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血压病人护理注意事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612-01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心、脑、肾等并发症,危害较大。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现今社会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通过住院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取2009年6月~2011年8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其中符合高血压病诊断的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小29岁,最大81岁,平均为53.7岁。健康教育组61人,其中高血压1级患者30例,高血压2级患者19例,高血压3级患者11例;未接受健康教育组61例,高血压1级患者31例,高血压2级患者20例,高血压3级患者10例。
2 方法
2.1 通过了解患者年龄、体重、生命体征、文化程度、职业、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家庭、社会状况、性格等项目, 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对高血压的影响。
2.2 对观察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教育内容是让患者了解血压正常值范围、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自我保健知识、目前高血压防治误区、坚持用药的意义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对现存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疏导。
2.3 收集资料、病情估计:对确立高血压病诊断者发放问卷,包括生活、饮食、运动、用药等情况,当场收回问卷。
2.4 建立综合病案:归纳影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2.5 制定计划:根据高血压病人分类制定教育计划。教育患者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劳累;心理调护,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适度饮酒;按时按量服药及注意事项,定时测量血压;早发现并发症的相关征兆。
2.6 教育内容
2.6.1 休息和运动: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清晨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血压易于波动,起床时应缓慢,先平静会儿。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和用脑过度,可以干适度的家务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做渐进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避免举重物和做等长运动。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2.6.2 合理膳食,调整饮食结构
2.6.2.1 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为3~5g,应避免食用罐头、盒装和一些冷冻食品以及腌制、熏烤的鱼、肉产品。因长期进食过咸、含钠量高的食品易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动脉壁水钠增多,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血压上升。含钠量多的食物有味精、饮料、调料、腌菜、酱油等。
2.6.2.2 低脂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动物油、蛋黄、猪肉、牛肉,以免造成血脂、血胆固醇增高而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硬化。同时注意忌烟、酒,适当饮水,多食水果、蔬菜、杂粮等粗纤维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2.6.2.3 减肥和低热量饮食:肥胖者应节制食量,逐渐减轻体重,忌暴饮暴食,进餐时先吃蔬菜或喝汤;少喝或不喝含糖的饮料及其它热量较高的食物[2]。
2.7 保持乐观情绪: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愤怒使舒张压升高,恐惧、焦虑使收缩压升高,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环境吵闹、长期过度紧张、脑力劳动、不良精神刺激等都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失去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调节,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性,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因此,患者要保持情绪平衡,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每天坚持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保持身心轻松,愉悦[3]。
3 结果
应用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形成了自我保健保持,血压控制稳定有效率75%;未开展健康教育有效率为43%。 所有统计处理的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4 讨论
加强高血压病因、临床症状知识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能纠正高血压病人不良生活行为,消除高血压危害因素。
通过健康教育,既让患者明白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和高血压病是终身慢性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拓宽医患沟通渠道,加深了医患之间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通过上述分析,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化与健康教育有密切关系,是控制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病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玮.国内外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建议.《护理管理杂志》,2008年3月第8卷第3期30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14-01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心、脑、肾等并发症,危害较大[1]。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现今社会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通过住院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取2008年3月~2010年5月连续参加健康检查查体中符合高血压病诊断的12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小29岁,最大81岁,平均为53.7岁。血压升高或下降5mmHg为变化,5mmHg以内为稳定。
2 方法
2.1 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对两组高血压患者,了解年龄、体重、生命体征、文化程度、职业、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家庭、社会状况、性格等项目。
2.2 对观察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教育内容是让患者了解血压正常值范围、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自我保健知识、目前高血压防治误区、坚持用药的意义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对现存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疏导。
2.3 收集资料、病情估计:对确立高血压病诊断者发放问卷,包括生活、饮食、运动、用药等情况,当场收回问卷。
2.4 建立综合病案:归纳影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2.5 制定计划:根据高血压病人分类制定教育计划。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劳累;心理调护,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适度饮酒;按时按量服药及注意事项,定时测量血压;早发现并发症的相关征兆。
2.6 教育内容
2.6.1 休息和运动: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三个半分种”:夜里醒过来,先躺半分钟,不要马上起来;坐起来半分钟;两腿下垂半分钟。还要做到“三个半小时”:早晨活动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和用脑过度,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做渐进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避免举重物和做等长运动。
2.6.2 合理膳食,调整饮食结构
2.6.2.1 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为3~5g,应避免食用罐头、盒装和一些冷冻食品以及腌制、熏烤的鱼、肉产品。因长期进食过咸、含钠量高的食品易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动脉壁水钠增多,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血压上升。含钠量多的食物有味精、饮料、调料、腌菜、酱油。
2.6.2.2 低脂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动物油、蛋黄、猪肉、牛肉,以免造成血脂、血胆固醇增高而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硬化。同时注意忌烟、酒、浓茶、咖啡,多食水果、蔬菜、杂粮等粗纤维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2.6.2.3 减肥和低热量饮食:肥胖者应节制食量,逐渐减轻体重,建议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4以下。为减少进食量,宜在用餐时坐下来慢慢咀嚼;在看电视或阅读等空闲时不吃零食;每顿饭吃六、七分饱为宜,进餐时先吃蔬菜或喝汤;少喝或不喝含糖的饮料及其它热量较高的食物[2]。
2.7 保持乐观情绪: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愤怒使舒张压升高,恐惧、焦虑使收缩压升高,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环境吵闹、长期过度紧张、脑力劳动、不良精神刺激等都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失去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调节,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性,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因此,患者应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良事件,要心胸开阔,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每天坚持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保持身心轻松,愉悦[3]。
3 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后,在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推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有效率明显提高。在病区形成了自我保健保持,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开展健康教育效率为76%,未开展健康教育为46%。
4 体会
加强高血压基础病因、临床症状知识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能纠正高血压病人不良生活行为,消除高血危害因素。
通过健康教育,既让患者明白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和高血压病是终身慢性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拓宽医患沟通渠道,加深了医患之间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通过上述分析,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化与健康教育有密切关系,是控制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病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玮.国内外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建议.《护理管理杂志》,2008年3月第8卷第3期30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心、脑、肾等并发症,危害较大[1]。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现今社会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通过住院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取2008年3月~2010年5月连续参加健康检查查体中符合高血压病诊断的12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小29岁,最大81岁,平均为53.7岁。血压升高或下降5mmHg为变化,5mmHg以内为稳定。
2方法
2.1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对两组高血压患者,了解年龄、体重、生命体征、文化程度、职业、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家庭、社会状况、性格等项目。
2.2对观察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教育内容是让患者了解血压正常值范围、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自我保健知识、目前高血压防治误区、坚持用药的意义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对现存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疏导。
2.3收集资料、病情估计:对确立高血压病诊断者发放问卷,包括生活、饮食、运动、用药等情况,当场收回问卷。
2.4建立综合病案:归纳影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2.5制定计划:根据高血压病人分类制定教育计划。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劳累;心理调护,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适度饮酒;按时按量服药及注意事项,定时测量血压;早发现并发症的相关征兆。
2.6教育内容
2.6.1休息和运动: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三个半分种”:夜里醒过来,先躺半分钟,不要马上起来;坐起来半分钟;两腿下垂半分钟。还要做到“三个半小时”:早晨活动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和用脑过度,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做渐进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避免举重物和做等长运动。
2.6.2合理膳食,调整饮食结构
2.6.2.1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为3~5g,应避免食用罐头、盒装和一些冷冻食品以及腌制、熏烤的鱼、肉产品。因长期进食过咸、含钠量高的食品易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动脉壁水钠增多,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血压上升。含钠量多的食物有味精、饮料、调料、腌菜、酱油。
2.6.2.2低脂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动物油、蛋黄、猪肉、牛肉,以免造成血脂、血胆固醇增高而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硬化。同时注意忌烟、酒、浓茶、咖啡,多食水果、蔬菜、杂粮等粗纤维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2.6.2.3减肥和低热量饮食:肥胖者应节制食量,逐渐减轻体重,建议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4以下。为减少进食量,宜在用餐时坐下来慢慢咀嚼;在看电视或阅读等空闲时不吃零食;每顿饭吃六、七分饱为宜,进餐时先吃蔬菜或喝汤;少喝或不喝含糖的饮料及其它热量较高的食物[2]。
2.7保持乐观情绪: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愤怒使舒张压升高,恐惧、焦虑使收缩压升高,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环境吵闹、长期过度紧张、脑力劳动、不良精神刺激等都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失去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调节,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性,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因此,患者应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良事件,要心胸开阔,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每天坚持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保持身心轻松,愉悦[3]。
3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后,在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推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有效率明显提高。在病区形成了自我保健保持,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开展健康教育效率为76%,未开展健康教育为46%。
4体会
加强高血压基础病因、临床症状知识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能纠正高血压病人不良生活行为,消除高血危害因素。
通过健康教育,既让患者明白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和高血压病是终身慢性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拓宽医患沟通渠道,加深了医患之间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通过上述分析,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化与健康教育有密切关系,是控制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病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玮.国内外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建议.《护理管理杂志》,2008年3月第8卷第3期30
目前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缺乏高血压病科普知识,重视程度不够;②不懂测试重要性,不会监测;③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④舍不得钱购买血压计;⑤找不到专业咨询师。
健康教育
目标:使病人及家属掌握控制疾病的知识和技巧,鼓励他们改变其对疾病消极或错误态度,提高其顺应性,使其成为高血压病治疗与护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参与者。
方法:①利用测血压前、中、后进行指导;②运用护理学、营养学、医学、人文科学等进行指导;③准备好高血压病科普知识小册子发给指导对象;④与健康对象建立联系卡。
血压值:告诉指导对象血压值的相关内容。
测血压注意事项:①定时间:早晨起床前,睡觉前,服药后。②定:常规测上肢血压,采取病人平卧位与坐位,并都应保持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③定血压计:汞柱式或电子血压要固定,有条件者在家测试,并能有专人管理。
了解并发症: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指导患者掌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引起重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用药注意事项:①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利尿剂中的噻嗪类长期应用引起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升高,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保钾利尿剂不宜与ACE抑制剂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利尿剂过多可以出现低血钾、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外周动脉疾病等不宜用,冠心病者长期用药后不宜突然停药,不宜与维拉帕米合用。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如硝苯地平)不宜长期服用,维拉帕米、地尔硫[XCCZ.TIF]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者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者禁用。α受体阻滞剂:可出现性低血压及耐药性。应用时要注意掌握上述情况,指导患者正确用药。②注意用药量准确,如1/2、1/4要分准,时间要准确;改变药量,应用新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降压目标:要让指导对象知道有效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即降至140/90mmHg以下;对中青年60岁以下,血压降至120/80mmHg。
饮食及运动指导:指导病人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不超过6g为宜,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摄入足量含钾、镁、钙的饮食每人每日吃新鲜蔬菜400~500g, 喝牛奶500ml,可以补充钾1000mg,钙400mg;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25%以下;限制饮酒,戒酒或严格限制,饮酒量每日不超过相当于50g乙醇的量;减轻体重,肥胖者必须减体重至正常标准。体重标准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m2)为20~24正常;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以年龄及血压情况选择运动方式,老年人以散步为主,其他选择快走、慢跑等,也可做些家务劳动。
心理指导: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调整好情绪,保持血压的稳定。对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要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控制好血压。
定期复查:指导患者每年1~2次全面复查,并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心、肾、眼底,做心电、超声波检查等,着重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及有无并发症。
购买血压计:指导患者购买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并教会其正确使用血压计。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52
健康教育
在开展老年高血压社区康复工作中,社区护士应多向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并发症的处理、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开展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同时对病人家庭成员进行指导、示范。运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家属介绍防治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帮助其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使病人及家属充分认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建立科学生活方式、坚持长期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鼓励和指导病人及家属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自我管理、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的方法,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等,根据病情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病人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促进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病与情绪紧张、环境不良刺激等因素有关,病人多有焦躁、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不良的情绪对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易形成负面的影响。
社区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病人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病人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心理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以维持血压的稳定,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血压控制不理想,有并发症或其他疾病的病人,疾病的发展会使病人想到生命的终结,为此感到悲观、恐惧和紧张。因此,护理人员更应加倍关怀照顾,以热情耐心的态度关心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理解病人内心的痛苦,提供必要的情感援助,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病人提高自控能力,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饮食指导
合理饮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对病人进行合理饮食指导,控制总热量摄入,适当增加有氧运动。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食含碘和维生素C食品。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粗粮、淡水鱼、豆制品、禽类、瘦肉、低脂乳,适当增加海产品及含钙高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如黑木耳、香菇、西红柿、玉米、芹菜、山楂、苹果、海藻类等。忌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
生活指导
指导病人充分认识到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及控制危险因素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指导病人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保证充足的睡眠。运动方式可采取步行、慢跑、打门球、太极拳、放松疗法等,每次运动时间20~40分钟,肥胖者可适当增加运动次数。运动适度,要重视病人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应防止因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血压进一步增高而发生脑血管意外。运动中须注意安全,最好有人陪伴,防止碰伤、跌倒等事故。
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1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动脉壁内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无高血压病的人戒烟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夜间是血压波动的低谷阶段,夜间起床会使病人血压骤升,起床后应先清醒片刻,然后缓慢坐起,再下床站立,防止发生脑供血不足而晕倒摔伤。
鼓励病人参加适度的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根据情趣培养个人爱好,如绘画、书法、种花、养鸟、欣赏音乐等,不宜做的运动有打麻将、搬运重物、剧烈运动等。
药物治疗与护理
老年高血压病的降压原则是控制剂量,缓慢降压;即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脑、肾等器官动脉硬化性疾病,加之循环调节功能减弱,体液量减少,降压治疗时极易出现过度降压的不良反应。因此,老年高血压病人在用药物降压时,须做到温和、适度,药物用量从青壮年用量的1/3~1/2开始,在数周内逐渐加量,2~3个月缓慢达到降压目标。
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观察,熟悉各种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毒副作用,应针对性做好预防措施。指导病人遵医嘱合理用药,根据老年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呈双峰双谷的变化指导用药时间,一般在6:00、14:00、22:00服用降压药物更合理。
同时应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并学会应对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让病人发挥自身潜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擅自停药,应与医生联系,调整用药剂量,避免停药后血压突然升高。如果血压长期波动,容易导致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加重对靶器官的损害。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治疗意识
在社会上应加强卫生防治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有关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更应详细地讲解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高血压是终身疾病,正确合理用药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帮助患者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认真与医护人员配合,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2根据病情坚持合理用药
2.1目前抗高血压药物主要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a2+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是通过排钠利尿降低血容量达到降压目的。利尿剂应用不当可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低钾血症、血脂代谢紊乱;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延长房室传导时间,老年人β-受体功能降低,可引起低血糖、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末梢循环障碍,因此不宜单独使用,应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糖等变化,是否有心动过缓;Ca2+通道阻滞剂可使交感神经反射性增强,导致头痛,面部潮红,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下肢浮肿,心动过速,使用过程中还可引起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转换酶抑制剂对顽固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但部分患者可出现血钾升高、粒细胞降低、膜性肾病、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还可引起刺激性干咳及血管性水肿[1,2]。患者应用此药时应随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如有异常,告知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α-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2用药注意事项降压药物的使用从小剂量的开始,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多数病人需长期服用维持量。对于服用维持量的患者,根据老年高血压值的昼夜波动的规律性,尽量避免10pm~6am服药,以防使血压更低,甚至引起脑血栓形成。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老年病人,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晕厥。用药期间指导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
3调整心理、饮食,加强心理护理
高血压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精神紧张、情绪压抑、饮食结构不合理、体重超重、大量吸烟等,其中紧张、刺激是引起高血压病的重要心理因素。高血压病患者多数有焦虑、易怒和抑郁的心理情绪,容易激动,因此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以热情耐心的态度关心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使病人对我们有亲切感、信任感、安全感,然后进行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生、发展、预后及保健的解释,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使身心得到全面的照顾和医治。建立和养成有利于治疗高血压病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适当控制体重,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10克,最好是5克以下。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主要食用植物油。摄入适量蛋白质,除谷物提供的蛋白质外,还应给予牛奶、瘦肉、鱼类等食品。同时,多食富含钾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保证大便通畅。一定量的钾、钙摄入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对钠盐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压。戒除不良嗜好,禁烟。避免不良刺激,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适当锻炼身体。
4定时监测血压,定期检查身体
教会老年患者或家属及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切实掌握血压的变化情况,掌握引起变化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建立病历档案及随访制度,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患者用药中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做好自我保健,有效地控制血压。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高血压
中国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01-02
1临床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入经临床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共126例,年龄在28岁至93岁之间,其中男性93例,女性33例,对其实施温馨的人性化护理,深受患者欢迎。
2具体措施
2.1人性化护理在入院时的运用,目的是让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2.1.1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入院时给予热情接待,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介绍住院须知及病床的经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1.2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通过自己的言行及态度有意识的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改善病人不良的心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积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2.1.3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疾病的治疗过程,消除顾虑并缓解紧张恐惧的心理,让其保持良好的情绪接受治疗。
2.2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前运用
2.2.1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及治疗发展情况,增强病人的信心,使其正确对待疾病,专心接受治疗。
2.2.2告知患者常规检查及准备工作、注意事项,使患者乐意接受检查,如:采取血标本宜在清晨空腹。
2.2.3为患者做治疗前应给患者一个问候,询问大致病情,要有礼貌,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和关心,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技术要熟练,减少操作时造成的痛苦。
2.3人性化护理在治疗过程中的运用
2.3.1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了解病人的思想、生活及工作情况,解除其对本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应避免精神刺激,遇事应冷静不要激动,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控制血压。生活起居做到有规律、有节制,劳逸结合,同时也需要家属配合患者调整情绪,正确对待疾病,使患者相信医学,由心理失衡达到心理平衡。
2.3.2用药指导:必需坚持长期服药,应认真配合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较恒定的范围内,切不可擅自停药、减药、改药,以防血压过低或突然停药引发血压迅速升高及某些不良反应。降压药不宜过快过急,某些药物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指导患者起床或改变姿势的动作不宜过快,以免血压突然下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现有的降压药种类很多,各种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同,用药因人而异,用药前应向患者介绍药物名称、剂量、时间、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心中有数,主动配合治疗。
2.3.3饮食指导:以低盐、低脂为原则,每日食盐不超过6g,少量含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量的钾、镁、钙,避免过饱。肥胖者应降低每日热量的摄入,以减轻体重。戒烟、戒酒。
2.3.4指导患者坚持有氧运动:运动不仅使血压下降,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有利,运动方式宜在轻松环境中快步走、骑自行车、太极拳、游泳、慢跑、跳舞等,按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每日运动一次,每次持续30分钟,出现头晕、心慌、极度疲劳应立即停止运动,还可指导放松练习,通过每日15-30分钟的练习,可产生温和的降压作用。基本方法:①调整呼吸,自然地进行腹式呼吸及逐渐增加潮气量。②放松全身各部位肌肉,尤其是头、颈部。③集中注意力,选择某一物作为注意对象。
2.3.5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家属学会正确测血压的方法,定时观察血压变化并记录,以便观察用药效果;同时告知服药种类、服药方法、时间、剂量;定期复查的项目,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等,病人出院后在家庭生活中更受家庭成员的影响,所以应加强其家庭和陪护人员的教育,告之我院急救电话,病房咨询电话及经管医生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同时医护人员用电话或家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
3 效果
通过人性化护理,患者均在生理上、心理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增强了患者对护理工作及整个医院的信任程度。因此在“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人性化护理,把人性化护理落实到病人住院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讨论
通过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到对高血压患者护理的住院过程中使护理人员自觉地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是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主导,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满足病人基本需要和基本愿望,使其有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和家庭感,体现了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感受到人性化的关照和关怀,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印象,使护患关系成为朋友关系,这样既促进了护理工作,也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友情般的温馨关怀,其心理、生理、精神上处于一种满足状态,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信任度和满意率,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病;护理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 是应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量高血压患者24 h内、每间隔一定时间的血压值的方法[1]。是一种无创性的血压监测,能反应患者全天的血压波动水平和趋势,可获得偶测血压无法得到的多种重要指标参数,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已成为高血压病诊断和指导、评价降压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护士掌握患者血压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临床观察,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正确选择给药时间,积极促进有效治疗。2007年5月至2007年10月我科对68 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68 例病人中,男42 例,女26 例。年龄48~78 岁,平均63 岁。按世界卫生组织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标确诊为高血压病,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监测前3 天停用降压药。
1.2 监测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北京美高仪MGY-ABP1)进行监测。一般白昼(8∶00~22∶00)为每20~30 min 1次,夜间(22∶00~8∶00)30~60 min 1次,时间从上午8∶00~9∶00至次日8∶00~9∶00。监测期间鼓励病人记录生活日记,有助于分析血压变化的原因。
2 结
果
血压监测结果见图1。从图1中可看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曲线为双峰一谷,血压在凌晨0∶00~2∶00处于最低谷,清晨活动后血压急骤上升,白昼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其中6∶00~8∶00和18∶00~20∶00各出现一个高峰期,从20∶00开始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呈长柄勺形曲线。
3 护
理
3.1 监测前准备 监测前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是否服用过降压药物及停服降压药物时间,是否患有血液凝固障碍和接受抗凝治疗等,评估患者臂围,选择合适袖带,根据临床评价决定是否应用ABPM。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有利于临床的治疗及护理。
3.2 监测时严格操作规程 首先检查监测仪中的电池必须达到2.8 V以上,清除监测仪中原有数据,在动态血压分析仪软件上新建患者病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设定好测量血压时间。为患者配戴监测仪时,先测量两上臂血压,若收缩压差
3.3 监测过程注意事项
3.3.1 嘱患者配戴监测仪后可与日常生活一样,但要注意保护记录盒,切忌碰撞、受压、受潮、不进入有磁场的环境、不接触有磁性物品。
3.3.2 测量期间患者不可自行放松或随意移动袖带,防止袖带松动或滑脱。为患者家属示教袖带的正确配戴方法,万一袖带松动时要及时重新配戴。
3.3.3 压力管避免打折、受压、扭曲或拉伸。
3.3.4 在自动测量过程中,上肢应保持静止放松状态,睡眠时尽量保持平卧位,这对获得准确的血压读数极为重要。
杨颖: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8年10月,29(5)3.4 监测结果处理 监测完毕后,回放数据,分析报告。在计算各种参数之前,应对个别可信度较差的原始数据进行舍弃。有效血压读数标准: 收缩压70~260 mmHg,舒张压40~150 mmHg,脉压20~150 mmHg,心率20~250 次/min[2],有效血压读数次数应达到监测次数80%以上。将监测结果送至主管医师处,供医师做出诊断。
4 讨
论
4.1 动态血压监测的优点
4.1.1 它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根据偶测几次血压决定是否治疗,是非常不全面也是不科学的。而24 h动态血压能测量人体昼夜不同时间内的瞬间血压,这对于决定高血压病人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显然是优于偶测血压的。
4.1.2 它有助于判断预后。许多预后研究已经显示,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传统的血压测量可更好地预测临床转归[3]。
4.1.3 它有助于评价降压治疗效果。它对决定选择用药、调整剂量和服药时间、调整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4.2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4.2.1 指导个体化时间用药。合理的使用降压药,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和消除心脑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在给药时间方面,护士按常规通常在7:00、12:00、16:00左右给患者服药,这显然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的谷峰不完全相符。根据血压出现双峰一谷的时间规律,我们认为患者在6:00、13:00、20:00服用降压药更合理。如按常规时间给药,药物达峰时间不在病人血压高峰期,如此用药无法有效消除病人的血压高峰值,甚至造成过度降压,血压下降过低使病人产生不适感,易导致心、脑、肾血液供应不足,并有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显然,常规给药时间对这些高血压病人而言是不合适的。高血压用药提倡因人而异,体现个体化用药原则。因此,根据个体血压的动态节律变化的特点,找出患者血压出现高峰的时间段,对指导用药、治疗、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4.2.2 指导最佳测量血压时间。临床护士为患者测量血压的时间比较有随机性,较难真实的反映患者的病情。而动态血压的双峰一谷规律,为护士安排测量血压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文献报道[4]∶6∶00~8∶00、12∶00~13∶30、15∶00~18∶00为最佳测量血压时间,这一结论与本文所得动态血压双峰一谷时间大致相符。清晨6∶00~8∶00为不受任何外界影响的基础血压高峰,18∶00~20∶00为白天活动中的血压高峰。重点监测上述2 次时间段的血压,可帮助医生掌握血压波动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控制血压。而老年患者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使血压波动较大,因此对其应在睡前21∶00左右测量1 次血压非常必要,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了依据。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该项检查对于全面观察病人的血压、合理安排服药时间、预防并发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
参考文献
[1] 李桂芹,那开宪,丁枭伟.如何正确应用动态血压监测[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9):15-17.
[2] 蒋纪文,刘齐清,王耀武.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临床研究中的意义[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4(18):489-491.
1高血压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讲述有关高血压病的医学知识,让其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血压、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情况;经常给病人测血压;给他们讲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坚持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教会病人和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让其每次就诊时携带测量血压的记录本,作为医生选择用药或调整药量的依据;指导病人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血压增高;教育家属应对病人关怀、安慰、宽容和谅解。
2严密观察病情
重点观察血压、心率,定时测体质量,注意并发心、脑、肾病的护理,观察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气促、面色潮红、视物模糊等。
3降压药物的护理
1)强调长期用药的重要性,用药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不坚持吃药,而是随意吃或等血压高了再吃,很容易造成血压的反弹,从而使脑、眼、心、肾等受到严重损害。对无症状者及对高血压不重视及不愿长期服药的病人,更要强调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使他们主动配合服药。
2)让病人及家属了解降血压药物的名称、用量、用法、作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并指导出现毒副反应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使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药时,应向病人说明改变时动作宜缓慢,尤其夜间起床时更要小心,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3)根据药物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血压的昼夜规律或病人的动态血压测定结果,指导病人用药时间。
4)嘱病人必须按时按量服药,不能根据自觉症状来增减药物,不能擅自突然停药,也不能血压高了就自行加大服药剂量,忘记服药或下次吃药时补服上次忘记的药量,均可导致血压忽高忽低。
5)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一定要请医生调整用药,切记不要自行改变用药类型及剂量。
6)有70%的病人需要联合用药,给病人讲解这样比单一增加药量好,既能增加降压疗效,又可以减轻药物副作用。
7)对患高血压病多年者,告诉其应逐渐降压为宜,避免急剧或过度降压,使原有供血不足加重,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缺血加重从而诱发意外。
8)告知病人用降压药有很明显的个体差异,应重视个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仿照别人用药及执意选择贵重药品。
4饮食护理
给低盐、清淡、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丰富的蔬菜水果、充足的钾钙、适量的蛋白质食物为宜,肥胖者需适当控制进食量和总热量,并禁烟忌酒。
5生活护理
给病人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可使病人心情愉悦,病情平稳。指导病人正确休息:轻度者可做一般日常工作,中度者应适当休息,严重高血压尤其舒张压在14.6 kPa(110 mmHg)以上者宜卧床休息。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对高血压病人的监护,特别做好夜间巡视,夜间查房尽量不开灯,减少夜间护理操作,重视晨间护理查房,做好高危病人的生活护理,指导病人起床时应缓慢直立,便秘时给导泻药。向病人及家属讲明:血压过高、吸烟、肥胖、精神心理因素、暴饮暴食、用力过度等都是高血压病人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劝慰病人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及寒冷刺激,要起居规律。
6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加速血液循环,缓解心脑血管缺血状态。但高血压病人最好是在血压控制到较满意的水平后进行适当的运动。要根据病情轻重、年龄、体质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打太极拳、做体操、散步、气功等。锻炼的时间因人而异,病情轻、无自觉症状者早晚各一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为宜,锻炼的强度要循序渐进,活动量由小到大,注意劳逸结合,运动的时间、强度、频率以运动后不感觉明显疲劳为宜,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
7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的致病及发展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病人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安慰、支持、疏导、劝解及环境调整等方面的工作,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同情病人,做病人的知心朋友,使其减轻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精神刺激和不良的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用药指导等可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1]。通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合理的服药指导,保持心理平衡。能够有效地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严重后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宣教 疾病预防 心理护理
据报道,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即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5个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中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中国的第一大病。目前,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0亿,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病例的79%,其中以心脑血管居首位。虽然现有的降压药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正常,但高血压的控制程度并不理想。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的控制率较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高血压危险人群(非一般人群)的抽样调查结果看,35-40岁年龄组是高血压发病较多的人群。在2007年的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在新出现的高血压病例中,35-44岁年龄组占63%,高于其他年龄组;在高血压知晓率上,35-44岁年龄组有1/3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并且这个年龄组只有48%的人进行了抗高血压治疗,而规律服药率只有26%;血压控制治疗率仅有38%;人群控制率最低位18%。
2 预防
2.1 高血压病的预防 首先积极开展高血压病的健康宣传工作,使患者获得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让其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发现高血压病时应定期复查,经常检测血压,正确认识各种治疗的重要意义,自觉的坚持和定期复查。对文化水平低得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时,把医学术语改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交流,使病人尽快理解并掌握教育知识。
2.1.1 用药指导 人群中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疾病流行率愈高,则高血压病的重要性就愈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他们在得到疾病诊治的同时,更希望获得与其相关知识的指导[2]。教育病人服药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教会病人或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复查。若血压控制不满意或有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严格指导、督促患者坚持用药,让患者了解药物的名称、用药时间、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等。
2.1.2 饮食指导 教育其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生活规律、戒烟限酒、心情愉快,改变其不合理膳食习惯,进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并适当补充钙、钾、优质蛋白。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致病原因很复杂,与高盐、高脂饮食、肥胖、缺乏运动、嗜烟酒、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做到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即健康的四大基石)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有75%的高血压病及其引发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2.1.3 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是健康知识和行为改变之间的桥梁,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手段,所以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预防工作的最佳途径。
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可明显改善和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2.2 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证明,保持心理平衡、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不仅能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而且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因此护理工作要从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进行护理,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而稳定血压,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进一步认识多疑焦虑的紧张情绪变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教会病人自我心理放松的方法,劝导病人改变有害无益的性格特征,以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清除其多疑焦虑的不良心理因素,平衡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健康护理的目的[3]。
3 讨论
早检查、早发现、早做正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合理的服药指导,保持心理平衡,能够有效的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严重后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谭鹏 中医药导报结果 2007 13 (1) 54-59
[2] 和丽琼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16) 2347-2347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管理 效果 探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43-01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恶化和人类自身身体素质的降低,加上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导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高血压发病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且发病早期容易被忽视,控制率和治疗率低,且高血压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的器官、组织等造成损害,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该病症的治疗和护理研究,本次试验研究是针对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探究,以为社区管理提供依据,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痛苦,先将研究数据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社区服务中心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接收并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00例进行回顾性探析,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是社区干预管理,在分析高血压患者病例状况后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及时正确的服药和治疗,并监测其血压值,最后通过问卷方式进行回访。对比两组不同方式的临床效果。所有病例均通过了《中国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疾病,排除了其他脏器官受损、肝功能障碍、精神因素等,均为自愿参加本次试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有52例,女性患者有48例,年龄区间在26-72岁,平均年龄为40.2±1.6岁。所有病患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受教育程度和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上均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管理。研究组采用的是社区干预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首先要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解,让患者明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诱导因素等,做好饮食指导,避免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提倡低脂肪和低盐食物摄入,并且要禁止饮酒和吸烟,以免加重自己的病情。指导饮食的同时要加强监督,按医嘱进行服药。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方案,例如太极拳、散步和慢跑等项目,坚持定期的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记录并分析出现波动的原因。
1.2.2 药物服用和治疗 目前高血压患者服用的药物主要有: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等,其中最主要的服药原则就是遵循患者自身的特殊性,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状况来调整服药的剂量。通常服药剂量由小到大,慢慢递增,同时要选择长效降压药物,避免短时间靶器官受损害,产生需要波动等。加强药物干预治疗,并要加强药物配制监督,服用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状况,制定联合用药原则,综合用药。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显著(p
2 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抽取的100例患者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
3 讨论
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而发病人群倾向于老龄化,对于糖尿病治疗和注意事项尚不明确,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到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和健康教育。社区管理中采用有效的干预护理,通过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加强健康知识宣教、主动指导用药,合理分析治疗方案,避免因患者自行购买价格低廉的劣质药品治疗,遵医嘱进行药物购买和治疗,并加强监督和指导。指出注意事项,减少治疗误区。通过对抽取的病例进行治疗分析,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监督,降低吸烟和饮酒的频率。总而言之,社区管理中提供一些便利措施,更好的服务于高血压患者,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治疗效果也会提高。
参考文献
[1] 钱宁. 出院后慢性病人社区管理系列之十 出院后高血压病人社区管理的基本流程[J]. 中国社区医师,2010,09:26.
[2] 钱宁. 出院后慢性病人社区管理系列之六 出院后高血压病人社区管理的基本流程(一)[J]. 中国社区医师,2010,05:28.
[3] 钱宁. 出院后慢性病人社区管理系列 出院后高血压病人社区管理的基本技巧[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8:27.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健康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107-02
1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特点
1.1 长期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病人常因病情反复或加重而多次住院。他们渴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所以指导高血压病人合理用药与膳食,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项长期而不可松懈的工作内容。
1.2 艰巨性 长期的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及逐步出现的并发症和日益加重的病情容易挫伤病人的治疗信心和勇气,他们需要在遭受疾病折磨与思想斗争反复交替的过程中,不断坚定战胜疾病的意志,这始终离不开护士的鼓励与帮助。
1.3 广泛性 高血压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他的发生与生活水平、饮食结构、遗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指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人群的防病、治病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健康教育策略
2.1 根据病史的长短、病情的轻重教育内容侧重不同,对于初发者、病史短、病情轻且尚未出现并发症,教育的内容以普及高血压的知识,重点以正确认识高血压病和预防并发症为主。对于病史较长、病情较重、已出现不同并发症者,教育内容主要是发生这些并发症的原因、怎样配合治疗、控制其发展以及如何减轻痛苦和预防尚未出现的其他并发症。
2.2 针对高血压病人的文化层次和经济状况的差异,教育导向不一。尽管患的是同一种疾病,但由于受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影响,治疗方案和病人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文化层次较高,经济状况良好的病人,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会关注血压控制效果,常会主动提问治疗护理中应注意的事项及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文化水平低、经济又有困难者,常服用低效、低廉的药物,只注重症状的改善,故应向病人说明控制血压的目的,发送通俗移动的宣传资料,并诚恳地告诫病人,在高血压病一期尽量发挥非药物治疗的最大效果,从而减轻药物治疗的负担,降低经济费用。
2.3 依据患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注重沟通技巧
2.3.1 初期 病人对高血压病缺乏了解,当从医护人员和病友处得知高血压病的后果及并发症,不免产生恐惧心理。护士主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病人的基本状况,如家庭、经济、工作、性格、发病经过以及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度,然后有针对性的向其实施健康教育。
2.3.2 中期 病人对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易产生悲观心理。这一时期对病人表示同情外,可采取反复劝导的方法,告诉病人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并发症才是决定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鼓励其正视疾病的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3.3 后期病人往往认为患病多年,对高血压病的知识已经掌握,对宣教不感兴趣。采用提问纠正的方式,消除病人的自傲心理。在倾听的过程中,对正确内容给予肯定,错误的给予纠正,欠缺的给予补充,讲解新进展、新理论,以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赢得病人的信任。
2.3.4 宣传方式多样化,宣教的时间随机化。宣教方式一般分为语言、文字、形象电教四种方式,但宣教不能拘于形式,而重在实效。宣教应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实施。
3 影响健康教育的相关因素
3.1 思想性 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培养正确的医学伦理观与爱岗敬业的精神做到思想行为方式上的根本转变,真正做到对所有病人都一视同仁,提高宣教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3.2 科学性 认真学习多了解高血压病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提高医学护理水平,经常听随医生查房,了解医生对病人病情的分析,形成宣教思路,制订计划并逐步实施。
3.3 针对性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实进行个体教育,在以患者感受为核心的健康信念模式基础上,认为患者主观感受患某病的危险越高时,其采取遵从医嘱行为的可能性越大,认为遵从医嘱行为将获得利益。健康教育时病人易于接受。.
3.4 艺术性 教育方法和交流技巧是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注意语言通俗易懂、亲切和蔼外,还要通过一些非语言因素如面部表情,身体的姿态、眼部神情等,提高沟通效果。
4 小结
据文献报道,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仅为 25.6%~48.9%,而对非药物治疗的依从率为60%[2],对高血压病人采取健康宣教指导,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做好健康宣传,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按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解决问题,科学地运用健康宣教,才能得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带教体会
Abstract:Objective summary hypertension clinical care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Method in the nursing process , one to one teaching targeted,develop specific nursing interventions , establish a good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Results nursing students are trained to take proper care measures,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Conclusion through nursing students’ proper care ,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effective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to get , and establish the confidence to overcome the disease, thu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Hypertension;Nursing intervention;Teaching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47
高血压是当今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患病率以每10年上升25%的速度递增,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除了药物治疗外,采取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对提高高血压病人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做好高血压临床护理的带教工作具有重要教学意义。
1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诊治的高血压病患362例。其中男268例,女94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66岁。
2护理干预措施
2.1加强疾病知识宣教
指导护生加高血压疾病的宣教工作,它包括: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的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告知病患我国高血压流行的特点“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服药率低。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组织定期学习《高血压健康手册》,简单易懂地告诉病患及家人相关知识,向病患提供相关的报纸杂志、卫生宣传手册、健康小册子、相关电视节目频道及播放时间。同时,聘请健康典范现身说教,促使病患从多种渠道及时获得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形成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2.2密切注意饮食护理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要有节制。原则上以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少食多餐。注意多吃蔬菜与水果,尤其芹菜、卷心菜、白菜等以及豆制品。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故饮食不宜太咸,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大米含钠较面粉少,故吃米饭较面粉为佳。牛奶富含蛋白质,而胆固醇与钠盐含量并不多,可适当饮用。应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同时还应注意不要饮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饮料,如浓茶、咖啡等。切忌暴饮暴食,控制体质量,避免自己肥胖。控制体质量可使高血压的发生率降低28%~40%,通过限制能量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质量。
2.3定期做好血压测量
指导护生做好定期测量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对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注意每日测量血压2次,做好晨测和傍晚测量的记录,必要时测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各种表现时均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坚持服药,不得随意停药,血压基本稳定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同时,记录血压波动情况重度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执行监测血压、心律、心率、减少高血压对心血管的危险因素。
2.4叮嘱病患合理用药
降压药物能使90%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至正常,而自然人群中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率较低,主要与病人服用降压药依从性有关。所以应按照医嘱用药,坚持服药,不要随便换药、加药,忘记吃药或突然停药,否则会造成血压不稳。告诉病人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与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资料,教会病人或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养成记录的习惯,定期到门诊复查。特别告知病人使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应注意改变时动作宜缓慢,尤其是在夜间起床时更应小心,防止晕倒。突然发生头晕时,应原地休息,不可惊慌,待症状缓解后再活动。坚持合理用药,循序渐进用药原则。①联合用药,很多病人单用一种降压药不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现主张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这样既可增加药效又可减少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②对血压较高的病人应逐步平稳降压,防止用药过猛,血压骤降引起重要脏器缺血缺氧,而导致功能损害。③为保证病人合理用药,应根据血压随时调整剂量及用药时间,如服药过程中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或增服降压药。④注意饮食对药效的影响,如服利血平,酸性饮料增强此类药物的吸收。
2.5积极开展心理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多表现为焦虑、易怒、多愁、孤独等,这些又是血压升高的诱因,影响治疗效果。根据这些特点,运用新的医学模式或理论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如采用理解、安慰、帮助、鼓励、支持等措施及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等心理治疗方式,让病人保持心绪平和、轻松、稳定。如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诉,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学会分散注意力,宣泄压力,加强自身修养。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2.6做好运动与作息护理
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骨骼,降低胆固醇的生成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持续运动,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运动应从短时间小量运动开始,逐渐增加,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病人出现血压增高时,应减少运动,必要时应卧床休息。指导病人及家属督促病人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昼睡夜醒,在日间应多与人交流,鼓励病人听音乐。睡前给予热水足浴。夜间失眠时应作适当调整,不可长期给予口服安眠药。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使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可提高免疫力和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应养成按时起床就餐,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良好习惯。
3带教体会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已深入人心,护士不再单纯地从事一些简单的护理操作,一定要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引导病患开展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工作,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高血压病,掌握高血压的自我护理知识,同时依据每位患者的特性、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加强慢性病的管理,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综上所述,指导护生开展有效高血压的防控,这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保健意识,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有助于增强护生的实践能力,提升高血压护理的临床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祝惠民.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2-151.
[2]张爱珍.临床营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0-61.
[3]谌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当代护士,2006,8-35.
【关键词】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防范策略
保护住院患者的安全,预防跌倒是医院每一名工作人员及家属共同关注的问题。跌倒不仅对患者造成生理、心理的伤害,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只有及时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加强防范意识,落实安全措施,才能真正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
1临床资料
2010年l~12月,本科住院病人1250例,男700例,女559例,年龄29~9O岁,平均66.12岁;其中高血压病321例,心肌梗死208例,心律失常108例,心绞痛94例,冠心病100例,心力衰竭75例,心脏瓣膜病变39例,凤心病37例,心肌病39例,冠脉综合症25例,静脉炎1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7例,静脉血栓形成12例,病毒性心肌炎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肺栓塞7例,急性心包炎5例,贫血性心脏病6例,其他疾病175例;发生病人跌倒事件5例,其中男3例,女2例。
2方法
2.1高危因素病人入院后,由管床护士全面评估病人有无跌倒的高危因素。评分结果>5分为高度危险性的病人,3~5分为中度危险性的病人,
2.2防范意识对有跌倒危险因素病人,护士根据预防跌倒护理指导单的内容,对病人及其陪护者给予预防跌倒知识的教育,同时发放护理指导单。指导单内容包括:根据病情需要使用床栏;下床活动请家属、护理人员协助;使用稳固助行器或家人协助走路;所需取用的物品,不在伸手可及之处时,请护理人员协助;大、小便时请在床上或床边使用便盆、尿壶或便椅,由卧姿下床的注意事项,穿鞋袜时的注意事项;使用床头铃;身上带有管道下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环境安全的注意事项;照顾者要离开病房时,请通知护理人员加强巡视等。
2.3 预防措施对存在有高度跌倒危险因素的病人,在病床尾醒目位置加用悬挂有“防止跌倒”字样的警示牌。在病人病情变化及更换陪护者时,护士及时给予预防跌倒知识的指导,而且要随时检查监督陪护者对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在病人住院期间重复多次进行预防跌倒知识的指导。
3 跌倒原因分析
住院患者跌倒的因素主要是疾病。高血压病患者引起头晕,因无法保持平衡易跌倒。心功能不全患者活动无耐力,生活自理能力差,步态不稳易跌倒。心律失常患者发病时感心悸不适,眼前发黑,因身边找不到支撑物发生跌倒。而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或低血糖都易引起跌倒。高血压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服药期间改变时易发生性低血压,本组1例因突然起身发生性低血压而跌倒。利尿药常与降压药、强心药联合应用,易出现口干、疲乏无力、头痛、嗜睡,易引起跌倒 。服用洋地黄类药物、镇静药、安眠药等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是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本组跌倒患者中1例正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1例睡前曾口服安眠药。走廊、卫生间为公共场所,人员流动频繁,由于拖地后,地面未干或地面有积水,病区设施布局不合理,光线太暗,患者对环境不熟悉,都易发生跌倒。本组有1例因拖地后地面湿滑发生跌倒 。心血管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家属对患者疏于照顾;患者自身心理负担重,不愿拖累亲人、麻烦护士而拒绝他人帮助,但由于受疾病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缺乏易发生跌倒。本组有1例因无人陪护,买早餐时发生跌倒;2例因不愿麻烦家属,夜间自行上卫生间发生跌倒。
4 防范策略
4.1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知识教育,强调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健康”是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使其在护理工作中自觉落实防范措施,保证病人安全。
4.2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自实施预防跌倒措施以后,这些措施能引起各班护士的注意,尤其是年轻的护士或经验不足的护士的高度重视,主动投入更多的安全意识,以防意外的发生。
4.3 医务判断失误等偏差悬挂“防止跌倒”警示牌,可引起所有医务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同室病友的警惕,在病人活动时给予协助或警告或有危险时能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更便于夜班护士和初次接触病人的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 “预防跌倒护理指导单”的使用是贯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病人对医疗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病人的法律意识增强,特别是“举证倒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要求医务人员必须认真书写各种医疗文件并重视保存相关记录,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能正确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该指导单的使用使护士能详细、规范地向病人进行预防跌倒的知识教育,引起病人注意,增加了法律效应。在医疗工作中,虽然医务人员没有过错,但有时也会发生意外,如果事先对某些情况进行了告知,一旦发生了意外,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有所增强,这样,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护理;作用
高血压是一种现代流行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患了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引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目前,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1]。故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合理的护理措施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符合高血压诊断的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82岁,平均48、73岁。
1.2 方法 住院后通过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评估高血压与以下因素有关:过量吸烟、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遗传因素、动脉硬化等以及各种社会因素。通过合理的临床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措施,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3 诊断标准 根据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 mm Hg,正常血压为130/85 mm Hg以下,130~139/85~89 mm 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 mm 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 mm 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 mm 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2 临床症状
大多数病人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也可有头痛、头晕、眼花、乏力、耳鸣等症状。血压持续性升高,造成心、脑、肾、眼底等损伤,出现相应的表现。若血压在短时间内剧升,收缩压大260mmHg,舒张压120mmHg以上,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呕吐、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征象,也可同时伴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如严重头痛、神志改变,重者意识模糊、抽蓄、昏迷,出现高血压脑病。出现高血压急症要迅速治疗,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3 护理措施
3.1 规律用药 高血压一旦确立,通常需要终生治疗,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而逐渐增加,达到降压目的后改用维持量。也可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以增强药物的协同作用。对一般高血压病人来说,不必急剧降压,以缓慢降压为宜。一般年轻人控制在120-130/80mmHg,老年人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患者自己不可随意加大药物剂量或停药,如有需要可及时和医师进行联系。
3.2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联,食盐的摄入量对血压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高血压病患者。低盐饮食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还促进其他降压药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每人每日摄入食盐量应在6 g之内【2】。
3.3 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适当做一些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同时也可以提高心血管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增加,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 。
3.4 心里支持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
3.5 生活方式干预 高血压患者应戒烟戒酒,据报道,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比,每日饮酒30 mL其收缩压升高4mmHg,舒张压升高2 mmHg,高血压病患病率50%;每日饮酒60 mL,收缩压升高6mmHg,舒张压升高2-4mmHg,高血压患病率达100%。高血压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保暖防寒,注意安全,保证充足的睡眠。
3.6 并发症的护理
3.6.1 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的处理 取半卧位,避免活动、安定情绪、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连好心电、血压、呼吸监护;开放静脉通路,血压高时首选硝普钠静点治疗。
3.6.2 定期监测血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4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疾病治疗和预后的注意事项。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护理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