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程项目问题范文

工程项目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项目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程项目问题

第1篇

[关键词] 工程项目 施工成本控制 现存问题 解决策略

一、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1. 经营思路陈旧

众所周知,工程建筑行业的利润较大,也因此部分施工单位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而对工程项目的投资大小、成本控制等问题考虑不够全面。许多时候为了完成工程项目任务不惜一切代价,缺乏必须的预算和核算。然而,近年来,建筑单位迅速增多,市场竞争也随之日益激烈,给许多施工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加强成本控制已经成为施工企业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然而,要想转变观念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所以很多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上认识不清的问题,给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带来许多不便,此外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 组织管理不严

从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来看,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问题关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成本控制管理机构不健全,无法承担相应责任风险。如今在我国建筑行业成本控制管理的普遍做法是由财务部门委托负责,然而,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更重要的是成本核算工作,而成本控制更多的需要通过制度制约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成本控制失效问题,企业财务部门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责任。事实上的工程施工成本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尽管其以货币形式体现出来,但并非简单的财务问题,其与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密切相关,并且还与施工技术水平,组织管理水平,预算核算情况等具有直接关联。因此,若想从财务部门加强成本控制并非理想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成本控制的系统控制不完善,无法实现系统化管理的要求,无法有效控制工程施工各阶段以及各环节的施工成本。例如有些施工单位虽然对材料价格控制较好,然而施工工期却较长;有些施工单位喜欢应用新材料和新的工艺手段,然而材料成本较大,损耗较多。

3. 施工方法不对

工程项目中标以后,作为施工单位,首先应熟悉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在进行设计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科学合理,要运用先进的技术,确保方案具有可行性,同时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比如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及其能力水平,施工所需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施工地点的整体情况,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及结构特征等,都要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出几套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再从经济角度、技术角度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确定最理想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4. 管理手段不全

如今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普遍都是通过财务部门委托负责并加以实现,相关规章制度十分严格。然而,从总体实施效果上看并达不到理想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成本控制方法不对,成本控制手段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各种数据信息,自然也就无法随时掌控成本变化情况,在没有参考依据的情况下,企业也无法通过有效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二、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解决策略

1. 组织上的成本控制

加强施工成本控制的首要条件是施工单位要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科学配置机构部门及人员,明确上级部门、施工单位、项目部以及施工队伍的相应职责。其中项目经理部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部门,代表企业法人做好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直到工程项目建成为止。所以说,项目经理部要从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做好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施工单位还应进一步明确成本控制管理人员及其基本任务,真正做到落实到人,落实奖罚措施,确保成本控制的职责明确,防止成本过高项目亏损发生。

2. 技术上的成本控制

技术上的成本控制主要指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要有效发挥技术人员的专长,针对标书里的技术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技术论证,并行成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有效节省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通常可以分为:运用新材料或者新的工艺方式方法来有效降低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等方面。例如可以把粉煤灰掺入混凝土、砂浆之中,通常水泥的活性作用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有效开发自身潜力,想方设法从总体上缩短工期,降低材料周期期,增加劳动生活效率。

3. 经济上的成本控制

工程施工成本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间接成本,二是直接成本。其中工程施工成本受间接成本大小的影响不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组成。因此,工程施工单位应精简企业管理部门和人员,应用“一专多能”型人才最为适宜,而项目经理部也要避免机构过多、杜绝机构臃肿问题,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成立临时的管理机构和部门,同时针对各项间接成本做好分解工作.

通常降低工日消耗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费用。二是材料成本的控制。使用量,实际工作中应制定限额领料制度,并且,还有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购买材料前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摸准市场行情,保证材料质量,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最理想的材料.以就近购料,经济运输为宜,对材料采购批量批次做好合理预算,做好材料储备工作,针对租赁的机械设备做好管理工作,利用好闲置的机械资源,从而控制机械台班成本。

4. 质量上的成本控制

无论任何工程项目的施工,都应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工程项目施工时,要对各个岗位、环节做好定点、定岗质量自检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质量管理达到规定要求,并且质量控制贯彻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始终,通常有效措施杜绝质量通病而返工的问题发生,防止人财物的浪费而增加施工成本。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尽量详细的制定管理制度,避免材料的浪费使用,有效降低工程造价;通过优化机械设备使用方案来节省机械使用费用;确保工程质量要求,强化全员成本意识,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等。

5. 合同管理上的成本控制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于有效控制成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时间角度分析,合同管理贯穿于从合同的谈判直到后期保修结束为止的全过程,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合同执行期间应密切关注对方的合同履行情况,从而避免被对方索赔。一旦对方不同意变更时,应签订补充协议或修订有关条款内容;在对方要求进行合同变更时,也要及时做好协商调解工作。

6. 施工方案上的成本控制

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是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基础和前提。确立施工组织方案必须以施工设计方案为基础,所以说其也关系到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作为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方案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具体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逐项列出工程项目的施工内容,并对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使用成本等做好成本核算工作,从而确立出工时数,以便为今后检查监督打下基础;二是就工程项目实行垂直或横向分解,从而确立各分项工程及其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等各项费用情况,实现分段控制费用成本的目的;三是按照分项工程内容,对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配备情况进行确立,防止资料浪费情况发生;四是在分项工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同时根据时间或分项项目为标准制定相应的成本计划,为施工的实时监控提供便利,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工程成本。

三、 结语

总之,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涉及范围较广,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做好对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机械使用等费用的控制工作,通过工程实践不断总结成本控制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简介:

第2篇

1.组织管理不严

从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来看,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问题关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成本控制管理机构不健全,无法承担相应责任风险。如今在我国建筑行业成本控制管理的普遍做法是由财务部门委托负责,然而,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更重要的是成本核算工作,而成本控制更多的需要通过制度制约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成本控制失效问题,企业财务部门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责任。事实上的工程施工成本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尽管其以货币形式体现出来,但并非简单的财务问题,其与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密切相关,并且还与施工技术水平,组织管理水平,预算核算情况等具有直接关联。因此,若想从财务部门加强成本控制并非理想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成本控制的系统控制不完善,无法实现系统化管理的要求,无法有效控制工程施工各阶段以及各环节的施工成本。例如有些施工单位虽然对材料价格控制较好,然而施工工期却较长;有些施工单位喜欢应用新材料和新的工艺手段,然而材料成本较大,损耗较多。诸如此类现象都不同程度地说明了施工企业在体系控制成本方面有待加强。

2.施工方法不对

工程项目中标以后,作为施工单位,首先应熟悉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在进行设计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科学合理,要运用先进的技术,确保方案具有可行性,同时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比如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及其能力水平,施工所需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施工地点的整体情况,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及结构特征等,都要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出几套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再从经济角度、技术角度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确定最理想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然而,我国的工程项目施工大都不会从经济角度、技术角度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即使比较分析通常也仅就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以及按照习惯和经验进行局部方案的比较研究,出现该状况主要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知识结构与思维观念有关。从这方面考虑,加强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应该从工程项目的初步阶段开始进行,通常科学的施工方案加以实现。

3.管理手段不全

如今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普遍都是通过财务部门委托负责并加以实现,相关规章制度十分严格。然而,从总体实施效果上看并达不到理想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成本控制方法不对,成本控制手段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各种数据信息,自然也就无法随时掌控成本变化情况,在没有参考依据的情况下,企业也无法通过有效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二、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解决策略

1.组织上的成本控制

加强施工成本控制的首要条件是施工单位要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科学配置机构部门及人员,明确上级部门、施工单位、项目部以及施工队伍的相应职责。其中项目经理部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部门,代表企业法人做好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直到工程项目建成为止。所以说,项目经理部要从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做好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施工单位还应进一步明确成本控制管理人员及其基本任务,真正做到落实到人,落实奖罚措施,确保成本控制的职责明确,防止成本过高项目亏损发生。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施工组织机构,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贯彻于整个工程建设当中。由于施工的各项指标是综合性的、群众性的,因此所有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项目经理,必须认真履行工作,作为施工单位,要组织全体工程建设人员齐心协力各负其责,最终成本控制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否则只能是空谈。其次是完善成本控制责任机制。要想有效加强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必须让施工企业全部参建人员明确自身职责的同时,全面加强成本管理意识。要让所有参建人员都要树立为企业负责和为集体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从各个环节上各方面工作上认真把好节约关,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施工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责任管理体系建设,通过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管理参建人员,确保施工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经济指标如期实现。

2.技术上的成本控制

技术上的成本控制主要指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要有效发挥技术人员的专长,针对标书里的技术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技术论证,并行成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有效节省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通常可以分为:运用新材料或者新的工艺方式方法来有效降低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等方面。例如可以把粉煤灰掺入混凝土、砂浆之中,通常水泥的活性作用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针对竖向钢筋,使用电渣压力进行焊接,而针对水平钢筋使用闪光、窄间对焊等新工艺、新技术,来有效缩短钢筋的搭接长度,降低钢材的使用量,一般能够减少3%~5%;针对剪力墙模板应用大钢模板,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圆弧梁加工作业时使用定型钢框竹胶合模板加以实现;全面使用整体电动提升脚手架,可以实现一次搭设循环使用的目的;发挥钢板、钢筋以及边角余料的价值,进行预埋件的加工制作等,节约材料的使用量;在混凝土表面全面应用养护剂,以防止过多地使用塑料布或者草袋等;工程施工全面使用商用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泵送工艺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提高劳动效率;有效开发自身潜力,想方设法从总体上缩短工期,降低材料周期期,增加劳动生活效率。

3.经济上的成本控制

工程施工成本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间接成本,二是直接成本。其中工程施工成本受间接成本大小的影响不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组成。因此,工程施工单位应精简企业管理部门和人员,应用“一专多能”型人才最为适宜,而项目经理部也要避免机构过多、杜绝机构臃肿问题,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成立临时的管理机构和部门,同时针对各项间接成本做好分解工作,利用制定合理指标做好间接成本的控制工作。例如选择租用临时房屋时,应先预算租用房屋和新建临时房屋哪个更经济合理,综合比较后再行确定最佳方案结果。施工单位的财务部门必须按照规定对项目管理费的使用情况认真审核,同时形成分析报告,针对发现的现实问题要查找原因立即整改,避免成本浪费现象。工程施工的成本与直接成本控制关系密切。直接成本就是指工程项目施工中与之直接相关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各项费用消耗。其是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成本的关键。所以通常经济手段控制施工成本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人工成本的控制。通常人工成本要整个工程费用的10%左右,因此要有效减少用工人数,缩减某些具体施工工序流程的工日消耗量,通常降低工日消耗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费用。二是材料成本的控制。通常材料费占整体工程费用的65%~75%之间,对于工程项目的总成本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应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实际工作中应制定限额领料制度,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广泛应用能够降低料耗的新材料、新工艺手段等,认真分析材料性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尽量使用低价材料,同时缩短材料的周转时间。并且,还有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购买材料前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摸准市场行情,保证材料质量,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最理想的材料。材料运输过程中应以就近购料,经济运输为宜,对材料采购批量批次做好合理预算,做好材料储备工作等。三是机械使用成本的控制。施工时应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的机械台班量,有效组织施工,合理调配使用机械,确保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并且要及时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避免因机械故障而浪费施工时间,增加维修费用等不必要的支出。针对租赁的机械设备做好管理工作,利用好闲置的机械资源,从而控制机械台班成本。另外,施工单位还应制定奖罚措施,针对成本控制做好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

4.质量上的成本控制

无论任何工程项目的施工,都应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工程项目施工时,要对各个岗位、环节做好定点、定岗质量自检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质量管理达到规定要求,并且质量控制贯彻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始终,通常有效措施杜绝质量通病而返工的问题发生,防止人财物的浪费而增加施工成本。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尽量详细的制定管理制度,避免材料的浪费使用,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施工中针对部分材料损耗多的较大的操作环节,可让生产班组直接承包经营;针对关键班组的关键工序的施工需要制定奖惩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做到有效利用,从而有效调动广大职工节约成本的热情;根据施工方法要求,有选择地筛选和使用建筑材料,可以在能够实现需求的基础上,使用相关材料代替或者改变配合比等方式,有效降低材料成本;根据施工方法要求,对施工所需机械设备进行设计选择,通过优化机械设备使用方案来节省机械使用费用;确保工程质量要求,要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整个施工过程,并力争一次合格成优,避免出现返工浪费等现象;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的计划进度快慢,协调好材料、构件等供应工作,保证工程各项施工工序的顺利推进;如果现场具有周转工具进出,则应及时加以核实清点,避免耗损,待使用以后及时收回,做好整理堆放工作,需要退场的及时退场以节约使用费用;成本核算要定期开展,做到对信息的及时掌握,同时与成本计划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施工项目的各项费用;强化全员成本意识,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等。

5.合同管理上的成本控制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于有效控制成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时间角度分析,合同管理贯穿于从合同的谈判直到后期保修结束为止的全过程,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合同执行期间应密切关注对方的合同履行情况,从而避免被对方索赔。针对工程项目分包工程合同,应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管理,同时严格审查已经签订的各项合同内容及正在履行的合同,如果发现有与《合同法》不符的内容,应及时与对方协商加以变更;一旦对方不同意变更时,应签订补充协议或修订有关条款内容;在对方要求进行合同变更时,也要及时做好协商调解工作。此外对于与外单位、个人进行的买卖交易、水电气热的供应,借贷款、工程承揽、租赁、运输、保管、仓储、委托等事项都要签订正式的合同,并严格根据合同规定执行,一般情况下不可随意更改或变更。

6.施工方案上的成本控制

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是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基础和前提。确立施工组织方案必须以施工设计方案为基础,所以说其也关系到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作为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方案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具体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逐项列出工程项目的施工内容,并对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使用成本等做好成本核算工作,从而确立出工时数,以便为今后检查监督打下基础;二是就工程项目实行垂直或横向分解,从而确立各分项工程及其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等各项费用情况,实现分段控制费用成本的目的;三是按照分项工程内容,对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配备情况进行确立,防止资料浪费情况发生;四是在分项工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同时根据时间或分项项目为标准制定相应的成本计划,为施工的实时监控提供便利,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工程成本。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预结算;常见问题;措施;控制

1工程项目预结算工作的主要内容

1.1工程量的计算

工程项目预结算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工程量的计算,确定项目资金的总投资和利用是其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建筑工程量的计算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对技术、科学和客观性要求较高,工程量的计算应由专人负责,工程造价人员要具有专业性水平,并结合工程的整体建设目标、施工图设计、具体质量标准及工程施工工期,最后确定工艺流程等,只有掌握项目的各种准确性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才能综合确定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情况,然后制定全面准确的工程预算。

1.2工程总造价预算

工程总造价预算是工程量计算结果的基础。工程造价包括工程量、机械设备购置和施工建筑材料采购、人员费用、银行贷款还款、监管成本等。工程总造价预算是对工程资金的综合利用。在整个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中,有一些较大的项目,这些项目预算不容易控制,而且项目细节的预算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工程预算人员还应坚持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原则,确保项目施工质量,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1.3工程项目竣工结算

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总预算和结算工作的总称,竣工结算的主要内容是结合项目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对项目的总预算进行全面审计,计算最终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竣工结算不仅有审计项目预算计划,我们还应重视项目资金管理的一般经验,更好地促进项目预算结算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2工程项目预结算的常见问题

2.1缺乏健全的管理组织

目前,我国工程预算结算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这与建筑业的科学管理要求不相适应,为了节约工程开支,大量的工程项目被各种压缩,必然会导致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是很困难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是建设项目预算和结算的主要部分,特别是材料成本约占到总成本费用的70%左右,而总成本是参与投标的重要条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化和管理还不完善,很多项目对提前结算的理解并不彻底,结算误差未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一些工程单位为了获取利益最大化,可以提升造价成本,最终导致预算结算与实际施工成本之间的偏差,加入施工监管部门对此管理不严,施工建设人员使用低价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必然会导致工程项目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2.2招标投标制度的实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招标投标制度在国内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竞争机制得以实施。建筑市场引入招标投标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为了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它起着重要的作用。招投标工作是工程结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但在招投标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避免投标暗箱操作、不合理标记、串通、排除潜在投标人等情况使招投标成为形式化,不利于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2.3建筑材料价格管理问题

建筑材料成本是工程造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工程材料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建筑材料的定价也越来越难。此外,施工项目通常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材料价格发生变化,建筑施工材料价格的变化最终也会影响到工程预算结算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施工方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项目的总成本已经确定,条例还包括材料价格,而不是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来确定,成本调整无疑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若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会导致矛盾发生,影响到项目的进展。

3工程项目预结算的问题的控制措施

3.1加强定额与价格管理

价格管理,特别是材料价格管理,它对建设项目的预算和结算有很大的影响。加强价格管理,可以完善预付款的方式,提高工程结算合理化,提高施工建设质量。施工前与工程单位的合同要通过科学的计算和评估项目价格,通过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统一定价,与建筑施工单位约定工程造价范围,以避免过高估算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相关人员必须进行预结算,掌握操作规程,了解工程要求和工程图纸,以避免工程单位的虚假报价。

3.2提高预结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工程预结算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以国家相关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为基础的作为一项标准,该政策涉及和应用其他技术和经济学科的成就,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由此可见,除了专业知识,工程预算和结算从业人员也要掌握相关的施工技术和国家政策,此外,还应掌握设计内容、设计过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和经济法,对法律法规有全面的了解。除了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应该将技术和经济知识融为一体。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趋势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多层次知识的造价管理人才。

3.3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也是工程结算的主要依据。在建筑合同中,我们可以明确界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项目的招标范围、支付方式、索赔和结算方法。签订合同后,应及时组织项目组成员,尽快理解合同的内容和限制范围,关于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范围、责任、权利、义务和其他重要方面内容要明确列在合同中,特别是与经济内容有关的方面,如合同签证的方式以及如何办理变更签证需要认真研究。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复杂,施工周期长,材料种类繁多,这就决定了施工合同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由于施工企业合同不规范,管理有漏洞,分工不明确,或市场竞争激烈,施工单位利用低价格和其他手段获取合同,因此,为了防止出现管理漏洞,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来预测合同风险,加强对施工合同签订的管理。

第4篇

【摘要】文章介绍了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提出了完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运行机制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规划

1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建筑业发展都非常快。在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当前建设领域中问题最突出的是管理不够规范,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两大问题。

(1)项目法人制的落实还有较大的死角

现在项目建设的投资和运行主体呈现多样化。有的是项目筹资、建设管理、运营、还贷一体化的项目法人制运作;有的则是筹资建设一个单位一帮人,运营还贷又是另一个单位另一帮人;再加上国有企业的“官”实质上是上级任命的,今天干这个事,这些人的短期化行为势必会带到项目管理中来,这个基础未做好自然会涉及到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2)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和行业保护主义仍比较严重,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比较严重。二是承发包的价格不合理。

(3)设计质量与责任挂钩不紧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对施工单位要求II、III类设计变更过死,不管设计如何变更都不可调整。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是地质钻勘不准,因此引起的设计变更和增加,本不是施工单位经营管理可以控制的,也要求施工单位事前预测列入包干,导致实施中包不住而拆东墙补西墙,为偷工减料留下隐患。

(4)合同管理不规范

一是从甲方来看,制定的合同条件过度存在“不平等条款”。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编写的目前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土木工程施工标准合同条件,80年代中期就在我国一些外资项目上运用。因此实施管理非常困难。二是从施工单位来看,投标时承诺的是一套,上场又是另一套。投标时列入标书的项目经理等主要管理人员,上场时大多很难到位,而且许多派不上用场。“一流的标书,二流的管理,三流的设备,四流的队伍”在一定范围内客观存在,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5)工程监理面窄,且素质有差距

工程监理应该是从项目可研、设计、施工、交付的全过程多方位的监理。而我国目前的工程监理现状主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理和验工计价的数量核准、签认工作。这几年,由于施工和监理的原因造成的“豆腐渣”工程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6)施工单位“以包代管”非法转包依然存在

工程造价低使施工单位要靠“广种薄收”维持生计,加之包工队、民工大量涌入建筑市场,有的施工企业纯粹是“皮包公司”,无队伍、无机械,靠企业的资质和各种途径揽到任务,提取一定的费用后就违规分包、非法转包。

(7)建设资金不能有效地运用到项目中去

由于工程造价越来越低,施工企业为维持生计需要从项目抽取一定的资金,有的施工企业管理粗放,缺乏对项目的制造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的正确分析,有的根本不知道现场该用多少钱才能把质量优良的工程建造起来,不管项目“肥瘦”都砍一刀,把有限的建设资金抽回企业本部,由此造成了工程资金缺口大,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

2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问题的原因

(1)管理体制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不相适应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单件性和永久性,这就决定了要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从可研到竣工交付),决定了要进度快、成本低、质量优、安全好,决定了要强约束的控制性管理等等。

(2)依法进行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家有《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去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地方上也有了不少规章,应该说有法可依的问题己基本得到了解决。

(3)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责权利脱节的现象明显

由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劳资、用人、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滞后,责权利脱节、有责无权、责利不匹配,大锅饭的分配形式等普遍存在,没有形成责权利有机统一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

3完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运行机制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内容非常丰富,要使项目管理中的各项管理要素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相互驱动、协调运行,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运行机制。

(1)建立承揽任务拓宽市场的激励机制

企业没有任务,就没有项目管理的前提,没有任务,企业就会倒闭,员工就要失业。所以,企业必须采取一切有利于承揽任务拓宽市场的措施,调动员工关心企业和承揽任务的积极性,多揽任务,揽好任务。

(2)落实“两层分离”和“两制建设”的运行机制

通过落实项目法施工,促进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成本核算制”,使各级责任明确,责、权、利挂钩,形成压力和动力的统一,调动搞好施工项目管理的积极性。

(3)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

实践证明,项目管理成也项目经理,败也项目经理,这是中铁十六局多年项目管理的经验总结。

(4)坚持以制度明确的规范管理机制

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通过明确企业层、项目经理层、作业层的责任,明确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部成员的岗位职责,按各自责任、职责进行管理,才能保证项目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的营销机制

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材料、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企业内部在投入生产要素时,也要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采取企业内部竞争方式选择生产要素,促进内部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

(6)坚持责、权、利统一的分配机制

要真正打破大锅饭,对作业层,按照工序单价承包核算,按绩效量化到班组和每个员工计算劳动报酬;对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岗位职责、按岗薪制管理,利益分配与岗位的责、权、利挂钩。

第5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现场管理

施工工地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部分。当前,优化施工工地管理已成为施工企业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而出的必由之路。下面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出发,针对施工工地管理人员的合理调度、安排等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1.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内涵

施工工地管理被喻为“企业素质的活广告”,主要指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及方法,力求针对施工现场各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境等),合理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实现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达到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目的。通常来说,施工工地管理包括物料供用计划、变更及储存管理,企业与业主的合同管理,质量检查和验收管理,文明施工与安全管理。

2.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关键环节

工程项目负责人如何合理安排配置各环节的现场管理人员,是决定现场施工管理细节成败的决定因素。

2.1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2.1.1基础性管理原则

现场管理作为企业组织施工、生产的第一线综合管理,属于基础性管理。只有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对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记录、统计核算等日常工作狠抓落实,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施工项目合同中各项目标及时的保质保量的实现。

2.1.2综合性管理原则

现场管理可依据不同标准划分为以下几类:目标管理与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技术性管理与经济性管理;企业行政性管理与政府法制性管理。这就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应从系统的目标管理角度出发,贯彻落实各施工环节的工艺标准和管理标准,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最终完成施工工地管理的整体优化。

2.1.3动态性管理原则

动态性管理即针对处于动态变化状态的人力资源、材料、技术、设施设备、环境、资金这六大生产要素,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从动态、运动的视角不断优化要素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或变化。

2.2施工工地管理的关键环节

优化施工工地管理的重点在于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流程及关键环节的把握程度。项目负责人应要求现场管理人员从系统的、全局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过程,如作业管理、质量管理及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优化管理。因此,优化现场管理、充分发挥现场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能,应结合以上三点基本管理原则,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加以把握:首先,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施工生产、交易活动一体化的特征,在工程投标、合同管理、施工、验收等环节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密切企业与客户间的联系。其次,结合施工各阶段管理内容的差异性特征,现场管理人员要做到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施工效率、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应对施工工地管理的复杂性有清醒的认识与心理准备。这主要表现在因施工生产的流动性特征而可能存在的露天工作、物料管理困难及工期普遍较长等多方面不利因素,且施工活动所涉及的经济、技术、法律、行政以及人际关系都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以确保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

3.优化施工工地管理的主要措施

3.1以人为本,注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如前所言,施工工地管理存在复杂性、阶段变化性的特征,企业内部规章制度难以保证现场管理的每个细节、每个突况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尤其是施工现场的愈发庞杂,工种岗位的细分、工期的缩短及管理层的不断压缩,都要求项目负责人落实现场管理人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在管理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断提高员工整体思想素质及技术素养的同时,调动激发全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企业责任感。此外,加强现场管理队伍建设,实现现场管理队伍整体性优势的发挥,同样也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措施。

3.2立足调度机构调整,优化施工组织协调系统

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立足于对工程规模及相应生产要素的分析,恰当选择组织形式,明确部门、岗位的权责;重点关注调度机构设置,合理配备调度人员,并以此为基础,实现调度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初步形成完备的动态控制体系;重点把握班组建设,搭建项目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间的沟通桥梁。

3.3结合技术经济指标,优化施工工地管理

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而二者都依赖于技术经济指标的体现。因此,企业应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切实通过保障施工质量与实施成本控制来实现预期目标,稳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占有率的上升。

3.4进一步优化施工工地管理

3.4.1全面成本管理

全面成本管理是优化施工工地管理的首要因素,即针对施工现场的各项项目成本实施全体员工、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计划管理与控制管理。首先,现场管理人员应注重对成本控制与管理意识的培养,力争节支挖潜增效;其次,项目负责人及以下各层管理者都有义务以身作则,推动全体员工节支挖潜增效理念的形成,并层层分解落实成本指标;再次,将成本责任制落实至各部门、单位、班组,从工序、工种过程中对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等加以控制,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

3.4.2现场管理的科学化

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及方法,将所涉及的相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或技术应用至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实际中去。如依照量价分离原则,运用对比法分析研究管理控制目标的影响因素,对预计目标进行科学判断等等。

3.4.3现场管理的有效性

这是施工工地管理优化的基本目标,包括现场管理组织机构在投入产出比取得最优解,实现经济上的有效性;以最少的人力、财力实现管理工作上的有效性。这主要依赖于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流程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控制协调施工现场诸要素,建立科学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进而实现施工现场的效率、效益的根本提升。

4.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一般而言,9~16 层(

5.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项目施工工地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项目负责人在提高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关注度的同时,要注意利用现场管理队伍在项目进度、安全、质量及成本等方面实施标准化、制度化管理,保障现场管理中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第6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business efficiency and the level of the cost of a direct impact on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therefore,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is the core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issue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and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su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施工企业结合建筑本行业的特点,以施工过程中直接消耗为对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所发生的各项收支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实现项目施工成本最优化目的的过程。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

(1)成本的事前管理。成本的事前管理指工程开工前,对影响工程成本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与监督。成本的事前管理大体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制定成本计划、规定消耗定额,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计量手段和经济责任制,实行分级归口管理等内容。具体包括:确定目标成本,采用正确的预算方法,对工程项目总成本水平进行预测,提出项目的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包括降低工程成本计划、技术保证措施计划和管理费用计算等。

(2)成本的事中管理。这里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开展的成过程控制。对目标成本要横向纵向地展开管理,形成一个目标成本体系,实现纵向一级保一级,横向关联部门明确责任,团结协作,使项目进展中每个参与的个人、单位、部门都承担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义务,以保证按照成本计划的实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成本的事中控制包括对实际成本进行监测和对各项工作进行成本跟踪。

(3)成本的事后管理。将工程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计算成本差异,确定成本节约或浪费数额。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成本控制工作。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1、没有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负责,其他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

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2、对工程成本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财会人员。长期“来,有些企业的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想到这足财务部门管的事情,有些工程项目经理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月成本簿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就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如果生产组织八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浪费人工费;如果技术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须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财务人员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3、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

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计划与核算功能不重视。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

4、合同签订条款不严谨造成后期诉讼

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签订马马虎虎合同条款不严谨,诉讼地点不明,容易让对方钻空子,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而在自己蒙受损失时,却又不能加以索赔。

5、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不能很好地相互结合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支柱,因未达到工程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如:停工返工引起的费用,我们往往只单独关注质量,或成本没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质量好了经济效益没了,经济效益上来了质量又不能过关,也因此很可能付出更多的成本,将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相应对策

1、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由于施工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管理层次的多少亦各不相同。较小的企业一般实行企业对工作项目的垂直管理,即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经理部;较大些的企业大多数实行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规模较小的企业除对公司管理机关费用实施控制外,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公司对项目经理的管理;二是项目经理对所属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管理。规模较大的企业除对公司机关管理费用实施控制和分公司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两个层次外,还要考虑对分公司的管理层次。一般情况下,公司对分公司下达经济指标,分公司再向各工程项目部下达指标,项目部向施工队和班组下达指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公司共同参与的大型工程项日,就出现了项目部和分公司管理的交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工程项目为管理主线,即公司直接对项目进行管理。施工企业应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管理层次以明确责任,形成层次分明的成本中心,通过各层次的管理活动,形成实现公司成本目标的保证体系。分清管理层次后,还应明确各层次的考核指标,即逐级地下达任务。要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实行成本倒算,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就赋予各级成本中心充分的权利,上级对其正常管理工作不应干涉,以保证各级成本中心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中心的奖罚比例政策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的程度,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最后,应将上述内容通过内部经济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逐级签约,落实到人头。

2、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技术,凭借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首先,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合理布置施工现场,不断提高工程施工工业化、现代化水平.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应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工序的安排和流水作业的组织。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运用和推广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技术、新丁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机械和其他能降低成本的技术革新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这些措施要能同时满足一定的要求,能为施工提供方便,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能提高工程质量又能增加预算收入;同时还要分析可行性并经甲方同意和签证后方可实施。最后,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检验制度和力度,严把质量关,提高工程质量,杜绝返工现象和损失,减少浪费。

3、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除组织大规模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4、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

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足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的,如果合同条款小严谨,容易让人钻空子.造成自己蒙受损失时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地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

结语

总之,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制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适时考核、奖罚到位,加强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使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刘荔娟,李风云.现代项目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龚国华,龚益呜.生产与运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工程质量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人员、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通常工程项目规模大、施工班组多,各工序间的衔接性很强,没有固定的车间,生产环境在露天,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一、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指的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工程项目质量是指满足一个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项目质量特性的综合要求的能力,包括工程建设各个阶类的质量及其相应的工作质量。所谓管理是指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相应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指导和控制项目组织的与工程项目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它是一个组织全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有效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诸多特点,依靠系统的质量管理的原则、方法及过程而开展。

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1、 质量策划难度大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少则百万千万,多则数十亿。因此,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大、生产环节多,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要求高。这一特点决定了质量策划的难度。

2、 人员管理过程复杂

目前,各施工企业人员主要是进行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而实际操作人员以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主。由于民工普遍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施工工艺和方法理解有困难,往往是以类似的工程经验进行施工,因此,培训和督促的工作量大。同时,由于民工的流动性大,在工程进度上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3、 施工进度安排难度大

由于工程项目技术环节多,而且多在野外作业,工程进度受天气、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大。虽然,在进度的策划过程中,企业往往要收集历史的资料,但天气、水文等自然要素的不确定性较大,从而给人力、设备的计划安排带来困难。此外,施工设备要部分进行租赁,也存在控制上的难度。

4、最终产品必须是合格产品

工程项目建设必须一次达到质量要求.,工序间是一环套一环,如果建成后发现某一环节存在质量问题,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显得极其重要。

5、质量改进工作特殊

一个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总数不会太多,而且每个工程建设内容不可能完全一致。许多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不能完全套用。因此,要寻找质量薄弱环节和改进方向较为困难,客观上对质量改进带来困难。

三、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1、科学管理,制定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和规划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项目负责人是工程项目质量的全权负责人,必须亲自抓质量工作。大型项目还可设项目质量经理。质量经理的职责是:负责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按质量计划规定,督促、检查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特别是主要质量控制点的验证、检查和评审活动;对发现重大的管理方面或技术方面的质量问题,组织研究解决,向项目团队负责人报告;编制项目质量报告,报上级质检部门和项目经理。制定项目质量计划;了解和掌握项目的特点,明确咨询成果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熟悉咨询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根据项目组织结构的特点,决定怎样应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如果是独立的项目团队,就应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把质量目标要求层层分解,按质量计划和实施步骤层层落实,一直落实到个人。每一层次职责、权限、资源分配以及保证质量的措施都予以明确。质量管理计划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建立咨询工作成果的质量评审制度;建立评审制度是保证和提高咨询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评审,吸取更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可以发现问题,优化咨询成果。

2、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自然条件,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再者,从技术角度出发,施工质量问题是否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仅仅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出严格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的质量检查制度,而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质检手段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所以,必须做好技术储备,针对每一工序、每一施工工艺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

3、培训、优选施工人员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施工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策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三是要搞好民工的管理。在每道工序施工前,技术人员要对民工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施工的要领及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安全意识的培训。

4、严格控制采购过程,把好建筑材料关

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在采购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购人员。

(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5、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责任制的落实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行之有效的措施。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在于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使员工更好的参与质量工作,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在建立质量责任制的过程中,质量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必须健全,要以文件的形式表现,同时对质量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要经过培训,使员工了解本岗位该做什么,怎么做,要求达到的结果是什么。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要求必须一次达标,因此,现场质量管理的作用就更显重要。质量责任制的落实必须和现场质量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能使二者脱节。

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注意事项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前提是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两大问题,任何一个问题未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都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严重的后果。

(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应是力求获得符合业主预定目标的、符合合同要求的工程,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质量最好的工程。

(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深度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是不一样的。质量要求较高的项目,应更严格地进行质量管理新开发性的项目,无现成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方法,就必须寻求新的质量管理方法。

(4)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遵循质量是策划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原则。

(5)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注重吸取同类项目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过去的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反映出来的对技术、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问题。

(6)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还应注重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项目三大目标(质量、进度和费用)的协调和平衡等工作,而非单纯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技术性工作。

五、结语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创造出质量有保证的优质工程项目,才能不断发展,不会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杭州市建筑业管理局 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与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第8篇

工程项目建设作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对资源的利用和破坏却又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所产生的环境保护,资源耗费,建筑垃圾以及回收再利用等问题已经成了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基础管理项目。因此,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的高跨度长效发展就要清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改良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只有从根本上治理这些问题,改善管理机制,研究制定相应的举措,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长远发展。

一、.工程项目建设中环保问题现状

1.工程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在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地在施工中显露出来,由于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较差和配套环保工程投入不足,以及因施工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不够重视,导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先进理念和基础管理。随着大批的工程项目的上马,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施工材料的不断耗费,使得建筑垃圾和建筑原料的耗费同样成了建筑工程与质量管理一项重要问题。目前,国内的72.3%的建筑工程项目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耗费的现象;其中85%的建筑垃圾因为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和再利用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还有38%的建筑单位并没有针对建筑垃圾而带来的问题采取任何措施。这些问题的出现致使建设项目的环保问题的产生,也为治理带来了困难。由此治理土木建筑工程中的环境问题,有效改善资源的耗费,打造生态施工环境,将是建设单位必须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二、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环保问题

1.噪音扰民。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现在位置基本上处在城市或者城乡接合部,类似的地点的显著特点就是居民相对集中。从“人本”的角度上来说,噪音对施工地点所居住的居民,工作的民众已经形成了生活影响,尤其是夜间施工。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因为噪音而遭遇投诉的施工企业逐年上升。

2.垃圾隐患。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筑垃圾的产生首先是从工程的拆迁就开始了,继而是施工和原料的耗费也相应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尤其在工程施工中,因为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不妥当,不仅没有使本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建筑垃圾的清除,转运不及时还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环保意识差导致成本增加。对于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管理是减少环境污染重要的手段之一。由于施工方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不足,在建筑垃圾的转运,清理方面长期忽视,以及在施工中的有毒害原料的控制不严,致使原料的耗费过大、部分有毒有害原料的泄露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处理这些问题时,工程施工的成本也将随之增加。

4.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差。工程项目施工中,植被的建设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筑项目开工过快,项目的绿化项目规划不合理,往往是先破坏,再改造,使得项目周围的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而且改造的周期比较长,在建筑施工中,对未破坏的环境不能很好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在整个施工项目中,无疑加大了对环境管理的投资。

三、工程项目中环保问题几点想法

1.以环保理念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综合管理。环保理念是建设工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是工程项目综合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而施工中由于环保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却是环保问题突出体现。因此,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技术管理和处理的问题。它已经延伸到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上,对此,加强施工项目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地做到组织机构高度负责,落实到人,对于管理职责明确而具体,是加强管理的根本办法。

2.提高过程中环保意识,降低污染危害。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的现象主要集中体现在排减设施,物流运输通路,电力设施,运输工具的停放场所,作业工具的仓储场所等环节的完善和建设,尤其是具有危害性的,污染性的设施更要从严治理,减少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

3.加大回收利用,提高利用率。对于拆迁而带来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中的建材,在工程管理中应当注重管理和处置。对可能转化为基础的设施材料的废旧物品,合理的科学的进行转换,不仅能使工程项目的成本降低,也是对于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由于省去了必要的环保处置,无形中为工程施工节约了时间。

4.加大环保知识培训和制度建设。施工企业要对所有的作业人员要进行环保培训,在实际的操作中,要把环保理念融入实际的作业中。尤其是对工程施工中可能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尽量的保护,根据需要采取避让并要做好破坏植被进行及时恢复。对于工程施工中的绿地再建设,要切合实际。要不断地培养全员的环保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施工种出现的环保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使得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内部解决。

5.成本与环保相协调。加强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和环境保护预算,切实做到环保工作不因资金投入的多少而波动,环保投入与工程预算应与施工质量需要而浮动,并执行好环保“三同时”制度。

四、实践中一些做法

第9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采购

1前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入了WTO,中国作为最大的工程项目投资市场,吸引了大部分的国外投资商参与竞争,在外资引入的同时,我们将国内的工程项目向国际投资,这意味着我们与国际的金融联系日渐增多,过去“闭关锁国”的习惯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金融游戏规则,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国际公认规则行事。工程项目投资市场也不例外,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之上,其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一旦定额价与市场价脱节就会严重影响计价的准确性,严重影响工程造价水平的提高。但自从出现了工程量招投标市场模式,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的作用

2.1适应中国市场

国际间的建设项目合作将会越来越多,世界建设市场是需要我们国家的建设队伍的。改革开放后,国外的建设工程和投资项目大规模的进军中国市场,同时,我国企业也坚持“走出去”的基本原则,海外投资及海外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为了适应这种相互竞争又相互学习的市场模式,我们发现招投标比传统的计价模式更加适应国情和这种竞争机制。因此,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经效及社会效益的共赢,从而获得更有利的生存发展空间。

2.2建设市场秩序

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市场秩序规范化,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上,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大化的适应经济规律,其有利作用主要包括:发挥企业自主报价的能力,实现由政府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转变;规范业主在招标中的行为,有效避免招标单位在招标中盲目压价的行为。

2.3合理规范工程过程管理

由专业人员建立合同文档管理系统;招投标管理中将会产生大量的资料文件,如协议书、图纸、验收记录、结算付款单、交底资料、索赔资料等,这些资料均要纳入分包合同内容中去。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做好记录和说明,然后妥善保管好。如果需要,还可以多备份一件副本。这不仅仅可以督促自己严格工作以外,还可以在关键时刻有效地对分包方进行索赔。对保证分包合同的顺利履行及减少合同纠纷和维护企业利益均具有重要作用。签订合同后,要就分包合同细节内容召开会议。使大家对签约情况、合同内容、合同分配的任务和施工目标都有较深入的了解。强调任何局部问题都要从全局出发、部门之间相互协同工作,认真履行企业的义务。

3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假公开招标的问题

由于招标单位的市场竞争资源不足,为了获得投标标建设单位,常常利用职权和关系与建设单位拉拢关系,在招标过程中制造招标假象,吸引其他投标单位前来投标,以达到自己中标的目的。

3.2越权招投标问题

少数领导利用自己的权利擅自插手招投标过程,越权把工程给和自己关系好的企业;招标评标手段不严格,为了自己的地方利益,把相应的招标工程投给地方资质不齐全的施工企业,导致工程质量严重下滑。

3.3投标资质审查中的问题

投标商为了获得建设想项目弄虚作假,有的出钱或者利用关系伪造相应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等,也有的企业借用相关的资质齐全的企业证书来参加投标。但是他们实际的建设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在审查过程中不易察觉,因此,我们要制定相关措施解决投标资质审查中的问题。

3.4业主过分注重标价,投标人盲目报价

有的投标人在对设计意图、工程面貌和现场情况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为了揽到工程,承诺虚假条件,低价抢标,而业主也没有实事求是地去考察投标单位的履约能力,结果导致盲目或有意降低报价的投标人中标,甚至有些中标单位还不愿意自己去做,而是分包下去自己抽拿管理费,这样层层克扣,若要保证工程质量就根本无利可图。

4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措施

4.1发展招标机构

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就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要求其“精兵简政”。做到控制成本、质量提升、服务周到。而采用招标机构这种施工管理形式就可以压缩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率。是现代化项目管理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好方式。总包逐渐向管理专业化体系转化,而分包商则逐渐向专业施工、专业技术化发展。这种制度大大改善了我国施工进度慢,施工质量差,企业人才参差不齐,施工成本高等问题。

4.2完善招标机构市场的管理

招标机构需掌握经济、法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其涉及面之广、综合性之强,使得设立专门机构实施管理变得非常必要。只有合理地设置管理机构并实施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招标机构才能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一般地,企业可成立以经理为组长、生产副经理与三总师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合同管理小组,负责招标机构中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处理。同时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全企业招标机构的日常管理。

4.3建立投标人诚信档案,实行投标人承诺制度

实行投标人承诺制度将更加有利于我国的诚信建筑建设,在以前的传统定额制度里是没有这一项制度的,可是这就带来了在招标过程中虚假的投标商。虚假招标利用的是价格低下为竞争模式,不问建设能力和建设资源是否齐全,在建筑过程中常常因为建设能力与建筑规模和建筑难度不符合。从而导致了建筑质量低下。因此,建立投标人诚信档案将会对这种事故进行严格的制止,一旦发现违反相关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格追究责任。

5结语

为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我们必须革新市场竞争机制,在适应国情的前提下加强对招投标的相关管理,一定要提出相应的法律法规解决当下的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的工程造价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作者:罗洵 单位:四川华电杂谷脑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黄云峰.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施工,2007(5).

第10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物资管理;问题对策

物资管理在工程项目的整个管理工作中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物资管理,对确保工程的稳步进行以及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传统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物资管理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其管理模式存在“计划”的印记,施工单位在进行物资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的物资管理水平,对实现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一、我国现阶段工程项目中物资管理的现状分析

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使我国各个行业逐渐与世界市场接轨,这种现状使我国的许多企业在存在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特别是在建筑行业中,一个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就势必要全方位地加强管理。物资管理在工程项目的建设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作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成本最高的要素,加强对物资的管理、确保物资管理及应用的合理性能够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稳定进行,并且还可以实现建设单位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然而在我国现阶段中,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存在众多问题,因此,加强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的研究,是现阶段任何一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势在必行的一个环节。

二、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工程项目涉及的物资缺乏计划性的管理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物资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整个生产建设过程中物资使用的合理性,确保物资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齐全、及时、经济以及质量过关,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以及合理施工需要物资的及时供应以及合理使用,若在整个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物资浪费、中断或者囤积的现象,将会严重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现阶段的许多工程项目在进行物资管理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的管理,即使某些施工单位进行了计划性的物资管理,但是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比较随意,导致所制定的管理计划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现状之间缺乏配套性,再加上制定计划的人员对物资管理的工作流程认识程度不足,所以在进行物资管理计划制定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

2.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限额发料的控制不合理

限额发料在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也一直是物资管理过程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但是就现阶段的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现状而言,限额发料的贯彻落实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建设,一些企业通过限额发料单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限额发料进行控制,但是限额发料单上对具体的限额量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所以对整个过程的限额发料的控制就会存在很大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奖惩制度的实施。

3.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物资浪费比较严重

工程项目的采购人员在进行物资的采购之前如果不能对物资市场以及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那么就会导致在后期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物资囤积或者中断的现象,并且物资在存放的过程中由于保管方式的不当还会造成物资出现损坏以及变质的现象,物资的损坏以及变质就会使物资在后期的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优材劣用以及大材小用,从而造成严重的物资浪费。

4.物资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制度措施进行保障

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制度,能够为物资的正常执行统一以及公开采购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物资采购以及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制度进行保障,会使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众多的个人因素,工程项目的物资出现价格不合理以及管理出现缺陷的现状。

三、如何实现对工程项目中物资管理的控制和改进

1.最大程度地实现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计划性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物资的管理是实现物资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计划管理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水平。物资管理在进行计划方案的确定时必须综合考虑技术部门以及施工部门关于物资的意见,对物资的库存情况以及每月的施工计划进行详细分析,根据计划完成对物资的管理后还应该对数据进行分析,确保所制定的物资管理计划准确无误后再进行物资的申请,如果物资在进行计划性的管理过程中出现误差,那么相关人员必须及时与技术部门以及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对物资管理中存在的差错进行及时更正,从而确保物资管理的合理性与计划性。

2.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监督控制体系作为保障

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监督控制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求财务人员在进行物资的成本控制时既要依靠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对物资进行分析计算,同时还要对所采购物资的价格以及数量的真实性进行研究和调查,以此来提高物资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除此之外,工程项目的物资在进行管理时还需要要求其他部门加强对物资管理的监督和管理,采购部门将物资的采购价格、数量以及供应商进行公示,从而实现全体人员的共同监督和管理。

3.加强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流程的执行与控制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流程的执行和控制首先需要相关人员建立物流管理理念以及制度,比如说物资管理体系的制定可以参考物流管理的原则,物资的配送过程中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以此来降低物资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另外,物资中间环节的减少还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项目的储备材料,最大程度提高物资的使用效能。最后,企业在进行整体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依靠合理的物流管理来降低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从而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在整个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成本的控制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水平,相关人员在进行物资管理时应该加强存在问题的研究,并以此为根据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稳步建设以及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招标 ; 工程项目 ;分析

Abstract: the project bidding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mpetition evaluation scheme using economic, technology and market economy, through organized relatively mature and standardized way of a deal. 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bidding in a more appropriate in the competitive process, announced early in the project tender conditions, and invite the bidder and from which the preferred pick the winning bidder, a kind of economic behavior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aximizing investment reached. Project bidding has become a legal procedure of our country state-owned investment projects and public welfare project construction, but because of China's current market economy is basically in a primary stage,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actual work of project bidding, to analyze and to tak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o improve and standardize the project tender,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Keywords: bid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analysis

工程的项目招标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主要经历了招标的准备、招标与投标、开标与评标、中标通知书下发以及签订合同等等的一系列的过程, 这些主要涉及到了包括工程项目的业主,还有承包商与相关的咨询单位,以及一些评标专家与工程的招标监管等等许多部门与工作人员, 这个具体的过程可以涉及到的人员和建设环境存在一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最终导致造成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实际存在,所以,承包、发包两方都能够受到在不同程度上的一些威胁风险。可是,由于现在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整体理论体系还是不够健全,相对来说比较缺乏较一些具体的理论与指导方法,还有人们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的认识普遍比较低,更为严重的是比较缺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意识,根本不懂得怎样去识别分析、评价以及防范一些风险。因而在工程项目招标的实际阶段过程中对存在的风险应当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合理的规避一部分存在的风险,这个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其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与项目的管理水平,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使得我国工程项目招标的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工程项目招标是一种最具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这个可以为采购者带来比较经济的高质量工程等。在招标的全部过程中对于风险的管理要达到损失发生以前的项目管理目的,主要存在有动态风险与投机方面的风险,还有一些财产风险与社会风险等等一系列的风险。那么,现在从招标人的角度来看,重点涉及到了一些技术型风险与责任风险以及人为风险。通过对风险认真识别与仔细的分析,并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在招标过程的每一项风险,改革招标的具体方式,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明显的成效。所以,预防在工程项目招标的过程中对于项目而所造成的一些风险,是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的重要环节,项目的招标过程是预防项目风险的根本基础。在招标的具体过程中加强加对项目风险的控制管理,可以给整个的工程项目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更能够使得整个的工程项目高品质、高质量的顺利完成。

因此,工程项目招标是竞争能力与管理能力,还有自我创新发展能力的一种综合全面的体现,也是相关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知识以及业务的能力。

当前,我国工程项目招标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本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一、工程项目招标的评标方法不合理。工程项目招标的评标方法体现了工程项目招标人对投标人的选择标准,对投标人的资质的要求和对工程建设成果的要求都体现在招标的评标办法与标准中,因此可以说工程项目招标的评标方法及标准是决定项目投标中标结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招标的评标办法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全部适用性和针对性都直接决定了招标人能否选择出最合适的投标人。反过来,如果评标方法与评标标准不合理,招标人必然难以选择出适合工程项目要求的投标人。因此,只有制定科学的评标规则和标准,才能真正体现招标的竞争性原则。由于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评标方法,主要是依据合理低价中标的方法。

二、工程招标人支付工程预付款额度不准确存在的风险。程预付款又被称为材料备料款或材料预付款。它是招标人为了帮助承包人解决工程施工前期资金紧张的困难而提前给付的一笔款项。工程是否实行预付款,取决于工程性质、承包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的规定。工程招标人支付工程预付款的本意是为了推动工程项目的立即开工,但是必须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做好分析预测,掌握好支付额度的尺度。如果只知道按合同支付,不知变通,使得工程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这将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而有时候支付太多使得工程初始阶段富余较多资金,这些资金可能会被承包人挪作它用,使得施工后期扣还工程预付款困难,造成资金难以回收的问题。

三、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投标运作不规范的现象,招标操作过程中违法违规现象较普遍。例如有的单位因为并不具有工程项目招标能力,却不顾法律要求自行组织办理招标,编制招标文件,同时组织评标;更有甚者,有的单位在未履行工程项目招标报批手续甚至是并未批准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发出项目标书等等种种项目招标的违规行为较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政府机构对于工程项目招标监督不严,各个机构管理职责混乱不清引起的。由于我国实行工程招标时间不长,招标法律法规不完善,招标机制不健全,招标的公平公正的原则并没有深入人心。因此不可避免的,有那么一些人投机倒把,钻法律的空子。比如一些招标单位故意在招标书中提高招标条件,为排斥其他投标人的竞争,设置一些有特定针对性的报名要求,为某些特定单位“保驾护航”,这些招标过程几乎是过场,中标单位已经内定。而在这后面,往往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权钱交易,这样推动了招标的暗箱操作的进行。还有的投标者为了确保中标,不仅与招标者串通,获得工程项目招标书的核心资料,而且拉动一批“自己人”围标,以不正当的手段赢得投标。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招标的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同时这些行为打击了各个企业投标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我国招投标制度的推行。

四、另外,在工程项目招标的过程中,存在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在有一些竞争的环境中,采取了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其报价,有的甚至比成本价还低的方式来参与竞争。我们都知道,项目质量是否好坏不仅仅与相关单位的管理水平有关还与其技术水平以及施工的水平等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工程项目的成本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很大的程度上低价中标价格决定了其在中标以后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当投标人员以比成本价还低的价格中标以后,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其损失,并且在工程使用的材料上作假,在施工操作的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范,发生一些偷工减料等的不良行为,给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涉及到相关评标专家存在的一些问题。工程项目招标最重要的焦点之一就是评标专家,由于其在整体的评标过程中一般起着决定性影响的重要作用,所以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因此,有一些评标专家就趁这个机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某些权力,造成了违规的评标现象。而且某一些评标专家的评标水平不尽相同,甚至有一些评标专家自身很缺乏法律知识,基本的评标常识掌握的不是很全面,评标的时候难以抓到需要的重点与难点,导致其评审过于地简单。再加上由于评标的时间比较短,也会导致评标的工作质量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是由招标的代表投标人来直接付给评标专家的费用,这个直接会影响其在评标实际过程中的一种公正性与客观性。

第12篇

关键词: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096-02

0 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迅速扩张,其投资主体和多样化的利益集团使得工程转包和价格欺诈和腐败问题屡见不鲜,为了遏制违反法律的现象,迫切需要采取干预之前和动态监测的跟踪审计方法。我们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和针对性审计建议,它能确保决策更加科学、投资更有效益。这种跟踪审计方式有利于促进预算执行、监督和控制,主要专注于项目管理薄弱环节的加强和漏洞的弥补。这种方法有利于工程建设领域健康、协调发展。但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跟踪审计才能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内涵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一种经济控制机制。它是跟踪审计机关及人员整体的、动态的、有效益的控制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和结果。这种监控性、效率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操作。一方面积极充分的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促进工程项目资金的高效监制和管理,另一方面,它能够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及实时的防范工程项目审计风险,并且在最后搜集整理出与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决策相关的实用资料,使得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资源实时的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2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2.1 实际施工经验有待丰富 之前的审计人员关注的是审计之后的数据和文本信息的核查上,没实地进入过施工一线,完全不了解新技术、新材料,也不熟悉施工的整个程序和工艺。例如,在为建筑基础开挖临时性坑井之后,侧墙有滑移的现象产生。在选择锚固方案的时候,因为不同的计划,成本是产生的差额是很大的,所以审计人员有必要参与讨论。但是审计人员在讨论中没能够起到咨询服务的作用。因为他们没有实践经验,对于施工所需要的人数,机械设备,施工方案和成本不能做到准确的预计。

2.2 实地取证及记录不够积极主动 因为审计人员已经对传统的工作模式习惯成自然了,时间观念薄弱。到施工现场的审查拖拖拉拉,通常情况下需要建设方多次催促,延误了施工进度;晚到的工作人员记录不到之前的内容,甚至需要重新挖开进行查看。当施工过程中使用定额以外的新技术的时候,没有详细计算人工、机械、材料的成本,从而无法按照工程的需求分析要补充的金额,也无法为审核本工序成本的时候提供相应准确的资料。

2.3 过于压价影响质量和使用 当投标书中存在没有单位价格的材料时,通常情况下派遣建设、监管、审计和施工四方和审查由四方去市场谈判价格,一些实际使用量并不大,但审计员为了享受供应商提供的优惠价,夸大购买量,同时把优惠价定位合同价位,但是正式签订合同时,货方根据实际需要盈利的情况拒签合同,甚至重新询价。这样就为双方制造了矛盾,延误了工期。

2.4 定额使用有失灵活 配额的物质损耗的处理是给定一个平均损耗量或损耗系数。例如,地板面铺设的双层地毯损耗率为3%,铺设100m2的面积将使用103m2的毯用量。但一个旅馆,因为形状不规则曲边形楼面,铺设地毯的时候需要很多的切割拼接,测量之后的地毯损耗量是每铺设100m2的楼面实耗地毯115m2。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审计人员在符合低成本的原则下以定额为基础计算造价,但是,遇到像精装修这样的装饰特殊情况,应该采取不一样的定额。各地造价管理部门为了对新的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定额子目进行补充和修订,需要建设方和施工方具备有关的详细信息,准确合理地反映该定额子目里人数、机械设备、材料的平均消耗量。

2.5 跟踪审计的制度和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建设项目的审计多数情况下是事后具体方面的静态审计。而跟踪审计则是动态审计,它属于一种新的,即承担重任又承担风险的审计方式,但建设工程项目审计人员难以使用相对滞后的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对建设项目做出具有统一性的判断和准确的评价。近几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规范项目建设行业的行为法律:《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另外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等法规和制度对建设项目审计的范围大小、内容范围、程序过程等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仅仅法律法规是不够的,还要配合相关行业部门针对各个各地区、各类行业、各大中小型企业在各种类型的建设项目制定了与之相对应的建立和完善跟踪审计的程序的跟踪审计的管理规则和制度并且还提出信息确凿,实践性强的跟踪审计的指导性方案。这些措施提供了大量有章可循的法律法规依据给相关的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为跟踪审计部门如何衡量审计行为、审计质量、审计工作提供的标准。使得跟踪逐步走向严密、科学、规范。

3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提高思想观念认识 让审计师完全熟悉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结构和管理,加强审计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拓展思考方式,发散思维,与时俱进,勇于挑战新领域和新要求,无条件的服从建设项目的要求。项目审计部门的协调领导下,以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为主线,对建设项目过程进行跟踪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为项目的所有者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3.2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各种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随着不同的需要有大有小、投资方和筹资融资方式各不相同,建设单位的审计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因此,传统的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所以,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勤于学习并熟练的运用相关的专业工艺:工程造价、预算、施工、法律、会计、审计等。实施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受到审计人员的注重,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做好工作。需要施工当场证实的资料一定要去施工现场亲自实践,不能够听随他人的片面之言,人云亦云;遇到疑惑不解之处或者发现管理中的隐患时要实时上报相关部门,不要擅自直接干涉施工进程。与此同时,要求审计人员着眼大局,遵守法律法规,具备端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认真的对审计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评价。

3.3 改进工作方法 审计人员在具备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基础上,要重视改善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熟悉施工现场的新工艺流程就要实地测量、观察、取证并如施工方的工程师一样对这一切熟记于心,要跟班旁站,要在定额套用时坚持原则进行灵活机动协商。跟踪审计现场团队中,最好由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或注册咨询工程师资格者担任主审,这样,工作起来既能挥洒自如,又能有理有利有节。全力构筑起建设工程项目业主、监理、跟踪审计立体式交叉管理控制的新模式。

3.4 正确处理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由于跟踪审计工作与项目建设是随时间变化的量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所以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的矛盾是不能使之不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被审计单位的反对情绪,使跟踪审计工作难以施展。审计人员要认识到自己不是项目负责人或者监工,而是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跟踪审计的任务就是要为建设项目堵塞漏洞、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时不能立即干涉施工的进行,而是要实时的联系项目建设单位,把问题以书面形式反映给单位。项目建设的管理者要认识到:审计工作只是一种监督手段,作用是为建设项目服务。通过跟踪审计能够实时找出并纠正建设项目中的问题,从而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其实,建设项目的管理者与审计人员有相同的目的和利益,他们分别作为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服务者。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跟踪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建设项目的高质量和进度。

参考文献:

[1]吴智华.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科技信息,2010,(1):287.

第13篇

寻租即寻求经济租金[2],通常理解为个人或组织通过直接非生产性活动控制或影响资源的分配者,不正当地获得高于一般租金的经济收益或好处,其结果不是生产产品,而是利益在主体之间的不正当转移,扰乱资源配置,败坏社会风气,损害他人利益,减少社会福利[3]。(1)委托关系。业主方项目管理人员与业主之间是典型的委托关系,项目管理人员作为人在其权力范围内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人、财、物等进行使用或处置,是权力的实际使用者,但又不是最终产品的享受者[4]。(2)信息不对称。工程项目的成功不单单依赖于人的努力,还要受到众多外生变量的影响(如不可抗力),而外生变量的风险无法准确预测。人可以决定自己在实施管理职能时努力程度高或低,而业主却无法知晓或者判断,从而形成信息不对称的局面[5]。(3)经济人假设。人除了是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人外,也是自然人、经济人,基于经济人假设,“组织/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人可能会出于最终收益和管理成本的考量,采取某种程度的“不作为”策略,变相降低成本,向业主寻租。而承包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向人寻租,来实现中标、不合理索赔成功、工程变更获利、不合格工程竣工验收顺利通过等等目的。寻租一旦成功,业主将承担所有的损失。众多学者将寻租与委托—理论运用到工程监理模式下的工程问题研究上,建立业主、工程监理与承包商之间的博弈模型[6,7]。通过单阶段、多阶段博弈分析把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承包商向监理寻租,或是监理出于自身成本的考虑采取偷懒不尽责的策略向业主寻租[8]。但结合工程管理实践可见,上述工程寻租问题的分析基于两个基本假设:①业主不具备工程管理的专业技能,监理是业主全权委托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②业主只是负责对监理单位进行监督[9]。而这些假设与实际监理模式并不相符。通过对这类研究过程及结论进行再分析,发现其研究方法及结论更适用于单一监管模式(PM模式)。运用寻租和委托理论再分析,项目管理团队/个人(PMs)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可能执行“不努力”的行动策略以减低管理成本;或与承包商合谋,在保证工程可以顺利验收的条件下,放低对承包商的要求,进行有限度的违规操作,从而产生针对业主的寻租行为。建立单一监管模式下项目管理者PMs、承包商、业主三方的博弈模型如表2所示。其中,假设:承包商若寻租成功则可获租金为Z,业主的实际损失是租金Z的k倍(k≥1),承包商向PMs支付寻租成本X1;PMs接受寻租可获收益Y;业主监督成本为C,监督成功时则对PMs和承包商进行惩罚,可获罚金F1和F2;а,β,θ,γ分别是承包商寻租、PMs接受寻租、业主监督、业主监督有效的概率。单一监管模式下,承包商和PMs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合谋寻租是博弈均衡的必然结果。为更好地全面实现项目目标,业主在委托人对承包商进行监督的同时,必须加强对PMs与承包商之间寻租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根据三方博弈分析结果,业主可采取提高业主监督效率、加大惩罚力度等措施减少承包商的寻租与PMs的合谋行为。除了上述适用的单一监管模式下工程寻租研究外,还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工程项目中与业主之间存在委托关系的“人”无处不在,而业主人在完成工程建设程序中各层次、各阶段管理工作的同时,作为经济人会因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选择与承包商合谋寻租,从而学者们运用寻租及相关理论对工程寻租问题再研究,建立起业主人、监理人、承包商、业主四方博弈得益模型[9,10]。而这类分析过程及结论完全适用于双监管模式。双监管模式存在以下特点:一是业主全权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负责管理,或者通过外聘建筑师、建造师等专业人员组建业主项目管理小组充当业主代表负责管理工作;二是业主只是负责对业主人进行监督;三是工程监理受业主人的监督,工程监理的经济利益受制于业主人。双监管模式下,业主人、监理人、承包商、业主四方博弈得益模型如表3所示。其中,假设:承包商若寻租成功则可获租金为Z,业主的实际损失是租金Z的k倍(k≥1),承包商需向业主人、监理人支付的寻租成本分别是X1、X2;监理人接受寻租可获收益为Y;业主人的监督成本为C,监督成功时对监理和承包商的罚金为F1和F2,罚金归业主所有;а,β,θ,γ1,γ2,μ分别是承包商寻租、监理接受寻租、业主人接受寻租、业主人假监督、业主人监督、监督有效的概率。双监管模式下,施工承包商为了节省成本获得超额收益,必然会选择寻租;拥有特权的业主人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可能会接受承包商的寻租,一旦接受,业主人必将采取各种手段使得监理人放松对承包商的监管;监理人因管理权力较小并受制于业主人,只能选择偷懒或者合谋等有限度的违规行为来获取额外收益。所以,工程管理中有限度违规是业主人、工程监理人、承包商、业主四方博弈均衡的必然结果。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投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等目标,杜绝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业主在委托其人对监理、承包商进行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自身人的监督。

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

寻租理论为工程领域质量安全频发之监管不力找到了理论解释,证实了人的监管是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业主激励和监督机制是所有工程寻租研究者最诚恳的建议,但是加强监督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还受到工程项目属性的限制,如公共项目很难执行业主监督。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期望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的长远开展。(1)行业规范化。工程项目的复杂性要求业主将工程委托给专业的项目管理企业进行全过程管理,这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引导和培育高水平的项目管理公司,营造健康的竞争环境是整个行业的使命。(2)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专业的项目管理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实力建设,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完善项目管理企业竞争体系,真正成为有实力的专业管理机构。(3)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是人才密集型的企业,人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选用人才时,不仅要考量项目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而且更应时刻考察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质。项目实施中,一旦证实管理人员的寻租行为,必须严惩。(4)业主谨慎选择人。业主选择项目管理企业和监理单位时,必须严格考察企业的综合实力,重视企业文化和对项目管理者的面试。一旦项目管理人员出现寻租违规行为,应当立即与管理企业沟通,制定解决办法。(5)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杜绝施工承包商寻租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工程项目目标的关键因素。FIDIC合同中咨询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彰显了对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视。基于双监管模式的组织特点,除了上述建议外,本文主张调整业主人和监理之间的组织关系(见图4)。图4改进的双监管模式原双监管模式中,监理受制于业主人,在工程监管中没有实权。这是工程监理在工程管理领域一直地位低,受业主及其他业主人的排挤,无法发挥自身优势的原因之一。而通过对业主人和监理组织关系的调整,变管制与被管制关系为相互监督,则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国工程监理人没有地位的处境,而且还可以约束监理人和业主人的寻租行为。监理直接接受业主的监管,不再受制于业主人,项目管理的地位因此提高。业主人与监理之间相互监督的关系,降低了业主对人的监管成本和承包商采取寻租行为的可能性,即使监理和业主人合谋寻租,承包商也会因高额的寻租成本望而却步。此外,通过改变监督收益的分配方式,将业主人或监理人任意一方接受承包商寻租的罚金作为对另外一方监管人员的奖励,可以起到对监管人员的激励和惩戒作用。

第14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团队;激励

HX项目团队从属于HX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主要从事河西地区青奥会政府工程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HX项目团队的人员按照不同职能组成,团队成员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年龄通常在28-45岁之间,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专业技术证书。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和业务量的增多,团队的人员结构和配置也随之调整,但是现有的激励方式已逐渐显出弊端,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变化的要求,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设计新的团队激励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团队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薪酬

(1)薪酬标准和结构不合理

通过薪酬调查,HX工程项目团队薪酬对比同等规模企业项目团队,一般要比市场50P分位低约25%,也就是说,目前HX项目团队成员的付出和企业得到的利润相比,薪酬明显偏低,对团队成员而言,难言公平。同时,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的比例,目前是各50%计发,依据双因素理论,基本年薪可看作是保健因素,绩效年薪可看作是激励因素,绩效年薪与当年考核挂钩,对应相应绩效系数,评级越高,绩效年薪也随之增加,激励作用明显。按照收入风险系数配比,管理人员的变动收入比例应该大于固定收入,而且基本年薪作为企业固定成本,对个人激励作用偏弱,因此,激励效果并不显著。

(2)缺乏团队薪酬计划

目前的薪酬结构里面并没有团队薪酬的制度性规定,主观随意性较大,而要对团队进行有效激励,增加团队合作和互信,团队薪酬是必不可少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团队薪酬通常为年度奖金和项目奖金。目前HX项目团队的薪酬与绩效的相关度较低,薪酬没有体现出企业贡献度,而通过团队薪酬的解决,可以使个人、团队、项目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人目标、团队目标和项目目标也就得到了统一,在有效激励的同时实现了共赢。

1.2 考核

(1)绩效考核缺乏定量指标

目前采用的是德、能、勤、绩考核,基本以个人半年总结和年度总结报告文字叙述为准,除销售指标和财务指标外,大部分为定性文字叙述,而且,员工并没有参与到指标的设定过程,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指标也没有相应的调整机制,考核人员也多凭印象评级,主观成分过重,随意性较大。这样的绩效考核并没有为员工的晋升、调动、加薪提供的一种手段,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本来意义。而且由于考核缺乏有效的反馈,团队成员并不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和需要改进的方向,考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团队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备

团队绩效只是团队个人绩效的累加,项目责任书往往成为项目负责人自己的总结参照。团队绩效的考核同公司的任务指标和个人的任务指标没有建立起联系,指标的设计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与财务指标,公司、团队、个人三个考核主体之间缺乏关联,且没有得到相应分解和细化,团队考核主要看施工量和回笼资金,同时凭领导印象,只是自上而下的评价,没有从财务、客户、组织和学习四个维度进行,没有指标的量化,离正确的绩效指标层层分解还有较大差距。

1.3 培训

培训效率低下。目前采用的是网上课堂为主的培训,网上课堂的好处是培训时间灵活、课件选择丰富,不过关于培训的要求只是规定了累积学时,并没有根据岗位和个人需求进行课程解决和规范,并且没有后续跟踪环节,缺乏针对性的辅导和交流学习的措施,对授课的质量难以保证。出于成本角度,培训只局限于常用和应急的需求,没有与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相匹配。同时,对于资格证书和在职学习的鼓励只是停留在口头,并无实质性的措施,对员工学习积极性没有有效激励。

1.4 授权

团队缺乏自。团队目前组织架构以职能制为主,属经理型领导团队,这种架构的最大劣势就是缺乏自,换句话说,就是每件事都必须在请示汇报过以后方可执行,考虑到HX项目团队都在项目现场办公,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公司OA系统、邮件或电话沟通,而且有些事项须书面确认,一来一回也就影响了办事的效率,也影响了团队工作的积极性。

1.5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集合,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对企业和团队起着无形的激励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但是,企业文化不是靠几句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烂熟于胸就有的,企业文化是在员工、团队、组织日常的工作中、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是沉淀于员工、团队和组织内部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制度的维护和落实。HX项目管理公司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愿景,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在日常制度中、在日常考核中,却难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2.团队激励方案的设计

2.1 设计的思路

由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从薪酬、考核和培训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可行设计方案,建立具备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的HX项目团队激励方案,从而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增强其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意愿,引导其实现团队目标,达成组织绩效。

2.2 设计的内容

囿于篇幅所限,本文着重探讨团队层面的激励,即从团队的角度出发,着眼于薪酬、考核、培训,进行激励方案的设计。

2.2.1薪酬

(1)绩效年薪

要体现出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绩效,则需要引入团队绩效考核等级,结合团队绩效考核等级和个人考核等级,确定最终的考核系数(详见团队考核)。也就是说,团队考核等级越高,个人考核系数也随之上升,而等级之间的差额即可理解为团队绩效奖金,起到了激励作用。

(2)项目奖金

项目奖金与团队和个人挂钩,把项目奖金考核标准明确,制度化,会对团队整体的激励和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项目奖金产生的前提是项目有利润,结合HX项目团队和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作如下解决:

项目奖金=项目超额净利润*项目奖金系数*项目团队考核系数

其中:

项目超额利润=项目实际净利润-项目预期净利润(由经理办公会于项目开始前决定)

项目奖金系数由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通常在10%以内)

项目团队考核系数由团队考核确定

这样的设计,一是项目必须有净利润且是超额净利润,二是通过预期净利润和项目奖金系数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三是团队考核系数可以激发团队的合作,同时由于是超额利润的奖励,在公司内部也不会引起不满,较为公平。

2.2.2考核

(1)团队考核

团队的有效激励需要清晰的团队目标支持,团队绩效考核同样舍弃原有的德、能、勤、绩考核指标,引入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引申出KPI考核指标,结合360度考核进行设计。由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和团队自评,对应KPI目标值,根据权重打出得分,然后再根据考评主体权重计算出最后得分,根据得分情况对应考核等级或考核系数,结合考评的权重计算出得分,考核分数由上半年得分和年终得分加权计算得出。

考核分数=上半年得分*40%+年终得分*60%

然后对应得出团队绩效等级,等级分为定量和定性指标。定性指标和个人绩效结合,用于计算绩效年薪。定量指标则用于计算项目奖金。

2.2.3培训

(1)培训流程的设计

培训工作的开展需要清晰的流程,培训流程的设计应该包括需求分析、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施以及效果评估几个环节,总之,培训流程的设计以解决员工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导向,旨在加强员工的参与和调动其学习热情,以转化为生产力。

(2)培训课程的设计

培训课程的设计就是将培训目标落实,根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的课程、形式、时间、教材等等。和福利计划类似,HX项目团队的培训课程也分为专业课程和通用课程,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2.2.4授权

组织架构的重设。相比较原有组织架构,调整后的结构引入了矩阵制的特点,其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HX项目团队获得了授权,自得到大大的提升。项目团队可以在授权允许的范围内做出日常经营,报备总经理即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起到监督的作用,项目团队的级别上移,获得了极大的操作平台,激励效果明显。

2.2.5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首先,通过学习本公司企业文化,制定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从思想和行为上实现团队成员与企业之间的高度认同,通过价值观的统一激发员工主动提升人生价值的责任意识,形成积极、团结、和谐、稳定的发展整体,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统一思想。

其次,根据团队现状和资金实力,对成员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管理培训。在团队内部建立完善的“自主学习机制”,提倡和鼓励员工主动学习。使得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中后期阶段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风气,并使之成为习惯而得以延续。

第三,提倡“无边界行为”学习。项目团队成员之间虽然专业、职能不同,但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必不可少,通过了解和熟识各个岗位的职能和运转情况,有利于团队成员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处理方案。

第15篇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我国在近几年对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控制工程项目的投资,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使投资控制形成协调有序的管理系,并有效的控制投资,成为每一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点。因而作为建设工程“三大控制”的之一的投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投资控制的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对突破工程投资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建设工程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即“三超”)现象十分严重。

(1)工程投资大幅超概算,在建设项目审批立项时,无法对项目的具体投资额做出准确的预算,对投资额只是一个笼统的概算。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随意扩大建设规模,主体工程的虽然接近初始概算投资额,但加上了前期费用,附属工程等,总体上已经超出了概算投资。

(2)设计单位缺乏投资控制意识。个别设计单位或者设计人员缺乏投资控制意识及相关经济知识,涉及时只求安全,不考虑造价。

(3)设计人员不负责,用一个模式敷衍了事,缺乏变通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变更额度很大,最终导致投资额度严重超标,引起投资失控,影响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

(4)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人员不懂投资造价等经济知识,而造价人员又对项目的整体的施工设计了解有限,无法从功能和造价两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既满足安全性的需要,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投资控制各阶段的运行

(一)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定”,即定点,定项,定方案,是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用各种经济指标进行评价,并进行多方案比较,优选出最佳投资方案,这对工程造价有决定性的影响。项目决策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和设计任务书阶段,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要进行投资估算和投资筹措设想。决策阶段虽然资金的投入所占总投入比例不高,对投资控制的影响程度约占10%--20%左右,但却在整个工程项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测算分析表明,在规划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因此该阶段的工程造价基本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投资方向。

(二) 设计阶段

项目的决策和设计阶段是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在项目决策阶段之后,控制投资的关键就落在了设计上。优秀的工程设计是有效地投资控制的前提,项目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体现实施意图的过程,也是影响项目投资的最大阶段,对于项目的工期、造价、质量及施工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在实施中设计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 1%以下,但正是这小于1%的费用却影响着整个工程造价的 75%以上。

(三)施工招标阶段

招标、投标是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监督。实行招标承包制是我国基本建设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对建筑企业经营方式的一大改革和促进。通过招标投标,招标人择优选择勘察设计单位和建筑安装企业,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四)实施阶段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其过程影响工程造价的比例大、环节多、作业面宽,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始终处于变化状态。主要的资金投入都在这一阶段,因此,必须采取主动控制的方式来做好此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组织均衡施工。组织均衡施工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工时和设备利用率,能够有条不紊地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任务。尽量将变更控制在施工前,越早变更损失越少,可以防止不必要的浪费,避免对整体的投资额产生过大影响。严格审查承包商的索赔要求,索赔管理本身的花费不大,但有时却对整个项目的投资有着重大影响,有些索赔的案例索赔额竟然超过了合同本身,因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定期地进行投资实际值与目标值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确保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投资控制的措施

(一)组织措施

工程监理机构、财务部门紧密配合,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设备制造的完工程度严格按工程项目进度网络计划接点提出的要求,对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完工量报告按网络进度计划严格审查; 对施工单位、设备制造厂家等付款时间及额度要以已完成的工作量或生产制造的完工程度为依据,经工程管理部门、工程监理机构同时签字予以确认后,财务部门可作为付款依据。这样可防止财务付款与工程进度相互脱节的现象,同时也可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 技术措施

对整个投资项目进行施工及安装方案做技术经济分析。严格审查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及设计变更,在施工和安装过程中要从技术角度挖潜节约投资的有效途径。将价值工程应用于工程设计,施工等阶段,进行多方案选择,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合理的决策,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大的效益。以达到投资控制的目标。

(三)合同措施

采取不同形式的合同条款,来制约因设计变更等原因造成的超合同投资现象。竣工决算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投资目标值的要求对各种决算进行严格审核,以确保总投资不超设计概算。使合同真正成为双方工程建设中控制投资和其他工作的依据

(四)经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