节是对农节目收视率最高的时候,农忙季节却是对农节目收视率最低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分析一下:冬季里,我们能够采访制作的节目大多是养殖业方面和大棚种植方面的,作为最为普遍的大田种植,因为没有画面而很少录制。而在春暖花开直至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是农民遇到农业技术问题最多,也最需要各种信息的时候,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采访的素材很多。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节目最好看、最实用的时候,正赶上农忙时节,农民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很少有时间来看电视。白城电视台在改版中几次把对农节目的播出时间进行调整,在农民农忙季节里,在每年夏季炎热的中午时间里,也就是农民的午休时间里设置了重播,这一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更适应农民的收视习惯。

第13篇

理解“富人治村”的前提是对中国农村的整体把握,中国农村的区域性差异极大,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不能取代广大的中西部农村,城郊农村也无法代表普通农业型农村,不同类型农村的“富人治村”遵循不同的逻辑,因而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首先,在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郊区以及其他拥有矿产资源的农村,因为有土地、矿产及其他集体资产的巨大利益,村官的位置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村委会选举竞争较为激烈,吸引了包括富人在内的村民积极参选,并出现了贿选现象。有候选人花百万元巨资竞选村委会主任一职,显然是看中了当选后的巨大回报。这当然是极端的个案。

其次,在广大普通农业型村庄,集体经济空壳化,人财物持续流出村庄,村官的位置对富人并没有经济上的吸引力,村干部老龄化现象严重,年富力强的村庄精英分子都流向了城市,他们生活的重心不再放在农村,选举虽然很规范,但却无法选出好的当家人,村级治理陷入半瘫痪的维持状态。在这一类型的农村,“富人治村”更多地意味着奉献,或者说追求社会和精神层面而非经济层面的收益。

不管是追求社会价值还是经济利益,富人之所以能参与到村庄政治中来,并受到广泛关注,其基础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富人治村现象背后的深层解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渗透,财富成为村庄社会中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基本尺度,笔者在河南农村调查时了解到,村干部尤其是主职干部必须要有一个致富项目,否则,群众就会看不起你,做工作没有说服力,你自己都很穷,怎么能带领群众致富?为此,当地政府提出了“双强干部”,即工作能力强和致富能力强,不光要个人致富能力强,还要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双强干部”成为村干部的一个自觉追求。

在很多农业型村庄,由于村干部的待遇较低,家庭条件较差的村干部自愿退出。比如河南农村,主职干部即支书、主任的工资为240元/月,副职干部的工资为180元/月,这样一个工资水平,如果没有较强的致富能力,村干部会越来越穷,成为村里的困难户,并且村干部退下来之后缺乏保障,还要靠儿女养老。也正是因为此,村干部中途辞职不干的现象非常普遍,村干部职位对年轻人无法产生吸引力,村干部后继无人,后备干部的培养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富人治村具有积极意义。

因而,“富人治村”是乡村治理模式转换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现象,是乡村社会对村级组织弱化的自主适应和应对,并且对基层民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将富人群体纳入到基层民主的制度框架中来

要发挥“富人治村”的积极效应,避免其消极效应,就要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建设。村委会选举为富人群体提供了一个参与村庄政治的舞台,但选举并不是村级民主的唯一内容,仅有选举还无法达到乡村治理的善治,必须完善选举的配套措施,真正将富人群体纳入到基层民主的制度框架中来,以制度建设促进村级民主,而不是将村级民主的前途寄希望于富人的良心和自觉。

一方面,我们要正视村干部的利益诉求,在发达地区的农村,要对富人参与村庄政治给予鼓励,同时又要完善村级民主监督,村务公开落到实处。在普通农业型地区的农村,要提高在职村干部的工资水平,并为退职村干部提供适当的待遇补助。

第14篇

关键词:县级 电视台 农村

1.从关注“三农”到服务“三农”,是办好农业类电视节目的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单纯的农业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农民观众的需求。因此,将纯粹的农业节目向关注“三农”、服务“三农”的方向延伸,便成为电视人的必然选择。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做好“三农”这篇大文章是我们县级台应该承担起的一份责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作为农业大县的梨树县,全县幅员面积4209平方公里,粮食种植面积405万公顷,粮食年产量达到50亿斤,全县81万的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到了80%以上,这就确定了梨树电视台的对农宣传工作是整个电视宣传的主体。因此,在做好新闻节目的日常宣传外,我们重点围绕《走进乡村》这个大的专题栏目,开设了三个有针对性的专题板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做好对农宣传工作。第一个板块叫“农技直通车”,用农民的话,讲农民的事,关注农业生产,关注农民生活,深刻解读农业新技术、发展新趋势。同时,开展农技专家与农民互动活动,为农民科技致富出谋划策。第二个板块叫“科技天地”,这是与县农业局合办的《走进乡村》栏目中一档最常态的子栏目,主要向农民群众介绍各种农业科技知识及种养业知识;第三个板块分别叫做“聚焦新农村”、“百姓故事”、“百姓生活”,每次播出时三选一。主要介绍全县313个行政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大户,以及各类致富能手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展示各类先进典型的致富经历,通过讲述那些尊老爱幼、帮贫扶困、邻里和睦、崇尚文明等生动的感人故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明之风;第四个板块“百业信息”、“法在身边”,每次播出二选一。“百业信息”主要是及时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类致富信息、用工信息。“法在身边”重点介绍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法律问题,比如《婚姻法》、《劳动合同书》等与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农民群众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

《走进乡村》栏目从创办伊始,便关注“三农”、贴近“三农”服务“三农”,从而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依赖与爱戴。该节目开播一年来,已成为全县农民喝彩声最高、农民最买账的节目。

2.增强服务性和干预性,是农业类电视节目实现突围、走向强势品牌节目的必由之路。有关机构研究表明,由于电视是农村的主要信息来源,所以,农民不仅比城市居民收看电视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对电视的忠诚度更高。据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的调查,不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最需要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宏观类信息,包括政策、法律、法规等;二是实际操作类信息,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等:三是市场类信息,包括农产品价格、销路、供求等;四是科技知识类信息,包括科学文化常识、教育、卫生、健康等。

《走进乡村》栏目针对“三农”的实际需要,不断强化节目的服务性。“法在身边”、“百姓生活”、“百姓故事”、“百业信息”等子栏目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这种心贴心的服务,使《走进乡村》节目受到越来越多农民观众的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舆论监督就是对社会的一种干预,这种干预不仅是新闻节目的属性,也是农业类电视节目的责任。《走进乡村》节目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农业类节目的影响力。

为使《走进乡村》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良师益友,我们的记者深入农村,与农民打交道,交朋友,把更多的目光、把更多的笔触、镜头、把更多的时段交给“三农”,深入浅出地宣传党和国家的各种重农、支农政策,大力宣传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以各种典型引路,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实用信息、科学知识,并反映他们在增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相关部门为他们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三农”新闻作品。

3.打造精品电视节目,是农业类节目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价值取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传递手段的多样化,电视媒体一方面面对着与报纸、电台、期刊以及互联网等诸多新老媒体的竞争。另一方面,还面对着同行之间的竞争,这种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对农业类电视节目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打造精品节目,便成为农业类电视节目的核心价值取向。

第15篇

关键词:黄炎培;农村教育思想;启示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中,黄炎培是较早注意到农村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在实践中形成的乡村教育改进思想,在当时乡村教育思潮中独树一帜,对于当年职业教育派的乡村教育改进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天,在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研究其农村教育思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农村教育思想的形成

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掠夺,中国农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落。同时,中国的农村教育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一方面,西方式的学校教育虽已进入农村,但是成效甚微,“新教育”实施了二三十年,农村中的文盲、半文盲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农村教育与农村生活实际以及农村社会的发展不相符合,真正接受新式教育的农家子弟难以在农村谋生。上述农村的状况引起了众多爱国教育家和教育团体的关注,他们决定先从教育入手,希望以此达到拯救农村和拯救中国的目的。黄炎培的农村教育思想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黄炎培通过对农村问题,特别是通过对农村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形成了如下认识:(1)必须重视农村教育。黄炎培在《农村教育弁言》一文中指出:“今吾国学校,十之八九其所施皆城市教育也,虽然,全国国民之生活,属于城市多呼?抑属于乡村为多呼?吾敢十之八九属于乡村也。吾尝思之,吾国方盛倡普及教育,苟诚欲普及也,学校十之八九当属于乡村。即其所设施十之八九,当属于乡村生活之教育。”在他看来,中国是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教育理应为大多数人谋幸福,因此,必须重视乡村教育。(2)不能用城市教育的方法来从事农村教育。针对农村教育盲目追祟城市教育的现象,黄炎培认为,城市与农村社会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社会生活状况,有截然不能强同者两大类,则城市与农村是也”。“城市偏于工商,乡村偏于农工”,“都市组织是分工制,农村组织是混合制”,因此他认为:“从前把都市办法来应付农村,无有是处”,按照都市的教育办法,“万不能满足乡村一切社会的期望”。既然城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那么农村教育就应该正视这种差异性,而与城市教育区别对待。(3)农村教育应该与农村生活实际及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黄炎培认为,农村教育存在着与社会脱节的方面。就农村的普及教育来说,他认为最大的障碍,就是农民迫于生计,“成人万不肯在农作时间以内来受教育”,就是那些能稍稍工作、具备“田间助手”资格的儿童,也“不肯抛这生产的光阴来受教育。”而农村的普及教育却没有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所以他认为,农村普及教育,最要紧的是两句话:“(一)万万不可妨害他的农作时间;(二)所授予的知识,须完全切合他们生活上的应用”。就农业职业教育的情况来说,黄炎培在对农村职业教育调查中发现,1922年4月统计。全国号称农业职业学校的占职业学校总数的48%,但设在农村的农校仅占职业学校总数的20%多,有78%的农校设在城市。他总结说:“夫以大多数农校而设立城市间,无怪乎农村学生之往往缺乏实习,不适于田野生涯,而农业教育之精神,永不逮于农村社会也。”

正是在以上这些认识的基础上,黄炎培形成了乡村教育的主张,并实现了职业教育由城市向农村、由工商向农工的转移。

二、黄炎培农村教育思想的演变

在乡村教育实践中,黄炎培的农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的演变。

(一)“分区立系”

1921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业教育研究会成立时,黄炎培的农村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如何改革农村的职业教育,两年后,在《江苏职业教育计划案》中,他明确提出系统主义、分区制度的思想,即:(1)农业教育,应采取系统计划,各教育机关进行合理分工,规定大学农科、农业学校的职责。(2)根据不同的农业产区,分别设立农场、农校或大学农科,使教学、研究、试验、推广相互联络。同年,在《对于云南职业教育进行之意见》中,他提出“分区立系”的思想,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农产特点将农村划分为若干区。如棉区、稻区等等,然后制订系统的农业发展计划。设立农业教育体系。农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农科大学、中学农科、乡农学校以及乡村师范学校。农科大学的职责是从事农业试验、研究,指导新的农业技术和品种,供给中学农科之教材与师资,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中学农科主要负责种植、宣传、推广、传播农业技术,也可以进行局部试验,养成推广、宣传人才;乡农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培养农家子弟,掌握生产技术,负责宣传、传播实用技术、推广良种新农具等。“分区立系”方式,实际上就是将农业与农业教育相结合,着重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效能,可见“分区立系”实际上是“系统主义”和“分区制度”两方面的合称,也可以说是对“系统主义”和“分区制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黄炎培的分区立系思想,实际上主要是关于农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的思想),其方法和内法就是划区和构建农业教育体系。“分区立系”思想是黄炎培农村教育思想的初级阶段。

(二)划区施教,综合改进

1925年8月,黄炎培在为山西策划职业教育计划时,提出了划区施教的思想:“乡村职业教育之设施,不宜以职业教育为限,就交通较便地方,划定一村,或联合数村”;“先调查其地方农村及原有工艺种类、教育及职业状况,为之计划,如何可使男女学童一律就学,如何可使年长失学者,得补习知能之机会,如何养成人人有就职业之知能,而并使之得业;如何使有志深造者得升学之准备与指导。职业余间如何使之快乐;其年老或残废者如何使之得所养,疾病如何使之得所治,如何使人人有卫生之知识,如何使人人有自卫之能……”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划区施教虽名义上还是职业教育计划,但其内容已经大大超越了职业教育的范畴,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农村综合教育的计划。

“划区施教”主张的提出,表明黄炎培的农村教育思想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乡村教育指导思想及其内容的变化。与这一时期黄炎培形成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相联系(“大职业教育主义”强调:“社会是整个的,不和别部分联络,这部分休想办得好;别部分没有办好,这部分很难办好”),黄炎培强调“乡村是整个的问题,教育是一种方法,把乡村做对象,不应该单从教育着手。”“方今教育上最大问题,无过于学校与社会隔绝。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从此更进行扩大教育的范围,沟通生活界线种种方法,而理想的教育,或者因之而实现。”

“划区施教”的基本思想,是农村教育要冲破学校的藩篱,以区域为中心,施教者不仅要顾及到教育,还应兼顾该区的经济、卫生、交通、治安等方面,把它们联系起来统筹解决,谋求综合的改进。按照这种思想,黄炎培已把乡村教育的范围从学校扩展到整个农村社会,把教育的功能扩大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1926年,黄炎培为徐公桥试验区拟定了关于综合改进的计划,主要涉及:研究改良农事,研究增进工艺技能;推行义务教育,施行补习教育,指导学生升学或就业,设立职业教育机关,建立图书馆;提倡体育,普及卫生常识,创设公共医药所,组建保卫团,提倡修治道路;成立消防组织,开展慈善事业,保存善良礼俗和岁时娱乐方法;培养村民的自治能力、宗教观念和正确的人生观,等等。”这一计划实际上就是划区施教以求综合改进思想的体现,试图把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串通起来,通过教育力量的渗透与作用,以达到改造乡村社会的目的。

(三)“先富后教”,富教合一

二十年代末,由于国内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农业几陷于崩溃的境地,农村经济的衰败,使黄炎培及其职教社的同仁更加重视农民的生计问题,1929年10月,职教社提出了‘富教合一”主义,作为改进农村的根本之法。这一主义认为,中国农村存在着四种现象,一穷、二愚、三弱、四散,其中‘穷”是最主要的,由“穷”而发生“愚、弱、散”。因此,农村教育要以帮农民致富为前提。黄炎培认为“贫第一,病次之。至于教育,乃是有饭吃以后之事。先富之,后教之”。从而明确地提出了“先富后教”的口号。“先富后教”,直接反映了农民的心愿,也深刻表露出黄炎培对广大农民的同情与关心。

先富后教思想表明黄炎培农村教育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此前的划区施教思想,其中心是教育,而先富后教,富教合一思想则更强调‘富”,以富为中心,这表明黄炎培的乡村教育思想正日益演变为乡村建设思想。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黄炎培提出先富后教思想,并不意味着他已完全放弃了先前的乡村教育思想,实际上,综合改进仍是其农村教育的一个指导思想。

三、黄炎培农村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今天,黄炎培所从事的乡村教育活动已逐渐离我们远去,但其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从黄炎培乡村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

(一)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20世纪20年代,黄炎培有感于当时中国农村教育的欠缺和农民文化素质的低下,呼吁重视农村教育,并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教育的实践,试图实现教育救国的美好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黄炎培看来主要是不掌握政权),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教育救国的角度看,最终只能遭遇失败的命运。不过,黄炎培重视农村教育的思想放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大多数,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教育仍然滞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都不容乐观,农民素质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瓶颈。现阶段,中央已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将农村教育提升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教育理应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以农村大教育观指导农村的教育实践

黄炎培的划区施教、综合改进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农村大教育观。他倡导以教育的手段推动农村的综合改进,论其教育的形式,涉及农村的职业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等等;论其教育的内容,涉及农民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体育、医疗卫生、思想道德和闲暇教育等方方面面。农村大教育观的合理内核在于,它强调通过实施全面教育追求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这种思想,在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仍有借鉴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规划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时,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概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面,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是全面建设和整体进步,这就对农民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农村教育必须坚持农村大教育观的理念,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狠抓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如农村中的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

(三)农村教育应以引导农民致富为中心

黄炎培的先富后教思想强调引导农民致富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的农村教育工作中也很适用。目前,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国家在相当长时期内工作的一个重点。从农村教育的角度来说,帮助农民致富,既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目的,也是更有效地实施农村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教育应紧紧围绕致富这个中心,通过教育发挥引导农民致富的作用,使农民认识到重视自身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吸收农民自觉地投身于农村教育和继续教育活动,从而实现农村教育和农村致富的良性互动。否则,如果农民对于农村教育无动于衷或者只是被动地接受,那么,农村教育的功效只能大打折扣了。

参考文献:

[1]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黄炎培.农村教育弁言[J].教育与职业,1921,25.

[3]黄炎培.为中华职业教育社年会敬告四川各界[J].教育与职业(178).

[4]黄炎培.读全国职业教育最近统计[J].教育与职业(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