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机关工作中,有一项需要综合能力并能够展示水平的重要任务,就是组织承办研究制定比较重要的规划、纲要或方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关工作者如何拟制“十四五”规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如何拟制“十四五”规划
在机关工作中,有一项需要综合能力并能够展示水平的重要任务,就是组织承办研究制定比较重要的规划、纲要或方案。例如组织制定一个行业或一个单位的发展规划;研究编制一项事业或一种体制的改革方案;调研提出加强一项工作或一个系统全面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调研拟制一项政策性或一部法规性文件等。这既不单纯是撰写一份文件材料,也不是组织办理一次事务性活动,而是一个计划设计、需求分析、调研论证、编制方案、评价选优、会审定稿和上报审批的完整过程。
我们以研究拟制一个单位或行业的发展建设规划为例,介绍组织承办这类工作的一般程序和作法。
1.总体设计和制定工作计划
如果拟制一项事业的5年全面发展规划,一般需要用1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应首先进行总体设计安排和制定一个拟制工作的具体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规划是一个单位的大事,应由单位最高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领导和首席专家参加,组成规划拟制领导小组。下设规划拟制组、专家论证组和若干分课题研究组。在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规划拟制组具体协调,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规划拟制任务。
明确工作项目步骤和进度。研究拟制一个全面发展建设规划大体上要经过以下步骤:总体设计和制定工作计划;形势、任务、需求、现状和条件分析与研究;总体思路与目标体系研究;进行分课题(子规划)研究;组织拟制总体规划初稿(草案);重要项目建设方案分析、评价与选优;专家组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领导班子会审和上报审批。
以上这些工作内容项目,大体上是从先到后,有的要同时并行,有的要反复进行,要计划好开始和完成的时间节点。为便于工作开展和检查,最好划岀拟制工作统筹图。
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规划拟制工作涉及单位人员多,需用时间较长,应在工作原则、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相互协调配合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供参加拟制工作的人员遵照执行。
2.形势任务需求和现状分析研究
拟制发展规划,首先要弄清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机遇和挑战,弄清楚本系统的现状和条件。至少应系统收集和深入分析研究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国际国内相关行业的动态、成果、发展趋势与前景、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本系统本单位的影响、启示和借鉴作用。
国家和上级的有关指示与要求。包括国家现有和即将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规划和纲要;上级赋予的任务和明确应达到目标指标;有关领导提出的指示与要求等。
本单位本行业现状与条件。包括基本力量、可利用可开发资源、已有成果或成就、经验与教训、存在问题与差距及原因分析等。
3.初步研究提出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体系
在深入研究了形势任务需求和分析清楚了现状与条件的基础上,规划拟制组应集中力量研究拿出一个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体系的初稿,经领导小组初步审定后,供分课题研究和具体编制规划参考使用。这个初稿的内容是:
规划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或指导原则。一般内容高度概括的称为指导思想,分条表述的称为指导原则,两种都有的称为总的指导思想和几项基本指导原则。因为是初稿,可先不过多考虑文字篇幅的长短,主要把思想内容表述完整清楚即可。
主要任务和总要求。规划期的主要任务可以分若干项,总要求一般概括一段话。
总目标及指标体系。总目标可以根据规划事业的性质特点和包含的范围恰当表述,有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有的用一段文字表述;指标体系通常用倒树形结构表示,在总目标下面有若干分指标,在每一个分指标下面有若干子指标。指标体系一般分三层,某些指标需要四层、五层均可。
目标和指标能够定量的尽量定量,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4.进行分课题研究
根据总目标和主要任务,可将整个规划分解为若干课题或子规划,由几个课题组分别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课题的划分一般是按照规划包含几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措施考虑,例如某大学的5年发展规划划分了以下课题:
(1)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研究。
(2)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研究。
(3)教学保障资源设施建设研究。
(4)科研学术工作发展研究。
(5)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研究。
(6)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
(7)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8)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发展研究。
(9)学校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研究。
(10)思想工作与组织建设研究。
(11)分校建设与发展研究。
分课题的研究程序与步骤大体上与总规划相同,相当于一个子规划的研究拟制。各分课题研究组及时将研究报告提交总体规划拟制组。
5.组织拟制总体规划初稿(草案)
在总体思路、目标和若干分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可以集中力量拟制总体规划初稿(草案)。各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内容提纲也有一个大同小异的模式,我们以一个大学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提纲为例,看一下发展规划的写法格式。
XX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新时期面临的使命、机遇与挑战
(主要写学校在“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需求,承担的主要使命和任务,有什么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等。这部分内容一般比较简要,可不分小标题。)
二、“十一五”建设的主要成就、经验与差距
(这部分是现状分析,可分条总结成绩成果、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三、“十四五”发展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总的指导思想
2.几项基本原则
四、总目标和具体工作目标
1.总的发展目标
2.具体工作目标和指标
五、主要工作任务
1.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水平
2.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3.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4.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学术水平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6.完善教学科研条件,加强教育资源建设
7.大力发展校园文化
8.抓紧搞好分校建设,稳步扩展培养能力
六、主要保障措施
1.思想与组织保障
2.后勤与服务保障
3.体制与制度保障
4.领导作风与管理方式保障
附表:“十四五”主要发展建设项目及进度一览表
6.重要规划项目可行性分析与评估
对规划中的重要建设与发展项目,都要在综合平衡、系统配套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下,进行专门的可行性分析、效益评估和多方案选优。一是进一步论证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分析该项目对于整体规划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进一步论证建设项目实现的可能性,弄清楚发展条件是否具备,技术途径是否可行,时间进度是否允许,经费保障能否到位,需要什么配套措施等。
三是进一步进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对投入和产出作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论证,必要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对项目的规模、数量、指标及成本等进行优化设计。
四是对大型复杂项目,可研究拟制多个建设方案,运用综合评价、专家打分等科学方法进行评估选优,确定一个或两个方案提交下一步统一研究决策。尽量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五是对全部项目统一进行整体优化平衡的分析和调整,防止和避免重复建设与相互干扰,力求实现规划建设项目的系统配套和整体优化。
7.提交专家组评审论证把关
应集中本行业和相关专业的资深专家,组成规划拟制专家论证组,了解和参与规划拟制工作的全过程,在关键环节和阶段发挥作用。
对重点科技项目的分析论证,可主要依靠专家组进行,或先由专家组专家组织相关专业的其他专家,分别承担不同项目的论证,然后再汇总到专家组统一论证。
重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基本完成和总体规划初稿形成后,一般应首先提交规划拟制专家论证组,进行集中统一的专家会审把关,并根据会审意见进行修改调整,形成规划的征求意见稿。
8.广泛征求意见和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整个规划征求意见稿出来后,广泛征求意见和领导班子集体会审可同时并交叉进行。这个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上两下”:
第一步,将征求意见稿(第一稿)提交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会审,并同时下发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包括必要的相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
第二步,对第一轮会审和征求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研究并对规划稿进行修改,形成第二稿,再次提交领导班子会审,同时第二次印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第三步,对第二轮会审和征求提出的意见,再进行汇总意见并对规划稿进行修改,形成第三稿,提交领导班子作第三次集体会审后,整理完善并办理上报审批手续。
2021年学院工作总体要求:立足学校发展全局,坚持和完善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紧密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学院上下凝心聚力,争做一流贡献,促进学院全面发展。
重点工作: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高质量完成党建任务。
2、坚持和完善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建质量,努力实现党建与事业发展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完善意识形态问题的预警、分析、研判、处置及通报机制,完善课程、讲座、报告会、论坛等的管理,细化督查检查,压紧压实责任。加强阵地全过程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4、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与新工科建设,做好*******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等国家级一流课程的组织申报工作。
5、做好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完成****************专业工程认证自评报告等相关材料的提交,开展***************等本科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启动和准备工作。
6、认真贯彻落实《*********大学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推进学科建设,继续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工作。加强各专业学位点的建设工作。
7、做好第五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和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
8、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依据学院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做好师资队伍的外引内培工作。2021年力争引进10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引进1-2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补充1-2名实验室工作人员。选派2-3名教师国内外访学。
9、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纵向和横向项目来源,实施服务区域和农牧业行业企业研究院所重大需求战略,做好科研项目、科学技术奖、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和科研团队的组织申报、管理、建设、结题验收和高水平等工作。
10、做好研究生招生、调剂、复试以及教学、培养、管理等工作,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11、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启动与*******大学的本科学生的联合培养,招收留学生等工作。
12、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包括学院总体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主要分口规划和各系各专业规划。
13、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加强学风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强化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着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引导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强辅导员学习型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工作教育、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学生各级各类大赛的指导,加强招生工作和就业创业指导,高标准完成学校下达的就业率指标,提高就业质量。
15、健全学院的制度化体系,完善绩效分配方案。
一、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一)夯实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能力。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全面加强医疗救治指导支持。强化医疗救治“五个结合”。强化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建设和发热病人闭环管理,推进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风险排查和评估。健全县核酸检测体系,加强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室间质评。提升全员核酸筛查应急能力。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做好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优化感控资源配置,强化感控制度建设与感控措施落实。加大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疫情防控措施督导检查力度。
(二)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立足平战结合、防治结合,加强医疗资源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落实,提升县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助力医防协调机制健全完善。总结提炼肺炎疫情防治经验,重点推进重症医学、呼吸、麻醉、感染防控、传染、精神、儿科、院前急救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优势学科群,提升传染病依法依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优化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核心能力
(三)启动规划编制。突出规划纲领指导约束作用,推进“十四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精神心理卫生规划等多规合一。强化医疗机构规范发展,研究医疗机构多院区管理相关政策,引导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科学有序发展。
(四)打造医疗高地。推进县公共卫生中心(传染病救治基地)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围绕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推进县临床专科能力建设。
(五)补齐发展短板。深化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级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以“三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一体、院前院内协同的急危重症救治网络体系,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加强癌症、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罕见病、脑卒中等重大疾病诊疗管理。
三、聚焦创新驱动,深化医疗领域改革试点
(六)深化医疗管理要素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机构、科室、人员、技术准入备案管理。全面推行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证照。启动2021年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一年两试”和2020-2021年度分层分类医师定期考核改革。
四、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治理能力水平
(七)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压实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限制类技术”备案管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规范化培训。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耗材、器械管理,强化重点监控药耗临床使用监测,推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诊疗、合理用药水平。推进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
(八)深化医疗纠纷预防调处。巩固深化“平安医院”建设和治理体系,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安保力量、安检设施、安保系统在内的“三防”能力建设。巩固发展医疗纠纷调处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
(九)提质推进精神心理服务。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抓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和精神科转岗医师培训,开展民营精神疾病专科机构规范化巡回指导培训,促进全县精神心理卫生工作提质增效。
五、坚持多措并举,加强系统医德医风建设
(十)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开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传承优良医德医风”专题活动,优化卫生健康行业形象。建立健全行风建设工作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指导医疗机构完善行风管理架构。探索开展医疗机构行风满意度调查。深入实施“民营医院管理年”、“人体器官移植专项整治”、“大型医院巡查”和“回头看”工作。
关键词:县域;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体育意识
先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快速进程中,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逐渐变大,农村的经济、教育、基础条件等多方面都滞后于城市。并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部分学校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使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与城市相比相差巨大。当前县域环境下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仍未完善达到相关政策方针的要求,短板问题依然严峻,与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教育体系背道而驰。本文先对县域条件下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定义:指在县级行政区域内通过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和完备的功能配置催生农村学校体育向好发展。文章中对县域环境下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性与重要性的探讨分析,并指出了一定可行性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以期对目前县域环境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一些解决路径。
1、基本概念界定
1.1、“县域”
“县域”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大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所谓“县域”是以县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基本导向进行合理空间资源配置与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完备的功能配置。
1.2、农村学校体育
鲁丽、裴东景等学者在《多维视角下的农村体育研究》中论述道,农村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农村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作者对本文中的农村学校体育的定义总结为:农村学校体育泛在农村学校体育环境下以农村体育教育为主运用身体运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群体性体育教育活动。
2、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偏颇的表现
2.1、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体系质量不高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教育资源受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教育经费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也是制约着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和实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方面,2007年国家出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学校在核定的范围内对体育设施配备一定的比例,小学阶段18个班级以下必须配备200m田径场一块、篮球场一块、排球场一块、器械体操和游戏区要达到200m2;初级中学校18个班级以下必须配备300m环形田径场一块、篮球场两块、排球场一块、器械体操区需要达到100m2。作者通过走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调查发现村级农村学校基础体育设施不完善,农村中小学400m跑道的标准运动场相当缺乏甚至没有,非标准运动场也破烂不堪。运动场地和在校学生人数配备比例与现行标准下国家文件中所提到的农村学校体育场地与班级配备比例相差甚远,农村学校体育在基础设施方面与城镇学校相比较其功能与设备完善远未能达到城镇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资源的配备不足和与之相关的体育功能配置尚未达到完善程度,这严重制约并影响着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人力资源方面,教育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实现教育发展均衡的首要条件,教师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动力,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师资匮乏的现实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待遇差、教学观念落后、专业水平较低、工作量大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农村体育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农村体育教师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的不合理。其中,年龄结构区间相差较大,部分城乡学校体育教师多以年轻、高学历或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为主,而恰恰相反的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多以退休或者退休返聘老师为主。学历结构不合理。就目前形势来看,一线大城市主城区中小学任教老师学历均需要本科及以上,研究生学历也占多数,在农村地区只需专科学历通过考核合格后就可以任教,这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形成巨大差异。男女性别结构方面失调,由于师范性质体现在男女结构差异上,男女教师性别结构明显失调,大多数呈现出女多男少的现象;在学科上却恰恰相反,体育女老师相对较少甚至一些学校基本没有体育女老师。因此,教育人力资源的趋于合理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减少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保障。教育经费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势头突飞猛进,但也出现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农村地区,原教育拨款总量相当少,即使增长幅度很大,教育投入也并未满足实际需求。研究发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拨款为主,即使投入同等额的教育资金来援助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但因受各教育资源因素的制约与牵制等问题,教育经费通过层层下拨,在下达到地方学校时,教育经费所发挥的功能性效果显著不大,很难最大程度达到直接下发于农村学校所产生的效益明显。
2.2、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是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体育教育质量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国家教育改革计划中明确指出了有关提高教育质量的方针与政策。在国家教育改革计划的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依然受到一些潜在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人”。人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的关键,比如说,农村学校校长或者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力度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其次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有可能带动或直接影响同学们的运动兴趣,高程度专业化教学有利于创新教学方式,甚至带动整个学校的体育教学向好发展;(2)“物”。物质保障是整个教育事业运行的基础,农村学校体育的基础设施器材是保证学校体育开展的关键。就运动场地与器材种类而言,相比于城镇化中学,农村学校运动场地有些还是砂砾地等;器材种类方面,农村学校一般以三大球为主,但在三大球中也很少涉及到足球的教学,同时在农村学校一些体育教学器材数量远不能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所要求的基本数额。因此,从多方面的结果来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相比于城镇而言,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因素要多得多,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空间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
3、农村学校体育现实问题
3.1、农村学校体育认知定位存在偏颇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既没有发扬先进教育思想观念,也没有吸收城镇先进的认知理念,反而部分农村学校中优秀体育教育理念模式也有所丢失,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学校体育认知定位有偏颇。研究发现,农村学校体育认知偏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思想观念的认知偏颇。农村地区一些家长普遍认为“体育”是一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运动,有“搞好体育,步入田地”的想法。这种“重智轻体”的固有思维在农村家长中早已经根深蒂固,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传播观念误差,使得一些家长对体育科目产生偏激想法,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指标,也忽视了素质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2)乡村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偏颇。相比主科,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农村学校体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娱乐课程,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不重视。近几年,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随着体育科目入中考与其他语数外主要科目同样比重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家长与部分农村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于体育科目的重视程度;(3)由于农村地缘条件恶劣的影响和思想观念认知定位的不足,严重妨碍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无法更好吸收外来城镇先进体育理念。因此,基于以上三方面分析,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问题主要还是对于体育认知观念与思想认知水平低劣,导致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停滞不前,为此需要切实解决思想理念这个重要源头问题。
3.2、现有空间教育资源不足
优质的空间教育资源是推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重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力量的缺乏,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在新课标体系中无法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充分问题会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出现结构性的缺编,出现与体育教师所教非所学的严重现象。在国家教育改革进程中,教育逐渐出现均衡化以改善此类问题,同时也通过“支持计划”“对口支援”“特岗计划”等政策措施使农村体育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充并趋于合理,但现实情况下也并未满足实际需求;(2)体育器材是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媒介,在绝大部分乡村学校中无论是体育器材种类还是数量都是相当缺乏的;(3)教育的基础固然是教育经费的投入,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县级政府与教育局二元化政策使教育经费开支相互牵制,经费使用观点不一,这样一来就使得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不足,同时无法满足正常教育开支,也加大城乡教育差距。
3.3、体育意识淡化,轻视体育课程
2016年5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6]27号)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学校体育在思想上几乎没有确立创新性的指导思想,都是按照当前所谓的“常规锻炼”和“日常惯例”等方式来运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摆脱固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羊式”的水课体系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同时课程体系内学生潜力未能得到更好发掘。体育意识与课程体系意识淡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形势下,不少人认为体育课仍然属于副科,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使得农村体育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成果没有期望,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与功能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与理解,与主科教师相比农村体育教师没有什么突出的福利来鼓励驱动农村体育教师内生动力发展,长时间的问题积累几乎导致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出现“怠课”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体育意识的淡化以及体育教师轻视体育课程重要性,是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最主要现实问题。
4、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创新路径思考
4.1、思想上改变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观念
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部分农村学校普遍对学校体育的认知地位产生偏颇的教育观念,同时传统的固有思想左右着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想法,封固先进教育思想理念,这使得农村地区对体育教育认知产生严重偏差。因此,在农村首先需要改变其思想观念,一方面转传统体育教育观念为先进素质教育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与重要性认识,改变家长对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认识和功能性认识。
4.2、优化空间教育资源配置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在教育资源极缺的农村地区,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成为了棘手的问题。在当前农村学校体育的基数大、分布广、规模小等一系列特征下,需要从政府到地方学校各个层面都应以农村学校体育的具体需求进行定位,做到教育资源的精准供给,提升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转化由传统的“量”到“质”资源配置,此外还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路径。首先,从师资上采取引进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在职老师,政府也可通过鼓励政策和适当编制份额以及补偿工资、福利政策等方式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高校毕业生扎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此外还可通过对现有的体育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以提高教育师资的教学质量保障社会进程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其次,在体育基础设施上借鉴城镇体育设施,实施体育设施共享,积极动用社会多方面渠道的投入用于加强学校的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教育资金上,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加大教育资金的扶持以备基础教育资金管理和消费,另外还可以通过红十字会募捐、对口支援捐赠等方式提高教育资金力度。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是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短板,我们需要有效规避,以实现多方参与供给、协同治理、合理布局应用农村体育资源,实现多元途径供给和多元治理体系,优化空间鉴于资源配置以达到农村学校体育路径创新。
4.3、建立健全体育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机制是一种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察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对于教育教学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合理必要的评价机制在教学中十分关键。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小学体育课程有着错误的认识,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开展以后体育课程评价机制的关键在于创立科学规范的校本体系,校本体系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内容的考察。学习成果上依照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作为评价标准,其中教学过程以教师课程整体性效果和学生的正向评判为依据,教学内容上严格按照新课标的标准体系来进行规范评判。因此,建立健全体育课程评价机制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各种体育课程的综合评价指标来衡量体育课程的整体水平,在考核学校体育工作成效时,应将学生的满意度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以及学生内在参与运动的驱动作为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指标。这样不仅优化了体育课程的评价机制,还促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对职业规划的需求与内生驱动因子的提升,同时也为体育课程向着健康创新的方向迈进。
5、结语
当前是在“十四五”规划的新开局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关系着整个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现阶段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还颇显不足,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充分,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等原因依然是阻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最突出的因素。提升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其任务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机,把握学校体育发展新机遇,采取有利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举措,把握新时期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新思路,这样才能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创新路径,从而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庆山,曹际玮.农村学校体育的生态困境及其治理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4).
[2]吴剑明,揭光泽,石真玉等.粤西沿海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13,20(2).
[3]王祥全,姜勇,仪俊希.体育课程一体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选择与架构设计[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09).
[4]赖宗明,于易,吴飘.基于空间正义理论下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20,39(4).
[5]江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探索[J].体育视野,2020(10).
岁月不居、奋斗不止,来到**学校工作已近三年。三年来,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的关心帮助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特色发展愈加鲜明,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它不仅是国家发展历史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校发展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我们在努力中一路成长,在拼搏中一路创新,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学习,常记岗位担当,提升校长管理水平
1、坚持做善于学习的校长。学习是智慧的源泉,一年来,坚持阅读教育教学和人文科技方面的书籍三十多本,经常翻阅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关注主流教育媒体和著名教育人的微信公众号,参加校长智库组织的为期一年的校长高端研修班线长课程。通过学习及时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经常将好文章推送给中层干部和组长们、青年教师们。向全校教职工进行了《民法典》、《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的宣讲。
2、坚持做敢于担当的校长。软肩膀扛不起硬任务,领导干部一定要敢于担当。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困难和矛盾,我带领班子成员,凝聚全校教职员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多方争取资金,改造美化了读书长廊,建设了新的智慧录播教室,更新了26间班班通设备,构建了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
3、坚持做有“人情味”的校长。校长是学校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校长也是学校情绪最重要的管理者,为此,在各类活动中,既注重仪式感,又注重减轻师生负担,要求管理干部要站在学生和老师的立场上常想想,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遇事敢于担责,不埋怨、不指责,让干部和老师敢于做事、不怕犯错;真诚团结同志、实心关爱同事,指导工会积极开展教师暖心工程和健康工程,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和心理环境。
二、坚守初心,常讲立德树人,打造五精教师团队
1、着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精诚团结、精修师德、精湛教学、精心育人、精锐卓越的“五精“教师团队精神,强化团队建设,树立共享共成共荣的意识,通过团队互助赛课机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教学共享机制、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建设、年级组文化墙建设等形式,增进教师情感,形成育人合力。通过开展“图书漂流”、“教师百日读书”活动、“班主任共读一本书”、青蓝学院经典共读及读书分享会、青年教师沙龙活动以及举办 “教研论坛”、“德育论坛”,评选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老师、线上教学先进教师等形式,引领影响教师观念转变、思想提升。通过法律法规学习,师德模范事迹学习、师德违纪案例通报等形式,增强教师的纪律意识和底线意识。
2、着力推进主题教研,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这一年,继续深入推进三段式教研,采用课例研修的方式,围绕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教学活动,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校内校外教学观摩研讨相融合。教研组近二百个教研美篇,形象生动地记录了一年来教师成长的印迹。借助一体化、第五片区牵头校契机,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一年来举办了三次市级层面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以研促教,引导教师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本年度有10项课题结题,10项课题立项,二十余篇。教师教学竞赛获奖丰硕,先后有94人次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学校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连续15年获得**市教育质量优秀奖。
3、着力推进外语教学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显。以**市初中英语基地校为依托,积极开展外语教学教研活动。承办全市英语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有二百多位英语教师现场观摩。借助市教科所英语教研员驻校的有利时机,深入课堂、专注教学、专业评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和高中联合开展多语种同课异构活动,有效促进初高中语种教学的交流互鉴。多语种教学在小初衔接领域首开先河,在**小学开设了四个小语种班,学生报名踊跃,一学期的教学成效得到校方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校园外语文化节成功举办,多家媒体持续报道,集中展示了我校外语教学的成果。
4、着力强化班主任专业培养,提高育人管理水平。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请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指导班主任,针对性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工作坊、团体辅导、案列研讨、经验分享、主题班会观摩、德育论坛、线上线下班主任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通过班级管理评价方式改革,推行德育示范班申报评选制度,提供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坚持创新,常抓质量提升,落实五育并举方针
1、创新育人机制,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学生能否成才从初中毕业并不能完全看出,为此我们树立了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理念。提出“分数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升学率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的思想。着力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要求。扩大改造了“润心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积极落实“三预”心理工作要求,校园心理剧获得全市初中一等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市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常念安全底线,将安全教育和教育安全有机结合,将安全管理和安全考核相挂钩,将安全物防、技防、人防相统一,确保校园安全、师生健康。注重音体美工作,专项培训学科教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认真落实音乐素质新体系项目推进工作,积极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学生展示、统一测评等形式,检测学科教学成效;通过举办音体美教研论坛,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专题研讨学校专项工作的推进。
2、创新德育评价体系,落实五育并举方针。进一步细化完善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协同育人、环境育人的“六大育人”工程,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方针,推行“尊重差异、缩小差距”的教学原则,创新育人模式,“成为更美的自己”是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学校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构建三级评价激励体系和星级增值评价办法。将综合素质评价五个维度细化为24项目指标,设立台阶式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突破自我,见证成长。推进劳动教育,制定实施《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手册》,将校园劳动、班级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等有机结合,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线上“叠被子能手”、“美食比赛”等活动,在八年级学生中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劳动职业体验活动,对项目成果进行评选,有23个项目获得一二三等奖,有15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奖。
3、创新班级文化特色,激励榜样示范引领。为推进班级文化内涵发展,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我们将班级管理各方面工作梳理为九大方面,出台了《**学校德育示范班评选方案》,鼓励班主任对照评选条件积极申报,学校经过评选程序,对通过班级进行挂牌并实行动态管理,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育人氛围。
4、创新管理手段,着力打造数字化校园。学校乘势而为,抓住教育信息化2.0发展关键契机,积极申报并获评甘肃省智慧教育标杆校、兰州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等荣誉。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成立了智慧课堂项目组、校园数字化管理中心、科技创新教研组等专职部门,有力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发展。加大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通过线上专家培训、线下课例研讨、微课比赛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利用钉钉系统的管理、直播等功能,创新学校办公管理新模式,多次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直播会议、直播课堂和线上讲座。以“AI教室、STEM课程、优学派课堂、名师在线”等项目为抓手,通过完善政策机制、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借助大数据分析,重塑评价方式、创新资源供给模式,全面加快了学校自身、片区一体化办学及对口帮扶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坚定信念,常思廉洁自律,保持党员干部本色
1、坚持群众路线,强化民主作风。 作为一校之长,在工作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带头干事。在学校事务管理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独断专横,始终以集体利益为主,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办好学校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通过“我为学校献一策”网络问卷、“金点子评选“等活动,聚民心、汇众智,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2、强化纪律意识,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实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不以权谋私。注重把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具体做到“四个结合”,即把教育活动与工作学习相结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教育活动与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教育活动与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相结合,增强学习效果;把教育活动与完善制度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四个结合”为学校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打牢了思想基础。
五、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1、随着学校办学品质的进一步提升,面对新时代学校发展的使命担当,深感自身学习不够、能力不足。今后还需强化校长学习力、决策力和实践力,抓住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机,带领班子、依靠教师做好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路径的思考和制定,持续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2、学校的办学愿景已然清晰,但实现愿景还缺乏整体性、系统化的推进方案,在学生、教师、学校三个主体发展方面还需有效整合、有机统一。
一、指导思想
以滨海新区教体局十四五发展规划为蓝图,以远洋城小学“乐学”教学理念为核心,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和突破我校“三段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力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工作思路
坚持一个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抓住两个重点——全面抓好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三篇文章——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在管的科学,理的规范上做文章;加强教科研教改工作,努力在教的科学,改的规范上做文章;加强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管理,继续在探索中高年级的“自主、合作、探究”,低年级的“玩中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在学的科学,习的高效上做文章。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和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走学习、反思、总结之路。
三、主要工作及保证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的科学要质量。
1.严把备、教、辅、批、评教学常规管理关,坚持把教学管理过程落实到位。每月都要对教师的教学工程进行细致的检查,每次检查后都要认真地做好记录,要把检查评比工作成为教学过程监控的主要手段。要通过严格的管理,在量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真的做到向科学、高效、严格的管理要质量。
2.要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坚持把教师会教,学生会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标准要求落实到位。落实我校“三段式”(自主、合作、探究)、“玩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在各年级中体现新课改。课堂教学重点看教师引导力度,学生参与程度,学生学习深度,知识掌握广度,知识运用灵活性,听、说、读、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在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方面通过两个措施来保证:一是每位教师都要学会《学科教学课程标准》,教师做到不备课不讲课,要讲课必须提前备课,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学生预习准备,教学教具准备等),尽量用《课程标准》来完善课堂教学。二是学校领导要坚持听评课,一是跟踪听课,二是落实课堂教学分析。通过走进课堂了解教师备课情况,了解教情和学情等情况,帮助教师分析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课堂上的主要因素,找准解决课堂教学效率底的有利措施,争取在本学期人人的课堂教学效率都有明显的提高,再也不出现因课堂教学效率底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出现。在教师中掀起互相学习互相请教的研究风气。总之,学校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多做文章,死死盯住、紧抓不放,力求知识当堂消化,问题当堂解决。通过以上措施真正体现向教的科学要质量。
3.要严把教学质量检测关,坚持单元把关跟踪问题的教学监控过程落实到位。首先定好练习形式,以各年级各学科组为单位统一组织。其次做好各单元、期中、期末练习内容,通过各阶段的练习落实好教学质量分析,通过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不段改进教和学的方法,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的科学辅导原则。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校习惯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对学生学科特长的重点培养,重视对暂困生的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首先,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各次练习的结果,查找出学生的原因,对学生学习状况全面了解,。其次是制定帮教辅导计划,组建学习小组(帮教小组),发挥帮教小组长的作用,使暂困生在同学的帮助下提高上来。再次是教师对暂困生采取优先政策,即优先调动暂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先提问暂困生,优先批改暂困生作业。总之,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使暂困生尽快提高。建立“一个都不能少”暂困生转化档案,制定切实的转化方案,要有措施、有目标,及时总结经验。
5.严把科研教改质量关,坚持把改革与创新、质量与效益同步落实到位。首先是在领导和教师中树立科研兴校科研提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再次是广大教师人人确定科研课题,共同围绕教学“三段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大课题进行研究。结合大课题抓好小课题研究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尤其要抓好教科研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重视原始资料和科研成果的积累,突出过程性、完备性和准确性,努力使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为了突出研究新课程,学校带领课改教师探索新课程,边改革边反思,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资源条件,我校校本课程已经完善,后面做好校本课程的落实与管理工作。
(二)、完善学籍管理,加强规范办学行为力度。
1.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保证学生流失业率为0,巩固率100%。
2.由于转学政策的调整,新学期我校仍不接收转入学生,要耐心与家长沟通,做好政策的解释及转入转出工作。
3.做好2021年本市小一线上预约报名的准备,统筹规划,制定招生方案,确保本市户籍小一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4.做好六年级毕业升学工作,按要求进行毕业学生信息核查工作,与对口初中做好交接工作,确保六年级学生顺利毕业升学。
5.继续做好“随班就读”工作。要认真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建立心理咨询室,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健康,安排相关教师对随班生进行个别辅导,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能兼顾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和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
(三)、加强学生参与学习,向素质教育要质量。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本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注重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方向性。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均采用“三段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新想象的机会,培养学生赋予想象,永于创新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四是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践性。
2.扎实“减负”,严格执行国家《减负三十条》规定,落实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杜绝私自调课、旷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堂等现象,教导处随时巡课抽查。学期末做好学生、家长减负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及时总结并反馈给每一位教师,全力以赴迎接迎接上级检查。
二是健全减负监控机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建立完善的家庭作业备案抽查制度。
三是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学校主动向学生及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学生自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所有参加课后服务的老师都能提高思想意识,按学校的安排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这项工作,切实做到真正为广大学生成长为出发点,真正做到育人教书。
四是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开发具有特色和实效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创新活动,本学期完成综合实践校本教材编写工作,组织教师与德育处合作编写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力争每个年级组织一次综合实践外出参观活动。
五是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进行多元评价。为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各年级组开展各学科竞赛活动。要求活动前有方案,活动中有秩序,活动后有总结、结果公布、材料支撑。积极参加天津市新一届科技节,在全校范围内收集有创意的科技作品,准备科技节文字、照片材料,宣传展板等。
六是营造书香校园。结合“世界读书日”活动,开展“领读者”、“推荐者”校园读书节活动,教务处严格把关,在作品质量过关的前提下印制《远洋城小学第一期“领读者”》《远洋城小学第一期“推荐者”》,并为优秀学生颁发“我是小小读书郎”奖章。
七是远洋城小学第一届学生“作文节”活动。为加强读书工作的展开,本学期起着手打造远洋城小学学生“作文节”活动,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及青年教师代表形成工作小组,开展作文节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形成具体方案,评选各班学生优秀作文,印制《远洋城小学第一届“作文节”优秀作品集》。
八是成立汉字学习小组,进行汉字资源创编。听写小组成员教师,根据本年级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会写字情况,适当予以词汇类或同音字、形近字的补充,着手各年级汉字资源的创编。组织校级汉字听写大赛,评选“远小汉字小能手”。
总之,通过课内外的各项有益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真正来实施素质教育。
(四)、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向教师素质提高要质量。
1.深化效率课堂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围绕效率课堂,扎实有效的组织好“效率课堂研讨”三课活动,即 “示范引路课”(骨干教师)、“培优研究课”(青年教师)、“ 成果展示课”( 第十届双优课区级获奖教师)。
2.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有目标,有层次,有措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骨干争创意识。青年教师创优课:入职第二年、第三年的青年教师精备一节体现自己最高水平的课,作为青年教师展示课,给同学科教师做以研究参考。新入职教师期末汇报课:2020级新入职教师在期末阶段上一节汇报课,展示自己入职以来的成长与进步,设立一等课三节,以兹鼓励。师徒同课异构课:发挥师傅的作用,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优化教学的目的,从异中领悟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3.组织2021年度“求真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新入职教师学期中教学设计(现场手写)大赛。本学期组织入职三年内教师参加我校第五届“求真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本届大赛以现场说课、板书形式进行,参赛教师提前半小时抽取题目,现场准备后参赛,完成说课及现场书写板书,教务处组织校级评审团教师评出一、二、三等奖。
4.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挖掘教师个人潜能,发挥群体优势,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建立教研组长考核评价制度,树立教研组工作的典型,提高教研组长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动教研工作的规范化。本学期拟定进行远洋城小学第二届优秀教研组评比活动。
5.搞好师资培训,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第六周期继续教育)并组织好校内培训。本学期开展“说课”技能培训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书写”培训。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向先进的教学质量要质量。
我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比重很大,结合达标要求,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显得尤其重要,鼓励大胆使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步伐。因此,我们将制定计划,定时、定任务地进行培训,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人自修相结合,培训内容将侧重使用,使教师尽快地能做到边学边用,以使我校先进的设备发挥效用。同时落实教师网络教研、网上办公、网上资源共享等工作,教务处委派信息组进行月反馈。
四、具体工作安排
时间
具体工作
二月
制定各类计划等常规工作。
听“推门课”。
转入转出工作
做好课后服务安排工作。
三月
教学质量分析,布置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开展随班就读工作。
启动校级课题。
骨干教师展示课。
双优课获奖教师展示课。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校级培训。
启动“汉字学习”小组工作。
迎接上级部门教学常规工作督查。
教案检查。
四月
青年教师创优课。
其他教龄教师视导课。
青年培优研究课。
新入职教师教学设计大赛。
“说课技巧”校级培训。
远洋城小学“第一届作文节”活动。
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
学生作业检查。
五月
期中阶段练习。
小一招生工作。
小六毕业升学工作。
其他教龄教师视导课。
2021年度“求真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第二届优秀教研组评比。
各年级学生汉字听写活动。
六月
新入职教师汇报课。
做好语数外学科的课堂教学分析。
教案、作业第二次检查
七月
做好期末检测及期末考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