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在创建中积淀西工大幼儿园文化
1.塑造共同的办园理念。办园理念决定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我园坚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确定了“一切为了幼儿,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办园宗旨和“办学府精品名园,走教育内涵发展的创新之路”的办团目标。在管理中倡导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制度成为一种底线,让快乐成为一种常态。为此,不断增强四种意识,即:科学发展意识、品牌发展意识、内涵发展意识、超前发展意识。其重点突出内涵发展意识。内涵发展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幼儿发展的内涵,为孩子未来发展打基础,给孩子一生享用的东西:二是幼儿园发展的内涵,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铸就以幼儿为本的鲜明特色。
2.建设人文的制度文化。幼儿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制度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幼儿园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有人员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果。我们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立足实际,坚持人本与科学相融,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我园从上世纪90年代起,几经修订。不断完善。在教学、教研、后勤保障、安全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发挥了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了幼儿园良好的人文氛围。“制度成为一种底线”的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制度的定义不再是约束人的一项措施,而是教职工得到激励的催化剂。
3.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幼儿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关键是要提高职工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这是幼儿文化建设的灵魂。我园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团队精神。彼此之间长相处,不相疑。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们采取多种举措来加强人文关怀,如:嘘寒问暖的送温暖活动,丰富多彩的娱乐放松民主生活会,形式多样的综合素养培训,身临其境地感受优雅环境和服务……这些活动使这支队伍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
4.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在队伍建设上,我们力求打造一支“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教师队伍。我园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一支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的师资团队;引领骨干教师循着学习型教师――发展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轨迹成长。具体方法一是健全管理机制;二是经费优先投人;三是开展“园本研究”。
二、在环境创设中彰显幼儿园文化
创建“家园、学园、花园、乐园”式的幼儿园是我们环境建设的目标。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幼儿园的外在环境大到楼房建筑、走廊过道、绿化园林、活动场所。小到游戏器材、玩具教具、活动区角、操作材料无不传递和昭示着幼儿园的文化。
1.精心设计幼儿园形象。从2002年起,我们引入了规范形象设计的理念。进行了园微、园标的设计。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形成了一套规范的CI系统,从园容、园貌、园徽、警示标志,到指示系统、办公系统都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
2.创设温馨的育人环境。本着“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努力”,我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挖掘教育资源。营造让“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让每一寸土地能育人”的校园氛围。创设适宜的、温馨的、有序的教育环境。实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3.充分利用学府资源。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我们依附西北工业大学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将这些教育资源制订在教育教学大纲中,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组织孩子们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的空间材料实验室,校图书馆、航空馆。鱼雷馆、风洞……还邀请院士、长江学者为幼儿讲科普等,这些活动不仅给每个孩子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让他们树立了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志趣。
三、在系列主题活动中融合幼儿园文化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为每一个孩子努力:赏识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和快乐;使每一个孩子享有平等的机会:与家庭一起努力!”的理念,以丰富多彩、饱含教育意蕴的活动为载体弘扬培育校园文化。
【关键词】黔东民族地区 幼儿园 幼儿 多元文化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是铜仁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主持人:蒋小红,项目编号:TR0155。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39-02
一、 多元文化
(一)对于“多元文化”这个名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方法,但是每一种解释归根结底的意思都是要说明在社会上存在着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化,这些文化或是截然不同的或是有些许关联的。我国对于多元文化的学习主要是受到国外的影响,是在国外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我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各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因此我国也是个具有不同文化同时存在于一个社会的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通过每个民族的人们祖祖辈辈的智慧结晶凝结而成的,每个文化的形成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积累。只有正确的对待并尊重每个民族的不同的文化,才能够建立正确的多文化观。不仅我国,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国家的文化或是国家内部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我们只有尊重并理解不同的文化,才能适应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情况下,应加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重视,从而达到既广泛的了解了外来文化又不丢失本民族文化。
(二)多元文化教育是建立在本国主要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并以民族文化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少数民族学生或是移民学生应该在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适应和理解主流文化,最终实现多种文化形式并存,共同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接受主流文化,加强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教学理念符合当前我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国情,有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根据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幼儿园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知识和能力,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当前的学前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为了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的发展,黔东民族地区的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授课的内容和方式,使多元文化教育起到应有的效果。多元文化课程教学活动中,除了应该大力弘扬民族主流文化,还应该适当融入一些当地的民族文化内容,例如可以组织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节日礼仪讲解、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的演示等,注重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融入应该根据当地幼儿园的实际需要,课程内容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幼儿园的本土化已经成为当今幼儿园发展的重要趋势,黔东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应该从当地的人文背景出发,充分挖掘本民族中优质的教学资源,开发出适合本民族幼儿学习的教材和课程,实现多元文化教学。
二、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的建设
随着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很多地方的幼儿园在原有的教学楼和娱乐设施等建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建设以方便教学和服务幼儿。幼儿时期所受到的教育会存在于人的内心和大脑中,因此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在人的整个发育和成长时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时代,应使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时期就形成一种潜在的多元文化观的意识。多元文化观念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对于不同文化的接收能力,有助于形成对不同文化的理解等。因此对于黔东民族地区来说,幼儿园文化课程的设置不仅要适应社会不同文化间融合的大趋势,还要能够体现出本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选择“课程”作为重点的研究方面,是因为在整个的教育过程当中幼儿主要是以课程的形式来接收教育。不仅是在对幼儿的教育方面,在对其他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也是以课程作为重点。我们对于不同文化融合的理解,对于本民族文化的重视都要通过课程的形式来体现和实现。
我国对于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刚开始的没有自己的理论知识只是引进外国在幼儿园多元文化方面的资料和著作,到认识到不应该单纯的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还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最后到提出适合我国的本土化的幼儿园多元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我国在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方面也编著了一些自己的资料。例如,曹霞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发展》、马有的《如何设计多元文化课程》等。但是在关于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要提高对民族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
(一)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地方。首先,在幼儿园工作的职工,幼儿园的教师以及幼儿园中幼儿的家长,这些人不一定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因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就会把不同地方的文化带到这个幼儿园当中,那么就会形成多种不同的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幼儿园所在的社区也会有当地的文化,各种文化的融合造就了幼儿园文化的多样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因此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内涵的道理和哲学含义更是深刻。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我国的文化,从中选取一些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作为一门课程。例如《三字经》、《百家姓》等历史书籍,我们可以将这些书籍中的部分内容整理成为幼儿能够接受并且容易接受的形式,从而来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做人谦虚、做事谨慎等品质。我们还可以充分的利用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例如剪纸、国画等来培养幼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不仅如此,作为黔东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在开设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课程的同时也要开设富有黔东地方特色的课程,使幼儿能够享受黔东民族地区文化应有的特色。
其次放眼世界,整个地球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社会,为了适应这个时展的需要应从小抓起,开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课程。国际化特色的课程会使幼儿了解中国之外的其他地方的文化特点,使幼儿的眼界放开,懂得更多的东西。在开设新课程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外国对于幼儿教育的办学经验,选择适合我们的先进经验,提高办学质量。幼儿在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时,会对各个文化进行不同的理解,将各种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能够更加的清楚自身文化的特点。幼儿在不同文化的熏陶下,对于自身的交流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幼儿还处于对知识的懵懂状态,因此应将课程的设置简单、有趣但又不失教育意义,使幼儿在玩中学,使教育的内容不仅体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还要重点突出本民族文化的特点。
(二)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多元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因此,要想加强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就要积极开展对教师多元文化教学方法的培训。首先要使教师对多元文化课程有一个全面、正确以及深刻的认识,能够充分引起对多元文化的重视,牢固树立多元文化的理念。其次要让教师掌握多元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已经从主体的教学位置转到了辅助学生的指导位置,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都需要幼儿园教师积极地理解和配合,只有首先对教师加强多元文化教育,使其具备充分的多元文化意识才能将这种多元文化思想传授给学生。
(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为进一步完善课程而服务的。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应该避免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过高,降低目标的量化标准,注重质的评价。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在原有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增加过程性评价,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之上,增加自我评价所占的比例。根本上说就是要用多种评级手段代替传统的单一化评价手段,逐渐降低考试和测验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当前,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中都过分重视对知识和解题方法的掌握,仅仅关注学生认识了多少汉字、学会了几首儿歌等,在应试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这种教育方法固然会提高幼儿园的升学率和教育质量,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方法并不能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完全不符合社会为人才的需求。幼儿园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知识、情感、能力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之上,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幼儿的长远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幼儿园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多元评价体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海燕,杨晓萍.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理念.《社会科学家》.2013年8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 环境建设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211
本人所在幼儿园为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中心幼儿园,这是一所建筑在安昌古镇的新幼儿园,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8100多平方,2014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安昌是千年古镇,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古镇风貌保存完好,民俗风情氛围浓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使我们产生这样的愿景――打造一所与安昌古镇韵味相匹配的幼儿园。开园一年来,我们不忘初心,在幼儿园环境建设中如何融入古镇本土文化,有积极的思考与实践。
一、健康有趣的公共户外环境――绍兴江南文化的展现场
幼儿园在一开始的建造设计中就将幼儿园的文化特色考虑进去,整个园舍布局犹如四合院,斜面屋顶,白墙黛瓦,古朴典雅。
内院的格调我们主张淡雅,所以选择蓝色塑胶,内院很大,我们把它一分为二,北边是塑胶地,南边是木平台,中间以小溪相隔,打造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意境。小溪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场所,我们投放了菱角、铜钱草、荷花等水生植物,鱼、螺丝、泥鳅等水生动物。孩子们既可以观赏动植物,又可以开心地抓鱼抓泥鳅等。一到夏天,这个小溪可变为旱溪,孩子们光着脚在卵石上走着跑着,体验健康运动的快乐。
园内有满足幼儿运动需求的各种玩具,如大型玩具是复古风格的,其它的中小型玩具也基本是木质的,这与追求古朴风格的校园文化是吻合的。
我们的目标――健康古朴的公共户外环境,成为绍兴江南文化的展现场。
二、温馨有趣的公共室内环境――古镇商贾文化的演练场
安昌古镇除保持了绍兴水乡的一般传统特色之外,还有一条长达1747米依河而建的老街,古老的青石板路,顶棚的长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数百年来,棉、布、米集散旺盛,蔚为越北大市重镇。如今,沿街传统老店鳞次栉比,销售的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安昌老街是古镇安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费尽心机,巧妙地了将这道亮丽的风景转接到幼儿园:将东边二楼长长的连廊布置成老街的情景,取名“安安集市”。经过一番精心设计,这里有了古老凝重的台门,古朴依旧的砖墙,简洁生态的竹帘等,来到这个长廊仿佛亲临古镇的老街。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品茗下棋、驻足观戏、品尝小吃、手艺制作、买卖交易……
我们的理想――“安安集市”成为古镇安昌商贾文化的演练场。
三、书香浓郁的专用教室环境――绍兴师爷耕读文化的传承场
幼儿园的专用活动室是较为独立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成为我们课程实施的左膀右臂。两年来,我们开设了“艺点工艺坊”(美术室)、“安安图书馆”(阅览室)、“安安剪吧”(剪纸室)等。所有的专用室我们不作硬装修,而是用活动的桌椅、柜子等分隔区域,为的是避免专用室环境一层不变,根据活动需要随时调整区域,让幼儿时时感新鲜有兴趣。所有的专用教室环境融入古镇元素,如美术室古色古香翰墨飘香,阅读室格调清新书香浓郁。重点例举阅读室,以蓝色为基调,四周墙面用浅蓝墙纸,地上铺上大面积蓝白相间的毛绒地毯,两者上下呼应十分和谐。安放的书桌形状多样,有S形的木质桌子,有小长方形便于书写的小书桌,有儿童沙发、荡椅,有各种凳子、靠垫等,孩子们在这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可趴在地毯上阅读,坐在椅子上、沙发上、垫子上阅读,还可以坐在荡椅上看书。
当然,阅读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无声阅读(安安静静地看书)、有声阅读(戴上耳机听故事)、有前阅读(把阅读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古镇安昌是师爷之乡,师爷这一职业群体,在明清时期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师爷,作为安昌古镇的代表人物,既要让孩子们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历史作用,更要让孩子传承他们的精神和品质,所以,在阅读室我们还为孩子们创设了表演性阅读(师爷说新闻、师爷讲故事)等。
我们的愿望――书香浓郁的专用教室,成为绍兴师爷耕读文化的传承场。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作了深入的思考,如何融合古镇本土文化走幼儿园特色发展之路有了初步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将继续不断探寻和融合古镇本土文化,使幼儿园环境建设更突出地域特色,以促进幼儿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文化氛围 激发兴趣 书香文化 文化滋养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幼儿园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它对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探索特色幼儿园园本文化的新内涵,研究如何从园所的实际出发,建设有特色的幼儿园文化,是我们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我园在文化建设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着力营造书香飘溢的浓郁氛围,彰显了高品味的文化氛围,较好地突出了我园的特色文化,对幼儿个性的陶冶、情感的激发以及非智力因素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以打造“书香”文化为宗旨,逐步提升办园品质
根据多年来的办园经验和文化积淀,我们不断思考,在文化积淀中提炼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希望老师、家长、孩子们,能静下心在工作、学习与生活,博览群书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丰富“书香”文化的内涵,大家对照文化内涵的要求思考自己的行为,让文化滋养自己的心智。我们成立了“浸润心田”工作室,让精神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教师的思想,并内化为教师的行动,使每个人把自身的成长和幼儿园的发展真正地融合起来。
我们将“幼儿一日生活处处是教育”的理念渗透到环境创设和各项活动中,在环境、班级、场馆、特色课程等方面渗透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处处感受生活活动的乐趣、书香文化的芳香,让孩子们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寓教于乐,园本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滋养着老师和孩子们。
二、以打造“书香”园所为目标,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我们大力实施“书香工程”, 通过实施教科研日常化,教育培训跟进化,亮点展示专题化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教研活动采用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寻找策略―促进提高的教研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反思、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园所精神文化;“虐童”事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13-0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社会转型的规律表明,处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时期,各个阶层、集团、人口、群体的利益会出现分化, 必然导致各类社会矛盾冲突加剧,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各种经济风险日益增多,并引发社会不稳定。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至关重要。而在作为教育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的幼儿园的发展中,近来频频被曝出的“虐童”事件暴露出幼儿园在社会转型时也陷入了一定的困境。
一、对“虐童”事件的疑问和思索
在被誉为“天使”的幼儿教师队伍中,竟然有一些人做出了如此恶劣的行为!“虐童”事件被曝光后,全社会上下都对施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进行不同角度的声讨。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着眼于行为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为何暴力事件会频频在某些看似充满欢笑的幼儿园发生?为什么施虐教师在发出暴力行为后没有产生一定的罪恶感?为何在事件曝光后,一些幼儿园的教师都抱怨家长对自己的“监管”步步紧逼?其实,这一切的本质来源都是幼儿园的精神文化建设的缺失。
二、转型社会中幼儿园的园所精神文化建设中的缺憾
幼儿园的园所文化一般包括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精神形态文化。其中,前两种文化的建设因其效果易显性,而被大部分的园所所重视。然而,园所的精神形态文化才是园所文化的核心。园所的精神文化外显的是办园理念、教育观、儿童观、职业道德等。当它们内化为全体员工的情感态度、行为准则等内在素质时,就能创造一种富有凝聚力和感染力的生态环境,从而对幼儿、员工、家长产生陶冶作用。显而易见,园所的精神文化深深影响着幼儿园体系中的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暴力“虐童”事件毫不留情地揭开了园所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中被遗漏和忽略的两大缺憾:人际信任机制的缺失和学习型文化的断裂。
(一)人际信任机制的缺失
人际信任是指人与人之间、各社会集团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因相信而敢于托付,并通过行动体现出来的具有确定性的意识活动。当今社会,先进科技已克服了沟通中的距离问题,然而在不知不觉中,信任危机不断爆发,特别是在幼儿园环境中,当最基本的信任都无法保障时,一切工作都是徒劳。幼儿园体系中的信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与教师间的信任
“老师,我也是很厉害的,请您相信我!” 其实,信任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最真实地反映在幼儿对于环境融入的处理上。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最渴望获取的是安全需求。当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只有当他体验到一份来自可以保护他、关爱他并相信他的人给予他的足够的安全感时,孩子才能真正融入幼儿园环境,从而进行一日生活和学习。而之后,他更需要的是一份来自他最信任的老师同样的回馈。
孔子早已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材”意为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和需求。“因材”的前提就是实施“因材”之人已深刻理解每个孩子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且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会不同。但在许多幼儿教师心中,许多陈旧的评价方式,如听话、爱发言、学得快等评价指标已根深蒂固,而教师缺乏科学性的处理方式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如教育不公现象和幼儿自我认知偏差等问题。真正实现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信任,幼儿教师对科学儿童哲学观的学习与领悟已刻不容缓。
2.教师与园所领导间的信任
社会快速转型带来的负面效应之一便是人们价值观中利益取向的趋势。在许多幼儿园,园长不再是教学的领军和指导,而是做起了幼儿园的“创收生意”,给予园内教师的考核也偏向收益,如过分强调服务对象中家长的地位,无止境地去满足家长们部分不合理要求;又如加大教师的考核强度,更加强监督。在如此环境中,一线的幼儿园教师们的行为和精神都被强制地压迫着,从而将一份原本热爱的事业转变为一份强求的任务,其消极和负面的情绪也由此产生。信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合理地给予教师们发挥自己的擅长之处并给予帮助和指导才是打消隔阂促进双赢的办法,同时,关注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建立一种真诚的精神文化氛围,让信任成为教师与园领导间对话的永恒主题。
3.家长对整个园所的信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共育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各所幼儿园也在竭力尝试各种办法解决实施中的问题。有的园所为了方便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孩子在园的动态,在幼儿园的教室中安装了摄像头。但部分家长却利用这一点,在自己的教育观与教师起了冲突后,便去严重干涉教师的教育行为。这一举动无形之中给幼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渐渐地,摄像头的作用反而从家园合作演变成为教师的“镣铐”。其实,这些现象产生的关键便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信任机制未建立成型,而这些信任的缺失也许来自家长与幼儿园教育观相异却沟通不畅,也可能来自幼师队伍整体专业性不足导致社会地位较低。抑或当家长们认识到“虐童”事件如此真实时,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又一次遭到了重创。对于幼儿园来说,当前冷静并专业地处理幼儿园中的各项事务,保证幼儿每天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维持或重新建立信任最好的方法。
(二)学习型文化的断裂
正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幼儿园中每一名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提升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园所精神文化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是园所工作中每一环节的不竭推动力。园所中出现的暴力行为、幼儿教师心理亚健康等现象,除了信任机制的不完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学习型文化建设的缺失。这种缺失主要体现在园所教师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有限及持久性不足上。
1.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幼儿教师所应学习的内容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大部分,即专业的幼儿教师应具备这三方面的素养且不可偏废。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教师在这些方面的学习力度一向不足,其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方法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仍是机械地灌输与汇报,但也不乏新颖之举,例如读书会、树立师德先锋等,但在具体内容上仍是换汤不换药,无论是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还是教师师德,重要的是结合实际,以此深入人心。二是考核问题,即考核办法不健全。个人的理念和师德反映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应将以往一对一的考核转变为多人参评、多范围考评等,如让幼儿加入考评者行列,或是从结果型考察转变为过程型考评。三是内容问题,即内容遗漏。幼儿教师工作能力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教学水平,同时大家最常接触的也是教学任务,所以教学方法一向是教师们最乐于学习的内容。但在幼儿教育中还有一些知识也是必要的,如各项法规与文件,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权利公约》《教师法》等,虽然我国仍未出台相应的幼儿教师的各项法规,但作为专业的教育幼儿的机构,幼儿园必须具备法律氛围和相关法律的专业气质。
2.学习的持久性
学习型文化重点强调的是学习的可持续性。纵观幼儿园的各类教师,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怀着强烈的学习热情,入职后的教师在一定经验基础上也适合学习,同时,老教师为适应新阶段新问题更有必要去学习。但当我们真正与许多幼儿园老师接触时,发现他们都沉浸于每日忙碌而烦琐的工作中,无暇去反思与真正地学习。大部分幼儿园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也会派遣部分优秀教师在外参加教师培训。但学习的时间被大块地分解了。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必定要做的就是让幼儿教师们感受到学习的不可或缺性,如增加教师间的研课交流,让教师们一起探讨每天面对的实际问题和教学中的不足等。
随着科学儿童观的普及和进步,幼儿教育已被全世界认可为一项永恒并极为重要的事业。幼儿园在儿童教育上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而园所的精神文化建设又是每所幼儿园的灵魂所在。当前,整个社会都面临着严峻的转型任务,虽然幼教界的工作者们在园所的精神文化建设中面临着许多顽疾,但阻碍永远都是一时的。矛盾是发展与变革的动力,我国幼教界曾有一段讨论园所文化建设的热潮,百家争鸣后的效果是良好的。从“虐童”事件的深思中所发现的园所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两大缺憾,也是园所精神文化的重建或整改的契机。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在努力提升内部队伍和园所建设水平的同时,也应耐心去聆听各方声音,与其他各界共同迎接转型期的各类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郅强.转型期中国社会矛盾的基本形态与性质[J].学习与探索,2012(7).
[2] 赵继石.对幼托园所文化建设的思考[J].早期教育,2006(3).
[3] 杨柳.社会转型期人际信任的思考[J].湖南师专学报,1995(2).
[4] 张敏.构建园所精神文化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江苏教育研究,2012(14).
[5] 许维素.对儿童虐待研究分析的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2).
[6] 谢蓉,曾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关键词:新建园;规划;规范;管理
新建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在于园长统筹管理的水平。一所新建园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所有的老师都充满了憧憬之情,准备描绘蓝图。新建园走上轨道运转顺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作中困难很多。现就我在新建公立园管理中三个方面(装修与设施设备管理、机构设置与教师管理、园所文化建设与特色管理)的做法与存在的问题梳理出来,希望能给新建园的园长一些启发与帮助。
一、新建园装修与设施设备管理
通常一所新园最开始涉及的管理就是装修与设施设备的采购,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果做好了可以减少在今后工作中的重复改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装修管理中的问题
1.幼儿园首先思考的是定位的问题。是自然生态式的幼儿园还是高端现代化的幼儿园,要确定风格才能装修,避免风格杂乱;另外,整个幼儿园要定一个主色调,避免色彩繁多造成视觉污染;其次,要规划每层楼班级与功能室的装修,如:班级与各种幼儿图书室、美术操作室等是不一样的装修风格。
2.消防设施要找消防专业人士指点。如走廊上的指示灯正确的是镶嵌在墙体里和墙一样平整,避免孩子被刮伤,而非我们通常的做法突出在墙体外。地面一定是平整的,通道处一定不能有物品阻碍。厨房的出口处一定是有一扇防火门,厨房里一定有感烟报警系统。
3.幼儿卫生间的装修是重要工程,多少蹲位、多少水龙头、多少小便池、毛巾挂钩间距、离墙不得少于10公分,消毒柜、洗衣机的摆放,幼儿在什么位置喝水、什么位置放口杯柜,合理利用空间的学问很大。
(二)设施设备的管理问题
1.幼儿的课桌、椅、玩具柜、睡床、被子大小与色彩一定要按照国家或本省的标准来进行采购,小中大班的尺寸不一样,要分开采购不能一个尺寸。各班级招收多少幼儿需要配多少设备,要详细规划,尽量一次到位,免得分批配备有色差。
2.幼儿园有条件的就安装全覆盖的wifi,每个部门安装电话便于办公,更重要的是保障孩子安全全园安装摄像头,最好能与110联网。
3.教师的办公用品要统一规格,造型、颜色做到规范、整齐。如:办公桌、凳、资料柜、沙发、会议室凳子,小到资料盒、笔筒颜色、大小一致,都需要做到统一规划。
二、新建园机构设置与教师管理
一所新建园的领导班子大多数都是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老师大多都公招进入幼儿园,组成了新建园的教师队伍。新建园最重要的是做好稳定工作。因为老师来源比较复杂,有刚出校门的学生,有在公立、私立园代课的老师,有一直从事其他职业的幼教老师。不同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处世方法、不同成长经历的老师,都想在新园里大显身手,思想的火花可以说碰撞最为激烈。作为园长,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成立园务委员会:对园长提出的重大决策进行审议,并制订实施方案,供园长在决策时参考,并对园长的日常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民主选举成立党支部;将党员同志集中管理,在集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民主选举成立工会是幼儿园教职工行使民利,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基本制度和形式,起着桥梁作用。
伙食管理委员会:参与幼儿园伙食管理工作,每月对幼儿伙食费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
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主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的工作;及时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
根据需要设行政组、教研组、后勤组、信息组、安全组等,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园所文化建设与特色管理
1.确定目标
新建园的园长一定要思考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办园特色、孩子培养目标、教师培养目标、家长服务口号等,新建园不同于老园有沉淀、有积累,但是思考清楚后确定办园方向,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管理,也是可行的。其中办园特色需要做好本园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调查后再确定。所有文化建设的提出都必须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不能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强化训练。
2.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创设
校园文化环境创设主要通过LOGO、目标宣传、3-5年规划、幼儿各种课程、亲子活动、环境布置呈现出来,从精神层面上反映幼儿园的办园方向与灵魂。
3.文化建设管理一定要接地气
防止只是口号的现象,一定要接地气,才能真正达到园长最初办园雄心勃勃的心理期望值。坚持自己的办园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下去,才能实现目标,切不可糊涂了一年又一年,到头来自己想办个什么样的幼儿园都找不到北了。
【关键词】幼儿园 管理方法 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215-01
1 采取新管理理念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幼儿园管理理念多偏重于事务性和制度性,这种管理方式过于呆板,不能满足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过分重视一些细碎事物的管理、目标的制定和工作的检查。这会让幼儿教师逐渐失去自己的思考和决策能力,阻碍了幼儿教师的创造力。另外,在传统的幼儿管理中,园长只扮演着督促、命令和指挥的角色,教师只是被动的接受园长的指令,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幼儿园的发展活力。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园长在管理幼儿园时就需要采取全新的理念,以人为本,建立新型的开放互动、合作分享以及关爱支持的氛围。
2 幼儿管理新理念
随着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在进行幼儿园管理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理念,这些新理念充分考虑了幼儿园管理的实际情况与存在问题,适于幼儿园的进一步管理和发展。但是在实际幼儿园管理过程中,这些新理念并不能充分发挥其真实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这些理念的研究。
2.1发挥教师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力量
传统的幼儿园管理方法中,教师只是政策的接受者和被管理者。但是实际上,教师在幼儿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主体力量。因此,园长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尊重教师,给予教师更大的空间,让其依据实际教学问题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在能力,使教师更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这种教学理念就是要转变过去“绝对权威”的管理制度,而变为“管理就是服务”的态度。
2.2参加实际教学过程,采取多向互动的管理模式
园长在管理幼儿园时除了要解决幼儿园的日常琐事,还应该重视对幼儿园教学水平的管理,这才是幼儿园工作的主要内容。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管理者在管理幼儿园时不能一味的依靠行政指令来管理和支配教师,而要结合实际情况将权力下放给教师,让教师依据教学实际问题制定适当的教学方式,而园长主要负责把握大方向。园长在管理时要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之中,这样才能更真切的了解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式。通过建立多向互动的管理模式,更深入了解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想法,形成“合作在先,引导在后”的管理方式。
2.3注重幼儿园文化建设,打造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在团队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幼儿园文化,通过建立统一的价值观、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才能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这是一个幼儿园的灵魂所在,是幼儿园管理的不竭动力。因此,在进行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工作,积极的打造团队精神。
幼儿教师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幼儿教师群体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如果将幼儿教师孤立,其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而新型教育管理理念中比较重视团队精神的打造,重视团队力量和集体意识,要树立集体荣誉大于个人荣誉的意识。这种文化建设和团队精神的打造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促进幼儿园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在建设幼儿园文化时,园长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幼儿园的快速发展: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在进行幼儿管理时要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力量。其次是要重视团队意识的打造,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重视团队力量的培养,可以举办一些能够发挥团队力量的活动,让全体员工都可以感受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第三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要开诚布公,敢于承担责任,及时了解员工的问题。第四是要虚心求教,不断进行创新。第五是积极的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了解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
2.4采取服务式管理方式,为教师创造足够的空间
传统的幼儿园管理模式中园长在管理过程中将权力过分集中,并未给教师足够的空间发挥自身的力量,这对幼儿园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必须要转变这一管理方法,采取全新的管理方式,要采取服务式的管理方法,为教师创造足够的空间。
首先,在管理过程中要实行“放权”,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在制定幼儿园制度时,可以让教师参与到幼儿园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让教师进行自我监督和管理。
其次,可以为教师创造足够的空间,让教师进行自主教学,让教师依据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和设计教学计划,布置教学环境等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价值,提高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水平,对幼儿园的长远发展起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一、规划发展目标,构建幼儿园共同愿景
一个好的园长应当是带领着一所好的幼儿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目标,并制定出相关发展规划。
笔者在接管此园之时,就制定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多元化进行管理、提供优质服务、数字化进行教学以及市优化办园。同时,对于一些内外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此园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中期规划,包括目标、特色办园定位、实现渠道以及园所文化建设等方面。比较在接管此园第一个月内就对于总园提出了3年的发展规划,同时要求各部门切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此园的发展基本上都是按照规划实施的,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我园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下,我园2008年被评为市优质幼儿园;2010年被评为省农村合格幼儿园;2011年10月被评为省优质幼儿园;2011年被评为市“巾帼文明岗”;个人被评为县“百佳新女性”县“育先进个人”;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诸多可喜的荣誉背后离不开幼儿园师生们辛勤的付出,是对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宽慰。
二、营造“以人为本”、适宜发展的文化环境
园所文化是一种行为的准则,是一种价值观念,是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共同遵从的。所以,在文化建设中,园长一定要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做到以人为本,要做到人性化管理。
1.美化幼儿园环境
人的心情、受到的教育总是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进行校园环境的美化,用心去营造出美化、教育化、绿化、儿童化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深受感染,提升学习的兴趣。
我们要有目的性地对校园环境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要突出处处有教育的理念,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园所文化氛围,要让我们的师生以及家长都深受感染,要给我们的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环境。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大厅、墙面、走廊等都进行相关的布置,体现出我们办园的理念,体现出师幼共同发展,同时也要符合高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等,对于每一个版面,对于每一个角落都应当进行精心的设计,逐步形成一种具有多文化气息的文化阵地。
2.营造制度文化环境
幼儿园制度反应了其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它是一种集管理理念、模式和体制于一体。在对于师幼的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念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别是以人为本的这种制度文化在其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突出了人的价值。
我们应当加强制度文化构建,制定出合法的,并且符合于本园实际情况的相关细则,同时也要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做到制度与非制度的结合。
在制度管理中,我们要改变传统以“管”为主导的方式,构建以“标准”作为指导的这种管理模式,对于相关的课堂教学、安全管理以及对于教职员工的要求都以标准进行。同时,园长应当实施那种层层落实的制度,用精神力量去规范、引导、激励以及约束教职员工,达到那种无为而治的目标。
3.营造精神文化环境
幼儿园最需要的就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精神文化,这是幼儿园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接受此园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就创建了园刊,以此来了解保教工作的实际情况,此举得到我们社会、教工以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同时,我园在实际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开展这个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在幼儿当中,组织一些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幼儿周末活动以及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在教师当中,举办一些演讲比赛、外出参观学习、教学评比、共商发展大计、教案展示评比、论文评比、学术讲座以及组织幼儿游戏研讨活动等。从而来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师幼的业余文化生活,体现出我园的集体精神以及文化气息。
三、重视师资建设,打造有内涵的园所文化
1.班子队伍建设
对于班子成员,我赋予他们相关的责任和权力,给予他们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监督他们参加相关的活动或者学术研讨等,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同时也会给予他们相关的指导、培训和帮助。要求他们一定要达到行政的反思、科研、说、写以及教研等几方面的基本能力,并且在管理当中要逐步制定一套中层干部评价制度,从而来激励他们不断创新,改进自身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益。
2.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教师队伍的构建一定要重视起来,要以师德教育作为首要环节,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要严格把关。以引导和激励作为主要的手段,通过采取多形式的措施,不断加强教师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开展相关的园本教研活动。把解决在实际当中幼儿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在工作当中教师产生的一些困惑作为基本目标,不断对于目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进行相关的,从而来不断提高教育效益。
3.服务队伍建设
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我们不断探索后勤管理的新机制,以让家长满意,让领导放心作为主要指标,不断去提高相关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对于目前实施的后勤服务管理制度不断进行改善,加强健全晚餐班、全托班以及班车接送等相关制度。我们对于相关的后勤管理都是采用思想方面的引导,进行统一的采购和报批,尽可能解决成本,勤俭节约,逐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推动幼儿园相关工作顺利进行。
对于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多方面的,并不单单只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实际上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就是幼儿园办园思想是否正确、人际氛围是否和谐、文化活动是否丰富,是否健康高雅、校园环境是否优美、教学设施是否完备以及办园理念是否先进等。
作为一个幼儿园文化精神的领导者,对于幼儿园的文化建设笔者会一直高度关注,并不断改建相关工作。我会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园所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主导,以人的价值作为重要内容并以个性作为主要取向。让这种新型的、和谐的园所文化拥有这种影响教职员工的精神力量。让幼儿园朝着教学非常严谨、纪律非常严明、管理非常科学以及学风非常浓厚的市示范园逐步迈进!
参考文献:
一、幼儿园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幼儿园文化是全体教职工对教育价值和意义共同的追求,通过园长、教师、家长等作为载体进行传承、积累、创新并形成共识的价值体系,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内驱力。它不仅是培养和教育幼儿重要资源,也是影响教师思想、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力量。一个幼儿教师在职业生涯的锤炼中,依托和融入幼儿园观念、文化、制度、环境等,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形成自我反思、主动更新、自觉自律及提高自身素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即为专业自主发展。因而,幼儿园文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因素。
笔者认为,幼儿园文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幼儿园文化中隐形的办园理念、教育思想等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激励导向作用;幼儿园文化中显性的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绿化美化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反之,教师专业化成长又会推动幼儿园文化内涵的丰富,促进幼儿园文化的建设与繁荣。
美丽优雅的荆门市机关幼儿园
二、幼儿园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实践
(一)建设差异性幼儿园文化,促进教师在差异中专业发展
机关幼儿园拥有30多年的办园历史,积淀和沿袭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同时也受到传统保守、统一模式等观念的束缚,加之每个教师的学习背景、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专业特长都不一样,因此专业化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性文化就是要在这差异的基础上,建立满足幼儿园每一个教职员工内在需求和差异发展的机制,实现在差异中百花齐放:(1)细节处观察,拓展教师发展空间;(2)管理上变革,完善与创新制度;(3)团队中挖潜,内化对教师差异的尊重;(4)工作中落实,内化对儿童差异的尊重。
(二)建设研究性幼儿园文化,促进教师在研究中专业发展
幼儿园研究文化的显著物质就是它文化行为的研究性。我们的研究性文化就是要将研究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练就教师透过教育现象思考教育本质并有效落实的本领。近10年来,机幼“科研兴园”之路越走越宽,每一个五年规划中的专项研究步步提升,锻造了一大批科研骨干教师。但也不难看到:教师参与性不强、成果转化不充分等问题的存在。
(三)建设开放性幼儿园文化,促进教师在开放中专业发展
开放性文化,就是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兼容并包,兼收并蓄。机幼开放性文化基点为:不墨守成规、不妄自菲薄。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将现代教育先进理论、先进思想、先进方法运用到各项管理工作中,推动幼儿园科学发展。同时,发挥幼儿园示范辐射作用,帮助和带动其他幼儿园共同成长,推动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建设包容性的幼儿园文化,促进教师在包容中专业发展
幼儿园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土壤,是全面提升办园品位和师生素质综合发展的关键。它包含物质环境创设和精神环境创设两大主要构成。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我园在加强物质环境创设的同时,注重精神环境创设,尤其注重把握几个创建原则,使其不断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魅力,有力推动我园校园文化建设进程。
一、把握教育性原则,凸显“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获得发展的主要场所,因而其校园文化首先必须突出教育性特点,只有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凸显“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1、发掘墙面宣传功能,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宣传墙面是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以形象直观的特点,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愉悦身心等促进作用,给幼儿以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如:操场围墙被装饰成“微笑家园”,上面呈现的是美丽的蝴蝶、花朵和数百张幼儿灿烂的笑脸,让幼儿一进园就有快乐的、健康的情绪体验;走廊墙上悬挂文明礼貌教育用语,教育幼儿要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在花坛边墙上树立“花儿好看我不摘”温馨提醒牌,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连廊过道墙上张贴各种安全标志,教育幼儿不玩火不玩电,过马路走斑马线;每年的十月份,各班级墙面、窗面师生共同进行装饰,运用了中国结、书画纸扇、剪纸、灯笼、京剧脸谱等民间多种艺术形式,让幼儿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这正是践行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教育名言“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
2、充分利用校园的每处细节,让幼儿增长见识
我园在创设环境时充分利用各个校园角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进行合理布局,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增长见识。如:门厅悬挂“东山风动石”“海滨浴场”“关帝庙”“海产品”等宣传板画,让幼儿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楼梯的墙壁粘贴春夏秋冬的景物画面和“二十四节气”标志,让幼儿每天如同穿越于“四季长廊”;花圃周围插着制作精巧的牌子,注明植物的名称和特点,有助于家长带着孩子认识讲解;长长连廊吊挂各类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小动物挂饰”“七彩灯”,让幼儿在丰富知识经验的同时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
二、把握互动性原则,凸显“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由教师创设,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环境布置,结果影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通过对《规程》《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学习和解读,我们深切感受到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引入“互动式”教育理念,使幼儿园教师由管理者变成引导者,由组织者变成参与者,积极提倡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于是,实践中,我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师和全体幼儿的共同参与,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参与环境创设。如活动室开辟“我真棒”“说一说”“童言稚语”等栏目,展示幼儿作品,幼儿的对话、提出的疑问及想法;创设幼儿活动照片墙和教师预设或与幼儿共同生成的主题板;一楼走廊张挂教师和幼儿历届参赛获奖的优秀字画作品;三楼连廊单独开辟“幼儿美工作品栏”,除了粘贴幼儿绘画、剪纸等作品外,还特别展示幼儿的种子贴画、树叶拓印、蛋壳、果皮拼贴等利用自然材料制作富有创意的手工作品。看着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幼儿每每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贯彻“互动性”原则时,我园充分挖掘家庭资源,积极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热情,在环境创设方面“家园互动”尤为凸显:一楼长长的连廊悬挂着中班年段家长参与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鱼,各类鱼儿在蓝色渔网的映衬下显得活灵活现;小班年段家长与幼儿利用各种材质制作的蔬菜水果悬挂在枫叶背景中,好一派丰收景象,幼儿徜徉其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的同时也体会着浓浓的亲情,幼儿园也充满了暖暖的爱意。以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打造的“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有力推动我园的特色化建设进程。
三、把握开放性原则,凸显“乡土特色”的校园文化
特色校园环境创设离不开课题研究,几年来,我园十分重视“蝶岛乡土”园本课程的研究,提出了“蝶岛乡土”元素为基调,着力创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的构想并付诸实践。利用新园的有利条件,教师以“蝶岛乡土”整体的、开放性理念打造室内外环境,使室内外的“小环境”和园内外的“大环境”里外呼应、和谐统一。如:选择孩子们最常见、最熟悉的的沙、贝壳、松果、鹅卵石等乡土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创意手工作品,有沙画、贝壳挂饰、松果拼盘等,然后利用这些作品布置环境。班班各具特色,融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让整个幼儿园“活”起来、“美”起来。课题研究的开展加深了幼儿对家乡的印象和了解,让其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可以说课题研究充实的不仅是校园文化,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获得很好的专业性成长。
四、把握经济性原则,凸显“变废为宝”的校园文化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幼儿园办园理念、课程理念、培养目标、个性特色、环境氛围、管理制度、队伍建设、教育研究等一切外显与内在、显性与隐性的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个园所发展的整体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是一所具有58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园。以生活教育文化为资源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一直是我园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园近年来取得突破发展的关键。
一、办园理念的诠释与升华
我们的办园理念是“琢生活之美,蕴品质之园”,它是从幼儿园实施的科研课题《开展生活化劳作活动 促进幼儿自主能力提升》的思想提升而来,放大为办园理念后,寓意为我们要精心雕琢生活的美丽,在生活中蕴育园所文化,办具有生活特色的品质园。在办园理念的统领下,衍生出教师的发展目标——“敬业乐业 智慧优雅”,幼儿的培养目标——“健康快乐有自信 会玩会学会合作 懂礼诚信知感恩”,丰富了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在追求园所特色化发展中,我园坚持“以生活教育为办园特色”,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善于合作,善于创造和懂礼诚信的优良品质,以此推进《纲要》的落实。我园的园徽是由实验幼儿园的“实”字打头字母S演化为小苗,在小苗中有一颗初升的太阳,寓意着实验幼儿园的孩子是在阳光照耀下成长的小苗,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与我园的生活化教育特色密切结合,彰显着实幼的办园理念。
二、精神文化的传承与丰富
我园在构建园所文化中把精神文化作为核心部分,“走生活化教育的特色之路”,是我们结合多年的课题研究成果,反复酝酿的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总规划。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了幼儿园的课程文化、教师成长和制度文化,旨在通过园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培植,体现我园由内而外的气质。
1.以园本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文化。
(1)成功构建园本特色课程。在办园理念的引领下,我园历经市级“十五”课题和“十一五”课题的研究,通过市级研究课题《开展生活化劳作活动 促进幼儿自主能力发展》,物化形成了《区实验幼儿园科研课题成果册》,成功构建了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课题研究中制定的《各年龄段幼儿自主能力发展目标和生活化劳作活动具体要求》,在研究中归纳形成的《生活化劳作活动的内容体系》和《创设生活化劳作环境的策略体系》及教师在促进幼儿自主能力发展方面的指导策略都广泛地应用于园所的班级教学。
(2)丰富、完善园本特色课程。在成功构建了“生活化教育办园特色”的基础上,我园立足生活,不断优化、完善园本特色课程,选择了体育课程与游戏课程构建园本课程文化。我们从体育集体教学、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进行研究,从分班级开展活动到全园大带小混龄体育活动进行探索,研究生活中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在“区域游戏”的研究中,我们坚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导入游戏,因地制宜,在观察、记录、研讨和实践中反复研究游戏课程的园本性。我们尝试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领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区域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凸显实幼的办园理念。同时加入区名师工作室引领的课题《在科学领域中教师教玩具配置能力的研究》,旨在对“生活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以教师队伍建设推动精神文化。
(1)倡导爱岗敬业,培育高尚师德。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坚持把师德建设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倡导奉献、敬业、热爱、进取。来自生活中的“最美实幼人”、“智慧实幼人”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了实幼主要的师德教育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让生活中的教育走入教师的心灵。
(2)实施三大工程,提升专业能力。我们以生活化教育为指引,在教师中开展“新苗工程”、“琢玉工程”和“特长工程”三大工程,分层次提升教师的教育技能水平。“新苗工程”针对新教师成长采用定成长规划、上展示课、研培结合和结对帮扶等策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琢玉工程”针对骨干教师的发展,采用业务园长定点帮扶、上研究课、带新教师等策略,给予骨干教师更多自,鼓励骨干教师自主选择小课题进行研究,在业务园长的定点帮扶下实现研究能力的提升。“特长工程”针对在文字能力、舞蹈能力、美术能力、体育能力有特长的教师,组建幼儿园特别策划组。在信息宣传、环境创设、特色课程和对外文艺汇演等活动中由特长教师承担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
(3)开展丰富活动,提升专业素养。我们创设了“阅览室”和“书香阁”,让老师们可以喝到饮料、咖啡和茶水,在集办公与休闲为一体的书香环境中备课交流,静心阅读,培养健康的工作和休闲方式。我们开展读书活动和主题活动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如开展“校长荐书”、“让阅读成为习惯”、“师幼悦读”、“家园共读”等活动,开展“教师读书心得演讲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两笔一画比赛”等技术比武活动和听评课活动,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升。开展“月末沙龙”,“培训归来”,“教师礼仪”等主题活动,将生活中的礼仪,女性健康和美丽,教师的人格与修养等内容融入到活动交流感悟中,倡导教师们做“智慧女性,魅力女性”。教师们在参与活动中学会了阅读思考,学会了凝练生活智慧,提升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3.以制度文化优化园所文化。我园大胆探索更人文,更科学、健全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重新梳理了建园以来改革与发展中的管理制度,将“博爱、同心、善学、乐业”的园风,“用爱养育,用心教育”的园训以及“民主、平等、尊重”的管理理念等,融合到园所的制度管理中,并通过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和人性化的管理优化校园文化。
(1)创新管理模式。幼儿园根据集团发展实际,整理了园所原有的管理制度,完善构建了“一会两系统”(即行政会、执行系统、考核评价系统)管理模式。行政会由总园的全体行政和各分园执行园长组成,负责集团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系统指“一室两部”,即一个总园长室和教学部、后勤部。两个部接受总园长管理,总园的教学部、后勤部是总部,分园的教学部、后勤部均隶属于总部管理。考核评价系统由总园长直接领导,主要由总园全体行政、各分园园长、各部主要负责人(包含园长助理、工会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一会两系统”让幼儿园管理模式由成立集团前的纵向管理模式向扁平式管理模式变化和延伸,优化了园所的制度文化建设。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唯能是用,择优聘任”的原则,幼儿园大胆改革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近两年来,幼儿园在现有教职工编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公开竞聘、自主任用的方式,先后选派了10名骨干教师到其余3个分园的不同岗位上支持建设,引领分园发展。同时,幼儿园制定了集团内教师支教制度,推行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业绩考核分配机制,确保绩效考核分配向支教教师和保教质量高、工作效率高的人员倾斜,让支教教师和贡献大的班组或个人得到应有的回报。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了教师队伍,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3)民主管理文化引领。我们倡导合作进取、追求卓越的文化导向,倡导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坚持“民主、平等、尊重”的管理思想。我们制定了《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员工手册》,对集团教职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了明确的书面指引。不分在编和非在编教职工,在常规管理、学习培训、假期轮休、工会活动方面任人唯贤、一视同仁。我们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教研、培训的互助合作共同体。提倡备课即研究、教学即实践、活动即交流、引领即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教研方式和务实求真精神。我们把园所文化辐射到集团各园点中,从总园统一输出优质管理、优质师资、优质教学和优质服务,引领各园点在环境创设、园本课程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教改方面打造生活化的园所特色。互助合作和示范引领,促进了教师关系和谐、互助合作,促进了园所资源共享、经验互补、共同成长,使民主、平等、尊重的园所文化真正成为幼儿园生活教育智慧的沃土。
三、园所环境文化的创设与演绎
我们认为,环境是文化演绎的标志,我园的环境更注重“环境即课程”的教育功能,把创建之心用在“琢”字上,用心雕琢环境文化,打造出了蕴涵艺术品位和生活气息的校园环境。
1.创设生态、绿色的户外环境。我们在户外操场分区域创设游泳池和塑胶跑道,生态童趣的种养殖区,供孩子们自由劳作的沙池、鱼池,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绿道及连接各户外区域的汽车巴士站等,为幼儿创设了宽敞、开放、自主参与的园级户外生活化环境。我们在幼儿园围墙上创设宣传栏,展示园所发展历史、教师风采和课程特色,在沙池文化墙上镌刻我们的办园理念和教师、幼儿发展目标,展示教师和幼儿的校园生活照。一走进幼儿园,操场上绿树葱茏,桂花飘香,柑果满枝,与地面的满眼绿色交相辉映,校园办园理念词和文化墙让幼儿园充满了生活的馨香和文化气息。
2.演绎生活艺术的公共环境与班级环境。在综合楼与教学楼的楼道、走廊及墙面的公共环境创设上,我们以“生活空间”和“艺术长廊”为主题,自制各类绘画和手工作品作为装饰。墙顶的吊饰和边角装饰,墙面上的脸谱和相册画,主题墙上丰富多彩的生活照片和异型头像组合,使幼儿园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氛围,渗透着高雅的艺术品位。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我们围绕“阅读”、“季节”、“节日”、“民俗”等主题创建会说话的墙饰,在游戏区域为孩子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区角,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真实,探究生活。公共环境与班级环境的创设与生活智慧巧妙结合,浓浓地演绎着生活文化。
一、以幼儿为本——创设充满童趣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建设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还要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幼儿园充分开发园本资源,在净化、美化、绿化和儿童化的基础上,努力营造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多样化、现代化的幼儿园文化氛围,充满童趣的幼儿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的灵感、启迪幼儿的智慧、提高幼儿的素质。
生活区、活动区的设计相对独立,体现幼儿园特色,如主题走廊,内容经常调换,开展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幼儿园的隐性教育功能。活动室环境生动活泼,各班自己设计,体现各自的风格与追求,体现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园本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形成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使每一个区角都成为幼儿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培植“软”环境,最为重要的是在各种活动中确立具有明确文化内涵的指导思想,通过幼儿园有组织的活动把“园本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来,使幼儿园每一个人都能够亲历、参与和分享这种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以幼儿园为本——创设体现园本文化特色的精神
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建设园本文化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领导班子的建设
在一个群体中,领导班子的素质及其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必须以“讲政治”“讲学习”“讲奉献”为原则建设领导班子。一个团结协作,锐利进取,作风正派,严于律己,甘愿奉献的领导班子的形成,是各项工作顺利展开的保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抵御社会不良文化的腐蚀和影响,以德治园,以理服人,是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宗旨,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班子首先做到;要求教师不能做的,领导班子首先不能做。这样才能赢得工作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园风。
(二)注重教师群体精神
幼儿园基本是由女性组成的特殊群体,具有感情细腻,争强好胜,又极自尊等共性的特点,因此,必须重视了解每位教师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引导每位教师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教师。经常提醒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说自己应该做的,做自己所说的,查自己所做的,记自己做过的,改自己不足的。彼此间相互理解,长相处,不相疑,这样能使育人环境祥和安宁,形成凝聚力,向心力,活力和创造力,也是优质幼儿园的灵魂,生命的根基。
(三)走“科研兴园”之路
加强教科研工作,是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的引导性工作,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生源,已成为幼儿园全体教师的共识,幼儿园要以教科研为突破口,让教师在具体的科研研究情景中提高追求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使之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等,从而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机会,增强机遇,让其才能得以发展,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己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创幼儿园教育教学文化的亮点。
三、务实进取—— 打造教师专业化文化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研训理念,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采用多元化的研训方式,立足于“园本研训”,致力于“行动研究”,落实于“岗位成才”,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为其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为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一)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促专业知识素质的提高
我们积极倡导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发展学习型的群体,鼓励大家争做“善于学习、勤于反思、乐于合作、敢于创新”的老师。通过园领导引领、骨干教师带头、全员参与的方式,每学期提供菜单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让教师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骨干教师做到五“精”:精心读书、精心写论文、精心上示范课、精心带徒弟、精心搞科研;一般教师做到四“要” :要有自我发展规划、要有读书笔记、要参与科研、要有教育文章。形成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勇于钻研的良好氛围,把握教育观念的制高点,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最大极限的提高。
(二)以合作研究为载体,促专业实践智慧的增长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幼儿,加强教育活动组织能力、监控能力、指导能力等教育实践智慧基本功的训练。为此,我们结合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需要,积极倡导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有理论学习、专题讨论、课例解析、观摩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真正做到让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同行,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历程。
关键词:做好园长的基础 做好园长的关键 园长的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36-02
1 高瞻远瞩的专业思想是做好园长的基础
专业思想可以分为专业理念和专业精神两个方面:专业理念意味着管理者要站在行业的最前沿,有海纳百川的教育思想,认清教育改革的内涵和实质,用独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工作;专业的精神是专业理念实施的保证,管理者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让贯穿于心中的理念有方法、有实效地得以实施。
1.1 形成正确的办园理念
前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许多名家也谈到园长的素养,“园长是一个管理者,领导者,但她的角色首先应该是教育者,没有教育者的灵魂,领导者就没有教育的生命力”。我认为:“提倡教育家办学,并非要求每个园长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每个园长都应该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一位好园长,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外还要有实践性的教育智慧。园长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看到明天、后天的教育需要,眼睛看着历史的前方,但脚下踏着今天的现实,做有远见的园长。这就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应对变化的世界。
曾经又讲过:要求我们教育者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追求,要将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和有道德力量的国家。作为幼儿教育的管理者就要树立教育为国的思想,这样才能有高度的决策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园办园理念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才得以科学的实施。
1.2 持续发展的专业精神
幼儿园的管理者是幼儿教育的实践者,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这要求我们园长一定要具备:民主精神――让教师成为主人,畅所欲言,发挥教师主动性;还要积极听取家长的声音和合理的建议;还要关注到孩子的所需,这更是不能忽略的。科学精神――遵循办园规律、幼儿教育规律、幼儿成长规律、教师成长规律等。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培养教师良好师德修养。
园长要由从业而敬业,由敬业而乐业,将自己的幸福与教师、幼儿的幸福紧密相连,在与教师和幼儿的生活中,体会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在从而,在教育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德才学识。优秀的园长要用力工作、用脑思考、用心创造。
1.3 以专业理念为指导,以专业精神为动力,建设一流园所
专业理念和专业精神是办好一所幼儿园的基础。所谓“好”幼儿园的基本要求:(1)好的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2)好的幼儿园是智慧的组织,学习的共同体;(3)好的幼儿园也是教师成才的摇篮,好的幼儿园一定是尊重教师、关怀教师、赏识教师、激励教师,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教师实现人生的价值和事业的成功;(4)好的幼儿园是一个文化场,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呼吸着文化的气息并不断地成长,与之同化、与之共进。
建设一流的园所,必须有一流的师资;建设一流的师资,必须有一流的园所文化。幼儿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必须创造“尊重、合作、创新、发展”的园所环境,营造理解、和谐、愉悦的园所氛围,形成“人和园美”园所文化。
2 立足岗位的专业知识是做好园长的关键
幼儿教育担负着为培养人才奠基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呢?显然,必须从素质教育入手,从教育思想到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全面地进行改革,使幼儿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
作为一园之长,园长是肩负着幼儿园发展方向的决策者,全面工作质量提升的引导者和督导者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引领者等角色重任于一身。其专业引领的水平是影响一所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与教科研水平的关键因素。
2.1 园长应具有的专业知识有以下几方面
保教知识――园所教育质量的保证。
保健知识――园所保育质量的保证。
管理知识――园所内涵发展的保证。
危机知识――园所安全的保证。
保教、保健、管理以及危机知识的掌握,都需要园长要不断的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指导知识――园所内涵的保证。
2.1.1 园长为什么要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园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位著名的校长也说过;“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学校管理是办学的关键。”
既然园长是幼儿园教育的灵魂,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熟悉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精通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
2.1.2 园长要学什么
园长要努力成为“学习型”的幼儿园管理者,使其具有渊博的学识、精深的业务技能。那么,园长应该学什么呢?世界上的书太多,若不加以选择,盲目阅读,定然收效甚微。读书观倾向于需要什么就先读什么。园长除了阅读政治理论类书籍外,还要读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
(1)向书本学习:一是学习有关政治理论书籍,认清形势,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二是学习有关法律的书籍,领悟各种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园纪、园规,做到知法懂法,依法治园。三是阅读经典名著、刊物、书籍,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开阔视野,积淀文化底蕴。园长要跳出教育狭小的圈子,可以从教育外部来看教育,从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和追求幼儿教育的发展。
(2)向他人学习:重视参观活动,与姐妹园之间互相交流办园经验,力争成为幼儿园管理的专家,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还要向自己学,也就是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做出科学的决策。
(3)学业务:园长要听教师的课程,了解教育《纲要》,能够很好的评价教师的教学和游戏。看活动能够锻炼园长把握真实的课堂,这是园长的基本功,园长的能力不只是在管理上,还表现在对教师课程、游戏的点评上。这个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园长除了要了解教学、教研,对中层的管理者提出管理建议,还要管理人事、财务工作,还必须要掌握人事制度、工资、职务评定的政策和有关财经纪律等等。
2.2 运用多种方式查班,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1)扫描式查班: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查看各班工作,这种查班方式,可以帮助园长全面了解教师整体的工作状态和教育现状。如通过扫描式查班,发现幼儿园整体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或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中对幼儿的有效指导情况等。
(2)分段式查班:分段式查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幼儿园不同年龄班进行查班。另一种是根据工作的类别分段查班。如将工作划分为教学活动、主题环境创设、区域材料投放、户外活动等,分别进行查班。
(3)聚焦式查班:这种方法是根据教学或研究中的某个问题,进行重点的分析、诊断并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园长只有将多种查班方法相结合,才能较准确地发现问题,为园所保教工作质量的推进找准切入点。
(4)园长要有专业的洞察力。园长要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能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并能对幼儿园的发展提出建设性、发展性的意见。园长是教师的首席,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引领教师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社会飞速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新事物、新问题,要求园长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思考及时预见或把握事物发展的变化,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开拓思路,总结新经验,办出幼儿园的特色。
通过学习,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找准适合本园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做有内涵的事业,做有思想的引领者,努力使自己做一名会管理、懂专业、能决策、擅指导的知识型管理人才,这也正是当今社会对广大的园长提出的根本要求。
3 专业能力是园长专业成长的保障
园长的专业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园所环境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幼儿园就像一个圆,圆周是无限的。园长是半径,它决定着圆的大小和面积,半径越长,教育的世界就越广阔。可以说园长的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半径长度的重要依据。
园长的专业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园所文化建设、环境建设、队伍建设。
3.1 文化建设
园长要具备统领全局的决策能力:要做一名合格的园长,还要求园长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进而具有驾驭全局、统领全局的决策能力。作为园长,要清晰地明确自己幼儿园的现状,优势是什么,如何发挥优势?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采取哪些措施去解决?心中要明确幼儿园发展的总目标,设定长期、中期、短期目标,为达到目标应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等。同时让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及发展目标,明确自己与幼儿园发展的关系,带领教师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那么如何让教师喜欢这所幼儿园呢?这就需要管理――为教师自主发展搭建平台,使之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到职业的幸福。尤其是现在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教师发展出现了“高原现象”他们已经厌倦了自上而下的单项式的工作安排,过去的管理:我说你听,我安排你去做。由于我们强调制度管理的规范有序,忽视了教师教学实践中发挥创造性的需求,重视教师群体的统一管理,忽视教师所处教育环境的优化,我们为教师创造了什么样的有益于教师发展的环境呢?管理方式的变革: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给教师机会发挥自己的主见,做出自己的决定;营造幼儿园积极的研讨气氛和宽松的人文环境,鼓励教师的创造价值;淡化评价的鉴定功能,凸现评价的教育诊断作用,建立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资助提高的评价制度与形式。
3.2 环境建设
环境对幼儿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已成为基本要求。创设良好的环境应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和教育相适应,因此在创设环境要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
(1)以幼儿为本: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想看、能看、乐于看,想玩、能玩、乐于玩;想说、能说、乐于说;想摸、能摸、乐于摸,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空间。方便教师粘、展、换的互动环境。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以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
(2)目标物化于环境之中:幼儿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认知能力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幼儿的思维方式决定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具体形象的协助,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因此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与环境之中是幼儿教育的独特之处。
(3)体现园所特色:什么是特色?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风格与色彩,幼儿园办园特色是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创新而发展起来的风格与特色,是区别于其它幼儿园的、稳定的、个性化的特征,是幼儿园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3.3 注重队伍建设
园长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估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同样,园长是幼儿园的关键,其人格威望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发展。一个优秀的园长,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一个好的园长,她要刻苦修炼自己的德行,以自己优秀的品行感染教师,做“师表”的表率,这是树立园长威信的重要前提。一份坚定的信念、一个宽容的胸怀、一道自省的目光、一种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些都是一名优秀的园长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园长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份责任”。作为园长,要提高人格魅力,平时就要注意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唤起教师们对你的尊敬、佩服,唤起教师们的亲近感,使教师能够在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用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瑞吉欧;幼儿教育;学前课程
1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的主要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吉欧幼儿教育逐渐走向国际社会,其教育理念非常丰富,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1科学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
在瑞吉欧看来,儿童是社会成员之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继承者、参与者与创造者,儿童拥有自己的文化与权利。他们能广泛运用、创造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并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他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及经验。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马拉古齐形象地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如语言、绘画、雕刻、泥工、建造、肢体动作等等。”[1]26瑞吉欧人认为教育要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实施,应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经验出发,让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在重“教”之时,更应重“学”,以学定教。根据幼儿的行为反应决定主题进行的时间与空间。幼儿教师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权威者、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儿童也不是被教育者,儿童的行为引领着教师的教育,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
1.2注重关系的建立
在瑞吉欧学校,教育者与儿童、家庭、社区公民在一个和谐、民主、文明的世界中对话,民主参与与合作是他们实施幼儿教育的砝码。教育者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关注、关心每一个儿童,但并不是孤立、片面地看待儿童。关系是幼儿教育长远发展的枢纽,促使幼儿与他人建立关系并及时、有效、良好的互动,是幼儿完成教育目标、走向世界的基石。幼儿与教师即使有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的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校与家长、社区人员建立起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意大利人坚信,个人———“我”只有在团体———“我们”中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之间建立集体协作的关系,通过认知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来共同进步。
1.3教学记录的影响力
在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教学记录是其重要的教育精髓之一。教师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幼儿,与幼儿耐心地交流,通过幼儿作品、文字、声像资料等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资料收集与记录。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使用多种符号表征世界的方式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与诠释,不断反思与总结幼儿的优缺点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对自己及幼儿的发展做出评价与展望,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幼儿,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拓宽教学思路。记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而且可以促使师幼互动,促进家园共育。
1.4生成课程和方案探究
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强调团体中心、关系与互动中心,构建孩子与教师、成人一起游戏、工作、对话、创新的课程模式;强调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建构自己的文化。瑞吉欧幼儿教育取向认为,“与幼儿共事,是由三分之一的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和新事物构成的。”[2]方案课程在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以“课程就是所发生”的为课程观,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倡导教育应当“引导人去探索知识”,“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3]190。其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是在即时的情境、突发的事件中生成,是教师与幼儿对话、探究、合作的结果。方案课程在横向上将认知、情感、技能等多种领域加以组织和整合,纵向上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与方案。
1.5工作坊是儿童成长的乐园
瑞吉欧教育中,“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位老师”。环境创设以家庭社区、文化折射、年龄发展、时间与空间、尊重使用者、评估更新为原则;坚持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之一的价值取向。瑞吉欧的工作坊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收集了幼儿的各种学习作品,而且收集、记录着老师及家长们研究学习的各种成果。马拉古奇说:“工作坊是幼儿双手和心智探索的空间,是课程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更多,所以‘工作坊是激发幼儿的地方’。”[4]137-140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互相接近,一起游戏、对话,享受童年的乐趣。
2瑞吉欧教育理念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启示我们,要在中国文化的视角下,在我国先进、优秀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势的学习并吸收其教育精髓,从中获取灵感,得到感悟。
2.1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我国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秉持“以教定学”的主旨,课程实施以教师为中心。课程设计目标化、成人化、知识化;课程内容以教材为主,小学化倾向严重;课程实施机械、死板、非游戏化;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是教材内容的“搬用工”,儿童对教师更多的是害怕与服从。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与关注儿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来实现的,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5]。课程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将计划性与生成性结合;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同时具有兴趣性、启蒙性、安全性、适宜性、可探究性、整合性;教学活动生动、有序、以学定教。
2.2注重关系的建立,构建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在瑞吉欧,学校与家长、社区建立对话、合作、共同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瑞吉欧学校的课堂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错误”观点的存在,是儿童和教师发表各种不同观点的场所。在我国,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及幼儿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其“关系”的建立及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的开发不容乐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及社区公民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其社区及社会文化建设带来的相关益处;家园及社区关系的建立被功利化;社区发展的重心只在文化建设上。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家长、学校、社区共同管理的关系;提高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的“儿童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幼儿园文化的建设中来,使其在成员合作中找到平衡点,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平等、和睦,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自由发展,逐渐壮大;将自身文化渗透到学校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及社会文化中,为孩子建立幸福、快乐的家园。
2.3在记录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我国,教师的记录面临着巨大挑战。教师队伍发展缓慢,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幼儿园班额较大,教师难以记录幼儿的成长经历;教育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学记录流于形式;家长的参与度低,其记录的效度难以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模糊。由此可见,各方面的制约使得教师教学记录的意义难以显性。因此,我们应通过记录及观察的方法去研究教师与儿童的成长及发展。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加快学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精神。其次,缩小幼儿园班额,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观察、记录幼儿成长的点滴。再次,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再者,让更多的老师、专家、学者参与到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最后,规范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给教师一个公平、民主、和谐的工作及学习环境。
2.4以方案课程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瑞吉欧教育之所以创造出自己的国际之路,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教育者可以拥有自己的教育内容、方法及体系,他们可以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也可以不遵循任何国家预设的课程内容框架。其课程的主要运行形式是方案活动,主题的开展以“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对生成性的方案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预制性与生成性把握不准,找不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学习、同化、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构建弹性课堂,促进幼儿智慧的成长。鼓励教师学习生成课程理论,处理好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提高教师在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驾驭生成性与预设性关系的能力;鼓励家长及社区人员为生成课程的实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完善教师培养及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保障幼儿园、家长、社区及专家、骨干教师的协作机制。
2.5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儿童是环境的产物,瑞吉欧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是儿童周围的环境,来自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6]。“工作坊”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精髓,代表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文化特色及人文情怀,代表着人类基础生活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特质。在我国,活动室就是工作坊的缩影,记录着教师与幼儿的成长经历,记载着我们的文化精髓,寄托着国家及民族的希望。然而,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幼儿及家长的参与;以视觉刺激为“美与教育”的象征,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被淹没;重视物质环境创设,忽视精神环境创设,对环境的理解片面;追求昂贵、时尚的教育资源,乡土教育资源被边缘化。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本、归还幼儿、家长、社会人员的主动权、参与权、自。根据各地发展差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幼儿园课程思路,进行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完善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7]。既重视物质环境的建设,又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活动室的建设避免“唯美的误区”“文字的误区”和“结构的误区”[8]。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具有教育性、环保性、适宜性的幼儿园文化,使园内环境自然化、多元化、民族化、生态化、生活化、动态化。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卡洛琳•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埃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
[5]郑益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J].文教资料,2011(28):138.
[6]李从军.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模式述评[J].教育论坛,2015(320):297.
[7]朱从琴.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园本课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17.
关键词:瑞吉欧;幼儿教育;学前课程
1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的主要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吉欧幼儿教育逐渐走向国际社会,其教育理念非常丰富,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1科学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
在瑞吉欧看来,儿童是社会成员之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继承者、参与者与创造者,儿童拥有自己的文化与权利。他们能广泛运用、创造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并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他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及经验。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马拉古齐形象地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如语言、绘画、雕刻、泥工、建造、肢体动作等等。”[1]26瑞吉欧人认为教育要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实施,应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经验出发,让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在重“教”之时,更应重“学”,以学定教。根据幼儿的行为反应决定主题进行的时间与空间。幼儿教师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权威者、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儿童也不是被教育者,儿童的行为引领着教师的教育,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
1.2注重关系的建立
在瑞吉欧学校,教育者与儿童、家庭、社区公民在一个和谐、民主、文明的世界中对话,民主参与与合作是他们实施幼儿教育的砝码。教育者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关注、关心每一个儿童,但并不是孤立、片面地看待儿童。关系是幼儿教育长远发展的枢纽,促使幼儿与他人建立关系并及时、有效、良好的互动,是幼儿完成教育目标、走向世界的基石。幼儿与教师即使有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的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校与家长、社区人员建立起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意大利人坚信,个人———“我”只有在团体———“我们”中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之间建立集体协作的关系,通过认知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来共同进步。
1.3教学记录的影响力
在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教学记录是其重要的教育精髓之一。教师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幼儿,与幼儿耐心地交流,通过幼儿作品、文字、声像资料等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资料收集与记录。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使用多种符号表征世界的方式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与诠释,不断反思与总结幼儿的优缺点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对自己及幼儿的发展做出评价与展望,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幼儿,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拓宽教学思路。记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而且可以促使师幼互动,促进家园共育。
1.4生成课程和方案探究
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强调团体中心、关系与互动中心,构建孩子与教师、成人一起游戏、工作、对话、创新的课程模式;强调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建构自己的文化。瑞吉欧幼儿教育取向认为,“与幼儿共事,是由三分之一的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和新事物构成的。”[2]方案课程在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以“课程就是所发生”的为课程观,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倡导教育应当“引导人去探索知识”,“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3]190。其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是在即时的情境、突发的事件中生成,是教师与幼儿对话、探究、合作的结果。方案课程在横向上将认知、情感、技能等多种领域加以组织和整合,纵向上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与方案。
1.5工作坊是儿童成长的乐园
瑞吉欧教育中,“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位老师”。环境创设以家庭社区、文化折射、年龄发展、时间与空间、尊重使用者、评估更新为原则;坚持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之一的价值取向。瑞吉欧的工作坊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收集了幼儿的各种学习作品,而且收集、记录着老师及家长们研究学习的各种成果。马拉古奇说:“工作坊是幼儿双手和心智探索的空间,是课程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更多,所以‘工作坊是激发幼儿的地方’。”[4]137-140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互相接近,一起游戏、对话,享受童年的乐趣。
2瑞吉欧教育理念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启示我们,要在中国文化的视角下,在我国先进、优秀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势的学习并吸收其教育精髓,从中获取灵感,得到感悟。
2.1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我国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秉持“以教定学”的主旨,课程实施以教师为中心。课程设计目标化、成人化、知识化;课程内容以教材为主,小学化倾向严重;课程实施机械、死板、非游戏化;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是教材内容的“搬用工”,儿童对教师更多的是害怕与服从。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与关注儿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来实现的,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5]。课程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将计划性与生成性结合;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同时具有兴趣性、启蒙性、安全性、适宜性、可探究性、整合性;教学活动生动、有序、以学定教。
2.2注重关系的建立,构建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在瑞吉欧,学校与家长、社区建立对话、合作、共同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瑞吉欧学校的课堂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错误”观点的存在,是儿童和教师发表各种不同观点的场所。在我国,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及幼儿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其“关系”的建立及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的开发不容乐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及社区公民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其社区及社会文化建设带来的相关益处;家园及社区关系的建立被功利化;社区发展的重心只在文化建设上。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家长、学校、社区共同管理的关系;提高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的“儿童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幼儿园文化的建设中来,使其在成员合作中找到平衡点,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平等、和睦,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自由发展,逐渐壮大;将自身文化渗透到学校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及社会文化中,为孩子建立幸福、快乐的家园。
2.3在记录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我国,教师的记录面临着巨大挑战。教师队伍发展缓慢,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幼儿园班额较大,教师难以记录幼儿的成长经历;教育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学记录流于形式;家长的参与度低,其记录的效度难以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模糊。由此可见,各方面的制约使得教师教学记录的意义难以显性。因此,我们应通过记录及观察的方法去研究教师与儿童的成长及发展。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加快学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精神。其次,缩小幼儿园班额,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观察、记录幼儿成长的点滴。再次,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再者,让更多的老师、专家、学者参与到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最后,规范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给教师一个公平、民主、和谐的工作及学习环境。
2.4以方案课程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瑞吉欧教育之所以创造出自己的国际之路,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教育者可以拥有自己的教育内容、方法及体系,他们可以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也可以不遵循任何国家预设的课程内容框架。其课程的主要运行形式是方案活动,主题的开展以“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对生成性的方案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预制性与生成性把握不准,找不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学习、同化、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构建弹性课堂,促进幼儿智慧的成长。鼓励教师学习生成课程理论,处理好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提高教师在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驾驭生成性与预设性关系的能力;鼓励家长及社区人员为生成课程的实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完善教师培养及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保障幼儿园、家长、社区及专家、骨干教师的协作机制。
2.5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儿童是环境的产物,瑞吉欧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是儿童周围的环境,来自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6]。“工作坊”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精髓,代表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文化特色及人文情怀,代表着人类基础生活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特质。在我国,活动室就是工作坊的缩影,记录着教师与幼儿的成长经历,记载着我们的文化精髓,寄托着国家及民族的希望。然而,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幼儿及家长的参与;以视觉刺激为“美与教育”的象征,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被淹没;重视物质环境创设,忽视精神环境创设,对环境的理解片面;追求昂贵、时尚的教育资源,乡土教育资源被边缘化。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本、归还幼儿、家长、社会人员的主动权、参与权、自。根据各地发展差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幼儿园课程思路,进行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完善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7]。既重视物质环境的建设,又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活动室的建设避免“唯美的误区”“文字的误区”和“结构的误区”[8]。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具有教育性、环保性、适宜性的幼儿园文化,使园内环境自然化、多元化、民族化、生态化、生活化、动态化。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卡洛琳•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埃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
[5]郑益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J].文教资料,2011(28):138.
[6]李从军.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模式述评[J].教育论坛,2015(320):297.
[7]朱从琴.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园本课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