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基本流程范文

档案管理基本流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档案管理基本流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档案管理基本流程

第1篇

关键词:会计档案;质量管理;过程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16-01

会计档案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观上,它是制定一个单位财务计划的数据源,又是进行科学经济决策的信息源;宏观上,它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文献源,是有利于历史研究的记忆库,又是储备会计工作经验、智慧和技术的知识库。会计档案如此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会计档案的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收集不完整,归档不及时、整理不规范、利用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作用的发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分析会计档案管理基本流程,研究基于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会计档案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是当前加强会计档案建设,提高会计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最值得尝试的一种途径,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会计档案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

(一)理论依据

档案管理学的管理对象包括文书档案、专门档案和科技档案。会计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个重要门类,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应当是会计档案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会计档案管理必须始终坚持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会计档案质量管理必须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要求,强调会计档案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与全方位质量管理。会计档案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应当建立在对会计档案管理流程分析,质量要素分析及岗位职责分析的基础之上。

(二)法规标准依据

遵循法规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是保证会计档案质量的根本途径。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法规标准主要包括1996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于1999年1月1日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1978年颁布的《会计人员职权条例》。

(三)实践依据

在充分依据档案学基础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加强会计档案质量管理还必须具体分析会计业务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把握会计档案的形成发展规律,紧密结合会计档案管理实践,制定行之有效、具备较强实践操作性的质量控制方案。

二、基于过程的会计档案质量控制方法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要求和过程方法的基本理念,应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对会计档案管理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一)会计档案收集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一,严格依据归档范围,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各立档单位应结合本单位会计档案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明确本单位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第二,严格归档时间,确保档案按时归档。会计档案收集工作应严格遵照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应移交归档的规定,保证会计文件材料按时归档。第三,严格执行归档要求,确保档案归档质量。各立档单位根据会计档案归档的宏观规定以及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明确而严格的具体要求,保会计档案的归档质量。

(二)会计档案鉴定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一,严格遵循标准规范,准确判定保管期限。各立档单位鉴定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对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准确判定。第二,全面掌握利用信息,合理处置到期档案。继续保存仍然具有利用价值的会计档案,集中销毁不再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第三,确保档案安全保密,严格遵守销毁流程。各立档单位应指定专人销毁档案,档案的销毁应当严格遵守销毁工作流程。

(三)会计档案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会计档案整理阶段,第一,严格遵循分类方案,准确定位档案属性,各立档单位要根据会计档案整理阶段的质量要求,合理确定分类方案;第二,准确揭示文件内容,完整填写卷内文件目录;第三,准确拟制案卷题名,规范案卷编号。依据分类方案,排列案卷,全面反映案卷内容,完整填写案卷目录。

(四)会计档案利用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一,制度上,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借阅制度、严格会计档案借阅手续。各立档单位应对档案的利用范围、利用方式、批准手续以及归还案卷的检查作出明确规定;第二,手段上,编制多种检索工具、提高利用需求的反应速度。第三,功能上,拓展会计档案的服务利用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利用需求。要探索会计档案服务利用的多种途径,根据利用者的不同需求,既可以提供会计档案副本或复制品,也可以提供会计档案原件,还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或者提供会计档案信息加工品,满足利用者的不同利用需求。

作者单位:61786部队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R埃文斯,威廉.M.林赛.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敖景.ISO9000:2000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策划[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孙磊.质量管理实战全书[M].北京:人民有点出版社,2011.

[4]冯家春.企业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J].档案与建设,2005,06.

[5]闫汉东.谈会计档案收集工作[J].档案天地,2006,04.

[6]魏黎.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档案,2009,04.

[7]唐力,张靖.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利用[J].交通财会,2005,06.

第2篇

〔关键词〕实验室;图片档案;管理系统

虽然目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内趋于普遍应用,但是还不够成熟,缺少全面的相关辅助数据。当前的图片档案管理工作也对管理系统有新的智能化需求,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建立图片档案管理子系统,以完善实验室管理系统功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1整体框架

整个系统的软件框架分为3个层次(图1),分别是集成平台层、应用系统层和基础设施层。应用系统层由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构成。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又分别由多个子系统构成。本研究主要介绍应用系统层中办公系统下的子系统图片档案管理系统。图1系统框架图片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3个技术平台。门户平台。使用OracleWebCenterSpace技术搭建统一的应用访问门户平台。用户可以通过门户平台进行网上办公、协同工作。门户平台能够对应用程序进行开发和重用,并且提供单点登录功能。使图片档案管理系统能够集成在门户平台之上,这样此系统即可以作为门户平台上的一个功能模块,展现在用户面前,用户可以进行图片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通过统一平台、单点登录的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多个系统、多点登录、入口分散的问题。流程管理平台。借助BPM组件,完成图片档案管理系统中全部审批流程设计。通过引入此平台,进行固化工作流程,审批人提交审批动作后,系统立刻自动将任务流转到下一个环节,同时将处理动作和审批意见记录到数据库中。有效地解决了线下审批周期长、历史数据难以统计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进行问题追溯。内容管理平台。使用OracleWebCenterContent技术搭建内容管理平台,用于存放图片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图片。支持非结构内容数据与元数据的统一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创建指定在检入、搜索或查阅内容信息时显示哪些元数据值的概要信息。可以使用数字资产管理器功能快速查找、分组、转换和下载各种大小、格式和分辨力的图像,以满足业务需求。在整个平台上搭建的软件系统采用的是B/S模式,用户可以在任意一款当前的主流浏览器上进行访问,非常方便。无须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和维护,并且易于学习和操作,减轻了运维的负担,使信息管理部门能够在桌面维护方面节省出一定的人力资源。三层体系结构,这样使系统结构更清晰明确,有利于后期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2数据库设计

图片档案基本信息表:档案id号,申请单据编号,总序号,年度,分类,归档日期,归档经办人,状态,摄影者,地点,时间,人物,背景,事由,备注,档案编号的4位序号,缩略图id号,原图id号,小图id号,备用字段。其中档案id号为主键。图片档案信息下载申请单据信息表。申请下载id号,标题,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描述,附件名称,附件id号,附件内容id号,流程角色,借阅人,当前审批节点,文档类型,借阅时间,备用字段。其中申请下载id号为主键。下拉列表值信息视图。列表id号,列表类型,列表类型描述,对应值id号,对应值代码,含义,描述,是否有效。流程审批历史信息视图。记录id号,流程id号,流程类型,审批人,实际审批人,审批内容,审批状态,审批日期,审批结果,单据编号,当前审批节点,当前审批节点描述。

3系统功能

基本信息录入。上传图片后,系统对图片进行处理,在内容管理平台上存储缩略图、小图、原图3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图片,最后进行基本数据的录入,将所有信息存入数据库。在正式发起档案审批流程前,创建人可以进行查询、修改、添加、删除操作。图片档案审批流程。通过梳理实际业务情况,设计两个工作流程,包括档案的流程和档案的下载流程。在档案流程审批完成后,通过年度和分类的提取,生成档案编号和总序号。在档案下载流程审批完成后,申请人能进行相关信息的下载。管理权限。对于不同权限的使用者进行操作设置,不同的使用者仅能见到并下载权限之内的档案。例如档案管理员能见到、编辑并下载所有的图片档案资料。各部门档案管理员能见到部门内的档案并下载。普通使用者仅能下载自己提交的档案,对其他档案如有下载需求,需要发起图片档案的下载申请流程。统计查询。能够从不同的维度,通过各个字段的组合查询,对档案的信息进行检索、阅览。也可点击高级查询,添加数据库中所有的字段,作为查询条件,进行搜索。实现了对海量内容数据,做到多维度自由检索与实时查询。能通过固定的字段对档案进行升序或降序的排列,便于进行数据管理。

4作用和意义

第3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档案管理领域取得了一定经验,但社会的进步需要档案管理模式共同进步,同时档案客户对档案管理方式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现代档案管理逐渐向公共管理方向发展,这样在公共管理基础上的档案管理需要引起档案管理者的重视。本文就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方法、理念以及管理范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公共管理 视阈 档案管理范式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档案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充实和丰富档案资源。因此,档案管理部门领导需要考虑改善档案管理方式,创新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档案管理体制[1]。现代档案管理应逐渐向公共管理靠拢,在公共管理基础上研究档案管理体制对社会发展非常有益,这需要档案管理部门领导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共同对此方法进行研究,进而创新出更优质的档案管理方法,使我国档案管理体制到达新的高度,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

一、基于公共管理视阈的档案管理方法

所谓公共管理,顾名思义,是以公众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可以为公众提供高效的服务。然而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是以公共管理为基准和方向,使档案管理方式更为专业,进而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档案管理应该注重服务好档案用户,以档案用户为主体,关注用户的体验和感受,进而使得档案管理能够不断进步[2]。

二、基于公共管理视阈的档案管理基本理念

(一)承担社会责任

档案管理需要对社会以及公众负责,社会责任是推动档案管理的动力和基础,要想实现合理有效的档案管理就需要档案管理承担社会责任。陈旧的档案管理主要责任是为政治工作人员负责,而公共管理视阈下得档案管理需要承担的是社会责任,不仅对社会发展负责,而且对广大群众负责。

(三)统一管理理念

档案管理想要向公共管理方向前进,就要做到对待公共人群实行统一的管理体系。档案管理人员对于社会各个阶层的公众都要一视同仁,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可以面向社会开放的档案要向广大公众开放并提供统一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不能出于自身原因对某一阶层人群排斥或歧视,档案管理人员要统一标准,不得为特殊职位人员“开后门”,使其享有特殊化服务,工作人员对档案用户的要求和相应的工作流程应该是统一一致的。

三、基于公共管理视阈的档案管理方式

(一)采集群众意见的方式

档案管理向公共管理靠拢的具体管理方式有许多,其中采集群众意见是最能体现出正确方向的表现之一。既然档案管理面向的用户是广大的社会公众,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群众就可以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意见,管理人员吸取公众的意见,对未来向更多的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实有裨益。档案管理部门采集群众的意见加以改进,这样不但可以帮助档案管理工作进步,还可以增加档案管理工作的透明度[3]。

(二)档案资源信息化

随着电子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也加入其中形成电子信息档案,电子档案信息化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和领导者重视起信息资源的开发,这对档案管理未来的发展十分有益。档案管理向公共管理发展,同时也要向信息资源方面发展,形成档案信息资源模式,从而更好的推进档案管理的进程。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详见图一

图一 档案管理流程图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向公共管理方向发展对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有关键作用,因此,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对这一发展方向深入探究并促进其发展。档案管理的主体要变更为社会公众,承担的主要责任为社会责任。与此同时,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定期为档案管理人员组织培训,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同时管理人员自身也需要不断提高基本素养。这样才能实现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玉.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管理的实践范式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2(7):15-17,63.

第4篇

文书是目前办公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岗位,在机关单位的业务办公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机关单位工作的开展,文书工作的职责也随之变大,对于文档的管理、查询利用以及文档销毁等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也成为文书工作的一部分。尤其是近些年,政府机关的各种文书类型越来越多,版本的文书数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文书工作手工作业以及纸质档案的办公管理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下人们对各种文书档案的管理要求,亟需一种快速的、科学的、方便的、自动的文书档案管理办法来推动并加快文书工作。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来加快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设计并开发专门的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来加快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办公质量与效率,最终实现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的文书档案管理自动化,这对于推动我国企事业单位办公效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开发的作用

就目前我国办公室中大部分的文书工作以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开展科学系统的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从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工作衔接、工作管理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弥补了传统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上的缺失。在很多办公室中,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归属于行政办公室的范围,所以在日常的文书档案管理中尝尝出现档案归档不及时、档案管理标准低下等情况,这些现象的发生会导致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上的制度混乱,而且制度的不完善也会造成各部门对事故发生后的相互推诿而使得文书档案管理更加杂乱无章。通过开发专门的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通过技术来实现严格的业务流程,从而要求文书管理人员按照界面的操作来一步步实现文书档案的管理,突破传统人为工作方式下形成的文书档案管理障碍。第二,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解决了文书职位与档案管理上的工作衔接问题。在日常的文书档案管理中,很多企事业单位是将文书与档案进行了分离,虽然实施了一部分的管理办法来提升文书档案的正确性、科学性与实效性,但是由于对文书职位的重视不够,在人员配置方面往往是一个人多职或他人兼职,工作上的衔接问题非常明显,导致了当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文书与档案管理之间形成了很大的差异性,而且在档案管理中,文书并没有让档案发挥其应用的作用。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将系统角色与文书档案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真正的文书角色,才能对档案进行严格管理,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衔接性,突破了由于各种管理不当造成的工作差距,真正体现了文书对档案管理的作用。第三,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弥补了传统文书档案管理中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的缺陷。由于传统的文书工作中,对档案管理缺乏专业意识,所以并没有设定专门的管理岗位来实施对文书档案的管理,对于一般性的文书档案的管理办法也很随意,归档工作也效率低下。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以严格的业务流程为导向,专业的数据算法为基础来实现对文书档案专业的管理办法,从而弥补了普通系统用户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专业技术上的不足,提升了办公室文书档案的管理、归档等工作质量,保障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办公档案来开展,而实现的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则是要充分了解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而后分析其在信息化转变过程中需要实现的功能点,进而开发出对应的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企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首先,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是针对档案的管理,在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中,会与其他很多部门进行沟通,而文件档案则是较为正式的一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接收到相应的文件之后,将其进行归档,而后进行文件著录、案卷著录进行统一的归纳与管理,方便后期的查询、借阅等的操作。在对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中,首先要实现的是文书档案的电子化转变。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常见的档案大都以纸质的形式进行下发与传输,所以要实现纸质文档的电子化转变,通过添加扫描录入接口来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变成数字化数据来进行操作。当然,为了改变传统的纸质档案的工作模式,在实现的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中添加登记入口,来实现对档案的等级工作。同时,在系统中需要添加针对档案的内容修正变更功能,来允许文书人员对档案内容进行修改和更正。其次,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会将归档的档案借阅给其他人员,会是要对档案进行归还,所以在实现的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要实现档案的查询、借阅以及归还的功能,从而提升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基于上述考虑,在设计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时需要完成企事业单位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同时要本着提升管理效率的原则来实现各种功能优化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为设计的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功能结构框架图。档案管理档案借阅与归还系统设定综合查询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登记扫描录入文件著录文件归档案卷著录档案变更网上预订网上查询档案借阅档案归还借阅人管理综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状态设定年鉴销毁图1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框架结构图如图1所示,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包括文书档案管理、文书档案借阅与归还、综合查询、系统设定等四个最为基本的功能。

3.1文书档案管理模块

文书档案管理模块是实现最基本的文书档案管理功能,通过设计和实现以下功能点来实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1)档案登记:系统实现档案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关键,在对发文登记、收文登记和登记进行合成,从而生成了最为基本的电子化档案,为后续的其他档案管理的业务提供最为基本的数据。2)档案扫描录入:该功能主要是对传统纸质档案进行快速电子化转变的功能,通过高速扫描仪等设备将纸质文档扫描成固定格式的数字化文件,而后通过第三方稳定软件将其转化成可编辑、修改的文件进行存储与管理,方便后期的业务的使用与处理。3)文件著录主要是最初的档案文件进行著录处理,制作成相应的目录、报表等方便后期文书档案工作的开展。4)案卷著录:主要是文书档案的归类,通过创建案卷来将文书档案进行统一分类,而后将相应的文书档案归属到同一类别中的案卷中,从而形成文档的分类与统一管理。5)文件归档:主要实现是文书档案的文件级著录档案创建,从而实现录入的档案的归档操作。6)档案变更:主要是对文书档案内容或案卷内容的修改与更正,根据实际的业务需要将其进行变更操作,从而更加满足企事业单位的文书工作需求。7)年鉴销毁:针对传统的纸质档案销毁进行数据备份的功能,针对档期的纸质档案按照业务规定要进行销毁,通过年鉴销毁的功能可以将其进行备份,并添加上已销毁的标记,以备不时之需。

3.2文书档案借阅与归还

文书档案借阅与归还功能主要是实现其他人员对文书档案的查询、预订、借阅、归还的管理操作。1)网上查询:为了实现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转变,在文书档案进行归档与著录之后,其他工作人员就可以对当前所有的文书档案进行查询,通过全部查询的功能或者输入某些条件来将自己需要的文书档案查询出来,根据其状态进行预订或延迟操作。2)网上预订:主要是对文书档案预订操作,当查询到对应的档案未被预订或借出,就可以在网上进行预订。3)档案借阅与归还:主要是对文书档案的借阅状态进行操作,文书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内容将文书档案的状态进行变更,从而在文书档案被借阅或归还之后快速标记其借阅状态。在此,对文书档案的借阅状态进行设计,主要分为未预订、已预订、已借出、未归还、已归还,通过几种状态的变更来实现对文书档案的查询、预订、借阅与归还的操作。

3.3综合查询

综合查询功能主要是方便文书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查询,如档案的状态汇总查询,根据相应条件对文书、案卷、各种借阅与归还信息进行统一查询,从而方便文书人员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其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各种档案统计表格,以图表的形式形象化地展示其当前的基本状态,极大地方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3.4系统设定系统设定主要是对借阅人的管理以及文书档案基本状态的设定。

4总结

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以实际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为需求,本着优化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和提升效率的原则,设计了档案管理、文书档案借阅与归还、综合查询、系统设定等基本功能,从而满足文书人员的基本工作需求,提升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作者:王琦 单位:南通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参考文献:

[1]王芳.关于档案管理前端控制与文书工作的思考[J].兰台内外,2016(4):34-35.

[2]魏韩利.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办公室业务,2016(8):109.

[3]李超.档案管理系统在文书档案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2):90-91.

[4]张文华.改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J].黑龙江档案,2014(4):157.

第5篇

一、信息化条件下广播电视台文书档案业务数字化的发展机遇

信息化条件下不仅文书档案数字化迎来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而且也使得数字化工作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可行性大幅提高,从而对于广播电视台文书档案数字化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1、文书档案信息化的政策机遇良好

为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制定出台了诸多的扶持政策,鼓励包括文书档案等业务在内的产业数字化发展,如《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就对各领域的信息化提出了指导意见。此外,《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的出台则为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数字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2、文书档案管理数字化便捷性大幅度提升

信息化条件下,首先,各种信息设备被大量的开发出来,文书档案数字化具有了可行的基础,如文字扫描专用设备以及扫描后不同文档格式转换工具的开发,使得各种历史文书档案可以便捷的转变为数字档案。其次,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了可行性。由于信息化的推广应用,一般的文书档案人员都具备计算机操作技术,而各种软件供应商开发出的文书档案管理软件界面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文书档案管理的难度,提高了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

3、文书档案数字化成本大幅度降低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随着信息化的推广应用,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服务供应商的产品价格都大幅度降低,这就使得文书档案数字化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即使是县及以下的单位,只要购买了基本的软件,并利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辅助就可以实现数字化管理及应用。此外,从管理来看,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可以利用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

二、信息化条件下广播电视台文书档案业务数字化面临的挑战

信息化虽然为文书档案业务数字化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表现在文书档案业务流程需要重构等方面,需要广播电视台组织力量积极应对。

1、文书档案业务流程需要重构

广播电视台传统模式下文书档案的业务流程基本是各部门将文书档案资料送交档案室或者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审核后就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保存,直至最后销毁,这一过程中如果需要调阅则只能到档案室办理相应的手续。但在信息化条件下,这种业务流程需要重构,如需要调阅文件则只需要到存放文书的档案的计算机设备中进行操作,而无需到档案室调阅纸质文档,这就改变了传统的业务流程,但部分广播电视台尚未推进流程重组,难以适应信息化的需要。

2、文书档案工作内容需要创新

在传统模式下,广播电视台文书档案主要是对纸质档案进行保存,但在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增加了电子档案的内容,这就需要广播电视台在工作内容上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制定数字档案的管理制度,即数字档案如何保存、如何开发利用等,这就必然需要对业务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对数字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进行验证,即保证两者在内容上是相同的,特别是,由于数字档案具有可修改性,在正式成文之前可能经历了不同领导者的修正,因此必须有效的进行核对,确保数字档案保存文稿为最终定稿的文书。

3、文书档案的安全性遭遇威胁

在信息化条件下,特别是没有开发专门的数据库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的文书档案都是简单的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保存,如建立一个文件夹将同类型的文书档案存放在里面,但由于这种存在只能进行简单的加密处理,部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甚至没有进行加密处理,如果遭遇不法分子的攻击容易导致信息泄露,给广播电视台带来压力。

三、信息化条件下促进广播电视台文书档案业务数字化的思考

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台文书档案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字化过程中,广播电视台必须把握机遇,积极完善数字化设施设备,加强文书档案人才管理,完善数字化管理制度,以此加快文书档案业务数字化进程。

1、积极完善数字化设施设备

首先,要积极完善硬件设备,广播电视台要加大投入,积极购买包括计算机、扫描仪等在内的信息化设备,并进一步完善纸质文书档案管理设备,以促进纸质文书档案与电子文书档案同步升级。其次,要积极完善软件设备,广播电视台要根据其文书档案涉及的内容多等特征,积极组织开发文书档案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的存储能力强、管理方便、安全高效的特征,强化文书档案管理。

2、加强文书档案人才管理

首先,广播电视台要明确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要明确这一岗位人员在档案管理、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使用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为文书档案业务人才选拔、聘用和培训提供目标指向。其次,广播电视台要根据文书档案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加强人才培训,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形式等进行规划,如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手把手”的教以帮助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掌握计算机软件使用方式。

第6篇

一、会计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

1.利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整合会计档案信息

以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整合SAP系统、共享报账服务平台、银企直联系统、资金稽核平台等的报账流程报账和影像信息、自动收集各种信息,保留调阅其它业务财务管理系统数据的能力,全方位提供会计档案电子信息。

2.利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管理全生命周期纸质会计档案

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影像子系统管理纸质档案制作、接收、流转、出入库、调阅等工作,借此将会计档案电子信息和纸质会计档案对应,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成为管理全部周期会计档案的信息平台。

3.形成统一的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形成1个门户、2个子系统、3个应用层面构成的统一的会计档案管理平台,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影像子系统统一按门户、集中存储、统一管理、统一安全规则,影像子系统数据在纸质档案归档完成后转移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统一管理。

二、形成基础会计档案影像化整体方案

1.借助报账流程直接解决报账类原始凭证影像化

通过扫描前置到报账发起环节直接对报账类原始凭证影像化,为后续管理和业务审批、会计处理全流程提供电子档案信息支撑,通过提升流程效率补偿扫描环节发生的劳动耗费。

2.利用信息自动收集手段解决非报账类原始凭证影像化

直接获取非报账类原始凭证所涉及转固和预转固、资产、省代、税费、收入等业务及相应业务管理平台生成的会计档案电子信息,方便会计电子化处理及非报账类原始凭证电子数据的直接生成。

3.通过现有业务管理流程改造引入影像化

对基于纸质档案流转的业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在业务管理流程初期引入影像化操作,使业务管理模式由基于纸质流转的处理模式转变为基于纸质档案的电子处理模式,如采购类物料模块凭证影像化管理试点问题。

三、寻求银行电子回单解决方案

1.寻求对直联银行回单进行电子化对接

取得工行、招行、农行、建行等主要直联银行配合,推进银行回单电子化对接,通过银企直联系统取得经过稽核确认的完整银行电子回单支付数据,同时完成电子回单与电子记账凭证之间的信息集成与关联,支持后续电子会计档案信息利用。

2.建立资金业务稽核机制,保证资金支付安全性

考虑到银行业目前尚未形成可认证的银行电子对账单,电子回单数据完整性无法直接核对确认,需依靠保证电子支付业务安全的及时稽核机制确认资金支付电子回单数据完整性。

3.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实现非直联银行回单电子化

除主要直联银行外,剩余非直联银行全部采用直联方式进行银行回单电子化成本过高,且费时费力。通过将剩余银行账户交易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公司、交易最终结果直接进入主要直联银行的方式可快速、高效地完成剩余银行的回单电子化工作。

四、会计档案“去纸质”整理方案

1.形成记账凭证电子化应用模式

提出基于纸质原始凭证的整理、制档和检索模式,通过原始凭证条码信息解决原始凭证的成档、检索以及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匹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取消打印保管纸质记账凭证,仅保管纸质原始凭证的做法,同时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保管记账凭证完整的电子信息。

实际操作中,原始凭证成档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依旧以记账凭证为基本单位,同时通过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及纸质档案卷首的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勾稽关系表管理卷内纸质原始凭证。

2.推动账簿及银行回单电子化应用工作

在各类账簿、银行回单初步电子化基础上取消纸质的打印、处理和保管工作,仅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保管对应电子信息;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电子数据合成相关档案信息满足各项调阅需求。

五、开展业务协作,简化会计档案相关操作流程

1.完善流程

通过与法律、档案管理部门协作,将现有合同管理流程进一步延伸到合同接收保管环节,形成合同闭环管理。在此基础上将报账过程直接应用电子合同,节省合同报账过程中反复提供、扫描、传递、稽核、保管纸质合同的劳动,堵塞报账过程中利用未签字、未审批合同报账、利用不同合同版本取得报账利益的漏洞。

2.引入影像化模式

与采购、工程等部门合作,在业务管理流程中引入影像化模式,通过业务环节扫描提升业务管理流程审批效率,通过自动获取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生成影像化原始凭证,减少基于纸质收集和流转的物料模块凭证整理劳动及传递浪费,为将来压缩不必要的纸质原始凭证流转和保管打好基础。

六、精心打造立体式会计档案信息质量管控模式

对电子会计档案信息产生和处理过程的责任,以及档案信息在处理、交换、全方位收集与跟踪方面的信息质量予以控制,并通过相关制度体系予以落实。

1.依托报账流程建立多元化信息质量责任体系

明确报账流程中报账单位、报账人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下简称“FSSC”)之间的责任关系,落实报账人在信息申报、报账单位和FSSC在电子会计档案信息流转与审核、FSSC在信息处理方面的管控职责,形成三位一体的信息质量责任体系。

2.以事前稽核体系保证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建立省市一体的两级事前稽核体系,在防范报账风险、健全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同时,保证纵向流程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真实性和一致性,健全保障电子会计档案信息品质的长效机制。

3.形成各业务管理系统数据交换与校验机制

统一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与各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界面,建立标准化的系统间数据交换模式,设置系统间数据交换后的校验复核机制,保证档案数据获取过程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7篇

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运营的最基本工作,做好这一项工作,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运行和发展,在新的信息发展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也要符合新的信息化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革,是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也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关键。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很多数据的应用和储存变得更加方便,是新时代的信息发展方向,应用新的技术改革事业单位的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也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改革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档案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能够充分发挥档案的管理职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与效率是息息相关的。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各项信息处理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比如云计算技术,这种高效率的信息管理方式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同样身为信息管理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当将新的技术运用到工作中,适应社会的科技发展。不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改革的期间,事业单位的体制也处于改革时期,改革需要运用新的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化发展的平台,因此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改革也是推进单位体制改革的有效方式。另外传统的档案保存方法具有易丢失、易损坏、查找不便的缺点,新的档案管理方式能够加强对档案的保存力度。因此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的影响,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把单位的发展重心都放在了如何提供社会服务上,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包括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给单位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这种整体的不正确意识导致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疏忽了对档案的管理工作,造成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不合理,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1]

(二)档案管理方式不科学

现代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的处理、储存、传播的方式也在逐渐现代化,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变得更加先进快捷,创建档案管理系统来帮助管理者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尽管大多数事业单位都采用了计算机系统来制定管理体系,但一些时候并没有对档案系统的数据进行更新,档案管理者也是缺乏档案管理的意识和专业素质,使得电子信息技术没有很好地应用在档案管理中,造成档案管理方式不科学。

(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有较强操作体系的工作,对从事的管理人员专业程度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工作人员要具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的管理方式和技巧,档案管理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单调性,需要管理者在工作时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培养仔细程度和耐心。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受事业单位的重视,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审核没有那么严格,导致了很多工作人?T的专业素质都达不到良好管理档案的要求,对档案分类和整理缺乏专业性的认知,导致档案的归纳、整理、保管等操作方式不规范,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2]

四、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

完善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指要对档案管理的流程进行重构,分析在档案管理流程中每个环节的设计和工作效率,发现整个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对该项环节的优化,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档案管理也无流程的升级和改造革。新形势下对信息管理提出的要求是从本质上改革,因此事业单位的档案业务流程改革也要从本质上进行。

第一要优化业务流程,完善档案管理内部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工作流程,梳理好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关系,动员全体员工投入到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的工作中来。对各项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审核,如档案的录入、编排、维护、更新、查找、监管工作,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第二,规范业务流程的标准,标准化在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制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标准化的规定将档案管理流程的体系固定下来,根据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分配职责和管理资源,明确每一位管理员工的职责和所在岗位所负责的范围,将长远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对标准化流程的制定中。[3]

(二)扩展档案管理服务能力

首先要对服务的功能进行扩展,原有的档案服务功能大多数只是对信息的检索和查看,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中,档案的服务功能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扩展,可以开发数据的整理功能,让档案数据能够执自行的按类别规整、自动筛选、与其他信息建立一个清晰的对比模型,为需求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在档案的服务过程中可以增加其他的服务功能,比如说根据所查找数据提供相应的档案信息,在检索中设置高级检索,让使用者能够根据数据发生的年份或者是方向查找到一类的档案信息,做到更加迅速地找到需要的具体信息,对档案的检索功能更好地运用。其次要扩展服务的内容,传统的档案服务都是等需求者有需要时自己使用,档案管理提供的只是一个数据仓库,在新的服务模式中应当改善被动服务的局限性,逐渐朝着主动提供服务的方向发展。

(三)构建档案管理平台

构建档案管理平台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加强硬件上的建设,档案管理的平台可以以事业单位发展的平台为依托,建立属于自己的发展平台,结合档案管理的职责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功能平台,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快捷的档案管理平台,同时考虑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档案管理发展目标的平台。第二方面是实现对资源的整合,资源的整合可以通过各类的整理软件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也是要利用好这些整理办公软件来进行的,将档案的管理工作融入整个的档案平台中来,借助管理平台实现对档案资源的整合,使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最大的效益。

五、结语

第8篇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有些学校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长时间沉浸在新校区即将开工建设的喜悦中,从新校立项开始就没有对基建档案管理进行“提前介入”设计,根上带病;二是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责任心不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工作心态普遍存在。这会直接导致学校的基建档案资料要么存在无人负责的混乱状况,要么因收集、整理不及时而造成档案残缺不全。

(2)人员配备不到位。由于新校建设大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同一时间内开工建设的单体建筑较多,大部分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还没有转移到基建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基本没有配备专职档案员,档案管理意识较差,这都导致了基建档案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在执行上存在“疲软”现象。

(3)规章制度不健全。新校建设之初各方管理人员往往比较重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忽视对基建档案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由于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制约,基建档案管理从一开始就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直到临近建设项目竣工交付时,才会发现基建档案零零碎碎,残缺不全,而此时收集起来难度加大,最终造成资料移交不全、归档内容质量不高。

(4)管理手段落后,主动提供服务的意识不强。档案管理工作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提供服务,新校基建档案也要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育发展服务。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太强、缺少系统培训、更新知识较慢,导致新校基建档案管理手段没有适应现代化要求,档案管理还存在着传统的“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思想,主动参与开发利用档案的意识较弱。

2教育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依法治档,用法治思维强化基本管理。法制国家必然要求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依法行事。依法治档就是要求主体单位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基建档案进行合法、科学的管理,新校区基建档案的管理要依法办事,都要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等要求来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等各个环节都是有法必依,必须依法进行。

(2)科技兴档,用现代化手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一是要做好基础数据建设,这是基本前提,二是要注重网络环境建设,实现上下一体化,三是要加强业务流程建设和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上实现业务重组。这样可以通过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实行远程传输、查阅、保管和利用,提高基建档案管理效率。

(3)强化认识,树立科学化管理的正确方向。领导重视是搞好新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学校领导要有较强的档案意识,认识到新校建设档案对学校今后管理工作的深远影响,强化档案形成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如有档案失真、散失、遗漏、损毁而严重影响基建档案质量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档案管理工作要纳入学校整体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提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解决档案不被重视管理的问题。

(4)提前介入,建章立制,专人负责,从体制机制上做到未雨绸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如,某院校新建时,提前制定了诸如《学校基建档案收集整理移交流程》、《学校基建档案管理员岗位职责》、《学校基建档案责任追究制度》等10多个相关文件和办法,新校建成后共整理了2632卷档案,基本包括了建设项目前期、后期、结算等所有的过程资料。

(5)积极开发利用学校基建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基建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新建学校档案管理的目的和归宿。随着学校不断发展,档案利用会越来越多,需要提供的信息量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学校基建档案利用工作,积极开发档案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活动,增强服务功能,满足不同的利用要求,从而达到实现档案价值的真正目的。

第9篇

一、计生档案的“四化”管理

(一)系统?W络化

计生档案工作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明确专人、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实现计生档案工作管理系统网络化。实现系统网络化,能够有效地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作为“司令部”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是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针”,人口计生局各科室具体承担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落实,汇集“八面来风”,是“针眼”、是关键,乡镇和行政村各业务部门、科室应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工作小组,责任到人,形成“纵向线”。同时,这些“纵向线”并非完全孤立、毫不相干的,除对上负责外,还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这个体系要横到边,纵到底,配合联动,形成网络。这个网络既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体系,同时也是计划生育档案收集、管理的系统体系。

(二)职责明确化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既是档案保管工作的本任务,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目的之一。档案保管工作的具体任务就是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档案保管人员要持之以恒,时刻警惕,防止档案损坏,确保档案的安全,为档案工作提供物质基础。

(三)工作制度化

只有严格有关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档案完整安全。根据多年工作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这些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专兼职档案员实行月初评、季考核、年奖惩制度,计生档案收集、上报、整理、存档应做到规范,要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要求,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操作;实行定期谈话制度,专兼职档案人员要定期向服务对象谈话访问,取得工作主动权;实行计划生育项目检查治疗登记制度,为各级计生服务站以及医院的相关机构配备专用检查登记簿,把第一手资料全部统计起来;实行档案收集整理时限制度,规定各科室下班前要收集归档当日的资料,每月上报一次档案材料,等等。

(四)管理科学化

计生档案工作人员要定期对收集来的档案材料进行科学归档整理。为保证工作质量,达到档案类目设置合理,组卷规范的目的,重点应抓好以下五个环节。一是合理设置类目体系,二是实行定期归档制度,三是实行计生档案工作检查制度,四是档案工作人员要强化法制意识,严格贯彻落实档案保管、利用等有关规章制度,确保档案的完整安全。五是认真做好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二、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基本途径

1、更新观念。档案人员要从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实体的保管人员转变为管理者、知识提供者和决策咨询者,就需要掌握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能从纷繁复杂的档案资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及时传递于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活动中。

2、重组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流程。根据信息流进行管理流程重组,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参与者进行信息流程设计的过程中,将隐性知识融入流程设计的环节,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定义流程中与档案相关的基本概念,提出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鉴定、流转、保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整个流程的科学与高效。同时,信息流程的设计过程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传递、交流和共享的过程。一方面,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流程参与者所蕴藏的隐性知识得到了显性化;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和共享,他人外化的隐性知识,通过不断内化、外化的循环,促进了知识创新的实现。

3、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技术服务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由简单编研向研发转变,由传统的保护技术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由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向应用与转化方面转变。因此,分散、无序的信息集中和有序化,经过筛选、鉴别、归类和综合过程,更加结构化、综合化和系统化,成为一些单位科技档案服务的主要内容。有效的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和检索手段,必要的网络系统和搜索引擎技术,以及各种知识储备的专题数据库群,能够实现知识的共享与有效利用。

4、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环境。首先,建立多渠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投入机制。第二,大力加强开发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落实“依法治档”,保证工作有法可依。第三,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

5、优化计生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第10篇

1.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必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既有各种规章制度,也有统计数据、研究报告,还包括卫生监督相关资料,其管理的规范及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随着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信息公开期望的增强,这种规范化管理将为信息的公开和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1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推动各种法规制度的执行

疾病预防控制法规制度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规范其管理,既可以便于政府决策者、相关监督机构以及社会公众查阅,而且这种系统性的存档可以为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提供参考,从而便于制度法规得到执行。

1.2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中包含大量的调查报告、统计资料以及疾病材料,这些调查报告与材料既包含对以往数据的一种统计,可以发现各种疾病预防事件的发展规律,从而便于人们从规律中得到启示,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尽可能的推动疾病预防与控制,也包含当时针对疾病预防控制采取的举措,取得的成效,可以为类似疾病出现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参考。

1.3有利于强化卫生监督与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还包含对学校、对国境口岸的卫生监督资料,截止2012年,全国被监督学校达到22.4万所,78.2%的学校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这些档案的管理对于预防疾病控制,推动卫生监督与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要对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推动其应用开发,必须把握好其基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规范化管理与利用水平。但从实践来看,目前这种开发应用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档案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作用尚未得到全面的发挥,这为未来进一步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应用提供了方向。

2.1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包括档案的建立、档案的保存、档案的查阅以及外借管理、档案的销毁等内容,其规范化管理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三条。首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即要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实际情况,制定细化的、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档案管理的任意一个环节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执行。其次,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在实践当中,涉及档案管理的各个流程要规范,如档案的存档要有责任人签字审核后依照一定的规则分类存档,在档案的借阅中要有负责人的签字才能查阅,如果要外借必须履行完善的手续。通过流程的规范化推动管理的规范化。再次,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即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利用电子档案等方式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以更好的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同时这种电子化管理还可以为档案查询等提供便利。

2.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利用的基本途径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利用包括供卫生、疾控部门利用,还包括供研究者、统计单位利用,其规范化的利用途径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对档案数据的开发利用,通过统计软件或者统计手段,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找出疾病预防控制的内部规律、发展态势,从而为相关个体提供参考。其次,对疾病预防控制经验的对比总结,通过对同类疾病不同预防控制方案的比较,对不同疾病应对方案的比较,可以发现各方案的优劣,从而便于形成一套完善的应对方案,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再次,对疾病预防控制问题的查摆,通过对档案的查询,可以发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就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向。

3.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思考

疾病预防控制不仅事关政府部门各项工作,而且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规范其档案管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实践当中,要以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前提,以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档案利用的创新为导向,积极推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1完善基础设施为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利用奠定基础

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前提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做为保障,首先,要积极构建档案管理场所,特别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单位,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办公场地开设专门的档案室,并购买档案架、档案袋等配套设施,通过设施的完备推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为档案管理和利用提供便利。其次,要积极开发各种软件设施,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通过与档案管理软件供应商合作,开发出符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实际的管理软件,通过软件实现档案数据的查询与管理。特别是,这一过程中要积极推动档案的电子化管理,通过将纸质档案进行编码,并与电子档案相对应,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管理模式。

3.2创新渠道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提升

首先,要创新性的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在贯彻执行《档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要根据档案管理信息化等要求,制定出台适应时代要求的档案管理制度,如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信息归档制度等,以此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其次,要创新性的完善档案管理模式,在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分级管理体系下,要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明确归档信息的收集、整理、存档工作,避免由于工作衔接失误导致信息失真。再次,要创新性引入档案管理新理念,将服务等理念贯穿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第11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2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95-01

1 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完成的工作

1.1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全球信息化要求的必然结果。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使档案信息资源配置更合理、管理更全面,可以为单位、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1.2 研究目的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中心,建立具有工作服务网络化、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资源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档案馆,并通过本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上级档案局对下属档案馆工作流程的监控和指导,建立规范化的档案业务管理体系,并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1.3 主要完成的工作

在充分研究档案馆信息管理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实现档案信息化系统的整个项目建设,即完成的系统设计内容有:档案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的编码、测试、软件交付、验收、维护。

2 档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1 档案管理系统功能简介

档案馆是紧紧围绕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来开展业务工作的,档案馆的主体工作流程包括。

(1)收集归档。对各类档案进行收集、初步整理、归档鉴定、整理和正式归档。档案归档包括:收集、整理、正式归档等关键子流程和业务活动。

(2)管理维护。主要是指对已正式归档档案的日常保管、维护。档案管理包括:鉴定、保管、销毁关键子流程和业务活动。

(3)有效利用。主要是指档案馆为单位和社会提供档案相关的服务。档案利用包括:借阅、归还、统计、编研关键子流程和业务活动。

2.2 档案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条块协调,统筹管理,互联互通,整合发展,资源共享。以有效利用为灵魂、以网络技术为工具、以整合共享为手段、以安全可靠为保障,使档案馆各部门实现互联、共享和利用。

2.3 档案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根据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实际,即档案信息量庞大,档案信息分布存放,但需要把档案信息提供给不同权限的用户使用,因此,在系统中,我们采用C/S+B/S的混合模式。

2.4 档案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该系统使用的多个数据库是分布式的、超大规模的、可互操作的。同时该系统设计了多种登陆权限,包括档案馆管理人员、下属单位管理人员以及普通网络用户,按不同的授权提供不同权限的档案管理服务。

2.4.1 档案收集归档系统

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收集,其具体内容是通过各种渠道,如下级档案馆上交、社会各界捐赠等不同类别的档案按照规定集中保存起来。档案收集后,档案的归档更加重要,它是档案有效利用的必要前提,档案的归档及时与否,决定了档案的利用价值。

2.4.2 档案管理维护系统

档案管理维护系统主要负责档案信息资源的整理、维护与利用工作,主要包括: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统计、档案利用等。

(1)档案整理

档案整理主要是对收集来的档案实物(按案卷、盒、文件、各种载体形式移交来的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同时进行编目、索引形成管理档案的目录信息,使整理出的档案能够反映历史活动的真实面貌,便于保管和利用。它是档案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

(2)档案鉴定

系统自动检索出过期的档案,形成鉴定目录;档案主管可以对鉴定申请的档案进行鉴定,更改保管期限,并形成销毁目录;销毁目录提交相关领导审批,返回审批结果;对审批后可以销毁的档案进行销毁,扔入回收站,并形成销毁目录。对到期档案能报警提示并做批量处理。

(3)档案保管

档案保管工作主要包括档案在正式存入库房档案架后的整个管理工作。

1)库房安全管理:对库房温度、湿度设定范围,当温湿度超过设定范围时,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报警;

2)图形化统计:按年份、月份等条件统计温湿度变化,并形成曲线图;

3)库房图形化界面。

(4)档案统计

以统计数字反映和揭示档案及档案工作中各种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性的工作。是掌握与分析档案和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研究制定档案管理与档案事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实行有效监督与指导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1)统计方式

档案统计、馆藏统计、分类统计、交叉统计、按全宗进行统计、自动生成统计年报。

2)统计条件

档案类别、著录项、档案库类型等条件形成交叉统计。

(5)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是档案整个过程的最终环节,是档案利用者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查找、利用档案信息,满足其利用需求的行为过程,也是档案信息资源潜在的利用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

针对档案利用,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如下功能:

1)实体档案管理

2)电子档案借阅管理

3)借阅流程自定义

2.4.3 档案有效利用系统

负责为档案馆的使用者提供档案相关服务,主要包括:档案信息、档案查询、借阅审批子系统等。

2.4.4 档案信息安全系统

负责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访问控制(用户权限)、信息加密、身份验证等。

2.5 系统接口设计

通过系统接口,使档案馆OA系统产生的档案数据进入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档案归档操作,从而实现真正的文档一体化。

2.5.1 系统接口实现内容

(1)实现档案数据归档;

(2)在OA中完成与档案相关的审批程序;

(3)在OA系统中发送提示信息;

(4)OA系统权限导入接口。

2.5.2 单点登陆

单点登陆技术解决了用户管理、密码管理的难题,即用户一次登录,就可在企业网络内畅通无阻,自由访问众多的应用系统和网络资源,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3 结语

在调查现有档案业务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化设计方法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设计,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开发出符合档案馆档案“收、管、用”管理流程,满足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黄朝辉.基于CS和BS结构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3).

[2] 张克东.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自动化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第12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 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档案管理人员应遵守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在收到归档的文件材料后,应及时登记,并认真做好档案资料的立卷、验收、归档和集中管理工作。归档整理应符合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的要求。归档的文件资料,其内容必须准确、齐全完整、真实反映整个建设活动的过程。归档的材料应字迹清楚、图表整洁,需要单位或个人签章的,其签章手续应完备,并应采用碳素墨水、蓝黑墨水耐久性强的材料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等易褪色的材料书写,归档装订的文件材料应有案卷封面和卷内目录。

二、目前工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不健全, 职责没有落实到位。

目前,部分工程建设单位在档案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问题,没有设立工程档案管理组织,没有制订应有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有些建设单位虽然制订,但也不健全。同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档案资料规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日常工程建设管理中只注重抓工程施工建设,抓“形象工程”,只注意安全生产、工程质量,而忽视了属于内勤服务范畴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二)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保管条件较差。

建设单位中,只有少数单位有独立的档案资料室,但也存在装具不足情况,有的档案资料只能成捆堆放在地上,档案“六防”措施上更是难以落实,不利于档案资料的安全保管。

(三)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强, 业务水平不高, 管理欠规范。

建设单位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只有少数几个是专职人员,并经过档案部门的业务培训,而大部分档案资料管理人员是临时调抽,并身兼数职,有的由负责施工管理人员兼任,有的由单位办公室人员兼,既没参加过正规的档案业务知识培训,平时又忙于应付手头日常工作,所以就很难在档案管理业务学习上花时间、下功夫,档案业务知识欠缺,管理很难做到规范。往往出现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工程施工建设进度相脱节情况,档案整理归档处在相对滞后的状况上,造成工程资料不能有序规范管理,呈现零散状态,随着资料的堆积,整理归档势必跟不上去。

(四)工程档案没有被充分利用。

工程档案深层价值的挖掘,利用几乎很少单位能做到。很多档案中该体现的汇总、分析、统计的数据都没有实现。建设单位建设的各类似工程不能通过档案给其他待建工程提供参考,许多项目经历的事件仅存在于事件发生当时及事件当事人的头脑中,无法从事件中提炼经验和教训。如几个项目出现类似的工程变更,这说明工程变更仅在项目本身作了纵向管理,却没有在建设单位进行横向的比较管理。

三、科学精致的流程图保障档案管理的完整性、高效性以基本建设程序为主线,建立工程档案管理流程。(详见附文一)。

四、利用好工程档案、体现档案价值

工程档案不仅是告诉别人我们做了些什么,还应是通过录入、汇总、统计、分析后,对项目管理起到促进作用。利用工程档案来控制工程项目建设活动流程及各项业务的规范性,利用档案来监督、促进工程的建设。

利用工程档案,除传统的纸质档案的查阅方式外,更符合时展、更便捷的是利用工程档案信息化产生的信息,来使用工程档案。

1、可以建立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根据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对档案管理的预期效果,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引进适合的软件系统,建立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2、除专业的软件管理系统外,也可利用日常办公软件,例如excel、word等,进行工程档案管理电子化,便于工程档案利用。

(1)、以项目为单位,从项目的立项到财务审计完成为止,以资金发生时间为顺序,建立项目资金费用表格。填报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财务年度预算、月度产值、资金实际支付情况(包括工程变更的预算费用)、工程审计情况等内容,为项目的资金计划编制、成本控制、进度情况、各类报表的填报以及加快工程审计及财务审计提供基础性资料,便于项目的参与者了解项目的资金等情况。

(2)、建立重要文件的电子版本。

相关职能部门的批复意见:对于项目项建书批复、选址意见、用地预审意见、建设用地许可、可研批复、交评意见、初步设计批复、概算批复、施工图审查意见、用地批准书、中标通知书、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工程界定表、工程移交单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批复意见进行扫描存档,以增加档案的安全性及方便项目其他工作人员查阅使用。

各类报批文本、图纸、合同、招投标文件、变更联系单、单位发文等作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存纸质版本的基础上,同时保存一份电子稿,以增强档案的安全,便于项目前期调整使用和作为其他项目报批、管理的参考。

五、建设单位工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需要领导的重视。

工程档案管理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只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虽重要,但却很难产生阶段性、象征性的效果,故需要单位领导的重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项目建设中,进行工程档案管理,随着工程建设,完成工程档案归档。

(二)需要各方有互助共赢意识。

工程档案管理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不是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全心全意就能达到很好效果,需要各方共同提高认识,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完成。

(三)需要各方承担起响应责任。

建立工程档案的监督检查制度,使参与项目的每个人都承担起相应的档案归档、录入的责任,要保证档案原始、及时、准确、完整。在项目考核中,应将工程档案管理情况作为一项考核内容。

(四)需要提高工程档案的法律地位。

将工程档案归档、移交作为部分合同款支付的必要条件,且在招标及合同中明确工程档案归档的份数、时间、质量等要求,强化参建第三方的档案管理责任。

六、课题研究不足之处

1、由于人力、技术所限,未对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系统研究。

2、本课题仅就市政工程进行了工程档案管理流程编制。

附文一

工程档案管理流程

第13篇

1.前言

国土资源档案包含多个种类,比如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以及土地综合档案等,国土资源档案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增大了档案管理的难度,而基层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档案信息的分类检索,这是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国土资源的种类繁多、资料复杂,其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来说专业性和技术性均较高,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意识,明确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基层国土规划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2.基层国土规划档案的特点

2.1多样性

国土规划档案的种类很多,综合类国土规划资源档案主要包括实物档案、科技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等;以档案的地籍差异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国土资源登记、国土资源调查以及综合性国土资源材料等;以档案的业务性差异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国土资源检察档案、建设土地档案以及土地资源规划档案等。所以,基层国土规划档案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管理的难度。

2.2复杂性

复杂性是国土规划档案的另一突出特征,例如,从建设性国土档案方面分析,其中的用地协议与征地申请属于文书档案,而用地环境图示以及土地设计文件则属于科技档案。各个种类的档案之间存在一定复杂性,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状,不利于管理人员的高效管理。2.3易变性在国土规划的档案管理过程中,易变性主要是由地籍差异所引起的,虽然土地可以进行划分,明确土地所有权,但是地籍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例如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同时,地籍还会受到人员迁移的影响。所以地籍的不可分解是导致国土规划档案易变性的主要因素,在地籍变更是,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进行准确的记录与信息保存,尽可能避免对地籍分配造成不良影响。

2.4完整性

国土资源档案所包含的信息较为全面、完整,例如,在征用一块土地时,必须经过报批、申请、审核以及考察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基本信息办理,投入土地的使用,且此手续办理过程中的系列问题均有详细记录,产生失误、遗漏等问题概率极低,因此,国土规划档案相对来说信息较为全面和完整。

3.基层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国土资源部门建设的主要组成部门,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以信息化技术作为核心,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能够保障国土规划档案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能够实现国土资源信息保存、提取、更改以及管理的快捷性,进而提高国土规划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基层国土规划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国土规划档案中包含大量关键信息,用于记录和保存国土、单位以及个人的国土资源活动,这一类信息的记录不仅用于人们查阅,还是维护相关人员以及单位的土地利益的关键依据。实现基层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档案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通常是由纸质进行记录与保存,在长时间外界环境的影响中,纸质档案会暴露诸多不多,如字迹模糊、损坏以及遗失等现象均会给对国土资源部门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因此,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应当强化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电子版形式记录与保存重要信息,以此达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高效性与永久性。

4.基层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弊端

4.1未树立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观念

目前,国家投入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不断加大,国土档案信息化技术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国土资源部门人员更换频繁,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部门并无稳定的经济来源,相关管理人员未树立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观念,没有意识到国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意义。加之我国国土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速度较慢,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许多缺陷,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难以达到国土资源管理的根本目标。同时,国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成本较高,大部分管理人员更倾向于选择纸质管理方式,不利于国土规划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4.2国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流程不规范

在国土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归档工作落实不到位,未达到其实际效果。某些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未规范相关工作流程,未对档案信息的采集、整理、记录以及归档实行信息化管理,有的国土档案资源信息采集并不全面,而有的档案由于长时间堆压,未经过合理的编排与分类,给国土资源档案的查阅带来诸多不便。还有些基层国土规划管理部门由于工作人员专业化素质不高,在实际的工作中,未按照正确流程处理档案,造成档案信息的混乱,档案设备的不合理运用等问题。

5.基层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5.1强化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为了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提高对其重视,意识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意义与价值,转变传统观念。同时,国土资源的管理人员应当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深入贯彻和落实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国土档案管理的进步。另外,管理人员必须强化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宣传,鼓励工作人员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5.2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基层国土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对该项工作的管理水平以及落实情况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国土资源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效果起着决策性作用,所以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着力提高档案管理人的综合素质。只有管理人员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修养,才能够热爱档案管理这一工作,进而推进其信息化建设,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属于系统性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并熟悉相关知识,才能够适应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5.3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流程

国土资源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包含着国土资源部门的多项信息与资料,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管理人员应当完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流程,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实。同时,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强化其基本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为国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另外,管理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实际情况,查缺补漏保障信息与资料的全面性,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国土资源部门的各类档案资料必须依据严格标准进行编排与归类,实现信息的共享以及资料查找的快捷性。在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统一所使用的管理软件,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5.4优化国土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

国土资源的档案信息与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优化国土档案的管理模式,使其更便于人们的查找与阅读,才能发挥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管理人员应当积极的提高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的服务水平,主动为个人以及单位提供国土资源档案信息,进而提高档案的高效应用,充分体现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6.结束语

第14篇

(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众所周知,医疗工作是医院各项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且能直接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行政后勤工作主要是为临床一线服好务,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只是行政后勤工作的一小部分,主要用于辅助医院管理,不能直接产生效益。因此,目前许多医院领导都不重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为人事档案管理投入资金,只要求能够基本保存档案就好。多数医院的人事档案仍为最原始的纸质档案,还停留在手工填写、人工立卷的水平,信息化程度较低。甚至有些医院人事档案保管部门连最基本的信息化设备计算机都没有,更别说建数据库了,根本谈不上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知识不足。长期以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一直处于不受重视情况,医院配备从事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人事部门或档案科的兼职人员,他们本身就具有除人事档案管理外的其他很多工作,根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去。目前还有很多医院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缺乏档案专业管理知识,更不了解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化专业知识,在操作实践、管理理念等方面专业化水平较低。从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受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缺陷所限,思想观念明显滞后于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化时展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三)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不健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国家制定出台了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纲要等法律法规,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遵循,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目前,一部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根本没有配备信息化所需的最基本的计算机设备,没有实现信息化,更谈不上信息化建设制度的建立;大多数医院只是配备了计算机等基本设备,没有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库,没有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更没有具体实施的细则,信息化建设制度很不健全,致使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

二、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一)提升医院领导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日程。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人才资源信息储备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和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适应新形势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彻底转变对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思想观念,提升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医院的重要日程中,成立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并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投入力度。要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建立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各类数据库,包括职工基本信息数据库、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信息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德医风考评数据库、工资数据库等等,以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二)加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队伍建设,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医院要加强对人事档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档案专业人员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重点引进配备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充实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从事档案管理人员有关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业务培训和信息化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网络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建立健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保驾护航。医院要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制度,包括人事档案立卷归档工作流程和制度、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工作流程和核查工作制度、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相关内容信息化管理、患者档案治疗与评价管理和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医院要成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组织机构,明确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档案信息化相关知识,研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标准,促进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规范开展。医院要依据《档案法》等制度制定科学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办法和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标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完整规范的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用健全的制度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亦君.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

第15篇

关键词:新形势 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所有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在走向科技化、完善化,所以对于历史档案的保管及应用的过程要创新审核。历史档案的存在包含着每一个人的历史资料和相关证明,它清晰地、准确地记录着每一个人在工作上的表现、学识、素养等情况,为管理部门挖掘实践型人才,提供客观的依据。

一、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足

人事档案是由医院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全面信息组成的,对于信息的收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核心,在人事档案的记录过程里,由于会涉及到之前的信息,因此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无法查证,并且在信息填写时会因书写的不规范导致信息出现误差,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可靠性与合理性。如今大部分的档案记载都是以陈旧的资料为主的,记录的是一些工作者的过往,不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与素质,例如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发现的,以此来作为升职加薪的重要参照,这些在人事档案中是很少体现的。

(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较为陈旧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每日俱增,人才的流动性也是非常的频繁,适当的人才流动对于医院是有利的,可以为医院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改变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受到传统制度的影响,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于人事制度的创新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突破,但是在一些医院里,人事档案的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创新与改进,甚至出现任意涂改的现象。对于医院档案管理的考核体系也不够前卫,并没有把人事档案的管理作为目标来实施考核,关于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够创新,或者是没有将制度全面贯彻,这些都是限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

(三)人事档案的管理手段较为陈旧

人事档案所包含的是工作人员的经历和如今的成绩,包括工作人员的私密信息,所以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并且把他们单独地存放起来,人事档案信息的收集会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档案管理的工作量会有些大,以往的收集整理都是利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这种陈旧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的发展了。同样也不适用于档案信息管理,部分医院的信息化条件还不够高,缺少对信息管理与网络技术的完善。而以手工整理人事档案资料,是不利于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的,也不利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出现错误的几率还比较大,使档案缺乏真实性。这是因为医院的领导者还未察觉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小,所以档案管理的设施比较老旧。

(四)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医院内,有一大部分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不够明确,认为档案管理只是资料的存放与整理的过程,并不会有技术与理论的要求,因此在医院内部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配备是比较低的,会选择学历较低或是年龄较大的女性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上,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对于管理者的能力与专业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是在现实中很少有管理者重视这些问题,只重视一些表面的工作,这对于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二、新形势下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加强人事档案的程序化管理

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下,人事管理制度不断创新与完善,为社会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提升,并且为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目标,利用严格的考核制度来高效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在遵守档案管理特殊化的要求下,全力推动信息化的管理程序,依据相关的合理化管理流程及相关的法律、执行程序等,明确地负责好历史档案的管护。

想要有效地完成此任务,要求现阶段的保管人员仔细研究关于历史档案保存的工作条例,在根本上完善执行管理条例与业务运用水平的实践能力;其次,必须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对所有的工作程序进行改善,理顺业务流程,以达到对全部的历史档案进行科学化的执行,对查阅的程序要求更加合理化,对于档案的分类要求更加规范化。并且,在此基础上,认真贯彻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与规范。对于资料入档控制的流程、考查验证执行的程序、对于资料的保密控制程序,来促进历史档案资料有效的保管,使工作能够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合理进行。

(二)强化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人事档案资料属于一类宝贵的信息资源,不仅可以在现代化的管理中科学的运用,还可以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全面地展示出它的信息化价值。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它不仅为人事档案管理带来新的机会,还扩大了领域。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业务来说,还包括对方法与流程给予全新的、完善的技术支撑,只有把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在程序、管理、人力这三方面的有效融合的基础上,才有希望使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采用微机对于历史档案中的信息材料进行整合、处理、收集等,来达到对档案内容的信息化处理方法,这样不但可以使档案管理者有效地克服在反复操作时出现的复杂情况,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应用效率,有利于促进档案资料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范围、操作方式、传递速度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并且使医院的历史档案管理走向全新的时期。

(1)基于历史档案管理时加大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可以有效地完成历史档案信息化的保管,有利于及时地、精确地、方便地查询到每位员工的历史记录,为医院领导做人事调动的决定提供相关的数据材料。

(2)建立回档通知业务的管理策略,便利、精确地收集立刻出现的以往的档案资料信息,加深对历史档案记录内容的丰富。在平常的工作过程中,要有效地掌握与考察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没有受到过奖励或者是惩罚,各项新的技术、经验、事迹以及在培训时的状况等,将没有及时补充到档案里的内容做好记录,为档案信息的精准化提供有效的助力,这便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流程。

(三)强化人事档案科技化的管理

档案管理的科技化,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长久建设的发展需要。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走向信息化,是高科技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创新以及医疗水平的日益提升,为我国医院人事档案的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医院人事档案库的基本建设中,需要利用一些现代化的设备,特别是防水、防盗、防火、防虫、防潮等工作的实施,要全面建设一个安全性非常高的存储空间。

以上只是针对纸质纪录的人事档案工作。在新形势下,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使得在人事档案的存档方面,可以采用网络信息存储,这样很方便,而且比较节约时间空间,相对于传统的存储方式会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在存储的过程里可以利用优盘或者是网络上的介质来进行存储,在空间上可以节省很多,在查阅时也会更方便,只要输入姓名便会出现所有信息,这对于陈旧的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创新与提高。

(四)加强人事档案团队素质化的管理

在科技发展的热潮下,提升人事档案的管理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必须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这个团队具有自主创新与独立实践的特点,是一支含有应用型人才的管档团队,这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本保障。随着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出现,对于存档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有很高的素质,才可以真正地实现管档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最基本的就是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根据工作条例,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也是促进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结束语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医院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时,应充分应用现代科技的信息化技术,把它贯彻到整个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对管理者进行信息化的培养,这样才会使人事档案在管理上更加高效、便捷,促进自身服务的发展。人事档案是医院最看重的信息资源。因此医院对于人事档案实行大力度的管理、促M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人员也要的管理思想,有利于提高专业的服务水平与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人事档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保证医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雪.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2(17):50- 51.

[2] 边荣云.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山东档案,2012(5):54- 55.

[3] 曾洁萍.做好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3(13):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