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学所有知识点范文

化学所有知识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所有知识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化学所有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高职;汽车电器;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崔宏巍(1974-),男,河南安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副教授。(广东 深圳 51805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科研项目“产学研用模式下高职专业群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2JK296)、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213J31000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61-02

“汽车电器”课程是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包括汽车电源、起动、照明、信号、仪表、车身电子、辅助安全电子、巡航装置等结构、原理、线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其设置的目的在于适应汽车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的要求。通过“汽车电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器系统检修与维护等方面的应用技能,使学生掌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理论和实操技能。“汽车电器”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重要的模块化课程之一,针对这门课程,需要在适合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建设,本文具体从实训项目内容安排、设计方法、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结合、教学过程优化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一、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1.合理安排实训项目内容

根据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汽车电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技术和汽车电器的原理与应用,详细介绍了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故障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逐层分析了典型系统的电路原理图,以及处理典型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一般故障的方法。将汽车电器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训项目,在实训项目中突出关键知识点,注重培养和加强规范操作,以满足汽车运用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汽车电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如图1所示,其中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各占50%。

2.实训项目的设计方法

在教学计划安排中,“汽车电器”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及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基础”等,考虑到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在电子技术基础方面普遍较弱,本门课程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课程本身也有较多枯燥和抽象的内容,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并且有畏难心理。在课程的实践部分中,学生也普遍只对汽车电器零部件的简单拆装感兴趣,不愿去对电路原理和系统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这些特点,在设计实训项目时应深入浅出,将各部分重要的知识点设计转化为高职学生可操作的实训项目,可考虑安排几个综合项目,要求学生参与并完成综合训练报告,包括项目要求、总体方案、完整的工作流程及训练成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电动车门窗这一部分,实训目标确定为掌握电动车门窗玻璃升降器的线路检测方法和故障诊断与排除。为达到这一目标,设计内容如图2所示,本项目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正确的拆卸和装配玻璃升降器的电器部分与机械部分,掌握玻璃升降基本工作原理后,要求学生对其线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检测,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每人动手设计一套玻璃升降控制系统,要求每人自己设计的系统能够通过组合开关正确的实现车窗玻璃的升降,对于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比如引导学生想办法实现车窗的防夹手功能,在完成前几项要求后,对于系统的故障诊断也会水到渠成。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设计成果,并且对成果有一种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汽车防盗系统检修等其他项目的设计也可以参考以上方法和思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3.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汽车类专业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在不断的规范与完善,但不容忽视的是课程的实训部分还存在着相对自由、随意性大的特点,学生操作无序、不规范作业,指导教师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困难等问题。学生实训质量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平时的实训课属于过程评价,最后的期末实训考核属于结果评价。因此根据实训项目的特点,建立可行的学生实训评价体系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将每个实训项目的评价指标细化,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和完成后由实训指导教师给出评价,并且可以留出一定的分数比例给每组组长,也可使学生与其他组成员互相评价,客观的反映学生在操作熟练程度、规范性、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展开积极的竞争,避免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随意和散漫。

“汽车电器”课程中“发电机的拆检”实训评价表如表1所示,将发电机的拆检实训细化为包括拆卸装配、测量、操作规范、学生互评在内的8项具体指标,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出评分并记录,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成绩则不同。完成实训目标后,成绩较好的学生会有成就感,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实训评价表找出存在差距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自身水平。平时成绩累计到最后的课程期末考试,对实训课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课程教学与汽车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

考试对于教育而言,是一种手段而绝非目的,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往往舍本逐末,将通过考试看做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因此,如何将考试与平时的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有效的利用好“考试”这一手段非常重要。由于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考试的实操考核试题库是公开的,并且较为全面和系统,因此将职业资格考试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措施值得探讨,经过对新颁布的汽车维修电工中级实操考核试题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汽车维修电工实操考核内容分布与比例如图3所示,具体内容分项见表2。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器在汽车维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汽车维修电工已经是多数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必考证书,因此“汽车电器”课程在实训安排时可适当与考工相结合,这样学生训练时也会动机明确、目的性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模块化教学改革后,根据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明确的教学大纲和目标,因此课程的教学也不能单纯以考工为“指挥棒”,而是应当有所重点、合理利用。

三、教学过程的优化研究

“汽车电器”课程重点讲授汽车常规的电器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分析电器电路,掌握电器电路故障的检测与诊断,通过分析找到故障,从而解决汽车电器和电路维修的问题。因此,本课程的每个实训项目都可以深入的挖掘其在企业和实际应用的背景。如在汽车防盗器这部分的实训教学设计中,结合市场上流行的某种电子防盗器的设计思路、安装方法,并以该防盗器防盗窃成功的典型案例作为情景来安排实训,学生以组为单位真正的在汽车上设计安装,并要考虑线路布局、防盗器安装部位隐蔽性、异常情况下熄灭发动机的不同途径、防盗器工作可靠性等多种因素。通过真实的实训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汽车电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色,建议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如传统的教室内集中讲授与计算机多媒体(文本、图片、视频、声音、幻灯片等)、互联网等手段相结合,讲解汽车电器的基本理论知识,注意基本概念的引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总体、由分析到综合。在学生掌握汽车电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其在汽车维修方面的应用,从微观到宏观逐步构建汽车电器知识与技能体系。任课教师需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教师自己必须进入角色,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且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讲授要富于逻辑性。在讲课时,要适当提一些问题,可以将一些比较枯燥的概念与日常生活实际及学生过去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职汽车类专业“汽车电器”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注重应用,面向实践,结合汽车的实际相关电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力求体现“保证基础、加强应用、体现先进为本位”的特色。注重以提高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实际案例的引入,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力求突出重点、讲透要点,分散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的各个难点,把握好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深度。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因时、因人、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家喆.汽车电子控制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第2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有效途径

就业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社会和谐的国家大事。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之首,据我国教育部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翻了6倍,从115万增加到630万,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80万人。大学的扩招随之带来了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使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情况,毕业求职前做好相应准备,已成为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积极探索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理性择业,实现就业、职业和谐发展,提高就业质量,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核心,也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近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凸显“择业难”特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基本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与本科院校存在着较大区别,高职教育人才定位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期望是毕业即能上岗、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人在从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中,对所带16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从入学到毕业就业,发现约60%的高职毕业生所谓的“就业难”,实为“择业难”。即学生找一个工作不难,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却不容易。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部分学生在大三临近毕业找工作时,都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岗位。由于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缺少方向,出现不能理性择业或盲目就业现象,进而造成就业难和频繁跳槽情况发生。

二、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学生理性择业的基础

不能客观、理性的认识自我,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造成高职学生择业迷茫的主要原因。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自我认识,通过职业测试和评估,理性、科学的分析自己,确定自己的职业气质和职业兴趣,进而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生涯路线和行动规划。包括学生未来职业理想的确立、职业目标的定位、职业分析过程和职业训练实践等。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来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该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人成才,对学生的职业选择与未来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就业指导有效性

就业指导是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高校辅导员多具有教学和管理的双重身份,既是就业指导教学的主要师资力量,也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伴随他们度过整个大学时光。因此,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各个阶段的要求,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到辅导员管理日常工作中,在各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提高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大一学年侧重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一学年是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科学认知自我方法,发现自身潜能和优势;并通过小组讨论、自我测试、生涯人物访谈等实践活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职业目标进行方向定位。 转贴于

1、利用大学新生的可塑性,引导学生培养对专业的认同感

对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阶段的规划,生涯发展大师萨珀(Super)提出了著名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从终生发展角度出发,把整个人生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立业与发展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处于各个阶段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晚,这一块在基础教育阶段几乎是一个空白,学生高考填报志愿,专业选择一般来自父母或师长的建议,加上高考的竞争激烈,大学新生入读专业会与填报专业有所出入,在高职院校考生被专业调剂的比例更高。这些原因造成了新生入学后对所学专业的迷茫和失落,影响到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处于成长和探索阶段的大学新生的可塑性大,通过引导,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及职业的认同感。

2、利用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引导学生根据内外环境,找寻自己的职业锚

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职业生涯规划时另一个必须考虑的要素。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那种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锚,影响因素包括天资和能力、工作动机和需要、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职业锚对职业选择既有重要影响。

(二)大二学年着重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大二学年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在工作中要着重对学生能力进行定向拓展,通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素质拓展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通过专业实习实践,深入企业,了解社会,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生活,使学生了解专业就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找出自己的差距,调整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这一时期里,辅导员要配合学校、专业课老师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就业理念教育等,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实现所有目标的具体措施。辅导员要根据每名同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启发学生职业梦想,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参谋,并因人而异地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

(三)大三学年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特点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大三学年是高职学生的毕业年度,在这一年,学生要完成实习、择业、就业等多项关键项选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这一时期辅导员工作要加强就业形式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有关就业政策和法规,根据社会需求和个性特点来调整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发挥特长,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就业的主动性;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就业技巧的培训,使学生学会收集就业信息、简历制作,掌握面试技巧,熟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程序和内容,懂得常见的劳动争议解决办法,增强劳动法规、法律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帮助大学生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具备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 高一化学 苏教版 必修课 教学思考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课的教材内容,几乎结合了整个高中化学需要学习的所有知识。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基础,完成为后续学习奠基的使命。

一、完成由初中思维向高中思维的过渡

(一)给学生适应的空间。在刚刚进入新的环境学习时,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陌生的环境,而在心理上存在一定压力。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就会采取自己所熟悉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在初中时听从教师的进度进行学习,教师会做好准备,而他们只需要接受教师“投喂”的知识就可以。而在高中学习中,教师上课时只会讲精要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查漏补缺等自主性学习。如果开始教师和学生不能配合好,就会对学生造成打击,对化学学习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之初,帮助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节奏中,给予他们适应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

(二)迅速进入高中学习模式。在高一化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对整个高中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为每一章的内容都是不同的,学习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要养成自主习惯,在每一章学习前,对章节所学习内容做一定了解,不仅仅是预习,还要将力所能及的知识全部吸收,再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知识的重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为什么同一种物质在一个化学反应当中充当氧化剂,而在另一个化学反应当中充当还原剂呢?对这种问题如果不进行自学的话,则是不会发现的,在课堂上直接听课也不会留下太深印象,没有从根本上吸收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对自己提出问题并尽力找出答案,无法解答的再在课堂上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减少学习中的漏洞。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进入高中的学习模式当中,才能进行高效教学。

(三)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在高中学习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就会发现,教师讲授的内容不像初中教师一样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板书也是一字不差地供学生誊抄。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让教师在讲课时无法将课本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完整、详细的讲解,板书更是仅有一些重要的公式推导过程,所以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一节课下来可能寥寥无几。化学知识点细碎繁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将所有知识点都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记录教师所讲的重难点,还要将做题时涉及的知识点积累起来,这样不仅方便在日常学习中随时进行巩固,而且有利于在考前复习时,逐一回顾,查缺补漏。

二、高一化学教学重在基础

(一)课堂教学以基础为主。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所考察的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化学反应,而是逐渐偏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但是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便是考察书上没有的化学方程式,解析它的本质,也是最基本的四种反应类型。所以,这种考验学生能力的题,其实考察的还是学生是否对化学的本质有深入了解。因而,教师不能忽视化学基础的学习,打好基础才是能力提升的关键。在教授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的本质、原理及组成等知识,扎实基础。此外,由于高一化学苏教版的内容很广泛,因此教师不应任意拓展知识,使得本末倒置,加重学生负担。

三、书本与实验相结合

(一)实验可以切身感受化学。在新课标的学习要求下,学生的实验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考大题中,实验题分数占比重很大,苏教版教材中的实验也很多。教师应当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学生实验机会,并要求他们对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化学原理等进行总结。一些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其实在大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没有切身体会时,就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书本上的实验现象,钠在与水反应时发光发热,在水面移动等现象,单凭想象,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激烈反应的,更不用说钠与酸更加激烈的反应现象。所以,应该让学生亲自看到整个化学反应过程,感受化学反应的魅力,如此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也会加深。

(二)书本与实验相辅相成。化学的学习,既离不开书本中的化学原理解析,又离不开试验中真实的化学反应现象。在初中化学中提及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是否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相悖?通过金属钠和水的实验,再通过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对金属和盐溶液之间的置换有了深度认识。为此,教师要将教材的学习和实验紧紧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促进其实验能力提升。

在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着重于基础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提高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推断能力,将教材广泛细密的特点发挥出来,为学生对化学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艾志伟.提高高一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1(19).

第4篇

1.1课程设置改革

首先,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是文理兼收的,故选择叶芬霞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作为教材。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课程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解决环境科学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和环境化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程确定选取容量分析(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仪器分析(吸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设定教学计划,理论环节50学时,实验环节22学时,实验分别设计入门项目、验证性项目、综合性项目等多种层次的8个实验项目来反复训练学生,培养学生获得整体行动能力,同时注重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衔接和渗透,真正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1.2理论教学改革

在分析化学的理论教学中,既要讲授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严格树立起“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能力。又要将新发现的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巧妙的融合到经典分析化学中,如介绍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等课程方面的应用,特别是环境污染治理、生命科学在分析化学方向使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不应重在讲授,而应重在“授之予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首先,教师提出能够涵盖课堂教学所有知识点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去预习,既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又可让学生发现自己遇到的难点。然后,通过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让学生自己挖掘每个问题所涵盖的知识点,并引导其掌握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的解决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不但帮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所学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和发展。比如新课前先留下问题水中Cl-和CrO4-同时存在,缓慢加入浓的AgNO3哪种离子先沉淀呢?实验现象又如何?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学习分步沉淀的原理,同时鼓励学生小组设计实验,理论课前可以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通过查找资料分析原因,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解答问题情况讲授新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灵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对比方法,包括将有关同类滴定分析方法原理知识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几种常规容量分析法的相似点不同点、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异同点、三种银量法的异同点等,又如如何选择最适的指示剂,重点讲根据酸碱滴定曲线中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而配位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就不再详细讲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而且滴定分析重在应用,加以案例分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了解本方法的用途,进而开展实践教学。

1.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多种实验教学模式相结合

现阶段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中,多数是老师为学生准备好试验水样、土样、药品试剂等,学生仅按照试验步骤依次操作即完成实验,这并不能满足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我对分析化学实践教学做如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强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组织实践教学,开展实验,同时提倡让学生参与试验的布点、采样、试剂配制、试验耗材准备等实验整个过程的教学模式。即根据工作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分配表,包括试验样品的选取、实验药品用量的计算和配制方法、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等,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注重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小组筹备实验,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引导学生查找分析问题原因,注重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分析原理和方法基础上,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索研究,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整个实验过程,不仅提高了解决分析问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实践教学中工作任务的设置应注重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相结合,如基础项目、验证性项目、自主性项目、综合性项目等多种层次的8个实验项目来反复训练学生。基础项目的选取以学生基本操作规范、实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为主。如天平的使用、基本仪器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等。验证性项目则在规范操作基础上,与课程教学大纲相结合,学会如何着手解决工作任务,教师给出概要的指导性问题和解决问题可选择的途径,学生通过实验过程记录现象和课后查阅资料分析现象,形成总结报告,教师根据结果用部分课堂时间予以点评,如开设水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标定、EDTA的配制和标定等等。自主性项目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式探索研究,分工合作,引导可以选择食用米醋酸度的测定、食用盐中碘含量的测定、自来水中总硬度的测定等。综合性项目为设计研究跨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如草溪河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等,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和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写出设计方案,在教师论证其可行性后筹备实验,完成实验,写出实验小论文。

1.4改革考试方式,推行全面而科学的考核方法

改革以考核知识的积累、实践能力为目标,考核采取全过程考核,考核方式有闭卷笔试、实验操作、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理论部分占总成绩的60%,实验部分占总成绩的30%,考勤占10%,共100分。考核内容以应用为主,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点和灵活运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2成果与展望

第5篇

一、温故知新,问题要体现知识衔接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由课、节、框、层、点等要素组成,但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前后不同的课、节、框、层、点之间甚至是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这种设问方法主要用于新课的导入和一节课中前后知识点的连续分析。

在新旧知识点衔接处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把旧知识和新知识作对比,找出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差异和联系。这样,学生在感受新知识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能够“温故而知新”。

二、活跃气氛,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始终是教学的难点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而从学生的兴趣点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近期发生的国内外的重大时政热点以及社会焦点问题;另一类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都想说也都能说上几句的东西。这些内容在趣味性、可读性日益增强的中学政治教材中随处可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

同时,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把教材中没有但能为教学所用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搬上课堂,并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过程中完成落实课本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从而达到一举两得之功效。

三、落实重点,问题要与教材知识紧密关联

落实教材知识的重点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每一节政治课都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与阐述,如概念界定、原因分析、方法启示、意义明示等,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落实,并应准确无误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但是有些知识虽重要却无趣,很难靠学生的积极性去主动地把握,单靠教师的讲授又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要在无疑处强设疑、巧设疑,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创造性与艺术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怀着探究的心态去掌握课本中的知识重点。

四、积极思考,问题要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是政治课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它直接反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关系到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思维状态在一定时期内,总体上趋向渐强,但在不同的阶段存在强弱交替的变化。从政治课每节课内容要素的构成来看,既有思维的平淡点,又有思维的强劲点。一般来说,思维的强劲点主要存在于一定背景材料到揭示课本基础知识的转折处。在政治课教学中,当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时,往往要先为学生提供一定背景材料设置情境,在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的基本情况后,巧妙地为学生提供设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讨论。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激发状态,课堂教学也上升到了。当围绕问题圆满完成讨论之时,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不仅如此,更关键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思维。

五、突破难点,问题要有利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

每一节政治课都有一定的教学难点,它是课堂教学的拦路虎,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难点,一般是指使学生思维发生障碍并产生偏差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知识的表达较为抽象笼统,没有用具体的事例或数据进一步加以阐述和分析说明,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生活情感的体验;二是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消极的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迁移,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阻碍了问题的解决。

鉴于此,教师必须在学生思维的障碍处及时、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体验去分析思考。但这时学生往往会陷入迷茫的困境中,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矛盾所在,并结合教材知识帮助学生进行重新思考。经过几次反复甚至是多次反复,学生会突然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够发现“真理”之所在。

第6篇

一、关注知识衔接,以求温故知新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由课、节、框、层、点等要素组成,但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前后不同的课、节、框、层、点之间甚至是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这种设问方法主要用于新课的导入和一节课中前后知识点的连续分析。

在新旧知识点衔接处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把旧知识和新知识作对比,找出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差异和联系。这样,学生在感受新知识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能够“温故而知新”。

二、关注学生兴趣,以求活跃气氛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始终是教学的难点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而从学生的兴趣点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近期发生的国内外的重大时政热点以及社会焦点问题;另一类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都想说也都能说上几句的东西。这些内容在趣味性、可读性日益增强的中学政治教材中随处可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

同时,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把教材中没有但能为教学所用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搬上课堂,并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过程中完成落实课本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从而达到一举两得之功效。

三、关注学生思维,以求积极思考

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是政治课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它直接反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关系到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思维状态在一定时期内,总体上趋向渐强,但在不同的阶段存在强弱交替的变化。从政治课每节课内容要素的构成来看,既有思维的平淡点,又有思维的强劲点。一般来说,思维的强劲点主要存在于一定背景材料到揭示课本基础知识的转折处。在政治课教学中,当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时,往往要先为学生提供一定背景材料设置情境,在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的基本情况后,巧妙地为学生提供设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讨论。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激发状态,课堂教学也上升到了。当围绕问题圆满完成讨论之时,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不仅如此,更关键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思维。 四、关注思维障碍,以求突破

每一节政治课都有一定的教学难点,它是课堂教学的拦路虎,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难点,一般是指使学生思维发生障碍并产生偏差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知识的表达较为抽象笼统,没有用具体的事例或数据进一步加以阐述和分析说明,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生活情感的体验;二是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消极的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迁移,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阻碍了问题的解决。

鉴于此,教师必须在学生思维的障碍处及时、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体验去分析思考。但这时学生往往会陷入迷茫的困境中,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矛盾所在,并结合教材知识帮助学生进行重新思考。经过几次反复甚至是多次反复,学生会突然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够发现“真理”之所在。

如我们在讲授“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时,就在该处设置学生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问题: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保尔与现在高科技时代的比尔盖茨两人的贡献谁更大?学生的思考结果往往有三种:比尔盖茨的贡献大于保尔,因为比尔盖茨对社会的贡献大家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而保尔只是过去的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保尔的贡献大于比尔盖茨,因为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虽然现在意义重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会逐渐贬值,甚至消失,而保尔侧重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是持久的,而且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保尔与比尔盖茨两人不能作简单比较,因为两人对社会贡献的侧重点不同,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保尔侧重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这两方面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的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更大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当学生对问题分析讨论至此时,他们的思维的障碍已经悄然排除。

五、关注教材知识,以求落实重点

第7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化学实验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也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对于提高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在本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设置合理而有趣的实验导入新课,设计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各种现象纷呈的实验也是化学的乐趣所在。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第一方法是实验。

例如我们在讲到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时候,如果单纯从课本出发,其实要学习的知识点很明显,就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的反应事实,反应原理再分析反应方程式,最多再加上标出电子转移,这样讲的话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没有想深入了解的欲望。因此,我们可以用趣味实验来引入:蒸发皿中放上一薄层脱脂棉,平铺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用细长的玻璃管向过氧化钠粉末缓缓吹气。学生在看到脱脂棉燃烧的时候,会很好奇:老师好厉害啊,难道老师有特异功能?接着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做,同样蒸发皿中放上一薄层脱脂棉,平铺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用胶头滴管向过氧化钠粉末上滴几滴水,脱脂棉也燃烧起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这时候教师再讲解过氧化钠的两点性质即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学生就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听课时更认真了。

二、适当介绍化学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所以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化学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体验化学的无穷魅力。

例如,随着化学理论的发展,化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可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还陆续派生出了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农业化学、石油化学、海洋化学、地质化学、核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等。通过这些知识,学生知道了化学学科中理论与实验的紧密关系。

三、加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对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

例如,讲到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根据高中《化学》将钠在空气中燃烧制取过氧化钠时,往往是得不到过氧化钠的。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当加热到钠熔化并有大量火星出现时没有及时撤离酒精灯,还在继续加热。另外,该实验的温度也不好控制,且在实验中,因煤油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物质较多,使得学生较难观察到钠的燃烧产物过氧化钠的颜色。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产物过氧化钠的黄色,就必须进行适当的改进,具体步骤如下:

①用镊子从煤油瓶中取出一块金属钠,用滤纸仔细地吸干钠块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一块,放在石棉网上;

②取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备用;

③迅速加热放在石棉网上的钠,当加热到有大量火星出现时,立即撤离酒精灯,并迅速用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住燃烧的钠。

改进后实验现象及结论:钠燃烧完毕后将生成小颗粒状的、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且在烧杯内壁上也会有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粉末生成。本操作解决了该实验温度不易控制的缺点,即使温度控制不好,也可以在烧杯内壁上看到实验生成的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粉末,便于学生观察实验。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之所以显示了巨大的魅力,是由于它能够实现视频、音频的结合,通过千变万化的画面,给学生大脑皮层以大信息量的"刺激─反应─强化",达到常规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1.投影演示实验以强化观察到的实验效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但由于现在的班容量一般比较大,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所演示的现象,尤其是后排的同学,这个时候,可用实物投影仪将所演示的实验进行投影,如:钠与水的反应,将其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能清楚地看到反应的多种现象,还可以通过投影,来观察分析钠和硫酸铜反应的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反应原理。

2.使用动画软件使微观现象变得具体而直观。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及原理,难以观察的微粒结构,在原子层面的变化,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

3.另外对于一些操作比较复杂、实验条件要求高的实验内容,如氯水的光照实验,由于速度过慢,可采用观看录像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如铷和铯与水的反应,瞬间爆炸。

第8篇

一、引言

《医用化学》是医科院校护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相关内容,知识点繁杂,信息量大,但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同时由于护理专业招生考试为文理兼收,文科生在中学阶段只学习了简单的化学基础知识,导致文科学生在医用化学学习时十分困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十分畏惧,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技术改进教学正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了医用化学课程网络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极大的提升了教学效果。本文总结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网络教学平台内容的建立以及采用网络教学后的教学反馈情况。

二、教学现状

在高等医科院校开设医用化学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理论和技能等,目的是为后续学习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们在护理专业进行医用化学课程授课时,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对象。近年来,我校护理专业的生源大部分为文科生,由于中学文理分科导致文科生学习化学只为应付毕业会考,所具有的化学知识十分薄弱。升入大学后,学生仅剩的知识根本无法适用于医用化学的系统化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十分吃力,久而久之会导致其缺乏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沟通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医用化学上课内容多,讲课进度快,课后缺少监督指导。在刚刚进入大学阶段时,他们还不能很快从中学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2.教师情况。在我校医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班级人数较多,在授课时,往往不能做到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不能做到在保证每个学生都掌握知识点后再进行下一阶段教学。同时由于授课时间空间限制,课后也没有办法及时对每个学生都进行针对性辅导。在进行学习测验时,众多的学生人数导致教师工作量庞大,从而使得教师通过测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减少。

3.教学情况。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总结整理出以下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相对较少,导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所有知识点都讲授给学生,在讲课进度上相对于其他课程就会略快。二是课后缺少师生交流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上的疑惑得不到及时解答,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使得教师不能及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问题的逐渐积累最终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三是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不重视,认为只需要学习医学类专业课程,而忽视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四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堂教学,缺少自主学习所需的条件和辅助。

三、网络教学模式的建立

为了解决在教学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我们建立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辅助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该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信息。该部分主要包括有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等信息。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查看到医用化学的课程介绍,了解到关于课程的相关信息。教学大纲明确了每一章节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把握各个章节的学习要点。教学日历能够让学生明确该课程教学的整体安排。通过平台上的教师信息可以使学生对任课教师更加了解,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能够清楚医用化学课程详细的教学信息,使其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心中有数,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及时的课前预习和课后重点复习,减少学习医用化学的畏惧。

2.课堂教学辅助。对于医用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由于课程涉及内容繁杂,知识点零碎,加之安排课时相对较少,导致教师在授课时的教学速度有所加快,学生要听懂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将会比较困难。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后,还能够对每堂课进行再学习,以补足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加入了授课课件及教学录像,让学生在授课结束后还能够自主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巩固各个知识点,从而解决教学速度过快的问题。同时,在授课后的随堂作业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传教材以外的补充练习,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提交作业,可以减少占用学生课堂时间和教师批改时间,在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公式编辑、作图等软件的学习,拓展知识面。

3.课后互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只出现在课堂,课余时间很难有所交流。师生之间的疏离陌生会导致学生有疑问而不提,久而久之,最终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在课堂之上,面对人数众多的学生,教师关注更多的也是学生表现出的共性,而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往往无法处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网络平台中设置答疑讨论环节,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某一问题进行在线讨论,也可以通过邮件单独向教师提问交流,对于一些常见问题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查找解惑。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师更快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通过课后的互动交流,不仅利于教学,同时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使教与学走进一个良性循环。

4.自我测试。传统测验需要教师出题后学生在纸张上进行作答,再进行评阅和分析。面对当前的大班授课,整个过程教师需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往往收效甚微。为了简化过程,提高效率,引入网络测试模式十分必要。网络平台中的试题试卷库和在线测验部分,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测试,不受时空限制,并且能够自动进行评阅和解答,让学生能及时纠正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的统计功能查阅学生测试的结果,让整个测试过程大大简化并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

四、教学反馈

在我校2015级护理学专业中开展网络教学辅助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十分肯定网络教学模式,并希望能够在更多的课程教学中进行。

1.网络教学的效果。采用网络教学辅助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网络教学平台上的相关信息,可供学生随时查阅,不再受课堂的时空限制,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讨论和提问,让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增进师生交流,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进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网络教学的模式十分认可,学生普遍认为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2.教学改进。总结网络教学开展的过程,我们也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一是网络平台内容要做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更新调整。教学相关信息和内容不能一尘不变,每个班级存在差异,要根据每个班级的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程,并将相应资料及时通过教学平台给学生。二是医用化学课程不只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而实验教学的改进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开展。目前对于实验教学方面,由于课时数少、学生人数多、学生缺少基本操作技能等原因,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考虑在网络平台上增加实验教学部分,将实验室注意事项、常见化学仪器使用方法、教师实验教学过程等录制成视频资料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在实验预习时就能掌握每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每一个实验操作步骤,进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第9篇

关键词: 化学方程式; 游戏; 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1-40-02

Game framework design based on chemistry knowledge

Yang Yingzi

(Wuha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Wuhan, Hubei 430021, China)

Abstract: Inthispaper, a "chemical castle" game framework is proposed, which combinesthe chemistry knowledge with game incentive mechanism. Chemical equations and material generation processes are embedded into the framework. Through game promoting,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online, city constructing materials preparing and the chemistry castle building, players transform from "little slag" to "curve wrecker". The players can achieve the aim of easily remembering chemical equations and being familiar with the processes of experiments.

Key words: chemical equation; game; studying with fun

0 引言

以初中化学认知为基础的高中化学,强调化学[1]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我们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虽然对死记硬背、听写罚抄的教学模式深感厌倦,但也知道化学课程的知识是不能回避的,因此迫切希望有更好的学习方法来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观察身边的学生,发现游戏总是让人乐此不疲,其升级奖励模式[2]、动感变换画面、趣味悬念的故事线索能够吸引学生连续几个小时深系与钻研,这一现象令我深受启发。能不能为化学学习设计一款游戏,将化学知识融于游戏活动之中,使枯燥的知识点变得有趣自然。

通过对目前同学玩的比较典型的与学习相关的游戏进行调查发现,“文明帝国”[3]是一款建城游戏,该游戏在建立城池的过程中回顾人类发展进化历史概念,通过建设、战争等积累获取财富,用财富换取更高级的生产及战争装备,以此升级进行更快速高级的建设和战争。文明帝国游戏的问题是可能会使玩者欲罢不能,一旦进入游戏,不断的建设与升级贯穿24小时,游戏者不分昼夜积累财富与分数,这导致沉溺,最后就会忽视了知识概念本身而进入升级-建城-升级的恶性循环。

“我要当学霸”[4]是一款时间计划游戏,每当学霸模式开启,玩者再要进入其他游戏就被频繁提醒,让玩者不能安心玩游戏。该模式看似提供了约束机制,实则为家长、教师唠叨监控的模拟,学生一般很快就放弃学霸模式,恢复常态。

“仿真化学实验室”[5]严格说来不是游戏,它将化学实验仿真到电脑界面上,使学生、教师能在任何时候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由于该软件完全模拟实验室场景,因此不具备游戏“迷人有趣”的特征,且不方便对大量化学方程式的记录与记忆。

本文提出一款基于化学知识的游戏框架,目的是将化学知识点与游戏结合,以此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用升级分数等手段吸引玩者使用化学方程式构造材料物质装备,进入幸福指数更高的城池,成为学霸、学神、学圣。

1 设计框架

在设计游戏时需要关注八个方面[6],即:快乐的学习、知识的范围、解决问题、体验、游戏社区、多重身份、创造力、引起反射。该游戏技术上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知识模块、分数模块和界面模块,如图1所示。

[化学知识城堡][知识模块][分数模块][界面模块]

图1 化学知识城堡游戏模块

知识模块用于存储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知识点所对应的准确化学方程式,并形成每个方程式和分数的关系。

分数模块记录玩家的分数信息,以此形成玩家等级称号和玩家权限,记录玩家排行信息。玩家可以用分数换取财富。

界面模块类似于广告位,不同级别的玩家都有与其贡献相关的城堡位置,玩家可以用财富换取物质,装饰自己的城堡,求助和助人信息,发起团队公告。

2 模块设计

文献[7]研究了化学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他们建议把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认知方式。材料的应用领域是我们考虑的基础,这里的化学物质被分为10类。

2.1 知识模块

知识模块(见表1)将物质按照使用范围分为10个范畴,每个范畴又按照具体应用分成若干个分类,每个分类对应若干制作方法,制作方法的形式为化学方程式,完整的方程式将和某一个分数相关联。只要通过一个方程式,玩家就获得了该化学制备权利,该权利可用于化学城堡的建设材料。

表1 知识模块

[范畴\&分类\&介绍\&燃料与能源\&供暖及日常生活\&天然气、水煤气\&能源的获得\&煤:煤气、煤焦油、焦炭\& \&石油\&热兵器\&火药、弹药\&金属\&冷兵器\&炼铁、炼铜、合金\&货币\&铜钱、镍锌合金、银、黄金\&金属的提纯与镀件\&原电池、电解池\&新型医用金属\&钛等\&轻金属\&铝等\&金属矿开发\&还原剂、电解法、医用材料制造\&农业生产\&化肥\&氨气、含氮化肥的生产\&酒\&糖和粮食发酵\&沼气\&沼气生成\&动物饲料\&\&动物防疫\&抗毒血清\&医药生产\&抗生素\&青霉素等\&消毒剂\&酒精等\&有机药\&合成流程\&麻药\& \&调节药物\&各种激素\&食品饮料\&发酵\&酒、醋\&营养物质\&油脂、糖类、光合作用、蛋白质\&添加剂\&香精、色素、膨化剂\&转基因\&转基因方法\&建材与家装\&天然建材\&大理石、玻璃\&人造建材\&水泥、砖\&油漆\&乳胶漆等\&合成\&合成地板、夹板、防紫外线玻璃\&交通\&交通燃料\& \&外壳\&金属、玻璃\&高分子\&塑料\&合成、降解\&其他\&纳米材料、人造纤维、人造橡胶\&航空航天\&供氧\&氧气制备、二氧化碳处理\&宇航\&航空服、表面涂层\&燃料\&火箭燃料、太阳能\&化学剂\&洗涤\&肥皂、洗发沐浴露、洗衣粉、漂白剂\&消毒\&消毒剂、香水、农药、杀虫剂\&其他\&燃料、净水处理\&环保\&废物处理\&污水处理、电池处理、回收再造、烟尘处理\&核\&核武器\& \&核能源\&反应堆\&反物质\& \&]

2.2 分数与财富模块

2.2.1 分数模块

分数模块用来记录玩者答题分数,包括分数存储、分数与称号关系、分数与题目关系、分数与奖励关系、称号头像规格以及分数排行榜。关系表见表2。

表2 分数与其他参数的关系

[分数\&称号\&头像亮度\&头像相框\&权限\&0~99\&学渣狗\&漆黑一片\&夹板\&求助1次\&100~199\&学渣\&剪影\&原木\&求助2次\&200~299\&学弱\&隐隐约约\&塑料\&求助3次\&300~399\&小透明\&烛光\&不锈钢\&幸运转盘1次\&400~499\&学霸\&阳光\&白银\&幸运转盘1次、助人得分*1\&500~599\&学帝\&单色激光\&黄金\&幸运转盘1次、助人得分*2\&600~699\&学神\&多彩直视\&宝石\&幸运转盘1次、助人得分*3\&700~799\&学圣\&亮瞎眼之光\&钻石\&幸运转盘1次、助人得分*4\&]

根据分数将罗列学霸到学圣排行榜,方便低等级学生求助,求助将增加被求助玩家分数。

2.2.2 财富模块

财富模块记录玩家财富,财富是由分数来兑换的,兑换后可以购买装备模块生产出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用于装饰玩者自己的化学城堡,装饰越豪华,成就指数越高,成就指数代表玩者解答问题、公告、组织团队的威信与号召力,表现为游戏界面上的版面位置与光鲜豪华程度。

2.3 界面模块

界面模块分排行、公告、用户、物质生成动画和城堡,见图2。

[排行榜][物质生成动画][公告][用户][城堡][界面模块]

图2 界面模块

排行榜用于展示高级玩家的头像,提供求助入口;公告用于展示求助与答案,方便用户学习或者复习;用户用于玩家注册、头像构造;物质生成动画与化学方程式对应,答题成功后展示该化学实验过程;城堡用于位置申请与分配等,每个玩家装饰自己的城堡所用的的材料物质显示。

3 结束语

按应用范围分类化学知识,结合游戏设计规则将知识点融入争霸、升级、互助、积分的各个环节,实现一款寓教于乐的游戏框架和模块设计。以此来避免学生的创造性被压抑在反复背诵听写的读书声中,避免基于应试教育的学习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伤害。“化学城堡”将使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顺便复习和巩固了化学方程式和实验过程。

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算法和程序设计依然是我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游戏的细节设计及代码部分也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dinary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Standard (Experiment)[S]. Beijing: 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3.

[2] Choi D, Kim J. Why people continue to play online games: In

search of critical design factors to increase customer loyalty to online contents[J].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4.1:11-24

[3] Kevin Wilson. Sid Meier's Civilization: The Board Game[Z]. Fantasy

Flight Games, US 2010.

[4] Yang Yuan. I want to be Curve Wrecker[Z].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bei, China 2012.

[5] Simulation chemical laboratory3.0[Z]. Nanjing Jinhua Software

Co. Ltd., China 2001.

[6] Y. B. BIAN and Y. LI. Review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Games[J]. Open Eucation Research,2009.1.

第10篇

    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出错的浅显缘由,归类分析自己的错误类型,找到自己学习的主攻方向,还要找到解决各种错误类型的途径,并立即坚持执行之,最终就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

    1、错题本的类型

    常见的“错题本”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一是索引型,将所有错题的题目抄下来,做成一个错题索引本;二是章节型,将所有错题按学科的章节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原因型,将所有错题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四是三栏式,将所有错题按学科的章节顺序和错误性质进行分类整理,优点在于既能将错误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又能按原因查找,还能按章节查找易错知识点。对于非知识结构性丢分可以只给出索引,这能有效地减轻工作量。通过错题本与错误类型分析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归纳分析和认知思维能力,将追求分数论高低转化成为素质培养(如:学会如何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既可以采用在原试卷上标注,在“错题本”上做索引的方式,简化“错题本”;也可以采用剪贴方式;还可以对同一类型问题只记录典型题型、难点和出错次数。应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一种既适合自己又可培养自己能力的方式,不可为省事而选择一种偷懒的方式,这对培养自己的能力(如:分析力、洞察力)是没有好处的。也可做成活页式,按自己的风格进行装订,每次查阅时还可及时更换或补充。要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摘要在错题本上,并在下面留有一块空白。

    2、亡羊补牢(纠正错误)

    “错题本”做好后不要束之高阁,不能满足于看一看,翻一翻就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就能把自己的知识漏洞修补好了。对每一道知识结构性错题,应根据相同或相关的典型题型,去查找课本或资料,找到每道题的解题依据,找到出错的原因,讲出应该如何去做的道理。老师讲解正确答案时,在原题下面空白处记下自己没有做出来或做错的原因分析,把原题做一遍,以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如果此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在旁边用另一颜色笔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对于不太熟悉的内容和解题思路,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反复练习,掌握其解题规律,以便用一个点的解决带动一条线的解决,用一条线的解决带动一个面的解决。只有把典型题型弄清楚了,才能应对试题的千变万化,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通过对试题的练习和印证,我们还会更加清晰地明白某道题属于某个知识板块,涉及到几个知识点,有哪些解题思路和方法,让模糊的东西清晰化,随着认识的一步步深化,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增加。

    3、出题法

    这一工作做起来比较有趣,解题经验丰富的同学做起来会比较顺利一些。依照某一题型试着变换一些条件,就可编出一些试题,这是夯实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方法之一,也是正确理解课本中概念、原理等的路径之一,还能培养自己的解题意识,解题能力及各种思维能力。在最初运用此法时,建议只对试题条件做小小的改动即可。

    此外,还可准备一个知识结构总结本,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体系,把自己的思维意识提升一个高度,达到总揽全局的效果。

    4、错误类型体系图

    前面我们进行的是单一学科错题类型分析,把当你把全部学科的错题类型归类放在一起时,就可建立起自己的错误体系,尤其是非知识结构出错方面,比如,查出各种错误类型(如看错、算错等等)所占比例大小,进而有效地找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跨学科)。

    通过训练,如果你平时能切实地下意识地做到以上内容,说明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和具备了三项重要能力——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5、六西格玛管理

    六西格玛管理是企业采用的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每一位同学所管的就是一个企业,你就一位总经理(CEO),不过这个公司就你一个人,生产部门是语文、数学、……、技术支持部门是老师,后勤保障部门是家长,所以把六西格玛的管理思想用在管理学习上,就是通过减少出错赢得更高的成功率,进而获得竞争优势。为了减少出错,需要根据自己查找出来的常见错误,去分析学习流程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采用上面的量化方法我们已经得到了数据,下面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立目标,并进行改正、规范和贯彻执行。

    此时我们可以运用《提升学习竞争力》中介绍的阿伦森效应,对找出的错误类型设定趋近于零的目标值。如“看错”的目标为642零;“算错”的目标是63零。将目标写出来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潜意识的能量。

    接下来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法,方法要因人而异,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在执行中要不断探索和思考并进行修正,最终形成的方法就是自己独有的好方法。

    要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除了对错题进行归类分析外,还应对那些做得比较好的题进行评价,好在什么地方?是知识结构夯实在了,还是基础知识更好了,还是综合能力运用更强了,借以增强信心提高能力。此外,还应进行考试的综合评价。只要是按计划减少了自己的问题,就可以认定为成功了。如能超额完成目标值,当然更好。

    有了“错题本”后,要及时地进行整理和总结,建立起自己的失误体系图,再有的放矢地加以消灭。每位同学的“错题本”都是不相同的,同学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交流。“错题本”是我们复习时的重要资料,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在最初复习时一定要多回头看看,以后复习的间隔时间可以稍长一点,这样的记忆效果更佳。

    五、使用错题本的五个层次

    1、不使用错题本

    面对错题处于一种茫然的境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一错再错,错误总是象影子一样跟随着自己。

    2、有错题本,仅限于就题改题

    没有去分析出错的原因,或者分析得比较浅,或者过于笼统,比如,大意了,粗心了。虽然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可能学得比较死板。

    3、有错题本,查找出错原因

    能通过错题这一表面现象查找错题背后的出错原因,还会去分析这道错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属于哪类题型,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4、分析整理错题本(错题本的利用)

    能从错题中发现自己的出错类型及百分比,能够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区别处理不同的问题,具有知识结构板块和框架意识,并以此制定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能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

    有了错题本,如何利用呢?方法是:要经常阅读错题本。错题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要经常浏览错题本,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这样就使每一道错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就能够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如果各科都建立错题本,并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高考成绩至少会提高20分。

    5、运用出题法提高自己的解题意识

    能高屋建瓴自上而下地从知识板块、知识点、题型、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的角度去判断分析,去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够主动从错题类型,从题型入手去自己出题自己解,去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看问题的洞察力和思维判断力,能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能力的培养比成绩更重要。

    高中学习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学习方法的灵活性,还要注重学习和考试心态的稳定性,学习和考试心态稳定了,学习情绪就会高涨,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习就会突飞猛进,自己的思维意识和各种能力及综合素质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高考并不是一定要熬夜苦战,也不是要在题海中盲目的漫游,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为重要的。

    果真如此,何愁学习不轻松?何愁考试不能正常发挥?

    成绩好的同学不一定有错题本,有错题本并加以整理分析的同学成绩一定好。

    愿所有学子学习进步!健康快乐!

    另:高考状元经验之谈(利用错题本延伸成功之路 摘自网络)

    辛旺:掌握了自己犯错的类型,我就为防范错误做好准备。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57-02

由于初中教学当中很多的内容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增强信心,可是在当前的初中教学当中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要想更容易地在初中教学当中实现目标,则必须将学生从传统的、单纯的解题证明和技巧当中真正解放,从而让学生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初中各个科目,这是所有初中教师的心愿。而当前所建构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现代教学媒体通过将计算机作为基础,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最佳的教学环境。以下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初中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在教学当中多媒体计算机所具有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

一、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由于初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大多数都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当中,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利用,能够使教学情境显得丰富多彩和图文并茂,通过疑问的增设和悬念的巧设,使得学生骨子里对知识获取的求知欲得到有效激发,这就让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教学过程主动参与,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恰当启发引导,使得学生能做到积极去进行思考,使得学生对于新知识探求的欲望强烈。如,在初中几何《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这门课程当中,首先对命题“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进行证明,再在现场演示当中通过对几何画板的利用:教师通过对四边形当中的一个顶点拖着进行平面范围内的缓慢移动,做到对学生观察注意四边形的形状以及对角线变化关系进行引导。在此例当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对教学进行辅助,使得教学情境得到有效创设,对教学知识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得到展示,这也对教学知识所具备的联系进行体现,这样就让学生在情感上能够对这一知识点更乐于接受,使得学生和客观事物之间距离得到缩短,学生就可以立足于现有知识进行结论的猜想和对规律的发现,而这不但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还能够让学生对成功喜悦充分享受的同时让自己的自信心得到增强,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进行课堂演示

由于计算机是作为初中课程学习的指导者,也就是通过将投影片、黑板和教具模型等传统教学过程当中的媒体展示信息,使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加工成图形、影像或者是文字等资料而保存,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必要的处理,从而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对网络教室进行利用演示,当然也可以将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进行有效连接。通过对这种模式在进行课堂教学当中的利用,计算机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从而让学生对信息的吸收率提高,特别是对知识的理解加深,所以就可以实现传授更高密度的知识,这样就会让课堂的利用率提高。如在教初中化学的时候,由于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还可以模拟有毒物质的毒性实验,如把两只小白鼠分别放在一氧化碳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模拟一氧化碳毒性实验;还可以使用VCD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片,如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在课堂演示当中通过对计算机进行利用,这样就会使得在学生的印象当中深奥抽象的初中各项学科知识直观、简单明了,将客观事物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缩短,对学生进行知识间联系的思考起到促进作用,并且促进在学生脑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但这里必须注意到,计算机进行演示的作用仅仅是对学生思考提供帮助,而不能对学生思考进行替代,教师所起的作用是通过给予恰当的提示,在学生对思考过程的完成的时候借助于计算机演示来完成,从而对教学概念理解的形成,这对于学生在学习当中思维习惯的培养有着很好的效果。

三、通过计算机进行课后复习和练习

通过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对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有着帮助,在课后,学生为了进行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熟练和提高,则可以对一些辅导软件进行利用,以便对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进行提高。从辅导软件使用情况来看,目前所使用的辅导软件并不仅仅局限于提供图像、文字、视频、动画和图形,还能够有音响效果和语音解说,由于图文并茂,则可以有着充分的视听效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对进度进行控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复习。这种课件的优点是对概念学习技能加强和对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进行补充,由于具有反馈及时、耐心足够和交互性的特点使得这类教学辅导课件显得用处比较大。

而由于计算机具有信息容量大的特征,对这一特征进行利用则可以建成智能题库,学生在这智能题库当中可以进行做题和对知识的复习。而这里所谓的智能化题库,就是在系统当中可以依据被测试者所做的应答,从而对答题者的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以便能够做到对题型和题量进行智能调节,并且还可以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技能型在线调出,从而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复习。立足于此种模式,学生可以在教学内容进行练习的时候自主性的选择,并且能够及时指导学生,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有厌恶情绪产生。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智能题库当中能够按照生成程度和内容的不同随意生成电子试卷,这样可以对学生的考察做到多方位。

总而言之,当前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特别是初中课程教学上的运用才刚刚起步,现在还没有一套特别适合于初中教学的软件,我们作为初中教师要对各种软件都有一个了解,在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就可以发挥出各个软件的长处,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初中学科必会与信息技术实现更好的融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琼.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03)

[2]王静.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第12篇

1.1对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我室进行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时,对其重要性认识的不足是导致网络平台建设中一切问题的根源。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初期,在笔者及同事们的认知中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就是教学资源电子版的网络化,简单的认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只把教学大纲、教学讲义、模拟试题、教学PPT放挂到网上走走形式即可,几乎没有考虑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反馈、师生互动等因素,以及如何将这些因素整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对精品课程网络建设能够有力的促进教学这一点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1.2技术不足成为建设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一大障碍。我室进行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主要人员是本教研室的一些专职教师,都是一些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掌握较浅显,有时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在制作网上自测模拟题时,只能是简单的将模拟题和答案放在网上,而不会制作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提交后电脑自动评分和纠错模式;再比如有些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录像上传到网络上以后,由于网络技术的不足,使得这些内容打开速度过慢,不能流畅播放,因此就形同虚设,大大减少了学生应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兴趣。

1.3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内容实用性低。我室进行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时,最初主要的目的只是为了应对专家组的评审而建,故时间仓促,内容简单,缺乏长远的规划与设计,极少从方便学生的角度考虑,故在内容上只是将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学日历及试题库原封不动的照搬到网上。而且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成后只是成为了课程建设中的一个摆设,使用率非常低,即“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实用主义”较差,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还有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本教研室未参与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教师从来没有使用过网络精品课程,近半数学生不知道网络精品课程。

1.4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内容更新过慢。内容更新过慢是进行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的又一问题,更新速度快原本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教育部关于这方面也有着明确要求———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年更新率要达到15%。况且生物化学是一门前沿性学科,知识的内容更新较其他学科要快,而我们在及时更新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一旦把网络平台建设起来,就认为是一劳永逸了,很少想到要根据教材及大纲的变动、本学科的一些新动态去及时的更新它,致使经常会出现诸如教材改为第八版了,而网络平台上的教学大纲和多媒体课件还是第七版的类似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的几点对策

2.1从根本上提高对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想搞好精品课程网络建设,首先应从根源抓起,切实提高科室全体教师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是首当其冲的一点。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而网络是信息的主要载体,由于网络具有远程操控、实时互动、异步学习、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因此,跨时空教学、高信息量教学、交互和个性化教学,是网络教学区别于传统面授教学的主要优势;同时,网络教学较传统教学更是具有资源共享和方便获取的绝对优势。教育部“教高文件”又明确指出:要“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指出要以信息化为手段,推动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另外,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也有助于解决当前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所以,搞好精品课程中网络平台的建设是我们在进行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时的关键工作,一方面它使得我们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远程传播和共享,随时进行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延长教学资源的时效性,有利于学生的个别学习;它一方面是将本教研室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力向外界展示的最好方式。故网络教学资源不能只是教学大纲、教学讲义、模拟试题、教学PPT的照搬上网,一个优良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应当包括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网络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适用于网络教学的教学内容和相对完善先进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2.2聘请网络技术专业人员协助建设,力保网络平台开放性和交互性。网络平台的建设应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开放性要求有强有力的网络后台技术支持,在教育网和各公众网络上都能顺畅的浏览;课件运行流畅、稳定;能保证课程实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成的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应该直接通过学校主页接入,方便学生查找。而且我校网络中心具有一批多年从事网络教学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们可以聘请他们为我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维护和帮助,保证网络的顺利运行。同时,网络平台不能是死的,要“动”起来,即网络课程的交互性。交互性是指学习者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能做到相互交流,这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创新能力,是影响网络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采用当前流行的论坛形式,聘请网络技术专业人员协助建立生物化学学习论坛,它教师可以随时网上授课指导、、自我测试、答疑、专题讨论等,学生也可以随时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问,为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3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丰富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内容。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为谁而建?毫无疑问,平台主要为广大学生学习和交流而建,因此建设过程应着眼于最大幅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知识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和服务。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建设思想。因此,教学内容要求全面、正确、完整,逻辑性强,除了能充分体现教学大纲要求,有明确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外,还应具有知识的延伸性,能及时适当地反映学科前沿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水平关乎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但由于其教学内容较多,知识抽象难懂,因此我们建设的网络平台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引导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设计内容和结构时,除了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学日历及试题库外,还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2.3.1重点难点的专题讲解。对于在课堂教学中的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难点内容,应该有本科室教师制作专门的专题讲解,可以是文字或者视频的形式,于网上,有利于学生个别学习。

2.3.2相关内容的视频或动画。对于本学科中的医学抽象难懂的知识点,例如蛋白质的翻译过程、端粒酶的爬行模式等,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生动形象的动画或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另外,还可以随时更新一些本专业的最新动态视频。这样,可以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3.3资深教师的全程教学录像。网站应将生物化学所有章节理论课教学录像上网,教学录像均有资深教师录制,可方便学生反复听课学习。

2.3.4自测题。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遵循有效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设计自测题,分为各章节的练习自测题和总的期末自测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等题型。计算机可以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数,可供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5参考资料。包括生物化学教学所用教材及常用参考书籍。可供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弥补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第13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目标知识与信息的有效互动

大众传播媒体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日趋多样化,在学生获取的地理信息所占比重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单纯利用教材进行基础信息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但信息渠道是相当芜杂的,而学生学习的时间又相当有限,导致学生的知识往往是多而零碎,缺乏甄选与分类的信息.同时,由于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所拥有的信息也有多寡优劣之分.教师不能指望每个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都有丰富科学的信息.因此,在课前教师应先调查哪些学生已有了哪些信息,并指导学生围绕目标知识去搜集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已有的和搜集到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纳入教学设计中,结合目标知识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与探究问题,充分利用好信息进行目标知识的教学,地理课会因为这些信息的加入而变得生动而实用,组织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因有了围绕教学目标的问题引导使信息的运用变得各归所类,层次分明,从而实现目标知识与信息的互动.

例如:新课程必修教材第一课就涉及彗星的知识,由于观测彗星、流星雨等是民间天文观测的常见项目,而美国深度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信息充斥各大传播媒体.因此,对天文感兴趣的学生和稍微注意关注媒体的学生对这一问题都有一定的信息,教师组织学生搜集这方面的信息,自己也搜集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权威信息,同时向相关学科的教师(如物理、化学、生物等)了解学生已有的相关学科知识,在掌握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的信息后,教师结合教材设计“为什么要强调撞击的深度?为什么彗星能保存太阳系诞生时的物质?”等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彗星、彗尾、公转轨道、公转运动特征等的相关目标知识展开讨论.通过目标知识与信息的互动,使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会了本来比较枯燥的彗星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拓展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提升三大境界,实现目标知识与隐含信息的互动

在地理教学中,存在大量隐含在地理数据(文字、图像、数字等)中的地理信息,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数据库的出现,使传统地理教学数据的存储和调用方式的改进成为可能.教师可从网络、数字地球、数字区域与城市等渠道搜集相关地理数据信息,形成地理教学数据库.这些地理数据相对学生来说是未加工的,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提取信息,从中获得有用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地理数据可以实现目标知识与隐含信息的互动.运用隐含信息进行地理教学有三大境界:第一境界:搜集与目标知识有关的图表资料信息,引导学生提取图表资料中的隐含信息,加强对学生运用图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及相应的迁移变式训练.第二境界:搜集与目标知识有关的数据资料信息,让学生根据数据资料绘制图表,通过提取数据资料中的隐含信息,或通过绘制图表寻找数据中隐藏的时空演变规律、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地理问题归因等,加强对学生数据与图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及训练.第三境界:引导学生对教材文字与示意图表间进行转换,培养学生驾御图文进行推理与信息转换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上册中有段文字表现了能源发展的线索:18世纪前以柴草为主18世纪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以煤炭为主19世纪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电力,带动煤炭消费比重上升到高点70%左右20世纪50年代后以石油为主21世纪进入能源多样化时代,涌现出一批新能源.教师可挖掘这段教材的隐含信息,再搜集各个年代各主要能源消费的占比,引导学生推演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更直观地展现世界能源消费发展状况及其趋势,同时培养了学生驾御图文进行推理与信息转换的能力.

三、鼓励质疑与创新,实现拓展知识与发展信息的互动

在地理科学的最新研究领域中有许多并未形成定论,例如温室效应的发展趋势、厄尔尼诺、核电站的建设等.这也使得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思维进行质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如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后天》等科幻电影、根据书上提供的资料、自己查找的资料等多种渠道,去接触各种不同观点,通过围绕问题的辨论,形成学生自己的发展性信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1中有一个活动: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在提示中列出需要思考的问题是:(1)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2)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3)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4)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其实这些提示可能将学生限制在教材编排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的框框中,是建立在宇宙生命形式都与地球生命形式一样的基础上.其实,学生对地外生命拥有十分丰富的信息,学生的思维很可能发散到宇宙生命的多样性上去.因此,应鼓励学生合理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发展性信息.

第14篇

关键词:问题解决;初高中衔接;化学教学;应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1-001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1.007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知识量少,浅显易懂。高一新生往往会带着化学易学的预期步入高中化学课堂,却料想不到高中化学概念抽象,内容信息量大,对思维能力要求高,更加注重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顿时感到初中的学习方法难于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对于那些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一下子找不到适宜学习方法的学生,直接导致学习化学兴趣下降,信心不足,化学成绩不理想。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教学中处理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重塑学习化学的信心。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上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由此可见,问题解决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问题组织教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形成学习动机,并逐步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就可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现结合鲁科版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谈谈问题解决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初中化学知识的认识局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人们对知识的学习,不同阶段认识会有所不同,初始阶段认识常较片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新知识教学中若能以这种认识局限性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识冲突,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如初中阶段对反应类型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教师若让学生判断Fe2O3+3CO2Fe+3CO2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学生就会感到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的反应类型分类方法的动机。

再如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初中阶段,学生仅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即物质得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物质失氧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这种认识明显存在局限性。在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这种认识局限性,创设以下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①试各列举出三个初中化学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它们除了在得氧、失氧方面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利用①的分析结果,从得失氧和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分析Zn+2HCl=ZnCl2+H2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从得失氧和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析C+2CuO=2Cu+CO2反应,探究元素化合价变化与元素被氧化还原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④从得失氧和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析反应C+O2=CO2,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中?

以上一系列问题较好地利用了学生认知脉络,逐步递进,起到了很好的衔接、过渡、升华作用,通过这些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随着思维的逐渐深化,便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有了重新的认识。

二、以初中化学知识的螺旋上升开展问题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高中很多化学知识是初中知识的螺旋上升。初中对知识大多只要求“知其然”,而高中必须要“知其所以然”。如初中学生只记住Cu不与盐酸反应,Fe与盐酸反应不生成FeCl3,只能生成FeCl2的结论,而其中原由并未深究。高中在初中学习酸通性的基础上,螺旋上升到对酸的氧化性研究,学生通过高中学习才认识到:酸与金属的反应本质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盐酸等非氧化性酸的H+氧化性较弱,不能将Cu氧化,只能将Fe氧化成Fe2+;而强氧化性酸(如HNO3、浓H2SO4)则能与Cu发生反应,Fe可被HNO3氧化成Fe3+。

针对螺旋上升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融合初中所学知识,这样可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初中阶段只学了过量的CO2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而到了高中阶段则上升为除了CO2气体, SO2气体也可发生类似现象。因此,在SO2的教学中,教师可演示将SO2(实验前未告知学生是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待学生观察现象后,让其判断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的已有知识一定会回答是CO2。这时,教师可让一学生闻气体的气味,之后进行追问: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会是CO2吗?这样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情境,而实验结果又与学生原有认知产生冲突,便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把SO2气体分别通入装有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溴水的试管,并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①SO2与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除了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外,SO2还具备哪些CO2所没有的化学性质?②SO2中的S元素与CO2中的C元素均为+4价,试从氧化性、还原性角度分析二者有何不同?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学生对SO2还具有CO2不具备的漂白性、还原性的知识难点,就相对容易理解。最后由学生总结比较SO2与CO2的性质异同点,就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三、以高中化学实验能力的新要求进行问题探究,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能力要求高于初中化学实验,更加注重实验的分析、探究与设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要学好高中化学就必须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学会从实验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运用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在衔接教学中应充分应用实验素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本质的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形成较强的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金属钠的教学,可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再通过随堂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钠的取用、与H2O的反应进程。实验前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探究:①刚切割的金属钠表面在空气中如何变化?钠投入到水中有哪些现象?②试着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③钠的保存和取用与钠的这些性质有关吗?经过学生的讨论切磋,不仅对钠的性质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还会对金属的性质有全新的认识。接着,教师趁热打铁,提出“钠投入CuSO4溶液会看到何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有的学生说会看到红色物质产生,有的学生说看不到红色物质而是看到气体和蓝色沉淀产生。不同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空激烈碰撞,强烈的探究欲迫切要求追根寻源,此情此景,教师手中的演示吸引了所有未知的目光,学生开足马力运转的思维机器使问题不再成为他们的障碍,很快取得了共识。正是由于金属Na非常活泼,在CuSO4溶液中优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再和CuSO4结合成蓝色的Cu(OH)2沉淀。

显然,充分运用化学实验开展教学,就会收到屡试屡验的效果。直观的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问题的感知,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

四、问题解决应用于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握好知识深广度

新课程化学必修模块在教学要求上比之前虽有了较大的降低,但从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角度看仍有颇大的梯度。因此教师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尤其要严格控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避免“一竿子插到底”,而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若花大量时间让学生根据电子得失数目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配平;“物质的量”教学过早进行差量法、守恒法等计算技巧训练,就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从而产生畏学、厌学情绪。

2.要重视问题情境创设,设计好问题适宜度

问题情境优劣的关键在于创设,因为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发问题解决的动机,只有问题创设恰到好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教学体会主要是要优选题位、题链和时机。题位也就是恰当的问题位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即在学生学习的“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之上;题链即诸多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梯度,且能逐层递进;时机即问题提出的时机一般随着教学进程而展现,但也要视学生主体活动的变化而机动。

3.要注重问题解决过程,发挥好学生主体性

问题总是在教学过程之中逐步解决的,这就要求师生共同努力,教学相长。教师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传授模式,重视课堂发问、询问、追问功能,教师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从中诊断其存在的知识漏洞或方法偏颇,以便补正。对于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解决,高中教师往往对来自不同初中学校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识状况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应主动面向学生,寻找其共同性和差异性,以便教学有的放矢。同时,学生最了解自己的底细,最有发言权,因此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自我完善。

总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寻找到适宜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改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不断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生物科学 遗传学 教学内容 重复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20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现代生命科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现今,遗传学正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不断渗透到其它生物、医学学科,这使得原本在遗传学中讲授的内容也同时出现在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这种现象反映了遗传学在生命科学中的核心地位,也凸显了高校遗传学教学所面临的教学内容重复问题。事实上,为体现一门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在编写教材时,学科之间有关内容的相互渗透、交叉以至重复是不可避免的。但相同的内容在多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出现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浪费宝贵的课时,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供同行讨论。

1 遗传学与其它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的具体表现

目前,我国各大专院校生物、医药、农林等专业均开设有遗传学。虽然不同专业的教学重点有所不同,但核心内容相对统一。遗传学是笔者所在学院生物科学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牢固掌握遗传学最重要的基本原理,熟悉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了解遗传学的重大理论与技术进展,熟悉遗传学研究技术与实验装备,为学生毕业后在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遗传学外,我院还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有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专业必修课。我们选用的遗传学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遗传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其中,遗传物质的细胞学和分子基础、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等章节[1]与上述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表1),有的甚至是其它课程的重点内容。尤以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这两门课的教学内容与遗传学的相似度最高,这三门课几乎都重复着共同的遗传学问题――遗传物质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调控、突变、重组等。另外,我院生物科学专业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开课时间与遗传学相同,这使得遗传学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更加突出。

表1 遗传学教学内容在其它课程中的分布

2 问题的根源

其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遗传学出现重复并不是偶然的,这种局面的形成与遗传学自身的发展特点及其学科内涵有很大的关系。

遗传学的研究进程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水平和工作特点,大体上可划分为经典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学、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数个既彼此相对独立又前后互相交融的不同发展阶段[2]。如果以半个多世纪前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为界,也可以简单的将整个遗传学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经典遗传学(classical genetics)和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两大阶段:经典遗传学以孟德尔遗传学为基础,主要研究性状在系谱中的传递,即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分子遗传学则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机制的遗传学分支,主要研究基因的本质、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的变化等问题。

在整个遗传学的发展史上,分子遗传学的地位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它的兴起使遗传学的面貌焕然一新,既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经典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的研究脉络,又全面地影响并渗透到后继学科的各个领域。从内容上来看,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科界限十分模糊。通过对上述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重复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分子遗传学范畴的。另外,由于生化遗传学和早期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都以微生物为材料,因此遗传学与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之间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基因工程学、基因组学本身就是现代遗传学的分支学科,它们成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或进入课堂教学是高校课程设置不断细化和专业化的结果,也难免会与同时开设的遗传学存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叠。

3 解决教学内容重复问题的对策

教学内容重复无疑会影响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实践发现,从授课内容本身、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方法等环节入手,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对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3.1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近些年来,同行们在遗传学教学内容的调整上作了大量的改革和探索。常见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及理论专长跳跃式地分割讲授,或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教学内容做出取舍,甚至有人提出只讲经典遗传学而放弃分子遗传学。上述做法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遗传学的教学内容重复问题,相反会造成教学不成体系的局面,对“教”和“学”都很不利[3];而如果无视教学内容重复的存在,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对所有内容蜻蜓点水般逐一讲解,又无法实现大学遗传学教学深度和难度的提升。

我们认为,对遗传学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是必要的,但必须遵循遗传学的发展历史和保持其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不能大刀阔斧整章删除,而应在重复章节内部进行微调,具体做法包括:精简繁杂冗长的内容,下放学生能看懂的内容(自学),突出基础性、应用性的内容,增加前瞻性的内容等。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遗传学理论修养,准确把握各章节特别是重复内容在整个遗传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做好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根据层次选择不同的授课侧重点。

3.2 加强授课教师之间以及师生间的协调沟通

教学内容重复已成为遗传学等课程授课教师的共识,对各自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无疑成了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解决方法。但如果大家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对同样的内容都作了删除,重复的内容反而会变成被遗忘的内容。因此,积极促成遗传学与其他相关课程任课教师间的沟通十分必要。

我们认为,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进行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这种方式,相关课程的教学人员能够坐下来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协调、统筹各自的授课章节,明确重复内容的教学分工,制订满足包括遗传学在内的多门课程教学需要的授课计划,做到各有侧重而又不失体系的完整性。这不仅可避免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低级重复,还能保证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有助于学生顺利地掌握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应当加强授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内外交流。如:教师可在开课前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所教班级学生对重复内容的掌握情况;开课后则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3.3 优选教学方法

为了保持遗传学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所谓的重复内容不但不可不讲,而且还要下功夫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或方法来讲。对于在其他课程已深入学过而在遗传学中只需一般了解的内容,通过简单的问答引导学生回顾这部分内容即可;对于对遗传学新知识点有重要铺垫作用的其他课程的基础性知识,可采取布置学生课前或课中自学、再集中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之,还要注意从遗传学的角度阐明同一知识点,突出遗传学的学科特色;对于其他课程仅略有涉及但在遗传学中须进一步加深了解的内容,宜先勾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点滴回忆,同时指出学生现有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顺理成章地讲下去,在学生的高度关注中完成该知识点在遗传学中的深入讲授;对于一些有特殊作用的重复内容,则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其讲好讲透,如:减数分裂在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教材中均有详细的描述,属于重复的教学内容,但却是理解遗传的连锁交换和重组的一把钥匙;在整个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反复多次向学生强调和提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将这部分知识迁移和渗透整合进连锁遗传分析、真核生物遗传分析、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等多个章节,使枯燥难懂的遗传学分析过程变得易于理解,让重复的内容为新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服务。

此外,遗传学与其他课程之间还可以开展合作教学。如:我们尝试将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这两门专业基础课的实验课合二为一,以综合性大实验的形式开设,从而将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关联起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两门课程,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了教学效率,较好地化解了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4 结语

遗传学与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局面将变得愈来愈突出。因此,调整遗传学教学内容势在必行。但无论进行怎样的调整,都必须遵循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保持基础遗传学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为遗传学的授课教师,既要关心遗传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又要加强对遗传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遗传学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从而节约教学资源,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灼华,王亚馥,粟翼玟.遗传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M].科学出版社,1998.

[3]程焉平,刘春明,王洪振.尊重教学规律,保持遗传学教学的系统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2-84.

作者简介:袁茵(1981-),女,河南开封人,研究生,讲师,从事遗传学教学工作,广东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陆幸妍,广东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