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技术管理一体化范文

技术管理一体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技术管理一体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技术管理一体化

第1篇

关键词:设备管理技术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05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抓好管理是根本。设备是构成企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和进行生产的主要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机电设备管理作为煤矿机电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体系,是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机电管理是煤矿生产的重头戏,提高机电队伍素质,明确机电工作指导思想,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经济方法。大力发展煤炭行业高新技术,提高行业技术,促进煤炭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其关键机电设备环节及其管理,是目前需要加深认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做好设备修理、维修、保养、与现代化技术改造工作相结合,为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机电设备,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维持设备能力和保证企业生产经济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机电队伍素质,明确机电工作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等具体的改进措施。

1设备维修与技术经济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电管理是煤矿生产的重要内容,质量达标是安全生产的保障。设备投入使用后,由于有一个平均寿命周期,它反映着设备在实物功能和形态上保持完好的时间[1]。在平均寿命周期内,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让设备处在正常工作状态,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但由于设备本身原因和工作条件、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和深度不同,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够完善,寿命周期也不完全一致,具体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因此,要保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工作状态下正常运行,就必须对设备进行维修。使设备动作趋于协调,且安全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操作性能更加完善,随着设备的维修在使用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短,因此,对设备大修理的经济评价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设备大修理费用必须小于或等于该设备的成本费用,如果大修理费用超过该设备的成本费用(购新设备费)。从经济角度看,不如购置新设备,从技术角度看,大修理设备性能也不如购置设备,因此,设备使用单位维修时应厉行节约,在安全性能及使用性满足的情况,杜绝浪费,让设备大修费用和成本费用成为最低经济界面。

固定设备设大修的主体是使用单位,但是大修后的设备生产单位产品计算费用必须等于或小于相同的新设备的计算费用,抓好机电设备修理费用监控,节约修理成本。

2设备更新与技术经济分析

在20世纪,我国设备管理和经济一体化技术(产品)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设备管理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设备更新是大修理以外的另一种设备综合补偿方式,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2.1 设备更新的方案比较

在进行设备更新时,方案一般是多样化,比较时,必须做到多个方案比较做到满足生产需要,这样才能做到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达到设备年度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没有真正的把设备是视为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益为要求前提,导致影响额正常的生产[2]。就是衡量尺度是设备使用一年,要支出多少费用,加大设备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设备更新方案的选择

根据设备使用寿命的概念,设备在经济寿命终了时似乎是最佳盯机,用先进的技术或用新的设备更换原有设备进行局部改造。但是,当新旧设备的使用寿命、原值和年度不一致,新设备更换将严重有型磨损使设备更新多种方案,这就要求依据两设备在需要服务期内使用最小的原则更新设备方案。

3设备技术改造与技术经济分析

3.1 现代化技术改造

随着这社会的发展,设备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是指把科学技术、先进经验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企业的现有的设备,适应生产的具体需要,改变其落后的技术面貌和设备结构,通过设备进行局部的改革和改造,达到全面或局部的设备水平和设备性能。设备现代技术改造是克服现有的设备技术陈旧状态,消除技术进步产生的无形磨损促进技术上的发展,即扩大设备的生产能力,改造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技术经济分析,使设备的技术特性得到某种程度上的改善,减少设备的不合理损坏,所需投资往往别用新的设备更换费用要少,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去更换成陈旧设备技术。因此,设备现代化改造在经济上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进步的性质。

3.2 技术经济分析

一般采用的是最低总费用法,就是用计算各种方案在相同的劳动生产率和相同的使用时间内总费用,其中费用最低的就是最佳方案。其回收期计算方法如下:设备投资回收期=设备投资费(元)/采用新设备后年节约额(元/年)从上可以看出,回收期限越短,投资效果越好。实现技术先进性,保证既提高生产效益,有效的节约成本。

4企业对设备技术改造的调节与推动

在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时,既要考虑设备的自然寿命,也要考虑设备的经济寿命。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随着设备的老化,维修费用和次数日益增加。不能在经济上给企业带来盈利,从而又增加生产成本。

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要有比较详细的组织工作。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生产技术的发展,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制定设备技术改造规划,设备陈旧老化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生产适应性。

设备的技术改造与购置新设备的关系。企业要把新装备、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权衡好,减少新设备的购置,用少的自己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技术创新潜质,提高生产效益和企业潜力,走自己武装道路。

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要同现有设备的维护、修理、保养结合起来。企业在保证生产计划不收影响的条件下。利用的大修的升时机,进行分期分批改造,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5结语

随着煤炭企业现代化、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只有不断的完善管理,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设备的生产力,预防为主、修理为辅;坚持经济效益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是机电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设备管理技术、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电气设备是构成企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中的电气设备管理是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煤炭企业实施电气设备管理,是保障煤炭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煤炭企业中的煤炭开采、运输、提升、装运等煤炭生产过程,其关键是电气设备环节及其管理,如矿井煤炭的提升运输是矿井生产的咽喉,对矿井生产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做好设备维护、保养、修理、与日俱增新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工作,以维持设备能力,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2.设备维修与技术经济分析

设备投入使用后,由于有一个平均寿命周期,它反映着设备在实物形态上保持完好的时间。在平均寿命周期内,设备应处在正常工作状态。但由于设备本身原因和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深度不同,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寿命周期也不可能完全一榉,因此,要保持设备在寿命内正常工作状态,就必须对设备进行维修。设备大修理的周期会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短,因此,对设备大修理的经济评价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设备大修理费用必须小于或等于该设备的重置成本,如果大修理费用超过该设备的重置成本(购新设备费),从经济角度看。不如重新购置,从技术角度看,大修理设备性能也不如新购设备,因此,大修理费用小于或等于设备的重置成本是最低经济界限。

第二,大修理后的设备生产单位产品计算费用必须小于等于具有相同用途的新设备生产单位产品的计算费用。

3.设备更新与技术经济分析

设备更新是大修理以外的另一种设备综合补偿方式,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购置新设备更换技术落后、陈旧不能继续使用的设备;另一种是用更经济的和较完善的新设备,即用技术更新型设备更换那些技术上不能继续使用或在经济上使用成本高的设备,这种更新不仅解决设备损坏问题,主要是解决设备落后的问题,在当今技术进步很快的条件下,设备更新主要是这一种。

设备更新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1)设备更新的方案比较

在进行设备更新时,方案一般是多个,比较时,必须要求各方案都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这样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来比较设备的年度使用费用的高低。通俗讲,就是衡量尺度是设备使用一年,要支出多少费用。较好的设备更新方案主要特点是,在必须满足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率的要求前提下,该方案的年度使用费比其他更新方案要小。

(2)设备更新方案的选择

根据设备使用寿命的概念,设备在经济寿命终了时似乎是最佳时机,但是,当新旧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原值、残值和年度费用不一致时,新旧设备的更新组合将有多种方案,这就要求依据两设备在需要服务期内总使用费最小的原则确定设备更新方案实施时机。如现设备需要服务的年限为N,正在使用的设备A已使用年限为t,现若需要更新,则更新设备B的使用年限为(N t),可见,设备A使用时间越长,则更新设备B使用时间愈短。

4.设备技术改造与技术经济分析

4.1现代化技术改造

所谓设备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是指应用现代的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适应生产的具体需要,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改善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使之全部达到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水平。设备现代化技术改造是克服现有设备的技术陈旧状态,消除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无形磨损,促进技术进步的方法之一,也是扩大设备的生产能力,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途径。现有设备通过现代化技术改造在技术上可以做到:提高设备所有技术特性使之达到现代新技术、新设备水平;改善设备的某些技术特性,使之局部达到现代新设备的水平;使设备的技术特性得到某种程度上的改善。

在多数情况下,通过设备现代化技术改造,使陈旧设备达到生产需要的水平,所需投资往往比用新设备更换费用要少。因此,在不少的情况下,设备现代化技术改造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优越性。

4.2技术经济分析

一般采用的是最低总费用法,就是计算各种方案在相同的使用时间内、在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时的总设备费用,其中费用最低的就是最佳方案。另外,还有追加投资回收期法,就是通过计算回收期指标的方法来评价设备大修理方案、技术改造方案、换新方案或更新方案的经济性,从而找出经济性最好的方案,即为最佳决策方案。其回收期计算方法如下:

设备投资回收期=设备投资费(元)/采用新设备后年节约额(元/年);

从上可以看出,回收期限越短,投资效果越好。

另外,还有年费法、现值法、费用效率分析法等计算方法。从总的设备投资来看:大修理

5.企业对设备技术改造的调节与推动

(1)在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时,既要考虑设备的自然寿命,也要考虑设备的经济寿命。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由使用费用决定的设备寿命,设备的自然寿命后期。随着设备的老化,维修费用日益增多。依靠高额的维修费用维持设备的运转即自然寿命,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如果设备不能给企业带来盈利,又增加产生成本,这种设备就应当考虑予以更新。

(2)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要有比较详细的组织工作。首先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情况。调查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内部的厂、矿设备状况,包括主要设备的实际使用年限;设备故障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研究;现有设备历次修理的情况;修理费用累计;设备折旧费的提成情况;设备陈旧老化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等。二是外部先进企业设备技术改造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了解国外先进设备的规格、效率、性能、价格等。对煤炭系统来说,尤其是要关注同行业的先进技术。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设备技术改造规划,设备的技术改造要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

(3)设备的技术改造与购置新设备的关系。企业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引进设备)权衡好,要把购置设备与自力更生、自行制造新设备结合起来,用少量的资金收到较好地经济效果,要把引进设备同发行原有设备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企业潜力,走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

(4)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要同现有设备的维护、修理、保养结合起来。企业在保证生产计划不受影响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大修理的时机,分期分批对设备进行改造,这是不断更新企业现有设备的一种有效径。

(5)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要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对企业的设备进行填平、补齐、配套,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注意技术适中性,某项技术超前与其他设备技术不配套,也是一种浪费。

第3篇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安全生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又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以实践导向为主的、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一直是我们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受到新的冲击和挑战。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应用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不能很好的达到这一目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在既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教、学、做互动,构建理论能力和实践素质联合教学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的提高得以实现。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现实的操作步骤与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进行,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充分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的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实用性与实践性。

2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内容

2.1 制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标准

制定与理实一体化相吻合的教学课程标准,首先,要到企业对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调研,对相关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第二,要明确目标,明确教学总目标和各个课程具体的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目标。第三,要理清各个课程设计的思路和理念。第四,要以实训项目为基础,划分各个教学单元,使各个教学单元都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课程标准要围绕项目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进行制订,要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2.2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教学往往都采用单一的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打破了理论与实训分裂的格局,将各个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各教学环节充分集中,教学场所设置在实训室或者模拟现场,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直观和抽象交替出现,实现了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

2.3 建设适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支持。由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场所必须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同时满足实践教学。要大力建设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实训室进行。此外,还需要模拟企业相关工作的环境,使实践教学能充分的开展。好的实训场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变成了有趣的实训课,进而促进了学生对掌握实践技术的学习。

2.4 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能不断掌握新技术、汇总新信息,并不断研究,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我系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即安排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实践,以掌握最新的实际知识。同时,也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扩充教师队伍。

2.5 制定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行动为导向,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为促进该模式更好的实施,应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做进一步的充实。

3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3.1 精讲多练、理论与实践一体

“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载体,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精讲,并布置相应的项目任务。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进行收集,制定项目计划。在进行项目的同时,教师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2 类比法

教师利用直观的类比法来类比抽象的概念,使理论知识易懂、易学。

3.3 案例教学法

教师介绍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对相关理论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

3.4 启发引导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施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

我系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发现,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它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割裂的格局,改善了教学评价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并使得课堂气氛不断活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充分地利用了各种教学场地,有效的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此外,它还能有效地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结合起来,将实践融入理论教学,让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同时学到了所必须的实践技能,学生改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掌握新的理论知识、新的实践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云.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科学大众,2013,3.

[2]刘小燕.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3.

[3]胡祖武,刘玲,卢培铨.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商界,2012,9.

第4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071-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nur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in th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Method: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4,82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another 82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5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Control group applied routine management;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nur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management.The basic situation of nursing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quality of car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86±2.16)points,contrast agent leakage rate was 0,repeated scanning rate was 2.44%,the check waiting time was (1.09±0.26)h,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nursing quality score (90.98±1.34)points,contrast agent leakage rate 3.66%,repeated scanning rate 4.88%,the check waiting time (1.59±1.23)h(P

【Key words】 Nnur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Integrated management; Radiology department; Quality of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te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053,China

与其他科室不同,放射科所接收的患者来自各个科室,每天接触的患者流动性非常大,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然而许多医院将放射科视为辅助机构,对其重视程度不高,加之又缺少护士长这一关键负责人,使得其与各科室及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放射科的整体管理[1-2]。同时,放射科护理人员所接受的系统培训不够,导致其护理服务水平不高,不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管理方式下,接受放射科护理服务,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放射科项目主要包括MIR、CT及普通放射检查等3项。现有护理人员3名,年龄35~44岁,平均39.7岁;文化程度:大专1名,本科2名。其中,包括影像技术人员5名,年龄24~40岁,平均32.0岁。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起开始启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选取2014年7-12月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7-12月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30~60岁,平均(44.31±2.27)岁;检查类型:MIR 29例、CT 37例、普通放射检查16例;对照组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29~59岁,平均(43.98±2.08)岁;检查类型:MIR 27例、CT 38例、普通放射检查17例。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管理小组。成员:放射科主任1名,护理组长1名,放射科主任职责包括职责规划、药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监管等。护理组长职责包括绩效考评、人员调度、技能培训等。管理小组职责包括结构重组、人员调整、制定奖惩制度、安排排班与培训等。(2)培训一体化。影像技术培训与护理知识培训一体化,开展专题讲座:①影像技术基础,包括影像设备原理、扫描与成像原理、影像读取等。②护理基础,包括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护患沟通等。③其他相关知识,包括影像检查流程、急救护理技巧、抢救流程等。首先对影像技术及护理人员现有知识结构做评估,然后帮助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3)排班制度一体化。遵从护理人员与影像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原则,并充分考量人员所属部门、年龄及能力,依照新老、强弱搭配进行分组[3]。时间安排上,一线护理白班;二线护理夜班。整体排班制施行弹性原则,工作量增大时,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减少时,减少护理人员;管理小组记录护理人员联系方式,贴在值班室显眼位置,并且所有医护人员手机保持全天开机状态。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的各项基本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情况分4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的各项基本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的各项基本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放射科护理质量影响因素:(1)专业知识不足、师资力量弱。缺乏影像技术知识系统培训,只重视护理基本技能培训,科室中缺少影像技术相关书籍,医院影像护理团队多为临时组建[4]。(2)护理与影像技术管理脱节严重。护理前期准备不到位,技师与护理人员配合度不高,管理方式、排版方式、考核标准等不统一,最终使得放射科护理工作落实度不高[5]。(3)质量考核的统一性与延续性较差:发现的放射科护理问题与技师问题无法汇总,最终不了了之,问题独立而无法暴露,且反复出现,影响工作效率,放射科护理质量无法提升。自从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了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上述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充分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第5篇

关键词: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

图书、情报、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的成功的例子有美国。早在1984年,美国总统负责的委员会得到一份关于信息差距的调查报告,并针对政府信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该委员会提出在每个机构中设立一名主管信息的高级官员,全面负责本部门的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直接参与最高层的决策管理。美国国会在1996年2 月通过了,《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条例》,该条例要示政府进行信息工作改革,并在各政府机构设立信息主管职位,信息主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部门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评价、指导、设计、利用等工作。为了配合信息主管的工作,每个部门还成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自此以后,政府各部门纷纷设立信息主管。(9)我国可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档案馆、图书馆、情报机构的信息资源都属于国家财产,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出发,借政府上网工程的锲机,设立信息主管,以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为主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和管理。促进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机构和政府网站的共享共建。

2.3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将网上的政府网站的信息、图书馆、档案馆、情报网站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GILS)。在政府网站中有许多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信息资源,如政策法规信息、专利信息等。在档案资源中有许多过了保密期可以进入公有领域的信息。充分整合这些免费的信息资源,以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GILS则可实现这些功能。GILS利用网络技术和国际标准来搜集与标引信息,以便用户能以各种途径检索到网上公共信息。它有点类似于图书馆的卡片目录,可识别整个政府机构的信息资源。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描述这些信息资源中的可用信息,以及提供获取这些信息的帮助。(10)鉴于目前中文信息网站的现状,有必要建立政府网站、图书馆网站、档案馆、情报机构网站的导航系统,实现资源的统一检索,一站式检索。

总之,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和长期形成的历史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科技论文。即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封闭的理念,又要从理论研究上进一步探索,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的弊端。切实落实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工作。需要政府、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炜,试论图书、情报、档案信息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内在依据。图书情报工作,1998,11

2、李莉,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4

3、万清安,论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

4、孟世恩,梁博,我国档案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档案学研究2003,1

5、查先进,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密,图书情报知识,2004,4

6、赵洁,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7、刘换成,电子政务时代的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工作,2003,12

第6篇

关键词:营销管理 系统内控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具体问题描述

1、县级农电营销管理的现状

县级供电公司下辖农村电网的抄表、电费收缴、业扩报装、工程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工作中应用系统较多,有营销MIS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PMIS系统、可靠性系统、95598系统、需求侧管理系统,系统之间没有联系,每个系统相互独立,成为“信息孤岛”。

2、系统基础数据维护现状

企业内部各部门信息应用系统也大多存在着数据接口不能统一。由于数据接口的不统一直接导致了信息资源得不到共享。大多数农电企业并没有设专职人员来负责信息收集、分析、整理等工作,信息资源开发速度较慢,落后于信息网络的建设。因系统较多,基础数据维护量大,多次出现基础数据维护集中办公。

3、提出系统内控一体化的理念

在供电企业内部控制中,利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分析哪些业务的哪些环节属于价值创造的环节,将所有的价值创造环节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企业价值链,重点分析价值链上的每一个价值创造环节,并依据价值创造环节的重要性确定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将所有的控制点相连接,就形成一条控制链,理清“站-线-变-户”对应关系,收集客户基础信息,积极推进营配信息集成应用,最终结合一体化营销、生产、基建等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实现营配跨专业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营配信息集成工作。

二、主要思路和做法

1、建立系统间联系节点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对营销业务的全面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SGl86"信息系统和营销计量、抄表、收费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完整、准确地为“SGl86工程”营销业务应用提供电力用户实时用电信息数据,为建立适应市场变化、快速反映客户需求的营销机制,从客户用电信息的源头提供数据支持,为“分时电价、阶梯电价、全面预付费"的营销业务策略的实施提供技术基础,从技术上支持了提升企业集约化、精益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的管理要求。在基础数据维护中,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确定抄核收专业、电费电价专业、电费回收专业、线损专业等各个节点,加强基础数据维护建设。

2、确定各系统基础数据一体化维护

(1)采集系统的总体介绍

PMIS系统紧扣设备和安全这两大主题,覆盖设备管理、调度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变电管理、修试校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通过以设备为中心实现变电管理,以MIP为平台实现线路和配网管理,将生产计划流程、停电申请流程、工作票流程、操作票流程、缺陷流程、检修流程、巡视记录流程、整定单流程与设备对应,实现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与持续改进;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

95598信息系统,本着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建立了与“95598”呼号系统的数据接口,通过“95598”系统与营销MIS系统的部分数据共享,用电户通过拔打“95598”系统,即可查询到本户的电价、电费等情况。再者,营销MIS系统是从整个营销管理过程全局的高度来设计的,实现了从业扩报装计量电费收取整个工作流程信息的电子化,使营销工作信息管理从分散化转变为集约化、综合化。同时建立起详尽完善的配网、计量、客户等资料,为供电企业各项业务带来极大的方便,也为其他系统的建立提供了详尽的基础资料。并有效提升电力营销的业务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客户服务水平,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2)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营销业务系统和电力用户用电采集系统之间共有中间数据库,有数据变动时,如新上户、换表流程和换取终端等业务,营销业务系统就自动往中间数据库存数据,电力用户用电采集系统通过档案同步可以把数据同步到用电采集系统的数据库内,实现了两系统之间数据共享。

(3)系统的架构分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逻辑上分为主站层、通信信道层、采集设备层三个层次。主站层又分为营销采集业务应用、前置采集平台、数据库管理三大部分。业务应用实现系统的各种应用业务逻辑;数据采集负责采集终端的用电信息,并负责协议解析;控制执行是对带控制功能的终端执行有关的控制操作;前置通信调度是对各种与终端的远程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管理和调度等。通信信道层是主站和采集设备的纽带,提供了各种可用的有线和无线的通信信道,为主站和终端的信息交互提供链路基础。采集设备层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底层,负责收集和提供整个系统的原始用电信息,该层可分为终端子层和计量设备子层,终端子层收集用户计量设备的信息,处理和冻结有关数据,并实现与上层主站的交互;计量设备层实现电能计量和数据输出等功能。

(4)确定各系统一体化维护人员责任与分工

在各供电所确定了一名集抄负责人和一名系统管理员。负责供电所所辖范围内的高低压集抄建设、运维,培训所属供电所的一批运维力量,一旦发现终端离线、采集异常数据和为采集数据项时,及时去现场调试。

负责供电所所辖范围内的系统之间的数据对应。如新上业扩、变压器增容等业务。现在随着工作业务的需要,出现了很多业务系统,如营销业务系统、PMS系统、电力用户用电采集系统、可靠性系统、GIS系统等,很多系统之间的基础数据由于各供电所应用情况不同而使得各系统的基础数据越来越不对应。系统管理员负责对所属供电所的各系统之间的基础数据进行核对并更正错误数据。

5、一体化维护风险评估

一体化维护中的风险评估。依据价值链上的利益相关者、价值链上的每项业务活动以及各项业务活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风险分析,这样可以防止由于从风险主体出发进行评估而遗漏一些重要、潜在风险的发生。因此,进行营销数据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6、一体化维护数据应用

(1)促进营销管理模式转变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将改变传统的抄表业务模式,实现供、购、售电环节的电能信息实时采集,达到准确抄表、同时抄表、实时抄表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抄表、结算业务标准化建设,实现营业管理从抄表、核算到电费发行的全封闭管理模式。

(2)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

系统可以实时掌握用户运行工况,实时提供异常用电、电能质量、变线损等统计分析,堵塞了传统管理的死角和漏洞。实现了信息及时互通、管控精确到位,使各项营销指标、数据真实准确地实时反映,有助于全面提高营销管理精细化水平。

(3)促进需求侧管理

安装的智能电表具备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双向计量的功能.可以支持分布式能源用户的接入。智能电表还具备分时计量、电量冻结功能.为全面实施分时电价、阶梯电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达到节能减排效果。系统丰富的控制功能更是为智能需求侧管理的开展提供了丰富搞笑的技术手段。

(4)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智能化营销

用户用电采集系统全面提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快速反应客户需求的互动能力,在智能电网建设框架下,构建智能用电服务体系.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服务,实现智能化营销。采集系统具有预付电费、远程抄表、远程停送电功能,系统建成后,提高了抄表计费的及时性、准确性,杜绝了人工错抄、抄表不及时给用户造成的麻烦。

三、效果和经验

从效果经验上,可分为以下四点:

1、提高了人员素质

2、改善了管理制度

3、完善了组织与管理控制

4、建立了营配协同做好基础

结语:本成果以一体化营销、生产、基建等管理信息应用为前提,借鉴价值链分析的理念和方法,理清“站-线-变-户”对应关系,实现营配跨专业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营配信息集成工作,解决了困扰公司多年的信息基础管理不到位,服务效率低等关键问题。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促进营销管理模式转变,提高人员素质,改善管理制度,规范了行业管理,完善组织与管理控制,为建立营配协同做好基础。

第7篇

关键词:技术交易;成果转化;运作管理

随着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国技术交易规模稳步扩大,技术市场日趋活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效率也逐步提高。但是技术交易的市场化运作还有待加强,应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实现其快速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黑龙江省依托高校、研究机构众多的资源优势,借助政策驱动,科技成果不断增加,伴随着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技术交易市场不断活跃。

1黑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现状

“十二五”以来,黑龙江省持续加强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技术市场服务理念,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推动技术市场发展,在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搭建技术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技术转移在大众创新创业中的实践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技术交易的规模和水平稳步提高,技术交易总量增势明显。龙江技术市场已成为集聚多方资源,结合科技推广、技术交易、科技评估、科技中介服务、科技会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成果交易大市场。201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亿大关,提前三年完成“十二五”目标。201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1.21亿元,共成交技术合同2134项,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67.97万元[3]。

2黑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化运作管理问题

2.1黑龙江省技术交易对经济促进的区域性差异较大。部分地区技术交易对经济促进能力较弱。部分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技术成果需求较低,而且技术成果对经济提升能力较差。2014年,哈尔滨市登记技术合同1005项,占全省的47.09%,占全省的30.41%;大庆市登记技术合同81项,占全省3.8%,从技术合同成交额分析,排在我省技术交易前六名的是省本级合同登记站、哈尔滨、大庆、绥化、齐齐哈尔、牡丹江,合计占全省成交额的99.51%。

2.2部分产业技术交易活跃度较低。2014年,在社会经济目标构成中,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源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农林牧渔业发展、其它民用目标成为主要目标,成交额占全省总成交额94.07%。其中,以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为目标的技术合同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44.58%,所占比重位居各类合同之首;能源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的技术合同占全省成交额的36.85%,位居第二位;农林牧渔业发展技术合同占6.39%;其他民用目标占6.25%。数据说明一些行业参与技术成果的转化的热情较低,尤其是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较弱,与我省农业大省的地位相差较大。

2.3公共财政支持的计划项目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582项各级政府科技计划项目通过技术市场转移、转化,成交金额17.56亿元,占全省总成交额14.49%。各类计划项目中,地市县计划占计划内项目成交额的80%以上,达81.38%。各级政府科技部门公共财政的投入项目的转化率有待提高。

2.4技术交易分析机制不健全。技术交易的数据不完整、报送体系不健全,缺乏对数据质量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区域、行业的技术交易数据的更新,缺少技术交易数据的实时监测、深度分析,缺少对经济走向、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预测预警。

3黑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化运作对策

3.1建设技术交易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激励机制;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增强技术市场的供应能力;提高技术成果的评估能力,控制技术成果转化的风险。

3.2丰富、完善黑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机制。支持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参与主体以多种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技术成果推广平台,通畅技术成果供求双方的信息渠道;完善技术市场的配套组织,为技术成果的交易提供金融与法律等专业的保障。3.3建立技术交易数据统计分析制度。发挥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网络作用,在各省科技局、高新区、技术交易密集县市及重点行业、典型企业设立技术交易信息采集点,不断更新技术交易和行业区域数据库,完善技术交易统计指标体系。

3.4建立公共财政支持计划项目成果转化长效机制。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转移和扩散是技术转移的薄弱环节,政府计划项目应建立从立项到转移的有效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强调转化成果。

3.5构建技术交易大数据的预测预警系统。研究技术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制定基于数据量化的技术成果转化评估体系,打造一个基于技术交易数据挖掘的全省智能经济分析系统,实现技术交易的总量、分布、模式等方面的动态调控,准确预测和定位全省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共性和急迫性的技术需求,为发挥技术交易调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决策咨询。

4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交易市场化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对我省技术交易市场存在的差距与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化运作过程管理,完善激励制度,进而提升技术交易市场化程度,促进科技成果快速高效转化。

参考文献

[1]黄晓艳.让技术交易更加市场化[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78-83.

[2]薛富宏.黑龙江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数字图书馆

一、图书馆自动化的范畴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通信、多媒体等现代化先进技术来取代当前的图书馆办公事务的管理流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事务管理水平,增强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利用能力来适应信息化图书馆的发展。

当前,世界范围内,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包括书刊收藏与借阅、声像服务、人员培训、信息咨询、专家诊断以及资源数字化等等。其中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业务开始逐渐扩展到数据库使用培训、在线信息咨询、资源数字化、特色数据库建立等业务。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业务具体包括:首先是技术服务管理下的内部资源管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等,其次是信息检索服务;如OPAC、电子数据库检索等。再次是馆际合作;主要是扩展信息服务,如合作编目、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最后是数字资源;主要是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数据库、馆藏数字化等。

二、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现状和特点

(一)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现状

1. 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现状。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各类型图书馆中自动化建设水平最高的,所有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近几年来,国家教委对于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在资金的投入上,给以不同程度的倾斜,尤其是21 1高校,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图书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加快了高校图书馆自动化进程。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动化自1994年以来,取得了重大发展,并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成绩不仅体现在宏观上,微观上各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及水平也在明显提高。各馆不仅引进了较先进的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馆传统业务流程的计算机管理;而且依托各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开展了网上文献信息服务,利用这些数据库资源开展网上信息检索服务。

2. 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现状。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起步晚,进程相对缓慢些,其自动化水平与高校图书馆也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公共图书馆资金有限,除了购书经费外,没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改善图书馆的各种设备。当然,领导的重视及读者的需求也是公共图书馆自动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的基本情况是:省级以上的图书馆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引进了国内外较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地市级以上的图书馆基本上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发达地区的县区级图书馆基本上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但是,公共图书馆里大多数图书馆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图书馆的处境还较艰难。在发达省份,公共图书馆自动化水平比得上高校图书馆。

(二)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特点

首先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已初具规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图书馆自动化技术日趋普及并且不断完善,传递信息的骨干网络在一天天地延伸。高校图书馆系统的CALIS网络,建成了全国中心,地区中心及高校图书馆三级网络系统,CALIS的成员馆正在迅速地增加,其功能与服务也在不断地拓展与完善。

其次是总体上的不均衡性。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其它类型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不均衡性,高校图书馆自动化整体水平远远超过其它类型图书馆,在自动化程度、系统的先进性、服务的水平以及图书馆本身的技术实力方面都优于其它类型图书馆;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同一系统内的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为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和科研系统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院校和单位等

最后是数据库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分工协作。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的关键,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在我国图书馆界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和少数公共图书馆都以本馆的特色资源为基础建成了数据库,从已建成的数据库来看,产品较单一,尚未形成协作建库机制,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分工协作,基本上是单馆制作,所以数据库的规模较小,使用价值不高;同时,在数据库的制作技术方面显得不够成熟,数据的标准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趋势

第一,从文献采访的角度来看,在采访编目系统中应强调批功能,能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转换;在外出采访中能够时时与图书馆书目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通过访问OPAC来实现图书馆的订购和到馆情况的统计。文献也以实体典藏向数字化典藏、镜像文档等方向转变。今后的采访系统应该能支持由购买整本书、整本期刊、整张光盘向特定章节的过渡。

第二,从系统数据库选择看,在图书馆底层数据库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该数据库的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成熟性、稳定性,考虑数据库的易维护性、易升级性、开放性、通用性和可靠性,能够快捷地在业界进行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兼容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方便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第三,从系统服务看,要强调人性化的管理。能够提供与电信的接口,通过无线上网来实现信息的时时更新;通过手机定制服务来实现更加有针对性的读者服务,方便读者的信息浏览、查询,读者也能够方便地在网上讨论和交流。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界掀起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在此的推动下,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进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问题;措施

一、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特性

(一)内容丰富广泛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与其他社会性的活动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它主要是来自于生活,是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群众文化有着岁月的沉淀,里面含有很多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内容比较丰富,涉及面也是非常的广。不能仅限制在某一方面,而是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化管理[1]。

(二)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在对群众文化艺术的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起着非常至关的作用,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文化艺术活动,来保证文化艺术性继续延续下去。但是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实施时难度系数较大,在进行个性管理的同时,主要是还要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将它进行整合和规范化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提高群众艺术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三)形象性与多样性

形象性及多样性在体现形式方面是有着不同的区别。针对这一综合性较强而且规模较大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整理档案资料和搜集相关信息时,更应该保存一些影像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包括剧本、音乐、乐谱、照片的等多种资料,在大型活动室包括音乐会和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求将声音、图案与文字三方面的统一性,这些形象特点都是取决于群众文化的本质、能够更加直观、形象体现出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这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个不断增多,群众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很早就出现这样的趋势,这样对未来学些文化艺术交流的有着很大的作用。一方面,群众文化的管理部门整个活动水平比较低,而且数量也是特别的多,不想去花时间与尽力整理,所以有很多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知识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开展群众文化艺术也缺乏档案管理的意识。所以很少将文化活动放在艺术档案里面[2]。

(二)归档问题复杂,缺少有效的收集手段

文化档案管理中的声像与实物档案的创作者一直都认为这些档案都是属于个人的,所以经常不希望交给档案管理部门。现如今,很多人们的商品意识足见增强,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艺术作品如果上交的话,只会觉得自己的作品存放不当,会成为永不见天日的作品,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将这些好的作品保存起来难度系数比较大,从而使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处于放任白流的状态,这是影响因素之一。

(三)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档案管理是一个技术型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技术很强的训练人才进行保管。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的来看的话,档案管理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每一年很多大学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是有限,大多数档案管理的专业的学生都想留在大城市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真正直接参与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比较少,由于人手不足导致工作效率比较低,所以档案管理效果也不是很好。

三、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强化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档案意识

如今,单位负责人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这样会导致大量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遗失。反之,如果单位领导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看重的话就会监督下属做好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文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群众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加强档案工作,在档案管理中的基层群众文化艺术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专项资金支持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建立,资金将列入档案管理工作年度财务预算,进一步增加硬件设施,安全软件和硬件建设,完善艺术档案系统,创造一个好的档案工作氛围。

(二)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在收集文化艺术档案资料时,要保证文化艺术档案的完整性。组织文化艺术档案,应遵循文化艺术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化与艺术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方便存放和使用,也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载体分别进行备案。

(三)提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效地提高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实际工作的培训和管理,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行数据分类,通过整理的工作方式来提高各种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形成文化艺术系统的档案系统。

参考文献:

第10篇

内容与方法

分工明确:手术室从2008年开始设置主班护士1名,负责物品计划购买、领取、物品盘点和财务报账,药品支领、急救车的管理。责任护士1名,负责院感管理、消毒、登记、手术间内用品的完好备用。其他护士根据护龄及临床经验合理搭配排班,利于各种手术顺利进行,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制定各种规范图表,便于管理和查找:①制定手术间规范化布置示意图;②制定手术间壁橱内物品种类数量表,规范放置部位;③制定药品橱内药品种类数量表、规范放置部位;④制定手术床附件数量表,手术间基本设施数量表,均按手术间编号固定在手术间;⑤制定各种急危症患者的抢救程序表,示意图,压膜后固定于适当位置的墙壁上;⑥制定无菌敷料间的种类、数量表、规范放置顺序和部位、各种图、表均制成卡片,压膜后固定在各类壁橱内。责任护士按卡片每天检查、整理、补充。

组织管理:①严把时间关:消毒物品数量正确无过期;药品数量正确无过期;手术护理记录时间准确、即时完成;②认真查看各种设施数量正确性能完好,所有物品储存位置准确,所有物品分类明确,名称清楚,30秒可取出和放回;③清洁消毒,环境清洁,无尘,无血迹,种种设施保持整齐清洁,废物处理恰当,分类放置,一般垃圾,医疗垃圾按规定分类处理,手术器械实行消毒清洗,上剂,再消毒处理;④常规范:每天进行实际查看1次,急救物品齐全,功能良好,仪器设备功能正常,保证急症手术的顺利进行。⑤常自律。穿着打扮符合规定,对人有礼貌,乐于助人,团结同志,爱护患者,言谈有礼,举止文明,每人清楚自己的责任及工作范围。

监督检查:制定质量考核细则,对实施情况及护理质量进行每周考核1次,每个月总结1次,提出改进意见。

结果与体会

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科室,其护理质量管理水准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管理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近年来,大、中综合性医院都积极的给予手术室增添硬性设备,引进高新人才,内练硬功,外树形象,创优、创新、创特色。然而基层医院的手术室设备、人员素质均无法与上级医院比拟。所以要想提升其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将面临许多实质性困难。结合医院手术室及医院的应诊能力的大小、手术开展的范围,进行按需设岗、按岗定人。改变过去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不良现象。同时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相关管理业务的培训,使她们做到岗位职责明确、任职条件清楚,权限使用清晰。通过放权来激活她们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让她们感受管理的压力。以此发挥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理顺、协调好同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工作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对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能随机应变,时刻保证工作正常、快捷运转;如对各项器械、仪器设备、抢救药品要经常主动检查,时刻准备急诊、重症和疑难杂症手术。改变过去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使她们认识到工作的急迫感、责任感、危机感。通过对手术室内部进行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人力资源的效能,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推行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得护理管理质量大幅度的提高。

加强了手术间规范化管理:①壁橱内物品规范化:所有手术间壁橱内物品种类、数量及放置部位统一,使工作人员在任意手术间都能迅速取用,方便操作,避免巡回护士术中离开手术间。②手术间布置规范化,基本设施配备统一,物品摆放整齐统一。护士根据示意图定位放置,杜绝了手术间杂乱现象,使各手术间随时处于待用状态。

加强了设施和物资管理:①加强了无菌物品管理:责任护士每天根据手术使用情况,补充手术间及无菌敷料间无菌物品,并按有效期排好,保证了无菌物品能按序使用,杜绝了无菌物品过期及物品用空无人补充现象,保证了各种物品的供应,减少了忙乱。②基础设施管理落实到人:实行责任管理,手术间所有设施及设备配件均编号,固定于手术间,专科设备固定手术间由专科护士管理,保证专科手术顺利实施。③责任护士每天按规范管理手术间,检查,保养,保证了各项设施的完整性和完好性,便于第2天使用。杜绝了过去物品用后随后放,用时零配件找不到且无人承认现象,避免了过去设备只靠护士长管理检查的现象。

提高了护士责质:①加强了护士管理的责任性,提高了护士的管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②规范了护士仪表着装,以往手术室护士外出只在洗手衣裤外面套一件外出衣,走在外面很显眼。实行常自律加常检查,护士出室能做到穿护士服,套白色外出工作衣裤,戴燕帽,穿护士鞋,使全院护士的着装整齐统一,也更符合手术室无菌管理。③规范了护士接待患者的礼仪及用语:制定了接待患者礼仪规范,开始实施时,常有护士觉得难以开口,实行规范化管理以后,护士们已经能把这一行为规范落实到护理服务中去,使服务更加人性化,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

提高了护士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①加强了护士长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护士长运用规范和规章制度不仅加强了对护士工作的考核,同时每天审视自己的工作,使日常工作安排更有计划和条理,避免忙乱现象的发生,减轻护士长的工作压力。②加强了库房管理:为满足各种手术需求,手术室要备众多种类的物资,按照规范各种物品根据其使用频率在库房分类,标识摆放。使物品放置规范有序,最常用物品能在30秒内取出。同时备物数量一目了然,避免积压和浪费。

参考文献

1 周亚昭.加强早交班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及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70.

第11篇

关键词:技术管理、人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 工程技术人员要求

在管道工程建设上, 项目法施工已推行多年, 工程企业也已总结了许多相关的施工和管理经验。但是,不同的管道工程项目对工程技术管理的要求也不同,这对项目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精通长距离输油管道施工技术, 能够及时、 有效地解决现场的施工难题; 二是要在编制难点段施工方案时周密考虑技术措施,要在保证现场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的情况下以最低的投入完成现场最难的施工任务;三是既要懂得技术专业知

识, 还要掌握工程签证技巧, 保证完成的工程量得到业主和监理的认可。对机组的现场技术人员来说, 不仅要求其能解决现场随时出现的技术问题, 还要求其细致、 周密地做好机组转场、 技术措施、 签证等各项基础工作, 一方面要保证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要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 保证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二、 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距离管道工程项目施工具有点多、 线长、 人员分散的特点, 技术人员是整个项目施工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然而, 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 目前管道工程项目在技术管理上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许多项目工程师尽管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技术素质, 但其中多数人的英语水平不高, 只能依靠非专业人员来协助翻译, 从而对进口设备特别是大型进口设备的说明书、 操作手册、 参数等无法准确、 深入了解, 因而容易出现误解或差错。其次, 管道工程项目的机组技术人员多数是刚毕业的新员工, 其对各类工程现场施工的经历不多, 施工经验少。有时他们面对现场一些并不算很复杂的技术问题也是犹

豫不决、 不敢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工期延误。面对一些难点问题, 他们一般都依赖项目工程师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而不能自己独立完成工程施工组

织设计及方案的编制。第三, 管道工程项目的机组技术人员直接受各个公司所属厂 (处) 的领导, 由于各厂 (处) 技术人员少, 往往一个工程还没有结束技术人员就被调往另一个项目, 以至出现技术管理脱节。有的工程有时因技术资料交接不清、 不全而影响到后续的技术管理工作, 甚至影响到整个机组的技术资料编制和签证工作。第四, 许多管道工程项目的现场机组技术人还兼任质量员, 工作任务量较大, 在工作过程中往往疲于应对各类的质量现场检查, 相反却对技术工作的投入精力较少, 无法保证机组技术管理的正常进行。

三、 加强技术管理, 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项目管理必须以工程技术管理为基础, 通过现场的技术管理来推进工程的施工进展。现场工程技术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按期、 高质量、 低成本、 高效益的完成。负责技术管理的项目和机组技术人员是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因素之一。针对目前管道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提升企业专业乃至整体管理水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提高专业素质

针对基层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薄弱、 缺乏独立处理现场情况能力和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 目前管道工程公司技术部每年都要利用工程结束后的整休期对各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技术、 现场施工技术、 新工艺、 新技术的培训,但由于时间较短 (往往只有两三天) , 实际收效并不明显。笔者认为可在公司内部实行动态贴近式的方式 (即选派基层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到技术部工作) 进行培训, 每年抽调各厂 (处) 1 ~ 2名技术人员到技术部工作, 既可以跟随技术部工程师到各个项目协助开展项目技术管理工作, 也可以留在部内进行工程投标和公司内部技术管理工作。通过一个完整工程的学习锻炼, 一方面可以丰富基层技术人员的管理知识和投标能力, 另一方面又提高其应对现场难题、 开展项目技术管理的能力, 从而大大提高厂 (处) 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许多项目工程师英语水平不高的现状,为了管道工程公司向施工管理型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公司有必要每年派1 ~ 2名工程师到专业院校专门进行半年甚至 1年的脱产英语培训, 也可挑选有英语基础的技术人员到技术部和大型项目从事投标和项目技术管理工作, 提高其技术专业英语素质。同时, 公司应制定相关制度, 大力鼓励技术人员自学英语,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交流,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各个管道工程公司存在的懂英语的人不懂工程、 懂工程的人不懂英语的问题。

2. 加强机组技术人员人事管理, 保证技术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工程公司参加施工的机组技术人员应相对固定, 不宜在项目间或机组间频繁进行调动, 否则将对工作的连贯性、准确性造成影响。未经项目技术经理同意, 机组技术人员不得离开现场或调动工作。如确因工作需要调动, 技术人员必须在完成其负责施工期内的所有工作, 按照交接程序办理完工作、 资料等方面的交接, 经项目工程部同意后方可离开项目或调动工作。如果在交接工作中发现机组丢失项目所发的有关技术资料、 文件, 由项目技术和文控部门负责补齐, 但如果由于此方面的工作失误而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 将视情节对机组进行经济处罚, 以避免出现技术资料、 文件传递上的遗漏或丢失而对工程造成影响。

3. 加强项目过程控制, 提高项目经营效益

在项目的实施工程中, 对施工过程的严格技术控制实质上是对工程工期、 质量乃至最终效益的控制。除了在开工初期项目工程师和机组技术人员应详细勘察线路情况、编制相应的技术方案和措施之外,在具体的工程阶段中,项目工程师和机组技术人员应提前勘查机组即将施工的现场情况, 对需要进行变更申请的项目提前与设计、 监理和业主代表联系解决, 对难点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提前做好施工准备, 避免因此而影响施工工期、 造成窝工和停工。对于工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 (如地质情况与图纸不符等) ,机组技术人员应在当天以书面形式向项目工程部反映, 并提出机组的解决意向, 然后由项目技术人员负责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并及时通知机组实施。在施工中, 因为不按图施工而造成返工或技术措施增加或浪费, 也是施工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 应严格规定机组长、 机组技术员按照图纸、 变更单、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现场施工。未经项目工程部书面许可, 不得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改变设计、 施工方案。对于随意施工且不向项目部反映情况而造成工期延误、 成本增加的, 机组长、 机组技术员为责任人, 一经查出将对其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技术基础资料不全是造成机组签证工作不利的主要因素。因此,项目部应明确签证工作的责任人,明确签证资料的收集范围。责任人负责全项目各类签证工作的组织、 审核和修改, 机组技术人员承担着签证工作的各项基础工作。为了搞好签证工作,机组技术人员应认真负责地记录施工日志,详细记载每天的施工环境情况 (包括施工地点、 时间、 天气、 温度等) 、 工程进展情况 (包括本日工程量完成情况、 采取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使用的外雇工人数及其完成的工作量) 以及第二天工作的初步安排。特别是当发生停工、待工或转场的情况时应详细记载造成停 (窝) 工及转场的原因、 停滞或转场的设备和人员数量及发生的工作量、施工周期等关键数据, 并尽可能与现场监理现场签证, 以便为将来的签证工作做好基础工作。项目负责签证的责任人应定期检查, 加强对签证工作的指导和审核, 根据业主和监理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工程签证技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签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管道工程公司技术人员培训,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基础。 加强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在保证施工质量、 工期的前提下, 降低施工成本, 提高项目管理经营效益, 才能保证管道工程公司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的类型

数字化技术是实现信息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它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数字化技术给高校声像档案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是新型数字化载体成为声像档案信息的承载体。二是对以传统材料为载体的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工作,并实现与新型数字化载体的声像档案相统一,由计算机进行管理。高校传统声像档案数字化的处理工作,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以传统材料为载体的声像档案信息进行数据存储和备份,转为数字化声像档案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一)实现传统底片、照片档案的数字化。传统底片档案的材质为银盐胶片,是经过照相机拍照后保存在胶卷上的原始图片信息。传统照片档案是对底片进行化学冲洗后所形成的成型品。实现传统底片、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需要使用的设备为:高分辨率的专业底片扫描仪、A4幅面的专业照片扫描仪等数据转换设备,光盘、硬盘等存储设备,具有刻录光盘功能的计算机设备。实现传统底片、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为:确定扫描分辨率(找到分辨率与电子文件大小的平衡点),扫描档案,处理图像,存储图像(光盘存储的为TIFF格式,上传到网络服务器的为JPEG格式)四个程序。

(二)实现音频档案的数字化。音频档案是以声音为信息表达方式的档案材料,包括以唱片、录音带为材料载体的纯音频档案和含音频档案。实现音频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需要一些必备的电子存储设备,包括录音机、唱机等播放设备,声频采集卡、音频采集编辑软件等数据转换设备,光盘、硬盘等。此外,还有具有刻录光盘功能的计算机设备也是音频档案数字化管理必不可少的设备。在具备以上设备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音频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其共有五个基本流程,首先是处理音频档案,其次连接音频设备,然后采集音频,接着编辑音频文件,最后存储音频文件(光盘存储的为WAV格式,上传到网络服务器的为MP3格式)。(三)实现视频档案的数字化。视频档案是指以磁带、磁盘和光盘等为载体,利用录像设备和技术,记录下来的运动图像(或称视频图像)档案。目前,以磁带为载体的录像档案,大多数是模拟信息,而以磁盘和光盘为载体的视频档案,本身就是数字化信息。实现视频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需要使用的存储设备有录像机等播放设备,视频采集卡、视频采集编辑软件等数据转换设备,以及光盘、硬盘等,此外还需要具有刻录光盘功能的计算机设备。视频档案进行数字化的工作流程为:处理视频档案,连接视频设备,采集视频,编辑视频文件,存储音频文件(光盘存储的为WAV格式,上传到网络服务器的为MP3格式)五个程序。

二、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一)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目标。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目标是基于数字化校园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一个信息安全可靠、安装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易学、且易于扩展的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系统可以实行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分层管理,可以实现照片、音频、视频三种类型声像档案的统一管理,不仅可以完成声像档案的收集、整理、著录,还可以完成保管、利用、统计,以及打印、销毁等管理工作的全部功能。此外,还可以满足用户在一定范围内对与声像档案有关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的需要。

(二)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本流程。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将用户分为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其基本流程是:用户访问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进入用户登录的界面,系统在用户登录成功以后会进行身份判别,身份判别是按照访问者的身份和权限进行的,身份得到判别的用户自动进入相应的操作界面。系统最高权限的用户则是管理员,他对整个系统负责。当管理员进入管理员界面后,他不仅具有添加、删除用户的权限而且还具有修改普通用户信息的权限,此外还具有发表声像档案、修改声像档案、删除声像档案的权限,以及批复用户申请,进行用户权限分配等等;普通用户登录验证进入普通用户界面后,既可以查看或预览声像档案,又可以检索或下载声像档案,还可以经管理员授权申请声像档案,修改个人信息等。

2.系统结构及其功能。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由五个模块组成,分别为检索模块、管理模块、用户模块、申请模块和权限模块。各模块拥有各自的控制器和功能页面,系统遵守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设计原则,正因如此,系统里模块与模块之间,彼此既相互联系,又独立运行。(1)检索模块。该模块业务是本系统的核心业务,因此本系统中的首页面被设置为检索页面。当用户登录成功,进入检索界面以后,可以实现对声像档案的检索,每页显示的检索条目数可以进行设置。检索页面还可以与其他页面进行超链接,检索结束后选择退出窗口等。检索模块主要有以下可实现的功能:第一个可实现的功能是对文档进行全文检索,主要包括:元数据全文搜索,系统储存文档内容的全文搜索。第二个可实现的功能是高级检索,主要包括:检索词自行联想提示,同音词检索,同义词检索,对象分类检索,以及根据时间、创建修改时间、格式、大小等条件对资源进行高级检索。第三个可实现的功能是结构化搜索功能,即针对搜索结果进行二次筛选,它是根据搜索类别资源进行属性筛选。第四个可实现的功能是基于位置的检索功能,基于位置的检索表示,系统每个目录结构导航都有一个路径索引,可把搜索限制在某个文件夹范围内,这样不仅搜索速度更快,而且搜索效果更佳。(2)管理模块。该模块是本系统赋予管理员的独有功能,在此管理员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管理模块可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第一,可实现用户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添加新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第二,可实现声像档案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添加声像档案、删除声像档案、修改声像档案。第三,可实现用户管理的功能,即查看和批复用户申请,授予各级用户权限。(3)普通用户模块。普通用户登录成功后进入该模块,此模块可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第一,可实现查看声像档案的功能,主要满足普通用户查阅声像档案。第二,可实现检索声像档案的功能,用户可以检索到所需要的视频、音频、图像等档案信息。第三,可实现申请声像档案的功能,用户对于搜索到的视频、音频、图像等档案,可以向系统管理员提出申请下载,等待管理员授权。第四,可实现声像档案在线预览的功能,用户对检索到的视频、音频、图像档案可分别进行阅览。第五,可实现声像档案下载的功能,用户向系统管理员提出的声像档案下载申请,须经管理员授权后,才可以进行下载操作。第六,可实现修改个人信息的功能,主要满足普通用户对本人相关信息的修改操作。(4)申请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用户在检索声像档案成功以后,可以通过在线预览所检索到的声像档案资源,如果符合用户需要,则用户需填写申请此声像档案资源下载原因,填写完下载理由就可以向系统管理员提出下载申请。只有在管理员通过在线对用户申请进行批复,即通过管理员批复授权后,用户才能下载此声像档案资源;经批复但未获授权,则不能实现对此声像档案资源的下载。

三、结语

高校声像档案既是记载学校发展历史、也是服务学校现实工作、更是承接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这些宝贵的声像档案信息资源,实行数字化管理,以达到最大化的社会资源共享,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顺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选择,是加速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是提升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作者:梁骁 单位:贺州学院校长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梁骁.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研究[J].传承,2016(01):112-113.

第13篇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青海海东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14-01

近来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推到风口浪尖,关注食品安全就是关心身体健康,由于地球上能源的枯竭和污染的严重性,人们越来越重视节约用水,节能减排。在温室中应用水培不仅实现了人为调节生长环境和调控作物营养,而且由于根系离开了天然土壤,可以避免土壤传染病虫害及连作障碍问题,使温室栽培的肥料利用效率更高,并更大程度地实现了节约用水,产量高,品质好,便于进行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作业。可以说水培是高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环保农业和节水农业的最佳形式。

水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在育苗阶段用基质,在定植以后不用基质,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统称为“水培”。此种营养液具有可控性,可以代替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更加合理的水分、养分、氧气、温度条件,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完成其整个生长周期。水培在摆脱了天然土壤约束的同时,还将营养灌溉也纳入到了人工控制的范畴。

水培蔬菜的优势:一是根系以乳白色毛细根为主,用以吸收水分和营养;二是根系适应水生环境,有部分气生根,用以吸收氧气;三是生长周期短,上市早。

1 定植前准备

1.1 底部带弧度的矩形栽培管道

该管道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材质将在营养液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控制在最低,而底部带弧度的设计既可使营养液更方便地直接通过作物根部,又可使作物得到均衡支撑。该管道长均为12 m,断面大小为98 mm×53 mm,管道帽和固定夹也有与之配套。在管道中预先设置了φ50 mm种植孔,这些孔的直径较小,并在孔与孔之间预留了间隙,可以增加种植孔。在各组系统之间,预留约0.75 m左右的空间作为工作人员的行走通道[1-2]。

1.2 营养液的配制

营养液总的配制原则是避免溶解性物质沉淀的产生,合格的平衡营养液配方制成的营养液不会产生难容性物质,有时候因买的化学物质的纯度不高而形成的杂质沉淀是没什么影响的。生产上配制营养液一般分为浓缩贮备液与和工作液2种。在配制浓缩贮备液时,不能将所有营养液都溶解在一起。一般分为A、B、C等3种母液,A液以钙盐为中心,凡是不与钙盐作用产生沉淀的盐都可以融在一起。B液以磷酸盐为中心,凡是不与磷酸根形成沉淀的盐都可以融在一起。C液盛酸酸液罐一般稀释到10%的浓度。营养液使用一段时间后应适时更换。因为营养液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积累过多的有碍于植物生长的物质,营养不均衡,病菌大量繁殖,致使根系生长受阻,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一般对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来说,每茬更换1次营养液;果菜类,每1~2个月更换1次营养液。

1.3 水培消毒设备及水处理系统

一般选用紫外线、臭氧发生器来对水进行消毒。

在进行水培之前,要测定当地水质的硬度、pH值和有害(毒)物质的含量等。分析化验,以确定选用的水是否适宜。如水不符合水培要求就要安装水处理系统。硬度:其标准是水中碳酸钙的重量不超过178.5 mg/L为宜。酸碱度:pH值以6.5~7.5为宜。溶解氧:使用前的溶解氧应接近饱和,25 ℃条件下水中能溶解氧气4~5 mg/L。氯化物: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一般余氧小于2 mmol/L:在以自来水为水源的情况下,配制营养液前应先放置0.5 d,以便散除余氧。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应控制在容许范围内[3-4]。

2 水培育苗及定植

因为蔬菜种子较小,所以要选择小孔径穴盘,播种深度也相对较浅,为1.0~1.5 cm。

在穴盘苗生长至10 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苗高度要求不低于栽培槽的厚度,不然移栽后苗无法固定。定植时可以直接将穴盘苗放入已打好的孔眼中,也可以为了减少下一茬定植时清洗管道的劳力和时间,在定植时将穴盘苗根部的基质用配好消毒液洗去。

3 定植后管理

3.1 营养液量的控制

水培蔬菜苗定植后,苗根部可以直接和营养液接触,营养液供应时间可以自动控制,在栽培过程中应适时供液,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供液时间一般白天多,夜间少。晴天供液次数多,阴雨天次数少;气温高光照强时多,反之少。一般就是供15 min歇15 min,停供的时间长了植株可能会因根部缺水萎蔫。反之,根会因长期无法正常呼吸导致腐烂。这一点安装的设备上都可以设定,设定后仪器会按照设定的运行。一般春天白天运行50 min后,停10 min;夜间运行40 min后停20 min。夏天由于气温高,运行时间比冬天长,停的时间短。运行55 min停5 min。冬天气温低运行时间短,停的时间长[5]。

3.2 EC值和酸碱度(pH值)的控制

酸碱度应控制在5.5~6.5,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营养液的实际pH值和设定的pH值之间的值差不能大于0.5,如果大于0.5就要用校正液进行校正。在水培蔬菜整个生长期中,不同时期营养液的EC值要求不同,但最大值不能超过2.8。从穴盘苗定植到第7天内EC为2.0,7 d后EC为2.2~2.3;15 d后EC为2.7~2.8。EC值的高低影响蔬菜的品质,如值太高则菜苦味重,品质不好;值低则苦味淡,品质相应就好。

3.3 水温管理

水培管理中营养液温度要在13 ℃以上,但不能超过30 ℃。冬天水温过低时要加温到13 ℃以上。

3.4 气温管理

水培最适合的气温在25~28 ℃。低于25 ℃要升温,高于28 ℃时要降温。

4 适时采收

水培叶菜从定植到收获一茬在40 d左右,一年中任何时间都可以播种、定植、采收,可以不间断地连续生产。采收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

5 参考文献

[1] 刘金平,胡正海.水培辣椒营养液的配制及缺素表现[J].现代农村科技,2012(15):23.

[2] 曹晨书,曾春霞.蔬菜水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上海蔬菜,2012(6):3-4.

第14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一体化管理;运行检修;维护管理

1.引言

输电线路是电网系统中的供电脉络,承担着向用户供电的重要任务,一旦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就会引起电网系统故障,甚至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电网瘫痪,因此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变得极为重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供应需求越来越大,促使电网建设快速发展。在电网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电网规模越来越大、设备种类越来越多、运行情况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输电线路检修人员严惩紧缺。庞大的输电线路检修工作量与有限的检修人员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输电线路运行效率,如何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能力,保障电网正常运行,成为当前电网运行维护的一个难题。运行、检修一体化将运行、检修、维护融为一体进行管理,有铲的提高了输电线路运营效率,被广泛应用于电网运行维护中。

2.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输电线路的检修推行的是定期检修制度,这种以时间周期作为基础的输电线路检修制度,不论是检修周期还是检修项目,都需要依靠传统经验,而无法充分考虑到输电线路的工作状态、结构组成、设备质量、性能差异等,检修工作死板,极容易造成检修周期过短、检修费用高、工作量大、可靠性低、影响正常供电等问题。随着电力系统向大电网、高电压、自动化、高参数方向发展,这种以时间周期为基础的检修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需要,尤其是在“两网”改造以后,电力系统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部分设备并不需要常规检修,如果依然采用定期检修制度必然造成浪费,并影响正常供电,甚至因检修不当形成故障隐患。在这种背景下,采用新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方式已经势在必行。

2.2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在近年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中,虽然存在检修人员疲于应付,误操作等现象,但整个输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技术正在不断成熟,这为实行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输电线路相关设备以及检修设备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包括如材料、工艺、性能、技术指标等,都比上个世纪有了更为可靠的发展。而传感技术、识别技术、采集技术、抑制技术等技术的应用,更为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比如变压器油色谱监测、避雷器泄露电流监测、有损功耗监测、电流互感器介损监测、远红外线成像监测等技术,都为输电线路实时监测提供了更为可靠便捷的诊断手段。

3.输电线路如何实施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

3.1 建立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和检修计划进行评估、优化,并从静态、动态、基态等多个角度进行安全核定,通过智能专家分析系统,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和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辅助建立检修一体化工作相关策略,并进行检修计划可行性校验。实际上,检修计划的校验需要涉及多个电网模型,并要综合分析电网模型、负荷数据、检修申请、运行状态、设备工况等多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输电线路存在的异常状态,并有针对性的迅速作出检修反应。

3.2 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

随着输电线路规模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复杂,输电线路检修管理难度越来越高,极容易产生混乱不清现象,要实现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设备信息档案库首先需要包括设备原始技术档案,如出厂产数、试验数据、运行参数、异常记录、检修记录等。这些设备原始技术档案数据,是对设备进行监测分析的比较基础,只有在清晰准确的对比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判断出设备当前状态。此外,还需要加强检修计划相关信息的管理,如检修主体数据、检修申请内容、检修时间安排、检修工作进展现状、输电线路负荷预测、基建扩建改建信息等,也需要纳入数据库中,以供系统汇总分析,评估和优化运行检修计划,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效率和供电安全。对于状态良好的设备不必进行周期性检修,对运行状态不佳的设备着重进行隐患分析和严重性分析采用相应应对措施,对于难以确认状态的设备根据设备重要程度采用加强监视、缩短试验周期等方法进行观察。

3.3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关键技术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是一种融入了故障检修、状态检修、定期检修于一体的先进的运行检修制度,这种运行检修制将输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集为一体,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定位需检修和不需检修的设备,并以设备实际状态安排检修周期和检修手段,能极好减少浪费、提高输电线路供电效率。要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水平,需要提高系统智能数监测能力和方案优化分析水平,包括如状态监测技术、数据库分析技术、负荷预测技术、安全校验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等。

4.结束语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输电线路供电效率,降低运行检修成本,保障输电线路供电安全,有着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积极探索,提高相关技术水平,构建更为完善的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提高故障响应能力和恢复速度,进一步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辉,吴辉文.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2]曾飞.对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分析[J].科技风,2011(16)

第15篇

关键词:医院数据;网络化管理;质量;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经济"对各行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化管理模式随之在各企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壮大,三级以上医院目前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尤为突出,并成为主要管理手段之一。在网络化管理模式下,医院传统的档案管理必须与信息化发展方向接轨,保障网络数据的质量,为管理层面提供正实、可靠的各种数据,支持管理层的正确决策。现针对我院数据网络管理的实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1.医院数据网络化管理的现状

医院数据主要包括病人来院从挂号、就诊、检查、治疗、严重者住院治疗再到离院全过程所涉及的信息,概括起来主要是病人的自身信息、门诊住院医疗护理信息以及费用信息等。我院目前已建立起完整的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网络化模式下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变经验管理、终末控制为科学管理、环节控制。病人从门诊挂号就诊、住院检查治疗到出院结算等所有医疗活动均实现了全程网络化管理,相对于前期工作而言,信息网络化管理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1数据网络化管理规范了数据管理模式,加快了数据运行速度,提高了数据汇总计算的准确性过去的数据管理各科模式不一,有手工操作完成的,有局部计算机录入完成的,还有干脆让数据丢在一边,不作任何数据加工及分析的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都局限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之下。手工操作除了运作速度慢以外,还给计算汇总的准确性带来了难度,逻辑性错误和平衡性错误容易发生,人力、物力消耗较大。局部计算机录入完成的数据管理模式,可以杜绝平衡性错误和逻辑性错误的发生,是过去数据管理模式的一大飞跃,但科间数据的平衡性没有保障。对数据不作任何加工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局限于数据应用性不强的部门,这对后期数据信息的挖掘及开发利用带来巨大的困难。我院在实现数据网络化管理模式后,对上述的模式起了很大的规范作用,避免或减少了各种管理模式下存在的缺陷,加快了数据运行速度,提高了数据汇总计算的准确性。

1.2数据网络化管理提升了医院职能管理水平,对部门工作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医院职能科室管理水平过去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部门工作管理水平难以体现,更难以提高。实现数据网络化管理后,对每个职能科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一是要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水平;二是掌握和挖掘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三是减少科内资源如纸张和人力的消耗。目前的管理模式使我院职能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人员素质大大提高。

1.3数据网络化管理方便了全院各部门间的核算,减少了手工操作的复杂劳动。医院部门间的数据核算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繁琐的劳动,过去部门间的数据核算基本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数据多、计算量大是数据核算的一大特点,只有改变手工操作模式,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才能彻底扭转因计算而带来的各种错误。

1.4实现了各部门数据间的横向联系,杜绝了数出多门的现象。过去,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造成了各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数出多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财务和统计部门的同一指标数据相差较大,数据的网络化管理方便了部门间的横向联系,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杜绝了数出多门的现象。

1.5实现了数据共享,方便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数据。纸张化的数据管理模式使部门间的数据联系只能通过手工传送才能达到满意效果,工作效率低下。在数据的网络化管理模式下,能够通过计算机实现数据共享,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也能通过计算机随时调阅统计数据。

1.6实现了数据网络传输,方便病人快速知晓检查结果。对于当天检查,数天后才能知晓的检查结果,在实施数据网络化管理前,基本是由病人再次来到医院领取检查结果。实现了数据网络化管理后,可以将检查结果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患者手中,大大方便了病人。

1.7方便管理者进一步挖掘数据,为医院后期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进行正确决策数据的网络化管理,使医院各部门间的诸多数据都能方便地在计算机上存储起来,虽然有些数据的利用程度目前不是很充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管理者的深层研究,多数数据都可充分地利用起来,并且通过研究能够发现许多新的信息,为后期医院发展及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医院网络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网络原始录入数据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各部门只重视本部门数据,而对于他科所需数据不重视,所以在原始录入数据质量上只追求本科数据的质量,他科数据随意录入,甚至不录入的现象十分突出。

2.2部门间的数据牵制性影响工作的及时完成。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存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也就是一个环节的数据录入或完善会直接影响下一个环节的数据完成,例如,病人出院后没有从入院库放到出院库,后面就不能从事会计结算工作等。类似的问题在医院诸多环节存在,尤其是职能部门间的数据牵制性很强,一个部门的工作未完成会直接影响其他部门工作的及时完成。

2.3网络数据存在随意修改的现象。网络数据的随意修改现象在网络管理的初期尤为突出,这主要是初期对操作系统的不熟练以及对数据修改造成的后果认识不深造成的。随着系统的逐步掌握,随意修改数据的现象有所改观,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该现象的发生。

2.4网络数据质量控制难度大。一是医院网络数据集大,给网络数据的质量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二是医院数据录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数人员素质低下也造成了质控的难度。三是缺乏系统的数据质量控制培训学习,多数人员只熟悉本科的数据质控标准,而对他科的质控标准不知晓。四是缺乏系统的网络数据质量考评体系。

3对策

3.1医院应建立网络数据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目前,我院还没有完善的网络数据质控体系,这就造成了诸多的网络数据问题,部门间的数据随意性也很大,数据随意修改的现象也十分突出,随着网络化建设的发展,多数数据的质量问题虽然通过网络程序得到控制,但是网络无法控制的数据质量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遏制,所以医院建立网络数据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必须提到议事日程,网络数据质量控制势在必行。首先,医院应建立网络数据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性的网络数据质量控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制度、措施、质控标准及考核管理办法,形成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协调有效、保证网络数据质量的管理体系。其次,坚持录入数据的查对制度或适时监控,对录入前、录入中及录入后的各类数据互相查对,对各部门间的数据关系适时监控,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修改,保证各类网络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最后,加强网络数据质量问题的分析工作,定期对网络数据质量问题产生的各类原因认真总结,及时传达到相应部门,减少或杜绝同类错误的履次发生。

3.2加强网络知识培训。对网络掌握的熟练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网络数据质量。在医院实行信息网络化管理模式初期,网络知识的培训相当重要,首先,对每位职工所操作的基本网络软件进行培训,强化上岗前试用及考核,试用及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其次,还必须在岗位操作过程中掌握快速操作技巧,熟悉数据字典,减少或杜绝因误操作而影响网络数据质量的现象发生。最后,还应该在软件操作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尤其是软件本身存在不完善的问题而导致数据质量下降,软件本身的质量问题多数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的,所以作为每一个网络软件操作者必须学会时时关心这一问题。同时,对新职工也必须加强网络知识的培训,让每一位新职工对医院应用软件及时掌握,特别是操作人员要做到熟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