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金融期货概念范文

金融期货概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期货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金融期货概念

第1篇

关键词:股指期货;监管;风险

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但发展最快的品种,诞生伊始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把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带向了新的高峰。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开展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能够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以相对较低的转轨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完善。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和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推出,我国资本市场将告别只有现货没有期货的历史,而股指期货作为首推交易品种也成为热门话题。

1股指期货概述

1.1股指期货的概念

股票指数期货(stockindex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金融衍生产品。目前世界上有3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股指期货。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挂牌成立,并在成立后迅速于2006年10月30日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及我国资本市场现状,股指期货交易的正式推出近在咫尺。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上市公司数量、市场总量、交易量、上市公司数量、运作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截止至2008年11月21日,我国境内上市股票数量已达1648只,股票市价总值达13.8万亿元,上市证券数2143只,初步形成了现代证券市场的基本运作架构。但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国股票市场同时也存在系统风险大,投机气氛浓,股价波动幅度大等特点。

国外多年的实践研究表明,股指期货不但可以使资本市场更加有效率和更加健全,而且同时有利于提高社会总效率,增强金融系统抵抗总体金融风险的能力。在此种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衍生品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功能,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提高市场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2股指期货的基本特征

(1)合约标准化;

(2)保证金交易;

(3)每日无负债结算;

(4)交易集中化;

(5)T+0双向交易;

(6)提供较方便的卖空交易;

(7)交易成本较低;

(8)市场的流动性较高。

1.3股指期货的基本功能

一般来说,期货交易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价格发现功能,一是套期保值功能。作为金融期货的一种,指数期货也具有这两个功能,同时股指期货还具有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及资产配置功能。

1.4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现状

我国曾在1993年进行了股指期货交易的尝试。1993年3月10日,我国的海南证券中心开办了以深圳综合指数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交易。由于当时我国的股票市场才刚刚起步,规模太小,在运作上又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之处。深圳综合指数经常大幅波动并容易被人所控制,从而深圳综合指数期货交易只维持了半年即被中止。股指期货交易的最初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自2006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原则,积极筹建金融期货市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并于10月30日迅速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活动。

在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合约设计上,每一合约的合约乘数为每点人民币300元。合约价值为股指期货指数点乘以合约乘数。合约交易的最小变动价位是0.2点指数点,交易报价指数点须为0.2点的整数倍。合约的交割月份分别为交易当月起连续的二个月份,以及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中二个连续的季月,共四期,同时挂牌交易。每日涨跌幅度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10%。其中,熔断价格幅度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6%。最低保证金水平由交易所确定,到期交割方式为现金交割。交易指令分为市价指令、限价指令等指令类型,所有指令当日有效;交易结算方面,交易所的结算实行保证金制度、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等;交易风险的控制方面,交易所实行价格限制制度,价格限制制度分为熔断制度与涨跌停板制度;交易所实行限仓制度。

2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1)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相关法规。

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投资者既可以利用其套期保值的功能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可以利用其杠杆效应进行过度投机。因此需要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预防和打击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初期的过度投机,稳定整个市场。在法规体系上,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主要依靠《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和《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等,规范着市场的制度体系。针对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推出,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实行办法》、《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也颁布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等交易所规则。但应该看到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从长期来看,应按照国际惯例,制定股指期货的监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的具体法律规定,从而形成在统一期货法规下证监会依法监管与交易所自律管理的股指期货监管体系。

(2)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从制度安排上防范市场风险。

金融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事关金融期货的平稳推出、功能发挥和长远发展,是各项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金融期货在国际上虽然发展比较成熟,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广大投资者还比较陌生。金融期货专业性强、风险程度较高,其投资理念、风险控制与现货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交易标的、风险特征和运行规律方面,与商品期货也有很大不同。要通过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增强对金融期货的风险意识,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树立科学的投资观念,使投资者理性参与市场。对于金融期货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既要看到投资机遇,更要看到市场风险。要帮助和促进投资者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提高市场操作水平,充分认识金融期货的特点,客观评估其风险承受能力。以做出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

(3)建立突发风险的管理机制。

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国际游资的冲击以及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产生的风险变动,影响投资者对价格的合理预期,特别是突发的或偶然事件的发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政策不合理、政策变动过频或者政策缺乏透明度等,都可能在不可同程度上对期货市场的相关主体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造成不可预期的损失,进而引发风险。政府的适度干预主要包括政策指导、修改法规、人市交易和出资救市等,严控操纵市场行为,预防突发的市场风险。应当建立风险管理基金,适时平抑市场突发风险。

3对投资者的建议

(1)仿真交易有别于真实交易,股指期货真正推出时需谨慎投资。

虽然仿真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投资者与新生衍生品种之间的距离,但事实上目前的仿真交易与未来股指期货的真实交易相比有较大差异。交易所推出仿真交易主要目的在于测试系统、教育投资者,但归根结底,仿真交易不是真实交易。投资者必须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在股指期货交易正式推出时才能把握主动。

仿真交易与现货市场是割裂的。在真实的股指期货市场上,大量套利者的存在保证了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紧密联系,使期货价格无法大幅偏离现货价格。期货市场受到现货市场的影响,同时它又通过套利者在现货市场上的反向操作影响现货市场。但在仿真交易中,由于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割裂,只存在投机类型的投资者,因此期货市场只能被动地接受现货市场的影响,套利机制的缺乏使期货价格偏离合理价格。但在真实交易中,必定存在套利行为,将期货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期货价格大幅度偏离现货价格的现象很难出现。

仿真交易使用虚拟资金进行交易同样会对投资者的心态产生与真实市场的偏差,在真实市场中,投资者可能因为实际损益导致心态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投资决策,而在仿真交易中投资者可以尽情地进行投机交易。正因为如此,虚拟交易中的策略可能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真实市场。在沪深300指数期货正式推出后,投资者仍需进一步研究真实市场的表现,切忌生搬硬套在仿真交易中的成功经验。

(2)股指期货套利交易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现货指数或组合的买卖,投资者需考虑复制过程中的风险。

对于沪深300指数来说,各成份股流动性存在差别,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现货指数的建仓存在难度。如果使用与沪深300指数相关的现货组合,则这些组合与沪深300指数间是否具有稳定的相关性是需要考虑的。至于使用跟踪股指的基金,该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复杂,而且运用指数跟踪型基金还存在流动性风险,毕竟我国目前指数跟踪型基金的日成交量还较低。而缺少流动性将对套利交易产生致命的风险。

第2篇

关键词:股指期货;监管;风险

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但发展最快的品种,诞生伊始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把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带向了新的高峰。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开展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能够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以相对较低的转轨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完善。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和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推出,我国资本市场将告别只有现货没有期货的历史,而股指期货作为首推交易品种也成为热门话题。

1股指期货概述

1.1股指期货的概念

股票指数期货(stockindex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金融衍生产品。目前世界上有3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股指期货。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挂牌成立,并在成立后迅速于2006年10月30日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及我国资本市场现状,股指期货交易的正式推出近在咫尺。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上市公司数量、市场总量、交易量、上市公司数量、运作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截止至2008年11月21日,我国境内上市股票数量已达1648只,股票市价总值达13.8万亿元,上市证券数2143只,初步形成了现代证券市场的基本运作架构。但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国股票市场同时也存在系统风险大,投机气氛浓,股价波动幅度大等特点。

国外多年的实践研究表明,股指期货不但可以使资本市场更加有效率和更加健全,而且同时有利于提高社会总效率,增强金融系统抵抗总体金融风险的能力。在此种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衍生品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功能,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提高市场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2股指期货的基本特征

(1)合约标准化;

(2)保证金交易;

(3)每日无负债结算;

(4)交易集中化;

(5)T+0双向交易;

(6)提供较方便的卖空交易;

(7)交易成本较低;

(8)市场的流动性较高。

1.3股指期货的基本功能

一般来说,期货交易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价格发现功能,一是套期保值功能。作为金融期货的一种,指数期货也具有这两个功能,同时股指期货还具有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及资产配置功能。

1.4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现状

我国曾在1993年进行了股指期货交易的尝试。1993年3月10日,我国的海南证券中心开办了以深圳综合指数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交易。由于当时我国的股票市场才刚刚起步,规模太小,在运作上又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之处。深圳综合指数经常大幅波动并容易被人所控制,从而深圳综合指数期货交易只维持了半年即被中止。股指期货交易的最初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自2006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原则,积极筹建金融期货市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并于10月30日迅速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活动。

在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合约设计上,每一合约的合约乘数为每点人民币300元。合约价值为股指期货指数点乘以合约乘数。合约交易的最小变动价位是0.2点指数点,交易报价指数点须为0.2点的整数倍。合约的交割月份分别为交易当月起连续的二个月份,以及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中二个连续的季月,共四期,同时挂牌交易。每日涨跌幅度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10%。其中,熔断价格幅度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6%。最低保证金水平由交易所确定,到期交割方式为现金交割。交易指令分为市价指令、限价指令等指令类型,所有指令当日有效;交易结算方面,交易所的结算实行保证金制度、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等;交易风险的控制方面,交易所实行价格限制制度,价格限制制度分为熔断制度与涨跌停板制度;交易所实行限仓制度。

2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1)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相关法规。

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投资者既可以利用其套期保值的功能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可以利用其杠杆效应进行过度投机。因此需要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预防和打击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初期的过度投机,稳定整个市场。在法规体系上,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主要依靠《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和《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等,规范着市场的制度体系。针对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推出,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实行办法》、《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也颁布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等交易所规则。但应该看到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从长期来看,应按照国际惯例,制定股指期货的监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的具体法律规定,从而形成在统一期货法规下证监会依法监管与交易所自律管理的股指期货监管体系。

(2)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从制度安排上防范市场风险。

金融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事关金融期货的平稳推出、功能发挥和长远发展,是各项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金融期货在国际上虽然发展比较成熟,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广大投资者还比较陌生。金融期货专业性强、风险程度较高,其投资理念、风险控制与现货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交易标的、风险特征和运行规律方面,与商品期货也有很大不同。要通过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增强对金融期货的风险意识,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树立科学的投资观念,使投资者理性参与市场。对于金融期货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既要看到投资机遇,更要看到市场风险。要帮助和促进投资者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提高市场操作水平,充分认识金融期货的特点,客观评估其风险承受能力。以做出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3)建立突发风险的管理机制。

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国际游资的冲击以及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产生的风险变动,影响投资者对价格的合理预期,特别是突发的或偶然事件的发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政策不合理、政策变动过频或者政策缺乏透明度等,都可能在不可同程度上对期货市场的相关主体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造成不可预期的损失,进而引发风险。政府的适度干预主要包括政策指导、修改法规、人市交易和出资救市等,严控操纵市场行为,预防突发的市场风险。应当建立风险管理基金,适时平抑市场突发风险。

3对投资者的建议

(1)仿真交易有别于真实交易,股指期货真正推出时需谨慎投资。

虽然仿真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投资者与新生衍生品种之间的距离,但事实上目前的仿真交易与未来股指期货的真实交易相比有较大差异。交易所推出仿真交易主要目的在于测试系统、教育投资者,但归根结底,仿真交易不是真实交易。投资者必须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在股指期货交易正式推出时才能把握主动。

仿真交易与现货市场是割裂的。在真实的股指期货市场上,大量套利者的存在保证了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紧密联系,使期货价格无法大幅偏离现货价格。期货市场受到现货市场的影响,同时它又通过套利者在现货市场上的反向操作影响现货市场。但在仿真交易中,由于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割裂,只存在投机类型的投资者,因此期货市场只能被动地接受现货市场的影响,套利机制的缺乏使期货价格偏离合理价格。但在真实交易中,必定存在套利行为,将期货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期货价格大幅度偏离现货价格的现象很难出现。

仿真交易使用虚拟资金进行交易同样会对投资者的心态产生与真实市场的偏差,在真实市场中,投资者可能因为实际损益导致心态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投资决策,而在仿真交易中投资者可以尽情地进行投机交易。正因为如此,虚拟交易中的策略可能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真实市场。在沪深300指数期货正式推出后,投资者仍需进一步研究真实市场的表现,切忌生搬硬套在仿真交易中的成功经验。

(2)股指期货套利交易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现货指数或组合的买卖,投资者需考虑复制过程中的风险。

对于沪深300指数来说,各成份股流动性存在差别,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现货指数的建仓存在难度。如果使用与沪深300指数相关的现货组合,则这些组合与沪深300指数间是否具有稳定的相关性是需要考虑的。至于使用跟踪股指的基金,该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复杂,而且运用指数跟踪型基金还存在流动性风险,毕竟我国目前指数跟踪型基金的日成交量还较低。而缺少流动性将对套利交易产生致命的风险。

第3篇

关键词:股指期货;监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164-02

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但发展最快的品种,诞生伊始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把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带向了新的高峰。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开展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能够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以相对较低的转轨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完善。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和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推出,我国资本市场将告别只有现货没有期货的历史,而股指期货作为首推交易品种也成为热门话题。

1 股指期货概述

1.1 股指期货的概念

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金融衍生产品。目前世界上有3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股指期货。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挂牌成立,并在成立后迅速于2006年10月30日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及我国资本市场现状,股指期货交易的正式推出近在咫尺。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上市公司数量、市场总量、交易量、上市公司数量、运作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截止至2008年11月21日,我国境内上市股票数量已达1648只,股票市价总值达13.8万亿元,上市证券数2143只,初步形成了现代证券市场的基本运作架构。但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国股票市场同时也存在系统风险大,投机气氛浓,股价波动幅度大等特点。

国外多年的实践研究表明,股指期货不但可以使资本市场更加有效率和更加健全,而且同时有利于提高社会总效率,增强金融系统抵抗总体金融风险的能力。在此种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衍生品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功能,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提高市场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2 股指期货的基本特征

(1)合约标准化;

(2)保证金交易;

(3)每日无负债结算;

(4)交易集中化;

(5)T+0双向交易;

(6)提供较方便的卖空交易;

(7)交易成本较低;

(8)市场的流动性较高。

1.3 股指期货的基本功能

一般来说,期货交易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价格发现功能,一是套期保值功能。作为金融期货的一种,指数期货也具有这两个功能,同时股指期货还具有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及资产配置功能。

1.4 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现状

我国曾在1993年进行了股指期货交易的尝试。1993年3月10日,我国的海南证券中心开办了以深圳综合指数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交易。由于当时我国的股票市场才刚刚起步,规模太小,在运作上又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之处。深圳综合指数经常大幅波动并容易被人所控制,从而深圳综合指数期货交易只维持了半年即被中止。股指期货交易的最初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自2006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原则,积极筹建金融期货市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并于10月30日迅速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活动。

在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合约设计上,每一合约的合约乘数为每点人民币300元。合约价值为股指期货指数点乘以合约乘数。合约交易的最小变动价位是0.2点指数点,交易报价指数点须为0.2点的整数倍。合约的交割月份分别为交易当月起连续的二个月份,以及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中二个连续的季月,共四期,同时挂牌交易。每日涨跌幅度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10%。其中,熔断价格幅度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6%。最低保证金水平由交易所确定,到期交割方式为现金交割。交易指令分为市价指令、限价指令等指令类型,所有指令当日有效;交易结算方面,交易所的结算实行保证金制度、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等;交易风险的控制方面,交易所实行价格限制制度,价格限制制度分为熔断制度与涨跌停板制度;交易所实行限仓制度。

2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1)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相关法规。

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投资者既可以利用其套期保值的功能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可以利用其杠杆效应进行过度投机。因此需要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预防和打击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初期的过度投机,稳定整个市场。在法规体系上,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主要依靠《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和《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等,规范着市场的制度体系。针对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推出,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实行办法》、《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也颁布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等交易所规则。但应该看到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从长期来看,应按照国际惯例,制定股指期货的监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的具体法律规定,从而形成在统一期货法规下证监会依法监管与交易所自律管理的股指期货监管体系。

(2)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从制度安排上防范市场风险。

金融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事关金融期货的平稳推出、功能发挥和长远发展,是各项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金融期货在国际上虽然发展比较成熟,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广大投资者还比较陌生。金融期货专业性强、风险程度较高,其投资理念、风险控制与现货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交易标的、风险特征和运行规律方面,与商品期货也有很大不同。要通过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增强对金融期货的风险意识,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树立科学的投资观念,使投资者理性参与市场。对于金融期货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既要看到投资机遇,更要看到市场风险。要帮助和促进投资者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提高市场操作水平,充分认识金融期货的特点,客观评估其风险承受能力。以做出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

(3)建立突发风险的管理机制。

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国际游资的冲击以及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产生的风险变动,影响投资者对价格的

合理预期,特别是突发的或偶然事件的发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政策不合理、政策变动过频或者政策缺乏透明度等,都可能在不可同程度上对期货市场的相关主体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造成不可预期的损失,进而引发风险。政府的适度干预主要包括政策指导、修改法规、人市交易和出资救市等,严控操纵市场行为,预防突发的市场风险。应当建立风险管理基金,适时平抑市场突发风险。

3 对投资者的建议

(1)仿真交易有别于真实交易,股指期货真正推出时需谨慎投资。

虽然仿真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投资者与新生衍生品种之间的距离,但事实上目前的仿真交易与未来股指期货的真实交易相比有较大差异。交易所推出仿真交易主要目的在于测试系统、教育投资者,但归根结底,仿真交易不是真实交易。投资者必须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在股指期货交易正式推出时才能把握主动。

仿真交易与现货市场是割裂的。在真实的股指期货市场上,大量套利者的存在保证了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紧密联系,使期货价格无法大幅偏离现货价格。期货市场受到现货市场的影响,同时它又通过套利者在现货市场上的反向操作影响现货市场。但在仿真交易中,由于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割裂,只存在投机类型的投资者,因此期货市场只能被动地接受现货市场的影响,套利机制的缺乏使期货价格偏离合理价格。但在真实交易中,必定存在套利行为,将期货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期货价格大幅度偏离现货价格的现象很难出现。

仿真交易使用虚拟资金进行交易同样会对投资者的心态产生与真实市场的偏差,在真实市场中,投资者可能因为实际损益导致心态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投资决策,而在仿真交易中投资者可以尽情地进行投机交易。正因为如此,虚拟交易中的策略可能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真实市场。在沪深300指数期货正式推出后,投资者仍需进一步研究真实市场的表现,切忌生搬硬套在仿真交易中的成功经验。

(2)股指期货套利交易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现货指数或组合的买卖,投资者需考虑复制过程中的风险。

对于沪深300指数来说,各成份股流动性存在差别,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现货指数的建仓存在难度。如果使用与沪深300指数相关的现货组合,则这些组合与沪深300指数间是否具有稳定的相关性是需要考虑的。至于使用跟踪股指的基金,该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复杂,而且运用指数跟踪型基金还存在流动性风险,毕竟我国目前指数跟踪型基金的日成交量还较低。而缺少流动性将对套利交易产生致命的风险。

第4篇

三类股受益国债期货

国债期货作为新的金融期货品种,推出后将大大加速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短期内,参股期货公司的上市公司、券商以及持有国债的大机构,这三类股票将从国债期货的上市交易中获益。

首先,参股期货公司的上市公司。国债期货的推出将显著增加期货公司整体的收入水平,从而对参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形成实质性推动作用。参股期货公司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中期(000996)、弘业股份(600128)、厦门国贸(600755)、浙江东方(600120)、美尔雅(600107)等。

其次,证券公司。国债期货的推出有助于提升金融创新主体证券公司的估值水平;同时,相对于传统期货公司,券商系期货公司受益国债期货更多;另外,有助于提高券商债券业务收入;最后,国债期货还为券商对冲利率风险提供了工具,利于券商对利率型产品的开发。当前A股上市的19只券商股中,基本都有控股或参股期货公司概念。但从期货业务利润对券商的贡献度来看,山西证券(002500)、国海证券(000750)、方正证券(601901)、东北证券(000686)等较高,这些券商也将成为国债期货业务的主要受益者。

第三,持有国债的大机构。我国国债主要持有机构为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公司,利用国债期货的期限保值功能,上述公司有望减小利率波动带来的投资损失,稳定投资收益。研究机构测算过:如果一次加息0.25%,则银行和保险公司持有国债现货的损失将达463亿元和36亿元,而有了国债期货,银行和保险可以通过对冲,有效抵御利率连续上升的市场风险。国债期货为大机构提供了管理利率和投资风险的工具。

国债期货概念股一路狂飙

作为目前市场里唯一的金融期货品种,股指期货上半年的交易额进一步扩大,成交总额由去年同期的31万亿元增长至68万亿元,已占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额的53. 02%,同比增长116.86%。同为金融期货品种的国债期货对于期货行业的业绩贡献自然被市场所期待。

目前A股没有直接上市的期货公司,但据不完全统计,A股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涉及期货业务。国债期货的推出令相关期货概念公司的业务空间有望得到拓展,业绩可能得到更多支撑,不少公司正在加快布局期货业务。

中国中期是A股唯一一家以期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一向被市场视作“期货概念第一股”,每逢市场传闻期货行业相关信息,公司股价多有异动。公司的控股股东中期集团长期从事期货服务业,此前控股股东试图将中国国际期货的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目前中国中期持有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19.76%的股权。国际期货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大型期货公司之一,其年度业务量已占国内期货市场全年业务量的5%左右。半年报显示,在所有中国中期主要子公司和参股公司(涵盖物流、仓储等多个行业)中,上半年只有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实现盈利,净利润为6048万元。

厦门国贸持有海通证券0.42%的股份,而海通证券旗下拥有海通期货。同时,厦门国贸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国贸期货经纪有限公司。2012年11月公司再度增资4亿国贸期货,表明公司极为重视期货公司后续的发展。2013年上半年,国贸期货成功获得资产管理业务资质,在金融服务领域与福建金海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一起对接主业,提升了厦门国贸各类业务的协同以及与客户的粘合度。

新黄浦2007年受让华闻期货100%的股权,华闻期货具有从事金融期货经纪业务、交易结算业务、交易结算会员资格,2013年上半年为公司贡献净利润86万元。新黄浦2008年又以增资形式出资3234万元,收购江西瑞奇期货44%的股权,而瑞奇期货是当时江西唯一一家期货公司。

浙江东方早于2011年10月以2.47亿元的价格收购永安期货10.87%股权,以持股比例16.3%的份额成为永安期货第二大股东,永安期货正在冲刺IPO,有希望成为A股的期货第一股。

数据显示,自7月初国债期货获国务院批准的消息曝光后,一些期货概念股开始一路狂奔。中国中期累计涨幅已达61.50%,在期货概念股里排名第一,厦门国贸涨幅为39.5%,排名第二。其余涨幅靠前的公司还有新黄浦、弘业股份、浙江东方、美尔雅。券商类别中,海通证券以涨幅24.33%排名第一,国海证券以24.19%紧随其后(表1)。

第5篇

关键词:期货市场;期货品种;创新与发展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7-0028-03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一、国际期货市场品种演变的三个阶段

期货品种演变的历史是期货市场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察期货品种的演化,一方面可以对期货市场发展的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研究期货市场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期货品种的演变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以农产品期货为主的阶段,这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期货品种有各种粮食以及畜产品等;第二,以工业原材料和能源期货为主的阶段,这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期货品种有金属、天然橡胶、原油等;第三,以金融期货为主的阶段,金融期货的品种包括货币、利率和股指等。

(一)农产品占主导的阶段

早在17世纪40年代,在日本大阪“淀屋米市”进行的大米支票交易就具有期货交易的性质,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期货市场是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出现的。据记载,1851年3月13日出现了第一份玉米远期合约,小麦远期合约也随后出现。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于1859年获准特许注册,1865年实行了玉米远期合约的标准化,正式开始进行期货交易。美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得到了迅速发展,芝加哥、纽约、堪萨斯成立了一系列经营农产品期货的交易所。1870年棉花期货合约在纽约棉花交易所上市,1876年小麦期货合约和燕麦期货合约分别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在此推动下,黄油、鸡蛋、咖啡、可可等也陆续上市。1919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成立,推出了猪肉、活牛、活猪和菜牛等期货品种。

日本于1893年制定并颁布了交易所法,确立了期货交易的法规和制度。到1898年,在日本的128家交易所中上市的商品包括大米、小麦以及地方土特产品等几十种。日本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交易所――东京谷物商品交易所,成立于1893年,初期上市的商品有大豆、小豆、马铃薯淀粉以及谷物。

(二)工业原料和能源占主导的阶段

以金属为代表的工业原材料品种的出现是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建立的结果。1876年,一些伦敦金属商人合伙开办了金属交易所,由此产生了最早的金属期货交易,当时的主要品种是铜和锡。1920年,铅、锌两种金属也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当前交易的品种还有铝、镍、白银等。美国重要的期货交易所如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也先后上市了各种金属期货。

另外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天然橡胶期货交易始于日本。1951年12月,神户橡胶交易所成立,为天然橡胶的贸易商和消费商提供了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1952年,东京工业交易所(TOCOM)也推出了天然橡胶期货合约。能源期货的产生是国际石油市场变革的结果。1978年,第一份标准化的能源期货合约――取暖油期货在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推出。此后,原油、汽油、天然气、丙烷、电以及煤炭能源期货品种也陆续在纽约商业交易所上市。

(三)金融期货占主导的阶段

金融期货是以各种金融工具或金融商品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包括外汇(货币)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金融期货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金融体制变化的结果。外汇期货产生的背景是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分不开的。1972年5月16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分部――国际货币市场(IMM)首次推出了外汇期货合约,标志着金融期货类别的产生。CME第一批上市的外汇期货品种有英镑、加拿大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日元、瑞士法郎。利率期货同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美国。1975年10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了美国国民抵押协会(GNMA)的抵押证期货,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利率期货。目前在美国,利率期货已经成为成交量最大的一个期货类别。股票指数期货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最激动人心的金融创新”,它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股市的剧烈波动。1982年4月,CME推出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合约;1982年5月,纽约期货交易所上市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期货;1984年7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也开始了主要市场指数的期货交易。

二、期货市场发展的趋势

从国际期货市场品种演变的历史来看,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如下趋势:

(一)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过渡的趋势

期货品种由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过渡的趋势,即由农产品期货到工业原料和能源期货,再到工业半成品和工业品期货,这是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果。从国际期货市场的最新发展来看,期货品种“高级化”的趋势还有更新的含义,那就是传统上不适合做期货品种的产品在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被开发为新的期货品种。高级产品因其商品的自然属性较为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方式作为期货品种上市。利用商品价格指数作为期货交易的标的上市,是高级产品进入期货市场方法的积极尝试。商品指数期货采用现金交割,不涉及实物,但是可以起到和实物商品期货同样的功能。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2006年5月22日首先推出了房地产指数期货――标准普尔CSI期货。该指数是一个系列指数,包括了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美国10个重要城市的住房价格指数。2007年10月28日,CME又推出了标准普尔/GRA商业房地产指数(SPCREX)期货。

当前,在期货市场上市的另外一些高级产品是“非传统商品”,如天气指数、排污权等。这些“商品”由于其对实际生产部门的投入或产出具有潜在影响,从而具备了价格,并且其价格的变动同实际生产部门的投入或产出的变动是相关的。最早的天气衍生品合约是在1996年由美国的能源企业推出的,先是采取场外交易(OTC)的方式,后来逐步吸引了各种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参与。随着天气衍生品合约在OTC市场的日益发展和成熟,1997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正式上市天气期货,目前CME的天气期货品种包括美国天气期货、欧洲天气期货和亚太天气期货。目前,全球交易天气期货合约的交易所还有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洲际交易所(ICE)、东京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等。

为了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一些国家开始限定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且用排污权来限定各个污染源的排污量。目前,排污权期货交易在欧洲地区比较盛行。香港交易所计划在2008年推出排污权期货,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也宣布将建立碳

排放权期货市场。

(二)低端期货品种吸收高端期货品种内涵的趋势

如果从产业的层面区分主要期货品种的级别,由低端到高端分别是农产品、工业原料和能源、金融产品。所谓低端期货品种吸收高端期货品种内涵的趋势具体是指农产品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工业和能源概念,而金属和能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金融概念,亦即金属和能源期货被金融化。国际期货市场的这个趋势是与工业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紧密联系的。农产品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而生物能源概念的提出,更加丰富了农产品的工业和能源概念。黄金等金属期货和以原油为主的能源期货的价格走势近年来与国际局势、宏观经济、汇率利率变动等因素的关系日益密切,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已经被视为“准金融期货”。

三、国际期货市场品种演变的特点

根据对国际期货市场品种演变过程及趋势的分析,我们总结了国际期货市场品种演变的如下几个特点,分别是内生性、自发性和协调性等。

(一)内生性

所谓内生性,指的是期货市场的产生及期货品种的创新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内在矛盾运动的产物。回顾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每一次重大的品种创新都是相关产业相对成熟、产量与贸易量具备相当规模时出现的。这个时候规避价格风险成为贸易双方的共识,于是买卖双方共同催生了期货交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由于市场范围的扩大,影响供求的因素增多,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即价格相对于价值的波动在市场经济中表现得日益突出和尖锐,这就必然迫使生产者和贸易商以创新的方式面对价格波动,以实现他们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种创新的方式便是远期合约及后来的期货交易。

由此,期货市场的内生性可以归结为价格的不确定性和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总结期货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必然要求建立期货市场。我国的期货市场是在国家的推动下建立的,表面上看是自上而下的,但这个市场只有在它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满足中国国民经济的内在需要时才能健康发展。认清了这个问题,才能深刻认识我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的意义,正确对期货市场进行定位。

(二)自发性

既然期货市场的发展和期货品种的创新是内生于市场经济的,那么它必然是自发的,因为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市场参与者自主决策的结果。突出自发性的目的在于强调期货市场进行期货品种创新的主体。从期货品种演变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市场参与者是期货品种创新的主体。随着期货市场体制的日益完善,期货交易所承担了进行市场创新的主要任务。近年来,世界上许多交易所的体制发生了转型,期货交易所纷纷由为会员服务的机构转变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这使得期货交易所成为更加积极的期货品种创新主体,成为期货市场品种合约的供应者。

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的自发性必然是通过市场来检验其创新是否有效,有效的创新便是符合实际经济需要的创新,就会吸引各种投资者的追随,就会壮大;反之,无效的创新会被淘汰。因此,为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应该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自发自主的创新,允许尝试和失败。认清整个问题,对国家监管部门的功能定位是有用途的。国家监管部门在其正常的监管职能外,不能越位代替市场做决策,也不能过分干预市场的决策。

(三)协调性

协调性是指期货市场的自身发展及其品种结构是同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的。具体来说,期货市场一方面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相协调,另一方面还要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协调。从期货市场品种演变的历史来看,每一个重大品种类别的出现都是与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相关的。在农业占主导的社会,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农产品贸易的大规模发展,产生了农产品期货;而工业原料及能源期货的产生则是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结果。在成熟的期货市场中,期货交易额大致是与现货产值维持一定比例的,这就保证了期货市场的品种结构同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也是保持一致的。

期货市场品种演变的协调性特点对后发期货市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后发的期货市场没有经历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而是“引进”来的。因此,在尊重市场创新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国家必须从宏观角度把握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应该根据产业的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部署期货市场的发展战略。分析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目前迫切需要做的是积极鼓励市场完善品种结构,消除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的各种壁垒,品种结构全面、交易规模较大的期货市场才是与我国国民经济相协调的期货市场。

第6篇

国际期货发展的历史是期货品种、交易方式和市场组织形式不断创新的历史。期货品种创新不仅表现在品种数量增加,而且品种涵盖领域在不断扩大,已经从传统的谷物、畜产品等农产品期货,发展到各种有色金属、贵金属和能源等大宗初级产品,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兴起并迅速发展,在全球期货和期权的交易量中占比不断增长。中国期货市场走出规范整顿之后,管理层和市场应该清醒地认识所面临的形势、明确战略目标,以推出股指期货为契机,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超常规发展或跨越式发展,逐步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期货市场定价中心。

金融衍生品是创新方向

20世纪70年代,金融衍生品交易异军突起,为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开创了新纪元,其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1972年5月16日,由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分部――国际货币市场(IMM)推出外汇期货合约,成为世界上第一张金融期货合约。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推出第一张利率期货合约(美国国民抵押协会的抵押证期货,GNMA)。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办首支股指期货品种――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的交易,这标志着金融期货三大类别的结构初步形成。

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使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占整个期货交易总量的比例不断攀升。截至1999年底,全球金融期货交易量已达到20.22亿张(包括股票期权),其中,股指期货交易5.21亿张,金额达21.67万亿美元;金融期货的交易量占世界期货交易量的80%以上。金融期货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02年已经占到90%以上。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对可统计的58家衍生品交易所(含期货交易所、期权交易所、证券或股票交易所)的最新统计,2006年,全球在交易所内交易的期货与期权交易量高达118.59亿张,比2005年增长了19%。其中,全球期货交易量达到52.8亿张,同比增长30.85%。交易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墨西哥衍生品交易所(MexDer)的TIIE28天银行间利率期货、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欧洲美元期货与电子迷你型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的道琼斯欧元Stoxx50期货等主要期货合约交易量强劲增长,以及原先以公开喊价方式交易的期货交易市场在电子化交易领域的大力扩张。

在2002年全球交易量排名前二十的衍生品合约中,除原油期货外,全部被金融期货期权占领。2006年,全球期货与期权分类交易上,金融类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而商品类期货交易量增速却快于金融类。具体来说,2006年全球股指、利率、个股和外汇类的期货与期权交易量依次为4453.95百万张、3193.44百万张、2876.49百万张和240.05百万张,同比分别增长9.16%、25.89%、22.05%和43.59%;同期,全球农产品、能源和金属类的期货与期权交易量依次为486.37百万张、385.97百万张、218.69百万张,同比分别增长28.37%、37.78%、27.84%。

当前,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呈现四个最主要的特点:金融衍生品需求日益旺盛。国际金融市场近年来的利率、汇率以及股票的价格波动越来越剧烈,市场保值和投机的需求相应也越来越强,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也越发活跃。新产品层出不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际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已从最初的几种简单形式发展到1200余种,而由它们衍生出来的各种复杂的产品组合就更不计其数了。期权从现货股票为交易对象开始,逐步发展为可进行外汇期权、利率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和期货期权等多种载体的期货交易,交易额迅猛增长,成为20世纪国际金融创新实践的一个成功典范。金融衍生品风险控制和金融稳定问题突出。目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未结清的合约金额增长很快,会在衍生品杠杆特性的作用下,放大现货市场上的波动,并导致市场风险向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化,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

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

纵观CBOT品种创新历程,经历了从谷物期货到农产品期货、工业品期货、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的过程。目前CBOT拥有期货和期权品种56个,其中,农产品16种,金属7种,金融12种,证券类指数6种,其他指数2种。随着品种的不断创新,CBOT上市品种实现多元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几十年来不懈的创新和发展,CBOT成为国际期货市场举足轻重的综合易所,保持着国际期货市场领先的地位。在全球公认的金融期货创始人利奥・梅拉梅德的领导下,金融期货占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总成交量的98%,CME从美国的二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成为世界金融期货市场的领跑者。

从芝加哥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发展来看,一般循着农产品――生产资料――金融资产――期权交易的顺序演进。直至20世纪60年代,可储存的农产品仍然构成期货交易的主要组成部分。60年代中期非储存农产品(如牲畜)期货合约的介入,使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70年代非农产品(如木材、橡胶、金属、黄金、利率等)进入期货市场,80年代金融期货获得巨大发展,目前金融期货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商品期货成为世界期货市场发展的主流。在期货发展的基础上,期权市场也随之发展起来。

美国作为金融衍生品的发源地,以及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创新最活跃的衍生品市场,引领了世界各地衍生品的发展趋势。美国金融衍生品走了一条从外汇期货到利率期货再到股指期货的金融期货起源之路,并相应开发了各种期权互换产品。欧洲发达国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采取先简单、后复杂的思路,利用后发优势,选择以股指期货为突破点,然后发展其他金融衍生品,走出一条与美国不同的道路。新加坡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先期货后期权,先发展利率期货后发展股票指数期货的道路。日本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历了首推商品期货后推金融期货,指数期货和国债期货齐头并进的发展历程。中国香港经历了一个从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及期权、从股权类到货币类再到利率类衍生品的发展路径。

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中国政府是期货制度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中国期货市场的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监管层对期货市场的行政性干预渗透着政府的意图,体现着政府的价值取向与宏观经济改革的偏好。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期货市场曾经出现过交易工具创新的,也曾开发出了自己的金融期货品种――国债期货,但因为种种原因,金融期货交易工具创新没有成功,致使期货市场至今仍然只有商品期货交易,极大地制约了期货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限制了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从2001年开始,中国期货交易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2003年开始,中国期货市场开始加速增长;2006年,全国期货成交量4.49亿手,成交金额21万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7.23倍、12.06倍。2006年,在按照期货交易量排名的全球前40名交易所中,大连商品交易所名列第9,上海期货交易所名列第16,郑州商品交易所名列第18。另外,香港交易所名列第28,台湾期货交易所名列第31。

不过,由于中国大陆尚未开展期权、金融期货与期权的交易,在按照期货与期权合计交易量排名的全球前58名的交易所中,国内期货交易所排名都较靠后,而目前交易涵盖全部金融期货与期权的中国香港交易所和中国台湾期货交易所排名则较靠前,显示出金融期货与期权交易才是目前全球期货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2006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名列上述排名表第17位,上海期货交易所排名第27位,郑州商品交易所排名第30位。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推进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期货市场可以而且应该实行科学的超常规发展战略,否则中国经济发展将因期货市场发展滞后而受影响。中国期货市场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实行赶超战略。笔者不主张中国期货市场严格循农产品――生产资料――金融资产――期权交易的顺序发展。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化程度的显著提高,为期货市场超常规发展或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打破三阶段演化轨迹和常规品种发展顺序,加快金融期货市场和期权交易发展。

中国发展金融期货可选择以下路径:以股指期货为突破口,经过两年左右的发展,奠定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基础;然后,考虑推出国债期货,发展利率期货;最后,引入外汇期货以及期权、互换等衍生产品,带动我国现有的认股权证交易等。以股票指数期货作为先导,有利于规避股票的价格波动风险,有利于用期货交易的做空机制来保持平衡。尤其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发展股指期货的条件将较其他金融衍生产品更为成熟,这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同时也是结合中国当前实际的一种正确选择。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推进,经过5~10年的努力,金融期货将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金融工具。

金融与商品期货比翼双飞

现代期货市场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市场,是一种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制度安排。一般来说,期货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商品期货中大体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包括基本金属与贵金属期货)、能源期货、工业品期货等几大类;金融期货主要包括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包括中长期债券期货和短期利率期货)和股指期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全球新增资源消费比例中占据了50%的份额,“中国因素”正成为全球商品价格的风向标。未来15~20年,重工业化、城市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还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正日益成为全球最大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这不仅是极佳的投资机会,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风险。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能够帮助国家化解市场波动的风险,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强有力的风险管理支持。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企业将面对激烈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冲击。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的竞争将成为一个重点,金融体系日益成为一国的经济命脉之所在。因此,反映中国股市行情的指数期货、国债期货和人民币利率、汇率期货等金融期货期权以及商品期货期权等结构化衍生工具,只有在中国形成其定价中心,辐射亚太地区,欧美市场上市这些品种也只能是中国的影子市场,才能发挥中国期货市场乃至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

中国的金融期货产品开发已经落后了,境外机构抢注中国金融期货愈演愈烈。2004年10月,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推出由在纽约股票交易所、NASDAQ和美国证券交易所等市场上市的中海油、中国铝业、中国人寿、中国电信等16家中国公司股票构成的中国股指期货(CX・CBOE)。此后,香港地区联交所推出了新华富时中国A50ETF及A50ETF权证。2006年8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其全球24小时不间断交易平台上推出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和欧元的期货和期权交易。2006年9月,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新华富时中国A50股指期货。2007年5月,CME则拟推出E-MINI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

经验证明,在上市某一特定新产品相互竞争的时候,首先上市新产品并建立流动性的交易所将很容易处于竞争优势,对竞争对手将是致命打击。境外交易所推出有关中国概念的金融衍生品,不仅会造成我国金融资源的流失,增加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难度,也可能对我国金融竞争力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金融资产定价权的丧失。境外机构开办有关的金融衍生品,我国股指期货还可能被国际大投机家在他国市场上操纵,高额的股指期货交易手续费收入将流入他国交易所,国内部分套期保值资金的外流,资本管制的放松和境外股票市场的比价效应可能导致部分国内投资者投资于境外市场,从而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和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威胁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成立,目前有关股指期货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交易所与有关管理部门应结合金融市场化的进程,抓住时机,尽快开发,推出股指、国债、外汇等金融及衍生品期货。实践证明,期货与期权两大类产品的交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将适时推出锌、塑料、钢材等商品期货和商品期货期权,积极研究开发石油、黄金等商品期货,实现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比翼齐飞。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期货市场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先发优势。以新加坡、韩国、印度、中国等亚洲诸强为代表的期货市场后起国家正在快速发展,具有后发优势。中国期货市场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了实现把中国建成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国际性期货交易中心,我们应采取建立完善的现代期货市场――区域性国际期货市场――全球性国际期货市场的梯度推进战略。21世纪,世界期货市场中心将位移中国,中国将成为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中心,国际金属期货市场三大中心之一,国际能源期货市场中心,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三大中心之一。

在20世纪90年展初期,中国期货市场没有科学控制发展的规模和步伐,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风险事件频繁发生,导致长达六七年的清理整顿。21世纪,中国将实现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比翼双飞,必将在农产品、能源、金属,以及股指、利率、外汇等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期货市场定价中心。

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是规避风险、价格发现、套利和投机的重要工具,具有资源配置、降低风险和容纳社会游资的功能。发展金融衍生品有利于迅速扩大金融市场规模,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结构,为金融现货市场的交易双方提供定价的参考依据,从而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超常发展提供依据,引领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

第7篇

关键词:期货 套期保值 基差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期货及期货交易日渐被我们了解,期货交易功能之一就是规避风险,即期货的套期保值作用,是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所谓规避风险的功能,就是指生产经营者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业务,可以有效地回避、转移或分散现货市场上价格波动的带来金融风险。

1、套期保值基本原理

期货交易套期保值作用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1.1、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一致性

尽管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是不同的两个经济市场,但是影响金融商品价格的供求变动因素是基本相同的,当由于特定的因素变化而引起现货市场商品价格上涨(下降)时,期货交易价格也会受此影响而上涨(下降),尽管变动幅度可能会不一致,但变动方向是―致的;这样,套期保值者就可以通过金融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上的反向操作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以达到保值的目的。

1.2、期货价格趋于于现货价格

在期货交易过程中,随着金融期货合约交割月份的逼近,期货的价格收敛于合约标的物的现货价格,当到达交割期限时,期货的价格等于或非常接近于现货的价格;其原因在于,如果在交割期间金融期货的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就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套利机会,即卖空金融期货合约,然后买入现货标的物进行实物交割,这样一来必定会盈利,而盈利额就等于期货与现货的价格差再减去交易费用。反之,如果金融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交易者就可以购买金融期货合约,然后静等交割,交割后所得物再在现货市场卖出,这样也可以盈利,盈利额等于现货与期货的价差再减去一定的手续费。一旦交易者发现这样的套利机会并不断地进行套利,就会使期货价格越来越接近现货价格。

期货市场毕竟是不同于现货市场,它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市场,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因而期货价格波动的幅度和时间与现值价格一般不会完全一致;此外期货交易所规定的交易单位、交易数量与现货交易不尽相等,这就意味着交易者在冲销盈亏时,可能会有额外的盈利或亏损,因此套期保值交易并不能规避所有的风险。

2、基差的作用

在探讨期货功能时,须涉及一个重要的金融概念――基差,基差是指某一商品现货价格与同种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货合约价格之间的价格差异;基差值是用现货价格减去期货价格得出的,因此基差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关键看现货价格是高于还是低于期货价格;当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则基差为正数,称为远期贴水或现货升水;当现货价格低于期货价格时,基差为负数,称为远期升水或现货贴水,由于期货价格收敛于现货价格,因而基差具有趋向于零的特征。

基差是反映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关系的一个数值,随着现货价格或期货价格的变化,基差值也会发生变化;虽然基差值的变动难以精确计算,但在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运动方向具有趋向性的规律的制约下,一般来说,基差值的波动幅度要小于现货价格或期货价格的波动幅度。

在进行套期保值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基差的变化,保值的效果就会因此受到影响,与基差值变动力向的三种情况相对应,在保值效果上就有了三种情况,即盈利性保值、亏损性保值和完全保值。

2.1、盈利性保值

所谓盈利性保值,是指在结束套期保值业务时,其现货市场上的盈利或亏损与其期货市场上的亏损或盈利相互抵扣后,还获得了一些盈利,即获得基差利润的保值。

在套期保值期间,现货价格的升幅小于相应期货合约价格的升幅,或者现货价格的跃幅大于相应期货合约价格的跌幅,即基差转弱时,对买期保值者而言,其可以获得基差利益,即买期保值成为盈利性保值;现货价格的升幅大于相应期货合约价格的升幅或现货价格的跃幅小于相应期货合约价格的跌幅,即基差增强时;对卖期保值者而言,其可以获得基差利益,即卖期保值成为盈利性保值。

2.2、亏损性保值

亏损性保值是指在结束套期保值业务时,其现货市场上的盈利不足弥补其期货市场上的亏损或其现货市场上的亏损不能得到其期货市场盈利的足够补偿,其中出现一定亏额,即损失基差利益的保值。

在套期保值期间,现货价格的升幅大于相应期货合约价格的升幅,或者现货价格的跃幅小于相应期货合约价格的跃幅,即基差增强时,对买期保值者而言,其损失了基差利益,买期保值因此而成为亏损性保值;现货价格的升幅小于相应期货合约价格的升幅,或者现货价格的跃幅大于相应期货合约价格的跃幅,即基差转弱时,对卖期保值者而言,其损失了基差利益,卖期保值因此而成为亏损性保值。

2.3、完全性保值

完全保值是指在结束套期保值业务时,其现货市场上的盈利或亏损与其期货市场上的亏损或盈利正好相等,相互抵消的保值。

在套期保值期间,现货价格的升幅或跌幅与相应期货合约价格的升幅或跌幅完全相等,即基差维持原先水平,没有发生变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现货价格与相应期货合约价格同幅上升,对买期保值而言,其期货市场的盈利正好弥补其现货市场的损失;对卖期保值而言,其期货市场的亏损正好由其现货市场的盈利补回;现货价格与相应期货合约价格同幅下降,对买期保值而言,其期货市场的损失正好由其现货市场的得益补回;对卖期保值而言,其期货市场的盈利正好弥补其现货市场的损失。

参考文献:

[1]Leung M T,Daouk H,Chen A S. Using investment portfolio return to combine foreasts:multiob jective approach[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4:84-102.

第8篇

有人欢喜便会有人忧。与中信建投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相比,由华泰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分别新入主的长城伟业期货、南都期货、浦发期货,及广发证券、长江证券分别间接控股的广发期货、长江期货,就显得没有那么幸运,虽然它们也均早已有增加注册资本和券商控股比例增加甚至券商全资控股的计划,但还未收到证监会的“喜讯”,多少有点“门庭冷落”的意味。

联姻

据了解,中信建投期货也只是一个月前才向证监会正式申请变更股权,由中信证券( 54.80,0.14,0.26%)及其旗下证券公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万通证券分别持有中信建投期货41%、49%、10%的股权结构改为中信建投证券全资所有,及同时申请增加注册资本金,由现有的3488万元增至1.5亿元,其注册资本已超过现有最高者即格林期货的1.4亿元。

据悉,之前按要求证券公司在期货公司的控股比例不能超过50%。借助此次股指期货推出之际,证监会放宽政策,允许证券公司100%控股期货公司。对此,联合金银首席经济学家张卫星分析,一方面,期货市场由于风险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低迷现状。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原有的期货公司未必能够担起重任。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在其业务等方面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增强,证券公司100%控股实际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说到底,由证券公司全面控股股指期货公司,还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自助选择的结果。”张卫星说。

共赢

另外也有专家认为,证监会给期货公司和证券公司双方送了一个顺水人情。此次证券公司“下水”,实际上是利好期货公司,有可能改变期货公司不景气现状。作为股指期货推出的直接受益者,期货公司在未来几年将迎来爆发性的利润增长阶段。在成熟市场上,股指期货历来是所有期货市场中交易量最大的品种,成交量占到80%左右。因此,股指期货一旦推出,将彻底改变期货公司“僧多粥少”的不景气局面,使期货公司迎来爆发性的利润增长期。

同时,由于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热情的急剧增长,也将带动其他期货交易品种的活跃,最终为期货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

据了解,自“股指期货”这一概念踏入中国金融市场的第一天开始,市场以及投资者对其的呼声就在不断高涨,目前已进入白炽化阶段。街头巷尾,上班下班,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专家还是门外汉,讨论最多的就是投资,当然也离不开新的赚钱途径――股指期货。

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和《违规违约处理办法》于日前正式后,中金所的规则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建立,金融期货的法规体系已基本构建完备,金融期货的诞生已经具备了坚实的法规基础。一年多的心理准备、市场调整以及政策法规的完善,再加上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先行和各大媒体的投资指导和知识普育,都为股指期货的破茧而出并良性成长打造了适宜的环境,但也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

另外,股指期货推出后将直接刺激参股期货公司的上市公司股票走强。在最近两年的股市上涨中,证券行业快速复苏,证券公司的利润大幅增长,从而为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带来可观的投资收益,并充分反映到这些上市公司本身的利润和股价上。

按照证监会10日签署的《关于核准中信建投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和股权的批复》,中信建投期货应有幸成为“首家”券商全资控股期货公司,。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判断,正加快培育未来金融期货市场上主力军的证监会,首批不应仅批准中信建投期货这一家期货公司改由券商全资控股及大幅增资至1亿元以上。

证监会期货部有关负责人昨日也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近期确有一批期货公司在申报变更注册资本和股权等行政许可事项时获批,但他未披露准确的获批家数,及首批获准期货公司的批准文号是否一次性发放,还是陆续发放。

在2006年7月28日的金融期货政策通报会上,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黄运成宣布了鼓励证券公司收购期货公司股权的如下措施:证券公司可以突破以前50%以下的控股比例限制,少数治理健全、风险控制严格到位、资本实力特别强大的也可以全资拥有期货公司;简化股权变更和股东资格的审核程序,这两方面审核将合二为一;允许证券公司提前适度参与期货公司的管理,前提是双方达成实质性收购协议之后。

今年3月15日开始实施的新《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及其后修订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公司变更注册资本或者5%以上的股权审批》,均未对证券公司直接控股期货公司超过50%甚至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进行明文限制。

事实上,由华泰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分别新入主的长城伟业期货、南都期货、浦发期货,及广发证券、长江证券分别间接控股的广发期货、长江期货,早已有增加注册资本和券商控股比例增加甚至券商全资控股的计划。

第9篇

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逐渐加强,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作为重要的投资工具,金融衍生品本身并非风险的源采,风险来自交易者的运用和管理,如果不用适当的方式去转移风险.控制风险,就会使得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无限放大。对此,本文将从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理念着手,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防止风险的产生和风险发生时的躲避作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

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

1 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

1.1 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

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iton-Instrument),又称金融衍生产品。随着金融衍生产品渐渐的发展,其品种和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关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组织对其定义来描述它。国际互换和衍生工具协会ISDA将金融衍生工具描述为:“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1.2 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

金融衍生工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在这里,我们主要对两类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l、金融互换。金融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相互交换支付的合约。2、金融期货。金融期货是指规定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按约定价格交割特定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合约。

1.3 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

金融衍生工具涉及的层面如此之多,原因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们对其最基本的两个功能进行简单的介绍。1、投机。目前很多人参与教育金融衍生工具,其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利用它去进行投机,去多承担一点风险而获得了高额的收益。投机的人利用承担转移风险的手段,博取高额投机利润。2、价格决定。金融衍生工具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价格决定,通过供给和需求双方在交易大厅公开的喊价过程中,就达成了最终的价格,这里形成的价格可能因相关价格信息影响导致价格时刻变化,因此价格发现也是价格决定的重要的环节。

2 金融衍生产品的形成过程

随着我国逐渐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的不断迈进,我国经济主体也逐步达到了国际较高的水平,金融市场也不断的取得了完善,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也成熟了起来。随着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经济步伐正快速的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2.1 国债期货

我国发展规模最大的金融期货就是国债期货,曾经显赫一时的国债期货出现在1992年12月,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了当时的第一张国债期货合同;随之不久,国债期货的交易范围便迅速扩大起来,也由当时的企业之间的交易转向了券商、个人之间的交换,而且不仅上海,在北京的一些商品交易所内也兴起了国债期货交易。但是由于当时的环境不是很成熟,而且我国的经济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没过多久市场便出现了违规的操作,也就是当时著名的上海交易所“314合约违规风波”,这也是我国当时金融衍生产品失败的第一个教训,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金融衍生产品是无法正常健康的成长下去的。

2.2 外汇期货

外汇期货的产生要比国债期货更早一些,在1984年时,国内企业、机构就可以通过经纪公司在境外进行外汇期货交易。可惜的是好景不常,后来随着内需的不断增高,我国的经济情况又出现了漏洞,境内外的外汇期货都出现了相应的不和谐的矛盾,一些非法的外汇期货机构不断滋生,并且从中非法谋取暴利,导致国家不得不加大整顿外汇市场的力度,从而也就扼杀了摇篮中的外汇期货的成长道路,在1994~1995年期间,国家多次下令关闭非法外汇期货经纪公司,国内的外汇期货市场也在1996被关闭。

3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及预防

3.1 风险特征

前面提到金融衍生产品的优势功能,在这里我们不可避免的也要说说其风险的一面,我们也可以看作是金融衍生产品的“负面功能”。在这里,我们主要以最常见的两种风险为主来介绍:l、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由于金融产品如股票指数、期货指数等的价格收市场的交易状态的变化波动,而为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从而导致价格下跌造成的风险。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中,此风险是最为普遍的,也是最常发生的,几乎存在于每种金融衍生产品之中。2、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因法规不明确或交易的本身不受法律保障,从而使合约无法履行,给交易双方带来损失的风险。

3.2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预防

为了避免金融衍生产品给我们带来如此巨大的损失,我们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预防与控制,把具有突发性的不确定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控制各种业务和资源的突变,从而来降低危险的发生几率,而对于风险的管理,应该对各类经济主体、金融产品加大认识与分析的程度,并要保证获得最大利益的前提下,实施最有效的安全保障。然而要想彻底解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产生的风险不仅要从宏观上进行分析与预测,在微观上也要加强管理的力度。

总之,由于衍生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创新性使得任何单一的风险控制方法都不能有效的降低交易风险,所以针对不同产品应事先做好风险监控、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内控机制、再加大加强政府外部监督监管措施,对于金融衍生交易市场能够正常运作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守东等[编著].证券投资理论与分析[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春峰著.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第10篇

[关键词]平抑股价 套期保值 卖空机制

一、股指期货的概念

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的一种金融期货,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股指期货交易不同于以往的商品期货交易和其他金融期货交易,具有自身的特点:

1.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对象既不是具体的实物商品,也不是具体的金融工具,而是衡量各种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指数。

2. 一般商品和其他金融期货合约的价格是以合约自身价值为基础形成的,而股指期货的价格是股指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

3.股指期货合约到期后进行现金交割,即合约持有人只需交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

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意义

纵观金融市场,股指期货推出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的功能增加了套利交易,从而缩小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二是期货的高杠杆率会提升资金的参与度,从而增强市场的流动性;三是股指期货为市场提供的避险的工具提高了参与者的投资意愿,从而会增加市场的成交量。

1.丰富投资工具与避险工具,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单边做多市场,投资者只有通过先行买入股票,然后等待股票价格上涨才能够获取收益,投资收益的多少取决于所持有股票价格的上涨幅度。而股指期货引进了做空机制,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便易的投资与避险工具。股指期货是现代资本市场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股票市场上规避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股指期货市场的诞生将使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更趋完善; 并极大地丰富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工具,愈来愈多的投资人将运用期货交易作为投资、避险与资产管理的工具。股指期货使人们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风险成为可能,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都可以吸引投资者和投机者,利用股指期货的双向交易的灵活机制进行操作, 使股市不会因为熊市而长期沉寂。同时,股指期货本身也是一种强有力的金融衍生工具,投资者可以像传统商品期货那样,通过同一标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交易,或者是通过期货特有的杠杆效应进行投机交易,赚取投机收益。因此,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既增加了新的交易品种,又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满足了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

2.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渠道

根据现资组合理论,构建完美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但在股市整体下跌即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却无法发挥作用。而股指期货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把基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剥离出来,变成可交易的产品,使得风险可以有效转移。所以,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套期保值原理,根据股票指数和股票价格变动的同方向趋势,在股票的现货市场和股票指数的。期货市场上作相反的操作来积极应对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3.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强烈,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缺乏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市场, 故我国的金融体系算不上是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并且,建立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也需推出股指期货交易。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必须具备足够多的强有力的市场调控手段和工具,实践证明,股指期货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机制。在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波中,香港股票和外汇市场受到了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对冲基金的强烈冲击,股指期货交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香港政府动用巨资干预金融市场, 其手段就是充分利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价格的联动规律,对股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实施组合运用,这是香港政府市场干预策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股指期货市场可利用,香港政府的市场干预成本将大大提高,效率会相应降低。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股票现货市场,机构投资者以及我国整个宏观金融市场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股市正处于走向复苏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做的正是借危机兴改革,在推进股指期货市场创建的同时,兼顾创业板、融资融券等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弥补市场结构缺陷,打牢市场稳定发展基础。中国的金融市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期货市场间竞争的比较优势分析

为什么某国或某地区的某类商品的期货交易能够蓬勃发展?例如,为什么芝加哥能够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而不是堪萨斯城?为什么美国能够在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什么近年来欧洲金融期货市场能够迅速发展?按照波特的说法,影响产业发展的不仅仅是公司自己创建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能力,重要的是它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或缺乏某些特定的属性。期货市场作为以现货市场为基础的衍生品市场,在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或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为基础的期货市场将因此而形成相应的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及相关理论,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主要来自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竞争对手及产业政策。

1.要素条件比较优势分析。要素条件指的是期货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形成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资源禀赋可以是创造的,也可以是继承的,一般分为四类。

(1)物质资源。物质资源的可获性、数量、质量和土地、水、矿产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成本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资源。物质资源通常是不可再造的资源,对于以实物商品如农产品、能源等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商品期货市场来说,显然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2)资本资源。期货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具备充分的流动性才能够实现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等基本经济功能。资本的可获性、数量、成本和可获资本的类型方面,各国的情况各有不同。如果某国期货市场遇到来自低资本成本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对手,低资本成本的期货市场可以保持低价,如较低的融资成本、充裕的资本供给等,就会迫使负担高资本成本的市场要么接受投资的低回报,要么撤出该类期货市场。

(3)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银行系统、结算系统、运输系统、通信系统、法律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可获性与使用成本。成熟的期货市场,通常都具有非常先进的基础设施,这也是成熟期货市场重要的比较优势所在。

(4)知识与人力资源。如果某一国家拥有数量可观的、具有科学技术和市场相关知识的研发人员,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具有知识资源。期货市场是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工程的基础,同时也是信息、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行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期货理论研究水平、各类相关研发人才及技术人才的数量,都影响着这个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2.需求状况比较优势分析。期货市场是用于满足规避价格风险和投资需求的金融工具,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存在管理价格风险的商业需求,这种商业需求是否强烈与广泛,决定着这一国家或地区对期货市场的需求,并将推动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决定期货市场能否形成比较优势的最重要因素。

3.竞争对手比较优势分析。竞争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产生重大影响。

创新是期货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创新能力与创新动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竞争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间的竞争有助于使本国或本地区期货市场保持生机与活力,并构成持续改进和创新的动力。没有足够的区域内竞争会使本地区期货市场产生自满,并最终丧失国际竞争力。因此,尽管从价格发现、最优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一个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数量不宜过多,但保持适度竞争将有助于期货市场在创新方面形成比较优势。

4.产业政策比较优势分析。产业政策是能够对期货市场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鼓励性的产业政策将使一个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得到增强,而限制性的产业政策则会使其比较优势受到削弱,国内避险需求外流,市场发展将受到抑制。

以上各项因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都将影响到期货市场比较优势的形成。在这些因素中,

(1)物质资源是不可再造的资源,是开展以相关产品为基础的商品期货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物质资源最终能否真正形成比较优势,还需要看在相关产业中是否具有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的强烈程度。

(2)资本、基础设施等其他条件都是可以创造的。其中,资本、基础设施、需求状况主要地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构成了期货市场形成比较优势的基础环境,这些因素在短期内比较难以改变,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得以改善。从长期或宏观层面看,期货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期货市场的规模与层次。

因此,资本、基础设施、需求状况决定了期货市场的总体发展水平,无论物质资源条件有多好,产业政策多么积极,期货市场的发展都不可能超越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3)知识与人力资源、国内竞争以及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的政策调整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改善,即国家通过实施鼓励性的产业政策,向期货市场集中人力和财力,适度调整期货市场结构,为期货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促进期货市场比较优势的形成,增强期货市场的竞争力。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物质资源及产业政策等将在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发展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

在期货市场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期货市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中美国、欧洲、亚太地区在世界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析这些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它们都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从而构成了这些国家在世界期货市场竞争格局中所处地位的深层次原因。

(一)美国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发展

美国作为现代期货市场的发源地在世界期货市场中始终占居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进入1990年代,欧洲和亚太地区期货市场迅速崛起,美国在全球期货市场中的绝对性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但是,就单个国家而言,美国仍是世界上期货品种最齐全、期货制度最完善、最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国际性期货交易中心。

1.要素条件与美国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要素条件比较综合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在世界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不同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基础性产品如农产品、矿产资源、能源的生产国、贸易国和消费国,其实物资本占世界实物资本总量的33.6%,美国研发科学家占世界总量的50.7%,熟练劳动力占世界总量的27.7%.在如此优越的资源禀赋条件下,美国在世界实物商品与金融期货及期权市场中保持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着主导优势。美国在除金属外各类品种中均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商品的期货价格成为国际贸易的定价基准。在金融期货市场方面,美国也始终引领着世界金融期货品种创新的潮流,三大金融产品的首张期货合约即外汇、利率和股指期货均产生于美国,其S&P500、NAS-DAQ100、美国中长期政府债券以及主要的外汇期货和期权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金融期货品种。

2.需求状况、产业政策、国内竞争与美国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在避险需求方面,美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极高,期货交易保值避险的商业需求旺盛,期货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完全开放的国际性市场,不仅满足了国内避险与投资需求,而且将全球避险与投资需求以及投资资本引入国内,从而形成了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比较优势。在产业政策与国内竞争方面,美国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条件,采取了金融期货与实物商品期货并重和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产业政策,全面增强了美国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二)欧洲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发展

欧洲期货市场在欧元启动的大背景下,借助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当今世界期货市场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物质资源禀赋与欧洲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从总体来看,与美国相比,欧洲各国基本上属于各类大宗商品的纯消费国,资源相对缺乏,1990年以后,英国的实物商品期货(除LME的有色金属外)如石油、农产品等品种的交易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而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金融期货市场,凭借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规模庞大的金融资本、众多的金融机构及优秀的管理人才,汇率、利率及股指期货都在世界期货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2.技术、制度创新与欧洲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1990年以来,欧洲期货市场借助交易方式创新,通过电子化交易形成了成本比较优势,实现了金融期货市场的快速成长。2002年,欧洲交易所(EUREX)借助电子化交易,突破欧洲的地域性界限,加紧建立自己的美国相关衍生品的市场。此外,欧洲期货交易所通过治理结构的创新,为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目前欧洲期货及证券交易所绝大部分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化交易所。而美国期货市场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电子化交易和公司化方面明显落后于欧洲,使美国期货市场的竞争优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亚太地区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发展

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崛起,源自于本地区巨大的避险需求。美国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CFTC)1999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新兴市场的成功主要是满足了区域性风险管理的需要。如发达的工业为日本工业品期货交易提供充足的避险需求,目前日本的铂、钯和橡胶期货市场位居世界第一,黄金、汽油等期货市场位居世界第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韩国金融期货交易提供强烈的避险需求,韩国证券交易所(KSE)的KOSPI200期权合约在1998——2002年五年间年交易量增长了40多倍,2001——2002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球期货交易所成交量排名之首,充分显示了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推进市场化进程和加入WTO,为中国大宗基础产品期货交易提供巨大的潜在避险需求。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在物质资源总量上仅次于美国,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后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大宗基础性商品保值避险的需求以及未来巨大的增长空间都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中国非常有条件、也有竞争优势发展成为东半球最大的世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和国际贸易定价中心。

三、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

在某一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同样是不均衡的。从美国、欧洲、日本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可以发现,期货市场作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必然要寻找到一个最具有商业需求、资本最集中、流动性最强、技术最先进、人力资本最充足、交易成本最低、最有助于其功能发挥的地理位置。这正是“区域增长极”理论中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中心,在这里将产生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的聚集效应,使期货市场在本国或本地区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

1.美国期货市场:形成芝加哥与纽约两个中心并存的竞争格局。美国最多时曾有近20家期货交易所,经过竞争部分交易所被淘汰,部分交易所进行了合并与重组,目前美国国内共有7家期货交易所。从区域布局上看,不论是商品期货还是金融期货都呈现出向芝加哥和纽约集中的趋势。

研究美国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我们能够发现,对世界期货市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系列创新并不是全部产生于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例如,1891年明尼阿波利斯交易所创造了世界第一套现代期货清算系统,1982年堪萨斯城交易所推出了世界第一张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然而明尼阿波利斯、堪萨斯等城市的经济背景及其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等都使这些交易所很难在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竞争中获胜。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以及在美国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重要地位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能够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芝加哥由农产品期货市场起步,为其1970年代成功推出金融期货在知识与人才、资本方面形成重要的比较优势,芝加哥最终发展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目前芝加哥主要有芝加哥商品易所(CME)、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等,这三家期货交易所多年位居全球期货及期权成交量前十位期货交易所之列,2001年分别为第3、5、6位。纽约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金融中心,其期货交易在全球期货市场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2001年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期货及期权成交量位居世界第9位,期货成交量排名第6位,其中NYMEX的原油等能源类商品期货,及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期贷以及纽约期货交易所(MYBT)的棉花等农产品期货都位居美国和全球期货交易量的前列。

2.欧洲期货市场:伦敦面临的挑战与法兰克福的兴起。英国伦敦作为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齐名的国际性金融中心,凭借其先进的工业和发达的金融业,成为世界金属期货交易中心和欧洲金融期货交易中心。欧元启动是欧洲金融市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促使欧洲整个金融市场以及期货市场的内部格局随之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欧元货币区的中央银行所在地德国的法兰克福逐步成为欧元区内占主导地位的国际金融中心。欧元启动后,欧洲的11个国家采用欧元作为通用货币,从根本上消除了这11个国家货币和利率间的差异,欧元区其他国家以本国利率为基础的利率期货因此失去了市场需求,欧元区金融期货市场快速向EUREX集中。其次,EUREX通过采用电子化交易方式等积极有效措施,占据了伦敦国际期货期权交易所(LIFFE)的BUND期货合约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期货交易所之一。而英国没有在1999年第一批加入欧元,丧失了部分欧元区内的货币市场及资本市场的交易。就期货市场而言,伦敦在欧洲金融期货市场的霸主地位已经被总部位于法兰克福的EUREX所取代,法兰克福已经迅速崛起。

3.日本期货市场:东京成为衍生品期货交易中心。从日本期货市场的总体格局看,其主要特点是交易所数量较多,同一品种同时在多个不同地域的期货市场上市交易。以商品期货为例,1984年以前,日本有16家以上的商品期货交易所,经过合并重组,现在有7家商品交易所,仅大豆一个品种就至少有3家交易所在上市交易。在日本期货市场,东京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日本乃至世界的经济、金融地位,都决定了东京地区的期货交易所具有强大的比较优势。2002年,东京地区商品期货总成交量(TOCOM和TGE合计)占其全国的市场份额达到67.9%.随着日本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期货交易所间的进一步合并重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四、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创新发展及其启示。

通过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析期货市场竞争格局变迁的规律,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发展期货市场,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行与之相适应的期货市场发展模式和产业政策,以形成本国或本地区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从而在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

(一)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创新发展

1.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期货品种,通过合作促进比较优势的形成。由于物质资源的不可创造性,以及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开放程度、法律、人文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期货市场通常只能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来发展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期货品种。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与美国的自然资源条件比较相似,是大宗基础性产品农产品、能源、矿产资源等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如中国的小麦产量排在世界第1位,玉米产量为世界第2位,大豆产量为世界第4位、进口量为世界第二,具有开展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期货的雄厚现货基础和巨大的保值避险需求。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上述各类大宗商品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价格波动将更加剧烈,现货企业需要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需要利用期货价格来指导生产和经营。

同时中国远离国际期货交易中心,利用国际期货市场进行保值避险,犹如“隔山买牛”,不利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因此,中国具备在东半球发展商品期货市场最有力的竞争优势,政府应在品种创新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促进商品期货市场发展的产业政策。

2.寻求与优势互补型期货市场的合作,促进本国或本地区期货市场比较优势的形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需要发展期货市场,首先应认真分析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间期货市场的关系,通过与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的互补型国家或地区进行合作,来增强本国期货市场的竞争优势。例如,合并联网成为近20年来各国期货市场应对竞争的新策略,仅自1990年以来,就先后有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与CME、CBOT与EUREX、CME与NYMEX等数十家国际性期货交易所进行跨洲、跨国、跨城市联网,以此来改善双方的资源禀赋条件,互通有无,共享资源与市场。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与美国是物质资源禀赋相近的国家,在商品期货交易方面属于竞争型关系,但是两国分处东西半球,在交易时间上形成互补关系,因此如果两国在农产品等期货交易方面能够进行联网交易、交叉结算等合作,即可实现24小时全天交易,从而使双方能够共享全球范围内的相关资源与市场,使双方的竞争优势均得到增强。

(二)同一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创新发展

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间的竞争中获取比较优势的关键,在于期货市场是否能够成功地整合本国或本地区范围内的各类要素条件,从而促进该期货市场在品种、技术、制度等方面创新能力的形成,提升期货市场内部核心竞争力。因此,尽管本文从外部环境分析了期货市场竞争格局形成的深层原因,但是,在期货市场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外部环境与期货市场自身创新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有助于提高期货市场的创新能力,期货市场强大的创新能力则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各种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条件,从而形成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

1.针对区域性资源禀赋特点,发展最具比较优势的期货品种。同一国家或地区内的期货市场所处的经济、法律等环境比较相近,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期货市场之间通常属于竞争型关系,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市场的数量通常会经历由多到少的整合过程。如上所述,资源禀赋是决定期货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而每一种商品的生产、消费、流通都有其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以现货商品为基础的期货品种特别是商品期货就具有了比较鲜明的属地性概念。

第12篇

[关键词]平抑股价 套期保值 卖空机制

一、股指期货的概念

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的一种金融期货,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股指期货交易不同于以往的商品期货交易和其他金融期货交易,具有自身的特点:

1.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对象既不是具体的实物商品,也不是具体的金融工具,而是衡量各种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指数。

2. 一般商品和其他金融期货合约的价格是以合约自身价值为基础形成的,而股指期货的价格是股指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

3.股指期货合约到期后进行现金交割,即合约持有人只需交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

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意义

纵观金融市场,股指期货推出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的功能增加了套利交易,从而缩小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二是期货的高杠杆率会提升资金的参与度,从而增强市场的流动性;三是股指期货为市场提供的避险的工具提高了参与者的投资意愿,从而会增加市场的成交量。

1.丰富投资工具与避险工具,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单边做多市场,投资者只有通过先行买入股票,然后等待股票价格上涨才能够获取收益,投资收益的多少取决于所持有股票价格的上涨幅度。而股指期货引进了做空机制,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便易的投资与避险工具。股指期货是现代资本市场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股票市场上规避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股指期货市场的诞生将使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更趋完善; 并极大地丰富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工具,愈来愈多的投资人将运用期货交易作为投资、避险与资产管理的工具。股指期货使人们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风险成为可能,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都可以吸引投资者和投机者,利用股指期货的双向交易的灵活机制进行操作, 使股市不会因为熊市而长期沉寂。同时,股指期货本身也是一种强有力的金融衍生工具,投资者可以像传统商品期货那样,通过同一标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交易,或者是通过期货特有的杠杆效应进行投机交易,赚取投机收益。因此,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既增加了新的交易品种,又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满足了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

2.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渠道

根据现资组合理论,构建完美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但在股市整体下跌即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却无法发挥作用。而股指期货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把基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剥离出来,变成可交易的产品,使得风险可以有效转移。所以,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套期保值原理,根据股票指数和股票价格变动的同方向趋势,在股票的现货市场和股票指数的。期货市场上作相反的操作来积极应对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3.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强烈,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缺乏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市场, 故我国的金融体系算不上是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并且,建立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也需推出股指期货交易。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必须具备足够多的强有力的市场调控手段和工具,实践证明,股指期货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机制。在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波中,香港股票和外汇市场受到了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对冲基金的强烈冲击,股指期货交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香港政府动用巨资干预金融市场, 其手段就是充分利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价格的联动规律,对股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实施组合运用,这是香港政府市场干预策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股指期货市场可利用,香港政府的市场干预成本将大大提高,效率会相应降低。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股票现货市场,机构投资者以及我国整个宏观金融市场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股市正处于走向复苏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做的正是借危机兴改革,在推进股指期货市场创建的同时,兼顾创业板、融资融券等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弥补市场结构缺陷,打牢市场稳定发展基础。中国的金融市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第13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股指期货的棍念和功能入手,分析了我国发展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并针对目前中国发展本土股指期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4年10月18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正式推出中国股指期货,随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也上市同类产品,目前新加坡交易所正在紧锣密鼓地计划推出中国A股股票指数期货。

一、股指期货的概念及功能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以某一股票指数作为基础产品的金融期货产品。其经济意义是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一定日期,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交割某一股票指数的成份股票而达成的契约。它通过对股票价格趋势持不同判断的投资者的买卖,来冲抵股票市场的风险。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市场中产生最晚的品种,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最重要、最成功的金融工具之一。与股票现货交易相比,股指期货交易其有交易成本低、杠杆比率较高、市场流动性好、能提供较方便的卖空交易等特征。此外,它还具备远期价值发现、套期保值、资产配置、规避系统风险、保护长期投资者利益等多种功能。

随着国内股票市场对外资开放,那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国内买卖股票的同时,势必通过境外交易所利用A股指数期货进行风险管理。因此,及时推出我国自己的股指期货显得尤为重要。

二、推出我国本土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分析

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设立股指期货必须满足的几个条件包括:证券市场初具规模;市场风险较高,投资者避险要求较为强烈;期货和现货两市开市时间大致相同,能提供价值发现功能;投资者人数较多,市场较为活跃等。与此相对照,我国目前已基本其备了开设股指期货的有关条件。

1.我国已经其备了一定的开设股指期货的市场基础和配套条件。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一整套较为完备的交易、结算和监管体系逐步形成。市场期待已久的统一指数—沪深300指数也已正式。该指数未来很可能会成为股指期货的指数期货标的,成为股指期货推出的前奏。

2.机构投资者日益成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力量。随着社保基金的人市,我国股票市场进人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时代。据统计,截至2004年年底,社保基金总资产达到1708亿元,其中股票投资规模约184亿元,占总资产的11%。

3.股权分置改革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扫清了障碍。在股权分置情况下,由于市场本身的诸多限制,导致做空机制、股指期货等难以推出。实现全流通后,随着市场流通规模的扩大,做空机制、股指期货的推出就不会加剧市场投机,反而会成为熨平市场波动的内生机制,且市场的创新空间也将大为拓展。

三、对我国顺利推出本土股指期货的几点理议

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针对现阶段开设股指期货交易所面临的法规、市场运行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通过指数基金等弥补缺乏做空机制对套利交易的影响。从实际运作来看,开放式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事先拥有大量与指数相关性极高的股票头寸,当股指期货价格低于合理水平时,指数基金可以按比例卖出指数成份股,同时买人相应量的股指期货,从而削弱缺乏做空机制对套利交易的影响。从国际市场实践看,香港、韩国等开设股指期货时均没有做空机制。香港1986年5月推出恒生指数期货,1994年允许部分做空,1996年取消做空限制;韩国1996年5月推出股指期货,1996年9月允许做空。所以,在中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初期,没有做空机制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合约设计合理,建立严密的风险监控制度,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偏离。待时机成熟时,再谨慎、稳妥地引人股票做空机制,完善证券市场。

(2)过度投机的防范。股指期货既可被用于避险也可被用于投机,由于股指期货交易中杠杆比率的存在,投资股指期货的风险成倍地高于股票现货。我国引人股指期货必须重视对市场过度投机的防范,尤其是在引人股指期货的初期。从交易规则和市场监管的角度看,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提高保证金比例;对交易部位实行限制,规定持仓限额;实行价格限制;断路措施;限速路障;信息披露;税收政策。

(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系统中,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首先在于构建并维持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相关法规法律,修改不适合当前市场状况的有关法律。如修改《证券法》相关条款,逐步引入股票卖空机制;修改《期货市场管理暂行条例》,并且以此为基础制定《股指期货交易管理办法》,并在该办法下制定《股指期货交易规则》。从长期考虑应尽快制定国家统一的《期货法》,对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的监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进行具体法律规定。

(4)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讲,风险的控制包括高层和基层两个层次。投资机构的风险控制意识实际上取决于高层的风险防范意识。高层管理人员在风险控制中发挥核心作用,必须对衍生工其的运作以及整个市场的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开展股指期货的特性与风险研究,建立风险指标预警体系等。

第14篇

千呼万唤始出来

作为在国际上及中国香港地区已经相当成熟的金融品种,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在中国A股市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一金融业务创新,无疑将成为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不断丰富证券交易方式,完善市场功能,继续夯实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基础,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望2010年行情,从基本面上看,2010年实体经济将进一步复苏。A股目前结构性泡沫较为明显,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创新产品推出,将促进市场热点风格有望逐渐转换。

市场影响预期

一、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将给市场带来新增交易流动性,对活跃证券市场,增加金融机构尤其是券商的中间服务性收益具有正面影响。融资融券总体上对券商股是利好,尤其是资本金雄厚的券商,未来市场格局将呈现强者恒强。

长远看,对券商业绩的贡献合计可以达到40%。股指期货对券商收入贡献在10%左右。按照成交额每天1800亿元至2800 亿元进行敏感性分析,预期股指期货将为券商带来163.4亿-254.1 亿元左右的收入。融资融券可以提升券商收入30%左右。如果融资融券交易额占到市场成交额的15%左右,则融资融券金额将达到5000亿-8000亿元左右,为证券业贡献500亿-700亿元左右的收入。

二、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将使投资者对大盘蓝筹的需求上升,估值溢价会提高。从成熟市场经验分析,将使得大型蓝筹股有更好的流动性,由此将改变市场投资风格,强化大盘蓝筹股的核心地位。但由于可以反向操作,长远来看,投资行为还是基于基本面。

A股市场三大板块值得关注:第一个是期货概念的,包括上市的期货公司或者参股期货公司的上市公司;第二个是券商股;第三个目前估值水平比较低的大盘蓝筹股。

专家观点

一、有助于改善市场的流动性,激活和吸收市场的非银行信贷资金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表示,去年中国银行新增信贷10万亿元,今年银行信贷预计为7.5万亿元,减少了25%,中国经济要发展,资金缺口明显。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有助于改善市场的流动性,激活和吸收市场的非银行信贷资金,扩充股市的流动性。

二、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恰逢其时

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表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在现在A股的点位推出来是慎重的考虑,毕竟前期经过下跌又出现了“型”转,市场处在相对均衡的状态;此外,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进入2010年,股市80%-90%会进入全流通时代,在这个时侯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恰逢其时。

三、未来散户赚钱有些难

银河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总监秦晓斌认为,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波动幅度会变小,因此担忧这两项业务的推出会降低散户的收益预期。他解释道,现在一个散户投资者说50%利润看不上,他们需要一倍、两倍、三倍,以后波动幅度变小了,可能会觉得50%就不错了。市场相对平稳一点,赚钱相对难一点。

四、不要过度地使用杠杆

中期嘉合期货公司总经理许诺表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之后,投资的杠杆率增加了。对应于投资者来说,投入资金100万元,但是资金代表的价值可能变成了1000万元,一定要把握住杠杆的概念,不要过度地使用杠杆。

融资融券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本所上市证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

融资,又称“买空”,即借钱买证券。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融券,又称“卖空”,即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融资融券模式有四种:证券融资公司模式、投资者直接授信模式、证券公司授信的模式以及登记结算公司授信的模式。投资者在开立证券信用交易账户时,须存入初始保证金,融资的初始保证金要有一定的比例。在中国香港,初始保证金比例为10%,融资可购买股票为初始保证金的10倍。

目前,共有11家券商参加了三次融资融券全网测试,而首批试点券商也将从这批券商中选出。申请试点券商需要报送相关专业评价的申请材料。其中报送的试点实施方案中需要明确业务决策与授权体系、业务开展计划、主要业务环节、业务隔离与风险监控、业务技术系统、业务合同与风险揭示书以及客户管理与投资者教育等。最终的决定由证监会做出。

1月27日,上海证券最新的报告中预计,招商、海通、中信、光大四家上市券商自有资金/净资本比例均在70%以上,特别是光大证券,在IPO后资金实力大为充实。四家券商均符合监管层对于融资融券试点券商的要求,有望入选第一批融资融券试点。

根据证监会的相关指导意见,试点公司应该按照不低于融资融券业务规模50%的比例计算业务风险资本准备,并且严格遵守使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要求,公司用于融券业务的自有证券必须是金融资产科目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下的标的证券。

试点期间,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有可能达到净资本的10%-30%左右。考虑到参加融资融券联网测试的11家券商(招商、海通、中信、光大、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国信、广发、银河、华泰、东方)自有资金共计约1400亿元的规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合计约为500亿元,由此可见,试点券商的融券业务规模总量非常有限。此外,短期内,试点券商的做空动力不足,融券业务发展速度不会太快;而融资业务的发展会超前于融券业务。

报告警示,融资融券因其创新金融工具的特征,可能在未来市场变化不确定的环境下,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创新业务监管政策出现反复,并导致证券市场出现调整,券商主要收入所依赖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均受影响出现下滑,从而影响上市券商的股价表现。

据悉,未来的3个月内,证监会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净资本规模、合规经营、净资本风险控制等指标和试点实施方案准备情况,择优选择优质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首批试点,并根据试点情况和市场状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据透露,业界已对融资融券业务门槛形成初步共识。除监管层明确规定的标准外,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是:普通证券账户开户满18个月,证券账户资产总值在50万元以上,开户手续规范齐备;金融总资产在100万元以上;普通账户最近6个月内交易5笔以上;机构投资者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具有一定的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力,无重大违约记录。

融资融券业务具体操作中,监管层在制定原则性规定后,将具体门槛划定权交给了有望开展该项业务的券商自主确定。因此,就算投资者符合以上条件,券商还将根据投资者的基本情况、交易记录和内外部信用记录等信息对投资者进行信用评级。如果信用等级过低,投资者也无缘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进程一览

1、2006年6月30日,证监会《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2、2006年8月21日,沪深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

3、2006年8月29日,中证登《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登记结算业务实施细则》。

4、2006年9月5日,证券业协会制定并公布《融资融券合同必备条款》和《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

5、2008年4月8日,证监会就《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营业网点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分公司监管规定(试行)》公开征求意见。

6、2008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出台《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2008年6月1日起实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

7、2008年10月5日,证监会宣布启动融资融券试点。

8、2010年1月8日,国务院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

基本常识

标的证券――可作为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的标的证券,其中包括:1)符合上交所、深交所规定的股票;2)证券投资基金;3)债券;4)其他证券。

折算率――充抵保证金的有价证券,在计算保证金金额时应当以证券市值一定折算率进行折算。

保证金――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业务必须向证券公司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保证金可以证券充抵,充抵保证金的证券与客户融资买入的全部证券和融券卖出所得全部价款,分别存放在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和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资金账户,作为对该客户融资融券所生债权的担保物。

维持担保比例――指客户担保物价值与其融资融券债务之间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维持担保比例=(现金+信用证券账户内证券市值)/(融资买入金额+ 融券卖出证券数量*市价+利息及费用)。

强制平仓――当投资者未按规定补足担保物或到期末未偿还债务时,将被证券公司立即强制平仓,平仓所得资金优先用于偿还客户所欠债务,剩余资金计入客户信用资金账户。该指令由证券公司总部发出,且发出平仓指令的岗位和执行平仓岗位的指令,不得由同一人兼任,其操作应当留痕。

保证金可用余额――指投资者用于充抵保证金的现金、证券市值及融资融券交易产生的浮盈经折算后形成的保证金总额,减去投资者未了结融资融券已占用保证金和相关利息、费用的余额。

股指期货篇:“做空吸金,双向搏击”

股指期货是国际市场成熟的期货品种和风险管理工具。全称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

2006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成立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三年多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完成了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合约设计、规则制定以及股指期货挂盘交易的各项技术系统建设,并开展了大量的投资者教育工作,目前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让市场增加了做空机制,改变了市场只能上涨才能获利的局面,长期来讲有利于减少市场的波动,并且进一步提现股票的实际价值。另外金融类创新品种的不断推出,对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从境外经验看,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能增加券商期货佣金收入,更可通过套利、避险等功能一改券商传统高风险的盈利模式,提升券商股的估值水平。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表示,股指期货正式获批对于期货市场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完善国内期货市场将起到重要作用;股指期货的推出丰富了投资者的资产组合,更有利于投资者采取主动措施。他说,股指期货的推出,也为利率、汇率等期货品种的上市铺平了道路,期货市场未来将得到更快发展。

与此同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却表示了担心。他说,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对股指期货标的物的编制将产生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大盘蓝筹股,现在A股中的很多大盘蓝筹股是总市值很大,流通盘不大,则很可能出现股指纵,无论是以总市值还是流通市值计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议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前,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还需进一步做到位。

未来3个月内,证监会将统筹股指期货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明确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审批股指期货合约以及培训证券公司中间介绍业务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接受投资者开户等工作。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则和各有关方面配合做好股指期货上市交易的准备工作,确保平稳推出。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国际上金融期货市场经过将近30年发展,使整个国际资本市场地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对中国来说,资本市场未来要不断地走向国际化,股指期货恐怕都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推手。在全球市场进展来看,股指期货推出以后,一方面给各类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买卖品种,另外一方面,对保持市场地稳定性,特别是对于机构投资者有了一个重要的避险工具。

自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价值线指数期货,股指期货已经有近30 年的历史。

根据对东亚地区的5个股指期货――中国香港恒生指数期货、新加坡日经225 指数期货、韩国KOSPI 200 指数期货、中国台湾加权指数期货、中国香港的H 股指数期货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结论:股指期货上市前股市一般都会上涨;上市后股市跌;股市的长期趋势不会因为股指期货上市而改变。

金融学理论认为,股指期货并不会改变投资人买卖股票的意愿。股指期货上市前股市涨,上市后股市跌,合理的推论是,股指期货上市前,机构为了取得指数的话语权,会将手中的持股调整到大盘蓝筹股,进而推升指数。上市后,为了操作股指期货,必须准备一笔保证金,所以会卖出一部分股票筹得现金,进而造成指数下跌。目前,已经把“沪深300”指数作为交易标的,为此,沪深300指数的权重股近期可能会受到资金追捧。

日本开办股指期货的初期,吸引了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向股指期货市场,从而使股票市场的交易有所减少。但股指期货还有另外一个效应,即可吸引场外资金。由于股指期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规避风险的工具,扩大了投资者的选择空间,因此开办股指期货交易会吸引场外观望资金实质性的介入股票市场,从而平抑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

美国的情况是,开办股指期货交易之后,股市和期市的交易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呈双向推动态势。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开放式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保险资金等大的机构投资者未介入或只部分地介入股市,加上银行存款不断增加,场外资金可谓规模庞大,因此,中国推出股指期货可望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据悉,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还会陆续推出利率期货、国债期货、外汇期货等其他类型的金融期货,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中国金融期货市场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股指期货与股票的区别

1、股指期货合约有到期日,不能无限期持有;股票买入后正常情况下可以一直持有,但股指期货合约有确定的到期日。因此交易股指期货必须注意合约到期日,以决定是提前平仓了结持仓,还是等待合约到期进行现金交割。

2、股指期货交易采用保证金制度,即在进行股值期货交易时,投资者不需支付合约价值的全额资金,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履约保证;而目前中国股票交易则需要支付股票价值的全部金额。由于股指期货是保证金交易,亏损额甚至可能超过投资本金,这一点和股票交易也不同。

3、在交易方向上,股指期货交易可以卖空,既可以先买后卖,也可以先卖后买,因而股指期货交易是双向交易。而部分国家的股票市场没有卖空机制,股票只能先买后卖,不允许卖空,此时股票交易是单向交易。

4、在结算方式上,股指期货交易采用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交易所当日要对交易保证金进行结算,如果账户保证金不足,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补足,否则可能会被强行平仓;而股票交易采取全额交易,并不需要投资者追加资金,并且买入股票后在卖出以前,账面盈亏都是不结算的。

沪深300指数:股指期货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2006年11月24日公布的沪深300指数编制细则,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权重不是简单地以流通市值或者总市值作为加权因子,而是以调整市值(=调整股本数×收盘价)来计算权重的,而要计算调整股本数,则涉及到自由流通量和分级靠档两种算法,自由流通量剔除了由于战略持股性质或其他原因基本不流通的股份。由于沪深300指数中金融股占的比重太大,相对比较容易造成操纵,而国际板也是一大看点,如果中移动、中国电信等大盘股能回归A股并加入沪深300指数,相信对市场的稳定有利。

股指期货每手买卖数量是沪深300指数一个点乘以300元。现在沪深300指数大概有3000多点,乘以300元,就是说每一手买卖标的量就会达到100万元以上,按照保证金率10%计算,投资者做一手,至少要掏10万元。关于股指期货保证金率,国际上一般非常低,只有3%、2%、5%,而中国股指期货地保证金率高达10%,在国际上是最高的,正是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同时,初期参加股指期货的投资者,还要注意保证金率所撬动的10倍杠杆的潜在风险。

股指期货的功能

一、股票套期保值

指投资者买进或卖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并以此补偿因股票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损失。具体的方法是:股票持有者若要避免或减少股价下跌造成的损失,可在期货市场上卖出股票指数期货,即做空头。假如股价如预料那样下跌,空头所获利润可用于弥补持有股票资产因行情下跌所造成的损失。反之,如果投资者想购买某种股票,那么他就应该在期货市场买入股票指数期货,即做多头。若股价上涨,则多头所获利润可用以弥补将来购买股票所需。

二、投机获利的功能

买空――买入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投机者买入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目的,是利用价格波动获得由此产生的利润。当投资者预测股票指数上升,于是购买某一交割月份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一旦预测准确,股票行情涨至一定高度的时候,他便将先前买入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卖出,即在低价时买入,在高价时卖出,投资者就可获得因价格变动而带来的差额利润。

卖空――卖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投机者卖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目的,是为获得因价格变动而带来的利润。投机者预测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会下跌,于是他预先卖出某一交割月份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一旦预测准确,行情下降后,他再将先前卖出的期货合约再买入,赚取两张合约的差价利润。

股指期货的作用

1、价格发现――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调节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价格是在市场中通过买卖双方的交易活动而形成的,价格反映了产品的供求关系。与此同时,价格变化又影响供求的变动。现货市场中的价格信号是分散的、短暂的,不利于人们正确决策。而期货价格在一个规范有组织的市场通过集合竞价方式,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价格。再通过交易所的现货交割制度,使得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收敛,因此期货价格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真实的供求状态及其价格变动趋势。

2、套期保值、管理风险――股指期货主要用途之一是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风险管理。股票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个股经营相关的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化投资组合来分散。另一类是与宏观因素相关的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分散化投资来消除,通常用贝塔系数(β值)来表示。例如贝塔值等于1,说明该股或该股票组合的波动与大盘相同,如贝塔值等于1.2说明该股或该股票组合波动比大盘大20%,如贝塔值等于0.8,则说明该股或该组合的波动比大盘小20%。通过买卖股指期货,调节股票组合的贝塔系数计算出比例,可以降低甚至消除组合的系统性风险。

3、提供卖空机制――股指期货是双向交易,可以先卖后买。因此当投资者对整个股票大盘看跌的时候,可以卖空沪深300指数期货,从而实现投机盈利或对持有的股票组合进行风险管理。

4、替代股票买卖、实现资产配置――由于股票指数是反映股票组合价值的指标,因此交易者买卖一手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相当于买卖由计算指数的股票所组成的投资组合。例如以1600点的价格买入1手沪深300指数期货,相当于买入1600×300=48万的股票组合,实际所需的保证金为48×10%=4.8万。资产配置是指投资者在股票、债券及现金三个基本资产类型中合理分配投资。由于股指期货可以替代股票买卖,因此其将成为资产配置的主要工具之一。

5、提供投资、套利交易机会―― 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也是股指期货的主要用途之一。所谓套利,就是利用股指期货定价偏差,通过买入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并同时卖出股指期货,或者卖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并同时买入股指期货,来获得无风险收益。套利机制可以保证股指期货价格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一旦偏离,套利者就会入市以获取无风险收益,从而将两者之间的价格拉回合理的范围内。

四大风险管控

保证金制度――“杠杆放大收益的同时放大风险”。有数据显示,20%的股民产生80%的交易费用,这部分股民喜欢补仓交易。而股指期货采用保证金交易,具有杠杆性,放大收益的同时放大风险。当市场出现不利行情时,特别是股票价格指数波动剧烈,可能因为账户资金不足被强行平仓,使投资者的本金损失殆尽。

双向交易――“做多不一定正确”。与股票现货市场不同,股指期货是双向交易,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就是一方的损失,“做多也可能是风险,只要与市场不一致都是风险”。

当日无负债结算――“学会止损”。股票市场上,不少“舍不得割肉”的股民“死了都不卖”,不懂止损,等待反弹。由于股指期货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投资者要保证有足够的交易保证金。一旦价格出现不利变动,亏损的部分从保证金扣除,保证金不足就有被强行平仓的风险。

“到期交割”――“莫等合约到期日再结算”。与股票市场不同,股指期货存在到期日风险,即因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时进行现金交割,了结头寸而可能产生的亏损。提醒投资者注意由于到期日效应,市场价格可能发生波动,最好就是提前结算。

股指期货还可以作为一个杠杆性的投资工具。由于股指期货保证金交易,只要判断方向正确,就可能获得很高的收益。例如如果保证金为10%,买入1手沪深300指数期货,那么只要股指期货涨了5%,就可获得占用保证金的50%利润,当然如果判断方向失误,期指不涨反跌了5%,那么投资者将亏损本金的50%。

股指期货推出进程一览

1、2006年6月5日,证券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期货公司要“为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产品的上市做好准备。

2、2006年7月4日,《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修改最后时刻,为金融期货、股指期货推出扫清最后障碍。

3、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尚福林表示,当年底或推出中国的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浮出水面。

4、2006年10月,尚福林称,股指期货将于2007年年初正式推出。中金所关于征求股指期货合约等意见稿通知。

5、2006年10月底,10月底,为了备战股指期货,各大券商和期货营业部开始模拟仿真交易。

6、2007年1月中旬,证监会将提交给审批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取回再议,透露出股指期货将延期推出的信号。2007年1月底,尚福林称,股指期货条件成熟时再推,市场预计将推迟到6月。

7、2007年2月7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获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为金融期货品种的推出以及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8、2007年3月至6月,证监会和中金所陆续《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和《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股指期货推出前的规则准备工作基本完毕。

9、2007年7月至10日,金融期货经纪业务牌照开始发放;至2007年11月,已经有38家公司获得牌照。

10、2007年8月13日,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监管协作协议在沪签署。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监管协作体制确立。

11、2009年11月13日,共111家期货公司获得中金所的会员席位,其中61家交易结算会员,35家交易会员,15家全面结算会员

12、2009年12月17日,尚福林表示,将适时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

第15篇

2011年3月14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实际控制关系账户报备指引(试行)》 (以下简称《指引》)。这是自去年10月22日《中金所期货异常交易监控指引(试行)》近5个月之后的又一风控措施。

由于中金所目前实行单边持仓限制和交易量限制制度,所以势必导致不少的投资者进行分仓交易,于是就存在着大量的多账户同一实际控制人的状态。而根据去年的异常交易监控指引第五条规定,在实际控制人的多账户之间的频繁交易已经被界定为异常交易。

所以,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目前存在的这种“畸形”的交易状态和细化风控规则,中金所推出了本《指引》。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界定账户的实际控制关系;实际控制关系账户应当向中金所报备(通过期货公司);期货公司有督促、指导的义务,并且承担部分风控责任;规定较为含糊的罚则。

关系界定并非易事

毋庸置疑,账户的实际控制关系的界定是本《指引》的重中之重。按照《指引》有7中情况被界定为实际控制关系,其中部分具有可操作性,这7种情况包括:①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股东,②开户授权人、指定下单人、资金调拨人、结算单确认人或者其他形式的委托人,③法定代表人、主要合伙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与之一致,④配偶关系,⑤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且影响决策,⑥通过投资关系、协议、融资安排或者其他安排,⑦对两个或者多个有决策权。

细究起来,这7种情况中,①、③、④、⑤是最容易甄别鉴定的情况,可能会成为日后主要报备的类型;②、⑥出于经济利益的私利,企业主动申报的动力不足,基本上只能靠企业的“自觉性”:而⑦只是“篮子”型不具可操作性的泛泛条款。

对于第①条的控股股东,《指引》中也并未明确说明是直接控股股东还是多级控制的股东。而对于后者,如果企业过于庞大而内部控制不及时,很可能出现开通多个股指期货账户而没有申报(漏报)实际控制的情况。当然也不排除大企业通过复杂的控制链交易股指期货主动瞒报。

而对于第③条的企业高管(董监高等)等,如果泛泛认为公司和其高管的账户属于实际控制账户,有时会显得有失偏颇。当然中金所从严管理,类似情况进行监视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②、⑥条的情况,企业在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很可能不会主动申报。

“动力”与“压力”未明确

由于现在股指期货的开户者大多仍是投机型的散户,本身就以追逐利益为目标,而非像金融机构一样进行套期保值风险管理,所以要限制多账户实际控制的情况发生,在直接的经济利益上进行赏罚才是正道。

多账户同一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其根源在于中金所和监管部门对于股指期货市场的强力控制和风险管理。股指期货在发展初期以“稳”字当头,散户的开户、持仓、成交量都有限制,这必然导致“分仓”的出现。而这种“分仓”和股市的分仓目前还不是一个概念。股市的分仓很多时候是为了减小冲击成本和隐匿交易主体,而股市上并不存在单一账户股票规模的限制,所以二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股指期货如今出现的“分仓”大多实属被迫“分仓”,目的并非是隐匿交易主体,而是规避规模限制,提高资金利用率和追求最大收益。

中金所虽然给出了账户实际控制情况的界定,但是只字不提报备之后备关联账户和实际控制人可以因此获得何种形式的“动力”,这将会让投资者无所适从。如果投资者进行报备,除了报备的成本,得到的将只是和目前一样的状况――“维持现状”;如果投资者不进行报备,则需要在“地下状态”和“被点名申报”两者中进行选择,而按照《指引》第六条规定,“被点名”之后再申报也可以回到“正常管理”,这样一来一般投资者(非金融机构和大企业)何来动力主动申报?

由于大多投资者没有动力主动申报其实际的账户关联情况,所以只能通过本《指引》第六条规定的“事后补救”方法:

“交易所在日常监控中发现具有疑似实际控制关系且尚未申报的账户,可以通过相关期货公司会员向开户人进行书面询问。

如果开户人承认存在实际控制关系,交易所可以要求其按照正常流程进行申报。

如果开户人否认存在实际控制关系,交易所可以要求其进行说明,提供相关资料,并签署《合规声明及承诺书》。交易所对相关说明材料进行审核后,对于事实清楚、理由充分,确不存在实际控制关系的,交易所对相关账户进行正常管理;对于事实不清楚、理由不充分的,交易所将相关账户列入重点监控名单。

可见,中金所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猜测的普遍性,才制定了上述条款。但是很显然,如此的设定在实施后也并不能给中金所减少多少工作量,因为大量的关联账户仍然需要中金所进行书面询问,否则都不会主动申报。而且,中金所主动询问后,对方承不承认是关联账户也是未知之数。

期货公司分摊风控重担

由于中金所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和一百多家会员期货公司一同履行监管整个市场的责任,所以中金所明显把监管的对象首先放在了期货公司而非客户的身上。不论是本《指引》,还是之前的《交易规则》、 《会员管理办法》、 《违规违约处理办法》,其重要篇幅都落在了对于会员期货公司的管理上面。很明显,中金所给予期货公司“动力”和“压力”都是很直接而且易见成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