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开题报告的质量写得好与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
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历程,追忆战士的丰功伟绩,对概况、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
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
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
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
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一、立论依据
研究意义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智能正常发挥的保证。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为此,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文献综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物质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小学生的天生素质如何发展,有赖于他的周围环境,而其心理怎样发展,则取决于他的生活过程。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遗传、营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的自我强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自杀呈现低龄化趋势。应试教育与学习压力的超负荷造成少儿身心的亚健康。心理疾患的高发是造成自杀行为的低龄化的重要原因。我国未成年人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普遍存在的校园欺侮现象也是造成少儿自杀的原因之一。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着重要关联。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减负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有效防治自杀的重要途径。
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与目标取向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国内比较常见的提法还有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教育等。这类提法含义基本一致,即离不开心理二字,最终还在于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还有一类提法比较普遍,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诊断、心理卫生等。这类提法沿用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术语,但含义十分广泛,在学校也多指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们沿用心理咨询这个术语,从心理咨询自身的发展来看,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1984年)认为,心理咨询应遵循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指出咨询心理要始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高平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三方面分析得出:生理因素是基础,心理因素是依据,环境影响是条件。要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必须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开展广泛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各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就安康的实质;认识到了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适应问题、情感问题、学习问题、行为和人格偏离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二、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1、通过研究,全面了解小学生心理状况,获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个案,探索出适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内容
1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4社会环境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心理测试法、经验总结法、成果分析法。
三、论文大纲
1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
(1)遗传因素;(2)生理因素;(3)心理因素等。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2)家庭氛围;(3)家庭关系;(4)教养方式;(5)家长的榜样;(6)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3、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1)校风与班风;(2)学校环境;(3)教学内容和方法;(4)教师素质;(5)师生关系。
4、社会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生活;(2)大众传媒;(3)社区环境。
四、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4(6):70-72.
主办单位:
北师大心理咨询与测量研究室
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
北京讲心堂心理咨询中心
课程设置:
培训特色:名师荟萃、实操课程、针对性强、典型示范观摩与交流
培训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会议时间:2008年6月9日报到,6月10~ 12日参加培训
培训费:980元/人(含培训费、资料费、证书费,食宿费用自理,会务组协助安排)
证书:由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联系方式:010-58806777
E-mail:
网站:
报名方式:参训者可通过电子邮箱、电话等多种方式报名,报名回执请在上下载。为了保证课堂与交流质量,限额50名,接受提前预约报名,额满为止。
论文评奖:
参加会议的老师可以提交800字以上的论文、心理辅导个案或心理健康课摘要,大会将编制论文集。论文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1日。
本次会议期间,优秀论文颁发证书,名单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公布,并推荐在该刊上发表。参评人需要在5月31日前将电子稿发至,同时邮寄评审费50元。
专家介绍:
吴武典 教授
美国肯塔基大学哲学博士(学校心理学),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名誉教授及校务顾问。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等五种国际学术期刊编辑顾问或副主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团体辅导的研究,相继出版了《团体辅导手册》、《团体辅导》、《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等多部著作,并从事多年心理辅导的教育普及工作,已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进行过数百场讲座和互动式培训,是团体辅导培训方面的一流专家。
郑日昌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人事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测评师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主任。积极倡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促进了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建立。代表作有《心理测量》、《学校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与治疗》等。
[论文关键词]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朋辈辅导;自杀
近年来,中小学生因心理危机得不到恰当的处理而最终走向自杀等极端化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干预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然而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严重不足,大多数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兼职,很少中小学配备有专职的心理教师。而朋辈辅导是现阶段中小学开展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职心理老师不足的缺陷,更发挥了学生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主体作用。
一、学校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以及过渡统一性危机,获得稳定的自我。自我的期待、情感的困惑、自我的焦虑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中小学生们承受着沉重的压力,而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现状使他们还不能靠自身的心理能量顺利化解面临的压力,因而构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中小学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心理危机的概念
Capalan(1964)把心理危机定义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果在心理危机状况下,个体能成功把握心理危机或及时得到适当有效的干预,学会新的应对技能,不但能获得心理平衡,还能获得心理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这危机便变成了机遇。
心理危机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将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减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二)学校心理干预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建立在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基础上的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的中小学生、从事学校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亲属或亲属人群。
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专业要求,我们把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分为三大阶段:预防阶段、干预阶段及提升阶段。
1.预防阶段
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本身就是最成功的干预。预防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过开展系列心理课程,将可能产生心理危机的人次尽可能减少,将心理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二是通过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给予可能产生心理危机的高危群体“必要帮助”,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三是根据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为将来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作铺垫,包括组建机构和相关人员的培训。
2.干预阶段
干预阶段指当心理危机发生时,学校组建应对心理危机的组织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危机应对小组的紧急调度机制,确保危机干预过程中,小组人员处于工作状态,以随时配合危机干预的需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二是建立危机当事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是危机干预取得成功的关键点;三是对重度心理危机学生进行必要的转介,以确保学生的心理危机得到更好的干预。
3.提升阶段
对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而言,如何提高心理危机重点所在。干预的实效性是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一是危机干预结束后,对本次干预工作进行评估,提高危机干预运作的效能;二是建立对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这样能及时把握高危学生的心理现状,增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主动性。
二、朋辈辅导的含义及特点
(一)朋辈辅导的含义
国内外专家关于朋辈辅导有着不同的定义,苏珊(susan,1978)认为,朋辈辅导是指受过培训和督导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语言的方式,尽量少给或者不给建议,而为其提供倾听、支持和帮助的过程。
我国学者李伟健认为,朋辈辅导是同龄人之间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相互帮助和辅导,主要是指学校运用和受辅导对象年龄层接近或稍长、有相似经验的学生,经过挑选并给予短期的培训,让这些半专业的助人者担任朋辈辅导员,为其他学生提供心理帮助。陈国海等人认为,所谓朋辈辅导,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相互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助功能的帮助过程,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活动。
我们认为,朋辈辅导是指非专业人员就求助的学生提供的情况和要求,与求助者一起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商讨,帮助求助者更有效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朋辈在这里指的是“朋友”和“同辈”,在学校是指年龄相当的经过培训并接受督导的学生。朋辈辅导员需要接受一定的心理辅导训练,并接受专业人员和机构的督导。我们可以把朋辈辅导理解成是“准心理辅导”或“半专业心理辅导”,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只是带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动。朋辈辅导主要给予求助者倾听、安慰和支持,基本上不涉及深层心理问题的咨询及处理。
(二)朋辈辅导的特点
朋辈辅导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朋辈辅导员和学生有着共同的生活圈,能及时了解同学的心理动态,有效地将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朋辈的关系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减少干预过程中的阻抗;干预结束后,朋辈辅导可以很好地巩固干预效果,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1.朋辈辅导阻抗性小
受年龄差距、身份差别等因素的影响,面对心理辅导老师,中小学生往往会产生很强的阻抗情绪,因而遇到心理问题,中小学生很少向专业心理咨询老师求助。调查表明,除了有18.3%中小学生选择自己解决外,在众多倾诉对象中,“朋友和同学”这一朋辈群体占有最大比例。朋辈辅导中,朋辈辅导员与求助者之间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这让求助者有被共情之感,更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秘密,在辅导的过程中阻抗较少。
2.朋辈辅导覆盖面广
朋辈辅导员大都来自班级的心理委员,他们和求助者共同生活,空间距离近,交往频繁,提供倾听、安慰和劝导等心理支持比较方便,这就拓展了心理危机干预的覆盖面。通过他们。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全面掌握本校学生的心理动态。
3.朋辈辅导及时性高
目前,虽然许多的中小学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主动到咨询室寻求帮助。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甚至出现危机状态时也很难被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及时发现。朋辈辅导员来自学生,他们和广大学生有着共同的生活圈,在学习生活中,他们能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当身边的同学有着心理危机的征兆时,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通过专注的倾听、积极的引导等,往往能将同学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能解决的上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便心理辅导老师及时作专业的干预。
4.朋辈辅导应用范围广
朋辈辅导的效果不如专业的心理咨询,但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受时间、地域因素的影响较少,这些有利条件让朋辈辅导能在较大范围给予来访者以辅导帮助。朋辈辅导员不但能及时发现具有心理危机征兆的学生,还能协助他们解决引起心理问题的应激源,增强其心理素质及相关的适应能力。
此外,朋辈辅导员可参与到学校各个阶段:预防阶段,他们可以协助心理健康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增强心理课程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干预阶段,他们往往是发现心理危机学生的第一人,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提升阶段,他们是跟踪服务的最佳助手,让学校的心理干预工作更积极主动。
三、朋辈辅导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一)宣传心理知识,减少干预人次
大部分中小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心理咨询,他们当中通常存在这样一些错误认识:心理问题是自己的事,没有必要向别人咨询;需要心理咨询的人都患有心理疾病。因此,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很有必要。而由朋辈心理咨询员进行现身说法式的宣传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中小学生能够享受到朋辈心理咨询带来的喜悦与成功,对普及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理念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减少心理危机干预人次,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是心理危机干预预防阶段的主要任务。朋辈辅导员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减少危机干预人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半专业训练的朋辈辅导员,他们了解学生心理危机的征兆以及心理危机应激源的特征及强度,能够协助同学构建合理的认识,可以有效地减少非理性、糟糕之极的错误认知,从而减少危机干预人次。
(二)了解心理动态,预防心理危机
朋辈心理咨询虽然不能完全与专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但它却是帮助中小学生摆脱心理困境、获得外部支持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中小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首先求助的对象便是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这一朋辈群体。这使朋辈辅导员能及时了解身边同学的心理动态,以便倾听安慰。
把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问题与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是预防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重点。朋辈辅导员生活在学生们当中,很容易了解到周围同学的心理变化,对具有心理危机征兆的同学,能够对其进行专注的倾听、合理的劝导、真诚的安慰,从而使身陷困惑的同学作出合理的应对,预防心理危机的产生。
(三)及时有效干预,减轻心理负担
朋辈心理咨询员本身就是中小学生中的普通一员。他们生活在学生们当中。很容易了解到周围同学的心理变化。这时,如果他们能够对其进行专注的倾听、合理的劝导、理智的分析、真诚的安慰,那么,在很多时候会有助于身陷困境的学生恢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及时调整情绪、重拾信心。
朋辈心理咨询员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后,可在专业咨询人员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他们不仅可以减轻学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还可以使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此外,由朋辈心理咨询员进行现身说法式的宣传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巩固干预效果,促进能力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心理负担过重,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每况愈下。而要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仅靠上几节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和心理咨询老师的一两次心理辅导是远远不够的。而朋辈心理咨询员经过严格挑选及专业培训后,可以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他们既可以成为在校中小学生模仿的榜样,又可以引导和帮助中小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接纳他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等。因此,朋辈心理咨询的效果可以延伸到中小学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最后阶段,朋辈心理咨询员可以协助经历危机的中小学生正确总结和处理危机遗留的心理问题,帮助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以尽量减少在学生中造成的负面影响。
危机干预过后,如何将危机转化成机遇,让个体在重新获得心理平衡的同时学会新的应对方式,促进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是心理干预提升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朋辈辅导不但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同伴进行心理干预,而且可以将干预的效果延伸,促进能力的发展。
(五)协助他人自助,提升干预能力
关键词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自媒体;改进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都在不断增大,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由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限制颇多,致使其发展缓慢且效果不佳。近些年来,由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让移动终端得到了普及,以微信、微博、网站论坛为代表的自媒体应用简化了公众的信息传播渠道,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数亿用户实行信息传播活动的新兴宠儿。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适当结合,希望以此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1自媒体的涵义
关于自媒体的定义,至今还仍有许多争议,“自媒体”最早由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提出,可分为三个阶段:web1.0即传统媒体或旧媒体,例如电视、广播等;web2.0指新媒体包含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和新闻门户网站等;web3.0指现在的自媒体,即以微博、微信、网络论坛为代表的可以实现用户贡献内容的媒介。
2初中生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国家素质教育的需要
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曾明确提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正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心理学家把这一阶段叫做“心理危机时期”。处在这个特殊阶段的初中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初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影响到其今后的健康发展。通过对锦州市多所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了解到,虽然有的学校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并存纸质档案,却不能很好地进行跟踪再调查;部分学校每个月都会举办相应的心理讲座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学校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需要,应该找到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3时展的需要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发展还不平衡,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学校中心理健康咨询室设施配置不足,心理健康教师能力不足,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咨询。甚至有一些学校根本没有设置心理咨询室,没有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寻求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媒体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针对自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通过一个预调查进行了初步了解。调查方式是对锦州市几所中学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共130份,收回11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8%。问卷共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二是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况;三是对开展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与建议。通过调查,在被试的初中生中73%的学生存在着各自的困扰,有的同学会选择通过跑步或者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排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不排解压力,顺其自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用智能设备上网的同学更是达到了测试人数的98%。对于开展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仅有0.8%的同学表示不是很支持开展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而78%的同学表示不同程度的支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匿名咨询的效果。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适当结合,希望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3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3.1授课范围与内容的局限性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所开设的专门课程、活动课程或者融合课程来接受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是在固定的时空内以书本为载体,教师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来使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所以授课范围有限且传授知识的速度缓慢,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是以集体的形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故无法根据自身心理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致使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授课范围与授课内容受到局限。
3.2师资方面的匮乏
以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依然处于匮乏阶段,许多中小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教师。而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某些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也令人堪忧,甚至不乏是兼职教师。不仅如此,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一个教师往往要负责一个年级甚至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传统的心理咨询中,一个咨询师每次只能接待一个来访者,以此来看,要想满足全体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就变得极其困难。
3.3社会偏见
很多学校都设有一间布置得非常温馨的学校心理咨询室,暖色的墙壁,舒服的座椅或者沙发,专业书籍、鲜花一应俱全。一些学校还专门购置了沙盘等测试的工具,与教室相比较,更显安静舒适。然而,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认为,心里有秘密,但是没法说。老师不能懂,也怕老师对自己产生偏见。社会对心理问题的探索是有一定偏见的,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无论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还是在社会心理咨询室中,都不敢或者不愿意暴露自己,害怕受到他人的排挤与质疑。学生们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得到排解,如此往复便会使问题扩大化。
4结合自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特点
4.1方便灵活,形式新颖
现如今,网络是青少年接触、认识、了解并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必要途径,而自媒体更使得青少年能够方便快捷地融入信息社会。通过自媒体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能动性,使学生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掌控学习进度。这样的变通,不仅可以让那些由于某些原因而没能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方便快捷地接受教育,也可以使教育更具灵活性。
4.2形象温暖,立场中立
青少年时期正是迈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如今的青少年拥有更多,同时也背负更多,繁杂的世界,快节奏的步伐,高速流动的信息,充满压力的竞争,使得青少年时期既充满生机又充满困惑与彷徨,然而这许多心理困扰,不少学生既不愿意让身边的同学知晓,也没有勇气向家长倾诉,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烦恼的角色。利用现在的移动自媒体平台,学校可以设立一个QQ群,群内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师,让同学们可以在QQ群中通过匿名的方式向老师求得帮助;也可建立QQ群小组,组内成员互帮互助;或者学校可以事先申请几个公用QQ账号,如果学生产生情绪问题可以自行登录此QQ账号向老师寻求帮助。由于学生拿着自己的手机或者独自坐在电脑前,与他人产生了距离,会产生安全感,从而愿意敞开心扉,可以真实地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也减少了传统心理咨询中的阻抗问题的发生几率,使心理咨询得以顺利进行。
4.3顺应时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也就是说通过现在的网络自媒体可以适当缓解当下师资贫乏的问题,现有许多专业化水平高的微信公众号和心理辅导网站可以供大家学习。微信公众号有:北京大学心理中心,简里里,你好妈,NLP青少年儿童心理教育第一人,时代心理TIMESMIND,心里有术,心理测试,壹心理等等。这些公众号会定期推送关于心理教育方面的文章或心理测试,其中还有许多关于家长、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小文章。有的还提供在线咨询、电话倾诉等服务。然而经过调查得知,除了一些心理相关工作者会关注这一类的公众号之外,少有家长会关注这类消息。这说明自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是有了,却未形成良好的体系,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受益。所以,要想使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还需要建立一套具体可行的学校系统,才可以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聂智.论虚拟社会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D].中南大学,2013.
[2]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
[3]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丛立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31-34.
[5]郭静静.自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7).
[6]张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中学为例[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整合[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 自媒体 改进
Abstract High school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life, psychologists call this stage "psychological crisis period". In this special stag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ll encounter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confusion, if not timel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ill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formation of sound personality.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since the media has become a tool of communi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so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s needs and the needs of times developm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from the media to be improved.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都在不断增大,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由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限制颇多,致使其发展缓慢且效果不佳。近些年来,由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让移动终端得到了普及,以微信、微博、网站论坛为代表的自媒体应用简化了公众的信息传播渠道,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数亿用户实行信息传播活动的新兴宠儿。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适当结合,希望以此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1 自媒体的涵义
关于自媒体的定义,至今还仍有许多争议,“自媒体”最早由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提出,可分为三个阶段:web 1.0即传统媒体或旧媒体,例如电视、广播等;web 2.0指新媒体包含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和新闻门户网站等;web 3.0指现在的自媒体,即以微博、微信、网络论坛为代表的可以实现用户贡献内容的媒介。
2 初中生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国家素质教育的需要
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曾明确提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2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正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心理学家把这一阶段叫做“心理危机时期”。处在这个特殊阶段的初中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初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影响到其今后的健康发展。通过对锦州市多所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了解到,虽然有的学校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并存纸质档案,却不能很好地进行跟踪再调查;部分学校每个月都会举办相应的心理讲座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n程,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学校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需要,应该找到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3 时展的需要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发展还不平衡,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学校中心理健康咨询室设施配置不足,心理健康教师能力不足,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咨询。甚至有一些学校根本没有设置心理咨询室,没有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寻求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媒体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针对自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通过一个预调查进行了初步了解。调查方式是对锦州市几所中学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共130份,收回11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8%。问卷共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二是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况;三是对开展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与建议。通过调查,在被试的初中生中73%的学生存在着各自的困扰,有的同学会选择通过跑步或者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排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不排解压力,顺其自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用智能设备上网的同学更是达到了测试人数的98%。对于开展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仅有0.8%的同学表示不是很支持开展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而78%的同学表示不同程度的支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匿名咨询的效果。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适当结合,希望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3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3.1 授课范围与内容的局限性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所开设的专门课程、活动课程或者融合课程来接受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是在固定的时空内以书本为载体,教师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来使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所以授课范围有限且传授知识的速度缓慢,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是以集体的形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故无法根据自身心理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致使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授课范围与授课内容受到局限。
3.2 师资方面的匮乏
以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依然处于匮乏阶段,许多中小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教师。而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某些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也令人堪忧,甚至不乏是兼职教师。不仅如此,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一个教师往往要负责一个年级甚至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传统的心理咨询中,一个咨询师每次只能接待一个来访者,以此来看,要想满足全体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就变得极其困难。
3.3 社会偏见
很多学校都设有一间布置得非常温馨的学校心理咨询室,暖色的墙壁,舒服的座椅或者沙发,专业书籍、鲜花一应俱全。一些学校还专门购置了沙盘等测试的工具,与教室相比较,更显安静舒适。然而,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认为,心里有秘密,但是没法说。老师不能懂,也怕老师对自己产生偏见。社会对心理问题的探索是有一定偏见的,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无论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还是在社会心理咨询室中,都不敢或者不愿意暴露自己,害怕受到他人的排挤与质疑。学生们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得到排解,如此往复便会使问题扩大化。
4 结合自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特点
4.1 方便灵活,形式新颖
现如今,网络是青少年接触、认识、了解并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必要途径,而自媒体更使得青少年能够方便快捷地融入信息社会。通过自媒体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能动性,使学生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掌控学习进度。这样的变通,不仅可以让那些由于某些原因而没能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方便快捷地接受教育,也可以使教育更具灵活性。
4.2 形象温暖,立场中立
青少年时期正是迈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如今的青少年拥有更多,同时也背负更多,繁杂的世界,快节奏的步伐,高速流动的信息,充满压力的竞争,使得青少年时期既充满生机又充满困惑与彷徨,然而这许多心理困扰,不少学生既不愿意让身边的同学知晓,也没有勇气向家长倾诉,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烦恼的角色。利用现在的移动自媒体平台,学校可以设立一个QQ群,群内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师,让同学们可以在QQ群中通过匿名的方式向老师求得帮助;也可建立QQ群小组,组内成员互帮互助;或者学校可以事先申请几个公用QQ账号,如果学生产生情绪问题可以自行登录此QQ账号向老师寻求帮助。由于学生拿著自己的手机或者独自坐在电脑前,与他人产生了距离,会产生安全感,从而愿意敞开心扉,可以真实地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也减少了传统心理咨询中的阻抗问题的发生几率,使心理咨询得以顺利进行。
4.3 顺应时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也就是说通过现在的网络自媒体可以适当缓解当下师资贫乏的问题,现有许多专业化水平高的微信公众号和心理辅导网站可以供大家学习。微信公众号有:北京大学心理中心,简里里,你好妈,NLP青少年儿童心理教育第一人,时代心理TIMESMIND,心里有术,心理测试,壹心理等等。这些公众号会定期推送关于心理教育方面的文章或心理测试,其中还有许多关于家长、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小文章。有的还提供在线咨询、电话倾诉等服务。然而经过调查得知,除了一些心理相关工作者会关注这一类的公众号之外,少有家长会关注这类消息。这说明自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是有了,却未形成良好的体系,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受益。所以,要想使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还需要建立一套具体可行的学校系统,才可以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 聂智.论虚拟社会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D].中南大学,2013.
[2] 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
[3] 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 丛立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31-34.
[5] 郭静静.自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7).
[6] 张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中学为例[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1.1 目的
本课题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以期实现以下目的:
(1)通过调研,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并分析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方面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2)弄清楚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存在的不足和误区,探寻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构建能有效运转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尤其要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2 意义
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有效模式是适应时代挑战的需要,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要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构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以提高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3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起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得到关注。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探索了许多操作模式。如心理——德育模式、情感教育模式、诱导式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有的是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是从心理发展方式上建构,有的是从心理品质切入,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成绩斐然。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亟待完善,表现如下:政策与实施脱节,落实不到位,有些学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和评估,敷衍了事;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为数不少的人是滥竽充数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名无实;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一方面是心理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同时又有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2 方法
2.1 对象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2.2 研究工具
2.2.1 中学生适用的问卷
我们采用王极盛教授改编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强迫、(2)偏执、(3)敌对、(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5)抑郁、(6)焦虑、(7)学习压力、(8)适应不良、(9)情绪不平衡、(10)心理不平衡等10个因子。在此量表中,确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标准为:2~2.99分表示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3~3.99分表示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4~4.99分表示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5分表示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2.2.2 小学生适用的问卷
我们采用被大多数学者使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稍做修改,共有21道题。从四个方面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即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人际交往和性格。
2.3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动态,把握好课题的研究方向,理清思路,对调研报告和论文即研究成果有一个基本的构思和设想,编写调研提纲、选定合适的调查问卷。(2)实施阶段。联系海南中学、府城中学、城西中学和万宁二小等学校,安排好调研时间;开展调研活动。调研对象主要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德育教师、班主任和部分学生。(3)深化阶段。整理调研材料。将调研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归纳分析,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需要可再次调研;中期评估(研究报告、成果展示等);汇总、分析材料,完成论文并发表。(4)总结阶段。课题组关于结题的意见;课题组结题报告、申请结项,验收;资料归档、成果申报。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按照教培院和学校要求,建设好网络平台,撰写好博客。
2.4 具体方法
(1)文献分析法。搜集、阅读并分析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教材、论文等,组织课题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尤其对本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等文献。(2)问卷调查与访谈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走向,发现问题与不足,确保研究立足于实践、更有针对性。(3)行动研究法。以班级为研究范围,观察心育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普遍性问题,对工作的实效性进行分析并加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模式的要素和结构,积累模式操作的实践经验。(4)经验交流法。与工作在一线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师和学管人员等多沟通交流,拓宽视野,启发思路。
3 结果
2012年5月、6月期间,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别到海南中学、城西中学等单位进行调研。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分管领导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做了访谈,将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3.1 访谈的内容
3.1.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所访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比较重视,均有主管校领导负责,一般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归在一起进行管理。在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有经费投入但明显不足,硬件设施有待完善。
3.1.2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
所访学校一致认为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队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每班配有一名心理委员,有的学校对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有要求,有的无要求。
3.1.3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形式
具体形式主要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如海南中学设有心理教研组,五个专职教师,都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专门负责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且有课程教学计划,每两周上一节课;挂靠德育网站进行网络宣传、黑板报(每月换一版)、主题班会、并且根据需要不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每天有人值班。
校方普遍认为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最重要,学校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
3.1.4 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分为以下几种:学习问题,表现为考试焦虑、考试舞弊、厌学逃学,初三、高一至高三都有考试压力问题;人际关系紧张,包括同伴和师生关系紧张;青春期问题,如早恋现象,早恋造成成绩下降;适应问题,高一初一有入学适应问题;情绪问题,包括情绪不稳、心理承受力低,记忆力衰退等,个别同学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严重的甚至出现自伤或伤人等现象。
3.2 问卷的结果
我们课题组发放问卷870份,收回有效问卷780份。问卷的数据结果如表1:
3.2.1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
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图(如图1)可以看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有三个显著特点:(1)心理健康水平基本良好,轻度及无症状占较大比例。(2)学习压力、强迫症状、焦虑、情绪不平衡症状比较突出。(3)每一症状程度由轻到严重呈坡度减少。
3.2.2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小学生四个方面的心理状况分别为:(1)在学习方面,多数孩子上学读书没有明确的目的,在作业方面能够认真完成;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够;看重考试成绩;在学习方式上,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式;希望能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肯定和鼓励;13%的学生没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环境,1%的学生厌烦学校。(2)在行为习惯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集体荣誉感强,但也存在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行为受限,心智发展受到影响。(3)在性格方面:表明现在的小学生情感意志薄弱,低年级的同学对父母依赖强;感情上过于理性,缺乏同情心;独立判断的能力较差;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好胜心强,处理问题感情用事。
多在人际关系方面,数学生不能够与人很好地沟通,个人较封闭,认为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表明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不太重视孩子做人的教育。
4 讨论
4.1 存在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大多数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老师或班主任的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气氛不浓。实际工作中,专业心理教师较少,基本上由德育老师代替,通过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活动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不足。就我们调研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或经费少,缺少必要的配套场所和硬件设施、音像资料及测评软件等。也没有经费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向家长、学生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材料,无力开设免费心理咨询热线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3)师资力量薄弱。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而且身兼数职,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理论功底薄,实践经验少,指导实践不力。因此,很难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心理健康问题被忽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对心理健康问题不以为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的认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暂时的过渡性问题,过了这个“坎”,孩子们会自动纠正过来。部分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而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都是心理健康的。这样就严重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实效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提高心理素质,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却问题多多。如有的学校没有将心理教育课程正式纳入教学管理体系,或是课程开设处于无序状况,或者课程内容的选择随意性大,课程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6)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利用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很多学校偏重于学校“单枪匹马”地开展教育,未争取家庭与社区的配合,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4.2 对策
(1)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
(2)完善硬件设施。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应纳入预算,单独列支。增列的经费主要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教研、师资培训以及业务或课题研究等。根据需要,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辟出或建设专门地方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场所,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每个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引进一定比例的专业人才,配备数量适当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这些教师应当有专业水平,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要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和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并将其列入年度计划。在校本培训中,加强全体老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逐步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人人在行、个个关心的工作状态,最终形成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4)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程是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工作、政教工作中分离出来,独立设置课程,建构既能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又便于教师操作,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5)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要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各科教师应深入挖掘,对中小学生实施自觉、有意识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和发展健康的心理。
(6)社会、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新兴的、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调研情况表明,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和辅导效果不尽如人意。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仅靠学校“单打独斗”,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多方给力,创设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
5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建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要明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任务: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要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且“预防胜于治疗。”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吴江市在教育目标上着力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性教育,面向全体、面向未来,提高全体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策略上,着眼于长远打算和持续发展,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在措施上,着重于校内外并重,团体培训和个别辅导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和针对性;在对象上,着手于师生同参与,助人者更要自助,提高师生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性;培训;课题;实效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记者:陈局长:您好。得知您本人亲临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做了很多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很想了解您是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
陈维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学校一切教育活动作为各种载体,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给学生创造机会,创造条件,创造可能,辅助学生成长,犹如土壤、水、温度对于花草一样,于是学生的体力、智力、能力得到提高,心智不断成熟。所以,从广义角度来讲,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展开的。
从学生角度看,虽然今天我们不得不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学习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状况,但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自我认识、处事方式、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远比学习成绩重要,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都是如此,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从教师角度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心理特质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所产生的作用。因为,知识会老化,经验会淡忘,而一个好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和示范,或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有意或无意对学生造成的伤害,都会持久、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学生,对于教育教学过程的效果和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马建青教授说过,“当前这个时代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危机;带来了选择也带来了迷茫;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压力;人们有了更多的自由,也有了更多的约束,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有了更多选择时的烦恼和冲突,我们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也潜伏着更高的对失败的畏惧和焦虑”。危机、迷茫、压力和焦虑,就像一把把锁,重锤未必能敲开,但小小的钥匙却能轻松打开。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用金钥匙去开启学生内心的一把把锁,体察学生的心路,要理解学生的心结,倾听学生的心声,感受学生的心曲。
记者:吴江市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做法是什么?
陈维麟:基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是教师队伍建设。2005年1月,吴江市教育局组织了第一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这个培训课时多,任务重,压力大,老师们都是业余学习,其艰辛可想而知。但老师们学习积极性极高,夜以继日地在教室里上课、看书、讨论问题。整整半年,大家几乎未休过一个双休日。2005年到2008年这样的班共组织了三期,有124名中小学老师参加了培训,105人通过了考试。吴江市还有64人拿到NLP简快身心积极疗法结业证书,有93人拿到苏州市心理教师认证证书,350多名骨干班主任接受了心理健康专题培训,这批人成为吴江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第二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配置。根据苏州市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软硬件要求,在用房、设施、人员、制度、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按要求组织验收,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合格心理咨询室57个,占全市中小学校数的88%。
第三是在市文明办的支持和指导下,于2008年6月成立了“吴江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中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象有老师、学生和家长;二是帮助各类“困难生”,有“学困”“情困”“心困”的青少年求助时,中心的志愿者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指点迷津,排忧解难;三是交流经验、培训教师,经常聘请专家作学术报告、经验介绍、案例督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展示活动等,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成长提供平台。
第四是开展课题研究。吴江市开展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课题研究,如江苏省规划课题《当代小学适性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情感教育的课例诊断与行动改进研究》,苏州市级和吴江市级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生“求我养正”教育个案研究》《高中数学考试心理偏常学生的心理疏导及归因研究》《有效沟通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等20多个立项课题,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发现的过程。吴江市还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专门成立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高中校轮流作东,定期研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组织心理辅导课的观摩等,并通过网络和期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交流。
第五是纳入考核评价。吴江市教育局每年对学校有德育百分考核,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对小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在《吴江市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中都有反映,如情感、态度、技能、创造等方面,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子女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一是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良好氛围。我们的社会文化历来关注群体的共同意志,而漠视人个体的感受体验以及内心情感的表达。面对千差万别个体的内心世界,认同其存在的合理性、真实性、必然性非常重要。这不光在学校,还要辐射到社会和家长。二是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机制,如规划、措施、投入、评价、激励、反馈等,这样才能全面较快地推进。三是要有一支专兼职的专业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不光要有热情和勇气,更要有知识和技能,有经验和积累,所以要从理论上武装和提高,在技能上培训和演练,在实践中磨砺和积累,才能培养出一支胜任工作的队伍。四是要以科研为先导。影响人的成长的因素很多,要实施恰当的、及时的、有针对性而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必须下大力气搞好相关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积累中研究。五是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教师做起,特别要从班主任做起,搞好相关教师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广量大,复杂而繁琐,需要发动全体教师一起做,才能做得有声势,有氛围,有效果。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吴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和亮点。
陈维麟:上面提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事实上无论是内容、形式、实施渠道,还是侧重点,各地、各校都有不同,惟有目标是一致的。就全局而言,我们的工作还是初步的,说到特色和亮点,我觉得可以归纳成以下五点:
第一,着眼于两个积极性的提高。通过宣传和组织,教育局行政部门的积极性与学校师生的积极性都得到提高,如吴江市在对心理咨询师和心理专兼职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局、校二级承担全部培养费用(考不及格的例外),心理健康教师定期的认证培训和进阶培训的费用也都可以报销。学校在建设咨询室的过程中,虽然用房紧缺,但各校都能克服困难,安排好心理咨询室的用房。
第二,着重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性的引导,面向全体、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如吴江市实验小学提出了“健康、智慧、责任、个性”的育人目标,精心组织一年一度的健康节; 平望实验小学提出:“顺应天性,启迪灵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性”的适性教育。又如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只有5年的办学历史,生源基础和周边环境都不太好,他们以本地优势文化资源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任务,建立了包括各类模型、室内设计、肥皂工艺、生化标本、漏窗设计、传统糕团、布艺、编织、刺绣、扎染等三十多个工作坊的百工坊,每周两节课。该校所有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和实践其中的项目,学生们都可以在百工坊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增添自信,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尝试成功,认识自我,发现潜能。
第三,着力于长远打算和持续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会一蹴而就,就整体来说,需要形成一种环境,建立一种氛围;从个体看,中小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可塑性强,帮助一个人成长不但需要有机制,而且也需要有耐心。很多学校的校长就是这样考虑的,也是这样规划的。黎里小学唐根林校长十多年来坚持“心海探航”,形成了“心海探航”的系列,形成了课程,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校园文化。他们根据校本特点制订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规划》《心育教研组活动规范》等一系列学校的规范,还从百年老校的深厚底蕴中挖掘养分,以“求健康真我,养天地正气”为他们的心育定位,培育黎里中心小学特有的心育文化。
第四,校内与校外并重,团体培训与个别辅导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学校内部一般是在分管校长协调下,统一管理并实施的,一些学校是在校长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领导小组”(黎里小学)或校长室领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市高中)的协调下开展工作,覆盖学校所有职能部门,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职能部门到全体教职工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从教师、职工到学生,每个人既是助人者又是受助者;在校外,一方面,通过“家校路路通”和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们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交流亲子教育经验,排除困惑;另一方面,校外教育基地“成长指导中心”根据青少年的成长需求,结合学生军训活动,开设“心理训练营”,举办“心灵、艺术、科技”探索日活动,与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互补,两年来,“心理训练营”已覆盖小学生1万多人次,高中学生5900多人次,“探索日”心理体验”活动共开展18次,有6100多学生和300多人次的教师参与了活动。“成长指导中心”还组织各校心理老师作为志愿者,为学生做义务咨询,为各高中校学生提供巡回服务。两年来,共组织各校咨询师志愿者异校巡回个体咨询9场,为300多人次的学生进行了个别心理咨询。
第五,师生同参与,助人又自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可以丰富多彩,但最让学生有深刻体验的莫过于他们自己的参与,像市高中由各班学生志愿者组织的“温暖小组”,定期帮助有需求的同学,倾听沟通疏导,解除心理困扰。又如科技中心的“小小咨询师”活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有计划培训,让他们从认识“自我”开始,引导他们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修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交往模式,激发内在改变力量,并以积极的心态影响他人,在“助人中自助”,在“自助中助人”,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心理剧表演和比赛也独具魅力,较好地发挥了让学生反省自我、感悟人生、激荡心灵的作用。
记者:吴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不少优势。您觉得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
陈维麟:我认为主要问题还是“不适应”。我们的工作远远满足不了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体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由于认识上和一些条件的限制,学校与学校、学段与学段,甚至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极不平衡。二是师生观念还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如老师过度关注分数,重学习成绩,轻人格塑造;重行为习惯,轻情感态度;重外在表现,轻内心感受。三是专业人才业务能力不够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大部分是近年来培养的,所以理论水平不高,实践积累不多,处理复杂问题经验不足。四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制度尚不配套。就整个区域内学校而言,我们还没有系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规划,也没有形成全覆盖的工作网络,缺少协调的工作机制,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评优课、职称评审还没自成系列,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尚难以评定。五是社会、家长、学生的接纳程度还不高,往往把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联系起来,或者无法坦然面对正常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在下一阶段,我们将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化宣传和引导。特别是让校长等行政领导的认识深化、内化,促进整个学校系统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同时适当地向社会拓展,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
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专兼职心理教师要高频率、大容量地进行培训。不仅要培训理论还要演练技能,让老师们掌握好相关的基本功,向专业化发展。对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进行全员培训,让每位教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同时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工作。
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作为一项刚刚起步的工作,肯定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一)专职教师缺乏,严重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当前,各个市级学校基本都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但心理辅导员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背景千差万别,辅导队伍中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专业人员少,跨专业人员多。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已经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瓶颈。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严重缺乏,大部分都是由政治课教师或班主任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许多重合的地方,但毕竟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它们从属于两个学科门类,笼而统之地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显然是不合理的。因而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纳入一些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二)心理咨询场所简陋,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咨询室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相对而言还相当简单,缺少基础的设施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工具、场所。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大多数中小学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一般都下设在“德育处”或“政教处”,但实际也就是一间房子和几张沙发、凳子。心理咨询机构设施简陋,布置缺少主题,最关键的是没有专门值班教师,部分有值班教师的也是安排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值班,而他们的大多时间又忙于上课和管理班级,所以心理咨询室大多时间都是关闭状态。此外,中小学教学任务和学业任务以考试或升学为主要导向,因而更多的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很多中小学校尽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和机构,但心理咨询机构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
(三)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较为具体和实际的工作,进入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见到许多的原始资料,比如,学生填写的SCL-90测验量表、行为测试的量表以及很多活动的照片、手工制作、心得体会等。但这些工作之后的经验总结很少,没有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就很难有后面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因而在这个方面高校要帮助中小学多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促进后期的工作开展。
二、高校与中小学校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进展
(一)建立健全制度,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精神以及甘肃省心理学会下发的相关文件,甘肃省各个市级中小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在规划的制定中,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与高校心理辅导教师多次取得沟通和联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等具体内容的确定中,高校的多名专家教授对此工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规划的制定更加规范、科学和可行。同时,各中小学纷纷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成立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方案,制定每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管理全校学生心理档案,指导各年级、班级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负责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收集教育论文、经验总结和优秀个案等资料;安排“知心屋”的值日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心理委员开展工作,撰写每学期的工作总结。严密的机制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通过培训,提高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从事的是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大多数教师都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在师范教育中,都接触和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对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对班主任进行班级心理辅导讲座和继续教育等,通过这些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努力避免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互相作为实践基地,使得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方法多样化
心理辅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团体辅导,也可以是个体辅导。在校校联合的过程中,中小学给高校提供了实践的场所,使得多种心理辅导方式都得到了实践。高校心理辅导教师给中小学的学生定期做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是合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根据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规划,结合学校学生在某一个时期或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高校可以组织这些方面的专家、教师专门去中小学做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是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多体验生活,在体验中获得成长的经验。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有一项具体的工作是“成长快乐营”,这项工作主要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在合作中,高校自然成为了中小学生体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高校的实验室、标本室、心理咨询中心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探究生命的兴趣和对高等院校的向往,这些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和内心世界,也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动机。
(四)完善了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心理咨询室”有名无实
近年来,有无心理咨询室已成为检查各中小学是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硬性指标。为此,有些不管学校条件如何,纷纷在校团委办公室或大队部、教导主任办公室挂上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牌匾,也有的学校腾出资料室或小仓库当做心理咨询室,并安排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培训的教师做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些农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除上级来检查的时候外,平时,一次也没有接待过来访学生。有学生说:“要找咨询老师作咨询本来就很难为情的,一看咨询室里还有其他老师就更不敢进去咨询了。”学校心理咨询室成了有名无实的存在。
2.心理健康课被其他课挤占
目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课时没有统一规定,各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自主安排,一般安排在校本课程时间或团队活动课时间。各学校安排心理健康课的起始学年和课时数也各有不同。全校各学年每周都上一次课的学校为数不多,大部分学校都是部分学年两周上一次课。在访谈中,心理健康课教师反映,即使这点时间也难以保证,常被其他主课排挤。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压力最大、升学负担最重、出现问题最多的初三和高三年级,几乎所有学校都不安排心理健康课,大多以搞几次讲座的形式敷衍了事。
3.心理健康课教师队伍不稳定
很多中小学校心理健康课教师主要由校医、身体欠佳或年龄偏大的教师担任,也有的是班主任、共青团书记、少先队辅导员、主管教导主任等兼任。即使是已经从事若干年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只要文化课教学需要就马上调整过去。加之提职、离岗、出国或调动等原因,心理健康课教师队伍流动性非常大。
4.心理咨询时间难以保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和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结合起来,两项任务缺一不可。不少学校的兼职心理咨询教师每天忙于本职的日常工作,能用来搞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日平均仅有1至2小时。有一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学生找几次都找不到心理咨询老师,以后就不再找了。即便是专职教师,每天忙于上心理健康课,也很少有时间进行个别咨询。
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所持的立场、观点和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以教育和传授知识的形式接触学生,而心理咨询教师则以理解、同情、包容与接纳的态度接近学生。两种不同的接近方式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没有学过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的“心理咨询教师”,往往以说服、解释、判断甚至批评教训的方法进行“心理咨询”,其效果甚微,尤其是在心理危机干预状态下也采取上述方法,有时会引起强烈阻抗,甚至会起负作用。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少数心理健康课教师的力量是很不够的。要解决心理健康课教师素质不高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关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中,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的比例约为16%。2006年6月,我们对吉林省延边地区八个县市的初中教师进行过SCL-90心理测试,结果有254%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是当前中学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障碍。近几年从心理咨询个案了解到,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与家长和教师教育方式的不当有着密切关联,甚至有些教师的侮辱性语言暴力,将学生推向自杀的边缘。因此,要制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达标的量化标准,规定对学生心理影响较大的一些岗位,如心理健康课教师和班主任等,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和心理测查,并要达到标准,没有达标的教师不能上岗或暂缓上岗。
2.关注单亲和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近年来形成的单亲、留守学生群体,要对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的家庭结构形式有所认识,要能预见它给青少年可能造成的心理创伤甚至心理扭曲的结果,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咨询部门的影响力。可采取一对一的近距离心理交流形式进行疏导,让这些学生转换看问题的视角,潜移默化地学会接纳现实、理解父母、自尊自爱、快乐成长;让他们感受到离开父母的痛苦可以变成磨炼毅力、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良好机会。要引导教师和周围学生对待这些同学要改同情与怜悯为理解与支持、改另眼看待为一视同仁;在言行上既不要过分地体现照顾也不要冷言相待,不做无意中强化他们有别于其他学生的意识的举动。
3.积极开展同辈团体心理咨询活动
同辈团体心理咨询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较为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先对有影响力的个体进行有目的的培训,通过他们与自己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人把握信息、观念或者行为技能,以实现某种教育目标。诸多先行研究和经验证明,同辈咨询是在同辈之间互动和相互影响过程中,帮助同辈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自我成长的助人与自助相结合的好办法,是解决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应大力推广应用。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例如与朋友吵架、受人嘲笑、被排挤、害羞、没有要好朋友等,然而,父母往往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他们的交友问题却常常忽视。但专家研究表明,小学时期不受欢迎的学生,与人际关系良好的孩子相比,将来更易辍学,到了青少年期,也较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并在职业生涯和家庭幸福方面拉开差距。因此,通过开展同辈心理咨询,让孩子了解他们在社交方面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加以发扬和矫正,达到熟练地掌握社交技巧的目的。
4.引领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化
在当今信息时代,青少年已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强烈的好奇心,使部分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对网络游戏“成瘾”,最终导致人格扭曲、学业失败。“网络成瘾”成了社会的一个不易治愈的痼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成长为本,一方面要通过平时观察和心理普查,测量筛选出学生中哪些是具有性格内向、低自尊、不善沟通、缺乏自控力、易受挫等敏感人格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组织适合他们的团体咨询活动和个别咨询活动,以便做到对有成瘾危险的学生的早期发现,早期介入,及时沟通,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以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变以往教育的封闭堵截方式为适度开放方式,发挥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把网络当成学习进步的良师益友和便利工具,引导学生通过制订网络学习计划,建立互相交流的有益网站,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学习知识、进行小制作等活动,教育学生健康上网。要引导学生在团体中制订合理使用网络的契约或协议,规定上网的时间,培养其自律能力。要组织一些网络小知识、小设计等竞赛活动来激励学生学好用好网络,激发他们广泛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意能力,让他们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是成为网络的奴隶。
5.理性地开展性安全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是人们向往的东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冲击禁锢多年的性,要编写体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性健康知识的教材,要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课堂教学、团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科学的、正确的性教育和性咨询活动;也可以广泛采取同伴教育方式,通过形象有趣的互动式游戏,使性教育活动深入人心。要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认识到性是神圣的、美丽的,又是自然的、健康的;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获得“性免疫力”,从小潜移默化地习得两性平等、相互尊重的人类美德。
6.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运行机制
校园危机包括意外伤害、学生自杀、校园暴力、师生冲突、家校冲突,以及波及到校园内的社会非常事件。危机干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服务,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的紧急心理支援,它能帮助当事人度过危机,重新建立心理平衡与获得健康。
目前,学生危机干预普遍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忽视,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形成危机干预机制及干预网络,责任没能落实到人。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通过宣传栏、“阳光信箱”、“阳光小屋”以及与校园广播站的《心灵之声》栏目等宣传方式,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设立“心理咨询日”、“阳光信箱”,并制订咨询员值班制度,加强“阳光信箱”管理,落实来信回复制度。每周星期三下午四点到五点开一次“阳光信箱”,并指定咨询室负责教师进行信件回复,做到来信及时回复。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咨询教师在交流中应给予热情真诚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将心理不愉快的感受尽情地诉说。充分发挥红领巾播音室“心灵之声”栏目的作用,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本着家校教育协同合作的理念,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协同少先队大队做好与社区、家长同心共岗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积极动员与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畅通与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性社会系统。热心真诚地为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提供帮助,并且与教师配合,对相关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帮助改变家长一些不合理的家教观念,使学校教育工作得到全面的稳固。全方位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咨询的方式有: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面对面交流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每周星期四下午四点到四点四十集中对学生开放。
地址:学校教学楼二楼英语组办公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
三、开设心理讲座,加强对师生的心理指导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出发,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心理咨询专场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为同学们切实解决一些问题。如“什么是健康的心理”“成长中的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考试情绪的调适”辅导和“小学生消费心理辅导”等进行心理疏导。
鉴于当前学生中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有不少是师源性的,而近年来经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为丰富教师的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学涵养和科研意识,因此,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将关注教师这个群体,适时请进心理专家来传授经验,针对难点热点的心理现象、问题开展讲座。帮助教师加强对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完善、提升自我,达到良性循环。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
本学期工作重点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布置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添加有关设施设备,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和书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档案资料:①学生心理调查记录表;②个案记载与分析;③《心灵之声》广播稿、讲座稿、学生来信;④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文件、论文、课题。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延续性。在此基础上,在下学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摸底测试,并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并逐步为每个受访学生建好心理档案,从而为以后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
五、加强网站“阳光小屋”栏目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交流平台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互联网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及交流空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维度的心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本学期,学校网站将开辟“阳光地带”栏目的建设,这将充分发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辐射作用。
1、建设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2、加强交流与学习。
网上咨询是具有保密便捷的特点,当前一种比较让人接受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并维护好网络的心理咨询室也是本学期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利用这一类的咨询方式,可以尽可能快地为孩子们提供帮助,使学生意识到这些咨询不仅仅是摆设,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咨询老师的真诚,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相互鼓励支持,从而敞开心扉,积极咨询,最后达到互助自助的效果。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通过宣传栏、“阳光信箱”、“阳光小屋”以及与校园广播站的《心灵之声》栏目等宣传方式,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设立“心理咨询日”、“阳光信箱”,并制订咨询员值班制度,加强“阳光信箱”管理,落实来信回复制度。每周星期三下午四点到五点开一次“阳光信箱”,并指定咨询室负责教师进行信件回复,做到来信及时回复。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咨询教师在交流中应给予热情真诚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将心理不愉快的感受尽情地诉说。充分发挥红领巾播音室“心灵之声”栏目的作用,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本着家校教育协同合作的理念,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协同少先队大队做好与社区、家长同心共岗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积极动员与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畅通与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性社会系统。热心真诚地为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提供帮助,并且与教师配合,对相关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帮助改变家长一些不合理的家教观念,使学校教育工作得到全面的稳固。全方位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咨询的方式有: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面对面交流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每周星期四下午四点到四点四十集中对学生开放。
地址:学校教学楼二楼英语组办公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
三、开设心理讲座,加强对师生的心理指导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出发,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心理咨询专场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为同学们切实解决一些问题。如“什么是健康的心理”“成长中的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考试情绪的调适”辅导和“小学生消费心理辅导”等进行心理疏导。
鉴于当前学生中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有不少是师源性的,而近年来经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为丰富教师的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学涵养和科研意识,因此,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将关注教师这个群体,适时请进心理专家来传授经验,针对难点热点的心理现象、问题开展讲座。帮助教师加强对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完善、提升自我,达到良性循环。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
本学期工作重点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布置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添加有关设施设备,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和书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档案资料:①学生心理调查记录表;②个案记载与分析;③《心灵之声》广播稿、讲座稿、学生来信;④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文件、论文、课题。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延续性。在此基础上,在下学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摸底测试,并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并逐步为每个受访学生建好心理档案,从而为以后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
五、加强网站“阳光小屋”栏目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交流平台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互联网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及交流空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维度的心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本学期,学校网站将开辟“阳光地带”栏目的建设,这将充分发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辐射作用。
1、建设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2、加强交流与学习。
重视课题研究加强师资培训
暑假前,扛苏省铜山县针对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实验基地的运作做出具体部署,在全县划分了三大实验区,组建了领导班子和业务指导小组,并进一步加大了师资培训的力度。
7月25日,铜山县教育局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上海闸北教育学院和徐州师范大学的专家对全县第三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厂培训。本次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对学员操作能力的培养。培训方式以听讲座、看录像、观摩课、参观考察、团体活动和组织讨论为主,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
――江苏省铜山县教育局
王勇供稿
黑龙江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举办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研究人员资格培训班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近日举办了黑龙江省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研究人员资格培训班。来自全省11个市(地)的109名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资格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了北师大博士生导师陈会昌教授、东北师大博士生导师张向葵教授、东北师大张嘉玮教授、哈尔滨师大吴万森教授等8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前来讲学。
培训期间,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学院的主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学习,并做了重要讲话。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的要求,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将分期分批对全省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进行资格培训。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
王殿春供稿
湖 北
武汉市江岸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初获喜人成果
“九五”期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教委在全区中小学积极开展了以学校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鄱阳街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研究》。沈阳路小学《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二十一中、育才高中《中学生品德行为问题的成因及矫治预防对策研究》等省、市教科研课题均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学校心理辅导第五届学术年会上,该区六中杨俊霞撰写的《注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班级教育与管理实效》、江岸区教科室吴祥林、袁洁撰写的《浅析儿童心理素质的发展》、教师进修学校高为撰写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第二寄宿学校宁钢撰写的《针对学生心理弱点,探索体育课教学方法》、堤角小学祝志芳撰写的《浅谈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等8篇论文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一年级用游戏代替试卷
早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崇文小学就在一年级试点用游戏代替试卷。考试在学校的室内操场进行,考场简直就是一个小游乐园。语文、数学和英语考试分别用3组游戏代替,做完9个游戏,考试就完成了。
记者了解到,下周即将举行的期末考试,崇文小学的“乐考”将在“东花市-崇文门-前门学区”的6所小学推广。回民实验小学、前门小学、新景小学、花市小学和忠实里小学的一年级学生都将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
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介绍说,除了“乐考”,学校还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期末的时候,老师会给孩子们发一张“任务清单”,清单上是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份清单不需要笔答上交,而是需要动手去做。孩子们可以用一两天的时间完成清单上的任务,之后老师会把学生的表现记录在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
“Ab卷”难度不同可选用
今年的期末考试,西城区拟在初中数学、英语两科中试行“AB卷”。即试卷分为两种,一种是满分为100分的试卷,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进行常规考查;另一种是附带“加试题”的试卷,除了100分的考试内容,还有难度较高的附加试题,以便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高难度,也便于教师掌握不同学生的情况。
为避免学校之间的攀比,教委将对学校给出使用A卷或者B卷的建议。但有附加题的试卷并非保密试卷,考百分试卷的学校在考试结束后同样可以得到带附加题的试卷,并根据本校情况让学生练习附加题。
另据了解,西城区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的考查中一直使用多种方式。区教研中心为学校提供四种考查模式:小论文 作品;产品说明作品;纸笔作答论文 作品;学生自设方案。
“连坐式”考查被“投诉”
并非所有的新型考试学生们都能适应,最近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接到一些孩子的“投诉”,说学校新的考评方式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热情。
论文摘要:多年来,高校师范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灌输,轻视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现象比较严重。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必须要落到实处,而且其内容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在充分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基础上,实施变革与创新。
一、引言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专业”意味着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同时还是一门专业,有一定的专业标准,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要有系统化、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也即意味着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必需经过系统化的专门学习和训练,才可能具备胜任教师职业的资格。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教师职业技能素质是基础,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是师范教育的“本”与“源”;忽视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则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我国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
1994年教育部颁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正式要求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针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为此,各级别的师范院校开始研究教师职业技能,并着手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还专门建立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尽管如此,师范教育中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在实际上的实施力度却很弱。究其原因可能很多,最主要的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大力的扶持。没有专项教育资金的保障,师范院校很难搭建好培训的平台。另外,90年代末高校大扩招,许多师范院校合并或升格为综合性大学,“师范性”在高师及综合性院校被弱化、边缘化的趋势普遍存在,一些高师院校忙于追求综合性和学术性,不再坚守原先的师范性,于是相应的师范技能培训流于形式。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必须要落到实处,而且其内容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在充分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基础上,实施变革与创新。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创新改革
1.切实转变认识观念
学校决策层,在校本层面的师范培养理念上,要高屋建瓶,既立足于面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立足于面向当前中小学新课改的快速发展形势,又要立足于校情,科学利用好现有资源。在当前,以下几个基本观念应当树立起来:第一,树立系统整体观念。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高师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被作为孤立的教学环节或静态的教学内容来实施,要用联系的观点积极探索,实现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与重视学科课程的统一。第二,树立动态发展观念。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上,面对教师专业化、中学新课改快速发展,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上,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乃非一次终结式,而应是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绝不可能是一跳而就或者通过一两门课程就一劳永逸地予以解决的。第三,开放性观念。开放是系统的特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多元的、开放式的。
2.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模块化”教学综合改革
从国内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来看,增强实践性的理想方案就是构筑模块化的培养模式。第一,学科资源整合。目前我省师范高校及一些综合院校的教科院或教育系都设有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三个专业。小教本科专业沿袭中等师范学校多年来累积的对传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办学经验,毋庸置疑,其对教师传统技能培养的训练模式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另外,自2004年我国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来,教育技术能力也已成为教师专业素质构成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由此也成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新的使命。同时应当看到,当前中小学生成长中遇到诸多心理问题,作为专业化的教师,掌握初步的心理咨询技能也是教师职业技能内涵扩展的方向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充分依托教科院或教育系现有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专业的现有办学专业优势,开展整合传统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初步心理咨询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第二,教学内容重组。将教学内容分为职业技能基本模块群和拓展模块群。基本模块群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主要由传统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组成,拓展模块群供有兴趣学生选修,旨在强化师范生在教育技术能力、心理咨询方面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如开设案例分析课、研究性学习指导等,力求“授之以渔”,为师范生将来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三,学生重组。我们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重组。在完成职业技能基本模块后,学生可根据兴趣,登录巢湖学院正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选择相应的职业技能拓展模块课程,学校根据选修学生情况,将学生编人不同的兴趣小组,每个课程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改变加人其他的兴趣小组。
3.构筑“师范”氛围浓厚的宏观文化环境
笔者认为,从更加广义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而言,不能将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局限于几门课程上,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何尝不是一种最真实的“示范”?他们的教育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知识面与基本功等无疑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这种影响更深刻。巢湖学院自2001以来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成果展示、经验分享、观摩等活动,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院通过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使得一大批青年教师得到锻炼与成长,通过举办电子课件制作大赛,举办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借助这些活动将各学科教师凝聚起来,教师教育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进而使学科教法教师、专业课教师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努力渗透教师职业技能,让师范生更多地在大学课堂上耳濡目染“教师”的风采,让教师技能的培养除了专门的强化训练之外,还有这种现场的聆听。应该说这种教师教育文化氛围的养成,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潜移默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先疑将会在接受这种熏陶中获得体验和成长。
4.重视“应用”,建立开放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要经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养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师范也是应用型办学范畴,搞好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就是一种应用,在当前就是要调整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增加和强化实践模块。就“开放性”而言,我院采取的初步做法包括:针对不少学科教法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对中学新课程教育教学实际缺乏的情况,我们要求各系科在学科教法课程实施和校内见习期间,通过邀请巢湖一中、二中等示范中学一线教学名师加人,进行观摩示范,交流讨论;每年春季召集学院各实习基地分管校长,以座谈、报告会形式,就教育实习及如何改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展开大讨论,形成关于如何革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建议与总结报告。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暑期召集各学科教学法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展开学习与交流活动,结合总结报告,修订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课程计划。
5.注重技术手段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探索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徽格教学平台
在当前,技术意识淡薄是巫待改进的薄弱环节,研究表明,微格教学作为“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对于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新型教师作用显著。然而,伴随高校近几年扩招,传统微格教室弊端显现,其耗时周期长,难以满足大规模开展训练的需要,扩建则意味着要增加成套摄录、测评设备,耗资巨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微格教学平台,实现集视音频录制、实时监控、局域网内点播的一体化。另外,还要求学科教法及其他指导教师与电教部门、网络中心加强相互间的配合,不断总结经验,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微格教学效率,甚至可以通过把微格教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以提高利用率,然后在校园网内任意网络终端进行实时观看、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讨论、评价等活动,以拓展师生以及生生交流的时空。这一方面是迫于传统微格操练的现实困境,同时也应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6.加强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研究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班主任、团队干部、大队辅导员承担,他们虽然有较为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能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动态,与学生较为熟悉,有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优势,但他们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以长者或教育者、训导者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造成学生心理更加紧张、焦虑,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积极探索师范生具备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除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供师范生选修之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宣传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将师范生初步心理咨询能力的培养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走进师范生的心田。
7.重视认证与评价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的导向作用
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作为专业化的职业理应有严格完善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目前,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环节太过于松散,应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情况与教师资格证书制挂钩。高师毕业生是否具备教师从业资格,不仅要看他是否具有扎实的学科功底,还要考查其实际施教的能力和技巧,考查其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教育态度,以及为人师表的人文素养。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情况与教师证书制直接挂钩,对于激励学生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将大有裨益。另外,在教育实习阶段,重视“证书”的激励作用,我们根据实习学校反馈情况,对表现优异的同学颁发“优秀实习生”荣誉证书,原则上每个实习点产生2-3名,证书上真实评价学生的特长表现,这对调动师范生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起到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论文摘要:多年来,高校师范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灌输,轻视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现象比较严重。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必须要落到实处,而且其内容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在充分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基础上,实施变革与创新。
一、引言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专业”意味着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同时还是一门专业,有一定的专业标准,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要有系统化、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也即意味着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必需经过系统化的专门学习和训练,才可能具备胜任教师职业的资格。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教师职业技能素质是基础,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是师范教育的“本”与“源”;忽视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则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我国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
1994年教育部颁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正式要求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针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为此,各级别的师范院校开始研究教师职业技能,并着手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还专门建立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尽管如此,师范教育中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在实际上的实施力度却很弱。究其原因可能很多,最主要的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大力的扶持。没有专项教育资金的保障,师范院校很难搭建好培训的平台。另外,90年代末高校大扩招,许多师范院校合并或升格为综合性大学,“师范性”在高师及综合性院校被弱化、边缘化的趋势普遍存在,一些高师院校忙于追求综合性和学术性,不再坚守原先的师范性,于是相应的师范技能培训流于形式。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必须要落到实处,而且其内容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在充分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基础上,实施变革与创新。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创新改革
1.切实转变认识观念
学校决策层,在校本层面的师范培养理念上,要高屋建瓶,既立足于面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立足于面向当前中小学新课改的快速发展形势,又要立足于校情,科学利用好现有资源。在当前,以下几个基本观念应当树立起来:第一,树立系统整体观念。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高师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被作为孤立的教学环节或静态的教学内容来实施,要用联系的观点积极探索,实现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与重视学科课程的统一。第二,树立动态发展观念。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上,面对教师专业化、中学新课改快速发展,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上,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乃非一次终结式,而应是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绝不可能是一跳而就或者通过一两门课程就一劳永逸地予以解决的。第三,开放性观念。开放是系统的特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多元的、开放式的。
2.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模块化”教学综合改革
从国内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来看,增强实践性的理想方案就是构筑模块化的培养模式。第一,学科资源整合。目前我省师范高校及一些综合院校的教科院或教育系都设有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三个专业。小教本科专业沿袭中等师范学校多年来累积的对传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办学经验,毋庸置疑,其对教师传统技能培养的训练模式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另外,自2004年我国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来,教育技术能力也已成为教师专业素质构成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由此也成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新的使命。同时应当看到,当前中小学生成长中遇到诸多心理问题,作为专业化的教师,掌握初步的心理咨询技能也是教师职业技能内涵扩展的方向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充分依托教科院或教育系现有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专业的现有办学专业优势,开展整合传统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初步心理咨询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第二,教学内容重组。将教学内容分为职业技能基本模块群和拓展模块群。基本模块群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主要由传统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组成,拓展模块群供有兴趣学生选修,旨在强化师范生在教育技术能力、心理咨询方面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如开设案例分析课、研究性学习指导等,力求“授之以渔”,为师范生将来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三,学生重组。我们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重组。在完成职业技能基本模块后,学生可根据兴趣,登录巢湖学院正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选择相应的职业技能拓展模块课程,学校根据选修学生情况,将学生编人不同的兴趣小组,每个课程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改变加人其他的兴趣小组。
3.构筑“师范”氛围浓厚的宏观文化环境
笔者认为,从更加广义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而言,不能将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局限于几门课程上,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何尝不是一种最真实的“示范”?他们的教育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知识面与基本功等无疑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这种影响更深刻。巢湖学院自2001以来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成果展示、经验分享、观摩等活动,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院通过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使得一大批青年教师得到锻炼与成长,通过举办电子课件制作大赛,举办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借助这些活动将各学科教师凝聚起来,教师教育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进而使学科教法教师、专业课教师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努力渗透教师职业技能,让师范生更多地在大学课堂上耳濡目染“教师”的风采,让教师技能的培养除了专门的强化训练之外,还有这种现场的聆听。应该说这种教师教育文化氛围的养成,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潜移默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先疑将会在接受这种熏陶中获得体验和成长。
4.重视“应用”,建立开放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要经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养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师范也是应用型办学范畴,搞好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就是一种应用,在当前就是要调整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增加和强化实践模块。就“开放性”而言,我院采取的初步做法包括:针对不少学科教法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对中学新课程教育教学实际缺乏的情况,我们要求各系科在学科教法课程实施和校内见习期间,通过邀请巢湖一中、二中等示范中学一线教学名师加人,进行观摩示范,交流讨论;每年春季召集学院各实习基地分管校长,以座谈、报告会形式,就教育实习及如何改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展开大讨论,形成关于如何革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建议与总结报告。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暑期召集各学科教学法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展开学习与交流活动,结合总结报告,修订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课程计划。
5.注重技术手段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探索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徽格教学平台
在当前,技术意识淡薄是巫待改进的薄弱环节,研究表明,微格教学作为“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对于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新型教师作用显著。然而,伴随高校近几年扩招,传统微格教室弊端显现,其耗时周期长,难以满足大规模开展训练的需要,扩建则意味着要增加成套摄录、测评设备,耗资巨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微格教学平台,实现集视音频录制、实时监控、局域网内点播的一体化。另外,还要求学科教法及其他指导教师与电教部门、网络中心加强相互间的配合,不断总结经验,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微格教学效率,甚至可以通过把微格教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以提高利用率,然后在校园网内任意网络终端进行实时观看、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讨论、评价等活动,以拓展师生以及生生交流的时空。这一方面是迫于传统微格操练的现实困境,同时也应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6.加强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研究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班主任、团队干部、大队辅导员承担,他们虽然有较为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能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动态,与学生较为熟悉,有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优势,但他们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以长者或教育者、训导者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造成学生心理更加紧张、焦虑,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积极探索师范生具备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除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供师范生选修之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宣传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将师范生初步心理咨询能力的培养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走进师范生的心田。
7.重视认证与评价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的导向作用
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作为专业化的职业理应有严格完善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目前,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环节太过于松散,应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情况与教师资格证书制挂钩。高师毕业生是否具备教师从业资格,不仅要看他是否具有扎实的学科功底,还要考查其实际施教的能力和技巧,考查其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教育态度,以及为人师表的人文素养。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情况与教师证书制直接挂钩,对于激励学生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将大有裨益。另外,在教育实习阶段,重视“证书”的激励作用,我们根据实习学校反馈情况,对表现优异的同学颁发“优秀实习生”荣誉证书,原则上每个实习点产生2-3名,证书上真实评价学生的特长表现,这对调动师范生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起到相当大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