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文学常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文学常识

第1篇

关键词文化多元性;文化常识类读本;编辑原则;文化自信

文化读本是小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和资源,是传承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读本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也有着不可逆的影响。小学文化常识类读本是小学生认知世界的重要窗口,对普及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逐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小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教材和读本也越来越多,但是质量却良莠不齐。纵观目前,相关研究多就小学读本本身,探讨其特点、历史演变、新旧版本的对比或从小学读本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切入,考察其在推行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等。所讨论的主题对小学文化读本编辑出版的指导意义并不十分有效。本文拟从编辑出版视角出发,以小学文化常识类读本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下文简称“北语社”)出版的《世界文化常识•小学版》为研究范例,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文化常识类读本在编辑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原则及理论指导。

1多元化文化与传统文化出版热潮与现状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节指出要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并纳入国民教育。教育部于2015年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了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意味着政府从政策层面确立了学生基础教育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后,不断传承、变化、发展、创新,延续至今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审美情趣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多元文化理论应运而生。在多元文化趋势的影响下,不同文化间相互平等并在接触与借鉴中不断融合。[2]多元文化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强调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从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批判中学会用不同的文化视野看待世界。在基础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通识性知识,并建立跨文化基础上的文化对比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学生养成开放的胸怀以及多元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在跨文化对比中进一步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认同感。[3-4]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编辑图书要“顺自然之趋势”,也就是说要考虑时代的需求。出版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配合多元文化需求,辅助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诸多出版社出版了针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常识类、跨文化对比类中小学教辅和读物,可以说迎来了一股出版热潮。在这其中,商务印书馆的《学生古代文化常识辞典》、中华书局的《小学生应知的传统文化常识》系列丛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青少年1001个文化常识(外国篇)》、中国书店的《世界历史百科全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世界文化常识》都颇具代表性。与目前市场同类出版物相比,北语社出版的《世界文化常识•小学版》系列丛书突出多元化需求,以跨文化的角度比较了中外文化的异同,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建立尊重多元文化的观念,搭建了解世界的平台,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此外,本书的另一大特色便是结合了北京的地区性文化和习俗。出版领域紧跟时代潮流,层出不穷的文化类出版物涌现在中小学生图书市场。大多数出版物质量上乘,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图书整体质量稍显晦涩,编排仓促。作为出版人和编辑,面对新的出版热点,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中小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和他们的接受能力、地域特点与差异,打造出品质优异、趣味生动的文化常识读本,应避免一拥而上、唯利是图。

本文依托前人提出的图书编辑原则[5],结合小学生群体以及文化常识类读本的特点,以学生实际需求为指导,综合北语社《世界文化常识•小学版》系列丛书的编辑经验,提出以下文化常识类的小学读本的4点编辑原则。

2.1系统性原则

作为读本首先要有完整的编排体系,前后知识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进而不断深化。结合丛书具体来看,第一、二册主要介绍中国的文化常识,从中国符号、生活常识、中国故事、京城文化、国学常识、诗歌赏析、蒙学博览和经典诵读8个单元对传统文化以及承载传统文化内涵的象征性符号、典型建筑、天文地理知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尽可能全面中有所偏重—着重文学常识与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第三册从历史、文化、饮食、建筑、教育、文学等方面详尽地介绍了西方文化,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基础知识体系。第四、五册在前三册的基础上,注重在对比中发现异同,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外文化的理性认知,进而建立对本民族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全套读物从整体而言,遵循了先学习中国文化常识,再学习西方文化常识,最后学习跨文化的对比的认知体系。其次,读物各主题内部应有连贯性,前后知识不应该是割裂的,各部分内容既有所侧重又紧扣同一主题。以第四、五册为例,第四册偏重于古代文明的对比,首先围绕中国的近邻—日本、韩国和印度展开,接着描述了亚非欧的3个文明古国—伊朗、埃及和希腊文明的起源和主要思想。第五册则偏重现代文明的对比,以大国崛起为主线,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俄罗斯7个先后在世界历史上曾拥有显赫地位的国家,中间穿插讲解了巴西和墨西哥。我们可以看出,第四册着眼于古代文明,第五册着眼于现代文明。

2.2渐进性原则

文化常识类读物不仅仅是普及文化知识,更应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第一、二册《中国文化常识》中,选文选取了《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篇章,使小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体悟故事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坚持不懈、重孝道、讲美德的思想精髓,受到启发。在第三册《西方文学与文化常识》中,通过建筑、饮食、戏剧、诗歌、小说等不同侧面帮助小学生更为全面、深刻地学习西方文化,倡导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优秀的读本建设要有时代气息和现时感,也强调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本丛书中,各讲的内容正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根据小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实质。例如,在讲日本时,第一节从具象的樱花入手,引出以樱花为精神象征的武士道,再引申出“物哀”的民族精神;第二节从切入,提出与“菊”相反的“刀”,再揭示日本人追求极致和崇拜强者、好战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看到,所讲内容都是一步一步逐渐推进,从具体的事物或者生活现象上升到思想精神层面。

2.3图文并重原则

小学年龄段的读物编排一定要图文并茂,插图和内容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且图画要美,因为图画和书面语言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作为文化小学读物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插图的运用和编排形式上。[6]插图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因为文字符号的抽象性高,认知加工的难度较大,而图片作为非文字语言符号可以运用恰当的图文比例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呈现文字的内涵信息,降低读者的阅读成本。诸如有些历史场景、事物形象、情绪观念等难以用文字简洁清晰描述。[7]因此,丛书紧密配合文字内容,在每一节按照一定比例适当地配备了相应的图片,或对文字内容进行解释,或对文字内容进行补充。以第一册中讲甲骨文的部分为例(见图1),文字为“比如说‘鱼’字的字形像一条有鱼头、鱼身、鱼尾的鱼,而‘龟’字的字形则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很难想象出“鱼”和“龟”的字形究竟是什么样子,但当我们给文字配上相应的图片,既有“鱼”和“龟”本身的形状,又有相对应的甲骨文的字形,学生就能够更容易理解甲骨文描摹事物形状的特点。此外,整套读物在封面颜色使用上大胆、丰富,每一册书都有一种主题色:第一册是红色、第二册是橙色、第三册为蓝色、第四册为绿色、第五册为青色。相应地,各本书的内页通过主色调的深浅变化来表示文字内容的层级关系和相关关系。不难发现,从第一册到第五册,图书主题色由暖色系变为冷色系,符合了低年级小学生喜欢鲜艳、热烈的颜色,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因为心智成熟更加偏于冷静的心理特点。

2.4互动性原则

文化常识类的读物应当思考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如何通过图书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作为编辑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回归到丛书,很多篇目在正文后都添加了“扩展知识”或“扩展阅读”的版块,这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探索。例如在第一册的“四大发明”一讲中介绍印刷术时,正文介绍了印刷术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简要过程,在“扩展知识”中又添加了印刷术分类的说明,使学生能够完善相关知识,并且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同一主题进行学习研究。又如在第四册中“希腊”这一单元中涉及雅典卫城时,正文主要就建筑历史来展开,“扩展阅读”中用神话故事补充了雅典卫城得名的由来,能够帮助学生探究事物背后的因缘。此外,图书的每一讲都有课后思考的设置,课后思考都是先从本单元学习的主要知识切入,就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紧扣跨文化比较的理念,联系中国相关的事件或人物。例如,第四册韩国篇的课后习题为∶“1.韩国人为什么喜欢泡菜?2.你怎么看待韩国泡菜的世界化?中国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从中可以有什么借鉴呢?”这种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图书的发行与图书编辑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图书整体设计时应当考虑地缘因素,即图书的主销市场。本套读物市场考虑到图书推广地域以北京(北京地区的小学生)为主,所以在细节编纂上着意增加了京城文化元素,结合了北京地域特点,以北京的老工艺、老行当、城门楼和老字号等鲜活的文化点带动学生进一步认知的兴趣(如图2)。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实地到访,这其实无形中增加了全书的实践意义。

3结语

第2篇

1、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

2、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

3、文人笔记。这一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明显,文人笔记大都一些轶事、掌故、素材。

4、民间娱乐消闲。各朝代都有茶馆饭店常驻的说话人、说书人,以话本为基础,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说一段(小说),以吸引客人每天回来听书,希望保证生意兴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尝试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但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尝试可以让你感动、让你兴奋,当然也可能让你悲伤。每一次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只要肯去试一试,你就能获得无价的东西。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作文尝试600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作文尝试600字1爱尝试是孩子的天性,我也不例外。俗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我勇于尝试的经历中,成功不少,失败也不少。

记得那时我还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个星期六,和往常一样,我独自一人在家写作业。到了中午,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的我在焦急地等待着。平时爸爸都会准时送来午饭的,那天我等到下午一点还没等到爸爸。

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妈妈打来的:“孩子,今天爸爸妈妈都很忙,家里还有一包大碗面,你中午把它泡泡吃了吧。”“哦。”我回答。按照妈妈的话,我泡了一碗方便面,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肚子又发出了咕咕地叫声,我尽力地克制住自己的饥饿。

霎那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想法:我何不自己做一次饭呢。我查看了一下冰箱,里面有一包鸡翅,我打定主意自己做一盘可乐鸡翅,慰劳一下自己的肚子。

说干就干,我拿出鸡翅,把它泡在水里,让冰化一化。然后拧开煤气阀,学着妈妈的样子,开火、倒油,油开后又倒了点葱花爆锅,然后把鸡翅放进锅内爆炒。又倒入半罐可乐,用小火炖烧。就在这时候,电话铃响了,是好朋友打来的,我和他聊了起来,把那锅鸡翅忘得一干二净。突然,我闻到了一股糊味,我急忙跑去厨房。“我的天啊”我不由自主的发出惊叫,“完了”那一锅东西全糊了。

晚上妈妈回来了,妈妈想给我做可乐鸡翅,却找不到那包鸡翅了。这时我红着脸走过去,向妈妈讲了今天发生的事,妈妈是又好笑又生气。笑得是我的粗心大意。气得是白白浪费了鸡翅和可乐。

这就是我那次失败的尝试。

小学作文尝试600字2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购物,第一次过马路,第一次卖花,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我们变得成熟长大。而令我记忆最深的,便是小学时表演英语课本剧的那次经历。

那天,英语老师来到班级,告诉大家学校要举办英语课本剧大赛,她要选几名同学参加表演,而我恰好就被选中,荣幸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刚开始时,我还很开心,可台词拿到手后,便傻眼了。整整一页的台词,还有一大部分都是生词,但我知道老师既然选中了我,就是信任我,我必须接受这个挑战。于是从这一刻起,我便开始没日没夜的练习,下课时也顾不上出去玩儿,抓紧时间与同学一起去彩排。离比赛的时间越来越近,我们也就更紧张了。在比赛的前几天,我们把每个细节都设计好了,但还是不放心,每天都要彩排上几遍。

终于到了比赛这天,同学们都在大厅里坐好,等待着演出,前面几个班的同学都演的那么好,我们在手心里不由得捏了一把汗。时间不知不觉的流走,很快就轮到了我们,我们排好队,迅速入场。我们的节目是《武松打虎》,虽然我不是主角,只是一个旁白,但我也很紧张。扮演武松和店小二的同学,把前面的部分演得很成功,整个课本剧,被他们搞笑的表演,活生生的变成了小品,使在场的观众捧腹大笑,我也放下了心中的紧张。到我上场了,我自信的走上了场,面对台下的观众,并没有恐惧,而是流利的讲出了台词,台下不时想起热烈的掌声。我成功了,走下台,开心得都要跳起来了。台上的同学继续表演,到了武松打虎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剧情不是武松打死了老虎,而是武松先用照相机闪瞎了老虎的眼睛,又用臭鞋把老虎熏死了。这出人意料的结尾,让台下的观众笑声不断。最后,我们几个演员一起走上台谢幕,那一刻我们心中幸福极了。

在这次表演中,虽然我只是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但我却从中获得了经验,得到了成长。

小学作文尝试600字3人生中起会有许多难忘的尝试,比如自已煮菜、自己骑自行车、尝试自己独自放学回家。可是当中令我印象最深、最难忘的,莫过于我尝试攀岩。

那天是我表哥的同学过生日,我和表哥应邀去万象城吃饭。吃完饭我们直奔攀岩地点。

我从未玩过攀岩,更不懂攀岩的技巧。看着表哥的同学和表哥轻而易举地爬到了顶端,我相信自己也可以,于是我跃跃欲试,尝试着也攀爬起来,谁知我还没爬到一半,我就感觉力不从心了。

“我不行了!实在不行了!”我大喊着。心想,一定是因为他们是男生,所以爬得比我快。抬头看着上边无数的攀岩石,每一块岩石都错开间隔着,似乎在嘲笑着我。每往上爬一格,我都觉得艰难无比。两个男生才用了两分钟就到达了终点,而我花了五分钟还只是在半山腰,我的手颤抖着,怎么也使不上劲,腿悬在半空中,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我脸庞滑落。这真是一次艰难的尝试啊,我有点打退堂鼓了。

“不行,我不能放弃,还有几步就到达顶端了!”我克服了手抖,不断安慰自己,用尽吃奶的劲往上撑。一步,两步,三步……我咬紧牙关坚持着,绝不服输。既然尝试了,就不要轻言放弃。

“咚咚——”一声清脆响亮的锣鼓声蔓延着整个万象城,我终于攀上了顶端敲响了胜利的锣鼓,它祝贺着克服困难的我,同时也告诉我: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勇敢去尝试,胜利就在前方。

那一次难忘的尝试,它开启了我人生的大门,让我体会到了胜利的喜悦!

小学作文尝试600字4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题记

不吃葡萄怎知酸,不试辣椒怎知辣。任何事都要去尝试,人们在尝试中成长,在尝试中成功。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尝试,也正是那一次成功的尝试,我的人生多了一抺不甘平凡的光彩。

小学六年级,有一天班主任叫我去办公室,我一路忐忑,心情沉重,心想:我没犯什么错吧?到了办公室才知道老师想让我参加学校的“十佳少年”评选,“你一定不要让我失望啊!”班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语重心长地说。走出办公室我心情更加沉重,这不是心里紧张,而是一种沉重的责任感,承诺已经出口,为了不辜负班主任的信任,也为了不辜负我自己,我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备战”,每当我累到不行的时候耳边总会响起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想到这里我浑身又好像有了用不完的劲……

评选的时刻终于来临了,我看到了竞争对手们个个都是铆足了劲,心里不禁紧张了起来。以前从未演讲过的我,这次却要对着全校三千多人演讲,这对我无疑是巨大的考验。终于到我了,我双腿好似灌了铝一样沉重,缓缓地走上讲台,灯光刺眼得使我睁不开眼,台下三千多对目光齐刷刷向我看来,我竟忘了词。惊慌失措的我看向我们班,五十多双鼓励的眼神朝我看来,我想到了老师的语重心长,想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想到同学们的鼓励,想到我的付出,心里涌进一股暖流,带回我的思绪,我开始了激情的演讲……

我幸运地选上了三名人选中的一名,我热泪盈眶内心澎湃。

这是我一次成功的尝试,亦是我人生中一抹不甘平凡的色彩。“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小学作文尝试600字5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人,就是在无数次的尝试和碰壁中成长起来的。——题记

回望过去,我们笑过,哭过,奔跑过,也曾跌倒过,但最终都站起来了。毕竟,人生这条路还是要靠自己走下去。

小时候,对世界充满好奇,总是东摸摸西碰碰,当迈出人生第一步时,你是否看到父母激动的笑颜?当喊出“爸爸妈妈”时,你又是否曾看见父母欣慰的目光?你的每一次尝试,别人又何尝不觉得惊喜?升上小学,在低年级时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有一些连老师都回答不了。这时候,你的内心便会有一种怪异的喜悦感:“看呀,我提出了一个连老师都回答不了的问题。”接着,你便会想方设法去解开这个迷题,就算失败了也毫不气馁。虽然结果可能还是个未解之谜,但你小小的心灵总会有一种满足感。

第4篇

作文和想象作文。怎样从小学开始,帮助他们培养作文的兴趣,为以后能写、会写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课题。笔者愿把自己的尝试与同仁们交流探讨。

一、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主要在家庭和学校,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热爱家庭和学校生活,并积极感悟生活

中的真善美。在家里父母亲人把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留给了我们,那时那刻我们会怎样想,会有怎样的感受;我们生病了,父母亲人是怎样的着急和担心、体贴和关爱;我们犯了错,父母亲人是怎样的耐心劝慰和鼓励。父母亲人把我们含辛茹苦养大成人的点点滴滴都值得处处留心、深刻体

会。学校里,紧张的学习,激烈的争辩,课间的玩耍,参加活动比赛竞技,同学关系紧张和谐,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同学的关心和责备,考试的进步和退步,虽日复一日大同小异颇为枯燥,但也波澜起伏很有趣味。学校生活的时时刻刻都记录着我们成长的印迹。另外,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大地上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我们热爱它们,也会对它们产生感情。只要我们热爱家庭学校生活,热爱大自然,留心感悟这些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就会积累许多作文的好素材。

二、要引导学生上好阅读课,从中汲取养分

新编的S版小学语文教材,生活主题丰富,选文广泛,文质兼美的文章很多,是培养学生语感和积累语汇的好材

料,我们要善于抓好阅读课教学,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一要抓好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好的途径,老师首先要读得字正腔圆,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感染和激励学生。借助名家的示范也是一个好办法。朗读要逐步地训练,不断地指导,老师不妨具体地作些示范,直到学生能读得准确、流畅,并能读出情感。二要抓好背诵。读一遍不如背一遍。小学语文教学时间比较充裕,把朗读好的课文或选篇或选段,让学生诵读,对语感形成最有好处。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强调学生的诵读,以涵养语感,丰厚积累,多年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三要抓好字词积累。作文是字、词、句积累起来的,字、词、句是作文的原始部件。因此抓好字词积累,对于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都非常重要。字词积累除了经常考试训练外,也可以编字谜、做游戏,以增强其趣味性,更便于巩固。词语除了课堂造句以外,也可以搞接龙,做对子,以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四要抓好片段和全文的仿写。作文要从模仿开始,小学生最善于模仿,因此阅读课中、课后,我们要适时地把握好机会,进行仿写训练,这对学生写作十分有利。实施过程中要低起点、低要求、细指导、多鼓励,一开始学生模仿的可能不成样子,但坚持下去就会逐步成熟。老师再加以引导,学生慢慢地就会有所创新。

三、要引导学生拓宽语言积累的渠道,不断丰富语言积累

生活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我们听后留神记下来,就是很好的语言积累。歇后语幽默风趣,俗语言简意丰,惯用语通俗易懂,广告语、歌词、对联往往都是精练的语言,引导学生注意收集整理,就会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四、要引导学生修改作文

好文不厌百回改。学生作文写出来了,我们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指出优劣。老师最好能把有些问题的作文拿出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看看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哪些方面可以补充完善,哪些方面可以提升。这样学生就会找到文章不足之处,不断为文章升格。学生会评作文,会改作文了,作文就会找到提升的

路径。

五、要多激励、多鼓舞

第5篇

根据评价基准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常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结合使用。

二、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根据调查问卷谈营销教学评价现状及问题

针对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教学评价现状做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某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一、二年级共106人。问卷有13题,12题为多选题,另一题为问答题。问卷设计问题多以学生关注的营销课现有评价方式以及对提高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等为主。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出如下结论。

1.对于营销课现有评价方式,70%的学生认可以技能考试与平时成绩结合的方式结课,90%的学生认可成绩比例为6∶4,并且教师能在成绩结论中撰写评语。10%的学生认可笔试的方式。

2.对于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专业知识问答等结课,80%的学生认为很有用,可以培养能力。

3.对于营销课的评价主体,学生认为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企业专家、任课教师、班主任、同学、本人。

4.对于营销课评价的主要能力,80%学生认为营销课应注重强化思维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

5.关于对营销课评价的建议几乎无人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该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中职学生认可的营销课课程评价结果更偏向于对能力的衡量,并且希望自己的能力可以与企业需求人才相匹配。但就现有中职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二)根据中职学校情况谈营销课教学评价现状及问题

1.营销课评价体系比较落后。

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一直沿用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即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为理论,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百分制标准。这种考核方式比较死板,无法全面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评价失真,忽视了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中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薄弱,性格比较外向。

一般情况下,选择营销专业的学生思维比较发散,愿意通过繁多的语言表达自己。但大多数学生思路无条理性,杂乱无章,混乱;语言表达的中心无主次;行为动作较多,不容易管理;学习能力较差,基本不具备自我钻研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单一形式的教学评价很难能吸引他们更好地培养能力。

3.营销专业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营销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很多中职院校没有专业的营销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的,因此在营销方面根本没有实践能力,而且还有很多年轻教师从学校刚毕业就任教,更没有实践经验。从企业来的专家又往往对教学评价没有体系观念,教学效果评价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两者兼顾的教师数量不多。

4.营销专业教学评价使用教学资源有限。

现在的中职学校因为教学资源的原因教学评价的地点都在教室少数在实训室,缺乏真实演练,教学评价主体大多是任课教师,没有企业人员参加,无法做到与企业的真正对接。

三、探讨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之教学评价

根据中职学校现有情况结合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对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提出下列看法。

1.教学评价采用多种类型结合的方式进行。

基于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这一特点,结合营销课程特点,不应该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需要制定出多种评价类型并用的方式结课,当然这可以根据具体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这里给出一个例子。可以把最后的评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也就是任课教师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度进行评分,这个平时成绩可以是形成性评价,是对一整个学期学生表现的结论。第二部分是小组成绩,就是把学生分为4~5个人的小组,每个人在平时的营销任务中都有相应的工作,完成任务后,小组成员间的评分。第三部分是技能成绩,请企业资深人员以及任课教师共同对学生完成营销任务的情况打分。三部分加在一起就是营销课的最终成绩。

2.教学评价中加强学生自评的力度。

中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往往对营销理解不到位,认为自己就是做销售的,而且销售很简单,只要能“讲”就能销售,这种错位的观念使得学生无法认识的营销的本质,而且高估自己的能力,这及容易导致经过学校的学习毫无收获,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加入学生自评,并且贯穿课程始终。

3.教师素质影响教学评价的设计。

俗话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只有理论和实践兼备的教师,才能明白真正的营销思路是什么,怎样设计教学评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培养营销能力。因此,懂行能教学的专业教师很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需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第6篇

这样方式的优点在于教师可以更容易的地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进行比较连贯性的思考。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不思考的学生,这会严重使得有些小组中的学生没有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所以,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要将小组性的分析和层层递进的方法相结合。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高校的市场营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客体、教师为主体的关系,两种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处于非常权威的地位,这样会促使学生尊重权威性,严重导致了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

2案例教学在实际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为了对案例教学的参与性和适应性进行认真贯彻,并在高校市场营销中更好地使用案例教学,只有稳扎稳打才可以对高校案例教学的实际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真正成为在营销教育中的重要途径。步骤一:首先,就是对案例的选择在对高校市场营销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很多的教学案例,所以对案例的选取是教学案例中首要的条件。对于案例的选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本土性的案例:其真正含义就是要贴近生活,走进学生们共同关注的事,可以从我国企业的营销活动的实际现状出发,去选择一种学生们关注和熟悉的公司进行实质上的市场营销案例,让学生利用我们所学的营销理论进行仔细的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兴趣的激发。其二就是注意案例的专业性和深浅程度,高中案例教学要以相应的教学改革为主要重点,并且在案例上要对案例的问题设定进行强调,要让学生自己掌握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分析。步骤二:进行课堂的组织高校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是最重要的中心环节,主要包括了班级探讨和小组探讨两个部分。在小组探讨的环节中,可以给予学生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可以在意见上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对一致的意见分到一个小组,对于那些不一致的现象可以拿到全班范围之内进行讨论。步骤三:进行相关的归纳和总结首先,要进行教师的总结在对案例讨论结束之后,相关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这里的总结并不是要直接的给出答案。对于问题来说并没有一个十分标准性的答案,只是对本次案例的理论知识和难点进行探讨和解决。其次,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所进行的总结是案例授课教学中最后的环节,主要要求学生自己写一个案例的分析报告。在案例中的分析和探讨中对所获得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来进一步对相应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对于高校营销案例教学的改善建议和相应的思考

3.1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营销案例中的主导性作用。

对于高校市场营销的案例分析所发挥的实际效果直接取决于在教师的教学中对学生是否进行合理的引导。高校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积极掌握案例材料中所存在的的问题,积极地引导讨论的方向,同时要求提出不同的见解。

3.2积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

学生在高校案例教学的市场营销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案例的组织以及对案例的讨论都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去。相关教师可以根据营销课堂上的章节进行调查性问卷,以此来充分了解学生比较擅长的案例。

3.3灵活地利用相关的案例教学。

在高校的市场营销教学中,相关教师应该依据实际内容的需要去进行灵活的案例教学,以此来充分保证在实现教学的前提下注意相应教学的多样性。以案例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将实际的理论性知识完全融入到实际的案例中去,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归纳营销的理论性知识。

4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05-01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但遗憾的是,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有些情境并非学生熟悉的、创设一些无意义的或无价值的问题情境等等。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一些对策。

一、创设“生活化”与“数学味”相结合的问题情境

专家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情境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应该用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数学的魅力来引导学生。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问题,教师必须淡化过浓的生活味,把问题情境的数学味凸显出来。其次,教师要切记生活化是更加有效进行数学化的途径,而非终极目的,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只是教学的手段之一,教师要努力创设“生活化”与“数学味”相结合的问题情境。

许多老师把“创设问题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问题情境创设的层面,问题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问题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

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但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有效问题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用数学思维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奥妙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问题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课前可以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完后再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创设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但同时这里要强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是具有一定的障碍性,不可太难,也不可流于浮浅。最佳的问题情境应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第8篇

1 备课思维方式的转型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意义在于互为课程资源,强调课堂教学意义共建,课堂学习不是呈现结果而是展示过程,不是复制文化,而是师生共建文化。传统意义的备课,往往把具有个体多样性的学生看成了设想中的理想个体,课堂中用个体替代全体,用少数学生的思维束缚多数学生的想法,这样的教学预设痕迹太浓,学生在课堂中生成不了新的东西。当然,强调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且也不是削弱了预设的功能,它要求预设的逻辑起点必须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的活动平台,为师生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因此,构建新的备课思路势在必然。

1.1 应尊重儿童文化,用童心去思维,用生成的理念去设计。教师在备课中要关注学生的喜好,设计出与知识相匹配的课堂活动情境,预设更多的可能,给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实践场所,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学习习惯、方式与生活世界进行对话,最终学会自己走路,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沿袭教师的路子走下去。那么怎样布局学习活动呢?①活动的形式应是学生喜爱的,能调动学生口、手、脑、身体等各个器官的。如模仿、猜一猜、画一画、调查、实验、辩论、补白、角色表演等;②活动的空间应广博,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与个性的发展;③活动的展开应符合学生生理特点和认识特点。比如教师在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从无序到有序、童真到标准、无意到有意、闲聊到辩论等特点,甚至还给学生反复学习的机会;④注重将学生的经验引进教学内容,让教学活动趋于生活化。

1.2 寻找文本中的生成点,把备课的中心定位在关注过程多元、结论多元、方法多元上来,分析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挖掘和拓展教材中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感兴趣的问题,重视教材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运用,有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把学习的视野从就课论课拓宽到课前的积累、课中的碰撞、课后的更新,把课的全过程沟通起来,把课内和课外沟通起来,把学校、家庭、包括社区乃至社会在当代的生存状态沟通起来,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学生“走进”生活,通过教师的“二次开发”,使教材“活”起来,“新”起来,“厚”起来。

1.3 课堂应随着学生学习的需求改变教学流程,重新分布教学时间,这样原先预设的学习内容将会因时间的缺失不能在课堂中予以学习,教师可以依据现场状况灵活机智的整合教学内容,该删除的删除,该增设的增设,教案执行由一成不变转变为适时的变通。

2 实施有效教学的准备

2.1 明确教学目标。目标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立科学的、简洁的三维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的预测学情。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集中时间,整合问题,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受、积累、运用,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

2.2 钻研教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开发、利用教材。吃透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教师吃透了教材就是吃透了教书育人的方向。教师在深入理解了编者的意图上挖掘教材,这样才知道学生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教和学的完善。教师才能灵活自如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适当地调整教学的环节,达到优化教学。要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和设计,力求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既能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使他们在情感和知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2.3 了解每一位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提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语文口味等,设计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堂上练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好的课堂效果。

2.4 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口味,充分地利用丰富的图书与网络资源,搜集完善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材料,让学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质兼美,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文本拓展语文课堂,整合好课内外资源,实现多种教材的整合,扩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灵活地处理教材和教学材料。如果教材需要拓展时,教师加一加,补充教材的有用材料,反之,就要减一减。

2.5 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呆板走向灵活。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①教学组织形式上要灵活。班级授课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教师必须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它,它导致了“教学五中心”。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实施大胆的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注重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在动手中、在探究中学习。教师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灵活地采取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辩论、同桌学习、帮扶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除此,教师要科学地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组织形式,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如采取质疑式和辩论式的课堂组织形式。②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创新上,要以改革学生的学法为核心,促进教法和学法的同步改革。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定教法。首先,改革学法,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的规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以学法定教法,改革教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发现、质疑问题、合作探究、体验感悟、实践运用等有机结合起来;要把教后学与学后教、学中教、玩中教等有机结合起来。

2.6 教师综合素养。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是课堂实效性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端正心态,尊重工作,敬业乐业,从心底感到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种幸福。作为教师首先要忠诚和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工作的动力。如果没有工作的热情,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痛苦,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其次,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和综合知识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再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3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把握教材的主旨,拓展教材的弹性空间,让不同的课程资源、信息资源、人文资源、情感资源得以及时开发利用。教师要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处引领,在冷场处引领,在迷茫处引领,在错误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3.1 能对学生的资源进行选择。在交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从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的新契机,引领学生把学习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在“选择”中需强调的是:不是学生说什么都一样好,没有任何取舍,而是要优选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优选的标准:①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所提出的教学目标;②符合学习的规律;③符合教材、学生和生活实际。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解决;对学生提出的常识性问题,可以当堂解决;师生当堂解决不了,可以在课外想办法解决;对一时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作为一种悬念,鼓励学生今后继续探究。

3.2 能对学生的资源进行整合。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横向的整合。在同一教学阶段,老师要从众多发言中优选部分发言内容进行简要归纳,以此形成共识;②纵向的整合。在教学过程的结束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把前几个阶段形成的不同认识加以汇集、丰富,形成更为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使学生产生对获取新知识的期待。

3.3 能对学生的资源进行提炼。对于一些极有价值的创新信息,师生应该再度归纳集合形成深层次、高质量的资源,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可以及时地把它转化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形成新的意义文本,如让学生当众介绍自己的探索过程、探索方法以及经验和体会,然后再让全体同学也亲身经历一番他的发现过程,从而获得各自的体验。

第9篇

1理清思路,上好第一堂课

任何一门课程第一堂课对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文科课程,例如我们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在第一次课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将要学什么。理清自己的思路上好第一堂课,会让学生对这门课有个总体的把握,以至于上到每一个章节的时候学生思路也是清晰的。结合我们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市场营销这个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修正、解答。指出市场营销是一个过程,包括产品没有生产出来之前的准备工作,接着要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再接着有策略的实施,然后就是将产品销售出去,最后进行售后服务。强调这个过程的同时,然后对每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如营销的准备工作包括: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组织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战略包括: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和竞争性市场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这部分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再加上基础部分的市场营销和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哲学及贯彻。最后强调市场营销这个过程正是我们这门课程的章节。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思路清晰。

2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的高素质人才。要想提高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在营销方面的实践提高更加重要。现在许多高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是毕业后就任教,从一所学校走到另一所学校,中间没有实践的过程,即使理论知识再丰富,也不一定能娴熟地驾驭好这门课程,学校每年应安排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学习锻炼,亲身实践,亲身参与营销的过程,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讲起课来才更加生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近些年来,湖北省就有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学习的项目,无疑在丰富教师的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精选案例,重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采取案例形式的教学,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是指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中,恰到好处地选择若干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案例,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案例,并设身处地地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现在可供选择的案例多如牛毛,选择合适的案例更加重要,进行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思考并分析问题。首先,在进行选择案例的时候最好选择大家熟悉的企业或趣味性比较强的,又尽量比较精简的案例。其次,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后,要对案例进行总结评价,在总结案例的时候要使案例提到一定的高度,总结出启发性的结论或建议。

4大胆地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市场营销学是与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纯粹的闭卷理论考试,难以考查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可把考试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分析案例的能力。第二部分是实践考试,让他们自己准备商品,开展营销活动,并对其活动进行总结,总结包括成功的原因,或是失败存在的不足。

第10篇

一、变被动为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预习前教方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说明方法的指导,在《新课标》中仍没有摈弃。学习母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听到的都是汉语,看到的都是汉字。孩子一出生就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加之,小学生学习语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自觉拓展学习方法,进行预习指导,扫清生字词障碍,围绕思考与练习自学,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课堂中给时间。《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材也很精彩: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所以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的沟通。只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反复读书,在读中感悟,读中联想,读中圈划,读中品美,读中创造,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3)总结时抢机会。新课程强调“以学论教”,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教学设计以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总结由学生来完成,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一种好方法,小结占用的时间少,但作用却很大:小结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能将知识纳入体系,能造成悬念,是复习的依据,善于总结,才会有提高。它不仅能让学生把每节课的内容要点记录下来,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还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学生的总结,既是前一个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综合,又是下一个学习过程的起跑点。当语文的学习中学生、教师、读本之间的对话达到颠峰时,一些生成性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洋溢万分,教师给了机会,让学生自主总结,在情感中得以升华,在学法上得以概括,与读本对话将会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自主学习才有保证。

二、变个体为小组,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1.合作交流去学什么

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合作完成所学习的内容,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合作交流的问题。在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之前,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出作教学预设,哪个阶段要解决哪些问题,选择哪种最佳呈现方式,让学生明确这阶段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2.合作交流怎样做

首先要明确小组角色、分工,做到全面参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单靠教师组织教学,不能保证各小组学习的质量和数量,需要有几个得力的助手,要在各小组中指定一个学习成绩较好,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加强对组长的培训。教他们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然后告诉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交流意见,让个体在小组中动起来,最后要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然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教师也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小组学习偏离轨道、远离目标。

3.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评价。汇报一般由合作小组的组长汇报,其它成员作补充,汇报时要说明本组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结果以及收获和感受。各组汇报、交流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变接受为探疑,培养探索实践能力

(1)探究自己的疑问。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问题,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让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得到充分尊重,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2)探究小组成员的疑问。学生能积极主动探究实践,形成互动机制,训练竞争意识,促进团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建立合作规范,培养合作技能,培养尊重他人意见的情感。

第11篇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一个新的世纪,我们深感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这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压力,更是“人才”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表现为两种竞争形式,一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二是意识形态的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有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坚定的政治思想理念,更有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同时又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几年的实践和学习中,我对当前小学常识课的教学有了以下几点熟悉摘要:

1、常识学科仅仅使学生把握一般的知识还不够,必须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做出更大的努力,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把握能力比把握知识更加重要;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比了解结论更加重要。因此,在教学的知识的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情趣。教学活动的内容除了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外,还要有必要的横向拓展和渗透。

2、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培养,喜好的提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实施。用思维引导实践过程,做全面的加工、分析,再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才算对事物性质有了真正的了解。

3、传统的教学方法太偏重知识教学。表现为教学时过分地重视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知识;重教师讲,忽视学生的学。对学生的第一熟悉重视不足,对学生的“主体”功能熟悉不够。有些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采用“讲授法”,结果自己讲得很累,效果确不好。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了懒动手,不动脑的坏习惯。

4、知识的教学,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应该让学生去尝试探索,不能单靠填鸭式的灌输和注入。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只能指导学生学些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不能把知识的结论告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讲得少,做的少,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学生自行探究、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索,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日复一复,就有可能成长为勤思索、会思索的人。学生的行为活动直接关系教学的效果。教学的价值应评价为

学生的参和度×教学活动的意义(价值)/教学投入。

针对这一评价体系中的三者关系,我在小学常识五年级中进行了对比实验。试图探究“学生学习喜好、记忆力、语言会话能力”和“学生主动参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二、课题设计和实施

1、实验过程和方法

实验对象摘要:五年级一班、二班、三班

实验时间摘要:第一阶段从99年10月初到12月底

实验人次摘要:165人×4次

实验方法摘要:对三个平行班中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然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评价。

2、实验实例

现举小学常识第九册《东北林海》课实验过程如下摘要:

一班采用纯粹的“教师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基本不给学生独立思索和讨论的时间。

二班选用现今为教师们普遍使用的“一般教学法”。课前教师预备三组小组讨论题(附1)。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自学课文、看录像、小组讨论等方法学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交流。

三班采用“主动学习法”。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课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了解“东北林海”哪些知识?各小组派代表把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教师根据进行一定的整理。然后让学生思索这些知识的来源,教师提供学习媒介——地图、录像、有关书籍等,学生分组学习。最后学生交流汇报探究成果。

三、教学效果调查及探究

1、教学效果调查。(其余三堂课调查结果附后)

二天后对三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

(1)、书面记忆力摘要:在纸上写出学习《东北林海》一课后,你了解了东北林海哪些知识。

(2)、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摘要:说一说你知道的东北林海。

调查结果汇总如下摘要:

教学方法学习喜好参和面师生时间比书面记忆语言平均长度

一班教师讲授法较低10.9%①7摘要:14.8个/人16字/人

二班一般教学法一般%26gt;90%②1摘要:16.1个/人21字/人

三班主动学习法较高100%②1摘要:4.56.5个/人28字/人

①指回答新问题学生/全班总人数。

②指参加小组及班级讨论的人数/全班总人数。

2、探究结果(以《东北林海》一课为例)

讲授法摘要: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局限于单向活动,师生时间比为7摘要:1,这“1”也仅局限于教师和个别尖子学生间的对话。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受累并未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主动参和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没有能调动学生用耳、眼、手、口等各种感观参和到学习中去,致使学生学习喜好低落,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相对较弱。教学理论和实践表明,智力水平正常的学生,假如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教学条件再好,他们的主体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从课后调查来看,“纯粹讲授法”教学效果较差摘要:“书面记忆”一项,比“一般教学法”低了21.3%,比“主动学习法”低了26.2%;语言长度一项,比“一般教学法”低了23.8%,比“主动学习法”低了42.9%。如此看来,这种教学方法在知识记忆和语言会话能力培养上均不如后两种方法。

一般教学法摘要: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师生时间比为1摘要:1左右。教师依靠三组新问题紧紧引导学生参和课堂知识的学习,学习也有较多的时间在教师的控制下主动参和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方法正确,少走了弯路。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法能较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局限于静态目标,缺少学生能动的反映。殊不知学生在依托教师的教,获取知识时,他们的身心还有自主的需求。一切的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重新发现,真理也往往深藏于繁杂的事物之中,只有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学生才可能发现它们。而敏锐的洞察、创造才能,正是来日成为“人才”的基本条件。

主动学习法摘要:最大的优势是着力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有效的“学”,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师生时间比达到了1摘要:4.5。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行为,增加了大量自学环节,突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汇围,突破了以往教学中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小范围个体性的静态沟通。学生全员、主动的交往,使交往形式多样化,强化了个体和个体、个体和小组、小组和小组、小组和集体的交往,使教学真正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和学习,参和交流,参和合作竞争,使主动参和学习面达致到100%。心理学的探究表明摘要:同龄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概率最高。学生面对面而坐,小组人数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小,轻易参和讨论,大胆地发表不同见解,同学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也轻易使学生体验到探索的喜好和成功的喜悦。“主动学习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讨论、合作交流、自学等活动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征,也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记忆比“纯粹讲授法”高35.4%,比“一般教学法”高6.6%;“语言长度”比“纯粹讲授法”高75%,比“一般教学法”高33.3%。学生主动参和学习的确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会话能力、团体合作精神有很好的锻炼。正如刘默耕老师所言摘要:学生学习后的“输出”不是简单复现教师给他们“输入”的东西,而是要远远多于、高于老师给他们“输入”的东西,也就是说“效益”远远大于1。

四、结果分析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聪明、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主体功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由此来看,“主动学习法”十分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1、从教学目标看

现代教育确定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的目标体系。“主动参和学习法”使达成的教学目标更加完善。传统的教学法注重的是片面知识的教育,置学生全面的发展于薄弱的位置。而且在智育方面,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教师只是试图把学生塑造成统一化、模型化的标准件,压制学生的个体精神,迫使学生屈从于他们的价值观,依附于他们的教学准则。这样的教育观是对现代人性和人的发展严重的压制和摧残。在教学中,不信任学生的创造力、不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一味地只运用单纯讲授法,必将泯灭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动学习法”把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学精神、主动参和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目标,力求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协作、感受挫折和成功,能在知识、能力、情感、精神等方面协调的发展。较之其它教学法,“主动学习法”把学生看作有感情、有生命、有选择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因而优化了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更注重始贯穿着培养学生主体性这的主线,更注重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体现。

2、从教学方式上看

“主动学习法”在教学方法上摆脱了单一的传统模式。把知识传授、人格发展、能力创造力培养、行为习惯养成融会贯通,突破了各学科教学目标之间的界线,使目标体系更加丰富多彩,更利于学生的发展。“主动学习法”在教学任务的提出时重视了自我教育意识,用学生的主体思想来设计学习任务,为学生的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对于教师设计新问题,学生完成新问题的教学方法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主动学习法”把大量的自学协作、讨论探究引入课堂,突破了以一问一答,师生间对话的局限,增强了激励性、尊重性、参和性、信任性和发展性。重视让学生躬身实践,使他们加深心得、养成习惯。“主动学习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重视强化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必须以语言为媒介,在交流、讨论,甚至争论中,说话的机会多语言的长度自然会增长,会话的能力也就增强了。通过语言的表述,知识印象就会加深,这样的知识不用背也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中,经久不忘。可以说注重学生个人主体性的培置,定能使学生做到自主、自立、自觉、自强、自信,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从教学结果来看

第12篇

市场营销专业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备的应用型专业,它通过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为顾客带来价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懂得产品,还应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又熟悉企业市场营销规则、国家政策与相关法规,并及时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从另一方面看,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岗位多样化,仅以智联招聘为例,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岗位就有如下几类(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面非常广,适合学生的岗位也非常多,这种“大而全”的特点也导致了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与考核时无从下手,要么考核空洞的市场营销理论,要么机械地让学生进行店面实习,然后写相关方案设计或实习心得。总体而言,最终的专业考核无法用可衡量的标准予以量化。

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考试改革途径

2.1将营销职业师等级考试纳入到教学考核中

营销师是市场营销活动中从事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商品(产品)市场开发、商品市场投放策划、市场信息管理、价格管理、销售促进、公共关系的专业管理人员,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分析、营销策划、市场开拓、直接销售、客户管理等营销活动的人员。当前营销师考核分为五级,最低级别的营销员(资格五级),在校学生都可以考试,由此可见其对社会实践并无特殊要求,但是其考试内容涵盖了学校教学内容,如礼仪、销售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某些常见的产品知识等,并且对学生在销售方案策划、销售执行及相关销售市场活动方面都有一定的“想象力”要求,而这些“想象力”都是学生进入市场营销岗位之后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由于其毕竟是职业资格考试,如果纳入到教学考试中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第一,学生有权选择其热衷的行业并进行区别考试,前提是基础试题保持完全一致。市场营销专业广泛,学生可能对电信、汽车、医药、房产等某个具体的行业有兴趣,因此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选择权,对促进他们保持兴趣去钻研某个销售行业的业务情况。这种考试方法并不是不公平的体现,因为基本试题仍然保持一致,且由学生自主选择方向。这种考试方法的难点在于学生兴趣多,涉及专业部分的试题也较多,且评分标准难以统一。不过这可以通过集体阅卷的方式予以解决。第二,在大学不同的阶段,这种考核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如在大一、大二阶段,重点在于利益和沟通能力方面的考核,即使在涉及专业题目的时候,也侧重于沟通考核,而不在于具体销售方案的策划和执行方面。

2.2以项目化进行教学并进行项目考试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热衷于与企业合作,由企业进行考核。但这种考核结果的真实性难以确定,且学生实习企业多,加之涉及到第三方企业进行考核的标准不一,学生成绩难以保证公平。但通过项目教学后再以项目本身作为考试点,则是市场营销专业考试改革的另外一个方向。具体实现方式如下:第一,确定项目及分工。以《我开公司》为例,分为团队建设、市场调研、成立公司、核发执照、营销礼仪、促销策划、网络营销、商品经营展示、经济效益评估等多个流程。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多个组,每个组执行相同的任务,参与相同的评分标准。第二,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方案的完整性、组织实施的阶段性、团队建设等。以方案的完整性为例,在模拟运行之前应有以下步骤:人员分工、形象设计、调研及报告、验资与注册登记、企业制度建立、礼仪准备、采购准备、店面装修、营销方案策划等。不同组别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体现差距。在具体比重上,考虑到学生在校内的实际情况,可以加重平时表现的考核,如前期组织与策划、营销方案撰写与策划、店面装修与礼仪培训等方面。

2.3加强对沟通能力和礼仪方面的考核

很多高职生在思想上存在自我孤立意识,忽略了市场营销应具备的基本的沟通能力和礼仪知识。目前这方面的考核多以文字考核为主,无法检验学生的真实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对此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考核:第一,课堂上设计情景,现场考核并打分。这种场景要求学生扮演商务活动中的某个角色,从顾客接待、客户服务、产品介绍、演示开始,产品选择上由学生自主选择和把握。生活中类似的推销场景非常多,如列车餐厅、电子卖场等。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其他学生充当顾客,教师则对学生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心理素质进行评价。通过这种直接模拟打分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即产品销售能力。第二,礼仪方面考核应以实战为主,减少文字方面的考核。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实际,可以直接从自我介绍、面试作答方面入手。教师模拟担任考核官,从学生的服装、表情、站姿、坐姿、回答问题的方式、手势等入手,特别是要求仪容仪表要得体。教师可以采取一般公司所使用的压力测试方法,一定程度上“激化”学生并观察他们的反应与态度。

2.4突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考核

传统的市场营销强调人对人,注重人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但电子商务兴起后,这种人对人的交易模式受到很大冲击,市场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了其他方面的要求。以当前某公司招聘的“电子商务运营助理”一职为例,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电商平台推广、策划与运营,提高网站点击率、浏览量和转化率;针对推广效果进行跟踪、评估、数据分析,及时提出营销改进措施;对各类数据分析内容,对整体市场方向的调整与把握”,对人的能力要求则如下“具备较强的创新、营销推广能力,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深厚的网络文案写作功底,熟练使用各种OFFICE办公软件;会PS、运用代码者更佳;善于分析数据;良好的表达能力,善于跨部门协作沟通”。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更加突出学生“数据分析”“、网络文案写作功底”“、熟悉软件”等能力。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考核则忽略了这个问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考核方案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第一,要求学生在免费平台上开设店铺,以店铺的点击率、浏览量、成交额作为考核依据。这种方式受到上网条件的制约,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投资推广的方式提高点击率,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但可以通过设定投资限额予以控制。这种方式对学生把握客户心理,增强店面美观,提高营销能力大有裨益。第二,增加电子商务活动方案的撰写,并进行登记评分。如以安琪酵母的电子商务平台作为教学工具,并让学生合资真实体验电子商务,然后对整个商务活动撰写评估,如平台的优势、劣势,可以改进的方面。通过这种文案策划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营销思维能力和把握市场的能力。

3总结

第1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164-01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教育要以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程度,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进而增强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当前教育工作者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认识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越来越多与工作者开始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一个现状,那就是,目前的教育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容还远远不够。课堂上,依旧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依旧是老师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不够高。

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尝试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文有初步的认识,同时能够使学生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要比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效果好得多。教师应该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甚至搜集与课文有关系的课外资料。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进行分组查找比赛的方式。以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分成小组进行讲故事比赛。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通过这种小组比赛的形式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一举多得。

2、进行情景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的积累是个枯燥而又周而复始的过程,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这是天性,同时也是小学生的优势,他们对什么事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要知道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时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很难让学生真正乐于进行阅读,所以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迫使学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中采用情景设置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对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坐井观天》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在生动、有趣的表演中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文的意义。

3、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与其不断地叮嘱学生这里该如何理解,那里该如何解释,不如直接通过自主的网络阅读,在生活中聆听、感受,对知识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松鼠》一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发达的互联网上搜索关于松鼠的图片,了解关于松鼠的体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去看松鼠,是学生更加全面理解文章中内容。

4、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协作意识

质疑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不能一味地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只有不断提出疑问、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小学生思想活跃、行动力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求证的精神。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陶罐比铁罐脆弱,但许多年以后原本脆弱的陶罐却成为了历史的珍品,而铁罐却在泥土中氧化了。毫无疑问,我们是以赞美的笔调来表现陶罐的谦虚。可是有的学生却说,通过这篇文章阐述的是类似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仔细想来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断质疑中不但有利于他们牢固掌握知识,更有利于拓宽他们的思路,使他们的知识面更加宽广。

同时我们要常常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他们在辩论中学会协作、学会思考。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第六单元《“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赞美和鞭策哪个更能激励我们前进”。我们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只有个别学生说,甚至可以在全班辩论之前先进行小组辩论,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地思考,抒发自己的意见,最终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增强了学生辩论的能力,同时更加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提炼信息、整理语言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要具有浅显有趣味性的特点。同时我们一定要明确,只有增强学生进行学习、阅读的兴趣,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第14篇

一、语文教材是情感教学的良好范例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材大多是名篇佳作,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经验总结。丰富的情感是这些作品成功的关键。如《再见了,亲人》之所以感染了状人,究其根底是因为其感情浓烈深沉,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随之产生出对敬爱的“志愿军战士”们的那种由衷的怀念和敬仰。作品本身渗透着情感,通过学习,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以致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揭示它的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种鉴赏能力不仅是头脑对作品的冷静而客观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是对作品的一种情感体验。

二、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因为学生毕竟不是建筑工程师手中的砖和瓦,他们是“情感王子”。教师只有饱含感情地去教学,才能使学生以丰富的感情和充沛的激情参与学生活动,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应用丰富的感情范读文章,把桂林山水之美洋溢在脸上,把自然风光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调里,这样学生就会被教师的朗读所感染,情不自禁地进入春的境界当中,得到美的享受。学生听课的吸收率和记忆保持率达到顶点,这就是教师情感构建带来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渲染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兴趣,激感

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新颖刺激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十分必要的。如:“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巧妙的切入口,定会使学生在‘好之’与‘乐之’的氛围中去‘求之’”。为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或阐述教学内容时要有艺术性、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同时还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录音机、录像等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利用录音机播放了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把学生引入一个充满草原风情的意境中,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情感生机勃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为以后教学环节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第15篇

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借鉴一些学校进行尝试教学的成功经验,并在邱老师七步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形成了在语文教学中“三模块、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其中,三模块是指“预习、展示、反馈”,六环节的基本步骤是:预习交流―出示尝试题―尝试自学―小组讨论―精讲点拨―练习巩固。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课《草船借箭》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六步骤的具体实施及注意的问题。

一、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六步骤

第一步:预习交流

教师课前设计好预习的学案,并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根据学案预习课文,先整体粗略地感知课文。上课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预习的成果和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准备好尝试题。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

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及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出尝试问题:

1.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词可说明,请画出来。

2.认真读课文,请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你怎样评价《草船借箭》中的“四大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呢?请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其他你所想到的方式。相信你是一个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孩子。

4.“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在一旁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关于尝试题的设计,要因文而异,要充分体现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疑点,问题宜少而精,且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又能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是学习课文内容的“纲”,并能激发学生尝试学习的兴趣。)

第三步:尝试自学

这一步骤要求学生围绕尝试题深读课文。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如,让学生读、拼、圈、划、注、查、问、练,并鼓励他们敢于发问,质疑问难,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过程逐步清晰化。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步骤要切实给学生以充足的自学时间,相信其自学能力,不可浅尝辄止。

第四步: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就自学与尝试练习中的得与疑,自由发表意见,展开讨论。重点解决3、4题。

在第三、四两环节的进行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穿针引线的导引作用,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能动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出现的问题和疑问不做包办代替,又要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为目的,适时调控各学习小组的讨论学习进程,并集合各小组在学习中的疑难,为精讲点拨做准备,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五步:精讲点拨

重点就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文中出现的人物特点进行讲解。(教师的讲解要精炼,它不是对课文的复述,不是对学生答案的复述,而是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认识片面的地方加以辩证、点拨和明确,起点石成金、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六步:练习巩固

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案。(这一环节既是对整堂课学生尝试学习的一个巩固,又是用延伸性的练习使学生尝试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二、运用尝试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尝试教学法的实质就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尝试活动,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一开始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学生的尝试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学生的尝试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三点:

1.在学生尝试前,教师要认真制订课时计划,规定学生尝试的步骤,编拟准备题和尝试题,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要设计指导语或提出自学思考提纲。

2.在学生尝试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尝试条件,如,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准备题的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等。并且教师要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尝试的情况,特别对学困生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尝试任务。

3.在学生尝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判断尝试的正误,对正确答案进行强化,对错误答案进行矫正。根据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情况,教师针对学生探索中感到困难和教材关键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总之,尝试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学”的“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模式,摒弃繁琐无味的讲解、分析,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回归与凸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尝试学习、尝试成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获得知识与能力,为其将来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