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学数学教学园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作者:郑淑娟
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小,知识准备和抽象思维都不够发达,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本人在实际教学中一直贯彻一些原则,试行后效果还不错,现将这些原则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全面育人和发展个性的原则
美术作为小学的一门课程,其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以及如何创造美,从小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态度。从这一点说,美术和德育、美育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塑造具有高尚灵魂、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鼓励和表扬能独立思考、能勇敢地表达个人感受、有创造精神的儿童,使他们觉得到处都有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就小学低年级孩子而言,绘画是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好媒介,透视心灵的窗口,有时可以通过一幅儿童画看到小作者本人的气质、心境、理想、愿望、真、善、美……,所以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教儿童先学会做人,再学会作画。儿童年龄较小,如何做人、如何作画都处在学习阶段,会做人才能画出好画。如前一段征集“我的家”参赛作品活动中,就涌现出一些生动感人的、真正有质量的作品,其内容就是孩子们亲身做出来的事。如一位同学画的“给奶奶捶背”,画面中画的白发老奶奶由于小孙子给捶背乐得合不拢嘴;另一位同学画的“帮妈妈刷碗”,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些都反映了儿童学习做人的美德。生活是知识的聚宝盆。准备的教学内容也应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反映社会,反映大自然,易学易画。同时,美术教学是建立在与多学科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能面对全体儿童,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
二、优先直观性原则
那么,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参与,主动发展。鉴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集体教学和个别优化结合起来,开展分层递进式教学,从低层目标入手,分层引导,逐层递进,力求各层次、各类型学生都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低层入手,创设情境。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同,兼顾各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按教学设计和临场情况,简单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1. 实例引入。“尝试性问题”的设计可采自生活,源于实践,简明有趣,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紧扣教材内容。2. 创设矛盾冲突。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3. 尝误原理的应用。展示中、低层次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中、高层次学生再思考,易于创设一个探研、创造的氛围。
第二、分组合作,主动建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创造条件,强化这种探索精神。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书上直接给出的基本概念,描述性定义,在书上可圈可点的,由学生自学解决。2.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几何图形的裁、剪、拼、接,一些公式、法则的推导,注重过程的体验,可由学生合作完成。分组时按照高、中、低三层次相结合的原则,每组4-6人。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多,更有利于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探究。3.适时引导,类比优化。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一个主持、导向的作用。
(1) 了解学习、讨论的进展情况,必要时介入指导。(2)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讨论不偏离主题。(3) 教师在巡视、提问、谈话、板演之后,归纳总结,类比优化,得出一般结论。学生自学过程中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正确的给以肯定,不必重复;不完善的,达不到要求深度的,给予补充;错误的,究其原因,分析矫正,重新建构。
第三、题组训练,分层评价。根据分层递进原则,避免中等生、后进生形成“只吃进不消化、不吸收”的学习病,分层设计习题。习题一般设为A、B、C三组,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考查本堂课的基本知识点,落实双基训练,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当堂、按时完成,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做题则链接中考、竞赛,或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探研创造能力,拓宽视野。中高层次学生除完成巩固课堂基础知识的练习外,还应尽力去选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教师则根据练习反馈的情况,分层进行激励性评价。对于后进生,寻找他们点滴的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出要求:进步就好。对于中等生则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积极向更高层次迈进,提出口号:力争更好。而对于优生则采取竞争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张扬个性,摒弃从众心理,明确目标,要做就做最好。
1.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缺乏系统了解
对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偏远地区初中教师对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缺乏深入研究.教师不能深刻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不同的要求不能做到很好的区分,不能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偏远地区初中使用的教材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目前,偏远地区初中使用的数学教材和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水平不相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偏远地区初中的教学效果.在农村,因为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在学生的学习上并不关心,甚至家长和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因为经济条件的约束,偏远地区初中学生不能通过相应的数学资料帮助自己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偏远地区和外界的联系较少,学生的视野较小,思维模式较为单一,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初中生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文化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偏远地区初中使用的数学教材不能满足贫困地区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
3.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偏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以及本地风俗习惯的影响和外界的联系较少,信息获得的渠道不畅,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当前新教材教学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度,教学资源获取的方式单一,传授知识的手段还比较传统,先进的教学模式急需让每个数学教师掌握.由于教师呈现问题的方式还比较陈旧,深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总体上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二、针对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编制适合偏远地区的数学课程标准
目前大多数偏远地区的数学课程标准不能适应当地的教学情况,教师的水平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在学生学的过程中也能发现数学课程标准存在许多问题.教育部门要针对偏远地区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数学课程标准,要结合偏远地区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控制好标准的张力,可以通过跨地域联合编制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难度的制定上,要充分结合偏远地区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这是提高偏远地区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2.根据偏远地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初中数学教材
当前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的教材难度较大,内容较广,彻底改变偏远地区的数学课程标准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因为问题的紧迫性,相关部门可以从改编偏远地区的初中数学教材入手,适当降低教材的难度,让教材能体现偏远地区生活的实际.在教材的编制上,要具有针对性,要充分调整数学教材里面包含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保障编制的基础知识能够被大多数的初中学生接受,要适应偏远地区初中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一般教材的选择上,从偏远地区的社会生活范围内选择教材.同时,教材选择的基础知识要具有实用性,不能为了降低教材的难度,而增加一些没用的知识,这样才能逐渐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选用的教材,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
三、加强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偏远地区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对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培训,弥补偏远地区信息不通畅这一现象,要让教师知道当前教材的改革内容,明白当前教育数学目的.比如说,为了改变偏远地区学生数学学习被动的局面,教材适当增加了一些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和说明.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这样的方法来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增加图文来表达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图解引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是单纯地通过改变内容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