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老年护理的重点范文

老年护理的重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年护理的重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老年护理的重点

第1篇

老年患者大都患有慢性病,为此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病程漫长,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老年慢性患者常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还可出现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甚至绝望厌世等心态,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对于这种心理变化,家属要给予谅解,要热情关心他们,耐心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的粗暴无理,要给于深切的谅解,切勿与患者争吵,伤害患者的自尊心,要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的善意去感化患者,要多与患者谈心,帮助他们正视现实,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要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和其他有害的心理因素;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

总结我科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不同的心理特征,并运用自己所学的中医护理知识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1 心理特点

1.1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患者因疾病住院改变了其正常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导致忧虑,如:思虑过多、心脾亏弱、忧劳过度、胃中不和等,不仅会使患者的注意力容易过分集中到病体上,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理状态。

1.2 患者方面的原因 患者因长期患病,会对自己的病情和即将做的治疗感到束手无策、焦虑,对预期的疗效表示悲观,会有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方面的变化,而产生因七情内起之郁,其过程大多是:“始而伤气、继而及血、终乃成劳”所以要让患者怡情自遣、宽怀调养,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1.3 依赖性和退行性行为反应 依赖性、退行性行为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行为反应。患者在患病时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人们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重点对象,有些患者就会产生自信心不足,变得软弱无力,事事都要依赖别人。

2 应对方法

2.1 环境因素 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床单干燥。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我们实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良好开始和前提,护理人员在这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护理人员要在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给患者做病情介绍和入院宣教时,运用通俗语句来描述,这样可以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其次,要尊重患者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能使患者避免窘境,得到患者的信任。

2.3心理护理:对疾病造成病人的痛苦和悲观失落感,护士应予以理解和同情。鼓励病人疏泄抑郁和烦恼,并和病人多谈心,使其提高认识,要坚持治疗、适当锻炼,病情是可以得到长期缓解的。   2.4补充营养:因疾病造成病人较长时间的机体和心理精神的影响,有长期消耗和食欲不强的现象,所以需要注意补充营养。

2.5协助和训练病人自我照顾:首先要使病人消除依赖思想,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和安全的训练。

2.6对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①增进机体抵抗力。要保证营养、睡眠和良好的情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锻炼。②协助合理用药。对长期用药的病人,要了解用药目的、种类、名称、剂量,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不要随便改变和增减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2.7指导自我护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指导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诱发因素,以防止病情反复。指导病人了解所患疾病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及其原因,以防止发生并发症。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社会活动,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要让患者知道疾病的康复只靠治疗是不够的,还要依赖患者自己的努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主动融入到社会活动中。

2.8中医护理 因恐惧不安可引起失眠,应用所学的中医耳穴压丸法来治疗。主穴:心、神门、皮质下。配穴:肝火上扰配肝、胆,胃气不和配胃、脾,阴虚火旺配肾。在不服安眠药的情况下收到很好的疗效,有效率达95%,且无不良反应。

3讨论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活动会有一定的躯体表现,而有了躯体疾病必然会有相应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影响着一个人病体的康复。依据现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论,我们在治疗时不仅要注重医疗技术,还要依据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才能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疾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我们忙于做各种治疗时,切勿疏忽了患者的心理特征。参考文献

[1]马红梅,人文关怀在中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全科护理杂志,2009第29期

第2篇

老年人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环境发生改变等因素会使患者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映,护理人员与患者交往过程中,需要使用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老年患者大都患有慢性病,为此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病程漫长,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老年慢性患者常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还可出现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甚至绝望厌世等心态,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对于这种心理变化,家属要给予谅解,要热情关心他们,耐心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的粗暴无理,要给于深切的谅解,切勿与患者争吵,伤害患者的自尊心,要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的善意去感化患者,要多与患者谈心,帮助他们正视现实,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要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和其他有害的心理因素;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

总结我科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不同的心理特征,并运用自己所学的中医护理知识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1心理特点

1.1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患者因疾病住院改变了其正常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导致忧虑,如:思虑过多、心脾亏弱、忧劳过度、胃中不和等,不仅会使患者的注意力容易过分集中到病体上,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理状态。

1.2患者方面的原因 患者因长期患病,会对自己的病情和即将做的治疗感到束手无策、焦虑,对预期的疗效表示悲观,会有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方面的变化,而产生因七情内起之郁,其过程大多是:“始而伤气、继而及血、终乃成劳”所以要让患者怡情自遣、宽怀调养,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1.3依赖性和退行反应 依赖性、退行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行为反应。患者在患病时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人们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重点对象,有些患者就会产生自信心不足,变得软弱无力,事事都要依赖别人。

2应对方法

2.1环境因素 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床单干燥。

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我们实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良好开始和前提,护理人员在这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护理人员要在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给患者做病情介绍和入院宣教时,运用通俗语句来描述,这样可以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其次,要尊重患者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能使患者避免窘境,得到患者的信任。

2.3 心理护理:对疾病造成病人的痛苦和悲观失落感,护士应予以理解和同情。鼓励病人疏泄抑郁和烦恼,并和病人多谈心,使其提高认识,要坚持治疗、适当锻炼,病情是可以得到长期缓解的。

2.4 补充营养:因疾病造成病人较长时间的机体和心理精神的影响,有长期消耗和食欲不强的现象,所以需要注意补充营养。

2.5 协助和训练病人自我照顾:首先要使病人消除依赖思想,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和安全的训练。

2.6 对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①增进机体抵抗力。要保证营养、睡眠和良好的情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锻炼。②协助合理用药。对长期用药的病人,要了解用药目的、种类、名称、剂量,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不要随便改变和增减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2.7 指导自我护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指导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诱发因素,以防止病情反复。指导病人了解所患疾病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及其原因,以防止发生并发症。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社会活动,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要让患者知道疾病的康复只靠治疗是不够的,还要依赖患者自己的努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主动融入到社会活动中。

2.8 中医护理 因恐惧不安可引起失眠,应用所学的中医耳穴压丸法来治疗。主穴:心、神门、皮质下。配穴:肝火上扰配肝、胆,胃气不和配胃、脾,阴虚火旺配肾。在不服安眠药的情况下收到很好的疗效,有效率达95%,且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活动会有一定的躯体表现,而有了躯体疾病必然会有相应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影响着一个人病体的康复。依据现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论,我们在治疗时不仅要注重医疗技术,还要依据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才能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疾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我们忙于做各种治疗时,切勿疏忽了患者的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 马红梅,人文关怀在中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全科护理杂志,2009第29期

[2] 芩彩玲,浅谈慢性病患者情志护理的重要性,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第07B期

第3篇

老年病人由于自身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手术前往往情绪悲观,态度消极,增添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最大限度地帮助老年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期是非常重要的,现将对我院2004~2005年收治的老年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老年住院病人均是65岁以上的,其中男112例,女88例,病人病情较复杂,除手术外,合并高血压120例,占60%,合并心脏病86例,占43%,合并糖尿病44例,占22%。

2 老年病人的特点

2.1 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老年病人的体质较弱,全身条件较差,并发症多,入院时除手术疾病外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其它慢性疾病,其抵抗力、代偿力、应激力等较差。另外,老年病人较年轻人的手术疾病也较复杂和严重。

2.2 手术期间的心理特点:老年病人由于具有特定的生理条件,必然导致心理上的变化,大多数病程较长,认为即使手术也难延续生命,对手术深感紧张和恐惧,对疾病的康复缺乏信心,其中一部分病人是在子女的劝说下而入院治疗,接受手术的病人对手术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年龄已高,会在经济上、陪护上给子女增加负担而产生一定的顾虑。

2.3 手术的生理变化:由于老年病人的客观条件及特殊的心理变化,致使其血压容易上升,一些血压原本正常的病人,一进入手术室即因紧张而出现血压升高,甚至达到难以手术的程度,其他生命体征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3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3.1 加强术前访视:做好术前访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病人从非手术状态到手术状态,需要有一个适应和能够接受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各种监测仪器所产生的报警声,麻醉的方式,手术方法的概要。让病人感觉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关心,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同时也增强护患之间的交流。

3.2 病人术前晚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其关系最密切的亲人陪护在身旁,保持病室安静以及柔和的光线,如难以入睡可适当应用镇静剂,进入手术室前再次安慰病人,使其放松,减轻恐惧心理,避免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3.3 由于病人对手术室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和医生的言谈举止很重要,病人进入手术室会认为自己的生命就掌握在医护人员的手里。因此,手术人员严肃认真、全神贯注对减轻病人的疑虑很重要,所有人员不应在手术室闲谈、嬉笑或窃窃私语。护士应与麻醉师配合默契,若术中病情突变或发生意外,应沉着冷静,以免造成病人的恐惧;对各种仪器的报警声应调到最小程度,避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病人进入手术室,护士应将其轻轻搬上手术床,主动与其交谈,转移其注意力使之放松,配合麻醉师尽快使病人处于麻醉状态,手术中病人如对手术感到不适和痛苦,巡回护士应耐心向其解释,使其了解这是手术带来的不适,手术后自然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