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学教育的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学教育的现状

第1篇

1中学体育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技能和进行德育教育的场所,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由教师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影响。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的优良思想品质,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质提高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依据学科特点,结合课程不同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有机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中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上来,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和爱护公物,从实际出发,随时对学生渗透各种教育,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调查结果表明,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74.8%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等特点,能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22.8%的学生认为教师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选择和教育等品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教师很少教自己一些做人的道理,难以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图1)调查结果表明,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73.8%的学生认为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24.5%的学生认为教师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给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在体育教学中,1.7%的学生则认为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图2)调查结果表明,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92.5%的学生认为教师抓住了每节课的内容进行各种比赛,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及竞争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7.5%的学生认为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了他们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并逐步形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图3)调查结果表明,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67.3%的学生认为进行课堂常规教育,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31.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教师有时会举行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1.4%的学生则认为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逐步养成了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了自己良好的品德。(图4)调查结果表明,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66.3%的学生认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让学生站在对方的立场感受换位思考,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31%的学生认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换位思考;在体育教学中,2.7%的学生则认为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图5)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16.3%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教育在课前进行,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77.2%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在讲课过程中进行,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以情感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21.4%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在将下课时进行,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图6)

3结语

德育渗透,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从根源上寻求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实施对策,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从而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并积极参与,更好地将德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使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机渗透,从而提高德育效能,

参考文献:

[1]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2]张香兰.中小学德育管理创新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观[J].教育科学研究,2010(1).

[3]杨艳红.试谈小学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教师,2010(13).

第2篇

一、现状分析

在有的农村中学,由于经济的落后,导致部分教师存在两种不正确的想法:一是“无能论”,认为自己水平不高,没有什么重要的教育教学经验,加上手头又缺乏资料,没有能力开展教育教研活动。二是“无关论”,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好书,育好人,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与自己无关。

二、方法与对策

(1)理论先行,开导思想。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向教师提出了开展教育教研的客观要求。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教研活动,要从思想上对教师加以引导,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具有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①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学习的主体学生,教师最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及存在的问题与需求。②教育教学的主阵营――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交流,可使教师在第一时间从学生的学习实际中了解自己教学实效,尤其是能从教育教学的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进行教研教改提供真实准确的前提条件。通过校本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化。在当今,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教师不仅能够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能够对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是对教师素质的最基本要求。专业化的教师应该有四种能力: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是一个过程,要靠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总结,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2)做好表率,引导行动。领导是教师的领导,同是又是教师的老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学校领导更应走在前面,做好教师的榜样。和其他教师相比较而言,他们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有着非常优越的条件。首先,学校领导大多是专业扎实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教学经验较丰富;其次,学校领导参加相关培训的机会较多,具有比较丰厚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管理知识。因此,学校领导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带动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工作。

(3)提供平台,辅导业务。教育教研既是日常教学的拓展,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研究性工作。教师从事教育教研,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按照科研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去开展工作。学校可以通过校本培训,对教师进行教育教研的辅导。有的课题研究要求教师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如果这些方面的理论素养和知识准备不够充分,是很难进行研究的。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等,还可以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对教师进行辅导。

(4)考核评优,激励诱导。学校领导应根据本校实际,召开教师会议,讨论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开展教育教研的积极性,并将教育教研成果纳入年度考核和教师的职称晋升中,从而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教研氛围。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带领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交流,开阔视野。还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积极推广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第3篇

关键词:音乐 现状 策略

中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基础较为薄弱,本文从领导意识、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围绕教改中的“新标准”,本文对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改善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现代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现在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支持力度有了大幅提高,不过音乐教育还是很少有孩子能够系统地进行学习。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不具有进行系统性的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不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学生也把音乐课当作可学可不学的“副课”,即使要进音乐教室,也都希望借助音乐松弛一下被文化课作业折磨得筋疲力尽的神经,或者借音乐课宣泄一下长期郁闷的情绪,因此在音乐课尽情“捣乱”,严重扰乱课堂纪律。更多学生是误把音乐课堂当作享受流行歌曲的“快餐店”,自己高兴听什么,就要求教师教什么,完全不愿配合和参与教师正当的教学活动。

2.师资配置不强。主要体现如下:一是专业的音乐教师严重缺乏,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师是突击速成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令人担忧;二是专职的音乐教师很少,并且集中于重点中学,兼职音乐教师只是把音乐课当作副课和完成工作量的搭头,教学任务繁重,所带科目繁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研究;三是缺少针对音乐教师的学科性业务提高培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考核评价不完善。首先是学校的音乐教学评价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其次是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没有完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执行;然后是缺乏可操作性的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

二、中学音乐课堂实施的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责任意识。古人尚且知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音乐教育的硬道理,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更没有理由忽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况且,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在科学上的发明,往往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来的。”更何况,国家有关的艺术教育法规中也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定位:“(音乐等)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想办法吸引高校音乐毕业生到中小学校工作,拓宽渠道引进高素质的音乐教师。目前有不少的高校设有音乐专业,每年都有不少音乐专业毕业生,如果在中小学校有用武之地,我想他们会在这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长的。要解决中学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师资力量,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招生力度,动员广大音乐院校毕业生毕业后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可招聘社会上有音乐专长的人才,经过培训,分配到中学任教。可让专职音乐教师以“走教”的形式开展工作,如一个学校一个专职教师则其工作量不足,可以让他到附近的村的中学兼任音乐教师,这样既能解决音乐学科的教学问题,又能解决音乐教师工作量不足的问题。

3.制定更切实可行的音乐教育策略和方针。从实际情况来考虑,学校方面担心学生操作失误造成乐器损坏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乐器的价格向来都比较贵,要适应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要求,乐器的数量和使用的频率必然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通过强化基本操作和音乐教学纪律、分批分期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交叉教学和一定阶段上自主学习自担责任的方式来分担风险、降低损失。比如自主学习自担责任,对于中学生,可以落实这种方案。

4.制定合理的激励评价体系。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艺术教育工作的专项督导评估,强化农村艺术教育管理,解决如经费投入、硬件建设、师资配备等相关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应责令其遵照有关的政策与评估标准予以改进,坚决杜绝音乐课程教学实施有名无实、各部门“重竞赛轻常规”的现象。要加强对县级教研部门的年度评估,通过在评定优秀教研室、优秀教学研究单位、优秀科研单位中纳入艺术教育为重要指标,来督促各县市区教研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以促进艺术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五年或稍长的时问,要逐步建立起艺术教育发展良性循环的格局。

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改观,新课改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教育者的辛勤劳动和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若能从战略的高度对待艺术教育,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事来抓,那么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延松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J].考试周刊,2008,(52)。

第4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 现状 策略

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美术手段,有机培养受教育者形成对美术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行为。对于美的需求是人的共性,但每个人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表达力、创造力却存在很大的差异。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修养,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陶冶其自身情操,还能帮助其形成高尚、真诚、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学美术教育是培养中学生审美标准的技术方法,促进了中学生艺术感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中学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要实现理想中的美术教育还需要有所改进。

一、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对中学美术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现阶段的中学美术教学中,对美术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两个极端的误区。第一,中学美术未被纳入考试范围,导致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与其他应试学科相比,中学美术教育的地位较低,导致美术学科的教学时间会被占用,这直接影响了中学美术教学的正常进行。第二,部分中学将美术学科纳入升学考试的科目,通过美术考试来降低文化课的成绩,导致很多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仅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对美术本身的重视严重不足,不利于美术教学的正常进行,难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二)美术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的中学美术教育主要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即针对美术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传授,将绘画作为美术教学的中心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相对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领悟,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三)学校硬件设施不足

美术教学设施是保障教学有效进行的基础,但由于学校对美术教学缺乏正确认识,在教学设施上投入不足,阻碍了美术教学的正常进行;部分中学虽然引进了先进的美术教学设施,但由于缺乏内部管理和师资水平不高,导致美术教学流于形式。

二、应对中学美术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中学美术的教育观念

美术是一种视觉文化,具有愉悦视觉、陶冶心灵、培养视觉素养的功能。在中学阶段实施美术教学,应该转变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美术的观念,加大对美术学科的宣传力度,使大家正确认识美术及其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明确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的效果,以便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使其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完善师资力量

美术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美术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不断钻研教材,增强课改意识,提高自身素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学校应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定期对相关的教师进行培训,创建良好的教师互动学习平台,针对教材、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美术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之所用,尤其是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然而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仍被动地学习美术知识,学生的主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为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突出美术地方特色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美术课本中有了“地方教材”板块。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应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比如民间美术艺人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庙会,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美术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造美术的源泉,让学生从小体验民间美术文化,从体验中学习中国丰富的美术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

鉴赏美术作品时,必须先理解作品中的部分才能理解整体。但是,此时对美术作品中部分的理解是局部的和孤立的,即使理解了作品的所有部分也并非意味着就理解了整幅作品。比如说,了解了宗教故事,我们也许能理解古埃及神庙中壁画作品那些形象的含义,理解整幅作品中的一个方面,如题材的含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理解了这些作品的真正含义,这是因为这些局部形象的含义只有在整体结构中才能构成这一作品的含义。所以,我们要从局部的理解向整体的理解过渡,把对局部的理解放在整体之中去把握,在把握整体时,不忘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要考虑它与诸多自然和社会因素相关联,特别是环境、民族、宗教和时代等因素对美术作品风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相对于这样一个广大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说,美术作品只不过是它的一部分。

三、结语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与完善,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应该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美术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提高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冶高尚的品德情操,提高美学修养,并在这一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牛雅婷.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界,2013(20):165.

第5篇

关键词 中学生 化学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

1 引言

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中学生来说,化学教学不能片面局限在简单的理科思维,分数至上的思路,更应时时处处体现教育的根本目标,即传授知识,培育健全人格,建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关注更多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人文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从而对人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解中学生在化学教育中接受的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我们从中学生的角度进行了调查。

2 方法

选择邯郸地区有代表性的8所中学的正在接受化学教育的80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中对学生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62份,有效回收率为95.2%。

3 结果与分析

3.1中学生化学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情况

对自己最有推动作用的学习动力的选择可以看出,中学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仍有待提高,学习主要还是依靠家长的督促;中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普遍体会难度并不是特别大的,而且由于大量实验导入,引人入胜的实验现象,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等内容对中学生有很大吸引力;因此,即使高考或中考不考化学,还是有多数同学愿意学习这门课程。

3.2考查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在化学学习中,中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探究、创新意识及行为,但是比例并不高,多数还是处于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书本写什么就背什么,最终还是为了考试成绩的学习状态;而对于自主学习课外化学资料的比例也很小,多数中学生喜欢和支持日常生活学习中与老师同学的交流。3.3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学生比较关注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环境问题,也有较大比例的同学能够从自身做起,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的态度漠然,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介绍和引导必不可少。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对于化学中实验的自然美,物质的结构美有一定的体会和感受,也有一定比例的同学能够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这不能不说是化学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这个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3.4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调研发现中学生对于社会中一些典型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白色污染)比较关注,有着正确的观点的,38%的同学认为是没有合理运用科学技术的结果,36%的同学认为是人类的环保意识太差;56%的同学在看电视或读报纸杂志是,比较关注有关社会现象的话题,说明中学生已经有较强烈的意愿关心社会、融入社会;58%中学生愿意参加大型的社会活动,如升旗仪式,运动会等,并能有所体会,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如发现学校的公共设施被破坏了,多数同学(54%)选择积极应对,而不是漠然置之。

4 结论

4.1多数中学生认为化学学习难度一般,与生活生产实践中有紧密联系,实验现象有一定趣味性,多数中学生还是喜欢学习化学的,但由于课业压力,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探究行为,创新思考被压抑甚至抹杀。

4.2 中学生渴望与同学,与教师与社会的交流,化学教学中同样不可忽视这些方面,如化学实验的团队协作,化学问题的探究交流,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碰撞……

4.3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学生有责任感,有热情。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相关知识与展望,提高全民素质。

参考文献

[1]毕华林等著,化学教育新视角.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第6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德育网络;改革;构想

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而且对我国社会未来社会面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作用。现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关注国内外的时事大事;时刻关注自身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强、自立、自信意识;具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上述种种现象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

一、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德育观

不同的德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德育手段,造成不同的德育效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就要树立现代德育观念,其核心就是形成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德育思想,以便不断吸纳全人类的优秀文化充实我们的德育实践,使德育不仅有中国特色,而且能够走向世界,既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又能使人得到心灵的净化。

(1)树立开放性的德育观。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也是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期间学生既受到来自学校内部的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的教育,也受到来自学校外部的各种社会活动的教育;而且,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既有理论教育,也有实践教育。可以说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所有的美好事物均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树立开放性的德育观念,才能使德育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才能不断地以优秀的、丰富的德育信息充实德育内容,快速培养现代人才。

(2)树立培养青少年人文精神的现代德育观。从一定程度上讲,德育是通过塑造人的精神来展现社会风貌的。因此,德育必须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教育使青少年具有与现代化建设相一致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具备现代人应有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理解、尊重青少年,重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尤其要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树立分层次教育的系统性现代德育观。青少年的思想觉悟有层次之分是一个客观现实。这是由现阶段的经济、文化状况所决定的。它要求德育必须要区别层次,因材施教,使处于不同思想层次上的青少年都有所提高,以缩短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水平与德育要求的差距,增强德育亲切感、真实感,突出德育的系统性、科学性、真理性,增加德育的现代色彩。

二、构建德育目标体系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现代德育,它同样要促进人的品德充分地、自由地、独创地全面发展。因此,现代德育就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论,去开启人的智慧,不断地挖掘高品位的人脑资源,并将知识内化为人自身的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的情感等,诸如理想、道德和责任感、同情心等,促进和保持人的心理健康、平衡,乃是现代德育的重要目标:品德认识、品德实践能力和自我品德修养能力的培养也应成为学校德育目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

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高瞻远瞩,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工作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要抓好德育的“双基”教育。《学生守则》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必须作为重点。只有抓好品德养成教育,才能把如何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2)充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必须改革,要使学生认识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个人奋斗的统一,教育学生在努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创造精神财富。德育内容必须体现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平等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3)坚持优良传统教育。进行国情教育,不能只讲地大物博的一面。必须使学生明白,由于我们人口太多,人均占有资源不多,因而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还要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反对不顾条件的高消费。同时,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艰难创业的事迹,学习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贡献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四、增强德育信度,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第7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11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再加上网络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体育教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此,本文从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出发,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中学体育教革提供借鉴。

一 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受我国传统教学思想“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多数中学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重点放在学校的升学率上,对文化课过分注重,对体育教学则呈现出“可有可无”的状态,在影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还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我国自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体育大国,体育健儿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群众的体育觉悟仍处于薄弱环节,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中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希望、国家建设的栋梁,身体素质若得不到有效保障,将会直接影响我国今后的发展。此外,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基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一些中学至今缺乏完善的体育锻炼器材与锻炼场地,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肆意地更改教学计划,缩减体育教学课时。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体育锻炼。

二 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整个中学的教学活动中,体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中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和团结互助的品质,使其在今后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针对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需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1.重视体育教育,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在重视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其基本前提在于端正体育认识,去除功利思想,加大体育投入,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及锻炼方式纳入中学的整体教学活动中。中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才能保障中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与策划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教学能力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就需要各个中学在重视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除了在思想上进行引导外,还应从文化素质及教学能力上进行加强,使体育教师切实掌握体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在重视体育的过程中,各个中学还应积极地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将理论讲解与运动实践充分地相结合,保证体育教学质量。

2.加大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作为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中学整体教学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与体育教学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育教师在渗透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整个体育教材及学生的实际锻炼状况,巧妙地引入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感受到运动乐趣的同时,还能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体育锻炼中。与传统体育教学不同的是,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将体育运动的原理与实践充分结合,在深化理论理解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此外,在整个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自己的意志、毅力及团结互助的性格品质,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3.加大发展体育教育科技化发展

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体育教学课程设计的现代化,在21世纪的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除了准确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及体育的基本知识外,还需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及学生的实际运动状况,将体育运动与学生的个性充分结合,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运动兴趣,大力开展体育运动项目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在体育教学的模式上,中学负责人应积极鼓励体育教师进修创新,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确保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质量,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结实的基础。

三 总结

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的说来,在21世纪国际间的竞争中,说到底就是对人才的竞争。中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接班人,其身体素质及道德品质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同时还关系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针对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相信在相关部门及广大体育教师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小妹.阳光体育背景下苏北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

[2]冯瑞、庄月红.豫南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魏跃军.初中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对策初探[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12)

[4]常云.对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以皖西地区为例[J].科技信息,2011(32)

第8篇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学;鲜活成效

著名的美术学家爱德蒙·伯克说过:“艺术是人的天性。”美术即是美的艺术。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就是一种对美是艺术的培养过程,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城市相比,是极其滞后,甚至是落后的。

一、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现状

艺术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农村也是艺术的摇篮,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是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今天,加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呼声虽然较高,但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落到实处,边缘化命运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美术教学仍被认为是可有可无,有时只不过是为应付检查,更多时候美术课只是“课程表”里的摆设,被束之高阁。在很多教师的观念里,美术教学也只是一门副课,经常要为一些主课让道。

二、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归纳起来,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应试教育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3.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4.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基本因素。5.学生视野不开阔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让农村美术教育鲜活起来

在中学学习阶段,美术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让农村美术教育鲜活起来呢?

1.创设宽松情境,点燃学生热情。“情境”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情景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创新化的教学情境是集情、趣于一体的,有情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有趣才能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美术教育在强调学生自主创作、主动学习的同时,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正确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笔墨之情趣。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美术教育同样如此,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允许学生有兴趣的不同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硬性地要求学生统一画某样东西,而是要学生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些学生喜欢画风景,有的学生喜欢画卡通画,甚至有些学生在那涂鸦,还有部分学生一握画笔就茫然起来,不知如何动笔。也不要不批评学生画的主题,要鼓励他们大胆运笔,引导他们画出自己的特色。如果一味地拒绝学生的思想表达要求,则会抹杀他们的个性和想象力,更可能使他们丧失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

第9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卫生健康;现状;策略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开明宗义的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略显滞后,农村人口与城市人群文化素质存在差异,在接受健康教育形式上两者有所不同,农村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因此,推进学校健康教育,探索适应农村中小学卫生健康教育的策略,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效果,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农村中学生卫生健康策略研究: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预力度,抓住学校主阵地,积极开展学生卫生健康教育

1.农村中学生卫生健康的现状

1.1 留守儿童比例增大,大部分是隔代管理,小部分是由亲戚朋友代管理。在寄宿制学校,且大多数留守儿童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远离家长的关怀。

1.2 多数家庭多数学生卫生健康意识淡薄。据对我校初二年级一个拥有52名学生的班进行统计,在出生一年内按卫生部要求注射乙肝疫苗(97年前要求自费)的仅10人,不到20%。更不用说家庭对孩子良好卫生健康习惯的培养了。

1.3 多数学校未按规定设立医务室或配备校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比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满600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而我们农村中小学多数学校对卫生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当部分学校重视教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投入,认为学校食品、饮用水卫生、传染病管理工作无足轻重,未按规定设立医务室或配备校医,不愿对卫生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致使学生晨检、缺课学生随访、健康教育、传染病管理等学校卫生工作走形式 ,根本无法正常开展。

1.4 食品卫生状况让人忧心忡忡。部分学校食堂及其小卖部证件不齐全,违法经营现象比较突出,持证率低于78%。部分食堂基本卫生设施不齐,如无食品粗加工区、备餐专间,操作间无防蝇、防鼠设施,无专用洗菜池、洗肉池,或与洗碗消毒池混用,无食品冷藏设施,使用固体燃料的未设置隔墙灶。半数以上的学校就餐场所设施简陋,有的学校甚至违规向学生出售凉菜,有个别学校出售质量无保证的食品。以上问题的存在,给实施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1.5 学生宿舍卫生状况极差,拥挤不堪。按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寄宿学校学生宿舍人均居住面积应达到2.7,从检查情况看,很多学校没有达到上述标准,还是说我们农村学校吧: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加大,要求住宿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宿舍的改善程度并不乐观。一米左右的下铺,居然要容下两名初中学生,一间不到12的学生寝室要住12名学生,人均面积不到1,宿舍内通风设施不怎样。如果学校爆发呼吸道传染等疾病,那将很容易诱发集体感染。

1.6 对健康教育课重视不够。在农村中学,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老师,主要由体育教师兼任。发到学生手上的《健康教育》教材,也没引起师生的重视,学生对传染病防治和食品、生活饮用水等卫生知识知之甚少,就连饭前洗手的习惯都有待养成。

2.农村中学生卫生健康策略研究

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老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做好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2.1 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预力度。

2.1.1 加大培训力度。职能政府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把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列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水平。中小学健康教育师资以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为基础,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开展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

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配置校医和设立医务室,切实承担起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立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比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满600人的学校,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编办给各级学校按比例核定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编制,财政对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经费予以保障,以确保学校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

2.1.2 加大教学资源开发的力度。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积极开发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增强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2.1.3 加大对卫生健康教育的评价和督导力度。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校应将卫生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与健实施效果作为评价重点。评价的重点包括学生健康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卫生习惯、健康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程(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校实施健康教育情况列入学校督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2 抓住学校主阵地,积极开展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管理者应以大健康观为指导,全面、统筹思考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应将学生的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整个健康环境创设、健康服务提供有机结合,为学生践行健康行为提供支持,以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按照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的工作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在全体师生中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

2.2.1 培养全民健康意识。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自身的健康是优化学校健康环境的前提。学校各学科的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要重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2.2.2 创设有利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晨会、等各种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常规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学生。要求学生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破坏绿化及设施,不损坏公物 ”等。结合季节特点、传染流行和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等各种阵地,做好卫生健康、预防疾病、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环保教育等宣传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防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专项宣传教育。学校要通过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卫生健康教育。秋冬季为感冒、水痘、猩红热等疾病的好发季节,我校除了向学生宣传有关健康知识外,积极做好了各项预防工作。做到了一旦发现传染病,立即进行消毒、隔离治疗,并对其他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突击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及时消除校园内可能导致传染病流行和各种危险因素。

2.3 家庭、学校、社会协调一致,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

2.3.1 指导家庭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农村一部分家长文化层次低、观念陈旧,只单纯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不关心成绩之外的东西,更不明确卫生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对此,学校应设法为家长创造条件,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还可以举行家长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讨论会,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改善家庭育人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而家长要学会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子女,为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2.3.2 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共识。良好的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协调统一。健康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的系统工程,离不开三者的有效配合,必须建构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总之,要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同心协作、互相支持和共同进步。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育人环境,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实现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2004.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26-01

一、研究对象

为宁明县的13所农村初中的14位音乐老师、133名学生和23位家长。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3份(男生65人,女人54人),回收问卷133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89.47%。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根据论文的需要,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了宁明县农村中学的部分初中学生,以座谈、电话、QQ等方式访问了宁明县农村中学的14位音乐老师和23位学生家长。另外笔者还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访问了有关的领导、教授,征求了他们的建议,从而增强了本论文的科学性及严密性。

2、文献资料: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笔者搜索、阅读并整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为本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3、逻辑分析法:是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根据调查得的数据进行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

三、宁明县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原因

1、师资队伍紧缺,教学设备差

音乐教育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那么这样对学校的师资和各种音乐器材的配置是有要求的,通过调查发现:宁明县13所农村中学仅有3位大专以上学历的音乐老师。那么各种音乐教学器材是怎样呢?13所中学里面电子钢琴2台、电子琴(可以使用的)9台、录音机160台(含英语老师用的)、打击乐器95件,音像资料180张。专门音乐教室2间。从调查的数据说明;各中学的专业音乐老师配备严重不足,学校所必需的音乐教学器材、设备也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2、教师基本功底低、使命感不强

因为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有些学校虽然开设有音乐课,但是由于音乐教师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因音乐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作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做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些学校由于找不到教师上音乐课或者偏重于文化课,甚至没有开全音乐课。个别授课的音乐教师没有专业的素质和修养,没有专业知识,一昧地让学生听着录音机演唱,没有教演唱的方法。大部分学校不能按教材完成教学内容,特别是一些偏远贫困的地区。有些地方音乐课是“口传心授”,音乐课成了流行音乐的“唱歌课”,歌曲的内容也不加以筛选。他们唱着通俗歌曲,心里上感觉到了一种满足,音乐教师因为学生的这种“满足”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及技能、音乐欣赏的教学,使农村许多学生不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不识谱。

3、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

音乐只是人们在劳累之后用来听听,消除疲劳的一剂良好,大多数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喜欢音乐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让孩子认真地学习音乐,并重视音乐教育,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孩子能听懂音乐,稍微接触,不要太专注。有许多家长认为,我宁愿把钱砸在语文、数学的辅导上,也不愿意把钱放在没有前途的音乐上,它又不是中考、高考的必要课程,学了也没用。另外,学校的压力也很大,面对上级给出的升学指标和成绩排队,老师们疲于应付,再加上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所以音乐教育也只能成为一种“不可及”的教育了,要想转变家长们对音乐教育的观念,真是难上加难!

4、学生重视音乐的能力及实践操作意识的不够

学生易受家长的无形影响,对音乐不够重视,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与考试无关的课程中。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表现出无奈、烦躁、不配合现象,常常是在老师极度调节中完成课堂教学。因此,老师在上面讲一套,学生在下面听一套,甚至很排斥音乐课的设立,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5、上级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虽然音乐课是必修课,却未列入升学考试课目之中。在调查谈话中校长们都承认:“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要打破应试教育框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各校仍然把升学率摆在首位,因为统考科目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升学率,关系到学校的声誉,而音乐体育等文娱活动搞不好也无关紧要。因此当师资、课时缺乏时往往把音乐课暂时放到一边,就连每周的一个课时都难以得到保证。当然这也是很无奈的。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更别说在课余时间开展校园文艺活动。

6、对音乐老师的进修、培训做得不够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对策 中学

21世纪,人类将进入信息化社会,科技创新、知识经济、信息传播与利用将是社会的主要特色。而计算机在各个方面与各种场合的广泛使用则是当今社会最突出的特征。因此,为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阵地――中学开展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未来改革趋势,以期为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在中学教学中,计算机课程已普遍开设,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学生也应该掌握相应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1.1 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无法接轨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Dos命令、Windows、Word、Powerpoint、Excel、Access等,而实际许多学生在之前就已基本学过这些基础知识,从而造成了知识的重复与资源的浪费;教材的变更也跟不上计算机的更新换代,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其中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所占比重较大,教学难度过深,对于新的知识如Internet则甚少提及,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导致单一教学模式效果较差

中学生源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富裕家庭,有的来自贫困家庭。因此,这种背景的差异也间接导致了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流程,有的则是在上中学之后才接触到计算机,有的对图像处理和Internet等信息颇为关注,有的对软件开发及语言编程等比较感兴趣。但是中学计算机教学在讲授时,大多数还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而且授课内容也较为固定,几乎都是假设学生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从计算机发展史开始,从鼠标、键盘开始,由于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的不同,造成部分学生觉得老师授课的内容较为枯燥,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从而给中学计算机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

1.3 教学模式较为固定,方式较为单一

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计算机知识亦是如此,中学计算机教育包含的内容较泛,而中学安排的计算机课时有限,从而无法让学生学到全面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当前,在大部分中学学校里,虽也采取了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但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居多,并未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课件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学生只能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思考,根本无法满足其自身个性化的需要。

1.4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业务素质也有待提高

计算机作为小学科设置,常常出现为大学科(如英语、数学等)让车及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停课现象,因此其重要性得不到重视,从而造成大部分学校专业人员较少。目前,多数中学的计算机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猛,而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部分教师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难以适应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另一部分计算机教师的来源是一些大专院校的专业毕业生,计算机知识基础较扎实,但教龄较短,教学经验还有待提高;还有一部分是从校外借调或临时代课的。另外,由于职称、待遇、地位等问题以及中学计算机老师并不是单纯从事教学工作,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成绩统计分析等琐碎工作中,从而导致很多中学还存在部分专业计算机教师的跳槽问题。因此。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师资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还存在一定的缺乏。

1.5 经费欠缺,设备条件较为不完善

大部分中学由于教育投入和扶持力度不够,导致经费不足,从而使计算机拥有量的普遍不足,且配置较低。甚至有些有机房的中学,计算机课程还未能实现多媒体教学,从而导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难以实施,教师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展开授课。另外,许多中学机房的维护人员大多不是专业的维护人员,甚至有的学校没有机房维护人员,当电脑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修理,从而大大影响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2.加强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具体对策

面对未来信息化的社会,对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种种现状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谈不上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要有效的解决这些现状问题可采取如下具体对策:

2.1 改变观念

观念的改变具体包含两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方面。很多计算机教师兼负教学与机房管理于一身,还要进行竞赛辅导,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工作量大,但待遇却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因此,计算机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意识到计算机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明白到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二是教育观念方面,教师应该意识到教育不应该仅是训练与灌输的工具,更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因此,教学中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2.2 改革中学计算机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的改革是实施中学计算机素质教育的关键。目前,我国中学计算机教材大多无法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接轨,教材中充斥着过多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内容也较为陈旧,不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由于中学生学习任务很重,不可能安排较多的计算机课程,故应编制难度适中的教材,并在教材的内容上应体现出其先进性、全面性与应用性,既能使学生学到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又能够反映当前社会最新的发展状况。此外,学校、任课教师还可编制一些相应的辅助教材、电子教学材料以及教学网站等。

2.3 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同时兼顾合理性与新颖性

教学内容设置应当适合中学计算机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多以实用为主,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此外,教学内容也还应随着科技的进步进行不断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不仅要更广泛,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要有动手的。

2.4 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素质是支撑中学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最积极、最活跃与最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中学计算机教师要更新观念,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实践,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并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撰写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性的教学论文,自觉把学科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另外,学校也应该建立完善和系统的培训体制,抓好在职计算机教师信息素质的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

3.结束语

21世纪,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与创新的机遇。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将在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发展,这是一项综合、复杂性的工作。本文抛砖引玉的分析了目前大多数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具体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探求信息时代中学计算机教育新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爱华.计算机与中学数学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2]蒲玲,杨海中.关于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2,(4):83-87.

[3]张慧.对中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2):193.

[4]黄卫.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问题及策略[J].今日科苑,2009,(2):30-31.

[5]赵成功.浅议对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7,(10):210.

第12篇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措施;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而网络的盛行,也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带来巨大影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关注,而法制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学校作为法制教育的前沿阵地,要通过科学而系统的教育,让学生守法、懂法以及知法,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以法律为导向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一、当前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法律意识

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承担着沉重的高考压力,而由于法制教育不在考试范围内,家长和学校都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法制教学课经常被英语、语文以及数学等学科霸占,对法制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导致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失。由于学生缺乏法律意识,致使学校暴力、斗殴打架事件频繁发生,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阵地,但是受到价值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校没有认识到法制教育的关键性,首先,缺乏科学而系统的教学体系,我国尚没有针对中学生特点的法制教材,而在教学既不系统也不全面,谈不上科学性和教育性;其次,我国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对于法制教育之类的非考试科目没有给予正确的评价;最后,由于学校教师的对法制教育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不科学,教学乏味而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社会环境

当前,一些负面思想在我国社会中蔓延,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的不良嗜好增加 第二,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第三,拜金主义在中学生群体中盛行;第四,出现诚信危机。

二、提高中学生法制教育质量的相关措施

(一)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

我国学校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法制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虽然其教育体系与我国基本国情不符合,但是可以通过借鉴进行改良,进而提高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例如美国,其具有十分成熟的法律体系,在法制教育方面也比较成功,美国并不是采用灌输式或者填鸭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将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渗透到教育中。同时,美国的中学也积极与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监狱、审判、做义工等,并且邀请法律人士举办讲座,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法律的威篮土α俊

我国学校要从美国的法制教育中吸取经验,采取趣味教育、实践教育等形式,摒弃以往的灌注式教学,将社会与教育充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旁听审判、做义工、参观监狱、举办案例辩论赛以及知识竞赛等活动,将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学校要起到主导作用

学校是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阵地,因此,一定要起到主导作用,首先,学校要给予法制教育充分的重视,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并且开展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进而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其次,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科学的、符合时展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开展法制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思维;再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校纪校规,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进而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最后,学校要注重协调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

(三)有关部门要给予重视

法制教育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积极协助学校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组织相关教育团队,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有效教育,例如举办法律讲座以及讲堂等,通过宣传栏、展板或者微信等渠道,将法律案件展示给学生,配置专门的教育人员,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遇见的各种法律问题。

(四)改善社会风气

法制教育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一些西方思潮不断涌入,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一些腐朽思想在社会中蔓延,面对不良而复杂的社会风气,有关部门和公众一定要采取科学措施,不断改善和优化社会风气,为法制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彻底铲除社会中弥漫的赌博风气,通过志愿者、民警以及社区的宣传,组织赌博受害者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赌博的危害,进而改善社会中的赌博风气;其次,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馆、道德观以及价值观,教师要起到模范作用,在教育中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最后,合理利用网络,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虽然网络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但是其中一些负面元素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学生一定要加强对网络的教育和管理力度,严谨学生在上课期间去网吧聊天、打游戏,对计算机教室进行严格管理、设置防火墙,并且与文化部门开展积极合作,对学校附近网吧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阶段开展法制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因此,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要给予法制教育以充分的重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开设专业课、改善社会风气等方式,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具有较强法制观念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吴O泽.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其措施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5(08):242-243.

[2]杨璐.中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6(28):246-247.

[3].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3):120-168.

第13篇

    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参与这一活动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处于新型时期的条件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导致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体上看,各种不同类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意识进步,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经济繁荣起来,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也随之而来呈泛滥之势。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容易被削弱;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就全局来看,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平衡。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但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环境特别是受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直接影响着培养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和现状。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面貌和价值取向;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经济发达地区,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社会环境好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处于领先,而大部份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相对较弱。

    三、从微观的角度,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系统、科学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他们是有社会性,能到性,层次性,可塑性,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出现了新的走向,思想开放的道德,取向多样性,求真务实,追求实惠,偏向于个人发展和经济利益,独立意识增强而独立能力又滞后,。如何把握住中学生的思想脉搏,与发展俱进,积极寻求最佳教育途径,多年以来,学校大都还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

    四、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整合的社会力量。

    由于认识不到位,目前情况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构建起一种完整的社会网络体系,社区和家庭往往缺乏主动参与,尽管学校极力争取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支持,但社会和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仍显得被动或力度不够。

    中学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能让受教育者积极进取,在求实创新品质的驱动下,努力学习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强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因此,努力寻求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刻不容缓。

    (一)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

    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学校的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保证等作用。学校应根据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改进思想品德课程和政治课的教学,把系统理论知识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与各门学科教学相结合,建立学科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强化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常言道,好的领导可以带出好的教师,好的教师能够育出好的学生。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必须有一支坚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所以,学校应当多途径、多渠道来全面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如通过脱产学习,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岗位培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是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很好助推器。

    1、极开展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根本的内容。二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三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青少年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四是坚持集体主义教育,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五是加强法制教育,纪律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使青少年树立起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学校要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和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好思想和好作风。

    2、寻求科学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做人的工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运用说服引导,熏陶感染,比较鉴别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实践中强化受教育者已有的正确思想,修正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同时还应注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激励鉴定诊断、调节选拔等功能,反馈效果,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才能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优化整合社会力量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社会大众传播媒介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力量的情况下,学校加强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横向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团结和教育青少年学生的重要作用,开展“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青少年受到高尚情操美好精神的熏陶。

    其次,要充分以挥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14篇

关键词:城郊 中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教育对策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基本条件,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学生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据报导,在全国两亿多中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障碍。我校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许多学生因生活条件、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家庭教育、学校和个人因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我校课题组于2010年6月向省教科所申报立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就如何针对城郊中学生这一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研究。

一、城郊结合部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为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做全面系统的了解,我校课题组对本校部分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

1.虚荣妒忌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比自己强的同学,对比自己强的同学、对被老师表扬的同学总是心存忌妒。这种心态在学习好的同学中表现尤为明显。

2.猜疑心理: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情绪不稳定,缺乏自尊自信等。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自己;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

3.对立心理:老师和同学、家长和子女处于敌对状态,表现在情绪上的反感和行为上的疏远。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自信,做事瞻前顾后,担心会失败;总是认为老师、家长和同学是在跟自己过不去,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4.自卑孤僻心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现阶段农村贫富差距增大,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如人家、生理素质弱、学习成绩差等原因,产生了自卑孤僻的心理,不愿与同学、老师交往,尤其不愿与条件比自己好的同学或是学习好的同学交往,他们心理压抑、行为孤僻,有时甚至有古怪异常的行为。

5.厌学心理: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等现象、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6.贪图享受心理:现在的农村生活好过了,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长宠爱有加,不愿让孩子吃一点苦,使他们逐渐变得行为懒散、好逸恶劳、学习上怕苦、生活上讲究吃穿、抗挫能力差。

7.盲目从众心理: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部分留守学生缺乏家长的引导、监督,有些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其他同学的违纪行为,总认为“别人可以抄作业,我也可以抄”、“你敢抽烟,我也敢”等。

二、城郊结合部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表明,城郊结合部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经研究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

1.城市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在城郊结合部“半城半乡”特殊的地域里,绝大部分农民经济效益优先,对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虽然也“望子成龙”,但打骂教育还是占很大比例。另外,由于离城较近,一些网吧、电子游戏机室、黄色录像厅的存在也造成了文化环境的恶化,以致于影响了在这一环境中成长的城郊结合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2.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现在,很多农村家庭表现为“四多四无”: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缘教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教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教导;四是非独生子女家庭多,家长对孩子无力教导。这样,使得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是生活在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家庭”里,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和隔代教育。这些都是造成农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3.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无论现在教育如何改革,分数还是学生的命根、老师的名根、家长的福根、学校的荣根。因此,求高分是当代学生的主流,它使孩子们长期处在紧张气氛中,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4.学生自身认识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城郊结合部中学生上学早,年龄偏小,对自身的认识水平低,应对能力差,知识面狭窄,因而他们对父母离异、考试失败、被老师批评等挫折时常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中学生心理意志不成熟,一点小事都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城郊中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不同,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应随之变化;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因人制宜,对症下药,共同携手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下面是我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对策: 转贴于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是不会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的,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要通过教师培训,提高在岗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落实教育计划,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开辟多种途径,通过活动让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自信心,培养意志力,增加耐挫力,学会交往。

3.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调整。

4.优化心理品质,改变评价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中学生更是如此。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用“放大镜”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在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和表扬,逐步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人格。

5.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和社会环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口头说教是不行的,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的心理影响和教育。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第15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现状分析;前景

在2001年的时候,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培养一代具有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新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然而,在我国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还是不行。因此,我们应该对当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加以详细分析,然后采用一些有效的对策。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当今中学课程体系中,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课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简括如下。

1.硬件设施缺乏

信息技术教学,可操作性较强,缺少硬件设施,会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并且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是农村偏远地区,很多学生大多数是在升入初中之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的,因此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都一般。另外,电脑总不更换也是一个方面。软件更新太快以及硬件条件制约了新形势下教学工作的开展。

2.学生信息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信息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了课堂管理难度很大。相对于城镇学生来讲,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接触计算机也比较晚,自然而然地导致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另外,在农村中学计算机数量少,课时安排也相对较少,并且间隔周期长,所以大多数农村学生都是电脑盲。课堂教学难度也因为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以及层次差异较大而增加。

3.师资的问题

计算机教师质量有待提高,学校的那些计算机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或者科班出身,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师质量的不合格,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极大的影响。虽然无论信息教师是何出身,信息课基本上都能教,但是对于这门学科来说,它的知识更新特别快。因此,和传统学科教学相比,教师的淘汰速度也是很快的,一般不出两年就会有一批教师被淘汰。

4.应试教育的危害

中国教育离不开考试这个指挥棒,因此,一些教师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考什么讲什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却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来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的技能,被演化成一道道标准化试题,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学生只要知道答案是什么就行了。

5.评价机制缺乏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这门学科开设时间不长,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因此,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目前尚未形成。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坏即使缺少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似乎跟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学生成绩的关系都不怎么大。因此,就会出现该现象:学校领导思想不重视,信息教师教学没压力,学生学习也没动力,信息技术教育被“边缘化”。

二、农村中学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景

我国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这些现状,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普及。因此,如何解决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现状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改革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体制问题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就是为了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在信息教育上的差距,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我们国家设立这门学科的初衷。然而,处理好这门学科的考核评价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门学科一旦受应试教育影响,就会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高中各省的会考,考试主要内容大体上也大多是中考的内容,只有在学生上了大学之后才面对国家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这种重复考试无异于一种浪费,为此消耗掉了许多学生和教师的信心和热情。因此,我试想,如果在初中至大学阶段的教育阶段,我们把信息技术定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初中到高中,每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规定标准,各有标准要求。这样一来,这门学科就形成了正常的教学发展模式。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农村地段,经济落后,学生存在着不小的个体性差异,因此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很重要的。信息教师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科学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领会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意义和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3.增加信息技术的课时

学校应该注重该学科的教学,增加该学科的课时,每周至少需要4至5节。农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因此一定要定时开放机房,让学生多接触计算机。随着国家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我们应该意识到,一定水平的信息技术学习实践,作为高中学生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去完成。

4.师资及硬件环境的完善

对于信息技术课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说,硬件设备是硬性条件,好的师资也是教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为了搞好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认真对待和全面投入,上级教育部门应该给农村高中配备各种现代教育所需设备,如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网络教室等。

参考文献:

[1]金鸿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现状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