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音乐常用教学法范文

音乐常用教学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音乐常用教学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音乐常用教学法

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愉快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儿童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笔者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做动作边唱歌:

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

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

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讲解高低音知识时,老师的教学也同样要有“童趣”。比如可让学生听录音,并告诉学生所播放的“小鸟的叫声”是高音,“老牛的叫声”是低音,“小鸭的叫声”是中音。这样学生既感到新鲜、有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启发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音乐源于舒畅”,生活展示愉快。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还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树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再如,笔者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笔者试着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笔者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像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像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三、音乐游戏是学习音乐的另一种愉快教学法

游戏,也是音乐教学中另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等,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

教师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在启发学生游戏、表演时,笔者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游戏中,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常常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习兴趣。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教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老师心境良好、学生情绪稳定,这能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利用一切时间,主动接近学生。如课前十分钟放一些音乐,找一些与学生共通的语言,既可以帮助了解学生,又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感。还可以让兴趣小组的成员帮忙,发动、带动其他同学。

五、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听唱法;有效教学

音乐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之一,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音乐更加有趣,更加多彩,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懈追求、不断创新,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学生为主体,探讨小学音乐的教学法,希望可以对音乐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精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师生单纯地进行模唱是最普遍的音乐教学方式,时间一久这种方式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增加行之有效的音乐学习法,将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二、运用听唱法的方法进行教学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对增强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意义。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就能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助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进行创造性学习。“听唱法”也就是先听,然后根据音乐的旋律模唱或演唱的过程。课堂中先把歌曲放给学生们听,反复听几遍,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再让学生们跟着演唱,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记住音乐的旋律,而不是被动的记忆音乐。这种教学方法使传统的教学权威能够很大程度地下降,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和老师更加亲近,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听唱法”的意义

“听唱法”减弱了老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传统的教育方式得到变化,先听后唱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投入到聆听与呈现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当然,听唱法并非让学生我行我素,在学习中,除了让学生唱,还要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要细致严谨,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最终才能发挥听唱法在教学中最大的作用。

四、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听唱法”

在教学中,教师们应该重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形象生动的学习。音乐教学总会有一些乐理知识,一般乐理知识枯燥、难以理解,如果一直强行灌输,学生更加不能理解,而且还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为避免说教,应适当地采用一些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从感性方面渐渐地转变为形象性,再到抽象性,最终能够理性地认识学习,理性地认识音乐。如《我的小绵羊》这首曲子,应用“听唱法”的方法将歌曲播放给同学们听,让他们自己找出音乐的旋律以及音乐的特点,将学生分组并按小组演唱进行比赛,比赛胜出的同学将获得奖励。由于大家已经听了这首歌,他们自己就能哼唱出歌曲的旋律,他们的记忆就更深刻,不易遗忘,所以采用“听唱法”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既能轻松解决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体性的问题,又能完成歌曲的完整学习。在听中随音乐小声跟唱,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本身的思想,且充分锻炼节奏感。在听唱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结构等概念,能让学生在听唱过程中发现音乐的特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自己编创简单的节奏,形成多层次的音乐效果,锻炼学生的编创能力,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歌曲的情境,由内而外地进一步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

五、听唱法教学后适度的合作活动

合作活动并不是所说的“走过场”,应当注重实际效果,合作活动的三个关键点如下:

(一)争论中寻找合作目标

在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争论时,往往是他们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总有许多理由想说服对方,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有所高涨,结果也是意想不到的。

(二)在共识中寻找合作目标

小学的音乐课有很多内容还需要表演,这也是音乐课和其他课程不同之处,为了能达到有效的教学质量,还需要几个学生进行演唱和表演,这就需要他们的合作能力。有时教师可以点名,让几个学生表演,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共识,同心合力完成,即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有效。

(三)在合作过程中得出结论

在合作达成共识时,学生的思维渐渐活跃,都有自己的主见,这样更好地让学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思维更灵活。

六、应用听唱法教学的效果

听唱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听唱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听唱法完全符合学生天性中的模仿特点,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听唱法是否适合某班学生或教材,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量。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方法还有很多,听唱法只是其中之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听唱法让学生听会了歌词,爱上了歌曲,还相对轻松地掌握了乐理知识,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体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的有效教学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第3篇

音乐教育的研究关乎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而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则关乎国民音乐素质的发展。现如今,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有两种教育道路:一条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学音乐教育体系,其主要是借鉴各国优秀的音乐教育体系,并结合中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另一条是运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一定的改革。这两种教育最后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教育体系的选择方面必须慎重。我国的教育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国家发展政策,所以从长远考虑,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因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适当引用外国优秀的教育教学体系,并结合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音乐教育体系。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体系,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特色

佐尔丹柯达伊(1882-1967)是匈牙利的一位著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一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匈牙利音乐教育研究上。柯达伊从1905年起便开始在匈牙利的各个地方收集民间音乐,并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到在音乐教育中应当要提高音乐的歌唱水平,训练专业的音乐教师和学生,来提高匈牙利的音乐教育水准。因此,自1920年起,柯达伊运用自己收集的民间音乐素材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歌曲、合唱曲,并且提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教育的理念。这些理念在后来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广为应用。

(一)教学理念

柯达伊认为: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因此,强调全民音乐教育是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他认为全民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柯达伊强调民族音乐的教育。他认为,民族古典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现,必须使它们尽快地为全民所占有。在他的教学方法中,演唱当地的民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他的音乐教学理念中,始终认为,通过民歌演唱是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最短的一条道路。

柯达伊的教学理念中对教材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始终坚持儿童音乐教材的选择材料必须是真正的民间音乐、儿歌和中外名作曲家的作品。在他编写的儿童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是用当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创作而成。

他注重视唱练耳以及合唱的训练,在演唱中采用多声部的合唱形式训练歌唱,他的歌唱训练都不依靠钢琴,并且形成完善的体系,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内心听觉。

(二)教学方法

柯达伊音乐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了很多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1.音高、首调唱名法和节奏唱名法相结合。这种音乐教学法在童声合唱训练中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和发展。

2.采用五声音阶应用于早期的音乐训练,匈牙利民谣大多为五声音阶。随着世界音乐的发展,慢慢演变成七声音阶。

3.根据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来安排音乐理念和材料,不仅是在理论知识的方面,还包括了思想修养等方面。

4.在读谱环节运用科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理解首调中各级音之间的关系、差别和倾向,建立良好的音高概念。

二、柯达伊教学法在常州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正是因为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创造性,所以这些教育理念在国际上受到了认可,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自从中国引进这些教学法以后,也在国内的音乐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常州的小学中,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在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形式多样,这些教学法在小学的课堂中的运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手势是英国首调唱名法约翰科尔文创用的一套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在身体前面不同的位置来表示七种不同的唱名,运用了空间的高低把音的高低表现出来,是教学中对音高、音准调整的一种身体语言。

科尔文手势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首调中各级音之间的关系、差别和倾向,把抽象的音高关系变成具象的手势。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音乐课中就运用了科尔文手势,并且可以说是常州的小学中运用地较为成熟的小学之一。局前街小学的每一节音乐课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都会用唱音阶的方式开声,并且在音阶演唱时加入柯尔文手势来帮助纠正音准,这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音乐启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每节课都坚持运用科尔文手势演唱音阶,使得局前街小学学生的音准总体相比较其他小学而言要好很多。

(二)首调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是以“移动的Do”为基准,各个调式音阶保持不变的唱名法,这种唱名法的调中每一个音都要经过“换算”才能唱出来,然后在考虑在琴键的位置,所以一般学乐器的学生不会使用这种唱名法,而对视唱练耳的训练和一些相对简单的歌曲的演唱却是很方便的。

首调唱名法的首调的调式感觉强,适合应用于儿童歌曲和民间音乐这种调性感觉强的音乐中。首调唱名法掌握好后,便可以适当加入固定调的唱名法,直到掌握固定调,这也有助于解决无调性音乐的教学困难。

在常州的小学音乐教育中,歌曲演唱基本上都是使用的首调唱名法,高年级的小学生的课堂中也会有固定调的唱名法的使用。当然,这种唱名法并不是很直接的教授给学生,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理解这样的唱名法,但是在简谱歌曲教学中都是采用的首调唱名法,学生所看到的谱子是首调的简谱,演唱的却不是单纯的谱子上的音高,而是经过移调的音高(C大调和a小调除外)。学生在演唱时并不会感觉到调的差别,但实际上他们所采用的唱名法就是首调唱名法了。首调唱名法在中国的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中更是广泛应用。

(三)节奏读法

节奏读法也就是节奏唱名法,实际上就是节奏时值的读法。这种唱名法是法国舍维在1800年创用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在很多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中都有沿用。

在常州的小学音乐教育中直接教授节奏读法的例子比较少,老师往往会结合节奏读法运用到游戏中,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教授了节奏读法。一般老师在新课中遇到新的节奏型时,会先运用节奏读法来教,然后会结合一些小游戏巩固新的节奏型。只是在巩固时会把节奏读法中的读法改掉,让学生自主创新出新的读法。比如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在教授新节奏时,加入了有一个“秋虫音乐会”,同学们会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放在节奏中,如用青蛙的“gua”的叫声来读二分音符,小狗的“wang”来读四分音符,知了的“zhi”来读八分音符,蝈蝈的“guo”来读十六分音符等等。运用一些学生熟悉的东西来学习节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歌唱教学法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就在于通过唱、演、动、想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从中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而这些手段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唱。歌唱教学法中包括独唱、齐唱、合唱等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用的最多的是齐唱,其次是合唱,独唱比较少用到。

在常州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中,低年级的歌唱以齐唱为主,因为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体系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所以齐唱更能培养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歌唱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习惯。高年级的学生相对歌唱感觉更稳定,在他们的课堂中还会适当的加入简单的多声部合唱。比如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四年级音乐课中,当进行到多声部歌唱教学时,老师在教学前会先对学生的多声部感觉进行训练,例如训练的内容如下谱:

这是其中一条多声部练习,老师的练习侧重点是三度音程,更有利于学生在多声部合唱中唱准音高。

当然这些只是小学课堂中具体的实例,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说节奏卡农的练习,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常见的多声部练习,大多会采用依次进入的方式进行;还有各种乐器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柯达伊一般不用钢琴、小提琴这类的乐器,而会使用大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沙槌、木鱼、鼓等等,歌唱教学中打击乐器大多会用来作为伴奏使用,并且会分析不同的打击乐演奏出的不同效果,伴奏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加入很多即兴的内容;动作表演的应用也很受小学老师的喜爱,课堂中的律动除了单纯的肢体动作,还会结合舞蹈动作和表演,让表达更生动形象。

调查研究表明,在常州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柯达伊音乐教学法非常适合并且可以很好地融入课程的内容,这些教学法的运用很好地降低了原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对小学生的音乐启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为学生的艺术审美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从长远角度上说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教育范围来说认为音乐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受教育人。这种体系非常成功地应用到了儿童音乐的启蒙教育中,柯达伊音乐强调原始和本能,源于自然和生活,以人为根本出发点,通过自己参与并自由创造,使音乐教育把语言、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结合起来,形成多素的艺术形式。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每一个人的音乐潜能都是巨大的,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都是不同的。就像“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音乐想象。音乐的教育和学习都应重视音乐对人发展的影响和对艺术审美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存在绝对的对错,它只是人在音乐学习的活动中的一种音乐探索和创造。无论是发现、探索、表现还是创造,都只是一种音乐经验,一种情感的宣泄,从中获得快乐和自信。

第4篇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针对初中生的艺术教育受到广泛重视,中学的音乐教学设备和教师水平较往年都有较大的提升。例如很多学校都建设了专门用于音乐教学的教室,有的学校为音乐教师配备了多媒体教具。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聆听世界各地的优美音乐,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但是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改善,并没有真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

教师教学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喜欢的,音乐在不断发展和更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非常缓慢,音乐课堂教学大多是学生机械式的重复训练;而有的地区使用的小学音乐教材和初中音乐教材不是同一出版社出版的,在衔接性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生很难形成统一的知识架构,音乐技能难以得到提升。并且很多家长都认为音乐是副科,学生应该将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更加重要的科目上,家长和学生的不重视导致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下降。

(二)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也就是教会学生唱歌后让学生自己重复演练,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很低,对于作品内容和内涵不理解,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第二,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仅仅教授唱歌方法显然太过简单,在教学中没有采取更多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有效性显然无法得到保证。

二、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反思

(一)《青春舞曲》的教学设计

教师:(导入新课,在大屏幕上展示图片)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形成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我们通过几张图片了解一下新疆这个民族。

(教师利用大屏幕为同学展示新疆的特产和景色等,让学生感受新疆的风土民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新疆人能歌善舞,他们在过节或者丰收的时候喜欢用歌舞来表现自己的喜悦心情,(教师出示新疆舞的图片)新疆还有很多独特的民族乐器。(出示民族乐器图片)

(学生们欣赏教师出示的图片,为后面学习唱歌做铺垫)

教师:新疆的音乐和舞蹈这么优美,那么同学们随我一起去新疆,去感受和學习一下新疆的歌曲吧。

(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青春舞曲》,学生们随着歌曲的旋律哼唱,然后教师找一名同学朗诵歌词)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这首歌,你们能感受到歌词蕴含的道理吗?

学生:从这首歌里我学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虚度光阴。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

(教师带领学生用欢快的语调唱完整首歌曲,并继续让学生欣赏几首著名的新疆民歌如《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等)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我们要热爱民族文化,热爱民族艺术,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新疆民歌。

(二)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教师要运用带动唱教学方法,改善传统机械式的歌唱训练,在带动唱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进行引导,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歌唱,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审美体验活动,而不是传统教学的机械式重复歌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第二,带动唱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可能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就至关重要,一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教师不能严格要求每位学生的模仿都一样,而应该鼓励学生模仿出自己的特色,让课堂教学百花齐放,凸显出学习音乐的乐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第5篇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流行音乐演唱

奥尔夫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理论,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针对学生的的实际情况汲取其中对自己有益的养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中,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师实践借鉴奥尔夫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理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尔夫 (1895-1982)1924年创立,20世纪50年代。奥尔夫于1930―1935年间撰写的五卷《学校音乐教材》正式出版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他将音乐作曲与乐教育二者融为一体 ,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体系,并成为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一。其特点有:

(一)综合性

奥尔夫通过原本的音乐的形式去找回人类最接近自态的感觉。同时教学中唱、奏、舞、戏等综合教学使学生在音上能从多种渠道接触音乐和发挥他们的才能。

(二)即兴性

奥尔夫指出:“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创造性的教育,即兴的目的是达到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因此,他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索声音,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乐体验和学习。即兴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 。

(三)易于启蒙

奥尔夫用最基本的音乐元素、素材,对儿行音乐能力的培养。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和设计以敲击方法来演奏音乐的乐器。这些乐器也有 “奥尔夫”之美称。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创造性运用

(一)朗诵入手-语言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运用

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项伟大的贡献。我们众所周知,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作为人声,它与歌唱在生理上和发声原理上有许多共通的东西,如呼吸、咬字、音色的变化。实际上,在流行歌唱训练中,就已经有了运用语言作为准备的教学方法。

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流行歌曲的歌词中,通过练习绕口令来加强嘴唇的力量,用说歌词来练习演唱的字正腔圆,用对歌词语言的感受来表达,音乐语言的情感。吐字在歌唱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还要注意在朗诵歌词的同时带上气息和融入情感。且要多听世界各地语言大师的演唱或者朗诵。

(二)结合动作-肢体语言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运用

奥尔夫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体系的影响,在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内容时,其中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最基本的四种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捻指,这四个动作是人最自然的动作,将它们运用起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和感知节奏。

将肢体语言融入到流行演唱当中,让歌唱气息和舞蹈气息与音乐呼吸同步,做到边唱边跳不会太累。首先在练声过程中,将一些平常生活的一些动作(如打招呼等)融入到练声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练声的紧张气氛消减、让声音自然的流露,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把心里的感受、音乐的强弱关系和音乐的情绪通过肢体语言将它表达出来,与之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心里感受和肢体语言、声音乐器、音乐情绪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力。

(三)结合器乐-伴奏乐器与流行歌曲演唱中的融合

奥尔夫乐器的诞生来源于一个教育原理:人们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学到音乐。音乐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要注重对人的教育。

因此流行音乐演唱,最精髓的理念就是每一个歌唱者要学会听懂节奏里面所包含的音乐情绪,演唱者的声音乐器需要与配器音乐节奏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

由于国内很多流行音乐演唱教师教学水平欠缺全面的艺术性,造成很多学习者的声音乐器形成永远不变的旋律线条,然而乐器的伴奏却处在一个节奏的状态,从而形成了演唱声音线条与音乐节奏的线条不符。因此,在学习通过过程中,教授学生利用肢体语言带领音乐节奏,让他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体会和感受声音从不好听到好听的变化,从缺少流行的感觉到能唱出专业的流行歌曲味道。

三、结语

目前国内艺术院校还没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近年来,随着欧美流行音乐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国内流行乐坛开始呈现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状态。为了加快我国流行唱法和欧美唱法的同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流行音乐演唱的规律,掌握不同歌曲的演唱风格,提高对当代流行音乐的理论品质。

笔者认为,流行演唱教学改革只有着眼于基础教育,将多种优秀的音乐教学法融合到流行演唱教学中,将新的教学法与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为中国的流行音乐教学的发展开拓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

育出版,2002

[2]潘乃宪著.《流行歌曲演唱的探索与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3]付林编著.《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M].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第6篇

关键词:柯达伊;教育观手段和内容;幼师视唱

中图分类号:J6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50-01

柯达伊从孩童时期便受到父母在古典音乐上的熏陶,少年时期就学习了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等多种乐器,参加各种音乐演出活动。中学时代,柯达伊就进行了他早期的创作。因为他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中小城市度过的,使他受到纯朴的乡村音乐的熏陶。这些都对他后来艺术观念的形成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一、柯达伊音乐教育观的手段与内容

(一)首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

英国女教师格洛弗首创,约翰・科尔文使其完善。他曾运用这种简便易学的方法对英国的合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在合唱训练中,是那些复杂的调性关系变得简单明了,合唱人员能够很快的掌握读谱视唱。那么柯达伊认为,首调唱名法也能让儿童很快地学会读谱,比固定唱名会更容易接受。

(二)节奏读法

对于节奏的训练柯达伊也是运用法国人约瑟夫・契夫的节奏名称体系,柯达伊认为应该尽早进行对节奏的训练,如果能在幼儿阶段进行过节奏的训练,到小学的时候读起谱来也自然简而易行了。

(三)字母谱

字母谱的标记类似数字简谱,使用唱名的辅音字头:d r m f s l t,字母只标记音高唱名,不表示节奏。表示高八度的音是在右上角加一撇,如d′r′m′,表示低八度是在右下角加一撇,如s、l、t、等。这样一些方式对于儿童读谱起到辅助的作用,对培养儿童的理解和掌握首调唱名法中音级之间的关系和简历调式音阶概念等,字母谱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手势

在教学法中,柯达伊运用了约翰・科尔文的手势,来帮助儿童理解首调唱名法之间的高低关系,掌握准确的歌唱。这些手势简单科学,对儿童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这也是学生跟教师之间进行音准、音高的调整和交流的一种形式。

二、柯达伊教学法在幼师视唱练耳中的的具体应用

(一)读谱方面的运用

读谱的重要性对于视唱来说,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规定按照首调唱名法进行教学,但是孩子们对这种方法还是缺乏普遍的认识。柯达伊也是大力提倡首调唱名法的,他认为首调唱名法可以让孩子们从调号中解放出来,对演唱有升降号的歌曲不再畏惧,并能够尽早进入变化音学习、多声部试唱、创作能力训练等。

(二)节奏方面的运用

柯达伊认为,人有感知节奏的本能。而节奏又是各音乐要素中和人的生理、心理感受最直接的部分。节奏读法是通过对节奏中的不同时值给出一个相应的音节,经过练习后,会使得音节符号以及发音与相应的时值之间形成关联和记忆,从而建立稳定的认知联系,这对学生准确地掌握节奏有很好的作用。节奏读音采用象声词的形式,例如四分音符符合行走的节奏与速度,所以读作“ta”,八分音符符合跑步的节奏与速度,所以读作“ti”,四分休止符读作“嘘”等,这些读音都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使学生们不但不觉得节奏训练枯燥乏味,反而是他们极有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样,在游戏的、愉快的情绪中加深了对节奏的感觉和理解。

第7篇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学法;改革

一、教学法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定位

   高师音乐教学法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课程的设置必须是,以将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通过掌握相应的教学法科学地运用于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当中为目的。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操作性,教学法课程正体现了这一特性。而现今大多高师院校音乐教学法虽然是必修课程,但在课程设置、课时量、教学模式等各方面均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的重视, 而是过多的强调“专”、“高”、“尖”人才的培养 ,却忽略了高等师范的“师范性”,更没有突出师范性的特点,高师音乐教学法所需开设的课程:钢琴、声乐、视唱练耳、乐理、欣赏、舞蹈等的学习最终都要用于基础音乐教育,所以授课者必须同时掌握这些内容的教学法,不能片面强调学生只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不能让学生只注重个人技巧的炫耀和展示,更不能把师范教育单纯的当作是培养歌唱家、钢琴家、演奏家的场所。

二、音乐教学法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问题,

    笔者也是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任课教师,本校音乐教学法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大约38课时,而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材内容比较多,总共11章,其内容有: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教学大纲;音乐教学法原则;中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特征与音乐教学特点;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教法;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音乐学习成绩评定与音乐学习能力测量;课外音乐活动;音乐教学设备与电化教学;音乐教育实习;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等。一学期不因为意外缺课(节假日或学校的其他活动影响占用)的话38课时要讲授完如此之多的内容,显然在课时上量不足、内容的讲述上也很仓促,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其间学生几乎没有实践的时间和机会,音乐教学法教学成了名副其实的 “纸上谈兵”。

2.教材问题,                                                            

    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材内容也存在不足。上面所述音乐教学法内容有11章,其中没有舞蹈教学法这一内容,而舞蹈教学这一内容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除此以外,音乐教学法根据本学科体系还需增加一些相关链接和涵盖的内容如:心理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职业道德、科研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本土音乐(梁佶中)。另外,音乐教师的语言、形象、体态、体貌及标准的普通话、良好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精湛的歌唱水平、优良的演奏能力、强大的组织能力,完善的人格形象、专业形象、社会形象、体态体貌形象等,也应该列入音乐教学法教材的专门章节里。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音乐教师是“百科全书”式的人才,也表现出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因此,要达到培养出21世纪新型教育人才的目的,音乐教学法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不言而喻的。

 3.教师的配备问题, 

音乐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求很高,教师即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在音乐教学法各领域:声乐、钢琴、视唱练耳、欣赏、乐理知识、指挥以及舞蹈诸方面具备比较娴熟的技能技巧 。但是高师院校音乐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教育者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在师资的配备上也是比较随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教学管理方面不够重视;二是在教学法领域中真正具有建树和造诣的教师任课的情况不多见;三是精通音乐教学法的教师相对缺乏;四是由于教学管理没有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导致多数教师在认识上也存在偏差,同时也由于这门课程备课要求高,而多数教师即使教也教不好故不愿教,致使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在师生心目中备受冷落。 另外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不太重视,认为《音乐教学法》可学可不学,只要参加工作锻炼两三年人人都会上好课。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出勤率较低,有的学生即使来上课,也是或玩手机或睡觉,从不认真听讲,人在心不在,故而音乐教学法真正成了“聋子的耳朵”。              

 三、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改革。                                                                 

  1. 改革课程设置,

从许多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音乐教学法课程都安排在第五或者最后一学期开设,这样的课程设置显然是不能够体现音乐教学法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因此课程设置改革是势将必行的。音乐教学法是必修的课程,应从第一学期(3年制专科)开始实施,将原来的音乐教材教法分为:音乐教学论(70课时)、教材分析与试讲(50课时)、教育见习、实习(6周)、技能技巧训练(60课时)构成的四门系列课程。这样合理配置时间安排课程,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使课程教育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产生最优的效能。                                                         

         2.教学方法改革,                                                                                                                                 

    中学音乐教学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由于我国多数院校对这门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且课时量不足导致教师的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基本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我们说教师在课堂上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既是学生的“同行者”,又是学生的“引路人”,而陈旧单一的教学“讲授”方法,使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和学生有互动,很难和学生互换主置,也较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难谈得上思维交流和心灵碰撞,因此要选用具有新理念的音乐教学方法,另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音乐教学技能。教学技能只能通过一定方式的训练才能获得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教师应至少掌握一种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教学方法,在了解和借鉴国外音乐教育体系时,不但需要关注其教材和教学方法,而且更需要关注这些教材教法中所暗示出来的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汲取其中适合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的精华,变“洋”为我用,将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我国常用的教学法、演 示法、讨论法等等相结合,这样既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多种教学手段中认识和实践教学内容、感受教学对象。让学生更扎实掌握所学内容,以此来完成我们的教学计划。

     3、训练方式的改革,                                

训练方式的改革及实施必须要保证课时量充足,否则就是空谈。中学音乐教学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吹、拉、弹、唱、说、写、画、跳等各种技巧技能,故这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根据课时及学生情况可以进行以下训练:音乐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语言形象训练,体态教态形象训练,三笔字训练(每个学生一块小黑板,每天一面粉笔字,一面简笔画)、普通话训练,此训练要常态化。从时间安排的角度来说第一学期:学习掌握各种音乐教学法,第二学期:进行课堂音乐教学综合技能的训练,包括歌唱、基本乐理、音乐欣赏、视唱练耳、器乐及舞蹈等的训练,第三学期:教学环节训练—音乐案例的编写;教材研究和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组织等,第四学期:实践训练—让每个学生到就近的中学或小学听课、见习,让学生体验准“导演”角色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所在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现今的音乐教育教学有切实的了解和掌握,第五学期:了解掌握音乐常用的教学方法,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第六学期是教育实习与教学总结研究阶段,此阶段要求学校或系部派教师到学生所实习的学校监督检查学生进行实际音乐课教学、音乐活动、节目排练及担任班主任等实习情况。

4加强师资的配备,

音乐教学法对教师的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热爱中学音乐教育事业;具有宽广而深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具备较为丰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修养和能力素质外,还应该掌握较为深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为纯熟的音乐表现技能及较强的教学能力。在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中,多数学校的教学法由一位任课教师包揽了所有的教学任务,前面提到音乐教学法所涉及的内容包涵了中学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但是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许多内容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再优秀的教师能力也是有限的,虽然要求音乐教学法的任课教师素质比较全面,但一人之身不可能是音乐教学法所有内容领域的“行家里手”,不可能样样精通,因此,(1)音乐教学法的教师可以是音乐各个学科领域能力强的教师去担任,并把各学科教学的教学法贯穿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当中,让教师从教学法的角度进行教学,如,声乐课,该专业教师在教给学生本身演唱技能技巧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声乐教学法和有关教学理论。当然,其他学科如钢琴、视唱练耳、欣赏、等专业课也和声乐教学一样,除了教会学生自身的技能技巧外,要教会学生该课程的教学法,其中舞蹈教学法的课必须由舞蹈教师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如果让其他教师去上的话恐怕不着边际,这样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当中不但逐渐掌握各学课的技巧技能,同时也了解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除了完成技能技巧和理论知识的本位任务之外,还要承担该课程的教学法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教学规律。(2)音乐教学法的任课教师应该由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或有经验的综合素质高的老教师担任该课程的专职教师,一方面,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在教学法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造诣, 了解并掌握了音乐教法的本质和特点,与其他教师相比较研究生更是轻车熟路,二让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教学方法灵活、音乐专业知识扎实全面、有一定管理教学和组织教学能力的老教师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不能随意“桃代李”只有这样才具有良好完成音乐教学法教学任务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梁佶中:高师中学音乐教学法课程有关问题的探讨  《课程、教材、教法》2005.08.

第8篇

一、柯达伊教学法简介

柯达伊教学法以合唱民间音乐和儿童歌曲为基础,以游戏等趣味方式为教育段,集首调唱名法、节奏读法、柯尔文手势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法为一体,核心思想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成为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语言”,将歌唱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民间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地位突出。

二、幼儿园课堂教学导课的常用方式与特点

(一)教学导入的重要性

虽然导课并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重点,但是成功的导课对于高效的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的成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由于幼儿的精神集中时间较短,需要不断唤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教学导入活动是在进行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之前,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和教学环节的衔接。积极的思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生动富有特色的导入,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二)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常用导课方式

1.谈话式

通过提问、交流、分享信息,使幼儿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

2.图片式

采用静态的图画,动态的视频动画,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给予幼儿强大的视觉刺激,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更好地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3.故事导入式

利用故事激起幼儿的浓厚兴趣,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4.猜谜式

谜语生动形象,是孩子喜爱的语言游戏之一,采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教学主题,能够引起幼儿强烈的兴趣,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5.表演导入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肢体表达,教师通过肢体表演动作的设计,可以让幼儿提前感受到所学音乐作品的旋律,激发出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6.游戏导入

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的导入部分玩游戏,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活动快乐轻松的气氛,让幼儿很快进入教学活动状态。

7.律动导入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可以让幼儿欣赏有特点的节奏类型,并学习律动。

(三)幼儿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柯达伊教学法渗透

柯达伊教学法较多采用本民族的民歌,用手势代表音高,师生进行歌唱式的交流,很容易唤起幼儿参与的热情,有利于顺利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对教具的依赖性较低,主要依靠教师的音乐素养和教育教学技巧,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三、柯达伊教学法课堂导入是幼儿园课堂教学导课方式的创新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生动具有吸引力的导课在幼儿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导课方式一般多以教师讲故事和猜谜式进行,经常性地使用教师为主导的导入方式,幼儿会感到厌倦,那么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而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是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而不是枯燥的折磨,在导课环节引入柯达伊教学法的方式,以节奏和音乐手势来活跃手脑配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能够唤起幼儿参与的热情,更有效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柯达伊教学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手势教学,手势使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形象,帮助幼儿理解音高之间的关系,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柯达伊教学法的课堂导入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给了教师与幼儿拉近距离的机会。

四、如何使用柯达伊教学法进行幼儿课堂教学导入

1.歌唱式导入

柯达伊教学法最重视本民族的民歌,我们国家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歌曲,可以利用这些歌曲的旋律,填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词,引导幼儿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通常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手势教学导入

最能够代表柯达伊教学法的就是其中的手势教学,用七种手势来表现七个音符,采用首调唱名法确定调式感,用手势来调动幼儿积极性、辅助幼儿确定音高与音准。当幼儿出现错误,无须打断,只用手势告知正确的答案,这样的“私下”交流不会有损幼儿的自尊心与“面子”,这样的“尊重”还会与幼儿形成默契的“友谊”感,能够得到幼儿更多的配合,更加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展开。

五、掌握柯达伊教学法是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柯达伊教学法式的课堂导入能够促进幼儿教师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

柯达伊教学体系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体系中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表演、各种游戏活动形式,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宝贵经验,极大地促进教师了的职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柯达伊教学法的掌握与应用是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体现

使用柯达伊教学法进行课堂导入和教学,要求教师在对待孩子方面、民歌选曲上、柯达伊教学法灵活运用上都要游刃有余:

1.所选的导入素材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水平、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并能够加以准确地把握和处理。

2.教师的思路、脉络、教学主线要清晰,不因幼儿发散性思维、语言而跑题,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3.导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要合理,主次分明,重点与难点要突出,时间安排符合幼儿特点,教学环节紧凑流畅。

第9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17-0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较大的进步和改善,本文就近两年来在音乐新课标下的新的教学方法作以小结。

一、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法

新课标在音乐欣赏部分表述了四方面内容:音乐表现要素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欣赏、音乐体裁与形式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欣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一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在欣赏音乐表现要素时,我们可以采取发现法和练习法,通过聆听某首乐曲,找到其中的一些简单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让学生识别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非音乐,然后通过演奏、演唱、音乐创作等方式,练习巩固已发现了解并掌握了的音乐表现要素;

2、在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时,采用情境法和演示法,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往往需要通过借助情境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手段,是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绪,才能完成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3、在欣赏音乐体裁与形式时,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够使施教者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讲内容,使受教者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较系统的知识。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变成“满堂灌”,因此还需要结合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4、在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时,采用问题法和研究法,通过老师或是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赏―提问―假设―推理―验证”等过程,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音乐表现教学法

1、演唱教学方法

演唱时音乐表现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一种中小学校中的基本的音乐活动形式。演唱教学的方法主要应该通过科学性、趣味性、示范性来体现。提倡鼓励式教学,强调演唱中情感的抒发,选择音域适中朗朗上口的作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美感价值。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演唱的技巧技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范唱要完整有感染力。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歌词,继承我国声乐演唱字正腔圆的优良传统,但因是普通教学不宜做理论上的阐述和分析。

2、演奏教学方法

演奏教学也叫器乐教学,在普通中小学中主要是竖笛、口琴等小型乐器的教学,它是一种易被学生接受并喜爱的音乐艺术教育形式。器乐教学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至两件常用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能。中小学器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乐器演奏中体验到乐趣,表达音乐的美感,而不要因为涉及技能技巧训练问题造成机械枯燥大量的重复操练,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范奏,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优质乐器演奏的音乐录像或录音,也可以在教学中恰当的进行竞赛或奖励等练习方式,还可以选择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流行音乐进行练习,以保持学生对器乐学习的持久乐趣。

三、音乐创造教学法

新课标中提到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音乐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有些人把音乐创造教学看得很神秘很复杂,以为是从事音乐专业创作人员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编排音乐节目,利用乐器即兴演奏一段旋律和随口哼唱的自编自曲的歌谣都属于音乐创造的范畴。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加以表现,或即兴做舞蹈动作编排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这些都是常用的音乐创造教学法。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法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新课标中对音乐学习提出的新的要求,音乐教学中贯彻综合原则,把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它艺术形式进行教学。如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表现音乐,音乐与美术结合使学生更形象理解音乐。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密切,音乐教学可与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戏剧等沟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背景音乐、实用音乐,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本源性的音乐教育。本源性的音乐教育观认为,音乐和舞蹈、表演、语言等艺术表现形式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是接近于自然土壤和人类机体的,可以让每个人都学会和感受到,非常适合于儿童。在奥尔夫的课堂上,音乐已经不只代表节奏和旋律,而是一种融合了律动、舞蹈甚至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整体。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让儿童迈向音乐的大门。

一、以节奏为基石,注重整体综合性

作为音乐和舞蹈的共同基因,节奏可以独立的表达音乐的意义,通过节奏这个交织点可以通向二者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让二者结合在一起。在基础性的音乐教育中,对于节奏方面展开的训练,其作用是很大的。节奏是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节律密切相连的,它带有很强的直感特征,可以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器具,通过肢体动作本身就可以表现出来,它会很容易地被学生领会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难度。比如,在上《小雨沙沙沙》这堂课时,我们可以首先以歌词道白的节奏为切入点,因为歌词通常都是合辙押韵的,可以让学生在倾听道白节奏的同时启发他们对于不同节奏类型的创造能力;接着通过使用打击乐器来配出伴奏,让学生调动起自身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其中,这样就会让学生以一种水到渠成的方式进入到旋律中;最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自己来创编一种舞蹈动作,或者是创编出一种打击器乐的伴奏形式,通过这样的综合表演方式来传达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

二、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教学法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的即兴演奏。打击乐器比较容易学,而且和声相对简单,其伴奏中的每个声韵都是一种固定的节奏,因而,它比较适合让低年级的学生来进行即兴演奏,这对于他们的创造性和合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以及创造能力,当听到一首歌曲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依据自身的感受将音乐传达出来,通过运用简单的器乐来进行即兴演奏,即使没有器乐,他们也可以用自身的肢体或者是其他的如筷子、报纸等来进行演奏,从而在音乐中挖掘出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在一般的舞蹈、伴奏、演唱之外,让学生多加练习音乐创作活动,借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艺术表现手法和音乐特性的理解。在对音乐创作活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大胆地去做,不怕出错。可以先从朗读开始,让学生挑选出不同字数的词组,如两字词组、三字词组等,将其作为节奏的原形来进行各种练习,然后可以在其中增加如节拍、音调等方面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器乐教学以打击乐器和口风琴为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将器乐活动贯穿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多声部的音乐活动,通常是以大合奏或者分组合奏居多,注重分组演奏和练习,很少有大齐奏的形式。每个人在其中都可以学会许多演奏技巧,包括常用的伴奏形式和复杂一些的打击器乐的合奏形式,这样的演奏形式对于学生相互的合作及协调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奥尔夫音乐课堂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教学方式。它首先从最为简单的肢体动作开始,然后再到接近肢体的乐器,再之后到口风琴的吹奏,这种方式便于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学习,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此外,由于采用的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学生的每一项练习都是建立在对前一项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的,这就确保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进行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注重游戏性,寓教于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首要的目的就是“育人”,就是说我们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材中选用的内容要适于孩子学习,最好具有游戏的特点,这样便于学生快乐的学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有很多游戏,这些游戏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注重的不是音乐这个单一的学科,也不是只强调智力素质,而是对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敏感性、空间感、结构感、注意力、平衡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合作协调能力等非智力素质的综合培养。由于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讲解课堂的内容,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一边玩耍一边学习,这样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也提高了他们对于音乐活动的参与热情。

五、注重本土文化以及学生的主体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的是其中的教学理念,在实际过程中它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是鼓励人们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将奥尔夫教学理念融汇进去,这实际上带给各国的教育者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我们自身的文化语言甚至是方言等,采用这样的方式会更让人容易接受。此外,在教学中,还要尽可能从学生出发,从小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让他们多了解一些音乐知识,从而将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小学音乐课程中有“童谣说唱会”,可以先让学生们多搜集一些童谣,然后让他们自编动作,配合其他的伴奏进行演唱或者朗诵,许多地方童谣还可以用地域性的方言来朗诵,像《螃蟹歌》,如果用四川方言进行朗诵就会非常有特色,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传授一种单纯音乐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开发学生的多种非智力潜能,从而真正实现音乐“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闫凤.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以及教学的建议[J].才智,2013(6).

[2]李安民.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J].儿童音乐,2011(1).

第11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中学英语;应用策略;意义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利用多种手段,比如多媒体、角色扮演、演示、音乐形式等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实现中学生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以后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便于实现中学英语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情景教学法适应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我国中学英语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中学生由于与日常生活接触较多,对生活中的很多场景易于接受,所以为中学生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是一种集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以后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比如在学习“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动物的视频,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随后教师就可以穿插句型“This is a bear, It is very cute!”然后让学生看着视频中的动物指出动物的名字。等到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个视频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出句型“What is your favorite animals? Why?”……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投入进去,同时也容易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创设音乐情境,感染学生

音乐能够陶冶一个人的灵魂,在英语学习中将音乐渗透进去能够让学生舒缓心情。中学英语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前几分钟为学生播放几分钟的英语音乐,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抒情的语言环境,让音乐感染每一个学生。例如在学习Popular music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The Bearles和Michael Jackson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当中对这两位音乐家产生崇拜之情,进而再学习这两位音乐家的生平,学生就会乐于接受,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的不同,体会西方音乐的魅力。

(四)创设实物情境

所谓实物教学法就是教师借助一些实物,为学生创造一种真实的情境,便于学生深入进去。实物教学法形象生动,比较适合中学英语教学。如学习系动词look, seem, be, taste, smell等时,可以带一些花、糖、面包、坚果、香料等。教师拿出花问:“How does it smell?”(把花拿给学生闻一闻)学生回答:“lt smells good”接着教师拿上一个己破的坚果让几位同学尝一尝,问:“How does it taste?”然后在用同样的方法教其它的系动词。

(五)创设演示情境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演示情境教学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因为这种教学手段最容易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现有的事物就可以进行。比如在学习“shopping”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现有的事物如钟表、书、铅笔、橡皮、笔等练习使用句型“Would you like...?”“I’d like...”,让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购物情境演示,进而练习本课的重要句型,并进行操练。演示情境教学摒弃了传统的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状况,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我国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英语知识点融入到相应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亲身感受,深入理解英语语言的运用,进而掌握相应的英语知识。同时,在情境中,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相应的交流,对英语知识内容进行讨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有助于激发学习动力

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显示出更强的求知欲与表现欲,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在合作过程中,增加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确定组内成员的责任,进而重视教学内容的学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三、结语

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习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杰年.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02:86.

第12篇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其他维度的信息体,从而达到构建一个具体生动的场景概念,提高学生的教学体验和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在多维度信息体的补充上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各种图像化、模型化、音乐化、动态化、视频化甚至是其他类型的人工智能,这些信息体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传统音乐教学的课堂氛围枯燥乏味,知识难于被吸收,而多媒体教学形式课堂氛围积极,学生趣味盎然,能主动加入音乐的学习并能获得更多的感官享受。

2多维情境辅助,打造优势艺术课堂氛围

多媒体教学课件在音乐课教学上能够遵循儿童的天性和心理规律,以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来进行综合编排。动画、投影、音乐等各类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音乐艺术课堂上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有助于制造一个丰富又精彩的音乐课堂。

3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幼师

琴法课教学中的切入点探究在中职幼师琴法课教学中,包含了对钢琴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乐感的养成、曲谱和伴奏的知识、音乐的表现能力。在钢琴的弹奏技巧中,又包括了正确的指法、身体的协调、节奏的韵律以及对弹奏常用的音阶琶音和和弦的正确运用。由此可见,琴法课是一门非常讲求技巧与修养的结合的艺术学科。而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在琴法课中可谓能大显身手:既能模拟更立体的音乐环境,又能创造更科学的演奏条件,在结合琴乐理论与实际演奏技巧上能有更合理的铺排,让理论知识不枯燥,又能让演奏的音乐艺术效果更丰满。

3.1伴随性多媒体辅助营造更优的琴法课学习氛围

在幼师琴法课课堂上,利用伴随性多媒体辅助,能营造更优的课堂学习氛围。如在小组分散单独练习的单元中,可以多媒体演奏伴以缓和情绪、节奏轻缓的和弦,用以中和各组之间声乐不协调的嘈杂感,消除此时课堂上的混乱感,给学生营造一个祥和的艺术氛围,更利于他们此时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

3.2前置性多媒体辅助紧密结合琴法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

前置性多媒体的辅助能利用某些多媒体设备让琴法课堂学习的课前准备更充分,不会因为某些条件的缺失而导致理论与实际演奏的脱节,也能加紧二者的结合。比如,将琴谱进行修改,制作成图文并茂甚至伴有动画的多媒体课件,将之以一个MV的形式在课堂上播出,消除学生对纯理论知识的排斥感,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3.3穿插性多媒体辅助激发琴法课学习兴趣与创新灵感

穿插性多媒体辅助能将琴法课堂上的某些场景进行强化或重现,激发课堂学习的创新灵感。比如,可以将学生的某一段演奏录下来,在下一次演奏中将上一段演奏播放出来,达到一种谐趣的效果,让学生既能感受到自己学习的知识增长的过程,也能强化在琴法学习中的自我存在感。又比如,在某段交响曲的演奏学习中,可以将大师的原音播放出来作为和声的伴奏,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感知一下钢琴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4结语

第13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体验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56-1引言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是:让清泉般的音乐流得更欢,让熔炉般的音乐烧得更旺。我们最大的快乐是让每位音乐学子不断接触音乐、参与音乐,让他们能在音乐的殿堂走得更加辉煌。在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有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其中体验式教学法最具启发性。

一、 体验式教学法概念

体验式教学法指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内容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快而准地理解教学内容,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怎样能让学生主动的、积极地、愉快的融入教学活动中呢?在音乐教学中能让学生的审美价值得到提高?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学习音乐的初始阶段,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能取得不错的成果。

体验式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初学者而言,有这些愉快的情境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音乐教学不仅是局限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演示,还需要有学生的互动与配合,没有学生参与的过程,就难以形成真正的音乐教学。由此可见,音乐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初学者的审美观。

二、 “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情景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演说家的各种演讲,很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场景――让大家闭上双眼,听一段感人肺腑的话或是听一段催人泪下的音乐,这些都是情景体验的经典场合,这样的演讲方式常常会取得超乎想象的成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以发挥情景体验教学的作用。

在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儿歌作为引导,例如儿歌中的经典曲子《小红帽》,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太阳下山”“糕点”“和妈妈一同进入甜蜜梦乡”等等场景,将这些图片放入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将图片场景与歌词及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对歌曲中各情节能在脑海里再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极强的感染力,使得一首曲子的人文性得到更好地体现。

(二) 参与体验

参与体验也是常说的互动体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其价值。参与体验,需要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亲身的去体验、领悟、探寻音乐带给人的心灵感受,这样才能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实现对音乐作品的二度欣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上面的情景体验法中也需要参与体验的融入,学生能全身心的参与其中,去体验各音乐作品的场景。

(三) 沉浸体验

这一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对学生的意义也是最大的,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歌曲、选择恰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沉浸体验的教学。沉浸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到作品中去感受作曲的灵魂与意境,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与价值。沉浸体验还需要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感情基础与广泛的兴趣爱好,在音乐体验时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能随着音乐的节奏感受到作者作曲时的感情。这对学生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管音乐的忧伤与快乐,都能给学生带来心灵深处的享受,对教师来说这也是成功的教学。

(四) 编创体验

学生学习到适当程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创编体验,这一教学方式主要在于考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需要有特别高的创作水平或是大量知识。可以采用分层次的进行创编体验,对小学生可以结合游戏法,对高年级学生可以开展比赛会“小型音乐会”等形式,考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论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调动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在评定时可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一味的都是优秀奖,对需要在某方面改进的学生,用委婉的语气建议。在某方面有特点的同学可以多给予鼓励,多向着这方面发展,并将这一特点发展为自己今后的一大特色。经常性的进行编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体验式教学方式占据核心地位,没有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是不完整的,也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音乐的强大表现力和今后驾驭音乐的能力。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合理的、适时的运用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音乐方面的技能,本文仅为笔者粗浅研究,希望对各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

第14篇

论文摘要:系统教学法是把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其中的每个阶段均为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的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具有注重信息传输系统、完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注意随堂记忆、允许免交作业、重视单元过关、明确教学目标和强调意义接受等特点。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分为四个阶段:①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并进行知觉;②教师重点讲解,促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③学生整理吸收和记忆音乐欣赏知识;④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并及时将作业反馈。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因为它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也能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同时,它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如何搞好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以发挥其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是高等教育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1]

笔者认为,为了全面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采用系统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高效地学习。

一、系统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1. 系统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方法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和手段等,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达到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我们知道,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活动,教学的基础是方法,教学的目标是理解与建构。而系统教学法就是把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其中的每个阶段均为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的教学模式。[2,3]

2. 系统教学法的特点

将系统教学法运用于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时,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注重音乐信息的传输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他认为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严格按照时间序列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环节或阶段,这八个环节或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于每个阶段或过程,学习者做出的八种心理过程是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其学习结果的反馈,实际上是从其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满足其愿望的过程。从整体上考察,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连续的心理过程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本质。正因为这样,笔者认为,音乐欣赏课教师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从事具体教学时,应该把每堂课的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音乐信息的传输系统,并在其中的每个阶段都为学习者安排特定的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在每个阶段都能进行高效的学习。

(2)完善学习者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所以,在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音乐欣赏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欣赏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促使他们的音乐欣赏知识系统化,并在今后自觉、不断地完善和优化自己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

(3)注意音乐知识的随堂记忆。教师对于每节课都要经过精心设计,统筹全局,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随堂记忆、消化、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

(4)允许学生免交作业。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想尽一切办法促使他们在课内全部完成音乐欣赏教材中的习题;同时,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免交作业,但要指导他们对课堂作业互相检查,彼此判阅和修正;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选做音乐欣赏课外习题。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也会越做越好。

(5)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单元过关。在每个音乐欣赏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测验,以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杜绝问题积压成堆。教学中,教师在把握整体、兼顾全局的情况下,对各种教学客体分层,并对各音乐欣赏知识点利用有助于学习者快速理解的变式,适当变换讲解形式,使他们完全吃透、消化相应的知识模块。

(6)明确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在整个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并把它清晰、有效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会有明确的方向,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美,奥苏伯尔语)

(7)强调音乐欣赏知识的意义接受。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正因为他们的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所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古今中外的无数教学实践证明,接受法最大的优点是不但可以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而且避免他们走很多弯路。但是,为适应现代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的通常是进行有意义的、非机械的接受。因为通过有意义的接受,不仅可以使学生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有效发展其智力,进而培养全面能力。

二、音乐欣赏课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根据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学习者学习从本质上看,既是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信息的过程,即有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这个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基于此认识,笔者把高校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阶段。

1.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并进行知觉选择

每上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首先给学生拟发自学提纲,让他们了解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进行表演、展开讨论等。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以推动他们有效地进行知觉选择。实际上,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产生注意,并能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音乐欣赏视听材料。学生在视听音乐欣赏材料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有关的图片、音乐故事等,辅之以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优美的音乐作品。

2. 教师重点讲解,促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详细解答疑难问题,以澄清模糊观念,加深对音乐欣赏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在讲解时,要注意横向串联精讲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纵向串讲音乐欣赏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音乐欣赏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时,要讲清音乐欣赏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音乐欣赏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音乐欣赏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音乐欣赏知识的意义、结构和规律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会学生领会音乐欣赏知识的过程中,要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音乐欣赏知识和经验解释新知,并把新知纳入旧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中。理解,是揭示音乐欣赏知识本质的过程。教师在教会学生理解音乐欣赏知识的过程中,要要求学生将个别概念和知识点类化、概括为普遍的音乐欣赏原理,或者将音乐欣赏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音乐欣赏规律解释个别音乐欣赏概念或知识点。总之,理解领会是音乐欣赏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3. 学生整理吸收和记忆贮存音乐欣赏知识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音乐欣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并给他们指出运用这些音乐欣赏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所在和产生错误的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并要求准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以帮助其整理吸收和记忆贮存音乐欣赏知识的目的:这几首民歌根据听到的先后顺序分别叫什么名字?各属于什么地方?各属于什么类型的曲子?各有什么特点?节奏有何区别?乐曲伴奏中各使用了哪些乐器?这几首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意境和思想感情?不同地方的民歌的表达方式与其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等等。这样,经过理解领会,学生的音乐欣赏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学生可保持和习得相应的音乐欣赏知识,进而实现学习音乐欣赏知识的期望。为了让学生保持音乐欣赏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地同遗忘作斗争。

4.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并及时将作业反馈

很多学生反映音乐欣赏知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的音乐欣赏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欣赏音乐作品量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尽量提供给学生类型多样、有一定难度的优秀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做欣赏练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给他们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我们知道,学生已获得的音乐欣赏知识,要经过欣赏练习作业才能巩固,所以练习巩固既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学生提高、充实和巩固音乐欣赏知识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三、小结与反思

以上为笔者对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运用系统教学法时,系统教学法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和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的简单的分析。

值得指出的是,本文并没有涉及到各种具体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诸如常用的表演法、激励法、讨论法、讲解法和探究法等。笔者认为,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师所能控制的课程资源情况,把握整体,统筹全局,注重具体,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当然,最为关键是要博采群尖,灵活运用,合理布局,始终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并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惠娟.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对策研究[J].工会论坛,2008,(6).

第15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文化生活;运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生活》模块的开设,体现了课程德育性质和人文价值,涉及到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有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系统化教材内容,把情境教学法在《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情境教学法的含义和功能

1.1 情境教学法的含义。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特定的场景,并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和生动具体化、形象主体化的特点,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和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发展心理机能的教学方法。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视频播放、诗歌朗诵、课内游戏、音乐欣赏、角色扮演、绘画等等各种情境的设置,使得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1.2 情境教学法的功能。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需要教师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为此,在《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寓教学内容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发挥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可见,情境教学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功能。

陶冶功能。关于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就是指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暗示功能。教师采用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心理潜力,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2. 情境教学法在《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情境的设置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并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的过程。情境设置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任务进行主动设计的产物。因此,在《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情境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视频图画展现情境。视频的播放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情境环境,将内容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使学生身临其境。比如在讲授环境对人的影响时,可采用孟母三迁的动画片;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框题中,一段申奥视频尽现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中播放“四郎探母”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在一曲红遍全球的“江南style”中体验流行作品的动感。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等等情境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音乐之声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音乐创造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愉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音乐特有的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3)角色扮演体会情境。在《文化生活》中多数内容都是从身边的文化现象展开。生活化特征也决定了生活才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从生活中理解学习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生活,扮演、模拟不同的角色,将生活事件充分的再现于课堂,使教学内容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赋予学生情境中的某一角色,并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制定相应的策略。比如在文化生活中令人担忧的现象,以及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存在,应该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国家、个人、商家、传媒等不同的角色,从多个角度出谋划策解决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加深知识的掌握。

3. 情景教学法在《文化生活》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1)课堂情境的“精”设置。 文化生活涉及到的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视频、动画、图片和音乐。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作为教师切忌滥用情景设置,若视频、图片较多,使学生感到“走马观花”而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会对知识的重难点部分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重难点内容不突出,不能有效的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设置的情景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深入研究,结合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材料的利用效率,实现情境的“精”设置。

(2)课堂时间的把控。在《文化生活》中,较多的采用视频资料,比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框题中,申奥或申世视频均在10分钟左右,怎么使视频控制在合理的时间内又能够充分体现视频中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元素,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若视频时间较长当老师在进行总结时,学生还沉浸在情景当中不能有效的跟随教师的授课进程。比如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框题中,涉及到的情景活动较多:学生的文化生活举例;辨别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面对“忧”的现象由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来制定相应的政策;经典作品与流行作品谁的价值更大的辩论,并提供相关作品的视频等等。教师应对情境设置的时间把控到位,避免出现拖堂现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洋.情境教学法的研究与分析[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