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范文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考化学有机化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

第1篇

>> 一道高考有机化学推断题的启示 有机化学高考选择题的分类例析 探究高考有机化学的解题方法 新课程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中拓展性信息的研究 谈有机化学新信息题破解策略 浅析有机化学推断与合成题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高考复习策略 有机化学高考特点及复习建议 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浅谈有机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透过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看有机化学学习方法 以考查结构观为核心的有机化学竞赛题 谈中学有机化学推断题的教学策略 突破有机化学题的一些误区 利用甲醛的特殊性巧解有机化学题 有机化学推断题的几种解题对策 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及解题突破 例析高考中有机化学知识的考查 高考中有机化学的复习策略 有机化学共振论教学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论指导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的备考 论指导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的备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杨少秋 梁晓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以测量学生高级思维为目的的新兴的质性评价方法。文章将探讨如何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于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的备考,通过案例说明如何利用该理论进行教学过程性诊断及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有机化学信息题;高考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79-02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类评价理论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结构”。该理论的五种思维结构,具体内容如下:(1)前结构水平:学习者不具有回答该问题的能力。(2)单一结构水平:学习者只能联系与该问题相关的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得出结论。(3)多元结构水平:学习者采用越来越多与问题相关的事件,但事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不能将它们整合起来。(4)关联水平:学习者能将答案的各部分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统一的结构和意义。(5)进一步抽象水平:学习者把前面得到的整体概念化到更高的抽象水平,或推广这个结构到一个新的主题或领域。

二、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备考中的应用

《考试说明》在对思维能力要求的界定中提出: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010-2014连续五年广东省高考理科综合卷化学部分都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考查。每次知识点的呈现均以信息题的形式,用崭新的有机物作为载体进行考察,考察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更考察学生的推理逻辑及归纳抽象能力。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难以确定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SOLO分类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SOLO分类通过对现有反应水平和目标水平的诊断, 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具体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可判断学生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并改进教学。本文试图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于有机化学高考信息题的设计与评价,对学生进行合理思维分层,进一步用于高考有机化学的复习。

例1烃与氧气反应

环节1

【教师活动】求1mol乙烯完全氧化可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

【学生活动】根据乙烯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算出所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

【设计意图】学生只需调用已知知识作答,如果学生能正确作答表明已达到单一结构水平。

环节2

【教师活动】思考1mol丙烷、1mol丁炔分别完全与氧气反应的消耗的物质的量,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

【学生活动】分别算出各物质所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

【设计意图】答案涉及多个方面,能准确地进行多个物质相关的物质的量的计算,表明学生已达到多元结构水平。

环节3

【教师活动】试分析以上三个方程式中,回答一下问题:

1、所生成二氧化碳、水的物质的量受烃中什么元素的影响;

2、1mol各物质所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与生成二氧化碳、水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利用二氧化碳、水作为中介,找出烃中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与氧气的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知识串起来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能够正确完整回答该问的学生思维水平较高,处于关联水平。

环节4

【教师活动】求1mol某烃CxHy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气的物质的量。

【学生活动】得出 CxHy ~(x+y/4)O2的规律。

【设计意图】避开使用具体数字,结论具有开放性,学生必须形成逻辑归纳,形成烃类完全燃烧的通式,对该问题的理解发展到质变的飞跃,此时学生达到进一步抽象水平。

【高考链接】

2010年广东卷30(节选)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CO2与化合物Ⅰ反应生成化合物Ⅱ,与化合物Ⅲ反应生成化合物Ⅳ,如反应①和②所示(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 mol O2。

【解题方法】这小题属于有机物的常规考查题。化合物Ⅰ属于烃,根据碳四个价键,可以推出分子式为C8H8,运用环节4得出的关系式,求得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

10molO2。

例2《卤代烃――水解反应》复习

环节1

【教师活动】请写出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

【设计意图】学生只需调用已知知识作答,如果学生能正确作答表明已达到单一结构水平。

环节2

【教师活动】请写出氯丙烷、溴丁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写出对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答案涉及多个方面,能准确地写出对应方程式,表明学生已达到多元结构水平。

环节3

【教师活动】试分析以上三个方程式中,回答以下问题:

找出断键部分;

2、比较断键前后的改变。

【学生活动】通过找出断键部分及前后变化,找到卤代烃水解反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设计意图】学生将收集到的知识串起来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能够正确完整回答该问的学生思维水平较高,处于关联水平。

环节4

【教师活动】请总结书写卤代烃水解方程式的方法。

【学生活动】根据卤原子找到断键部位,按照水解的原理,用羟基进行取代。

【设计意图】避开使用具体物质论,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逻辑推理与归纳能力,才能对问题的理解上升到抽象水平。

【高考链接】

2013年广东卷30(节选) 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

(2)化合物Ⅲ(分子式为C10H11C1)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解题方法】这小题属于有机物的常规考查题,考查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合物Ⅲ(分子式为C10H11C1)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可以推断出

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是。化合物Ⅲ与NaOH水溶液反应属于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发生的水解反应,根据环节4所得结论推出其化学方程式为:

+NaOH + NaCl

三、小结

高考有机化学试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热点,其共同点是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取材新颖,考察灵活,从多角度考查知识与能力。加强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知识的复习及注重能力的培养对高考备考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2篇

【关键词】综合推断 信息获取 加工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对近三年理综试卷有机试题分析后的一些思考

1.1有机常考题型,从有机试题的结构特点和考查的内容看,题型、比例和分值都相对比较稳定,每年都有一个有机推断题,所占分值占整个化学试题的20%左右。

⑴考查有机基础知识。如:判断有机物的类型、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问题、考查跟有机化学有关的基本技能、判断同分异构体和书写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高分子化合物与单体的相互判断、有机物质模型的识别,已知物质结构,推断物质性质;

⑵考查有机反应类型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如: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基本有机计算等。

⑶考查有机物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1.2从考查的要求看,以理解层次为最多。试题特别强调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1.3从命题的着眼点看,无论是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是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高考试题均根植于教材之中,但考题往往依托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和科技新成果进行有机物各方面知识的考查,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扎扎实实地做好化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工作,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在面对这种难度的试题时是不会有太大障碍的。

1.4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常见的主要错误有:

(1)审题不仔细,没按题目要求准确作答;

(2)结构简式的书写不规范:如

①. 多写或少写H原子;②.将苯环写成环己烷;③.官能团之间的连接线没有对准所连接的原子;④.有些官能团往左书写时没注意(如:HO-、OHC-、HOOC-、O2N-、H2N-等的书写);⑤.书写时未把官能团的结构特征表达出来等;

(3)书写方程式时未用结构简式表达,丢产物(如水等小分子),忘了配平或注明反应条件等;

(4)化学用语书写错误:如烯、苯、醛、酸、脂和酯等书写错误;

(5)对一些复杂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则很难完整写出。

2.对高考复习的几点意见

有机化学考察的知识点主要有有机物的分类、结构与组成、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相互转化、有机物的制取和合成等。这些知识大都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能源、交通、医疗、环保、科研等密切相联,融于其中,还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这就增加了这部分考题的广度和难度,学生要熟练掌握,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讲究复习的技巧,方能事半功倍,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总觉得有机化学非常难学,知识非常零碎,一盘散沙,所以在带学生复习时,要根据考纲和知识点,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

2.1以结构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划分知识板块。根据有机化学知识重点和考试热点可以分成如下六个复习板块。

(1)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 (2)官能团的性质及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3)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4)有机化合物燃烧问题

(5)有机合成 (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蛋白质

2.2联成知识网

有机化学知识点较多,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2.3 有机化学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体会到这种思想,为后续的各类有机物的学习搭建一个理论方法的平台。在“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先从回忆必修2知识入手,通过结构和化学反应类型对比归类,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进行甲烷、乙烷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对比,并以此推广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的对比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是今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知道分析有机物的结构首先分析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分析其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饱和程度,其次,要考虑官能团与相邻基团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推测有机物的性质。

2.4重视有机实验的整理复习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学习中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新教材中有许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步骤,要求学生自己研究后得出结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要求。用有机化学素材测试实验探究能力是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实验授课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学大有裨益。

第3篇

 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品质,是个体适应并胜任于活动和调节自身行为的心理可能性与现实相统一的品质。一种具体的能力是由智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真正形成某种能力,仅有相应的智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智力、知识、技能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他们与能力的关系可以大致用下图表示:

 有机化学

 智力

 能力

 知识 技能

 由此可见,考查能力,就是对智力、知识、技能三方面综合应用的考查。

 高考中对有机化学内容的考查,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了解:对所学有机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辩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领会所学有机化学知识的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综合运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有机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2、高考化学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

 2.1、考查考生能否从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认识(推测)其性质。

 例1: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12题。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特点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B.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例2: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第12题。利尿酸在奥运会上被禁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特点

 A. 利尿酸衍生物利尿酸甲酯的分子式是C14H14Cl204

 B. 利尿酸分子内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不超过10个

 C.1mol利尿酸能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 利尿酸能与FeCl3色反应

 例3: 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第12题。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咖啡鞣酸的叙述不正确性的是………( )。

 A.分子式为C16H18O9趋向

 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有在同一平面上

 C.1mol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8molNaOH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2.2、对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从结构式确定其分子式和最基本的一些有机化学反应等方面不定期地考查

 例: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第29题的(5)、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25题的(2)、属于对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方面的考查; 2008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第29题的(5)属于对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面的考查; 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第28题的(1)、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第29题的(1)属于对从结构式确定其分子式方面的考查; 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29题的(2)属于对最基本的一些有机化学反应方面的考查。

 2.3、考查考生能否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模型认识其结构,再从结构推测性质;或能否从性质推测结构。

 例1: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第29题。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它的分子式为C13H10O3,其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特点

 能力

 (1)根据上图模型写出萨罗的结构简式 。

 (2)萨罗经水解、分离、提纯可得到纯净的苯和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请设计一个方案,说明苯酚、碳酸、水杨酸的酸性依次增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时符合下列四个要求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①含有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③在稀NaOH溶液中,1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molNaOH发生反应;④只能生成两种一氯代产物。

 (4)从(3)确定的同分异构体中任选一种,指定为下列框图中的A。

 特点

 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指出相应的反应类型。



 ①A B 。反应类型: 。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趋向的研究

 ②B+D E 。反应类型: 。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趋向的研究

   (5)现有水杨酸和苯酚的混合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mol。该混合物完燃烧消耗aLO2,并生成bgH2O和cLCO2(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①分别写出水杨酸和苯酚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可用分子式表示)。

 ②设混合物中水杨酸的物质的量为xmol,列出x的计算式。

 例2: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25题。有机物A为茉莉香型香料。

 能力

 (1)A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特点

 (2)C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其中R和R′代表不同的烃基):

 能力

 A的化学式是 ,A可以发生的反应是 (填写序号字母)。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趋向的研究

 a.还原反应 b.消去反应有 c.酯化反应 d.水解反应

 (3)已知含有烃基的有机物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烃基R′的有机物R-OH的类型属 。

 (4)A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甲基,A的结构简式是 。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趋向的研究

 (5)在浓硫酸存在下,B与乙醇共热生成化合物C10H22O2的分子式是 。

 (6)在A的多种同分异构体中,分子结构中除烃基R′含有三个甲基外,其余部分均与A相同的有 种。

 趋向



例3: 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第29题。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趋向的研究

 (1)D的化学名称是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3)B的分子式是 。A的结构简式是 。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个。

 ⅰ)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ⅱ)与B有相同官能团、ⅲ)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 。

 另,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第28题的(2)、(3)、(4);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29题的(1)、(3)。均属这类题型。

 3、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向

 普通高校招生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它不仅要对学科知识和具体技能进行考核,也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科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度。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化学有机试题可知,关于有机化学知识的考查,其发展趋势,是更加重视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考查,侧重于对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即侧重对高层次要求的考查,这是因为高层次的要求中一般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基于新信息题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故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对有机化学内容的考查以这类题型为主。这类题的背景是考生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新原理、新知识或新方法,要求考生通过自学,迅速接受新信息,运用新信息,还必须迁移已有知识来解答新问题。这一类题提供的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一是有机化学新成就(新发现、新产品、新材料);二是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有关知识;三是环境、健康、能源等应用性知识。解这种试题,考生必须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例1:已知:CH3CH2OH 有机化学CH3COOCH2CH3

 (相对分子质量46) (相对分子质量88)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趋向的研究

 现有只含C、H、O的化合物A~F,有关它们的某些信息,已注明在下面的方框内。

 有机化学

 (1)在化合物A~F中有酯结构的化合物是(填字母代号) 。

 (2)把化合物A和F的结构式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 ; F 。

 本题是信息迁移题。有的信息是直接给的,有的信息却要考生自己体会出来。要推出A、F的结构,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能正向、逆向考虑问题,能从“形式相似”看出“功能相似”。

 例2:α-松油醇可经以下路线合成,小方框中的每一字母各代表一种有机物:

 (文秘站:) 特点

 可供选择的试剂:①Br2 ②H2 ③O2 提示:

 有机化学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试剂1是 ,试剂2是 。

 ⑵A至H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⑶G和H的结构简式分别是:G ;H 。

 ⑷E转化为F的反应方程式是 。

 例3: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第27题。 碱存在下,卤代烃与醇反应生成醚(R-O-R′):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趋向的研究

 化合物A经下列四步反应可得到常用溶剂四氢呋喃,反应框图如下;

 趋向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1molA和1molH2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饱一元醇Y,Y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则Y的分子式为 ,A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A的结构简式是

 。⑵第①②步反应类型分别为① ,② 。⑶化合物B具有的化学性质(填写字母代号)是 。a.可发生氧化反应;b.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均可发生消去反应;c.可发生酯化反应;d.催化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⑷写出C、D和E的结构简式:C 、D和E 。⑸写出化合物C和NaOH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⑹写出:请记住我站域名四氢呋喃链状醚类的所有同分异构的结构简式:

第4篇

一、选择题

1.(2015·河北衡水中学三模)下列有机物命名及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正确的是()

命名 一氯代物 A 2-甲基-2-乙基丙烷 4 B 1,3-二甲基苯 3 C 2,2,3-三甲基戊烷 6 D 2,3 -二甲基-4-乙基己烷 7

解析:A项,正确的命名为2,2-二甲基丁烷,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为3种;B项,1,3-二甲基苯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C项,2,2,3-三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D项正确。

答案:D

2.(2015·甘肃张掖4月诊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酚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B.(NH4)2SO4和CuSO4溶液都能使蛋白质沉淀析出

C.醋酸和硬脂酸互为同系物,C6H14和C9H20也一定互为同系物

D.迷迭香酸的结构为,它可以发生酯化、水解、加成等反应

解析: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或,故A错误;(NH4)2SO4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而析出,CuSO4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沉淀析出,B正确;醋酸和硬脂酸均为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系物,C6H14和C9H20均为烷烃,也一定互为同系物,C正确;迷迭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答案:A

3.(2015·江西六校3月联考)已知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10H10O6

B.X在一定条件下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 mol X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消耗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4 mol、1 mol

D.X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和酯化反应

解析:C项,1个X分子中含有1个醇羟基、1个酚羟基、1个羧基和1个酯基,酯基水解又得到1个酚羟基,所以1 mol X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消耗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4 mol、1 mol;D项,X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答案:D

4.(2015·浙江嘉兴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3H9O4N2

B.CH3(CH2)2CH3与CH(CH3)3具有不同数目的一氯代物

C.在一定条件下,乙酸、氨基乙酸、蛋白质均能与NaOH发生反应

D.石油的裂化、裂解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液化则属于物理变化

解析:A项,分子式应为C13H10O4N2;B项,CH3(CH3)2CH3和CH(CH3)3的一氯代物均有2种;C项,乙酸、氨基乙酸、蛋白质中均含有羧基,所以均能与NaOH发生反应;D项,煤的气化、液化也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5(2015·河南开封二模)下列关于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酯类的有4种

B.属于羧酸类的有2种

C.存在分子中含有六元环的同分异构体

D.既含有羟基又含有醛基的有3种

解析:A项,C4H8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为饱和一元酯,若为甲酸与丙醇形成的酯,甲酸只有1种结构,丙醇有2种,形成的酯有2种;若为乙酸与乙醇形成的酯,乙酸只有1种结构,乙醇只有1种结构,形成的酯有1种;若为丙酸与甲醇形成的酯,丙酸只有1种结构,甲醇只有1种结构,形成的酯有1种,所以C4H8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故A正确。B项,C4H8O2属于羧酸时,可以是丁酸或2-甲基丙酸,共有2种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项,存在分子中含有六元环的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项,C4H8O2属于羟基醛时,可以是

,共5种,D项错误。

答案:D

6(2015·湖北七市(州)3月联考)下列分子式表示的有机物中,含单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

A.C4H10O B.C4H10

C.C3H6O D.C4H7Cl

解析:A项,C4H10O可能是醇也可能是醚,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属于醚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则含单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共有7种;B项,C4H10是丁烷,其同分异构体有2种,但其不含官能团;C项,C3H6O是醛或酮,属于醛的结构只有1种,属于酮的结构也只有1种,则含单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共有2种;分子式为C4H7Cl且含单官能团的物质为,只有1种结构。

答案:A

二、填空题

7.(2015·合肥一模)物质H俗称农康酸,是制备高效黏合剂等多种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可经下列反应路线得到:

C4H8C4H8Cl2C4H7Cl

回答下列问题:

(1)C4H8的名称(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4H7Cl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衣康酸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与衣康酸属于同类且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峰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H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

b.能与Na2CO3反应,但不与HBr反应

c.能与新制Cu(OH)2反应

d.1 mol H完全燃烧消耗5 mol O2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合成和推断,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1)根据反应③,可以推出C4H7Cl为,根据反应①、②可知C4H8Cl2为,则C4H8为,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2-甲基-1-丙烯。C4H7Cl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氯原子。(2)反应⑥的实质为羟基被催化氧化为醛基,这属于氧化反应。(3)衣康酸的结构简式为,根据提供信息,其同分异构体的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峰,则有5种类型的氢原子,又与衣康酸属于同类,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HOOCCH===CHCH2COOH。(4)H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a对;H中含有羧基,能与Na2CO3反应,舍有碳碳双键,能与HBr反应,b错;H中含有羧基,能与新制Cu(OH)2反应,c对;H的分子式为C5H6O4,1 mol H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5+-)mol=4.5 mol,d错。

答案:(1)2-甲基-1-丙烯 碳碳双键、氯原子

(3)HOOCCH==CHCH2COOH

(4)ac

8.(2015·河北普通高中质检)有机物F(C11H12O2)属于芳香酯类物质,可由下列路线合成:

请回答:

(1)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上述③④⑤⑥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

(2)C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反应③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E三种有机物,可用下列的某一种试剂鉴别,该试剂是________。

a.新制的Cu(OH)2悬浊液

b.溴水

c.酸性KMnO4溶液

d.溴的CCl4溶液

(6)C是E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E大28。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面积比为61∶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①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②分子中含有两个—CH3

解析:抓住题中所给信息,采用“正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依次确定A、B、E、D、C的结构简式,即可完成相关设问。由合成路线中的信息不难分析出A的结构简式为,又知F(C11H12O2)属于芳香酯,逆推B应为一元羧酸,E应为含7个碳原子的芳香一元醇,由反应③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由反应④的条件可知C应为,D为,则E为,进而可推知F的结构简式为。(6)C是E的同系物,说明C也是芳香一元醇,C比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28,说明C比E的结构中多两个CH2原子团,即C中含有9个碳原子,C的同分异构体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说明该异构体中含有酚羟基,再结合该异构体中含有两个—CH3,可写出苯环上连有—OH、—CH2CH3、—CH3三个取代基的异构体10种及苯环上连有—OH、两个取代基的异构体3种。共计13种异构体。

答案:(1)羟基、醛基 ④⑤⑥

(2)甲苯 浓硫酸、加热

(5)a (6)13

9(2015·甘肃部分普通高中联考)有机物A~M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A与F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且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F的分子式为C9H10O2,且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D能发生银镜反应,M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已知: (R1、R2表烃基或氢原子)

请回答:

(1)B、F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⑦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序号)。

(3)D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80~260之间,从以上转化中不能确认A中的某一官能团,确定该官能团的实验步骤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

a.能发生银镜反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核磁共振氢谱上有四个峰,其峰面积之比为11∶2∶6

解析:F的分子式为C9H10O2,且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F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碳原子的不饱和度很大,则F中含有苯环,F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说明F中含有羧基;D能发生银镜反应,则C中含有—CH2OH结构;M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根据已知信息可知,F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得到1个羧基,则M中存在两个对位的羧基,所以M是对苯二甲酸,则F是,E是,C是;D是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醛,其结构简式是,则B是,A中含有卤素原子,可发生水解反应。

(2)反应①~⑦中,只有④是消去反应,产生碳碳双键。(3)D中含有醛基,可发生银镜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Ag(NH3)2(OH) +2Ag+2NH3+H2O;C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可发生缩聚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n-1)H2O。(4)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80~260之间,说明A中的卤素原子可能是Cl,也可能是Br,确定到底是哪种官能团时,应将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然后用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检验。(5)符合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醛基和酚羟基,F的分子式为C9H10O2,其同分异构体含有4种H原子,个数比是11∶2∶6,则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2个—CH2—、1个—OH、1个—CHO,且2个甲基分别在酚羟基的邻位或醛基的邻位,所以共有2种同分异构体符合题意。

答案:(1)

(2)④

(3) +2Ag(NH3)2(OH) +2Ag+2NH3+H2O

+(n-1)H2O(4)取反应①后的混合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硝酸至酸性,滴加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A中含氯原子;若生成浅黄色沉淀,则A中含溴原子

(5)2

10.(2015·天津十二区县重点学校联考)W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是一种新型香料的主要成分之一。W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和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①RCH===CH2+CH2===CHR′CH2===CH2+RCH===CHR′

②B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③D和H是同系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AB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3)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W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D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不包括立体异构):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发生水解反应。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的为________(写结构简式),其峰面积之比为________。

解析:根据已知信息①及A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与HCl反应生成B,结合B的分子式可知,应是发生加成反应,B中有6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故B的,顺推可知C为,D为。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E可以氧化生成C8H8O2,说明E中羟基连接的C原子上有2个H原子,故E为,C8H8O2为,与溴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G,G在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条件下水解、酸化得到H,且D与H是同系物,故中亚甲基上1个H原子被Br原子取代生成G,G为,H为,D与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W,W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则W为。(5)F为,其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含有酯基,可以是苯酚与甲酸形成的酯,其与苯环上的一个甲基处在邻间对三个位置,有3种同分异构体,还有,共4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的只有,且其峰面积之比为12∶2∶2∶1。

答案:(1)溴原子、羧基

(2)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第5篇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笔者认为要把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努力实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将有限的课堂40分钟时间花在重点、难点、关键点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体验、感悟、实践、交流、活动。上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长期的教学经验证明,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将概念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即可将呆板的知识变得活起来,留给学生一个清晰的主观印象。通过图片的展映给学生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的基本含义,能够用它们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印象就会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调动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且其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收到了课堂上得不到的特殊效果,还会为今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溶液、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化学计算重在激发兴趣

化学计算类型多,计算量大,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学生甚至放弃计算。计算课也是学生最感乏味的课。所以要上好计算课关键在于如何“激趣”,学生只有对所学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才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动力,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常识课先学后教,作业当堂完成

化学课程中有许多“常识型”课程,如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第四章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第八章第五节“化学肥料”等,这些内容尽管在大纲中的要求通常是“常识性介绍”,但这部分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及与高中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性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难度不大,要求不高,通俗易懂,且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便于学生自学,所以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采用自学、检测、当堂完成作业的“一学一教”的方法。第一步出示目标。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出学习目标或学习提纲,作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第二步自学。学生在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书上自己寻找答案,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第三步检测。采取口答或讨论的方法,教师予以点拨、归纳、补充、更正,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深化。最后经过当堂完成作业,促使学生当堂巩固,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最终形成应运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用哪种教学模式,都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主题展开,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魂,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密切系生活

每个人都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是社会的一分子,周围的许多变化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自行车圈为什么生锈,为什么会形成酸雨,玻璃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漂白粉为什么可以起漂白作用,食盐的作用,“钡餐”在医疗中的作用,照片的产生原理,等等。课堂上这些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化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什么是白色污染,能不能简单地烧炼处理,如何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为什么汽车要使用无铅汽油等。通过这些问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做好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起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凡是课本上规定的实验,笔者都努力做好,同时还增做了一些趣味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千变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好化学做好铺垫。

第一,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对感官的刺激,使学生产生探索本质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学化学并不枯燥无味,而有无穷的趣味。第二,重视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它不但验证了课堂上所做的演于实验和物质性质的描述,而且对于启迪思维和开发潜能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上实验课时往往做完规定内容后喜欢把各种药品胡乱滴加,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他们对化学产生了兴趣,除了对其做法进行严格批评,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外,更要进行正面引导;另外把与实际密切结合、对教学有辅助的实验,拿到分组实验中,会增加其趣味性,同时实现了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的结合。

第6篇

[教学重点]推断的方法: 顺读题,逆推导,利用信息综合找;

突破口,特征明,理清思路细推敲。

[教学思路]:明确目标 强化基础例题分析练习反馈

[教学过程] 有机高考复习策略:以考纲为指导,课本为基础,能力为核心。

1.推断不仅全面考查学生对烃及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且较全面测试考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是必考题型,是高考热点也是难点。

2.解题思路:主要是通过确定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从而得出是什么物质。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把握以下三个推断的关键⑴、审清题意(分析题意、弄清题目的来龙去脉,掌握意图) ⑵、用足信息(准确获取信息,并迁移应用)⑶、积极思考(判断合理,综合推断)根据以上的思维判断,从题中抓住问题的突破口,通过正推法、逆推法、正逆推法、假设法、知识迁移法等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的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3.解题方法:①由分子式,初步确定不饱和度,以碳四价确定不饱和键位置;②接受新信息,总结新规律,结合已有知识解题;③由题给官能团推结构,由性质推官能团推结构;④框图题顺逆推,剥离明显条件。

Ⅰ.必备基础: 1.熟悉各类有机物结构与性质,重代表物及其官能团(断键思维);

2.熟悉理解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图(明主线),

3. 熟悉理解常见的定量关系(推官能团的数目)

4.理解常见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写法(便于猜测可能的结构)。

一【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1.【有机物•性质】 ①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C―”或“―CHO”。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或“―CC―”、“―CHO”或为“苯的同系物”。③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C―”、“―CHO”或“苯环”,其中“―CHO”和“苯环”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有机物必含有“―CHO”;或既能氧化成羧酸又能还原成醇的物质为醛;

⑤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即具有“―CH2OH”的醇。比如有机物A能发生如下反应:ABC,则A应是具有“―CH2OH”的醇,B就是醛,C应是酸。

⑥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必含羟基化合物(醇、酚或羧酸),即含“―OH”、“―COOH”。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COOH。

若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为酚;

⑦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⑧与NaOH溶液反应:酚、羧酸、酯或卤代烃;

⑨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邻碳有氢才消去)

⑩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糖或蛋白质。

2.【有机反应条件】①当反应条件为NaOH醇溶液并加热时,必定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②当反应条件为NaOH水溶液并加热时,通常为卤代烃或酯的水解反应。

③当反应条件为浓H2SO4并加热时,通常为醇脱水生成醚或不饱化合物,或者是醇与酸的酯化反应。④当反应条件为稀酸并加热时,通常为酯或淀粉的水解反应。

⑤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并有氧气时,通常是醇氧化为醛或醛氧化为酸。

⑥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反应时,通常为碳碳双键 、碳碳三键、苯环或醛基的加成反应。⑦当反应条件为光照且与X2反应时,通常是X2与烷或苯环侧链烃基上的H原子发生的取代反应,而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且与X2的反应时,通常为苯环上的H原子直接被取代。

3.【有机定量关系】:由反应中量的关系确定官能团的个数:常见反应的定量关系:

(1)与X2、HX、H2的反应:取代(H~X2);加成(>C=C<~X2或HX或H2;―CC―~2X2或2HX或2H2; ~3H2)

(2) 1mol―CHO完全反应时生成2molAg或1molCu2O。银镜反应:─CHO~2Ag;(注意:HCHO~4Ag),与新制的Cu(OH)2反应:─CHO~2Cu(OH)2Cu2O;

(3) 1mol―COOH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1molCO2。

(4) 2mol―OH或2mol―COOH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1molH2。

(5)M[C(n+1)H2(n+1)+2O]=M[CnH2nO2]

(6)1mol一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1mol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42,1mol二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84.

(7)1mol某酯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和乙酸时,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42,则生成1mol乙酸,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84时,则生成2mol乙酸。

4.【物质•结构】①具有4原子共线的可能含碳碳三键。

②具有4原子共面的可能含醛基;如甲醛 __________③具有6原子共面的可能含碳碳双键.

④具有12原子共面的应含有苯环。

5.【物质•通式】符合CnH2n+2为烷烃,符合CnH2n为烯烃或环烷烃,符合CnH2n-2为炔烃或二烯烃,符合CnH2n-6为苯的同系物,符合CnH2n+2O为醇或醚,符合CnH2nO为醛或酮,符合CnH2nO2为一元饱和脂肪酸或其与一元饱和醇生成的酯或羟基醛等。

6.【物理性质】⑴在通常状况下为气态的烃,其碳原子数均小于或等于4,而烃的衍生物中只有CH3Cl、CH2=CHCl、HCHO在通常情况下是气态。

⑵、有机物的水溶性:(判断能否用分液漏斗分离)能溶于水的有机物 1、小分子(碳原子数小于4)的醇:CH3OH(甲醇)、C2H5OH(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甘油)等;

2、小分子醛:HCHO(甲醛、唯一常温下为气体)、CH3CHO(乙醛)等;

3、小分子羧酸:HCOOH、CH3COOH等。

不易溶于水的有机物:1、烃类: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苯、甲苯)等均不溶于水,且ρ(烃)< ρ(水)2、卤代烃:CH3Cl(气体)、CH2Cl2(液体)、CCl4、C6H5―Br、CH3CH2Br等; 3、硝基化合物:C6H5―NO2、TNT等;4、酯和油脂

5、高分子化合物 6、高级脂肪酸: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等

7、苯酚:65℃溶液

巩固基础:官能团种类的确定

1.由官能团上的特殊反应确定官能团种类:

①有机物若能发生加成反应,则有机物中一定存在

②有机物若能发生加聚反应,则有机物一定为

③有机物若能与银氨溶液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则有机物存在为

④有机物若能发生酯化反应,则有机物一定存在为

⑤有机物若能发生水解反应,则有机物可能有

⑥有机物若能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则有机物一定存在

⑦有机物若能使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则有机物一定有

⑧有机物若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则有机物有

2.由反应条件或性质确定反应类型、确定官能团种类

⑴①有机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的是碳氢键上的反应

②有机物在浓硫酸、浓硝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是反应(硝化)

③若有机物被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则有机物的分子中应有

④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__

⑤有机物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的是 反应;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____

⑥有机物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的是____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⑦有机物在稀硫酸中发生的是________ 反应(酯或油脂等)

⑧有机物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的是(醇的消去或取代或酯化反应)

⑵由化学性质确定确定官能团种类或类别:

⑴.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⑵.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显酸性的有机物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⑸.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化学式或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的守恒确定官能团的种类

4.由反应经历的历程确定官能团的种类

①如果有机物被氧化后再被氧化,则该有机物应为 (醇或烯烃)

②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即具有“______”的醇。比如有机物A能发生如下反应:ABC,则A应是具有“―CH2OH”的___,B是____,C是_____。

官能团数目的确定方法:1.由官能团反应时的物量关系确定官能团的数目

2.由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确定官能团的数目

3.由化学式本身猜测官能团的数目。

即只要熟练地掌握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机反应的条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二.熟悉理解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

解有机推断题还必须较为全面地掌握有机物的性质以及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其中烯烃和卤代烃、醇、醛、羧酸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图表示。

根据以上图示往往可以找到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从而推断出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典例分析】题型一、根据性质及转化关系推断

1、叙述性质式――根据特征性质、不饱和度等推断官能团

例1:A分子式为C4H8O3 ,根据下列条件确定A的结构简式

1) 能与NaHCO3反应,相同物质的量的A与足量Na、NaHCO3反应产生等量气体,则其必含______、_____¬¬¬¬¬¬__两官能团,不能被CuO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能被CuO氧化,且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

b. 能被CuO氧化,但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与NaHCO3反应,能发生银镜反应

a. 1mol可以与1mol 乙酸酯化:____________________

b. 1mol 被CuO 氧化后,产物可与[Ag(NH3)2]+生成648克 Ag:____________

2、框架图式――根据分子式确定不饱和度(Ω);关注反应条件、产物结构性质、前后照应、左右关联,综观全局;

例2:按下图所示流程生产某高分子涂料。其中M(C3H4O)和A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N和M的分子中碳原子数相等;A的烃基上一氯取代位置有三种.

1、试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 ,M____________

2、物质A的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 + 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类型:X____________ , Y______________、

二、利用信息推断

例3.已知下列三个反应可以发生。又知有机物A、B、C、D、E、F、G、H 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试写出A~ H 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利用计算进行有机物推断:例4:含有C、H、O 三种元素,分子量为 88 的六种物质,A~F。1mol A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比 B、C、D、E 均多2.5mol, 比F 多 5mol。

⑴ A 与 Na 放出气体,但不与 H2 发生反应、也不与CuO反应;_______________;

⑵ B 能水解,且发生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

⑶ C+2NaH2 且 C + H2 产物(M=90)_______________;

⑷ D+Na 1/2H2,且D + H2 产物(M=90)_______________;

⑸ E+Na 1/2H2, E + H2 不能发生加成反应_______________;

⑹F+ Na 1/2H2,可以发生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

板书:有机推断

题型1. 根据性质及转化关系推断例1例2

2.根据新信息推断 例3

3.根据数据计算推断例4

方法:正逆推法

步骤:1 .由分子式求不饱和度 ,考虑可能的同分异构体; 如芳香族化合物C8H6O2可能有什么官能团?含羧基吗?

2 .确定起推物或起推点 (即突破口 ),注意从题中做题!

3. 正逆推法 A1B1+ A2B2A1B2+A2B1 (取代)

(1)A1B1法: A1=B1+ A2B2 A1__B1 (加成)

(2)守恒法: B2 A2

(3)类比法:信息比较,知识迁移,模型建立,注意审好题再下结论;如芳香族化合物C8H6O4(含羧基)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两种不同的H?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作业:见学案巩固练习;请总结:有机物推断一般有哪些类型和方法?

并请大家及时理解记忆补充总结有机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提示)

1、根据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结构;

2、根据相互转变关系和性质推断物质结构; 3、根据反应规律推断化学的反应方程式;

4、根据物质性质和转化关系推断反应的条件和类型;5、根据高聚物结构推断单体结构;

6、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 7、根据有机物用途推断物质。

【教学反馈】:需4-5课时,基础例题2一3课时,巩固2课时;

第7篇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教师对课堂教授的准备,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和讲课的质量。有效备课是提高讲课质量的前提,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有效备课特别是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反复钻研教材内容、精选教学内容、编写教案和讲稿,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来组织课堂教学。如在不同班级授课时,我有相应稳定的“程序”,但课堂状况不可能完全一样,由于学生不一样,基础不一样、理解接受能力不同,我的引导也不完全一样,课堂练习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体现出针对性。

二、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不仅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要自然而然地进行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

1.内容的有效。适量与适度。分析化学随着课时量的减少,教师更加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部分的习题,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尤其在对待习题上?我认为,应该重视“习题”而又要超过“习题”。教“习题”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习题”,教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更多的“例子”。当然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提高正是教改的关键。

2.教法的有效。灵活与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如不同类型酸碱滴定原理中设置许多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创造力,纵向横向比较引导学生总结等等,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先给每一位学生发一份实验操作规范化内容提要,有正确操作方法要点,有易出错,再让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有师生、生生监督,再考核,再做练习,最后学生的基本操作规范。

3.评价的及时。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包含激励;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总之,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就是教师抛砖引玉,当他们迷茫时,教师会指引一条道路;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会旁敲侧击地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让他们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三、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作为完整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的最好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知识,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但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而对上完课之后能否写好教学后记,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教学后记。

1.写成功之处

每一次课总会有精彩的片段,有的是自己设计好的,有的是通过与学生互动时突发展现的。如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等等。教学中,这些亮点只要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经过长期的积累,教学经验自然会日益丰富。例如,在学习t分布曲线时,突然有这样的想法,可以将t分布曲线图将概率、置信区间、t检验相关知识一起讲解,并在讲解概率时可以用不同颜色标记后,效果就好于之前的讲解。在做“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实验过程中,想到如果学生自己先通过3个标准溶液分别作试液,互相交替进行,从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比较测试结果得出结论,然后再测定未知试液的pH。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2.写不足之处

有时候不论教学过程如何精心设计,总有疏漏或失误。如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实际,演示失败,知识性的错误,教案与实际的脱节等等,对这些败笔通过课后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及时总结记录并归类整理,使之成为今后教学中吸取的教训,达到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效果。

3.写学生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也是教材的实践者。教学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从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提问、练习、作业等方面反馈出来。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推出结论,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由学生的提问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生提出的疑问往往是教师没有讲清楚或被忽略的问题。将批改作业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写在教学后记中,有利于在今后的备课和教学中引起重视,并对教学加以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4.记别人的做法

教师要加强同伴交流,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别人的长处。别人的教训也可以引以为戒,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通过他们的教学方法而感受他们的思想,从他们的思想中吸取原料滋润自己的思想,以形成我的教育个性。

通过教学后记的编写,把零散的经验教训积累起来,对教师来说是一笔很好的财富。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看教法能不能创新、知识点需不需要改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好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要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用心研究,潜心探索,精心教学,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就一定大显成效。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以乙烯为起点的第一条逻辑链(引入单个卤素原子)

    首先让乙烯加成溴化氢,得到一卤代物溴乙烷(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又可生成乙烯)。再让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里水解,由卤代烃生成醇类得到乙醇。我们知道,乙醇是有机物中三步连续氧化的起点:乙醇氧化为乙醛,乙醛氧化为乙酸,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得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水解又可得乙醇与乙酸)。此时还有去向吗?乙酸在碱石灰与氢氧化钠作用下加热脱羧又可生成甲烷。在此,我们可温故烷烃的重要性质并进行发散思维,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得四种卤代烃。让一氯甲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甲醇;二氯甲烷水解由于两个羟基在一个碳上不稳定,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甲醛;三氯甲烷水解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甲酸;四氯化碳水解脱去两分子水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二、以乙烯为起点的第二条逻辑链(引入两个卤素原子)

    前面是引入单个卤素原子的走向,现在我们改变一下,引入两个卤素原子。让乙烯与溴单质加成得 1,2—二溴乙烷,让这个二卤代物水解引入两个羟基生成大家熟悉的乙二醇。乙二醇是一个有很好生长点的物质,首先是它可氧化为乙二醛,进而可氧化为乙二酸。对以上物质进行发散思维,乙二醇分子内脱水环化可生成环氧乙烷;乙二醇分子间脱水聚合可得高分子化合物;让乙二醇与乙二酸酯化又可得环状物质;乙二醇与乙二酸脱水缩合,得高聚物。以上涉及的反应都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将这些逻辑构建成知识网络图更直观,便于综合训练有机化学的复习。

    三、以乙烯为起点的第三条逻辑链

    在前面,我们引入两个羟后发现氧化时两端都被氧化。所以我们会想,能不能只让一端被氧化而另一端保留。实际上这是办得到的,我们可让乙烯加成 HO—Cl,这样一来,首先只有一端含羟基,另一端保留卤素原子。氧化到最后再水解,将卤素原子转化为羟基,得羟基乙酸。羟基乙酸可分子内酯化成环,也可分子间酯化脱水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还可两分子酯化成环。当然,如果要增长碳链,可让乙烯加成 HCN 得 CH3CH2CN,水解后可得丙酸,增长了一个碳。

    四、以乙烯为起点的第四条逻辑链

    前面都是一些脂肪烃的衍生物,那么能不能产生芳香族类化合物呢?我们可以让乙烯与溴单质加成生成的 1,2—二溴乙烷在碱性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乙炔,乙炔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苯,由此可复习苯的相关性质。苯在浓硫酸催化下硝化得硝基苯,硝基苯可还原为苯胺;苯在 FeBr3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溴苯水解得苯酚,苯酚与溴取代得 2,4,6—三溴苯酚;苯酚与甲醛聚合可得重要的高聚物酚醛树脂。通过以上四条逻辑链,将有机化学官能团的性质和官能团之间的转化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归纳;对一些热点和难点进行了有效的强化,如有机中的成环反应:乙二醇的成环、乙二醇与乙二酸的成环、乙炔的成环、羟基乙酸的成环;还有一些重要的聚合反应:乙二醇聚合、乙二醇与乙二酸聚合、羟基乙酸聚合、乙烯聚合、乙炔聚合、氯乙烯聚合、酚醛树脂的生成等都是教学的难点和高考的热点。

    五、双向分析法突破有机推断题

    例如,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大纲版)30[3](15 分)化合物 A(C11H8O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后再酸化可得到化合物 B 和 C。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分子式为 C2H4O2,分子中只有一个官能团。则 B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B 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反应生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 ________;写出两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 B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是芳香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其碳的质量分数为 60.0%,氢的质量分数为 4.4%,其余为氧,则 C的分子式是 ________。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6―0060―01

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高中数学着重强调的往往不仅仅限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笔者认为,为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遵循“一人讲,众人听”的灌输式授课法则,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教师授课的程度、深度成为了决定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授课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多处于被动地位,不仅知识面难以得到有效拓展,还限制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改革,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也出现了质的飞跃,课堂主体地位的转换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由以往的从属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课堂、带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与参与者。

例如,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告知学生必然事件与随机事件之间存在的本质差异,再由学生自行思考不同情况下如何对随机事件进行界定,并以对应的方式计算该事件的概率。学生在对这一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具有大致了解的情况下,便可自行引申出相关场景,并进行代入思考。学生在自行提出并解决这些相关问题的情况下,思维便在无形间得以拓展,充分利用了自身主体地位所带来的思维空间,进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手段逐渐进入课堂教学,这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例如,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纸张等物质通常属于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组成材料,虽不至对正常教学活动造成影响,但在知识点的直观呈现、具体表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课件等现代化教学媒体逐渐在各个学校投入运用,不仅赋予了教学活动更大的生动性与灵活性,同时也有效地将抽象的教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图像、视频,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以“立体几何”、“曲线与方程”等章节为例,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类似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往往仅能依靠理论知识分解或以作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但鉴于这些知识点本身的复杂性与抽象性,许多学生往往难以凭借笼统的讲解对此知识进行理解与消化,由此便造成了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大幅下降。但在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投以应用的情况下,教师在进行上述知识点讲授时,便可适当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图形的立体状态及具体性状,对于帮助学生进行深化理解此类知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着重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鉴于数学这一学科对于学生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的特性,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及学习习惯等因素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也逐渐偏向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来。

第10篇

一、依结构,推性质,实现结构体现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问题是结构与性质的相互依托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如何把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学好有高中机化学的基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牢牢抓住一些官能团的特点,抓住一些常见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以及能发生的相关反应,构成官能团相互转化网络体系,便于复习和理解.

例如甲酸虽然属于羧酸类,具有羧基,羧酸的一切所有性质,但是从结构上看甲酸除了羧基以外还有醛基,因此甲酸具有醛基和羧基的双重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羧酸.因此我们在掌握该有机物具有的性质的时候,不是看所属的类别,更重要的是根据该有机物具有什么样的官能团,然后再去推测其具有的化学性质.我们的学生不要感觉该有机物的结构复杂繁琐而感到胆怯,其实再复杂的有机物都是由一些我们熟悉的官能团所组成,要透过现象的表面看透该结构中真正所含有的官能团,理清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变化和区别,而其性质也就变得清晰了很多.

二、理透机理,环比迁移,发散解题新思维.

在有机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中,一些学生往往不是靠死记硬背,就是照搬照抄,其实不然,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牢牢掌握发生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即反应机理)是最为关键.何处断键?何处成键?反应条件是什么?官能团如何转化?反应类型是什么?性质有何改变等等.只有通过真正理解有机反应转化之机理,然后运用类比迁移模拟等一系列的思维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如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酯基的形成在于乙酸和乙醇的如何断键,通过对同位素的标记,其实质就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的反应.理清究竟哪里实现酯基的构成,以及酯形成的反应条件等等.下次碰到同样类似问题也就简单了许多,例如硝酸与甘油形成三硝酸甘油酯的反应,其实也就是如何形成酯的过程.掌握了化学反应规律和转化的机理,解题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复习的效率也就随之大幅度的上升,在有机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做到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果.

三、养成归纳,理解相互转化的习惯,沉淀记忆.

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而在高考中常见的题型就是有机推断与合成.因此我们学生要在充分理解有机物官能团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对有机物的有效转化.譬如我们要想合成一种聚合物,就要以寻找该聚合物单体为目标,依据该单体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递变.一般官能团转化的路线为烯烃卤代烃醇醛酸酯,只要我们的学生能真正理解这些官能团相互间的转化,有机物间的物质转化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了.因此,我们在有机化学复习的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要求学生记忆官能团转化的一般路线并加以一定的灵活应变,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也对我们解决有机题大大提供了捷径.在有机化学学习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再进行归纳与总结,比较与记忆,最后一些重要有机物的性质和常见转化要不断沉淀.在此基础上还可借鉴一些有机巧记法,如: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四项基本原则”、四类平面结构、四类取代反应.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分析,寓知识记忆于趣味之中,也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其实并不辛苦.

四、讲练结合,学会前后对照比较的思想.

在有机化学题中合成推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我们学生往往感到较为头疼或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失分较多.其实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减少失分的关键在于我们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对照比较为宗旨,仔细观察两者有机物在转化前后中的区别,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抓住本质,这个官能团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利用我们的现有的有机基础知识充分解决内在的关系.由难变易,由繁变简,充分培养学生的解题应答能力,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五、有效针对训练,寻找突破,实现自主学习.

理想课堂的主题在于我们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被动学习回归到自主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师一味的追求高分,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必将导致教学的悲哀.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自主分配,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训练,以练带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寻求学习有机化学教学的捷径,在课堂上提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勤观察,勤思考,勤比较,勤记忆,寻求突破口.摆脱以往的“题海战术”、“填鸭式”,其实也是对我们教学的负责任.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体系广度,又要注重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更要追求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训练试题的选择性上既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力求做到答一疑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

例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

D.贝诺酯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

第11篇

技巧1 根据物理性质推断

重点可根据物质的密度、状态、溶解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1) 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所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等。

(2) 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 难溶于水的有机物: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如溴苯)、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醚、酯(如乙酸乙酯)等;苯酚在常温微溶于水,但高于65℃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4) 易溶于水的有机物: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

(5) 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等。

技巧2 根据化学性质推断

(1)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卤代烃、酯(油酯)、二糖、多糖、蛋白质等。

(2)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所有含醛基的物质。

(3) 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 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反应);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反应);含醛基物质(氧化反应);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己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5)能被氧化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不饱和化合物、苯的同系物、醇、醛、酚等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大多数有机物可以燃烧,物质燃烧都是被氧化;显酸性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6) 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7) 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8) 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酚;羧酸;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蛋白质(水解)。

(9)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溴水的褪色,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技巧3 根据有机物的特殊性质判断

(1) 含氢量最高的有机物:CH4。

(2) 一定质量的有机物燃烧,耗氧气量最大的有机物:CH4。

(3) 完全燃烧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的有机物:烯烃、环烷烃、饱和一元醛、酮、酸、酯(符合通式CnH2nOx的物质,x=0,1,2,…)。

(4) 使FeCl3溶液显特殊颜色的有机物:酚类化合物。

(5) 能水解的有机物:酯、卤代烃、糖类(单糖除外)、肽类(包括蛋白质)。

(6) 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醇、酚、羧酸、糖类。

(7) 能与Na2CO3作用生成CO2的有机物:羧酸类。

(8) 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有机物:羧酸和酚类等。

技巧4 根据转化关系推断

(1) 根据双键的加成和加聚判断:双键之一断裂,加上其他原子、原子团或断开键相互连成链。

(2) 根据醇的消去反应判断:总是消去和羟基所在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 根据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判断:和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若有二个或三个氢原子,被氧化为醛;若只有一个氢原子则被氧化为酮;若没有氢原子,一般很难氧化成醛和酮。

(4) 根据有机物成环反应判断:二元醇脱水(生成环醚),羟酸的分子内或分子间酯化,氨基酸分子内脱水。

技巧5 根据相关数据推断

(1)解此类推断题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有机物的性质,二是有机物的通式。

(2) 解此类推断题通常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由题目所给的条件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第二步,确定有机物的实验式(或最简式);第三步,根据分子量或化学方程式确定分子式;第四步,根据化合物的特征性质确定结构式。

以上四步可概括为:原子个数比实验式分子式结构式。

二、典型高考题分析

(2009年福建卷第31题)有机物A是最常用的食用抗油氧化剂,分子式为C10H12O5,可发生如下转化: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C的结构可表示为:■(其中,-X,-Y均为官能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系统命名法,B的名称为 。

(2) 官能团-X的名称为 ,高聚物E的链节为 。

(3) A的结构简式为 。

(4) 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

(5) 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2种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i.含有苯环 ii.能发生银镜反应 iii.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6) 从分子结构上看,A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填序号)。

a.含有苯环b.含有羰基c.含有酚羟基

【解题思路及分析】

(1) 从题中框图给出的信息可知,C中含有羧基及酚基和苯环,而根据C的结构中有三个Y官能团可知,Y为羟基;如果Y为羧基,那么A的氧原子将超过5个。由此可得出C的结构为■,可见A显然为酯,水解时生成了醇B和酸C。其中B中只有一个甲基,相对分子质量为60,60-15-17=28,则中间碳原子为两个亚甲基,由此可推出B的结构式为CH3CH2CH2OH,即1-丙醇。

(2) 1-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CH3CH=CH2,双键打开则形成聚合物,其键节为■;官能团-X的名称为羧基。

(3) 根据B与C的结构不难推出酯A的结构简式为:

(4) 由于C与NaHCO3反应时只是羧基参与反应,而酚羟基的酸性比碳酸弱,不可能使NaHCO3放出CO2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5) C的同分异构体中:若能发生银镜反应,则一定要有醛基;若不能发生水解,则不能是甲酸形成的酯类。因此,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可以将羧基换成醛基和羟基,在苯环作位置变换即可得到。可从下述三个中任选两个:

第12篇

108年高考考查内容

1.108年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统计

1.2统计分析

①有机试题的考查层次大多在理解、掌握和应用的级别,在整个卷区分布中担当重要作用,从上面提到的三份试卷中看出推理力度不是很大,大多数题目比较基础,所以练好基本功,规范化书写仍然是最需要的。

②考查的有机基础知识集中在: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分类、官能团及其转化、同分异构体的识别、判断和书写、物质的制备、鉴别、分离等基础实验、有机物结构简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高分子和单体的鉴定、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综合性的有机试题一般就是这些热点知识的融合。

2高考试题的命题研究

2.1有机试题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布

两道左右的选择题,着重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反应原理;非选择题部分设立有机版块,一般是根据官能团性质和反应结合有机计算进行推理及信息给予性的有机合成与推断。

2.2试题的呈现方式

①将课本知识置于新的背景下,考查的问题与新的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②试题提供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新科技或新发现的成果,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往往是多官能团的复合体,试题借以考查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等。

③有机试题与无机试题结合考查。江苏卷4,9,14,上海卷的26(B)都是将有机制备实验与无机实验基本原理相结合。

④试题给出若干数据以及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若干信息,要求推断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这类题目往往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有机反应等。

⑤试题给出某些有机反应的信息,要求考生结合某新物质的合成流程图进行推断;或者设计简单的合成路线。这类信息给予题中的信息给予方式有:

a.给予定性信息

b.给予定量信息:从定量的角度来认识和描述事物是认识事物过程的一个较高层次,给予定量信息的信息迁移题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如全国卷第29题。

c.给予多余或干扰信息

d.给予方法型信息,如上海卷29题给出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的信息

e.给予扩展信息

f.给予隐含信息

第二部分 复习策略和应对方法

1复习的基本思路

一轮复习从有机物的类别入手,对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然后以官能团为中心,归纳有机物的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再以有机物性质和反应方程式为平台,整理典型代表物的制备以及有机物的合成和鉴别方法。通过知识的前后联系与比较从不同角度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概括,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形成开放、灵活的动态知识体系。二轮复习则是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机物的属类、官能团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物性质、有机反应等之间的互推。根据有机化学知识的重点和考试的热点,对有机知识进行版块划分,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

1.1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

①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方法是(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a.官能团异构(物质类别异构)

b.碳链异构:主链先长后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连接不能到端。

c.位置异构:变换官能团的位置(若是对称的,依次书写不可重复)。

d.氢饱和:按照碳四价理论,碳剩余价键用氢补齐。

e.多元取代物一般先考虑一取代,再考虑二取代、三取代等。

②判断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常用方法

a.等效氢法判断一取代产物的种类

b.分类组合法确定方法:首先找出有机物结构中等效碳原子的种类,然后两两逐一组合。适用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确定。

c.结构特征法:充分利用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等距离关系来确定同分异物体。

d.换元法(变换思维角度法)

③常见烃基的种类(-C3H7、-C4H9、-C5H11、 -C3H5等)要熟悉。

1.2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是高考的热点,每年必考。考查的重点是:常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单体和高聚物的判断;由有机物结构推测性质;由有机物的性质判断结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如:①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可跟H2、H2O、X2、HX等加成;而醛或酮中的碳氧双键跟H2加成,与X2不加成,羧酸和酯中羰基不加成。②哪些卤代烃、醇可消去小分子生成不饱和化合物;哪些醇能被催化氧化,被氧化成什么物质。③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皂化、分子间脱水等反应本质上均属于取代反应。因此对这部分基础知识必须通过默写、练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做到滚瓜烂熟。

1.3有机推断、合成、信息迁移

有机推断、合成、信息迁移题的命题特点是以推理能力为核心,以自学能力为主线来考查学生各方面能力。从解答问题的角度来说并不困难,但首要条件是学生要有扎实的有机化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自学能力,接受题目中给出的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答题目给出的问题。该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构。

①有机推断

有机推断题的解题过程通常可分为三步:计算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计算得出有机物的分子式或最简式,并判断其不饱和度;根据题给的性质、实验现象等,推导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常见的实验现象跟结构的关系有:

a.使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CC或CC;

b.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羧基;

c.使FeCl3溶液显紫色:酚羟基;

d.能与Na反应产生H2:羟基(醇、酚)或羧基;

e.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羧基;

f.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酚羟基;

g.与NaOH溶液反应:酚、羧酸、酯或卤代烃;

h.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

i.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醛、甲酸、甲酸某酯;

j.能氧化成羧酸的醇:含“―CH2OH”的结构(能被铜催化氧化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能被铜催化氧化成醛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至少两个氢原子)

k.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卤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

l.既能被氧化成羧酸又能被还原成醇:醛;

m.能发生水解反应:酯、卤代烃、二糖多糖、酰胺和蛋白质;

②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题是高考化学的难点题型之一,有机合成题的实质是利用有机物的性质,进行必要的官能团转化。解答该类题时,首先要正确判断题中要求合成的有机物的类别,含哪些官能团,再分析原料中有何官能团,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或题给的信息,寻找官能团的引入、转换、消去等方法,完成指定合成。

常见官能团的引入:

a.引入C―C:CC或CC与H2加成;

b.引入CC或CC:卤代烃或醇的消去;

c.引入―X:I.饱和烃被X2(光照)取代;II.不饱和碳原子上与X2或HX加成;III.醇羟基被HX取代。

d.引入―OH:I.卤代烃或酯的水解;II.醛或酮加氢还原;III.CC与H2O加成。

e.引入―CHO或酮:I.醇的催化氧化;II.C C与H2O加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f.引入―COOH:I.醛基氧化; II.―CN水化;III.酯水解。

g.引入―COOR(R为烃基):I.醇酯由醇与羧酸酯化;II.酚酯由酚与羧酸酐酯化。

h.引入高分子:I.含C C的单体加聚;II.酚与羧酸缩聚、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或羟基酸)酰胺化缩聚;III.二元醇分子间脱水缩聚成醚

③有机信息迁移题

有机信息迁移题是指在题目中向考生阐述一些没有学习过的信息,考查学生的思维、自学、观察等能力,着重考查学生的潜能。有机信息题所给的信息往往很新颖,要求考生自己思考开发、筛选。有机信息题往往以推断、合成题的形式出现。

1.4有机实验基础知识的梳理

(1)典型有机物的制取:①CH4②CH2=CH2③CHCH④C2H5-Br⑤CH3COOC2H5

(2)有机实验基本操作:

①水浴加热:I.银镜反应;II.制硝基苯;III.制酚醛树脂;IV.乙酸乙酯水解;V.糖水解

②温度计水银球位置:I.制乙烯;II.制硝基苯;III.石油蒸馏

③导管冷凝回流:I.制溴苯;II.制硝基苯;III.制酚醛树脂

④冷凝不回流:I.制乙酸乙酯;II.石油蒸馏(冷凝管)

⑤防倒吸:I.制溴苯;II.制乙酸乙酯

(3)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①萃取分液法;②蒸馏分馏法;③洗气法(还有渗析、盐析、沉淀法等)

(4)实验条件控制:①制CH4时CH3COONa需无水;②制CH2=CH2浓硫酸170℃;③银镜反应需碱性条件

2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加强体验和感悟,重视解题思想和方法

①摒弃题海,精选试题,选题时要根据知识点、考点、重点、热点、难点;要根据该部分内容的能力层次要求;要根据内容与层次相结合的典型题型。

②将化学试题当作化学问题研究解决:怎样看、怎样想、怎样做、怎样变;为何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等。

③在解题时应让学生多体验和感悟解题的思想和方法,让他们在尝试和体验中逐步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体验解题的快乐与痛苦。

2.2注重知识再生性,活化复习思路

高考有机试题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升华和深化,构建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再生性知识。在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基础知识中存在的再生性知识的生长点,注意培养学生从这些生长点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一般知识再生的途径有:①不同官能团之间的组合;②非反应部位的扩大;③引入官能团的先后和位次;④旧知识与新情景的融合。

2.3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①仔细审题充分挖掘、筛选题给的各种条件,明确所要回答的问题。如要写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等。

②仔细作答,注意书写的规范、公正、清楚,如结构简式、官能团的书写,方程式的配平与反应条件等。

第13篇

关键词:数学考试;充分准备;合理安排;解题策略

学生辛苦多年的所有努力,最后都还是要到考场上一拼高低、来见分晓的。有的同学平时做题感觉挺好,上了考场就手忙脚乱,总觉得时间不够,有点顾前不顾后,暴露出很多问题,出现很多失误,考出来的成绩和自己平时的表现判若云泥,导致总体成绩不理想,留下很多遗憾。要想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必须注重考试方法,关心解题策略。笔者就谈谈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见解和做法.

一、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不要带着疲倦的大脑进入考场

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是该复习的东西都要复习到,自己以前考试中出现过的错误尤其需要在下一次考试之前拿出来看一看,尤其要关注自己错题集上的题目。不让自己在相同的问题上再犯类似的错误;其次是要休息好,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最好提前睡觉,在考试入场前的时间里不要和同学打闹、乱侃,更不能交流前一场考试中的得失情况。正确的做法是,不妨找个地方坐下来想一点轻松的事情或者干脆闭目养神,不要带着疲倦的大脑进入考场。最后就是对考试所需要的工具在来考场前就全部准备好,并且放入一个可以带入考场的塑料包里,不要在考试之前因为缺少什么东西而手忙脚乱,使得自己的心情不愉快,抑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考试过程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太紧张,也不能过于放松。因为适当的紧张,说明你对这次考试很重视,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答题中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提高解题的效率。而过分放松则可能会让你分散精力,做题的时候心不在焉、马虎大意。所以我们不要害怕紧张,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不紧张才不正常。至于过分紧张的问题,只要你明白“别人也和我一样紧张”和“紧张是正常现象”的道理并且所有考试前的工作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紧张的情绪也就自然化解了。还有一点便是考试的时候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变成自己的真正需要。所以,可以在考试前给自己充分的心理暗示,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一定能获得成功。

二、合理安排做题时间,剔除掉“磨蹭”时间

考试和平时作业的最大区别是:平时作业一般不限定时间,而考试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很多人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就不讲究效率,两个小时才把本来一小时就可以完成的题目做完。所以有的同学老是抱怨说自己一天到晚都在学习,可是成绩总是提不高,原因也很简单,你在书桌前坐一天,不代表你真的一天都在学习,减掉你翻课外书、上厕所、听音乐、吃零食、走神、哼歌、打电话、发短信的时间,你还剩多少时间是用在学习上的?你用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但只完成了跟别人一样的事情,反映到作业上都差不多,大家都做完了,而且还基本都正确。但考场上就不一样了,时间限制得很死,你走一分钟神就少一分钟时间做题,养成了慢吞吞做题的习惯,好不容易把前面的题目做完,一看时间,还有十五分钟了,还有很多题没做,顿时慌了神,脑子一片空白,第一题还没完全想明白,马上赶着看下一题,最后连一道题都没有做对,自然成绩不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考场心态当然是重要方面,但根源还是在平时的做题练习。拿到一套题,你就按照题量给自己规定要在多少时间内做完,要完全跟在考场一样。到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停笔,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评个分,这才是你的真实水平。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不适应,甚至很失落,因为你可能发现原来自己做题的水平并不高。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养成了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做起题来自然又快又好,能够保证在平时做到什么水平,在考场上就能考到什么水平。

三、优化解题策略,抵挡住难题的“诱惑”

先做简单的题目,再做复杂的。这个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是容易抵抗不住“诱惑”,老想把它做出来。这需要在多次考试中不断锻炼,增长经验。而对于那种似乎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问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再三检查,检查的方法首先是大致判断一下答案是否合理,然后检查一下自己在草稿上的步骤是否有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在草稿演算的时候要写得整洁一点,每道题目的演算要集中在草稿纸上的某一块地方,最好把草稿纸用折叠的方式分成几个小块,每个小块演算一道题目。

总之,只要在保持正常学习的进行式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优化做题的时间安排,考出理想的成绩是必然的事情。

参考文献:

第14篇

1.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判定规律

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主要思路是“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后看电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相同则为电镀池,其余情况为电解池。

2. 电解有关计算的方法规律

有关电解的计算通常是求电解后某产物质量、气体的体积、某元素的化合价、溶液的pH及物质的量浓度等。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电解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列比例求解;二是利用各电极、线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守恒列等式求解。以电子守恒较为简便,注意运用。

3. 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

(1)金属的防护

①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例如把Ni、Cr等加入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②覆盖保护层:a涂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等;b电镀耐腐蚀的金属(Zn、Sn、Ni、Cr等)。③电化学保护法:多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如在轮船螺旋桨附近的船体上镶嵌活泼金属锌块。另外,可采用与电源负极相连接的保护方式。如大型水坝的水闸的保护就是让铁闸门和电源负极相连。

(2)电解原理的应用

①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 2NaOH

+H2+O2②活泼金属Na、Mg、Al的制取,例如,电解熔融的

NaOH制金属Na:2NaOH 4Na+O2+2H2O .③金属精炼:如铜的精炼:以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含Cu2+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④电镀: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镀层金属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其特点是阳极本身参与电极反应,电镀过程中相关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分析热点问题,把握命题趋向

关于电化学的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

例: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

A. 阴极 B. 正极 C. 阳极 D. 负极

解析:电解池的两级分别命名为阴阳极,原电池的两极分别命名为正负极。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其中锌片失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答案:D

2. 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变化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的氧化性强于Y2+。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第15篇

一、有机化学的解题方法分析

在笔者的相关调查中发现,在高考化学考试中,有机化学考试的试题类型多数都是选择题和Ⅱ卷中的有机部分,考试的频率极高,可以说年年都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也常考常新.依据高中化学考试大纲和相关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学生的有机化学试题解题效率,需要掌握充分的基础知识,然后再灵活运用,采取适宜的解题思路.对于基础知识来说,需要掌握各类烃中的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了解掌机反应的要类型,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等.一般的考试热点有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物的类别,如:

其次还有有机化学的推断题,如根据反应现象、物质的性质、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特征数字来推知官能团等.

二、案例透析有机化学的解题方法

解析:依据题干和待求的问题,可以不难得出本道试题的考点就是烯烃和卤代烃的基本化学性质,还有了解常用的官能团,掌握卤代烃水解和消去的条件需求及产物结果.解决此种类型的试题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加强调基础知识的消化和灵活运用.本题看上去有所超纲,但是细细分析是可以通过学习的相关知识给与解决的.从题干得知,发生四个反应得到的产物如图2所示,显然Y、Z中只含一种官能团.具体分析如图2所示,答案显而易见,就是(D)选项,③④.解析:对于高中化学实验和试题中的物质鉴定,一般的方法就是要找准“参照物”,可以依据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等,采用恰当的化学试剂和方法,通过反应观察实验过程的变化、颜色的变动、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气味和气体的排放等进行物质的鉴别的判定.在本道试题中,考察的知识就是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鉴别有机物质.对于(A)选项中的三种物质,依据他们的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可以选取水作为化学试剂就可以鉴定出来,因为乙醇这种有机物可以和水互溶,而甲苯却与水不相容并且与水相比较轻,硝基苯与水也不相容,但是与水相比却比水重,所以,(A)选项中的三种物质是可以通过水这种试剂来区分开来的.对于(B)选项中的三种有机物就可以采用浓溴水这种试剂,然后观察化学反应过程和得到的反应物,其中不发生变化的就是苯,出现白色产物的就是苯酚,而己烯和溴水加成使其褪色,固(B)答案也不对.(D)选项中的三种有机物可以选用氢氧化铜才鉴定.(C)选项中的三种物质性质相似,却无法通过一种试剂来鉴定出来.

例3粘合剂M的合成路线如图3.

解析:对于高中化学考试中牵涉到有机物的合成题时,首先要研究给出的有机物,判定有机物的类别和性质,物质带有那种官能团,分析得出官能团的引入、转换、保护或消去的方法,找出合成该有机物的关键和题眼.一般的解题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和综合法.从给出的合成图来看,A是C3H6和后续反应,是丙烯,A转化为B后,B可以继续生成CH2=CHCH2OH,可以断定B就是卤代烃.为此,A/B的结构简式是CH3CH=CH2和CH2=CHCH2Cl.对于⑥⑦ 的反应类型,可以通过观察给出路线图的变化分析出应该是酯化和加聚反应.反应②是卤代烃水解,其反应条件为:NaOH/H2O,加热;反应⑤的条件是:NaOH/C2H5OH,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