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师的知识结构范文

教师的知识结构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的知识结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师的知识结构

第1篇

关键词:生物学教师知识结构;学科教学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不仅是教育学理论研究的范畴,也有其现实意义,教师知识结构是教师教育、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对教师知识结构理论研究,讨论高校生物学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教师知识结构

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对教师知识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现在,人们在强调教师要知识渊博,即追求知识的“量”的同时,更关注的是教师知识的结构,也就是教师的知识包括那些方面,什么样的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真正有效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等。

当前,对于教师知识结构研究的基本趋势是强调与教学实践有关的知识和能力。如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个方面的结构内容,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与课堂情境有关的知识。还有学者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分析,认为教师的知识主要包括三大类: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教学实践的知识和技术。也有学者根据教师知识的习得和呈现状态,将其划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对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首推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Shulman,L)。上世纪80年代,舒尔曼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时提到:对教师知识的分析是推动我们对教师行为分析的最主要的因素。舒尔曼首次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也有人译为教育学内容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学科知识、教学专业知能、学科内容教学知识等)的概念。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特殊混合体,是教师对学科知识独特的专业理解,为教师所特有,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学科内容而做出的理解”。学科教学知识使教师学会如何组织和呈现具体学科的主题、问题、结果,使之与学习者多样的兴趣与能力相适应,从而组织教学。

舒尔曼认为教学过程包括:理解、转化(预备、选择、适应与调整)、实际教学、评估、反省、新的理解,其中,“转化”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学科教学知识使教师把不论是复杂还是简单的知识,转化为作为初学者的学生可以领会的概念。也可以这么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就是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科内容知识的解释与转换。舒尔曼的贡献在于认识到了有效教学定学科教学知识在学科内容转化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种转化,教师的知识和理解是缄默的、无法用来教学的,从而也就无法帮助学生达到形成对科学理解的目的。

自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概念后,引起了学者们对与教师教学实践相关知识的重视,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与研究,“学科教学知识”理论成为教师教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科学教育等学科教育的研究的重要内容与基础框架。后经过修改和补充,舒尔曼又进一步阐释了学科教学知识的框架。以此为基础,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尽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大同小异,基本上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包括:教师教育信念、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情境知识等几个方面。

三、生物学专业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生命科学迅猛发展,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需要大量生命科学专业人才。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而教师则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创新人才教育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生物学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框架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教师知识结构框架,除理论研究之外,也开始进行实证的研究,如调查分析、测量、比较等;而教师知识结构必然会涉及到学科和专业。以往的研究多涉及基础教育领域教师,如学者通过对科学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组成模型;也有学者以化学课为例,构建了表现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框架;我国台湾学者也在研究中也提出了科学教师的学科教育知识模式。

近来,高等教育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开始受到重视。我们在理论分析、听课、亲历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生物专业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

高校生物专业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应该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1.生物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生物学专业教学方法因课程性质而有所不同,常用的教学模式有:要求学生向生物学专家一样思考,强调学术严谨,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

概念转换模式,通过使学生产生情景上的冲突,改变学生原有的概念,帮助他们建立生物学科学概念的模式。

探究模式,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探究和以学习共同体为中心,分工负责,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研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或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或“合作探究”模式。

基于项目或课题的教学模式,即以“导向”性的问题为中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概念、原理,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调查得出解决方案等。

2.生物学专业课程知识

包括对生物学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认识,对学科课程目标及学科教学特点的认识等。

生物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肩负赶超国际生命科学领域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历史使命,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为我国医药,农学,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实现生物学专业培养的总目标,要根据创新人才教育的大思路,从高等教育特点和各学校具体条件出发,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明确本专业理论和实验教学目标。

3.生物学专业课程知识的内容

主要包括:课程基本结构、生物学概念、规律及研究史和发现史、本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

4.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

生物学专业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对具体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包括对学生学习需要和学生学习困难的知识。所谓学生学习需要的知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某个生物专业内容之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困难的知识包括生物学抽象概念、学生有效思考和认知策略缺乏、学生存在着与学习的概念相冲突的生物学专业前概念或错误概念等。

5.生物学专业课教学策略的知识

生物学专业教师除应具备一般高等教育教学策略之外,还要具有体现生物学专业特点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重视综合实践能力的策略;案例教学法策略;及时吸收生命科学研究新进展、新成果,保持课程内容适当开放性的策略;重视专业外语学习能力的策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学生学术活动相结合的策略等。

6.生物学教育评价的知识

重视对学生生物学专业素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评价,评价的纬度包括基本专业知识、认知能力、生命科学专业有关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等。评价的方法除了常用的纸笔测验外,还有其他方法如即时评价方法、个人或小组自我评价等;在评价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就是通过学生完成“作业”即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7.人文精神与生命伦理意识

生命学专业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较为成型的知识结构:同时生物学专业本身即是关于生命本质的探索和研究,需要突出强调对生活、生命的热爱;生命科学技术已经进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会道德、法律、伦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生物专业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相关思考和意识,并将其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之中。

第2篇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人的知识构成内容和组合方式。人的新知识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知识是教师能力结构中最基础的层次,也是最重要的层次。在一个系统的结构中,高层次需要基础层次来“支撑”,高层次活动的行为必须受到基础层次活动的影响。因而可以看到,知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活动。

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内容,教育界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象一棵生长着的大树一样。树是由树根、树干和枝叶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师知识结构的“根”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干”,是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枝”和“叶”,是与教师的专业密切相关的文理渗透的学科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取决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辅相成和能动的相互作用、相互转换、有机地成为一体。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充实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尽量使这个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下列知识是最为重要的:

一是马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师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认识学生,认识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提高科学育人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二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对复杂的大量信息和种种选择机会,教师要有明智的判断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自立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科学知识的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发展趋势下,只有建立起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内的合理知识结构,才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开拓性。

三是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师必须具有坚实、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透彻地掌握自己所教授学科知识的全部内容,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师只有对本门学科深刻了解,领会其精髓,掌握其前沿,讲起课来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纵观全局,高屋建瓴;搞起科研来才能具有学术性,才能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四是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学习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只有学好教育科学,才能正确认识学生,才能正确把握教育规律,才能科学有效地育人。才能减少教育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五是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师的学识应当广博。教师知识结构中不但要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各方面的求知兴趣。无论从事哪一门学科教学的教师都要把文、史、哲、经以及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形成文理渗透、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二、 教师的能力要求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是人们运用知识和智力成功地进行社会实践的本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获得知识的条件和目的,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教师不但要构建合理的完善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培养教书育人的相关本领。教师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下列方面:

第一 、 培养教学基本功。教学是教师经常的主要的工作。教学能力或教学的基本功,就是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本领。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古人说:“感受人心者,蒙先于情,莫始于言。”空洞无物、枯燥乏味的语言很难有吸引力,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分析教材的能力。教师必须全面地、熟练地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体系、内容,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潜在的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三是组织教学的能力。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教的主导性与学生学的能动性的关系,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能够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确定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善于运用教育机制协调行为,使课堂各个环节衔接得当。四是善于选择和创造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第二、练就育人的真本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双重职责,教书要有能力,育人要有本领。所谓育人的本领,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培养的能力。这其中主要是:一是思想疏导的能力。即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二是组织班级集体活动的能力。善于提出班级集体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善于培养选拔和使用学生骨干和学生干部;善于形成集体威信、积极的舆论和良好的集体风气;善于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三是善于帮助和转化后进学生。教师必须有育人的责任感,探索后进生的个性特征和转化工作规律,使其健康成长。

第三、提高人际交往水平。教师劳动是在非常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进行的。教师不但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交往,又要善于与其他教师交往。这种交往在现代社会里,特别是在育人活动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成功有赖于合作的道理。

第四、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际上就是“做学问”的能力,就是“再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创新速度的加快,重新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终身的事。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随时注意学习,要研究新情况,认识新矛盾,探索新问题,使自己的知识宝库总有源头活水不断流入。

第五、在强调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教育分寸的把握,教育分寸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道德意义,是调节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优化教育过程所不可缺少的。教师应做到:

(1)教育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教育不但要适应社会,而且要充分估计教育的形势,充分估计和掌握学生准备接受教育时的心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气质、能力和兴趣特征,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转化他们的消极因素,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地接受教育为主动地接受教育。

(2)准确地预测和把握学生中的各种信息。要建立畅通的信息通道,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的桥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人。

第3篇

但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等中的首席”,这是新课改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新课程更加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独立学习,强调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题,教师则由主导者变为协助者和引路者。这就需要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更新教育理论,不断进行反思,以适应自己新的角色。

一、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不但要传授教科书上的现成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信息来获得自己需要的新知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注重自己如何上好课,不能只注意传递知识,而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不断提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与同学合作的能力上面。

二、英语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学生往往以教师为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所以,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以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的良好发展。对学生的引导应该是诱导点拨、引而不发式的。引导的内容既要有方法和思维的方面,同时也要有价值观和为人处世的方面。

首先,英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英文课文是一种美好的体验,而阅读是为了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美。其次,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讨论,共同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及进度。这样做是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明确学习目标,参与学习过程,即知道自己将学什么,该怎么学,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学习的结果,即学得怎样。再次,教师要和学生共同设计教学环节或步骤,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来。最后,要让学生独立自主或与同学合作来解决问题,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形成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三、英语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应该有自己的个性

英语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除了本学科以外,对其他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有所涉猎。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才能举重若轻,用丰富多彩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知道,英语教育是最具有个性的教育,因为英语教育所选的文章与语文类似,往往都是作者思想精华的结晶,蕴含着人类智慧,体现了作者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英语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感受、领悟、理解也同样要有自己的特点。英语教育呼唤个性,需要有个性的英语教师。英语教师只有强化自己的个性,才能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优秀的英语教师必须对英语教学的本质有深入的理解,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养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

四、英语教师应是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引领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更多的是要引领学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独立处理各种信息,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因此,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将成为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一环。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于英语课堂的能力,会直接作用于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也不应是多媒体的消极执行者,而应是直接的建构者和参与者。英语教师应当是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引领者,要在英语课堂中身体力行,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鉴别、梳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新型的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积极地参与教学实践,调整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或失当的角色定位,还要与学生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引领者,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航者和协助者。在教学中,还要把学生和教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应不断地探索,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艺术。在课余时间还应不断学习充实,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

新课程大潮中,英语教师必须清楚定位自己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只认识到角色的变化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努力体现自己在新角色中的价值。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备相依的专业素养,包括知识、技能、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素养,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1.较强的道德素质

英语教学过程首先是启迪人、感化人的思想的过程。英语教师平时就应从心理上、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道德高尚,无论条件、环境怎样都应爱岗敬业,自觉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不抱怨、不气馁,形成热情、开朗、诚实、正直、乐观、温和、豁达的个性品质,具备较高的个人修养,以这种较强的道德素质去影响学生,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打下先决基础。

2.丰富的知识素质

现代英语教育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英语教师更新知识观,树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知识意识;另一方面,要求英语教师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突破传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模式,建立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相互支撑的多层复合、不断更新的知识系统。

英语教师应当具备学术性学科知识,这种类型的知识居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基础层面,是最基本的教师素养,首先是优化语言、文章与基础语言知识,中外母语教育发展的知识等。其次,是一两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可以是邻近、相关的(美学),也可以是相距甚远的。

教师在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素养,即“教育知识”,这些知识能帮助英语教师更好地把握英语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教学中的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和处理,能帮助教师做出心理咨询与指导,心理测试与评价以及阅读写作的需要等。

英语教师还需要有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相关的课程、教材设计和教学设计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的知识。

3.优秀的人文素质

英语学科是工具性与思想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与有机融合。人文性意味着我们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它的工具性,还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和尊重。英语教师既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德育培养,情感孕育、意志历炼的精神引领者,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其具体表现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即视生如子的关爱情怀。教育的核心是爱,视学生为子女,倾注全部的爱心和关怀,有教无类,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心连心、心相应,建立亲如母子(父女)般的亲情师生关系,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关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有了爱,就会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天梯、思想的纽带、交流的平台。

4.过硬的技能素养

(1)学会选择。在丰富而繁杂的教育世界中具备睿智的眼睛,选择出适合教育目标和情境的教学资源。选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材选择,二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的选择。

(2)学会表达。教育表达能力是英语教师必须加强的教育修养,这是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表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口语表达,二是书面表达,三是体态语言表达。

(3)学会交往。教育交往是现代学科教育中教师每天面对的活动,教育交往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要倡导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4)学会管理。管理包括英语教育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各个环节,要掌握课堂管理的艺术,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培养教学监控能力。

(5)学会创新。更新英语知识结构,善于反思,善于批判,终身学习。

5.深厚的审美素养

作为一种新的世界通行的美的语言,英语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语言的艺术要声情并茂、规范流畅、幽默机智。

美的课堂。把握课堂节奏、导入的艺术,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

美的形象。英语教师的形象要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来,成为一种现实的教育力量。品格高雅,有文学的熏陶,教师的阅读审美倾向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