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文教育;高校教学;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20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中文教学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中文教学不仅涉及到了我国语言文化的传承,还包含历史文化的积淀,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现如今的中文教学体系,才会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德才兼备,具有较高传统文化底蕴素养的合格人才。[1]
一、高校中文教学的现状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中文专业,并且也建立了一系列的中文教学系统,这将会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中文教学是人们所关注的一项内容,但是现如今的高校中文教学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高校的中文教师对于文学和语言知识的理解并不透彻,甚至存在着错误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这对于我国高校学生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一)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是现代化高校中文教学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高校的教师存在着专业素质不高,素质不强的问题,这一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中文素质的发展。除此之外,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中文教师普遍存在着年龄较大,新鲜事物接受慢的情况。一些高校的领导部门认为资历较深的教师能够胜任中文教学这一课程,忽视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久而久之,就导致了我国高校师资力量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
(二)生源质量不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对于高校教学体系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重视,我国出现了很多民办的高校。随着高等教育部门的增多,我国很多普通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降低了入学门槛,导致了部分高校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这也必然会影响到我国高校中文教学体系的发展。由此可见,严格把好招生关是非常重要的。[2]
(三)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校中文教学体系发展而言,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语表达是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中文的美妙,要想更好地进行中文教育,就应该将现代化的技术充分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体系中。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来更加真实地体会中文教学。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有着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对于中文的认识程度。
三、高校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
积极引进师资力量,对于高校教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校决策部门来说,需要关注的是引进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这与教师的年龄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年轻的教师能够更快速地接受新鲜事物,这对于提升中文教学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引进优秀教师资源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的教学发展。
(二)提升招生指标标准
提升高校的招生指标标准能够提升生源质量。对于我国现如今的高校教学体系而言,优秀的生源质量能够帮助我国高校更好地培养多元化人才。为了能够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国有关部门应该提升招生指标标准,对于生源的选择要有一定的依据,因为中文体系教学中不仅涉及到学生自身的素质,还涉及到很多与语言有关的内容,所以在招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选择素质较好的学生,这样对后期的教学体系发展和建设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性作用。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高素质的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为社会输送这样的人才也是高校的基本责任。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于中文有着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如此,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论述了高校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如今的高校在中文教学体系发展中虽然有着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有关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其中的问题,并且采取了一定的解决措施,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高校中文教学体系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煜.高校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文教育,2014,09:13―17.
[关键词]审计学教学 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 授课时间
按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大纲设置的要求,审计学与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一样是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没有体现出主干的作用来,其教学效果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远远不及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导致审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审计难教,审计难学”的说法,老师上课备课辛苦,学生上课反映平淡,这说明审计学在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多年审计学的工作实践,主要谈谈非审计专业审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以帮助提高非审计类专业审计学的教学效果。
一、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学生对审计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目前我国大学教育阶段,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都是在“大会计”架构下进行的,审计相关课程的内容都是会计或者是与会计有关的知识,这种“就会计学讲授审计学”的状况必然造成学生审计基础知识视野的局限性,使审计专业学生的适应性受到影响。学生拿学会计的思维和观念来学审计,认为审计学是对会计学的总结,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审计学枯燥,没有会计等课程生动,这是对审计的误解。审计学属于应用学科范畴,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审计不仅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而且是对国家政治活动的管理。审计行为横跨了国家政治生活、资本市场运转和企事业的内部管理,涉及了政治学科、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属于大管理学科的概念。因此审计源于会计,但高于会计。对待审计学,就不能仅仅以为审计是对会计账务的修改,审计教材的内容不局限于查账的分录。现代审计的重点(涵盖国家、内部、社会审计)是基于风险的角度来对各种实体的活动进行判断与评价,这一特点表明审计学不仅不枯燥,而且生动,饱满。
2、教学内容单一
基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审计学在教学内容上比较单一。目前多数高校审计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注册会计师审计(民间审计)为主,并不由自主地把传授职业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作为审计教学目标,即会计学专业审计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能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课程考试,使会计学专业的审计课教育变成了一种“应试教育”,这与审计学的多学科和综合性是相矛盾的,审计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为“应试教育”而圈定的教学内容是满足不了审计学的特点。同时注册会计师审计只是审计的一个分支,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同样是审计中的一部分,而在审计学的教学中几乎很少涉及到,这与当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对审计人才的旺盛需求是不相称的。教材是审计学专业课程的载体,同时也是将审计学专业课程传输给学生的一个重要工具,教材内容上的缺陷也导致审计学教学难以拓展。现有教材内容体系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审计理论的核心内容。近几年出版的审计学教材,主要借鉴了西方审计学的内容体系,翻译痕迹明显,而内容主要以传授民间审计的知识为主,涉及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知识较少甚至没有,教材内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不多,即使有所涉及也仅仅停留在一般的介绍,对我国审计理论与实务日新月异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建设性的研究涉及不多。这些导致审计学在教学内容上局限于以介绍社会审计为主的理论与方法的单一学科。
3、教学方式单调
审计学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学科,因此审计学的授业者应该经常参加实际的审计实践,从实践中理解审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实践的经验来提升审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授课时从实践的角度来讲述审计理论和方法。目前大学的审计学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堂讲授,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审计学课程从性质上来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会计学)有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它要解决的是“怎么样”以及“为什么”的问题。纯粹的理论教学和课堂讲授不能适应审计学学科的特点,也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乏味感。当然将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来进行讲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案例的选择又是一个问题,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缺乏必要的实际工作经验,凭想象编不出适合于各教学阶段的案例,很多讲授审计学课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又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也就不足为怪了。二是国内的审计学教材案例不理想,更多的只是文字上对有关情况、背景知识的描述,而缺乏其中具体内容的介绍,这对审计学教学来说几乎是无用的,因为审计活动充满了审计判断,审计判断需要将具体情况、背景知识与审计理论结合起来。国外的经典案例尽管很多,但它是在国外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下发生的,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教学。三是受限于审计案例的保密性,国内有教学价值的审计案例应当说也不少,只是保密方面的因素,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不会也不愿将其奉献出来,这也严重影响到了这些案例应当发挥的作用。最后,市场上也有不少单位开发出有价值的案例,但各教学单位限于经费的不足,无力购买此类产品。以上原因导致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在非审计类的单位是很难实现的。
4、教学时间不当
对于非审计类专业来说,不少教学单位安排审计学的教学在大四上学期(有些学校在大三下学期),这种安排有它的合理性,审计的对象是被审单位的财务信息,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当然要等到学完会计的有关课程后,才会知道审计是干什么,从这一角度来说是可行的。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就业的压力,学生升到大四后目标就很明确了:为就业准备――考研、考证或奔人才市场,能留在教室里坐下来上课就寥寥无几,还有部分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同时审计学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有些教学单位是72学时,有些64学时,更少的就只有48学时,连审计基本概念都难以讲完,更别说让学生参与案例讨论。而且对于非审计类专业来说只开一门审计学课程,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后续的补充课程。由于课时少,授课老师要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对很多问题就只能点到为止,再加上学生专心度不够,致使很多学生在上完这门课后还认为现代审计仍然是查账,这与审计学是会计类的主干课程位置不相称,与其他主干课程的效果完全不同。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改变认识上的误区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改变认识,审计学源于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管理学等课程的知识。但又有别于这些。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是否合法、合规、有效与被审单位所处的宏观、微观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审计过程充满了判断和分析,这与会计等是不同的,在学习与教学中的方法当然也不同了,学生在掌握基本会计等式、借贷记账规则以后,每讲授一个账户,学
生就会有所收获,又会作账了,这一成就感会激发学习兴趣。同一种思维放在审计学学习上就失效了,审计学所依赖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更多,更广泛,更复杂,对于连会计实务接触都不多的学生来说,确实存在困难,但不是不能攻克,沿着“基本概念一基本理论一审计实务”这条线,步步深入,就迎刃而解了,这要付出时间,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非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学生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才能学会、学好审计学。
2、扩充教学内容
当今的审计教学应该是全方位的审计,而不仅仅是社会审计、还有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今后应还有一个大审计,既面向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也面向内部审计。审计学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审计学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技术以及业务循环审计实务三大方面,还包括怎样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法学、政治学乃至于工程学等相关内容中获取知识、重组知识,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方式,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取的会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的扩展对教材的开发提出新的要求,在现有借鉴和引进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强教材的开发,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设置,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单纯面向社会审计教学的局面。
3、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以增强感性认识,缩短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距。积极开展审计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应用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审计实践教学中,可以从社会调查实践、专业实验教学、走进审计实务界实习等几种方式设置实践环节,像社会调查实践、走进审计实务界实习可由学校组织,也可让学生在暑期实践过程中完成,对于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授课老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可支持教师不定期参加各类审计项目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此作为开发适合于自己的案例教学的材料。或加大经费投入,购买已有的案例教学软件,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力度,突出审计学的课程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家想要在国际环境中很好的发展就需要许多的英语人才,因此各大高校的英语教学成为了培养英语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的英语教学虽然发展的非常的快速,随着快速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的弊端,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之下,英语教学改革变得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展开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方法;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当下,我国和不同的国家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英语这种国际通用的语言已经进入了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变成了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必须能够做到将英语灵活运用于日常的沟通中。但是,我国高校如今采用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本文想要通过了解高校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探索出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达到促进高校英语教学不断发展的目的。
一、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教学模式非常老旧。高校英语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是并没有受到教师及学生的真正关注。现今,多数高校英语课是常规教学,一个班的人数比较多,一般在五十人左右,更甚者也有超过六十个人的。甚至有的高校将英语设为公选课,把数个不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班上课。这样一来老师面对几十个人的大班也只能将课文里的短语、词组、语法、写作技巧等等直接灌输给学生,而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学校以及招聘单位对四、六级证书的硬性要求,还有学校对成绩排名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多半是以四、六级为中心的。在这样的应试教学的模式下,学生难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成绩并不理想。
1.2英语教材单一。在以往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依赖于教材,然而,高校的教材的运用却是非常单一的。现今我国高校并没有自己专门的外语教材,多数是使用的外研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或者外教社的《大学英语》。这两本教材都有自己的优势存在,但在使用中也是存在许多问题的。《大学英语》语法、词汇、阅读以及句式句型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学习这些内容的时间用的比较多,这样就会严重压缩学生的实际运用表达能力和英语听力的学习训练时间;《新视野大学英语》与时俱进,内容丰富,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还能够通过网络学习,但是事实上学生自制力较差,上机学习经常不能完成任务。除此之外,这两种教材的课文有各种文体的文章,虽然注重了文章的欣赏性以及其难度,但是没有注意到英语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能力。
1.3教学模式比较落后。一直以来高校英语教学都是以老师为教学中心,主要学习语法、翻译知识,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灌输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决定学生学什么这样的模式既不适合语言学习,也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导致了教学偏离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失去其主体地位以及双向交流的机会,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错误模式,这必然会大大降低了语言学习的效果。
二、针对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不足提出的对策
2.1真正认识学和教的关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辩证法来说,“教”与“学”就像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对立又统一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带动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接收者,将知识硬塞给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自主思考,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们学习语言知识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必要的,但是不是主要的,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最终的目的就是会运用于实际;掌握一门外语,就是指获得了一种语言工具以及学会了使用这种工具的本事。这样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英语的作用,并真正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2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世界的有关专家都认为,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最好最合适的一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所以,达到目的的方式也不是唯一的。个人认为,确定教学方法要以教学法原则、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公共英语的培养目标为根据,结合本校教学设备等实际、教学的具体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阶段化教学,权衡各种教学方法,选用一种综合各种方法的优点的,并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帮助的教学方法。语言学科的工具性是要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平日里各种训练才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的。以了解语言学观点为根据,语言的学习是不断地结合新旧语言知识的过程,而获得语言能力就学会把语言知识转换成实际的应用的过程,想要做到这样的结合和转换,就要开展大量的学生实践活动来加强训练才能够实现。而这个实践活动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活动,才可以真正的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积极性。
2.3优化教学手段,营造英语氛围。只依靠书本、粉笔、黑板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已经远远不能到达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了,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好的语言学习氛围,让课堂丰富多彩起来,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教师也不再单单的依靠书本来讲解,可以利用网络来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丰富课堂开拓眼界。这样的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也可以帮助老师与跟多的英语教学工作者以及专家进行交流,提升自身素质。多媒体教学将是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它对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有很大的意义。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今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需求日益强烈,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也只有结合实际,改变旧的方法,积极创新,弃陈推新。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常春.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13(01).
[2]吴兰.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2012(08).
[3]潘小燕,蔡晓琳.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11(05).
[4]邵常春.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13(02).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忽视了钢琴教学的本质,过于注重钢琴演奏技巧教学
就我国高校目前钢琴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方法、技巧的讲授,忽视了钢琴作为音乐表达乐器的一种,其本质是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目的。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将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放在一边,只是单纯的重视对学生钢琴弹奏指法、姿势准确度以及节奏、手型等弹奏技巧的控制和把握,进而使学生在弹奏音乐时出现了所弹奏出来的音乐没有节奏和韵味可言,曲调僵硬、死板。在教师如此教导下,虽然许多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钢琴弹奏技巧,但对于其亲手弹奏的钢琴音乐中所包含的特殊情感、内涵却不能做到完全理解。并且许多学生难以对不同钢琴作品、音乐的情感和风格进行全面、详细的把握。通过钢琴学习,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并没有得到显著的增强,对音乐的欣赏、理解和感悟能力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钢琴教学评判标准存在偏差,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钢琴教学评判标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教师都将钢琴教学中阶段性的考试作为对学生钢琴学习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甚至很多学生家长也认为学生只有在比赛中获得了好的成绩和考取了钢琴演奏级别证书,才算是真正学好了钢琴。而社会上这些名目众多的钢琴比赛以及考级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验收和考察,并不能将其作为评判学生钢琴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即使对于钢琴初学者,为了能够在考试和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家长和教师双方都会督促学生加强钢琴练习,使学生感觉到枯燥、烦闷、疲惫,进而导致许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钢琴的兴趣,更甚者产生了放弃钢琴学习的消极心理。
(三)钢琴教学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个体行为、能力的差异性,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结合其特点采用方式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钢琴教学。但实际情况是,当前在很多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无论教学体制、主导专业、学科建设、学生基础等情况如何,采用的教学方式几乎都完全相同。即使一些教师对学生实行了个别化的辅导教学,但只是形式上的个别化,在教学方式、模式、进度上与集体教学几乎无异。更不要说在钢琴集体教学中,采用个别化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了。除去教学内容,在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模式上,钢琴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教学几乎不存在任何区别,这就导致了学生难以对钢琴理论及技巧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
二:完善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注重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
由于一些钢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因而导致许多学生在演奏钢琴曲目时,对钢琴作品的表现显得空洞且苍白而无力,缺少真情实感,缺乏一定的深度和逻辑。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以不同体裁、类型、风格为依据对音乐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音乐的情感内涵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还应当依据不同音乐作品、作家的音乐创作背景和学生进行语言和思想上的交流。进而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对钢琴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内涵和情感进行准确的把握,同时在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实际弹奏时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钢琴曲目中。并且还有一些音乐作品是不需要教师去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的,需要为学生留有适当的想象空间,去供学生自己对其进行揣测和想象,以便于学生钢琴学习潜力的更好发挥。除此之外,为培养学生的钢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教师还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创作、学习环境,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感悟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所弹奏出来的音乐作品是充满生命和感情的。
(二)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学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音乐教学是其最为基础性的内容,要想有效的解决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钢琴教学质量,首先就应当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知、倾听的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全面提升。这即是高校实行钢琴教学的本质之所在,也是提高钢琴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多为学生播放或是演奏一些门类、风格不同的音乐,在学生倾听音乐的同时为学生讲解一些乐理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倾听中去感悟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在感知、理解音乐方面的能力得以有效的提高,最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技巧、理论方面的
(三)对学生实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对于钢琴学习来说,学生只有在长期不断的练习、学习当中才能做到真正的掌握好钢琴演奏。高校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学时,要以学生钢琴学习的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钢琴教育,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进而在广度和深度上将钢琴教学层层推进,以保证在钢琴学习中学生具有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提高钢琴学习质量。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云“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可见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钢琴学习也一样,切勿为了成绩、参赛或是一些其他的原因而操之过急,否则不仅学不好钢琴,也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在对钢琴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坚决杜绝在教学中出现教学进度过快或过慢的现象,如此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深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使其取得成效的同时,在英语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其体现出的越来越多的问题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进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英语教学能够更顺利更成功地在高校开展,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
1 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课堂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模式进行的,这种“填鸭式”的英语教学方式效果可想而知。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思维更是受到严重限制,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学习的主体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必然不会好,英语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近年来有些学校和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例如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增加师生互动等手段来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多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效果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2)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现阶段的高校英语课堂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落后,无法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大学英语课堂基本是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教学方法上以教材为中心,过于重视书面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反应能力,有悖语言学习的初衷,与英语教学的目的也不符。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高校英语课堂依旧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们很难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良等现象。
(3)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是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教学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然而,在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的同时,英语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很多英语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还达不到相应水平,又很少有进修和到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这对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学期测试仍然是考查学生英语水平的基本方式,所以大多数高校的英语课程以英语课文教学和听力练习为主,忽视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加上近年来许多高校大量扩招学生,使得英语课堂基本上都是大班授课,这种大班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英语的机会,也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使用和提高英语的机会,这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的提高。
2 高校英语教学的相应对策
面对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我们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出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实际应用型人才。
(1)改变英语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模式是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一个因素。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不但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首先,要转变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角色,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发言和展示机会,并促进学生们相互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反馈,通过收集学生对其教学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改善教师的作业评价模式和考试方式,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英语教学。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片及影像资料等制作比较立体化的英语教学课件,也可安排学生进行英语辩论或演讲,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师生间良好的互动。
与此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网络共享和交流平台。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建立开放性的学习平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保障。网络共享和交流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逼真的交流环境,同时声音、图像、视频等丰富的表现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平台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进行英语交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技能和使用技能,使英语这门语言工具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2)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要想让高校英语课堂教育得到合理的发展和融合,高校就必须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精英教师团队。高校英语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英语能力和知识以外,还应涉足其他领域的文化知识,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学习接触新事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来武装自己。学校可以为教师多进行一些中长期的培训,增加教师进修和出国学习的机会,教师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水平,使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讲授英语知识,并通过自我研究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丰富充实自己,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语言学科的工具性是要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和训练中才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的。语言的学习时不断地结合新旧语言知识的过程,而获得语言能力就是学会把语言知识转换成实际的应用的过程,要想做到这样的结合和转换,就要开展大量的学生实践活动来加强训练。而这个实践活动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活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学习兴趣,达到满意的效果。总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应进行必要的改进,将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试金石,而实际的教学还是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来开展,多多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3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找出其中存在的急需进行解决和改善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方案和对策,以求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做出贡献。总之,面对新形势,只有结合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思路,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才能完成新时期的教学任务,才能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合格的专业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映春.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趋向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3(3).
当前我国展示设计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改革高校展示设计教学的有效措施: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以及着力于提高设计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
关键词:
高校 展示设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42-0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为展示设计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展示设计教育也随之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该领域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成为高校展示设计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展示设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专业性质,针对展示设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一 当前我国高校展示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对于展示设计专业的选择和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近年来,世博热潮以及各地繁荣的会展业促使了展示设计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因而开设展示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也越来越多。大批的学生对这门新兴的热门专业趋之若鹜,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学生对展示设计专业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这个专业的选择和学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多学生在报考前甚至学习一两年后对于展示设计的专业特性和工作范畴认识不清,职业前景不够明朗。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由于展示设计专业涉及面广,学生容易将注意力分散在多而杂的知识点上,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必然会影响知识架构的组织以及设计水准的提升。学习目的影响着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因此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学习方向是高校展示设计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 对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力度不足。我国会展业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大,但设计水平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各地展会上时常会出现设计雷同的展位,甚至是浮夸、奇怪的造型,造成一定的视觉污染,展位设计缺乏内涵和创新意识。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展示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透视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成为展示设计教学中需迫切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展示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设计程序的学习和设计技能的训练,以技术性设计人才为教学目标,忽略了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完备的设计技巧可以使学生满足一定的工作要求,降低就业压力,但是创新思维的缺乏将影响设计水平的提升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无益于展示设计整个行业的发展。
3 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有待加强。我国高校展示设计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手绘能力以及模型制作两方面。在四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手绘能力呈逐渐减退的趋势,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其手绘能力反而越差。在低年级学习阶段,课程以专业基础研究为主,手绘训练较多,学生能够保持一定的手绘水准;到高年级学习阶段,学生多用电脑完成设计,较少甚至不用手绘的形式来进行创意表达。手绘训练在课程中的脱节,以及教师对此技能的忽视,造成学生手绘能力与电脑技能的发展不平衡。在模型制作方面,专业设计课程中模型训练较少,大多数课程的作业方案停留在设计文案和效果图阶段,缺少模型制作环节。并且,学生对于模型制作的主动性较差,尤其是毕业设计的模型,不少同学花钱委托公司制作模型,放弃了这一重要的设计实践。动手能力是设计素质的一种体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是提升设计素质的有效措施,不容忽视。
4 学生设计实践的能力有待提高。设计实践能力是社会企业选纳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展示设计公司青睐于拥有设计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而现如今刚毕业的展示设计专业大学生,在入职后无法快速胜任新的工作,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衔接不畅,往往要经历较长时期的岗前培训的阶段。反思高校教育,这正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的。学生在展示设计专业学习过程中,参与的设计实践较少,缺乏实践经验,注重概念设计而忽略市场因素,设计作品追求艺术感和绚丽效果却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这就导致毕业时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由此可见,丰富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设计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展示设计专业教师必须肩负起的责任,不可怠慢。
二 改革我国高校展示设计教学的有效对策
1 明确培养目标,确立学习方向。在高校展示设计教学中,首先教育工作者自身需明确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教学实践达成目标,其次是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展示专业的学习目的,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构建自身的知识构架。当前我国开设展示设计专业的院校众多,各院校的专业名称与培养计划也缺乏统一性。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目录(2012年)》,在这个目录里有关展示设计专业进行了如下调整:新增二级学科――设计学(1305),在设计学里新增专业“艺术与科技”(13059T),这个专业里包括会展艺术与技术、音乐艺术与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各个院校已根据这个专业目录陆续调整专业名称、招生计划以及教学计划。国家教育部对于这一专业的设置,显示出社会的需求以及对培养方向的认定,艺术与技术并重的设计人才是高校展示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高校展示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同时重视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和专业技术的提高,避免侧重于设计技巧见长而缺乏艺术和文化内涵的教学现象的出现。学生对于专业方向和学习目标的了解可以通过专门性的课程来展开。例如在新生入学时,增添《专业导论》课程,解释展示设计专业性质、工作范畴、课程设置等,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开始之前对于学习目的和内容能够有一定的了解,根据个人兴趣和特点制订学习计划。并且,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教师需始终根据培养目标执行教学计划,避免课程之间的断层,保持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和学习内容的连贯性,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加强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提升综合素质。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举行,国家大型庆典、城市形象景观设施设计等活动的陆续开展及国内外企业品牌推广的需求,在设计层面上,对展示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要求展示设计专业提供智慧、有创意、有服务意识、有充分表达能力,能参与实施的优秀设计创新人才。展示设计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技巧教学,而忽视设计创新;只注重所谓的学术理论推敲,而背离了社会现实需求。由知识型转变成智慧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展示设计本科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展示设计教学中可以从“师法自然”、提升艺术修养、加强造型实验等方面着手,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培养学生向生活,向自然学习的意识。发达国家的展示设计教育优于我国,我们在学习其教学理念与课程设置的同时,更要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的本质。在国外优秀的设计院校,学生往往从现实那里获取设计灵感,有的从植物中寻找形态与构造;有的从动物形态中寻找造型之特点;有的重新尝试着儿时吹泡泡来寻找合理的空间。现实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中国的古代贤人早就具备这样的智慧,推崇“道法自然”,在日常生活中看待万事万物,并从中悟出道理。然而,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学生缺乏向生活和自然学习的意识,具有创新和中国风格的设计难以成立。因此,高校展示设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向生活、向自然索取创新素材,保持个性化发展,带着学生不断地从生活中探索,钻研中国风格的设计。其次,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优秀的展示设计作品不只是靠严格的设计程序和理性分析产生的,还需要艺术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从而赋予作品强大的生命力,打动人心,为观者创造美好而深刻的体验。高校展示设计教学应建立学生对于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的重视,切忌将展示设计专业孤立和封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纯艺术以及其他艺术设计领域,从中获取营养,寻找创意灵感,提升作品内涵。最后,加强造型实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在展示设计教学中,学生对于设计调研可以轻松完成,但根据分析结论进入设计阶段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不大愿意主动地通过自己实践来推敲方案,而是通过网络调阅资料来拼凑方案,作品创新含量较低。进行造型实验是创新设计的有效途径,应该训练学生从实践中找寻创意。例如,可以用纸任意叠或任意折,从制作工艺中选择美;也可以任意泼水,而后选择出最能表达出水的语义形态;甚至利用微距去发现,拍下平常很难发现的质感与肌理,进行比较和选择,创造人们很难想象的空间形态。高校展示设计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更多的课题,来进行不间断的训练,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发现创意,练就超强的选择力,凝结出创造美的智慧。
3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从保持并提升手绘能力,以及加强模型训练这两个方面进行。手绘是设计师用于彼此交流的看家本领。设计师可以随着设计构思的变化,通过手上功夫将创意信手拈来,快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灵感和设计思想。这种手脑一致性所达到的程度,到今天为止计算机也还是无法取代的。手绘效果图自然地记录着我们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更是我们在艺术设计上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我们绝不该放弃对它的研究与学习。在高校展示设计教学中,主要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加强手绘训练。一方面,在专业基础课程中,通过专门性的手绘效果图课程,教授方法与技巧,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这一基本技能。并且,在课程中,强调手绘效果图对于未来设计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外有意识地、自主地进行练习。另一方面,在专业设计课程中,注重手绘效果图阶段,将手绘效果图作为课程的硬性要求,让学生在每一次方案进入设计阶段之时,先用手绘进行设计构思,其次再用计算机细化设计方案。通过多门课程的训练和巩固,形成用手绘效果图进行设计表达的良好习惯。在设计学习中,动手能力的另外一个体现是模型制作。做模型也是设计表达的一种形式,是设计中的重要的方案推敲和确定过程。空间形态过渡、转折、工艺细节等经过模型反复实验,才能促成设计的细化以及最终设计作品的诞生。进行模型制作训练,是展示设计专业学生设计能力提升的必要手段之一。高校展示设计教师应该在课程内容合理的前提下,将模型制作训练贯穿于每一门专业设计课程中。首先,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设计创作之初,引导学生用造型实验的方法,通过折纸、撕纸或其他材料的堆叠和拼搭来探索空间的形成以及材质的组合,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寻找灵感和创意源泉,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动手能力。其次,在设计作品的效果图阶段后,要求学生制作比例精确的模型,让学生通过模型制作感知精度,推敲和调整方案,增强设计细化的能力。
4 加强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我国高校展示设计教学中,要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提高就业率,必须加强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设计实践的机会。展示设计专业教师可以跟社会企业单位进行设计合作,将实际项目引入课程中,把控设计方向,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完成教学任务。在项目进行中,让学生参与项目的整体流程,增加学生对于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的各个步骤的了解,并且注重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在项目完成后,校方应组织企业工作者和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设计方案的评审,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对于设计的评价标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也可以为企业带来设计的活力和灵感,是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其次,注重实题虚作的训练,丰富设计实践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在展示设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还可以从“实题虚作”的方式入手,将高年级的部分专题设计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设计实践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所谓实题虚作,是指以社会或企业需求的、以真实项目设计为背景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的研究课题。实题虚作的目的,一是要调动学生对社会关注的积极性;二是利用现有的真实数据材料及相关的限定条件;三就是在真实设计的基础上,用几年来学习专业所掌握的知识,对其进行创新设计。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实题虚作的方式联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提高,最终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校企合作以及实题虚作都是高校展示设计教学中提高学生设计实践的重要方式,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中合理规划这两种方式参与教学的比重,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设计人才。
一、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生源急剧扩张,师资力量不足
在舞蹈还是稀缺物品的年代,高校舞蹈教学一般都是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收专业上的指导。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学习舞蹈的学生人数在逐年递增。而舞蹈教师的数量增长却远远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特别是一些优质教师资源稀缺,这就造成了一种局面:高校舞蹈教学越来越趋向于大班化教学,一个舞蹈教师往往要同时指导几十个乃至上百名学生,教学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低效
在高校舞蹈课堂上,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许多舞蹈教师却忽视了个体差异,“一刀切”、“一锅端”,这就使个别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越来越低,甚至有可能产生抵触心理。而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无论身体特征、学习基础、人格特征、学习动机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的,因而一个模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
(三)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缺乏整合
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存在“重专业技能训练、轻舞蹈理论学习”的倾向,一听到要学理论、考理论,就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另一方面,有的高校由于历史及师资等原因,也同样存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间缺乏有机结合,重视理论学习而缺乏科学的技能训练。结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者“厚于理而薄于技”或者“长于技而弱于理”,没有实现舞蹈课程应有的“理实一体化”。
(四)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及方法缺乏研究与创新,致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舞蹈的兴趣,甚至形成了厌恶舞蹈课的心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更是扼杀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的附属品,学生的主体地位边缘化,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二、提升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重构高校舞蹈艺术课程体系
一定意义上讲,如果舞蹈艺术类课程开设的种类越多,分科越细,越让学生无从选择。应将众多舞蹈课程科学地化整为一,增加课时,减少门类。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可以设一门在内容体系上具有基础性、渐近性、复合性的舞蹈艺术类课程,将此门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同时要贯彻好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辅舞蹈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上,开设一些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社会学、艺术哲学等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培育舞蹈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舞蹈课的学生,在其舞蹈生涯中,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规定着其整体艺术素质、专业水平的高低与发展。那种单纯追求技能熟练而忽视文化及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只能培养舞蹈的“匠人”,而永远不可能造就优秀的舞蹈人才。兴趣是学好舞蹈的动力和前提,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着力点。在舞蹈教学的开始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成就动机。如果在刚开始的阶段就让学生产生了挫败感,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甚至可能放弃舞蹈的学习。所以教师要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地感受舞蹈的魅力和意义。
(三)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舞蹈教学中,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革,采用一些新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舞蹈教师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身体构造以及千差万别的内心世界。所以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专业教学时,要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增加授课的吸引力。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于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近年来高等本科院校开始重视双语教育[1]。高校中的双语教学通常指的是在非语言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使用英语进行的教学,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水平、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英语沟通能力,便于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出国深造、在外企工作等[2]。
目前,大部分高校非常重视双语教学活动,已将双语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选修课,为学生们进行双学课程学习提供了保障。但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激励机制不到位等问题[3,4],因而解决这些问题是双语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激励机制与监控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
1、合理设置双语课程的教学安排
双语课程的学习不仅受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专业知识水平的影响[5]。通过查阅一些高校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发现本科学习期间的第1到第4个学期均会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第2到第4个学期会开设一些基础、核心的专业课程。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不仅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他们所积累、掌握的专业知识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具备进了行双语课程学习的技能。此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大部分学生在第7学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复习考研、就业方面,他们在这一学期的学习重心并不在专业课程方面,由此会降低对双语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的精力。综上所述,各专业在制定本科培养方案时应重视双语课程开设时间的安排,在本科学习期间的第5、6学期开设双语课程会更加符合双语课程学习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2、加强双语课教师培训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外语水平与广博的专业知识,在现实中虽然部分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外语阅读与写作水平,但是他们的口语能力却相对比较薄弱。因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他们不仅无法有效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双语课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基于此,学校可以从双语课教师的选拔与培训方面着手,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第一,通过在学校内部建立“双语”师资培训基地,从各个学院选拔具有较好英语基础与较高专业教学水平的专业课教师,聘请校内外双语课教学名师以及外语学院的教师对他们从口语、授课方法与技巧、学生考核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第二,学校可以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国外大学以及国内双语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大学进修,通过课堂观摩等形式学习双语教学方法。第三,加强双语教学团队建设。鼓励各个学院将双语教学能力较强以及具有双语教学潜力的教师依据专业、课程等组建双语教学团队,通过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形成新老接替、具有传承性的教学团队,从而确保双语教学的持续性、稳定性。
3、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一般情况,双语教学会比单语教学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教师因此而缺乏讲授双语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高校内双语教师资源匮乏,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为了有效提高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与教学质量,学校应当从物质、政策方面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首先,双语教学的课时酬金应当明显地高于单语教学,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双语教学的课时酬金设定系数。其次,在教师评定职称、年度考核优秀等方面,学校应从政策上明文规定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具有双语教学经历的教师。由此,基于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激励,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吸引力会得以提高,从而教师会勇于接受双语教学所带来的挑战,并且愿意为此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这样便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师资源匮乏、教学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4、加强双语教学实施监控
为了确保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及时了解双语教学的信息,形成一个动态的监控,学校可以专门成立双语教学督导小组。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具有丰富经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聆听双语教学,并针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技巧、方法等提出改进建议。另一方面,督导小组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双语教学,与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仅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他们对双语教学的意见等信息,并针对于此提供帮助与支持,尽可能早地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也能够督促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本文根据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从课程、师资与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推进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蓓,杨炳成.高校双语教学满意度与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3):54-59.
[2] 杨欣.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378-379.
[3] 邹芝.试析大学双语教学的瓶颈及出路[J].教育探索,2009(10):68-69.
【关键词】民办高校;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民办本科院校中很大部分是由高职高专成长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其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继续专科教学。其中又以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学规模最为广泛,其影响面之大可能超过任何一门其他课程。因此,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关注和探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思考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解决方式,对提高高职高专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开展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1教材
过去我们的高职高专教育长期依赖本科教材。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陆续有一些面向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面世。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希望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英语教程》及《交际英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畅通英语》等等。这些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资源丰富,并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他们也有一些弊病。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本科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规格。它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其目标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必须服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因此英语教材应该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的专业教材对于我们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难度太大,教学无法推进。而非专业的教材虽然覆盖面比较广,但是和专业没有结合,对学生的帮助有限。所以拥有一本.难度适中,又和专业相结合的英语教材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学生的迫切要求。
1.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即: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多沿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也就是说,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的权利和机会,根本不能或很难实现《基本要求》所提出的目标,这种费时却低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对于第三人称单数,以及be动词的用法也没有掌握,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讲授的知识偏难,很多同学听不懂,时间久了,就慢慢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师讲授的知识偏简单.有些同学不屑于去学,久而久之,慢慢的丧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3师资队伍
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阶段,而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信息社会已经到来,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我们职业教育还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的一般性改良阶段,而其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的师资没有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专业的要求。职教师资队伍不稳定,高素质职教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部分职教从教人员工作不安心,不用心,一些中职优秀教师纷纷流向普通中学,高职优秀教师则纷纷流向普通高校或外资企业,从而导致了职教人才的严重流失。
1.4评价体系
现有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课程只局限于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试,因此,考试的偶然性大。很多学生上课不愿意开口讲英语.做活动。他们认为老师应该重点讲怎么过三,四级。这样就忽略了教学目标的真正意义,形成以成绩为唯一目的的单一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应扩充考试评价指标体系,增加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考核的评价指标,相应放松现行统一的阅卷或开卷考试的要求。
总而言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我们应在其它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按照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各个环节的改革进行整合,强化改革的系统性,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
2优化高职英语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2.1针对高职学生参差不齐的现状实行分级教学
“英语分级教学”是指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依照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的目的,依据课程要求,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人人有兴趣,人人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体现成功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素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向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转变,更是为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菜单,确定不同的教学进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特色培养,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打造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平台。
2.2积极建设高职英语教师队伍
笔者认为,现阶段合格的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①有过硬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译俱佳,口头表达能力强。②懂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③了解现代化教育技术,能使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④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然而,目前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实际并不具备以上能力。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开办师资培训班,讲授一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开展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或让部分骨干英语教师脱产学习、在岗进修后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从而带动全体老师来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2.3教材应多层次,注重实用,内容设计上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教材的应用对象主要是学生,只有学生认可的教材才应该是合适的教材。目前的高职学生因为英语水平差异悬殊,所以对教材的要求也不同。而且,现有的高职英语教材比起本科生使用的教材还是缺少更多可选择的经典教材。高职的英语教材在编写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2.4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多种教学模式用于课堂教学
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英语教学不能一种模式。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不同的讲解内容可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多媒体”教学、交际法、“以写促学”法等只要适合课堂都可借鉴来为我所用。
2.5正确看待“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
正如一些专家所言,任何一个统考都是一把“双刃剑”。“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虽提高了社会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认可和重视程度,推动了高职英语教育事业,却也使应试教育在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应运而生,严重违背了语言教学的内在规律,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高职英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放在第一位,而不能围着统考的“指挥棒”转,学生在具备了足够的英语应用能力时自然也能通过统考。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2]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5)
[3]雷小川,李家云.以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英语教学,2001(4)
[4]刘伟辉,陈国生.《旅游专科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与通识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1)
关键词:高校英语 CBI教学法
目前,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能学以致用,即所谓的"哑巴英语"现象,很多大学生在各种英语考试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要将英语运用到实际中时,却产生了很大的障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中国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只注重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是引进CBI教学法的背景。但是CBI教学法始终是舶来品,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如师资力量,教材,课程设置等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 CBI教学法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CBI是英文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的缩写,即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法,就是将语言教学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将第二语言真正的作为知识的载体,交际的媒介来学习学科知识,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习得语言能力,这种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是和我们学习母语的方法是一致的,为学习第二语言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条件。CBI教学法最初源于加拿大魁北克省开展的法语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即以法语为工具对已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进行双语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在加拿大取得了成功,这是因为法语也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而且教师也都是英语和法语的双语者,但中国的语言环境和加拿大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具体说来只要有以下几点:
(一) 进行CBI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CBI英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是精通双语的人,必须熟练地掌握汉语和英语,此外还必须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能够流畅地运用英语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但是中国高校的英语教师却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目前高校的教师要么是精通英语但却无法胜任学科教学,要么是能胜任学科教学却不精通英语,这样一来语言和内容就不能相结合,薄弱的师资力量大大影响制约了CBI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进行CBI教学的教材达不到要求。引进国外的教材可以很好的保证语言质量,但是对于有些学科来说,其教材内容却不能达到专业学科的要求;而国内的教材更新速度比较慢,不能与时俱进;学校自己编撰的教材质量无法保证,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双语教材的稀缺也是CBI教学有效实施的制约因素。
(三) 课程设置的问题。我国高校目前开设的英语课程主要是英语听、说、读、写这些英语专业技能课,要进行CBI教学就必须对专业技能课进行压缩,但是也能完全压缩,因为要进行CBI教学必须以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作为前提,所以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设置是一个要思考的问题。此外,CBI英语教学是以一定的学科知识为内容的,哪些课程适合用CBI教学法呢?选择太专业的课程进行CBI授课,学生会因为语言障碍和学科本身的难度而无法接受,选择太宽泛的课程则达不到教学效果。所以说课程的设置问题也是一大制约因素。
二、 CBI教学法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对策
(一)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最理想的方案往往也是最难实施的,所以如果这一办法无法达到,也可以采取双师配合的教学模式,即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相搭配,二者分工合作,语言教师可以给学生或者教师提供语言上的帮助,专业教师可以给语言教师或者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上的帮助。此方案的实施需要二者的默契配合,在备课之前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共同,保证学生有个学习英语良好环境。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大对师资的培训力度,对专业教师进行语言培训,对语言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二) 精选教材,进行深加工。以上提高在教材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语言质量和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主要有三个来源:国外原版教材、国内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对于国外的原版教材来说,学生学习起来的主要障碍是语言,所以学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编撰一本同步生词语法册,减轻学生的语言压力;对于国内的教材也可以进行再加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减一些内容,使之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的自编教材的优点就在于契合学生实际和学科实际,学校在自编教材的时候可以充分参考其他优秀的教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三) 合理设置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是要解决两个问题:英语专业技能课和CBI英语教学课程之间的课时分布问题,以及CBI英语教学课程以哪一类课程为内容依托的问题。首先,英语专业技能课是CBI教学的基础,所以不能完全取消,但是由于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所以英语专业技能课的课时可以适当减少,第一学期的时候可以开设,第二学期就可以慢慢减少,到了第三学期就可以逐渐取消,同时加大CBI英语教学的课时,最终形成以CBI英语教学课程为主,以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为辅的分布形式。其次,在CBI教学所依托的学科内容上也可以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初期,所依托的内容可以宽泛些,诸如语言与社会、文学、媒体等和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中期,可以慢慢渗透到专业选修课领域,最后,当学生已经渐渐地熟悉CBI教学模式和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的时候,就可以以专业核心课为依托内容了,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就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英语能力。
结语:由于中国的语言环境,CBI外语教学法所遇到的问题远远不止上面所讨论的,笔者所提出的对策也仅仅提供参考,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我国高校的教师们能够共同努力,集思广益,解决CBI教学法的本土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戴庆宁,吕晔. 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 国外外语教学
[2] 蔡坚. 第二语言习得与CBI教学模式的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硬件设施
前言:
就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多媒体技术作为高科技之一,逐渐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能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多而媒体是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教学时,依据教学对象的特征和教学目的,以计算机教学为主,向学生展示形象化的教学流程,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水平。本文展开对高校数学教学中多媒体问题及对策的分析,能够通过对当前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不同方面提出解决多媒体应用问题的对策,能够为其他存在多媒体问题的高校数学教学教师提供宝贵的建议,具有实践性研究意义。
一、高校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软硬件设施不足
在当前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现阶段社会中,多媒体教学技术逐渐以新的面貌呈现出在教育领域中,并受到广大教育学者的欢迎[1]。就目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虽然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通过对其多方面的研究发现,多媒体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软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部分高校在数学教学中并未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并且其软件的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少,致使高校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仍主要以传统的板书式教学为主,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此种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高校在教学中尚未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忽略了多媒体对于数学教学的趣味激发性,由此影响了高校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二)数学教师缺乏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力
高校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在数学教学多媒体使用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发挥。就目前高校数学教师的发展现状而言,部分高校的数学教师存在专业能力较差,缺乏对多媒体技术使用能力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高校数学教师主要以年龄偏高、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为主,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其在接受技术型媒体教学时,其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极大程度上影响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吸收[2]。此外,部分高校数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前,并未通过专业的系统培训,对多媒体缺乏相应的掌握,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不甚了解,由此导致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
二、解决高校数学教学多媒体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对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软硬件设施的完善
通过对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多媒体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软硬件不足的问题,因此根据对其原因的分析,深入性的提出了加强对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软硬件设施完善的对策。一方面,高校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多媒体技术,明确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并极大对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情况[3]。另一方面,高校相关管理人员要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深入了解,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重点加强对多媒体软件的建设,包括购置多媒体教学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必要应用软件和课程课件,从根本上加强对高校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软硬件设施的完善。
(二)提高数学教师对多媒体的驾驭能力
在高校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使用中,数学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多媒体的直接使用者,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对多媒体的驾驭能力,是尤为重要的。为了能够充分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改善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存在对相应问题,必须要提高数学教师对多媒体的驾驭能力。首先,高校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加强对数学教师的重视,定期或不定期的展开多媒体技术培训,提高数学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此外,数学教师要通过其他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的学习,综合优秀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经验,并融入自身特色,形成独特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由此,提高数学教师对多媒体的驾驭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遍更新和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成为现阶段的一种教学趋势,并能够通过对多媒体的推广和创新式应用,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研究高校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过程中,认为就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而言,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应首先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尤其是数学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提升其自身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各高效也要不断加强对多媒体软硬件设施的完善,使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期望同过本文关于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为日后提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慧,张多来,凌均卫.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南华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2,03(01):77-81.
关键词:田径运动;体育项目;教育理念
田径运动可以说是各项体育运动进行的基础,田径运动对于学生的健身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并且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也是无法取代的。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渐渐地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田径运动具有健身的本质功能,对于身体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锻炼价值。在田径运动中的一些基本运动项目,如:走、跑、跳等,都对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非常有效,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基本方法。经常进行田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在长时间的身体锻炼中磨炼他们的意志。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是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学习体育技能的基础。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在体育教学中重视田径教学以及田径运动,使其在体育教育中充分发挥健身功能和教育价值。
二、高校田径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对体育项目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认识也在逐渐地提高。然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部分娱乐健身课程的影响,使得选修田径项目的学生人数少,
往往影响了教师对田径运动有效的教学。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适当地采取一些措施,改变田径教学的这种局面。目前在高校田径体育教学中表现出这样几个亟须解决的问题。首先,在体育教育观念上,还在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还在采用以竞技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田径教学中缺乏对田径运动的本质功能的认识,忽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其次,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教学的灵活性,而且也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教师无法将田径运动的趣味性挖掘出来。
三、提高高校田径体育教学的策略
1.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田径运动的认识
受其他娱乐性的健身课程的影响,田径教育一直备受学生冷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首先,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并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学生参与田径运动,实现田径运动的教学价值和健身功能。例如,组织一些娱乐性的田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认识到田径运动的健身功能和趣味性,实现“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
2.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主体性
在田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转变田径教学的思路,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可以通过将以往的运动项目加以拓展,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适当地为学生增加田径运动的娱乐性,体现田径运动的健身功能。例如:在田径教学中增加一些体育游戏,可以适当地放宽游戏要求,使田径运动更具趣味性。
虽然在高校田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但体育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地寻找策略,来应对这些问题。通过体育教育的理念和思维的转变,必将改善田径体育教学的现状,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田径运动的趣味性,实现“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黄希斌.高校田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学院学报,2001(3).
关键词:高校 实验教学 课程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可以促进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据我们研究发现,在国内的许多高校中,实验教学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教学观念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不合理、实验设备人员结构不合理等。因此,本课题拟对湖北地区的几所高校进行抽样研究,分析、探讨它们在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继而提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和建议。
二、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观念滞后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得实验课程成为理论课程的附庸、验证和补充。实验课程中,多以教师指令为主,学生自主较少,强调“灌输式”教学。
1.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不少高校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无疑使得教学变成了“灌输式”,这对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
不少高等院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陈旧观念指导教学。例如,不少高等院校《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中,试验课程仅有4课时。而这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却明确提出了“进行直观教学,并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仅仅4个课时的实验课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更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知识的直观性低,不易学生掌握,融会贯通;实验教学则强调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知识直观性强。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据我们调查发现,高等院校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同一专业不同课程实验课重复性建设普遍;实验课程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不兼容。例如,教育技术学中,《教育电视系统》《科教电视节目制作》和《电视短剧制作》,其实验课程安排基本一致,简单重复实验内容偏多,占据课时,无法反映其他新的课程内容;《远程教育》课程中,理论课程着重讲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原理,而实验课程内容为交互网站设计、在线测试功能开发、BBS论坛功能开发。
1.实验项目设计不合理
据调查研究发现,不少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着设计性实验偏少、综合性实验偏少、验证性实验偏多、演示性试验偏多“两少两多”的现象。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偏少,使得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验证”的角色,剥夺了学生自主创造设计的机会。验证性实验偏多、演示性试验偏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指令偏多,学生自主偏少”,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大量模仿教师所做实验,使得整个实验教学质量下降,也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2.实验学时及其分布不合理
我国高校实验都是在理论课后进行的,免不了出现实验学时及其分布不合理的现象:(1)实验教学学时太少,理论课程过多;(2)部分实验课程较之理论课程是应该提前的,但却放在了后面。例如,《电视短剧制作》之类实验课程主要是要求拍摄DV、电视短剧,《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这类课程实验课主要是依据学生制作的电视短片进行非线性编辑处理。前者较之后者应该提前,以免造成实验内容重复设置。
(三)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不合理
1.仪器数量不足,设备陈旧
现今高校实验室的设备大多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购置,设备存在着严重的陈旧和老化问题。由于长期受到资金因素的制约,高校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因而造成先进教学仪器缺失。例如,《摄影技艺教程》,实验所用设备仍然停留在135胶片机上,这种陈旧的实验设备,早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部分高校还出现了仪器数量严重不足的状况,经常是四五个人共用一台实验仪器,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
长期处于这种“仪器数量不足,设备陈旧”现状中,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同时降低实验教学效果,而陈旧的实验设备更使得实验教学跟不上时代需求。
2.实验设备闲置,利用率低
高校普遍存在实验设备利用率低,设备闲置现象。经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1)设备购置计划不合理,造成实验设备重复性购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所购买的实验设备部分仅用来“充门面”,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会使用”。(3)实验设备开放性低。如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实验教学设备仅在实践课上才提供给学生使用。
(四)实验设备人员结构不合理
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责任。我国高校的实验教学人员,不仅完成实验教学工作,还担负着繁重的理论课程教学工作。双重身份使得实验教学人员不能全身心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1.实验教学人员缺失严重
我国高校中,普遍不存在单独的实验教学人员,而实验教学工作主要由肩负有繁重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担负。两者职责混淆、责任分工不明,不仅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同时也会加重理论课程教师的职业负担,容易引起教师的疲倦感,不易于教学的合理开展。而即使部分高校拥有单独的实验教学人员,其职责也不够明确。
2.实验教学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不少高校实验教学人员专业素质不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验教学人员知识结构水平有待提高。科技的发展,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实验教学人员知识结构水平相应也要提高。而不少高校中,实验教学人员对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实践技能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实验教学人员学历结构也不尽合理。例如,不少高校独立的实验教学人员数量少,而且独立的实验教学人员学历结构也不尽合理,部分最基本的设备维护、保养、维修等工作也无法单独完成。
三、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对策探究
(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加大其重视度
加强教师各项培训,加快其教学思想的转变,建设与时俱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实现实验教学观念的转变,变“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变“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统筹发展”。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鼓励教学者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实验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2.鼓励教学者优化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设计,加大实验课程设计的兴趣性,做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3.鼓励教学者采用多种实验手段进行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二)新课程建设
新课改背景下,要转变传统实验教学观,建立新课程体系,改变陈旧的教学内容。1.强化实验与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不断完善和改进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确保课程紧跟时展需求,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接轨。2.从学生本位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加强课程的可行性。3.优化课程设计,交叉学科中实验教学内容大部分存在重复,适当对其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优化课程设计,尽量减少实验课程的重复性设置,优化课程结构。
(三)合理的实验室建设与设备购置
现今,几乎大部分高校实验室采用“条块化”管理,使得实验室的管理相对独立,这难免会造成设备购置的重复性,特别是不同学院因相同需求大量重复性购置实验教学设备。因此,要构建项目化体系严格控制设备的购置程序,加大力度对实验设备购买的审批进行管理,减少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实验室建设应合理化,加强其管理,确保实验教学仪器数量充足、设备现代化,并且实验室应加大其开放程度,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四)实验教学人员结构合理性调整
鼓励高校积极调整实验教学人员结构,采取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注重继续教育思想的普及,鞭策实验教学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管理,精兵简政,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促进队伍建设良性循环。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人员结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结论与展望
高等教育离不开实验教学,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结合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发展。对于现今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积极进行探究,分析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改革意见,旨在促进实验教学改革速度的加快,提高社会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贺秋芬. 当代高等教育形势下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新课程研究,2011(2).
关键词 高校 管理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KANG Jun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anzhou, Gansu 73002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ase teaching in college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existing supporting facilities, the lack of case selection, teachers' lack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1 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始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作为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案例教学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现或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当中,以讨论或争论的形式进行互动与交流,来达到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启示和思维启迪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创新,寻找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愿意参与其中。从而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我们通过适合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深入案例角色,认真分析案例,以此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水平。在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后,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改变,教师原有的备课和授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锻炼;另一方面,要想讲好管理学案例,教师要具备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走到生活中、企业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而,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水平得以提高。
2 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配套设施。管理学的案例教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上课前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预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目前还缺乏较好的软硬件环境。我们现有的案例教学只是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虽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缺少相应的设备和场地的限制,尽管学生们克服困难,配合教师进行案例的重现、推演和分析,很好地完成了案例教学的初期教学目的。但由于上述原因,案例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
(2)缺乏规范的案例。案例教学是按照教学进度适时组织学生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案例的选择不仅要有新颖性、典型性、创新性,而且要有针对性、关联性、启发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教师在案例选择中存在随意性,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大。这样一来,不但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更加违背了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因此教师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需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带领学生在案例当中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在案例之外进行全面把握和总结。但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够很好地完成案例教学任务的教师较少,并且多数教师欠缺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教师不愿意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这也是,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继续发展和推广的主要瓶颈。
3 管理学案例教学发展对策
(1)加大案例教学设施建设。首先,积极取得学校的支持,加大对案例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建设一批适合案例教学的综合性、多功能性的案例教室。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将企业员工的适合案例教学的培训等教学活动安排在案例教室,这样可以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充实教学内容,还可以将筹得的资金继续投入到案例教学的设施建设中。其次,进一步完善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设施,为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大案例选择的规范化建设。首先,根据管理学每一章节的理论,选取典型案例。针对每部分理论知识,可以选择多个案例,要注意由小到大、由难到易、先具体后笼统的原则。案例教学的程序应规范化,小组规模为六到七人;小组发言控制在五分钟内;分析报告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报告中要说明成员的分工情况以及最终讨论结果或启发。其次,要全面推进案例教学,加强管理学案例库建设,它是教学的基础。案例库建设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原则。最后,要不断规范案例获取途径。途径可选择在国内外有影响并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案例,也可以走进身边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选作案例,但是实际的案例往往不能直接作为管理案例,因此我们要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其进行编写、整理。通过以上方法逐步提高案例质量,使案例选用逐步规范化。
(3)加大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客观需要。首先,从学校层面要持续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保证实践教学开展。学校必须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紧密联系,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以此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其次,有目的地组织教师进行社会实践,让教师能够参与到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企业经营环境和运作程序,从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总之,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提高其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丰富了教学经验。因此,案例教学设施的建设,案例的规范使用,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案例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兰州商学院教改项目(20110201)
参考文献
[1] 李磊,郭庆良.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岱宗学刊,2008(3):94-95.
[2] 兰荣娟.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5):87-89.
[3] 陈静.《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4):294-295.
[4] 许华.《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思路[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9(4):38-40.
【关键词】 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新疆是一个多语种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中60.4%为少数民族人口,提高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一直是新疆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1]。民汉一体化教学,意指通过将各民族学生统一编班、统一培养方案、学大纲、统一考核标准和统一毕业标准进行培养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2]。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在于过去少数民族大学生仅在汉语课上学习汉语,普遍存在汉语水平提高慢,汉语学习效率低,大学毕业后用汉语开展工作困难等问题[3]。随着新疆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模式的广泛推广,民汉一体化教学已成为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普遍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教学质量,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在新疆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也为少数民族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在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由于基础教育、学习习惯、教学考核及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民汉一体化教学的真正实现和深入推行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对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讨论民汉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1、民族学生专业汉语水平过低
目前,新疆高校民族生源主要有“民考汉”、“民考民”和“双语生”三种,随着新疆地区大力发展“双语教学”和“预科培养”模式,大部分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之从前已经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相当一部分的民族学生也通过自身努力通过了学校要求的汉语水平资格考试。但是,在课堂上我们发现,不少民族学生对教师所讲授课程存在反应慢,理解慢,接受慢的问题。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药学专业43名民族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日常交流中,100%的“民考汉”学生认为使用汉语交流完全没有问题;而71%的“民考民”和86%的“双语生”也认为日常可以使用汉语交流。但对于课堂上涉及到的专业汉语,则大部分民族学生均表示存在不少问题,除“民考汉”学生外,大部分民族生都认为专业汉语词汇难以理解(“民考汉”34%,“民考民”83%,“双语生”70%)。说明目前对于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培养,更多的精力放在其日常交流水平的提高上,但忽视了专业汉语水平的锻炼,影响到民汉一体化教学的质量。
2、民汉学生入学前基础教育有差异
新疆的民族主要有维吾尔族、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汉族人口居住情况及教育设施相对集中,少数民族人口及教育呈现分散、点多、规模小等特点。新疆解放5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另外,在一些地区的“双语教学”中,忽略了教育的一般规律,往往片面的追求学生的汉语成绩,而忽视了其数理化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在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历年高考招生过程中无论是投档控制分数线还是相同科目(数、理、化等)的考试成绩均明显低于汉族学生,说明民族学生入学前数、理、化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明显差于汉族学生。体现在教学中,民族学生对于教师讲课的具体内容,表示难度较大,很难接受。这其中,“双语生”和“民考民”表现的最为明显,认为所讲授专业知识难度过大的分别占69%和77%。在教学当中,最困扰民族学生的并不是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汉语交流问题,而是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际教学当中,我们也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问答中很少可以准确的使用专业术语。在大学高等教育中,面对难度更深,范围更广的专业知识,由于基础知识底子较差,民族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常常表现出犹豫与迟疑,接受和掌握新信息的能力有限,很难提高自身素质,导致难以跟上教学进度,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明显差于汉族学生,是影响民汉一体化教学的真正实行的重要因素。
3、民汉学生学习习惯有差异
目前,新疆各高校的民汉一体化教学,虽然采取了如民汉合班,民汉合住,民汉互帮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但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很难实现课堂教学上的真正互融,一体化教学也往往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明显的发现,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课堂讨论,学生们都喜欢与自己本民族的同学抱团形成小集体,民汉学生之间缺乏相互沟通、相互融合,非常不利于教师统筹兼顾。另外,民汉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与汉族学生相比,大部分民族学生没有预习及课下复习的习惯,在作业完成以及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方面,汉族学生也远比民族学生积极。教师在教学当中,面对两种不同学习状态的学习群体,很难保证所有人都能按计划完成教学目标。大部分民族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落后,导致课程越拉越多,学习积极性自然受到打击。因此,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实现,不仅仅是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等的统一,更需要民汉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的充分融合。
4、教师教学行为对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影响
教师教学行为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技能实践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准备实施和评价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成败[4]。特别在民汉一体化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当中,面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群体,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在民汉学生之间达到一种有益的平衡状态,保证双方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完成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民汉一体化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若教师在教学当中过分的强调知识的新、难,则势必会影响到部分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若教师为照顾部分基础知识较薄弱的民族学生,将精力主要放在一些基础知识的讲授上,也会影响汉族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是影响民汉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有效推行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汉语教学改革,提高民族学生专业汉语水平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保证其日常交流、会话这一层次上,而应为其将来接受高等专业知识教育做准备。在“预科培养”阶段,可以针对学生所选专业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汉语知识的教育;对于未参加预科培养的“双语生”、“民考汉”等学生,在本科一、二年级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也可以考虑为民族学生开设专门的专业汉语课程。一方面提高民族学生的专业汉语水平,另一方面让学生提前了解本专业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专业汉语教材的编写,最好由专业课的教师编写;专业汉语课程的讲授,最好也由专业课的教师担任,以保证学生可以接触到准确、前沿的专业汉语词汇,提高对专业的理解,为民汉一体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中小学民族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近些年来,新疆地区中、高考的录取分数线以及相应科目的考试成绩,民族学生都要大大低于汉族学生。但少数民族学生升大学时,政府为对基础教育质量不高的少数民族教学给予一定的保护,制定出大大低于汉族学生的录取分数线。这种照顾,虽然可以确保民族学生的入学率,保证接受高等教育的民族学生数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少数民族学生中不思进取的惰性思想,最终的结果是不利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导致入学时,民汉学生之间差异过大,影响到民汉一体化教学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在全疆范围内对民族语言各类中、小学校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进修以及考试,考试没通过的,不得参与教学。在这一点上,各地、州、县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切实发挥监督与引导作用,对民语学校的基础教育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督导,特别对课堂教学质量要严格把关,不断提升民语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的基础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保证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后能顺利的融入到民汉一体化教学当中。
3、培养民族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真正实现民汉教学互融
对于民族学生的教育,除了教授其专业知识,“授之以鱼”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好的学习理念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授之以渔”。在这一点上,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们的共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在培养民族学生学习习惯这一点上,辅导员、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专业教师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多限于课堂时间,而辅导员和班主任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则远多于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教育工作,更要帮助其民族学生融入到高等教育的环境当中,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传递好的学习方法,在班里形成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民汉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民汉一体化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说,一个有责任心、综合素质较高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对民汉一体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4、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保证民汉一体化教学质量
目前,新疆地区大部分高校均逐渐由教学型大学转向科研型大学,科研成果在教师工作考核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各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也都有很大提高。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转变也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大部分教师认为讲课累,课时费低,更愿意承担科研项目;而高校在引进年轻教师时,也更倾向于科研人才的引进,而对其教学水平往往不做太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民汉一体化中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高校应加强教学的改革与管理,改变教师的考核方式,提高教师的上课积极性。鼓励教师对民族学生教育问题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授课竞赛,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将民汉一体化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己任,在授课中,要平等对待各民族学生,对部分基础较薄弱的民族学生要以激励、引导为主,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只有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学与科研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保证民汉一体化教学的质量。
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到优秀民族教师的示范与榜样作用。一个民汉兼通、专业出众的民族教师,对班级中民族学生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以其为榜样,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大力加强优秀民族教师的培养,鼓励民族教师不断扩充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成为民汉一体化教学中的主力军。
“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创了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改革的崭新局面。而在十召开后,我国必将迎来又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对“民汉一体化教学”的期望与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深入民汉一体化教学理论的研究,加强民汉一体化教学的管理,规范民汉一体化教学行为,才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少数民族人才。
【参考文献】
[1] 阿不都瓦力・艾百.新疆高校民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39(4)71-74.
[2] 刘永泉.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冲突与调适[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28-29.
[3] 周殿生,赵新居.谈高校汉语授课与新疆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J].民族教育研究,2003.14(3)56-61.
[4] 赵新居.新疆高校民族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4(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