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演讲范文

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演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演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演讲

第1篇

关键词:医学生 沟通能力 培养体系

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积极避免医患纠纷的同时,还能改善医患关系,进一步推动医疗质量的提高。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学校以及教学医院重视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的培训,而轻人文知识、沟通技巧的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目前的医疗环境。而国内的高校近几年在医学教育中关于如何建立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逐渐受到青睐,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将我校临床专业2005级160名医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课外讨论、临床实习等情况探讨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160例医学生均为我校临床专业2005级学生。

1.2方法

1.2.1课程设置

在理论学习阶段,课程设置采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必修课程除医学基础和临床专业知识外,还设置了哲学、医学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社科类课程,选修课程包含大学语文、成功学、医患交流学、医学生口才、幽默口才等对沟通能力有直接帮助的课程。让学生在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如何准确获取谈话对方的信息,且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1.2.2理论知识学习阶段

本组医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医患沟通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几个部分。在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勤奋思考、广泛搜集、大胆提问,并由有经验的老师予以指导、解答,包括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处理意见以及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的指导与评价,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人际关系的水平。此外,学校提倡学生积极通过社团――演讲与辩论协会等学生组织举办普通话、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礼仪等讲座,组织辩论赛、演讲赛、青年交流沙龙等形式加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临床实习阶段

在最后一学年的临床实习阶段,在几个主要附院广泛实行带教导师制,要求导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临床专业技能培训,更要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进行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小组长竞选,通过在实习小组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来全面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要求带教老师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从演示、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解疑答惑、小组讨论等环节进行带教。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到与患者的沟通及处理中去,通过医患沟通实践提高医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以及沟通能力。同时,采用标准化病人对学生的临床诊治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

1.2.3自制量表进行评价

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卷面考核,同时结合标准化病人以及OSCE量表对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此外,采用自制量表让学生对理论学习阶段、临床实习阶段等整个教学过程,从课程配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对自身沟通能力提高的适用性等方面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评价。

2 结果

理论学习阶段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9.3±5.6分,标准化病人考核平均成绩85.6±3.7分,实习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回馈信息显示其满意度达94%。

3 分析及讨论

目前在国内,医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因为培养体系的不完善、考核标准不统一等局限性,其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工作及研究仍然较国外发达国家滞后,仍处于摸索阶段。

在本组研究中,我校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必修课程与推荐选修课程相结合,将案例分析、人际交往与沟通课程、以及标准化病人融入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进一步加深了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理论结束后的考核显示,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9.3±5.6分,标准化病人考核平均成绩85.6±3.7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选修课程的设置,有利于让学生在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沟通,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此外,学生通过社团举办辩论赛、演讲赛、青年交流沙龙等活动,其在人际交往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采用标准化病人的运用可很好的锻炼医学生的语言能力、沟通技巧、以及临床技能,而不会伤害到患者。同时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则能够真实表现出病人的表现(如表情、声音、体态等),在考核阶段还能够保证对每一位考生的表现都能一致,而不出现真是病人因恼怒、厌恶等负面情绪而造成的偏倚。且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还能对学生的表现按照统一的标准作出指导及回馈。

在临床实习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从演示、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解疑答惑、小组讨论等环节进行,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鼓励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主动的查找相关文献、参加小组讨论、得出处理方案等过程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实习生的探索精神,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揣摩及学习交流沟通技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在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中,我国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文献报道中显示,目前对其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有些提纲挈领的、抽象的研究,但其考评体系还有待建立。本研究显示将标准化病人以及OSCE量表运用于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及考评中,将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沟通技巧以及临床技能,但标准化病人的选择以及量表站点的设定等具体操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彭芳,毕清,郝敏.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能力评估和素质培养[J].医学与社会,2010,23(5):100-101.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行为疗法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咨询最常见的问题,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十分渴望获得友谊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加之他们大多数第一次远离家乡亲人,较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自我调适的能力,使得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不良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顺利成才。

一、一般资料

胡同学,女,19岁,大一,汉族,大专学历,家中长女,有一弟,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对其管教严格,高中阶段由母亲照料,弟弟正在上高中。来访者与父母沟通较少,基本只有半个月一次电话。自述性格内向,胆小,自卑,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更好的交流,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朋友,感到内心孤独,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最近一段时间情绪低落,睡眠质量下降。

二、求助者主述及主要问题

自述性格内向,胆小,与寝室同学交流不多,同学聊天的时候,也很难插话,就和其中一个同学关系好点,但平时话都不多;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正视对方,在路上也很少主动和同学打招呼,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的视线相遇就感到非常不好意思。由于很少与人交往,害怕交往而缺乏交往。同学们都对她很冷淡,来访者内心感到空虚、孤独、寂寞。对着书本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不高。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长相清秀,穿着得体,说话声音较小,话少但思路清晰、有礼貌;对话时很少直视咨询师眼睛,叙述过程中显得较为拘谨,双腿紧闭,双手互扣置于两腿之间。说到内心孤独的时侯,眼圈发红,流泪。主动求助改变现状的愿望明确。经询问班上同学及同寝室室友,反应该同学内向,敏感,胆小,没有朋友。

四、评估与诊断

(一)资料分析

通过对来访者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EPQ(艾森克人格问卷):E:34;P:56;N:61;L:50。表明求助者个性内向,情绪较为不稳定,适应环境能力较差,情绪时有不稳定,易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偶有睡眠不好,肢体不适等症状。

SAS(焦虑自评量表):总分58分,表明求助者目前存在轻微的焦虑情绪。

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躯体化1.5;强迫1.9;人际关敏感4.0;抑郁1.9;焦虑:3.5;敌对1.8;恐怖1.4;偏执0.9;精神病性0.8;其他1.2。其最显著的是人际关敏感4.0,其次是焦虑分值较高,均已超过中国常模的2分。

SDS(抑郁自评量表):总分47分,低于我国认定标准分50,表明求助者未出现明显的抑郁情绪。

咨询师通过观察、与求助者的交谈、心理测验结果以及求助者自己陈述的情况可以据此作出初步诊断。求助者感知觉正常,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状态较正常,意志行为一致,个性稳定,人格完整。躯体无异常,其主症状是:情绪低落,焦虑。派生症状:睡眠障碍,社会交往状况不好,学习状态不好。

(二)原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求助者为年龄19岁的女性,正值青春懵懂和人生迷茫的时期。无躯体疾病,无器质性病变基础,求助者无明显的生物学原因。

2.心理学因素:来访者胡同学性格内向、胆小,对自己不够自信,对自己正面积极的评价较少,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自己太内向了,性格不好,同学都不喜欢我”。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产生心理负担,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过于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3.社会学因素:父亲常年在外,对她关心较少,确少和父亲的交流,从父亲处获得的积极、勇敢的品质较少;缺少父亲的关注,会让人产生一种自己不够好的感觉。母亲过于管束自己的孩子,孩子缺乏社会交往的经历。当来访者遇到问题的时候,与父母沟通较少,缺乏家庭的支持,使得来访者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良情绪难以抒发。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求助者在最近一个月以内,感觉情绪较往常尤为低落,不想与人交流,从而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学习,说明其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症状有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而感到不安,焦虑,想改变目前状况,有主动求诊行为,因此。按“三原则”判断属于正常心理变化,根据以上诊断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制定咨询目标及方案

(一)咨询目标的确立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目标就是协助来访者用建设性的信念替换原有的自我挫败性观念,认识到非理性的观念是许多情绪问题的来源。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培养对自己积极正面的认知。学会一些人际沟通技巧,从自己较熟悉的人开始,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理论原理和方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其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来访者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六、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主要是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当的认知,聚焦于帮助她学会那些可以改变自己思维、情绪及行为方式的知识技能。基于认知疗法,咨询的重心放在让来访者发掘不合理的信念上,在她辨认出自己的认知歪曲后,鼓励她进行一系列家庭作业,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记录,找到找到可以替代原有不合理信念的新的解释方式;增强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来访者找到自己的想法、情绪及行为间联系,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多种应对技巧处理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本阶段主要运用会谈法。在咨询开始时,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充分尊重来访者,咨询师积极倾听求助者的倾诉,让求助者把内心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排解负面情绪;对来访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咨询师对来访者表示理解和同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咨访关系。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详细资料;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尤其是重大生活事件,确定主要问题,做出分析,进行初步判断,商定咨询目标并制定咨询方案。

(二)咨询阶段

改变错误认知:“自己太内向了,性格不好,同学都不喜欢我”;“想改变,但是同学已经有不好的印象了,很难改变同学的印象”。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把来访者引导到与当前情绪和行为有关的问题范围内,要求来访者集中注意那些具体的问题和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引导来访者用自我审查技术说出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求助者认为自己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影响其人际交往,所以希望自己能够变得外向,认为外向的人就是积极乐观的。与来访者一起讨论,让来访者认识到性格没有绝对的内向与外向,每个人性格中都有内向和外向的成分,性格外向的同学也有感到孤单和寂寞的时候;性格内向的同学在熟悉的人面前一样可以滔滔不绝的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并以实际生活中以及电视影频中内向但自信的人为例,使其认识到内向性格的好处,鼓励求助者列出自己的优点,更好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检验假设:认识并矫正来访者歪曲认识、错误思想的一个方法是检验支持和不支持某种错误假设的证据。来访者认为自己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受人喜欢的人,实际上,她在高中阶段有自己的好朋友,大学阶段有自己非常谈的来的异性朋友,在熟悉的人面前还是有话可聊。检验假设这一过程不仅帮助来访者认识事实,还能发现自己并非不受欢迎,担心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不愿意主动打招呼,对自己不够正面的评价,实际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投射效应”,是自己对自己不肯定,觉得别人也不喜欢自己,实际真正不喜欢自己的是来访者自己。一个人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不是靠多么美丽的服装,而是来自于她的内心,女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事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除学习以外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这样才会逐渐建立脚踏实地的信心。

“我现在就是特别怕上台,我们老师经常会组织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即使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勇气上台说”。很多人在大庭广众下不敢大声发言,生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实际是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让来访者回忆一个具体的场景,回忆当时上台发言同学的衣服,发言的内容。来访者表示记不得了,让来访者认识到就像你现在都不记得别人说了什么样,可能根本没有多少人会记住你犯了什么错,在老师眼里更是这样,学生就是学生,不犯错误就不是学生了。所以真的不必在意自己发言错了,因为没有多少同学会记得。只需要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就行了。

角色扮演:来访者觉得觉得自己的声音小,自己没有勇气,怕别人听不见;以前就留给别人不好的印象,同学看见都不会和我打招呼。师:“不好的印象指的是?”访:“同学都觉得我很忧郁,不爱说话”;师:与人交流,主动、热情的打招呼是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开端,如果只是担心声音小嘛,我们来做个小试验。(咨询师起立和来访者模拟熟人见面打招呼的场面,发现只要在4米以内的空间,来访者的声音都是能听的见的,来访者完全可以轻松的和熟识的人打招呼);希望来访者在生活中继续做这个小练习,看下我们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会有什么样的反映。

家庭作业:针对该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自卑感和人际交往技能的不足,运用行为疗法,加强实际训练。说明人的交往能力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得到提高,关键是要克服自卑,建立信心,多实践,不断总结。和他一起探讨人际交往应把握的四条原则(尊重、真诚、互助、宽容),传授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如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体贴关心帮助他人,礼貌待人以及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赞扬别人和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鼓励他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认真实践,持之以恒。

第一次作业:站在镜子前,挺胸收腹,先做三四次深呼吸,望着镜中发自内心面带微笑的自己,心中默念积极的自我暗示语(贴在镜子旁的),早晚两次。每天都写下一件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来访者兴趣不多,希望来访者能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入手,发现让自己开心和快乐的事情,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二次作业:练习走路挺胸抬头,面带真诚自然的微笑与熟悉的人打招呼;观察班上认为人缘很好的1到3个同学,观察并记录下他们与人交往时的内容,神态,动作等。

第三次作业:细心观察身边某同学为人处事的言行,分析其优缺点;尽可能多与性格开朗、热情活泼的同学交往并深入交一个朋友;要求“作业”认真去做,定期检查,及时指导。

第四次作业:和熟悉的人打招呼,聊天的基础上,找自己的好朋友,询问好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关注和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有意识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演讲会、社会调查等活动。

七、咨询效果与评估

对胡同学的咨询过程包括:修正错误的信念,获得建设性、积极的信念系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完成家庭作业,将结果带到咨询过程中与咨询师一起进行讨论和评估。通过这六周的练习,来访者自我感觉好了很多,开始做一些对她来说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发现结果并不是她想象那么糟糕,尝试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收效不错,也给了她信心。咨询师观察,来访者笑容多了,说话也更积极了,与咨询师交流时有很多的眼神交流,只是可能是来访者兴趣不多,所以显得话比较少,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来访者表示要多多参加社会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人际沟通;技巧;倾听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206-02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较以前相比,复杂性、广泛性增大,学生们开始步入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因为交往能力的高低成为青年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处理好与人交往的关系。如果我们能了解到沟通方式中的心理学原理及技巧,就有可能较好的度过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阶段,减少因自我交往挫折产生的自我否定焦虑感。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一个有关学生运用沟通技巧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摩擦”的案例。

亦柔是某高校一年级女生,来自某城市一个中产家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入学近一年的时间里,她感受着缤纷大学生活带给她喜与累的双重感受。在家,有一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小天地,可学校宿舍却是4人间的大家庭,来自五湖四海的姐妹们将共同相处四年。这不,四朵姐妹花共同面对生活学习带给她们的种种考验。问及亦柔宿舍同学的相处之道时,她便滔滔不绝的如此道来:王霖给每个人的见面礼是一个“隔音耳塞”,原来睡上铺的王霖晚上睡觉总是打呼噜,她怕吵着大家,所以提前给大家做了预防工作,另外她也很委屈的讲到,打扰大家她也不乐意,但是这个生理毛病需要大家多体谅。热情活泼的李田有一个习惯,总是喜欢坐在下铺亦柔的床上聊天,套近乎,恰巧,亦柔是个有洁癖的小女孩,平时最讨厌别人坐她的床,在家里连她爸妈都不可以坐她的床,为了不破坏同学间的友谊,也为了照顾到自己的习惯,亦柔悄悄地铺了块卡通造型的大浴巾,解决了困扰她数日的问题。四朵姐妹花把宿舍生活过得热热闹闹的,真可谓是“出门在外靠朋友,大学友情绵又长”。

上述案例中的当事者交流包含了双向性原则、设身处地原则以及真诚的原则,这是有效沟通的三个原则。设身处地,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与角度来考虑问题是人际交往中有效沟通原则之一。是指在朋友交往过程中,把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上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求得心理上的相同。在与人交往中,应当将对方视为具有自己相同的个人权利和个人尊严的独立个体,力求做到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这样在交往中就能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引起情感的共鸣。

一、解读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可以说,人际关系是与人类起源同步发生的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沟通则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过程,也是一切社会赖以形成的基础。

(一)满足社会性的需求

人是群性动物,喜欢群居生活,这是天性。社会学家马斯洛也指出“社会性”是人类五大基本需求之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归属,是家庭中的一分子,与朋友在一起时被接纳,在社会上被人尊重,这样才能让你感到你和他们同类,有类同的语言、生活与文化,如此生活一起,才能分享,才会产生乐趣,才能使生活有意义。

(二)增进自我了解、发展自我概念

每个人的自我了解来自自省,另外的信息来源即是他人。别人就像是镜子一样,当我们和他人互动时,可以从别人的反应或回馈中,发展出清晰、正确的自我画像。因此,人际网络愈广就拥有愈多的镜子,也就有多方面的回馈,让你不必只从少量的回馈中就给自己下对结论,这样对自己比较公平。

(三)甘苦与共、携手互助

“与朋友分离的欢乐是加倍的快乐,有朋友分担的痛苦是减半的痛苦。”当个人的成就、荣耀、快乐被自己的朋友分享,更能感受到喜悦与价值。而当个人有痛苦时,如果有家人或朋友在身边安慰、鼓励或协助,就不会感到孤单、无助,人也比较容易恢复信心,也有勇气从失败、痛苦中再站起来。

(四)促进身心健康

积极心理学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生理与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帮助。有人说寂寞会致人于死地,优质的人际关系可以创造生命、延年益寿。很多医学研究都发现积极、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使人长寿,提高肌体免疫力,使人较少患病,也帮助疾病的复原。同样的,寂寞、疏离等会导致心理疾病。令人痛苦的事莫不过没人理会、没人爱、被放弃、疏远等,这些使人感到焦虑、沮丧、挫折、失望、自贬,会造成心理的失落、创伤。所以,积极的、支持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安全、自尊、自信、愉悦,而成为快乐、健康的人。

二、有效沟通的心理策略

(一)听是首要的沟通技巧

“听”具有五个层次。第一层是根本不听,例如妈妈的唠叨;第二层是假装在听,例如做青蛙状;第三层是有选择的听,例如聊天、报告等;第四层是全神贯注地听,又叫聆听,例如音乐会,小道消息等;第五层是最高境界倾听,用心去听,即用同理心去听。

另外,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移情换位,这是指有效的听者是主动的听者或能移情换位的听懂别人的信息。具体分为表层和深层。表层:听者简单地解析、重述或总结沟通的内容。深层:听者不仅有表层的参与,也能理解对方隐含的或没有说出来的内容。

例如:甲同学与乙同学的交谈。

甲:“我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来准备英语四级考试,下苦功夫来复习单词、听力等,历年真题都做了很多遍了,但还是在听力上失分太多,最后的总成绩还是差3分,没能顺利通过考试,哎。”

乙同学:“我知道,你感到很难受,因为你已经非常努力地争取,但还是没有考好。”

心理学老师:“你投入了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在这件事情上,足以见你对此事的钟声程度,却由于自身基础不够扎实的原因没能成功,一定非常难过,但整个过程中你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并注意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协调,接下来的备考一定会顺当很多,如果需要老师的协调那以后我们多加强练习!”

分析:这里乙是表层的移情换位,心理老师则是一种深层的移情换位。因为他听到了甲的言语外之意――由于公司内部协作的问题失去了业务。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训练我们的听知注意力;听知理解力;听知记忆力;听知辨析力;听知灵敏力。

(二)说――“鸟不会被自己的双脚绊住,人则会被自己的舌头拖累。”

一般而言,“说”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型。社交谈话:通过语言接触,分摊感觉,是建立社交关系的闲聊。“……怎么样?……”感性谈话:分摊内心感受,卸下心中重担,属宣泄沟通,是人际关系的剂。“担任班长一职,为班级荣誉,你辛苦了……”传递资讯:交流双方的对话像一场乒乓球比赛,你来我往,双向沟通。

另外还要善于利用非语言因素。据调查分析,从交谈中获取信息中,视觉占55%,声音占38%,语言占7%;非语言因素包括:使用您的声音;语音与语调、语速、强调;使用面部与双手;露出开朗、机警的微笑;使用眼睛;声音与视觉协调一致;使用身体;身体姿势、泄露信息、身体距离;让对方开口;鼓励别人谈论观点。提问的技巧:选择性提问、婉转性提问、协商性提问。

(三)看――观察

留心捕捉脸部表情,我们可以试图通过关掉声音,“看”电视的方法来练习。学习洞察眼睛的变化,从瞳孔见好恶;肢体动作可以增添色彩与气氛。

距离代表亲疏。挚友:0.5M以下;一般:0.5~1.2M;商务:1.2~2.4M;公开演讲:3.6M以上。

(四)写

写具备可以永久记录;可以很好地组织复杂的材料,易于理解,可以事后阅读等有利之处。我们需要在写之前想清楚,再下笔;简洁,用字铿锵有力;使用空格、段落、标题、字体、图片等。比如选取一个生动的题目;“必须知道的事实”:选择你希望传达给对方的几条最重要信息;关键词:将“必须知道”的语句浓缩为关键词;解释、强化、推敲;加以强化:回应中心。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总是伴随着种种心理因素,其中有些对人际交往是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如对自我和他人的正确认知,开朗乐观的性格,宽容大度的胸怀等,有些对人际交往是起阻碍作用的,如羞怯、猜疑、孤独心理等。了解阻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并自觉消除这些心理障碍,才能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

【参考文献】

[1]张庆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红,高青梅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第4篇

书摘

斩钉截铁是拒绝的最好方式

当你想说“不”,或者不想与拎不清的人继续纠缠不休,斩钉截铁绝对是一种有用的技巧。你可以利用它来对你5岁大的孩子说“不”;可以通过它告诉上门推销的人,你对他的产品毫无兴趣;或者用它来告知热心的女主人,你真的是一口也不想再吃了。

当别人只顾及自己需要,而无视你的需要时,斩钉截铁也可以是一种告诉对方你想要什么的有效方法。例如,你想告诉丈夫,你希望出去吃法国大餐,而不想吃墨西哥餐;或者你想告诉你十几岁的儿子,你要他午夜前必须回家;或者你想告诉房东,希望他能来修一修那漏水的管道……

当某种解释让对方有机可乘,继续进行毫无意义的争论时,斩钉截铁十分有用。它有以下5个步骤:

1.在心里弄清究竟你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了解你自己的感情、自己对处境的看法,以及自己拥有的权利。

2.简明扼要地阐明你的需要。如果可能的话,用一句话来表达它。不要找借口,不要作解释,不要说:“我不能……”这是一个最糟的借口,因为对于这种说辞,对方也许会回敬以“当然,你能”,随后开始告诉你怎么做。事实上,更简单、更直接、更诚实的说法是:“我不想……”在心里检查一下你的陈述,尽量消除一切漏洞,以免对方利用它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3.利用身体语言来支持你的陈述。笔挺地站着或坐着!看着对方的眼睛,双手一动不动地放在两边或腿上。

4.尽可能冷静而坚定地重复你的陈述,直到对方明白你的意思,知道你不会改变主意。对方也许会借口不同意你的想法而一再说:“不。”但大多数人最终会再也找不到借口。虽然孩子和推销员特别缠人,但是,只要你毫不含糊,他们也不得不退让。除非对方在你的话里发现了破绽,否则不要改变斩钉截铁的态度。

5.在采取斩钉截铁的方法之前,你可以暂时认可对方的想法、感情或愿望。“我理解你的烦恼,但我再也不想加班。”“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我真的不想再加班。”一遍遍地重复,别让对方牵着你的鼻子走。

下面是斩钉截铁的一个典型案例:

顾客:我两个星期前买的这件衬衫,我想退了,取回自己的钱。

营业员:你有发票吗?

顾客:有(出示给营业员看)。

营业员:发票上显示你是一个月之前买的这件衬衫,时间太久了。你想我们怎么会收回你买了这么久的东西?

顾客:我知道我是一个月之前买的这件衬衫,我想退了,取回自己的钱。

营业员:这是完全不合常规的。我们的店规是凡退货必须在一星期之内。

顾客:我明白,但我还是想退了这件衬衫,要回自己的钱。

营业员:既然有店规,要我做主给你退货,这不是为难我吗?

顾客:我知道你有你的难处,但我还是想退了这件衬衫,取回自己的钱。

营业员:我这样做会丢饭碗的。

顾客:我知道你担心丢了工作,但我还是想退了这件衬衫,取回自己的钱。

营业员:嘿,我可不想冒这份险。干吗你不明天来退货呢?明天经理在。

顾客:我知道你是希望我明天来,但我还是想现在就退了这件衬衫,取回我的钱。

营业员: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的顾客,简直难以理喻。

顾客:我知道自己有点儿不像话,但我就是想现在退了这件衬衫,取回自己的钱。

营业员:好吧,好吧,把衬衫给我。

在上述例子中,不存在任何妥协,因此顾客达成了他的愿望。然而,如果对方立场有所改变,你认为可以达成一个行得通的妥协,也不妨在过程中提出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书评

生动实用的人际教科书

有一门学科,我们从未在学校里学过它,但是,它比语文、数学、地理、化学都更重要,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决定我们能否成功和幸福,那就是――人际交往!遗憾的是,这样重要的技能却极少被教授。事实上,我们中绝大多数人只是在依照自己的天性、习惯、好恶进行交往,表达着最原始的反应。

在这种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运气够好,而且在亲人、朋友、同学、同事中存在一些善于交往的榜样,那么,我们也许能耳濡目染地发展出良好的交往能力。倘若运气不佳,身边没有榜样或者更加糟糕,尽是些坏榜样,抑或我们缺少发现榜样的慧眼,那么我们的交往能力恐怕就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准上。我们将感到困惑: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同时还不用担心伤害或激怒别人?面对不友好的攻击,该如何有效回击而不是不知所措暗自伤心?为什么我总是无法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洞悉弦外之音?或者,我要如何才能像刚才那个案例中的顾客那样,说一不二地退掉不想要的商品?

最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要是能有一本优秀的人际交往教科书就好了!

《人际沟通技巧》正是这样一本书,由美国的三位心理学家共同著成。这本不到300页的交际教科书,详细阐述了21个人际沟通的专题,包括基本技巧,如倾听、自我袒露;高级技巧,如阅读身体语言、洞悉潜台词和弦外之音;应对冲突技巧,如合理争吵、谈判,以及如何同子女、伴侣沟通,如何演讲、如何说服他人等等。每一种方法都简练而实用,辅以生动的案例和练习,并没有传统教科书的那种死板教条。

第5篇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除了吃饱穿暖以外,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均比较缺乏,导致他们的问题越来越多。据调查显示,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检出率高达19.8%,差不多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心理异常;另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也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给和谐社会构建带来隐患,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完善家庭教育,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即使家长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也应该尽可能地经常保持联系,关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想法,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恰当地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也可以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们理解和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另外寒暑假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和自己一起住,有空带孩子出去走走,增加孩子的见识,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懂得更多。另一方面,家长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经常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有助于双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达成共识,让监护人明白家长的教育意愿,树立角色意识,真正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促使监护任务的落实,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1.学校可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老师,给全校老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并印发相关的心理辅导资料对留守儿童给予指导。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与家长联系。教师要及时家访,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3.学校对所有留守儿童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保持联系。通过法律知识讲座、青春期知识讲座、“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班会及各类比赛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篮球比赛等让更多的孩子融入集体。

三、加强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培养

1.创设恰当的挫折情境,培养留守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遇到的问题比同龄孩子多得多,遇到困难时又常常缺乏家长的及时指导,因此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在教育中,我们可巧妙地创设情境,如设置难题、制造挫折等,使留守儿童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才能取得成功,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迎接困难的挑战,以适应生活中的各种突发问题。

2.教给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留守儿童情绪调控的能力。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由于经常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疏导,性格比较冲动,经常为一点儿小事而把矛盾激化、放大,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比较紧张、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培养留守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尤显重要。

培养留守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善于抓住机会,教会他们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让他们掌握一些具体的情绪调控方法,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减少他们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大大降低其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教给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让留守儿童学会人际交往。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和重视。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而多数留守儿童内向,不善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便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身心不能健康成长。所以,让留守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是非常有必要的。

让留守儿童学会人际交流,首先应该让他们认识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要平等对待对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其次要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能够与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换意见。同时,让他们明白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再次,要让留守儿童学习一些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最后,要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让孩子明白,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能够适当迁就别人,随和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这种迁就是有限度的,随和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更不等于失去自己完整的人格。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沟通能力 培养 策略 途径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沟通成为当今时代的重大主题。有效的沟通理念、良好的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沟通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沟通能力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之一。在社会交往中,沟通就是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手势彼此传递或交换知识、意见、感情、愿望、观点和兴趣等的社会行为。沟通涉及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沟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对学习效果的好坏、人际关系的协调、冲突的解决、人格的健全及心理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学生沟通能力总体较差是客观现实,一些学生沟通意识不强或缺乏沟通知识,少数学生存在认知、心理或人格方面的沟通障碍。大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归根结底大都起因于沟通障碍,而心理问题的产生直接制约着他们的潜力发挥。要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的人生有良好的发展,就要加强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对大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大学生沟通能力现状

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会面临着不断与人交往、与人协作的问题。当今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与社会期望尚存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沟通意识淡薄

沟通意识即一种沟通观念或一种指导沟通的思想,指人自觉、积极、主动沟通的倾向,表现在在实践中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贯彻着这种已经是内在的倾向。通俗地看,沟通意识就意味着,个体在从沟通的角度看我们生活的社会。大学生沟通意识的淡薄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有关。在家庭教育中,尽管许多父母在生活上对独生子女很娇惯,但是并未真正与孩子平等相处,去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更多的是以长辈自居进行说教,使孩子处于一种思想压抑的状态,也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了。 在学校教育中,通行的是灌输式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且多数教师并不喜欢同学提问题,也不太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造成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所以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主体的沟通意识都比较缺乏。意识指导人的行为,沟通意识的淡薄导致大学生主动沟通、实践训练沟通能力的行为意识不强。

(二)沟通技巧缺乏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沟通需要艺术,需要技巧,需要幽默,需要化解,需要调查研究,需要知识储备,而这些都是大学生所欠缺和亟须弥补的。如今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体人群。他们在家是家庭的中心,集千般宠爱于一身,有部分学生在家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大学集体生活人际沟通过程中,缺乏沟通技巧,不能换位思考,自私自利,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常发展,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三)沟通实践缺乏

随着现代人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沟通理论方面的各种书和资料也随处可见,一些学校也开设了关于沟通艺术方面的课程,但沟通并非直接套公式那么简单,还需要在实践的沟通交流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尤其是现代网络的发达, 网络已不再仅仅是操作工具,而是某部分人的生活必需品,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或聊天,或打游戏,将自己大部分时间和情感寄托于虚拟的社会中,而减少实际与人沟通的实践。人的发展应建立在现实的人与人互动的基础上,社会学理论中的“镜中之我说”和“概化他人说”证实了这一点。网络沟通减弱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关系,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现实的人际交往,忽视了人际沟通知识的学习,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的实践锻炼,影响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二、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策略与途径

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很好的发展人际关系,发挥个体的内在潜能,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指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 15%,人际关系则是 85%。任何能力都是在后天的学习、塑造中获得、提升的,沟通能力也是如此。为了培养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沟通能力,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鼓励大学生积极培养主体沟通意识

沟通意识作为人自觉、积极、主动沟通的倾向,是行动之准备和行动过程中不断呈现在意识中,而能指导和改进行动的一种思想。从认知角度看,培养沟通意识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性。通过沟通教育或自我训练,培养沟通主体意识,树立一种科学的沟通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形成一种沟通思维方式,把无意识的沟通变为有意识的、科学的沟通,提高主动沟通意识、角色换位沟通意识、双赢沟通意识、自我形象塑造意识。

(二)改善和加强沟通课程教学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沟通课是基础必修课,而在我国,专门为提高沟通能力的课程在大学并未普遍开设,即使有沟通课程也仅是选修课而已,没有作为必修课。沟通课程学习对于沟通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各高校应该把沟通课程纳入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当中,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以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如《人际沟通》《管理沟通》《跨文化沟通》《应用礼仪》等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案例、角色扮演、讨论等教学方法,强化就业面试、演讲等训练,贴近学生的现实需要,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系统化的训练,使他们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他们认知自我、理解他人并与他人顺利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沟通实践机会

高校要为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沟通平台,提供更多的沟通实践机会,使大学生通过实践这个根本环节提高沟通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演讲、辩论比赛等活动,大力推进学生班级、宿舍建设,加大活动普及力度,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开展中来,以加强学生相互间的沟通,增强大学生团队精神。学校应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各种实习、勤工俭学,加强大学生与企业、社区的联系,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的深层次沟通。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沟通环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鼓励学生通过加强自我训练、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全面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

结论

沟通能力是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必备能力,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是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也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能力。因此,学校有责任提供一切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资源,教师有义务担当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责任,学生有必要发挥主观能动的主体意识,自觉地进行沟通交际的自我训练,使高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出既有高层次的专业技能,又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李谦.现代沟通学[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7.

第7篇

【关键词】班主任;护理学生;管理工作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旨在使班集体建设著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技术专业人才。那么,如何管理好这些学生,让其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呢?笔者就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面对这样的学生要做好入学思想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克服走出“上中职没出息”的阴影,唤醒他们的自信与自尊。在开学第一天,笔者告诉学生,不管过去是怎样的状态,现在大家都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只有认真努力,有信心、决心,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其次,把在校学习与毕业后就业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和“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等名言来教育启发学生,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及时对她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她们了解本专业的目前状况和发展前景。要想方设法提高她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自豪感,利用班会和晨会对学生进行转变思想意识的教育,利用5.12国际护士节的契机,通过授帽仪式和学生演讲比赛,并以白求恩和南丁格尔的光辉形象和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热爱护理专业,懂得人生价值的所在,克服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成才观以及平凡职业的荣誉观,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价值观。使同学们都认识到护士是人类健康保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护理工作在健康保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把班风建设、学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由于生源的原因,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行为习惯也相对较差。因而,开始班风都不会很好。那就可以利用榜样作用来引导学生。有的学生是在初中阶段没有老师管或管不好的。因而,个别学生还会常和老师搞对立,像这样的学生应常和他沟通,洞悉他的内心世界。某些地方做不好或做不到位,不应马上就狠狠的批评,而应帮他们指出做的不到位在什么地方,以后应怎么做等。以礼说服他们,用自身榜样引导他们。这样教育效果比较好,学生一般很少会有抵触情绪。这样有利于整个班级管理,整体学生素质也会提高,当然良好的班风也就容易形成。

三、培养一支好的班干部队伍

把一个班级带好,全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锻炼他们的能力,而且能成为班主任得力的助手。在平时将学生能够做的,笔者都会分派下去。当遇到相对复杂的事情,笔者全让他们几个人合作完成,不时的从旁指导。如果事情办的顺利,肯定他们的成绩,表扬他们。如果事情做得有差错,这个时候笔者先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样处理,鼓励他们不要气馁。

四、制定一套学生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

细化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班主任首先制定一套学生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奖罚分明。例:学生寝室每周积分优秀的,笔者会适当给予他们奖励,比如,洗衣粉、牙膏之类等。

五、根据卫校的特殊性,班主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诱导人文关怀的形成,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必须转化为人文精神,并外显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作为对护理学生的培养这一点非常重要。护理专业本身就应该彰显人文精神,并将其转化为人文关怀,才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白衣天使”。在这方面我也是经常不定期的找一些人文方面的文章在班里阅读,让学生与我产生共鸣,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仁爱心、感恩心,只有这样她们才会体验一个病人的痛苦,逐渐诱导人文关怀的形成。在班里我随时会与学生针对一些目前医院里的反面例子进行讨论,比如你是病人,可在医院诊治期间,你面对的护士或者对你置之不理,或者对你怒气冲天的,你的感受怎样?让学生多做一些思考,就能逐渐让学生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去建立人文关怀,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

六、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重点提高护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8篇

当前,部分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跟我们学校教育的缺憾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一项专门课程,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把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还没有认识到良好的情绪、健康的人格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作用,还不能把日益增多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其次是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承受能力,一味给学生增加压力,致使一些学生出现心理紊乱。

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工作者试图通过学校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发展;通过个别辅导,补救个别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然而这种仅仅停留于个体心理的教育并非完善。当今,国际上心理学研究开始关注“生态”,认为要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不能只局限于个人,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不可能仅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事实上,心理问题是生态系统失衡的反应。因此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应考虑如何改变影响其心理发展的周围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它涉及学校本身环境,又涉及家庭和社会,学生在班级度过的时间约占全部最活跃时间的三分之二,班级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生态环境。那么,该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态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呢?

一、创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首先要注重创设优美、整洁的教室物质环境,教室作为学生在校的主要学习空间,应宽敞明亮,环境布置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充分体现主体化、平衡化和动态化,即地面、墙面与空间都要充分提供教育信息,让墙壁说话,让每一寸土地说话。其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心理品质。主题班会和心理辅导课是最主要的两种活动,两种活动隔周交叉进行,可采用模拟式、咨询式、文娱式、展览式、试听式、联谊式、竞赛式、演讲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做主人,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没有拘束、没有压抑、没有忧虑,心理得到释放,使其健康发展。

二、形成优良的班级学风

班风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人格的扩大。因此,要形成良好的班风,首先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良好的班风来自于集体的舆论,即所谓“个人从众”现象。班上要树立正气,使班级里坚持正确的言论和行动。班风逐步形成,班级常规逐步建立,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稳固的班风,学生才能增强集体信念,集体荣誉感,集体意志。学风以班风形成为基础,但学风又以学习为重心,并促进良好班风的发展。所谓学风就是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感对学生学习中的预习、听课、自学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让人类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又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1.教师要坚持教育教学民主化,保持教师的人情味,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在班级中创设和谐的情境,即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学生有责任感和安全感,身心处于和谐自由的状态,愉快地、热情地汲取知识,从而促进求知氛围的形成。此时,最要重视的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叱骂、讽刺或挖苦都会让学生感到紧张、自卑,并分散注意力。

2.在教室里创设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早上一进教室,可要求学生拿出书本读书,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这样教室里书声琅琅,气氛热烈,其他学生受前面同学的影响,对别人的学习行动感到一股无言的压力,不自觉地以勤奋的学生为榜样,从而创设了一个浓厚的学习的氛围。

3.创设成功的氛围。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是形成班级良好学习环境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它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为了形成这样的氛围,不断把学生引向自己可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成功动机由潜伏态度变为激活状态。与此同时,改革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不妨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和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法,将其变成学生快乐求知的大舞台。学生可以在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考试中自主选择,可以自主评改,珍惜多次参加考试和获取好成绩的机会,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第9篇

【关键词】团体辅导高一新生学习适应能力

正文:

一、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

班级:2016级一班(高一新生)

人数:84人

时间:2013年9月13-14日

学生基本情况:该班学生中男生28人,女生56人。独生子女34人,占40.5%;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18岁,平均16岁.来自农村的占77.4%,毕业于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占82.1%。开学初,对该班进行访谈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谈到面对全新的面孔和全新的学校,不知如何与同学们相处,如何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怎样去融入班集体,如何做一个感恩、自信的人等问题。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高一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衔接阶段。调查显示,大部分高一新生在入学适应方面存在适应缓慢或者难以适应等困难。我们针对高一新生进行入学适应的团体辅导,希望通过团体辅导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以打造一个高凝聚力的班集体,让学生学会交往与沟通,更快融入团队,适应班级为起点,进而进行自我探索与感恩、提升自信等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高中的新生活。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辅导教师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和班级内同学的人际互动,运用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活动,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行为方式,预防并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活动[1]。

团体辅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无论对培养健康的个体、营造美满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构建和谐的社会,还是对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都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有人群的地方,团体辅导就可以有用武之地,就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既是一种心理辅导和治疗的方法,也是一种促进人格发展和预防心理困扰的有效的教育活动[2]。

三、研究的步骤与方法内容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学初在高一新生中选择一个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采取集中训练方式,辅导时间为两天共15小时。

本次研究采取最受同学们喜爱的体验式活动教学辅导模式,对高一新生进行团队人际交往与沟通、自我觉察与感恩、增强自信的训练。

活动第一天旨在提高学员的团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建立规则,和谐团队,进而提高其团队意识和凝聚力;第二天的自我觉察与感恩、增强自信训练,可以让学员正确认识和反思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态努力追求,这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和团队精神训练的重要环节。

人际交往环节设计的思路主要是:从认识第一个伙伴开始,融洽整个团队的气氛,用自信分数来分组为后续自信训练埋下伏笔,正向互动融入小组相互介绍与了解对方,并与其它小组进行积极互动,对形成的各个团队进行建设,最后在浅度催眠的状态下闭眼静听关于珍惜友谊的一段朗诵――“特别情感给了你”。

人际沟通环节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从小组展示看小组内的沟通情况,对全体的倾听能力作一个测试,用实际的问题再次考验学生倾听能力。通过不看不说、只说不看、积极沟通等训练提高学生沟通能力。最后让学生明白行为比说话更重要、更有价值,明白说再多不如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自我探索与感恩环节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深入探索亲人眼中的我、朋友眼中的我及自己眼中的我,思索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通过“我的五样”、“生命之舟”、“我的重要他人”“心有千千结”等进行自我探索,找寻心中的爱,反思成长,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命中的所有人。

自信提升环节的设计思路主要是:首先让学生回忆成长经历中自己的成功小故事,再寻找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让同学互相赞扬与欣赏。其次是找出自己需要锻炼的特质,并坚定不移、信心百倍的大声说出自己的优秀品质。然后通过观看视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意向百分百,努力的争取并展示自我。最后让每个同学展示自己的风采,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四、个案研究跟踪讨论

(一)班主任感受

班主任谈到:培训一天后去寝室查看时,发现寝室同学不再是各玩各的,而是全体愉快的在一起下棋、讨论。通过此次培训使得学生的沟通能力、感恩的心、自信心、班级意识大幅度提升,班级团队凝聚力明显增强,同学之间感情更深厚,交往更和谐。班级学生干部是通过两天的培训观察和学生积极上台演讲之后才推选出的优秀学生。

(二)学生感受

有学生这么写到:今天我上了人生中最奇特的课。认识了很多人,感觉班上同学很有人情味,同学们相处很融洽,相信本班一定会更加团结友爱,超越其它班,成为让别人都羡慕的优秀班集体。

五、个案研究结论与思考

通过为期两天的团体辅导,该班学生从人际交往、情感沟通、自我觉察、规则意识、班级凝聚力与自信心等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交往

人际交往的成败或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一个人的学业、生活、婚姻、事业等的成功与失败,如何创设一个高凝聚力的团体或让个体尽快融入一个新的集体,赢得友谊,为人生事业发展提供帮助,是我们很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

本次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更快融入班集体,他们学会了主动争取,主动交往。有一位学生这么写到:进入安中这个新环境,校园是陌生的,老师是陌生的,同学也是陌生的。我们面临的一切发生了变化,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带来压力和紧张,为了更好的成为优秀的学生,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我们要做的就是熟悉他、认同并接受他,尽快把自己融入学校这个新环境中。

(二)学会沟通

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不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特别是非言语行为可能使你在交往中事倍功半。

情感沟通是联系人们内心世界的纽带,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桥梁。团体辅导的魅力所在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那道障碍,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去倾听他人的话语,与他们沟通的关键,如何团结合作,与朋友分享欢乐与痛苦。

(三)立即行动

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玄幻的狂想,没有高调的口号,没有虚伪的煽情,有的,只有行动,不断地行动,向着目标,坚定地走!学生如是告诉我。目标就是动力,目标就是希望,不要管其他人的目光,想做就做,路在脚下,目光在远方。

(四)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一个以清晰自己人生价值观,激发感恩与成长动力为目标的训练环节。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在生命旅程中是如何对待亲情、友情、健康、事业、金钱等,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而努力的过程中,学会多赢与感恩。学生谈到在自我觉察中体会到了心痛、真理与爱,懂得了要爱护自己,珍惜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千万不要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五)提升自信

自信提升是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打破一些负性思维和消极暗示,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敢于追求,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并努力创造自己美好未来的一种积极心态,这是激发人成长动力挖掘潜能的一个有效手段。

(六)规则意识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的老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验证。制定规则来进行约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守规则的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学生一时的行为违背了规则,一定要去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不要仅限于简单地用规则约束。真正的关心会比单纯的管束效果好得多。我们老师面临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也应积极应对,而不是逃避和麻木不仁,任其发展。

通过这次团体辅导,看到了老师及学生对活动的喜爱,尤其是学生在团体辅导之后的明显变化,我们由衷的感到开心与幸福。

参考文献

第10篇

>>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 刍议职业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论职业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培养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新思路 试论高职学生日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毛元金")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欠缺,是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85-03

一 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十大职业能力”是:亲和力与沟通能力、吸纳知识的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心态调节能力、自我驱动能力、专业的业务能力、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无论哪种说法,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都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能力。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主要表现为:说话时词汇贫乏,用语不准确,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说话缺乏条理性,要表达意思时不懂得分别阐述,唆没有条理,思路混乱;与人交往少言寡语,缩颈低头,对于别人的言谈、说辨,只是听听、笑笑而已,从来不多言语;与人交往时心理素质脆弱,临“阵”发怵,问答交谈,未语脸先红,不知从何说起,需要回答问题时,更是“大汗淋漓”,语无伦次。

二 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育模式重笔考轻口说

在学生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接受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争取考上更好的高一级学校。在这样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目的下,无论是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还是考核方式都大大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老师和学生对口语能力培养的误解:只要学习好,考试分数高就行,其他方面都不重要。于是我们的学生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忽略对自己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最终造成我们的学生虽学习好、考试分数高但知识面窄、与人交往的能力低下的现状。

2.文学素养不够

在传统的教育考试模式下,我们的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围绕着考试,只学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不断地复习、反复地训练。这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限定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我们的学生文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知识的运用上显得机械、呆板,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因为运用、引用不当而造成交际中的尴尬和笑话。

3.语言思维能力较差

语言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词语足够的敏感度,对遣词造句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口语表达相对于书面表达来说比较随意、语言的逻辑性要求不高,我们在日常生活交际表达中往往夸大了这种随意性,很多学生在平时能侃侃而谈,但让他回答问题时,却说得支支吾吾,内容前言不搭后语。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的训练不够,语言思维能力较差。日常交际中,我们的讲话内容可以“散”一些、随意一些;在正式交际场所和主题交际场所的口语表达恰是要回避这些,要求目的性强,不允许“散”,不允许跑题,必须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富有逻辑性。

4.环境条件限制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差,除了教育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主要表现在:

第一,独生子女家庭。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和传统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有太多的优势:他们不需要为成为父母最喜欢的孩子而刻意地表现和讨好;他们也不需要为哥哥姐姐的认可和保护而甘当受气包和跟屁虫;他们更不需要为了喜欢的玩具和新衣服与父母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他们天生就是家庭的中心;他们不需要花费心思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简单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就可以轻松地解决麻烦和困难。这一切优势,让他们根本不用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根本不用去学人际交往的技巧、根本不用去注意说话的方式,最终导致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十分低下。

第二,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深入,电脑、网络、智能手机广泛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脑;生活里,几乎人手一部手机。QQ、微信、微博成为许多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的主要平台,电脑和手机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的主旋律:一有时间他们就会玩游戏、聊QQ;一有空闲他们就会掏出手机发微信、刷微博。于是手机、电脑代替了人与人的交往,微信、QQ替代了语言沟通。于是许多人在电脑前、QQ里、微信中指点江山、恍若大神,在生活里却嗫嗫喏喏、胆小怕事,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十分低下。

三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措施

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就业,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走得更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转变观念,重视口语交际

学生经历高考后来到高职院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经发生改变:由升学转为进入社会。未来的职场要求职业人必须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拥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是学习成绩好就一定能获得好的职业岗位,一定要变单纯的知识学习为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并重的学习模式。特别是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对学生今后是否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岗位、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拓展阅读,增加交际底蕴

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广泛阅读。从名人传记中感受他们成功的艰辛、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从文学名著中汲取精华、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从交际的相关书籍中学习一些交际的技巧、体会交际的重要作用。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断加深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3.设身处地,明确交际目的

很多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和最初的愿望截然相反。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太在意自己的想法,不顾别人的感受,说话不注意场所、不注意方式方法,失败也就理所当然。

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顺利完成交际,首先,在正式交际前一定要明确本次交际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哪些目的是最主要的、是本次交际必须要达到的,那些目的是在争执时可以妥协和放弃的。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并不是十全十美,要学会放弃,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其次,在每次交际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交际前,多收集交际对象的资料,或了解他们的历史、经历、成就和需要,或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做到在交际前心中有数。在交际时,一定要约定好合适的时间和环境、注意交际对象的情绪、及时调整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交际,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4.教师引导,打破交际障碍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打破他们羞说的心理障碍,也就是引导他们敢于开口。要想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一开始我们就要掌握好低起点、小梯度的原则:从听入手,通过观摩一些经典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或电影电视片段感受语言的魅力、语言交际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读开始,通过美文朗读、诗歌朗诵锻炼胆量、消除羞涩;从讨论开始练习表达,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班级演讲让学生由读到说。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发挥引导作用,正面表扬为主,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开口说话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自己也可以说得如此的好,有效地消除他们怕说、羞说的心理障碍。

5.创设情境,提高交际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把它分为日常生活、校园生活、职场生活三大模块,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互相点评、总结提高的方式来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我们在训练求职技巧时,可以把学生分成7~8个小组,并把它们分为求职组和应聘组,要求他们在课外自己查询资料、自主推荐角色扮演者和点评员。在实际操作时,首先随机抽两组进行模拟表演,其次各点评员对表演中的得失进行点评,再次表演、点评,各组表演完毕后,老师就同学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并提炼出求职应聘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最后让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多方渗透、检验交际效果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除了在口语教学的各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外,还应结合校园的日常生活开展各种活动,使之成为检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平台。教师也可以与家长配合,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如教师可让学生回家后把在校的见闻说给家长听,请家长评一评;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交际活动,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假期、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各种渠道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商务谈判 沟通技巧

一、商务谈判和商务英语

谈判,是指双方在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要求时,互相交换意见的技能。法国权威谈判专家阿兰・佩卡尔・朗珀勒在《谈判的艺术》中说道,没有人出生时就是谈判专家,但大家都有成为谈判专家的可能性。谈判大多在个人之间进行,或为自己,或代表组织团体。而商务谈判(Business Negotiation)是一种矛盾与统一的结合,实质上是经济实体方为满足双方需求,通过协商对话协调商务关联而确定商机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商务谈判的业务不仅包括产品,还有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我国目前的商务谈判已经走向国际化,国内很多企业已与世界接轨,我们应知道如何在遵守国际经济合作规则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益。而谈判离不来语言,随着商务语言运用越来越广泛,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作为英语的分支,不仅是商务知识、普通英语和谈判技巧的有机结合,更具有自身的时代性,能够灵活的增加谈判的针对性。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特征相同,但其表述更规范直白、严谨明晰。一个成功的谈判者,除了要在商务谈判中掌握专门的外贸英语语言,还要对专业领域知识、谈判技巧等非常熟悉,并适时运用,这样才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

二、商务英语谈判的发展

(一)商务英语谈判的国际性发展

商务英语谈判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跨国公司日渐兴起,世界各国经济体要想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融入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当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为了解决资源利益冲突、追求利益共享、创造多赢局面,商务英语谈判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商务英语凭借着自身覆盖面广和专业性强的优势,受到各个国家的青睐,能够更好地迎合国际贸易往来。由于不同国家地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间不尽相同,谈判者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均代表着各自利益。只有在充分尊重对方国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会晤洽谈,才能使商务谈判更顺利的进行。

(二)商务英语谈判在中国的发展

商务谈判的现有理论成形于欧美国家,而我国的国际商务谈判起源于唐朝,古代丝绸之路其实就是一种以货物交换形式的商务谈判。从古至今,我国的商务谈判都在不断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率突飞猛进,目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贸易进出口总值已达24.59万亿人民币。对于企业和公司而言,员工商务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也是选拔的重要参考技能之一,员工培训时的重点在于口语技能和文化素养。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最早成立的商务英语课程和相应的评估制度,虽然在我国起步晚,但近年来诸多高校也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事业培养了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三、商务英语谈判的主要障碍――文化因素

(一)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因素

由于在商务英语谈判中,常常是跨文化商务谈判,所以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我国和其他国家商务谈判人员沟通的重要因素。只有对不同国家文化有正确理解,通过讨论双方共性,达成协议,才能够保证谈判的质量和效率。中国和西方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科学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均有不同。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非常看重感情,讲究“集体主义”,所以求人办事总是强调礼数先行,注重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而西方国家则强调“人的能动性”,在商务英语谈判中喜欢开门见山,将人与事分开讨论,谈判重点在于实质内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用整体思维思考问题,就双方合作的长期共同利益展开讨论。当出现经济纠纷时,中国的“中庸之道”更希望通过人际关系解决矛盾,讲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西方国家更多的是运用法律手段,在签订合同时多会考虑意外情况的法律赔偿。在科学观念上,中国较迷信权威和古人经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保持严肃谨慎的态度,时间观念也有些淡薄;而西方更看重竞争意识,具有创新和挑战精神,重视现实生活和时间观念。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知,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二)如何避免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歧义

商务英语谈判是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打交道,谈判者不仅要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要在谈判前多了解对方的文化礼仪,找到文化交融的契合点。文化差异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所以谈判者切忌用自身的主观意识揣测其他民族文化,而应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使自己的谈判策略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商务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必定受到历史背景、地域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影响和制约。翻译人员可运用一定的语用策略,在准确传达意思的基础上,译入时找到合适的词语,做到文化信息对等,努力将文化差异降低到最少,从而提高谈判的成功率。比如有一则“Thirst come,thirst served.”的外国饮料广告,源自谚语“First come,first served.”译为“先到先得”。这则广告中,机智的使用“thirst”取代“first”,相似的发音使人感觉顺畅自然,而且“thirst”表示“口渴”,使人联想到口渴时饮料带来的爽。若翻译人员不理解其文化隐含意,这则广告的号召力则会大打折扣。

四、商务英语谈判的沟通技巧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商务谈判要有备而战,做到知己知彼。首先,要对谈判人员的谈判手段有所了解,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对方的优劣势与能够继续洽谈的问题,最好在谈判前做好心理准备,充分了解对方的客观需求和文化差异,尽量适应对方的谈判习惯。其次,可以针对谈判内容预先想好问题,按照问题的重要性列出顺序,以备不时之需。若谈判陷入僵局,也应保持温和友好的态度,避免正面冲突。最后,应全面分析自身条件,在谈判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确定好让步策略和备选方案,确保谈判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不同国家的谈判风格也不尽相同,俄罗斯人格外重视谈判中的索赔条款细则;美国人的谈判风格是沟通直接、自信心强,喜欢摆事实、提问题;德国人在谈判时一般不随意更改报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日本人更讲究团队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强烈,所以我们在谈判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更有助于“各个击破”。

(二)礼貌得体,用词准确

商务谈判中,礼貌用语的使用不仅体现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有利于对话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策略表明,当谈判者的认识和情感不一致时,为了使对方更能从情感上愉快的接受意见,采用礼貌策略可以给双方留足面子。当谈判双方做出适当让步时,以提问为例,间接的提问方式和请求式的礼貌用语更会让人觉得舒适,比如Is there any likelihood to make the price lower?(贵方是否可以将价格降低一些呢?)礼貌犹如一面镜子,不仅要注意言行的时间和场合,也要学会恰到好处的表达,太随便的语言可能会冒犯他人,而过于谦卑也会令人觉得虚伪。比如Are you joking?There

is no way!(过于随便的语气)和 We are

extremely and sincerely feel sorry for the mistake and hope you can accept our sincere and humble apology.(过于谦卑的语气)谈

判人员为了避免谈判时出现低级错误,要熟知相关的专业术语,对于数字、日期、合同条例等需反复斟酌,发现有歧义或模棱两可的款项要问清楚再达成一致意见,如合同中:the quality of these equipment will be guaranteed for three years from the date after purchasing.(保修期从购买日起三年内有效),这种措辞不够明确,确切的表达应为: from the dat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equipment,including the trial run of the equipment(保修期从设备安装完成之日算起,安装后的试运阶段也包括在内)。

(三)模糊语气,表达幽默

模糊语言具有灵活性,弹性回答能够争取时间制定战略,尤其当谈判中不便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暴露出来时,可以用模糊化的语言缓和现场尴尬氛围,给彼此留下回旋余地。模糊表达有:probably, as if, seem, to some extent , It is said that...等等,而例句中:We will make earnest study of this project and answer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our board meeting.(我们会认真研究这个项目,董事会后尽快答复你)可以为己方争取时间做相应的对策制定。值得注意的是,滥用模糊也可能会导致语气含糊不清,不能准确表达意思。有些谈判会略显严肃和单调,幽默表达作为谈判中的制胜武器,可以花费较少时间传递更多信息,不仅仅是为了博人一笑,也是避开锋芒,所以说它是一种机智的行为,针对交际中唇枪舌战激烈竞争的局面,更能让对方接受谈判者的观点,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

(四)暗含委婉,恰当拒绝

在谈判中用一些较委婉的表达,比如先肯定后否定的陈述观点,如I appreciate you counteroffer,but I’m afraid it’s not workable(感谢您的还价,可恐怕我们没法接受)先表达感谢,再委婉拒绝能够由于避免过于直接造成的谈判停滞。尤其在拒绝对方请求时,恰当的拒绝不仅不会使听话人感觉反感,还会有利于合作的达成。比如It is a pity that the second order can not be prepared in July,but I think partial shipment is a feasible method.(很遗憾,您的第二批货7月不能发出,但我方认为分批装运也是可行的方案。)甚至有时不妨要求对方先满足你的条件,如果对方能满足,你也可以满足对方的要求,反之亦然。比如If you can place a larger order,we may think about giving you a quantity discount.(如果贵公司能订货多点,我们可以考虑给您数量折扣价。)

(五)培养语用策略

语用策略是一种重要的言语沟通运用能力。 基于以上沟通技巧,一方面,根据目前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可以在课堂采取交互式活动,为学生选择设计合适的商务英语谈判任务,如:市场调查、讨价还价、售后服务、达成协议等,真实还原谈判场景,运用语言来实现交际目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以外语言环境,如:参加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听英文广播等,增加与外籍教师的沟通接触并观察他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真正做到在实践中运用技巧。

五、商务英语谈判发展前景思考

商务英语谈判的内容涉及多方利益,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谈判人员之间的较量,谈判结果直接影响着公司业务水平和发展前景。而商务英语又是国际商业谈判的必要工具,发达国家不但十分重视学科教学,而且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当下,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日渐增多,商务英语谈判在我国的推广也处于蓬勃发展时期,高水平全方位的商务英语谈判人才非常紧缺,一名杰出的商务英语谈判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纯熟技能,能够驾轻就熟的解决各种分歧,还要具备冒险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各国商人的文化背景和谈判风格。而谈判小组成员的知识储备也应具有互补性,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总体优势,提高商务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我国对外贸易人员还要对本国的政策法律加深了解,从法律的角度维护自身利益,并通过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总之,商务英语谈判者要掌握好沟通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推进我国国际贸易事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陈靖(1994―),女,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商务英语3班学生。]

参考文献

[1] 韩宁.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妙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1(01):143- 145.

[2] 何雪彩.项目教学法在《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 金苗.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冲突及商务英语的运用[J].中国商贸,2012(14):237-238+242.

[4] 王惠.商务英语在商业谈判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09(05):122-123.

[5] 王立非,张斐瑞.商务英语谈判:国际研究现状分析及拓展(2004-2013)[J].外语教学,2014(04):5-10.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文秘专业;教学改革

1 职业院校文秘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的先进理念逐渐确立,传统的文秘专业已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和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市场需求文秘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公关技术,能熟练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办公设备等等,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职业院校的文秘专业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首先,重理论轻实践。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是职业院校文秘专业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师照本宣科讲授完毕,安排学生在没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凭空杜撰,由此得到的是枯燥的课堂和学生习作的敷衍了事,让学生很难真正学到综合职业技能。其次,缺乏创新理念,不思进取。一般来说,职业院校中文秘专业教学管理的系统培训较少,学生甚至老师都很少能接触到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这就限制了他们的专业视野,束缚了专业教学的发展。同时,文秘属于行政管理岗位,一般社会招聘中文员的待遇比较低,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没有自我提高的意识,对专业问题不求甚解,不思进取。因此职业院校文秘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 如何加强文秘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2.1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最终是以就业为目的。学校需要结合社会用人单位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培养目标,使之能够胜任文秘工作的各项内容。

一是写作能力。作为一名文秘人员,写作能力是基本更是关键。一名文秘人员,如果缺乏写作素养和能力,是不能胜任文秘工作的。因此,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了解各种写作方式和技巧,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进行不断地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风,明确写作的严肃性和政策性,提高写作修养。

二是语言表达能力。文秘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技巧,否则很难做好这份工作。学校教学要通过专业、规范地训练,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自如,如和不同角色人的说话方式、重要场合的谈判技巧、成功地辩说、激情地演讲、幽默地玩笑等。语言能力的表达得益于渊博的学识,因此学校教学离不开广泛地阅读。

三是信息技术和办公设备的运用能力。科技的飞速发展,给各行业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因而岗位需求也更高了。文秘工作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方式,而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办公手段的现代化,要求文秘人员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传真机、打印复印机等处理日常工作,需要掌握日常办公软件的操作和灵活运用,能够了解如何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如何筛选重要信息等。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之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对先进事物的吸收和接纳能力。

四是人际交往能力。在近几年的高校招聘会上,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求职者的“情商”。文秘这一职业,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更突显了人际交往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悦,充满信心,还能带给周围的人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状态,利于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增强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社交礼仪、自身修养、职业道德素质等相关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2以岗位分析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实际应用技能。由此可以将专业课程归纳为三类:一是基础素养类,如人文社科、职业道德渎职、心理健康、哲学与人生等;二是职业技能类课程,如应用文写作、秘书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三是实践类课程,如公共关系、文化礼仪、会计基础、摄影等。这三类课程是对文秘专业所有学生的要求,以此来适应现代秘书职业发展多元化的趋势。

根据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地课时搭配比例。减少纯理论学时,注重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3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受到严重谴责,结合学生的特点,大胆探索和实践情境模拟、现场教学、换位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室中模拟会议召开,会议文件的起草、会场的布置、参会人员的接待、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涉及多方面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印象获得实践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职业技能

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实习实训,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首先,在校内安排顶岗实习,将学校一些部门的秘书岗位提供给学生轮流承担,比如办公室管理、图书信息处理、文件起草、会议组织等任务,安排正常的工作量和工作职责,让学生亲身体会文秘工作的真正价值;校内举办的文化节、运动会等相关活动,让学生自己起草策划,组织安排会议的相关工作等。

其次,组织社会实践,提高职业技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企业庆典、公益社会活动、颁奖仪式、公司经验交流会等,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职业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同时,职业院校要积极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提高学生“习文办会办事”的能力。

2.5强化综合素质,助推就业竞争力

坚定的信念、充沛的精力、果断的胆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都是成就事业的必要保证,广泛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磨砺,对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笔宝贵财富。坚持给学生传输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种“比别人更会学习”的素质,学会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3 结论

可见,职业院校文秘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涉及诸多因素,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特点为基本原则,优化教学思路,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文秘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筱敏.中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2014(9)

[2]莫正桂.论中职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2)

[3]王翠风.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3(6)

[4]史娜约.中职文秘专业教学方法运用浅议[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5)

第13篇

【关键词】沟通能力;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沟通能力,作为有效传递信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作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基础能力,已成为企业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最重视的可迁移技能之一。但目前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一些主要工作对象指向人的专业外,比如护理、营销等专业会开设专门的沟通课程外,一般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鲜有专门的课程开设,并且在日常教学中较少关注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未来的去处无一不是在为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和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因此,社会的需求就是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既然社会如此重视人才选拔和聘用中的沟通能力的考量,那作为人才培养源头的高校,应针对社会、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要求,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尤其是将能够在生活、学习、工作和其他活动中无时无刻不需要的沟通能力,通过日常专业教学、第二课堂和专门课程等平台,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丰富和充实素质教育的内容,促进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专业教学中沟通能力培养的渗透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和推进,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改革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以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就是通过各种任务和情境的创设,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在教书职能发挥的同时,不忘育人职能。但是,鉴于各方面的压力和原因,大部分教师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教书育人中的育人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沟通,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使学生接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专业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占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大半以上,因此,在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上,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多、时间长等优势,利用好专业教学这个平台尤为重要。

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通过问题解决方式对学生进行沟通能力培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能。专业知识技能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有意识的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很快提升的技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都放宽了对专业知识背景的要求,转而更加重视学生的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因为人的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是通过长期的日常行为养成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育人职能的发挥,更能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上课、实训、答疑等方式,每天都要和不同的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学生来讲,与每一位老师的交流都是进行沟通能力训练的难得机会。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牢牢树立育人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能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己任,针对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的沟通问题,及时给予指出和建议,将会对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比如,发现学生课堂上玩手机、不听讲,强硬的收取手机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是课后与学生深入的交流,挖掘学生不听讲的原因,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之所以不听讲,有可能是他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可能是他不知道所学知识有何用,如果解决了认识上的根本问题,教师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是以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方式,示范着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沟通技巧。再比如,有些老师,在午休或晚间休息时接到学生请假或并非紧急事件的电话,就可以就电话沟通时间选择不合适这一事件,进行沟通基本礼仪以及沟通中时间、地点、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从学生身边的事、从学生自身的事件去开展问题解决式的沟通能力培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牢记。

以教学方法为抓手,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沟通环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参与是高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落脚点。改革的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但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施上。新时期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活动。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平台,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进行知识传授沟通的同时,鼓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教学方法的合理设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沟通环境。

课堂教学沟通环境的营造,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作为硬件部分,指的是教室的布置和教学设备的配置。教室的布置主要是座位的安排,既自由又集中的开放式安排,可以打破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填鸭式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把惯常要我学的单向沟通变成我要学的双向沟通。开放式的座位安排;可以创造平等、民主的氛围,增强师生间的尊重、信任以及沟通交流的愿望。教学设备的配置主要指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及生动、形象的教具等,它们是多样化教学方法使用的保障。作为软件部分,就是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设计应结合课程内容、性质、目标等,将讲述、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启发式、体验式、情境式、角色扮演、游戏、案例等方法进行有选择的结合使用,不能各种方法罗列使用。灵活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和参与式的学习,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暨此营造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氛围、生生间团结合作的关系,在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同样达到了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二、第二课堂中沟通能力训练的设计

如果说专业教学中沟通能力培养的渗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形式的沟通能力培养方法,那么,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就应该成为学生进行沟通能力实践与训练的成长平台。

依托社团活动,强化沟通能力训练环节的设计。大学里成立有各种类型的社团,以社团为依托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领导、策划、执行能力的训练,更是学生在校期间沟通能力的真实训练场。因为任何活动,从确定活动宗旨到活动策划实施,再到执行总结,都是以社团组织的名义进行,而非个人行为,因此,组织成员之间从个人意见的交流、讨论、协商到统一,无不需要通过沟通完成。但是,如果社团成员意识不到社团活动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沟通训练机会,那社会组织活动的意义就将大打折扣。因此,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应从沟通教育的角度重视并强调活动中沟通训练环节的设计,不搞形式主义,不追求活动的次数,不只为写报告和总结,而是要把握和提升活动的质量,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积累人际沟通与交流的经验,提高独立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有感悟、收获和提高,通过活动,在与人交往中学会沟通,使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在校社会实践的平台以及沟通能力培养的沃土。

利用各种比赛和日常班级活动,促进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高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类比赛,诸如辩论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职业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另外,行政班级和团支部还会不定期地举办各类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活动,这些比赛和活动,无一不融入了沟通能力训练的元素。只是很多时候,在举行比赛和活动时,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无论举办者还是参与者,对于活动的作用和目的缺乏深入的认知和剖析,在活动的策划、举办和执行中,缺乏对学生沟通能力训练的引导,不能很好地利用活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致使许多沟通训练和实践的机会白白流失。因此,无论是高校负责各类大赛的职能部门的教师,还是行政班级的班主任,应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能,将素质教育意识扎根脑海,在策划、审批和举办各项比赛和活动时,对于比赛和活动的作用、定位、目标给予认真的把关和指导,尤其对沟通能力的训练给予积极的引导,使高校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不仅满足学生内在的人际交往需要,更要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舞台。

三、专门课程中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除了专业教学中沟通能力培养的渗透以及第二课堂沟通训练实践平台的搭建,专门的沟通能力课程是学生进行系统化沟通能力培养和训练的主渠道。

开设专门的沟通能力系列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通过专业教学中融入问题解决式的沟通能力培养和第二课堂中注重实践环节设计的沟通能力训练,学生会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个别案例以及专门设计的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而且记忆深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同学之间理解、关心、交往与沟通氛围的营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心理的形成,从而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但是,在专业教学和第二课堂中,学生接受的大都是应该怎样做的教育,而对为什么这样做较少探究,学生掌握的沟通知识和接受的能力训练缺乏全面系统性,参与的活动和案例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沟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方法能力与技巧进行系统有序的梳理,开设专门的系列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掌握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举一反三,进行应对典型沟通境况的知识储备,从而理论联系实际,灵活有效地解决各类沟通问题。系列课程可以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个体沟通能力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课程,有效弥补存在不足,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从而能在进入社会后,在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不因沟通能力不足而受约,相反,让良好的沟通能力成为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整合素质教育类课程,形成沟通能力培养系列课程。目前,高校开设有许多公共基础课和公选课等素质类课程,比如,大学语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人际交往与沟通、演讲与口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口语训练、素质拓展训练等,这些课程从不同的切入点都包含有沟通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内容。如果能对这些课程加以整合,从素质教育顶层设计的理念出发,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性质,从系列课程相辅相成的角度去准确定位,确定各课程的教学任务和重点,明确各课程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从而形成沟通能力培养和训练的系列课程,将会使学生学得乏味、老师教的没劲的一些课程,重新注入动力和活力,焕发应有的光彩。

比如,大学语文课程在有些高校的开设,基本处于食之无味、弃之不行的境遇,如果能将大学语文中有关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等内容,以任务导向进行模块设计,针对求职简历的制作、实习报告的撰写、毕业论文的设计、不同情境语言运用的方法等进行应用型教学,一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应用中获得知识传授的载体和抓手,二来学生在遇到上述任务和问题时,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得学习的渠道,即使不在课程的开课期,借助网络课程,学生仍然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再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如果不从素质教育顶层设计出发,各自按照自有课程标准和体系进行教学,那么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的内容就将重复,而这些课程的学时本来就有限,把有限的时间用在重复的内容上,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通过系统的整合,各有侧重,不仅避免了学生对重复内容的厌倦,而且无形中增加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21世纪的合格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沟通能力是关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可迁移能力,也是企业最重视的能力之一。有些企业,包括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在人才招聘校园点将时,甚至直接打出专业背景不是问题的大旗,只要有兴趣和具备企业要求的综合素质,比如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较强的分析、组织能力及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等,都有机会获得求职的成功。这充分说明了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沟通技能对于任何职业和行业都至关重要。因此,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将沟通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社会的需要、企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薛桂英,赵小云.青少年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1):61-63.

[2]周丽欣.人际沟通课程改革的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86-87.

[3]程肇基,谢旭慧.一致性沟通模式、团体辅导与青少年人际沟通能力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12(9):80-84.

第14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基层;医疗岗位需求;职业能力

我国是口腔疾病的高发国家,而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和口腔卫生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的人们仍得不到正规有效的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因此,高职医学院校为社会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是解决当前基层口腔卫生需求问题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各种原因,高职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高度模仿五年制本科、口腔基础和专业课程课时不足、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1],如何培养符合现代和未来岗位需求的医学人才是高职医学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深入行业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研究,现就基层口腔医学人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1基层口腔医疗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使我校开设的口腔医学专业能够更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课程教学适合实际岗位需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调研组深入珠三角、粤西地区以及周边市县区,对63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工作任务和流程、职业核心能力、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行业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调查,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用人单位负责人、临床一线工作者、相关行业企业负责人、人才市场上有关企业的招聘人员、我院历届毕业生等,采取了个别访谈、参观交流、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基层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个体牙科诊所等,主要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基层口腔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需求的重点是熟练掌握口腔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技能、各种义齿的设计和制作技能、各种牙齿的拔除技能等,能与病人进行融洽的沟通,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获取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等。调研组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单位的岗位人才需求现状,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社会岗位群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提出并分析了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基层口腔医疗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指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从事口腔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笔者将其归纳为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3个方面。

2.1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是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

2.2社会综合能力

社会综合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适合其生存环境的公众化言行举止的一系列社会行为能力[2],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需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处理医患、同事、上下级等各种人际关系时,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在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社会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发展。

2.3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掌握了具体岗位现有专业技能,并且能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进行自我知识更新,使自身潜力不断释放、技能不断提高的能力[3],包括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使目前的知识技能“管用、够用、实用”,将来却不一定。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今后如何生存和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向目前某一岗位群输送人才,而要立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岗位的不断变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其后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基于基层口腔医疗岗位需求的教学改革

为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基层口腔医疗岗位职业能力,我校口腔系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探索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与行业专家和社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交流与沟通技巧、社会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人格修养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校企共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在实训资源整合、课程体系、教材、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技能考核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深入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口腔医学专业与当地产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3.2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

我系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基于基层岗位工作和技能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和制订教学计划,打破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以实际临床应用为目的,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使课程体系不再是五年制本科的压缩版。

3.3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我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综合运用PBL教学、CBL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把知识点划分为一个个临床工作任务或问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2~3天)自己翻阅教材、查询资料,进行思考、分析、归纳、解答问题后,上交作业。上课时教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后教师循序渐进地推导、讲解,归纳知识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自己寻找答案和分析思考,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彻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透彻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了自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4设置模拟临床情景的岗前综合性实训课程,培养专业综合能力

我系依据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基于临床工作过程,将口腔医学专业各门课程中的所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口腔医学岗前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口腔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疾病鉴别诊断、制订诊疗方案、综合病例分析、综合病历书写、常见病病例汇报、综合性强化实训、医患关系和沟通技能等,包含了与口腔基层卫生服务岗位工作相关的全部专业知识和能力。该课程模拟临床接诊病人的情景,在口腔模拟实训室采用“接诊病人—病史采集—专科检查—病症分析—鉴别诊断—诊疗原则—操作实训—病历书写”的实训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使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实现有机衔接与融通。

3.5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程

我国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口腔医疗卫生服务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和社会因素[4],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口腔科医生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具有高度的人文关怀意识、高尚的医德与良好的服务态度[5]。我系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人才培养全程,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内容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地灌输“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强调临床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各种口腔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医患沟通技能。我系积极开展各种医学人文主题活动、口腔社区义诊和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口腔医学生早早树立人文关怀意识,提高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使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6加强学生对医患沟通的学习,树立现代社会医患关系意识

近年来医患纠纷日益增多,权威报道称80%的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因此,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而将这一内容的学习提前到医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对医患纠纷的发生更能起到预防作用。所以我系积极举办医疗法规、医疗案例、医患沟通方面的专家讲座和学生演讲比赛,并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讲述某一疾病的同时讲述诊疗该疾病容易发生的一些医患纠纷案例,并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医患沟通技巧,使其懂得预防、避免和处理医患纠纷。

3.7早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职业服务和创业意识

除校内实践教学以外,我系强调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早接触病人,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开展课间社会实践活动和寒暑假社区见习,如开展社区口腔健康调查、常见病义诊咨询、口腔健康宣教等活动,提高学生口腔岗位工作技能和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另外,我系自2012年开始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民营口腔诊所创建与经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周边口腔社区诊所开展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民营口腔诊所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经营管理模式,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腔诊所设计和模拟经营管理训练。创业训练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了创业能力,并有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8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我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开发精品课程网站、微课学习平台、师生交流平台、校园网习题库等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源,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微课是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6]。我系自2014年开始开展微课教学,教师将每个知识点或口腔操作技术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放在学校微课平台及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下载到个人电脑或智能手机上学习,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微课视频可重复观看,是一种不受时间和地点等条件限制的方便高效的教学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3.9重视实践技能考核和过程性考核,使教、学、评有机结合

我系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及期末理论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过程性考核指分阶段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包括每次解决问题的成绩、病例报告成绩和学习态度,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过程性考核的目的不在于成绩本身,而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渴望评价和积极参与评价[7],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参照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方式,采用客观结构化能力多站式考核方式,占课程总成绩的30%。

4结语

我校口腔系始终坚持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目前与未来口腔基层职业岗位需求的原则,开展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专业,根据专业岗位技能需求设置课程,根据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建设医教结合的“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和职业氛围浓厚的口腔医学实训基地,校企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自2008年起,委托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构,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调整创新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调研数据证明,我系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毕业生符合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岗位需求,成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口腔医学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娜,宋锦璘,邓锋,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口腔临床医学本科综合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92-93.

[2]肖放鸣.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探索,2010(8):32-34.

[3]崔德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5):44-45.

[4]张轩,余占海,殷丽华.口腔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教育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19(4):740-741.

[5]赵弼洲,余占海.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0,31(10):72-73.

第15篇

前些日讲课,提到人际沟通,哗啦啦地为朋友开了一批书单,有《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谈话的力量》、《说服你其实很简单》、《沟通力》、《影响力》《绝对成交》、《共鸣》、《说话的魅力》、《说话就是生产力》等,其中,还对科里·帕特森团队的两本书作了重点推荐——《关键对话》和《关键冲突》。

在国内,这两本书新近出版,但严格意义上讲,它们都不算新了。《关键对话》首次问世是在2002年,《关键冲突》则是在2005年,两本都是当年《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关键对话》更是高踞《商业周刊》、亚马逊等排行榜首位。将近十年后,这两本书旧版新出,仍备受关注,为市场所追捧,足见其作为全球级畅销书和必读之经典,并非浪得虚名。

一般而言,说到化解冲突、有效沟通,总会有人给出如下建议:要学会倾听、要心平静气、要理性对话,或者要辅以合适的情境、制造恰当的氛围。但是等等,万一你遇到是这样的情况呢——要结束一段感情;和总是冒犯你或喜欢提意见的同事交谈;让明显有点耍无赖的朋友还钱;指出老板一些不对的做法;批评同事有点差劲的工作表现;和前妻(或前夫)讨论孩子的抚养权或探视权问题;应对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儿女;对我行我素的自私邻居提出遵守公德;与供应商就价格进行谈判……你会突然发现,书生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有时候,要做到“有话好好说”都很难。面对僵持的局面、糟糕的进展,双方要么争执不休,互不相让;要么选择逃避,难道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当然,我也见过有些人干脆各说各的,牛头不对马嘴、南辕北辙几万里。试问,这样的沟通称得上高效吗,或者,连进行下去的必要都没有。

然而这就是科里·帕特森团队研究成果的高明之处。一如书名,他们把那种存在高风险、各方观点差距明显以及对立情绪激烈的讨论称为“关键对话”。相对于其他不伤和气、无关重大利益、没有巨大分歧的谈话,“棘手”是关键对话的一个显著特点。说白了,就是不好交流、没得商量、爱咋咋地,因此,传统书籍所传授的沟通技巧,其展开对话的前提都已不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们自然也就无所适从了。在科里·帕特森团队这里,他们提供的技巧是专门针对高难度谈话的,好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认为,解决关键对话问题,首要任务就是要缓和紧张矛盾、消除敌对情绪,而这只要掌握两大原则。

第一,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对话目的,即我希望通过对话达到什么目的。这一点很重要。事实表明,在激烈情绪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沉默不语,要么疯狂发作,全然忘记了本来的对话目的:和对方一起磋商,找一条双赢之路。“不难想象,偏离预定目标的对话怎么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呢?”科里·帕特森写道。第二,就是在对话过程中始终注意维护安全感,即让对方毫无心理压力地和你展开沟通。这个原则涉及很多具体做法,也是《关键对话》一书重点讨论的内容。例如书中提及的注意观察、保证安全、控制想法、陈述观点、了解动机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加上前面以关注自己真正目的的从“心”开始原则,这六个方面构成了开展“关键对话”的系统策略。

不过,对于这一类书,很多读者抱有怀疑,主要担心会不会“说则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对此,科里·帕特森团队倒也自信满满。他们认为:“实际上,我们在该书介绍的对话技巧可以解决你能想到的任何问题。我们专门挑选了17个复杂的案例进行分析,看看遇到此类情况时你该怎么做。”譬如,在第10章中,被拿来分析的各类案例共有17个,包括性骚扰、极度敏感的配偶、说话不算话、顺从权威、破坏信任感、无尽的借口、以下犯上(或目无上级行为)、麻烦而隐私的问题等。

就像该书的副标题——“高效能沟通营造无往不利的事业和人生”,在科里·帕特森等作者看来,关键对话有助于事业的成功、职业的发展,能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交网络,此外,他们还提出一个更大胆的主张——提高免疫力,帮助抵御疾病,进而提升生活质量。不得不说,后者虽然超出了科里·帕特森等人的专业领域,但也不是没根据的,事实上,它是近年兴起的积极心理学重点探讨的课题。

《关键对话》出版后第三年,科里·帕特森团队再接再厉,又合作了《关键冲突》。从理论脉络的连贯性而言,《关键冲突》应该算作《关键对话》的姊妹篇。除了同样面对高风险行为、当事人高度情绪化的情境外,很多应用原则也来自《关键对话》。

即便如此,区别也是有的。关键对话是指当两人或多人具有不同看法,又不知道如何消除分歧时,便会错误地发展为沉默以对或暴力相向的结果,使得思想的自由交流被阻塞。换句话说,如果处理不当,不同意见加剧矛盾激化,从而导致错误的决定和充满压力的人际关系,最终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关键冲突的特征是应对失望结果,后者包括未实现的承诺、未到达的期望以及各种错误行为。这种冲突包含着责任的体现,通常源自诸如此类的责问:“你为什么不按规定去做?”

“和某人面对面对抗(也可以改为‘对话’、‘协商’、‘交流’等),让对方承担起应负的责任。”这便是关键冲突的全部要义,而目标则与关键对话极为相似: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和人际关系得以改善。

在接下来的行动方案建议中,如果熟读《关键对话》,那么对于《关键冲突》的体例编排和一些原则必然不会陌生。像一开始的“明确选择”实际上跟《关键对话》中的“从心开始”一样,谈的是明确目标、保持理智。而之后的问题描述、灵活关注(主要是应付对方的转移话题、愤怒咆哮和沉默对抗)等歧视还是旨在“营造安全氛围”。按照科里·帕特森的说法,只有让对方放轻松,在心理上对你没有戒备、敌意或是不信任,那么你提出的建议就多了一份被采纳的可能,实现共赢也就多了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