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音乐小课堂范文

音乐小课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音乐小课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音乐小课堂

第1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生本课堂理念,在我的课堂中指引着我的教学方向,但我的音乐生本课堂也确实走过了一段很不平静的路,集中体现在五步教学法中各环节和本学科特点的冲突上。

课前预习受到时间少以及歌唱课的旋律预习基本举步维艰的限制,前置作业作用基本没有体现;自主学习效果不明显;小组的合作探究,让音乐课和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雷同,甚至成了“四不像”,音乐课本身的旋律性、歌唱性所剩无几。展示提升在没有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下基本无法保质保量完成,诸多原因导致生本课堂倍感

吃力。

难道生本教育不适用于技能性较强的学科?无论是技能还是知识不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吗?艺术性、操作性强的学科就无法让学生自我探究了吗?按理说,这一类学科更需要学生自我学习体验才对。带着尖锐的矛盾我认真地对音乐学科的特点结合生本教学进行了深入剖析,结论令人出乎意料,不是艺术类学科不适用生本,只要找对切入点,这是开展生本课堂的很好的学科。

习惯性地把音乐前置作业布置为作品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等文字类的作业,这并没有错,但是因为音乐课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对听觉和歌唱以及操作技能进行学习,所以,前置作业的布置应在作品创作背景等的前提下,侧重于对技能性和操作性进行提前预习,甚至对音乐中个别情感的揣摩进行布置,例如,欣赏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以前的布置多为萨尼族民族特点、歌曲创作年代等,现在的前置作业布置则加进了进行部分的歌曲舞蹈创作,并表演,加强了歌曲性、艺术性。

自主学习环节要完成对所学内容的背景、作者以及相关乐理知识的学习,但是要紧密结合音乐学科特点,自主学习相关技能、相关知识,音乐中的技能都是需要个人不断尝试,不断实践,在困惑中进步的,自主学习环节不能仅针对背景等学习,要加入音乐的实践性、艺术性的自主学习尝试,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技能。

音乐课的合作探究要用联系的眼光进行,前面要同前置作业和自主学习联系起来,要为后面的展示做充分的准备,同时要注意不能丢弃音乐课的音乐性和艺术性,这样,问题的设置就要特别讲究了。歌唱大课,常用传统的大家练习,大家练习仍是学生自我练习的体现,如何体现生本课堂合作的特点呢?合作探究在歌唱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会产生出许多关于技巧性的研究和交流,这是歌唱进步的关键,所以,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抓住关键,要发现、交流、解决问题,例如,对歌曲《大海啊故乡》部分的演唱,常见的问题是唱不上去,学生之间交流的问题为:怎样唱上去?此时的交流问题,解决方式通常为讨论,歌唱课讨论什么呢?讨论解决方案啊。错!交流应为大家一起亲自尝试,每个人都来试试,怎样唱才能上去,怎样唱才省力;也可以请老师来试试。

第2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舞台表演开放性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83

最近我拜读了许建红老师发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年12期的《让“五分钟”小舞台绽放精彩》一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深刻感受到许老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许老师能从一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尝试运用了“音乐小舞台”的教学手段,以“开放”为核心,对舞台表现的时间、内容、形式等作了陈述,文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但是,对于许老师文中所提到的“小舞台开放的定位”观点,我觉得有必要和许老师作进一步探讨,以便获得共同学习的机会。

一、观点再现――音乐课堂中“小舞台表演”两个开放性教学实践简述

许老师首先提出了“时间的开放”。她指出:“音乐小舞台安排在音乐课堂中哪一个时间段不要过于死板,可以全面开放。”她还进一步从“新课前”“新课后”两个时间段分别进行阐述。新课前的5分钟是常规的表演时间,新课后的5分钟是偶尔为之的表演,主要是“在音乐课堂新授内容比较多的时候临时告诉学生把这节课的5分钟表演时间放到后面表演。”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提前完成学习任务,是一种鼓励性的教学手段,“可以安排班级歌星、小乐手的专场表演活动。”其次是“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许老师主张内容丰富、开放,可以是唱歌,也可以是舞蹈,可以是器乐演奏,也可以是小品、戏曲等,还可以是各种艺术的综合。在形式上可以模仿、可以创编、可以单人,也可以多人组合等。

二、目标回归――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理性分析与思考

1.教学手段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音乐小舞台表演的时间段灵活安排无可厚非,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实际而变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理念所倡导的,更何况课堂的生成性也需要教师对教学的过程作智慧处理。教学目标的定向功能告诉我们,教学中的每一个活动都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的功能主要是为促进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服务的。我们暂且猜测作者安排课前5分钟的表演是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但这种导入方式未免费时费力。不仅需要课前根据课的实际情况与学生沟通,学生能否理解学习内容而顺应教师的要求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导入倒不如直接播放与课题相关的课件或教师的表演来得简洁、直观且有效果。

2.课堂拓展的开放不可偏离显著的核心目标取向

如果我们定位课后5分钟舞台“开放性表演”是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开展,那么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知识的展示与拓展,教师组织课堂学习评价的素材和依据等教学价值便在这段时间尽显无疑。从教学手段服务教学目标来说,追求表演内容、形式不限的目的是给学生表现自我和展示个性的机会,这对实现学生的学习情感目标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学生的情感目标建立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掌握学习方法和把握学习过程而获得,而不是一味通过毫无目的的自由活动实现的。任何开放性教学过程必须在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前提下开展,否则教学必然成为漫无目的的无效活动。如果一味追求开放,学生只是表演一个与课题不相干的小品,或者随便跳一段他们自己喜欢的但与学习内容无关联的舞蹈,那么场面再热闹,学生表现得再积极主动,也只能说是无意义的教学。

三、范例呈现――开放与目标统一的实践参考

第3篇

音乐课堂;素质教育;生命品质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176-02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价值,你对人生价值的定义是什么呢?幸福、优秀……无论是哪种,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不会达到的,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堂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本人在课堂教学中从提升学生生命品质这一角度出发反复探索与实践,课后认真反思和总结,得到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小策略,与各位音乐同行共勉。

一、秀出你的风采,彰显个性的生命品质得到提升

个性发展教育,即发展个性的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的相应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有根据自己的爱好而感兴趣的事,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创新,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有一门自己特别喜欢的课程。总之,使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个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发展其个性。

在我的音乐课堂中,有一个每节课都会出现的环节叫做“秀出你的风采”,就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或是自己或是跟同学合作为大家“秀”表演。在这个表演活动中,要求表演的同学大胆展示自己。要求作为观众的同学要尊重表演的同学,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个节目,都要在表演结束的时候用掌声表示感谢。

学生在“秀出你的风采”这一音乐活动中,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要参与,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尤其原来一些在课堂上比较“内向”的同学,在组内其他同学精彩表演的带动下,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表演活动中,并逐渐“乐在其中”。五年三班有个王同学,当音乐课堂上轮到他的小组表演时,他表现得非常胆怯,并不想为大家表演。我是他班的音乐老师,同时我也负责这个班的葫芦丝器乐教学。这个学生虽然内向,但是他在葫芦丝课堂上的学习是非常认真的,而且吹奏水平在班级中也属于优秀的,于是我就鼓励他为同学们表演吹奏葫芦丝曲。开始一段时间表演的时候,他表现得很羞涩,低着头把乐曲完整地吹奏下来就赶紧走下台了。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多,我发现这个孩子表现得越来越放松,脸上出来了微笑,身体也随着乐曲律动起来……现在他不但非常愿意为大家表演,而且都是吹一些教材上没有,他自学的名乐曲。他不但建立起了自信,而且彰显个性的生命品质得到了提升。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学生的天赋、性格特点、爱好兴趣、成长环境都不同,在不断的表演活动中,学生们彰显个性的生命品质真正得到了提升。

二、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互关爱的生命品质得到提升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相互关爱。你需要关爱,我需要关爱,他也需要关爱。我们在去关心爱护他人的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所以我们要相互关爱,让爱的种子在和谐社会里生根发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关爱,不一定必须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例如,学生遇到难题,我们及时帮助他解惑,当学生需要鼓励的时候,我们给他一个眼神或拥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关爱每一位学生,从了解每一位学生开始。

一年四班有这样一名学生,我了解到在他还不到一周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因为感情的问题而离异了,他的妈妈扔下他去了外地,所以从那时起他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记得在一节音乐课上,我所要教授的内容是歌曲《摇篮曲》,这首歌曲主要表现的是在静静的夜里,妈妈哄宝宝睡觉时的情景。从上课开始我就一直关注着这名学生,他平时是很爱回答问题的,可是在这节课上他却表现得很沉默。尤其是当我们唱到“摇篮轻轻摇,妈妈笑微微……”时,我看到他低下了头,我的心也跟着一沉。我不能让他这样难过下去,当我们把这首歌曲唱完之后,我对所有的同学说:“下面音乐老师想把这首歌曲换个唱法你们想听吗?”“想!”孩子对我的“突然”提议都很赞同。于是我唱到“摇篮轻轻摇,奶奶笑微微……”这时有好奇的同学问道:“老师你怎么把歌词改了呀?”“因为老师的妈妈在我小的时候一直在外地,我从小是奶奶哄大的,所以我唱奶奶呀。你们都是谁哄大的呀?”“我是姥姥。”“我是爷爷。”……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说起来,这时他也抬起了头而且跟同学生一起说:“我是爷爷奶奶哄大的。”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说:“谁把我们哄大,我们就唱谁好吗?”就这样,我在他的脸上看到了笑容。歌曲唱完之后我继续抓住这个契机说:“无论是谁把我们带大都为我们付出了真心的爱,我们也要用自己的真爱去对待其他人。我会怎样关爱他人呢?”学生们一个个举起小手发表自己的想法……我想如果我对这个学生没有足够的了解,那么这节音乐课不但会带给这个孩子伤害,更失去了一个教育学生相互关爱的机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很小,但是他们互相关爱的生命品质或多或少都得到了提升。

三、手势拉近距离,克服困难的生命品质得到提升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因为个体差异,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候的反映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但是可能缺少深度;有的学生反应慢,深思熟虑,但是可能思维有内涵。音乐课中的困难又不同于其他学科中的困难,例如音乐中音准的问题就需要因人而异,而且还要有一个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过程。

第4篇

在上竖笛课之初,学生不会吹,觉得学起来很难,有放弃情绪。我在上课时就请吹得好的同学来表演,平时很调皮的一个小男生一曲《龙的传人》征服了不少听众,文静秀气的小蔓吹了一首《希望》让其它女同学羡慕不已。虽然是几首简单的曲子,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竖笛的欲望。以致于上课时,其它同学经常会要求让他们来示范。“竖笛小师傅”的头衔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通过以点带面,树立典型的方法让实验班的学生对学好竖笛这个小乐器有了信心和动力。

虽然在渔坪小学开展器乐教学实验研究的时间不长,但通过这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中感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一是通过器乐进课堂的活动,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过去的唱歌课,学生不会识谱,老师从头教到尾口干舌燥,而现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节奏型,就可以通过吹奏的方式来识谱唱谱,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竖笛这个工具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极为有利。

二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竖笛价廉物美,简单易学,同时它有固定音高、有助于学生掌握时值、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有助于解决学生唱歌的音准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使其能够进入音乐之门。在刚把竖笛引进课堂时,很多家长都觉得这对孩子很有好处,至少可以学会一门简单的乐器,甚至有会吹笛子的家长还给我打来电话,询问竖笛和横笛的区别。也有家长因为孩子吹出来的声音不成曲调对竖笛表示质疑,对这些,我都一一给家长解释,我想只有孩子们学到了一定的程度,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就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三是通过器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音乐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利用学生资源进行教学的好方法。在教学时,我常采用分组训练再合作表演的形式,刚开始有的同学自顾自的吹,不管别人,结果导致小组成绩欠佳,有的同学相互埋怨指责。我及时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合作精神,再美的曲子有了不和谐的音符自然就听起来刺耳,所以我们必须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才行。

在我的带动下,我校其它两位兼职音乐老师也行动起来,二年级音乐老师把竖笛引进了课堂,音乐课上笛声悠扬。而一年级则主要以自制的乐器为主,如用矿泉水瓶制作的沙锤,还有用树叶卷出的笛哨等开展音乐教学,这些小玩意儿既让低年级的小朋友感受到童趣,又有了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体会到原来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5篇

现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像音乐课这样的辅修科目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开始被正视起来。新课标的推广下,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主要采取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

1.体验式音乐教学。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参与互动、自主学习等形式完成学习内容,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教学模式也在其他课堂中被充分应用,符合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2.信息化音乐教学。之前的音乐课,大多只能老师弹钢琴,学生跟着伴奏学唱课本内容,这样比较单一枯燥。现在,现代化信息设备被带入音乐课堂,多媒体设备能更全面、更快捷地将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作品带到学生眼前,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小学音乐课有效课堂活动的前提

有了好的教学模式,能帮助老师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课堂活动这样的细节问题。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原本充实的课堂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发掘有效的课堂活动?怎样将课堂活动变得有效呢?

1.让学生动起来。音乐课上,更多的时候学生是坐在座位上演唱、欣赏。这样很容易就因为一时的分心而错过课堂内容。所以,有效的课堂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2.课堂活动要有趣味性。一味地欣赏枯燥的交响乐或者讲授乐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容易让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老师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3.活动要简单易操作。课堂中的课时有限,课程进度也有明确要求,所以,在进行课堂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时长。节省课堂时间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

三、小学音乐课课堂活动分享

接下来,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简单地分享几个比较实用简洁的音乐课小活动。

1.听音识名人。将不同作曲家相同风格的音乐分别播放给学生进行赏析,并讲解其中的分别。将学生编分小组,仔细听老师用钢琴重新演奏,说出对应的作曲家名字。

2.音乐大风车。讲解完乐理知识后,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一个接一个地起立围着教室跑一周回到座位落座。当音乐停止时,刚刚落座的学生需要回答老师的乐理问题。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098-02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发性情感策略能唤醒学生的情感,营造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让音乐之花在学生心间美丽绽放。

1 用声情并茂的范唱、语言叩开学生情感心扉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述要情真意切、生动形象。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传达教学信息、激发学生情感,使其进入最佳状态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的情感基调,熟练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同样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也能做到范唱表演优美动人,通过深情演唱使教学内容化作一股清泉,浸润学生的心田,叩开学生情感的门扉,带领他们走进音乐的世界。

六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姑苏风光》,是来自江南水乡苏州的民歌。学唱这首歌曲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感受苏南民歌柔美、抒情的风格特点,同时激发学生对江南民歌的喜爱之情。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自身特长进行准确、优美的示范演唱,就能牢牢抓住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渴望,激荡起他们心中的涟漪,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执教这首歌曲时,就抓住自己是苏州人的有利因素,紧紧围绕歌曲是苏州民歌这一题材,设计了以学习苏州方言演唱为重点的教学内容,通过自己柔美、抒情的范唱,以及一口地道的吴侬软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苏州民歌柔美、委婉的风格特点,学生内心对歌曲的喜爱之情、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乐于接受、主动接受,并产生一种学好、唱好这首苏州民歌的意愿。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不仅在苏州地区教学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不同方言区的苏北地区进行教学时,同样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当地的学生对笔者深情的吴方言演唱非但没有产生畏难情绪,而是瞬间被老师的优美演唱打动了心扉,教学现场学生中充盈着惊讶、惊喜、赞叹之景。这一节课也在江苏省第七届音乐评优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二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课歌曲欣赏《游击队歌》,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抗争经历是非常陌生的,没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在欣赏歌曲之前,笔者准备了许多时期的图片资料,并配以一段富有激情的开场白,来吸引、感染全体学生:“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日本侵略者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老百姓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难道我们就等着被日本侵略者杀死吗?难道我们中国就这样要灭亡了吗?不,我们要反抗、要斗争、要和鬼子拼到底!”这铿锵有力的声音,顿使学生的情感瞬间被调动起来,内心充满了愤怒的激情,他们急切地想了解歌曲中的老百姓是怎么和日本侵略者反抗的,因此,整节课学生怀着激愤的心情欣赏了歌曲,并较好地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涵义。

2 用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来创设美的情境,运用生动的形式制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去感受美、理解美,最终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视听、运用语言艺术描绘、师生实践活动创设、课堂中问题的情境等,只要符合音乐作品的意境,学生便会在情境的引导中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体验情感,从而真正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如五年级教材中的《彩云追月》这一课,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等效果,为学生精心创设、营造出一个皎洁夜空、月色迷人的情境,从而更恰切地来体会歌曲中的意境。

3 用活泼有趣的游戏竞赛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充分采用游戏、竞赛的形式,来活跃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动力。特别是在一些相对比较枯燥的内容学习方面,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策略来点燃学生情感动力的火花,从内心深处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课上识谱教学是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学生只有掌握有关的识谱和音乐知识,才能真正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但识谱学习往往又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心不在焉视唱歌谱的场面。究其原因,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策略不无关系。因此,与其让学生跟着琴声一遍又一遍地演唱歌谱,还不如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游戏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激发自身的情感动力,主动参与到识谱演唱中来。

在教学三年级艺术教材《门前有条小溪流》这首歌曲时,由于教材选材的歌曲难度大,且又具有少数民族苗族音乐的特点,学习歌曲时如果仅仅让学生跟琴声学唱歌谱,学生势必会觉得难度大,并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唱这首歌曲时,笔者就根据歌曲中苗族人民居住地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山谷回声的游戏:通过笔者的喊声,请学生用回声来表现。这样就在游戏中把歌谱慢慢地渗透给了学生,学生也觉得饶有兴趣,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演唱歌谱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第7篇

一、消除心理上的不公平,营造和谐氛围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音乐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小学音乐课堂口头评价中,造成少数教师的师道尊严、夸夸其谈,从而导致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使个别学生在评价老师和同学时产生不真实的评价。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之间的口头评价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因而必然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地敞开心扉,即使身不由己地发言,也往往是试探性的询问,或是看老师的脸色应对。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让学生感觉到音乐老师也有人情味,尊重各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当同伴在评价学生时,出现不规范,甚至是出现不正确和歧视倾向时,老师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同时,评价者(教师、学生)要针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及价值客体的特点,做出具有评价者自身特点的课堂口头评价,或幽默风趣的评价,或平和亲切的评价,或循循善诱的评价

一般说来,教师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评价针对性强,能进行清晰的陈述、论辩和评价,所表达的信息中多余的成分少。而有的学生评价时因为缺乏口才,往往出现表达不准确或不完整,说了许多却又不切话题;有的因为个性心理特点,过于腼腆、怯场而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师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别还极容易形成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评价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学生则处于挨训状态,因而在小学音乐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不仅要首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而且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传递出师爱的微妙信息,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学生久旱的心田接受甘露的沐浴,让他们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教师也就能从他们的只言片语的评价中更准确地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

二、把握激励时机,发现学生闪光点

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同一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存在时间差别。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课堂口头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评价,有时时一种延缓评价,所谓的瞬时评价,就是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延缓评价,就是說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三、不同角度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困生对激励评价的渴望更甚。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体验成功,从而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激励、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如果教师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之处。使课堂口头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

四、以师为导,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第8篇

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实效性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教学真实性,敢于放手,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再现“原汁原味”的课堂生活。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的一堂音乐课时,我先是 给学生练声、听范唱、念词拍节奏,然后唱词纠正,完整地唱,学生都表现不错。但我却对自己不满意。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精神状态不太好,再找个别同学演唱时,每个人都把头低下去,不愿意表现自己,主动性不够强。我想这可能与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关,也许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新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很好贯穿在教学中。所以,我决定自己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到了下一节音乐课,我就主动出击。在学生听完音乐之后,我就让学生给老师提问题,提自己对音乐的看法。这一下,学生就蒙了,哪有给老师提问题?正当这时,我就给学生讲:在外国,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看法。老师只是起辅助作用,给学生引路、指正,之后,学生还要广泛听取别人的见解、意见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听完这番话,孩子们都慢慢举起了手,争先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发言。这时,我看到在他们的脸上,都表现出自信,满意的表情。在学完歌曲后,学生都能非常积极地要求上台为大家表演唱。这些都使我非常欣慰。学生有了主动权,就能发自内心对音乐热爱,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的音乐课上得才丰富多彩,欢乐无穷。

二、让学生自由表现音乐,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知识。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会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再辅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听听、唱唱、跳跳、奏奏中就接受了教育,它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功能。如三年级音乐课中,我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学生很会动脑筋,他们用小笔记本的硬壳做成了小快板;用雪碧盒子当小鼓;用奶瓶盖做成了响板……课堂上他们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热情高涨,创造思维的火花一下点燃了,各种设想令人应接不暇。孩子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创造能力,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有很大帮助。

三、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少年儿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我积极地营造一种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1.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

在二年级讲解“>”“<”符号时,我就采用了游戏教学法。我让全班学生围成一个大圆,一名学生蒙上眼睛,然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手表交给任意一个学生,所有学生一起大声拍手,这名蒙上眼睛的学生就开始去猜手表在谁的身上,当这个学生靠近这个有手表的学生时,大家拍手的声音就渐渐弱下来,当他错过这个学生,继续往下走时,所有学生拍手的声音又渐渐响起来。在这个游戏中,我利用学生拍手时渐强渐弱的声音来提示那个学生手表到底在谁的身上。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就非常容易地明白了“渐强”和“减弱”是怎么一回事。运用了这么一个游戏在讲解这两个音乐符号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乏味,而且还很形象地去感受了一下,这样就起到了出乎想象的教学效果。

2.以情燃情,促进学习

第9篇

小学教育对象是7~12岁的孩子,心理学家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称这个年龄段为学习活动期。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针对孩子们处于学习活动期的特点,确保他们能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无限的快乐呢?

一、重视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1.从感性认识入手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认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首先让学生学会分辨声音的长短,如辨别猫与狗的叫声,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上课的铃声,分大预备和小预备,哪个铃声长些,哪个声音短些等。通过对声音长短的辨别,形成感性的认识,然后,我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聆听老师发出的节拍不同的走步声和跑步声,并且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模仿出听到的声音,之后再来学习音乐知识,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2.以故事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联想能力还不够丰富,音乐欣赏能力不强。在课堂上,老师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们往往兴趣不高,容易走神。此时,针对少年儿童都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结合故事欣赏音乐,或结合音乐编讲故事,都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欣赏乐曲《老虎磨牙》时,一位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老虎磨牙》的故事,故事结束后,老师问道:小朋友们,你听过老虎磨牙的声音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演奏家们用很多种打击乐器一起合奏的乐曲《老虎磨牙》。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音乐形象所吸引,既欣赏了音乐,又陶冶了情操。

3.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集声音、图像、色彩、动画于一体的优点,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可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玩具进行曲”的教学活动中,我运用课件,使音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合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可针对这些特点,适度增加一些游戏、竞赛活动,如在一年级第三单元教唱《跳绳》一节时,可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既可增强课堂的愉悦性,又能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听觉能力、视唱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本乐理教学,从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调式、音色、和声、力度和速度)上做出分析。让学生学会感知声音、听辨声音。在视唱能力培养中,教师要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的始终。在教唱新歌时,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范唱,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指导学生先唱准、唱好曲谱。然后,再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予以重点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引导学生把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审美性。音乐是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最好艺术形式。音乐的特征就是通过情感的抒发、宣泄、交流,而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可以用想象、创编、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聆听与想象中,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氛围;课堂情境;音乐情感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要使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还能使小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小学音乐课的课堂三部曲是由发声训练、节奏练习,唱歌训练三部分组成,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教学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应对不一样的学生。那么,小学生眼中的音乐课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经过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乐趣,每堂音乐课都是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重复地学习歌曲,内容枯燥乏味,缺少学习的激情。那么如何提高音乐课的课堂气氛,就成为新形势下音乐教师研究的新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我是用如下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的。

一、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原理,是十分重要的。我是用下面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的。

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我在上一节课之前,精心挑选使用的音乐和光盘以及电脑软件,上课时将最优质的声音与完美的画面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美妙、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2.让音乐与环境有机结合

如,我在教授《沂蒙山小调》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出歌词中所表现的场面和意境,同时我又及时插入风景图片供学生观赏,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对家乡美丽风景的热爱,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每堂课安排3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练习

我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学生互相启发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

二、精心设计课题导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课题导入,创设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争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之中,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查找与音乐相关的背景资料,真正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例如,在6月的一个下午,天气炎热,孩子们昏昏欲睡,在上课之初,我首先播放歌曲《男儿该自强》,使学生精神振奋,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在下课时播放舒缓轻松的轻音乐,使学生进入优美、轻松的环境中,使学生对音乐课念念不忘,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各种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音乐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活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快乐的心境中进行即兴创编,引导学生利用肢体动作,准确地感知、记忆、创编各种节奏。这些活动可以训练学生通过身体动作,由外及内地帮助学生感悟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觉得把学生教会就完成了任务,后来我发现让学生改一改、编一编歌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的上课积极性空前高涨。常用的方法是:只改变歌曲中的名词、动词等部分。如,《不再麻烦好妈妈》可将其中的劳动部分进行改编,把扫地、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等改编成歌词,孩子们唱着自己编的歌,内心一定非常开心快乐。还可以通过加入生活中的小故事,加入学生的名字等方法改编歌词,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获得乐趣,获得学习的动力。

另外,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歌曲小联唱、个人的即兴表演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对表现活跃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不太爱唱的学生多多鼓励,使学生热爱音乐课、热爱音乐教师。

四、用爱心感召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小学生的年龄小,思想单纯。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很多方面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不少的欠缺。比如说,在学习歌曲《妈妈的吻》时,要和孩子们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妈妈是怎样关心自己的?你觉得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辛苦吗?你打算以后怎样报答妈妈?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让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了提高。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由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做到以自己的情感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要想获得孩子的认可,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好的品格,把音乐看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学生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其次教师应该爱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用音乐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把学生培养成有感情、有自我、有审美能力的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音乐”,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爱和对音乐的爱向学生传授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在音乐课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地探索,这样就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不断呈现,音乐课才会更加精彩有趣。

总之,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要学会以各种形式活跃音乐课堂,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地学习、掌握好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去。让我们乘风破浪,在实践中探索,在工作中努力,为音乐课的教学改革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王次绍.音乐美学[M].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06.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生 音乐 教学

由于长期以来受“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音乐课堂上的“器乐教学”是额外负担,但我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发现器乐教学作为“动”的组成部分,已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增强学生的美感、乐感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接近音乐、理解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现就谈谈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如何在无声无息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润物”于“无声”之中!

一、明确器乐教学概念,定阶段定目标开展器乐教学

我们将适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使用的简单器乐分为打击乐和轻便吹奏乐器:牧童笛(也称竖笛)、口琴、口风琴。器乐演奏教学基本上可以分成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器乐演奏,如齐奏、合奏;另一类是用器乐为歌唱、表演做伴奏。

我所在的三明市所选用的音乐材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针对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定阶段定目标开展器乐教学:①1~2年级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三角铁、木鱼、碰铃、小钹、堂鼓、铃鼓、串铃),并能够用打击乐器学习各种音乐节奏,能为歌曲伴奏。②3~4年级学生掌握竖笛、打击乐的演奏技巧,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的评论;还要求学生具有参与演奏活动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每学年能够自己或他人合作演奏2~3首乐曲。③5~6年级学生在熟练掌握打击乐、竖笛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能运用打击乐器、竖笛参与音乐的表演、创作当中,排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创作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阶段目标,就可以在各个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有的放矢地整合内容开展器乐教学,进行各种音乐体验活动。

二、整合教材内容,分年段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器乐教学

器乐演奏教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与歌唱教学有许多近似,只不过在音乐形式表现上有所不同。器乐演奏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演奏技能、音乐表现、合奏能力、音乐评价。但我们的音乐教材中提供的器乐学习内容缺乏前后内容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同,只有整合教材内容,分年段将器乐教学渗透在每节课中,与歌唱和音乐实践活动相融合,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1. 低年级每节课渗透打击乐器教学,在认识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学习使用打击乐器,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教的歌曲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课堂教学中做到90%以上的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从一年级起开始解释抽象的节奏问题仅靠语言是不够的,加入打击乐以无音高的节奏对位展现了它的魅力,因此有了力度上强弱的变化使节奏听起来变得立体,东方音乐的魅力在于线条,西方音乐的魅力在于立体,从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起音乐立体思维,对他们成年后审美情趣的多样化有一定的帮助。

2. 中年级加入竖笛,推进器乐教学。到了中年级后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为他们选择竖笛这种价格便宜易于学习、易于演奏、易于集体教学的乐器,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合作和创造能力。首先,将竖笛教学与教材中的音乐知识相结合。在学习音阶吹奏的过程式让学生变化不同的节奏进行练习,以此巩固一、二年级学习的音乐节奏。在吹奏过程中感受音的长短强弱,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节拍、节奏、音值的观念。其次,将竖笛教学与二声部歌唱训练结合。三年级开始出现了简单的三度合唱歌曲,可是对于学生来说窜声部、跑调、比音量、赶节奏是初级合唱者常患的毛病,一节课下来老师教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枯燥无味。竖笛的介入能有效解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分声部吹奏三度音程,感受和声效果,建立和声意识。后请个别吹奏高手为自己声部伴奏,其他同学练习演唱三度和声,学生在自吹咱唱的过程中,加深和声感觉,之后扩大到三声部、四声部的练习。如三年级下册《白鸽》这课,这是一首轮唱形式的合唱歌曲,学生在学习吹奏歌曲的过程中帮助不同音乐修养层次的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旋律的音准,再进行合唱时就可做到歌声优美,和谐动听,培养了学生合唱的音准水平和合作能力。

第12篇

如何使学生掌握音乐?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一、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我们现在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自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学生初学不易唱准fa、si和半价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并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如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缓进),内心感知音高的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

(2)设计多样的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

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借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生用整个身心体验音乐流动的“脉搏”。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变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二、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

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和谐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练准确。

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3、有乐感的歌唱

第1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音乐游戏;教学应用

音乐游戏以其趣味性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有着显著的帮助,因此在现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积极地对音乐游戏进行探究和应用,以提升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以音乐游戏来强化学生对于唱名的认知

由于思维的定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唱名很难进行有效的记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下载相关的音乐唱名游戏,在课内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根据游戏中的设置进行唱名的认知和记忆,进而以这种有效的方式在一个课时内让学生熟记音乐唱名,为小学音乐课程的开展设立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借助音乐接龙小游戏,强化学生对于歌曲的记忆

一首歌曲的完美演唱需要学生对音乐的音调进行掌握,对歌曲的歌词进行记忆,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会主动地去记忆音乐课程的内容,所以在音乐课的开展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接龙的游戏,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记住歌曲的内容,并以游戏的开展来不断地强化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进而保障学生在音乐课程中能够有好的收获。

三、以音乐小游戏烘托音乐教学氛围,强化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

虽然音乐课程相比传统课程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但是学生在长期单一化的歌曲学习下,其学习的懈怠感也会逐渐的产生,进而音乐教学效果的发挥也会受到阻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随机地进行一些音乐小游戏,如音乐小比赛、歌曲对唱等,进而活跃课堂的气氛,强化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以保障音乐课教学效果的发挥。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学习的自律性还不强,因此在音乐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不积极学习的现象,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利用好音乐游戏,以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保障音乐课教学效果的发挥。

第14篇

【关键词】音乐游戏;音乐教学;能力培养

引言

游戏能够反映出小学生内心的世界,并且能够使小学生的自觉性以及积极性得到培养,自发的进行游戏活动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通过音乐游戏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而且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对学生音乐情感以及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奥尔夫是德国一名非常著名的音乐教育学家,他指出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更能够增强孩子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然而,事实证明在游戏中学习更能展现出小学生纯真的情感和性情,并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并且大多数的游戏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如果将游戏和音乐相融合,那么就一定能够将小学生的音乐情感激发出来。

现阶段,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试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小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然而,将游戏逐渐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不仅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除此之外,音乐游戏是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得以完成的,这样还能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提升,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情境,融入音乐游戏,对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2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2.1 活跃课堂氛围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能够使人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音乐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得到提升。例如,在对音乐节奏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合适的游戏,此时则主要是以小动物走路的游戏方式进行。当有“小兔子来了”的提示音之后,小学生们就模仿小兔子走路的姿势按照一定的节奏跳跃;当有“小企鹅来了”的提示音后,学生们开始模仿小企鹅胳膊往后放,一撅一撅的姿势缓慢的走动;当有“小鸟儿们来了”的提示音后,学生们开始伸开自己的“小翅膀”在轻快的节奏下“翩翩起舞”等等,在这些节奏各异的游戏中,能够使学生对不同的节奏,如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样就能够将枯燥的节奏学习变得生动而又有乐趣,从而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氛围。

2.2 音乐游戏可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激发

音乐教育主要就是通过对音乐的学习从而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而且奥尔夫认为音乐教学的最大目标就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音乐游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不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学生学完“do、re、mi、fa、so、la、xi”等基本音节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音乐编创游戏,即选择七个高矮不同的学生分别饰演七个不同的音节,让他们根据自己变动的位置,创作出几组简单的音乐旋律,然后让学生选出最动听的一组音乐旋律。通过该种音乐创编的游戏,可使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3 音乐游戏可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现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容易使其养成傲慢、自我以及蛮横等性格,极易以自我为中心,难以与他人和平相处等,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课堂融入的音乐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以及互帮互助的意识。如,“钻山洞”这一游戏,是需要两个及其以上的人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此时,可使每两个学生为一组,搭建山洞,然后其余学生一次从山洞穿过,然后再在出口处继续搭建山洞,如此反复。在这一集体性的游戏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同时又培养了合作意识。由此可见,通过该种音乐游戏方式,可使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以及交往能力都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将音乐游戏贯穿于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个人情感、思想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音乐的特点、音乐的情景等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

3 总结

从游戏中学习、从游戏中得到激发和锻炼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最高境界。总之,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得以释放出来,而且还可将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意识等挖掘出来。音乐游戏作为小学音乐可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新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在音乐中嬉戏,在嬉戏中学习音乐――议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2,18(3):118.

第15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

一、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

现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像音乐课这样的辅修科目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开始被正视起来。

新课标的推广下,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主要采取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

1.体验式音乐教学。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参与互动、自主学习等形式完成学习内容,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教学模式也在其他课堂中被充分应用,符合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2.信息化音乐教学。之前的音乐课,大多只能老师弹钢琴,学生跟着伴奏学唱课本内容,这样比较单一枯燥。现在,现代化信息设备被带入音乐课堂,多媒体设备能更全面、更快捷地将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作品带到学生眼前,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小学音乐课有效课堂活动的前提

有了好的教学模式,能帮助老师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课堂活动这样的细节问题。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原本充实的课堂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发掘有效的课堂活动?怎样将课堂活动变得有效呢?

1.让学生动起来。音乐课上,更多的时候学生是坐在座位上演唱、欣赏。这样很容易就因为一时的分心而错过课堂内容。所以,有效的课堂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2.课堂活动要有趣味性。一味地欣赏枯燥的交响乐或者讲授乐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容易让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老师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3.活动要简单易操作。课堂中的课时有限,课程进度也有明确要求,所以,在进行课堂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时长。节省课堂时间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

三、小学音乐课课堂活动分享

接下来,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简单地分享几个比较实用简洁的音乐课小活动。

1.听音识名人。将不同作曲家相同风格的音乐分别播放给学生进行赏析,并讲解其中的分别。将学生编分小组,仔细听老师用钢琴重新演奏,说出对应的作曲家名字。

2.音乐大风车。讲解完乐理知识后,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一个接一个地起立围着教室跑一周回到座位落座。当音乐停止时,刚刚落座的学生需要回答老师的乐理问题。

3.你来指挥我来唱。讲解完基本的指挥手法后,用“击鼓传花”的形式选出一名学生到台前指挥,然后下面的学生要根据指挥,正确演唱制定曲目。

正确的课堂模式,配合丰富的课堂活动,一定会让音乐课堂变得高效,并且充满趣味。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更牢固地把握审美标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