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金融市场变化范文

金融市场变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市场变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金融市场变化

第1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84-01

2011年全球金融市场险象环生。欧债危机向纵深发展,欧元区部分核心国家濒临险境;美国两党就债务上限争执不下,美国国家信用受损。此起彼伏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经常性剧烈震荡,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明显上升,价格变化的波动幅度异常突出,严重削弱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欧盟、经合组织和联合国近来都相继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并对全球经济面临二次衰退发出警告。

一、国际金融市场定义

国际金融市场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此种活动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国际领域中,国际金融市场显得十分重要,商品与劳务的国际性转移,资本的国际性转移、黄金输出入、外汇的买卖以至于国际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的国际经济交 往都离不开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层出不穷,金融活动也凌驾于传统的实质经济之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二、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1.欧美债务冲击金融市场

欧债危机的深化和泛化无疑是造成今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止的“主要推手”。今年第二季度希腊债务危机重现,虽然欧元区为化解危机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但因欧元区内部存在政治分歧,长效性的解决方案迟迟无法出台。市场出现抛售欧元区债务风潮,欧债危机迅速蔓延,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的意大利也成为欧债危机的“风暴眼”。欧债危机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欧元机制的先天缺陷。欧元区缺乏共同的财政政策及其核心国家对如何解决欧债存有分歧,导致危机解决方案迟迟无法出台。德国坚决反对在当前情况下推出欧元区共同债券,认为必须在建立共同财政政策的前提下才能推出欧元区债券。这令欧盟委员会正式抛出的在欧元区发行欧元债券的设想化为泡影。法国则一直推动欧洲央行更为果断地干预债券市场,并要求欧洲央行向欧洲救助基金提供资金。但德国坚持认为欧洲央行的主要任务是抗击通胀,欧洲央行扩大债券购买规模反而可能加剧通胀,危及欧洲央行的独立性,并削弱危机国家的改革意志。

2.美国经济持续低迷

纽约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9月份最低收盘点位已经回落到8283.70和1251.00点,考虑到这两个指数的历史高峰分别在11000和5500点之上,目前这样的水平确属低位。市场认为,美国攻击伊拉克会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美国经济本身,由于军费开支的沉重负担,经济复苏受影响在所难免。

3.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稳定报告指出,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明显增大,其原因在于:系统性银行危机由美国传递至欧洲;欧元区边缘国家的债务危机加剧;核心先进经济体的中期债务负担加重;有关国家在财政整顿和调整方面难以达成政治共识。该组织表示,由于公共财政吃紧,政策制定者对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顾虑重重,而货币政策提供额外刺激措施的空间又很有限。因此,国际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更具政治意义的新阶段,国际金融市场或现长期波动,全球金融治理任重道远。

三、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策略

1.顺应国际金融监管潮流,改革国内金融监管制度

中国金融管制严格、政府对金融市场行政干预力度大,在市场准入和利率、汇率管制放松上还没有突破性的改革。当然,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比,目前的政府金融监管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放弃对银行贷款的总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管理控制;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也大多通过政策导向等程序来进行。但其中根本性的症结并没有消除,如政府在对金融市场进行“窗口式”指导过程中,依托于其对金融企业经营者任命权和对社会主流媒体的控制,而对金融市场施加超越于其权力的干预力度。加入WTO后,政府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国际金融监管的标准来实施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能对金融市场有过度的行政干预。

2.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传递,加强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金融国际化发展在加快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金融风险在国际之间的传递速度加快、危害加深,而国家之间金融监管的不平衡和不协调更是使金融体系的稳定受到影响,为此建立国际合作的金融监管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和追求目标。中国加入WTO后,阻隔国际金融风险传递的屏障正在逐渐减小,寻求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和合作理应成为金融业稳定发展、防范国际系统风险的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参与建立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应是中国实施金融监管国际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金融监管国际化目前应做的工作包括:一是加紧对证券业进行适当的合作监管,建立与银行监管的巴塞尔协议相类似的国际性合作协议,防止金融交易从监管强的部门或地区向缺乏监管的部门和地区转移;二是对金融衍生工具和对冲基金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运作寻求监管的对称与合作;三是完善国际金融统计,加强会计与信息批露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强化中国政府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和合作能力。

四、小结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金融市场功能不断深化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等特征。抓住当前历史机遇,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同时要采取合理的手段,避免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地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周荣芳.2008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回顾及2009年展望[J].中国金融,2009(01).

[2]朱静芳.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与产品创新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济,2007(12).

第2篇

论文摘要:二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使中国农村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成果,无论其深度、广度、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具有世界性意义。可喜的是,二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使中国农村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成果,无论其深度、广度、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可以预见,从中国农村改革实践中产生并被实践不断修正的发展理论,必将为世界发展经济学说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做出重要贡献。

1.概括地讲,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的地位愈加重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单是一个金融问题,必须把金融同国家发展战略、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结合起来。否则,金融的作用将十分有限;农村金融改革要采取渐近方式,不断地融入和推动整个农村经济转轨和转型:农村金融改革必须注意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重新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体系。

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然有中国特殊的国情,但这种发展毕竟寓于世界经济发展之中。应该说,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发展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这点不能否认。西方若干发展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市场化改革缺乏指导意义,但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中,二元经济理论、农业制度及农业资本理论,特别是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3.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受马克思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思想影响。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成因,主要源于集权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制度与微观经济制度。其中,超越国力的发展战略和强制性的人民公社制度是突出表现;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金融压制的性质是制度性压制,金融活动完全是被动和消极的。农村资金运行非市场化的结果是大量农村资金无偿流向工业,尤其是无偿流向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偏斜运行,使农村经济更加落后;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当时的这种选择,一方面使国家迅速奠定了工业化基础,另一方面使国家为长远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

4.农村金融改革不能脱离农村经济和国家金融整体改革而单独进行,其市场化改革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改革需要的指导理论在改革前后的实践对比中得到了确认和创新,即我国任何经济部门的改革都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支撑;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制度安排的市场化选择,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考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变革;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否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在总体上难以深入下去,即使一时取得了某些成绩,其代价也必然是丧失国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后劲。

5.货币化是农村经济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切入点。应该从农村货币化的广度和深度出发,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等基本问题;市场化条件下的农业资本投入与融通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物质资本投入要注意数量界限和劳动、技术对资本的吸纳能力,同时,要特别重视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投入;市场化改革将会引起资金供求的迅速变化,农村资金运行格局将改变传统体制下“国家、集体”的框架,而演变为“国家、集体、农户、外资”的新框架,在这种变革中,金融将逐渐成为新框架的核心。

6.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因为国有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将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经济体制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并对其它金融渠道产生示范效应;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同其它国有银行改革具有联动效应,但我们更要强调农行自身的特点和弱点,以寻求改革的突破口;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要关注社会效益,现阶段主要是处理好这种改革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使农村商业金融改革同农村经济改革协调配套。

第3篇

1.国际碳金融市场。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兴的虚拟产权和金融产品,开启了人类限制碳排放、减少碳排放的市场化路径。英国排放交易体系、澳大利亚排放贸易体系、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先后于2002年、2003年开始碳排放权交易。欧盟(欧盟+挪威+冰岛+列士敦士登)碳金融市场于2005年1月1日在《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法律约束下正式启动交易。荷兰CLIMEX交易所、欧洲气候交易所、欧洲能源交易所、BlueNext交易所、北欧电力交易所、纽约绿色交易所、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2009年以来,也先后开始进行核证减排量(CER)的交易。碳金融市场的基础金融工具有远期、期货、期权、互换、掉期。融资工具包括项目融资、运输贷款、汽车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节能产品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绿色信用卡。风险管理工具拓展到天气衍生商品、可交易灾害期权、LeuPrima自然灾害债券基金、碳排放信用担保、绿色建筑覆盖保险。2013年,欧盟排放体系碳金融交易总量102.6亿tCO2e,总交易金额为528.49亿美元,其中欧盟配额(EUA)交易量为86.5亿tCO2e,交易金额524亿美元;CER7亿tCO2e,交易金额4亿美元;联合履行项目减排单位(ERU)交易量9亿tCO2e,交易金额1亿美元。从2014年5月19-23日欧盟市场一周的情况看,一级市场有三次配额拍卖1048.6万吨,价格分别为4.6、4.59、5.23欧元每吨。二级市场一周配额成交量50.5万吨,最低价4.7元每吨,收盘价5.11元每吨;州际交易所一周的2014年12月CER期货价格下跌25%至0.09元每吨,五种CER期货合约一周的成交量为857.6万吨。2014年9月1日的交易价格EUA为6.44欧元,CER为0.16欧元。

2.中国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现状。我国的碳金融,是从参与国际市场开始的。2006年开始以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供给方的形式参与国际碳金融交易。到2014年8月17日,中国在联合国CDM理事会(EB)注册的CDM项目3804个,实际签发减排量的CDM项目1400个,约占全世界CDM项目总数量的50%。中国区域性试点碳市场从2013年6月18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率先上线配额交易,到2014年6月19日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开市,全国七家区域性碳金融市场平台全部开始配额和自愿减排量(CCCER)的市场交易。到2014年9月1日,全国七个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控排企业2000家,交易总量1225万吨,交易总额35264.4万元,平均每吨28.79元。深、沪、京、粤、津、鄂、渝七个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的累计交易量分别为1659554吨、1553460吨、961855吨、1293173吨、1059760吨、5284288吨、145000吨,累计交易额分别为113154196.47元、60917272.70元、58057517.80元、70586610.52元、21891494.20元、125417791.75元、4457500.00元。最新交易收盘价格分别为65元、39元、54.60元、43.65元、20.35元、23.79元、30.74元/每吨。其中深、沪、京、粤、津已经完成第一个履约年,履约率都在95%以上。

二、未来碳金融市场展望

1.国际市场展望。2014-2015年期间,我们将看到新西兰、巴西、智利、韩国、日本、新加坡、瑞士、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以及WCT体系的魁北克、美国RGGI以及东京都等国家和地区的碳金融市场或已建成、建设中、完成立法、计划中、承诺中。国际碳金融市场2013年到2020年每年的全球市场总供给预测为471、457、382、414、358、327、348、373MtCO2e;如果美国只包含电力市场需求,同期全球市场总需求预测为531、601、620、508、450、458、521、573MtCO2e;如果将美国总体经济运行纳入,则同期全球市场总需求预测为574、660、843、784、736、730、796、879MtCO2e。2.中国碳金融市场路线图。中国碳金融市场2006年以来,到2018年的12年发展路线图可以划分为:2006年以CDM项目供给方式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2008年奥运期间开始在国内进行零星的自愿减排(VER)交易;2011-2012年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规划、准备、制度安排阶段;2013-2014年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平台相继启动交易阶段;2015-2016年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平台调整、改革、整合阶段和全国性统一碳金融市场体系筹划及立法;2016-2018年,全国性统一碳金融市场体系建立。

三、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国际碳金融市场两大问题及对策

1.法律悬空问题。国际碳金融市场的最高制度安排《京都议定书》只约定了2012年12月31日以前的减排承诺。2013年1月1日以后的承诺和文本修改需要四分之三的缔约国先在国内完成程序和授权,签署后才生效。至今还没有达到生效的缔约国签字国数量。接近2年来,国际碳金融市场处于法律悬空期。有关各方应该在AR5明确了气候变暖结论的2014年让新的法律框架生效,运用碳金融平台的市场张力,推动全球节能减排,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2.排放大国按照《京都议定书》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问题。美国是全世界人均碳排放量和整体绝对碳排放量的排放大国。却一直没有批准和签署《京都议定书》,甚至影响了其盟友———日本这个另一排放大国曾打算退出《京都议定书》。使得本来供不应求的碳金融市场有时供需倒挂,加上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以及欧盟2007年、2012年不让配额余额进入第二年的下一阶段使用等因素,使全球碳金融市场价格曾出现高峰30欧元和低谷0.1欧元的“需求-价格悖论”。AR5的,应当引起各国的进一步高度关注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大限制碳排放的力度,进一步推动碳金融的市场力量。美国联邦政府应当顺应民意,履行大国义务,鼓励全美学习、推广加州、RGGI的限制排放市场化措施,借鉴欧盟的碳金融市场经验,与全球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同一个地球”的气候变化。当然,中国也是排放大国,已经承诺按照国际公约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应对气候变化和限制碳排放责任。建立七个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和筹划全国性统一碳金融市场并继续CDM项目的注册、产生CER,是中国通过碳金融市场途径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

(二)国内碳金融市场两大问题及对策

1.有规无法问题。中国还没有碳金融市场法律。七个碳金融市场平台是在政策上建立起来的。有的市场平台虽然取得了国务院及其政府部门的法规和特区等地方性法规的认可,但总体上属于有规无法。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健康运行,不利于与国际碳金融市场接轨。全国性还有24个省市的碳排放权配额交易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案,各界期盼的全国统一碳金融市场也缺乏法律依据。建议全国性的统一碳金融市场机制、市场交易和国家立法,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取得重大的实质性进展。

第4篇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就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揭开了次贷危机爆发的序幕。2008年8月,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房贷巨企的股价暴跌,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危机迅速席卷全球,至2008年9月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次贷危机演变成为世界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集体陷入衰退之中。2010年,全球经济回暖,世界性金融危机告一段落,正式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1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状况

2005年以后,中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增加,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不断进行着调整,主要进出口合作国家(地区)也相应发生着小幅变化,特别是经历了2007年的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具体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笔者选择了2005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进出口贸易伙伴每年的10强国家进行数据分析。出现在表1中的国家本应是14个,其中,美国、中国香港等7个国家(地区)在这7年半的时间内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出口最终目的国。而俄罗斯联邦、印度等7个国家(地区)只是在部分年份进入了中国出口最终目的国10强的数据表单,故未列出。

观察美国、中国香港等前7个国家(地区)数据,笔者这些数据呈现出相同的规律,首先是总量的快速增长,除去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其他年份同比值都在增长,其次,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之后的2009年,除德国以外,中国对其余6个国家(地区)的出口都下降到2006年到2007年的水平,但是这种影响仅仅维持了一年,2010年,除韩国以外,中国对其余6个国家(地区)的出口都超过了2008年的水平。分析这7个国家(地区)数据,笔者注意到,2010年至2012年,本文由收集整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主要贸易出口国出口总量的比例的平均值为32.80%,而2005年至2009年的数据为34.05%,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中国对美国出口平均下降了1.2个百分点,变化比较明显;金融危机后,中国香港的数据为26.66%,而金融危机前,中国香港的数据为24.62%,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对香港地区出口平均上升了2个百分点,是所有主要贸易出口国中上升最为明显的一个;金融危机后,日本的数据为14.53%,而金融危机前,中国香港的数据为15.71%,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对香港地区出口平均下降了1.2个百分点,变化同样比较明显;其余4个国家,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后的数据变化均小于0.2个百分点,从出口占比来看,均无明显变化。

出现在表2中的国家一共也是14个,其中,日本、韩国等8个国家(地区)在这7年半的时间内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进口原产国。而巴西、沙特等6个国家只是在部分年份进入了中国进口原产国10强的数据表单,同样也未列出。

观察日本、韩国等前8个国家(地区)数据,笔者这些数据呈现出的规律少有相同点,这一点和出口状况大相径庭,除去总量的快速增长以外,不同国家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后,2009年这一特殊年份的数据有增有减。中国从日本、韩国的进口的总量下降到2006年到2007年的水平;大陆地区的复进口下降到2007年到2008年的水平;大陆从台湾省的进口贸易受到影响最大,一直下降到2005年到2006年的水平;美国、德国的数据和大陆地区复进口状况类似,下降到了2007年到2008年的水平;而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虽然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从数据上看,不降反升,保持了一贯的增长趋势。分析这8个国家(地区)数据,笔者注意到,2010年至2012年,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占主要贸易进口国出口总量的比例的平均值为20.17%,而2005年至2009年的数据为22.65%,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平均下降了2.5个百分点,变化比较明显;金融危机后,韩国的数据为16.78%,而金融危机前,中国香港的数据为17.40%,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中国从韩国进口平均下降了0.6个百分点,变化比较小;金融危机后,中国台湾省的数据为13.17%,而金融危机前,台湾省的数据为16.29%,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从台湾省进口平均下降了3.1个百分点,下降最为比较明显;其余4个国家或地区,比较金融危机前后的数据,笔者发现,金融危机后中国进口的比重均有明显的提高,提高量最少美国从数据上看也至少变化了1个百分点,而提高量最高的澳大利亚足足提高了3.5个百分点。

2金融危机前后我国贸易对象变化原因

从前文的分析中能得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主要伙伴国集中在美国、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和欧盟,表1和表2中除澳大利亚以外的所有上榜国家也全部来自于这些地区。

金融危机最早发生在美国,美国经济也首当其冲的受到的冲击最大,金融危机使得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下降,从而大大减少了美国国民的当前消费。同时,美元的不断贬值也使得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不再像以前一样明显,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必然会出现小幅下降。基于相同的原因,金融危机后美国向中国出口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美国国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调整经济结构,降低失业率。同时,人民币的强势地位为中国的进口创造了更有力的条件,各方因素的叠加使得金融危机后中国对美国的进口有了1个百分点的小幅上升。但是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中美间贸易的变化并不大,金融危机并不能改变中美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中国和亚洲地区各个国家(地区)的双边贸易比较特殊,并没有太多的相同之处。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世界性金融危机对日本影响非常大,整个日本经济出现明显下滑,以至于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中日贸易量都出现小幅下降,近年来,中日之间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也加大了这种恶果。中国的对外贸易对临近国家的依赖性较高,随着中日之间贸易量的下降,其他的周边国家,如韩国、我国的香港地区、台湾地区迅速替代了日本,从而形成了中国和亚洲地区各个国家(地区)进出口贸易数据有增有减的状况。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降温后,由于欧元不断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也使得中国对欧盟市场出口的产品价格优势较之于危机以前更加明显,进口需求较之于危机以前劣势进一步凸显。同时由于美国市场购买力的衰退和欧盟市场的逆势上扬,使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平均来看有小幅上涨。这种情况一直出现到欧元区经济明显下滑,整个欧元区需求下降,欧盟各国处于自我保护的需要,重新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才终止了中国对欧盟出口量的增长。但同时由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金融危机的旋风在狠狠刮过欧盟各成员国后,整个欧盟加大了对中国的出口力度,也造就了中国从德国的进口在本文由收集整理金融危机以后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还增长了1.5个百分点的状况。

3应对金融危机前后我国贸易对象变化的政策建议

放眼未来,中国同美国双边贸易仍然在我国贸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比例也没有发生过大变化,但也应该注意到目前按美国方面计算的中美贸易逆差已经达到上千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势必设置更多的贸易壁垒,阻碍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只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改善目前以初级劳动和能源密集型产品换技术的格局,才能真正在和美国的贸易往来中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

第5篇

■“霸王条款”和误导。一些银行希望争取客户,但同时也希望将投资风险转嫁给客户,这种情况下, 银行可能会渲染挂钩存款的最高潜在回报率;而将背后风险变化。在香港,常常看见门口外银行列出今天最高存款利率达20%、25%的广告,如何监控银行向客户施加“霸王条款”, 或有意无意间在广告中误导客户, 不单是监管机关的工作和银行的自律性, 客户本身也要学聪明点, 一些银行可能会故意将一些客户不太需要的产品, 介绍给客户或按客户口袋大小,服务使用量, 而向客户提供一些都不太实要的服务产品,这些都是我们在选择产品时,应先问自己:我需要什幺, 什么类型的产品能满足我的需要? 然后再去看市场上有哪一种产品,最后不是选择提供者。

■国外一些银行为了提高服务和员工团队的表现,他们会向一些已经市场化的行业取经。如:保险公司、饭店、航空公司、百货公司等,学习他们的服务态度, 宣传手段和客户为本服务意识, 这种“盒子”外思维(think out of the box),也是一种改善服务质量的方法。

■新的零售产品涌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国外银行会有策略地推出新产品时,其中一些它们采取的方向如下:

第6篇

关键词:金融机构;房地产市场;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9-0052-03

一、包头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房地产市场开发建设总体情况

1、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与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截止2005年底,包头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已从1990年的5家增加到206家,企业的规模也有较大的发展。包头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内资和民营为主,并呈现出国有企业逐年减少,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不断增加的态势。目前共有约30家外埠企业落户包头,通过融资、合作开发,直接开发等多种方式参与包头市的房地产开发,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与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格局。

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趋缓。2005年包头市完成房地产投资30.99亿元,与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00%、73.03%和4.1%。包头市的房地产投资额在经历了几年的大幅扩张后首次出现平稳增长的迹象。

(二)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

1、市场供需两旺,价格继续攀升。2005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达到377.12万平方米,比2004年增长24.3%,继续保持强劲发展的势头。近年来,随着包头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日益改善,居民对住房的有效需求进一步扩大。2005年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成交12217套,成交面积106.3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4.93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加了8.51%、3.75%和22.47%。

2、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2005年包头市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住宅规模为278万平方米,比2004年增长18.8%。其中高档商品房15万平方米,普通商品房217万千方米,经济适用住房46万平方米,占总规模的比例分别为5.6%、77.9%和16.5%。2005年包头市的住房供应虽然仍以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但高档商品房的建设规模和占比呈快速增长态势,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和占比下降幅度较大。

在需求结构中,包头市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性需求比重大,投资性需求比重较小。据调查,在2005年购买住房的人群当中,以投机、投资为主要目标的人数占比不到10%,满足生活居住需要的人数达到90%以上。在销售客户中,以本地客户为主,非本地客户的比例很小。

(三)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的支持情况

1、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贷款减少。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包头市的金融机构提高了房地产企业贷款的准入门槛,同时还加强了对商用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和回收力度。截止到2005年12月末,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自营性贷款余额为3.54亿元,仅占当年房地产投资总额的11.42%。由于民间资本的大量进入和利用商品房集资、预收款、收取定金等形式筹集的资金大量增加,包头市房地产企业对金融机构贷款的依赖程度逐步下降。

2、个人住房贷款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减少对房地产企业贷款的同时,包头市的金融机构加强了对个人购房的支持力度。截止2005年12月末,包头市金融机构自营性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余额为20.87亿元,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27亿元,增幅达到33.78%。包头市2005年年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户数累计已达到9328户,创银行支持个人住房贷款的历史最高水平,个人住房贷款户数已达到商品房销售数的80%以上。以上数据表明,包头市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方向已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转移到个人消费领域。

二、包头市房地产发展现状的分析

(一)投资继续增长但趋势变缓的原因

投资增长趋势变缓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率虽然仍保持较高水平,但利润的绝对数值近年来却呈下降趋势。二是经过几年连续上涨,住房均价目前已涨至1420元,已接近或达到当地居民的心理承受价位,过度投入无疑会增大风险。三是较高的住房空置率和部分房地产企业获利后的撤出。

(二)价格与销售增长的原因

价格与销售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包头市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增长较快,未出现过热迹象。尽管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由于房价基数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快等因素的影响,包头市2005年房价收入比仅为3.7,处于世界银行提出的3―6的适当区间。

(三)贷款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包头市目前存在房地产开发对金融依赖程度减弱与房地产销售对金融依赖程度加强并存的趋势。房地产开发对金融依赖程度减弱的最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企业的高额利润使得包头市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格局。房地产销售对金融依赖程度加强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住房需求膨胀;二是居民消费方式的改变;三是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相对较低,银行将其视为优良资产大力发展。

三、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及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

(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

1、持续发展,稳定增长。虽然受土地价格上涨、房屋供应结构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全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包头市经济自身的发展速度、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潜力、土地供给的相对充足和房价收入比较低等有利方面,包头市的房地产市场将持续发展。

2、竞争激烈,优胜劣汰。随着消费者对住宅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环境条件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房地产行业的竞争也必将越来越激烈。在包头市现有的20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有等级的开发企业仅69家,许多小型开发企业存在运作不规范,质量低劣、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优胜劣汰,通过整合最终造就一批优秀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是必然的结果。

3、价格平稳增长,结构变化较大。住房是人们基本生活的必需品,属于基本民生范畴,房地产行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多次出台的有关政策,抑制房地产行业的过量、盲目投资,避免风险和资源的浪费,限制不合理的房屋供应结构,保障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现实需求。从长远来看,包头市的房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受政策影响,住房供应仍以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但高档商品房、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之间的价格差异将会进一步加大。

4、住房品质提高,投资性需求比例加大。除具有居住功能外,住房还具有保值、增值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住房的投资性需求比例将会逐渐加大。此外,随着包头市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外来群体购置住房的比重也将有所提高。

(二)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

1、金融机构应加大投入。鉴于包头市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投入力度。目前房地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与融资渠道的多样化说明了包头市房地产行业利润的可观性和各种资本参与房地产行业的积极性。金融机构应积极地参与竞争,努力扩大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利润空间。

第7篇

本文从分析金融市场风险特征入手,依据金融市场风险来源对金融市场风险进分类,归纳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以及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措施。为了使本研究对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有具体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国际金融市场风险,针对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现状,提出完善金融市场、建设金融工程、实施金融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

风险;市场风险;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银行主导型和以资本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是现阶段的最重要的两个主体,一方面可以发挥其优势——横向分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投资行为的盲目性等。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无视基础的风险管理所带来的灾难,也显示了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能带来的好处。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规避和监管是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二、金融市场风险概述

(一)金融市场风险定义金融市场风险是一种风险的可能性,通常指利率、汇率、股价等一系列的基础金融变量的变动从而引起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二)金融市场风险的特征金融市场具有普遍性、突然性、不确定性和扩散性等风险特征。1.普遍性。金融风险的普遍性是指由于在经济市场中的价格变动是一直存在的,所以资源的拥有者的风险也是普遍存在的。也由于信息的变化性大,量较多,所以完全掌控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普遍存在风险,所以参与者只能够积极的进行分析管理和预测。2.突然性。由于现在的风险管理和分析已经有一定的避险能力,所以当金融市场出现损失时并不会马上表现出来,可以采用一定的信用抵押手段以等待市场好转,若风险一旦持续,亏损叠加,长期积累,最终会突然表现出来。这些都是金融风险突然性的表现。3.不确定性。收益不稳定是市场风险变化引起的,投资者也不能够确定自己的预期收益,也就是不能明确的得到各种经济变动带来的后果,所以在投资时,只能通过概率大小来分析收益的可靠性。从而进行投资活动,预算结果。因此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4.扩散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属-终济体系变得相当复杂,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发生问题,都可能带动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动。5.其它特征。金融市场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相互关系,其它市场的变动,领域的发展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

(一)美国金融不确定性风险美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其发展前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格外关注,变动中的美国经济金融不利于金融的稳定。

(二)由金价上涨引起的恐慌性风险从目前形势看,国际金价将会进一步上涨,各种国际性的因素影响到了国际金价的价格。国际社会上的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军事战争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都将是金价上涨的依托。

(三)国际油价不确定性风险分析近些年的石油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很多因素影响着石油价格,接连不断的国际政治军事争端以及消费国与消费国之间的摩擦,都是影响油价的不确定因素。

(四)金融汇率调险各国的汇率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字,譬如欧元,欧元利率上升的直接影响着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使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面临空前的挑战。

四、金融市场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缺少完善的运作机制,在规避风险的时候,各部门不能顺利的衔接,使得风险管理制度最终很难实施。

(二)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陈旧在我国,人们却把风险的规避和利润的创造对立起来,不能正确的认识风险,做一个风险厌恶者,为了逃避风险而放弃了大量的自身的业务,这些做法都是不成熟的。

(三)金融风险管理方法滞后性在人类社会里,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处事方法才能让许多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在当今社会,针对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方法,一些国家已经研发出了计量模型,而我国在计量模型这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风险的识别和度量不够精确,因此导致其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无法做出相对科学的决策。

五、金融市场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金融建设不断加强近些年来,金融市场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不断的结合信息领域的公开公平公正,不断的减小市场中存在的滞后压制。激励创新,实现市场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进程建设。为了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把经济的重点投资于金融业。同时金融工程的发展也是我国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的提升难的的时机。

(二)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加入WTO后走向了国际,中国的经济体系不够完善,金融市场的风险在国际市场中又进一步的扩大,所以只有不断的完善这个市场,让市场变得更规范,朝着国际化,向着标准化的方向来发展就成了当前所要面临的问题。

(三)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刻不容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流动,已经造成大量的经济危机,虽然我国走得是社会主义的路线,但国际市场还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我们处于弱势状态。为了我国的金融市场平稳发展,我们不能改变国际市场,只能对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和防范。同时对我国金融市场出现的违规事件进行处理改革,减小风险的概率。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未来经济是向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虽然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全球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风险也是巨大的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等都会引领中国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不论在资产价格还是分析估算和风险管理方面都会成为一个测量风险以评判金融市场的关键因素。正确合理的分析规避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风险,不仅仅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也会促进世界经济市场的发展和稳定。

参考文献:

[1](美)戈德史密斯,著.周朔,等译.贝多广,校.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N].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穆怀朋.金融市场发展的成就、经验与未来[J].中国贷币市场,2007(6):16.

第8篇

金融市场运行主要由价格机制和金融制度两部分组成,这种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就决定了金融套利行为也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价格套利和制度套利。本质上讲,金融市场运行中的非均衡是与一定市场运行规律相违背的现象,而套利者正是利用这一现象而对违反市场定律的运用,但这种利用对恢复新的均衡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我们应该有一个辩证的态度。一方面,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对于促进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即促进现代金融经济的有效运行,为其提供必要条件。这个必要条件主要是在两个意义上来表现的,一是对提高金融经济的定价效率、制度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等都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升;二是基于金融市场流动性提升,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自由化发展,这对金融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也具有消极意义,对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负面作用,这主要表现为过度的金融套利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金融套利行为扩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这种市场的波动也不利于宏观金融市场的管理,也进一步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甚至这种金融风险还会诱发金融危机。因此,投资者和国家金融经济管理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金融套利行为的两重性,既要合理利用引导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促使其正面作用的发展,来推进金融经济的正常、健康运行,提高金融经济发展的质量,还要充分估计和预测到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的消极影响,对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监控,预防其对金融市场和金融经济的负面作用。

金融套利既是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现代金融经济市场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通过在不同市场上同时进行投资活动,在尚未投入实际成本的情况下就能获得无任何风险的利益。对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的种类划分有多种视角。按照传统视角来划分套利行为的种类,可以有三种主要的金融套利方式:即跨期套利,这是一种以时间为标志的套利方式;跨市套利,这是一种以空间为标志的套利方式;跨商品套利,这是一种以商品为主要标志的套利方式。具体来讲:跨期套利,这也是一种根据市场运行非均衡现象而进行的套利行为,即当某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时间点上存在着不同的价格,有时这种价格差异还较大,投资者利用这种时间上的价格差异的机会进行套利,这种套利主要是依靠“低买高卖”的方式进行各种交易活动以获取利益和利润。当然,这里的不同时期的价格差异应该排除正常情况下出现的价格差异或调整。

这种跨期套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产品衍生品与产品所标的资产价格的不一致而进行。这种跨期套利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一些金融机构利用其较强的融资优势,充分发挥这种优势能力,通过高利房贷,或者是低吸融资等方式来获取利益或利润也都属于在时间上的跨期套利。跨市套利,这种套利方式是通过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出现的不均衡而实现的套利,通常是在同一种商品由于其所处的市场情况发生变化而导致价格不一致,这种市场变化一般有市场制度、交易方式、政策环境、法律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当同一种商品由于市场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价格不一致时,个人、企业等投资者就会利用这种不均衡、不一致而在市场上以相对较低的市场价格买入,同时在价格较高的市场卖出,如此形成差价而套取利润。跨商品套利,这种套利模式则是在商品之间出现的套取利益或利润的情况,即当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出现价格变动,但这些商品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投资者利用这些相互关联的商品之间的价格变动来获取利益或利润。

以上三种套利模式都存在着必要的条件,这就是市场中非均衡现象的发生,这是金融套利得以进行和实现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在一个市场运行处于均衡状态的良性发展中,金融套利是难以实现的,金融市场上也不存在着金融套利的机会。然而,金融市场的完全均衡是一项非常严格的条件,它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概念,这要求金融市场中的所有方面、各个因素之间全部能够实现协调,才能实现金融市场的均衡。因此,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出现非均衡是一种常见的状态,甚至是一种主要的状态,而出现绝对的均衡状态则是一种偶然的、短期的状态。而金融市场上的非均衡状态又通常以价格的非均衡和制度的非均衡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金融市场的非均衡为金融套利提供了机会,金融经济中的套利机会的存在说明可以进行各种金融套利行为。这样一来,金融市场的金融套利行为则具有发生、存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对这一行为却不是可以任其随意发展的,对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应该有科学的监督和监管,对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进行辨证的具体分析,科学对待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正确处理金融效率和金融市场稳定的关系,这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金融套利管理的基本思路有:

第一,着力推进金融市场的自由程度。在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的前提下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自由性,提高金融市场的活力,逐步减少金融监管,建立有效的制度反馈机制,促进金融资金在市场内外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市场运行的成本,维护市场必要的、有效的竞争。

第9篇

自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对金融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过去我国在金融宏观监管上不够重视,更偏向于微观分析,势必会影响金融经济周期分析的全面性,甚至会引发一些金融风险,对此,必须做好深入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我国金融经济周期及其对金融监管的启示进行分析。下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我国金融经济周期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也极为迅速,然而,金融经济的发展会受到金融周期的影响而使金融市场面临一次次的金融危机,后果不堪设想[1]。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经济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已经衍生为一种突出的宏观问题,例如,从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直到我国发生相关的金融危机之后,已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并对其展开考察研究,发现金融市场中潜在的内部隐患正在逐渐的增强,对我国的金融市场造成极大地影响。例如,2008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极为迅速,但由于在上半年我国的经济状态过热,而直接导致下半年经济状态衰退,而通过专家组的调查发现,引起经济状态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证劵市场下行周期出现在8月份左右,其波动幅度比较大,揭示了我国证劵市场周期的变化对于我国经济周期波幅的影响。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我国在2009年逐渐地着力解决次贷危机伴生的相关性问题,同时,为了避免股市出现崩盘的现象,应鼓励股民针对股市的发展情况进行积极的投资。

二、我国金融经济周期对金融监管的启示

1.结合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建立并完善金融经济周期监测体系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国的金融经济周期对金融市场的安全运行会造成极大地影响,甚至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根据对金融经济周期的分析启示我们应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变化建立并完善相关的金融经济周期监测体系,才能对经济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从而保证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2]。金融宏观问题是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要做好金融宏观监管,则必须准确地掌握经济市场的金融经济周期问题,因此,需要相关的监管机构针针对于金融经济周期建立相关的监测体系,并由专业部门对其展开针对性的研究,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从对当前我国金融经济周期监测体系以及相关金融经济周期研究部门的建立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了保证我国金融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则需要我国的金融监督机构对金融周期展开深入的研究,以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2.重视金融市场变化监督,不断地强化宏观金融监管意识金融监管是保证我国金融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而从以往对我国金融监督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关的监督机构过度地重视微观的监督,却忽视了宏观监管,整体宏观的监管意识不强,从而造成金融经济周期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要避免这类问题的继续衍生,应加强对金融市场变化的监督,并不断地对宏观监管意识进行强化[3]。从对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机构运行的情况来看,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依旧停留在合规性监管的阶段,依旧采用管理办法和技术性指标来对其进行相应的监管,而这种监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更无法对金融市场的风险做出有效地监测,因此,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应不断地强化宏观监管意识,结合经济市场的变化情况不断地对监管方式进行革新,切实有效地做好金融经济监管工作,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3.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不断地强化金融反周期监管力度结合以上的分析,当前我国金融经济宏观监管中存在诸多的难点,其中金融反周期的监管就是最典型的难点之一,再加上缺乏对金融经济周期的有力监测,不能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化情况,使得相关部门不能及时把握金融经济周期的频率、力度、节奏等,进而导致金融市场出现突发性的金融风险[4]。例如,在金融市场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如果是需要降低经济的虚热,而相关的金融监管机构却采取刺激经济热度的问题,从而造成金融经济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风险不断地增加,从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而要彻底解决这类风险问题,则需要相关的监管部门及时有效地掌握市场的变化情况,并不断地强化金融反周期的监管力度,才能全面地提升金融市场宏观监管的整体水平,同时,在金融经济市场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应不断地提高金融反周期监管的力度以及对相关监管体系进行不断的更新。确保金融经济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高频数据,金融市场,波动溢出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波动溢出(volatility spillover)效应是指在不同金融市场的波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波动从一个金融市场传递到另一个金融市场。因此,波动溢出效应可能存在于不同区域的市场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之间,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之间等。

在金融市场中,由于信息是连续地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如果使用离散的数据就会造成信息不同程度的缺失,若采集频率高,则信息丢失就越少;反之,信息丢失越多。由于使用高频时间序列比低频时间序列包含更多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对更高频金融数据加以研究,以深入分析金融市场的波动特征。其次,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高频的金融数据收集更方便。通常将高频率采集的数据分为高频时间序列和超高频时间序列。高频时间序列指以每小时、每分钟甚至每秒为频率所采集的数据;而超高频时间序列是记录每笔交易的市场数据。另外,金融市场决策者在进行短期决策时,不仅需要长期的市场信息,而且还需要即时的信息,因此,使用高频数据研究金融市场之间波动溢出,能够为金融决策者提供更及时的决策信息。

本文在讨论高频时间序列的“已实现”波动率及协方差的基础上,通过判断在变结构点前后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相关系数是否显著发生变化来分析金融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问题。最后,以股票市场的价格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2、高频时间序列的“已实现”波动率

2.1高频数据的收益率

高频时间序列是在等时间间隔(如每1分钟,每5分钟,每30分钟等)上采集的时间序列,股票市场收盘价就是交易期间最后一笔交易的交易价格,如果在最后时间间隔内没有发生交易,就使用上一时间间隔的收盘价。

根据Andersen和Bollerslev等学者对西方国家发达金融市场的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研究,“已实现”波动率通常具有下列性质:[1-4]

(1) “已实现”方差与“已实现”标准差的无条件分布均为极端右偏,而且峰度极高;

(2) 取对数后的“已实现”标准差的无条件分布是近似正态分布;

(3) 的条件分布是正态分布;

(4)“已实现”波动率的自相关系数是按双曲线的趋势下降;

3 多维高频时间序列的“已实现”协方差

金融领域中,学者们更多关心的是多个资产收益率或多个风险因子的联合分布特性,而二阶矩特性又是联合分布主要特征研究的重点。

在Barndorff-Nielsen和Shepard的研究中[5-7]提出了“已实现”协方差阵(Realized Covariance Matrix,简称RCM)的概念,徐正国[13]在他的硕士论文中讨论了“已实现”协方差阵的性质。

3.1 “已实现”协方差矩阵

若金融资产的价格过程是 ,其中, 是第i项资产在t时刻的价格。对价格向量取对数,得:

3.2 “已实现”协方差低频协方差的区别

与基于低频时间序列的多元GARCH模型一样,基于高频时间序列的“已实现”协方差阵也可以用来研究多变量时间序列波动之间的影响关系。除了相同点,两种方法还存在不同之处:

(1) 虽然二者都是测度每日的波动率,但是,多元GARCH模型是使用日间数据,而“已实现”协方差阵则是基于高频数据分析的,更充分地反映了金融市场的信息;

(2)多元GARCH模型不能直接观测波动率和相关系数,需要在模型估计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相应的值。“已实现”协方差阵是可以直接测度波动率和相关系数。

相对多元GARCH模型,“已实现”协方差阵更能反映金融市场的信息,而且计算简单方便。

4 基于高频数据的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分析

变量本身边缘分布的改变或外部环境如宏观政策的干预等都可能使变量间的相关结构发生改变,因此,要分析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波动溢出,可以先找出各金融市场波动的变结构点;根据“已实现”协方差矩阵的结果,计算不同变量间的“已实现”相关系数,通过检验“已实现”相关系数在波动变结构点前后是否发生显著变化,依此分析判断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波动溢出。

4.1 “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的诊断

关于波动变结构的检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与尝试,黄违洪、张世英提出了一种针对线性模型变结构的GBV(General Bayesian method with vague prior information)检测法,GBV法具有计算简单、过程直观、通用性强等优点,但GBV法无法判定结构变化点的数目[14];Kim[15]提出一种与GBV法类似的方法,他构造了检验线性模型平稳性的Bayes显著检验量,以检测到单个参数的非平稳性; Kim与Kon[16]将这种方法直接用于检测方差平稳性,这种程序不仅在计算上更加有效,而且能估计出未知的变结构点数目。本文采用Kim与Kon提出的检测方法来诊断“已实现”波动率变结构点。

4.2 金融市场间相关系数计算

借鉴Barndorff-Nielsen和Shepard等人的研究[14],得到基于“已实现”波动率的金融市场之间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4.3 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判断分析

若要分析判断第j个金融市场“已实现”波动对第i个金融市场“已实现”波动是否存在溢出,可以依次判断“已实现”相关系数 在变结构点 处是否显著发生变化。

若接受原假设,则说明在变结构点 前后的“已实现”相关系数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即在时间段 内,第j个金融市场“已实现”波动没有传递到第i个金融市场,说明两个金融市场彼此之间虽然存在相互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即没有形成波动溢出;若拒绝原假设,说明在变结构点 前后的“已实现”相关系数发生显著变化,即在时间段 内,第j个金融市场“已实现”波动传递到第i个金融市场,说明第j个金融市场与第i个金融市场存在波动溢出。

对变结构点 前后的“已实现”相关系数,依次重复上述步骤并进行Z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判断第j个金融市场与第i个金融市场在不同变结构点区间段内是否存在波动溢出。

重复上述步骤,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判断其它金融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波动溢出。

5 高频数据的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实证分析

5.1 数据描述

由于国外股票市场的高频数据获得比较困难,这里以上证指数和深圳成份指数的高频时间序列为例,数据来源于天相数据分析系统,收集的是每分钟采集频率的收盘价,时间区间:2004-1-2至2006-4-14,共涉及到551个交易日。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每天的交易时间为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根据徐正国[13]对上证指数和深圳成份指数的实证结果,10分钟的抽样频率其微观结构误差最小,且这样的抽样频率也足够高。所以,这里选择10分钟的抽样频率,共得到551 48=26448个数据。

5.2 “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的诊断及相关系数计算、检验

为了研究分析上海股票市场与深圳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问题,首先,采用Bayes诊断程序,对样本内的深圳成份指数、上证指数收益率的“已实现”波动,分别诊断变结构点;其次,根据深圳成份收益率的“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分阶段计算深圳股票市场与上海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 ,根据上证指数收益率的“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分阶段计算上海股票市场与深圳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 ;最后,根据Z检验,检验在变结构点前后,相应的相关系数是否显著发生的变化。表2列出了深圳成份指数收益率的“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的诊断结果,以及“已实现”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和Z检验结果。表3列出了上证指数收益率的“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的诊断结果,以及“已实现”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和Z检验结果。

5.3 股票市场之间波动溢出分析

根据表2、表3所列估计结果,分析如下:

(1)从波动变结构点诊断结果分析,样本内,由于我国经济处理于调整阶段,因此上海、深圳股市的波动变化比较频繁,而变结构点一部分处在节假日附近,或重要日期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或有重大的政策出台引起的。

(2)根据相关系数及Z检验结果可知,深圳与上海股票市场之间相关系数变化比较大,无论是深圳对上海股票市场,还是上海对深圳股票市场都存在着长期的波动溢出,其原因比较明确,在深圳与上海股票市场上市的公司均为我国的企业,受相同政策变化的影响,而且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联比较密切。

(3)通过诊断深圳与上海股票市场高频数据收益率“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分阶段计算深圳与上海股票市场“已实现”相关系数、检验“已实现”相关系数在变结构点前后是否显著变化来分析判断股票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波动溢出,其结果符合现实经济的发展规律。由于根据高频数据所计算的“已实现”波动率及协方差,损失的信息比低频数据的要小的多,能够包含更多的信息,所以,此方法所刻画的特征更符合的金融市场变化的规律。由于诊断出了样本内波动变结构点,因此不仅能判断分析样本内不同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是否存在,而且还可以分析出产生波动溢出的时间段。

6 结论

高频数据的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领域,相对低频数据而言,高频数据所包含的信息更多,所以,研究基于高频数据的金融市场波动溢出是非常必要的。另外,金融市场决策者在进行短期决策时,不仅需要长期的市场信息,而且还需要即时的信息,因此,使用高频数据研究金融市场之间波动溢出,能够为金融决策者提供更及时的决策信息。本文在讨论“已实现”波动率及“已实现”协方差矩阵理论基础上,将波动变结构引入高频时间序列,通过诊断“已实现”波动率的变结构点、计算不同金融市场之间“已实现”相关系数,检验 “已实现”相关系数在变结构点前后是否显著发生变化来分析金融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问题。最后选取上证指数、深圳成份指数每分钟数据为原始数据,选择了10分钟的抽样频率,验证分析了上证指数、深圳成份指数之间波动溢出问题,实证结果不仅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由于高频数据损失信息小,而且“已实现”波动率考虑了金融市场数据日内的波动情况,所以,所计算的“已实现”相关系数更能够反映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进行金融市场之间波动溢出的分析就更符合金融市场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Andersen, T. G., T. Bollerslev, Diebold, F. X., Labys, P.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Realized Volatility[J]. Econometrica, 2003, 71(2): 579-625

[2] Andersen, T. G., T. Bollerslev, Diebold, F. X. Some Like it Smooth, and Some Like it Rough: Untangling Continuous and Jump Components in Measuring,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Asset Return Volatility[J]. PIER Working Paper 03-025,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3.

[3] Andersen, T. G., T. Bollerslev, Diebold, F. X., Labys, P. Exchange rate Returns Standardized by Realized Volatility are (Nearly) Gaussian[J]. Multinational Finance Journal, 2000, 4(3&4): 159-179.

[4] Andersen T.G., Tim Bollerslev, et. al., Analytic Evaluation of volatility Forecasts, Working Paper, 2002.

[5] Barndorff-Nielsen, O. E. and N. Shephard. Power and Bipower Variation with Stochastic Volatility and Jump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etrics, 2004, 2(1): 1-37.

[6] Barndorff-Nielsen, O. E. and N. Shephard (b).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Realized Covariation: High Frequency Based Covariance,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 in Financial Economics[J]. Econometrica, 2004, 72(3): 885-925.

[7] Barndorff-Nielsen, O. E. and N. Shephard. Econometrics of testing for jumps in financial economics using bipower vari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etrics, 2006 forthcoming.

[8] Areal N.M. ,S.J. Taylor, The realized volatility of FTSE-100 futures prices,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002,22(7):627~648.

[9] Blair B.J., S.H. Poon, S.J. Tarlor. Forecasting S&P 100 volatility: The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 of implied volatilities and high frequency index return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001,105:5~26.

[10] Oomen Roel C.A., Using high frequency stock market index data to Calculate, Model & Forecast realized volatility, http:/ 2001crowell/ 2001cp_30.pdf, 2001.

[11] Oomen Roel C.A Modelling realized variance when returns are series correlated, http:iue.it/Personal/Researchers/oomen/oomen02b.pdf, 2002.

[12] Hull J.,A. White, The pricing of options on assets with stochastic volatility, Journal of Finance, 1987,42:281~300.

[13] 徐正国. 金融市场高频/超高频时间序列的分析、建模与应用[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大学,2004.

[14] 黄违洪,张世英.模型结构变化点检测法[J]. 应用数学学报, 1987, 10(3):267-275.

[15] Kim D. A Bayesian significance test on the stationarity of regression parameters[J]. Biometrika, 1991,78:667-675.

[16] Kim D, Kon S J. Structural change and time dependence in models of stock returns[J].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1999, (9):283-308.

第11篇

开放金融市场,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结构会发生如下变化:第一,现存的银行信用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将转换为间接融资与市场直接融资相结合的方式;第二,金融资产将大大丰富起来,单一的银行资产将由银行资产、政府资产、企业资产、保险资产、信托资产等多种多样的金融资产所代替:债券、股票、商业票据等将成为现金和存款通货之外的又一种流通一上具,第三,传统的资金地区割据、部门封锁、纵向归流的状态将被打破,而形成与一定经济区域相适应的既有向心力又有离心力的资金纵横流动的金融网络中心,第四,我国货币信用关系的深化,将促使人们观念的更新,树立起资产效应观念、生息盈利观念,从而增强对金融市场信号反应的敏感度,第五,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价格将冲击目前的利率水平和结构,利率的僵化性和不合理性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总是受一定的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影响的,因此,金融市场开放带来的上述金融结构的变化,无疑也会给我国的货币流通带来变化。金融市场的开放给货币流通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对货币的供给,货币的需求以及货币流通的结构三方面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对货币量的单方面影响或是扩张或是收缩。

(一)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供给由现金和存款两部分构成。流通中的货币可以区分为现实流通中的货币和潜在的货币两层。所谓现卖流通中的货市是指经常处子商品和劳务市场上为其服务,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潜在的货币.则是指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价值储藏职能执行形态的货币。货币供给一般就是指这两种货币形态之和。为了以后叙述方便,我们用公式来表达:假如用Ms表示货币‘总供给,M:S表示现实流通中的货币,MZ。表示潜在的货币,则:Ms=M25+M:s

金融市场的开放给货币供给带来什么样和什么程度的影响,又可分下而三种形况进行分析:

1.如果流向金融市场的资金不是直接来自于银行的货币发行(包括现金货币发行和存款货币信用创造),则货币供给量M。不变,但货币供给层次结构、货币供给的测算速度、货币供给所形成的现实购买力总量会发生变化。

(l)供给层次结构效应这是指金融市场开放引起的货币供给总量中M:。增加M、M:s减少M:s的变化,以致原有结构M;s,M:S变为。这种结构变化程度可以用dms来衡量:

这种变化的实际意义是现实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到该变化的出现是因为,在金融市场开放后,由于金融资产、投资场所的提供,人们的资产效益,利息意识加强。使得他们产生了货币资产价值下降,金融资产价值上升的意识,从而,改过去用货币形态来实现价值储藏的习惯为用多种金融资产来实现的新方式。

(2)测算速度效应是指金融市场的开放带来的货币周转速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正反两种影响,货币供给的测算速度一般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民经济总量指标与货币供给量之比。用GNP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则货币周转速度Vo可以这样倒推:

v。是包括M、。,MZ。在内的周转速度,可称之为真实周转速度,而现实流通中货币的周转速度为名义的周转速度。即

我们国家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是指真实的货币流通速度。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开发,真正对商品市场发挥影响的是名义的货币流通速度,即现实流通中的货币M:。和由潜在货币转化为现实流通中部分的货币增量才M,s的货币周转速度。

金融市场的开放,对名义的货币周转速度有正反两个方而的影响。一首先,是导致名义周转速度放慢,实际上,这只是货币供给层次效应的一种表现。即由于潜在的货币一部分转化化为现实流通中的货币,使得其流通速度公式中的分母变大,从而,名义货币周转速度放慢。

v:为负,表示速度放慢。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开放,又产生了导致名义的货币周转速度加快的因素。因为,在金融市场机制下,金融信用活动活跃,生息偏好增大,人们将尽可能缩短手持货币收人的时间,而将货币尽快投资于金融市场。企业为了本身效益,同样将尽力减少闲置资金数量和滞留时间。货币的平均手持时间缩短。周转速度加快。因此,名义的货币速度在金融市场开放后究竟是加快还是放慢应根据这两种因素综合考虑。但是,整个货币流通速度,也就是真实货币速度,一般而言应呈加快的趋势。

(3)购买力流量效应这是金融市场开放后给货币供给形成的购买力总量带来的变化。

这种变化受现实流通中的货币及其周转速度的制约。设货币总需求为:

D==Mls.VI

那么购买力流量的效应程度可以用dD表示:

2.前面讨论的是假定货币总供给M。不变。实质上,货币总供给Ms在金融市场开放后也会发生变化。同业拆放市场的开放,提高了专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相对引起货币总供给增加。因为,一方面,同业拆放市场使各行之间的资金余缺得到迅速调剂,从而提高了资金的周转运用效率,使各专业银行对信用扩张更充满信心。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周转运用效率提高,各专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般转存款(即超额储备)将减少而变成存款货币扩张的法定准备金。一般转存款的减少,由于削弱了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使得各专业银行的货币扩张能力相应增加。这是因为,货币供给的一般扩张模式是M。=mxB,其中B是基础货币,m是扩张乘数:其中r工、r:是法定储备和超额储备占存款货币D的比率,K现金货币与D之比,从乘数公式可见,在其它变量一定时,m与rZ成反比变化。即超额储备率rZ越高,乘数m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在金融市场开放后,rZ将减少,从而m将增大。而在货币总供给M。mxB中,尽管基础货币仍不变,由于乘数m的增大,货币供给也就呈上升趋势升的程度由rZ下降的程度而决定。

影响货币总供给的另一个因素是“替代货币”的出现,即是指部分债券、票据的流通转让,将发挥类似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作用。这在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并未增加的情况下,实际上增加了货币供给量。

(二)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开放也给货币需求带来影响,具体表现在:

1.金融资产型货币需求增加。这种需求又可分为交易型需求和投机型需求。

(1)交易型需求金融市场中的二级市场形成后,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成为直接的买卖对象,并象商品一样有自已的价格。这样,金融资产的买卖也就必然要吸收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个量与二级市场的交易量相关,交易量的增大,服务于金融资产的货币就要增加。假如原来的商品流通规模为Q;,增加的蠢融资产交易规模为Q:,则过去的货币需求为:

(2)投机型需求这部分需求即是二级市场土的投机者的投机堆备金。二级市场开放之后,由于价格的变动,投机不可避免。一些人将在一定时间内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准备时机一到就及时买进证券,这种货币需求量要超过正常的需求,它的变动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幅度成正比,与金融资产的收益成反比,由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一般用利率来衡量,所以,投机型货币需求又与利率成反比。因此,当价格波动幅度越大越频繁时,投机型货币需求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当资产收益率越高时,更多的手持货币将被放弃转而购买资产;反之就越少。

2.物资商品型货币需求增加,金融市场的开放,导致物资商品型货币需求增加可从短期与长期进行分析:

从饭期来看,在物资商品市场上,生产资料市场对货币需求增加,生活资料市场对货币需求相对稳定。因为,企业长期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而金融市场的开放、打破了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单一的状态。多渠道的融资短缺资金供应渠道单一的状态。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利率的诱发作用,潜在货币的转化,替代货币的增加,使得企业对货币需求现实增加,生产资料市场扩大。另方面,由于消费水平的相对稳定,金融市场的开放,对消费资料市场无甚重大影响。从长期来看,生产资料市场扩大的结果是企业的生产得到了发展,商品市场得到了发展,生产资料市场与生活资料市场共同扩大。

(三)对货币流通结构的影响

货币的流通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这里强调的是货币投向结构和货币种类结构两种。

1.对货币投向结构的影响。货币投向结构是指货币投向不同的对象所形成的购买力需求层次。由于货币可形成多种购买力从而可划分为不同程度的多层次,我们在此仅区别其中的两种。即投向生产资料的货币层和投向消费资料的货币层。金融市场的开放,将打破这两个层次的现有比例,即生产资料货币层增加,而消费资料货币层相对稳定。

第12篇

开放金融市场,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结构会发生如下变化:第一,现存的银行信用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将转换为间接融资与市场直接融资相结合的方式;第二,金融资产将大大丰富起来,单一的银行资产将由银行资产、政府资产、企业资产、保险资产、信托资产等多种多样的金融资产所代替:债券、股票、商业票据等将成为现金和存款通货之外的又一种流通一上具,第三,传统的资金地区割据、部门封锁、纵向归流的状态将被打破,而形成与一定经济区域相适应的既有向心力又有离心力的资金纵横流动的金融网络中心,第四,我国货币信用关系的深化,将促使人们观念的更新,树立起资产效应观念、生息盈利观念,从而增强对金融市场信号反应的敏感度,第五,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价格将冲击目前的利率水平和结构,利率的僵化性和不合理性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总是受一定的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影响的,因此,金融市场开放带来的上述金融结构的变化,无疑也会给我国的货币流通带来变化。金融市场的开放给货币流通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对货币的供给,货币的需求以及货币流通的结构三方面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对货币量的单方面影响或是扩张或是收缩。

(一)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供给由现金和存款两部分构成。流通中的货币可以区分为现实流通中的货币和潜在的货币两层。所谓现卖流通中的货市是指经常处子商品和劳务市场上为其服务,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潜在的货币.则是指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价值储藏职能执行形态的货币。货币供给一般就是指这两种货币形态之和。为了以后叙述方便,我们用公式来表达:假如用Ms表示货币‘总供给,M:S表示现实流通中的货币,MZ。表示潜在的货币,则:Ms=M25+M:s

金融市场的开放给货币供给带来什么样和什么程度的影响,又可分下而三种形况进行分析:

1.如果流向金融市场的资金不是直接来自于银行的货币发行(包括现金货币发行和存款货币信用创造),则货币供给量M。不变,但货币供给层次结构、货币供给的测算速度、货币供给所形成的现实购买力总量会发生变化。

(l)供给层次结构效应这是指金融市场开放引起的货币供给总量中M:。增加M、M:s减少M:s的变化,以致原有结构M;s,M:S变为。这种结构变化程度可以用dms来衡量:

这种变化的实际意义是现实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到该变化的出现是因为,在金融市场开放后,由于金融资产、投资场所的提供,人们的资产效益,利息意识加强。使得他们产生了货币资产价值下降,金融资产价值上升的意识,从而,改过去用货币形态来实现价值储藏的习惯为用多种金融资产来实现的新方式。

(2)测算速度效应是指金融市场的开放带来的货币周转速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正反两种影响,货币供给的测算速度一般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民经济总量指标与货币供给量之比。用GNP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则货币周转速度Vo可以这样倒推:

v。是包括M、。,MZ。在内的周转速度,可称之为真实周转速度,而现实流通中货币的周转速度为名义的周转速度。即

我们国家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是指真实的货币流通速度。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开发,真正对商品市场发挥影响的是名义的货币流通速度,即现实流通中的货币M:。和由潜在货币转化为现实流通中部分的货币增量才M,s的货币周转速度。

金融市场的开放,对名义的货币周转速度有正反两个方而的影响。一首先,是导致名义周转速度放慢,实际上,这只是货币供给层次效应的一种表现。即由于潜在的货币一部分转化化为现实流通中的货币,使得其流通速度公式中的分母变大,从而,名义货币周转速度放慢。

v:为负,表示速度放慢。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开放,又产生了导致名义的货币周转速度加快的因素。因为,在金融市场机制下,金融信用活动活跃,生息偏好增大,人们将尽可能缩短手持货币收人的时间,而将货币尽快投资于金融市场。企业为了本身效益,同样将尽力减少闲置资金数量和滞留时间。货币的平均手持时间缩短。周转速度加快。因此,名义的货币速度在金融市场开放后究竟是加快还是放慢应根据这两种因素综合考虑。但是,整个货币流通速度,也就是真实货币速度,一般而言应呈加快的趋势。

(3)购买力流量效应这是金融市场开放后给货币供给形成的购买力总量带来的变化。

这种变化受现实流通中的货币及其周转速度的制约。设货币总需求为:

D==Mls.VI

那么购买力流量的效应程度可以用dD表示:

2.前面讨论的是假定货币总供给M。不变。实质上,货币总供给Ms在金融市场开放后也会发生变化。同业拆放市场的开放,提高了专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相对引起货币总供给增加。因为,一方面,同业拆放市场使各行之间的资金余缺得到迅速调剂,从而提高了资金的周转运用效率,使各专业银行对信用扩张更充满信心。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周转运用效率提高,各专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般转存款(即超额储备)将减少而变成存款货币扩张的法定准备金。一般转存款的减少,由于削弱了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使得各专业银行的货币扩张能力相应增加。这是因为,货币供给的一般扩张模式是M。=mxB,其中B是基础货币,m是扩张乘数:其中r工、r:是法定储备和超额储备占存款货币D的比率,K现金货币与D之比,从乘数公式可见,在其它变量一定时,m与rZ成反比变化。即超额储备率rZ越高,乘数m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在金融市场开放后,rZ将减少,从而m将增大。而在货币总供给M。mxB中,尽管基础货币仍不变,由于乘数m的增大,货币供给也就呈上升趋势升的程度由rZ下降的程度而决定。

影响货币总供给的另一个因素是“替代货币”的出现,即是指部分债券、票据的流通转让,将发挥类似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作用。这在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并未增加的情况下,实际上增加了货币供给量。

(二)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开放也给货币需求带来影响,具体表现在:

1.金融资产型货币需求增加。这种需求又可分为交易型需求和投机型需求。

(1)交易型需求金融市场中的二级市场形成后,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成为直接的买卖对象,并象商品一样有自已的价格。这样,金融资产的买卖也就必然要吸收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个量与二级市场的交易量相关,交易量的增大,服务于金融资产的货币就要增加。假如原来的商品流通规模为Q;,增加的蠢融资产交易规模为Q:,则过去的货币需求为:

(2)投机型需求这部分需求即是二级市场土的投机者的投机堆备金。二级市场开放之后,由于价格的变动,投机不可避免。一些人将在一定时间内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准备时机一到就及时买进证券,这种货币需求量要超过正常的需求,它的变动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幅度成正比,与金融资产的收益成反比,由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一般用利率来衡量,所以,投机型货币需求又与利率成反比。因此,当价格波动幅度越大越频繁时,投机型货币需求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当资产收益率越高时,更多的手持货币将被放弃转而购买资产;反之就越少。

2.物资商品型货币需求增加,金融市场的开放,导致物资商品型货币需求增加可从短期与长期进行分析:

从饭期来看,在物资商品市场上,生产资料市场对货币需求增加,生活资料市场对货币需求相对稳定。因为,企业长期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而金融市场的开放、打破了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单一的状态。多渠道的融资短缺资金供应渠道单一的状态。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利率的诱发作用,潜在货币的转化,替代货币的增加,使得企业对货币需求现实增加,生产资料市场扩大。另方面,由于消费水平的相对稳定,金融市场的开放,对消费资料市场无甚重大影响。从长期来看,生产资料市场扩大的结果是企业的生产得到了发展,商品市场得到了发展,生产资料市场与生活资料市场共同扩大。

(三)对货币流通结构的影响

货币的流通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这里强调的是货币投向结构和货币种类结构两种。

1.对货币投向结构的影响。货币投向结构是指货币投向不同的对象所形成的购买力需求层次。由于货币可形成多种购买力从而可划分为不同程度的多层次,我们在此仅区别其中的两种。即投向生产资料的货币层和投向消费资料的货币层。金融市场的开放,将打破这两个层次的现有比例,即生产资料货币层增加,而消费资料货币层相对稳定。

第13篇

中国加入WTO以来,随着市场的持续开放化,商品与劳务发生国际性转移,资本发生国际性转移,外汇的买卖,黄金的输出输入,这样就会导致国际货币体系运营的方方面面跟国际金融市场有密切关联,因此在国际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变得非常重要。本篇文章简述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意义、作用、特征,并分析了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容易发生的风险还有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导向。

【关键词】

国际金融市场;基本特点;发展趋势;风险分析

一、引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际经济贸易逐渐频繁起来,在国际的经济领域中,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一般就是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不断创新,而且各种各样,金融活动同样也是建立在传统的经济之上,金融活动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导向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及作用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解释所谓国际金融市场,它是用于进行开展各种国际方面的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这些活动,包含居民与非居民两类人群之间的活动,还包含非居民与非居民两类人群直接的活动,一般而言,我们讲的概念是指它的广义解释。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它便于资金的国际化。原因是跨国大企业的运营手段,往往是商品出售伴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发生移动,这样就使得企业应该在全球来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如此功能,它可以成功增加海外企业的生产、商品流通中的流动资金的利用率,这样就可以为国际贸易往来及国际投资的顺利发展提供很好的环境。而且对国际融资的畅通化有很积极的作用。正是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自身特征,这样它就有实现国际融资。而且,全球各个国家都能够充分使用和分配这些闲置的款项,用来建设自己国家,长此以往,国际金融市场自然就成为了一个资金聚集的地方。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划分归类

(一)按交易的不同归类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国际金融市场可划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这三类。期权市场一般是指从事期权的交易市场;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一般就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还包括货币期货和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即用于现货交易活动的市场。

(二)按借贷时间不同归类一般来说,资金信贷根据借贷时间的不同可划分为短期资金市场与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跟长期的界限时间为12个月。资金信贷时间在12月内的交易称为短期资金市场;一旦信贷时间在12月以上或是证券发行的交易称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的目标对象不同归类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中,按照交易目标对象的各异,可以划分为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目标对象是所处地国家的居民与非居民,市场所处地国家直接对它们监督管理:但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目标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群体,所有的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都不能对金融交易进行监督管理。

四、当前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

(一)总体形势相对平稳最近两年以来,通过欧元区重债国债务问题逐渐变得缓和,还有,美国为首要代表的高风险的资本价格逐渐回升等诸如此类的信息可以预见,当前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大环境改善较好,它面对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然而,这些不能百分百证明形势一片大好.因为世界经济所在的位置十分繁杂,甚至存在大量国际政策有着多边形特征,这会使得向好发展的趋向相对来说较弱,政策信号有一点不利,就发生很大的变化波动。

(二)国际资本流向发生逆转当前阶段,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导致了南降北升的局面,主要是最新兴起的经济体股市疲软和发达经济体,因此,国际金融市场,也会发生改变,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和经济发达国家自主增长力渐强而造成的。因此,随之到来的是流通资金将会倾向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朝发达经济体的方向发生转移。

(三)信贷环境发生结构性的分化全球经济体的资金货币发生政策分化,全球经济体飞速发展,全球资金利率会发生很大的结构性的分化。一般显现为两种形式的分化:第一种情况是,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资金结构性分化。有一部分的新兴经济体主要手段是资金货币量化的宽松政策,进行多次降息,主要是降信贷利率。第二种情况是,发达经济体长期与短期利率的分化。尽管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声明了维护长时间的货币量化的宽松政策。即使不再进行量宽政策,短时间内很难抬高基准的利率,然而,量化宽松政策要撤离的信息逐渐明朗,主要特征是在中长期信贷利率逐渐回调,法国和德国等等欧洲国家所欠的债务有一定的提高,美国10年时间的国债利率点逐渐回到近年来的顶峰。

五、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风险分析

(一)价格风险将逐步转变成制度风险根据美房地产市场次贷延伸的很多金融衍生品的信用风险观察,以后会把金融市场风险转变为金融监督管理的制度方面的风险,金融市场的风险将不再是价格风险,会转变为金融信用风险。最后,会引起市场恐慌,甚至导致金融机构在信用方面失去调控。

(二)金融产品风险逐步转变成资源价格风险因为市场担心美元利率、汇率与美国股市发生变化,这样会使得那些用美元计算价值的物品贬值,由美元主导国际金融的信用问题会更加突显。这一点说明,国际金融风险已经跟资源的价格风险互相联系在一起,市场和政策的转变将变得更加复杂。美元不仅仅是国际大宗商品的报价而且还是一种计价货币,美元下跌或者是变化不定,可能会继续促进资源价格提高。从这个角度看来,各个国家的资源战略会把金融风险转变成资源价格风险,最后有可能诱发市场危机。

(三)经济全球化转变为投资全球化的风险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能避免的,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连接将愈加紧密,由此导致资本的流动速度与期望效益同金融投资之间的关联度更为密切。价格跟收益息息相关,收益连接以及有关的政策发生改变,会发生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还会导致投资全球化的新格局的形成。此时,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与背景的不同为投资博弈的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环境,导致价格博弈、收益与风险平衡会使投资全球化变为溢价效应。

六、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导向分析

当前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新的发展趋势:欧美国家的债务问题对全球的金融稳定的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全世界的金融风险增大;金融的监督管理的国际化趋势逐渐加深;国际货币的结构多元化变得越来越明显;国际热钱的活跃程度会增加新兴经济体的负面作用。

(一)欧美国家债务问题逐步影响到世界金融的稳定性欧债危机的风险、债务上限突破等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日本债务前景发生恶化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出现都会对世界金融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一方面,就是自身的“财政悬崖”给它本身的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并且影响到了全球经济,这一局面的出现使企业在投资商格外谨慎,消费者减少了。第二方面,无上限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给经济带来了不可预见性。主要经济体如果长期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就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发生急剧震荡。

(二)金融监管国际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两方面的,给各个国家提供了发展机会,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由之前美国爆发的金融风暴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可见全球金融风险跨界溢出的影响。因此为了防范这一风险的发生,应减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资金波动性,加大对自身金融业的监督管理,最终形成稳定安全的全球金融监管框架,增强国际金融安全,只有最大限度上加大全球金融监管国际化的形成才能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国际货币结构多样化的倾向很显著美元的无约束供给,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巨大的损失,并且对各国经济影响巨大,所以打造货币多元化体系是大众所期盼的。打造货币多元化体系不但可以使世界经济保持稳定,还可维护世界金融安全性。为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朝向货币币值稳定、供给有限制的趋势发展,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的目的是使得未来国际经济更有秩序的进行。

七、结论

综述,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国际金融市场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然而世界经济环境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会使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导向同样变化多端由此,对可发生的金融风险要第一时间防范,就算是有金融危机也能有抵御能力,不会发生在金融风暴中无立足之地的情况。本篇文章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对有关研究人员面对金融问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当代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的理论框架、模式和面临的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09(07).

[2]葛华勇.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9(01)

[3]谭雅玲.国际金融新动向与国内金融新问题[J].武汉金融,2008(03).

第14篇

关键词:公司;财务管理;金融市场环境

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与发展,为公司财务管理提供了更为开放、广阔的活动平台。我国社会经济正不断进步与发展,各企业公司均寻求更高的发展机会,扩张公司的规模是重要的发展手段,关键在于需要巨额资金。通过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我国资本市场正逐步完善,企业扩张不再局限于实体经济扩张,而是利用金融手段实现资本运作。可以说,金融市场为公司投资决策与融资创造了更多机会,处于新时期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公司如何创新财务管理,调整财务管理战略,是公司发展适应新时期下金融环境的研究课题。

一、目前我国公司的金融市场环境

按照金融市场范围,可将金融市场划分为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不同金融市场环境对公司的作用均有不同,优质或劣质的金融市场环境,对公司未来收益有直接影响,对公司财务运行方式、财务目标均有影响。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建设起步较晚,加上传统计划管理体制对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尚未成熟,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与推进,我国公司的金融市场环境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金融市场结构呈不断优化发展趋势。我国公司在近年来,在债券市场大幅增加了信用类债券发行量,有利于改善与调整我国融资的长期性的单一化结构,使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展,缓解公司发展受到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的制约,使公司融资机会明显增加。另外,2009年,我国开启创业板运行,使资本市场层次性明显增加,为许多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更加容易获得资金,保证公司发展。

其次,金融创新呈稳步推进的趋势。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创新产生一些负面评价,然而针对金融创新作用而言,我们应对其创造的价值给予肯定,特别是我国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开展金融改革,必须总结经验教训,合理、科学推进金融创新。针对我国现有的金融创新状况来说,己获得了一定成绩,主要包含金融服务手段、工具、产品与市场创新。例如,国家创业板的推出,使资本市场广度、深度进一步得到拓展。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使市场交易额明显增加,增加证券流动性,公司在投资、融资过程中,可获得更多证券与资金。另外,为投资者创造了全新的交易方式,使我国证券市场的单边市问题得到改善,有利于投资者规避金融市场风险。

二、金融市场环境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3年,中央银行放松贷款利率,有利于实现利率市场化,针对资金密集型企业来说,可利用金融时间价值、金融资本杠杆与金融产品之间的不同利率,获取公司运营的资源收益,通过银行的资金平台,使沉淀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利用票据买卖与金融产品发行,获得资金利差,使公司盈利能力得以提高。因此,金融市场环境对公司财务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实现公司资金的证券交易。金融市场作为投资、融资场所,公司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通过债券与股票形式进行资金筹集,公司资金在证券市场的投放,将其转化为有价证券,与证券相关财务进行交易活动。金融市场根据使用期限,可划分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的主要融通场所,达到参与者流动性要求。而资本市场作为长期资金的主要融通场所,可为参与保证盈利性、安全性。各个市场之间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建立一个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场环境。金融市场体系的稳健,可使中央银行顺畅、有效的传导货币政策,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次,公司利用金融市场,可交互转化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处于资金短缺情况时,公司可出售持有的长期债券与股票,将其转化成短期资金,以填补资金短缺口。另外,若资金周转畅逯,公司可利用短期资金购买债券与股票,将其转化成长期资金。实现长短期资金转化,可提高公司资产的优化转不安。有效利用公司资金。

第三,按照金融市场传达信息,协助公司管理者做出财务管理决策。随着金融体制、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发展,我国金融己获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参与主体也逐渐扩大,市场体系基本上己实现初具规模与明确分工,是我国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可以说,金融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有利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传达,公司管理者在金融市场中可准确获取信息,进而提高财务管理决策能力。

三、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处于新时期背景下,金融市场环境日趋完善,若公司管理者不顺应时势,固步自封,必然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因此,针对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环境而言,笔者认为主要由三个方面加强财务管理:

第15篇

关键词:金融市场;信用卡;运营;影响

各大银行之间的信用卡发卡或者具体的服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甚至出现了很多的不当竞争,使得整个信用卡行业日益混乱。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尊重市场规律,我国的不少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运营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不仅仅不利于信用卡业务的开展,有的还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的利益。因此,研究金融市场对信用卡运营的影响,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就将在分析信用卡与金融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金融环境对信用卡运营的影响。

一、信用卡发展对金融市场的依赖

国家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根本性改变,银行业原有的经营优势逐步丧失。从我国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化,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市场供求结构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供给制约转向需求制约,经济波动的周期也由计划周期转向商业周期。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销售困难,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国民经济生活中的系统性风险增大,开始逐步进入高增长之后的大调整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结构和效益有待改善,社会平均利润率降低,这都将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式和盈利能力,使银行原有的经营优势逐步丧失。

所谓的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各种信用工具来进行融通资金交易的一种市场,其实质就是货币借贷以及资金融通或者各种有价证券、票据进行交易活动的市场。而信用卡本身就是一种银行的金融产品,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结账日时再行还款。信用卡是一种以卡片形式呈现出来的银行的一种信贷服务,其本身就是金融服务的一种。换而言之,信用卡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普通商品与一般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基本一致的。按照市场的基本理论,市场应该具有资源的配置作用,能够根据市场的供需双方的基本情况,配置资源。在信用卡与金融市场之间,这一基本的原理还是能够发挥作用,即金融市场同样能够依据市场本身的情况,对信用卡资源进行配置,市场配置的结果,最为简单的一种就是优胜劣汰。从这个角度来看,信用卡的发展对金融市场是有着非常大的依赖性的。

二、金融市场变化对信用卡运营的具体影响

1.金融市场繁荣时对信用卡运营的具体影响

在本世纪初的几年中,全球的金融市场基本上是比较稳定,而且趋向于繁荣的。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快车道,而我国的信用卡行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信用卡产品,并且按照不同的服务对象,对信用卡产品做了细分,同时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一些在信用卡运营方面投入较早,并且服务较好的商业银行,比如招商银行,更是通过信用卡业务的开展,为自身的整体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一切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较为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日益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还是根据市场和产品之间的关系来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市场繁荣了之后,相关的产品在市场的流动就会更为顺畅,我们也知道产品就是要在流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的,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金融市场的繁荣,有助于信用卡这一金融产品的价值的实现。商业银行对于信用卡的运营,也应该基于市场繁荣的基本情况,做适当的扩张性发展。

2.金融市场萧条对信用卡运营的具体影响

金融业对外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开始竞争国内市场。长期以来,银行业在缺少竞争的情况下导致服务产品单一,服务质量较差,政府不得不设置大量壁垒,以分隔内外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外资银行无疑对我国银行业构成了极大威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由于信贷产品引发的这次危机立即造成了金融领域的萧条,全世界的金融市场萎缩。我国的金融市场在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面前,也没有能够幸免于难,同样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信用卡行业的发展在2008年之后,基本上就进入了一个调整期,大规模的推广已经基本上都停止了,我们最为直观的感受就在于2008年之前,大街上的信用卡办卡“摊位”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也在一定的层面上反映了金融市场对信用卡运营的影响。市场萎缩,那么市场内的产品流通就必然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何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各个商业银行对于信用卡的运营基本上都是持更为谨慎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