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语文课堂笔记范文

语文课堂笔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语文课堂笔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语文课堂笔记

第1篇

如何做语文课堂笔记呢?我认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堂笔记记什么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语文课堂上要记老师的板书,因为板书一般都是很重要的内容。要记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要记自己没听懂的问题和文章的重难点,以便下课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还可以写下自己听课时对某个问题的联想或感悟。

二、课堂笔记记在什么地方

一般内容可以直接记在课本上,笔记与学习的内容连在一起,可以更便捷地帮助你对课文及相关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如果需要记的内容很多,使其更有条理性,且便于以后的系统复习,也可以记在单独的笔记本上。当然,这两种笔记可以并用,根据不同需要而定。

三、记课堂笔记的方法

1.倘若记在笔记本上,应注明课文标题和所记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可以再做一个小标题。

2.记笔记不是越详细越好,重要的内容力求详细,一般性内容简明扼要,要在用心听课的同时,尽可能捕捉并记下重要的信息。较难理解或似懂非懂的内容在记录时要在旁边做上记号。

3.善于浓缩老师授课的内容,这就要求一边听课,一边要概括、提炼老师的话。

四、记课堂笔记的原则

做课堂笔记是听课的辅助,不能因此而影响听课,要快速灵活。记笔记要善于选择、概括,不是老师所讲的每句话都需要记下来,要简洁精要。同时,还要有条理性,便于以后的复习查阅。

五、课堂笔记的整理

由于种种原因,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往往比较杂乱。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不断积累复习资料,还需要对笔记进行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有条理的学习资料。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 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充分说明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可是平时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不会记笔记,特别是语文课,常反映笔记记不下来。大多数同学认为语文是一门靠多读书多积累便可得到好成绩的学科,这固然没错,然而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事半功倍。那么,记笔记只是把老师上课板书或是PPT誊抄一遍吗?笔记上都该记些什么哪?怎么对自己的笔记进行布局哪?笔记应该尽量和别人记得一样还是不一样?这些问题,老师都将给予解答。记笔记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要做的事情。可是有些同学不会记笔记,特别是对语文课,常有同学反映笔记记不下来。这里就谈谈怎样记好课堂笔记。

一、确定内容

记课堂笔记一定要明确记什么。一般要记好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⑴应抓住老师讲的“新”知识,“新”内容,记清记全,而对那些以前记过的,可以写上见何处就可以了;⑵集中精力记好自己所“缺少”的内容,通过记笔记来弥补自己知识的缺漏;⑶记好那些“实用”的内容,如自己训练或考试中容易出错的知识;⑷记“法”,即记好那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怎样分析词的语境意、如何辩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等。还有那些与自己的爱好有关的、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帮助的,或对自己的学习有启迪的知识,都是应该记录的。

二、抓住重点

课堂笔记主要是记老师关于教材中重点、难点的分析阐谜和对某些内容的归纳总结,记老师的解题思路或者是老师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和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需要记下来,以便课后研究比较。这样学习知识印象最深,得益最大。

有的同学记笔记不善于抓重点,总以为老师的板书才是重点,便机械地一字不漏的照记不误。其实大可不必。应抓住重点内容记录,首先是老师板书的课文的结构图解、关键性的内容等;其次是老师特别强调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是对你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一些关键性的知识。如不抓重点,从老师一开讲就埋下头来,耳听手写地记个不停,结果是一节课下来,自己搞得头婚脑胀,对老师讲的知识很可能仍是糊里糊涂,不知所以。

三、运用“前松后紧”的方法

所谓“前松后紧”,是说听课时前几分钟不妨松弛一点,后头再紧张起来。一节课45分钟,一天好几节课,要想每节课自始至终紧张、专注地听讲,说实话也难。为此,全国高考河北省理工类第三名高峰同学认为,听课时不妨前松后紧。他说,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开始还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开始走神;而老师上课时往往一开始是回顾以前所讲内容并引入新的内容,这些往往比较简单,接下来才是较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可偏偏此时不少同学已经是心不在焉了。因此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刚上课时先放松一点,后半节课再紧张起来。

如果听课是“前紧后松”,前半节课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后半节课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松劲。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恰恰相反,后半节才是重头戏。所以,听课不妨前松后紧。

四、用多种方法提高速度

有不少同学感到记笔记吃力,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有时记了上句就接不上下句,或者顾上听就顾不上记了。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笔记不能象抄课文一样字句不漏,文字要简洁,一些常用的词汇和术语,可以用其中的一两个字来代替,甚至可用字母来代替,同时可以用删节号、破折号跟随其后,以示省略。也可以用注释性的语言或能使自己产生联想的一些词,但必须是自己熟悉和能够看懂的。

此外还可以用压缩的方法来记,即抓住老师讲课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话,用简短的词句去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要提高记的速度,专心致志听讲是关键,只有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了,理解了,才能进行准确的压缩、记录。

五、及时整理,便于复习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笔记 方法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学生养成了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只要一拿书,他就会动笔写写画画,总想在书上留点东西。比如像在我们班上有的学生在午休自读课外书时,时不时画一画,写一写,因为他们体验到了“厚书读薄,薄书读厚”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课堂笔记的实践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了自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切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语文课堂笔记呢?

一、记老师的板书

教师的板书是通过教师精心计划设计好的,从板书上能突出教师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板书对所教学的内容一目了然。记好板书,有利于我们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除理科题的演算过程外,一般应完整地记下主板书的内容。 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如学习《小松树》一文,最后学生感悟“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这句话时,我分别叫三个学生在黑板写上自己的这些经典的感悟:“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这些是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一般放在开课时或者课要结束时板书,这样便于学生做笔记,不会影响听课,顾此失彼。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对小学生而言,帮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教师的扶持和检测少不了。

二、记下听课的主要内容

笔记时,既要注意老师讲解的知识体系,更要注意抓住讲解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记下关键语句。要注意记下老师提醒的应注意的问题和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记下基本概念的要点,基本原理、定理、规则等的主要论据、论证方法、运用范围及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等。老师在讲到重点或难点内容时,总会有一些暗示的:他们或者在讲前有意停一下,以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在讲后把内容重复一遍,以加强你的记忆。我们要悉心观察,及时笔记。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们要抓住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忍饥挨饿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可怜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并看见了四次美好的幻觉,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文章的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四次美好的幻景: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火炉、肚子里填满食物的喷香的烤鹅、挂满礼物的美丽圣诞树、疼爱她的慈祥的奶奶。”等内容进行课堂笔记。

同时要切记,记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听课和思考,这就要求在记笔记时把握好时机。记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没记下来的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记笔记的内容一般是:①知识的重、难点。②知识的疑点。③记书本上没有、老师补充的知识点。有些内容则无需记笔记:①次要的知识。②一看就懂的内容。③教材中的一般知识。

三、处理好听、思、记三者的关系

笔记只是辅助我们听好课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所以,上课要以听讲、思考、理解为主。因为真正理解了的、抓住要点的东西,在以后翻阅笔记时,看到几行字就可以回忆起主要内容。所以应尽可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边记笔记,使三者协调进行。如果只追求笔记的完整而忽视上课认真听讲和理解,那必是舍本求末,只会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同学上课时不是以听、思为主,而是把中心工作放在了笔记上,他们因一句没听清或没跟上就挪用同桌的本子来看,到头来往往是互相都记不成。所以,对一些暂时写不上的字或记不完的内容,应果断地留下空格,做上记号,大胆地跳过去,跟上老师的讲解,课后可借记得好的同学的笔记查漏补缺。

四、记课堂笔记的位置

不少同学都有课堂笔记本,记在笔记本上当然不错。但根据经验,课堂笔记尽可能记在课本上。课本每页的上、下、左、右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生字、生词可记在左、右空白处,段落大意可记在每页结束处,重要的句子、语段分析可记在上、下空白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可记在课文最后的“思考与练习”处,文章的一些背景资料与文学常识可记在课文标题处。实际上,课文上的空白之处足足可以容纳下课堂笔记的全部内容。如果实在不够,可在课文最近贴上一页白纸,把记不下的记在这页白纸上。这样记笔记,复习起来就方便了,就不用一会儿翻课文,一会儿翻笔记本了。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方法,究竟记在什么地方,还应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实际情况而定。方法常常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同学在课文中记笔记:“中心思想”可用“中心”来表示,“段落大意”可用“段意”来表示,甚至还可用“O”、“X”、“”等符号来表示特定的内容。一般来讲,课堂笔记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了。

五、准备一个专门的课堂笔记本

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课堂笔记本不是要你把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一般情况下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其次是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记录在本子上。每一个学科的记录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说数学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则,书本上都有,所以这些不必记,在书上画上重点号就可以,但一些老师对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题的技巧等一定要记下来,因为这些可能是老师用很长时间、甚至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你说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记下来?语文课上一些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时代背景、写作特点等书本上可能没有作注解,老师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或根据教学要求,课堂上一定会对这些作简要介绍,这也是老师通过查阅很多资料或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作笔记的重点。这样复习的时候效率才会高,积累的东西才会多。为什么说每一个学科要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呢?因为不同的学科记笔记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笔记本有的时候会很乱,复习起来不方便,找来找去的效率不会高。

总之,恰到好处的课堂笔记,对于把握教学的重点、要点、难点,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练笔策略

语文教材不仅是学生阅读的素材,也是写作的典范,更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人教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充分彰显了祖国语言文字无穷的魅力。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需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需去探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我们的教师深入地钻研文本,挖掘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创造随文练笔的机会,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聚焦难点,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理解式练笔

所谓“理解式练笔”,是指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中重点、难点或关键点设计一个思考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让孩子们在揣摩与理解中,感受那美妙的字符,寻找那跳动的脉搏,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燕子专列》一文中有“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一语。其中,“呼吁”一词的理解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假若教师在执教这堂课时,能设计一个练笔的环节,引导学生模仿电视、广播主持人写一份简单的呼吁群众救助燕子的发言稿。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呼吁”一词的意思,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在课始存留的问题:水手们为什么要成立“燕子专列”?

“理解式练笔”的设计,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避免了传统教学分析繁琐的弊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全员参与性。完美诠释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种精神的历练、个性与才情的展现。

二、感悟式练笔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便会消失、淡忘。捕捉住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就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披文悟情,入情入境,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强化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让这种领悟与转化并肩的训练,既不脱离文本内容,又使对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水融,和谐运行。

如《生命 生命》一课,课文列举的三个事例最初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在飞蛾身上,我们看到生命如此脆弱;在香瓜子身上,我们看到生命又是如此短暂;在“我”的心跳声中,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简单――心跳就是生命。随着理解的深入,我们又感受到:生命尽管脆弱,但要强烈求生;生命尽管短暂,也要向上不屈;生命如此简单,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使用它呢?最后我们获得的启示是: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学完了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练笔:我们感悟了杏林子眼中的生命,那么在你们的眼中,生命是什么呢?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在练笔中写到:

学生的语言虽然稚嫩,流露的却是真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余秋雨语)。我认为,这样的随文练笔是成功的。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的热情,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厚重的语言文字。这样的练笔,无疑又是塑造精神,培育情感,可谓语言与精神的一次同步提升。因此,这样引导学生写感言,实际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纵深挖掘,从而深度解构了文本。

三、模仿式练笔

美术课有素描,要求学生照着某个事物准确地画下来。“照着葫芦画瓢”是培养绘画能力的必经之路。语言模仿,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也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必经之路。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其次,可以进行修辞手法的仿写,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文才。再者,可以进行课文题材的仿写,拓宽选材的思路。

如《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运用了“矛盾”的写法,详写了猫的古怪。这一大段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老实、贪玩、尽职集于一身,并用了一些事实来证明这个结论。这个课文片段其实可以作为介绍动物或人的写作典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这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一个人或一种动物,运用“说它……吧,可是……”的句式,写出这个人或这种动物的性格或某一方面的特点。

这样,学生不但完成了阅读教学的目标,更是透视了“文眼”,感悟了写作方法,真正做到了“以文达文”,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以上这种“仿写迁移式练笔”,语言形式的积累就能被有效地运用、定格和“固化”,自然成为他们胸中灵动的言语积蓄,并深入领悟了语言范式的真意,读写能力的提升便成为现实。

四、补白式练笔

文本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读者创造的。孩子们在阅读文本时会根据自己原有的情感、生活经验,独特的眼光,或是阅读文本时的心情,自主地发现意义、构建意义。因此,采用“补白式练笔”,能使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进而立体地诠释文本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与构建。

如教学《桥》时,课文的中写到:“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在教学这一部分,我通过情感铺垫,的呈现,引导学生想象补白:如果老汉推开小伙子,小伙子安然脱险,老汉自己也终于过了木桥,那该多好哇!那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老天爷就是这样残酷,灾难就在等着他们。儿子被老师根据文本洪水吞没,老汉还没喊出来,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他要喊什么?他还可能会喊什么?你能替他写出来吗?

抓住情节空白处或简略处,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补写,化虚为实,化简为详,可以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如果在教学之前,教师能够深入解读文本,挖掘出可以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素材,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就能够实质性地使学生全方位触摸语言,真正实现以读促写,舞文弄墨的课堂效果,从而更扎实更有效地实现言语习得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 模仿创作,练表达的技巧性

茅盾先生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课堂小练笔的训练,不妨也可以从仿写开始,学习并训练一些表达的技巧,在模仿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创作,形成自己的东西。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备课时教者发现诗歌2―6小节结构相同、句式整齐且语言优美,便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请模仿2―6小节,以“我们爱你――”为开头,自主创作一小节诗歌。学生在模仿创作前必须读懂文本:从内容上来说,列举的必须是一类的事物,或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是丰富的物产,或是多样的民族特色等等;从结构上来说,表达时要注意先说“什么”,再说“怎么样”(定语要放在名词的后面),表达时还要注意句式要整齐,语言要优美;从形式上来看,这节诗共五行,表达时至少要列举四种事物,学生需要从大脑中迅速搜集资料。虽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模仿、创作、修改,同学们还是从曲艺、民族乐器、名胜古迹等方面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如“我们爱你――秦兵马俑的栩栩如生,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敦煌莫高窟的宏伟瑰丽,苏州园林的巧夺天工。”本册教材中的《学会合作》这篇课文,课后习题就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的表达方法,仿写一段话,并用上“总之”。教者只有通过这样的小练笔,才能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练笔的技巧,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二、 联系生活,练表达的真实性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安塞腰鼓》时,教者从课文第6自然段中精彩的排比句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交流中体会作者是抓住鼓点、流苏、脚步、瞳仁、风姿等几个具有鲜明特点的细节,并且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把安塞腰鼓火烈的舞蹈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紧接着就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读写的迁移。

师:安塞腰鼓以它独特的魅力给予我们心灵极大的震撼。其实,腰鼓表演也是咱们学校校园文化特色之一。瞧!大课间活动开始啦――(师播放大课间腰鼓活动视频,生观看)请抓住细节,写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感受到的,完成片段练习。如能试着用上排比或是比喻那就更棒了!

师相机出示:瞧!咱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始啦――__________。好一场______的腰鼓表演哪!

(学生进行片段练习)

师:谁愿意先来给大家读读你的优美片段?

生:瞧!咱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始啦――上千名斜背腰鼓的同学似上千朵浪花飞溅在你的面前。波浪一样,是飘动的彩带;烈马一样,是奔放的豪情;雷鸣一样,是震耳的鼓声;烈火一样,是蓬勃的热情;威龙一样,是潇洒的身影。好一场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表演哪!

生:瞧!咱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始啦――同学们随着音乐,“咚咚,咚咚”地敲起腰鼓来了。他们的舞姿刚劲有力,他们的舞姿变幻莫测,他们的舞姿充满艺术。这鼓声让人感到山洪在爆发,野马在奔驰,血管在扩张!好一场惊心动魄的腰鼓表演哪!

…………

学生在写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再次深化了对课文内容与写作方法的理解与感悟,而且联系生活将学到的表达形式与方法进行了实际的操练,化知为能,对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写作训练。

三、 展开想象,练表达的丰富性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草原》这篇课文的结尾处,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在教学中,教者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后,对教材还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师:大草原的风光是那么优美,蒙古族人民是那么热情好客,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此时此刻大草原上那依依惜别之情景一定早已打动了你的心,发挥你们的想象写下来吧!

(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进行片段练习)

师:谁先来描绘你笔下的离别情景?

生1:……我们准备上车走了,可那些热情的蒙古族朋友们却执意还要送我们一程。灯亮了,汽车缓缓地开着,似乎还在留恋这里的美景和那些好客的蒙古族朋友。送客的朋友也上了马,马儿跟来时一样在汽车的前后左右簇拥着,一直送到几十里之外,才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生2:如血的夕阳半挂在天空中,将本是雪白的云朵染成了红色,也燃烧着我们的心。我坐在车里,凝视着窗外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禁在心里默默念叨:再见了大草原,再见了可爱的蒙古族朋友,再见了……不知何时泪水已浸湿我的脸颊……

生3:太阳已经偏西,金色的阳光洒满广阔无垠的草原,也映红了天边的余晖。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蒙古族朋友牵着马慢慢地向前走去,谁也不愿意跃上马背,大家的手握了又握,离别的话说了又说。车子开动了,走过一个个蒙古包,越过一个个小丘,可不管走多远,那可爱的大草原、那热情的蒙古族朋友会永远记在我们的心中!

四、 改评结合,练表达的自信心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同样是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老舍先生也说:“我写作中有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由此可以看出修改的必要性。因此,学生在进行练笔训练的同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修改、评价,提升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提高习作片段的质量。仍以《安塞腰鼓》教学片段为例――

生1:瞧!咱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始啦――只听“开门红――”的音乐刚奏起,“隆隆”的鼓声就响彻在校园的上空。咱们的动作多么敏捷,咱们的步伐多么轻快,咱们的队列多么整齐,咱们的马步多么扎实……看着同学们如此生龙活虎,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儿!好一场奇伟磅礴的腰鼓表演哪!

生2:听了他的片段,我觉得咱们学校的腰鼓与安塞腰鼓有不同的感觉了!

生3:既然不同于安塞腰鼓,那么用词就应该体现我们孩子的特点,所以我认为“奇伟磅礴”可改为“生机盎然”。

生4:句中的“咱们”太多,显得有些重复。

生5:可以这么说――咱们的动作多么敏捷,步伐多么轻快,队列多么整齐,马步多么扎实……

生6:也可以改成“敏捷的动作、轻快的步伐、整齐的队列、扎实的马步……”

生1:我想再读一遍:瞧!咱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始啦――只听“开门红――”的音乐刚奏起,“隆隆”的鼓声就响彻在校园的上空。咱们的动作多么敏捷,步伐多么轻快,队列多么整齐,马步多么扎实……看着同学们如此生龙活虎,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儿!好一场生机盎然的腰鼓表演哪!

(全班掌声)

学生在轻松的交流中对片段进行了修改、完善,提升了学生练笔的自信心。

第6篇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仍有不少问题留待解决。本文将探讨语文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 优点 弊端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迈向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桥梁,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新亮点。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将在21世纪大大促进全球实务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知识将成为新世纪生产要素中的一个独立成分。哪个国家能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个国家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的公民以及能让每个公民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社会环境。显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需要知识,而全体国民知识水平的提高需要发展教育。然而,一个国家国民教育的高水平,并不等于这个国家就善于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就一定能够赢得国际竞争的胜利。

因此,西方发达国家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措施。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已不再陌生,并已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角度考虑,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绝大多数教师已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的必要性,而且不少教师能做到尽可能地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时展趋势和教学实际经验的共同需求。

二、语文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

(一)课件制作形象、直观,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组合,使课文栩栩如生,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形象,加深印象,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在交互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诗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意境,播放优美的配音,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使用多媒体配乐,更增加诗歌意境。信息技术与课堂结合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牢牢记住教学内容,并乐于接受、期待接受更多的教学内容。

(二)信息技术能使课堂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方便了教师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中学语文课堂上尝试“我当小老师”的学习方式,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实践、收集资料、制作课件,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向同学们讲解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通过在台下观摩、点评等方式发现不同学生的讲课亮点,以及提醒其不足之处。又或者对戏剧课文,如《等待戈多》《雷雨》等,可采取课堂剧的形式,让学生大量搜索网上的信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剧本、表演、互相点评等,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加深学生印象。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新教师难以掌握课件与传统教学的适度结合,过分应用信息技术造成“喧宾夺主”

新教师为追求教学形式的创新,容易在教学中完全抛弃黑板、粉笔。为节省时间只播放课文录音,不要求学生朗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没有朗读,学生既不能详细了解课文,亦无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层感情。因缺乏教学经验,往往在制作课件时大量使用图片、视频、动画等,甚至出现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多媒体,不但无法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忘记了课堂的主要任务。

过分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成了展示课件和完成课件播放的课堂,教师无法灵活教学,失去了控制课堂的主动权。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疑惑时,教师只按照课件的安排而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产生不了思维的碰撞。师生之间也没有充分的情感交流,教师不能很好地传达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致很多学生学了课文,记住了知识点,但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学课文、课文带给他们怎么样的情感体验。

(二)师生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有些教师不分课型、不分内容,统统进行多媒体教学,离开了课件就不会讲课,不考虑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学生习惯拷贝课件,凡事“百度”,不认真听讲,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滥用信息技术,丢弃传统的、必要的教学手段,将会使教学显得空洞,没有说服力。

四、综述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是形象、直观,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并且能使课堂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弊端是难以掌握课件与传统教学的适度结合,过分应用信息技术造成“喧宾夺主”;师生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段玉芬.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技术应用,2006,(7).

[2]王文霞,杨改学.对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思考[J].教育技术导刊,2006,(10).

[3]吴伟民,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9).

[4]杨紫筠.警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大误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

[5]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2001.

第7篇

一、英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特点

1.以生为本,“每个孩子都重要”是英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根本信念

(1)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为明天而学习,为今天而生活”“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合格”是英国很多学校的共同目标。

(2)张扬个性,鼓励创造的课程设置。国家只统一核心课程,学校设置了许多培养创造能力和生活技能的选修课程,学校有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比传授知识更重视的是培养能力。

(3)充满人文关怀、润物无声的学校文化。英国学校走廊墙面上以及教室墙壁上,张贴的是学生的各种作品和成果图片,一张张彩色的纸条上面写着自我勉励增强自信心的话语,成为无声的教育资源。

2.体现学生主体、师生民主、寓教于乐、充满效益、洋溢青春活力的课堂教学

从班级教学组织结构看:小班化教学是我们考察各校的共同点。轻松愉快的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特色。一般每班20~30人,分为若干组,每组3~5人,开展比较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老师穿插在小组之间回答学生的问题。从教学认知结构看,一般是先体验后结论,按照整体讲授、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几个环节推进。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给予我们的借鉴和启示

考察和观摩中,我不时地对照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可喜进步,但由于千年文化传统和特定国情的影响,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从微观上看,个人认为课堂教学还存在如下缺失: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高,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被忽略;传统的讲授与灌输多于有效的“引导”,学生被动地接受多于主动的“探究”;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还比较欠缺;缺少课堂中智慧的生成。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教学的人文关怀

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英国官方对教师考核的核心标准、学生以及家长、社会对一个好教师的评价标准的关键一条:是否使全体学生能够进步和提高。这也是英国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坚守得很好的准则,是“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长期以来强调得最多却坚持得不够的一点。我不敢说回国后有把握改变其他老师,但我自己将会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每个学生的进步作为一生不变的教育信念之一坚持下去。要做到这一点,我个人认为,首先就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尤其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拘一格,因材施教,要为优秀的学生锦上添花,为弱势学生雪中送炭。

2.要增强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实践表明,教学整体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例如:

(1)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教师确定的知识目标相对降低,要突出能力目标,能够使学生像打篮球灌篮一样,跳一跳就能够得到,使学生的信心得到激发,并且要与千差万别的校情和学情结合。

(2)精选教学内容,把核心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性、目标性、启发性、思想性,围绕教学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把核心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然后进行个别辅导,这就是有效教学。

3.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优化时间结构,即合理分配时间。通过观察和反思,我认为:一般而言有效课堂的时间分配,教师讲授的时间应该控制在60%以内,其他时间应该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练习和巩固。

(2)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3)优化训练结构。训练要有效,必须摒弃练习多多益善的陈腐观念。尤其是针对学困学生,应该降低训练层次,使其逐步培养兴趣。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笔记;问题;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02-01

1研究的意义

高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英语课堂则是高中英语学习的主渠道,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课堂笔记作为听课内容精华的总结及课后复习的重要材料,必须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在信息容量很大的英语课堂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但要听老师讲解,力争最大限度弄懂上课内容,还要做笔记,方便课后复习与积累。课堂笔记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因此,研究高中生英语课堂笔记问题分析及对策,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中英语课堂笔记问题分析

2.1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事无巨细,一记到底:本人在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时候发现,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很辛苦很认真地将上课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一字不落地抄写下来。字迹极其工整,看得出上课态度非常端正,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之高。可是这些同学在平时的练习中,表现却并不突出,有些甚至是不令人满意。在与这些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都流露出一种困惑和不甘心“老师,我上课听课、记笔记那么认真,可是练习为什么总做不好呢”?

2.2只关注词汇和语法:笔记本上记的都是单词、短语、句型及语法规则。相较于前一种学生,也有另外一部分学生,所记的内容相对简练些。但是他们把着重点放在老师上课讲的一些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规则上。看他们的笔记本,会有一种感觉:英语学习就是词汇和语法句法的学习。这类同学对于单个句子的理解能够非常准确到位,但是碰到长篇幅的文章,在文章主旨、细节理解方面往往有缺陷。所以这样的笔记对于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2.3缺乏条理性:有部分学生笔记既涉及词汇语法也涉及阅读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但是缺乏条理性,层次凌乱,不利于课后复习。

3对策

3.1提高师生对课堂笔记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进行课堂笔记重要性认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堂笔记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激发课堂积极主动作笔记的意识,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并主动在脑海中建立起新旧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联系。要让学生知晓课堂笔记是课堂内容的简练升华,一份优秀的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及时把握课堂上的新知识、新思路和新的解题方法,掌握上课的重点难点然,有助于提高学生边听课、边思维、边记录的能力。“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必须调动自身所有的有意与无意注意,边听师生发言,边筛选、提炼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言简意赅做好记录,提高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教师选择课型后,要引导学生对照课堂笔记,系统地、有条理地、重难点突出地先复习后作业,以避免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重复复习,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并提高作业的正确率,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3.2注重笔记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明确课堂笔记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堂笔记习惯,提升学生英语课堂笔记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最好要求学生准备统一规格的笔记本,明确格式要求,听课日期、单元标题。每一个知识要点用1、(1)、(2)…2、…等序号排好。应使用双色笔标注出重难点。要学会使用常规性的或自己独创的符号标记,以便节约时间,节省空间。要在笔记本的知识要点处注出其来源是教材多少页,还是哪一份试卷或讲义等,便于以后查实或更正。每页笔记应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书写务必要清晰。可要求学生将笔记本的三分之二用于课堂笔记,记录课堂重难点以及教师的课堂要求,剩余部分留作备用,课后补充或整理。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笔记的条理性与系统性,减少后续学习的资料查找工作量,为进一步学习与复习节约时间,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良性发展。如consider一词的学习,可引导学生从音、形、意、用等方面作好笔记,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consider的相关同根词、引申义以及一些词组与特殊用法,以确保学生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中有关consider一词要求的全面掌握。笔记需要记在书上或试卷上,应要求学生使用红色水笔作笔记或做醒目的记号,以示区别,节约后续学习找寻该信息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3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重点笔记

3.3.1记提纲:一般情况下讲课时老师会将本节课的提纲写在黑板上或通过幻灯片展示,这些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性,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所占比例比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倾听文章结构和脉络的分析,并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并借助这种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最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3.2记例句:语言学习需要操练大量的词汇、短语和语法句型,学生不必也不可能记下上课内容的每一个句子和词汇,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典型例句。如词汇puzzled和puzzling的学习,可要求学生记录例句:From his puzzled look ,we can tell that he is puzzled at the puzzling situation.”。学生熟练掌握后,可进行拓展延伸到其他类似的形容词对上,如excited和exciting,interested和interesting 等。

3.3.3记问题和疑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课堂上集中精力注意听讲,适时记录上课不懂的内容或听课中的疑问,便于课后和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把问题弄懂弄通。要提高学生笔记本的利用率,课堂疑问与重难点也可在笔记本左侧或右侧的三分之一留空处,便于后续学习。

3.3.4记方法:学生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得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词汇教学,可引导学生适时记录同根词(词形变化的规则),如可以在表示情感(excite)的动词后加“-(e)d”“-ing”,将其变为相应的形容词”excited”和””exciting :可以给动词加上一定的前缀或后缀、如”understand”可以加”mis”变成“misunderstanding”等等。还要记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的解题思路及方法,特别是每个单元Reading 的阅读策略,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解题能力特别是解答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题大有益处。

3.3.5记总结:下课之前,老师一般都会进行这堂课的总结。总结是对这节课要点难点的提炼。记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内容,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理解课堂内容。

4结束语

教师应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对学生的课堂笔记作出适当评价,可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形式,抓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重点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学生英语课堂笔记的检查与评比,及时反馈并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对优秀的笔记进行表扬或让其他学生传阅,也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课堂笔记的展览,以发挥学生榜样以及课堂笔记正确的导与激励作用。充分利用课堂笔记引导学生注重英语学习过程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激发所有学生特别是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英语学习(含课堂笔记)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第9篇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堂练笔;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54-01

五年级属于小学的中高阶段的教学时期,在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十分的关键,因为进入“小升初”的最后阶段六年级的学习任务更加的重,需要学生全面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而在进入六年级前的五年级的学习就是一个打好基础、慢慢适应更加多的练习任务向后一阶段过渡的重要过程。在五年级的课堂教学上,就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随笔训练。但在目前的课堂练笔教学中,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练笔的题目选择得不好;没有先让学生自己做再进行讲评,而是老师直接在课堂上讲了;练笔的形式单一,学生的课堂练笔的积极性不够高等等,这应当值得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对课堂练笔教学的有关内涵的理解

1、课堂练笔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课堂练笔教学,就是指在特定的课堂时间、空间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做练习与老师的即时讲解的过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能再像以前应试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而是要更加注重“教学与练习的结合”。在一堂课中,单单是对知识点的讲解,而全无让学生动手做练习的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甚至还会达不到预定的应有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得比较快,如果一节课全部都是讲解知识性的内容,那么一定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点。

2、课堂练笔教学的主要特点 与知识点的教学一样,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课堂练笔教学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是课堂练笔教学具有针对性。不像课外或者课后的作业、练习,课堂练笔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进行课堂练笔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所以课堂练笔教学的内容主要就是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相关的练习。其次,课堂练笔教学具有及时性,这种及时性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复习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来说的,能在教完知识点的内容后通过练笔的教学来达到及时复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课堂练笔教学的及时性体现在教师讲评的及时,课堂练笔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学生在做完后,教师能及时地进行讲评,来达到课堂练笔的最好效果。第三,课堂练笔教学还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练笔教学不能仅仅作为一种课堂上多余时间的练习来看,而是要当成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堂的练笔,及时掌握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分析查找原因,争取在下节课改正过来。

二、在小学语文五年级进行课堂练笔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加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大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上,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以此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但是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同时教学的内容并不能让学生与老师真正地做到像一般人那样的面对面地聊起来,这容易偏离教学的中心,实际上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这就需要有一种有效的形式――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把课堂练笔作为一种载体,在学生的做练习与教师的讲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例如对问题的探讨,对本节课学生还有不懂的地方能及时请教老师,或者一起探讨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性,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氛围。

2、能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升入六年级后尽快适应新的学习阶段做好准备 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年级,六年级由于面临“小升初”,要更加突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更加注重课堂的练笔,通过有限制性的练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点的目的。所以在五年级阶段的学习就非常重要了,在学习与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意识地向六年级阶段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课堂的练笔教学,这样就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打好学生的基础,为取得好成绩做好铺垫。

三、如何做好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课堂练笔教学设计

1、要增加课堂练笔的形式,把“口头式”的练笔与“练习式”的练笔结合起来 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要根据教学改革的背景进行改变,要创新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的只是单一的做一些题目、习题等,而是要把“口头式”的练笔与“练习式”的练笔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可以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头式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信念的理解”等。

2、要注重课堂练笔的时间的把握 要对课堂练笔的时间做好规划,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了会影响到对知识点内容的教学,太短了也达不到练笔的效果。而在课堂练笔的时间上,对学生做题的、教师讲评的时间也有安排好,要保证这两方面都能进行下来。

3、要注重把课后的习题与课外补充的习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堂练笔教学中,其内容一般是每节课学的文章后面的课后练习题,这些题有做的必要,但是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课外的补充,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课后的习题与课外补充的习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接力比赛 课堂沟通

体育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将接力比赛作为一种学生练习的组织形式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当中。然而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如果对于接力比赛运用不当它就会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对接力比赛的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

(一)在组织上存在的问题

在体育课中接力往往是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的,由于接力比赛具有对抗,快速等特点,而在体育课堂中的接力多数都是迎面接力,所以常常会有学生碰撞,摔倒等危险情况的发生。特别是交接完过后,在缓冲区域,由于组织不当,要求不严格,有许多同学在这一区域观看比赛,更是容易发生对撞等危险。所以在组织接力比赛的时候应注意将各组的接力的区域严格的区分开,同时应明确各小组的折返点,交接区,缓冲区以及对各区域的要求。同时要求同学们严格遵守各要求。

(二)在接力项目安排上的问题

在体育课中接力比赛往往不是单纯的跑的接力,在很多情况下融入了许多其它运动项目。如:蹲跳,障碍,技巧小联合,趣味游戏等,在这当中就有一个接力项目连接的问题,如果连接不恰当不仅达不到练习的目的,还会产生安全事故。比如在上滚翻课时有许多老师在巩固练习时,往往会安排一个“滚翻接力比赛”。如果将“滚翻”安排在接力的中间部分或最后部分,由于学生在比赛中追求的是胜利,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比赛,不难想象在快速跑后接做有一定危险性的“滚翻”技巧,是很容易受伤的。所以“滚翻”应安排在接力的最前边。又比如说在障碍跑接力时,如果不注意障碍之间的距离,障碍的难易,跨越障碍的方式的安排,也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三)对学生情绪控制的问题

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情绪的变化较快,如果学生在接比赛中体会不到成功与快乐,那么他们的情绪会一落千丈。这时候他们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激情,练习不积极等消极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容易出现危险的。这时接力比赛就应暂时停下来,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过程性评价,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激励式的评价,鼓舞学生的士气,鼓励学生完成练习。

二、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关系

在新型体育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强调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是平等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带领学生研究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他更是扮演了一个引导者,探索者,帮助者的角色。我们许多老师在设计接力游戏时为了省事,往往是事事包办,生怕学生做错。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新体育课的要求的。

教师在运用接力比赛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到两个全面,两个分步:一个全面是,教师对于在本次课的接力比赛教学引导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全面地考虑到各个环节,分步地将学生引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整个课堂中能够及时地控制学生,驾驭课堂。另一个全面是,教师对本堂课所要完成的接力比赛提出全面的要求,将任务分配到各小组。各小组分步地讨论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巡回检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展示成果,最后确定最优化的设计,组织练习,组间比赛。

(二)在新体育课中,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我们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出问题,在组织中全部都是老师说了算,不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其实只要让学生明白他的责任,清楚练习的要求,学生是完全能够组织好学生的练习的,也能设计出可能是老师都不一定想到的好的练习形式。在这里所说的责任是什么呢?一是在接力比赛中避免伤害;二是所的同学都是问题的研究者;三是每一个同学是练习的参与者;四是每一个同学都是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培养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一个培养过程。更是一个兴趣的培养过程。

三、 在评价中的问题

以往的体育课往往就只有一个总结性的评价,而新体育课更注重的是过程性的评价和激励性的评价。一方面,学生在完成接力比赛的设计当中,在组织比赛的过程当中,在比赛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点评,表扬。对其中出现的失误及时地指出。对于出现的违纪情况及时地制止,并给予批评。另一方面,在各种接力比赛的练习评价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个声音:你们这一组输了,罚做多少多少下蹲……,这样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每一个同学在接力比赛中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争取最后的胜利,都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为什么还要受罚呢?我们就不能表扬他们吗?“同学们,你们在练习中都表现得很好,都尽力完成了自己分内的任务,取得了好成绩,得到了锻炼,我祝贺你们。”这样的评价不更好吗?至于各组间存在的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名学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运动当中,体育知识的学习当中。

第11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对比性;五年制;师资建设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毕业生素质普遍较低

五年制高职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他们多数为中考落榜生, 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教学实践中通常表现为:(1)专业知识不扎实,应变能力弱,参与生产实际的专业技能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2)缺乏对职业环境和岗位目标的全面认识,对企业文化缺少认知,短时间内不能适应企业管理;(3)耐挫折力不够,缺少磨炼,怕吃苦,缺少终身学习的理念;(4)不能很好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能力的再学习提高能力不强。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未能将实践课作为一门课程,仅认为是课程教学的一个环节,实践课的开设依附于理论课,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生源规模盲目扩张,而用于教学的投入却相对不足,陈旧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新理念、新技术得不到采用,毕业生与企业需求差距拉大。

3、课程教学的师资薄弱

一部分高职教师能力本位和终身教育的职教理念只停留在书面上,课改试点课或优质示范课流于形式,尚未真正落实到常规的教学实践中。生源规模大,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严重超标,教师课务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从事教学研究和培训,教师实际技能水平提高不快,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不到位。

4、现行高职语文教材的针对性不强

从实践性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看,存在的问题是:(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体现不明显,效能评价缺少基本标准和提高标准的分层。(2)课程改革进程缓慢,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改革不成熟,操作性、趣味性、实用性强的实训项目开发尚不完备,科学、实用、适合的实践性课程指导教材不成熟。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先导,结合专业要求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入手,做到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语文能力训练和阅读思考的语文知识训练几方面兼顾,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教师讲解为主转向以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三是语文教学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转变。

1、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兴趣是构成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还包括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是维持艰苦学习所需要的动力,持久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只有在合理整合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基础上形成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才能真正持久有效的学习。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觉主动地认真学习,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坚持学习不气馁。此外,结合职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有关的社会生活和专业技术知识,使学生了解所学的语文技能在专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2、强化师资建设,增强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力

针对许多学校对基础语文教师不重视的现象,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工作,把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真正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面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的作用;全面提高新课改后的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的素质。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既要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双师”、“双证”上多动脑筋,也要在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把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放在学校工作的目标管理和优先议程上,进一步稳定、壮大语文教师队伍,为课程改革增加新活力。

3、推进课程改革,建立新型授课模式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设计既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一般任务、目标和要求,也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对语文学科的特殊要求,包含必修与选修课程。前者体现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和人文性,后者体现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和发展性与专业的共融。在课程内容方面,按模块化教学进行具体设置,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块。必修课程分三个模块,美文欣赏、应用文、口语交际,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侧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美文欣赏以主题为单元进行设计,整合教材内容,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我”四部分,大致体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人生”“把握未来”“驰骋职场”的学习梯度。选修课程也分三个模块,与专业相结合,侧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以“人在职场、企业文化、专业前景”为主题。体现语文的开放性和发展性,以及与专业的共融。

4、营造和谐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学习,思维认识活动就更加积极活跃,学习起来就更加主动,轻松愉快。语文课堂中,如果师生心灵相通、关系密切,就能较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一方面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他们的不成熟,正处于发展完善,需要不断引导的过程之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但要充分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而且还要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映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不忽视和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多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当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观察每一位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在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师生关系中,营造积极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对比性实践效果

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在课堂实践中运用了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在实际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授课模式的实践改革

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推进课程改革进程:一是小组讨论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特别是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点拨。同时,组织课堂讨论,教师要有较强的现场控制能力,不能放任自流,不可为讨论而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在博学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水平。二是课堂辩论式,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争论才有独见,有发现才有创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置辩论话题,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地释放创新教育的活力。通过这两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为广泛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进步,极大的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

心理学家提出“学习兴趣是推动人探求知识的实际动力。”苏联教育家也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可能性提高百分之七十。”笔者在实践中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将其应用于教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和冲击力,从而调动学生的感官想象,增强他们在认识方面的动力和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特定的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其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关于欢迎词、祝贺辞、邀请函、感谢信等礼仪写作方面的教学,具体做法是:每一种文体都是一项任务,每一项任务都设置一个情景,通过老师指导,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掌握文体知识。

3.古典诗词唱和教学法。这样的诗词学习法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其对诗词产生兴趣后,老师可不失时机地穿插诗词写作的背景和蕴含思想感情的讲解,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共鸣。

四、结语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绝不能使用一种方法从一而终。作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就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突破教材,多读课外书、多学课外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应举一反三,以灵活的手法涉猎其它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中充分体现时代感,充分将内容通俗化、生活化,并给予学生最大可能的课堂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顾坤华.江苏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02).

[2]丁振华,王艳秋.五年制高职实训教材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3]钱莉.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第12篇

这种教学模式和教法体系至少有以下三个弊端:(1)它违背了“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思想。它把学生当做容器,一味向学生灌输,它无视学生的存在,抹杀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发挥,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沉闷的局面,是学生学语文没有兴趣的重要原因,也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2)它违背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个性特点。“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很难体现中学语文的这一学科特点,可以说无法完成上述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3)它违背了“中学”的学段特点。中学是打基础的学段,它不同于高等教育或成人教育,将高校或成人的教学模式套用在中学是不适当的,尤其对中学语文教学更不适当。为此,应铲除弊端,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

一、实施“以训练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

“以训练为主”不应单纯地将其看做一种教学方法,而应看成一种教育思想,体现着时代的特点,体现着“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新的教育思想,体现着中学语文学科的最基本的性质、特点和目的任务。有人认为“以训练为主”就是满堂做题或满堂提问,那是一种误解。其实就“以训练为主”这一点来说,不妨借鉴音、体、美教学的方式方法。音、体、美也是技能训练课,教师上课,几乎不存在“满堂灌”的现象,他们总是在确立了教学目标,布置了训练任务后,就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训练为主”。语文课既然是以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为最终目的的技能训练课,就应该像音、体、美教师那样去“训练”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师应向音、体、美教师学习。“以训练为主”的精髓在于切实把学生放在主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以训练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时应牢牢把握如下几点:

第一,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扎实有效的训练活动,牢记“训练”为主,要有时间保证。

第二,训练过程,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活动的主人必须是学生。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训练活动,服务于学生的训练活动。

第三,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训练”为主,指的是全体学生,没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训练就不全面,训练目标将难以实现。传统教学也有一些训练活动,但往往只局限于个别优生,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因此,受益的仅是个别学生。一定要注意改变这种状况。

二、打破封闭式,实施开放式。搞“活”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处于封闭状态,这种封闭式教学使得课堂毫无生气,使得学生对语文课没有兴趣,这种僵化的封闭式教学必须予以改革。

第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澡、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高科技手段,使昏昏欲睡的学生集中精力“活”起来。

第二,以读激情。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了农厚的感彩,很合适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竞答抢答。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做出回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来。

第四,角色对换。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与老师“情同意会”。

第五,走出课堂,课内外结合。教学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地到阅览室去上课,到校园中去上课,到生活中去上课,到社会上去上课,冲破课堂狭小的天地,让学生到大语文环境中去观察、去体验,到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去学习、去探讨,把语文课上得丰富多彩。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可能出现一种崭新的局面。

三、盘“活”教材,实施单元教学

教材是死的,如果教师不能全面的、熟练的驾驭和使用它,课堂教学中这个主要的依靠对象也就形同僵尸,没有鲜活的生命,学生惧之、厌之;相反,教师如果将死的教材重组形象,赋予生命,学生就会亲之、爱之,课堂教学也就“活”了起来。怎样才能盘活教材呢?

1.化整为零,零整结合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等要求体现在其中。教材由一个一个的单元组成,其中每个单元各有训练的重点,而组成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虽各有千秋,但具有共同特点是不容质疑的。正因如此,教师在把握教材时,就要不惜分割它,把课标要求落到某单元的某篇课文中,明确这篇课文在训练链条上所起的作用,让知识、能力等训练相对变得单一,在立足整体中去处理部分,挖出文章的内蕴,教出各篇的特色。

2.削繁留简,简繁得当

前面说过,一个单元总有一个相同点(教材在组织编写的时候也是基于此),那么教师在处理某一个单元时,就不能篇篇俱到,要大胆削减内容,找出本单元的典型代表(不论讲读、阅读还是自读课文),把相同点(也是训练链条上的重点)讲深讲透,学生练深练透,把其他课文与之比较,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而不会感到茫然,不知到哪去学。

第13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5—0084—01

一、让学生轻松地入课堂,激发学习语文的欲望

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是让学生在接触了大量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语文的感悟能力,从而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感悟。

在语文课堂中,师生的情绪是决定教学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学生只有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走进课堂,才能充分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语文教师要善于调控好课堂,别出心裁地营造和谐的氛围,使语文课堂每天都有亮点,每堂课都是“崭新”的。

要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开场白”的设计是很有讲究的。在每堂语文课之前,我习惯用一分钟时间来调节学生情绪。或微笑走上讲台,向同学们道声亲切的问候;或用漂亮的板书写出一则哲理名言,引起学生注意;或用一番幽默的话语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总之,就是要让语文课堂有一种张力。让每个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课堂的丰富和美丽,轻装上阵,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培养学习的热情

语文课堂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获得,不是靠老师的传授,而是靠其自身的实践。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天职就是要鼓起学生的雄风,将他们引入神圣的知识殿堂,让他们自主地毫无拘束地去探寻,去发现真理。

语文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既要紧扣教学目标,又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上要做到人人有事可做。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让每个学生都产生要去尝试的欲望,有实践的机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各自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都能从心底发出一声呐喊“我能行”。

三、让学生愉快地展示,提升学习的能力

成功的语文课堂,永远是鲜活灵动的课堂,学生带着问题满怀希望地阅读,去思考,同文本对话,与同学交流,都必然会有所收获,谁不希望辛勤得来的成果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呢?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善解人意,适时地为每个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在自由的展示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我在组织学生开展“雨的诉说”为题的语文活动时,就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主题,然后交代活动的步骤和要求,整个活动分为三大块,即“听听我的足音”,“说说我的功过”,“读读我的韵味”,让学生自愿选项充分准备,最后让每位同学在班上汇报,展示自己的成果。

活动开始后,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如鱼得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活动的准备之中。那天,整个教室简直成了一个大舞台,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发言,争着展示自己的成果。听雨声的,描摹雨声的,绘声绘色;说雨功过的,举例具体,丰富,评说的恰如其分;最为精彩的要数“听雨的韵味”,或叙述,或朗诵,仅描写雨的古诗句竟列举出26例。朱自清笔下的“春雨”,王维笔下的“朝雨”,杜甫笔下的“夜雨”,张志和《渔歌子》中的“细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暴雨”…… 课内的,课外的,一年四季中的,许许多多描写“雨”的文句,都被学生搬上讲台。这堂语文活动课,既生动又活泼,给每个学生都留下了快乐的回味。

四、让学生自主去积累 全面提升素养

第14篇

一、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的现状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不能在课堂上主动提问、质疑、参与讨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向老师求助,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做笔记,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

二、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现状的分析

通过理论学习与听课、评课活动,我们发现七年级学生害怕在课堂中出错误、丢脸,因而不敢回答有一定难度的提问,对老师和同学的解读提出质疑的更是寥寥无几;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缺少评价或者评价过于简单,没有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课堂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关键

1.运用多种导入方式,启发思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视频、歌曲、复习旧知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与情境体会,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课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根据每堂课教学重点的不同,分课型进行教学。诗歌、散文教学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形式美、内容美、意境美;记叙文、小说的教学,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到初读感知文意,能概括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细读品味语言,感受一言一句中蕴含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会赏析重点语句的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与培养

第15篇

一、教师只有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地主动参与,才能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生本高效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学生兴奋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积极、主动、兴奋的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得到了发展。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法宝

无论是“生本课堂”还是我校的“五一课堂”,都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育目标一致,都追求“高效语文课堂”,而要想在短短40分钟内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课前结构化预习能力、自主独立学习能力、问题生成能力。

2.培养学生课中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能力、课堂展示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学习,使他们敢于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己或小组学习成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课后能独立完成基础知识及文学常识的复习,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做到对学习内容的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三、读书笔记本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读书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