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专业实践论文范文

会计专业实践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专业实践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会计专业实践论文

第1篇

自从2012年以来,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关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若干条意见,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对此,笔者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高职的会计专业中尝试了“以赛促建”的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高职会计专业属于一种操作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如果想办出会计专业的特色,那么关键便是实践教学。而“以赛促建”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实践教学的过程,组织学生去参加相对应的会计竞赛,进而开展与会计专业高度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操作训练等等,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会计专业其各项知识,提升学生良好实践能力和设计的思维方式,培养出创新性和实用性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则

1.渗透性原则: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两者相结合。高职会计专业所有的课程体系都是依据其高职能力培养的要求而整合,这些课程能够组成一个良好的有机体,进而完成其特定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成本会计、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出纳实务这几项课程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培养提升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处理能力与会计的流程操作。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其实践教学的体系并不是独立的,他与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之间是彼此相互关联的。

2.渐进性原则: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以学习链为主,实现分层式的架构。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习,特别是实践教学需要与多门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高职会计专业所有的课程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联系,包括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一个渐渐递进的关系。学校在安排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首先需要理清专业课学习的链路,在此条学习链上,所有的课程都应该以任务的形式驱动,再以能力的递进方式作阶段式的排列。

3.开放性原则:跨越时空进行新型的“以赛促建”的实践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里,通常情况下实践教学的课时数都是有一定的限制,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却完全是没有限制的。因此,怎样解决好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有限性和学生其学习时间的无限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包括网上的虚拟来模仿实训,因此要构建一个高职会计的实践教学的体系,网上的实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高职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承担着为我们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与实用型的人才,而最终的目的是更好的培养出一个未来能够在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拥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可以说尤为的重要。虽然近几年我国的高职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影响到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

1.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依据当前高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情况来看,目前高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师资力量是比较缺乏,与此同时,既能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素质,又具有熟练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缺乏。当前年轻教师很多,他们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因为其教学任务繁重,因此也就很难会抽出时间进行较多的社会实践。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也没有安排充足的时间让教师多参加社会实践,也就会随之造成年轻老师脱离实际,随之会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在实践教材上比较落后。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在不断深入,随之而来新的经济法规也在更新,包括会计制度与会计理论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高职院校会计教材也在不断的修订,然而却远远的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材。过去的教材错处比较多,教材的质量也不是很好,更与会计实践业务相脱离。这些已经远远不能与培养会计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相适应,也会直接对会计的实践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

3.教学方法相对陈旧。过去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最开始是由老师向学生讲授最基本的理论与基本的方法,然后再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操作。学生只需要按照其既定的方法与程序进行操作即可,而至于真正的操作技能则是由实习单位其财务人员进行言传身教,包括给学生讲授其会计专业业务的程序处理与方法。学生则会在企业财务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开始学会处理各种实际会计业务。此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素质教育这一思想,但是已经与当前的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不相符合。因此,需要对会计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创新与改革。

四、“以赛促建”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质量是教育主要的生命线,因此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不但是立足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阶段性主要特征,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改革发展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而且也是国际目前和未来发展潮流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属于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怎样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提升学生会计实践技术进而达到各个公司的要求,这也是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以赛促建”改革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调动学生对会计课程与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创新精神和专业意识,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与职业技能都有很好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任何东西的学习,都需要有极大的兴趣,会计专业的学习也不例外,可以说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学生,关键问题便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比赛竞技活动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会计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由过去的“要我学”到“我要学”;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通过技能竞赛,可以找到其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进而提升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五、高职会计专业进行“以赛促建”的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院校组织各种会计专业的竞赛,为会计专业的各人士,特别是各大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操作能力与个人才华的舞台。所有的这些赛事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灵感。促进各个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模式上的改革。与此同时,对于课程的设计、学生策划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都展现出积极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师生应该充分利用组织竞技活动这一平台与资源,将这些竞技活动恰当的引入到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科学合理组织学生参赛。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不但能够为学校学院争得荣誉,还能够更好促进此院校与其他院校专业的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观念上的转变,最终形成一个“教、产、研”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此创立良好的教学条件,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未来的发展都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高职会计专业通过组织各种比赛,注重“以赛促建”实践的教学方法,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操作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住公司在财务会计上的动态,立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积极参赛,活动虽然是以学生的竞赛为目的,但是却是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核心。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各种不同的竞赛项目,这些竞赛项目都是以学生自身最真实的训练为基础。这些比赛项目促使会计专业的教学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可知,现在的学生都是敢想敢做,没那些条条框框限制,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过去的学生还是有很大不同。通过选用动态的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可以跨专业,自由组成参赛小组来参加学校,省市以及国内外各种会计竞赛活动,最终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一个全新有机联系整体的教学体系。“以赛促建”的教学方法不但具有其自身的教学特色,而且又能够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的兼容,这样就能够保证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与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也能够更加贴近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另外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会计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六、高职会计专业“以赛促建”实践教学方式的改变

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当前的实践教学方式由过去的单一顺序法和障碍法逐渐转变成“4+1”的“以赛促建”教学方式的转变。当前各个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是以顺序法为主,也就是依据课程安排的内容,慢慢的向前推进,使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操作技能,最终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此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即能够让学生掌握住基本的理论知识,但是仍不能体现实践教学的本质。若顺序法教学方法能够与“以赛促建”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便能充分展现两者优越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以赛促建”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从相关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所需求的,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结语

第2篇

为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对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积极探索,采取辅修、双学位、第二学位、大类人才、专业复合培养等模式,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领域学习的机会。但从复合的含义来讲,专业复合培养模式与其他四种模式有着本质区别,辅修等其他四种培养模式,虽然也涉及到不同的专业,但学生只是进行两个独立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其侧重点是学习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专业复合培养模式其侧重点强调的是两个专业知识点的交叉融合。根据对中国知网“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领域的相关论文统计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关于“复合人才”,可以查到256条记录;关于“复合专业”可以查到142条记录。其中多数文章只涉及复合型人才定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容,仅有50余篇文章涉及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对上述文章的总结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三类:1.技术与外语复合人才技术与外语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复合型人才培养比较多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其一,以外语专业为主体,改革单一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在精通外语的基础上,同时兼备商贸、旅游、法律等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外语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地位。其二,英语作为一种技能,依附于其他各种应用性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2.技术与经管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将传统专业知识与管理类知识,如金融、贸易、经济、营销等相结合,主要培养相关专业领域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3.技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来讲主要是相近学科或跨学科专业复合,强调学科间知识融合,这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有别于任何单一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强调的是专业知识融合。比较普遍的是传统专业与计算机类专业复合,培养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不同行业领域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二、模块式教学模式简介

模块式教学模式源自美国,其借鉴工业生产中的模块化方式,将原有学科课程体系结构中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聚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关联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调整单元数量和组合方式,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专业方向的调整。目前,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已逐步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接受和采纳,根据对中国知网“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领域的相关论文统计分析,在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的论文中,以“模块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查到345条记录,涉及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但按照“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在软件技术专业方向上构建的复合式课程体系,至今还未见有学者发表相关论文。

三、构建软件技术复合专业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方向)属于技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类型,与大连交通大学的传统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双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从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均不相同,一个是高职高专层次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主,一个是本科层次以培养培养既掌握传统专业知识又掌握软件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同时在拟定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一个是按照兼顾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校企合作构建的“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体系,一个是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学科课程体系。软件技术(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方向)课程体系围绕工程造价、软件技术、外语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训5条主线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按照模块式进行组合,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外语模块、职业素养模块、基本能力模块、工程造价模块、软件技术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置能够适应软件产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四、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会计实践;教学质量

据笔者走访调查,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几年,还难以胜任一般性的实务工作。用人单位均认为:这些毕业生只是“半成品”,还需“再加工”。学校方面对此也感到压力巨大。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存在诸多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状况

(一)会计学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会计学专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性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过程看,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尤其是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受过去计划经济及其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然偏重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太少,理论性教学课时偏多。

2.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基本上采用封闭式的训练方式,造成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3.现有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双师”型教师偏少,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就没有参加过会计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学校的毕业生,三年的实习经费每人只有100多元,根本不能适应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二)会计学专业本科层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会计学本科生的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思想观念上,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几乎完全忽略了实践性教学。有的学校,在第一至第七学期的教学中,基本上不安排学生的实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而是将实践性教学集中在第八学期,而且是“放羊式”的,使得本科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大减弱。虽然有的学校也开展了会计模拟实验,但由于会计模拟实验室数量偏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实验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模拟资料“过于真实”或“过于虚假”,影响了会计模拟实验的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在选择模拟实验资料时,过于强调“真实”,将某一企业某一时期的会计资料毫无遗漏地照抄照搬,缺乏代表性。有些学校的会计实验资料与实际相差较远,完全靠几个教师凭空编造出一个虚假的企业和一些缺乏客观依据的业务,其结果必然造成“模拟实验就是会计作业的翻版”的现象,缺乏真实感,使学生失去兴趣。

2.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基本上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即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省缺了“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非在学生,而是由于老师在准备模拟资料时,就没有设计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供学生选择,使学生从观念上就没有或淡化了这一重要的审核工作。

3.偏重于手工模拟,忽视了计算机模拟。目前,大多数企业均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成为会计人员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但好多学校在会计模拟实验方面,还停留在手工模拟阶段,应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较少,学生工作后,仍然要经过较长的适应期,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4.过分夸大模拟实验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实践的积极意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会计教学的组成内容,二者缺一不可。在实践环节,由于时间短、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少、实习单位容纳人员有限以及实习经费紧张等原因,学校完全靠模拟实验来代替在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动手训练。事实证明,再先进的实验室也难以完全“模拟”出会计实际工作中的“真情实景”,完全取消会计社会实践,不利于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

5.模拟实验的指导完全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其指导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因为他们中间有些教师对具体的业务环境也未亲身经历或经验不足,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来应付教学,教师的水平不高,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谈何容易!

二、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修改现行的教学计划,增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例

会计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实际动手能力较高的专业。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建议修订现行的教学计划,将学生实践性教学时间较大幅度的增加;将原来的“放羊式”校外实习改为校内“仿真模拟实验”和社会调研相结合;在会计专业本科各门主干课中均增加10%左右的实践性教学时间,要从时间和内容上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特别是专科学生的实践性教学时间一定要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一比一(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比)的基本要求,否则,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是无法保证。

(二)加强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业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位教育思想家曾说过:“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笔者建议,对于会计实践经验少的老师应轮换着到厂矿企业的财会部门去实习、调研,以丰富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传、帮、带”活动,让有会计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帮助经验相对缺乏的年轻教师,使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以适应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三)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以便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

应试点“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是:为了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尽快的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一种能力,学校应定期从有关厂矿企业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财会人员,来学校给学生讲授会计实验课,同时,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深入厂矿企业的财会部门调研实习,实习结束,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收获以调查报告形式在同学之间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性会计教学法

所谓多层次、多环节实践性会计教学法,就是指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层次、不同环节增加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技能训练,以便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这种方法是针对目前会计专业课程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即初级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这种现实存在的层次结构而提出来的。多环节是指在同一层次的不同阶段开展与之相对应的会计实际技能训练。具体的做法是: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实践性训练由三个主要层次和同一层次的多个环节组成。

第一层次是在学生选择了会计专业之后,首先给同学们以比较充分的专业介绍,并组织学生去参观厂矿企业的财会机构,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工作内容和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感性认识和概括的了解。其二,是在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过程中,按照学习进度在每一个章节配备相应的实践训练内容。例如教师在讲授原始凭证时,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原始凭证,如购买商品时的交款单、销售发票、存款单、取款单等,让学生对所收集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了解各种凭证的格式、内容以及填制要求,分析各种凭证具有的共性和个性,判断哪些凭证是正式发票,哪些是非正式票据,哪些可以作为记账的依据,哪些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章节都要如此对学生进行训练,这就是第一层次学习过程中多环节的实践性教学。其三,是在基础会计学完之后,让学生去收集一些上市公司或其他企业的会计报表,了解报表的结构、格式、内容和填制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编制出简单的会计报表。通过练习使学生不但在两个环节上有动手的机会,而且给学生创造了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条件,从而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实践技能。第二层次的多环节实践性会计教学是针对中级财务会计而设计的。根据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多环节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大体上包括学习前、中、后三个环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之前,让学生将中级财务会计与基础会计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二者的侧重点及其特点,以温故而知新。由于中级财务会计主要传授的是各种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在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会计要素的存在形式,例如固定资产,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业企业的机器设备,生产流水线及其工艺过程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认识固定资产的特点、分类等,给学生建立基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学生所要学习的每一项内容安排具体的、与之对应的模拟实践和直接实践活动。例如在向学生讲授销售收入的会计核算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当一天营业员,了解如何开列销货发票,如何收款,如何填写交款单并将款项存入银行,以及会计人员是如何将发生的收入业务和款项收交业务在账簿上记录的。通过这种连续不断的实践活动,使课堂所讲的内容与实际衔接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层次的多环节实践性会计学习训练是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而设计的。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多环节实践性会计训练基本相同,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将中级和高级会计进行比较,了解二者的异同。针对高级财务会计包括的内容如外汇业务会计,证券期货会计,合并报表会计,资产重组会计等,可以组织学生去有关业务部门了解这些业务的内容、程序,以建立学生的初步印象和基本的概念。在学习高级财务会计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习的每一章节和环节,设计配套的实践训练内容。例如证券期货会计,可以组织学生去证券期货公司进行实习,了解证券期货的交易程序、操作过程以及有关事项的会计记录,将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与实际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差异和相同点,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在学完高级财务会计后,可以让学生按课程的内容去企业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和报表,分析各种业务是如何体现在报表和账簿中的,它们是否符合有关会计制度的要求,并写出分析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及看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笔者认为,在高校会计专业开展多层次、多环节实践性的会计教学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实践性的会计教学,既可以增加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弥补青年教师教学实践经验少、会计实践知识的不足,使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实验教程.张富堂等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三版.

[2]会计模拟实验教程.黄明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