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创业板块的交易规则范文

创业板块的交易规则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业板块的交易规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创业板块的交易规则

第1篇

2、股票代码不同:

(1)沪市首位代码代表的产品定义分别为:0国债/指数、1债券、2回购、3期货、4备用、5基金/权证、6A股、7非交易业务(发行、权益分配)、8备用、9B股。

(2)深市主板是000开头,中小板是002开头、创业板是300开头、B股是200开头。顺序编码区:6位代码中的第3位到第6位,取值范围为0001-9999。证券种类标识区:6位代码中的最左两位,其中第1位标识证券大类,第2位标识该大类下的衍生证券。

3、B股标价不同:沪市是以美元竞价;深市是以港币竞价。

第2篇

2、科创板开户条件:申请账户时,前20个交易日中账户资金日均需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有两年及以上的投资经验且有24个月以上的证券交易经验。

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区别1、投资者申请开户门槛不同:科创板相较创业板开户门槛更高,需要在申请开户前的20个交易日内保持日均资产在五十万人民币以上且至少有两年的证券投资交易经验;创业板所需的日均资产为十万元人民币。

2、板块定位不同:科创板主要是面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创业板则是更多面向成长型的创新创业企业。

第3篇

近日在广州举行的“新三板论坛暨投融资对接会文化传媒与移动互联网专场”路演项目中,不少新兴企业在各大投资者面前施展浑身解数,纷纷介绍自己的项目盼望得到投资。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依托移动互联终端创业,如高尔夫预约订场APP,“百草猪”社区声线O2O项目,一号货AAPP等。

而坐在观众席上时,《小康》记者隔壁的一位创业者也抽空介绍其开发的求职APP与传统应用有何不同:能随时定位随时发现职位。

以移动互联为主的新一代创业“攻势”雏形渐露,但由于不是实业而是虚拟产业,他们要进入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的难度很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类新兴产业的企业融资和未来发展。

“但现在,很多这类型的移动互联创业型企业可以选择‘新三板’的方式上市。这为不能上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更让他们未来可成为主板上市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广州证券副总裁王伟说。

据悉,截止至2015年第一季度,新三板挂牌公司已达2003家。著名电视剧制片人张纪中也将其影视制作公司华人天地挂牌新三板。究竟新三板有何生命力让越来越多企业及投资人青睐?其风险又如何?

中国版纳斯达克?

“新三板”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证券法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新三板”也称为北交所,于2012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是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它由主板券商为非上市且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公司提供股份报价转让服务,被称为主板上市公司的“孵化器”。

数据显示,在三板大扩容带动下,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呈几何式增长,由2013年底的355家增至2014年底的1588家。2015年以来,三板成指已经累计上涨52.61%,三板做市已经累计上涨79.10%。同期,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涨幅则分别为14.01%和16.03%。可见,三板成指上涨幅度大大高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

从企业估值水平来看,对比新三板和创业板企业,流动性差异导致同一行业在不同市场下企业估值水平的显著差异。太平洋证券副总裁程晓明、九泰基金首席产品官徐龙虎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三板各种交易机制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它将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纳斯达克是由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于1971年2月8日创建,是为了规范混乱场外交易和为小企业提供的融资平台。它的特点是收集和场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证券商报价,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证券交易市场。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涵盖所有高新技术行业,包括软件、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零售和批发贸易等,已经有5400家企业在此挂牌融资。

“这是对‘新三板’一个很好的评价,而让我们最高兴的是资本市场越来越关注这种初创型企业的发展。但从运作、交易规则和挂牌企业的行业分析来说,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不过共同点是它们都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板块组成。”广东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李希说,现在新兴行业的发展超过预期,而且仍不断被看好;另外,一些具有扎实业绩并具有潜力的企业进入新三板,利用资本的作用来撬动它们;随着证监会关于转板的相关管理办法推动,还有未来细则的出台,很多期望在创业板登陆的企业都会优先选择进入新三板。那么很多新三板的企业不会比创业板差。

核心是回归市场化

新三板帮助小微企业去融资、设置规则,这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很好的作用。而这与过往更有差别的是,新三板最根本的核心就是市场化。

广东重大科技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曾建宁认为,随着生产要素的逐步分层次解放,第一轮造就了劳动力的解放,产生多家成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二轮是土地、钢材要素的解放,让中国房地产蓬勃发展。但帮助经济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是资本。“以最近的市场化运动为例,2014年主板的融资达800多亿万元,而定向增发和定购为6800多亿元。其实市场化的运作,就是资本市场的改革。所以说,到了第三轮就是资本要素的解放,而新三板正是其中一部分。”

为什么说新三板核心是市场化?总的来说,新三板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由市场直接配置资本。如今,新三板有三大功能:定价功能、融资功能,还有配置资源的功能。曾建宁举例道,和主板企业比起来,新三板的企业就像在跑一场马拉松。在每一个过程里,它们都由市场发现其价值,是否给予融资等都由市场来决定。

但同时,投资新三板的风险明显。从企业成长的历程来讲,从寻找天使投资人开始,然后去挂牌,做定增、定购,整个过程就是融资对接。“但投资与退出的渠道是连贯的,企业进入了新三板只是个开始,它需要适应市场慢慢成长。但在这个过程中它可能随时倒下,而无法进入主板。也就是说,其稳定性不如主板、创业板等已有一定基础的企业。”曾建宁说。

众投邦股权众投平台执行合伙人、天使投资人朱鹏炜补充道,加入新三板更多是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有发展潜力和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最受欢迎的。而传统毛利率比较低的企业,就算进去了也一样会亏本。所以说,新三板是一个回归市场化的板块。

互联网企业的新“跳板”

据分析,现在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多为新兴产业,例如有国家重点发展的移动互联类、文化类、消费类;另外有核心技术含量较高的新技术企业,像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朱鹏炜说,投资者如今都比较看重移动互联、“互联网+”等与互联网相关联的企业,因为它们的利润毛利率相对偏高,但成本却大大降低。

第4篇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NASDAQ;AIM;功能定位

一、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

资本市场的成长与进步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其对实体经济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世界各主要国家均致力于本国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完善。实体之本在于企业,虚拟之要在于金融,因此,为以资金为生命线的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则成为了当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要旨。

(一)企业发展阶段与企业融资链

市场经济发展的载体无疑是企业,而在金融市场由银行主导转型为市场主导的过程中,如何解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问题则必然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不论是从传统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还是法学商主体行为能力理论的视角来看,企业发展的基本过程从纵向来看均可分为若干阶段;而根据国际发达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不同阶段的企业不仅融资需求各异,而且其所对应的融资渠道与市场环境亦层次分明。

横向比较世界范围内发达资本市场,其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而随着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的日渐加剧,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战略也逐步实施,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在我国已有的沪深两市主板证券市场的基础上,中小板市场于2004年6月揭幕,创业板市场也于2009年10月呱呱坠地,而三板市场的市场实践亦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可以说,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初具雏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相对较晚,不同市场层次发展至今亦暴露出各自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尤以创业板市场为重。因此,针对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承上启下重要板块而新生的创业板市场,我们必须结合国际成熟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经验与我国的具体环境,深入分析其所出现的问题,明确其基本功能定位,为主板市场培育转板优质上市资源、为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灵活便捷的融资渠道、为未来三板市场的建立树立样版。

(二)中小企业发展与创业板市场

21世纪的今天,中小企业在各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开始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作用。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限制,各国市场环境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与高科技企业其所对应的直接融资市场板块主要为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作为多层次市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不仅是针对创业期企业的风险投资实现循环回报与退出渠道的标准化平台,更肩负着为主板市场孕育大型成熟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而我国创业板市场虽应运而生,但观其推行至今之效,并未妥善解决众多中小企业与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反而暴露出一系列弊病,究其根本,则在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基本功能定位与设立初衷相背离,无法充分发挥其本应具备的基本作用。对此问题,我们必须将国际成熟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经验与我国的市场实践结合起来深入剖析,以求实效之策。

二、世界范围内各主要创业板市场的基本功能定位

(一)纳斯达克市场(NASDAQ)

NASDAQ是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的英文缩写,其始建于1971年,最初并未被赋予现代意义上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地位。1975年,随着美国依托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开始构建,NASDAQ提出了明确的“上市标准”,其显著特点不仅仅在于该标准远远低于当时AMEX、NYSE的上市标准且没有盈利性等硬性财务指标却突出了成长性要求,而且将市场定位明确于为硅谷当时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中小企业与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这一基本功能。此后,NASDAQ市场经过稳步发展,在经历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辉煌后至今已经成为与纽交所齐名的上市灵活、层次分明、转板顺畅、监管有效的创业板市场 。

而细察NASDAQ内部具体的制度设计,不论是标准灵活的发行上市条件还是明确的持续上市条件,不论是严格的做市商制度与市场稳定机制还是便捷有效的转板制度和监管措施,均严格围绕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灵活便捷的直接融资渠道这一基本功能定位。因此,NASDAQ诞生了微软、思科、因特尔等一大批如今的科技行业翘楚,为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推动产业升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由于NASDAQ发展至今完备的市场层次与灵活有效的市场制度,其对于全球范围内的上市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我国于NASDAQ直接上市(如盛大、优酷等)或经由OTCBB升板至NASDAQ上市(如北大千方、泰富电器、圣元国际等)的企业亦逐渐增多,甚至形成了中国企业于美国资本市场竞相上市的热潮。

概而论之,一方面,NASDAQ成长壮大的过程历历在目,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结合纳斯达克市场的发展经验,明确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基本功能定位,为我国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直接融资渠道则成为了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第5篇

3月31日凌晨,中国证监会在官方网站上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管理办法》”),并将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这一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投资机构、企业管理层、创业者,乃至中小投资人、散户中间炸开。

“等待了10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有盼头了。”提到创业板,无论投资机构还是IT企业,无一不说:“我们热烈欢迎创业板,我们已经等了太久了。”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大多数企业既对创业板充满期待,却又不敢贸然前行。面对即将揭开面纱的创业板,围观的IT企业在盘算什么?

十年梦圆

“今年两会讨论了那么多关乎民生的问题,惟独创业板没有被涉及,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创业板没戏了。”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武兴兵告诉记者,两会期间没看到代表们讨论创业板,让许多有上市融资意愿的中小企业感到失望。

武兴兵解释说,虽然国家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有不少优惠政策,但真正落实到每个企业,能得到的资源还是有限。“现在两会刚结束不久,创业板《管理办法》就出台了,这让我们这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感觉到,国家没有忽视中小企业的呼声。”

等待了10年的中国“纳斯达克”终于有了盼头,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投资人,都表现出极大的兴奋。

“创业板对中国经济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北京公司总经理刘纲表示,创业板的推出,将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中小企业的活跃,这也将给以“拉内需、保增长、促就业”为目标的中国经济全局起到促进作用。

而东京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的肖平也表示,创业板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的重要步骤。肖平认为,多数IT中小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没什么固定资产,要从银行贷款非常困难,这一点在软件企业尤甚。而创业板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的融资渠道,对成长型的企业而言,资金注入能够吸引更多人才,谋求更大发展。同时,创业板也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

而此次《管理办法》的推出,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健康投资环境的保障。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管理办法》为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增加了对创业板公司退市约束的原则性规定,在“信息披露”与“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章节中,规定了有关退市风险提示和交易所制定相关退市规则的要求。“退出机制的设立将保证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整体素质,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也是控制风险的一道重要保障。”某投资人表示。

跃跃欲试

刘纲告诉记者,深圳创投很早就开始关注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目前仅北京市投入的10个项目中,已经有6家中小企业开始进行上市改制,其中网宿科技、数字政通、乐视传媒网络视频公司等4家都是IT企业。

“IT企业是最积极在创业板上市的一类,也是创业板上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刘纲说。

金蝶中间件无疑是这群企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管理办法》公布当日,记者就收到了金蝶中间件发来的消息,表示金蝶中间件已符合创业板上市要求,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据金蝶中间件总经理奉继承介绍,金蝶中间件近4年的发展速度远超业界平均增速,经过与中介机构、券商沟通,已经启动了上市前的改制和辅导工作,目前公司各方面的指标都符合创业板上市的有关规定,计划今年内提交申报文件,争取成为第一批在创业板挂牌的企业。

“金蝶中间件自2000年成立以来,就是一家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基础软件领域,力图打破国外巨头如IBM、甲骨文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奉继承说,“既然定位是与国外厂商抗衡,为打破国外垄断而奋斗,就没有考虑过去国外上市。”因此,金蝶中间件从2008年初《管理办法》征询意见稿出台时,就把在国内创业板上市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本报去年对创业板的报道中,专业提供电力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的北京华电方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曾表示,在2008年初放弃了在创业板上市的努力。而这次《管理办法》的出台,也让华电方胜转变了想法。

“以前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不够成熟,创业板更多的是国家一个美好的愿望,而这次《管理办法》的出台,成为创业板相对确定的信号,这大大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华电方胜CEO姜维权告诉记者,华电方胜将密切关注创业板的动态,等到时机成熟时就重新考虑上市。

冷静观望

尽管从投资人到企业主,全都对创业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兴奋的IT企业对创业板仍保持观望。

尽管《管理办法》将在5月1日起实施,但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也同时表示,创业板真正挂牌上市估计要等到今年8月份以后。也就是说,创业板虽然已经让众企业看到了希望,但具体时间表仍然不清楚。“《管理办法》目前也还只是一个总则,具体的上市规则、交易规则,以及信息披露等细节问题仍需进一步明确。”有企业主指出。不少企业都在等第一批上市的企业明确后,再做打算。

“现在创业板细则还没有出,对上市企业的前期甄选和后期监管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奉继承说,他期望发改委在审核企业时,能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创新价值、对IT产业发展的促进,以及国家产业升级的意义,让更多国产的,对民族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而武兴兵则告诉记者,博科资讯目前已经符合上市企业资质,但并不急于上市。“目前按照《管理办法》设立的门槛来看,全国有上万家企业拥有资质,其中完成改制的也已经有1000多家了。总不能一股脑都上市吧。”在去年征求意见稿出台时,准入门槛就颇受争议,如果本着对整个创业板以及投资者负责的态度来看,《管理办法》设立的硬件条件仍然“有点松”。

而对一些以“烧钱”著称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很可能一条“成立三年以上”就把他们挡在了创业板的门外。但事实上,这类企业的成长性非常好,需要资金的意愿也特别强烈。“门槛设得低一点,对那些有潜力的企业来说是有好处的。”姜维权说。

第6篇

对于刚刚开启的新三板而言,相关细则尚未出台。但从过去的数据来看,这个市场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投资空间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市场交投清淡、进入门槛偏低、所属公司业绩不佳等等,未来随着新交易制度的实施,这些弊端有望得到改善。

去年成交5.84亿交投清淡

目前,新三板共有200家公司挂牌交易,其中不包括7家已经转板到中小板(1家)和创业板(6家)的公司。

不论从市场规模还是成交情况来看,新三板都无法与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相比。

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截至2013年1月16日,新三板所有挂牌公司总市值为302.8亿,而全部A股当日总市值为274475.70亿。前者仅为后者的0.11%。

从成交金额来看,2012年全年新三板的成交总额仅有5.84亿,而全部A股的成交额则达到312371.02亿。前者仅为后者的0.002%。

即便是在新三板飞速扩张的2012年,新三板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当年新三板虽然新增了103家挂牌公司,同比增加106.19%,但其成交额只增加了15.87%,总市值只增长了41.73%,与公司数目增长并不匹配。可以说过去一年新三板容量虽骤增,但交易冷淡依旧。

市场交投清淡,除了从成交额上能看出来外,还可以从新三板超低的年换手率上反映出来。我们的统计显示,新三板2012年全年换手率仅为8.09%,而全部A股的年换手率却高达499.18%,前者仅是后者的1.62%。

就新三板交易冷清的情况,《投资者报》采访了齐鲁证券有限公司场外市场业务部业务总监张爱萍,他表示:“股东人数200人的限制和3万股的交易起点是制约市场交易的主要原因。目前《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法》出台,将突破股东人数200人的限制,未来交易有望变得活跃。”

200家挂牌公司业绩欠佳

此外,新三板所属公司的质地不佳也是其当前的一大短板。

新三板对企业盈利方面要求较低,对挂牌企业实行备案制,不同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上市发行实行的审核制。由于挂牌条件偏低,新三板公司的业绩普遍不佳。从过去一年的业绩来看,新三板内所属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下滑。在披露了2012年中报业绩的174家公司中,有45家公司亏损,占总数的1/4。

此外,我们对披露了2012年中报和2011年中报的121家新三板企业进行了统计,从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12年新三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12%,而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99%。这表明新三板的整体盈利能力出现下滑。

对上述121家企业进行行业分类比较能够发现:信息技术业(包括67家公司)和综合类行业(只有博朗环境1家)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社会服务业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却在下降;采掘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降。

对于新三板的不同行业,张爱萍表示,其比较看好的行业是高科技的行业,其最为注重的是公司的盈利状况。

40家主办报价券商无利可图

由于新三板交易制度的特殊性,主办报价券商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目前200家新三板公司由40家券商主办报价,较为分散,主要包括申银万国、国信证券和西部证券等。

与其他板块业务相比,券商在新三板业务上获得的利润不多,甚至无利可图。根据程序,目前券商在新三板的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是挂牌前改制的财务顾问费,其次是推荐挂牌的费用,还有就是来自承销以及交易费用。

第7篇

期货合约的高开低走,是上周末指数震荡下行的主要内因所在,但就目前股指期货的成交量来看,还是不足以影响市场,市场最总还是会延续固有的趋势运行,而短期内受市场心理因素影响的震荡调整无须太过担忧。理由有如下几点,一、当前大盘基本面不支持下跌,从上周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公司出炉的年报、一季报来看,实体经济的复苏依旧非常强劲,也就是说良好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指数震荡调整的空间;二、当前股指点位调整空间依旧很窄,本身指数围绕半年线震荡的格局来看,前期两次上冲3200点的回落,说明市场已经开始消化上述点位的筹码压力,本次的调整可能会成为市场冲击3200点前的最后一次回落;三、蓝筹指标股泡沫成分很小,从目前沪深300的估值来看,上证综指的市盈率在27倍左右.沪深300则要明显低于综合指数,显示出后市蓝筹的机会依旧存在。所以目前大盘运行的趋势还是稳定的。

目前股指期货大多为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来自商品市场,定价能力不强,在现货市场也没有掌握多少沪深300标的筹码。因此,期指目前只是“热身表演”,不能表明期指的定价能力,与A股关联度也不大,未来随着机构逐渐参与进来。A股的结构性调整才会慢慢体现,这样一个过程是漫长而充满反复的。在政府着手调整地产及清理地方债务后,我们认为银行股大量坏账的隐忧将逐步排除,金融股相对优势已相当明显.特别是在利率、汇率双升的背景下。

股指期货的到来,并没有出现市场一直预期的市场风格的转变,权重个股的回调导致市场整体维持弱势震荡格局,反而前期抛压沉重的次新股和创业板块成为上周五市场的亮点,无疑给予了市场一记响亮的耳光。股指期货登场也未能激发蓝筹股活跃,显示市场热点切换仍然未能有效完成,宏观调控对市场的影响更大,预计大盘在短期整固消化调控压力后仍然会在经济复苏和上市公司业绩回暖的推动下震荡上扬。

展望后市,随着经济数据的公布,政策的调控预期继续加强,二季度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乃至加息概率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在加大,在刺激政策不可能完全退出的背景下,流动性充裕的局面仍将继续得以保持,而沪深300目前19.68倍的市盈率无疑也加大了流动性向股市倾斜的砝码。除此之外,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已经相继推出,其做空机制的引进完善了A股的交易制度。尽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交投仍趋平淡,但对于股指期货这样一个极其活跃的交易品种而言,其对股市的影响仍值得继续关注。

第8篇

酝酿之中的国际板,再度出现加速预热之势。

中国人民银行4月8日了上海总部组织撰写的《2010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报告在列举今年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时,再次提到股票市场的国际板等对外开放建设将稳步推进。

此前的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国际板会遵照市场运行规律逐步推出,国际板也是证监会2011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上海交易所理事长耿亮也在同期透露,上交所正在积极准备国际板的发行办法、交易规则、上市规则和结算规则等四个法规,技术准备也大部告罄。此即意味着,在获得更高层面同意后,国际板可随时推出。

从管理层来看,国际板已箭在弦上,这恰与民间的态度形成鼎立之势。近期,多位学者与市场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并不是相关规则完成、技术准备到位,以及局部条件具备后,就可以立即推出国际板。

MG金融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从B股市场到创业板市场,教训已经很多。我们推出了很多与国际上名称、形式相同的东西,但内涵、效率以及结果却相去甚远。现在面对国际板,相关部门一定要冷静应对,充分考虑设立国际板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一定要跟国家利益对接起来,不能只停留在虚名上,也不能只考虑部门利益而忽略全局。

一年之前,管理层相继推出了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业务,市场几无争议之声。此时,国际板即将推出之际,市场却颇多争议,这是因为国际板的成败,完全超出了资本市场的承载力。

轻重之辩

“国际板”这一概念,最早于2007年4月上交所创新实验室提交的《市场质量报告》中提出,2008年才真正纳入决策层视野。

国际板概念提出三年,而今天国际板的推出似乎已近在眼前。据外媒信息,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章肖明年初在境外一个论坛上透露,已有许多企业就如何在沪上市问题与中金公司进行接触。

市场人士指出,对现实的国家经济利益的影响,应该是国际板推出的最大考量。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欧美、香港、日本等海外交易所一直在向国内的优质企业发出上市邀请。而且从结果上看,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也未对其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国人应“心态开放”,与之礼尚往来。

但海外市场之所以积极吸引国内企业上市,最关键的原因是,其资本市场证券化程度高,上市资源已非常匮乏。

近几年愈演愈烈的全球交易所并购潮,已经将这一问题反映得淋漓尽致――各大老牌交易所因为上市资源枯竭而面临激烈竞争,合并成为整合资源、降低成本的必由之路。

相比之下,尚处于严格管制之下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仅不需为上市资源匮乏发愁,反而是中国股市根本无法满足符合上市条件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

4月8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报告显示,眼下国内的“上市名额”仍然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

而上市名额的背后,是绝大多数企业难以通过上市这一直接融资途径来获取经营发展所需资金。

而一般情况下,能够在A股上市的境外国际化集团企业,其上市融资规模至少以10亿美元计。这种资金规模将能够同时满足上百家,甚至数百家国内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

在债券市场孱弱的情况下,IPO上市仍是国内企业最主要的直接融资方式。股市融资功能落后,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低下。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长期以来美国的直接融资占比在80%~90%的水平。而日本、德国的直接融资比重在2009年就已经分别达到了50%、57%。

“相比之下,我国股市还远没有达到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企业的证券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天相投顾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指出,在国内资本市场要满足国内企业的融资需求尚且乏力的情况下,谈论推出国际板,有点不着边际。

仇彦英指出,未来随着国内资本市场逐渐成熟、稳健,经济已经无法满足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的时候,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规也都得以完善了,再让一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企业在A股上市也不迟。

监管风险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得的一份证监会内部文件显示,监管层将采用试点方式稳步推进国际板建设。此外,境外公司募集的资金依照有关规定可以考虑允许其在中国境内使用,也可以在境外使用。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国内资本市场的规则和制度基础很难说已经做好了国际板的准备。在监管能力有限、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推出国际板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板”的监管风险。

反观中国创业板,可谓十年磨一剑。在创业板推出前,市场无不对其寄予厚望。但推出后,该板块因“三高”现象严重、业绩变脸惊人以及退市制度至今欠缺,而饱受市场质疑。相比之下,国际板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其中风险更难预期。

市场人士苏培科指出,要让境外企业进来,首先看看我们的游戏规则和市场基础制度有没有国际化,有没有去掉不恰当的“特色”和所谓的“国情”,有没有褪掉“政策市”的烙印。

“虽然我们的高楼大厦等硬件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的软件呢?”苏培科表示,首先是国内投资者的素质,然后是我们的监管能力,包括我们的保荐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市场里对资本文化的尊重,对契约精神的理解等,都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仅是我们的市场里的违规造假行为太多,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海外市场监管中,法制是常态的思维本能。以海外通行的集体诉讼制度为例,海外交易所上市企业受到的是多方的严格监管。近年来,多家中国企业因为不适应海外资本市场环境,而动辄遭遇集体诉讼、受到巨额罚款。

而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完全依靠金融监管部门。分析人士认为,仅靠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远远不够,但国内又不具备海外市场通用的集体诉讼制度。如果国际板不能够建立起集体诉讼制度,境内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将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国际板对于监管部门的国际监管能力也是一种挑战。

“我们看到,很多典型案例恰恰是发生在这些国际型大企业上,譬如安然、世通、安达信、施乐等。一旦这些企业出现治理结构问题,我们该如何监管呢?这些问题都要先想清楚。”仇彦英说。

估值冲击

如何实现“国际板”与主板市场之间的合理联动,一直是国际证券市场面临的一道难题。

资深市场人士马红漫曾指出,在这个问题上,日本的前车之鉴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在证券市场开设国际板。1991年高峰期时有多达131家海外大型企业在东交所上市。但随之而来的经济泡沫破灭,让日本经济深陷停滞和衰退的痛苦之中,投资者对外资企业的投资热度骤降。国际板股票交易十分沉闷,股价长期低迷,而维持在东京上市交易的成本很高,于是这些企业纷纷申请退市。

至2003年底,东京国际板只剩32家挂牌公司。2004年4月,东京证券交易所宣布,将彻底改革外国公司在该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制度,取消外国部,对外国上市公司与国内上市公司一视同仁,以促进更多外国公司在该交易所上市交易。日本国际板由此黯然收场。

马红漫表示,目前A股市场与日本开设“国际板”之初的情形十分类似。国际板的估值水平极有可能有别于A股市场,而更多受制于海外市场的估值规则。由此可能导致两个结果:或者国际板成交低迷、融资受挫;或者对A股市场行情走势形成制约,A股高估值体系崩溃,国内企业融资步伐陷于停滞。

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于军指出,境外公司进入中国A股市场,热钱是否会借助估值体系存在的差异,通过境外做空打压,从而冲击A股估值中枢,应当谨慎对待。

从估值体系来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比较慢,相对应的现象是上市公司估值比较低,而中国经济增长比较快,随之上市公司估值也比较高。“如果大批境外公司来A股上市,估值体系难以对接,估值不一,对A股估值中枢有冲击,肯定会出问题。”于军表示。

利益与立场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际板的推出之所以会显得如此紧迫,主要是市场中有三方面起到主要的作用。

首先是来自上海市政府和上交所。上海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一个国际化的板块,以及这一板块中各种国际化的元素,包括国际投资者、国际投行,包括一系列的战略投资者,尤其是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市场。

而上交所自农业银行挂牌上市之后,“大蓝筹“上市资源明显匮乏,一度与深交所争抢上市资源。因此寻求境外企业作为上市资源,可以从中收管理费、上市费等各种费用,加之金融创新指标需要等,显然都符合上交所利益。

其次,境外企业上市,券商投行部门是最大受益者之一,可以做承销、保荐业务,因此对此非常积极。

此前有媒体透露,中金公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中银国际等老牌券商很早就开始为国际板做准备,并且相继成立了国际板工作小组,负责联系有意登陆国际板的港股上市公司。

而这其中,中金公司一直是倡导尽快推出国际板的最强主力。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近两年的两会期间一致大力呼吁尽快推出国际板。

作为中国最大的投行、拥有国际业务及大项目发行经验的中金公司,将是国际板推出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无疑将会在未来国际板业务中占据极大优势。据中金人士透露,包括中移动、汇丰等大型公司相继与中金公司等老牌投行达成合作意向。

第三,则是希望登陆中国股市的境外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内地红筹公司。

第9篇

关键字:创业板;意义;风险;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46-01

2009年3月31日,证监会正式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该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自此,经历十年的筹备与发展,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拉开帷幕。目前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创业板将于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板,10月30日,深交所将举行创业板开市仪式,届时首批创业板公司将集中挂牌上市。

一、创业板推出的意义及风险

自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深化并加大了我国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紧迫性,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加快创业板市场的建设,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对巩固经济复苏成果,推动经济转型,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的成长。近年来我国诞生了一大批新经济、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能源的中小企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业板的推出将促进这些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在中小创新型企业投融资、自主创新、公司服务链条中起到枢纽的作用。

(二)有助于培育和完善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创业板的推出不仅仅是建立一个板块,更重要的是在于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创业板的建立和持续发展,将促使资本、资源和其他创新要素向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积聚,完善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同时有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更好的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另一方面,从国际经验来看,创业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只有短短4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而且各国先后成立的75家创业板目前只存留了41家,目前仅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英国ATM市场及韩国科斯达克市场发展比较好,交投活跃外,其他多数只是“苟延残喘”,例如香港创业板GEM近3年来每年只有一两个IPO。因此,这些前车之鉴不得不让我们对创业板市场持谨慎的态度,创业板市场仍然存在着一些我们不能忽视的风险:

1.创业板上市公司将实行直接退市制度。在主板市场上,上市公司丧失上市资格通常可以通过ST等手段进行处理,使上市公司有机会通过重组成为另一个股票,避免了投资者的最大损失;而创业板则实行直接退市原则,直接退市虽然并不意味着公司已经破产,但却使投资者持有的创业板股票价值迅速降低甚至归零,这将是投资创业板市场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2.与主板及中小板相比,创业板在发行制度、上市原则和交易规则方面并没有“质变”。一些创业板拟上市公司正是从中小板转道而来,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虽然创业板对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但也可能沦为风险投资、政府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联手抢夺上市资源的战场。

二、目前创业板中已经显现的问题

(一)超高的发行价。从目前已经发行的创业板公司公布的发行价等细节来看,第一、二批申购的19家创业板公司平均摊薄市盈率高达51.36倍,而第三批公司更是达到57.5倍,最高竟达到81.67倍。IPO阶段价格过高,实际上是对创业板投资价值空间的压缩,使得创业板公司上市后将会面临较大的“破发”风险,而且可能会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打击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后续融资变得异常困难,更重要的是一旦创业板出现连续下跌,短期内必然会对主板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二)“翻版”中小板。创业板定位在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上,特别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机械等方面。在已完成申购的创业板公司中,不乏这些新兴朝阳产业,但同时仍有部分公司所属行业已经明显处于成熟阶段。更令人不解的是,创业板中一些与主板相似的行业分布,使得创业板难以体现吸纳创新型公司的特点。

三、对创业板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要认真汲取国际创业板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将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与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结合,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创业板准入条件的审核,严格上市条件,做到宁缺勿滥;对于较高的发行市盈率,监管部门应当进行窗口指导,避免创业板过早产生泡沫,透支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性;要设置更加完善的退市机制,增加退市成本等。

(二)要坚持从严监管。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着特殊的投资者结构和股权文化,法律法规和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有待提高,因此要加强对创业板市场的持续监管,重点监管募集资金尤其是超额募集资金的使用,保证投资者的资产安全;要针对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配套法律制度和信用体系,加强监管的力度;要发挥市场约束机制的力量,充分发挥保荐机构、中介机构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共同对创业板公司进行全面的监管,促进创业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第10篇

今年年初,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将“扩大中关村试点范围、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即俗称的“新三板扩容”,确定为年内证监会主要工作之首。消息一出,市场为之振奋不已。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新三板扩容方案迟迟没有上报,市场逐渐归于平静。后又几经波折,市场始终十分关注。

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体系的建设最终能否成功均取决于其是否运行在一个完善的制度框架内,新三板市场扩容能否成功实施,以及扩容后能否成功运行亦取决于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

建立注册制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相关规定,我国新三板市场对挂牌公司实行备案监管制,而不是像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那样实行发行审核制。具体分特征和局限性,当前新三板市场挂牌机制的完善思路应当是:

首先,完善挂牌机制,尽可能挤压拟挂牌公司同主办券商之间的串谋空间。

其次,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尽快建立注册制。应仿效OTCBB市场,尽快建立真正的注册制,但是另一方面。注册制的建立会使大量企业涌入市场,市场将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容,在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建立,市场缺乏甄别能力的情况下,市场将充满风险,因此应当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降低注册制的实施风险。

再者,重建新三板市场的IPO功能,提高其融资能力。与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不同,新三板市场挂牌时并没有IPO的功能,只能进行存量股份挂牌,而且初始挂牌时不能融资,只有在挂牌后方能定向增资,这极大的束缚了新三板市场的融资功能,而其在融资功能上的短板,也使那些期望融资谋求发展的中小型企业对新三板市场失去了兴趣。

最后,引入科技部门深度参与,逐步将其他高新区的企业纳入新三板扩容范围。新三板的扩容方案仅由证券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因此在挂牌申报的流程中或者说新三板挂牌审批的过程中,有必要引进科技部门以加强甄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挂牌公司的质量,降低市场的风险。

降低交易门槛

新三板市场的很多交易规则限制了整个市场的规模,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交易的活跃程度,另外做市商制度的缺失使得成交方式主要是协议成交,主办券商没有发挥维持与提高市场流动性的作用。

第一,放松投资者限制。证券业协会对参与挂牌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的投资者设置了苛刻的限制条件,不允许个人投资者的参与,而且自然人股东只能买卖其持有的挂牌公司股份,不得买卖其它挂牌公司股份。这些对投资者的限制必然会使新三板市场的资金量及流动性受到极大限制。

第二,修改相关规定,鼓励股权转让,提高市场活跃度。如针对最小交易单位的限制,使得交易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因此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必须特别谨慎,大大的损害了市场的活跃程度。还有,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公司法》中涉及的200人股东上限,使得新三板股权转让受到了极大遏制,降低了市场的活跃程度,限制了参与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积极性。这些规定可适时进行修正,以进步活跃市场。

第三,实行委托报价与做市商制度并行的交易模式。当前新三板交易采用委托报价的方式,投资者必须委托主办券商来买卖挂牌公司的股份,其成交方式为基于指令驱动的竞价制度,投资者买卖双方通过达成成交协议,然后委托自己的主办券商以指定价格和数量与指定对手方确认成交,由于代办股权转让系统只提供信息并不参与撮合成交,因此买卖双方遇不到合适交易对手的情况时常发生,一定程度上致使新三板市场交易比较清淡。

这种成交方式也使得买卖价格往往具有随意性,交易价格极易波动,而且与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不同,新三板没有涨跌板制度,股价很容易纵。更重要的是,交易缺乏合理定价必然隐藏巨大的投资风险,也限制了整个市场的成交积极性及成交量。

同成熟的美国的OTCBB市场相比,在交易机制上,我国的新三板市场没有实行做市商制度,市场缺乏流动性,价格发现的机制缺失,投机性强,限制了新三板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发展。

由于场外市场信息不完全,新兴产业投资不确定性大,再加上挂牌公司规模小、业务单一、存活率低,因此,比较成熟的OTC市场一般都采用做市商制度,形成双向报价:一是多个做市商之间的竞价,二是做市商与投资者之间的竞价。由于我国的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市场均采取竞价制度,散户及中小投资者也已经适应了这种制度,因此立即采用做市商制度替代现行的委托报价制度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结果,目前应实行现行的委托报价与做市商制度并行的交易模式,避免因相关规章制度的滞后以及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部分做市商串谋操纵市场的风险。

统一监管权

由于新三板公司经营和投资风险大、成活率低,因此应该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足够多的公司信息。具体来讲,新三板公司的信息披露内容除各类重大事项外,还应定期披露四个季报及年报,随时向投资者提示行业风险与经营风险,并将全部报告内容在证监会备案。但是目前,新三板并没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证券业协会对其信息披露的要求甚至不如创业板的信息披露标准严格。为此,应强化信息披露,统一监管权。

首先,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强制性信息披露,而新三板挂牌公司为适度信息披露,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两者信息披露的程度,强制性信息披露是带有惩罚性的,而适度信息披露仅规定一个最低披露标准,最低标准之外的其它信息属于自愿披露,即使不披露也不会受惩处。在这种情况下,挂牌公司大都会选择尽量少披露,努力不披露。

其次,强制性披露新三板公司的季报、中报和年报。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必须定期披露自己的年报、中报和季报,而新三板挂牌公司仅需定期披露年报和中报,对于季报,仅是鼓励披露,而对于临时报告,新三板仅仅要求披露十四项内容,大大低于主板和创业板的要求。由于新三板挂牌企业均属新兴产业,大多为高科技企业,其规模较小,业务单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因为某个不当的决策无法生存下去,因此其更需要披露像季报这种更短期的报告,以接受监管机构及投资者的监督,从而控制潜在风险。

再者,强化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在信息披露的监管上,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监管主要靠主办券商的督导,而创业板上市公司则采取交易所自律监管和证监会行政监管相结合的方式。靠主办券商的督导显然约束力上无法得到保证,挂牌公司和主办券商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而当前对主办券商的行为又缺乏制度约束,因此主办券商对挂牌公司的督导无法真正起到作用,比较而

言,虽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标准也不尽完善,很多标准过于宽泛形同虚设,但在交易所及证监会的双重监管下,其作用还是能够能到保证。

最后,统一监管权,尤其是信息披露的监管权。目前新三板市场的监管权主要属于证券业协会,证监会仅有部分监管权,而证券业协会属于行业自律机构,其属性决定了监管的力度。最重要的是,新三板扩容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各个层次的市场,打通市场之间的联系(即建立转板机制),而证监会是我国各个层次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将监管权统一赋予证监会将有利于对整个证券市场体系的监管,特别是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变身非上市公众公司,新三板的监管权也应从证券业协会转给证监会。

建立转板制度

新三板作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是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而我国今后的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将可能由两部分构成退市公司和高科技园区公司,前者的功能为:吸收来自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退市公司,为它们提供继续转让的机会;后者的功能为作为新兴产业或创业型企业的孵化器与培育所,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提供全新的上市资源。要实现这两个功能,就必须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三板市场之间建立正常有序的转板机制,使不同层级的市场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公司,并使公司找到自己合适的市场。以美国为例,其资本市场体系主要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市场和OTCBB市场,大体与我国的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相对应,这三个市场之间有着极为顺畅的转板机制,凡是满足了上一层次市场的入市标准,就可以申请升板,同时凡是已无法达到本身所在市场入市标准的企业均需立即降板。每年都有几十家企业从OTCBB市场转到纳斯达克市场、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据统计,在美国转板的企业家数远超过同期在这三个市场申请IPO上市的企业家数。

目前,证监会对新三板转板机制的态度大体有三点:暂不实施直接转板机制,而只是提供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新三板挂牌公司仍需发审委审批才能进入创业板或中小板交易;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时间要达到一定期限;企业应达到拟转板块的相关上市标准。在当前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投机,以存量转板的方式实现转板较为合适。

首先,实施直接转板机制。否则,存量股份便无法在短时间内变现。而且,新三板对于拟挂牌公司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转板机制,如果转板机制只是提供一个插队审核的机会,那么新三板将失去其应有的吸引力。事实上,将近半数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均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它们都希望在条件成熟后通过转板机制直接备案上市,而并非是通过发审的方式上市。我们建议,现阶段可以允许达到上市标准的新三板公司以存量发行的方式直接转入主板或者创业板上市。

其次,对挂牌期限进行定程度的限制。如若没有挂牌时间的限制,则会像香港的创业板那样,使大量成熟公司迅速离去,新三板市场将充斥着大量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板。

最后,借鉴美国OTCBB市场的经验,实施简便的转板标准,制定比较低的法律,财务门槛。美国的主板、二板及三板之间转板的条件十分简便,且具有很好的操作性,从OTCBB市场转到纳斯达克市场只需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即可向SEC提出申请:净资产达到400万美元;年税后利润超过75万美元;市值大于5000万美元,并且股东人数超过300人,每股股价高于4美元。

提高融资规模

新三板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解决高新区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而这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其规模的扩大,对资金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而当前新三板公司初始挂牌时不能融资,只有在挂牌后方能定向募集资金,且定向增资程序复杂,融资规模小。为此,应完善制度设计,健全融资机制,提高融资规模。

第一,减化定向增资程序。定向增资程序涉及对挂牌公司资质的要求、增资方式及认购人、认购方案的选择、募集资金用途及进度情况等方面,并提出了对定向增资过程中违规行为的处罚原则,并且规定新三板企业进行定向增资,必须有不超过30%的股份向老股东进行配售,老股东按照其持股比例确定配售上限,即可认购不超过配售上限的整数股股份。

第二,允许公开增资募股,提高创司的投资积极性。新三板定向增资是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挂牌公司必须事先在私下里协商确定增资对象,不能公开招股,属于私募融资性质,而且在刊登定向增资通知布告前,需要确定融资价格、融资额。融资对象,这决定了其在定向增资时不会出现超募现象。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挂牌企业已有24家企业完成或启动了30次定向增资,融资额14,37亿元,融资规模跟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相比,尚不及一个零头。此外,由于新三板公司的投资风险较大,加上没有建立直接转板机制,因此创司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投资收益,投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虽然随着新三板扩容的临近,一些创投、PE、VC及天然人开始突击新三板。从深交所的通告看,很多风投和私募介入定向增资,但是与创业板市场上风投和私募扎堆的情况相比,新三板市场上的创投资金介入量明显偏少。

第三,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扩大其投资范围,活跃市场交投。由于新三板市场对投资者及最小交易单位设置了苛刻的限制条件,这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活跃程度,致使交投比较清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挂牌企业的融资。

探索建立退出机制

第11篇

新三板是国家专门对国家级高新区内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的资本市场融资平台,目前是与沪深交易所并立的第三个全国性股权交易市场,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它的灵活性和优势将会大大的激发出资本市场的活力,并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来挂牌。分析我国新三板的市场功能特点以及与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我国中小微企业与投资者对新三板有一个比较清晰理性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理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新三板;市场功能;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49

0 引言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或“NEEQ”)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其设立初衷即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推动全国高科技产业更快发展,积极促进我国场外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新三板在开办初期,绝大多数企业和投资者认同度较低,抱着观望态度。少数主动挂牌企业也是在中国证券协会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协会的主动引导与推动下。然而随着新三板各方面政策的出台与监管功能完善。从挂牌企业数量来看,从2006年挂牌的6家,2012年挂牌数量突破百家,2014年度达1572家,截止2016年3月3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高达6410家,超过沪深两市企业数量总和。可见新三板市场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关注与认可。随着分层制度的推出,其发展前景更是一片蓝海。

1 新三板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新三板原本是业界对“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俗称。为了给这些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提供更多股份流动的机会,2006年国务院启动中关村科技园区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工作,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被定义为新三板。

2012年8月3日,证监会将能在新三板转让股份的公司范围从限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扩增到上海张江、湖北东湖和天津滨海三个高新区。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揭牌运营。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将在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范围扩容到全国所有企业。

2014年做市商制度实施引爆新三板,挂牌公司和融资额都出现了爆发性增长。2015年,新三板市场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同年3月18日,全国股转公司和中证指数联合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新三板市场进入指数化时代。至此,新三板成为第三大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

2016年3月3日,全国股转系统了《关于做好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技术准备的通知》,将拟定于2016年4月组织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的全市场测试。意味着新三板分层时代的来临。

2 我国新三板市场功能简述

2.1 价格发现功能

价格发现是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功能。中小微企业通过挂牌新三板能迅速通过其价格发现功能获得相对准确的市场定价,进一步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这也是在资本市场进一步实现交易和融资功能的前提。随着新三板市场交易制度以及配套法律的完善,做市商制度等日趋成熟,乃至未来竞价方式的引入,都将促使挂牌公司股价逼近其实际价值。

2.2 多元化融资功能

我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一般兼具高成长性、高风险性,高收益性,技术更新速度快,资金需求量大等特征,但又因其具有轻资产特征,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非常有限,根据现有信贷政策,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而新三板的挂牌条件对申请挂牌企业的盈利水平没有硬性要求,只需申请挂牌企业存续期满两年,主营业务突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企业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股份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等即可。所以新三板的挂牌要求正好契合了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灵活选择定向增发、优先股、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多种融资方式。

2.3 规范公司治理功能

很多中小微民营企业,在初创期间或成长期间,因不需要信息披露,其在财务、经营与战略上往往是不规范的。新三板挂牌的过程,相当于一个简版的IPO。在券商、律师事务所与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参与与辅导下,企业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需要构建规范的现代化治理结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迅速去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弊病,这不仅大大提升公司的合规运营财务管理和内控能力,也为企业以后向主板进军提供了先期条件。

2.4 企业宣传功能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有利于提升企业公众形象和认知程度,促进企业开拓市场,扩大企业宣传。挂牌企业是在全国性场外市场公开转让的、证监会统一监管的非上市公众公司。首先公司股份挂牌后的市场价格创造财富效应,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其次,新三板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私募股权投资者通过新三板寻找值得投资的企业,同时企业也借此能够接触更多私募股权投资者,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第三,在多数情况下,企业挂牌新三板会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部分政绩,而且挂牌新三板的过程中需要与地方政府有一定的沟通。因此通过新三板挂牌主动地进入政府视野,增加了很多获得政府扶持的机会。

3 新三板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比较分析

3.1 服务对象不同

新三板定位主要是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这类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多为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高收益、低风险的大型优秀企业,中小板企业规模稍次于主板市场。创业板主要服务于自主创新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一般表现为高科技、高成长、新经济、新服务、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新农业的企业

3.2 财务指标要求不同

新三板的经营年限只需存续满2年即可,而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需持续经营时间在3年以上。且新三板没有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挂牌企业可甚至可以零利润甚至亏损挂牌。但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最近一年盈利,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等。同时规定募集的资金必须标明明确性的用途。主板和中小板要求更为严格。

3.3 投资者群体不同

创业板要求投资者具有两年投资经验,主板与中小板对此并无要求,与之相比,新三板的投资门槛相对较高,机构投资者投资门槛为500万元,个人投资者的资产标准也为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和拥有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所以这一高门槛注定新三板的发展方向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同时在某一方面也降低了全国场外市场的整体运行风险,优化场外市场投资者结构。

3.4 投资目的不同

新三板是中小微企业与产业资本的服务媒介,投资者主要看重新三板企业的高成长性和高回报,与沪深两市侧重于通过股票买卖赚取市场差价相比,新三板侧重于赚取企业成长的钱。

3.5 交易规则不同

在交易方式上,目前新三板主要采取协议方式、做市方式。目的在于促进新三板的流动性。而主板、创业板多采用竞价交易方式,大宗交易采用协议大宗交易和盘后定价大宗交易方式。

4 结语

可见,新三板作为目前资本市场的基石,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在企业多层次融资体系中互联互通,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板块提供对应的金融服务,使企业及时获得发展所需资金,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这些都促使着我国迈向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使之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国际板 金融 财富安全

中图分类号:F83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72-02

所谓国际板指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发行上市的板块。这些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将被划分为“国际板”。

尽管证监会表态:“国际板仍在准备、研究和论证之中”,“目前没有新的信息,以最终的相关细则为准”。但是,市场依然对国际板恐惧不已。在笔者看来,值得继续研究的不仅仅是国际板相关细则,而是国际板建立的必要性;对国际板的建立更应该是釜底抽薪,因为其蕴含的种种风险,事关国家、国民的金融和财富安全,每一个投资者都应高度警惕。多位接受财经媒体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却普遍表示,暂且不论国际板是否有推出的必要,从时机上来看,目前仍未成熟。

一、时机不成熟

虽然对于国际板能否实现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减缓国际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等存在争议,但接受财经媒体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就时机而言,目前推出国际板尚未成熟。

“从现实性角度看,我国资本市场自身的制度性缺陷还未解决。”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我国现行的发行制度名为核准制,实际上比审批制还要严格;而在创业板的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三高超募、业绩变脸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种问题一方面使得我国资本市场本身的稳固性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也大大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市场承受力有限。如果这一系列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的资本市场将难以承载国际板之重。

另外,国际板的推出,需要一系列配套机制保驾护航,“而目前来看,这些配套机制尚不完善。”刘纪鹏表示,一方面,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协调问题尚未解决。目前我国尚未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如果要通过国际板的开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问题势必要得到解决。因此,要开通国际板,我国的货币政策就要进行适当调整,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样的调整显然尚未完成。另一方面,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尚需提高。国际板的开通,将会牵涉到金融监管的方方面面,需要国内各个金融监管机构的通力合作。但严格来讲,我国现行的一行三会体制依然没有完全理顺。

刘纪鹏认为,从合理性上看,国际板应让位于新三板,不宜近期推出。从资本市场架构的系统性来看,新三板应优先于国际板发展,国际板必须要建立在新三板完善发展的基础之上,否则便是空中楼阁,缺乏根基。另外,新三板的推出技术难度更低,更能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相较而言,新三板的推出更加简单,因为它没有IPO的直接融资,在某种意义上就能为更大量的中小企业挂牌转让服务,同时也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发动大家共同打开中国资本市场的瓶颈。著名经济学家华生也对财经媒体记者表示,国际板的条件仍不成熟,推出需要谨慎。

二、金融安全之患

A股国际板的交易货币是人民币,海外热钱要买国际板交易的A股必须首先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海外热钱一旦兑换成了人民币,广阔的中国市场大有可为,凭什么非要进入A股国际板这个人造“池子”,这个“笼子”,而不是以热钱逐利的本性去冲击政府管制的领域?

1.人民币变相国际化的风险。按前央行行长、现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的说法,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可自由兑换,至少还需要15―20年。但是,现拟推出的国际板是以人民币计价,让外资公司在从国家外储中兑换成美元,再投资到发达国家的建设。这在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仍然严格管制的条件下,无疑是一种变相的“资本管制放松”,也是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变相的“可兑换”,必然对国家的货币政策、外汇政策带来极大的冲击和风险。这种“国际化”也属于本末倒置。照理,只有当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可以或者部分取代美元在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中的地位,才能像美国那样,通过印制人民币,来换取外国在华上市企业的股权,这时的A股主板就自然是国际板;先有人民币的国际化,才有国际金融中心的称谓。而现在,为了提前取得“国际金融中心”的虚名,在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的情况下,搞名不副实的“国际板”,实际上是借助于外国公司上市,大量吸走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币,再吸走中国以廉价商品、廉价资源、廉价劳动力、廉价股权换取的美元外汇储备。

相对于国际板是否能够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际板开板之后是否会导致跨国公司在境内圈钱的问题,专家更为担心的,是国际板开放之后,将为国际资本从中国撤离大开方便之门,从而危机中国的金融安全。

国际资本以美元的方式进入中国,换取了中国廉价的资源、廉价的股权和廉价的商品;相应地,中国形成了储蓄和外汇储备。这是国际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然后,国际资本必须以某种方式进行一次反向运动,形成资本的回流,才能最终达到转移中国财富的目的。南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都是发生在国际资本运动的第二阶段,即国际资本回流阶段。“国际资本在中国即将走完第一阶段,在未来一两年之内将配合美元加息和美元走势趋强而进入第二阶段,即国际资本回流阶段。大规模、快速的资本外流容易引爆中国经济金融危机。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在这样的转折时期,推出A股国际板明显缺乏国际金融的战略预见性。

2.国际货币战争升级的风险。特别是美国,已经将虚拟经济玩到了极致,还不够虚吗?如果不是那个坚硬的军事脊梁顶着,美国怎么可能在消费占七成的经济运行状态下运行?不说别的,就以个人为例,一个人每天赚3块,消费7块,能坚持吗?而美国就是这样干的,它这样干就是因为它有军事强权,掌握着经济游戏规则。但如果世界慢慢都开始反对,而军事神话也被打破,请问美国凭什么躺着吃别人的供养?

这一两年,美国为了挽救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复苏,遏制中国崛起,采取了超量印制美元、让美元贬值为标志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暴涨、输出通胀,使中国CPI高企、货币紧缩、被迫11次提准和5次加息、人民币外升内贬,试图让中国经济硬着陆,经济减速。

“企图以国际板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做法完全属于本末倒置、因果错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则对媒体表示,从英镑、美元、欧元的经验来看,恰恰显示的是相反的路径。也就是说,只有未来人民币成为可以(部分)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才能通过印刷人民币纸钞换取外国企业股权。而目前的状况是,国外企业用高市盈率的股票换取中国的人民币,然后用这部分人民币兑换中国的美元储备,而中国的美元储备不是中国央行印刷的,也不是证监会发行的,而是中国以廉价的商品、廉价资源、廉价劳力、廉价股权换取的。在人民币没有(部分)取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的情况下,A股国际板的交易则是一场中国以实体资源,借助人民币为第一媒介和美元为第二媒介,来换取外国公司高市盈率股票这一虚拟票证的交易。这些虚拟的票证在理论上可以无限发行,类似于纸钞,但中国的资源显然不可能无限供给和出口。

除了是否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的意义之外,经济学家对于国际板是否会成为“圈钱板”,为跨国公司来华圈钱大开方便之门也存在争论。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开设国际板吸引了127家外国公司前去上市,之后便是证券市场一路走低,外国企业便逐步退市。2003年国际板便消失了。”厦门大学金融系客座教授余云辉对财经媒体记者表示,只要证券市场发行制度没有进行实质性改革,只要A股市场还存在“高储蓄背景下的制度性套利机会”,那么,A股国际板一定是外资上市公司的“国际提款机”。

3.供求严重失衡导致股灾的风险。中国股市的多次股灾都是扩容所造成的。1994年333点是大扩容造成的大股灾。这几年,又陷入股改后全流通导致的股灾。为什么这10年金砖国家的股市都涨了5―10倍,而中国股市只涨了四五百点?为什么现今连欧美金融危机国家股市都创了新高,唯中国股市还深陷熊市之中,连日本股市都不如?这都是供求严重失衡造成的。一方面是货币紧缩,市场资金十分困乏,另一方面股市流通市值已超20万亿,总市值居世界第二;再一方面,每月每周每天新股扩容和再融资不断。现在又要搞国际板圈钱,市场实在无力承受。

4.多种风险叠加的风险。自5月下旬国际板的消息导致股市250点下跌后,中国经济金融界又冒出了一系列性的风险:地方融资平台爆出14.2万亿巨额债务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银行股迫切需要再融资4500亿风险;在美国上市的159家中国概念股全面遭到封杀的风险;国际评级机构降低中国企业评级的风险;国际投行联手唱空做空中国;经济、房地产、银行、地方债务、股市的风险;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美国国债违约的风险;欧洲六国债务的风险等等,各种风险层层叠加。相比之下,推出国际板是最不值得的举动,风险远远大于收益。再与创业板论证了10年相比,国际板的论证至少也得两三年,尤其在各类投资者中进行广泛的社会听证。

三、利弊之争

虽然国际板年内出台呼声日高,相关的传闻也不断出现,但和交易所以及地方政府在各种场合的大力宣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经济学家对于在短期之内推出国际板却始终持保留态度,在国际板到底能否实现其预定的目标与功能上也存在不少争议。

争议最大的,就是国际板的推出到底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否具有推动作用。“在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仍然严格管制的条件下,国际板的推出,是变相的资本管制放松,也是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变相的‘可兑换’。这是一种跨越、进步,这也是一种改革试验。”

“国际板实行人民币交易规则,是人民币朝国际化迈出的关键一步。”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则表示,国际板的人民币交易规则,实际上是从资本投资需求的角度,推动对中国贸易逆差国持有人民币储备。左小蕾表示,国际板实行人民币交易规则,在国际板上市的境外公司将获得人民币融资,所有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机构包括外资机构,也必须以人民币交易并清算、结算。推出国际板,无疑推动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和全球流动货币的进程。

现热衷于国际板尽早推出的,有地方政府好大喜功和地方交易所的利益,大券商的交易利益,中介机构的利益,以及管理部门建立多层次市场的功名利益。但是,利益再大,也大不过国家的经济金融外储的安全、社会的安全,大不过国民的财富安全。如果缺乏国际金融战略前瞻性,一意孤行地推出国际板,很可能引发新一轮股灾到来。

第13篇

为什么国外优秀的做法引入中国往往容易走样甚至变味?这一怪象存在多年,至今无解,堪称“中国文明之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创业板筹备十年,推出至今尚且诟病多多,陷入尴尬境地,国际板究竟如何实现有效的法治与监管,构建有序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国资本市场真正带来优质投资标的和治理标杆?高起点建立一流的国际板路径、规划图景和措施必须清晰有力,不容遮掩含混。

要蓝筹不要红筹

“国际板究竟是什么样子,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上证所并没有为投资者描述一个清晰的概貌。”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系主任董登新直言。

国际板实际上并不是个新概念,这在国外早有先例,可以被视为舶来品。根据统计,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51家会员交易所中,超过70%的会员交易所建立了国际股票市场,但专门将来自境外的上市企业划分为一个特别的板块的做法并不多。在中国,“国际板”的概念,最早于2007年4月在上交所创新实验室提交的《市场质量报告》中提出。按照上交所的设想,国际板在设立伊始,将设立比较高的门槛,目标主要是世界500强企业或红筹公司,重点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以及与中国有重要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的优质企业。

董登新认为,国际板主要定义于蓝筹板、大市值板,主要为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提供二次甚至多次挂牌上市的机会,当然也是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跨境投资、多市场投资的非常重要的选择。由于其挂牌对象都是一些信誉卓著甚至是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企业在发达国家已经上市,其经营比较稳定,盈利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分配能力和分配水平都很高,引入这样的公司投资风险比较小,收益相对比较稳定。

也有业内人士坦言,长期以来,中国A股市场充满了乖张、诡异的气氛,炒作风气盛行,崇尚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的理念常常被无情地嘲讽,极大地伤害了资本市场的信誉与吸引力。因此,在国际板中,主张以大为美,严格限定挂牌公司的既有规模和稳健的经营能力,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那些海外成长性很高的企业,是不是应该允许在国际板挂牌上市,让投资者分享成长收益?“最好不要开这个口子。”他说,国际板应当先让公认的、位于世界500强之列的优秀大公司挂牌。

但董登新明确反对红筹股挂牌国际板。“红筹股可以走正常的回归之路,例如紫金矿业A+H的模式。很多红筹股根本不具备到国际板挂牌资格的,那样只会给国际板掺水,削弱国际板的含金量。国际板就是世界一流企业挂牌的地方,不是世界一流就不要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有人认为国际板应该优先满足国内的企业融资需要,这是一种误解,那样一来国际板就没有设立的必要了。”

监管应“相对苛刻”

中国市场之大,潜力和容量之巨,确实吸引了大批境外企业想来分一杯羹。然而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特定环境,从B股到创业板市场,模仿的是国际上形式相同的东西,但在内涵、效果等方面相去甚远,形似而神不具。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制度体系本身存在缺陷和不足。

用简单的木桶原理就可以解释,即最短的桶板决定了桶的容量。这只渗漏的桶,溢出的是利益,满足了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群体,损害的是全局和整体。可以肯定地说,任何好的事物,在这样的环境下运行,都必然会走样。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今天A股的制度性问题已经严重束缚了市场的发展,挫伤了投资者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并正在考虑补救和整改措施。那么,这个工作本身就与任何板块都有关系,只是对于既有的板块而言,整顿会更加困难。如果国际板不考虑这一情况,仓促上马,只能使情况变得更复杂。

A股市场已经运行20多年了,一些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有些甚至在新生的中小板、创业板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以创业板而言,十年中,多次准备推出,遗憾的是,即便最后推出时,仍是千疮百孔。而上交所声称正积极准备国际板的发行办法、交易规则、上市规则和结算规则等四个法规,技术准备也大部告罄。这些规章、规则是否已经解决了上述众所周知的问题,到现在始终未见,相关的文本也未任何独立的专业机构对其进行评估鉴定。

对于制度环境的担忧,董登新举例说,很多中国企业拿着A股上市的标准和圈钱的观念到美国等海外市场上市,相当于用一种低标准市场的眼光到一个高标准的市场上挂牌,所以很容易出现信用危机,造成尴尬的局面。“坦率地讲,发达国家高标准的监管体系会为我们的国际板提供防火墙和安全网,可以节省我们的监管成本,在很多方面我们把国际板看得过于悲观了。国际板必须而且只能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建设。这些公司到国际板来挂牌,有着相对苛刻的国际监管的手段和标准。”

据悉,证券监管部门将强化和深化与拟挂牌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证券监管合作,以增强对境外上市公司监管的有效性。

不过这又会出现一个新问题,如果准入门槛和监管手段苛刻,会否重蹈日本国际板当年门可罗雀的教训?“日本在对外开放上一般是比较保守的。日本股市一直处于20世纪80年代泡沫破灭的阴影中,几乎20年来日经指数都是在半山腰里走,很少突破20000点,所以股市没有什么人气。再加上日本是银行主导型的国家,在金融体系上更依赖银行体系和银行融资,它不是一个市场主导型的国家。” 董登新表示,中国不能把日本的经验随便拿来比较,那是没有可比性的,没有多大参考价值。

善用国际规则提高治理有效性

对跨境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A股存在的“三高”发行,审批制下的寻租等弊端,并不必定会在国际板销声匿迹。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并落实到制度修正之前,任何公司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公司的上市,都难免侵害投资者的利益,冲击市场的正常秩序。

有观点认为,那种认为国际板必然会促进和提升境内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价值观(道德水平)的观点似乎只是一厢情愿。公司治理并非是道德范畴的事情。在市场制度不完善、监管漏洞比比皆是的情况下,指望境外来上市的公司流着道德的血液,不钻制度的空子,成为坏环境里的好榜样,这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市场环境和制度是前提而不是结果。

国际板如何维护国内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董登新认为,公司治理标准在西方股市都被要求作为年报披露的重要内容,上市公司要对自己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自我检讨,并对治理有效性进行自评。然后由会计师事务所具审计报告,独立给出意见,判定其法人治理、内控体系的自身评价是否客观与准确。“这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成与败,往往可以从其最初的内部治理上一瞥未来。上市公司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内部治理的有效性上,所以国外对这方面的信息披露监管非常严格。别人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这一条,这一点我们要积极引进吸收,保护国内投资者的利益。”

他还认为,如果美国等境外公司挂牌后,那么对其国内的投资者提供的所有信息也应该对中国的投资者全部开放,不能选择性披露。“在满足国际上的监管要求和信息披露的条件下,我们也可以要求其满足中国的监管要求与信息披露规则。所以对国际板公司在监管和信息披露方面我们基本上不必太担忧,只要满足国际的会计准则、监管标准和信息披露制度,应该说可以全方面满足A股市场的要求。”

他进一步说,在维护投资者利益方面,美国在2002年修订了证券法规的相关条例,启动了集体诉讼机制,就是如果上市公司出现造假、欺诈,包括投资人、会计师事务所、相关的机构个人,都可以启动该机制。一旦诉讼成功,所有的股东都可以享受诉讼成功的赔偿,这种机制是很管用的。所以国际板挂牌之后,中国的机构和投资者都应该提高这方面的法律意识,维护这方面的权益。现在美国的中国概念股正在遭受寒潮,就是因为美国有很多律师事务所等会盯着这些问题提起公司诉讼,要求赔偿。我们国家目前缺乏这种较真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

据了解,酝酿中的国际板有望积极运用司法救济保护投资者,扩大法院受理国际板涉及的证券民事案件的范围,同时通过国际板相关规则尽量增加国际板争议与中国的连结点,扩大我国法院的管辖权。另外,还将考虑对国际板公司的诉讼实行集中指定管辖,以及在国际板争议中考虑采用协议管辖制度和仲裁制度。

防患于未然

监管层或许没想到,每当释放国际板临近的信息,A、B股市场总会心动过速,以大幅下挫回应。这让其备觉敏感,多个场合下不得不出言谨慎。而官方主渠道声音的间断缺乏,让国际板日渐异化、妖魔化,争议博弈更胜。

对于国际板这个新生事物,支持者认为至少有四个“有利于”。例如,有利于国际化的信息披露准则、公司治理准则以及国际化的监管理念的引进,并对A股上市公司形成强烈的示范效应;有利于A股市场逐步具备对国际资产的定价能力;允许境外公司到境内市场上市,将更多地把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留在本土市场,有利于造就强大的本土金融服务业和增强境内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A股市场从新兴加转轨市场向成熟资本市场迈进;有助于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增强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还有观点认为,国际板有利于理性投资。

然而,有识之士的疑虑也并非杞人忧天。例如,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板,将面向身份为“境外企业“的公司开放,这些外国公司募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将流向何处?在人民币资本账户未开放、人民币未能自由兑换并成为国际通货之前,这些募集资金即使能够出境,也很难获得满意收益。这一前景本身就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密切相关。因此,靠国际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说法很难成立。为了达成同样的目的,完全不必要借用国际板这个渠道,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用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以及扩大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规模。此外,国际板对A股的估值体系可能存在冲击,调控失当可能会引起资金分流,也成为市场投资者的担忧。

董登新对此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国际板不一定会降低A股的估值或者市盈率,因为目前在美国或者中国香港上市的大公司,和国内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基本上是对接的。如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其市盈率都在14倍到15倍,美国的微软、IBM都在十多倍。至于资金分流,国际板进入中国应该属于价值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感兴趣的场所,估计一般短炒的投资者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所以国际板很难容纳中小板、创业板针对的短期投资者甚至赌徒型的风险偏好者等。“不同的市场是为不同的投资者设立的,所以把不同性质的投资者全部拉过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再者,国际板初期不可能大规模地扩容,在上市门槛很高、挂牌数量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形成太大的资金分流。”

第14篇

这是一家主营业务为陶瓷餐具销售及陶瓷餐具修复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于2014年12月11日挂牌新三板协议转让。482倍并不是瓷爵士疯狂的极致――4月1日,瓷爵士股价由前一交易日的0.01元涨至7.01元,单日涨幅高达70000%。

一夜天堂,一夜地狱。

4月2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中科招商(832168.OC)股价从开盘价52元最低砸落至1.01元,以4.86元收盘,暴跌90.98%;翌日,中科招商股价开盘即又回升至50元上下,当日收盘报收于41.94元,涨幅762.96%!

这就是“任性”的新三板,全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由于没有类似于主板的涨跌停板限制,交易规则也迥异于主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大悲大喜――单日涨幅超过千倍或跌幅近99%的案例都并不少见。

相比之下,创业板上市公司暴风科技(300431.SZ)的35个涨停、较发行价250倍的涨幅简直弱爆了。

即使按照代表新三板市场整体情况的三板成指(899001),2015年以来的涨幅也超过70%,最高涨幅超过100%;从投资者入市情况看,截至2015年3月末,开通挂牌股票交易权限的投资者较2014年底增长63%;从挂牌公司情况看,2015年以来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数量逾800家,总量近2400家,总市值突破万亿元;从市场活跃度来看,新三板市场日均成交金额已经突破10亿元,完爆2013年年成交金额!在财富效应的引领下,新三板定增市场同样火爆,仅4月挂牌企业就完成115次定向增发,有的企业还没等到路演,定增额度便被一抢而光。

一个新的投资风口正在快速形成!伴随着新三板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投资者的热情也被迅速点燃。

中信证券表示,随着新三板制度构建的逐步完善,制度性溢价所带来的套利空间快速收窄;随着市场关注度的显著提升,未曾被资金肆虐的部分估值洼地正被快速填平。

正如流传于网络被誉为2015年最浪漫的诗《新三板挂牌》中所写道的:“亲爱的,我们去新三板吧!/我带着你,你带着公司/传统产业也好/互联网+也罢/横穿 挂牌/暴走 做市/让我们来一场/说赚就赚的旅行!”

下一个Amazon(亚马逊),下一个Genentech(基因泰克),下一个BAT(百度、阿里、腾讯)或许正在新三板诞生。

十年磨一剑

新三板被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聚集了大量成长性较高的高科技企业。新三板挂牌门槛低、成本低、审核效率高,是成长型、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进行股份转让、定向融资的有效选择,也是拟IPO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有力跳板。

近年来,在诸多利好的推动下,使得新三板市场站在了新的“风口”上,社会关注度及资金参与度不断攀升。

历时十年,新三板才从无人关注的角落走向资本市场的中心舞台。

新三板起源于2006年,原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两网”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2012年,在中关村基础上又新增了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三个试点区。随着2013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以及2014年引入做市商制度,新三板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微型企业。在国务院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大背景下,新三板承载的市场功能也开始显现。

从“两网”到三板,再到新三板,名称的变迁涵盖了中国场外股份交易市场的漫长发展历程。

“两网”即1990年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成立的STAQ法人股流通市场以及1993年由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成立的NET法人股市场,两者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法人股流通问题。

此外,产权交易市场在全国得到迅猛发展。截至1997年,全国出现100多个地方性的场外股票交易市场,期间有相当数量的个人违反规定入市交易,法人股交易实际上已经部分个人化。而国家无法对这些场外市场予以有效监管,给金融系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997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关闭非法股票交易市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将非上市公司股票和股权证交易都视为“场外非法股票交易”而命令禁止。随后,包括STAQ、NET系统在内的各地交易系统陆续都在1999年底前全部关闭。

2001年6月,为解决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流通股的转让问题,经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正式启动代办股份转让工作。中国证券业协会指定申银万国等六家证券公司代办原“两网”系统挂牌公司的股份转让业务,由此确立了中国由证券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场外交易制度,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也于2001年7月正式开通,第一家股份转让公司随后挂牌。

为解决退市公司的转让问题,2002年8月起,沪深主板退市公司(包括退市的B股)被纳入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由此,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成立,被称为三板,与新三板相对,亦被称为老三板。

老三板由于挂牌公司资质较差,升板到主板上市的难度较大,自成立之后一直乏人问津。2006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工作,启动中关村科技园区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工作”。因其与老三板标的明显不同而被称为“新三板”。

新三板设立以来,由于其制度的设计原因,始终存在流通性不强、融资能力弱、参与人数少、关注度小等问题。截至2011年底,新三板市场仅有91家挂牌公司。随着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的推出,场外市场建设的呼声渐高。

2012年8月3日,证监会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稳步推进的原则,首批扩大试点除中关村科技园区外,新增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同时,《非上市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细则的正式突破了股东200人的上限限制。

2013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成为中国构建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的重要里程碑;同年1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新三板正式扩容至全国;随后,证监会先后了《关于修改〈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行政许可有关问题的审核指引》等七项配套规则。

2014年,监管部门继续不断地给予新三板政策暖流,陆续出台了政府补贴制度、做市商制度、定向增发等制度,从引入企业挂牌上市、促进交易量和流动性、提高融资效率的角度完善市场,对新三板市场各方参与者均构成利好。

尤其是引入做市商交易后,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股票交易分为协议转让方式和做市商交易。其中,协议转让是由买卖双方在场外自由对接达成协议后,再通过报价系统成交;而做市商交易是由券商作为做市商不断地向投资者提供买卖价格,并按其提供的价格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从而为市场提供即时性和流动性,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利润。

在政策的扶持下,201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当年挂牌企业数量增加1233家,比2013年增长355%,超过了之前八年所积累的数量,累计达到1580家(2006年新三板成立时,挂牌企业数量仅6家)。

2015年3月18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新三板两大指数,即三板成指与三板做市(899002),分别包含样本股票332只、105只。

兴业证券认为,新三板首批指数的推出,是新三板扩容以来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进入“指数时代”的新三板市场不再是一个零散的市场,而将作为一个整体受到投资界的广泛关注。若以前的新三板因为缺乏一个量化衡量的标准而受到诟病,那么指数的推出可以向潜在投资者展示新三板成长的力量。

截至2015年5月12日,短短起步一年多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已有近2400家,待挂牌家数为72家,申报中家数为882家。机构预计,到2015年末的挂牌公司数会超过3500家,到2016年底会超过5000家、五年内挂牌公司超万家是大概率事件。

新三板的美好时代

新三板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板市场(主板和中小板)、二板市场(创业板)、三板市场和四板市场(区域股权转让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而新三板则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其定位是中小微企业的资本服务平台。

中国的中小微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越来越多地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1527.8万户,同比增长11.8%;个体工商户4564.1万户,同比增长2.43%。小型企业占比30.37%,微型企业占比66.93%,共计占比97.3%;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然而,融资困难却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13年全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其中包含股票和债券的直接融资只有2.02万亿元,占全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仅为11.7%。而且,有限的直接融资额度也大都由大中型企业获得,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业务发展往往受限于资金瓶颈。

而新三板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定位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股权交易、资产重组的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机会,减轻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中信证券表示,新三板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建立健康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中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壮大。与主板、创业板市场相比,新三板市场挂牌标准低且政策支持力度大,对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有巨大帮助。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有句名言:“任何企业都可以上市,但是时间说明一切。”在挂牌上市方面,新三板市场与纳斯达克市场有相似之处,实行注册制,对盈利、资产、股本等财务指标并无要求;在融资和并购方面,新三板市场采用备案制,股份锁定和发行价格并无要求,发行对象要求也极为宽松。

新三板对挂牌企业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公司经营满两年,二是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三是公司股权明晰,有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

相对之下,一板、二板上市门槛则要高得多。其中,一板上市需要公司经营满3年,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尤其在财务指标上比新三板要高: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等。

二板上市也需要公司经营满3年,要求主营业务突出且募集资金只能用于发展主营业务,在财务方面: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企业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创业板对企业盈利要求有两个标准,满足其中一个即可,一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二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正是由于宽松的进入门槛,又适逢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新三板进入最美好的时代。

中信证券表示,首先,中国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意味着生产人口正在向消费人口加速转变。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变革加速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巨大的互联网人口使得中国在后人口红利时代同样也能将“巨国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次,中国处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轨的时代,信息经济时代新的商业基础设施加速形成,为附着在信息技术产业链各环节的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再次,中国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与海量的创投资金亟须找到对接的平台。

在中国经济降速换挡的阵痛期,创新却从未像今天这样被本届政府提高如此的高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且被总理多次强调,“创客”一词也因总理的倾力关注而从小众走进大众视野,总理更是多次走访创新企业,释放出对“互联网+”等的创新创业型企业的明确支持信号。

创新也需要资金,钱从哪来?只能靠融资,但传统的信贷间接融资显然不利于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出路就在于股权直接融资,但主板市场高高的门槛又把创新型拒之门外,此时,新三板存在的重要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中信证券表示,从融资角度而言,新三板定位于为创新型、创业型以及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服务,而从投资角度而言,新三板定位为全国市场、公开市场以及集中交易市场,新三板不仅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同样也是应时代而生的新型资本市场。

成长型企业大本营

中信证券认为,新三板是中国新经济形态的写照。

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是投资者对中国未来经济形态的真实映射。从2002年至2014年,A股的市值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各行业2014年年末的市值占比与2007年年末市值占比的差值计算,石油石化、交通运输、银行、煤炭、钢铁等行业市值占比均出现了显著收缩。与此同时,市值占比不断创出新高的行业则主要集中于建筑、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元器件、传媒,以及电力设备(剔除强周期的非银金融)等行业。截至2014年年末,石油石化、钢铁、电力、房地产和煤炭五大行业的市值占比累计为20.08%,较其最高时下降了近34%;而市值占比快速扩张的国防军工、传媒、计算机、电子设备、电子元器件其2014年末累计市值占比为11.5%,较其最低时仅上升8.31%。

主板市场诞生十倍股的行业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彰显资本市场的时代变局。中信证券统计了所有A股上市以来的表现,发现房地产行业总共诞生了21只十倍股。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形态的变化,主板市场诞生十倍股的行业分布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最近十年在医药行业诞生16只十倍股,而最近五年电子元器件行业诞生8只十倍股,最近三年传媒行业诞生了3只十倍股。考虑到中国人口结构由年轻型向老年型转变、经济形态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目前A股市场对新经济的映射远远不够。

中信证券表示,新三板的市值结构更能反应中国未来经济形态。目前新三板总市值已接近万亿量级,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总市值分别占比26%和11%。这与A股信息技术与医疗保健分别仅占9.2%和5.1%形成了鲜明对照。进一步对照美国市场的市值结构可以看到,罗素3000成份股中信息技术、金融、医疗保健三个板块总市值占比分别为21%、17%、14%,与新三板当前的市值结构非常类似。由于新三板挂牌制度更趋市场化,因此当前新三板的市值结构不仅是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同样也是中国未来新经济形态的写照。

随着信息化对中国经济的不断冲击和重塑,中国经济的生产力特征从集中规模化向分布式多元协同演变,使得中国企业组织形态呈现出资产少、规模小、机制灵活的特点,A股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变化正在验证这种趋势。截至2015年4月30日,新三板2344家挂牌企业中,净资产规模处于5000万元以下的公司合计1477家(剔除净资产为负),占比达到63%。

“新三板挂牌条件对公司现金流、净资产、股本总额均无要求,只需公司存续期满两年,且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这不仅顺应了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也使得新三板成为中国股市制度改革的实验田。因此,制度红利是新三板市场与生俱来的一大优势。” 中信证券认为。

增速远超主板

广发证券统计显示,成长能力方面,新三板公司成长性显著优于中小企业板,盈利增速较创业板显优势。

新三板公司2014年合计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86%、28.80%,显著高于中小企业板的11.55%、10.86%;与创业板相比,虽然新三板公司营收增速低于创业板的28.39%,但是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创业板的25.08%。

盈利能力方面,新三板公司盈利能力较中小板优势明显,其ROE领先创业板。2014年,新三板毛利率、净利率和ROE(整体法)分别为26.81%、7.92%和13.53%,显著高于中小企业板的21.54%、6.58%和9.34%,ROE方面,创业板仅为9.57%,低于新三板的13.53%。总体来看,新三板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均优于中小板、创业板。

广发证券根据2014年年报数据测算,截至2015年4月30日新三板PE值(整体法)为42.75倍,低于中小企业板的58.24倍和创业板的98.18倍,高于全部A股23.39倍的PE值。

但广发证券认为,新三板具有高成长性,以2014年净利润增长率测算,2016年PE将降到33.19倍,总体估值偏低。

分行业来看,新三板日常消费、材料和工业的PE值较低,分别为24.95倍、31.34倍和33.24倍,根据行业2014年净利润增速测算,电信服务、金融和医疗保健行业由于其高成长性,2016年也将有一个较低的估值,分别为22.25倍、25.06倍和26.62倍。

广发证券测算,新三板PB值(整体法)为5.33倍,低于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5.55倍和8.21倍,高于全部A股的2.91倍,其中能源、材料、工业和日常消费PB值较低,分别为3.66倍、4.29倍、4.31倍和4.32倍。

产业思维主导盛宴

在新三板这场资本市场的盛宴里,嗅觉灵敏的投资者自然不会缺席。

资料显示,新三板投资人队伍数量正在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3月末,开通挂牌股票交易权限的投资者总数为79751户,较2014年底的49004户增长63%。其中,合格投资者为37732户,较2014年底14990户增长152%;而同期受限投资者则由34014户增至42019户,增速为23.5%。

那么,新三板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中信证券建议,在中国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新三板值得关注的投资主线包括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的细分子行业、受益于信息化与自动化有机融合的装备制造业以及专注于为传统产业和政府信息化提供支撑的领域。

主线一: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医疗保健业。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业。

主线二:受益于居民消费升级的消费服务业。从2000年-2009年,中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DP上升近10个百分点,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带来了制造业和投资品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但是,情况从2009年开始发生了变化,随着产能过剩问题的日益严重,投资品和制造业的盈利能力连续下滑,而A股消费品的ROE基本维持14%左右。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GDP比重上升至36%,并且随着中国资深富裕消费人群的扩大,个性化的商品、丰富的品类、无形的优质服务以及多元化的消费方式将吸引新的主力消费人群的目光。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关注受益于消费升级并且相对主板稀缺的细分子行业,如电影娱乐业、中高端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企业、个性化的专业零售企业以及体育消费产业等。

主线三: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的细分子行业。过去十年,中国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高速增长,从2004年的7091亿元猛增至2013年的3619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21%,行业的高景气带动相关板块和公司市值快速增长。在2009年,交通运输业迎来景气最高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曾达到48%;与此同时,航运港口、航空机场、公路铁路的总市值纷纷创出新高。随着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转换,对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正出现快速增长。从2012年开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超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4年该数据上升至36%创历史新高。中信证券建议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角度寻找具有广阔成长空间的细分子行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移动支付等。

主线四:受益于信息化与自动化有机融合的智能制造业。早在 2012年,《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就对全球制造业的演进趋势做了明确判断:“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型感知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制造业正发生着巨大转变,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向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下一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入2015年,随着政府扶持智能制造业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智能制造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主导中国特色的“工业4.0”。中信证券建议重点关注的几个方向包括智慧工厂总包商、智能化设备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和传感器、数据领域的云制造+3D打印。

主线五:专注于为传统产业和政府信息化提供支撑的领域。信息技术对广告传媒业以及商贸零售业的改造一度成为最近两年资本市场最受追捧的概念。而从更长远的视角观察,信息技术对实体经济的改造仍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将目光沿着产业链进行逆向搜索,重点跟踪信息技术对能源、金融、制造业的流程再造。

除此以外,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政府在信息化建设领域投资将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医疗卫生、公用事业、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移动互联等领域的IT投资将保持较高增速。中信证券建议重点关注为传统产业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提供支撑的新三板挂牌企业。

多层次策略掘金

中信证券根据不同投资者的偏好,根据定量(财务)、定性(产业思维)、股东结构和二级市场比较梳理出六大投资策略的七个股票池。

(1)财务优异:综合考虑2013年和2014年收入和利润成长性、2013年盈利能力,建议关注凯路仕(430759.OC)、信达智能(830937.OC)、润农节水(830964.OC)、维珍创意(430305.OC)等29家公司;

(2)制度红利:参考创业板IPO的财务条件进行筛选: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且持续增长,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两年的营收增速均在30%以上;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建议关注红豆杉(430383.OC)、有友食品(831377.OC)、中海阳(430065.OC)、蓝山科技(830815.OC)等92家公司;

(3)稀缺标的:目前A股主板/创业板稀缺的6个行业,包括香业、租赁、石墨烯、即时检测(POCT)和生物医药。建议关注古城香业(830837.OC)、融信租赁(831379.OC)等;

(4)估值洼地:比较新三板做市转让板块公司PE和对应A股板块PE,寻找估值折价超过50%的公司,建议关注强盛股份(831184.OC)、扬子地板(430539.OC)、永继电气(430422.OC)、公准股份(830916.OC)等42家公司;

(5)做市商偏好策略,建议关注的核心指标依次是:总股本处于3000-6000万股;总资产处于1亿元-2亿元;毛利率和ROE不低于35%和15%;营收规模不低于1亿元,净利润不低于1000万元。相关标的如微创光电(430198.OC)、中际联合(831344.OC)、泰诚信(430101.OC)等25家公司;

(6)研发驱动策略:根据研发投入驱动市值增长的逻辑假设,构建了研发费用/营业收入这一参考指标,并综合考虑收入规模和行业属性。相关标的如纳晶科技(830933.OC)、仁会生物(830931.OC)、一铭软件(831266.OC)等30家公司;

(7)强势股东策略:考虑到知名PE/VC 和强势股东的引入有利于挂牌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加速公司成长、国有资产结构调整带来的潜在兼并整合机会,建议关注挂牌企业具有强势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具有国资背景的挂牌企业,如点点客(430177.OC)、昊方机电(831710.OC)、方林科技(430432.OC)等22家公司。

对于掘金新三板的策略,申万宏源则建议,新三板投资介于股权投资和权益投资之间,不同于A股二级市场传统的盈利模式和投资理念,新三板投资需要引入PE/VC思维和投行思维。

申万宏源认为,新三板投资的盈利机会在于公司成长、估值溢价和做市盈利,需要特别警惕业绩波动、公司治理和流动性三大风险。

第15篇

融资融券是把双刃剑

上海证券策略分析师屠骏表示,预计在融资融券推出的同时,“T+O”可能也会推出。

由于融资融券将扩大券商的业务范围,增加收入渠道,10月6日沪深股市券商板块大放异彩,作为融资融券试点券商热门候选的海通证券更是强势涨停。然而,券商板块的集体涨停并未能“单骑救主”,大盘超过5%的跌幅让市场开始质疑融资融券的实际利好程度。

“融资融券是一把双刃剑,对券商无疑是一个利好政策,但在活跃证券交易的同时,也加大了交易的风险,这需要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军清对于融资融券的影响作出了如上表示。

市场将融资融券看作是一张利好救市牌,最大的期待莫过于它的开闸为市场带来的增量资金。但海通证券行业分析师谢盐却认为,该业务最初的规模不会超过1000亿元。截至2008年6月末,证券行业的净资产为3386亿元,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其规模占净资本的比例可达到30%。谢盐推算,这为证券市场提供的增量资金将不足1000亿元。

管理层还有6张牌

“融资融券带给市场更多的是信心的提振,选择在这个时间开闸显示了管理层‘托市’的信号,但A股要面对的是全球市场遇冷的局面,在这个大环境下很难独善其身。”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市场总监指出,“哪怕是券商股,可能短期也难逃高位抛售的命运。”

融资融券“出手”后,管理层手中还有多少张救市牌呢?业内人士预计,目前,管理层手中至少还有6道“铁令”可以起到救市维稳的作用。比如,有效管理大小非,部分市场人士建议,可以将流通股体量不同、估值不同的“大小非”置入另一个市场,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其次,有关取消红利税的呼声也逐渐高涨,该政策不仅能提振信心,还能为市场带来部分增量资令。另外,新股行制度的改革,股指期货的推出、降低财政税收、国资委进一步支持央企增持股份等等,都成为了市场猜测下一张牌的热门候选。是最大受益群体。

据上交所负责融资融券业务的副总经理刘啸东之前的表述,融资融券标的股首选上证50公司。

东海证券判断,根据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标准,标的证券必须是基本面优良的大盘蓝筹股,具备高流动性,不存在纵的迹象,主要应产生于沪深300成分股之中。在当前市场估值合理的背景下,短期对标的股票的影响较为中性,“而对在上证50中占多数席位的银行板块而言,将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融券融券业务开展后将引入做空机制,虽然短期内对绩差股的直接影响较小,但由于投资者预期市场投资偏好和风格将会发生变化,因此融资融券推出前后可能会对绩差股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上海证券分析师蔡钧毅指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将使获得这一资格的券商增加一种新颖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渠道,“不过业务开展初期相应业务规模不会很大,对券商利润的贡献有限。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相应券商的品牌提升,也有利于其吸引增量资金开户,增加经纪业务交易量。”蔡钧毅进一步判断,对于其他没有获得业务资格的券商,长期看他们仍将面临客户资源流失的压力。

“不论最终出台正式规定时对净资本的要求如何,净资本较大的创新类券商将最有可能成为试点券商,相应的上市券商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元证券。”东海证券称。

而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预测,融资融券推出后,融资融券规模占净资本的比例可达到30%;2009年的短期借贷年化利率约为8%,由此可以测算出证券业在2009年的融资融券利差收入约66,03亿元。在假设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龙头券商中信证券在2009年的融资融券利差收入约11.75亿元。

海通证券特别提到一点,“大小非”解禁后有相当多的解冻股权需要市值管理,而之前这部分券商托管资产未能给券商带来收益,融资融券推出后,这部分托管股权可以实现融券借贷,从而增加券商的市值管理收益。

推出转融通制度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近日表示,在实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工作的同时,抓紧转融通制度的设计和准备。“如果试点情况非常平稳、非常好,而且市场又有这个需求,那么可能就要启动转融通制度审计,如果在转融通制度下就需要有一个公司了。”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之初,由于严格控制规模,资金供需矛盾不会表现得特别突出。但是作为一项长远的制度设计和业务安排,转融通制度的设计和准备充分考虑到了这一业务未来的发展。

该人士分析,转融通制度一旦确立,很可能意味着国内的融资融券业务将采取集中授信的专业融资公司模式,即证券公司通过专门的金融机构一证券融资公司进行融资融券。“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该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信用帮助证券公司融资;另一方面,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可以通过其出借手中的股票,帮助证券公司融券。而转融通制度的建立和专业金融公司的加入,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也将得到迅速扩大。”

名词解释

何谓融资融券?

“证券融资融券交易”,又称“证券信用交易”: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四种。市场通常说的“融资融券”,是指券商为投资者提供融资和融券交易。简而言之,融资是借钱买证券;而融券是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俗称“卖空”。

融资:即投资者可以凭借自己已经买的股票到券商那去借钱,到期偿还本息。

融券即投资者向券商借证券(股票)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券商出借证券给投资者出售,投资者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

同时,权威人士还透露。转融通制度建立后,除了养老基金、保险资金外,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也可以在符合国资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将所持股份按一定比例参与转融通。

银河证券证券行业分析师迟晓辉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具较为缺乏,无法有效地为股票资产保值、增值。而转融通制度的建立,将使得以保值为目的变现抛售行为有所减少,或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小非”的变现冲动。同时,通过融资融券业务做大市场总盘子,也有助于消化“大小非”减持带来的冲击。

“T+O”配套推出? 早在2006年讨论融资融券实行办法时,就把“T+O”作为配套交易规则。因为融资融券业务的启动在某一层面上是加大了市场上的股票和资金供给,“T+O”有利于消化这些新增的股票和资金。

既然传说中的融资融券利好已获兑现,那么被传极有可能配合融资融券一起推出的“T+O”是否会成

为监管层后续的首选救市牌呢?

有券商业内人士透露,早在2006年讨论融资融券实行办法时,就把“T+O”作为配套交易规则。因为融资融券业务的启动在某一层面上是加大了市场上的股票和资金供给,“T+O”有利于消化这些新增的股票和资金,“上证50和上证180将成为首先试点”。

也有分析师表示:“这种配套的可能性相当大。且‘T+O’试点标的证券和融资融券业务所选标的证券可望保持一致。”

而宏源证券唐永刚则认为,目前市场的恶炒气氛依然浓厚,“尤其是权证在节前被哄炒,石化权证甚至被炒至爆仓, T+O’的开展可以分散囤积在权证板块上的资金。”

唐永刚的观点是,如果现在点位较高,那么将扩散风险;但现在是投资气氛极度低迷,如果能扩大权重股交投的话,那将提升市场活跃度。而随之带来的赚钱效应将会对场外资金产生新的吸引力。

股指期货紧随而至?

一直被市场人士看成是为股指期货铺路的融资融券业务终于被提上议程,而股指期货会否紧随而至,这一问题再度引人遐想。

虽然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够完善股市做空机制,避免目前的单边上涨或下跌市,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好“工具”也不是“万精油”,只有在合适的时候推出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而其认同的“合适的时候”指的就是市场制度健全之时。对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顺序,一直呼吁建立融资融券机制的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印花税委员”贺强教授仍然保留自己一贯的观点:应该先推出融券、再推出股指期货、最后推出融资,这样可以最有效的规避风险。

“必须以市场稳定为前提,才能推出股指期货和创业板。”在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看来,虽然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够完善股市做空机制,避免目前的单边上涨或下跌市,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好“工具”也不是“万精油”,只有在合适的时候推出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而其认同的“合适的时候”指的就是市场制度健全之时。

在曹凤岐看来,政府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治理市场,由“救市”向“治市”转变,眼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新股发行制度、包括大小非解禁在内的交易制度等的健全与完善。

“不过,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更何况新股发行定价问题涉及机构巨额利益,改革并非易事。”国都证券分析师边风炜直言。

相关链接

融资融券四大作用

一是融资融券交易可以将更多信息融入证券价格,可以为市场提供方向相反的交易活动,当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过高和过低,可以通过融资的买入和融券的卖出促使股票价格趋于合理,有助于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

二是融资融券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资金和证券供求,增加市场的交易量,从而活跃证券市场,增加证券市场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