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知识管理范文

高效知识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知识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效知识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知识管理

Abstract: Knowledge management occurs after human beings enter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t present, the service of library literature information has reached the stage of knowledge service. It is critical to raise the lev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training, consulting and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itera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knowledge management

随着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逐渐从原始文献层面突破到知识单元层面,这一变革不仅将其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其运作方式。本文从分析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入手,探讨知识管理与传统图书馆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知识管理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组织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 知识管理的产生

工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出现了以科技为生产力的知识经济。它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经济模式的转变引起了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变化,知识作为生产资源进入生产中而使之成为资本确立下来。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认为,“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1],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知识管理出现的直接动因。

信息技术大大改进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手段,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并使信息交流以更为高效的方式进行。这一切都为知识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知识管理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提出来的,虽然人们对知识管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2],但从各种不同中的表述中,我们发现:知识管理就是组织间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一系列的过程。它是在组织心理学、图书情报学、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边缘科学,目的就是在达到目标和完成任务时最充分地利用知识的成果。知识管理力求在知识创新与知识利用方面来服务于实际工作,也就是说,它是一门从一个组织的知识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艺术。

目前,美国高等院校已经接受了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工作之中,目的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最新的学术知识。

高校与高校图书馆人员通过教学、科研和服务活动把信息资源转换成读者需要的信息场所,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在工作人员的头脑里产生了显性的或隐性的知识积累。如何将这些集中于一个人或一个过程中的信息与知识被多功能的集体所拥有,通过知识中介,促进知识创新,形成智慧,从而增强组织竞争力,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高校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便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根据知识管理的特点,我们可以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创建知识库、改进知识检索、改善知识环境、管理知识资产。

(一)知识库建设

就高校图书馆而言,知识管理首先得创建知识库,而创建知识库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在馆员的中介作用下,能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需要的院系领导,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我们知道,大多数一体化的图书馆系统包含有一个提供有关图书馆运作与读者活动信息的部分。这类信息可以被用来创造显性的组织知识,用来说明服务,引导运作,或衡量目标的实现。例如,当这些专题数据被加到原有数据库时,专题数据库就产生了。这些资料加上流通与网上评论就可以为潜在的读者提供传播信息的提示。以上情况说明,作为一体化图书馆系统日常搜集信息,可以被用来创造信息、共享信息,以改进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现有资料创造知识,就会增加一体化图书馆系统的价值。同时,外部的知识库也可以用来达到组织目标。几年前,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老师在发表学术著作时选择了质量为上、而非数量为上的标准,通过图书馆信息来决定他们将在哪一种期刊上发表他们的论文。近年来,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理论与研究知识库的创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数字化网络参考服务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

(二)知识检索

在创建知识库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必须改进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用来改进、检索和传递组织知识的,它往往是通过创造专家网络来实现的。这个网络是由个人与他们需要的专家组成,进而构建一个有共同兴趣的集合体。一种方法是由来自几个高校的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网络,他们在一起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另一种方法是创造黄页。按照专家各自不同的特长,分成几类。除此之外,组织内部交叉培训,或与其他部门互相交换也是必要的。

美国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已经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图书馆来改进目前图书馆的服务,以加强知识传递。虚拟图书馆强调服务的主动性。比如有选择的信息流通与有选择的文献传递。另外,研究咨询人员也会把研究团队的知识与虚拟图书馆的知识结合起来,以确认有用的研究信息,并把研究信息直接传递给读者。

技术创新能改进知识过程。如英国石化成功运用电视会议,减轻维修人员的体力,提高维修效率。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图书馆早在1990年的组织活动中即把E-mail当作一项战略资源来对待,结果使他们的组织效率大大提高。[3]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检索时效性要求高,针对性强。如果不能即时地根据用户所需输出知识,那么,不仅会让创建的知识库失去价值,浪费资源,而且将会给教学、科研乃至领导决策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多角度的检索点,使之具有全文检索、分类检索、主题检索、实时数据更新等功能的检索系统。以高校图书馆网站为门户站点,把分布在计算机网络上的各种数字资料进行分类、索引、管理、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搜索、浏览、下载、运行等应用服务。[4]

(三)改善知识环境

创建知识库、构建强大的知识检索系统之后,还必须改善知识环境。馆员主要是创造一个能够促进知识创新与传递的环境。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拥有的关于读者的默契知识能够被系统中的工作人员所分享,那么就会出现更有效的图书馆主页。为了创造一个能够支持这种知识的环境,管理人员必须在员工之间创造有效的联系方式,必须能够提供信息资源。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是改进知识环境的一个好例子。它除了向其他数字信息资源提供一体化图书馆系统的有效链接外,还支持数字信息、出版项目在为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和整个组织传递文件的过程中提供接口。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电子出版项目都在这种合作性环境中受益。同时,图书馆还可额外获取内在价值很高的信息源。[5]

(四) 管理知识资产

我国大部分图书馆每年都对它们的知识资源进行内部审计,但在审计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登记物质财产和容易数量化的活动,而对它们的知识财产获得的最大回报,却没有审计过。对于如何评估工作人员头脑中的知识,如何评估存在于他们活动过程中及产品中的知识价值,如何评估它们通过电子方式获取的与日俱增的信息却没有认真考虑过。相反,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知识资产的管理。如日本Kao公司和夏普公司就开创了一条创造与利用组织知识的途径。[2]这两个公司都定期地为员工提供创新的机会,讨论资源重新配置,然后迅速在全公司范围内决策。

三、结语

在知识管理和高校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首先,知识管理主要是以目标为导向。组织目标改变了,知识管理也会随之改变。其次,从读者的角度讲知识管理则活跃得多,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更容易开启对话。第三,传统图书馆试图要求每个人做所有的事情,而知识管理则是要求工作相对集中并且有选择性。第四,知识管理关注知识的时间价值,这也是过去高校图书馆所没有的。

传统的图书馆本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精神一直都在努力为各种生产活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有的甚至创造出了很多经验。但是,这些工作相对于图书馆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而言,其作用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当人们对寓于文献这一载体之中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之后,继而由此展开的工作便有了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刘茂生.图书馆知识管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20-25.

[2]李伟华.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3]CHARLE T TOWNLEY.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academic libraries[J].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2001(1):16-20.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知识管理

Abstract:Knowledgemanagementoccursafterhumanbeingsentertheeraofknowledgeeconomy.Atpresent,theserviceoflibraryliteratureinformationhasreachedthestageofknowledgeservice.Itiscriticaltoraisethelevelofknowledgemanagementinuniversitylibrariestomeettheneedsofteaching,training,consultingandscientificdecisionmaking.

Keywords:university;library;iterature;informationservice;knowledgemanagement

随着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逐渐从原始文献层面突破到知识单元层面,这一变革不仅将其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其运作方式。本文从分析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入手,探讨知识管理与传统图书馆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知识管理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组织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知识管理的产生

工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出现了以科技为生产力的知识经济。它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经济模式的转变引起了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变化,知识作为生产资源进入生产中而使之成为资本确立下来。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认为,“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1],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知识管理出现的直接动因。

信息技术大大改进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手段,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并使信息交流以更为高效的方式进行。这一切都为知识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知识管理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提出来的,虽然人们对知识管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2],但从各种不同中的表述中,我们发现:知识管理就是组织间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一系列的过程。它是在组织心理学、图书情报学、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边缘科学,目的就是在达到目标和完成任务时最充分地利用知识的成果。知识管理力求在知识创新与知识利用方面来服务于实际工作,也就是说,它是一门从一个组织的知识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艺术。

目前,美国高等院校已经接受了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工作之中,目的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最新的学术知识。

高校与高校图书馆人员通过教学、科研和服务活动把信息资源转换成读者需要的信息场所,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在工作人员的头脑里产生了显性的或隐性的知识积累。如何将这些集中于一个人或一个过程中的信息与知识被多功能的集体所拥有,通过知识中介,促进知识创新,形成智慧,从而增强组织竞争力,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高校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便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根据知识管理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创建知识库、改进知识检索、改善知识环境、管理知识资产。

(一)知识库建设

就高校图书馆而言,知识管理首先得创建知识库,而创建知识库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在馆员的中介作用下,能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需要的院系领导,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我们知道,大多数一体化的图书馆系统包含有一个提供有关图书馆运作与读者活动信息的部分。这类信息可以被用来创造显性的组织知识,用来说明服务,引导运作,或衡量目标的实现。例如,当这些专题数据被加到原有数据库时,专题数据库就产生了。这些资料加上流通与网上评论就可以为潜在的读者提供传播信息的提示。以上情况说明,作为一体化图书馆系统日常搜集信息,可以被用来创造信息、共享信息,以改进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现有资料创造知识,就会增加一体化图书馆系统的价值。同时,外部的知识库也可以用来达到组织目标。几年前,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老师在发表学术著作时选择了质量为上、而非数量为上的标准,通过图书馆信息来决定他们将在哪一种期刊上发表他们的论文。近年来,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理论与研究知识库的创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数字化网络参考服务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二)知识检索

在创建知识库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必须改进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用来改进、检索和传递组织知识的,它往往是通过创造专家网络来实现的。这个网络是由个人与他们需要的专家组成,进而构建一个有共同兴趣的集合体。一种方法是由来自几个高校的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网络,他们在一起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另一种方法是创造黄页。按照专家各自不同的特长,分成几类。除此之外,组织内部交叉培训,或与其他部门互相交换也是必要的。

美国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已经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图书馆来改进目前图书馆的服务,以加强知识传递。虚拟图书馆强调服务的主动性。比如有选择的信息流通与有选择的文献传递。另外,研究咨询人员也会把研究团队的知识与虚拟图书馆的知识结合起来,以确认有用的研究信息,并把研究信息直接传递给读者。

技术创新能改进知识过程。如英国石化成功运用电视会议,减轻维修人员的体力,提高维修效率。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图书馆早在1990年的组织活动中即把E-mail当作一项战略资源来对待,结果使他们的组织效率大大提高。[3]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检索时效性要求高,针对性强。如果不能即时地根据用户所需输出知识,那么,不仅会让创建的知识库失去价值,浪费资源,而且将会给教学、科研乃至领导决策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多角度的检索点,使之具有全文检索、分类检索、主题检索、实时数据更新等功能的检索系统。以高校图书馆网站为门户站点,把分布在计算机网络上的各种数字资料进行分类、索引、管理、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搜索、浏览、下载、运行等应用服务。[4]

(三)改善知识环境

创建知识库、构建强大的知识检索系统之后,还必须改善知识环境。馆员主要是创造一个能够促进知识创新与传递的环境。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拥有的关于读者的默契知识能够被系统中的工作人员所分享,那么就会出现更有效的图书馆主页。为了创造一个能够支持这种知识的环境,管理人员必须在员工之间创造有效的联系方式,必须能够提供信息资源。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是改进知识环境的一个好例子。它除了向其他数字信息资源提供一体化图书馆系统的有效链接外,还支持数字信息、出版项目在为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和整个组织传递文件的过程中提供接口。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电子出版项目都在这种合作性环境中受益。同时,图书馆还可额外获取内在价值很高的信息源。[5]

(四)管理知识资产

我国大部分图书馆每年都对它们的知识资源进行内部审计,但在审计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登记物质财产和容易数量化的活动,而对它们的知识财产获得的最大回报,却没有审计过。对于如何评估工作人员头脑中的知识,如何评估存在于他们活动过程中及产品中的知识价值,如何评估它们通过电子方式获取的与日俱增的信息却没有认真考虑过。相反,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知识资产的管理。如日本Kao公司和夏普公司就开创了一条创造与利用组织知识的途径。[2]这两个公司都定期地为员工提供创新的机会,讨论资源重新配置,然后迅速在全公司范围内决策。

三、结语

在知识管理和高校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首先,知识管理主要是以目标为导向。组织目标改变了,知识管理也会随之改变。其次,从读者的角度讲知识管理则活跃得多,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更容易开启对话。第三,传统图书馆试图要求每个人做所有的事情,而知识管理则是要求工作相对集中并且有选择性。第四,知识管理关注知识的时间价值,这也是过去高校图书馆所没有的。

传统的图书馆本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精神一直都在努力为各种生产活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有的甚至创造出了很多经验。但是,这些工作相对于图书馆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而言,其作用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当人们对寓于文献这一载体之中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之后,继而由此展开的工作便有了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刘茂生.图书馆知识管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20-25.

[2]李伟华.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3]CHARLETTOWNLEY.Knowledgemanagementandacademiclibraries[J].CollegeandResearchLibraries,2001(1):16-20.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教师;知识管理

1前言

知识管理已逐渐受到企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之相关的研究及书籍近几年陆续出现,越来越多企业也纷纷相应成立相关的岗位,以落实执行知识管理的工作。许多组织都在着力于通过知识管理以改善企业效率,在各组织中积极推广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以技术架构为基础建立框架,用以对知识的获取、应用和合作。对于高校而言,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已不像从前一样只能靠口述或是文字来传授知识。在信息化的环境中,高校教师能选择更多方法辅助本身的教学活动。相对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获取上也有更多的选择,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逐渐被更生动的知识传授方式,更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渠道所替代,高校教师也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管理流程,将教师自我知识进行条理化管理,使其教学水平和竞争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2个体知识管理

何为知识管理?Galbreath认为知识管理应由个体开始、其次为组织的个别单位、跨领域或跨单位、全方位的实施,最后逐渐扩展到与其他组织的合作。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及知识的转换和创新进行管理,一方面,将知识视为物体,另一方面也将知识视为一种过程。就其主体而言,进行知识管理者可能是个体或组织,由此便形成所谓的个体层次或组织层次的知识管理;就其手段而言,知识管理不单是技术问题,还有一部分是策略问题,同时也强调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总而言之,知识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循环过程,只有结合科技与人,兼顾内容与过程,才能促成真正有效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应由个体做起,目的是帮助个体更有效率地将知识付诸于实践,以协助组织的发展。个体的知识管理可以将个体兴趣和工作需要作为其出发点。个体是组织的基本单位,个体知识管理即是组织知识管理的基础,它与组织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是每一个体的工作,知识管理者的例行工作需要搜寻、利用、创造以及分享,因此应鼓励所有的员工都能管理知识。在终生学习时代中,个体不但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现有知识的消费者,而且后者的作用更加明显。个体为何追求知识,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进而提升个体自身的能力,并在组织中占居一席之地。此外,个体除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外,还应积极投入到知识的创新中去,努力创造出新的知识。第一,知识计划:秉持自我负责态度确立完善的知识计划,并妥善做好目标、时间以及情况三方面分析。第二,知识评价:对个体知识管理整体方案进行自我评价及总体性评价。第三,知识展现:此过程主要包括对信息和知识来源的识别。前者包括对个体已掌握知识的分析及个体对新知识的需求分析,后者则涵盖对查寻到的信息来源可靠程度的分析。第四,知识产生:针对各类的知识形式,如文本、演说、图书资料、影像作品、多媒体课件以及学习软件等进行信息处理与知识体系的建构。第五,知识传播:知识传播过程主要涉及与他人的信息与知识的沟通和交流。在个体间知识的沟通互动之中,其重要的沟通和交流工具大多依靠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第六,知识运用:个体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一种适当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第七,压力与缺失管理:通过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对其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并能从发现的错误中不断总结。

3高校教师的知识管理

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体隐性知识外显化的过程。由于高校教师个体知识有高度的经验性、脉络性与内隐性,因此为了提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别需要通过外显化与理性化的努力,才能使此种看似庞杂、无价值的隐性知识,得到系统性的整理,以增进其流通性与可接近性。有学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身为高校教师必须有良好的知识管理能力,包括信息运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知识分享能力,即教师也要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查询教学资料,并加以有意义和有系统的组合,并且能与师生互相分享,以丰富和强化教师教学能力。高校教师身为一个知识工作者,对于社会全体知识进步的推动与探索,相对于其他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高校教师在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上面,更应该有积极作为,不但能够管理个体知识,并且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管理知识,成为掌握时代知识的主人。以高校教师身处的环境而言,知识管理也有其重要意义:第一,从知识管理流程的视角定义:知识管理主要包含知识的判别、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创新、知识的分享以及知识的储存等流程。以高校而言,需了解哪些是有用的知识、摸清获得知识的渠道、建立高校知识流动与分享的渠道,最后还需整理出一套系统完整的知识,以书面或电子方式建档。第二,从知识管理的目的角度定义:知识管理能增进组织获取更新知识的绩效,并解决复杂或重复的教学与行政作业。第三,从知识管理功能的视角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更高效地管理高校的智慧资本或知识资产,能将高校的显性知识或隐性知识有效的运用,以累积高校的无形学术财富,从而能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4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BillGate指出知识管理要有完善的功能必须有工具加以辅助才行。其基本的几个条件包含资料库、档案以及电子邮件和工作流程的应用软件。此外,还包括了特别搜寻的功能。Graham则认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类沟通方式,因此它被视为沟通技术革命的产物。此种沟通技术的革命,通过信息技术来不断创新知识,并提供传播与扩散渠道,使知识的普及与应用更加便利。这样的变化也使得人们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逐渐进入了以信息化学习手段学习的环境,一种运用网络传播、获取学习信息及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管理存在四方面的影响:其一,可以很方便地延伸个体在组织内部的网络;其二,可以提供一种快速学习别人知识的途径;其三,信息技术可以方便提供对知识的快速获取、更新以及存储;其四,可以使得结构化知识在组织内部向垂直和水平两个纬度快速扩散。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已融入个体在知识管理的要素中,造成个体在处理信息的模式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第一,多媒体的应用使信息型态的转变。所谓多媒体,是一种以电脑为中心结合所有已知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影像、视讯等,是各种资源的结合体。以往单独存在的书、杂志(文字)、录音磁带、电视、电影、录像带,通过多媒体的整合能呈现不同一般的效果。第二,信息搜寻、纪录、内部查询的便利性与可扩充性。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过去从内部资料库搜寻的资料,也就是个体整理过的笔记、图片、摘要等以及外部资料(图书馆、杂志社等)更加快速与便利。也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互相沟通交流,并且累积大量知识加以活用。第三,信息储存空间的改变。传统上对个体资料库的建立以分类卡为基础(包括个体的藏书、书报剪辑、讲义目录、会议记录等),而当个体资料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物理储存空间有限,对资料的保存和检索就会变得特别困难。但是信息技术在资料储存与处理能力上更有助于解决知识凌乱多变及难以保存的问题,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知识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及贡献。第四,将信息做结构化系统分类。由于个体所属的专业有所不同,传统的知识分类尽量采取较简单且易于检索的方式。而运用结构化的分析架构,可依据运用数据库技术和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对已有知识做分门别类的安排,并可对个体在知识的创造及运用的衔接上起到协助作用。

5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策略

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策略是指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如何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判断其所具有的显性、隐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整理、储存、传播以及创造。其目标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教师知识储备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管理,从而提升知识应用及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升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目的。第一,高校教师要很好进行个体知识管理,高校首先应该建设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中心,比如建设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应用,网络教学资源中心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也给教师也提供了一个获取各种教学资源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咨询课程与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资源中心的帮助,培养自我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第二,使用专门的软件来进行个体知识管理。由于高校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大部分教师对概念地图等知识管理软件并不是很清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教师知识管理的技术和软件平台,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相关软件应用能力。第三,高校教师可以享用互联网中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相关网络搜索技术,下载电子书籍和相关期刊网上的学术资料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专业信息;还可以登陆专业的学科网站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此外散布在互联网中的许多专业论坛也是高校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很好补充。第四,高校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或者及时聊天工具,如QQ、MSN、E—Mail、BBS、个体网站等建立虚拟社区来促进彼此之间的知识共享。在教师虚拟社区内,教师围绕共同的主题发表各自见解,进行知识分享。在同一虚拟社区汇集的教师越多,社区内所集聚的知识也越多,其学术价值也越高。在虚拟社区内,高校教师可以将自己获得的相关知识上传在QQ空间中,供大家转载、阅读,也可以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点滴教学经验和不足以微博的形式让同行借鉴和评论,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和专业水平。

作者:李乐婷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参考文献:

[1]万利平.云时代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知识聚集地与集散中心,充分发挥着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保障了文献知识得以保存与利用,促进了隐性知识的转化利用与科学管理。高校图书馆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其与知识管理理念不谋而合,因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提高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度,并且将其在日常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予以实践,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

高校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便是对其馆藏知识进行整理、分类以及数据处理,便于读者进行知识查阅,其工作性质刚好与知识管理理念不谋而合。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之下,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掌握管理书籍、先进服务以及相应的信息技术,这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对知识管理的高效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实力,并且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知识服务。(一)满足拓展服务功能的需求。在高校图书馆当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渗透知识管理理念,能够满足当前高校图书馆深化及拓展服务功能的需求,进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质量水平。此外,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模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展自身服务功能,凸显出知识服务功能的优越性,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二)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共享。所谓隐性知识,是指潜藏在工作业务当中以及人的大脑当中还未发掘的经验与知识,相反,显性知识就是以各种形式载体表达的数据、文献资料、研究报告等等。而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则是通过采集信息、放大潜在知识、发掘信息资源中所隐藏的潜在知识单元,进而实现其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渡,也有效实现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共享。(三)助推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知识经济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如信息更为复杂、资源环境多变以及技术条件有所提升等等。此外,随着通信技术、存储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传播手段、馆藏资源建设以及建馆模式方面都逐渐呈现出虚拟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的特征。同时,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馆读者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与扩招,这些变化都要求高校图书馆应该对知识进行快速且准确的整理、处理、储存与传递,同时还要重视对知识的创新,来满足不断发展的读者需求,进而在激烈的竞争出保持足够的竞争实力,助推高校图书馆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的相关对策

(一)遵循知识管理理论,引导图书馆服务。利用知识管理理论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进行引导,具体可从以下两点予以实践:1.丰富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知识性。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知识需求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提供知识服务的工作内容中,高校图书馆应将网络虚拟资源与馆藏的实体文献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2.深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方法的知识性。高校图书馆开展不同形式的服务模式,有效激发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对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研究且对信息知识进行加工,进而将知识信息的无序变为有序,将固化变为活化。(二)构建全新组织结构,助推组织机构重组。高校图书馆为促进知识管理实践的有效性,应构建全新的组织结构,并且要始终围绕有序化活动和管理方法作为主要内容予以构建。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形势中,高校图书馆的业务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应积极采用知识型组织体系,具体来讲也就是加强横向联系,减少纵向层次,使得高校工作人员可直接提供建议以及信息,通过组织机构的进一步简化达到快速无误的信息传送与知识传递,从而加强并支持知识管理活动。(三)结合信息科学技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为能够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建立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去实现对知识的获取、识别、转化以及组合、传播,进而促进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一般来讲,知识管理会涉及非常多的领域,那么究竟要如何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知识管理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重点探究的课题。针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其客户服务器结构可分为三层,主要由服务器层、中间层以及客户层构成,在这其中服务器层主要包括服务器的特殊应用与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层则主要包括服务性中间件、传输站、网络操作系统;客户层着主要包括用户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等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当中,知识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将其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当中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管理改革手段。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也是人类知识管理的大本营,其今后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可能性与挑战性,所以为了将高校图书馆的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则需要加强知识管理,在实践中去凸显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超.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分析[J].兰台世界,2013(26):83-84.

[2]苗玲.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践探索[J].卷宗,2015(8):142.

第5篇

[论文摘要]图书馆要由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传播和开发利用为主转向对知识资源的获取、组织、创新和开发利用为主,即实现管理模式由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知识领航是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与其它行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最大不同之处,是知识管理的具体服务。本文指出,通过高校图书馆管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的分析,提出新的管理机制的设想及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

图书馆与知识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图书馆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的最早部门之一。图书馆在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开始对知识进行保存、组织、管理、挖掘、传播和利用,但它并没有最先提出知识管理这个概念。二是分类法的发明是图书馆对于知识管理的最大贡献。分类法的发明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网络和纲目,从而使无序的知识有序化,分类法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的一个基础,其本身也是一套知识体系,它是图书馆对知识管理的最大贡献。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其主要的社会职能是管理知识。提高对组织知识的管理水平,可以提高主体的性能,这种性能又最终体现在对社会知识产品的管理过程中。可见,管理社会知识产品是图书馆外在的职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图书馆组织自身知识的创新,从而推进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引入知识管理模式,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建成学习型组织,有助于利用组织知识实现管理学意义上的知识管理。

1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1知识管理能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利用效率

知识管理改变了以往针对图书文献借阅的传统文献管理方式,通过对知识获取、重建、储存、组织等方式挖掘各种载体形态文献的隐含知识,提高信息、知识的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并以易于利用的方式提供交流与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文献、信息和知识利用效率的目的。

1.2知识管理能促进图书馆信息和技术的整合

知识管理要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知识挖掘技术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知识网络,为知识交流与共享创造基本条件,促进高校图书馆不断开展基础性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信息和知识整合的新知识创造和应用新技术的开发,进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3知识管理能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

知识管理既重视显性知识(信息资源)管理,更重视隐性知识(员工及读者头脑中存储的智慧和经验)的交流、共享与创新,强调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把图书馆员和读者的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有组织、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进而创造新的知识。因而,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更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藏、技术优势,充分挖掘开发人力资源优势,有效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高校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1.4知识管理能促进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

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创造力,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知识管理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将人看作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把开发馆员头脑中的知识资源作为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强调团队精神,使组织的成长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机统一,让每个馆员都意识到知识和能力对他们担负重要工作的价值,不断增强馆员科技知识水平、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2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建立

2.1建立将内隐知识转换为外显知识的机制

显性知识是以文字、图像和符号表述,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的有形的文献化知识,具有公共性,可以存储在图书馆、局域网或数据库中。隐性知识依附在人脑和心理结构中。传统的图书馆和情报管理是以保存、积累和传播显性知识为基本职责的,隐性知识及其显性化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应有重视。作为知识管理工程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新闻出版、科研教育、图书情报等各个部门的协同努力,图书馆在做好显性知识保存和传播的同时,可以发挥出其他文化部门所起不到的独特作用。

2.1.1提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平台

图书馆集中了国内外最全面最新颖的图书资料,并对其进行选择和编目,使其变成系统的有序的文献资料库,提升了其有效性和完整性;随着网络体系的完善,各个图书馆之间实行集约化和共享性管理,则更能满足人们对广博和新颖知识的需要;定期举办专题报告会和研讨会,将专家学者报告和研讨的主题及内容用简报的形式向读者出来。

2.1.2发挥知识领航的功能

图书馆传统的知识领航功能主要体现在编制代表各种知识分类方法的图书分类法,读者可以通过卡式或者微机索引查询所需要的同类图书期刊。这种领航作用虽然可以帮助读者较为快捷地查找到相应的文献,但是毕竟属于外在性的、粗线条的。在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中,图书馆发挥的知识领航作用主要体现在:编印新书推介、新论集锦等专栏,向读者介绍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新观念、新思想;举办新书评价会和研讨会,把作者、评论家和读者召集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可以把学术交流和文化旅游观光、讲学结合起来,促进跨民族、跨国界的学术交往,使图书馆成为学术思想集中和扩散的中心,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思想潮流。此外,还可发挥远程虚拟教育的功能。

2.2建立让图书馆员工愿意主动分享知识的机制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关于人的管理,而不是关于软件、文件或笔记的管理,因为人是图书馆中知识的拥有者和知识领域的象征。事实上如果人没有在图书馆中充分利用知识,那么即使是一个拥有丰富知识型人才的图书馆也是无法持续下去的。然而我们知道,财富的创造发生在无法控制和看见的领域——人的大脑里(隐性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有好的方法激励员工将智力资本贡献给组织。激励的方式很多,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恐吓管理是无效的,知识工作者受成长的激励才会自觉地为组织做贡献。

此外,我们还需要一个积极地组织环境和良好的自我环境,有利于自我激励。因此管理者所要做的是以人为核心进行管理,明确知识工作者的职权和责任,以企业员工知识管理为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了解专门知识在公司的位置;②了解哪些人属于o0uecdve型人;③了解知识在公司内部的运用与传播发现并跟踪公司中的关键知识;④查询丧失或得到一个关键知识或知识员工的原因;⑤提出关于特定项目的文件和其它载体;⑥制定培训计划、招聘新员工的计划;⑦获取关于客户和解决问题等轶事信息资料。

2.3建立完整的知识传递,促使图书馆向知识管理型转变机制

实施知识管理,图书馆要转变管理观念,改革管理服务模式,运用现代技术,通过对知识的采集、加工、交流、传播和共享,实现知识的转化、应用和创新,推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和知识服务,实现科技创新。

传统图书馆进行信息管理,核心任务是将进馆的文献资源用揭示其内容或形式的数据表示出来,将数据有序化,并提供给读者检索利用。采编部门是传统图书馆的主要职能部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学者米切尔·戈曼提出了“图书馆学新五律”,即:(1)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素质;(2)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3)明智地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质量;(4)确保知识的自由存取;(5)尊重过去,开创未来。这些变化使图书馆由信息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由序化数据变为序化知识。信息开发部门成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部门,图书馆质量评价标准也由收藏齐全转为利用率和用户对知识服务的满意度。

3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

3.1以人为本,构建激发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高校图书馆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科学管理体制,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馆员的素质。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图书馆员扮演的是知识导航员、信息顾问。因此,我们高校图书馆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馆员的素质,构建具有激发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更高要求。

(1)图书馆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建立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的机制、培训机制、竞争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这种机制,创造了一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互动的机制平台,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能,引导知识创新。

(2)在全馆建立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加强相关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传统上,图书馆采用的是“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层级较多,分工明确。这种组织结构中的知识传播相对缓慢,而且在传播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知识的损耗和扭曲。因此,图书馆必须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保证隐性知识良性循环,有利于团队成员的知识创新。

(3)要加大对图书馆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也要为职工的学历、职称、专业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图书馆进一步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3.2加强知识整合,创建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的知识整合主要是指组织内部进行知识整合,即知识信息集成管理。以往的图书馆总以“占有”馆藏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他们把采集的信息资料集中到自己的图书馆这个物理空间。而用户所需并获得的文献也仅局限于它所达到的这个空间。现代图书馆追求的则应是“信息资源的集成”。也就是,将不同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现代技术链连在一起,运用信息技术和应用软件,形成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的环境,然后将所集成的各种信息资源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各种信息和手段进行规范、科学的组织以供读者方便、快捷地利用。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知识的提供和有效传递,实现知识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因此,构建特色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然趋势。专业特色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灵魂。所谓特色,就是指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作用下事物的客观显示,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同类事物的比较。图书馆在长期建设中,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献收藏,故数据库的建设也要突出其鲜明而浓厚的专业特色,建立能反映本院优势的特色数据库。其侧重面应放在建立极具自身专业特色的全文专题数据库上。

3.3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

知识共享就是使团体(或组织)内的全部知识得到充分全面的利用,以提高知识的再生产和创新能力。网络技术发展使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变得更加容易、更有成效,可以通过知识共享网络平台,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环境。如建设高校图书馆网络,利用E—mail等方式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首开全国高校网络图书馆的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该网络图书馆覆盖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这6所高校的学生等于1人拥有6家图书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借阅所需图书,或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多样化的传输手段获取期刊论文,对于传统的限于手工操作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建立高校网络图书馆计划,这是跨越校区区域性资源共建共享的有益尝试。

3.4加快知识产权化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受众面广、方式多样,既开放又复杂,是一个系统方程。图书馆在信息采集、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网络化的利用和服务过程中都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也就是说要想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关键就是要维护知识拥有者的利益,使其认识到显性化带来的诸多好处,从而打消顾虑,主动放弃对知识的“垄断”,实现共享。知识作为无形资产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将知识产权化就变得尤为重要。当隐性知识拥有者一旦将知识显性化,就应立刻确定原拥有者的产权,再通过激励手段将其置换为公共知识,使个人与企业共同受益。高校图书馆为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应该完善共建共享管理体制,实行知识产权的集中管理,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集中管理组织机构。该机构要协调知识责任者与知识使用者,图书馆与出版界、传播媒体及其他网站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既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又免去共建共享过程的各种困难和麻烦,同时有力地保护共建共享自身信息资源体系的知识产权。

知识管理是图书馆适应时展要求,为适应日趋加剧的竞争环境而提出一种划时代的管理模式。把知识管理引入高校图书馆是提高高校图书馆自身管理及综合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最终将促进图书馆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第6篇

关键字: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1. 引言

“知识管理”的概念,最初是由管理学大师Peter F. Drucker提出的[1]。提出的原始动因是由于知识社会的来临,知识型企业的不断涌现和许多大型传统企业向知识型企业转化,提出了对这类知识型企业应如何管理的问题。

图书馆与知识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图书馆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的最早部门之一,图书馆在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开始对知识进行保存、组织、管理、挖掘、传播和利用;二是分类法的发明是图书馆对于知识管理的最大贡献。信息和知识的管理一直是图书馆的首要职责,图书馆员被训练成为信息和知识查询、选择、获取、组织、储存、再包装、传播和服务的专家[2]。对知识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知识管理的主要研究领域有知识运营、知识创新、知识资源管理、知识共享机制、快速学习型组织[3]。

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Li Huawei博士建议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定位为知识管理中心,并在这里设立“知识管理执行长”(CKO: Chief Knowledge management Officer)[4]。Charles T. Townlev认为知识管理这一新兴领域为大学图书馆创建知识、改善组织效益提供了机遇[5]。Katsirikou提出了在图书馆联盟中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图书馆联盟中知识管理的功能模型[6]。

本文将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模式和策略进行研究。其中,讨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管理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中的角色转变。提出了高效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几种策略。

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模式

根据知识的发现和转移过程中的状态,知识又可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中间态知识(Intennediate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个人和组织作为知识的主体处理显性知识、中间态知识、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移,如图1所示。

2.1 图书馆显性知识管理

显性知识具有可描述性,绝大多数的显性知识都是可以看得见的知识,它可以被规范化、系统化的表述出来,是一种可以经过文档处理的被概念化、文字化的知识:第二,显性知识是易于存储、传递和沟通,可以被人们分享和使用的信息。

高校图书馆显性知识管理流程的设置,可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显性化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为显性知识管理提供依据。

2.2 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

根据硅谷研究者Christopher Meyer的论证,作为价值之源泉的知识,对于有效竞争来说有大多数看得见的知识都是显性知识,但创造性经营则绝大部分是隐性知识作用的结果[7]。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基本包括隐性知识管理设计、隐性知识管理需求分析、隐性知识挖掘、隐性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等六个部分。

(1) 隐性知识管理设计。通过对隐性知识的现状、隐性知识管理战略的了解,明确隐性知识管理目标,设计隐性知识管理战略。

(2) 隐性知识管理需求分析。以图书馆的基本业务流程为基础,构建基于高校图书馆业务的隐性知识管理内容体系,并有针对性的对用户需求分析后设定隐性知识管理框架

(3) 隐性知识挖掘。通过需求分析,明确隐性知识挖掘内容,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如:对话机制、头脑风暴等,构建交流平台。

(4) 隐性知识转化。是隐性知识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交互内容的管理,寻找事件的相关点。

(5) 知识创新。把通过显性化的隐性知识,进行分类加工整理,使其系统化。

(6) 知识共享。隐性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将挖掘的知识、创新的知识应用于人们的生活、科研当中,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便捷的条件。

2.3 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中角色的转变

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定位也将发生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在知识管理迅速渗透的大背景下,其角色也逐渐由“知识仓库"的管理模式到“知识工厂”的管理模式,最后转变为“知识管理办公室”的管理模式。

知识仓库是实现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基础,知识仓库的构建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链为枢纽,经过对文献信息的标引与分类,实现知识仓库的构建。

人们希望能够在纷繁复杂,信息冗余的环境中,找到一个更为方便利用知识的途径,能够剔除一些嘈杂的垃圾信息,于是图书馆承担起了这部分社会责任,高校图书馆也成了高校的“知识工厂”,为师生提供简单的知识资源的加工活动。

知识管理办公室,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机构[8]。知识管理办公是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新的角色定位,知识管理办公室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是知识生产和知识利用相互伴随的。随着人们对各种信息和信息服务的需求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多的需要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已经从体力服务,转变为了智力服务。

3. 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

3.1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一个完善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离不开组织文化的支持。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建设要遵循经验互享、支持学习、信任合作、支持创新的原则。

经验互享的组织文化源于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是图书馆的使命、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用共同的价值观,馆员会将知识分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馆员之间会主动的互相交流思想。

支持学习的组织文化有利于督促馆员加强个人学习效率,进行启发式学习,改变被动的教育模式,增强馆员吸收知识的积极性,使图书馆形成一个不断创新的文化环境,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智力保障。

建立信任合作的组织文化,高校图书馆要为馆员提供开放的沟通环境,使馆员能够充分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和研究,建立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组织文化,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3.2 借助信息传播技术构建知识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仅需要制度和理论的支撑,还需要技术的保障。在信息环境中,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馆员、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满足读者用户深层次的知识需求,为其提供系统化、知识化的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多样化。

在线聊天、在线学习是网络中的一种基本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也为人们实现在线学术交流提供了可能[9]。人们可以登录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以某一领域某一专题的内容的研究为出发点,开展自由讨论,因为在线聊天具有匿名性和平等性,因而人们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等因素,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存在的疑虑等,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在此广泛的寻求他人的帮助,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宗旨:互通有无,信息共享。

3.3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者的绩效评价策略

绩效评价是合理配备人力资源的基础,是衡量该岗位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指标。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对知识工作者的绩效评价也是实施激励措施必不可少的环节,绩效评价的公正性,是影响下一周期知识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因素。利用关键事件法、依表评估法和平行比较法对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以此作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激励措施的依据。

构成绩效评价的因素可以包含工作经验、适应性成果、服务质量等,并将这些因素分成不同的等级。

3.4 创建协作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是由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中提出的管理观念[10]。他在书中构建的学习型组织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效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协作学习是指多个学习者利用学习资源,在沟通、和谐的气氛下,结成学习伙伴,形成团体意识,共同学习和相互学习的过程。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通过数字图书馆联盟,为那些缺乏大规模数字图书馆平台的研究机构提供最佳支持,并分享专业技能和研究成果,馆员们通过和报告、举办演讲、海内外交流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他们在元数据、数字影像、数字存储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其他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其服务扩展到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人员,与华盛顿大学合作启动了在线聊天咨询服务,使用户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寻找到最佳的答案,并将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形成了自己的知识库,便于被人们长期利用,是学习型组织的一个典范[11]。

4. 结论

知识管理是图书馆适应时展要求。为适应日趋加剧的竞争环境而提出一种划时代的管理模式。把知识管理引入高校图书馆是提高高校图书馆自身管理及综合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策略的研究,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种思路,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了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提供了依据和框架。

参考文献

Peter F. Drucker, David A. Garv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knowledge management[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Press, 1998.

丁有骏.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M].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

李华伟, 董小英, 左美云. 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华艺出版社, 2002.

李华伟. 实施知识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促进知识创新. 面向用户的知识管理: 概念、方法与技术[C]. 知识管理: 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02.

Charles T. TOWnley.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Academical Libraries[J].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2002, (1):44-45.

Anthi Katsirikou. Consortia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Functional Context and Organization Model[J]. Library Management. 2003, 24(6-7):337-347.

Christopher Meyer, Relentless growth: how Silicon Valley innovation strategies can work in your business[M], Massachusetts: Free Press, 1998.

黄卫国. 基于知识价值链的知识工作者绩效管理[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7, 12:9-17.

Marc J. Rosenberg, E-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New York: McGraw-Hill, 2001.

第7篇

论文摘 要:随着知识管理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教育界也开始重视利用这一管理理念。高职院校怎样做好知识管理,这首先需要广大教师做好个人知识管理,为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知识资源。本文就教师怎样做好个人知识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一个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理论随之诞生。它强调对于知识的共享,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随着知识管理在企业界的蓬勃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这一理论的研究。知识管理理论在教育界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一些高等和初等学校逐步建立起知识管理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知识管理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管理理念,自从它被引入学校管理领域之后,对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学校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教师如同企业中的员工一样,如果不能通过知识管理更有效地管理好个人的知识资本,即使学校进行了知识管理,也很难从知识贫瘠的教师身上获取有用的知识资源,而教师自己也难以从学校的知识管理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强劲的学习力。教师只有首先成为个人知识管理中的“首席知识官”,才能在提升自我专业竞争力的同时,成为学校知识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并为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做出应有贡献。

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情势更加刻不容缓。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产地,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高职教育既属高等教育层面,又归属职业技术的实用性、应用型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规格上,处于最高层面,社会需求量又非常大,有发展和竞争的潜在优势。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教师不仅是学科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学校已有办学风格、特色的传承者;教师还是办学特色的创造者。高职院校教师还面对着来自学生的压力:如今的学生群体的特点是家庭物质条件和学习环境普遍有较大改善;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思想比较活跃,普遍掌握计算机知识,获得的信息量大,对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的期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应首先做好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个人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个人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专业竞争力的过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当成个人特有的“资产”来管理。通过这种“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成为个人专业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做好个人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首先是教师要有清晰的个人发展战略。教师要认清时势,看清社会发展大势,明了学校发展趋势,将个人发展目标同学校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工作学习效率,做一个高效率的知识工作者。教师的自主时间较多,因此,很容易养成低效拖拉的习惯。教师要掌握快速的知识获取方法,高效的研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文件管理能力。最后教师要有不断地累积个人知识资产的需求。要不断地更新和快速地积累个人知识,因为社会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教师怎样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呢?

(1)有目标地学习。现今社会,信息发达,信息爆炸未必等于知识爆炸,要避免信息发达而知识贫乏的状况。要明了知识和信息的区别。信息是由what、Who、 where、 when等要素构成,知识以How,Why的形式表达。信息社会,仅仅存储资料已经没有多少意义,经过大脑处理过的信息才是意义,能够被利用的信息才是知识。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运用知识去工作,去达到目标、实现价值。

建造自己的学习网: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找到专家、权威,找到他们,争取能够跟他们交流;还要多关注教育类媒体,学习在互联网上搜索知识。搜索是一个重要的技能,需要认真学习。

(2)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系统的知识架构,就是储藏知识的架构,目的是有效地存储知识和查找知识。我们需要管理的信息和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人际交往资源,如联系人的通讯录、每个人的特点与特长等。②通讯管理,我们的书信、电子信件、传真、聊天记录等。③个人时间管理工具,事务提醒、待办事宜、个人备忘录。④网络资源管理,网站管理与连接。⑤文件档案管理,我们的教案和各类总结等等。我们应将撰写教后记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教后记是一种能有效改善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教师们对日常工作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加以注意与管理,将使我们在专业及教学知识上收获甚丰。

(3)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以一种大公无私的态度将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共享。我们教师也要学会推销自己,信息社会要学会让别人了解自己。让别人了解你,是与别人协作,取得别人的理解、信任的前提。建造自己的人际网络,人际交往中的学习是其它方式不可代替的,人际交往中学到的多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隐含经验类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也不可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我们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多与人交流。

(4)知识的利用和创新。发挥知识的价值,“知道”不能代表已经拥有知识,只有能说出来,而且能写出来的,才是自己的知识。知识显性化是知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显性知识的表达可以树立专业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实践相关的各种描述性资料记录下来,整理成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教学计划、课程发展、活动设计、班级经营、师生互动、教学评量,以及教师活动等资料;实录性资料如相片、录像带、录音带与书面记录等,也都是档案资料的重要内容。此档案更能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也有利于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进而发现个人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使得教师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知识逐渐显性化,成为可以分享与交流的知识。它可以提供教师与同事分享专业的感受、经验与体悟,或是在对话交往中产生冲突与矛盾,从而共同合作,一起探寻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努力目标。

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成效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层面,学校领导要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整个学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氛围。这就需要学校领导摒弃官僚作风,切实地为教师着想,加大相关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当整个学校的整体教师都投入到个人知识管理中去的时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效率将有大幅度提高,作为群体的教师在其中会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 赵振红.论教师实践知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18日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一词由彼得·德鲁克1988年提出。作为新生事物,知识管理虽已被学术界接受,但尚未形成一个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各国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定义,从众多定义中,我们可以形成一定的共识,即: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显得尤为重要,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提供新的途径,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但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与应用。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知识传播、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

二、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一)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服务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本与动力,知识转移的畅通与否和质量高低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整个社会对知识的关注、对知识的需求明显增加。因此,担当信息知识整序、提供信息知识服务的图书馆应该适应时代要求,跳出以往单一的文献服务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思想,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方式的尝试,及时更新传统的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知识管理的先进思想,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满足全社会对知识资本的旺盛需求。

(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是网络社会,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图书馆传统的信息管理侧重于信息的收集、分类、检索、存贮和传输等,常规的书籍文献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图书馆不能因此回避时代对其提出的要求,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图书馆必须引进先进的知识管理机制,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对所收集的馆藏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和整合,形成高精度的满足多样化用户需求的知识,增强知识的专业化程度,简化服务流程,使得所提供的知识能够及时地到达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三)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随着知识经济的起步,人们对知识的重视和渴望的程度,都不同于以往。高等学校是一个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机构,高校图书馆主要的用户大多数是知识型人才,对于这种特定的用户,图书馆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对高校图书馆的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保障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高校图书馆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能够准确的捕捉用户的需求信息,能够有效地和用户沟通,并将用户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反馈,所以高校图书馆构建知识管理平台尤为必要。

三、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的方式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注重方式与方法。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要注重人的能动性,使“人”与“技术”有机结合,合二为一,最终达到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

(一)引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空前的信息爆炸,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迎接这个新的挑战,为用户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信息获取服务。首先,在硬件上要加快更新设备,利用导航库技术为教学提供专题服务,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开辟广阔的第二课堂;用信息推送技术为高校的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图书馆员要主动与科研人员合作,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主动提供专题化知识服务;运用智能技术为学科带头人提供特别服务。配备符合现代图书馆要求的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大容量和高密度的存贮设备,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硬件基础。

(二)建立适合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库。知识管理是建立在广大的知识库之上的,没有专业的知识库就无从谈起管理。全球学术机构知识库1,366个,美国339个,我国仅23个。根据国外机构知识库的成功经验,我国大学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应率先实施,结合大学教学改革与教学部门合作建设教学机构知识库,结合大学科研项目与科研部门合作建设科研机构知识库。在筹建这些知识库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的知识库是高效服务的有力保障,因此建库、入库一定要遵循即“严”又“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的入库机制,指引各个知识库的创建,使各个知识库在创建之初就做到既是独立的又有相互的关联,相互诊释,相互应知,通过不同的服务途径,不同的检索方式。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多渠道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建立一支强大的知识型团队。现代图书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但是知识管理的成败更多的是依赖人文管理。再先进的设备,再先进的机器,如果离开人的参与活动,信息的交流,那也只是摆设。所以,知识型团队组织是开拓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先锋队,是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力军,组织团队的建设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需要柔性、灵活,以知识的创建、传播与应用为基础,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图书馆各职能部门依托部门优势做好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与开发,并加强图书馆馆员培训,让每一位馆员努力掌握以网络为依托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和共享技术等,为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提供软件的支持。完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知识组织各部门、各团队、各成员既分散又统一,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推动了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要建立浓厚的知识文化氛围,培养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服务知识管理,为建立新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的知识管理体制。构建知识管理体制,既要建立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又要建立知识管理制度。组织与制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知识管理组织体系要有知识管理负责人,设立知识管理职位,经营知识管理项目。在图书馆建立知识管理员岗位,有利于策划与实施图书馆知识管理项目,逐步推进图书馆全面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制度则是组织体系存在的一种保障,高校图书馆要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使勇于奉献的组织成员获得物质奖励的同时获得必要的精神奖励,激励员工内在的荣誉感、成就感。经过各部门研究制定出适合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的评估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评估的可执行的具体实施方案等。制度的建立不以管理者的更迭而使组织体系失去目标,使知识得以积累、得以更新、得以持续传播;为组织的发展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郭琦华.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

第9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大力支持了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突显了党和国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充分重视和成果肯定,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心和魄力。大力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全面、实践技能较强的创新型教师队伍,而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年轻有为,干劲十足,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承担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一个必不可缺的方面,决定着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培养质量。

一、知识管理内涵及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成为组织中最核心的资源和要素。知识管理在企业界应声而起,一些大型企业纷纷把知识管理作为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有人认为知识管理即不断获取新知识,进行分享和创新,从而创造更大的生产力;也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策略,将正确的知识传达给正确的人,从而提高组织绩效;还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工具等。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编码化的,可以用正式、系统化的语言传播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内隐于个体头脑中的经验类知识,无法用语言或书面材料进行准确描述。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主体,如何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成为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师知识管理即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对象,充分利用现代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知识充分交流、共享和转化创新等,进而提升学校的知识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二、目前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现状及问题

国内高职院校规模发展迅速,大量青年教师加入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来,他们视野广阔、探索精神强,可塑性强,并积极追求上进。但是由于年龄较轻、资历不深,职业理想也不够成熟等,在职业发展和目标定位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技能。首先,缺乏系统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国内大多高职院校缺乏一套系统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重视教师的引进而忽视教师的培养,重视岗前培训而忽视在职培训提升。国内目前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类似,都有教师岗前培训,以便顺利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但是高职青年教师培训内容大多是高等教育学、高等心理学以及教育法规等普识课程,缺少高职自身特色,因此大多过于形式化,与高职教育联系不够紧密。此外,青年教师在职培训体系较为缺乏,缺少系统管理和长远规划发展。其次,高职院校大多不太重视青年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分享,缺乏知识分享沟通的渠道和平台,知识分享激励制度尚不健全,激励措施执行不够到位等等,这些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素质发展和专业成长。最后,青年教师自我培养、自我提升的知识管理意识也较为薄弱,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如今知识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现在大学生四年所学的知识可能到入职工作时有一半已经陈旧过时了。青年教师不应以现有的知识量为足,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或各种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加强自我知识更新和管理。

三、知识管理视角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其拥有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者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结合知识管理有关理论,利用好学校知识这个大仓库,将知识管理融入到青年教师学习、科研和教学中去,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学校综合实力。

(一)转变理念,营造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

高职院校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教师知识管理,营造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建立适应自己学校发展的知识管理的激励考核管理制度等,从而积极促进高职青年教师进行知识分享,提高学校师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知识创新能力,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加彼此的信任感,鼓励每一个青年教师大胆创新,自由成长,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用学习型组织不断推动青年教师对自身成长的关注。

(二)成立专门机构,健全学校知识管理相关制度

学校是个宝贵的知识大仓库,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知识管理,建立一套合理的知识管理制度,包括知识产权机制、知识分享机制、知识激励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等等,不断激励青年教师进行知识交流、传播和创新,从而真正确保学校所有知识得以充分整合和利用,并长久可持续地开展下去。

(三)重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不断实现知识创新

高职教师知识管理不仅包括显性知识管理,也包括隐性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理论认为,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为重要,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高职院校教师中80%的比重是隐性知识,它包括教学、科研经验、诀窍、技能以及心智模式等,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学校不可忽视隐性知识的作用,积极鼓励青年教师的知识获取、转化、保存甚至升华,不断实现知识创新。

(四)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发挥知识桥梁作用

高职院校基于大数据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邮件、微信、微博、BBS、QQ等等建立一个高效、快捷、实用的知识管理平台,实现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化。鼓励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知识需求对知识进行归纳和分类,甚至可以利用一些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提高教学科研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洁茹.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2]杨红玲.协同创新视角下促进教师知识共享的专业群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35):87-88.

第10篇

关健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56-02

知识管理的出现在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全新的管理,它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信息化、柔性化、创新性和适应性。知识管理产生于知识型企业的管理实践已得到了成功的验证,正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图书馆作为从事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专门机构,作为对知识进行管理的最早部门之一,有必要及时研究和借鉴知识管理的经验,积极应用知识管理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为满足现在和未来的需要,使图书馆的各种知识在运动中得到共享与增值,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图书馆的管理知识工作就是将图书馆馆藏的知识信息进行有序化、系统化地整合,使之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和新价值,同时提高图书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创新信息化的能力的水平,求得图书馆知识生存的广阔天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管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目标。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一个对人和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目前,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多种观点。我国图书情报科学家、教育家柯平教授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图书馆业务、财务、人事等各方面的管理,它是图书馆管理的一个新领域。广义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既包括对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又包括运用图书馆的集体智慧开展业务活动,提高图书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它是以人本主义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获取、存储、开发、传递和利用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思想的活动。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显性知识是指利用馆藏文献进行整序、开发、利用,并制作一些重要学科的相关文献数据库等信息产品,作为服务的信息源;隐性知识是指对图书馆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对他们头脑中丰富的知识潜能的开发与共享。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显性知识的序化,即对显性知识进行信息组织、加T。二是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挖掘,建立一种创新交流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和激励机制。三是以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充分发挥知识服务的价值。四是不断激励馆员进行知识创新,开展创新服务,使其成为高校图书馆创新能力的主要动力源。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一)知识经济中知识已成为主导地位的因素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识是起点,即对知识的创造和使用过程进行系统、合理的控制,使知识能够顺利地传播并增值,从而促使高校图书馆和用户创新,提高图书馆自身和用户的生命力。通过知识运营、知识创新、知识资源管理和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为人们寻求文献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而且有能力直接提供知识增值服务以及向所有需要知识的人提供最有效率和效益的服务。知识是对信息进行深加T的产物,知识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比之信息管理更加先进和完善,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系统中加以识别、处理和传播知识,并方便有效地提供用户使用。

(二)创新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对图书馆T作人员智慧的充分挖掘、传播和运用知识,提高对环境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和有效转换提供一种途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海量信息并进行高效率的序化处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高速传播手段,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的便捷通道,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对知识资本的有效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知识,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组织才能发展壮大。知识管理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解决办法的一种综合体,尤其侧重于创新。因此,图书馆要充分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策略,担当起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重任。

(三)开发人力资源掌握知识的员工是图书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

因此,图书馆领导应该重视人的作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考虑人的愿望、需求和理想,尊重人的个性,为员工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信任空间,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潜能。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知识管理,对自身人力资源及读者的管理不可忽视。知识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人才教育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用户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有价值的知识,知识管理将这些分散在各位工作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状态”知识和信息变成“显性状态”,进而提升为图书馆知识,有利于共享和利用。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它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尊重关怀馆员,重视工作人员的作用,促使工作人员自身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创造力,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图书馆学界有许多人主张为了实施知识管理,图书馆的管理都应该朝柔性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柔性管理以馆员技能、服务目标、图书馆战略为核心,重视图书馆员自身的作用,强调馆员的精神状态和专业素质,以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知识管理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和地位,以柔性管理替代硬性管理,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四)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管理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知识的获取、传递、加工和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必备的条件和工具,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需要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并广泛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保证知识的存贮、传播和共享。基于服务的知识管理涉及对客观显性知识组织、开发、服务、传播等管理活动,需要运用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工具,如超文本技术、元数据技术、存贮结构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智能技术、知识挖掘技术、智能推拉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编码、存储、传播和利用的速度,简化了以往的复杂手续,大大降低了成本,使知识共享成为可能,促进了知识的利用和转化过程,缩短了知识创新的周期。数据仓库技术、文档管理技术、工作流技术、共享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技术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以及工作人员直接的交流和协作。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深化了对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

的运用。

四、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一)知识管理能提升图书馆创新服务水平

知识管理既重视显性知识(信息资源)管理,更重视隐性知识陨(及读者头脑中存储的智慧和经验)的交流、共享与创新,强调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把图书馆员和读者的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有组织、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进而创造新的知识。因而,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更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藏、技术优势,充分挖掘开发人力资源优势,有效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高校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知识不仅成为了当今最重要的资源,亦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在此背景下,图书馆能否在管理知识和运用知识上发挥作用,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的产生也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图书馆,图书馆面临着管理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改变。能否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信息资源的存取性和可获取性,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和效益,以及最大限度地使知识增值,是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传统的信息管理是以物为中心,只注重对知识资源中显性知识的管理,不适应读者对知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而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挖掘,更强调对知识的“创造性利用”,能更好地实现知识创新和共享。因此,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是自身改革、创新和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更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藏、技术优势,充分挖掘开发人力资源优势,有效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使高校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知识管理能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利用效率

知识管理改变了以往针对图书文献借阅的传统文献管理方式,通过对知识获取、重建、储存、组织等方式挖掘各种载体形态文献的隐含知识,提高信息、知识的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并以易于利用的方式提供交流与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文献、信息和知识利用效率的目的。

(三)知识管理能促进图书馆信息和技术的整合

知识管理要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知识挖掘技术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知识网络,为知识交流与共享创造基本条件,促进高校图书馆不断开展基础性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信息和知识整合的新知识创造和应用新技术的开发,进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11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2(C)-0049-01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迅速发展也使得高校图书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所以人力资源的引进、培训、合理使用和适当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措施都发生了改变,管理者只有调整人力管理理念,塑造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知识管理环境下图书馆馆员新角色

图书馆员除了承担信息加工与管理员、信息检索与咨询员、知识组织员和知识传播员四个基本角色外,还将承担下面列举的四个重要角色:网络信息导航员。其功能主要有:网上信息的智能化检索;图书馆OPAC与Web目录、搜索引擎的组织,通过超文本链接和深度链接等,将内容相关的信息集中;基于网络的SDI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研究个人、团体与社会的信息需求,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信息与信息推送服务;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熟习各专业和重要的网站及其资源,充当网上资源与用户的中介。知识资源管理员。主要职能有:信息资源过滤,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引导知识资源的生产和传播,知识挖掘和知识发现,知识资源营销,组织虚拟知识库,知识资源的项目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知识产权。

二、建立激励机制,实现集体与自我的统一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人的需要、动机、欲望,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而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指出,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足感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与奖赏,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工作具有发展前途,个人成长晋升机会等。这类因素的改善,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的激励,产生工作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根据知识管理的思想做到有效激励,应该做好知识产权化,要想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关键就是要维护知识拥有者的利益,使其认识到显性化带来的诸多好处,从而打消顾虑,主动放弃对知识的“垄断”,实现共享。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体系,是进行激励管理的依据,使评估落到实处。

三、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建设高效率的工作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图书馆,它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增强图书馆学习力为核心,以“学习+激励”为动力和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对用户负责的组织系统。它不但使人勤奋工作与学习,而且更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与学习,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和不断创新,从而求得图书馆整体的长远发展。创建学习型图书馆要重视全过程学习,学习必须贯彻于图书馆运行的全过程中,不把学习与工作分割开,提倡边工作边学习、边学习边提高。不但要重视员工个人学习和个人能力的提高,更要强调图书馆员工的合作学习和整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学习型的图书馆要倡导团队学习方式,把管理班子的理念、规划、思路和要求,通过学习和讨论的方式灌输到图书馆的全体员工思想里,化为具体的政策、计划、制度、方案和指标。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打造专业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图书馆队伍,塑造图书馆专业化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强调有组织的进修,强调外在的压力对馆员提出的客观要求的同时重视馆员自身的能动作用。事实上,成为一名合格馆员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不断充实、丰富、完善主观世界的历程。馆员“自我超越”的意愿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图书馆的组织氛围影响的。

四、高校图书馆应该努力探索知识服务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知识服务是深层次的信息服务。4种服务指的是传统信息服务中的知识服务、知识型参考咨询服务、虚拟式知识服务、合作型知识服务等。课题跟踪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培训讲座、代查代检、网络资源导航、学科馆员、解答咨询、学术动态信息报道、文献编译都属于知识服务的范畴。围绕科研课题进行信息资源的学科特色化建设是知识服务的基础,根据科研课题需要,开发和自建特色数据库和引进或合作共建专题数据库,组建专业化综合阅览室,进行电子文献的专业化检索,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为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提供支持。

结语:知识管理对高校图书馆至关重要,而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应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再造人力资源组织模式、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与配置、进一步完善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及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科学、和谐、完善的高校图书馆,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王东波.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2(1)9―11.

[2]李晓霞.谈人性化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3(1)26―27.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管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知识管理的兴起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高校图书馆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同时加强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应用。在知识管理的保障下,实现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变。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学术界对知识管理众说纷纭,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的基本观点是不容置疑的。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集合的智慧,赢得竞争。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为了提高服务效益工作内容上的知识管理,又包括提高自身管理效率组织管理上的知识管理。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高校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包括文献传递、借阅服务、馆藏信息提供服务等,是图书馆的基础服务。主要是指导、帮助读者用户快速地获得、利用馆藏知识信息资源,这些服务是建立在有效地组织、整合图书馆馆藏资源(包括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资源)的基础上的。针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按学科对这些知识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更便于读者用户的利用。

(二)高校图书馆重点服务。高校图书馆重点服务主要包括定题检索、科技查新、学科导航、学科信息门户、专题情报调研服务等。主要是解决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撰写等活动过程中遇到的研究性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广泛收集相关领域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对比、归纳等处理,有时还需要专业人员的协助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一些重大项目课题,学科馆员还需要参与其中,深入了解课题立项的背景、项目要求与内容,设定服务方案、制定检索策略,通过推送服务,不断地为该科研项目提供动态、新颖的专题信息知识,做到从立项到成果鉴定全过程的跟踪服务,提高学科知识服务对读者用户需求和任务的支持力度。这类服务的学科性更强,也最能体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三、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施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系统。从传统图书馆阶段的文献管理,到自动化图书馆阶段的信息管理,再到复合图书馆阶段的知识管理,事实上,就是图书馆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系统完善功能的过程。在当今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着许多挑战:

1、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发生变化。当前,用户需求呈现出全方位广泛化、综合性深度化、快捷方便时效化的特征。除传统印刷型原始文献外,电子书数据库、因特网信息资源等,都成为用户需求的内容,而且用户服务形式及信息资源保障的要求都有所提高。

2、除图书馆外的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激增,特别是商业性咨询机构的兴起和冲击,使图书馆不得不面对激烈竞争。这些新生的信息机构,将其服务内容逐步延伸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图书馆的读者和用户正在被分享,图书馆的生存和地位受到了挑战。

3、知识经济环境及信息技术革新使图书馆业务空间和服务领域逐步扩大。高校图书馆业务,不再是简单的借还图书,而是逐步向咨询机构提供高附加值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拓展和深化服务功能需要实施知识管理。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既是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需要,又是为整个社会的知识创新服务的需要;它既能为图书馆提升空间,又能很好地实现自身组织的创新,所以实施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内部管理必然的选择,又是图书馆提高自身综合服务能力的捷径和突破口。 转贴于

四、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一)创建以知识为基础的扁平组织机构。高校图书馆的业务结构必须进行组织机构重组,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即从“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等级结构逐渐趋于扁平化,减少纵向层次,增加横向联系;通过简化了的组织结构实现知识、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优化图书馆业务部门设置与工作流程,建立一套柔性的、灵活的知识型组织体系——扁平型组织结构。要弱化等级,强调平等参与;弱化分工,重视业务流程重组。

(二)建立学习交流机制,构建学习型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是一个知识型组织,知识型组织的特征是具有较强的学习功能。创建学习型图书馆首先要营造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来源于个人,又高于个人,如由高校图书馆负责人描述组织愿景,以知识管理为己任,促进人类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利用。并将其细化,使愿景成为通过每一个馆员的努力,在将来切实可以达成的目标,反复描述,不断强化,使图书馆保持一种高昂的士气和斗志;其次是通过团队学习提高图书馆的学习能力,个人的学习不一定符合组织的发展要求,团队学习能促进组织的协调发展,促进馆员之间的配合。通过建立图书馆学习制度,在提高个人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整个图书馆的学习能力。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高图书馆的适应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建立学习交流机制,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目的是以团队的形式学习、交流和共享知识,使图书馆通过学习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三)建立以效益、效率为基础的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知识管理注重的是对人和人产生知识的过程的管理。所以,高校图书馆应把开发馆员头脑中的知识资源作为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要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将高校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转化为知识,促进图书馆馆员的自身发展,注意引导和发挥馆员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其为用户服务的水平,才能真正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要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就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与之配合。高校图书馆必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彻底摆脱传统的封闭管理体制,逐步引入或建立起与时代相适应的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管理体制。鼓励馆员创新,保护人才,尊重人才,吸引人才,完善各类人才的选拔使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等制度。同时,坚持公平竞争、用人唯贤、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构建一个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保证每一个员工公平竞争的权利。

(四)创建共享机制,营造共享文化氛围。知识共享机制与文化环境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只有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让馆员渴望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并且自觉将其贡献给集体知识库,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融于图书馆管理与知识服务之中,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图书馆和其他组织一样,在其特有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文化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无形的隐性知识。图书馆馆员们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共同经验教训,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工作方式方法,馆员之间以及馆员与读者之间知识沟通和交流的机制,图书馆对内外环境和外部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协调能力,图书馆对外服务的整体水平和信誉,图书馆内部的凝聚力以及体现在全体馆员思想和行动中的共同工作理念和精神风貌等,都是图书馆集体隐性知识的表现,是图书馆的宝贵财富。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昕.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服务.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7.

[2]留海君.基于知识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23.

第13篇

1.1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又被称为明晰知识,是指能够被明确表达的知识,即用口头传授、书面语言、图表或数学公式表达的文字化的东西,它只是知识的一种,是规范化、系统化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正是传统图书馆管理的对象。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而言,是指不能系统阐述的知识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它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是我们知道却难以表述的知识,它通常存在于人们的头脑和行为之中。显性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只占很小比例,绝大部分知识是隐性知识。

1.2 图书馆知识管理概念

知识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需要而逐步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是1992年由美国麻省一家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首次提出,最早源于企业,即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造能力,它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是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种有意识的战略,是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有利结合,是知识共享基础上的知识转移过程,它要求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对于图书馆来说,隐性知识是整个图书馆全体人员(读者与馆员)头脑中难以编码的知识的总和,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流程针对的管理对象是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皆有其隐性根源,而隐性知识在人类知识中起决定性作用。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图书馆学界把知识管理的概念引入图书馆管理中,这是我国图书馆管理史上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所谓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将其知识资源(包括其显性知识资源和隐性智力资源)作为管理对象,给予组织、协调、控制,其核心是通过在组织内部??建一个有效的机制,进而提高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它强调的是知识与人的结合与创新,强调知识流动,并通过有效地利用知识,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创造价值和能力。

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

2.1 知识资源共享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指图书馆员个人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的知识财富的过程。知识共享的主体(包括个人、团体或组织)是知识共享的承担者和发动者,知识共享中最困难和最有意义的是隐性知识的共享,知识共享的目标就是要消除各种知识共享障碍,运用知识共享机制来调节和组织知识创新。

2.2 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又一核心目标。它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动态转化过程,它不仅仅是指创造新发明、提出新理论和提供新知识,还包括对现有的知识进行管理,揭示现有的未被人们所认识的内容。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和传播的基地,是科学系统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知识创新中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知识管理不仅要促进图书馆内部、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用户(读者)之间的联系,而且要加强知识联网,加快知识流动,充分利用馆内外的智力资源,通过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促进馆员与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知识、文化和学术的交流,努力把馆员的隐性知识发掘出来,使它们流向需要的用户(读者),同时将文献中的显性知识转化为读者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进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 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

图书馆要想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充分激活与人和技术有关的各个要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知识管理成功运作的目的。

3.1 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创新是指图书馆把所有显性知识通过数据库形式储存,创造出数字化信息服务和网络化操作。知识管理运用现今的信息技术,解决用户的需求和知识混乱无序的矛盾,通过互联网大量地提取和整合电子资源,创建全社会共享的信息文献资源系统。作为图书馆显性知识管理系统,实施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馆员的主人翁地位,在用户(读者)服务上体现用户第一的宗旨,从而推动知识管理的不断发展及其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

3.2 提高馆员素质,转变馆员角色

人本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所在,只有尊重人的价值,充分考虑人的愿望和需求,为广大馆员提供充分的信任空间,才能全面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馆员培训教育制度,不断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管理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培训教育,完善更新知识,促进馆员内在知识的不断积累,优化馆员的知识结构,促进图书馆整体知识结构的优化,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其次,要改变馆员角色定位,由图书保管员发展为新时代的知识导航员。

3.3 知识信息的参考咨询

用户(读者)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图书馆的服务只有不断地满足用户(读者)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信息服务竞争中赢得用户资源,获得持续发展。图书馆的职责就是在现代化的网络环境中,能够帮助读者在网上大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参考咨询为服务提出了明确的知识需求,使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有了明确的目标,符合图书馆有限的、有目的和分等级的知识管理。它是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核心内容,是图书馆对隐性知识管理及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很好地促进馆员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达到知识管理和创新的目的从而进行更好的管理,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创新。

3.4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作用

知识管理是围绕知识获取、知识加工、知识利用开展管理的、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图书馆通过利用数据库资源对数据进行挖掘,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挖掘,获取隐含的知识,进行融合并创立知识联盟。在知识存储过程中,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及新型检索技术、搜索引擎、智能以及组件技术、网络技术,做好高速信息处理工作即大容量存储总做,为合理高效管理知识提供保障。在知识传播及交流方面,图书馆应充分建立集成图书系统、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多功能集成。

第14篇

Abstract: College PE teacher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ers, and enhancing thei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updating and sharing of the whole teachers' education knowledge. College PE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dividual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achievement of sports teaching.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Key words: college; PE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255-02

0引言

个人知识管理是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现对个人知识的全面管理。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全新的产物,它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将个人的资料和信息转化为更有价值的知识,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教师个人有目的的对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学习、交流、共享和创新,其实质是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工作效率,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提升个人竞争力。高校体育老师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所以更需要重视和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使其在教学实践和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1.1 快速解决遇到的问题众所周知,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紧急事件,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慎受伤,或者由于所进行体育活动的竞技性而造成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等,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积极响应,快速解决问题,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个人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总结解决常见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及时排除并处理各种有风险的状况,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1.2 可以提高个人素质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断的积累相关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通过与不同专业领域的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和知识共享,或参加各种团队学习的形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知识创新,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妥善处理各种情况,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1.3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进行熟练操作和运用,这都需要体育教师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总结有用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2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高校体育教师由于长年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劳动强度较普通教师大,且工作环境相对固定,往往属于高校教育范围的边缘群体,个人知识管理和创新观念淡薄,造成教学信息、知识的共享和更新受阻,不利于整个教师队伍教学素质的提高。

2.1 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不强高校体育教师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对自己已经获得的专业知识或其他隐性知识等缺乏管理,由于体育科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很少有体育教师在课后进行记录或者总结,还有的教师不善于从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进行积累或者创新,导致教学成果很难出新。

2.2 对信息的敏感度不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对跟自己所从事的教学专业的相关信息敏感度不高,对搜索的概念及布尔逻辑等模糊不清,不能充分掌握搜索的技巧;或者对于已经获得的信息不能全面正确地评价其价值,出现放过有用信息或者存储垃圾信息等情况。

2.3 知识的共享程度低一方面,有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共享意识差,因为专业性质不同,很多体育教师认为隔行如隔山,不同专业的教师很少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探讨,因此一些共性的教学信息也难以在教师之间共享,没有发挥相关资源的最大效用;另一方面,有的体育教师存在知识个人主义的倾向,不愿共享其知识,认为个人知识往往与职称、资历或者工资等方面挂钩,如果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共享,那么会失去自己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因此主观上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个人知识。

3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建议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指教师本人对自身的知识进行管理的过程,其核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必要的搜集和加工,使之便于查找和利用;二是在其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效的运用知识并不断进行创新。

3.1 端正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首先,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于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其体育教师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因此要从意识上增强体育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其次,要改变高校体育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及共享存在的人数误区,个人知识的共享不仅不会使体育教师个人失去在本行业领域内的竞争优势并对个人利益造成威胁,反而会在个人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创新,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水平。再次,由于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突然闪现的闪光点等隐性知识的管理,通过增强其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可以明显提高其个人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管理意识和水平。

3.2 积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并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紧跟时展,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仅有利于开发自身的智力资源,而且有利于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且注意保持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达到掌握更多知识的目的。

3.3 选择高效的知识获取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变得丰富多样,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来讲,应该选择更为经济、方便的方式来获取有用的知识,用最少的时间代价来换取更有价值的知识。例如,可以通过阅读各类期刊、杂志、著作、报告等文字性资料来获取新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学术活动或者学习组织等,通过与别人的直接交流或者请教,来得到自身需要的知识。其次要利用好网络工具。互联网的出现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娇迅捷畅通。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及其网络中提供的各种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来进行高效率的个人知识管理活动。

3.4 体育教师建立个人知识库高校体育教师通过建立个人知识库,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活动,有目的的对各类个人知识进行整理和组织,并促进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学习新知识,存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库的建立,可以促进个人知识的转化与分享,并在教学团队中不断融合,不断促进新知识的创新。

4结论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师与个人知识管理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于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师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认识误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建议,对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及共享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巍巍,唐凯.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4):52-54.

第15篇

论文摘要: 高校体育老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教育知识更新和共享。高校体育老师个人知识管理对于其个人教学素质的提高和体育教学成果的取得有着重要作用。

0引言

个人知识管理是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现对个人知识的全面管理。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全新的产物,它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将个人的资料和信息转化为更有价值的知识,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教师个人有目的的对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学习、交流、共享和创新,其实质是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工作效率,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提升个人竞争力。高校体育老师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所以更需要重视和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使其在教学实践和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1.1 快速解决遇到的问题众所周知,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紧急事件,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慎受伤,或者由于所进行体育活动的竞技性而造成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等,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积极响应,快速解决问题,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个人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总结解决常见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及时排除并处理各种有风险的状况,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1.2 可以提高个人素质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断的积累相关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通过与不同专业领域的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和知识共享,或参加各种团队学习的形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知识创新,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妥善处理各种情况,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1.3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进行熟练操作和运用,这都需要体育教师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总结有用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2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高校体育教师由于长年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劳动强度较普通教师大,且工作环境相对固定,往往属于高校教育范围的边缘群体,个人知识管理和创新观念淡薄,造成教学信息、知识的共享和更新受阻,不利于整个教师队伍教学素质的提高。

2.1 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不强高校体育教师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对自己已经获得的专业知识或其他隐性知识等缺乏管理,由于体育科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很少有体育教师在课后进行记录或者总结,还有的教师不善于从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进行积累或者创新,导致教学成果很难出新。

2.2 对信息的敏感度不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对跟自己所从事的教学专业的相关信息敏感度不高,对搜索的概念及布尔逻辑等模糊不清,不能充分掌握搜索的技巧;或者对于已经获得的信息不能全面正确地评价其价值,出现放过有用信息或者存储垃圾信息等情况。

2.3 知识的共享程度低一方面,有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共享意识差,因为专业性质不同,很多体育教师认为隔行如隔山,不同专业的教师很少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探讨,因此一些共性的教学信息也难以在教师之间共享,没有发挥相关资源的最大效用;另一方面,有的体育教师存在知识个人主义的倾向,不愿共享其知识,认为个人知识往往与职称、资历或者工资等方面挂钩,如果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共享,那么会失去自己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因此主观上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个人知识。

3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建议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指教师本人对自身的知识进行管理的过程,其核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必要的搜集和加工,使之便于查找和利用;二是在其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效的运用知识并不断进行创新。

3.1 端正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首先,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于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其体育教师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因此要从意识上增强体育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其次,要改变高校体育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及共享存在的人数误区,个人知识的共享不仅不会使体育教师个人失去在本行业领域内的竞争优势并对个人利益造成威胁,反而会在个人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创新,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水平。再次,由于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突然闪现的闪光点等隐性知识的管理,通过增强其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可以明显提高其个人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管理意识和水平。

3.2 积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并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紧跟时展,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仅有利于开发自身的智力资源,而且有利于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且注意保持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达到掌握更多知识的目的。

3.3 选择高效的知识获取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变得丰富多样,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来讲,应该选择更为经济、方便的方式来获取有用的知识,用最少的时间代价来换取更有价值的知识。例如,可以通过阅读各类期刊、杂志、著作、报告等文字性资料来获取新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学术活动或者学习组织等,通过与别人的直接交流或者请教,来得到自身需要的知识。其次要利用好网络工具。互联网的出现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娇迅捷畅通。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及其网络中提供的各种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来进行高效率的个人知识管理活动。

3.4 体育教师建立个人知识库高校体育教师通过建立个人知识库,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活动,有目的的对各类个人知识进行整理和组织,并促进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学习新知识,存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库的建立,可以促进个人知识的转化与分享,并在教学团队中不断融合,不断促进新知识的创新。

4结论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师与个人知识管理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于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师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认识误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建议,对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及共享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巍巍,唐凯.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