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安全风险分级防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根据上级部门《关于推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在太原市文湃苑小区3#楼项目部施工现场范围内推行双重预防机制,现结合太原市文湃苑小区3#楼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通过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实现把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夯实遏制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识别分析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加强隐患排查力度,实现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20年9月—10月
1、成立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
组长:张杰
副组长:林元宏
组员:黄华
周孝富
牟顺意
陈德强
刘月娥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双重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工作要求及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负责对应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各单位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具体实施单位,根据总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由单位负责人督促工作进度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成员及职责表
职
务
姓
名
职责分工
联系电话
组
长
张
杰
主持全面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18281351888
副组长
林元宏
负责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工作进度
18835124270
组
员
陈德强
负责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后勤材料保障
13990037422
组
员
黄
华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记录,落实整改责任人,督促整改
13388336320
组
员
牟顺意
施工现场质量巡查监督,并如实记录
18708303909
组
员
周孝富
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并监督
18681319060
组
员
刘月娥
现场资料搜集整理
19935142778
2、开展全员培训。
对全体人员开展关于风险管控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辨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并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的能力,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风险评估阶段2020年9月—12月
1、合理划分风险单元。
各施工班组根据本班组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划分风险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中岗位单元是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调试,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佩戴。
2、全面辨识各类风险。
发动全体人员围绕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3、开展风险评估分级。
在全面辨识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风险导致事故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采用LEC评价方法,通过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级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技术、管理、制度、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或采用管理和监控手段管控风险,确保每一项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风险管控阶段2020年9月开始
1、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明确各等级风险管控责任人,明确各责任人管理职责。要重点关注和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
2强化检查督促落实。
项目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变更风险管控。
凡是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设施等出现变化,要重新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凡是组长机构发生变化,要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责任体系重新制定并完善。凡是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原因修订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各个环节。
4、开展公示教育。
根据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情况,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用指导书,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施工安全风险公告栏,公示安全风险分布图,制作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标明岗位安全操作要点、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便于施工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四)深化隐患排查治理2020年9月开始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各单位针对每一风险装订符合实际的风险防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统一的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
2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办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施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对每次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
项目部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周密安排部署,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培训。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员工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危险因素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培训,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
(三)督促工作进度。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负责人,完成期限。
四川明昊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学校安全是教育工作的保障线,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二)工作目标。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教育系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机制,强化教育部门监管责任,实现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力争至2018年底,全区校园全部建成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二、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由吴雪慧局长任组长,李可可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湖里区教育局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科,
联络人:叶宁,电话:5722662。
三、工作重点
(一)排查风险点,建立“一校一册”档案
学校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并逐一登记,建立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档案,详细记录单位基本信息,风险点名称、风险点情况描述、风险类别、风险点详细位置、安全风险等级、存在危险因素、隐患情况、管控治理措施、管控治理责任部门、责任人及手机号码,形成动态化的“一校一册”管理制度。(见附件:湖里区学校安全风险点名册)
(二)全面开展学校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1.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在建工程、老旧校舍、大型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和周边治安状况。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学校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原则上分为IV级(低风险)、III级(一般风险)、II级(较大风险)和I级(重大风险)四个等级,依次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学校绘制成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期间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IV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如发生,可能造成较小财产损失或人员轻微伤害;
III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如发生,可能造成一般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
II级:风险可能失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如发生,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I级:风险失控可能性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群死群伤。
3.教育系统预判。区教育局将结合学校预判情况,针对以往发生事故规律和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必要时邀请专家参与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逐项分析研究,逐类预判评估,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确保学校安全。
(三)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治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隐患。
1.严格管控。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学校、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2.风险公告警示。学校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安全岗位的管控责任,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或湖里区学校危险因素告知卡,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教职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治理隐患。各校园及时收集、汇总相关的风险分级信息,编制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区教育局将组织对适时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各设施设备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4.应急管理。学校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与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动机制的作用,与相关联防联动部门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学校要建立专(兼)职应急队伍,重大风险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要开展经常性的全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自护、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四)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各校园要加强校舍、消防、校车、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细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
(五)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工作
各校园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校园治安防控、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反恐防暴、消防安全、校车安全和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建立完善校内风险分级防控制度,扎实推进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各项工作,实现校园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智能化,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物品和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校园安全防控水平,为“平安校园”等级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2018年4月)
各校园要依据本实施方案所列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立即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组织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二)开展试点,制定标准规范(2018年5月—6月)
各校园对照《厦门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表》,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制定隐患排查清单,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完成制定“一校一册”建档工作。区教育局择优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较好的学校作为试点标杆学校。
(三)组织推广全面实施(2018年6月—11月)
各校园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对标活动,推动学校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对安全风险开展全面的排查、辨识、分级、建档、标识和管控,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学校要充分认识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意义,强化组织领导,把推进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和预判出的风险点,必须严密监控,筑牢双重安全防线,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
公司所属各部室、队组:
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本矿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等有关规定对各部室、队组进行安全分级管控专项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使参与辨识评估的人员掌握科学评价安全风险的方法,提高日常安全风险意识,为做好安全基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每位岗位工熟记、理解所在岗位存在的风险,力争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实用管用的培训效果,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实效性。
二、培训对象
公司各部室、队组人员。
三、培训主要内容
(一)双重预防机制基础知识;
(二)双控机制对安全管理的促进作用;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主要特点;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条文解读;
(五)2019年度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及落实情况。
四、时间安排
2019年4月2日开始培训,每周二至周四利用下午培训两个队组或部室,先从队组开始培训。具体培训时间如下:
通风队、瓦斯队:2019年4月2日;机电队:2019年4月3日;
运输队:2019年4月4日;综采队:2019年4月9日;
综掘队:2019年4月11日
探水队:2019年4月12日;
调度室:2019年4月16日;技术部:2019年4月17日;
信息部:2019年4月18日;通风区:2019年4月23日;
地测部:2019年4月24日;机电部:2019年4月25日。
五、培训人员
由安监**分别对各部室、队组进行培训。
六、培训地点
各部室、队组办公室。
七、培训要求
(一)各部室、区队负责人统筹安排,在不影响生产实际的情况下,要求职工全部参加培训。
(二)所有培训人员积极按时学习,认真听讲做好记录,对于不遵守培训纪律的行为,按照公司培训考核相关制度执行。
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坚决贯彻落实省、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市局工作要求,督促食品销售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依法规范经营,强化疫情期间直接入口散装食品管理,认真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严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畜禽肉入市销售,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
二、推动销售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二)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贯。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开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质量安全管理办法》《食品销售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指南(试行)》的宣传指导,强化对市场开办者、中小学校周边等重点食品销售者的培训教育,明晰责任义务。开展食品销售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
三、提高风险防控和监管效能
(三)加快推进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监管。全面开展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尽快实现获证食品销售者100%风险分级管理目标,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效率。针对日常检查、抽检、舆情发现的流通环节各类食品安全风险开展风险警示或风险会商,加强信息交流互通,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四)强化风险防控。落实《食品销售监督检查指南(试行)》,加强对基层监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指导。结合风险防控、专项整治等开展有因检查、双随机检查,形成工作闭环。监督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力戒“形式主义”、“”。
四、加强食品销售重点领域和主渠道安全监管
(五)保障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认真落实省局《关于加强和规范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和完善相关工作措施,持续保持校园周边整治的高压态势,巩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成效。督促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周边销售者落实食品销售承诺和风险警示制度,压实网格化监管责任。重点整治校园及周边无证无照经营等问题。
(六)推动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规范提升。根据省局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全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双落实、六提升”三年行动。2020年继续推进完善桑树园蔬菜批发市场的规范提升任务。严格创建标准要求,扎实推进省级食品安全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加强对规范化农贸市场的检查,及时指导整改。
(七)开展超市放心食品自我承诺活动。根据省级示范超市创建指标修订情况和统一部署,及时推动深化省级示范超市创建活动,组织开展食品超市向社会自我承诺活动。
(八)强化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农村市场食品销售风险清单,重点加强对农村市场食品供货商监管,严查销售“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九)加大畜禽水产品监管力度。针对畜禽肉、水产品非法使用禁用兽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等行为,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严查兽药残留超标问题。。配合畜牧兽医等部门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督促生猪产品销售者落实“两证一报告”制度。加强冷藏冷冻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落实各方义务。
(十)深化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深化鸡蛋“双证制”试点,适时扩大试行主体范围。做好与农业农村、畜牧兽医部门协调配合,围绕试行品类,有序推进合格证制度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
五、加强能力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精准防治,有效控制事故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规范基层风险管理,落实“一案三制”,提升全市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能力,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镇街的风险评估完成率达到90%以上;各有关部门对本行业(领域)进行风险评估,重点行业(领域)完成率达到80%以上。重点风险目标得到有效防控,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治,基层应急管理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
三、工作内容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实际,按照《基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导则》(见附件1)要求,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一)前期准备
各级各部门应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分区域、分行业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明确评估对象与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评估组;收集相关法规、标准和事故案例等资料。
(二)风险评估
各级各部门按照确定的评估程序开展风险评估,认真梳理地区、行业(领域)的风险类型和级别,明确防控目标,核查应急资源。
识别风险类型。在合理划分评估单元的基础上,梳理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危险点,识别风险类型。上级网格要以镇街、行业、主要生产经营单位等下一级网格为基础,结合评估对象所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行业特点、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等划分评估单元;从厂址、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与设备、公用工程及其辅助设施、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分析风险程度。加强事故隐患较多单位、危险源较集中区域、高危行业的风险分析,重点做好风险承受能力与控制能力的分析。依据同类(或相近)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类比分析,对高危行业采用重大事故模拟分析,并结合危险、有害因素及周边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风险承受能力的分析可从风险影响范围内人群的心理素质、防灾应急知识、经济能力,设施的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可采用情况报告、专家分析和专项调研等方法。风险控制能力的分析可从预警预测能力、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应急资源保障水平等方面进行。可选择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等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评定风险等级。评估风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可利用LSR等方法判定风险级别。
形成评估结论。提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给出评估对象在评估条件下是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明确评估对象可能存在的主要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确定重点防控目标。
(三)风险控制
各级各部门针对评估中梳理出的隐患风险,要加强整改防控并积极落实相关应对措施。
加强防控,及时预警。各级各部门要指导督促企业结合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和风险监控点上报,明确风险目标并加强防控;对于新发现的重大危险源,要按规定程序立即报区市安全监管等部门;对于重大隐患,要立即采取必要的预警防控措施,并在第一时间报至上级有关部门核实。
落实责任,及时整改。各级各部门要对评估分析出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实施分级管理,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以及安全隐患和风险点单位的主体责任,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基层定点单位的监督检查。针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及时制定整改防控措施并积极落实。
完善预案,核实资源。针对评估中核实的隐患和风险,制定科学应对措施,调整完善有关应急预案;依据应急能力与风险相适应的原则,落实各类应急资源;规范基层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评审总结
各级各部门按期完成评估报告的编制并报至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各级各部门完成评估后,要及时在网格化监管平台提报评估报告及工作总结。
四、工作步骤
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安排,年风险评估工作按“准备、评估、评审、总结”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时间:4月30日前)
各级各部门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员,明确评估对象与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评估组;收集相关法规、标准等资料和相关事故案例等内容。
(二)评估阶段(5月1日至6月10日)
各镇街应在5月15日前完成本辖区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报告提报至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各有关部门于5月25之前完成本行业(领域)的风险分析;在6月10日之前完成本网格的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上报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三)评审阶段(6月11日到6月30日)
市政府安委会将于6月底前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完成对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的风险评估报告的评审工作。
(四)总结阶段(7月1日到7月10日)
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评审意见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各级各部门须于7月3日前通过网格化系统提报本网格的风险评估报告和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领导本级网格风险评估工作的同时,指导督促下一级网格落实风险评估责任,鼓励引导社区级网格开展风险评估。
(二)统一部署,分级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统一部署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特点、企业类型、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等情况,做好分级实施的工作安排,合理分配任务,逐级负责落实,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评估工作。
(三)完善机制,巩固提升。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推进评估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总结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评估实施方案,确定每年年底前完成基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为制定下一年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提供支撑,推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落实应急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大幅提升。
关键要: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措施
本文针对石油企业物资消耗种类多、专用性强、采购资金量大的客观实际,结合物资采购存在的廉洁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对于有效防范物资廉洁风险,保证物资采购供应工作依法合规运行,确保采购物资质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面临的现状分析
(一)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的特殊性给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带来了困难
石油企业的生产所需物资具有技术复杂、专用性较强,部分物资压力等级高、易燃、易爆等特点,因此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要求比较高,部分物资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易产生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串通,产生腐败问题,从而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问题,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石油企业的形象。
(二)高度集中统一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增大了物资采购廉洁风险管控难度
当前,石油企业普遍实行“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的物资采购运行模式,按照物资属性,实行分级采购,对于关键重要物资、资金量大的批量物资实施集中统一采购,一般物资、零星物资由使用单位自行采购。分级采购后,发挥了批量采购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采购资金,同时也应看到,增加了集中采购人员的权力,也相应增加了企业的物资采购廉洁风险。
(三)物资采购供求关系的变化给物资采购廉洁防控带来困难
目前,我国的物资供应市场绝大多数物资买方市场,采购人员变为供应商竞相拉拢腐蚀的对象。因而,物资采购业务人员中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二、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主要廉洁风险点
根据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现状,结合物资采购业务流程,梳理出物资采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廉洁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运行不规范带来的违规采购风险。(二)物资采购权利过于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权利滥用产生腐败问题的风险。(三)物资采购方式选择不合理,导致采购的物资质次价高,给石油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四)采购人员串通供应商,导致损公肥私的腐败问题带来的风险。(五)物资采购质量把关不严,导致采购物资质量不合格带来的安全事故风险。(六)物资采购监管制约机制不完善,诱发物资采购及管理人员行为失范的风险。
三、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应坚持以合规合法采购为核心,不断加强物资采购廉洁防控体系建设,明确物资采购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物资采购业务流程,逐步建立起有效的物资采购监督、制约运行机制,有效地防范物资采购廉洁风险。
(一)完善物资采购防控制约机制,防范违规采购风险
建立物资采购防控制约机制。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应实行“管采分离、采办分离、分级采购、专业部门参与把关、审计部门参与过程监督”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物资采购运行机制。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工作;物资采购部门负责集中物资采购工作;专业技术部门负责集中采购物资的技术审查;审计、监察部门负责集中采购过程的监督,从而建立起职责清晰、相互制约的风险防控运行机制。
(二)梳理业务流程,加强关键环节风险防控
持续推进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根据物资采购业务实际,梳理物资采购流程和权力清单,从物资采购计划编制及审批、采购方案制定及审批、采购实施(招标、商谈)、物资采购结果的编制及审批、入库验收(检验)、仓储、供应、使用、质量反馈、责任追究全过程进行梳理,理清工作流程,查找风险点,针对工作流程中确定的风险点,进一步完善《物资管理业务内控与风险管理手册》,通过过程控制,有效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实行分级采购管理,避免权利滥用产生腐败问题
1、分级采购,避免权利过于集中。石油企业对物资采购实行目录管理,进行分级采购:对于集团石油企业一级物资,由各使用单位严格按照集团石油企业采购结果执行,通过《中国石油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目录点击采购;对于采购资金量大的大宗物资、在石油企业范围内能形成批量的通用物资以及涉及安全的一级以外的其他物资,列入石油企业“三集中”二级采购物资目录,由石油企业物资管理部集中组织采购,各单位严格按照川庆石油企业采购结果执行,实行目录式采购;对于采购资金量小和采购品种繁杂、不能形成批量的一级和二级目录外的零星物资,列入授权采购物资,由各单位自行组织采购。物资管理部日常加强对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避免各单位越权采购。2、“三集中”采购物资实行专家会审制,进行集体决策,避免个别人员人为因素影响采购结果。石油企业集中采购物资先由使用单位对拟采购物资的技术要求、供应商资质要求和采用的采购方式等提出建议意见,然后由石油企业机关专业处室以及法律、财务、质量等处室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对采购方式、供应商资质、技术要求、评分办法及评分标准、入围供应商确定的原则等进行评审,作为制定采购方案和招标方案的依据,通过集体决策,避免因个人决策权利过于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权利滥用产生腐败问题的风险,保证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结果的公平性。3、严格采购方案审查把关,避免采购方式不合理带来的风险。机关专业处室共同参与物资技术方案、采购方案和招标方案审查把关,从而保证采购方案的合理性。
(四)推行公开招标,实行“阳光”采购
1、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大力推行公开招标。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物资采购原则上采用目录式采购和招标采购方式。不满足目录式采购和招标条件的可选用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谈判采购等方式”;在实际采购工作中,对于满足招标条件的物资,尽量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对于采购批量超过100万元,不能实行招标采购的,对拟采购物资的名称、金额、采取的采购方式、选择的供应商以及不能招标的理由等信息在《中国石油招投标网》和《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申报《可不招标审批》,经石油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申报非招标采购方案。2、成立专业招标机构,实行专业化运作,实现“阳光”采购。石油企业成立招标中心,负责石油企业集中采购物资的招标工作。3、加强对招标方案和招标文件审查,提高招标工作质量。对“三集中”物资招标方案和招标文件实行“会审制”,提高招标方案和招标文件质量,确保招标结果公平、合理。4、合理组建评标委员会,保证评标结果公平合理。注重评标委员会的组建,通过石油企业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评委,并对评委采取保密措施,在招标前一天抽取评委,防止评委与供应商串通,避免暗箱操作、泄漏标底等违规行为。
(五)深化廉洁风险防控,推进物资采购“阳光”建设
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国石油集团石油企业、川庆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实施石油企业“三集中”物资采购,确保物资采购规范运行。2、加大公开招标力度。凡具备公开招标条件的物资,全部进行公开招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现“阳光、透明”采购,确保满足招标条件的物资招标率达到100%。3、推行网上采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逐步通过《中国石油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网上招标,减少与供应商直接见面机会,防止暗箱操作。4、实施集中采购。坚持推进物资“三集中”采购,充分发挥批量采购优势,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六)加强采购、采购管理人员管理,避免腐败问题带来的风险
1、注重采购人员的配备。在《物资管理业务内控与风险管理手册》中,明确了物资管理部各岗位人员的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及经验、综合素质等要求,同时,选择有责任感、政治素质强、党性强、纪律性强的人员,配备到物资采购及采购管理岗位;对于招标中心人员的配备尽量取得招标师资格的人员中选聘。2、加强采购人员的日常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一是加强物资采购人员业务知识和采购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二是要求物资采购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三是日常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廉洁自律教育,培养物资采购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避免物资采购人员腐败问题带来的风险。3、实行轮岗制。定期对关键岗位采购人员进行岗位轮换,避免采购人员长期在同一业务岗位上经常与供应商交往而发生腐败问题。
(七)严格把好物资采购质量把关,避免不合格物资带来的安全事故风险
1、严格把好选商入口关。对于石油专用物资,在选择供应商时,要求须具备中石油物资采购准入资质;对于部分技术性强,质量、安全要求高的石油专用物资还需具备技术准入、质量认可、HSE准入资质。2、专业技术部门把好采购物资技术关。物资采购前,根据物资专业属性,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由专业技术对物资标准、技术要求进行审查。3、合同中明确质量条款。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时,明确采购物资的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以及发生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4、加强采购物资质量抽查。石油企业每季度开展物资质量抽检,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物资,立即停止采购,及时做好退货处理,并暂停供应商的交易资格。
(八)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监管制约机制,避免物资采购及管理人员行为失范的风险
1、为保证物资采购过程规范运行,避免不合规现象发生。在物资招标、商谈采购全过程派专人进行现场监督,保证采购过程公平、公正。2、公开招标信息,增强透明度。对公开招标项目,在《中国石油招标投标网》和《中国招标投标网》同时招标公告,向社会公开招标信息,畅通潜在供应商参与投标的渠道,并对招标结果在这两个网络进行公示,接受供应商和相关人员的监督,若供应商对招标结果提出异议或投诉,进行合理的处理,并以此为契机,及时整改招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九)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发生
1、畅通物资采购廉洁举报渠道。以实名或者匿名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反映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不廉洁行为和事件,打造物资采购管理廉洁风险防控阵地。2、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发现物资采购中出现的腐败问题,逐级追溯问责,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严格处理。
四、结论与建议
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工作,通过构建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明确物资采购各岗位人员职责,抓好物资采购关键环节的廉洁风险防控,加强对物资采购工作的检查考核,有效地防范物资采购廉洁风险,营造良好的物资采购廉洁从业环境,从而形成石油企业物资采购人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格局。
参考文献
[1]胡玉敏;同步防控执法和廉政风险的探索[J];中国监察;2009年18期.
[2]石见元;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工作的规范完善[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3]葛平;项目审批环节廉政风险分析及治理[J];中国监察;2010年04期.
[4]谢一帆;关于廉政风险管理的理论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祝鹏飞;试析“岗位廉政风险教育”的理念[J];中国监察;2010年10期.
(一)高校突发治安事件的内涵
1.治安事件:是指群体或个人为了满足某特殊需要,选择适宜的场所、时机和环境,采取不正当手段实施违法犯罪,导致事态加剧、扩大,从而扰乱、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越轨行为。其基本特征为:群体的聚集;公开对抗性;危害的多样性和多重性。[1]2.高校突发治安事件:高校突发治安事件是指群体或个体为满足某特殊需要,选择特定的时机和手段实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突然发生危及广大师生人身安全或影响高校稳定,需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事态扩大的事件,从属社会安全事件类。具有突然性、危害严重性、应对必要性。[2]
(二)高校治安突发事件风险框架
1.风险的概念:对于风险的概念,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从风险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出发,目前普遍认为,风险包括不确定性因素、不利事件未来发生的可能性、不利事件所导致的损失是风险的三要素,风险就是指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不利事件未来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属于统计预测范畴。2.基于高校突发治安事件产生机理确定风险框架鉴于高校突发治安事件和风险的概念,高校突发治安事件风险是指在高校内由于各种治安事件引发产生突发治安事件及其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图一)告诉我们,任何事故的发生发展是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严重程度,是致灾能量,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或系统屏蔽作用大小即系统的脆弱性,阻碍能量传递,制止事态扩大,也是决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必要条件;危险出现后,若防控体系屏蔽作用全部或部分失效,应急管理系统无法使能量再进一步释放,可能出现事件链,发生伤害损坏更大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在一定程度也决定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基于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在高校突发治安事件的产生机理、风险框架中(图二),危险性(危险概率和危害程度)、脆弱性(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内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是突发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若没有危险源释放的能量即致灾能量主体,脆弱性的治安防控体系也是安全,突发事件就不会发生;若高校治安防控体系非常稳定可靠,即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治安防控体系可以屏蔽任何致灾能量,能量也无法进一步传递,突发治安事件也不会发生,但没有脆弱性的防控体系是不可能存在;若危险能量、体系脆弱性存在,由于脆弱性存在而使体系屏蔽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危险能量向下一级传递,应急管理系统的应急能力无法使能量再进一步释放,能量影响达到一定阈值,就发生量变到质变,系统发生突变,可能出现事件链,突发事件也随之而来,发生更大伤害损坏,应急能力在一定程度也决定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基于突发事件产生机理层面,突发治安事件的风险性由危险源的危险性、防控体系的脆弱性、应急管理能力决定。其表达式为:R=H+V-L,其中R为高校突发治安事件的发生可能性,H为危险源的危险性,V为治安防控体系的脆弱性,L为应急管理的应对能力。由上式可以看出,危险性和脆弱性是增加与风险关系式正相关,应急能力与风险是负相关。高校对突发事件进行风险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就是降低学校的危险性和脆弱性,提高学校的应急能力。3.高校突发治安事件风险评估方法高校治安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危险源的危险性、治安防控体系的脆弱性及应急能力的风险识别,运用科学的方法估算、衡量高校内发生突发治安事件的风险大小评估和研究的过程。考虑风险评估工作常态化和操作性,这里综合应用专家会商法、德尔菲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加权平均法、系统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对高校突发治安事件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估。[4]应用专家会商法、德尔菲法建立各指标体系;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评估危险性;用加权平均法、系统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评估脆弱性和应急能力。
二、高校治安突发事件风险指标体系及权重
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可采取专家会商法、德尔菲法,即邀请多名专家对高校突发事件风险识别,经过对突发治安事件风险因素多轮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建立梯阶层次结构。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应确保一个指标集中不超过9个因素,避免人在因素比较时会有认知方面的失误;同时在指标集内各指标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即差别不很大,且可比较。
三、风险评估
(一)基于作业条件的危险评价法危险性评估
危险性是对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表述,它用危险概率和危险严重程度来表示这一危险可能导致的损失,是一种评价作业的危险性的方法。危险性的大小可用H=∑ni=1ωiHi表示,其中H为事故发生的概率;ω为损失严重度。危险性评估用专家会商法,根据风险识别确定的各级指标,由专家组成成员根据突发治安事件的风险概率分级和危险严重分级标准,对各级指标风险发生概率和危险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并经讨论给出一致意见,得出风险概率和危险严重程度得分。其中风险概率分级标准为:校园暴力和校外蓄意伤害依据过去1年中发生起数,小于或等于2起(0.2分)、3-4起(0.5分)、5-6起(0.8分)、7起以上(1分)等四个等级评分节点;和心理问题类依据过去5年中发生起数,小于或等于1起(0.2)、2起(0.5分)、3起(0.8分)、5起以上(1分)等四个等级评分节点[5];损失严重度分级标准为:依据其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对教学秩序的影响情况分为一般(1分)、较大(2.5分)、重大(4分)、特别重大(5分)等四个级别评分节点。
(二)基于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脆弱性、应急能力评估
安全检查表是危险评价的一种方法,是为检查某一系统内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的疏漏而事先拟好的安全问题清单,为了系统发现安全管理或各岗位各项活动过程中的不安全即危险因素,确定安全检查的对象。1.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各指标权重计算采取加权平均法,该方法可把复杂、模糊问题做出决策的简易处理,提高评估的可操作性。加权平均法的权重系数可采用因素两两之间相互对比其重要程度确定。首先邀请多名专家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一、二级指标分别进行重要程度进行调查问卷打分,经讨论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单排序A>B>C>D>E,给出一致意见;然后经第二轮讨论对各级指标重要程度情况打分,并给出一致意见。如:前者A比后者B重要2倍,A得2分,B得1/2;比C重要3倍,比D重要4倍;比E重要5倍等,得分类推,从而得出两两比较得分的正互反矩阵,按下表因素比较法确定各一、二级指标的权重。2.逐项赋值按照治安防控体系脆弱性和应急能力的一、二级指标设计脆弱性评分表和应急能力评分表,依据防控体系和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要求确定评分标准或评分办法,邀请多名专家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并对安全检查表按优、良、可、劣四个等级评分参考点进行逐项赋值,依据各一、二及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各指标最后得分。3.脆弱性评估:脆弱性安全检查表按优(1分)、良(2.5分)、可(4分)、劣(5分)四个等级评分参考点进行逐项赋值,由Vi=∑nj=1VijKij……(3)、V=∑nj=1ViKi……(4)两式可计算出某学校目前突发治安事件脆弱性的评估值。4.应急能力评估:由于应急能力与风险是负相关,应急能力安全检查表按优(5分)、良(4分)、可(2.5分)、劣(1分)四个等级评分参考点进行逐项赋值,由Li=∑nj=1LijRij……(5)、L=∑ni=1LiRi……(6)两式可计算出某专家对目前学校突发治安事件的应急能力的评估值。4.高校突发治安事件的风险性计算结果:由(2)(4)(6)式得:高校突发治安事件的风险性R=H+V-L。
四、风险分析
关键词:国外风险防控制度 检验检疫 风险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2013IK079),江苏检验检疫局科技项目(2013KJ71)。
一、前言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世界产品的制造基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检验检疫机构就承担着“严把国门,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随着全球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检验检疫面临着检测工作质量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媒体舆情风险等多重风险。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产品质量事件、卫生安全事件,频频把检验检疫推向风口浪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风险的防范、预警、分析、应对能力的不足,也反映出时下风险防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在研究了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在风险防控方面所建立的较为完备的制度,从而为中国检验检疫更好地进行的风险管理和防控提供帮助和启示。
二、美国的HACCP管理体系――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法
美国是最早在食品行业中应用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管理体系的国家,HACCP管理体系被称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法。它强调从企业自身开始预防,从而从食品源头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监测体系,有效地防范食源性疾病,保障食品安全卫生。HACCP主要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各关键的控制点,然后在关键控制点制定关键限值,建立一个关键控制点的控制监测系统,在监测系统发出失控警告后,确定应该采取的纠正行动,与此同时通过认证程序保证HACCP系统的良好运行,并且建立有关以上原则和应用方面各项程序和记录的档案。
HACCP目前在很多国家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由此获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认同。HACCP管理体系在实际运用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强化了企业自身的约束,建立了一套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督体系,从供应链的源头开始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在每个供应和销售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把关,从而有效地保障了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三、俄罗斯农产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俄罗斯作为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农产品进出口在其外贸总额中一直占据相当大的份额。近年来,在俄国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成分农产品事件不断曝光,俄肉类加工企业使用美国转基因的大豆酱油事件也浮出水面。为了从源头上控制转基因产品,俄国制定了一系列进出口农产品的严格监测措施,最为突出的就是“绿名单”和“黑名单”分类管理策略。绿名单公布了获准进口转基因产品(包括农产品和一些转基因食品)的企业以及相应的产品清单,黑名单则是恶意隐瞒不符合标准的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厂家,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责令限期整顿并严格检测,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俄罗斯农产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通过“绿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甄别出重点监测对象,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农产品生产和进出口大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的层层配合和把关,建立了一套由上而下的全方位监控系统,使得食品安全风险无藏身之处。
四、加拿大的水产品风险等级制
加拿大水产品的管理实行双部门负责制,一个是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下属的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另一个是加拿大海洋水产部。双部门负责制一方面可以强化总体监督力度、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内部间的一个监督约束,促进更好地履职。
加拿大根据水产品的特点,将其食用风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风险”类,主要是熏鱼、烤鱼,这些水产品被加工后,很容易出现微生物、细菌超标等情况,此类食用水产品为高风险类;第二类是“中等风险”类,主要是真空包装的罐头,加拿大罐头类水产品销量很高,这类产品容易出现李氏杆菌、沙门氏杆菌等污染;第三类是“低风险”类,主要是冰冻和冰鲜水产品,这类产品必须保存在规定的温度内,以防止变质,变质的水产品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CFIA根据高中低档风险划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区域的产品,确定不同的检测标准进行各类风险防控。
五、创新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中国检验检疫的启发
(一)检企联合,加强对企业的风险防控指导
从美国的食品风险防控体系――HACCP管理体系的风险控制原理可知,在检验检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找准风险防控关键点。企业作为产品的源头,如果能够将国内外控制标准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监控中,不仅能够满足产品合格,还能够最有效的节约检测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因此,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通过加强对企业的风险防控指导,并且建立一套诸如HACCP类似的从源头进行监测防控的体系来有效地监督企业的生产,不放过每个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隐患的环节,真正做到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二)划分风险等级,建立动态电子信用档案
进出口产品风险分为很多类别,并且不同的风险在一定的领域内其危害程度是不同的。比如针对食品类产品,安全风险就是第一位的风险因子;而在机电等大宗商品领域,产品质量风险则较为突出。有效识别不同种类的风险,同时通过风险分级进行合理程度地防控既可以有效节约检验检疫资源,也可以达到既定的防范效果。加拿大在水产品上的风险分级就是上述理念的实际运用。汲取加拿大的风险分级制度的优点,改变以往的“一刀切”的无重点检验模式,通过高、中、低风险分档,有针对性地进行推进检验检疫工作。同时还可以借鉴俄罗斯的“绿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安排,在某些领域,综合评定尝试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并动态地对信用评级不同的进出口厂商,确定检验检疫工作中的关注度,从而推进企业逐步加强自身质量的风险控制,节约社会成本和资源。
(三)构筑全方位风险防控和监督体系
由于我国在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上比较晚,目前尚未形成上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检验检疫可以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监督体制,明确各监督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沟通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实行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改革检验检疫行政监督途径和方式,构筑全方位的监督网络,构建检验检疫重大业务事项监控体系。可见,要想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实现风险防控的进一步发展,检验检疫就要在监督技术上,要形成一个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防范与控制机制;在机制上,积极创立业务督查、执法稽查和纪检监察的“三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内部监督制度。
六、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新形势下,一方面检验检疫的工作重点在不断调整,另一方面检验检疫正处于各类风险的高发期、敏感期。构筑一套全方位而且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既是保障国内市场安全的需要,也是适应经济浪潮所需。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风险认知、风险管理等优秀的经验对我国有着诸多的启示和借鉴。作为一个进出口大国,风险防控至关重要,所有机制的建立都要服务于风险管理,唯有充分做好风险预警,并逐步把潜在的风险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从而更好地促进检验检疫事业的筹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GB/T 23811-2009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原则[S]
[2]SNT 2486-2010 进出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程序和技术要求[S]
[3]陈孟裕,高保立,毛唯君,等.出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J],检验检疫学刊,2011,21(4):49-52
风险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管理模式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安全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涵盖了企业生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衡量以及应对,针对所识别的安全生产风险制定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及时排除事故潜在发生的可能性。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更好保障单位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加以重视,积极探索风险管控模式,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特点
(1)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因素复杂。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环境多为室外,生产活动受气候、地理条件影响较大。除此之外,建筑企业的施工不仅涉及到人的操作,大型机械的正常运作对安全生产也有着重要影响,而往往这些客观因素的发生都具有偶发性,安全风险防控难度较大。(2)风险管理的人为因素管理复杂。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从业人员的意识不到位。由于建筑行业的项目建设活动分散,涉及部门广泛,各部门管理层次繁杂,管理权限不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有待加强。
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出现的原因
(1)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有待加强。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之前,尚未做好详备的风险评估,对存在的潜在风险没有清晰的认识,未能提前对潜在风险进行排除,甚至从观念上没有重视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问题,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付了事,安全应急预案存在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现象。很多安全生产问题的出现都与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风险管控能力不够有着重要联系。(2)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机构复杂,管理权限不明晰。建筑施工企业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效益方面,对安全生产没有足够重视,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尚无一个明确机构进行重点管理,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上存在严重的管理缺位。(3)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建筑施工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对安全风险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对自我权益的保护意识也明显不足,这使得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未做好安全检查以及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开展了生产活动,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应对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合理架构企业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部门布局要充分体现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确保“专职有专人,专人有专责”,明晰安全生产风险控制责任人,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准确落实,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进行有效监督。(2)落实企业风险管理举措。对建筑施工企业所实施的安全管控措施,要加强落实。在项目施工前,对项目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全面掌控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勘察地形监测天气,并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对从业人员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培训,重视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加大企业内部安全保障的资金投入,防控安全事故的发生。(3)强化风险管理的责任追究。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责任机制,对相关责任人强化责任追究,增强风险管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防控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4)聚集性活动安全风险管理。聚集性活动安全管理即根据安全性活动的直接参与人数以及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波及的人数情况对生产活动进行分级,从而根据分级情况制定应对策略。生产活动的参与人数以及相关人的数量直接反映了生产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该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安全人数越多,安全风险越大,其管理难度也越大。引入聚集性活动分级管理,明确相关风险管理活动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方案,正是有效进行安全生产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明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风险管理责任的有效方法。
5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把安全保障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战略重点,在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活动中,必须结合企业本身的生产特点,分析企业安全风险出现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条例,由于生产活动和安全防控的复杂性,引入聚集性活动风险管理办法,提高风险防控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蓝李红 胡越城 沈晓达 朱立军 单位:八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雪妮,韩国锋.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J].科技信息,2013.
一、强化食品生产许可改革措施落实
1.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开展许可审批工作。严格按照省厅2020年明确的许可管理权限开展食品生产(食品加工小作坊)许可审批工作,认真执行《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不断优化许可服务,规范许可流程,提升许可工作质量和效率。
2.加强食品生产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强化许可审批与日常监管的紧密衔接,对新获证企业在规定时限内开展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把现场核查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并持续保持许可条件。下半年做好全省食品生产许可监督检查迎检工作准备。
3.严格规范白酒生产许可。严格控制产业政策放开后白酒(液态)生产主体增量,对申请获证品种明细为“白酒”的申请人实施许可,申请人必须自有原料处理、制酒(发酵、蒸馏等)、贮酒、调配、灌装等完整的生产工艺及相应的设备设施。
4.配合省厅开展食品生产许可信息建设。根据省厅部署,积极推进食品生产许可信息系统应用,年底前实现食品生产许可“全程网办”和电子证书管理。
二、加强食品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5.明确检查任务,落实监管责任。加强2020年监督抽检2批次(含)以下不合格企业的飞行检查、隐患排查,彻查风险隐患,细化防控措施,增加对饮料生产企业的检查数量,年度内检查企业不少于30户次;强化企业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科学制定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照风险分级确定的检查频次对辖区内企业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加强监管区域内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督检查。
三、加强重点食品安全问题治理
6.加强重点品种治理。继续加强饮料、蜂蜜等重点食品监管,进一步加强重点食品问题综合治理。
7.加强重点问题治理。持续抓好食品添加剂“两超”问题治理和“塑化剂”污染防控等工作。进一步规范食品标签标识管理,打击虚假标和误导消费行为。
四、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8.开展生产领域食品安全风险研究。继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按照食品类别完善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撰写生产领域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9.加强生产环节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省厅和管委会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疫情防控工作,督促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的生产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吉冷链”系统及时准确录入相关数据,加强对企业落实“三个专、三个证、四个不得”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开展涉疫食品溯源排查和疫情管控,最大程度降低“输入风险”。
五、深入推动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10.继续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年行动”。督促企业重点落实食品安全领导责任、管理责任、风险管控责任、检验检测责任、食品安全投入责任。组织召开本辖区“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报告会”。
11.督促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自查。指导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确保食品生产过程持续合规;监督抽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含企业负责人)的企业覆盖率达100%,合格率达90%以上。
六、组织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12.扎实推进“名优特”小作坊创建。根据全省“名优特”食品加工小作坊创建工程实施方案和考评验收标准,创建5家“名优特”食品加工小作坊。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日常监管,督促小作坊严格落实卫生管理、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加工过程记录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食品加工小作坊提档升级。
七、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关键词:事后监督;风险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9)增-0149-02
一、事后监督防范风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事后监督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风险监督效能的发挥。首先表现在事后监督管理层面上,事后监督风险防范导向不强,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其次,目前的事后监督方法及监督系统落后于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要,难以做到对高风险的有效控制,监督的效果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是事后监督业务发展滞后导致监督重点不突出。目前,监督业务发展远远落后于业务部门,事后监督主要是依赖手工审核、翻阅、查对账表和凭证,监督效率低,只能停留在对会计凭证的规范性、完整性和账务核对的准确性等方面的全面复审。“全面复核”的工作量大,程序多,监督人员已无精力对核算业务的风险环节实施有针对性的重点监督,监督方式、监督方法、监督手段与现代化的支付清算体系不相适应,监督工作处于对某一时点的静态检查,监督手段和资金风险防范手段滞后,监督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事后监督层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
三是事后监督部门对风险识别、预警、风险分级管理缺乏针对性。监督部门依据相关制度规定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全面复审、检验,延续会计核算过程,装订、整理会计资料。而对防范资金风险的途径和方法普遍欠缺,特别是没有将涉及资金流出的关键岗位、关键业务环节作为事后监督的切入点进行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核查。对于事后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识别、监测、风险评级,确定风险程度层面,向业务部门提示风险。监督结果对被监督部门没有起到风险防范提示、预警的作用。
二、建立事后监督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建立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预警机制是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的需要。事后监督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内控体系中的重要部门,随着会计核算体制和支付清算体系不断变革,对人民银行资金风险防控提出了挑战,多元化的资金清算体系使资金的风险点更多,防范风险的难度和资金差错造成的损失更大,事后监督中心是央行会计核算改革的产物,在央行会计数据集中速度加快的形势下,事后监督做为央行内控体系的重要环节,必须赋予监督部门风险管理的职能并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防止人民银行资金损失,发挥事后监督防控资金风险的屏障作用。建立会计核算事后监督风险预警机制显得日益重要。
二是建立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预警机制是转变监督职能的需要。会计核算业务风险防范作为事后监督工作的首要目标,已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事后监督工作重心从合规性监督向风险性监督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事后监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资金的安全。只有深刻分析排查会计核算业务风险隐患,行之有效的监督防控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事后监督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事后监督应改变监督工作的表面化模式,对资金核算过程和核算系统运行中潜在的风险和违规行为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深层次的重点监督和反映,找出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和执行性缺陷。事后监督部门通过转变监督职能、创新监督模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形成有效的反馈沟通机制,发挥在会计核算风险监督方面的预警提示作用。
三是建立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预警机制是完善制度、强化制度执行的需要。事后监督可通过全面、连续、及时的监督审核,对前台会计核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分析。针对会计核算业务的重要风险点及风险环节,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约束。在基本制度上保证核算业务安全性的同时,从中发现并反映制度缺失及漏洞,提出有效控制资金风险,完善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建立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预警机制有利于提示各部门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事后监督部门通过风险分级预警,分析被监督部门会计核算业务风险程度,对风险度较高的会计核算业务向相关部门及时发出预警,有利于提高被监督部门的警惕性和风险防范意识,实现事后监督与前台事前控制防范的有机结合。便于业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和管理,从而达到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三、事后监督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方法
一是划分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风险点。包括:一般性风险:指会计核算人员因工作疏忽造成一般性差错,对会计核算规范或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错填、漏填凭证信息、借贷方向错误、凭证及账表漏盖公章或个人名章等。严重性风险:指会计核算人员因操作不规范造成较大差错,对会计核算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存在一定的资金安全隐患。如会计科目及账户的设置、使用错误;重大性风险:指会计核算人员因重大失误、操作不规范、或违反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业务操作及制度缺失,造成严重差错,存在重大资金安全和风险隐患。如发出、接收业务清单与实际发出、接收业务内容不符。
二是对事后监督发现的会计核算风险问题进行评价。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评价管理,指事后监督部门依据对被监督部门实施核算业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业务差错,对直接或间接存在风险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被监督部门会计核算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价。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评价应遵循规范性、全面性和时效性原则,即依据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各项制度,对出现的一般性风险、严重性风险、重大性风险进行综合识别判断,评价其风险程度,为及时、准确的确定会计核算风险等级,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提供判断依据。
三是对评价期内的会计核算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对评价期内的会计核算风险确定风险等级,根据会计核算风险特征以及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程度,确立监测指标,按资金损失可能性、大小和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级别。
四是向被监督部门反馈评价结果。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评价反馈是事后监督部门对一定会计核算期间的监督结果,通过识别监测、分级评价、划分风险等级,预测风险可能带来的潜在后果,通报被监督部门并提示风险程度,督促相关部门消除风险隐患。
课题主持人:李江
课题组成员:李年有范谷岚
娜丽罗晓英
有限空间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方案
为推动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全面开展,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水平,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辨识预判企业安全风险,通过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事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工作目标
力争2021年,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的风险管控工作。构建起符合安全生产实际,满足安全工作需求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体系,通过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工作机制,提升防控安全风险的能力;构建形成严格规范的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制度机制体系,使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准入制度体系,安全生产源头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明确部署
将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领域的重点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要明确任务、区分责任、细化标准、狠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筹划、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把关,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程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每个岗位,带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四、组织机构
组 长:生产厂长
副组长:各班组长
成 员:各厂站班组员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xxx污水处理厂。
五、具体工作
1.组织分析研判。要对本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安全事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安全风险的管控,确保可防可控。加强对安全生产舆情和热点、敏感问题的分析预测,完善应对机制,提升应对能力。
2.深入开展城市风险评估。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评估,重点考虑可能危害到的社会公众数量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对辨识出的风险点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健全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
3.加强风险管控。要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以及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档案,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全面强化城市运行风险源头管控。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加强城乡发展规划与城市地下公用基础设施规划,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等规划的衔接。要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4.落实安全风险分级标准。要严格落实制定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标准;结合重点行业及公共安全领域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据分级标准全面开展本辖区内领域的摸底排查,对各类风险和隐患进行科学辨识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隐患等级,配合绘制辖区内的安全风险等级和重大隐患分布电子图,制定风险管控办法,落实管控责任和措施,强化日常管理和动态管控。
5.建立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信息网格化管理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安全生产信息数据的共享,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格局,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加快建立与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互联互通信息系统,健全配套制度,提高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水平。
6.严格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责任追究。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健全企业自查自改、街道监督检查的隐患排查治理运行机制,加强对隐患责任人的内部处理和责任追究,对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未按期完成整改,熟视无睹,或者整改不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依规报请相关部门对该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理或给予处罚,并纳入诚信考核记录,问题严重的要逐级追责,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通报,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对不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不按规定登记和报告查出的隐患,隐患排查长期零报告或漏报、瞒报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对其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隐患和问题加大处罚力度,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通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六、实施步骤
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动员部署阶段
制定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组建组织机构,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细化工作职责,明确人员分工,确定任务时间节点。
(二)全面落实阶段
要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对照相关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摸排各类风险源,实施分级分类管控。组织本辖区内行业领域企业全面开展隐患排查。
(三)巩固提升阶段
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总结验收,在此基础上开展“回头看”,巩固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成果。
七、工作要求
为加强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根据《XX镇安全生产专项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三年整治行动,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非煤矿山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预防控制体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源头治理,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强力推进“清单制”管理落实,抓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落实完善管理工作
1.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完善非煤矿山分级分类监管、诚信体系建设,督促企业落实清单制管理、安全生产承诺、诚信体系建设、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等制度规范,推进重点企业通过内部培养和引入市场机制等方式,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专业化水平。
2.强化资源管理,践行绿色发展。认真落实《XX市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利用我镇石材资源,做到开发与保护并行,进一步加强资源勘查,摸清资源家底。规范矿山管理,持续推进矿山经营规范化、矿山开采标准化、矿渣综合利用化“三化”模式,打造绿色矿山,支持企业科学开采,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二)强化安全生产源头治理
提高非煤矿山安全开采的总体意识,消除矿山开采安全的先天不足。在矿山建设项目相关审批时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资源赋存状态、技术经济条件、矿山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及资源保护、矿山生产活动对周边设施影响等因素,合理布局科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矿山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1.守好准入门槛。严格按照县部门要求的非煤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把控准入门槛。
2.加大整顿关闭力度。将不符合国家或XX省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法定安全生产条件、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且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逾期未完善相关手续的非煤矿山提请县政府作为重点关闭对象。
(三)大力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水平
1.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非煤矿山企业施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健全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安全生产岗位责任清单》《日常安全工作清单》《重大风险管控清单》等为基础,推动企业制定和实施“3+N”清单制管理模式,针对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不同特点,制定完善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分管负责人、班子其他成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有效防止企业各层级人员职责出现真空地带。建立健全考核问责工作机制,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监督执法检查力度,推动企业各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2.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质量。根据应急管理部新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等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督促矿山企业完善三级标准化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加强日常管理,推动企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健全标准化达标体系,促进达标升级,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3.大力提升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推进企业实施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行动,配备足够的从业人员,特别要配齐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强化考试管理,推动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提升。强化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考试,考试不合格不得上岗。加强企业全员安全培训情况监督检查,加大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依法履职能力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抽查与执法力度,促进安全培训规范到位。
4.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按照应急管理部即将出台的推进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机械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作,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新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对能否采用充填采矿法进行论证并优先推行尾矿充填采矿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按照相关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员定位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
(四)严密管控重大安全风险
对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清单制管控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提出会诊意见,明确整改措施,督促矿山企业严格落实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五)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将打击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工作贯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过程,同步推进实施。按照县级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逐项严格检查各非煤矿山企业,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及时上报。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底,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7月至8月)。按照县局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细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
(二)排查整治(2020年8月至12月)。在企业全面自查的基础上,我镇对相关企业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和问题隐患进行排查,建立含问题隐患、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在内的清单制管理体系,并及时上报。
(三)集中攻坚(2021年)。动态更新清单制管理体系中各类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开小灶”、推广标杆企业的经验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建立完善以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制管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落实县级部门针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作为重点内容,细化目标任务与工作措施,统筹推进。要定期分析整治过程中突出矛盾问题,研究完善针对性整治措施,确保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二)加强监管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上报处理。对存在安全生产失信行为的企业,上报实施联合惩戒。
【关键词】责任 风险防控 机制建设
人行宜黄县支行围绕落实“党组主体责任、纪检监督责任”,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坚持以“两个责任”为主线,牢牢把握“责、人、事、岗”四要素,筑牢责任链条,织好防控网络,全面推进支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立体化、全方位建设,使廉政风险防控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落到实处,促进支行各项业务健康稳定发展。
一、以“责”为要,着力构建防控责任机制
支行牢牢把所握“责”要素,以“责”为要,紧紧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明确廉政风险管理各项职责和任务,进一步落实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支行党组始终坚持抓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党组主体责任的理念,在任何时候都不含糊、不动摇、不懈怠。党组书记切实担起了“第一责任人”职责,重要任务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支行层层签订了责任书,纪检组协助党组每年分解工作任务,每季度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制订了《中国人民银行宜黄县支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试行)》,坚持“一岗双责”、分级负责,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党组不松手,党组书记不甩手,纪检组长不缩手,党员齐出手。一是分级负责,按照层级管理原则,全行自上而下,建立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制体系;二是分工负责,根据“一岗双责”要求,按照领导班子成员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分工,班子成员负责抓好分管股室的廉政风险防控;三是分项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合理有效分解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人头,分解到部门,人人传递,层层加压,各司其职,各尽责。支行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左右互动,使廉政风险防控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
二、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廉政宣传教育机制
支行牢牢把握“人”要素,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为先,预防在前,严明政治、组织、作风和廉政纪律,筑牢干部职工思想防线,夯实干部职工廉政和守纪意识。一是将党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个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纳入支行党组中心组和干部职工年度学习培训计划,作为全行干部职工学习培训的必备内容。二是支行不断丰富学习方式方法和载体,通过信息港、宣传橱窗、廉政手册、短信、微信等载体,思想教育常有,主题教育常新,在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坚持运用全行职工大会、季度党风廉政建设分析会、风险监督防范提示会、讲廉政党课等平台,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和“学法规、守纪律、转作风、正言行”等专项活动,采用专题教育、警示教育、案例剖析及知识测试等形式,不断增强全行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和风险意识,共同提高防范和控制廉政风险的能力。
三、以“事”为媒,着力构建制度网络机制
支行牢牢把握“事”要素,以“事”为媒,不断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构建风险防控立体网络,提升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效能。支行每年都要根据上级行相关法规政策要求,以事务为媒介,认真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废止无效的、保留适用的、修订欠缺的、新建需要的,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防风险,形成按制度办事的有效机制,切实解决因制度不健全所引起的管理不善、监督缺位、防控措施不严密等问题,实现制度规范、内控强化、风险得到防范的目标。支行积极探索建立“日常检查、重点督察”的常态化、立体式检查模式,健全、完善和落实了支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机制,建立主要领导“问责”,分管领导“督查”,所有领导带头“履职”的制度体系,并按照上级行要求开展了部门负责人“三述”(述责、述廉、述险)活动,强化了监督,增强了制度执行力,提升了廉政风险防控力。支行建立了“三务公开”机制,设立了廉政热线电话和信箱,强化外部评价和群众监督,使廉政风险防控渠道更加丰富和畅通。
四、以“岗”为轴,着力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支行牢牢把握“岗”要素,以“岗”为轴,加强对要害岗位人员的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支行签订了要害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承诺书,签字背书承诺责任,强化要害岗位人员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健全了岗位准入制度,落实轮岗交流和强制休假制度,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开展员工行为排查,做好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要害岗位人员的思想动态,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消除风险隐患;不断强化风险防控中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作用,定期开展对重要岗位和重要环节风险点的排查、评估和监测;积极推广运行《风险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准确衡量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并采取邮件通知、短信提示、警示谈话等形式,向要害岗位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化解业务操作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带来的岗位廉政风险隐患;建立完善廉政风险延伸排查监督考评和预警机制,强化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行为规范管理,对“八小时内外”案件风险和廉政风险双线合一监督,严格监督干部职工的“生活圈”、“社交圈”、“经济圈”,防止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行为诱发“八小时之内”案件;完善“大监督机制”,开展“三查”活动,加强内控审计、绩效审计和行为考核,使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全覆盖”,不流形式,不留盲区,确保各岗位工作规范、有序、稳健运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系统构建“六项机制”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重心下
沉,坚持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落实开展校园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
责任“六项机制”建设,有效提高风险预防处置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学校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提升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在全面编制完成各级各类学校风险点清单的基础上,科学核定风险级别,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保持校园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有效促进校园安全科学管控,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风险防控,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校园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提高学校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二)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风险点的不同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三、职责分工
学校作为安全风险管控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校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学校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责任制,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的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等内容;
2.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关资质或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可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对校园及周边进行风险辨识工作,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形成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3.编制本校安全风险点名册,并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管控措施;
4.学校应当在存在风险的位置、区域,设置明显的告知标志,将风险基本情况、危害特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本校师生和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5.学校应当制定风险巡查制度,明确各风险点风险巡查责任人,对存在风险的环节、物等安全状况进行巡查,建立巡查档案;
6.学校应组织制定并对教职工进行岗位风险培训,使其了解风险的危险特性,熟悉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7.对学校存在的风险实施动态化管控。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四、学校安全风险级别划分标准
学校安全风险指的是学校可能发生危险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组合。
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I
级、II级、
III级、
IV级、
V级。
I
极有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极高
II
很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较高
III
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偶有发生;评估范围未发生过,但类似区域/行业发生频率较高
IV
较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偶有发生
V
基本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极少发生
作为安全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的是要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学校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就是针对学校制度管理、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环境和教育教学活动等项目进行辨识与评估,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采取预防措施或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限度。
五、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针对学校事故发生规律和季节性特点,采取调研商谈、第三方参与、专家论证等形式,找准安全风险点,实施超前预判。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风险预判,并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工作台账。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成立工作小组,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本校及周边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
(二)实施阶段
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组织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等技术人员和专家(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技术机构),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突出本校设备设施、施工场所、操作行为、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重点部位和环节,全方位开展排查,了解学校各岗位、部位、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学校安全管理现状、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状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制定本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
(三)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并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影响特别重大(5)
、影响重大(4)、影响
较大(3)、影响一般(2)、影响很小(1),编制本校风险五级分级报告,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
(四)管控与警示
学校针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建立管控手册,确定各级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告知风险管控职责,并在重点区域设置风险警示牌。
六、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按照工作原则,对分析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1.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处室组、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校一册”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学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位教职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见附件2),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险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关单位。
3.排查消除隐患。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风险隐患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