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

第1篇

对学生而言,“走进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前提和基础,“探究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中心和关键,“感悟历史”则是学习历史的归宿和目的所在。这一流程顺应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由封闭式孤立学习到开放式合作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到主体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下面,我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一课为例,谈谈基于这一课堂流程的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周有光先生认为:农业时代,安土重迁,没有全球化;工业时代,世界贸易不断扩大,开始全球化;信息时代,生产要素穿透各国疆域,全球化一往无前。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你眼中的经济全球化是什么样子?

第一环节走进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展示图片】全球合作生产波音787飞机、全球信息瞬间获取的谷歌网站、全球资本流动和全球性人员往来。

师: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呈现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其表现主要有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等。

【设计意图】不要让学生抽象地理解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其实,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指出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细化,世界各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

师: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2014年3月26日,世贸组织裁定中国就稀土出口施加的限制措施违反世贸规则)。请大家根据视频信息分析,在中国稀土出口问题上,世贸组织为什么裁定中国败诉?

生:世贸组织认为中国对稀土实施的保护性关税和限制出口政策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宗旨和运行规则。

师:世贸组织的宗旨和运行规则是什么?

生: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

【设计意图】世贸组织的宗旨和运行规则是课标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通过提供视频信息,借助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而非机械地死记硬背。

第二环节探究全球性问题及破解之道

【展示材料】反映富分化、殖民扩张、失业率上升、全球变暖等材料。

师:上述材料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哪些问题?

生: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导致贫富分化加剧和全球经济秩序动荡;部分国家和文化传统受到冲击,面临新殖民主义威胁;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经济危机的全球性扩展和全球变暖问题严重。

师: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国家民族间的价值冲突在加剧。西方国家在输出其强大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在强势推行其价值观念。

师: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金融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带来了经济血液的充分利用,但处理不当也会带来全球性灾难。既然经济全球化会产生全球性问题,那全球性问题有何破解之道呢?请大家结合材料(CDM机制示意图、G20峰会)予以思考。

【设计意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全球性问题增多。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

第三环节感悟个体全球化时代的共存共生

师: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著作中将全球化分为1.0、2.0和3.0版本全球化三个阶段。他认为1.0版的全球化主要是国家的全球化,2.0版的全球化是公司的全球化,3.0版的全球化是个体的全球化。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个体全球化3.0时代,需要同学具备怎样的素质、胸襟和眼光?

第2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法;情境导入

随着新课改的积极推进,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都有很大差异,教学效果差别也很大。虽然我们提倡教学的灵活性,但教学确有其共同的内在规律性,教学活动应该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模式,就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教学模式并不会自发形成,特别是新教师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教学模式研究是教学工作和教学行为理性化的重要途径,是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的重要途径,也是经验型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中介。为了更好地落实高中政治新课改的理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使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笔者所在学校高一政治备课组在《经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对已有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经济生活》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常是一个事例贯穿一节课的始终。结合我们课堂教学的实例,对《经济生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做以下介绍。

一、适用框题类型

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知识容量小、学生有兴趣且有话可说,这类框题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面对经济全球化》等框题都适用此种教学模式。

二、教学环节设计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在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展示案例,合作探究;(3)归纳总结,提纲挈领;(4)拓展延伸,能力提升。下面结合具体课例,阐述“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以及学生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引用这类事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既与教材知识紧密相连,又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最好用一个事例贯穿课程始终,并能达到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眼前一亮,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例如,在讲《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创设的情境是:小马同学今年大四,刚过春节就开始找工作。他和他的同班同学要先了解今年的就业形势。播放一段视频《大学生就业形势》,展示其严峻程度。小马和他的小伙伴们都坐不住了,赶快行动吧!大量投简历,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在讲《经济全球化》时,上课之初,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个事想让大家给出出主意,手机坏了,换个什么牌子的会比较好?”大家都会争着说,苹果、三星、联想、华为、小米等。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兴奋起来。大家说的有外国的品牌,有我国的自主品牌,这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出经济全球化。在讲《企业的经营》时,打出幻灯片,简单介绍李嘉诚、宗庆后、马云的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企业的含义,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自主学习企业、公司的有关知识。

第二环节:展示案例,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提供的事例,精心设计问题,一个好的问题的设置,既要涵盖书本知识,提升能力,还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实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把全班学生分成4~6个学习小组,组内合作交流,分析探究问题,推荐一位代表回答问题,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若回答不完整,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这一过程中,要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多给予鼓励性评价,少用否定性评价。回答这些问题,一定要用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过渡到信息收集者、信息加工者、问题的设计者,进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引导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引在学生忽略而与教材重点、难点关系紧密处;教师的引导还须把握好“度”,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例如在讲《新时代的劳动者》时,设计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表演情景剧《找工作的烦恼》,分别介绍找工作时遇到的种种烦恼。针对这种情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播放视频《党和国家多措并举促进就业》,让学生探究:

探究活动一:

(1)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2)你认为应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这一问题解决后,再展示幻灯片《小马的遭遇》。其中内容有:节假日加班、工资不按时发放、缺少劳动安全保护、不给买医疗养老保险等。然后进行第二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二:

(1)小马的哪些合法权利受到了侵害?

(2)为什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应该如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就业问题国家高度重视,但真想找到满意的工作还是要靠自己。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享有什么权利,才能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又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性原则―――既教了书,又育了人。

在《经济全球化》中,也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给学生展示苹果的产品和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当然,材料经过了精心的选择和整合,正好对应着经济全球化的三方面表现。在这里设置了三个问题,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得出经济全球化的三个表现,引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再由苹果公司在全球设厂,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特点,引出跨国公司的含义和作用。

探究活动一:

(1)苹果公司的发展体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这些特点说明了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

(3)作为跨国公司的苹果公司有什么特点?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二个探究活动,展示两分钟的视频材料。里面涉及苹果5S的整机成本和在我们国家的售价,我们国家代工的耳机电池等成本和苹果专卖店几百倍的利润。也设计了三个问题,这个过程先是让学生感悟我们的付出与回报,也是为情感提升做铺垫。

探究活动二:

(1)苹果公司如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影响?

(2)我们为什么只能从苹果公司得到微薄的利润?这说明经济全球化又有什么影响?

(3)针对苹果公司的双重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办?

通过这些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就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培养了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很多学生有发言的机会,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学生回答后,有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补充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第三个环节:归纳总结,提纲挈领。课堂总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例如本节课小结:2014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怎么办?一靠国家,党和国家制定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二靠自己,劳动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劳动者实现就业后,别忘了订立劳动合同,懂得自己应该享有的各项权利。万一权益被侵犯要学会通过投诉、协商、调解、等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让学生总结,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充分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经济全球化》结尾时,学生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全球化对各国有利有弊,我国应该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果学生总结得不完整,在这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完整清晰的认识,就像做衣服最后把各个部分有机地缝合在一起。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能力提升(拓展知识,引出下一框或者本框未竟的知识,提升能力和情感;也可以通过典型例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后,教师根据不同情况设计一些随堂(或课后)的练习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迁移,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的能力。生活是现实的,又是具体的,学生是要真正融入社会的,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既在课内,又在课后,让学生树立“生活就是大课堂,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观念。

例如《新时代的劳动者》归纳总结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大家的出谋划策,小马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与所在企业协商,终于讨回了公道,得到了相应的赔偿。可是小马再也不想在这家工厂干了,也不想再找工作,他决定自己开个网店,自主创业。你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这一问题是本单元后的综合探究内容,提出这一问题,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结合社会和自身实际深入思考,以后自己该怎么办?问题开放,答案多样,会对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有指导意义。课堂上如果有时间,就多讨论一会儿,若没有时间可以作为课后作业,为以后进行综合探究做准备。在《经济全球化》一课,则通过一道高考试题提升学生能力,让学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实施效果

一个事例,贯穿一节课始终,优化教学环节,创设环境,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学习;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整节课轻松高效,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新课改精神。

四、实施建议

第3篇

[关键词]国际技术贸易 专利法 商标法

一、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研究的背景

1.经济全球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电信、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分销零售、专业技术等市场将按照我国在世贸组织谈判中的承诺,按照规定的开放程度和开放时间表,逐步实行开放。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技术贸易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国际技术贸易在对外贸易中越来越重要,因此,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研究的环境因素之一。

2.科学技术全球化

科技全球化是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一个全球性现象,指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科技发展融合的过程。21世纪新科技革命的爆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以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现今它已是一种趋势。科技全球化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研究内容的全球化;二是科学研究手段的全球化;三是科学研究组织和研究设施的全球化;四是科学研究资源的全球化;五是科学承认与评估的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是各国研发投资的全球化以及国际战略技术联盟和国际技术贸易等的发展。在科技全球化的发展下,各国贸易迅速发展,这个过程中。国际技术贸易成为全球贸易交流的一股洪流,因此,科学技术全球化成为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研究的环境因素之二。

3.技术创新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化是企业最强的生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而科技的创新需要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才能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生产和经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应该说国际技术贸易使高新技术发生转移,给我国企业带来技术扩散和外溢效应更为重要。主要表现在:外国公司通过与我国企业的技术贸易往来,向我国企业传授知识和技术,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引进等将技术的使用权在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进行买卖,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技术创新化是企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当前进行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研究的环境因素之三。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研究对比

1.发达国家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的特点

高科技产品技术与稀缺的自然资源一样,被一些国家置于经济安全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国际技术贸易中严格限制甚至禁止相关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通过出口贸易管理法或专门的技术出口管理法予以管制。例如:1970年法国《关于与外国人订立获得工业产权和技术知识合同的法令》、1977年葡萄牙《关于调整技术转让规则的第53/77号命令》、1973年西班牙《关于调整技术转让的第2343号法令》等。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出口技术贸易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例如,1979年的《1979年出口管理法》、《出口管理条例》等通过出口许可证制度、出口管制商品清单等,对出口技术进行管制。2007年6月19R,美国商务部下属的产业安全局了三项新规。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阐释》、《新的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进口证明和中国最终用户说明要求的修改》。管制新规所列的产品“黑名单”涉及31个大类和有关技术、软件的20种产品。具体包括飞行器、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激光、光学感应纤维、数组天线、无线接收设备、认证软件、高性能计算机、电力系统合成器、贫化铀、水下摄像机和推进系统、某些复合材料、部分电信设备、空间通信和防空设备等。

从美国国际贸易技术法律相关的制度规定我们看出,美国严格限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这是因为:

一是确保其技术领先优势,而这种技术领先优势所支撑起来的强大国力,为其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套取全世界的财富,创造了条件。

二是防止其他国家将相关技术运用到军事武器研究方面。威胁到美国的军事霸权地位。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与强大的高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是美国吸引全球资金涌入并让其有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

三是牢牢地控制技术发展优势,意在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因技术资源的紧缺而贱卖自然资源换取外汇,从而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难以颁布限制甚至禁止稀缺资源出口的法规,坐享中国的稀缺自然资源。同时,使得新兴国家由于研发能力弱、技术落后而沦为最廉价的加工车间,既帮助美国分担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使得美国可以用少量的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换取大量的最廉价的商品和服务――中国需要卖掉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2.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的特点

发展国家在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的规定中与发达国家相比侧重点有所不同,其国际技术贸易法的主要内容是以技术引进为主。例如,菲律宾在1978年制定了《为建立工业部技术转让局以执行第1520号总统法令第5节有关规定的条例》;多米尼加在1978年制定了《关于外国投资和技术转让的第861号法律》;1976年哥伦比亚制定了《关于技术转让合同批准和登记的第444号法令》等。

发展中国家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的法律法规主要从技术引进管理着手,对国际技术贸易进行了相关的规定。其主要的内容涉及到技术、技术转让、技术引进、技术引进合同审批及审批机关,法律的适用范围,技术引进合同中限制性条款的处理等。发展中国家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的法律主要从技术引进管理着手的原因是:

一是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贸易时通常伴随着技术转让、技术溢出和技术创造,这对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是更好的服务于本国经济。随着国际技术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例如跨国公司的进入使发展中国家的计算机、通信等技术产业受到深远的影响,这些产业的发展也促使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

三、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的内容及案例分析

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专利、商标、国际技术贸易合同等。

1.国际技术贸易合同

国际技术贸易合同主要有两国之间签订的许可合同、技术服务和咨询合同、合作生产合同、设备合同等,国际技术贸易合同的法律制度指的是为了实现双方的利益通过签订有关技术转让而形成的

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

(1)许可合同研究分析

首先。许可合同是国际技术贸易中较为通用的技术转让合同,它是技术的提供方向技术的受用方提供有偿使用其技术的授权合同。因此,许可合同又分为独占许可合同、排他许可合同、普通许可合同、可转让许可合同、交叉许可合同等类型。

其次,许可合同的重点项目有:合同名称;合同的编号;合同的签订时间、地点;当事人法定名称和地址:转让技术的内容和范围;技术改进和发展的交换;技术文件的交付;技术价格与支付;保证;其他条款等。其中,合同名称要真实的反映出合同的内容;合同的编号也要反映出许可方的国别、被许可方的名称和部门及签约年份等:签约时间和地点签约时间、地点非常重要,其涉及到合同的生效时间、法律适用地等问题;当事人法定名称和地址则关系到法院的管辖权等;转让技术的内容和范围涉及到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要明确规定转让技术的内容、方式、规格、性能等;技术改进和发展的交换是对原有的技术进行发展,创新,在技术转让合同中对技术发展改进的所有权应有明确的规定,以确定改进和发展技术所有权归属;技术文件的交付条款是文字性的技术文件,它涉及到技术文件的内容和参数、交付时间、交付地点等;技术价格与支付是技术贸易合同中受方人对技术转让所支付的费用,支付周期、支付方式等;保证条款则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一般包括两项:一是权利保证,二是技术保证;其他条款主要包括不可抗拒的力量、合同附加条款等。

此外,许可合同还有可能包括专利保持有效条款;考核验收条款等。

(2)关于国家技术贸易合同的案例分析

上海A公司与美国B公司进行技术贸易合作。签订了关于氧化铝陶瓷基板流延成型技术和设备合同。在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之前,上海A公司也曾多次去美国B公司场地进行考察,对技术进行了解。经过谈判后,双方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但是A公司进行生产时,经B公司技术人员多次调试依然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合同条款中却没有明确规定B公司转让技术不能正常投入生产的索赔项,使A公司和B公司不但没有合作成功,也给A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案例启示

合同是进行国际技术贸易交流的必要工具,合同的签订关系到双方的利益,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为此,在国际技术贸易合同要严格按照国际技术贸易的法律要求,遵循平等、自愿、诚实、守信的原则,同时对合同条款中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要十分明确的做出规定。

2.国际技术贸易知识产权

弗里茨,马克卢普所著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该书系统阐述了知识生产的相关理论、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可见美国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国际技术贸易知识产权的法律包含以下方面:

(1)专利法

专利法是用以调整由发明创造活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专利权是专利法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国家专利主管部门,依据专利法授予发明创造人或合法申请人对某项发明创造人或合法申请人对某项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间内所享有的一种独占权或专有权。专利权的内容主要有制造权、使用权、许诺销售权、销售权、进口权、转让权和许可使用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规定专利是“由政府机构或代表几个国家的地区机构根据申请而发给的一种文件。文件中说明一项发明并给予它一种法律上的地位,即此项得到专利的发明,通常只能在专利持有人的授权下,才能予以利用(制造、使用、出售、进口)……”。专利权的形成是法律赋予的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具有排他性、时间性、地域性等。技术性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

专利案例分析:2001年北京新创科技公司与美国凯创通信公司进行技术贸易,美国凯创通信公司有5项专利售价210万美元转让给北京新创科技公司,后经过法律程序认定,其中有2项专利已经过期,为北京新创科技公司挽回了巨大损失。

(2)商标法

商标顾名思义是商品的独特的标志,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同他人的商品相区别而在其商品上所加的一种具有显著性特征的标记。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法律确认并给予保护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力。商标权的内容包括商标专用权、商标续展权、商标转让权、商标许可使用权等。商标权的主体是依法享有商标所有权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商标权可以合法转让。其继受人同样可以成为商标的主体。商标权的客体是商标权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一般是注册商标。根据商标法的构成要素,应依法律规定,不能自由选取。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识,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商标权也具有排他性、无形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特点。其可分为三类:制造商标、商业商标和服务商标。

商标案例分析:2003年日本丰田与中国吉利的知识产权商标争端使得人们在国际技术贸易过程中,认识到商标的重要性。丰田认为中国吉利的车标酷似“小地球”造型,对他们造成了侵权,于是将吉利告上了法庭。2003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丰田败诉。这主要是因为丰田与韩国、意大利、德国等汽车设计公司已经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在汽车设计上已经拥有了造血功能。

(3)案例启示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技术贸易中要树立知识产权意识,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我国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更好的保护我国技术知识产权。

四、总结

国际技术贸易法是为了规范技术转让行为而产生的法律。其具有双重的特点,一是技术转让的当事人,包括企业法人、自然人等,具有经济性;二是技术转让与国家的竞争力、安全等密切相关,因此国际技术贸易与其他贸易行为相比,所带的政治色彩更浓厚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技术贸易必然会成为一种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贸易形式。然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技术进出口的法律制度侧重点不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国际技术贸易法律来维护本国的利益,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为此,本文结合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研究的背景因素,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际国际技术法律制定及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国际技术贸易的法律规范:知识产权法,技术贸易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进出口贸易管理法等,本文对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结合案例进行了重点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平,马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马忠法;论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协调制度[D];复旦大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