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级无机化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对教材内容删繁就简,增添新知,构建符合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面广点深,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的,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这一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高职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为最终目的。因此,精选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删去理论性较强但以后其他课程还会重点讲解的“化学热力学”内容,删去重复中学教材的内容如“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中的相关内容,对于简单而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留给学生自学;同时增加无机物在环境、材料、能源和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化学基本原理中的一些较复杂、难于理解的问题,如对称性、晶胞、键能、活化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点到为止”的处理方法,即以满足讲授元素化学的需要为原则,更深层次的内容留给后续课程去解决,而不把难于讲授、难于接受的注释和说明推给课堂。
2.注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尤其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始终注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我们有意识的创设悬念,使学习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原电池时,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格林太太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金牙,象征着她的财富;另一颗是铜牙,是后来一次车祸中撞掉的。但是自从镶上铜牙,格林太太就觉得头晕,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病因。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继而用动画的形式引出原电池装置。原来是金牙和铜牙组成了原电池,形成电流使得格林太太不舒服,而后引出电极电势的概念。又如在计算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时,都利用了黑斯定律,求解的方法也相同,因此教师在讲授时重点讲解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让学生自我完成并将讲解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计算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黑斯定律、状态函数的理解,教师则重点强调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通过这一方法,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可将最新的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报告的形式给同学作介绍或者对于一些章节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小专题实验研究和小论文的设计。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应用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3.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由于多媒体集文字、图表、动画、声音于一体,可以刺激学生感官系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进度。如在讲授晶体结构时,我们利用晶体结构教具模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各晶型结构的特点。再如在讲授杂化轨道、原子轨道空间伸展方向等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简洁,学生容易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建设了无机化学教学网站,吸引了学生进行网上无机化学学习,使网络上的在线学习、在线测试与在线答疑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考虑到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速度过快,部分学生的思维速度跟不上,某些无机化学内容单纯用课件讲课效果较差等问题,我们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辅助于传统教学手段。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章节,如氢和稀有气体、金属通论、p区金属等内容,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概括总结”或“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对公式推导、计算举例仍然应用板书、讲解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收效。因此,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加强自学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十一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给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探求真理的方法比获得真理更加重要”已成共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无机化学的教学,由于在教材上涉及面较广,而在课时分配上又不可能像中学一样做到面面俱到,这样就容易出现教不胜教的局面。指导学生自学,不仅是无机化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手段,而且对高职学生在大学阶段甚至将来整个的学习过程,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他们尝试到“发现”的乐趣,体会到自己学习能力上质的飞跃就显得尤为重要。
1.对教材内容删繁就简,增添新知,构建符合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面广点深,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的,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这一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高职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为最终目的。因此,精选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删去理论性较强但以后其他课程还会重点讲解的“化学热力学”内容,删去重复中学教材的内容如“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中的相关内容,对于简单而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留给学生自学;同时增加无机物在环境、材料、能源和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化学基本原理中的一些较复杂、难于理解的问题,如对称性、晶胞、键能、活化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点到为止”的处理方法,即以满足讲授元素化学的需要为原则,更深层次的内容留给后续课程去解决,而不把难于讲授、难于接受的注释和说明推给课堂。
2.注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尤其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始终注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我们有意识的创设悬念,使学习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原电池时,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格林太太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金牙,象征着她的财富;另一颗是铜牙,是后来一次车祸中撞掉的。但是自从镶上铜牙,格林太太就觉得头晕,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病因。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继而用动画的形式引出原电池装置。原来是金牙和铜牙组成了原电池,形成电流使得格林太太不舒服,而后引出电极电势的概念。又如在计算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时,都利用了黑斯定律,求解的方法也相同,因此教师在讲授时重点讲解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让学生自我完成并将讲解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计算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黑斯定律、状态函数的理解,教师则重点强调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通过这一方法,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可将最新的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报告的形式给同学作介绍或者对于一些章节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小专题实验研究和小论文的设计。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应用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3.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由于多媒体集文字、图表、动画、声音于一体,可以刺激学生感官系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进度。如在讲授晶体结构时,我们利用晶体结构教具模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各晶型结构的特点。再如在讲授杂化轨道、原子轨道空间伸展方向等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简洁,学生容易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建设了无机化学教学网站,吸引了学生进行网上无机化学学习,使网络上的在线学习、在线测试与在线答疑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考虑到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速度过快,部分学生的思维速度跟不上,某些无机化学内容单纯用课件讲课效果较差等问题,我们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辅助于传统教学手段。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章节,如氢和稀有气体、金属通论、p区金属等内容,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概括总结”或“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对公式推导、计算举例仍然应用板书、讲解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收效。因此,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加强自学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十一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给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探求真理的方法比获得真理更加重要”已成共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无机化学的教学,由于在教材上涉及面较广,而在课
时分配上又不可能像中学一样做到面面俱到,这样就容易出现教不胜教的局面。指导学生自学,不仅是无机化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手段,而且对高职学生在大学阶段甚至将来整个的学习过程,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他们尝试到“发现”的乐趣,体会到自己学习能力上质的飞跃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大纲 过程考核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构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近年来,部分录取到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如果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还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较难接受新知识,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冶金技术专业是学院的品牌专业,而无机化学作为冶金技术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对这门功课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在高职无机化学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制定符合高职学生实际的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法规性文件,是教学计划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教学计划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任务等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学计划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基本保证。制定教学大纲时,结合学院实际,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为冶金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学院与新余钢铁公司校企合作的优势,明确无机化学在冶金技术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注意无机化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在内容上的相互衔接。同时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既能接受所学内容,又能发展学生个性。传统高职无机化学考核模式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它脱离了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深入发展。现阶段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并直接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效果。为此无机化学教学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模式,把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把总评分数与学生的到课率、作业、实验能力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具、电教手段
灵活运用各种教具、电教手段能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积极思维创设最佳情境。使用动态的直观教具或将一些直观教具设计成运动的教具呈现在学生面前。使用直观教具可以带动多种神经的联系,深化对信息的处理机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因此在无机化学教学和实验中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注意形成氛围,避免平平淡淡地使用,教师可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配合使用直观教具。
电化教学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有电影、录像、录音、多媒体计算机等等。用这些仪器进行教学,有着极其突出的优点和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可以快速突破化学教学中的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还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更好地进行观察和现场教学等等。
无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无机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置丰富的实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无机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同一反应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加入介质现象不同的问题,教师讲授时要引导学生观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极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对于一些有毒、有害、有污染的实验,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演示来实现。
三、加强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验室参观学习
学生在校所学的无机化学知识有时与企业实际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和企业实际的不同,每个学期系里都抽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进入校企合作单位新余钢铁公司中心实验室、炼铁厂、炼钢厂等二级单位参观实习。实习时,学生发现企业测定铁矿石的铁含量和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紫外分光法和碘量法来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方法不同,回来后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所学知识来比较不同测试方法的特点,这样既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拓宽了知识面。
关键词:无机化学;科研潜质;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68-02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其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而言,传统的化学教育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创新,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造成培养的毕业生素质下降。无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化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浅谈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
一、重视绪论教学
无机化学课程的绪论部分旨在对课程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等进行总体上的概括。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忽视了绪论部分的讲授,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抑制,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虑到绪论对于整个课程无机化学教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讲授该内容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借助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从宏观到微观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了解化学的重要性。如可以从宇宙元素的起源到形成现在生命体的DNA过程,从大到天体物质演变到微观的原子运动等具体实例向学生展示化学的奇妙之处,以便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其学习兴趣。
2.明确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石,借助具体的实例说明无机化学的重要性。教师要把握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阶段,知识更新非常迅速,而教材通常承载着经典但已经过时的知识信息。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查阅大量最新前沿的研究成果,将其图文并茂地融入到绪论介绍中,如既要讲到“门捷列夫发现世界是由一系列周期性递变的元素组成”这些经典知识,又要讲到“现在的纳米技术已经合成出机械强度超过钢铁几百倍的碳纳米管材料”等先进前沿的化学研究成果。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无机化学的魅力和发展前景,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二、运用动画模型教学
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课堂,但是大多教师的课件仍然缺少直观形象的动画模型,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多媒体动画模型教学将会极为直观地呈现基本原理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空间思维,显著加强对基本知识和原理的理解,激发其思考和创造力。如在讲述元素和元素周期律的章节时,概念繁多,知识抽象,教师若仅仅语言阐述“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的,而元素周期律是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造成的”,此时,初学者常常因概念不清而不能理解。教师若能运用三维动画模型,逐一呈现核内质子数递增对应元素种类的变化,进而展现核外电子如何进行周期性的排布,学生理解掌握就容易多了。实践证明,运用动画模型教学,学生将会迅速接受并理解崭新概念和原理,容易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实验模式
传统的无机化学课程均有配套的实验课程,然而实验课程的模式和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1)理论课和实验相互脱节。传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授课教师往往也不同,造成学生的理论学习难以得到及时针对性的实践,从而削弱理论和实践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2)针对本科生的开放实验室缺乏。传统实验课程常实行集中时间集中地点实验,不允许学生依据自己学习需要随时实验,对本科生的开放实验室很少,从而缺乏对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锻炼。为了解决该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实验课程的改革。
1.将实验演示融入到理论课教学中。课堂实验,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促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规则这一章节时,教师若仅仅进行理论讲授,往往显得简单,学生们也认为沉淀过程很简单,似乎都不存在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沉淀实验的操作,通常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如过饱和效应,配位效应,离子效应等。事实上,当今的研究热点――纳米材料的合成就是建立在沉淀形成的形貌控制上。如果没有实验和理论的结合,人们是不会发现诸多的自然科学规律,更难以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将实验演示融入到理论课教学中将显著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立固定的开放实验室,以供不同学生依据自身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实验有较大的兴趣,仅仅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内容很难满足其需要。结果造成很多具有较好创新能力的学生得不到充足的科学研究训练,阻碍其科学素质的提高。如果能够设立开放的实验室,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依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实验,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巩固理论课知识,同时还能锻炼其科学研究的能力,这对于培养21世纪新型创新性人才是非常有利的。
四、改变评价机制
传统的无机化学评价机制多侧重于用考题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试分数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事实上,这种评价机制往往诱使学生走向题海,而非综合能力的锻炼。事实证明,高分的考生在步入研究生阶段往往表现平庸,其主要原因是科学研究需要活跃的思维,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非考试分数。良好的科学潜质需要在大学基础课程学习中得到培养,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钻研。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传统考题模式外附加大学生科研立项考核。教师引导大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去发现问题,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建立适合大学生自身的科学研究项目。最后,通过项目完成过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估。实际上,国内已有不少高校正在尝试这样的评价机制,已经获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为了满足新世纪国家对新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化学专业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就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相信在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无机化学专业的大学生将会显著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为后续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妙琴,王祖浩.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育,2002,(11):21-25.
[2]杨毅敏.高等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1):87-90.
关键词: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无机化学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这些专业 学生所要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 无机化学的课程教学将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无机化学在相关专业的整 个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具 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在高职无机化学的教学中一直延 续着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呆板、 学生缺乏学习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
1 高职高专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教材太过陈旧,跟不上现代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现在大学使用的实验教材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教材。经典实验虽多,但是现代实验太少。导致学生跟不上最新的科研成果。由于使用的教材陈旧,现代的实验基本没有,学生也就不知道最新的科研成果。而且在实验教学的时候,基本只安排一些经典实验,操作简单,重复性高。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摆脱枯燥的理论,开始实践。但是现在的无机化学实验根本不能说是探索创新,更不能说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也是与现代国家教育的宗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背道而驰的。
1.2教学观念太过陈旧,方法百年不变。因为使用的教材太过陈旧,势必带来很多教学观念上落后的问题。学生做实验每次都是先按照实验教材进行预习,实验之前,教师也都将实验的现象以及原理进行详细的解析,实验所需要的仪器、以及药剂配置都已经准备好了并摆在试架上,学生根本不需要自己动脑思考,只是按照书本上的操作方法一成不变地定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每次都以这种模式进行教育,学生早已丧失了新鲜感。也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基本都是验证性固定实验,设计性实验基本没有。实验的目的大多是在有趣的教学中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无机化学实验尤其是元素性质实验部分的教学方法基本采用验证式的教学。所以学生只要按照老师所讲解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就代表一个实验教学的成功结束。但由于元素教学部分的实验内容过多,实验完成后学生对于实验本身根本就没有印象。在这种单纯验证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势必受到很大的压抑和束缚,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就无法激发。
1.4相对先进的仪器使用太少,创新性实验较少。化学课程教学使用的仪器相对于科研部门来说都是落后的、简单的、淘汰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和国际接轨,无法和国外高校培养的学生在知识上抗衡。国外教学实验使用的仪器普遍都是非常先进的,与科研使用的仪器根本没有差别。
2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改革教材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改革与优化教学 内容表现为,剔除那些与高职教学内容重复、陈旧过时或与教学联系极少的教学内 容。 对经典的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适当补充化学前沿知识。无机化学发展到今天, 其内容面广点深, 决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的,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这一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少而 精的原则, 突出重点难点。 高职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要根据 职业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 以有利于学生应 用能力的培养, 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为最终 目的。因此, 精选教学内容就显得 尤为重要。如可以删去理论性较强但以后其他课程还会重点讲解的 “ 化学热 力学”内容, 删去重复中学教材的内容如 “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 中的有 关内容, 对于简单而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留给学生自学: 同时增加无机物 在环境、材料、能源和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对于化学 基本原理中的一些较复杂、 难于理解的问题, 如对称性、晶胞、 键能、 活化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 点到为止” 的处理方法, 即以满足讲授元素化学的需要为原则,更深层次的内容留给后续课程去解决,而不把难于讲授难于接受 的注释和说明推给课堂。
2.2运用现代观念, 优化课程内容
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课程内容的优化, 一是要选择知识, 再者一定要加 强重点内容的提炼,明确知识点, 抓住课程的 “ 三基 、三新” ,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新知识、新方法 、新技术 。基础课调整的重点是 增加新知识,专业课调整的重点是增加新技术 。同时妥善处理好经典内容和 现代化内容的关系, 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同时压缩那些起点低、简单重复和 陈旧老化的内容, 使增加的教学 内容与高新技术接轨。
2.3增加设计性实验。
增加设计性实验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课业基础上,设计性试验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想和个性,不再被枯燥的课本内容所拘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首先我们只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实验进行改革以及改良。这样学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2.4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就实验器材落后的问题,我们必须添加高端的实验仪器,来与国际接轨。这样他们以后到了世界上才有和发展中国家学生的竞争能力。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没有先进的实验仪器怎么能培养出来能够使用先进仪器的人才?我们要让他们熟练操作各种高端实验仪器。让他们的知识与时俱进。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已经对高职院校现行的化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作为主干专业基础课程的《无机化学》,选择以科学探究 为主的多样化课程教学方式,加大基础实验的综合性和探究性充分开发利用《无机化学》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 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 1 ]高文主编. 现代教学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2 0 0 6 .
[ 2 ]许巴玲.试论高职高专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2012.6
针对地方高校教学现存问题,我校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传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注入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模式;通过对教师队伍的优化,达到加速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目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为衡阳地方经济输入行业企业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转型发展;地方高校;无机化学实验;改革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大幅调整,以及产业升级加大步伐,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2014年初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教育部也紧接着提出要推动“1999年以后新建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1]。我国地方高校肩负着全面提升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历史重任,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越来越发挥着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应化、高分子、化工、药学、材料等专业学生的首门专业基础实践课,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长期以来,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问题始终是各高校备受关注的课题[2-5]。
1转型时期地方高校现存问题
1.1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多采用“传承型”人才培养模式,走的是“高、大、上”路子,培养的是从事理论研究和科研开发的专才,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2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受苏联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授课时主要采取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或称“灌输式”、“注入式”教学模式,不利于现代人才的培养。
1.3师资队伍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教师来自于高校,企业实践经验较为缺乏,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不足,许多地方高校在不断加大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力度,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1.3.1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常常偏重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传授,对应用能力、创新等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不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因此,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必须转变。应按照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我国生产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与其它地方高校一样,我校的人才培养理念进行了及时的调整。
1.3.2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6]。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转型发展的重点。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地方高校多采用“传承型”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相对应的是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的是专才,显然与转型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不利于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人才培养模式需改革。为此,许多高校在不断探索尝试,针对专业设计过窄的现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思想,拓宽专业领域,加大通识教育的比重,加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实现人才的宽口径培养,提出诸如“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多元化”等人才培养模式[7-9]。转型时期,我校适时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此,提出重视合作培养、突出职业能力建设,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院(后称化材院)已在“常宁经济开发区”、“湖南海利”、“恒飞电缆”等24家企业建立了专业实习、见习基地,目前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生物学等专业学生在基地实习、见习、实训时间长达5个月,较为有效地使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相对接,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材院拥有“铅锌冶化与新材料”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湖南省大学生高校创新训练中心、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利用这些平台,化材院较大力度地开展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还有许多同学参与了教师的科研项目。上述活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1.3.3教学模式多元化
教学模式是基于某种教学理论的,为实现给定的教学目标、指导相应的教学实践,将教学诸要素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活动进行的程序和方法实施的范式[7]。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虽历经数次改革,仍不尽人意,为此许多高校探索尝试“创新式”、“研究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3,7]。我校也在不断探索、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合作式”、“创新式”、“基础型+设计型+创新研究型”等教学模式[3],如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围绕氧化剂的选择,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欲氧化二氯化六氨合钴(Ⅱ),可以选取哪些氧化剂?选取氧化剂的条件?为何常选取过氧化氢?有何氧化剂替代过氧化氢?选取的氧化剂有何优缺点?等等,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模式;又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等综合设计性实验,我们让学生提前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由同学介绍方案,以及自己方案的特点,接着分组讨论各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同学们根据优选方案进行实验。如此,双边活动成功,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体验了对问题的发现、分析、探讨、解决的过程,以及团队的合作,采用了“问题式”、“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启发式”、“创新式”等教学模式;此外,我校化材院开放了实验室,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等活动,或自选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也可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如“湘江(衡阳段)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与风险动态评价”、“电镀污泥湿法综合回收有价金属工艺研究”、“回收铅锌冶炼废渣中铅、锌、镍等重金属的研究”、“合成磁性纳米材料及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等,此过程较好地实施了“创新式”教学模式。通过上述多元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中心地位,教师的引导地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3.4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学术水平,良好的沟通能力。前已提到,地方本科院校许多教师较为缺乏实践经验,影响了指导专业实习、专业见习、实训教学的效果。针对此现象,我校出台了《衡阳师范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从企业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过去我校各学院也陆续做过相关人才的引入,在当前形势下,这类人才的引入力度加大了;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企业技术骨干或行业专家来校承担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专业见习和实训。如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院从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聘请多名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作为行业教师;派驻专业教师到行业进行挂职和培训,如近年来,我校化材院系每年都有教师到行业进行挂职锻炼。上述措施的采取,有益于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加速“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结语
在转型发展期间,我校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师队伍,加速“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成效良好。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均明显提升。近两年来,化材院学生获湖南省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上举措为转型时期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输入行业企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永忠.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38-42.
[2]陈满生,陈志敏,杨颖群,等.基于开放型创新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6):21-23.
[3]陈满生,邓奕芳,陈志敏,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2(6):143-145.
[4]王辉.转型背景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广州化工,2015,43(2):151-152.
[5]李波,范会涛,赵强,等.高校转型发展时期的无机化学课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4,42(24):180-181.
[6]周远清.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取得突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2):1-16.
[7]许卓明.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69-71,88.
[8]刘智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学研究,2010,33(6):1-17.
高职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素质高,机能强,符合当今社会岗位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所以在教学时候要以够用为主,要强调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将来走入工作岗位后可以根据需求,继续深造学习。针对这些特点,高职对无机化学的课程安排课时相对不多。而无机化学涵盖的内容又特别的繁杂。所以在选用教材的时候,需要精心挑选,能够自主编写教材为最佳。当然,在没有自主编写教材的时候,选用的教材不可能完全适合。这就需要教师在准备课程时,发挥作用。不能照本宣科。要把必需的,关乎实践和工作的内容精讲,花费较多的课程。对其它的内容就采用精简,删除的方式。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无机化学课程有的内容的确是枯燥难懂,学生不愿意去学习。但是这部分知识又是不能忽视,不能跨越的,否则会影响后续课程的连续性。这时候就需要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枯燥中寻找生趣。在抽象中体现具体。比如,重金属元素。可引入中毒时,用牛奶缓解并急救的例子。从生活贴近研究。又可以引用原电池的各种应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还可以集思广益,让学生来列举讨论生活蒸与知识点有关的生活常识。
3教师走入企业,打造双师队伍
教师不能纸上谈兵,要培养能够走上岗位,成为合格技术工人的学生。就要求老师有过岗位工作经验,真正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运转有哪些流程,工作人员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任务。所以学校尽量给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可以利用假期,周末休息日。或者学期时间带薪体验岗位。让教师不仅仅是讲师更是技术精湛的技师。
4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由于多媒体集文字、图表、动画、声音于一体,可以刺激学生感官系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进度。如在讲授杂化轨道、原子轨道空间伸展方向等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简洁,学生容易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建设了无机化学教学网站,吸引了学生进行网上无机化学学习,使网络上的在线学习、在线测试与在线答疑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高职无机化学教学现状
1.学生兴趣淡薄
学习兴趣对于学好一门课程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高职学生对无机化学学习缺乏兴趣。一方面,无机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性强,缺乏趣味性的课程,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另一方面,高职生底子薄弱,缺乏牢固的学习基础,高中化学的学习存在很多遗留问题,到了高职阶段很多概念更是难以理解,所以逐渐失去了学习
兴趣。
2.教学效率低下
效率低下是很多高职学校无机化学教学的共性。由于高校扩招,高职院校流失部分优质生源,很多高职生也是由于扩招才得以录取的。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理解力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造成其学习难以自觉、主动。此外,教师的教学往往摆脱不了高中阶段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而枯燥,缺乏教学革新,使得课堂沉闷,犹如死水一潭,教学效率自然会十分低下。
3.学生能力得不到良好发展
许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觉得只要教好无机化学知识就算完成任务,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不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二、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反思
1.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有用的内容,缩短无机化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无机化学并不是高高在上无法接近的。比如,在讲授碳同素异形体时,可讲述一些碳纳米管的应用前景,如储氢容器的制备、特殊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等,这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此外,也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一点一滴,由易到难,解决学生的疑问和知识盲区,扎扎实实推进教学工作。这样,学生尝到了甜头,学习化学的兴趣便会大大增加。
2.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的死板教学,采用最先进、最科学的教学方法,赋予无机化学无法抵挡的魅力。比如,多媒体具有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将抽象、枯燥的无机化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媒体展示。例如,在介绍原子结构的时候,可通过播放一些影视文件,如Dalton原子学说、电子发现过程等来对原子结构理论发展进行回顾。这些影视文件化解了无机化学的难点,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形象生动。当然,还有很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我们通过合理利用可以很大程度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3.如何促进能力发展
无论是无机化学,还是有机化学,抑或其他专业科目的教学,其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那么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呢?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采用问题教学法来增强学生思维能力,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只有切实放手,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稳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才能真正达到无机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并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团队于2013年9月至12月在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渭南海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和3所同类职业技术院校从企业生产、质量管理、分析检验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为该课程的定位和课程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课程调研基本情况
2.1调研背景和意义
2.1.1课程发展历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由《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两门课程整合形成的[1]。《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整合前,《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分别强调无机化学的理论性和基础性、分析化学的实践性。②整合后,《无机及分析化学》强调无机内容与分析内容的有机结合和融汇贯通。③工学结合、行动导向下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
2.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即教高〔2010〕8号文件和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3]。因此,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归纳岗位职业能力,找准课程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2调研思路与方法
本课程的调研思路是:从生产实际出发,调研企业关于分析检验等岗位设置,人才的需求,并分析岗位与能力的需求关系,再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的学习单元,制定课程标准。课程组到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同类高职院校考察,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专家探讨等形式对分析检验及相关岗位设置和人才能力等方面开展市场调研;收集整理调研及专家讨论的材料,分析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确定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2.3调研企业
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渭南海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高科理化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瑟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万邦制漆有限公司、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兰州、承德职业技术学院。
2.4调研内容
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需要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岗位有哪些、需要具备的知识是什么、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哪些、本课程主要欠缺的方面、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等。
2.5调研对象和方式
与企业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生产一线单位负责人、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同类高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访谈;参观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现场,在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质量部顶岗实习,填写《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调查表等方式了解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生产组织情况、岗位设置、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对课程知识的要求等信息。共发放问卷139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有效回收率为92.09%。
3课程调研结果与分析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取得到了第一手调研资料,通过对这些调研资料的整理,掌握了课程岗位方向和能力需求。
3.1岗位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要求
通过调研,确定了生产操作、分析检验、质量管理三个岗位需要用到《无机及分析化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如表1所示。
3.2胜任工作岗位需要的相关知识或技能
①气体和溶液性质;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③物质结构;④定量分析基础;⑤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⑥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⑦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⑧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⑨吸光光度法;⑩元素及其化合物。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④、⑨、③、⑤、②、⑧、⑦、⑥、⑩、①。
3.3胜任工作岗位需要的相关技能
①滴定分析;②仪器分析;③无机物制备;④物质分离、鉴定;⑤其他。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③、①、④、②、⑤。
3.4课程在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上的不足方面
①基础知识;②基本理论;③基本技能;④基本能力;⑤综合素质;⑥整体协调发展;⑦综合能力提高;⑧特长培养;⑨其他。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⑤、⑥、⑧、⑦、④、③、②、①、⑨。
3.5在课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最有效方式
①加强社会调查;②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比例;③增加实验、实训;④举办专题讲座;⑤增加现场实习;⑥开展技能竞赛;⑦举办相关知识竞赛;⑧教学做一体化;⑨其他。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⑧、⑤、②、③、①、⑥、④、⑦、⑨。
3.6课程改革应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①加强课程整合;②使课程模块化;③搭建课程平台;④使课程“小”学时化;⑤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⑥增设专题讲座。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②、⑤、③、④、⑥、①。
3.7实训内容安排
①让学生自己设计,分组讨论,确定实训方案,老师归纳总结,任务实施;②保持现有模式;③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检查辅导。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③、①、②。
3.8在学习中哪些教学资源对你帮助最大
①主教材;②辅导教材;③实验教材;④参考资料;⑤直播课堂;⑥网络课程;⑦CAI课件;⑧网上动态资源。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①、⑧、⑦、⑥、⑤、③、②、④。
3.9在学习中哪些方面可以提高你的学习动力
①老师的表扬;②同学的认可;③疑问解决时的快乐;④无论怎么样都不喜欢学习;⑤其他。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③、①、②、④、⑤。
3.10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怎样确立
①老师根据平时表现自主确定;②老师和部分同学讨论后共同确定;③其他。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②、③、①。
3.11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意见或建议
经对12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有以下几点建议:1)课程主要欠缺和应增强的方面是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查阅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书刊、选择分析方法以及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也有待加强。2)《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应该增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实操技能、实践检验的数据处理能力。3)建议《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将实践内容大幅增加,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同时采取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4)通过本课程和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取得中级分析工职业资格证书是必要的。调研结果表明:《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掌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部分,是衔接学校教育与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人才要求的关键课程。课程应在课程的定位以及课程目标的确定、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选择合适的教材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建设,通过建设,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有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色鲜明,工学结合的示范性精品课程。
4《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建议
4.1课程的定位以及课程目标的确定
4.1.1课程定位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分析化学内容更强调实践性,偏向于专业岗位技能的拓展[2-3]。本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是一门阐述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性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4.1.2课程性质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精化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针对精化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化工分析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4.1.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变化及水溶液中四大平衡的基本规律;熟悉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与作用;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及在相关岗位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具备认真、严谨、务实的职业素质,为取得《化工分析工》职业资格证书打下良好的基础。
4.2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构建全新的课程方案,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发教学项目;加强实训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5]。
4.3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我院教学资源,进一步改革、完善、充实实训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职能。
4.4选择合适的教材
在教材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岗位任务、岗位能力的要求,选择按照项目化教学改革编写的教材,如果没有合适的则建议在教学实践中自行编写相关教材。
4.5改进教学手段
4.5.1多媒体教学手段
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6-7]。多媒体技术所展示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
4.5.2网络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中教师制作该课程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材、习题、教学素材库、试卷库等教学资源,形成网络课程,使之具备助教系统、助学系统、自测系统。教师利用助教系统进行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答疑。学生利用助学系统进行课后复习、完成作业、网上答疑、进行学习测试等。这一教学手段的应用将提高学生课后灵活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5.3情境教学手段
这种“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态度,就是要对物质的认识有全局观,要有认识的主线和重点.无全局观就如同失去导航的轮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航行,辨不清方向.
一、复习内容的繁杂需要全局观
高中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这块内容,涉及到的物质加在一起大约上百种,能发生的反应多达几百个,覆盖面广,知识点繁多,高一新授知识点时所用课时不少于30课,约两个多月.高三复习时,绝对不能像高一时那样,按部就班详细讲解,必须要有全局观,让学生对众多物质的性质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教会学生抓住物质的特点,给物质“扣帽子”.一看到物质的名称,脑海中就要有相应的关键形容词.
以金属单质为例,将钠镁铝铁铜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找出各物质化学性质上最大的特点.相当活泼的钠:有酸酸优先、无酸水优先;酸碱“通吃”的铝:与强酸强碱溶液都会释放出氢气;“多变”的铁:遇强则高,遇弱则低,即遇到强氧化剂显示+3价,遇到弱氧化剂显示+2价;不活泼的铜:不溶于稀盐酸稀硫酸,在浓稀硝酸、热浓硫酸中均可溶解.
这样一来,对于常见的物质,就有了一个深刻印象,在性质复习中有了一定的指导方向.
二、学生认知的水平需要全局观
高三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各门功课都有无数的知识点要复习,无数的题目要完成,学生很容易产生烦躁感.我们带领学生进入元素化合物这片“大森林”时,若直接看每一棵“树木”,一棵接着一棵的介绍、对比、学习,学生会觉得厌倦、疲惫、烦躁不安.待到我们看完所有“树木”,想回头完整介绍这片“森林”有多么繁茂多么壮观、“树木”之间的联系多么紧密时,学生可能早已经失去耐心.结果就是,最重要的物质间的联系与对比未曾真正掌握,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所以复习某种元素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先画出知识网络,或者由教师给出一张思维导图,学生首先从全局去回忆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哪些物质,它们之间可以通过怎样的步骤进行转化,这些性质对用途、制取等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在这种全局考虑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会主动的思考、总结、归纳,也很容易找出自己在高一新授课学习时的漏洞和缺陷,能增强复习的效果.
三、教师教学的方式需要全局观
每一位教师都会希望自己的课堂有出彩之处,若然枯燥无味,教师自己也会十分难过.在高三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课上,按部就班、逐一书写、讲解某物质发生反应的方程式,这样的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是没有兴趣的.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能写对几乎所有的方程式,说全该物质所有的性质,这样的课堂对于他们,就是在炒冷饭.如果高一时笔记写的清楚认真的话,就相当于读了一遍老笔记.而对于基础不够好的同学,课堂上老师快速的说一遍该物质的性质,他们依旧记不住,这样的课堂既无趣又无效.所以旧知识绝对不能用旧方法,要从全局角度进行对比、归纳,要让学生感觉到有新意.
比如,氧化钠与过氧化钠这一组,学生可以从颜色这一物理性质、与水的反应、热稳定性、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化学性质上加以区别.
即使默写方程式这样的训练,也要有新的做法.如,将能与水反应的总结在一起进行训练:钠与冷水、镁与热水、铁与水蒸气、氧化钠、过氧化钠、氯气、溴单质、氟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等与水.从不同角度书写记忆方程式,既是对物质化学性质的总结归纳,又是对物质间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和归纳,能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四、试题考察的特点需要全局观
元素化合物部分绝对不是仅仅复习物质的化学性质,默写几个方程就完事.在综合模拟卷、高考卷中,元素化合物通常是作为一种载体,用来考察其他很多方面的知识点.如,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电子得失守恒、物质的量的计算等.在复习过程中,要融入这些内容,从全局上让学生明白最终的考察方式,同时使复习内容饱满、课堂生动丰富、有一定的思考力度,
比如,在复习氯气性质和的时候,默写氯气与水、氯气与氢氧化钠这两个反应方程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知识点的整合:(1)改成离子方程式,强调次氯酸是弱酸.(2)单线桥分析电子的转移,理解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3)分析转移电子数和氯气的关系,尤其要注意的是氯气和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当有1 mol氯气完全和水反应时,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是1 mol;当将1 mol氯气通入足量水中时,转移的电子小于1 mol.
物理本学期就要会考,会考是学生高中阶段除高考外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会考的成绩更是决定应届毕业声能否拿到高中毕业证及能否参加高考的唯一凭证,而我们的学生都是女生,物理这门科基础比较薄弱,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参加高考,本学期教学一切以会考为重.以下为我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复习。
2.虽然物理基础比较薄弱,但要时时给她们以鼓励,让她们增加信心,端正会考态度,使她们积极投入到物理学习中
3.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完成高二会考所需的教学进度
二、 教学建议:
1.我了解到高二学生物理基础很差,我要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抓好基础,向"45分钟要质量".
2.课堂教学多联系实际,抓好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同时培养文科生学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共7课时
第一节 电荷 库仑定律 2课时
第二节 电场 1课时
第三节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课时
第四节 电容器 1课时
第五节 电流和电源 1课时
第六节 电流的热效应 1课时
第3——4周, 第二章,磁场 共7课时
第一节 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1课时
第二节 电流的磁场 1课时
第三节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课时
第四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2课时
第五节 磁性材料 1课时
第5——8周, 第三章, 电磁感应 共9课时
第一节 电磁感应现象 2课时
第二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课时
第三节 交变电流 1课时
第四节 变压器 1课时
第五节 高压输电 1课时
第六节 自感现象 涡流 1课时
第七节 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2课时
第9——10周,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共6课时
第一节 电磁波的发现 1课时
第二节 电磁波谱 1课时
第三节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1课时
第四节 信息化社会 1课时
第五节 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2课时
第11——20周,全面复习,备战会考,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多练习。
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
本学期继续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是在我区原《高中物理学习讲义》的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新大纲修改而成的。《高中物理学习讲义》在我区连续试用了11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我区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特色。经过修改后的这套教科书,保持了原《高中物理学习讲义》的基本特点,并且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精神,对教科书的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课后的习题等都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注意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助于高一学生的学习。
根据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根据各校、各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和和教学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二、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 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 6课时
第二章 直线运动 9课时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6课时
第四章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6课时
期复习与练习
第五章 物体的平衡 4课时
第六章 圆周运动 6课时
第七章 万有引力 6课时
第八章 功 动能定理 5课时
学生实验 7课时
期末复习与练习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三、几点说明:
1.建议期中练习前教学进度控制到第四章结束。
2.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会考要求与要求的关系,高一学生的文理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过早的向要求靠拢;第二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关系,特别注意九、十两个月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当,这套教科书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教学中认真体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第三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讲练习题的关系,切忌以讲练习题替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3.对于学生实验,教材中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实验的起始位置,请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与进度,注意从一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以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习惯。
一、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僵化,不利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传统教学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通篇讲授,辅之以习题,呈现出一种“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的枯燥教学模式,令学生和老师感到倦怠,学习效果不佳。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相对难理解,学生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只能勉强跟上教师进度,基本没有时间思考,几乎很少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内容。
(二)考核方式一刀切,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全面考量。现有的高财课程的考核模式只注重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受限于及格率的限制,不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大部分学校的高财课程的考核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其中卷面成绩考核范围有限,学生通常在考前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复习,平时成绩基本上是对学生平时表现的一种体现。这种综合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备考状态,体现不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优劣,因此需要在考核方式上寻求更大突破。
(三)学习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讲授为主,学生一旦在课堂上有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点很难百分百还原老师讲课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课余利用计算机和手机辅助学习,在其他学科以及会计学的部分课程中已经出现相关的学习软件和模拟考试软件,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这种方式也可以为本课程借鉴。但是目前学校几乎没有完全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进行开发的教学软件,市场应用软件也几乎空白。
二、完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立体化教学的思路
(一)立体化的教学过程。一是对每个知识点都要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导入新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前有具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向往。对案例的设计要注意发散性和开放性,充分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对问题进行对错的判断。例如,高财课程中外币折算这一章通常是开篇章节,这一章内容讲授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热情,而传统的讲授+练习十分枯燥,效果不好。可以引入相关案例,比如出国旅游或留学,汇率变动导致成本变动等等,简单而生活化的案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过程可以进行情境模拟。高级财务会计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相关理论可以在设计好的情境中模拟进行,更能充分吸收理论知识。例如,破产清算这部分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扮演企业清算中的股东、债务人、债权人、职工等相关角色,在模拟情境中掌握本章内容。三是多媒体的运用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这里的多媒体教学指的不仅仅是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PPT的文字,而是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丰富内容的课件形式,甚至是能够开发出师生、形成互动的专门服务于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软件,增强学生学习的渠道和兴趣。四是再好的学习方式离不开认真与勤勉,充分的备课,严格的督促,是任何教学方法中基础和保障。
(二)立体化的考核过程。多年笔者一直在力求颠覆现有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考试形式,力求一种全新的、能真正反映学生掌握层次的考核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实践+论文+平时+卷面”的综合考查方式,各部分分别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25%。一是调查问卷+专题论文的考核方式。大部分高校在大三开设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大三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会计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也即将面临着毕业论文写作和就业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企业,基于高财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调查问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课程论文,为毕业论文设计做好前期工作,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平时成绩的考核。具体方法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约5人,每组设置一名负责人。每个专题讲完之后,布置相关任务,并在规定时间进行上交。教师对每组上交成果进行评定给出小组的平时分,然后由小组负责人根据小组成员在小组任务中的贡献度给出高低不等的成绩,这样,既避免了教师在不了解每个学生平时表现的基础上给平时分的盲目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三是任何实践能力的获得与提高都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因此,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也必不可少,为避免出现“老师考什么,学生背什么”和考前学生突击复习的现象,建议减少题量,试卷多样性,考查内容具有代表性。
(三)立体化的学习渠道。建议专业间协同合作,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帮助,建立起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高校长期从事高级财务会计教学的优秀教师们可以在该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将教学大纲、教案、习题集、试题集、实验指导、课件、授课录像上传供学生学习下载各类资源。进而开发出更简便的手机APP,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考试。当然,一门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靠某一人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靠的是坚持和合作,探索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化、实践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新思路。
作者:王娜 刘红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卫东.导向式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5,12:72~73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学案
升上高中后,物理的难度逐渐加大,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越来越高.在目前正在实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例题的量是很少的,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书本的内容补充很多实例、设计更多新颖的课堂思路、优化教学的方法,某些难度较大的章节,内容繁杂,一个课时不足以让学生完全理解.因此,教师要灵活调整课时的安排,根据课时编写导学案,让每节课都紧凑有效.
一、明确教学目标
每节课学生都需要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概念、公式、和解题技巧等,学生有了大致的方向,上课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向目标的方向努力,会提高上课的效率.教师在导学案中设立目标的时候,要注意目标简洁、全面.设立清楚教学目标,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也是教师讲课的主线.参考教学目标,如果是学生能自己看书看懂的知识就不必在课堂上花太多时间,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花时间的是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难以理解的问题.因此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对每个学生的水平了解,把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学领悟的知识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而难度较大,学生无法领悟的问题则需要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做到最好的程度,实在无法理解的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和讲解,在钻研的同时学生也会开发自己的潜能,增强自学的能力,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设计《能量守恒定律》的导学案时,务必表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知道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内容作为预习作业及时布置下去,课上用简单的话语概括即可.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的部分着重讲解,不浪费一分钟宝贵的课堂时间,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二、突出引导作用
导学案是教师思路的载体,它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按照教师希望的方向完成课时安排.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是教师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想要突出导学案的引导作用,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动力,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学习就会变成一件轻松愉快地事情,不再是学生心中的负担.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靠教师的培养和开发,一堂有趣的课堂是吸引学生爱上学习的重要部分,如果课堂引导能开展的有趣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趣的环节,有助于让学生在轻松地课堂氛围中学习,要从听、说、读、写多方面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变“苦学”为“乐学”.在这些环节中,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多给学生制造进实验室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验证课本上的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性和知识运用能力.教师作为学生思维的杠杆,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做的并不是将正确的方法和答案全部告诉学生,而是应该用一点一点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自己说出答案,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向.鼓励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对想出新的解题方法的同学给予嘉奖和表扬,鼓励有想法的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教师犯下的错误敢于质疑和及时改正,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思维能力.在讲到《匀变速直线运动》部分内容的时候,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学生的思维引导,如下面的例子:物体A和B在光滑的平面上,质量分别是1kg、2kg,中间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向左的作用力F1=10N,向右的作用力F2=40N.求中间绳子的拉力.
三、设置反思环节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以“波的图像”一节课的教学为例,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结合实物振动设置相关情景,培养利用网络搜索组织信息的能力。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学期笔者所教的学生为高二(7)班和(8)班,通过对学生物理知识的考查,得到学生的基本情况:两班学生优秀率占总人数的18%,良好率占35%,学习一般的学生占28%,学习较差的占19%。学生对网络、Excel、Word等应用软件也较为了解,大多数学生很喜欢上网浏览网页,他们已能较熟练地查找、收集资料,因而为本课程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后的教学过程没有一定的教学流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化教学的设计遵循的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协商讨论——评价总结。
3.1 设置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对于“波的图像”一节课,笔者首先用波动演示仪给出波动过程振动质点的位置特点,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由波动演示仪给出波动过程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模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引导自主学习的深入,然后定格在某一时刻。通过演示文稿,提示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思考讨论确定横轴和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把学生要思考讨论的问题在计算机上展示出来,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讨论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双方角色可以互换。此阶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内容和思考探究的空间。
3.2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自主学习
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了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这是传统教学媒体难以展示的现象。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作为课外学习的补充,并提供了大量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网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查阅和自学,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分组给出答案时,教师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讨,最后教师归纳各小组推导过程中的要点,总结出只有重力做功情况下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强调其适用条件。
通过对两个班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高中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学生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的习惯,对课本、教师的依赖性强,质疑和创新能力差,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过于薄弱。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正视现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引导学生思索改进实验操作,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操作给予鼓励。
3.3 小组协商讨论
“光的折射规律探索”网络主题探究光线通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传播方向。设计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建议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过了几分钟,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有关探究项目。根据多媒体演示的结果,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总结出规律。
各小组成员探究情况举例如下:
学生1:我发现当光线以一定的角度从玻璃砖的平面侧入射时,光线便会改变入射角,发生折射现象,但折射光线不会消失。
学生2:当光线通过两块玻璃砖时,如果入射光线和透射光线平行,那么可以证明这两块玻璃砖是平行的。
学生3:我对光的折射现象得到一些启发,并且总结出了折射光线的几何作图法,请同学们指正。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形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他们充分地展示了自我才能,积极协商讨论。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肢体语言丰富,有的思维敏捷,等等这些都说明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