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设标准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外仓;建设布局;出口贸易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88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海外仓是指出口商在海外市场建设仓库,当海外市场有需求即可直接从海外仓库发货,让出口企业将货物批量发送至国外仓库,实现该国本地销售、本地配送。而我国海外仓的建设目前处于萌芽阶段,通过建仓来获取经济收益的条件是要进行合理的建设布局,满足海外仓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1 建仓成本最低化
1.1 海外仓储仓商品标准
由于企业的资本有限,想要通过海外仓赚取资本进行再生产投资,就要保持一定的资金周转率。企业应该出口热销、需求量大的商品,再通过海外仓储存、发货,从而回笼资金。雨果网数据显示,有两类产品通过海外仓出口能产生最大利润。①体积大/超重等大件物品。国内无法运送,或者费用太高。②日常快销品。非常符合本地需求,需要快速送达的产品。因此,家具、灯具、大型汽配、户外产品、工具类产品、家具必须用品及母婴用品无疑是“快生产,快消费”的产品。这些产品通过海外仓储直接向买家发货,减少压货,不但能加快收货速度,也能加快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从而进行资金周转。
1.2 建仓成本节约化
在海外仓的建设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选择自行建仓或者租赁仓库。海外仓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包括仓储、软硬设备、人工成本,这些都投入不菲。亚马逊集团的资金雄厚,他们自行建仓,当订单量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考虑根据不同方式的报价,来尝试实现规模化效应,以降低这部分的成本。而国际主流的海外仓建设模式有两种:一是合资建仓,二是租赁第三方海外仓。据顺丰等公司介绍,租用自营的好处是前期投入成本不算很高,能够较为灵活地调整经营规模,第三方海外仓技术成熟,结合企业本身经营管理的成熟经验,就能达到投资成本低、效率高、出错率低的效果。
2 市场份额及聚集效益最大化
2.1 “一带一路”形势下我国与海外仓的商品出口结构比较
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商品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在沿线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很强,增长速度也最快。其中木材制品类、金属制品类和塑料橡胶类等近年来上升了20%、,其次是服装鞋帽类上升16%。海外仓销量最大的商品前五名,均包括在“一带一路”出口商品的类目中。其中,服装球鞋类、电子和汽配产品是中国在东南亚出口占比第二高的商品,三者加起来占2014年中亚出口额的31.84%。而海外仓销量排名第一和第四的电子和汽配产品,占我国向中东欧国家出口商品的50%。对于不同的市场需求,海外仓的建设标准也不同。在东南亚地区应建设加工包装型仓库,可以对商品进行有效的管理保存。在欧洲地区建仓,应建设具有维修性能的仓库,以提供维修服务。
2.2 海外仓建应重视“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
因“一带一路”重视大通道与周边国家陆陆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的有效对接,强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逐步形成内畅外联的国际运输大通道。所以交通运输设备、移动设备和运载设备(如飞机、铁轨火车、轮船和汽车及其部件)会在渝新欧、汉新欧、义新欧国际运输通道,中缅、中老泰、中越、中蒙俄等国际道路运输通道和陆水联运通道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在这些地方建仓,无疑要对准交通运输设备市场的需求,建设对口型和专业的仓库,并大量储存以上产品。
2.3 海外仓的运营使用应与商品流行性相结合
许多产品在一年中有很明显的“旺季”和“淡季”之分,在旺季就应该加大商品储存,在淡季就应该做清仓降价等调整,比如:服装、鞋类等季节性强的消费品,卖家需要做库存和销售周期把握。更重要的是,每个国家都会有它的购物旺季,无论是实体购物还是互联网购物,比如:中国的“双十一”,“京东618”。又比如:美国的感恩节,购物广场时常会被“洗劫一空”,建设海外仓要设计好商品的配送以及降价服务。消费者在这些节日往往会进行不理性消费,这正是出口商扩大销售,提高本身知名度的好机会。
3 建仓选址的合理化
3.1 海外仓地理选址与“一带一路”地理布局相结合
在“一带一路”中,中国的贸易对象遍布亚欧非洲,西至发达国家成群的欧洲经济圈,东至贸易频繁的东亚经济圈,海外仓在这些地方建设,能大大提高产品的曝光率,从而使出口更便捷,增加贸易商机。目前,中国建设海外仓的最热门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而这些国家的海外仓技术比中国发达,其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和租赁成本相比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建仓需要昂贵库存费用,包括打包费1美元每件商品,订单处理费1美元每件商品;储仓费15.94美元(1到9月份);购物旺季要多收取20%,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海外仓年租金是100~120美元每平方米,人工最低成本达到每小时14~15美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却相反,虽然这些国家的海外仓发展水平不太成熟,但它们的地租、仓储等费用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都普遍较低。由于“一带一路”会促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频繁,对于出口而言,在这些国家建仓还是有优势的。出口商可以向西方海外仓技术先进的国家学习或者引进技术,再进行海外仓储的投资与建设,依托着政府的政策支持,有利于提高贸易的整体效率,增加盈利的机会。在“一带一路”建设多条经济带中,例如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一方面在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中海外仓能发挥其优势,另一方面海外仓能够为这些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提供贸易平台,相辅相成,加快二者的建设与发展。
3.2 选址建仓时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
3.2.1 建仓资金问题
土地昂贵,需大量资金购买土地使用权和土地租赁权。建仓不仅要购买地皮,而且需要支付其他的仓储费、管理费等,如果企业无法承担这些庞大的费用,可以考虑先租赁一些第三方提供的海外仓。但目前技术成熟的海外仓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
3.2.2 盲目竞争问题
世界现有的海外仓都过分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的海外仓储技术不相上下,价格却非常的高昂,在这里建设或者租赁海外仓,会陷入无收益的困境。
3.2.3 盲目建仓问题
当企业忙于投资建设海外仓的同时,仓库的储量和体积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仓库越大成本资金越高,但这些资金并不是完全使用在商品的流动当中,换言之,海外仓的使用量达不到建仓的基量。美华海外仓储公司成立于2012年美国,澳大利亚都设有直营仓库,其中澳洲仓的日最大订单处理能力为18 000单,美东仓为30 000单,美西仓为15 000单。而各海外仓的实际出货量却不多,澳洲仓每天3 000多票出货量,美国仓每天仅为2 000票,这样一来,储仓费增加了,商品管理费增加了,工人的报酬也要增加。企业想要盈利就必须避免这种效益低下的海外仓建设。同时,要考虑自己的商品出口量,出口量太小没办法形成价格优势就不要选择海外仓。
4 专业人才的高素质化
对于欲经营海外仓的企业来说,重要任务是劳动力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海外仓的技术经验并不成熟,各环节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以满足跨境电商出口贸易这种灵活多变的销售方式。解决海外仓的运营问题、产品的销售问题、物流的成本问题,以及各种税务问题需要掌握外贸知识、物流知识以及外语知识等各种专业知识的专业团队。我国不仅缺少了解国内外市场的人才团队,缺少管理国际货运的人才团队,也缺少专业客服,漏包、丢包、丢单等问题时常发生。此外还有发货地址错误、仓库无法与客服信息一致等问题,这都不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海外仓速率配送体验,违背了建仓目的,也无法达到企业的预期收益效果。
同时企业需要人才来创造一套完善而高效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的系统应该包括客户端、管理端、支付端,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技术才能开发并有效运作。企业在进行海外仓建设时一定要考虑人才团队的培养以及运营机制的发展,学习西方先进的运营管理机制,充分借鉴他们成熟的经验,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合理正确地建设海外仓。
主要参考文献
[1]Long Kaifeng.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s an Important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Strategy[J].和平,2015(1).
[2]Zi Daogen. Logistics Cost Control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Based on Overseas Warehouse Mode[J].Logistics Technology,2015(16).
[3]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4]王钰.海外仓或将成为电商新常态[J].进出口经理人,2015(5).
[5]潘意志.海外仓建设与跨境电商物流新模式探索[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9).
[6].海外仓:让跨境电商更精彩[J].中国对外贸易,2015(4).
[7]宋海英,许琳.海外仓――电商时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7).
[8]王钰.海外仓实现跨境销售本地化[J].进出口经理人,2014(12).
[9]鲁旭.外贸B2C海外仓的流程再造效果与市场价值[J].对外经贸实务,2015(11).
[10]韩朝胜.我国B2C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5(15).
[11]张夏恒,马天山.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困境及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15(5).
[12] 甘均先. “一带一路”:龙象独行抑或共舞?[J]. 国际问题研究, 2015(4).
[13]刘洋.“十三五”时期重要自然资源风险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2015(6).
[14]潘志平. 2015中亚局势扑朔迷离[J]. 中国投资,2015(3).
[15]郭春梅.中国在澳投资受阻的原因及其启示[J]. 现代国际关系,2014(10).
[16]董漫远. “伊斯兰国”崛起的影响及前景[J]. 国际问题研究,2014(5).
[17]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 新视野. 2014(4).
[18]潜旭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J].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3).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育场所;建设标准
近几年,我国高校规模发展较快,招生人数更是快速增长,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也出现快速增长,比如2012年我国本科招生人数达到3566411人,可见我国招生数量之多,对此招生数量的增长高校的体育场所建设也要加快速度,提高体育场所品质。但目前在许多高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招生人数与体育场馆建设不足二者之间的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成为高校体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之一。
一.高校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场地数量太少,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中,而在城市由于土地紧张等因素,使得高校的发展用地等出现紧张,尤其是高校的扩大,由于它们的地理位置使得周围的用地土地,导致它们没有相应空闲的土地,据我国有关的统计材料显示我国的高校招生数量与体育场所的数量二者的关系出现了矛盾,体育场所不能适应招生人数的增长。追究起原因主要是体育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对于体育场所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虽然近几年我国对于教育投入的力度有所加大,但是落实到对体育场所建设的资金几乎没有增长的趋势,体育场所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体育场所的盈利或者学校的自有资金,而体育场所的建设需要持久性,它需要财政不断的提供资金给与支持。
二.高校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正常进行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重视和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建设和配备工作,在学校建设规划中予以重视,在财力、物力上予以保证。
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提出,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分为两类,即基本配备类和发展配备类。其中基本配备类包括必配类和选配类。必配类是根据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考虑学校规模、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各学校必须按照要求配备。选配类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地域、气候、传统、经济状况等),围绕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自主选择配备。必配类和选配类共同组成某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基本配备目录。而发展配备类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要主动使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条件进一步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要求,从数量和质量上全面提高。
因此高等学校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成果,使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赶上现代化的步伐。
(一)选择性与发展性
各类不同规模的学校,在基本配备类,室外场地设施在选配类都有规定的内容可供选择,一般都是结合学校人力、财力及学生兴趣爱好选择其它设施内容。室内场地设施有跆拳道室、健美操房、乒乓球房、羽毛球房。同时,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的配置应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态势相适应,因此,又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从项目上看,发展室外场地设施有轮滑、滑雪场、体操、武术、散打、健身器械区、野外活动(登山、野营、滑冰、帆板、自行车、冲浪等)基地、攀岩场、棒(垒)球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区。室内场地设施有风雨操场、乒乓球(羽毛球)室、手球场、拳击、防身术、形体场地、壁球、固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场所。
(二)全面性与实用性
从配备类看,室外场地设施配置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而数量增多。室内场地设施配置在硬件、标准及功能上都有规定,且各专项用房地面均为木质或塑胶,固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场所。从发展类配备看,均按原学校规模提升一个档次和标准。室外场地设施配置注重内容、项目、面积、数量、环保、实用;而室内场地设施则更注重标准、规格、档次、质量、多功能综合性,“一馆多用”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置的核心部分。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设备配置一个很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面性和实用性,这与大学体育的特点是相一致的。而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的目的,最终在于实际应用。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学校目标定位、发展规模大小、及具体情况(地域、气候、传统、经济状况等)因素各异,因此,还应做到配置有序、立体选择、安全实用为原则。
一、主要做法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宁夏自治区农妆厅及早动手安排部署全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各项工作。
1.调查摸底
宁夏自治区农牧厅按照部里的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围绕着自治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了农产品加工调研工作,掌握了各市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特别是马铃薯储藏窖、冷藏库建设及需求等情况,为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奠定了基础。
2.制定方案
在认真学习领会农业部的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做好项目调研,广泛搜集、听取各项目实施县对实施该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宁夏自治区农牧厅与宁夏自治区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思路、实施原则,确定奖补范围、对象和标准,明确了农牧、财政部门分工负责、逐级落实的工作机制,在程序进度、部门职责分工、监督考核、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根据宁夏实际,在广泛征求县农牧部门意见的基础下,重点选择了西吉、原州区、盐池、同心等4个马铃薯主产区进行马铃薯贮藏窖建设,选择吴忠市利通区、永宁县、平罗县等3个蔬菜主产区进行果蔬贮藏库建设,选择枸杞主产地中宁县进行果蔬烘干建设。项目建设实施县因地制宜,既保证集中推进,连片建设,又根据实际有零有整,有点有面,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示范性、规范性和灵活性。
3.宣传动员
2014年6月在中宁县召开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座谈会,听取了8个项目实施县、区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前期工作准备情况,同时,组织各项目实施县、区负责人在中宁县宁安镇,实地观摩中宁县枸杞烘干设施的情况,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安排部署了全年工作。各实施县通过集市、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编印了项目宣传材料,组织相关人员在乡镇人员密集的集市宣传,深入乡镇村组动员宣传、调查摸底,掌握了农民建窖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各地以精简、压缩、口语化的方式,组织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教材和授课PPT,绘制了项目本地化实施图纸,联合工程质量监理部门,对实施行农民进培训,使每个农户都能够轻松、清楚、熟练的掌握操作规程,为项目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强化培训
宁夏自治区农牧厅聘请了农业部专家、宁夏大学陈彦云教授对2014年各项目实施县、区乡企中心主任进行技术要点培训;各项目实施县、区还分别举办一期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培训班;各实施县结合“阳光工程”将技术传授给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有的县还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以乡为单位,以主要建设项目的相关政策及技术规程等为主要培训内容,采取现场指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使申请对象对建设的要求和技术要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确保了建设标准不降低、规格不走样。
5.严把质量关
为确保建设质量和标准,宁夏自治区农牧厅组织专家组成检查组,以实地查看、召开现场会及座谈会的形式对项目实施县开展了2次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相互学习、相互督查,发现问题随时随地解决,提高了建设速度,保证了建设质量。盐池、利通、中宁等县还指定专人实行责任到人负责制,每一个点从开始建设即进行全程跟踪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决杜绝返工和降低标准现象的发生。利通区采取先示范后推广的方法,提高老百姓的积极性,鉴于部分老百姓想改造自家旧房为贮藏库,利通区提前一步将新建的与改造的库成本进行了比较,认为新建库成本低,推荐建设新贮藏库,降低了建设成本;盐池县申请建设的农户太多,采取了村民认可的抓阉方法,避免了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平罗县、永宁县在实施中注意向果蔬主产区集中。
6.认真验收
宁夏自治区农牧厅下发项目验收通知,重点从程序、质量标准上提出要求。各项目实施县成立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验收领导小组,由农牧局牵头,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参加,严格按照《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进行初验,弥补不足,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完善相关档案资料,形成书面验收报告。农牧厅农产品加工局进行终验,将终验结果及时报送财政部门,为项目实施户拨付项目补助资金。
二、取得的成效
1.经济效益
2014年,通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的实施,给宁夏相关市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以宁夏吴忠市为例,盐池县2013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5万亩,总产量48万吨,初加工项目实施以来,全县马铃薯贮存量可达10万吨,按照当地市场收购价格计算,每贮藏1公斤可增加效益0.5元,每年贮藏收入达500万元,并带动当地及周边老百姓1500户种植马铃薯,年增加收入1500多万元。利通区新建农产品保鲜冷藏库31座,果蔬储藏量2600多吨。根据调查统计,利通区2014年保鲜库利用率为40%左右(640吨),主要以储藏苹果为主。以9月底苹果批发价计算(平均价格为3.2元/公斤),640吨苹果价值为204万元。苹果储藏保鲜2~3个月后,预计元旦期间批发价格为6.4元/公斤,640吨苹果价值为409万元,除掉储藏成本50万元左右,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增收200万元左右。2014年,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中宁县新建枸杞烘干房134座,并已全部投入使用。新建设的枸杞烘干房全年鲜枸杞烘干达8000多吨,烘干的枸杞接近2000吨。根据调查统计,农户经过自由晾晒的混装枸杞7至9月份销售价为21元/斤,而经过烘干房烘干的枸杞销售价达到25元/斤。也就是说同样的枸杞经过烘干的比自由晾晒的枸杞每斤多卖4元,扣除烘干成本1元,农户每斤干枸杞纯获利3元,2014年烘干的枸杞按2000吨计算,农民或专业合作社从中纯获利达1200万元。
2.社会效益
一是直接减少马铃薯瓜果蔬菜的产后损失,促进均衡上市。在建成保鲜库和贮藏窖的情况下,一部分马铃薯、果蔬直接进入市场,另一部分直接存放在保鲜库和贮藏窖中,待市场价格看好的情况下,可再次销售。二是提高马铃薯、果蔬贮藏保鲜质量。保鲜库和贮藏窖的建设为农户提供了良好的贮藏渠道。建成的保鲜库和贮藏窖都具有“运输方便、贮藏量大、集中在主产区、集中销售”等优点,为果蔬主产区的农户提供了方便,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建设保鲜库和贮藏窖可以延长果蔬的保鲜时间,提高果蔬销售价格,减少贮藏的劳动强度,增强了农民种植果蔬的积极性,促进了苹果和瓜菜产业的发展,同时增强了苹果瓜菜深加工转化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经验体会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是保障
2014年是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第三年,宁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农牧厅、财政厅及时下以了关于印发《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及时成立了由农牧厅分管厅长为组长、农牧厅农产品加工局局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将办公室设在农牧厅农产品加工局,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及日常管理工作。各项目实施县市也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和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规范流程、公开信息,是做好惠民工作的必备条件
惠民补助项目实施工程,程序全部网上运行,群众通过网络直接上网查询,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使我们的服务化成了一个个具体行为。各级领导也可以随时上网了解情况,掌握进度。
3.理清程序,把握重点环节是关键
做好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要协调好四个关系:一是要解决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坚持政府扶持,农民为主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向主产区集中;坚持连片建设,整体推进;坚持建管用并举,确保发挥实效的原则必须坚持,但技术图纸应因地制宜进行本地化设计。二是明确行政管理和技术负责的关系。行政部门把握政策、把握原则,技术部门把握本地化设计和各项技术要求和标准。区级农业部门要确定省级技术依托单位,承担技术方案本地化设计、工程建设指导、技术咨询和县级人员培训等工作。三是明确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关系。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的实施、管理和验收,是做好该项工作的保证。从项目申请表的审核到验收工作,以及两次公示,都需要部门间的共同参与和审核。四是明确区上和市县的关系。区级部门负责编制本省区补助项目的实施方案,并报农业部和财政部备案。负责对县级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验收和资金兑付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和奖罚。县级部门具体负责建设项目的申报、审批、公示、实施、验收和资金兑付及自查自验工作。
要把握好五个环节:一是实施内容。各项目实施县、区严格按照《方案》建设,不能随意更改。二是技术内容的变更。部里的技术图纸是面向全国的,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如果有大的变更需各地聘请的技术专家同意。三是严格按照六项程序进行,不得变更或减少。四是做好信息录入工作。各实施县、区要指定专人及时将所有经过审批同意的申请者信息、申请和批准建设的设施信息,以及设施建设完成并经过验收的信息录入到补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便于实时统计、汇总和查验。这些信息非常重要,是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了解、掌握项目实施情况的主要渠道之一。五是严格做好资金兑付。经过严格验收后,按要求兑付资金。
3.因地制宜,进行本地化设计是做好工作的难点
初加工补助项目一定要听“民声”,会“民意”。2014年在项目实施中,利通区、中宁县根据当地农户及多年在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建议及意见对果蔬储藏窖的建设、热风烘房的建设提出了本地化设计,使项目的设施真正惠泽农户。
关键词:监狱设计;标准;重要性;科学性
为了使中国的监狱管理工作能够更高、更快地发展,以适应世界自由刑刑罚执行发展趋势和国际人权斗争的需要,在1994年1月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确定了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宏伟目标。近些年,一些省市开始注意监狱建筑的布局、式样,并以安全、庄重、文明为基本要求,监狱建筑突破了过去的旧、土、简的状况。
1.前言
由司法部担纲主编,建设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实施的《监狱建设标准》,已于2003年2月1日开始施行。通过十多年的应用和研究,《监狱建设标准》为我们制定监狱布局调整规划,促进监狱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大各级政府对监狱建设的投资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2.我国监狱建筑的历史沿革
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监狱建造型式都不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狱经过奴隶制监狱、封建制监狱、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监狱、时期人民民主的监狱,直至发展成今天的社会主义监狱。
3.《监狱设计标准》的重要作用
《监狱建设标准》具有依法治监的重要作用,《监狱建设标准》总则中指出:本标准是为监狱建设的项目决策及合理确定监狱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监狱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监狱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1)对监狱建设单位,在项目决策的政策、技术、经济等方面起着指导作用。
监狱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监狱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监狱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有鉴于以前的经验教训,《监狱建设标准》规定了监狱选址、规划布局、建设规模、项目构成、建筑标准、安全警戒设施、场地及配套设施等主要内容要求。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深人人心,但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首先要有法可依。
2)对各级管理机关,在做好项目的技术、经济、管理工作上起到宏观调控作用。
《监狱建设标准》的出台,监狱建设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依据,有关各方就容易统一认识。
3)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实用性。
《监狱建设标准》是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根据监狱工作发展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实用性。标准的执行对罪犯技能培训和劳动改造用房的规定,贯彻了《监狱法》的有关条款,贯彻了我党“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符合监狱实际,为解决罪犯劳动场所提供了政策保障。
4.如何更好地执行《监狱设计标准》
执行《监狱建设标准》必须结合实际、量力而行针。《监狱建设标准》兼顾了各地监狱建设现状和发展需要,理论上有所创新,项目的设定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各地监狱建设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在建设项目和指标的设置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为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我们在设计监狱时,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1)贯彻《监狱建设标准》,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监狱建设标准》的落实,涉及的部门比较多,难度比较大。一是政府部门支持和理解的难度比较大,在审批规划和安排资金方面难以落实;二是监狱建设单位理解不够,执行的难度比较大,主要是片面追求标准面积和功能齐全,缺乏总体规划和量力而行,没有考虑分步实施。
2)灵活掌握《监狱建设标准》。
《监狱建设标准》在具有强制性的同时,也具有推荐性,如监狱建设标准条款中凡是指明“宜”、“不宜”的,都是可以机动、弹性执行的推荐性条款。我们理解《监狱建设标准》就是一种面积控制标准,有一定的变动幅度。如一些项目指标,可以在不突破总面积指标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监狱建设标准》中规定的建设项目,在功能合理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调整。今后新建、迁移、改造监狱,要严格按《监狱建设标准》建设,但不要求一步到位。对监狱建设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监狱建设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内容,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在与有关各方协调一致的情况下积极探索。
3)合理应用《监狱建设标准》。
《监狱建设标准》是为监狱建设的项目决策及合理确定监狱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监狱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监狱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在监狱建设时合理应用《监狱建设标准》。监狱建筑与社会建筑不同,监狱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安全、坚固、适用、经济、庄重,与社会建筑追求美观、豪华具有本质的差别。所以我们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在不压缩审批规模的前提下,尽量采取经济、节约的方式,确保正确执行《标准》不走样。
4)分步实施《监狱建设标准》。
监狱布局调整的工程量大、任务重,除了少数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可能在短短几年间调整到位,必须一次总体规划,分年实施,逐步落实《标准》。
5)不断完善《监狱建设标准》。
《监狱建设标准》也要在实施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经常性地开展《标准》复审工作,通过对《标准》的不断修改,保持其先进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各地在应用中就已经对《标准》的内容提出了不少修改和补充意见。
6)出台配套的技术规范。
目前各地监狱建筑设计使用的是一般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与监狱建筑的特殊性存在一定差距。监狱设计的原则是安全、坚固、适用、经济、庄重。而一般民用建筑要体现出美观、高大、错落有致,或者雅观、流畅,别具一格;监狱设计时,要考虑许多安全警戒措施,如围墙要求厚0.5米,并且是砖墙,民用建筑则要求无障碍隔离。监狱用房的主落水管不能设在室内,但民用规范又要求不能设在室外;监狱建筑结构需要采用混合结构,但新规范对此进行了限制;监狱建筑层高限制为6层。还有许多与设计规范有关的问题,迫切需要制定符合监狱建筑特点的《监狱建筑设计规范》和《监狱建筑标准图集》。
5.结语
《监狱建设标准》的实施,开辟了监狱建设新的里程碑,给监狱建设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因贯彻《标准》而贪大求洋,更不应脱离《标准》而标新立异,要正确理解《监狱建设标准》的历史意义,科学应用《监狱建设标准》,真正把《监狱建设标准》贯彻到监狱建设实际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监狱建设标准》,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标准》,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一条为规范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管理程序和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粮食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三条对需要在全国统一的粮食工程建设通用技术要求应制定国家标准,其范围为:
(一)《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国家标准范围;
(二)重要的粮食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第四条对于没有国家标准,而需要在粮食行业内统一的粮食工程建设专用技术要求应制定行业标准,其范围为:
(一)《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行业标准范围;
(二)粮食工程建设的一般技术要求。
第五条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粮食工程建设中保障安全生产、人身财产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保护资源、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必须强制执行的标准。粮食工程建设中非强制执行的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第六条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一)粮食工程建设的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包括安装)、验收、维护等重要的技术标准;
(二)粮食工程建设涉及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标准;
(三)粮食工程建设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四)粮食工程建设需要强制执行的其他标准。
第七条国家粮食局负责管理全国粮食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负责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的计划、审批、、宣传贯彻和日常管理,联系国务院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待中国粮食工程建设协会成立后,在协会的基础上设立全国粮食工程建设标准技术委员会,负责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审核工作。
第二章标准申报
第八条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实行开放式申请。申请单位应编写拟编标准的工作方案,在规定时间内连同申报文件报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审查。工作方案主要包括:主编单位相关资质证明及主要成果、第一起草人的简历和业绩;主要章节、条目内容提要;编制所需资料以及需要调查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各阶段工作的进度安排;编制组成员组成及分工;所需工作经费预算;拟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及相关承诺等。国家粮食局根据申报情况,采取方案比选或招标的方式确定主编单位。
第九条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主编单位和编写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主编单位
1.承担过与该标准项目相应的工程建设咨询、设计、施工或科研任务;
2.具有丰富的粮食工程建设经验,在该领域能代表本行业的技术水平,并能组织解决标准编制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3.具有一定数量符合专业资质要求的编写人员;
4.具有承担部分编制费用的能力。
(二)编写人员
第一起草人一般应为主编单位人员,应当具有工程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的实际经验以及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文字表达能力。其他编写人员应为从事相关专业、具有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和较高技术水平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
第十条国家粮食局对申报的标准进行审核,提出编制计划。其中,行业标准编制计划由国家粮食局批准,国家标准编制计划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主编单位根据批准的编制计划和工作方案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开展标准的编写工作。
第十一条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和粮食工程需要编制标准的情况,国家粮食局负责向有关部门申请标准专项经费,用于补助粮食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或重要行业标准的编制。
第三章标准编制
第十二条标准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适应工程建设和技术的发展,满足绿色和安全储粮的要求,体现环保、节能、安全、实用等原则。
第十三条标准编制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方面的成果。同时,标准编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题研究或测试验证。专题研究和测试验证的成果,经专家审定后,方可纳入标准。
第十四条标准的条文应严谨明确,文字精炼,其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等应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内容深度,应能满足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文件的要求,以利于控制初步设计和项目的建设水平。
第十五条粮食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写格式按照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1996〕626号)执行。
第十六条标准编制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征求意见阶段、送审阶段、报批阶段。
第十七条准备阶段的工作包括:主编单位根据编制任务通知的要求,落实标准编制组成员和编制经费,制订标准的工作大纲,组织召开编制组工作会议。
第十八条征求意见阶段的工作包括: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编写征求意见稿及其有关文件、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应广泛征求粮食企业、设计和施工单位、有关管理部门,以及监理、项目评审机构的意见。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两个月。
第十九条送审阶段的工作包括:主编单位应对所征求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按有关要求编制“征求意见处理汇总表”,并据此修改征求意见稿,形成送审稿。主编单位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审查,形成会议纪要和对主要内容的审查意见、对送审稿的评价及处理意见等。
第二十条报批阶段的工作包括:主编单位对审查会议的意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按有关要求编制“审查意见处理汇总表”,据此修改形成报批稿,以公文形式报国家粮食局审批。
第四章标准
第二十一条粮食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按有关规定报建设部审批、编号、。
第二十二条粮食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国家粮食局审批、编号、,并报建设部备案。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LS8×××、LS9×××)、标准顺序号及年号组成。
第二十三条粮食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的出版按照建设部有关要求组织。粮食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的出版由国家粮食局负责组织,标准的出版印刷应符合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出版印刷规定》(建标〔1996〕626号)的要求。
第五章复审与修订
第二十四条标准实施五年后,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和粮食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复审。粮食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按有关规定报建设部复审;粮食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国家粮食局复审。
第二十五条标准复审后应提出其继续有效或予以修订、废止的意见。
第二十六条对确认继续有效的标准,当再版或汇编时,应在其封面或扉页上标准编号下方增加“××××年×月确认继续有效”字样。
第二十七条对于需要全面修订的标准,其修订工作应符合编制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对于需要局部修订的标准,按照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管理办法》(建标〔1994〕219号)执行。
第二十九条对于需要修订的标准,其修订工作由原主编单位优先承担。
第六章经费管理
第三十条标准的编制经费主要由标准编制申报单位自筹落实,国家重点对强制性标准和基础类、通用方法类、公益类推荐性标准给予一定补助,原则上国家标准补助50%,行业标准补助30%。标准补助经费的管理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07〕29号)的有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一条标准编制补助经费原则上分两次拨付,在国家粮食局下达编制任务后拨付补助经费的40%,其余费用在标准完成后拨付。在国家补助资金拨付前,自筹资金应全部到位,单独建账并按承诺使用。若编制经费超出资金使用规模,由编制单位自筹解决。
第三十二条各主编单位对标准编制费用要单独记账,专款专用,标准编制完成后,按有关要求及时编制财务决算并报国家粮食局。
第七章日常管理
第三十三条对于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按时完成标准制定与修订任务的主编单位,不予安排新的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并将补助经费收回。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为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提高对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养老服务设施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方面,各地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养老服务类型和方式不断出现,养老服务设施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急需提高。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民政、老龄办等主管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
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要求,结合老年人口规模、养老服务需求,明确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并将有关内容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加强区域养老服务设施统筹协调,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要按照一定规划期城镇老年人口构成、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类型、布局和规模,实现养老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置。
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要按照城市、镇总体规划要求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配套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规模;编制养老设施规划应与城市人口布局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居住区或社区规划、医疗卫生规划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进行协调和衔接,积极推进相关设施的集中布局、功能互补和集约建设,充分发挥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并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规模。
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和土地使用标准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严格执行上述标准是保障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实现工程设施功能和性能、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前提条件。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宣贯培训,从2014年起,将有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培训纳入执业注册师继续教育培训要求,使从业人员全面掌握、正确执行标准规定,提高从业人员技术能力。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咨询机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建设项目土地供应、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工程设计文件审查、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程项目竣工备案等职能部门和机构,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把好审查关、监督关。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民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开展有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地方标准编制工作,进一步补充和细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强化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审查和建设监管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查过程中,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严格贯彻落实《意见》所提出的人均用地不低于0.1m2的标准,依据规划要求,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建设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对于单体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应当将其所使用的土地单独划宗、单独办理供地手续并设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必须按照《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施工、验收、备案等环节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新建居住(小)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应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对建设项目依法用地和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情况进行检查核验,并提出检查核验意见。
开展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新建城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实际配套情况、工程建设标准执行情况等。监督检查报告于当年11月底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城市、镇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中,应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评估,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滞后或总量不足的,应在城市、镇总体规划修编、修改时予以完善。
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将对各地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适时进行专项督查。
建立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协作机制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民政和老龄办等部门,应按本通知要求做好沟通协调,建立协作机制,制定年度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共同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实现《意见》规定的发展目标,使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
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照住房开发与养老服务设施同步建设的要求,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依法及时办理供地和用地手续。
各地民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养老服务业务指导,对养老服务设施选址和布局提出建议。各地老龄办应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提供支持并给予指导。
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宣传工作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成果,积极参与民政、老龄办等部门组织的涉老、为老、养老宣传活动,扩大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影响,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监督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良好氛围。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统计,工作进展情况于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15日前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全年工作总结于每年12月15日前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请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确定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负责处室及联系人,并填写《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联系表》(见附件),于2014年2月28日前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小市场、大民生”的服务宗旨,坚持政府引导、合理布局、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便民菜店进程,构建商品优质、价格优惠、服务优良的“菜篮子”便民服务体系。
二、目标任务
新建标准化菜市场10个、新建便民菜店50个。
三、主要工作
1.标准化菜市场:以企业为市场建设、经营和管理主体的市场项目,由区政府以奖代补给予扶持;以街道为建设、经营和管理主体或街道与企业合作建设管理的市场项目,由区政府扶持资金作为市场建设资金入股,街道和区商务局按比例共同持有。区商务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规范和标准,在辖区内寻找面积在600平方米以上的空闲场地或商铺房屋,原则是在现有标准化菜市场服务半径500米范围以外选址,科学规划,合理选址,通过建设钢架结构封闭市场、提升改造原有半封闭菜市场、租赁沿街房屋铺面开办市场等方式,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工作。同时,探索政府全额投资建设,委托资质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力争建设2至3个政府投资产权国有的标准化菜市场。
2.便民菜店:采取“三加”的工作机制,即:商务、财政部门(负责建设工程及建设资金的监管工作)﹢街道、社区(负责建设场地的选址协调工作)+配送企业(负责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工作),以蔬菜配送企业为主体,政府以奖代补主给予扶持,通过直营方式建设便民菜店,便民菜店面积在30至100平方米,经营的蔬菜品种不少于15种,由商务部门统一店面设计标识,店内陈列美观,明码标价,制度健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并符合消防、卫生、质量、计量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探索活动型便民菜店和便民蔬菜流动车,力争建设20个以上的活动型便民菜店和便民蔬菜流动车。
四、资金扶持
1.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企业、单位筹集资金,进行建设,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各级政府给予适当的资金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扶持。根据建设面积和投资规模予以每个标准化菜市场给予资金扶持,扶持资金不超过市场建设总投资的50%。
2.便民菜店建设资金由蔬菜配送企业筹集投资并受益,商务部门根据菜店的建设面积及规模,予以3至5万元扶持资金。
五、责任分工
1.选址:由区商务局牵头组织,24个街道配合。按照全市标准化菜市场规划要求和便民菜店布局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辖区内的空闲场地和空闲房屋进行排摸,积极寻找选择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以及配送中心的建设用地。
2.审批:由区商务局牵头负责,区发改局、区执法局、区建设局、国土分局配合。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开通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审批“绿色通道”,对标准化菜市场建设项目从简从速进行立项建设审批。
3.建设:由区商务局牵头负责,投资建设方具体实施。按照质量优先、标准统一、结合实际、各具特色的要求,加快推进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及配送中心的建设进程。
4.扶持:由区商务局和区财政局负责。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区财政拿出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和全额投资相结合和的方式,给予项目建设建设开办方资金扶持,用于市场项目建设,建立对市场和便民菜店的长效奖励扶持机制。
5.监管:由区商务局牵头负责,区物价局、区食药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配合。制定出台标准化菜市场经营管理办法,成立商务专门执法机构,对标准化菜市场的经营秩序、商品质量、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收费项目、商品价格、服务质量等进行全方位监管。
6.宣传:由区委宣传部和区商务局负责。组织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开办方、配送企业和经营户,通过新闻报道、现场观摩、宣传资料、促销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在全区开展有声有势的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宣传活动。
7.验收:由区商务局、财政局、审计局联合按照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标准和要求,对市场、菜店项目的工程、投资、财务等方面进行审核验收,对位通过审核验收的市场、菜店项目,要求建设企业限期整改完善,对复审仍未通过的市场、菜店项目不予资金扶持。
六、实施步骤
1.年3月底完成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资质审核工作,4月底前完成各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设计方案,同期开工建设,于年12月全部建设完工。
2.便民菜店建设以半年为建设时间界限,年6月建成20个便民菜店,12月底完成30个便民菜店。
七、组织机构
成立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李世祥任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执法局、区农水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物价局、区审计局、区食药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国土分局和24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商务局局长魏世科兼任。具体负责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八、保障措施
1.落实目标责任。专人负责市场、便民菜店建设进度,随时掌握项目的工程进度。
2.加强督促检查。由商务局对项目开工、工程进度等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指导,帮助项目实施单位解决工程建设中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3.强化管理机制。加强与街道联系,将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纳入目标考核内容。
一、指导思想
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对于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权威性和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功在当今,利在长远。省上提出2012年5月20日前完成高考标准化考点的建设、验收和授牌工作,2013年完成其他各类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任务,并要求在规定时间之前未完成建设任务或验收不合格的考点,不得安排国家教育考试。各县区、各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协调、分步实施、高效务实”的原则,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设备,积极适应教育考试管理现代化改革的要求,确保按期完成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任务。
二、建设内容
1.视频网络监控系统。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应覆盖所有国家教育考试考点、考场、试卷分发回收场所、保密室以及市、县两级考务指挥中心。全市建设改造考务指挥中心12个、保密室(套间)12个、高考考点44个、考场1701个,配置视频监控设备(摄像机)1737个。由市教育局负责统一招标采购,各县区负责安装、调试。视频网络监控系统所需其他设备,由各县区根据现有设备情况进行升级改造,确保达到《省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技术要求》相关参数。2012年5月10日前完成建设任务。
2.视频会议指挥系统。全市建设13个考务指挥中心视频会议室,配置视频MCU设备1台、视频会议终端13套(每县区1套)。由市教育局负责统一招标采购,各县区负责安装、调试。视频会议指挥系统所需其他设备,由各县区根据现有设备情况进行升级改造,2012年5月10日前完成建设任务。
3.其他系统。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考生身份验证系统”、“作弊防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和“考试综合业务系统”由省考试管理中心负责统一建设,市教育局、各县区按省上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市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的市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负责全市标准化考点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和责任,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关键词:审计 职业化 建设方式
所谓审计职业化指的是审计工作达到制度化、标准化的建设范围,国家要以制度体系为基准,不断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职业标准有一定的了解,保证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责任所在,进而提升建设规划层次。基于设计职业化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掌握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为了避免出现职业建设不合理的情况,要制定有效的建设形式,将其落实到实处,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一、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审计职业化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为了适应控制结构的要求,必须了解职业化建设的要求,明确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以下将对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审计职业化建设能完善国家的治理途径
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所在,主要适合国家的治理项目存在一定的联系。审计的产生适应在国家的治理需求,其目标是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审计的发展和国家治理方式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由于治理形式比较多,要以审计具体内容为基准,将其作为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审计职业化建设对国家后续治理和发展间联系紧密,能有效打破现有局限的限制,构建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进而实现国家的有序治理。
(二)审计职业化是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
审计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化现象,其产生是社会生产力的结果,因此也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作为一项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此外系统有效的审计制度也能发挥指导性作用。根据社会主义发展形式的要求,在不同的意识形态的要求下,不同的发展形式都存在时展的印迹,因此审计职业化也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审计作用明显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特点,在国家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基于本质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及时对制度建设类型和控制形式进行分析,在现有发展基础上,不断促进制度体系的建设。此外审计工作属于独立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审计制度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此外审计职业化建设涉及到的影响范围比较广,必须适应职业审计的相关要求,满足制度化建设形式的发展趋势。
二、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分析
针对审计工作形式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控制措施,从实际情况入手,满足制度建设的形式的要求。以下将对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一)强化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为了保证工作有序进行,必须强化审计队伍建设,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做好相关建设工作。提升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能促进审计的职业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涉及到职业规范、职责等方面因素,必须按照诚实守信和社会道德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队伍建设。此外需要建立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强化审计职业技能建设,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有序性。
(二)掌握职业等级标准
根据职业控制机制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以职业等级为标准,对涉及到司法形式、外交机构等进行深层次的解析。根据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必须按照科学有效的等级标准的要求,确定有效的建设标准。科学有效的设计形式在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一级审计官、二级审计官等职级划分,选任一批进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做好等级划分体系的具体要求。等级标准的划分对职业审计工作的后续开展有指导性意义,需要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明确职业化建设形式,严格把关,不断推广其他审计形式。
(三)强化制度建设
系统有效的审计职业化制度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必须以制度体系为基准,明确制度体系的具体要求。首先要建立理绩效考核机制,从各个方面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审核,对于审核形式的要求,要对规范标准和控制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严格遵守现有的审计标准,根据审计机构的要求,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养,建立伴随审计从业人员职业生涯的长期培训机制,发挥制度建设的最大化作用。
(四)建立审计人员的保障制度
审计工作人员职责有很多,在实践过程中要保障审计人员的自身责任和权利。此外在工作中需要减少外力因素的影响,保证审计工作自身的地位。系统有效的保障制度符合建设标准的后续要求,审计人员经录用后,不得被随意免职,各级领导部门必须按照现有的规章制度办事,减少影响因素的消极影响,系统有效的保证制度,能不断增加工作人员的认同感,强化审计职业的吸引力。
(五)转换内部管理形式
系统有效的内审制度对职业化建设有一定的影响,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掌握转换机制的相关要求。根据内审职业机构的要求,在不同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建立以组织为基准的服务机制,做好决策和效益服务工作。在推进制度建设的阶段,内部审计协会应坚持自立、自强方向,根据制度体系的需求,建立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
三、结束语
针对审计职业化建设的特殊性,在实践中要求从国家的发展角度入手,掌握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此外建设形式和控制结构对建设工作的后续应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有序的制度体系,发挥职业化建设的相关体系的要求,不断对审计控制形式进行改善,进而使其适应职业化建设的相关要求,达到理想的建设目标,以便跟上审计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道成.关于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建设和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内部审,2012,09(12):58-60
[2]王小龙.立足“三化”建设推进内部审计转型[J].中国内部审计,2011,01(5):180-183
一、“高效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一)基地连片建设50亩以上,园相整齐,树势健壮。
(二)建有供水抗旱水池、供水管道等灌溉基础设施。
(三)建有机采操作道,实现机械修剪及采茶。
(四)园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黄色粘虫板等防虫设施,有专业机防队,病虫防治达到无公害要求。
(五)茶园栽植遮阴树30棵/亩。
(六)茶园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亩施配方肥100公斤。
(七)亩平产干茶100公斤,亩产值达到5000元,名优茶产量比重达到30%,名优茶产值达到70%。
(八)建有示范基地管理日志,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要求,抽检质量合格。
(九)以村为单位建设,村委会有专人负责,有基地建设和管理方案。
二、茶叶示范户评选标准
(一)农户建设茶园3亩以上,茶树按规格种植,亩平2900丛。
(二)茶园水、肥管理良好,树势健壮,园相整齐,园内无杂草及其它农作物。
(三)严格按技术人员要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定型修剪,加强茶园病虫无公害防治。
(四)亩产干茶100公斤,亩产值达到5000元,名优茶产量比重达30%以上。
三、茶叶加工厂建设标准
(一)加工厂厂房建设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地面硬化,墙面白化,通风出烟良好,整洁卫生。
(二)加工机械至少要配置以下设备:60型滚筒杀青机一台,110型复干机两台,55型和35型揉捻机各一台,一拖二平板灶一台,并尽量采用不锈钢机械设备。
(三)有具备经营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较高的茶叶加工技术人员。
(四)证照齐全,管理规范,能严格按茶叶加工技术质量标准和市场准入要求开展生产。
四、“高效桑园”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一)集中连片桑园50亩以上,地势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桑树品种良好。
(二)建园采取抽槽整地,施足底肥,标准化建园。定植标准株行距为0.4m2.5m,每亩不少于660株;定干高度30厘米,留足支干,按标准分季节修剪;园相整齐,树势健壮。
(三)抚育管理规范,田间无杂草。
(四)有采桑干线道路,有基本的排灌设施。
(五)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桑叶产量和质量良好。
(六)蚕农适时开展技术培训,实行小蚕共育、方格簇等科学养蚕方法,养蚕效益明显,每张蚕种产量达到45公斤以上,亩产值达到1500元。
(七)高效桑园示范基地以村为单位建设,村委会有专人负责,有基地建设和管理方案。
五、养蚕示范户评选标准
(一)农户建设桑园面积3亩以上,年养蚕5张蚕种以上。
(二)桑园建园标准,园相整齐,树势健壮。
(三)有标准的养蚕室,有配套的蚕具,能熟练掌握科学养蚕技术,年蚕茧产量225公斤以上。
(四)严格按技术人员要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定型修剪。
(五)田间抚育管理规范,无杂草,无影响桑树生长的其他农作物。
六、农户养蚕室建设标准
(一)以农户为单位建设专用养蚕室,面积50平方米以上。
(二)选址要求:四周开阔干燥,通风良好;远离畜禽舍,临近水源。
(三)建设规格:一般蚕室长8~10米、宽5~6米、高2.8~3.3米;砖混结构,有对流窗(前后要开窗户);六面光(水泥硬化地面、石灰墙壁、屋顶要平滑)。
(四)基本要求:容易调节和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便于通风换气;室内光线均匀良好;能彻底消毒;有蚕架、蚕簇、蚕匾等蚕具。
(五)其他要求:蚕室终年严禁堆放粮食,柴草等物,防止产生壁虱。平时洼意关闭蚕室门,防止有毒气体或其它不良气体飘逸至室内。
七、烘茧站建设标准
(一)建设选址在镇规划范围内,交通便利,蚕农集中。
(二)站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以上,地面硬化,墙面白化,整洁卫生。
关键词:水利工程; 建设管理体系 ;技术标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我国的水利行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成为WTO的一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的标准进行分析,揭示现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逐步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2、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国家水利管理体制是以国务院授权水利部统一管理,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管理。流域机构在流域内按照水利部的授权行使水资源管理职责。各省市下设水利厅局履行各自区域内水资源管理职责。由于水利工程的多样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内容也存在差异。但是其管理模式大同小异,机构设置繁杂全面,分工太细,职责交叉。另外,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长期存在着体制不顺、机构臃肿、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经常出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水政渔政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以及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水费计收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或养护、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诸多矛盾。在运行机制方面,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单位职工吃“大锅饭”, 职工收入差、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水土资源的综合收益率低,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因人设事,因人设岗,造成了人员臃肿且人才比例失衡的问题。由于没有经费,长期以来,没有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单位和个人的后顾之忧非常严重。另外,大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产、财务管理薄弱,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新能力差,没能依托行业和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多种经营。而水价、电价偏低,水费收取困难,未能实现良性循环。并且我国大多数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时间都已经过长,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跨塌水毁严重、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鉴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必须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设计。
3、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
工程建设管理虽具有相应的国家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但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具体标准,也缺少现成的经验借鉴。如何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制定临时(建设期)与永久(运行期)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十分关注和急需的课题,也是涉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战略实施的关键。根据长期的工程实践,我们认识到工程建设管理应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并应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择优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构成一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系统开放、扩展灵便和实用的综合业务现代化管理操作控制平台,提供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网络服务环境,将是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鉴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系统中通信传输链路的建设拟采用有线、无线兼容,多链路迂回的基本原则,其骨干性传输链路拟选择技术先进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的光纤、卫星或数字微波等通信方式,以确保通信畅通、传输可靠和安全运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拟根据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客户终端和网络管理等硬件和应用软件,并研制开发相关的工程建设管理专用软件,完成工程建设管理局域网络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好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计算机网络的汇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广域网络。
4、现行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行标准体制的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现行的“以强制性标准为主体,推荐性标准为补充体制”不符合WTO/TBT的协定的要求,也不符合我国《标准化修订草案(送审稿)》精神。
(1)现行体系中的强制性标准
现行体系中强制性标准的占该体系标准的82%,实践证明,这些标准不可能都强制执行,2004年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原本是为了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主要内容是由老标准个别条文汇编而成,虽然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相关条文,但不能充分体现《水法》 《安全法》 《环境保护法》 《建筑法》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工程监督的依据。需尽快按《标准化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要求(即TBT技术法规的要求)重新组编有限数量的强制性的标准。
(2)现行技术标准系中的推荐性标准就水利行业的推荐性标准而言,其立项、编制、审查批准与实施等,与强制性标准基本相同,其标准内容也并非全部纯属技术要求,同样也包含部分管理性条文。
5、建议
5.1重新编制强韧性标准
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5.1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6、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Abstract: Villag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standards is a key document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villages and towns in the future.The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villag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then analyzes the cause of hindering the villag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finally, discusses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关键词: 村镇建设;标准化;作用;价值
Key words: villag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standardization;function;value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016-02
0 引言
随着我国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现阶段和未来一定时期内村镇建设将会异常的繁荣,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村镇建设的标准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未能形成体系,而缺乏科学、合理、规范的村镇规划和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村镇建设未来的发展。
1 村镇建设标准化现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有“土墙房”到“砖瓦房”再到当代的“楼房”的变化过程。可以说每一个时代的村镇建设产品的形象都代表着相应时期村镇经济发展的走势。然而,不论是过去的“土墙房”时代,还是当代的“楼房”时代,都没有一个完善的村镇建设标准体系来指导村镇建设。我国较早的关于村镇建设标准是1991年3月1日实施的《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现已作废)和1994年6月1日施行的《村镇规划标准》(现已作废)。
我国村镇建设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特征是简单化、单一化,由于这个时期的村镇居民的经济还不富足,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大多数是结构简单用于居住的单层建筑,然而到了21世纪,随着我国存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镇居民的经济收入快速增长,村镇建设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这个时期的村镇建设主要包括居民住宅、村镇工厂用房、畜牧业用房、商品房、商业用房、村镇道路等等,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也就给村镇建设带来了诸多的不利,譬如建设产品的质量问题、采光取暖问题、选址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也加速了村镇建设标准的出台,在进入21世纪之初就出台了十几部关于村镇建设的标准,譬如2001年1月1日实施的《村镇规划卫生标准》(现已作废),2005年2月1日实施了《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2006年12月1日实施的《村镇规划标准》(现已作废),2008年7月1日实施的《村镇供水工程技术导则》,2010年3月1日实施的《村镇避灾场所建设技术规程》,2012年12月1日实施的《村镇住宅建筑材料选择与性能测试标准(附条文说明)》,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既有村镇住宅功能评价标准(附条文说明)》、《既有村镇住宅建筑安全性评定标准(附条文说明)》和《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2013年5月1日实施的《村镇规划卫生规范》,2014年4月1日实施的《村镇传统住宅设计规范》。
这些标准的出台有效的促进了村镇建设的健康发展,但是这些集中出台的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例如由于标准短时间集中出台,导致人们对标准的认识不足;旧标准的惯性阻碍了新标准的执行等。
2 阻碍村镇建设标准实施的原因
2.1 村镇居民的标准化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村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出台了很多村镇建设标准,但是,政府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城市,所以村镇建设一直处于管理、监察不到位的状态,特别是农村居民居住用房的建设不经申报、审批程序,完全依据农民自己见识,长此以往,村镇居民形成了自己的主观偏见,而缺乏统一标准化意识。此外,村镇建设标准的是短时间集中出台,也是致使村民对标准缺乏了解、认识和意识的一个原因。
2.2 有关部门关于标准化的宣传教育不到位
我国村镇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远不如城市居民,当代村镇建设的生力军大多是25-50岁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居民,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对标准化没有更多的认识,甚至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标准化”这个词语,再者近期集中出台的标准也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去了解和学习。尽管如此,当地政府一直在关注城市建设,忽视了对村镇居民在标准化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2.3 村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城市经济的腾飞开启于1978年改革开放,而从那个时期以后一直到现在,村镇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镇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逐年增大,致使村镇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相对于城市村镇建设相对落后,这也就导致了相应村镇建设标准在农村和乡镇实施受阻。
2.4 缺乏村镇建设的标准体系
村镇建设标准作为村镇建设活动的重要依据,基本覆盖了村镇建设领域各个环节,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村镇建设领域中所有工程建设标准都存在客观的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依存、制约、补充和衔接,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即村镇建设标准体系[2]。完善的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建设的健康发展,由于村镇在经济上、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与城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无法满足村镇建设标准化的需求,而村镇建设像城市建设一样也需要一个标准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规划标准、设计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由于村镇建设标准的出台和实施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所以才导致村镇建设标准实施受阻。
3 村镇建设标准化的作用与价值
村镇建设标准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建筑设计的标准方面,即应制定各种法规、规范、标准和指标,使设计有章可循;其次是建设规划的标准方面,实践和研究已经证明合理的规划可以使村镇建设实现集约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最后是建筑构件和材料的标准化,使不同材质或类型构件之间能够兼容[1]。实行建筑标准化可以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有效减少建筑构配件的规格,在不同的建筑中采用同样的标准构件,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降低造价。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3.1 保证村镇建设产品质量
没有标准就无所谓质量的合格与否。而村镇建设标准的出台将从根本上解决建设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问题。因为标准从建筑产品的设计到施工到最后的竣工验收都做了明确而规范的规定,譬如建筑产品的规划设计、基础、墙体、防水、门窗、过梁的荷载、设备安装、装饰材料和其它的建筑材料的指标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只有当所有这些指标都达到标准的要求,建筑产品才可以竣工验收,从而可以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
3.2 规范村镇建筑构件,减少材料规格,降低施工难度
随着村镇经济的繁荣和村镇建设的需求,各式各样的新式和传统建筑构件或材料应运而生,而这些建筑构建或材料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各个地方关于建材标准要求不同而导致同样功能的建筑构件或者材料因为规格和标准不同而无法兼容,导致建筑构件或者材料的浪费,增加建筑施工难度,影响建筑产品质量,比如村镇建设常常用到的门窗,因为在以前的村镇建设中居民几乎不考虑门窗标准,所以门窗的尺寸不规范(种类多),直接影响门窗下料不规范,最终直接导致门窗材料的浪费,还有可能影响到后期的维护修复,同时增加了建筑物预留门洞窗洞尺寸复杂度,影响了工程的进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果门窗有规范的标准,以上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3 助力村镇统一规划
目前我国广大的村镇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筑产品的指标和性能更是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村镇工厂选址,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抗震级别,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建筑物窗台高度,建筑物的容积率,村镇建筑的绿化率,村镇建设道路性能指标,村镇建设中排水系统等这些方面,然而村镇建设方面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村镇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村镇建设标准是经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和具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联合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所以它的出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以上这些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村镇建设的科学、合理和统一规划,进而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3.4 减少资源的浪费
3.4.1 减少采光取暖方面的费用
由于村镇建设产品大多是村镇居民自行建设,而这些居民自己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建筑产品设计不科学,所以建筑的采光、保温性能远远达不到节能标准。村镇建设标准的制定,会详细的规定采光、保温的性能以及与此有关的门窗、墙体材料的性能的节能标准,要求居民严格执行,从而减少居民在采光、取暖方面的费用。
3.4.2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节约土地和资金
由于村镇建设缺乏科学、合理、长久的规划和设计,所导致的建筑用地的浪费,譬如村镇居民宅基地利用不充分和道路的重复建设,本来用一条道路足以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在建设时没有考虑将来“家庭汽车”进农村的因素,致使道路宽度不够,不能满足行车的需求,最终又导致重新修建第二条路等重复建设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村镇建设标准将会给出科学合理建设规划要求,包括建筑容积率,村镇道路的各种性能指标等,从而达到节约建设用地的目的。
3.4.3 抑制铺张浪费
村镇经济的持续走好,居民收入的增加,这也促使了他们想急于改善居住环境,建筑面积和建筑规模严重超越自身的居住需求,比如村镇居民大多建设楼房,除了一层用于居住之外,二层或者三层一直空闲着,而且邻里之间相互攀比,自家建筑成了彰显自家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招牌,奢靡之风盛行,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和人民的劳动成果。而村镇建设标准的出台将会对居民住房的高度和住房之间的间距进行强制性的规定,超标即违规,从而在一定程驱散避奢靡浪费之风。
4 结束语
村镇建设标准将会打破目前村镇建设不规划、少标准、不科学的尴尬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村镇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居住水平,但是它的出台和实施需要更多的参与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福云.建筑构造与识图[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2011:102.
[关键词]国防高速公路
中图分类号:TN7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67-01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是将国防交通建设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增强公路交通保障潜力、实现平战结合、军民两利的有效途径。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以其高速性、便捷性和安全性在陆路交通建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从国防安全的需要看,高速公路对于部队平战时快速机动和物资运输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高速公路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以及应对重大非战争灾难和突发事件,其地位也十分突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防交通建设的黄金时期。在这背景下,着眼提高高速公路国防交通保障打赢能力和综合反应能力,以国防要求贯彻于高速公路建设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军民融合思维,军地共同推进国防高速公路建设
(一)树立全局观念。近年来国家公路交通建设的加速发展,为国防公路交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融合空间。必须借势而上,乘势而为,转变军地各自封闭、自我发展的传统观念,努力破除仅靠单方一手抓国防公路交通建设的思想,充分调动军地双方的积极性,牢固树立整体观念,主动与地方交通规划部门加强沟通联络,及时掌握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规划。
(二)广泛开展宣传。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和未来高技术战争对交通保障的要求,更好地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应加大平战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信息网络的积极作用,提高公民的国防意识,使政府和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在思想上重视高速公路的国防价值,行动上自觉按照国防需求贯彻落实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
(三)密切军地关系。利用驻地政府议军会、走访慰问等时机,及时通报国防公路交通建设需求,争取将国防公路交通建设纳入地方公路交通建设总体规划,推动国防公路交通建设与地方高速公路建设统一筹划、同步设计、同力推进。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配套、立体综合、完备通达的现代战场公路交通网络体系,使新时期的公路交通建设实现军地协调、平战共享。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国防高速公路建设法规体系
(一)坚持政府主导。交通运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要的服务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涉及到政府、军队、交通行业等多部门,无论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都是政府掌握的资源最多。同时,各级政府是交通运输建设的责任主体,因而应由政府负责确保在公路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体现维护国家安全的国家防务政策,并立法保障其顺畅实施。
(二)构建法规体系。确立以国防交通为统揽的理念,以国家安全利益为牵引,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基本规律,将国防交通建设的基点界定在战时运用上,出台《国防交通法》,并逐步形成以《国防交通法》为上位法,以《军事交通运输条例》为核心,以各种规定等为骨干,以各种规范标准为补充的贯彻国防要求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明确职责、权力和义务,建立约束和奖惩机制。
(三)完善法律法规。根据公路交通运输法律体系和立法习惯构建国防交通法规体系框架,制定并颁布新形势下急需的法律法规,修改现有法律法规和条例,从结构上进行整合,从内容上进行完善,从体例上进行规范,从而达到内容上的完整性、结构上的系统性和表述上的规范性,建立起规格高、层次全、覆盖面广、衔接紧密、便于操作的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配套法规体系,确保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深化融资体制改革,顺畅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渠道
(一)拓宽资金来源。鼓励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进入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着力解决制度性、政策性、机制性瓶颈。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的方式,积极扩大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规模。在有效减轻政府融资压力和风险的同时,发挥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支撑和对经济转型的先导引导作用。
(二)建立引导机制。通过政策引导、直接拨款和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落实法定的、或者由军队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核准的国防高速公路建设。对国防高速公路的新、改进工程和设施,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对国防要求建设用地,应免收土地征用费和有关税收,对承担国防要求和任务的建设者,免征运载工具等营业所得税。通过税费的优惠和资金的补偿,对参与国防高速公路项目形成良好的引导效果。
(三)顺畅资金渠道。设立国防建设基金,建立起稳定的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应制定并落实对国防交通建设项目适当的优惠政策,通过法规和配套政策使国家交通建设基金适当向贯彻国防要求的高速公路建设倾斜,保证储备资金的来源,稳定资金渠道,保障资金渠道顺畅发展。
四、立足通用充分调研,制定国防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标准
(一)建立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交通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工作实施的依据,要深入开展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技术标准研究,将贯彻国防要求的技术规定和标准纳入国家有关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和高速公路建设技术规范之中,并结合军队建设和发展,分类别、分层次的拟定符合我军各型号军事装备通过能力的技术标准,以此制定有关高速公路贯彻国防要求的技术标准,切实增强可操作性。
(二)充分调研论证。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是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重要基础,标准的制定要以调研论证为起点,详细分析我军现有装备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遭受打击的高技术武器的破坏能力,以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为支撑,以系统分析为手段,综合考虑、分类规划,推动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指导高速公路设施贯彻国防要求的规划、设计、建造、防护等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立足军民通用。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一些民用交通设施的能力已经能够满足军事上的要求,如高速公路等级要求等已经无需另外制定标准,这将大幅减少贯彻国防要求技术标准研究的工作量。因此,梳理需要贯彻国防要求交通设施的范围,是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标准体系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与此同时,所制定贯彻国防要求的技术标准、规范也应尽可能通用化、民用化。
五、着眼提高质量效率,建立完善国防高速公路工作机制
(一)明确职责分工。为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明确每类单位的具体职权和责任,规范有关部门的职责、权力、义务和工作机制,突出主管部门、提报审批部门和执行部门的重点责任追究问题。要在建立单位职责的基础上,建立贯彻国防要求分管领导和人员的岗位责任,真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从而避免推诿和拖延等问题发生,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二)理顺协调关系。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工作,涉及各级政府计划、交通、财政等部门,军队作战、军交等部门和公路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更需要依靠各级战备部门,涉及部门单位多,工作关系复杂。完善稳定的协调机制是搞好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必要条件。因此,理顺工作关系,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非常重要。
(三)完善工作制度。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稳定的工作制度。一是高速公路建设规划计划的征求意见制度,在研究确定建设规划和计划时,必须征求战备部门的意见;二是前期工作协调会制度,特别是结合方案设计的审查,吸收交通战备部门或部队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三是重点项目的施工监督和检查验收制度,如高速公路飞机跑道,贯彻国防要求的特大桥梁、渡口等,要求交通战备部门参加监督和竣工验收。
参考文献:
[1] 张志刚,姜家彬,蔡良富.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几点思考.人类工效学,2001,(6).
论文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以适应我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我国的水利行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成为WTO的一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的标准进行分析,揭示现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逐步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2、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明显较少。同时,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3、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从对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体系主要以强制性标准为主,推荐性标准为辅,这种体系标准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协定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中,我们应该后对现行体系中的强制类标准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修改并组编强制类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
其次,对于加入WTO后,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标准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要予以修改。进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标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不断完善,我国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建设与评定做出了新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等建设行业要实现验评分离,严格实施好工程验收标准。
第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中技术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国现行体系标准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编制的,,应该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反应上去,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缺少与环境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第四,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第五,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4、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以适应我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我国的水利行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成为wto的一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的标准进行分析,揭示现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逐步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2、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明显较少。同时,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3、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从对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体系主要以强制性标准为主,推荐性标准为辅,这种体系标准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协定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中,我们应该后对现行体系中的强制类标准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修改并组编强制类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
其次,对于加入wto后,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标准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要予以修改。进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标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不断完善,我国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建设与评定做出了新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等建设行业要实现验评分离,严格实施好工程验收标准。
第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中技术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国现行体系标准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编制的,,应该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反应上去,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缺少与环境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第四,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第五,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4、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