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习与实践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学习与实践论文

第1篇

合作学习既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又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本人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进行了课题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拓展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人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项合作性互动,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合作。而实现生生互动的最佳方式就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分组并非是把前后或左右几个学生临时拼凑在一起,而要讲求科学性。因为唯有进行科学分组,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潜力,方能在生生互动中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那么,如何分组最科学呢?

通过实践,我发现科学的分组既要讲求“质”,又要讲求“量”。所谓“质”,指异质,就是把成绩、特长、性格、爱好等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合作小组。在相处的过程中,这些异质的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互相学习,从而实现从外部活动向内部智力活动的转化。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异质组合还会使每个合作小组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一旦互相竞争就不失公平性。所谓“量”,是指数量。在研究中,我尝试过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和八人小组。结果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四人小组合作省时、方便、效果佳。这样的分组还可以使小组成员除参与讨论之外人人有任务:调控(组长)、检查(检查员)、记录(记录员)、汇报(汇报员)。在课本剧表演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八人小组效果最佳。人多智慧多,把大家的智慧汇集起来,可以优化表演过程,使表演获得更大的成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人人参与,大家共同完成任务。要想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尽善尽美地完成任务,分工明确是基石。在实践中,我发现合理的分工就是:合作小组长——对合作小组各成员在课外进行管理、在课内进行调控,记录员——对合作小组各成员的讨论结果或实践过程进行记录,检查员——检查合作小组各成员在活动中是否各尽其责,报告员——在课堂反馈或交流时对本合作小组的讨论结果等进行汇报。在这四个角色中,合作小组长由老师委派有管理才能的学生担任,一学期中固定不变,别的三个角色由合作小组长委派,起初一周轮换一次,随每个同学对自己角色的熟悉,三天轮换一次。当每个人对每一种角色的分工都能够胜任时,就可以每节课甚至每次合作轮换一次。通过合理分工,减少了合作过程中的混乱和费时,尤其是让每个成员对每种角色进行了体验,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2篇

教学方法

项目课程的教学组织过程中各项目的工作任务均以认知相应的实训场地作为起始,培养学生营造规范、整洁的工作环境和科学的工作素养。继而学习相应的测试仪器并完成仪器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理论实践相融解决工作任务的问题、难题,然后拟定实验实施方案,完成测试工作。第一次课的教学首先向同学们介绍建材化学分析项目课程性质、定位标准,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让学生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岗位及工学结合的课程特色。从知识能力、职业素养多方面让学生认识课程的设计和培养目标。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晓课程的过程考核方式。然后让学生们例举出质量优劣的建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国外罕见的特大建筑事故。如:巴黎的夏尔─戴高乐飞机场倒塌事故,是因为部分水泥质量低劣,拱顶穿孔造成混凝土质量逐渐退化所致。还要向同学展望建材的发展前景,如:奇特功能水泥、透明水泥及其功能的研发等。拉近学生与该课程的距离。另外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到施工工地实验室,参观建材检测工作岗位化验人员的工作过程(如:路面建材实验室中化验员如何对路基材料石灰石的化学分析等)。通过范例,让学生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岗位,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充满着信心,开始建材化学分析课程的学习。课后,让学生写出对第一次课的感想,写出自己存在的疑惑。教师通过第一次课后的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心态,做到有的放矢的教与学。基本技能的教与学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建材化学分析实践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根据本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使学生会操作常规分析仪器、设备,学会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必须完成若干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见表1中项目一、项目二)。学习型工作任务教学做的教与学过程:第一步,借助多媒体演讲仪器及操作技能、检测原理;第二步,教师边讲边演示给学生,同时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第三步,指导学生教学练做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团队的合作,增强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检测水泥化学成分Cl-含量的教学做,必须先教会学生掌握沉淀滴定方法和操作技能,再教会学生配制、标定标准溶液以及检测Cl-的方法原理及要点。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要求自行选用或设计检测方案并完成工作任务。3.3建材化学组分检测的教学做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设计若干个综合任务(如表2中项目三)。例如高效减水剂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即混凝土外加剂原材料的检验的教学做: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互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学生运用口头、书面、讨论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积极活跃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放弃错误观点,接受科学合理的解释。

构建网络平台辅助教学

建立建材化学分析项目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建材化学分析教学的网络学习平台。将该项目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库以及建材化学分析相关的网站,以网络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用于增大教学信息量,便于学生复习和归纳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起到助教辅学的作用。利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录像等。课件内容精练、形象直观,可明显提升教与学效果,通过ppt、flash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理论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积极利用电子书籍、期刊、数字图书馆等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让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拓展得以实现。

第3篇

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实行

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以作文写作为例,文从心生,心有所感,感从生活中来。这就是一条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连接的主线。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时候,可以从这条主线入手。例如,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XX》。如果在学生们的心中对XX有印象还好,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印象,那么就应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去亲身观察,绝对不能总是让学生们在封闭的教室中,学习着那些基础知识,而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些。写作是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关键。写好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而不是在教室与课堂上去凭空想象。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们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留意对于生活中点滴的感触。最好是让学生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自然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应该作为首要课题。而实践教学正是培养小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如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

其次,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习唐诗的时候,很多小学生也曾经想过,这些这么久远的知识我们学习有什么用呢?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课文以及诗词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写作,而写作的目的则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描绘现实的生活。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得以体现,尤其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要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学习写作也是要能够表达自身对生活的感悟。

第4篇

1.目标呈现的情境性学习目标的定位以及如何呈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主学习的质量。教学中我们注重学习目标不是由教师为学生确定,而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目标源于实践,创设生活情景;我们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创设生活情景,情景中蕴含数学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情趣,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同时创设情景,使学生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学习。通过实物操作、表象性操作进入符号操作,让学生由实践活动产生学习需要,由需要产生学习目标。

目标始于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人的学习潜能表现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使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对问题的获得有一种需要,从而为求知提供了磁场。例如在教“有余数除法”时,今天正好是11月1日,星期四,思考50天以后是星期几呢?学生顿生疑惑,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赖于兴趣,创设兴趣源点;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灵丹妙药,兴趣可以使学生持之以恒的领悟和在对知识的顿悟,兴趣能让学生造成一种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维、探求。数学学习目标的呈现应该向着趣味化方面发展,教师在数学情趣中扮演探索真理的引路人。

2.注重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长。

观察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提高合作交流的实效性在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需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技能”,大致包括

听的技能;养成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理解。 说的技能;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

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4.强调评价的素质化评价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等需靠正确的以学习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评价去引导,去激励和调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素质化的要求,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5篇

分类安排实习地,加强实习全过程的监督

毕业实习前三月,与实习单位联系,初步确定实习人数、带教老师研究方向,并向学生公布。让学生根据自身及实习单位实际填报实习志愿,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情况下于实习前半月公布实习分配名单。实习前一周,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毕业实习动员,宣讲专业思想及安全知识,强调实习纪律及注意事项。下发《指导老师学生版实习要求》电子版(主要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毕业实习计划,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程序及其实施办法,论文评分标准等),详细规定了毕业实习全过程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和老师有据可查,非常有利于实习顺利完成,提高论文质量。为确保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我们建立了实习督导制度。前期督导重在了解学生是否及时到岗、是否及时查阅相关文献并做好开题准备工作;中期督导重在了解学生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实习进度;后期督导重在了解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进度。通过三次督导,从程序上保证了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

严格规范答辩过程,不断提高论文质量

学生可提前通过网络将论文材料发给审核老师审核,审核老师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学生及时改进,保证了论文质量。提前张贴及网上发部实习安排及要求,如答辩时间安排,答辩审查资料要求,答辩过程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在答辩前心中有数。答辩委员会根据审核通过的学生论文内容,按照专业细分方向,如药理研究、药品质量研究、临床药学、药物制剂研究、药品营销等分类成立答辩小组,各答辩小组成员按他们研究方向及从事教学课程选派。按照答辩要求完成答辩后,以指导老师初评成绩占30%,评阅老师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40%进行核算汇总,为学生毕业成绩。

第6篇

论文摘要: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灌注式的教学模式一立比较通行,学生往往成为教学的客体。木文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出发,结合建构主义一些主要观点,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有者深刻的启示。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ness)”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成了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在行为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认为学习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人过程,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牢固的“刺激一反应”(S---R)联结,教学时,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检测行为和预侧行为,从而也就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首先,它抑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垄断”了大部分发言权,而学生只是听课和记笔记,几乎没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产生不了成就感,因此也就失去了内在的学习动力。第二,它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Kraehen(1981)研究表明,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取决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系统,而加速该系统发展的前提是学习者必须有机会接触足够的可理解性输人,并将这些输人充分吸收。Krashen(1985)还指出:外语课堂的主要作用是创造箱人被吸收的环境,以促进语言习得。而以传授语盲知识为主的课堂一方面很难提供足够的输人,另一方面,由于它只强调语言的形式和准确性,必然会导致学习者紧张,焦虑,致使输人难以被吸收。第三、灌输式模式妨碍了教与学双方的沟通,使教师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其结果必然事倍功半。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关注。由于建构主义本身流派众多,观点各异,提出间题的角度、思考的方式、术语的使用等方面各不相同,存在着一些不同的思想主张,因此,作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体系并没有形式稳定的、清晰的体系,仍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但是总的来说,建构主义者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其观点大致相同。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构建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理解、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教育关注的焦点也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它有如下特点:知识是学习者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的,既非直接来自主体,也非直接来自客体。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是意义的生成过程,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他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不能由其他人来代替。每个学习者都以原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又因为新知识的进人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知识是在配合自身追求生存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形成演变。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人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知识积累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这些经验,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当作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来。教师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的支持者,教师的作用由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商级合作者。教师还是学生积极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传统的教学带来一场教学的革命,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的转移,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评价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阐述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有利地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而我们以前更多地强调了认识的客观性,而对认识的能动性认识不够。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第一、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从“双边”向“多边互动”转移。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教学理论对教学—教师(知识的传授者)与学生(知识的接受者)之间的双边活动,只看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认知主体的学生同伴之间的社会互动。建构主义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且这种建构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其中,教师与同伴都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学生同伴之间由原来的竞争关系变为更有建构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和接受过程,而是包含了师生间社会和夕化的科学谈话、相互作用和实践以及学生主动地建构信息的过程,而且这种建构是通过新的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成的。教师应承认学生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给予学生以“学”的主动权。但是在具体的大学岁语教学过程中,几乎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逐词朗读、讲解,学生则不停地抄笔记。整个过程中,学且主动学习,练习外语的时间很少,时向一长,学生则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改变这一现状,大学英语教师应研究翻育学、教育心理学,自觉地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批判地吸收,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要摆脱行为主义思范的束缚。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情景”“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索。教师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提供任务和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更垃通过他们之间的语言,为学习者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一种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和使学习变得轻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该更加可能作为在社会和情景关系中发生的合作建构和再建构。这种环境将使一种作为知识建构和再建构以及获得认识和遥解的、主动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容易(二2003)。

第7篇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探索

综合性学习模式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模式,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进,在语文教学中亟需一种效率更高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综合性学习模式是一种有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完成教学目标,积极推进综合性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当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积极改善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综合性学习模式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综合性学习模式概述

综合性学习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逐渐推行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对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提升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带动其他课程的学习。综合性学习模式将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将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面的覆盖,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教学。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综合性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全方面的进步,起到了推动教学改革的作用,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影响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单方面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很少花费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课程的讲解。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也会在这样单一的学习模式中逐渐对课程失去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极少有机会能参与,这样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了语文教学效果的下降。

(二)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许多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不懂得对课内外资源进行良好的利用,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更多的教学材料来源于课外的资源,例如课外书籍等,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知识众多优秀文章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阅读课外的优秀作品,才能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懂得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学校安装的多媒体等现代设备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缺乏实践活动

一些学校因为课时安排不合理或是怕麻烦等原因,很少给学生安排语文的实践课程,因此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因为没有实践活动的辅助,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影响最大,缺乏实践经历,学生的写作时往往素材匮乏,面对一个题目却没有资料可以上手写,到最后难免要进行编造,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不仅真实性不高,同时也不会生动、有趣,文章的水平也会下降。长期下来,学生还会因为没有东西可以写对写作文产生很重的厌烦心理,出现抄袭等现象,对学生的生长也极为不利,还会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

(四)评价过于片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十分的片面,笔试只能测试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试卷上的题目范围也不够广泛,加上教师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自身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评价结果并不客观。一些平时表现比较好但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在这样的评价方式面前就会觉得不公平,从而对学习丧失积极性,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另外教师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也不理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方针。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学生带入到学习当中。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新的教学方式一定要加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对学生的提问,在备课的过程中设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分别说出不同的答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回答,让平时不爱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也能很好的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课内外资源的利用

综合性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对教学中所有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利用,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教师除了要良好的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更多的教学资料以外,也要利用好当前的社交软件,例如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的微信、QQ群,让学生在群内交流学习经验,进行各种资源的共享。同时对于课本上推荐的优秀文学名著也不能忽视,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并对文章进行分类,与课本上的文章进行良好的结合,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增加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教师应该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方面的提升自己,例如可以组织一些郊游、参观名人故居等活动,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历史文化气息,对课本中学习到的类似文章有一个真实的体会。同时也可以举办一些校园征文大赛,创办校报、校刊等,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学会团队之前的合作,锻炼自己的能力等,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的文章不再空洞,而是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质量的文章,促进语文水平的提升。

(四)开展有效评价

综合性学习效果的保障也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也要制定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来对教学进行评价,综合性评价方式应该要全面考察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教师需要对学生平时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等进行综合的考察。将学生平时的表现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的打分,作为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激励学生在平时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活动,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师应该积极改良教学方式,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增加实践活动,改良评价方式,形成新的、更全面的教学体系,从而实践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董秋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文化性的探索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13.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55-01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高中语文走有效阅读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更需要有更为快捷有效地有效阅读方法指导。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分类更具语文学科的规范性,要求也更具体,指向也更明确。这给我们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新的实践操作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而当下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因此,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含义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最终养成自觉运用策略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重点在于有效性的教学阅读策略研究。这个有效性,绝不同于阅读的功利性,这个有效性不仅是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还是阅读审美,以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延伸。

四、我校对理论,实践,实行“五步”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事件、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五、教师在课堂的作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操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参考文献:

[1]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河南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继坤.现代阅读学教程[M].青岛大学出版社,1999.

第9篇

一、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自我素质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要推广研究性学习,首先需要研究型教师。

(一)备课阶段

要备好课,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准备多个不同的研究方法供学生借鉴,就问题的引导、研究、解决做出预案,以免失去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控制。

(二)课堂实践

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战场。我们不仅要向学生揭示材料的内涵,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使他们也能独立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新知。

1、提出问题,确立研究方向。教师可根据文章篇幅长短留出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时间,并要求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由全体学生交流、评议、筛选,最后由学生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教师在其中要适时点拨、提示、引导。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中,写到荷塘中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句话写得很美,美在哪里?学生回答:“很形象地把荷花描绘出来。”显然这样的回答不是分析。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细化分析:“明珠”写出了月下荷花晶莹剔透、纤尘不染的美;“星星”写出了荷花在无垠的碧绿荷叶背景下,在悠悠夜风中的动态美;“刚出浴的美人”让人联想到荷花的淡雅高贵之美。

引导学生这样分析问题也许有些琐屑,但对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掌握分析问题的套路是很有效果的。

3、指导学生搜集研究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蝉》一文。教师指导学生课后翻阅资料、上网查询、实地考察,学生们会感到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很有趣味,都可以与课本联系起来,也能不自觉地提出问题;通过考察、整理,学生们初步感受到蝉这种物种生与亡的自然定律,联系自身的经历,提出个人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就自然地由被动转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了。

4、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这就把语文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运用自我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习积极性,更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三)评价阶段

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机制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评价既可由老师进行,也可由学生互相评判。评价时,只要有超越一般的知识的延伸、能力的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就是最大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完成一个课题,就收获了一份成长。

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体。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

2、强化自我意识。要求学生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三、学校的支持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广与实践是在各个学校进行的,因此,学校应事先作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来支持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广与实践。

学校应由上到下,从领导阶层,核心是校长,到教职工,都要转变思想,大力支持支持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广和实践;成立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对教职工进行定期培训,要提倡教师人人走学习、实践、科研三结合的道路,鞭策教师破除科研神秘感,树立自信心,提高理论思维,增强科研意识;对图书馆,教学设备进行整合,统一调配、妥善安排教师与实验室和机房的使用,尽可能在图书设备上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学生有较好的学习空间和条件。

四、家长的辅助

第10篇

21世纪是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关键是要靠创新意识,就是能多为人民的健康着想,多提供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项目。“起搏挚友”学习班就是为了创造性的提供临床护理工作中未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疾病谱的改变,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在解决人民健康问题上已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促进人民健康必须实现战略上转移,即从疾病为中心转移到以人的生活质量为中心上。良好的健康既是起搏术后“健康人”的心愿,更是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通过临床尝试的实践证明,我们采用的起搏术后“健康人”的个体、集体及面向家属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对他们日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掌握更多的自我保健技术起了有益、有效的作用。

1.思路

在实施起搏术后“健康人”教育中,首先制订一份理想的护理教育计划,这不仅为护理的具体行为提供科学的、详细的、明确的指导,同时还必须包括起搏术后“健康人”教育内容。起搏术后“健康人”的教育目前仍以医院为基地,以安置一年以内的“健康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消除了他们对自己所患疾病知之甚少,把疾病康复的全部希望和权力统统交给医生的错误观念,使他们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他们的知识传授及医护患一起的交流等一系列教育工作,使他们充分了解有关起搏器的各类常识及有关自己疾病为什么安置、起搏器安置后的各类并发症预防和发生故障时的急救处理等保健知识,为了能让起搏术后的“健康人”真正掌握有关起搏知识。为此,我们进行了摸底书面考试,然后进行起搏知识的系列上课;最后再进行书面的考试,不能通过者进行个别辅导,直到通过为止。不仅如此,我们还请起搏术后生活质量高的“健康人”进行现身交流;其次学员们还互相谈体会,学习班就在这样的紧张、愉快、轻松的气氛中结束。学习班结束后,我们对于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有心内科主任、起搏器专家签发的结业证书,以增加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并集体留影、建立良好的通信网络等。

2.资料与方法

2.1资料

2000年4月6日~5月11日在浦东仁济医院演讲厅举办的“起搏挚友”学习班,参加第一期起搏器知识学习班的20位学员,年龄在37~80岁,文化程度在大学、中专、高中以上,以教本人为主。起搏器植入时间在1周~1年以内。

2.2方法

2.2.1考核评估起搏术后“健康人”的知识度——书面考试

携带起搏器的“健康人”在术后需要加强有关专业护理知识的指导,尤其需要掌握自己如何检查自己的起搏器、起搏器的养护知识及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等,同时也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特异性的知识指导。光凭住院期间的宣教是有限的,为使健康教育从住院延续到出院、到社区,故进行有关知识度调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起搏术后的“健康人”了解所需的知识。为此,我们先进行书面摸底考试,内容主要是测试安置起搏器的型号、起搏器的工作方式、能不能在体外程控、起搏频率每分钟多少次、如何使起搏器能省电、检查起搏功能的方法、哪些家用电器、医用电器会对起搏器有影响及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更换起搏器等方面知识的选择题,共计20题,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形式。而这些都是他们平时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医护人员指导了解的实际问题。考试结果显示合格率为0%,见附表1:

授课教育是安置起搏器术后“健康人”渴望的一种学习方式。为此,我们拟定课程计划:时间为期一个月,分四次授课(其中包括考试),教师有大专以上学历、临床工作5年以上、有一定护理经验的护师担任主讲。讲授的内容包括:起搏器的科学养护和监测方法、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起搏器与生命关系对生活的影响、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及正确选择医疗用具等;其次还请为其安置起搏器的医生讲课、答疑;最后还请心导管室的技术员讲解起搏器参数的调节、起搏器的结构、安置时的全过程,让起搏术后的“健康人”更多地掌握有关起搏器知识,从而解除他们对安置起搏器后的不良认识。

2.2.3授课教育后的考核评估——书面考试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理论课学习,使起搏术后“健康人"增进了健康知识,改变“健康人”的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和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为此,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书面考试,考卷内容与上一次相同,考试结果显示合格率为100%,见附表2:

3.效果

3.1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使起搏术后“健康人”掌握了自我保护及应急措施,预防并发症等知识得以增长,预防保健能力得以增强。考核的合格率从0%上升到100%。学员们一致认为:“短暂的一个月学习,好似胜读了几年书”。充分体现了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使起搏术后“健康人”懂得植入起搏器使原发病和基础病因得以控制,而不是彻底痊愈。其次必须定期随访,进一步观察术后疗效,适当调整起搏参数,延长起搏器的寿命;还能预测、发现、处理起搏器故障;发现、处理副作用或并发症,指导起搏术后“健康人”掌握自我护理的重要性。起搏术后“健康人”感慨地说:“要想如常人一样生活,就必须定期参加起搏知识学习班、咨询、答疑及联谊等活动”。

3.3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加强了心理支持,因起搏器并发症重则危急生命,轻则影响生活质量。对防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已不再仅限于住院范畴之内,开始面向家属,面向健康人的教育。他们希望:“全社会不要把他们当作病人像健康人一样对待”。为此,我们组织学员建立了通信网络,选出小班长,增加了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方法。

3.4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使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也得以体现。同时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用真诚、同情的态度解除起搏术后“健康人”的痛苦和烦恼。利用各种场合呼吁全社会的人们称他们为起搏术后的“健康人”。

4.设想与讨论

4.1常设“起搏挚友”健康教育点

根据起搏术后“健康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年以内的术后“健康人”对起搏知识的渴求非常的迫切。因此加强有关专业护理知识的指导,同时根据其特点制定教育计划,开展特异性的专业护理指导是非常有必要。从书面的摸底考试可见,在院病人由于疾病的困扰、住院时间的短暂,对于护理人员传授的健康教育知识的接受是有限的。所以,常设健康教育点就是为起搏术后的“健康人”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时间每周一个下午作为接待日,为住院及出院后的“健康人”服务;有主管护师负责接待,为术后“健康人”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及播放相关的录音、录像,为其指定特异性的教育计划;耐心倾听术后“健康人”及家属的建议,为起搏术后的“健康人”正真解除回归社会后的后果之忧。

4.2开办不同层次起搏术后“健康人”及家属的学习班

由于起搏术后的老年人及文化层次较低的“健康人”需求,特开设面向“健康人”及家属的学习班,其目的是为了对起搏知识缺乏的老年人及文化层次低的“健康人”在家属陪伴下进行系列的起搏知识上课;授课方法和形式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化的图案教具,使他们掌握起搏器的护理及保养常规。因为,安置起搏器后的老年人时常会产生恐惧情绪,对于今后将终生依赖起搏器生存有顾虑和自卑感;同时结合起搏术后“健康人”存在的恐惧自卑及自我封闭的心理、行为特点,在病房为其提供场所,选择性格开朗、来院更换起搏器的病人介绍自己安置起搏器的经历和感受进行现身交流,以积极的心态去影响鼓励其它病人和术后的“健康人”。使他们从自怜自悯的心结中释放出来,对生命和未来重建信心。同时鼓励“健康人”及家属积极参与,让“健康人”及家属明白不良的心理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康复,并导致病情恶化。因此,较好的社会支持会使“健康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4.3为起搏术后的中青年开设《科学性生活指导》健康教育讲座

安置起搏器后的中青年“健康人”,疾病的痛苦虽解除,但无形中带来了心理、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又背上了另一个沉重的包袱,不能过有质量的生活。针对起搏术后中青年存在的疑问,我们特邀请为其安置起搏器的医生、导管室技术员举行咨询、答疑活动,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而对术后中青年存在的“忌口”的性问题,结合有关宣教资料,举办《科学性生活指导》教育讲座;并印发各种书面材料,让其带回家学习。使起搏器术后中青年“健康人”及家属明白盲目忌口对身体的损害,从而达到了宣传推广的作用,使他们能正真的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第11篇

1.1体系定位确定活动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操作,先自学,然后自己动手做,深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发掘其探究的科学思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具体来说,负责课程开发实践的老师,组织安排练习,提供指导的具体问题,包括实践活动中需要的信息,实践活动完成的场所和其他对象确定。采取切实可行的研究对象,实践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为模拟实践,即让学生拆卸检测学校退休的办公及教学设备。其二为是实际的做法,即学校运行操作和维护现有的设备完成实践教学。这两种实践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教学与实践实验之间的差距降低,另一方面也变相地增加了学生的毕业的就业比例。

1.2建立可行性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四个部分,第一,学生的实践诉求较强;第二,学校的实践教师队伍充实;第三,学校的退休办公设备和教学设备的数量足够用;第四,扶贫教学实践。学生应掌握相关的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的分析和设计;掌握获取、处理信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基本的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能力。

2实践教学过程

通过在模拟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的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在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的相关资料和网络,涉及到结构、功能和原理自学的原则控制肢体行为调查为基础的学习,掌握原理为目标的原则。②对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自己熟悉的设备,熟悉操作规程,控制过程的各种功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服务,其不单单提高了学生的实用技能,使得课堂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拓展,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其次,学生通过在农村小学和中学教育的贫困支教过程,了解目前的人才在实践技术方面的不足,积极在农村中实施和应用技术实践,教导不仅支持教育实践,同时也为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检验测试的机遇。

3评测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五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并且这种评定要有可操作性,主要是定量分析。有些活动是要一定的记录的,如规章制度和各种实践活动报告书以及活动记录;实践技能则需要进行检测,一是可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设置、处理问题,定量考核记分。二是利用第二阶段的实践-服务,对于前期实践的效果采用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来检验记录安排任务量和完成任务量的百分比,再加上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点。

4结束语

第12篇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然而,我们阅读教学形式老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阅读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能力受限;阅读教学活动单一,学生的阅读情感得不到共鸣。鉴于以上弊端,我对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挖掘探析,在此将个人看法与尝试与大家共同商榷。

1.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感受文本,从朗读中感受文章的精华

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殊的阅读心理特点,点燃他们诵读激情?“读”。“读”,我们才知道课文中的人物事情理趣;才能感觉到文章作者那颗心为什么会如此歌唱;才能品尝到文章的深透与空灵。将文章读上两三遍,或快读全文,或细读有关段落,或跳读扫描,或吟诵你喜爱的句子……总之,要用“心”去朗读,去感受文章的精华。将“读”的思维与作者“写”的思维契合在一起,然后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诵读全文,声情并茂地美读一番,你定会热血沸腾起来,你的思维定会飘逸起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文章感情的传导者。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有所知,又要让学生有所感,才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实现语文育人的目标。比如在学习诗歌、散文时,可以挑选乐曲作背景音乐听、诵、唱、谈,激发学生配乐朗诵的热情。

例如,讲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课,我播放了歌曲《懂你》,进而说道:“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伴着这首歌曲,我们深情朗读父亲买橘的片段。”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到学生的情感在感化,在膨胀,在生成中被感动着。

2.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

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具体实施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力求开放、关键、客观。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个环节设计很好,但是问题的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设计提问:①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②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把握得是否恰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教师在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时,适时引导、提升学生对“亲情”的更深理解。

3.将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善于挖掘教材。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对教材内容作如下筛选、整合: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让学生分小组从修辞、表现手法、描写角度等方面赏析并讨论,教师作出适当点评,引导积累,即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欣赏、记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仿写、改写等写作训练,使其逐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2)加强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阅读教学应是一座桥,一座沟通课内与课外的桥,工程师架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让人们到达更远的地方。一堂阅读教学课的设计,也是要通过课文这座“桥”扩展学生视野,让他们到达一个更加高远的地方。

(3)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地表现自我,当学生已走近阅读、喜欢阅读时,教师应该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个个与阅读相关的大舞台。如“好书推荐”的演讲、课前三分钟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时文名段品评、讲故事、语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讲述、竞赛、品评、交流等活动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进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优秀者促动后进生,形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班级气氛。

第13篇

在建立实践体系时,除了开发内部资源外,还可借助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外力推动,将外力内化为实践的动力,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促成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1.校内实践平台体系。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实验室的建立,让学生通过多次使用各种创新创业模拟实训软件,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创业流程,体验创业风险,形成初步的创业意识。孵化基地是以学校与政府合作模式为依托,建立用于孵化、孕育微型企业成长的创业基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孵化基地为创业团队提供场地、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立,更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有力支撑,为学生从创业意识转化为创业行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2.校内外实践项目体系。以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开展各种创新创业项目活动。以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专题交流会、创新创业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活跃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体系。以校内创新创业类竞赛项目为基础,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层面的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并分配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具体的实施途径,两种体系是相互递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如下图表示: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为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得以实施的重要依托。而大多数高校主要依托教务处、科研处、学工处、团委、就业等教育机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这种管理体制在面向创业大赛和创新项目上是比较实用,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教学中存在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具体、模式不规范、数据不翔实,形式化严重的情况,体现出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管理规范。因此,理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情况》一文中提到“我们建立了高教司、科技司、学生司、就业指导中心四个司局联动机制,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服务‘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格局”。并“准备成立由知名企业家、企事业单位专家、高校教师、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须建立独立的符合各个高校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通过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可以使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创新创业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两大要素系统,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机构是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载体和存在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可以制约和带动创新创业教育机构的建立和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规范是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核心,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以创新创业教育规范的实体形式具体体现出来。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为实践教学提供运行机制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须以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中各个机构之间的具体运行是由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来协调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既包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它们之间的运行机理。而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出现各环节之间不能紧密结合,各主体之间不能积极配合导致实践环节资金短缺、缺乏经济保障;师资队伍薄弱、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应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通过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和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校外协助组织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参与意识,通过建立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形成校内、校外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氛围。保障机制包括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监控、监测和分析,及时反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制约机制既可以监督实践教学体系中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查看教学环节完整性,又可以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加以评价,发现不足及时完善,持续改进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化。通过保障机制对校内外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规划,使经费资源、师资资源和设备资源等能够有效整合发挥最大效用,从而保障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 理论指导 教学实践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写作技巧等等。

要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必须通过合理的途径加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学生拥有有效的锻炼,提升自我的笔下功夫。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如下分析与探讨:

一、初中作文教学理论分析

1.国外作文教学现状及启示

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

其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抛开传统教学模式。

其三,引入自然写真教学情境。

其四,注重情感教育,及时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其五,发展低年级启蒙教育制度。

其六,重质量,轻过程。

2.国内作文教学理论总结

其一,培养实际写作能力,注重生活写真和实战能力的培养。

其二,发展新型师生关系,以教师的模范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其三,尊重学生的创作,处理好学生、学生作品、接受者的关系,从接受者的角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而不是从研究者、教育者的角度进行评析。

其四,应用综合性教学模式进行作文训练。综合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得学生更早意识到作文的实际效用,而不是单纯地应对考试。

其五,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要对学生作文的“量”和“质”进行合理的评价,以影响学生的信心为目的,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初中作文教学实践分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是最直接的教学资源,学生的首要学习对象是教师,教师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案例和最容易模仿的教学榜样。 转贴于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的体现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

1.教师的组织作用的发挥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表现为策划、编剧、导演等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对整个语文作文的教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例如:某老师在进行主题为“我们学校”的作文训练教学中的开场是让学生齐唱校歌,让学生对自己的母校进行谏言,使得整个课堂都充满了趣味,也使得学生对学校的历史、学校的人文观念、学校的发展状况有了很好的理解。在为学生奠定了相应的材料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榜样作用的发挥

教师是学生的首要学习对象,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亲自“下水”不仅会提升教学的可信度,也会给学生榜样,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变,产生学习的兴趣,克服心理上的负担。

3.教师评鉴作用的发挥

教师除了是课堂的主导者之外也是学生作品的评鉴者。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鉴赏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到的是以情感为基础,重视文章的情感效应。对于真情实感的文章要大力倡导,既使文章的结构、语言有欠佳的地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得学生的个人人格、个性、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发展,使得学生对写作的认识有所改变,从而使得写作是一种轻松、自在、愉快的过程,又是一种寻得成就感和归宿感的途径。教师负责任的认真批语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改变,敷衍只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表现。要真正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效果,教师的个人实践必不可少,平等的待遇才能使11—13岁的孩子们更好地接受初中作文教学,更好地融入到作文教学中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作文教学是观察、阅读、讨论、训练的结合,最有价值的作文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是对生活的认知、对人生的感悟。初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打好材料基础,使其有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标准。只有做好作文教学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进步,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旭启 灵性之门写真善文章——以课本为例进行作文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6)。

第15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领导先行 创新 宏观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29-0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能有效促进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内核式的潜在动力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动力。企业文化建设是每家企业都在开展的,但在深入开展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模棱两可的,甚至是概念性的错误认识。这类情况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的关系、长远目标与短期操作、在旧有基础上的管理创新、改革与发展等环节上。如何用发展的眼光来正确审视、认识、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是摆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应当紧密联系企业自身实际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正确对待和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共通性。首先,这两者在加强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方面具有目标性的一致。因为,企业文化是通过一整套的内强筋骨、外化形象的打造过程来全方位地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并由此在企业之外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将这种良好的公共形象再经由外到内的内化过程,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将感受到综合素质自我约束式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正是在于培育“四有”新人的效果和过程。其次,两者在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方面是一致的。形成企业文化非一日之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日益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经脉,它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企业在追求生产经营业绩的同时,还要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它同样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再次,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过程中,两者均具有系统性,同时,具有互相促进与推动、渗透与融合的作用。在现代企业的构建中,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把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与各种先进管理理论相结合,是企业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力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企业在新时期要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就必须尽快形成具有本行业、本企业特点的思想文化理念和特色文化架构,着力创建文明和谐、创新求进、积极向上的企业软环境,为企业搞好日常工作和生产提供精神动力,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二、分析和处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关系

生产经营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但企业的发展却不能单靠数字的增加,还要靠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被称为企业的软实力,也越来越被认可为核心竞争力,它与生产经营的发展是同步而非先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企业若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应该首先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广大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通过建设和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大力培育员工队伍集体爱岗敬业、重视团队协作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与企业中心工作,具有方向一致和目的相近的特点,二者相融并不矛盾。企业文化只有贴近中心工作来建设和发展,才能更容易为广大员工所普遍接受。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调动员工投身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分析和处理领导先行和全员参与的关系

一个企业领导者的学识修养、管理能力最集中体现在企业文化中,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是领导者的先行。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企业是否能主动地去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领导者除了应该具有先进的理念外,还要亲身倡导,让文化理念真正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为他们所接受,最终成为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曲高不能和寡。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和规划虽然在于领导者,但是建设的基础却是在基层全体员工。建设企业文化依靠的是全体员工,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的享受者也是全体员工。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途径应该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汇集集体的力量,把主要精力放在普及企业文化基础知识上。使企业文化形成于内化与外化相统一、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的群众性实践之中,内化于心,表现于行,成功于发展。

四、分析和处理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在朝夕,而是分为长期的“静”和与时俱进的“动”的辩证关系,亦即为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要形成一个开放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做到三方面,一是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要博采众长,借鉴吸收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三是要建设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和自觉广泛实践的现代文化理念和文化建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