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范文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本文主要对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1 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现状及问题

夷陵区2011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三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截止目前,全区已有26万多人参保,其中享受养老待遇的有6.5万人,待遇社会化发放率100%。我区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在努力抓好城乡居民参保扩面的同时,也注重做好参保人员业务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从基础工作做起,加强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我区强化参保资料审核,确保信息录入准确完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纸质业务资料进行科学化分类、标准化存储、规范化装订,2012年8月份为积极配合我区城乡居保信息管理系统的上线,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我局要求所有参保人填报的纸质档案资料条目与湖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条目相吻合,确保居保电子信息系统数据录入不缺项。经办人员严审核,细录入,做到合格一批录入一批,录入一批管理一批,对资料残缺不全的,严格进行补缺补差,确保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一年多来,我区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缺乏规范统一的业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随着我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的逐渐增多以及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适合我区特点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减除广大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目前,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安排本身的缺失使居保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依据。因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我区各级居保经办机构往往按照《湖北省城乡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办法》来管理档案,个别乡镇人社中心甚至没有真正在档案管理中落实,致使居保档案管理政策环境较差。例如有的乡镇人社中心一些参保人档案填写不规范,姓名和身份信息等数据填写不准确,导致人员数据导入不了省居保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还有大多数乡镇纸质档案为16K纸,而省居保档案管理办法要求纸质档案是A4纸等等。我区居保档案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导致养老保险档案内容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整个参保过程,导致一些纠纷,影响了城乡居民参保的信心,也损害了政府的诚信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目前,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作为负责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集中保管机构,虽然设置了"退管股"来负责居保业务档案的管理,但受我局办公场地和经费的制约,我局还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来保管居保业务档案。根据《湖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应设置规范标准的业务档案专用库房,能够容纳和接受全部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库房内应配置温湿度计、空调、去湿机、消毒灭菌机、灭火器、吸尘器等设施设备,并配备专用的铁制档案柜或者密集架,办公室、库房、查阅室按要求分设,以确保档案的安全[1]。而目前我局业务档案库房和业务人员办公室并没有分开,去湿机、温湿度计等设施设备更是缺乏,档案库房、办公区、查阅室与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各乡镇人社中心作为档案资料的归集上报机构,虽然对档案室没有明确的要求,但要有合格的档案柜或档案架,不少乡镇档案资料随意存放,受条件的制约,有的乡镇部分档案没有装订成盒,档案装订也没有做到一人一盒,在档案保管设施方面无法达到标准。我区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无法与现代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发展需要相适应,进而影响了我区居保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业务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有待提高

受人员编制短缺、工作任务较重等实际情况的制约,各乡镇人社中心兼职档案员的配备及档案管理学习培训方面还有欠缺,各乡镇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没有档案管理相关专业学历,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其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2]。同时,业务档案管理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间短,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尚不能完全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影响了我区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2 对规范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规范制度,加强领导管理

为了让各项工作能顺利展开,确保居保档案管理的范围化和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我们要根据工作实际和工作特点,迅速制定出《夷陵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办法》《夷陵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立卷归档程序及注意事项》《夷陵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安全保密制度》等制度,对养老保险档案立卷归档的范围、标准、质量、保管和利用要做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细化工作职责,简化操作流程,从制度上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区档案制度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各种档案制度有望年底出台。构建完善的、符合我区实情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也是各乡镇人社中心的期盼,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档案管理工作职责,使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面对全区202个行政村(居委会)和25万人参保群体,面广、人多、工作量大,我们还要加强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分管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业务档案工作流程,加强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区居保局要负责全区养老保险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检查、考核、归档和保管,各乡镇人社中心具体负责本辖区、村居保档案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乡镇人社中心应协助区居保局做好纸质档案相关材料的归集上报和电子档案信息录入等基础工作,村(社区)应建立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台帐并妥善保存。区人社局应加强养老保险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将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纳入年度目标任务、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制度,把养老保险档案材料形成、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等各项工作纳入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做到制度健全、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年初有安排、年底有考核。全面提升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居保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改善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区城乡居保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确保我区居保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区财政部门要积极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省一级档案管理标准,专门建立居保档案室。安装档案密集架或档案柜,配备温湿度计、空调、去湿机、消毒灭菌机、灭火器、吸尘器、窗帘等设施设备,必须做到防火、防盗、防磁、防高温、防潮湿、防光、防尘、防虫、防鼠,不断改善档案管理条件,从"经费上"确保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乡镇居保经办机构要从保障档案管理基础用房、设备和人员等方面加强居保业务档案基础建设,以实现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发展。办公室、库房、查阅室要按要求分设,确保档案的安全,并根据需要配备计算机、扫描仪、办公软件和业务软件等现代化管理设备,推动档案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以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提高我区的档案管理水平。只有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居保业务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我区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地长远发展。

(三) 加强培训,确保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涉及参保人员信息从收集、分类、整理、归档、装订成册,到档案内容进行补充更正、保管、鉴定、利用的全过程,这就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和高素质的档案人才管理队伍,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负责全区居保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目前并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各乡镇人社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我局和各乡镇人社中心的档案人员管理队伍急切需要专门教育、培训。我区各级居保经办机构应积极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当地档案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业务上的协助和指导。一方面要组织大家学习《档案法》《湖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夷陵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办法》等文件法规,另一方面,要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动手能力。可邀请档案局的专业人员对我区的专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提高大家的档案意识,掌握如何分类、归档、管理等一系列方法。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干净整洁、统一规范、查找方便"的基本要求,尽职尽责做好基础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和档案的保管、保密工作,提高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

我们要根据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展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例如举办居保档案整理培训班、召开档案整理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讲解、实物操作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使其适应业务档案工作的需要。在做好档案入库的同时,各级居保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提高档案服务水平,认真接待业务档案查询人员,做到耐心解答,及时、准确。通过定期参加档案业务学习和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全区居保档案管理服务质量。

第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作为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都比较高的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建立与参保民众的缴费过程和后期待遇享受息息相关,这份档案既是统计和发放养老保险的重要依据,对于这份档案的有效管理也是一项为民利民的重要工作。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是否安全、真实与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党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政府的形象。因此,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在其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保障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1 探究对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就近几年以来的情况来看,我国城乡中参与养老保险的居民与日俱增,这意味着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在加强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养老保险档案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一直以来都在保障城乡居民利益、助推社会养老制度的的改革以及提高经办部门的办事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还并不成熟,也存在着制度与内容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档案的建立进度和质量。因此,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在建立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不断规范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使之更加规范。[1]

1.1 与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一份社会养老保险从办理参保手续到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这过程中涉及诸多环节。在设立养老保险档案时,一定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进行审查和管理,以保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切实受法律效力的保护,从而真正保障城乡每个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另外,在为居民办理参保手续时,首先要采集个人信息并将其录入个人档案,在这之后还要进行各种费用的收取和划拨等。包括后期新老农保制度的衔接以及居民与职工养老保险的流动,都需要办理相关的保险关系和基金转移手续。因此,为了切实保障参保人的切身利益,个人档案作为今后支付社会保险的重要依据,它的记载一定不能有丝毫马虎。

1.2 关系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

我们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门在履行着社会保障的责任的同时,还承担着切实为60岁以上老人服务和提供热心帮助的责任。关于社会养老保险这个复杂又牵扯众多的社会系统工程,如果不能保证每个人投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那么整个小区的社会养老保险部门的工作都将停滞不前,并对下一步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造成严重的拖延。[2]

2 关于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与时俱进

在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实现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至关重要。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档案管理单位要切实加强日常管理,一步步实现档案编研的电子化。另一方面,还要严格按照现行档案管理的要求收集和整理资料,对档案进行及时的修订和立卷归档,在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的基础上,将卷面卷内都排列的规范、美观。在这之后,便要充分将电脑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中,真正实现电脑输入代替手打,并转为由机器配送信件,由网页管理取代传统的布告,从而最大限度的解放人力并节约物力,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稳步提高。[3]

2.2 加强人才队伍和制度建设

人才是档案管理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障中心里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以能力和创新意识来不断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是不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举措。为此,还要定期邀请档案局相关业务骨干对各种档案的规范整理进行现场培训,牢固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还要继续推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益,充分发挥档案在提供优质服务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严格按照经办中心应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行事,并将加强档案管理的教育与管理落实到在实际工作中,使档案工作有章可依,避免毫无章法导致工作的紊乱。[4]

2.3 改善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国不同城乡居民社保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同情况,切实加强每一地区的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可以建造高标准的档案室,并设立独立的办公用房;另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在密集架和档案柜等资源购入的资金,并为每个档案室配备温湿度计、灭火器等设施设备,真正确保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考虑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如何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一定要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并极力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服务工作,真正为民务实,保障好每一个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而针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固守残缺,而要与时俱进,改良和研究一套更加科学的工作机制,并不断规范我国城乡的社保档案管理流程,避免出现较大的纰漏对投保人员的利益造成伤害。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城乡社保的档案建设关顾民生大计,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不遗余力的提高对于社保档案的管理水平,为促进城乡和谐l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翠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有效办法[J].档案工作,2016(17):119.

[2]路庆玲.浅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J].问题探讨,2014(05):43--44.

第3篇

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不规范。随着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的逐渐增多以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全覆盖,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适合我区特点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启动以来,全区各级经办机构都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盘龙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来管理档案,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多参保、缴费、注销等资料填写不规范,姓名和身份信息等数据填写不准确,时有印章缺失、人为涂改等情况发生,导致档案资料完整性、客观性、准确性较差。

经办人员专业性不强。目前虽然在全区各街道已经确立了专兼职的档案收集、管理人员,也接受了档案收集、整理培训,但是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所欠缺,平时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的专业培训较少,经验交流的机会也不多,有些档案业务人员不熟悉档案基本常识,对有关档案工作了解很少。另外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责任心参差不齐,出现知识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街道档案收集整理做得就比较好,例如联盟、龙泉等街道的档案就做得比较好;而知识水平低,工作验差,责任心不强的街道档案收集整理的就差些。造成一卷档案反反复复整理多次及档案资料残缺、整理不规范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的质量。

业务档案传递环节多,收集整理耗时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在收集的过程中,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从参保群众一社区(村委会)――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一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其次,城乡居民外出打工者居多,人员流动性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等材料收集难度加大。再次,较多的居民文化程度不高,需要经办人员代为填写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表格,加大了经办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水平,也为其他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提供参考,针对存在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建有符合档案保管“八防”要求的档案专用库房,建立健全业务档案管理岗位职责、立卷归档、查阅利用、库房管理、保密、保管、移交、鉴定销毁等制度并认真落实,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严防毁损、遗失和泄密。重点是加强档案的收集整理,合理界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科学确定档案保存价值,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认真做好各类档案资料的归挡和整理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准确。要重视电子文档的管理,相关电子文本实行脱机备份,本地和异地各保存1份,并与纸质档案建立有机联系,确保齐全完整和信息安全。

加强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鉴证,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参保人参保、享受待遇的重要凭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广大群众参保的积极性。我们必须提高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搞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盘龙区每年都要举办不同形式的业务档案培训班,加强各级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档案的管理水平。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各级经办人员政策水平、业务经办能力和档案收集、整理的水平。

及时进行各类档案的归档。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量大,堆积的材料若未及时整理归档,可能会发生霉变或丢失,为此,完善了工作机制,及时规范整理业务档案材料。盘龙区充分利用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委会)三级服务网络,及时对各类业务材料进行仔细的审核,凡图像和字迹模糊、印章不清晰、残缺不全、潮湿霉变等不适合归档保存的业务材料,退还经办人或参保人,进行整改或者补办,直至达到保存要求。严格按归档的要求及时进行组卷、立卷,再分门别类编号入库、入柜。

严格档案销毁程序。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经过鉴定可以销毁的档案,需编制销毁清册,报同级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销毁。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伺档案。经办机构应当派两人以上监督销毁档案。监督人员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并注明销毁的方式和时间。销毁清册永久保存。

第4篇

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后,档案信息检索和使用更为便利

档案使用者只需要在计算机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系统中输入关键词就能够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全面提升了养老保险档案信息检索效率。而且还能够利用电子加密技术来对养老保险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提升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二)促进养老保险档案信息的科学化管理

=通过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答的开放化进程,档案数据从传统的保管和利用工作开始向采集、管理和服务工作转化,档案信息更具开放性,有效的提高养老保险档案服务的水平,为养老保险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增强养老保险档案利用的时效性

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远程服务能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而且档案管理人员在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要及时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从而更好的完成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增强养老保险档案利用时效性。

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工作缺乏重视

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受传统思维观念影响较深,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部分人员对先进技术不掌握,而且在心理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给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较大的阻碍。

(二)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

当前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起草、修改和印发工作基本上都在电脑上完成操作,档案资料也实现了电子化存储,这对档案信息的利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于初级化水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急需努力提高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水平。

(三)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目前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建设过程中,软件还存在着不统一问题,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与机器及配件存在不致及质量差异大等问题,同时还存在开发语言不统一的现象,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其进行规范,不仅影响了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而且阻碍了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档案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不足

在当前养老保险管理部门,即熟悉养老保险知识,又熟悉档案知识及信息化技术的人才十分缺乏,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院校对于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也导致当前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才十分缺乏。

3 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大对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这就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设备,选择适宜的软件,为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不仅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对档案利用、保密等工作开展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二)完善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服务方式

在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创新养老保险档案的服务方式,加快推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服务的建设,并制定相庆的制度和标准,同时采用缩微技术服务,对珍贵的档案信息进行保护和存储。另外也可以启用公共网络服务系统,借助于公共网络,提高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建立规范标准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

要想建立起规范标准化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就一定要确保档案管理网络的安全性。我们可以努力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机制,逐步统一各项工作标准,细化各项工作,制定各项安全措施;统一档案管理标准,这样能够保证档案资源库的正常建立,使整个档案信息网络工作保持畅通,顺利实现养老保险档案的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将参保单位和个人的所有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快速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方便、系统的服务;还可以开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中心的网站,只要输入自己的养老保险编号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养老保险缴费等情况,为人们提供方便。

(四)努力扩大档案信息系统覆盖面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养老保险档案的利用价值,因此需要努力扩大养老保险档案信息系统的覆盖面,深入挖掘养老保险档案的服务功能。可以构建各级档案服务网络,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将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系统与上级信息系统有效的进行衔接,从而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五)打造专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队伍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不仅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同时还要对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了解,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因此需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再教育机会,增强其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打造一支专来化的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全面提升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水平。

第5篇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医疗卫生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系统化信息资源。

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那么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哪里?又如何加强此项工作的规范化,将好事办好?笔者结合本单位三年来的实践,对此作些思考。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一)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居民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居民可以通过身份安全认证、授权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居民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相关医学检查及接受卫生服务效果的数据比较,可发现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及疾病发展趋向等,能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和识别健康危险因素的能力,主动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二)提供辅助诊断依据。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评价居民个体健康水平并针对个体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依据。通过长期管理和照顾病人,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及时发现、辨识病人现存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其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恰当地诊断疾病,开展个体化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针对性地提供预防、保健、医疗服务。

(三)提供科研教学资源。居民健康档案收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还可以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素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全科医疗思维能力。

(四)满足健康决策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健康档案客观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医疗费用负担以及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区域卫生规划、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等四个方面:

(一)个人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二)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四)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三、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使用

(一)健康档案的管理分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同时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时汇总,更新健康档案。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

(二)健康档案的保管和存放。居民健康档案的存放和保管可根据人员编制情况而定,可以单独设立档案室,也可以根据机构实际情况确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或由责任医务人员兼职管理。健康档案原则上应长期保存,对有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档案,要及时更新有关资料,确保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三)健康档案的使用。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应为其填写和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告知在复诊或随访时使用。当已建档居民复诊或随访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由医护人员调取居民健康档案。入户服务或随访重点管理人群时,在确定入户服务或随访对象后,由入户服务的医护人员调取相应服务对象的居民健康档案,并当日交回健康档案存放室。

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条件不完善。健康档案管理的机构、人员、经费和设施等保障措施普遍比较薄弱。二是制度不健全。目前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中的收集范围、管理业务、利用权限等还缺乏健全、配套的业务制度,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三是信息采集难。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前提是需要深入居民家庭,逐项核实,逐一登记,采集健康信息和收集相关材料。但居民的居住情况十分复杂,如人户分离,留守老人居多等,对信息采集中涉及的问题只能得到模糊的解答,准确性欠缺;对精神病疾患等健康信息,很多居民更是讳莫如深,有的还存在抵触情绪。

五、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的几点想法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政府应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健康档案工作提供人、财、物条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本地区各单位实际制订行之有效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考核机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发挥对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与卫生部门既有分工又形成合力,积极推动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宣传,广泛参与。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积极宣传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提高居民的建档意识,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建档工作,努力提高建档质量。

(三)严格要求,加强监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已是国家统一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7月,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列为首要任务,明确指出要加快组织实施。同年,《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到2011年,农村将达到30%,城市达到50%;到2020年,全国将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及其使用和管理制度。

为此,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实施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与医疗机构经济利益挂钩的机制,将健康档案的建档质量同医疗机构的业绩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在健康档案工作中的重要职责。

(四)健全制度,加强规范。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建设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档案管理的约束性制度,将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纳入与之相关的部门、单位及人员的职责范围,明确相应的工作责任和监督、考核办法,形成健康档案管理的有效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有关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制度,明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保证方便使用和安全保管。二是制定档案管理业务制度,主要明确健康档案的内容构成、归档范围、分类整理方法、保管利用要求等,用以满足档案管理的具体操作需求。

(五)完善存储,保障安全。应当加快建设网络技术平台,建立分级存储结构,实现自动归档和海量存储。为了实现健康档案便于医疗机构间信息交换的优势,需要制订标准,统一信息交换格式,提供转换手段,将信息标准的交换格式通过网络传输或存入可移动载体。

此外,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居民基本信息和隐私信息,它的安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除法律规定或出于保护居民健康目的,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

(六)统一管理,有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应当贯彻集中统一的原则,由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保存,确保档案的完整、齐全。做好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对发现的卫生问题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实现对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

第6篇

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与参保人员也逐步广泛,包括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企业职工、学生、自由职业者等。医疗保险不仅涉及每一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了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做好医疗保险工作是一大重点。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的标准化管理,极具现实意义。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意义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涉及面十分广泛,政策性与专业性较强,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制定的主要依据,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其中,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包括了“医、保、患、药”四大方面。所谓“医”,就是定点医疗机构,即对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认证、医疗费用清单与结算凭证等档案资料的管理;所谓“保”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是指参保单位的基金征缴与支付资料;“患”是指参保病人,即病患的基本信息与个人账户信息;“药”是指定点零售药店,即要点的资格认证资料、药费清单等资料。“医、保、患、药”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是医疗保险工作开展的必备资料,也是制定医疗保险制度的依据,因此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具有重要地位。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缺乏现代化专业档案管理人才等问题亟待解决。

1.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太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档案无法实现有效对接,没有一个完善的档案资料数据库,因此在参保方面存在种种漏洞,为医疗保险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虽然信息化步伐逐渐加大,但是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比如硬件设施不完善,计算机、硬盘、服务嚣都没有达到标准;软件设施不规范,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网站存在种种问题;档案管理工作的互联网环境不安全,导致资料泄密甚至被篡改……这些都阻碍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缺乏现代化专业档案管理人才

医疗保险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医疗保险档案和各种医保方面的情况。当前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现代化技能都有所欠缺,学习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这影响到了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以上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与管理人员三个维度着手进行解决:

1.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

(1)促进城乡居民医疗档案统筹发展

城乡居民医疗体系的建设时医疗保险工作的基础与实现目标,因此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抛除旧的保障体系思想,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医疗档案统筹发展,使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居民医保档案可以进行对接,从而相互结合,互促互进。

(2)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数据库

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针对不同居民的情况来建立不同的档案资料,并建立参保居民的个人账户数据库,将参保居民的照片、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编号等数据真实有效地记录在案,使档案资料完整、完善、真实,以便于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与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2.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疗保险体系逐渐完善,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长期存在的欠缺则将阻碍医疗保险体系的长远发展,因此要从硬件设施建设、软件设施建设与安全工作平台这三个方面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由于医疗保险业务档案属于海量的数据文件,且文件的数量会持续更新,因此要选择高速的、大容量的硬盘作存储介质;为了稳定的备份档案文件,相关工作人员要以光盘介质存储数据档案;为了便于档案文件能迅速被调阅,网络平台要使用高速的服务嚣……这些都是硬件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2)加强软件施设建设

为了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规范性,相关的单位要使用自上而下、统一建设的方案进行软件建设。通过软件建设,可以建立一套界面美观、交互友好、便于管理、适合数据共享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网站。

(3)创造安全工作平台

当互联网时代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创建一个安全的档案管理工作平台,利用封闭的、安全的管理环境来保护数据安全与资料安全。同时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调阅权限要严格分级,使调阅者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自由调阅数据,以此排除安全隐患。

3.加强培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素质

对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促使其不断学习,定期提升,举办培训班,增加培训交流机会,不断丰富其工作内容,开阔眼界,并且要定期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工作环节中的显性与隐性问题,切实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

第7篇

我镇的第一轮城乡居民健康体检(以下简称:农民健康体检)是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二年一轮的体检任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了保障全镇居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根据《加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善县第二轮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第二轮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将于5月份启动开展。现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就我镇开展农民健康体检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实施“农民健康体检”,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全面掌握我镇居民疾病谱,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指导居民合理医疗。将农民健康体检与婴幼儿监测、学生体检、妇女病普查、特定传染病检查等工作相结合,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农民健康体检成果。

三、具体目标

1、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率达到90%以上,体检村复盖率达到100%。其中2013年度村开展率达到100%,以村为单位参合农民体检率达到60%以上。

2、二年我镇已婚妇女体检率达到80%以上,其中2013年达到50%以上。

3、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

四、体检对象和项目

全镇所有参合居民,包括婴幼儿、中、小学生为本轮农民健康体检对象。

一般参合居民体检项目除了首轮中包括的物理体检(内、外科)、血尿常规、B超(肝、胆)、心电图等外,今年新增乙肝表面抗原(HBsAG)、肝功能(谷丙氨基酸SGPT)等检查项目。另外对重点人群(外来务工、高危职业、外出返乡)实施HIV检测。

特殊参合居民包括对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中、小学生(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健康体检,体检项目根据有关规定确定。

对参合的已婚妇女健康体检还需增加妇女病普查内容:妇检、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红外线检查等检查项目。

五、体检主体和方式

以村为单位进行健康体检宣传组织发动,镇卫生院是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主体,并邀请县医院进行结对帮助。镇卫生院应在规定时间内根据人群特点,对不同群体进行分类体检,并实施动态记录,完善健康档案。

根据我镇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实际,农民健康体检原则上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全面组织发动,在此期间,各村(场、居)将组建工作班子,开展对一般参合居民的健康体检和妇女病普查进行全面宣传发动。具体时间5月中下旬至6月底。第二阶段根据体检进程,突出重点,抓好体检任务的落实和完成,特殊参合居民健康体检按原来方法开展。

六、体检经费

按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第二轮居民健康体检分二年完成,体检工作经费按省政府有关文件执行,由县合作医疗办具体负责核拨体检经费。宣传、发动、组织所需的经费由各行政村(场、居)负责落实,政府将根据各行政村(场、居)组织参合的进度和体检率,以评奖的方式,获奖的村实行以奖代补,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七、实施步骤: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年5月1日—5月20日

制订我镇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会议进行部署。根据实施意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宣传和动员广大参合居民积极参与。

2、实施阶段:2013年5月21日—10月31日

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全面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严格掌握体检进度,做好体检质量控制和运行监督,确保质量,按时完成体检任务。卫生院负责输入本轮健康体检信息,并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充分利用健康档案资料,开展疾病预防控制。

3、汇总分析阶段:2013年11月1日—11月10日

农民健康体检结束后,通过对体检资料的汇总、分析,撰写我镇健康体检工作自查验收评估报告及我镇参合居民健康状况分析报告,上报“县体检办”。

4、评估验收阶段:2013年11月1日—11月30日

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台帐,接受“县体检办”对我镇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全面评估验收。

八、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全镇参合居民健康体检工作,镇成立“陶庄镇农民健康体检”领导小组,组长:各村(场、居)公共卫生联络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同时建立农民健康体检督导小组,督导小组组长由各村联村组长兼任,具体人员为联村组成员。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主管人员,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2、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农民健康体检工作面广量大,各村各单位必须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镇宣传部门要主动做好面上的宣传,镇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各村(居、场)要在体检时间内集中人力、精力宣传、发动参合农民踊跃体检;各企业要积极支持、配合各村(场、居)在规定时间内,妥善安排好职工,让其参加各村(场、居)的体检;卫生院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医务人员具体承担农民健康体检和妇女病普查任务;计生办要协同做好已婚妇女病普查的发动工作,中、小学校、幼儿院要协同组织好学生、幼儿的健康体检工作。

3、各村(居、场)、各企业要有计划、有节奏地按时间进度要求均衡抓好,组织开展“农民健康体检”的同步监督,务必确保健康体检质量。同时要按照“县体检办”要求,加强健康体检统计信息管理,及时准确上报健康体检管理统计报表。

第8篇

1、民生工程任务完成情况:2013年下达指标任务数为44.61人,截止6月,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完成共计45.53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2%。其中参保缴费人数为36.63万人,缴费金额共计4300余万元;60周岁以上待遇发放人数8.9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2.04亿元。

2、争项争资任务完成情况:2013年县委、县政府下达指标任务为6200元,截止6月,我县中央基础养老金补助收入4837万元,省级个人缴费补助收入834万元,完成争项争资任务共计5671万元,占年度任务的91.5%。

二、主要工作情况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将落实规定与统一思想认识相结合,通过内部工作会议、党支部会议等形式,集中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通过贯彻落实规定,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将改进工作作风与提高服务质量密切结合起来,促进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2、认真完成2013年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信息录入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是全省“金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级经办机构的共同努力,我们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新闻媒体和舆论阵地全方位地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进行宣传,使越来越多处于观望的群众解除了顾虑,让他们自觉续保,我县2013年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36.63万人,目前已完成基金征缴工作和参保人员缴费的票据信息与系统信息比对工作,下一步对参保人员的信息录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

3、切实做好待遇领取人员生存认证工作。做好待遇领取人员生存认证工作是维护参保人切身利益,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常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政策性强、面广量大,工作要求高,必须切实抓紧抓好。为此,我局派出2个副局长带队组成的核查小组,从全县23个乡镇中抽选出30个行政村的所有待遇领取对象共7840人,对他们的生存年审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按照“人人过点,全部见面”的要求,所有领取对象均需带有效身份证到村委会集中与核查组工作人员见面核查;对少数行动不便的领取对象由村干部带核查组工作人员上门进行认证;对在县城附近居住的领取对象,可直接到县农保局进行认证,在外地居住的领取对象可采用QQ视频的方式进行生存认证。此次核查,共查出死亡漏报的有199人,退休教师(原民办教师)冒领新农保养老金1人。对确认的死亡人员和退休教师共200人已做终止发放,对尚未认证人员已做暂停发放,直至认证后恢复。此外,我们通过老龄办和民政局殡葬改革执法队提供的死亡人员,对全县漏报死亡人员进行排查,共查出漏报死亡人员142人;通过社保局提供的领取人员对重复领取养老金人员进行排查,共查出62人重复领取养老金。

4、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社会保障卡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是广大城乡居民享有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为老百姓提供便利服务的重要载体。发行社会保障卡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惠民、便民服务的重要举措。发行和使用社会保障卡将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是为城乡参保人员个人业务办理提供便捷、有效服务的重要方式。我县作为全省首批社会保障卡发行县,在动员缴纳2013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的同时,率先向参保人员免费发放省社会保障卡。为做好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印发了宣传资料、进行了集中培训,并派出工作人员到一线对社会保障卡发放和使用进行指导。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切实做好了我县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工作,确保了全县40万城乡居民按时领到了社会保障卡。

5、全力做好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局新购置60000余个档案盒用于对全县参保人员的参保、缴费收据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参保人员档案资料进行了分类、归档和上架。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要求,妥善保管参保档案,确保全部档案材料齐全、完整、准确,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保证每位参保人员档案资料的安全,也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6、规范基金管理,确保运行安全。养老保险基金是参保群众的养老活命钱,加强基金财务管理很关键,为保证待遇按期兑现,必须做好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按国家政策规定最大限度地保值、增殖,进一步防止基金被挤占和挪用。为确保基金安全完整,不断建立健全完善了基金内控制度,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有效控制基金管理风险,确保全县养老金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和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7、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种类多、办事人群量大的特点,进一步深挖服务潜力、强化服务职能,采取了多项便民利民举措:一是专门设立咨询电话、办公QQ和生存认证QQ,每天安排相关股室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咨询,宣传和解释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二是拓展政务公开新渠道,以各种方式向参保人员最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引导参保人员及时参保、及时缴费;三是进一步理顺县、乡职能分工,按照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调整经办权限,前移服务窗口,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8、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部职工素质。我局坚持把党员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来抓,党支部把加强党员教育作为有力抓手,把经常性教育作为提高党员思想素质的主要手段,坚持干部职工教育与党员教育有机结合,把政治教育、业务学习、个人修养贯穿于党员教育活动中,激发了党员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形成了“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良好风气,充分调动了全体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带动了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坚定了干部职工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筑牢干部职工反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9、认真贯彻落实“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全覆盖、常态化工作。2013年,我局共派出18名干部参与“三送”工作,做到全体干部职工一同参与,并组织得力干部作为常驻“三送”队员,按要求在罗江乡上溪村、苏坑村开展“三送”工作,并按要求和群众进行结对帮扶,经常进行走访,认真对贫困户脱贫进行指导。同时,对新农村建设挂点帮扶、对口支援民族村组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维稳等各项工作也采取了有力的工作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半年来,未发生一例计划外生育现象,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未出现任何违法乱纪现象。

10、精心安排,攻坚克难,认真开展新区房屋征收工作。房屋征收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绕不过,躲不开的一道难题,集政策性、法规性、群众性于一体,必须慎重对待、一丝不苟。我局通过召开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征收工作组围绕“依法、规范、便捷、高效、廉洁”的服务宗旨,进一步加强了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由主要领导带队的“会干事、肯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房屋征收队伍,并将房屋征收任务分工落实到工作组及责任人,明确了推进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形成人人挑重担,个个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下半年,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抓好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一是继续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八项规定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使命意识和纪律意识;二是领导干部继续带头转变观念,树立新形象、展现新气象,继续带头付诸行动,带头强化监督,发扬民主、接受批评,执行好监督制度,加强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三是继续把把八项规定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帮助广大群众算好经济账、实惠账、明白账、长远账,把政策讲深、讲透、讲明白,让参保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惠,努力扩大参保覆盖面。

3、加强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综合知识和各项专业知识的培训班,特别是对乡(镇)劳保所工作人员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数据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经办能力。

4、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卡宣传、和发放工作。目前尚有3个乡镇未制卡,在发放过程中,确保任务有专人负责,措施有专人落实,问题有专人解决,确保人卡对应无差错。

5、进一步加强稽核工作。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稽核,把好基金支出关口,切实推进、稽核、收缴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取对象生存认证工作,杜绝冒领养老金的现象发生,确保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6、进一步抓好“三送”全覆盖、常态化工作。要求全体“三送”干部加强对联系户的走访与联系,做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等工作,切实解决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第9篇

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特点

(一)核心是满足健康需要 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库。

(二)收载内容全面 健康档案记录贯穿人的生命过程,内容不仅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而且关注机体、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其信息主要来源于居民生命过程中与各类卫生服务机构发生接触所产生的所有卫生服务活动(或干预措施)的客观记录。

(三)具有动态连续性 建立了健康档案的居民只要与卫生机构发生接触,卫生服务人员都要及时补充更新其健康档案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卫生工作者系统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和健康问题,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使用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已成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将对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一)健康档案是城乡居民个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健康档案详细记录着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假如病人突然发病,身边又没有亲人,但只要调出该患者的健康档案,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便一目了然,有利于医生及时对病人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医疗成本,避免了重复检查。年10月4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间》栏目对广西南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工作进行了题为“贴心服务,健康档案一对一”的报道。受访的居民说以前看病都要重复做各项检查,医生才能对症下药,自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健康档案,医生对其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做到了了如指掌,成了居民的健康参谋,因此健康档案受到广泛欢迎。居民健康档案还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全面系统的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有助于全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及早提出预防性保健措施,做到防病于未然。

(二)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疾病防控工作的“指南针”。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主动挖掘并掌握社区卫生问题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有效工具。只有对社区居民疾病谱、死因谱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全面了解本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社区高危人群制订出有针对性的防病治病服务计划,提供系统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卫生服务,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质。同时,完整的健康档案能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类卫生统计信息,帮助卫生管理者客观的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医疗费用负担及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和效果,从而为制定宏观的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健康档案是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证据链”。健康档案的原始记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诊断、治疗、用药及临床处置正确与否都可以在健康档案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健康档案为解决医疗纠纷或某些司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四)健康档案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导航仪”。在某个区域突发传染性疫情或食物中毒事故后,卫生应急队伍通过对本区域内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可直接为查明事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五)健康档案是医学教育的“教科书”。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可以为医学教育提供鲜活的案例,是医学教研活动不可或缺的好教材。

三、关于建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档方式要灵活

通常的建档方式有四种:一是邀请居民来建档。基层卫生机构可以自己或通过居委会发通知向居民发出建档邀请,号召居民主动建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做好建档宣传工作,让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和作用,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二是上门为居民建档。对于有些不便自己去建档者,基层医务人员必须上门入户为其建档。这样才能够对整个家庭做全面评价,并根据普遍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三是日常门诊建档。辖区居民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时,由首诊医生负责为其建档,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四是义诊、讲座期间建档,这样不仅为辖区居民免费检查了身体,宣传了健康知识,会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还会大大提高建档效率。五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建档。年11月,县被列为省17个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县之一,为全面做好建档、录入工作,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门诊就医和入户建档相结合的方式,准确全面的搜集农村居民健康资料。在此基础上,实行首次就诊即建立健康档案、再次就诊实行连续性跟踪服务的管理模式,全力破解健康档案动态管理问题。年底,县已经为全县95%的农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利用档案要充分

一份理想的健康档案要求接诊医生如实完整记载居民的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康复状况等资料,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保持资料的动态连续性。这样的档案建好后,不应成为一叠被隔离在柜子里,长期贮存起来的“死档”,而应该成为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的“活档”。从个体层面上讲,个人健康档案是评价居民个体健康水平并针对个体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依据,医务人员可根据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识辨其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估其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从群体层面上讲,医务人员根据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的信息,能够识别高危人群,了解病人的来源、疾病构成、年龄、职业、时间、地区分布,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有效组织诊疗服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及时调整服务项目,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把健康档案用活,使其能最大限度为居民健康服务,因此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做好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对发现的健康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医疗康复等便捷有效的服务。

(三)管理档案要规范

一要加强日常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因地制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归档等制度,明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的方便使用和保管保存。

二要加强健康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能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能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除法律规定必须出示或出于保护居民健康目的,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

三要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故发生变更时,及时将所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完整移交给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承接延续其职能的机构管理。

(四)信息化建设要加强

电子健康档案不仅记录病人及其家庭的原始注册资料,也可记录病人及其家庭成员所有临床资料,除一些文字信息外,还会记录一些图像或者声音及动态画面,使健康档案的内容更加完整、逼真;电子档案操作起来更加简便、快捷,会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并且具有灵活的输出、计算统计、决策辅助等功能,会大大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把健康档案中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来传送,从而达到远程会诊的目的,实现资料共享。因此各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推进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如年底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辖区居民推出的一种“市民卡”就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一种积极尝试,该档案详细记录了建档居民的健康信息,居民拿着这张卡到任何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时,只要轻轻一刷,既往病史、体检结果等所有信息均可随时调出查看,便于病情的诊治。居民在家只要打开电脑进入系统,自己的健康状况将一目了然,居民因此可享受到连续、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程序更新有一定的滞后性,电子档案不能包容所有资料,因此,必须用纸病历来辅助,不能过分依赖计算机,否则可能会丢失有用的信息。同时,要注意加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由于健康档案可能涉及个人隐私问题,电子档案联网后很容易成为窃密对象,因此应该多从技术上加强用户权限和密码管理设计,使所有操作和使用者在获得认可后,才能登录,增强使用的安全性。电子健康档案还要逐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及传染病报告、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医院电子病例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起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最终实现对每位居民从出生到终老的全过程健康管理。

第10篇

扫除居民思想障碍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我们在收到为居民建档这项工作任务时,先是随访了少数的居民,他们表现得很排斥,特别是社区的女同志,觉得可能会泄露他们的三围、年龄等这些隐私。社区的主管部门和医务人员认识到唯有政府引导,扩大宣传,营造建立居民档案的气氛,提高居民对健康档案的正确认识,扫除思想上的“障碍”,才能打消居民的顾虑。我们便通过知识讲座、印发小册子、媒体宣传等各种形式加大对居民档案的宣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较为理想。

北京市延庆千家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书文

集中定点建档

我们采取的是集中建档的形式,先在社区内设立两个据点,通过各种宣传向居民表明据点的位置和办理健康档案所需的材料,并且引导居民在一定的时间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居委会定点办理健康档案。

为了能让居民享受到便捷有效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医务人员留守在据点,随时接待居民,为他们答疑解惑,并积极引导居民办理健康档案。这种集中建档的形式,极大地减轻了社区医务人员的建档工作量。

北京市石景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白玟

居委会搭把手

在以往实践工作中,我们上门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时,大多数居民都以为是推销商品和保险人员。所以在居民档案工作中我们吸取了以往的教训,第一时间与居委会联系,并得一他们居委会的配合。让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搭伴”主动入户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可以打消居民顾虑,获得居民的信任。居委会的配合让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江苏省盐城开发区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秦仙勇

需求人群引导非需求人群

我们刚开始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居民也非常抵触,后来我们采取了以“需求人群”引导“非需求人群”的方式,使此项工作变得非常顺利。

我们先为有需求的居民和慢病患者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并告知他们建档的重要性,然后请他们为社区医疗机构建档做宣传。

当居民看到周围人群都享受到健康档案的好处时,便开始有意识地来社区医疗机构建档,“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辖区内的所有居民为我们建档工作的开展亮了“绿灯”。

上海市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侯国权

统一服装成标识

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首先要取得居民的信任,以前我们在为居民上门建档时,总被误认为是保险员和推销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第11篇

关键词: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重要性

目前覆盖城乡的全民医保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城乡差距及医保制度差异仍存在于城乡医保制度体系中。医疗保险档案不仅是记录和反映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第一手材料,而且是研究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宝贵史料,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已成为医疗保险经办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是医保管理机构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体现着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医疗保险部门的服务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医保档案管理的流程和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既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如何进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城乡困难人群,解决了部分人群医保缺失的不公平问题。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居民健康水平、医疗服务存在较大差距。而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在医保保障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报销比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存在着制度交叉,不同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制度运行的低效率。同时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佳、软件应用相对薄弱、工作基础较差、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等导致医保档案管理十分繁杂,因此需不断加强医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顺利进行:

(一)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与时俱进地建立健全各种与医保档案发展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一系列有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档案信息资源暂行规定》、《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将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更加适应新形式的发展与挑战。

(二)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系统整体水平

根据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着眼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同时应充分重视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因为部分节点的障碍,都可能影响系统的畅通。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医保单位应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并把综合数据库与医院档案目录库结合起来,通过网络连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从而提高系统整体水平。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

随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引进了大量的设备和软件,因此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要。首先要做好硬件系统的维护。对新购买的设备要及时建立档案,不但要记录设备型号、采购时间和地点,还要建立原始配置记录、变更记录、故障档案记录、电池电压值记录等。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护

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借助互联网实现传输,档案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使其有可能被窃取、篡改或伪造。因此,必须根据档案的内容、价值、密级等把档案划分为数个安全层次进行不同的管理。同时,设置系统管理员,监控敏感信息,检查系统安全措施,排除系统障碍。

(五)加强领导,健全网络,组织考核

随着医保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工作面越来越宽,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为搞好档案工作,首要问题是建立较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和管理网络,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实现各种形式的档案及有关资料的统一管理。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加强医保档案信息管理对完善社会保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新科技给医保档案信息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的工作正逐渐深入的开展,在深入的过程中可能会种现各种问题,若能提出合理的对策现解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能让信息化建设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因此,加强信息化时代对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

第12篇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JavaEE;SSH;医疗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近年来,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快速普及逐渐实现信息化,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等几大医疗信息系统也逐步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在西方相对发达国家,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形成功能完善、科学成熟的卫生服务体系。它有3个显著特点[1]:

(1)具备专业的研究机构和组织;(2)重视信息采集标准的规范化;(3)发展应用基础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大量工作甚至还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虽然国内一些经济高速发展的都市在探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改革期间,尝试在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但由于缺乏国家级的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及信息孤岛问题,导致大部分系统存在不易操作、难以共享信息、决策迟钝等缺陷[2]。因此,建立信息采集标准统一,简单实用,资源共享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

1 需求分析

基于当前现有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存在决策迟钝、不易操作、信息流通不畅和共享困难等缺点,经过深入系统的需求分析,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基本问题:

(1)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等作为信息采集标准从源头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2)针对系统所要访问的海量数据,考虑如何提高对系统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3)针对系统中所包含的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如何加强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问题。

因此必须选择一种合理、高效模式,能够为社区居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开发语言及开发工具

本系统应用java语言在myEclipse8.5平台上进行研发。使用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构建目前流行的轻量级java EE框架(即SSH框架),并综合应用AJAX,JSP,Servlet、JQuery等技术,使用Dreamweaver结合DIV/CSS布局,实现页面的动态显示加强系统的人机交互,简单易用。

2.2 数据库设计

选用oracle 10g作为后台数据库来完成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在系统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首先明确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中所需的实体类及每个类中所包含的属性方法;然后应用Power Designer设计出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并画出类图,分析实体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在pl/sql developer中创建数据库表、序列、索引、触发器等数据对象。

为了使居民的健康信息实现流通和数据共享,分布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将通过Internet以某种数据包的形式发送到市级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

2.3 系统体系结构选择

结合系统需求分析,方便日后的软件升级和维护,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

2.4 系统功能

通过对相关卫生服务规范的研究,结合实际需求确定所开发的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结构框图

为了方便存储的健康档案能够及时更新,系统通过开发接口与社区卫生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从而可以将社区居民的诊疗信息记录、体检结果记录、服用药品记录等信息通过接口程序实时地记录到个人健康档案,真正实现动态、连续、综合地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集成后的社区医生站主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社区医生站主界面

在新建健康档案时需要录入个人基本信息、既往病史、家族遗传病史、家庭基本信息、家庭成员、家系图、家庭主要健康问题及老年人活动能力评估信息等内容,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新建健康档案界面

3 SSH架构

目前,基于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使用的主流框架有Hibernate、iBatis、Spring、Struts、Tapestry等,SSH框架是对Struts,Spring,Hibernate这三个框架进行整合后形成一个轻量级Java EE框架。SSH框架分为三层: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如图4所示。

图4 SSH框架结构图

表现层以Struts的配置文件Struts-config.xml为核心负责页面的请求和转发[3]。Struts的动作委托给Spring进行管理,通过在struts.config.xml中配置一个来实现。

业务逻辑层的各个功能模块是通过Spring框架的IoC(依赖注入)实现的[4]。通过编写GetBean方法来加载并解析配置文件得到实例。实现了延迟加载(1azy loading)的机制,节省了系统资源。

Hibernate框架对JDBC技术进行了轻量级的封装,它提供了“对象--关系”持久化机制。程序借助于Hibernate框架的ORM(对象关系映射工具)将数据库中的表和程序中的对象进行了关联映射,从而简化了传统访问数据库的步骤。

SSH架构具有以下优点:(1)客户端包含的程序代码少,程序结构清晰易懂,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2)真正实现了MVC模式,降低了程序的耦合性;(3)程序代码和应用逻辑分离;(4)当系统需要升级或者移植时,此架构对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等具有良好的可升级性与可移植性。

故本系统选用SSH架构进行开发。

4 结束语

本文研发的基于SSH架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等作为信息采集标准,从源头上解决了信息孤岛和采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系统在B/S模式下工作弥补了当前同类软件数据独立的缺陷,可以动态、连续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实现了健康档案的存储是实时更新的“活档案”。目前该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在广西省柳州市的某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上线运行,并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Smith Ken,Kalra Dipak.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08(09):576-588.

[2]陈志青,吴亚平.社区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J].广州医药,2011(05):67-69.

[3]张建英,白尚旺.基于SSH架构的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太原科技大学,2010.

[4]陈尚松,杜旭英,俞欢军.基于Struts+Hibernate+Spring架构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15):4054-4057.

第13篇

参保人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自主选择缴费,缴费档次有1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等12个缴费档次,使得参保人选择缴费空间增大,既适合低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又满足高缴费愿望参保人员。财政对应12个缴费档次给予30元~120元、160元、200元补贴。这样做既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参保缴费工作的大力支持。缴费15年以上的,每增加一年,达到领取养老金条件时,增发两元以上基础养老金。建立特殊人群补贴机制,对重度残疾人、低保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全额或部分补贴。对已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的在职村干部和新任职村干部,继续按照村干部缴费补贴标准参加居保。对城乡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两女户和“少生快富”户参加居保缴费实行奖励补贴,在补贴的基础上,政府再按适当标准给予奖励补贴。试点市县根据国家扶持政策,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研究制定了一些补贴政策。例如,中卫市沙坡头区少生快富纯女户,在奖励缴费补贴的基础上再奖励300元。银川市为参保居民被评为全国劳模、自治区劳模、银川市劳模的,由银川市财政分别补助每人每年960元、720元、480元。这些地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家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体现了各试点市县对辖内特殊参保群众的政策支持。参保者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者,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同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每年适度提高养老金标准。目前,居保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从2012年1月起由以前每人每月55元调增到每人每月70元。对参保并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身故者,政府向其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支付丧葬补助费840元,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其合法继承人继承。一些试点市县也结合本地财政情况,适当增加了享受待遇参保人员的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银川市从2012年5月起,在自治区规定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70元)的基础上,为符合享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条件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基础养老金25元,增加后每人每月发放95元。石嘴山市、中宁县从2012年7月起,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00元。

工作启示

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践经验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这一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具体来讲,政府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4个:①制度的科学设计。政府一定要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历史文化传统和城乡居民的需求来设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②财政的大力支持。基础养老金的发放、对居民缴费给予的财政补贴都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而且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财政支持的标准。③完善保障措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提供制度保障。主要的配套措施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细则的制定、经办体制的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金融网点的建设等诸多方面。④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广大城乡居民更容易接受,更有利于新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推进。当然,过多的政府干预不利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险机制,更容易产生依赖性,毕竟社会保险不仅仅依靠于财政买单,应逐步发挥社会保障自身的保障功能,使其能够健康有序地良性循环下去,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保险试点工作的真正目的。但在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政府的主导地位不能丢,否则很容易走上老农保的道路。高度重视制度之间的衔接与转换随着参保居民劳动关系、社会角色的变化,使得参保居民在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间、各地区间的流动成为必然,如何使参保居民在各养老保险制度间自由转移与衔接,也是个难题。在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有一些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之间的接续处理办法,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转移和接续;被征地农民、老村干部、乡村医务工作者等特殊群体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可以得到政府补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低保、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社会优抚制度之间的配套衔接等。为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应维护制度的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保护底层群体利益。对比而言,居民具有负担能力的,选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显然更加划算,但在同一时期的两个不同制度面前,同样是城镇居民,两个制度间的差异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两大制度较大的模式差异、缴费差异和待遇差异,使得参保人尤其是困难群体在不同制度间选择时,权益难以得到准确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尽快研究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以及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转换制度。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和社会优抚制度不能互不关心,独立发展,应相互比较,借鉴发展,从而实现制度融合。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建立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主要体现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追求的公平目标。然而在实现制度公平的同时,还要在制度的管理及运行中努力提高其效率,在缴费标准的设计以及对参保缴费给予的财政补贴方面要尽量做到设计科学。例如:按2000元档次缴费15年,缴费额达到33000元,到龄每月养老待遇为307元/月,按100元档次缴费15年,缴费额为1950元,到龄每月养老待遇为84元/月,高档次和低档次缴费额比值是17∶1,而高档次和低档次待遇额比值不到4∶1。再例如,缴费15年以上的,每增加1年,达到领取养老金条件时,每月加发5元基础养老金,试想15年后,每多缴费1年,每月多发5元钱,怎能激励更多的中青年积极参保和有经济能力的人选择高标准来长时间参保缴费呢?分级负责的财政补贴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管理统一、责任共担国家政策规定,最低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责任基本明确。这也给地方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投入留有余地,在国家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待遇水平,主动承担地方政府责任。相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财政兜底模式,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明确的财政分担政策更有利于政策的整体统一,更有利于培养地方的投入意识,形成中央与地方责任共担机制。积极鼓励引导年轻居民参保年轻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出于3点原因:①现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暂没有纳入到养老保险范围,年轻居民更愿意通过努力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不用参保缴费就能享受财政养老制度,而且养老保险待遇更高;②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差别较大,且两种养老保险制度间暂无有效的转移接续制度,年轻居民寄希望于参加待遇较高的社会养老保险;③长期以来,居民受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眼前既得利益,对缴费即可以享受的医疗保险更容易接受,而对缴费几十年后才能享受到待遇的养老保险不够关注或尚存疑虑。因有以上思想存在,使得这些年轻居民不愿参保缴费,或等待观望,所以应引导年轻居民积极参保缴费,不能只寄希望于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就能解决,而是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套政策和积极参保的舆论氛围,给参保居民,尤其是年轻居民较高的心理预期。居民养老保障待遇相对较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15年,缴费3.4万,待遇是每月500元,而居民养老保险同样缴费15年,缴费3.3万,待遇每月仅为307元,每月待遇差达到193元。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的恰恰是负担能力较低的弱势群体。尽管参加同一种养老保险制度有统一基础养老金标准,也维护了自身的制度公平,但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相比,其基础养老金水平的合理性存在缺陷,这也使得居保养老待遇只能对居民养老起到一定的作用,而无法真正实现社会保险待遇的公平合理。

第14篇

1、乡低保申请人在向其所属村委提出低保申请时,必须同时申报家庭基本情况。

2、申报的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和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重点包括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住房状况等;家庭成员基本情况重点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就业及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乡低保申请人必须按要求填写《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要求内容完整、字迹清楚、填写规范。

4、《申报书》必须由低保申请人填写。申请人因故不能填写的,由村委会指定专人代为填写。对申报表内的相关内容申请人必须如实填报,对不如实填报家庭人口和故意瞒报家庭成员就业及收入情况的,低保管理服务机构有权在6个月内不再受理该申请人提出的低保申请。

二、城乡低保入户调查制度

1、城乡低保工作坚持三级入户调查制度。村委在接到低保申请人的书面申请和申报材料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安排低保专干或指定专人对申请人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核实。重点调查家庭人口和家庭收入。乡民政办在接到村委上报的相关材料后,要及时进行审核,对有争议和有疑问的要入户调查。县低保监管中心在接到乡民政办上报材料后,要按照20%的比率进行抽查。

2、入户调查必须由2人或2人以上同时入户进行。

3、入户调查可以询问当事人、也可以通过邻里走访等方式了解相关情况,特殊情况可以通过信函索证的方式进行。

4、调查人员要认真填写《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入户调查表》,做到内容准确、记录完整。《调查表》应由调查人和被调查人共同签字。

5、城乡低保入户调查严格执行“谁调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调查不细致、不深入造成调查结果不真实或故意更改调查内容造成工作失误的,视情节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城乡低保听证、民主评议、评审制度

1、乡设立城乡低保评审委员会,由乡长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村委会设立城乡低保听证、评议小组,由村党(总)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组长。

2、听证、民主评议人员要兼顾到各个方面,由文化素质较高的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优抚对象、退休人员等组成,一般不得少于20人,其中居民代表不得少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听证、评议小组人员以每村民小组至少2人为宜,现任村组干部不得超过4人)。

3、新增(明察暗访或有群众举报不符合低保条件)保障对象,在完成村委入户调查后,提交低保听证、评议小组进行听证和评议。被听证对象及其左邻右舍参与听证会。听证、评议小组成员有同意、不同意的权利。听证、评议小组全体人员按照被听证人陈述、调查人介绍情况、听证小组成员质疑询问,认真讨论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投票,现场记票、公布结果,得赞成票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增(调整)对象,方可进行公示。对公示后群众无异议的由村委签署意见上报乡民政办公室审核。对评议及公示未通过的对象应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同时退还全部申报材料。

4、每次出席的民主评议人员不固定,要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确定此次评议人员9至13人(奇数为好)。如果抽取的评议人员中与被评议对象有亲属关系或其他利益、利害关系的,应实行回避。

5、乡民政办公室在接到村委的上报材料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并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对审核、评审通过的对象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城乡低保监管中心审批,对评审及公示未通过的对象应将相关资料退回村委并书面说明理由。

6、乡和村委应建立评审、评议记录档案。对象参加评审、评议的人员,评审、评议的对象及评审、评议意见作好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四、城乡低保信息公开、公示制度

1、村委会应设立城乡低保公示栏,或直接使用村务公开栏公示。公示栏应设置在村部及本辖区范围内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方便群众监督。

2、城乡低保实行“四项公开”、“三榜公示”制度。四项公开即:保障政策公开、工作程序公开、保障对象公开和保障金额公开;三榜公示即:村委会在对申请城乡低保的对象初审合格上报前进行第一次公示,乡镇对申请的对象审核合格上报前进行第二次公示,在县民政局审核批准后再次公示一次。公示时间分别为5天、7天、5天。

3、保障对象应长期公示,公示的内容包括户主姓名、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月家庭收入、居住地址等。对调整保障金额的对象、取消保障待遇的对象实行定期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5天。

五、低保工作人员及申请低保家庭承诺制度

1、村委主要负责人与乡民政办主要负责人分别签署《城乡低保工作人员实施廉洁办理诚信承诺书》,层层承诺,级级负责,确保低保审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2、申请低保家庭要签署《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诚信承诺书》,确保申请对象符合低保对象条件,同时承担应尽的义务,以及违规时自愿接受相应的处罚措施。

六、城乡低保举报设诉制度

1、各村低保管理服务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城乡低保举报投诉工作,负责来信来访接待,切实保护举报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2、各村低保管理服务机构要设立举报箱或举报投诉电话,举报投诉电话的号码应向社会公开。

3、建立举报投诉登记簿,准确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要求。

4、建立举报投诉工作责任制,举报一起,查处一起;投诉一起,查实一起,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

七、城乡低保公益劳动制度

1、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且尚未就业的城乡低保对象要自觉服从低保管理服务机构的安排,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2、公益劳动主要包括治安巡逻、绿化保洁、低保政策学习宣传和其它适宜低保对象从事的相关劳动。

3、村委、乡民政办公室应制订年度低保对象公益劳动计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并做好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记录。

4、保障对象参加公益劳动的时间视实际需要而定,保障对象每月参加公益劳动的时间一般为1-2个工作日。

5、对续二次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公益劳动的保障对象应取消其本人的保障待遇。

八、城乡低保分类施保、定期回访及动态管理制度

1、低保管理审批机关在批准申请人享受城乡低保时,应准确界定其类别。保障对象共分为三类:一类为“三无对象”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扶、抚)养人;二类为特困人群:家庭无劳动能力、一级二级残疾人(包括伤残军人)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因成员患重病导致家庭生活难以维持的;三类为因自然灾害致使年内无自救能力的居民。

2、保障对象档案必须张贴类别类识:一类对象标识为绿色,二类对象标识为黄色,三类对象标识为红色。

3、各村应制定、组织并落实村委会定期对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分类核查:一类对象每年度核查一次,二类对象每半年核查一次,三类对象每季度核查一次。

4、回访也是村委干部一项重要职责,原则上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且二人以上,通过回访及时了解掌握低保家庭实际变化情况,也可以走访左邻右居,对了解情况及时登记在回访薄中,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变更户主、调整保障金额、停发保障金待遇等意见,经乡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县民政局审批。

5、乡民政办根据工作安排,每年组织一次年度集中核查,各村应积极支持配合。

6、按不同类别落实限期保障。一类对象为长期保障对象,不限定保障时间;一次批准二类对象享受低保的时间为12个月;一次批准三类对象享受低保的时间为6个月。

7、按规定落实重点保障。对低保对象中的三无、孤儿、70岁及以上老人、单独生活的、少数民族居民、持有县级以上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以及经当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认定患有尿毒症、白血病、肾移植、恶性肿瘤等重症病且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每人每月可增发保障标准全额的10-20%保障金。

九、城乡低保审批制度

1、城乡低保实行低保集体审批制度。城市低保按月、农村低保按季度召开一次审批工作会议,特殊情况由分管领导临时召集。

2、城乡低保报批对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⑴证明材料齐全;

⑵表格填写完整规范;

⑶按规定的工作程序执行到位。

3、乡调查人员应逐一汇报入户调查情况,并提出审批意见。

4、保障对象的审批事项包括审定保障金额、划分对象类别、明确保障期限。

5、每次审批工作会议均应做好会议记录,并整理存档备查。

十、年检报告制度

乡民政办于每年12月1日至20日对已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进行年检,确定其是否继续享受,并填写年检报告单,报县民政局审批备案并存入低保对象档案。

十一、低保档案管理制度

1、城乡低保档案实行分级管理、以基层管理为主的原则;坚持完整、准确、集中管理的原则;坚持既统一标准又结合实际,在操作上简便易行的原则。

2、建立低保一户一档制。由县民政局,乡民政办,村委三级建立低保对象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

3、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恪尽职守,精通业务,熟悉低保档案的内容、数量及存放的位置,减少查找的盲目性,确保档案的有效利用。及时根据提标或家庭人口、收入的变化做好登记备案,同时确保档案的安全,并要定期认真填写和收集低保工作的各种文件、资料、信息,不得随意改动,按要求归档入库。

4、低保档案室必须有防火、防盗、防虫、防鼠等防护设施。对保管的档案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保证档案的完整、真实、准确。

5、低保档案主要供低保管理部门使用,其他部门因工作需要查阅,需出示相关证明、证件,或经领导同意批准,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查阅并解答。

6、档案管理人员应做好档案进、出和临时查阅的登记工作,不得丢失、销毁和涂改。

7、档案管理期限:在册低保户档案要永久保存;停发低保户档案保管期限为5年;低保培训会议记录和走访资料保管期限为10年;低保文件制度汇编、低保审批通知、低保金发放名册和低保统计报表保管期限为20年;涉及低保的照片、录像、录音等特殊载体档案永久保存。

8、对已失效的档案,由档案管理员登记造册,经乡民政办和县低保中心共同核定,县局和乡分管领导共同会签意见后,按规定销毁。销毁档案由乡民政办具体组织实施,县民政局派员监销,监销人、销毁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十二、城乡低保工作人员责任制度

1、申请人进入村委会、乡及相关单位办理低保事宜,应根据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提供优质的服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回避和推诿。

2、城乡低保工作人员在低保调查取证过程中,所出具的证明必须情况真实,无虚假内容。

第15篇

为了推动我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年初工作安排,从5月下旬开始,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城关、毛坝、汉王、绕溪、高滩、高桥等十个镇及部分村组和人社局、考评办、财政局、审计局等四个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方式,对我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继2015年实施农村医疗保险后,县委、县政府又于2015年8月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各镇和相关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积极引导,广泛发动,认真实施,全力推进,连续两年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考核位次名列全市前茅。

﹙一﹚县委政府重视。一是成立由县长担任组长,人社局、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县情出台了《紫阳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和制度;二是及时召开了动员会议,对全县养老保险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并将其列入2015年度20项重点工作之一;三是与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县委政府年度考核目标。

﹙二﹚强化工作督导。县人社局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镇的责任制,经常深入镇村,走访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考评办加强督查,强化考核,先后四次组织人员进行督导检查,促进了工作的开展。截至2015年7月底,已收缴保险基金1645万元,缴费人数达到13.8万人,参保率达到98%,实现了参保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率先在全市实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三﹚各镇狠抓落实。各镇按照早谋划、快推进的工作思路,一是结合镇情制定了《实施方案》,狠抓政策学习和相关培训,使镇村干部熟悉政策,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二是按照包组联户的工作要求,主要领导积极主动抓落实,镇村组干部,深入农户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序开展养老保险调查摸底、养老金的收缴和兑付工作;三是采取召开群众会议、印发资料、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多渠道宣传政策;四是以村为单位对参保缴费情况和待遇领取人员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四﹚积极兑现待遇。及时兑付养老金,让参保群众及时享受待遇,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一是财政部门加强资金调度,确保了养老资金按时到位;二是各镇及时收集上报申领人员资料,县经办中心快速审核批复,经办银行及时办理兑付手续;三是对在领待遇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县社保中心和各镇社保站严格审核领待遇人员变动情况,杜绝了养老金的流失。止7月底,全县领取待遇人员4.3万人,占应发放人数的100%,上半年累计发放养老金1986万元,占应发放金额的100%。养老金的及时兑现,打消了群众的顾虑,调动了群众参保积极性。

﹙五﹚加强资金管理。一是开设了基金收入户、基金支出户、财政专户等三个基本账户,实行严格的分户核算管理,确保了基金安全平稳运行。2015年度累计结余基金3030万元,采取定期存款的办法,实现了基金保值增值;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项业务经办制度,参保缴费、待遇申报、审核发放、内控稽核等各项业务工作均实现了规范化运行;三是2015年度参保人员的个人信息、参保信息、缴费信息全部录入陕西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2015年度信息录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县农户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员多、实施时间短等因素,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是个别镇领导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看成是一项短期的突击性的工作,认为只要把款一解,考核不受影响就行了,没有站在讲政治、重民生,促和谐、保稳定,拉内需的高度去认识国家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和深远意义,工作落实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二是少数干部不认真学习,对国家政策一知半解,没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不深入细致的做宣传动员、调查摸底、登记造册等基础性工作,反而埋怨县上下达的任务量大、人数多,对自己所包联村组究竟有多少参保对象、哪些人应该参保,说不清道不明。三是部分群众对养老保险政策认识不够,年轻人说我还早,老年人嫌钱太少;有的怕政策变,担心几十年之后是否能兑现待遇;还有的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总想政府大包大揽,主动参保的意识差。

(二)宣传工作不够广泛。一是全县上下还没有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没有把党和国家施行养老保险政策目的意义、现阶段经济基础与国家每年巨的大财政支出矛盾、农民参保后的好处等,给干部群众宣传到位,群众知晓率仅在47%;二是县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专题宣传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节目偏少;三是大部分镇村没有形成有效的宣传机制,没有建立固定的宣传栏和公示栏,没有在集镇、要道口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没有利用好养老金发放、集镇逢集和典型事例进行宣传;部分镇村没有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会议,仅靠打电话通知群众,宣传效果差。尤其对外出务工人员这一参保主体,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宣传办法,将政策及时传达给他们。加之部分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有限,解答不了群众提出的问题,致使部分群众的参保积极性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

﹙三﹚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一是部分镇没有按照县上的档案管理要求,统一规范档案内容,造成了档案内容不统一,材料收集不齐全,反映内容不完整,缴费数据不清的现象;二是部分镇经办机构没有固定的档案室,少数档案保存在经办人员手中;三是参保缴费证发放速度慢,群众意见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使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从思想和行动上,把养老保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政策的落实放在执政为民、和谐民生的高度,专题研究部署,常抓不懈,切实推进该项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二要强化工作措施。各镇要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建立和落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包村联户干部的工作责任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罚到人。

三要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家个人缴费、集体帮助、政府补贴政策,对参保的残疾人、优抚对象、独生子女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县财政、民政、计生等部门给予补助。

四要加强基层建设。加强县、镇、村三级经办人员队伍建设,对基层经办人员实行县人社局和各镇双重管理,确保在编人员专人专岗,并保持相对稳定。要切实解决镇经办机构和村级代办人员的办公经费和劳动报酬问题。对经办人员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群众的需要。

五要完善考核机制。继续推行县级年度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评办法,科学确定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硬化奖罚措施,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使利民政策深入人心。

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各镇要深入落实干部包组联户工作机制,结合三问三解、作风转变年活动,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宣讲政策,及时解答问题,使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县广播、电视、网站要适时增加宣传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节目,相关部门要组织编排文艺节目到城乡演出。各镇要利用集镇逢集、养老金集中发放时间,向群众现场讲解政策,宣传典型事例,讲解办理程序。在镇村公路要道口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要编印通俗易懂的宣传单向群众发放,消除农民参保疑虑,使群众放心投保。

﹙三﹚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使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一要加强档案管理。各镇和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牢固树立无档则乱的思想,按照统一领导、逐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把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纳入主管部门和各镇年度目标考核。要加快档案管理电子化建设进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参保人员档案始终保持安全、完整、真实、有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