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议的基本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社会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
经典文献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界定有三个基本要素:公有制;计划经济;民主。
(来源:文章屋网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并使企业实行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灵敏的特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市场经济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利益关系决定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有自身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市场经济的共性或一般性;而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为市场经济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受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独特的基本特征。
(来源:文章屋网 )
成本意识是指节约成本与控制成本的观念,是“节省成本的观念,并了解成本管理的执行结果。”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程度。人同时以消费者和主人翁的身份看待他所处的环境,享受企业提供的产品,而环境的好坏、产品的优良与否,最终取决于人有无成本意识,有无尊重他人成本的意识,是否给别人增加了额外成本。成本意识包括注意控制成本,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并设法使其保持在最低水平。树立职工的成本意识,就是要使职工树立这样一些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管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只有树立起职工的成本意识,只有职工具备了良好的成本意识,才能建立起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和应用。职工良好的成本意识是成本管理的必要条件。
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除了应注重成本会计理论与成本会计实践相结合之外,还应了解学生这个“人”。从“人”这个角度来反思我们的教学。人有三个身份:一个是自我;一个是企业中的我;一个是社会中的我。在教学过程中,更要考虑为了让个体的“我”产生良好的行为,在企业中好好做事,在社会中好好地行为,不增加别人的麻烦。所以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就应更为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对学生的培养。
1.懂成本才能管成本
懂得成本才能管理成本,个人成本不只在衣食住行上面,所花的钱不只是为了吃饭、住房、交通和养育儿女,还包含其他很多内容。wwW.133229.CoM这其实很像企业,企业的成本不仅仅只有工资、租金、奖金、招待费和办公费,这些是成本的同时也是资源,如果只降低这些成本,就会砍掉企业的资源。那么,个人成本包括哪些,又如何看待?这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使用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
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成本,从管理角度看,个人成本可分为以下几种(部分):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固定成本、不可控成本、无效成本等。
1.1时间成本: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葬送前程
超市门口经常出现长长的队伍,据美国媒体2008年11月29日报道,美国纽约长岛地区一家沃尔玛超市的一名职员28日清晨被蜂拥而入的顾客撞倒并踩踏致死。另有至少4名顾客受轻伤。这可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之一,因为某东西便宜,宁愿花时间排队,宁愿绕路去买。同时我们也发现,排队的人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其他这是用看不见的时间成本换取看得见的打折商品,可是你想过这个价值得吗?我们的时间真的这么廉价吗?答案是否定的。此类成本有些是我们可控的,有些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则提前做好准备,做好规划,尽量节省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记住:时间是人生最重大的成本,我们要减少无谓的争执、不要为了小利排队、不要人为地增加社会的无效成本。
1.2机会成本: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机会就是选择,一生中我们将面临很多选择。所有这些可能面对的决策,都会产生机会成本,选择一个就会失去另一个的好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把他的人生目标最大化,以此为决策的依据,就很容易判断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记住一点,做决策不要只看眼前。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再放长远,一直看到最终目标,然后结合目标各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做判断,就会发现选择并不是件很难的事。
固定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提前预备,尽量化解。
生活中的固定成本很多,比如折旧性资产、家用电器的损耗、汽车的损耗等。买房产可以逐年升值,可是买一辆私家车就不同了,它只会带来固定的花费和折旧。消费好汽车、好服装、好电器会消耗我们的资产,但购买珠宝、名画就是投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让学生明白他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常见东西与《成本会计》教学的关系。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持有折旧性资产,尽量化固定成本为变动成本,甚至变成投资,来增加我们的资产。
不可控成本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无效成本,如交通拥堵、排队、商家没有诚信、物价上涨、银行收取某种费用、自然灾害以及意外事故等。对这些不可控成本,要保持快乐的心态,接受这些成本,如果已知道在某个阶段会出现这样的成本,就提前预备,用各种方式去化解它,把它降到最低。
2.时间管理的技巧
从上述内容,我们知道时间是每个人最重大的成本,所以如何来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及迫切。
2.1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
我们的学生往往做事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事情没做好,还耽误事。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根据紧急程度,可分为紧急和不紧急两种;根据重要性,可分为重要和不重要两种。这四种情况交错,就形成如表1所示的四个象限。
表1 时间象限分类
第一象限是紧急而重要的事情,非做不可,如上级的电话、应该参加的会议、应该交的报告等。第二象限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对完成人生的重大目标、工作很重要,对未来很重要,但目前不需要立刻完成。第三象限是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如打进来的推销电话、某些必须处理的不重要信件等,这类事情可以交由他人处理。第四象限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没有必要在这类事情上浪费时间。所以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行设计及填写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表,也是对他成本意识的一个很好的训练。
2.2捕获“时间大盗”
从事情的处理上看,位于第一象限的事情要立即去做,因为这是无法推卸责任。第三象限的事情尽量授权给别人做。第四象限的事尽量不做,这些事情只会浪费时间。重点是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果让精力集中在这一象限,你就能够掌握时间的主动权,保持生活的平衡,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来看普通人和成功人士在时间使用上的差别,如表2。
转贴于
从上表可以看出,普通人对重要而不紧急事情的处理时间大概只有重要又紧急事情的一半,而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处理不重要的事情但紧急的事情。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人不会说“no”,不知道怎么拒绝,来一件事便处理一件事,非常被动且浪费时间。成功人士则不同,他们绝对被琐事打扰,集中精力于自己的工作,为此,要事先规划,避免不紧急的事情变成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所以,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从开始就记录每一项活动所耗费的时间,将这些活动和时间按四象限法归类。然后采用80/20法则制定计划,用最好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增加时间的效益。戒除浪费时间的坏习惯,平衡未来与现在的时间。从而促使《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3.良好的礼仪有助于降低成本
教学情景假设:三位保险公司(不同公司)的业务员向你推销他们公司的保险单(保险产品相差不大),你将会买哪一位业务员的呢(假定需要购买)?毫无疑问,你肯定会买让你觉得最舒服的业务员的保险。其中原因是什么?除了专业知识、公司背景,最重要的是个人的整体表现。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内容引导学生提高整体表现力。
3.1注重第一印象
绝大多数人相信“眼见为实”,以看到的决定对一个人的看法。第一印象主要包括:(1)外表形象(仪表、表情、视线、衣服颜色、姿势、态度等)约占58%;(2)声音(音调、语气、用词、说话速度和音量等)约占35%;(3)谈话内容(公司的专业、公司产品及服务的介绍)约占7%。
来看礼仪方面常见的瑕疵:不看着说话的人;盯着人看,明显地上下打量别人;张口打呵欠,毫无遮拦;不询问他人就吸烟;超大声接打手机;很少使用礼貌用语。
要在众多的竞争者脱颖而出,除了坚实的专业能力(成本核算、控制能力),还要在所有方面都表现得比别人好一点,商业礼仪、应对、穿着等方面都好一点。
3.2良好的个人品质是广聚人脉前提
我们的学生将来毕业是要来具体的组织(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里面去的,免不了要与很多人打交道(认识的、不认识的)。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也会降低个人成本。如:保持个人空间不妨碍他人的自由(排队、走路、不占座等);维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丢烟蒂;下楼梯时走在前面,上楼梯时走在后面等。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医改政策,充分发掘医院内部潜力,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少浪费,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近几年来,医院成本核算从理论到实践,全国各大医院从原来的科室核算逐步改为全成本核算。江苏省卫生厅、财政厅于2008年10月21日公布了《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在全省二、三级公立医院中执行,民营医院可参照执行。随着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医院统一执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2],制度明确所有医院必须实行成本核算,于是,江苏省卫生厅对原成本核算规范进行了修改、补充,增加新会计制度衔接、成本报表的修改和增报补充会计报表等内容。
二、市立医院集团背景
根据苏州市政府2004年的《关于市属医院实行管办分离改革的试行意见》文件精神,原苏州市三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于2005年合并为苏州市立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为市立医院本部(主要行政机构设在本部),第三人民医院为市立医院北区、第四人民医院为市立医院东区。国有大型医院的集团化建设是当前国有大型医院的模式之一[3],市立医院集团从成立开始就是紧密型的合并模式,此举为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两权”分离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4]。通过集团化经营,充分整合资源,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巩固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降低经营成本,改善财务结构,提升公立医院价值,实现在人才、技术、财务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增强医疗、科研方面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集团医院成本核算作为医院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必须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加以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医院集团化成本核算的思路和新财务制度执行后的实践以及需要改进的问题予以总结。
三、成本核算架构和成本管理要求
1、制定详细的成本核算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改进阶段工作计划,列出实施步骤和时间表。
2、我院是由三家三级医院合并而成的一个集团化的大型医院,这就决定了我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综合性医院,他的核算是:
分五级核算,与财务管理构架一致,集团内统一制定支出项目、责任中心、责任个人、会计科目、收入项目、报表格式、操作权限、编码规则等,由集团统一设置后下发各区,以后变动均由集团操作。
3、成本管理要求。
(1)自定义编码规则,根据卫生行业成本核算和医院成本管理要求,对成本中心、医院职工、成本项目(费用项目、支出细目)、收入项目、服务计量等核算要素进行规范编码,以满足医院内部和行业内部建立数据接口的需要;
(2)灵活定义各核算要素的分类,可创建多任务、多方案的成本核算体系,适应行业政策变动和医院管理需求的变化。
(3)实现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并轨,按规范的路径采集数据,确保成本核算数据与会计核算数据的统一。
(4)按接口方式自动采集(医院信息系统及相关子系统)、台账方式采集原始发生数据,能根据会计内部控制原则采集、审核原始数据并以接口方式生成会计核算需要的收入与支出类记账凭证(支持医院主流会计核算软件凭证导入接口)。
(5)自定义直接成本(包括人员支出向不同角色的分摊)与间接成本(辅助成本与管理成本)分摊方案。
(6)实现成本分摊的自动计算,具备数据清除和重置分摊的功能,确保成本归集与分摊后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结果的一致性, 根据核算要素的不同组合条件追踪分析成本分摊过程。
(7)按规范输出不同核算对象的成本账簿、成本报表和经济运营分析报告。
(8)能实现成本核算与科室核算的并轨运行,为医院科室核算与绩效考核提供相关报表数据。
四、编码工作
支出项目是为采集支出数据所做的一项奠基性工作, 支出项目的划分情况决定了后续支出数据的采集质量;软件公司经过多次与我院本部、北区、东区财务科沟通, 并根据最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及参考本院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的录入情况; 通过多次细化后制定了以下支出项目确认稿并初始化入系统中。
(一)成本核算支出项目编码规则
(二)成本核算收入项目编码规则:
采用四位编码,两位字母+两位数字
两位字母:CW——财政类,非业务收入
后两位数字为收入项目顺序码
五、财产清查
为保证财产物资账实、账账相符,建立科室明细账,固定资产按不同类别,相同折旧年限归类统计、核实科室固定资产额。能真实反映医院的全成本及收入、收益。我院与用友软件合作开发了固定资产的条码系统,根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物资标准分类编码,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编号,使每个固定资产都有一个与其对应的固定资产条码,将条码打印并在盘点时贴于其对应的实物资产上,从而保证了帐实相符,一一对应,对于今后的固定资产盘点也起到了简化操作,提高效率,保证正确率的作用。对全院各科室房屋面积重新核实,并制作了CAD文件,便于计算、调整。同时完善了资产物资的管理和处置的相关制度,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六、集团成本核算实施阶段
(一)集团所属单位实施
会计主管和成本核算员全程参与,其他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实施时医院HIS系统、LIS系统、财务系统、物资系统、考勤系统等系统之间的字典与科目的对照及联通,要达到信息的无缝连接[5]非常重要。
1.从业务发生源头采集数据:如差旅费的发生源头是费用报销审批单,物料消耗的发生源头是领用出库记录单,药品成本的发生源头是将药品从门诊或病区药房(药柜)发给病人的记录单,业务收入的发生源头医院信息系统向病人收费时的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记录数据。
2.从业务发生的最小单元采集数据:如所有的人员支出数据(包括社会保障数据)均应采集到各成本核算单元内的具体人员,所有科室公用支出均应从最小的成本核算单元采集,尽量避免应过多分摊造成的数据失真。
3.从业务发生的最明细项目采集数据:如工资费用应采集到工资表应付部分的具体栏目,药品、卫材、物料消耗成本均应从明细品种采集,固定资产修购基金应从明细的固定资产品种采集。
4.按权责发生的日期采集 数据:所有业务数据均应从业务发生日采集数据,以保证基础数据传递的及时性,业务数据采集的流程如下:
(二)分摊政策
1、集团内部各区相关成本的分摊:
为了充分利用集团资源,集团内部大型设备根据各区专科特点进行配置,减少了重复投资,财务部制定了各区转诊病人区间费用的核算分摊比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进行修正。
2、医院发生的各项成本性支出,首先通过费用要素进行归集,凡能直接计入到各科室的费用,皆应直接计入;无法直接计入的,通过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辅助成本和管理成本按成本项目分摊。考虑医疗业务的特殊性,暂不进行辅助科室和管理科室之间的交互分配。医院外包的物业公司,按各区的实际使用人数进行费用的分摊,真实体现各区所用的成本。具体分摊流程如下:
①对全院成本类总支出中的人员支出按人员角色及工时考勤信息直接计入或分摊计入至各成本核算单元,对公用支出直接计入或按相关原则分摊至各成本核算单元;
②将管理成本分摊到医疗、医技、药剂成本核算单元;
③将辅助成本按内部服务计量或内部服务计价分摊转移至医疗、医技、药剂成本核算单元;
④将医技成本分摊至门诊各诊室、住院各科室(病区)产生医疗成本(不含药品);将药品成本分摊至各诊疗成本核算单元产生医疗全成本(含药品);
⑤根据医疗成本计算服务项目成本,根据医疗全成本计算诊次成本、床日成本、病种成本及其他单位成本,实施流程图如下:
(三)集团实施
在各院区分别实施的基础上,集团层面的成本会计对各项收入、支出项目、责任中心、责任个人、会计科目、收入项目、报表格式、操作权限、编码规则等变动进行操作、维护和下发,月末进行集团报表的汇总。
(四)集团报表
在各院区成本报表的基础上,集团成本核算员定期出具集团核算报表,与集团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进行核对,作出简单分析,提供会计主管审核后上报,会计主管按月作出成本分析报告、供集团领导和相关部门分析决策使用。
(五)集团成本核算的指导意义
通过集团成本核算,不断设计新的服务流程和管理框架,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取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0],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我院成本核算流程、方法、经验总结以及对新制度规定的系列成本指标的评价和比较[11],对苏州市区域内的专科医院、县级综合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随着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成本核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加强协调,对HIS系统、LIS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绩效考评系统、物流系统、OA办公系统等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我院相对薄弱的考勤系统和物资管理系统,下大力气持续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的通知.苏卫规财【2008】132号.
[2]《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
[3]许春荣.军队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几点思考.卫生经济研究.2011(10):48-49.
关键词 实际汇率 Balassa-Samuelson效应 针对市场定价 汇率传递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5)11-0049-05
与名义汇率是外汇市场交易中真实存在的价格不同,实际汇率并不出现在任何国际交易市场,是纯粹虚拟的抽象经济学概念。对于脱离金本位的国际金融市场,名义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贸易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考虑对名义汇率的作用,实际汇率是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被定义出来,用以表示与汇总名义汇率的影响因素的抽象概念,其定义式如下:
其中,是实际汇率,e是名义汇率的间接标示法(单位本币的外币数量),p是本国商品的价格(本国当然用本币计价),p*是外国商品的本币价格。
长期以来,受经济学一价定律的束缚,对实际汇率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实际汇率偏离一价定律(无论是绝对一价定律还是相对一价定律)的原因分析上,杨盼盼、徐建炜:《实际汇率的概念、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11年第9期;施建淮、傅雄广:《汇率传递理论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10年第5期。缺乏剖析实际汇率本质的文献。同时,人们易产生这样一种困惑:从收入的角度看,实际汇率升值意味着可以换回更多的商品,导致收入增加;从竞争力的角度看,实际汇率升值意味着价格较贵,缺乏竞争力,似乎“生产力提高(实际汇率升值)会降低竞争力”,因而可能会对一国的货币政策制定带来困扰。本文拟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揭示实际汇率的本质及其对名义汇率的作用机制,消除由于模糊认识而产生的货币政策在影响名义汇率方面的困惑,这也有利于正确理解购买力平价汇率(PPP)。
一、文献综述
理论上讲,当套利无障碍(无成本)时,市场的套利行为会使市场达到无套利机会的均衡状态,从实际汇率的定义式可知其必等于1,即所谓的一价定律;即使考虑到交易成本的存在,假如交易成本是价格的一个固定的倍数,相对一价定律也应该满足(实际汇率固定不变)。但经验表明,绝对一价定律与相对一价定律都不能满足。
上世纪60年代,BalassaBalassa, B. , “Th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Doctrine: A Reappraisal,”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72, no.6, 1964,pp.584~596.与SamuelsonSamuelson, P. A. ,“Theoretical Notes On Trade Problem,”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46, no.2, 1964,pp.145~154.分别在购买力平价学说下,引入不可贸易品,考察其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以此解释实际汇率为什么偏离一价定律。他们认为一价定律所揭示的无套利条件仅仅适用于可贸易商品,不可贸易品由于难以实现国际间流动套利,必将导致实际汇率偏离一价定律水平。他们进一步推论指出,收入较高的国家将拥有较高的实际汇率。其逻辑如下:假设可贸易品服从一价定律,当一个国家经历快速发展时,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快速上升,由于可贸易品部门价格被一价定律所决定,可贸易品部门的工资必然上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将带动不可贸易部门(服务业)工资的相应上涨,而服务业生产率上涨却相对缓慢,使得不可贸易品价格上升,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实际汇率升值(名义汇率固定)。这一现象被称为Balassa-Samuelson效应。参见杨盼盼、徐建炜:《实际汇率的概念、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11第9期。实际上,这一效应的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1933年Harrod出版的《国际经济学》著作中(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因此这一效应也被称为Harrod-Balassa-Samuelson效应(HBS)。
对这一效应存在性的研究,我国学者用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有些结论是肯定的,如俞萌、俞萌:《人民币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世界经济》2001年第5期。王维,王维:《相对劳动生产力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8期。有些结论却得出存在性是有条件的,如陈志昂和方霞、陈志昂、方霞:《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和实际汇率分析――兼评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卢锋。卢锋:《人民币实际汇率之谜(1979-2005)――基于事实比较和文献述评的观察》,《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2期;卢锋、韩晓亚:《长期经济成长与实际汇率演变》,《经济研究》2006年第7期。
针对实际汇率偏离一价定律的问题,DornbuschDornbusch, R. ,“Exchange Rate and Pric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7,no.1, 1987,pp.93~106.和KrugmanKrugman, P. R.,Pricing to Market When the Exchange Rate Chang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1987,pp.49~70.提出了跨国公司按当地货币计价的定价策略,即“针对市场定价(pricing to market, PTM)”,是导致偏离一价定律的原因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分割在国界间的普遍性,为针对市场定价的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行为创造了条件。当名义汇率波动时,针对市场定价的策略并不会改变当地货币计价的产品价格,导致了实际汇率偏离一价定律的现象。
汇率传递问题是伴随针对市场定价而提出的解释实际汇率偏离一价定律的理论。所谓汇率传递,是指“名义汇率变动导致贸易品以当地货币计价价格变动的程度”。当本币贬值1%时,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上涨(或出口商品当地价格下降)的百分比被称为汇率对进口价格(或出口价格)的传递率。当传递率与名义汇率变化相等时(当然方向相反),称为完全传递(100%传递),否则为不完全传递。汇率的不完全传递解释了“为什么汇率对贸易收支的调整并不是如此有效”的所谓“调整之谜”。该理论认为,针对市场定价(PTM)行为是导致汇率不完全传递的一个重要因素。Froot, K.A., and Klemperer, P.D.,“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When Market Share Matt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9,no.4, 1989,pp.637~654.而汇率的不完全传递导致了对一价定律的偏离。
其他有关实际汇率的文献不过是在这些文献基础上的延伸,Grossman, S.,“Exchange Rate and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York:Saxon House,1973; Dohner, R.S. ,“Export Pricing, Flexible Exchange Rate and Divergence in the Prices of Trad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16, 1984,pp.79~101;侯杜娟:《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货币供给量的实证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都没有涉及对实际汇率本质的剖析与解读,也就谈不上关于实际汇率对名义汇率的作用机制的分析。
二、实际汇率的本质及其对名义汇率的作用机制分析
当选定的一簇商品的价格在市场中具有同向联动的特性时,可以将其看成一个商品整体来考察,称其为某一个“组合商品”。Hicks等学者证明,J.R., Hicks, Value and Capital,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6, pp.312~313; Lewbel Arthur, “Aggregation Without Separability: A standardized Composite Commodity Theor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6, 1996,pp.524~543.面对这类不同的组合商品,消费个体的选择行为,就如同是面对不同的单个商品时的选择行为一样,这一现象被称为组合商品定理(composite commodity theorem)。
组合商品定理的关键是相对于某一商品,组合商品内的各商品的相对价格同方向变化。如果价格不是同方向变动,而是有的上涨有的下降,就不能将其当成组合商品来对待。
对于进出口商品来说,名义汇率的变动是影响商品相对价格的主要原因,既使存在汇率传递(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不完全问题,但并不会改变进口(或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同方向变动,将进口或出口商品当作组合商品来考察满足组合商品的条件,所以,在考察进出口商品整体时,组合商品定理是适用的。
面对两个组合商品(出口组合商品、进口组合商品),供给(生产)均衡的条件是产品转换率(RPT)等于产品相对价格。若出口商品用组合商品CX来表示,进口商品用组合商品CM来表示,则对于出口国来说,其均衡条件是:
按照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理论,经济学家Samuelson提出,显示性偏好理论的基本精神是: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的购买行为暴露了或显示了他内在的偏好倾向。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推测消费者的偏好。当货币量给定,最大效用水平给定,不同价格下的商品组合选择,得到的就是效用无差异曲线,也是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关系。在显示性偏好公理下,消费者的选择是理性的,即面对市场环境及约束,消费者会选择最大化其效用水平。从这一角度来说,实际汇率实际上是各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环境(出口国与进口国综合的市场“壁垒”)与收入约束水平下,消费偏好(边际替代关系)的一种综合体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际汇率的本质既是生产率关系的体现,又是现有环境约束(贸易壁垒)下消费偏好的显示,是开放条件下需求主体的显示偏好,因此,偏好在解释实际汇率及其波动(短期)中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变量。
一般均衡理论告诉我们,一般均衡的条件是某一个产品组合束下(出口量与进口量构成的束)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转换率。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它就是国际间商品贸易中的实际汇率。实际汇率的变化与稳定是一般均衡的调整与新的均衡实现的过程。
长期来看,技术进步、生产率的提高创造需求,但由于其不连续的特点,短期并不主导市场格局,只是会引导市场格局。需求因素变化相对于供给因素变化(生产率或技术进步)来说更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更能直接反映市场格局,因此,短期需求因素对市场格局起主导作用。
这样,表面上看,名义汇率是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实际汇率是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关系。但实际汇率的本质,既是生产率之间相对关系的体现,某产品生产率的提高可能使所有产品需求增加,供给创造需求,又是选择偏好的体现,是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选择,需求改变供给。而名义汇率的本质才更多的是体现一价定律,即不同货币得到相同边际偏好程度或得到相同收益(机会成本)时的比价关系,也就是说相同边际偏好付出的货币应该是等值的(从需求角度),货币的时间含量是等值的(从供给角度),而这就决定了国际市场的名义汇率。
上式(5)也可以这样解释:国际汇率市场是国际资本通过资产组合(assets portfolio)管理资产的体现,国际资本市场外汇交易额远超商品贸易额,说明外汇需求不仅仅是满足贸易结算需要,也是管理财富的选择。这一结果除受不同国家商品价格(生产成本)决定的贸易因素外,偏好也是一重要因素。偏好的变化,除了商品属性(goods attribute)诸如质量、信誉等以外,还包括资产组合的风险因素及其预期,这些与地域密切相关的因素共同决定了实际汇率,一价定律的驱动力决定了名义汇率。因此,实际汇率更多的是体现偏好关系(属性、风险、信用等),名义汇率则是一价定律的结果(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均衡)。
可见,实际汇率的本质既体现的是生产率关系,也是一种偏好关系。偏好关系用边际替代率体现,总量或保有量的变化会改变边际效用,也就会改变边际替代关系。偏好的决定性因素除价格因素(成本)与保有量外,还与商品属性(产地、式样、质量、信誉或可靠性)、国家信用(货币信用)以及相对收入(低等品、正常品、奢侈品的相对转换)有关,这样,当需求因素主导市场格局时,由于人们的偏好差异的存在及相对稳定,实际汇率不会与生产率变化同步,具有粘滞性,实际汇率不会保持在1,产品转换率受制于偏好(等于或趋近于边际替代率),也就难等于1。名义汇率协调这样的偏好关系,使不同货币的边际效用等值,即一价定律。而偏好的变化会导致实际汇率的变化。生产率的提高不一定改变偏好或实际汇率,那么就一定会改变名义汇率。
有关实际汇率的文献,主要是解释实际汇率为什么偏离一价定律,有许多对现实情况的考察或实证。下面本文用对实际汇率本质认识的新视角,重新审视有关实际汇率的重要文献,借助其实证间接佐证本文观点。
按照本文对实际汇率本质的认识,针对Balassa-Samuelson效应存在性的争议,可以用实际汇率的显示偏好本质解释。当生产率发生变化(比如由于技术进步而提高)时,需求偏好这时并不会改变。就拿汽车来说,长期以来,人们的偏好已经形成,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之间的边际替代关系已经确定,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元的走强,并没有降低德国汽车在美国的价格,当时,美元升值后德国厂商维持甚至提高了他们的出口价格,德国汽车在美国的售价要比在欧洲的售价高出30%~40%。他们基本维持着原来的边际替代关系。边际替代率只要不变,实际汇率就不变,即实际汇率不会保持一价定律要求的转换率变化。当资本迅速积累(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德国、日本),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时,他们的收入迅速增长,偏好关系就会发生变化。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货币数量与黄金数量挂钩,本国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本币的含金量下降,但由于固定汇率(金本位)阻碍名义汇率贬值,本币价值就会被高估,实际汇率也就被高估升值,造成对黄金的需求增加,这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当货币数量脱离黄金数量而采用浮动汇率时,由于生产率的提高会同步增加货币数量(假设价格水平不变),因而实际收入与名义收入同步提高。收入的提高改变偏好,一般的情况是对发达国家产品品质的信任而产生偏好增加,进口需求增加,也就是愿意用更多的产品出口换取进口品,贸易条件改善,实际汇率升值。
两部门模型假设下,收入增加引起的偏好的变化,决定了非贸易部门价格上涨的相对程度。这也可以解释对Balassa-Samuelson效应的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的争论。也就是说,当整体价格水平保持同时上涨时,不可贸易品的解释不成立,即得到Balassa-Sameulson效应不成立的验证,而服务部门价格上涨相对高时(这也是大多数的情况,文献称此现象为Penn效应),Balassa-Sameulson效应成立。这一事实,本质上是需求偏好在起决定性作用。
按照本文对实际汇率本质的解释,市场选择是偏好关系的体现,偏好关系的相对稳定性,为企业针对市场定价提供了基础。文献在解释针对市场定价行为存在的原因时,只考虑市场份额因素,比如内部汇率工具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忽略了偏好相对稳定,实际汇率相对稳定这一针对市场定价行为存在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名义汇率的波动,虽然并不会改变这一偏好关系(似乎实际汇率不变),但是名义汇率的变化会导致针对市场定价行为下实际收入的相对变化,实际收入的相对变化的“收入效应”改变了偏好关系,从而导致实际汇率相对较小的变化,偏离了一价定律。下面的汇率传递问题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按照本文对实际汇率本质以及上面对针对市场定价导致偏离一价定律的解释,汇率传递是否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实际汇率显示的是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关系,当消费者的偏好不变时,即产品之间的交换关系不变,名义汇率的变化若完全体现在产品价格的变化上,即汇率完全传递,则收入没有相对变化,这时实际汇率保持不变,名义汇率的变化只起到完成协调产品边际效用等值的作用,即本文认为的名义汇率的本质是一价定律,实际汇率是偏好关系的显示的观点。当名义汇率的变化,由于市场分割,存在针对市场定价的行为时,名义汇率的变化就不能完全体现在产品价格上,出现汇率的不完全传递。这时相对收入就会变化,价格的不变与收入的变化会导致显示偏好的变化,实际汇率变化实现新的均衡。
这样,实际汇率的变化即偏好的变化是导致汇率传递不完全的原因而不是相反,偏好的相对稳定性导致了针对市场定价行为,偏好的变化(由针对市场定价行为产生的收入效应引起)导致了汇率的不完全传递。
三、结论与政策含义
实际汇率的本质是一种边际替代率,是市场偏好的显示与体现。生产率的提高由于其不连续的特点,短期并不主导市场格局,只是会引导市场格局。需求因素相对于供给因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来说更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更能直接反映市场格局,因此,短期需求因素对市场格局起主导作用。短期偏好关系的相对稳定性(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变),决定了实际汇率。实际汇率的变化主要受商品属性、国家信用以及实际收入的影响。名义汇率在市场力量作用下协调这一偏好关系,为保持一价定律而调整。名义汇率的调整,既受货币含金量(生产率或实际工资水平)以及预期风险等外生因素的影响,也受偏好关系(品质属性、产地属性、习惯等)即实际汇率这一内生因素的影响。基于生产率提高的货币贬值政策,既有利于贸易条件改善,又可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不存在货币政策的困惑。当然,缺少生产率提高支撑的货币贬值政策是盲目的。
这样的认识,与Balassa-Samuelson效应、针对市场定价以及汇率传递问题的各种市场现象是一致的。
关键词: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方法
为了全面贯彻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及其补充规定的要求,我院以强化医院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提升医院社会效能。通过院内招标,优选了北京东软望海科技公司的“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财务一体化管理系统。2012年,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由财务部牵头,信息中心、资产管理科、人事科以及总务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大力配合,较好地完成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为医院成本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医院引入成本核算机制有利于适应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增强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和市场意识。医院不但要融入一般市场活动中,还必须参与医疗服务这个特殊市场的竞争,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要求医院必须引入成本核算机制,实施低成本战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开展成本核算可以为制定物价、医保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前医院收入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财政补助,二是医疗服务收入,三是药品收入。长期以来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服务价格严重背离医疗服务价值,药品收支结余难以弥补医疗收支亏损,医院普遍出现收支结余亏损局面,医院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危机。开展成本核算可以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为财政补偿提供基础,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依据。
(三)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医院内部结构和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
医院成本核算系统是现代医院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搞好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医院内部结构和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成本核算可以真正剖析各科室的成本状况,明晰科室或项目的盈亏状况,指导收入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预算管理,降低消耗,控制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以适应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具体做法
(一)构建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需要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成本核算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搞好医院成本核算,我院成立了成本核算工作组织机构。
1.成本核算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财务部主任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成本核算工作实施办法,决定成本核算工作的重大事项。
2.成本核算工作小组。由财务部主任担任组长,财务部下属二级科室经管办、财务科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成本核算会计、物资会计等人员为成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开展医院内部经济核算,完成各类成本核算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信息技术小组。由医院信息中心人员组成。负责为全成本核算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与医院HIS系统、物流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酬发放系统、考勤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无缝连接。实现进价核算下的药品销售成本。
4.综合考核小组。由医务、护理和人事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业务成本考核,完成科室工作量统计报表和人事考勤统计报表的审核。
(二)扎实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
1.细分成本核算单元。完成全院科室、员工等统一编码工作。我院根据《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和省卫生厅关于学科分类、成本核算单元分类、科室性质分类的规定,共细分成本核算单元190个,将医院科室划分为四类: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
2.人员培训。根据成本核算要求,对医院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进行明确分工,实施流程改造。同时对财务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全成本核算方法与信息技术的专题培训。
3.清产核资,强化管理。资产管理科对医院所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条码管理,并按分类原则划分到各成本核算单元,明确其实际占用房屋及建筑物的面积和价值,专业设备、一般设备等资产价值,对资产折旧实行动态管理。对库房卫生材料区分计价收费和非计价收费,实行网上领用、审批,严格控制二级库房材料领用、消耗的台账管理。
4.员工考勤。人事科认真梳理全院各类人员基础信息,建立人员动态信息库。同时根据成本核算单元建立全院全员考勤记录系统,准确统计成本核算期间内各类人员在不同岗位的工作工时,为准确合理分摊人力资源成本提供基础。
(三)明确成本核算项目、费用要素以及核算原则
根据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成本项目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费用要素分为:工资和津贴、绩效工资、社会保障费、其他人员工资、办公费、业务费、药品费、一般卫生材料、专属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折旧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成本核算应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核算、权责发生制、按实际成本计价、收支配比、一致性、重要性等原则。
(四)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摊,进行数据分析
按照规范的统计要求及报送程序,财务部门将支出直接或分配归属到耗用科室,形成各类科室的成本,再将各类科室成本依据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由于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摊,技术要求高,程序复杂,加上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的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开展医院门诊、住院量本利分析。同时开展科室层面运营分析,强化科室、班组成本管理,实现了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预算管理相衔接,有效监督预算执行力,为责任预算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做到“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财务一体化。
三、建议
成本核算是基础,成本控制是关键。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医院应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对成本耗费进行全过程控制,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一)开展全员、全过程的成本费用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
医院成本支出涉及到医院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降低成本与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有密切的关系,全员参与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只有每个部门、每个职工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都关心成本费用,并努力降低成本,节约成本,才能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我院对办公费、电话费、培训费、差旅费、交通费等费用实行预算控制、定额管理,严格开支标准,超支自理或直接从奖金中扣除。对基建、房屋维修项目实行事前有计划、事中有审计、事后有监督的全过程管理,坚决杜绝虚报等现象。
(二)医院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网络信息支撑是关键
医院成本管理是医院运营管理的核心抓手,涉及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医疗服务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且数据量非常大,成本核算的层次多,又专业分工精细,经济的运行与业务流程都比较复杂,可见,医院成本核算必须依赖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构建集资金流、物流、业务流为一体的管理模式;改变以会计电算化为主的财务部门级应用,搭建以管理为主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以财务为核心、预算为主线、成本、物流为基础、绩效为导向的决策目标管理体系。
(三)理清财务部门职责,强化成本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成本核算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就必须在财务管理内涵上下功夫。财会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善于沟通与交流,发挥主观能动性,狠抓成本核算数据质量,优化分摊流程,不断提升管理会计职能。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医院在经济运营和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成本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领导层和各级管理层提供有效的、最优化经营决策的数据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振宇,樊俊芝,刘辉.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操作[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韦健,王晓飞,蔡晓锋.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2,(4).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成本核算;实践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及其现状分析
(一)针对我国目前老百姓“看病贵”,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高的问题
主要目的是降低百姓就医费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改成效实施的重任医院首当其冲,要为老百姓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城镇职工医疗、城镇居民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多种保险机制的建立,减轻民众就医费用的压力,老百姓“就医难”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医院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财务补贴、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经营销售等几项措施。逆转部分医院提高药品和服务价格来维持经济运营的经营模式,切断“以药养医”的根基,只有加强成本控制管理,提高成本信息可靠性,才能科学合理制定药品和服务价格。基于成本核算的详实数据全面计算和综合分析,政府提供政策扶持和医疗财政补贴才有据可循。
(二)旧有的《医院会计制度》在成本核算和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局限和不完善性,没有确定可依的准则
如会计科目设置不健全,成本与费用的划分模糊,成本、费用统一列入支出类科目,成本核算口径相异,成本信息可比性差,会计体系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等。这些问题给政府相关部门在评定医院绩效的工作中增加了难度。除此之外,医院还肩负着众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核算医疗服务、医学教学、科技开发等所有业务的费用,仍多数列支在医院的医疗支出中,通过核算各科室以及各医疗流程的财务支出,了解各科室各环节的财务状况,解析收入和支出配比,强化整体的成本意识,合理利用医院的设备,整合各种资源,促进运营管理良性循环,确保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行业整体水平。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力度,可以有效促进医改目标的更好实现。
二、成本核算具体实践提出几点措施
(一)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在新会计制度指出,医院应对医疗和药品进行统一的成本核算,新增的医疗业务成本科目,单独核算药品成本,会催生部分高药价。新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明确指示,减少了在原会计制度下,医院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虚增资产等弊端。成本核算的对象具体归集分摊到各临床科室,增强财务人员与医务人员在每个环节的有效沟通,成本核算系统与其他办公系统充分信息、资源共享、无缝连接,规范了成本核算体系。
(二)建立网络管理模式
医疗服务涉及面广、对技术水平要求高、有较大复杂性,需要信息技术作支撑。新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管理提出了更繁杂的要求,因此各环节各流程的成本应精细分工核定,普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采用现金实用的核算软件,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快网络信息建设,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高效工作,促进医院的成本核算实践,增大成本核算的透明度,利于实施有效监督,规范核算流程,精准核算数据,实现自动化管理。
(三)加强全员的成本意识
加强成本核算意识是医院行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做好医院成本的核算工作是顺应医疗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大势所趋。新会计制度成本管理需要有庞大的知识理论作基础,因此需要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加强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学习财务相关政策,解读财务规章制度,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改进成本核算思路和方法,提高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实际操作的水平,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充分发掘医院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配合度,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
(四)规范资金财务使用途径
合理使用财务资金,明确资金使用方向,规范资金使用用途,加大对资金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防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增强医院资金管理。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资金与设备药品等财务的保管工作,明确责任,具体落实责任到个人,设立药品耗材等电子账,实行药品设备统一编号管理,定期对设施设备和药品进行盘点,方便数据检索及更补工作的开展,核算单元清晰明确,保障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成本核算工作在实施和改进过程应注意事项
1.平衡医疗服务质量与成本的反向切和,不能只重质量,不计成本,也不能只抓成本,降低质量,要求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服务质量。任何一个成本的控制都要建立在服务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鉴于医疗卫生行业服务于全面健康事业,关乎百姓生命,所以医院更应该在处理成本控制时谨慎实施。
2.寻找医院技术开发投入与成本平衡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必然要生成一定的成本费用,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也定会产生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计算出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找到最优化的解决途径,拓宽医疗卫生的科技发展领域。
3.处理好医院整体与各科室分项之间的成本管理的总分关系,确立整体与分项的统一,各分项为整体服务的成本核算战略思路。集中管理,分散经营,战略高度集中,思路落实到各阶层,实现有效的统筹管理。
4.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任何一项新事物的推进和实行,在带来一定的优势基础上,必然会衍生出一定弊端,合理有效的扬长避短,才能让医院财务管理的制度改革能够合理有序的平稳过度,保证医院财务管理的良性运转。
5.医院不同于盈利性的企业,,、任何一项成本的控制,都可能会产生很多微妙的不可预见的服务局限和影响,医院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绝不能过度的依赖新会计制度,必要时要适度的调整来具体开展其自身的成本核算工作。
6.医院在引进和培训员工的时候,合理配比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只重医务轻财务。医务人员好比医院的前线战士,而财务人员就像后勤保障人员,任何一个体系的人员配比不平衡,都可能导致整体的失调和瘫痪。
【中图分类号】 G6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8―0077―01
一、教师自制绘本的实践过程
1. 选择内容力求趣味性。根据幼儿感知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思维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活动有兴趣和较积极等身心特征,我园教师在绘本制作的选择上力求遵循富有趣味、色彩鲜明,能吸引幼儿眼球、能让幼儿爱不释手,并且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原则;选择的内容在语言、图画、情节上活泼生动,以实现让绘本通过引领幼儿阅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目标。
2. 制作形式要求多样化。例如,教师制作小班幼儿绘本时可以选一些图像较为整体、独立、清晰的图画;制作中班绘本时可以选一些立体的、可以插接小图片的,或者是可以活动的图画,绘画主题也可以生动有趣一些。制作大班绘本时可以选择一些中国元素的图画风格,例如中国水墨画、白描手法的一些图画,画面内容也尽可能从独立变为系列。这样可以给幼儿创造无尽的想象力,同时也能给幼儿提供发现美、欣赏美的的机会。
3. 绘本内容体现主题化。绘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制作内容上我园教师遵循五大领域教学,使每一本绘本都有其所要表达的主要价值理念,如培养良好习惯、正确认识自我、感受爱之伟大、鼓励认识世界、珍惜真诚友谊、塑造美好品格等等。在制作绘本过程时,我们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做到在内容上、类型上、形式上力求丰富,让知识性的、情感性的、哲理性的都能有所涉猎,让绘本阅读涵盖幼儿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体现丰富性和主题性。
4. 制作材料丰富化。自制图书的材料需要丰富一些,不仅可以用纸张制作,而且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制作,如有绘画编书、粘贴编书、照片书、巧用手帕自制图书、资料装订图书,等等。
二、充分发掘自制绘本的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1. 让幼儿和家长将自制的绘本分享。其实刚开始策划这个亲子自制绘本活动时,老师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她们觉得孩子们是不可能会自己去制作绘本的,最后还是要靠家长包办代替完成。但随着活动的进行,老师们发现家长真正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创作的时候,孩子们真是创意十足,童心世界绚烂无比。每学期各班开展“绘本故事会”活动,教师都会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绘本讲给全班小朋友听,请全班小朋友对每一本自制绘本作出评判,这个活动给了每一位孩子自主参与的权利,评判的过程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并让幼儿逐渐体会到一本优秀绘本的价值和内涵,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稚拙的画面、富有想象的话语、有趣的情节,在这些绘本面前,我们收获了无数的惊喜和童心。这一切也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学会放手,相信孩子!通过一系列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幼儿教师的智慧及孩子纯真的童心世界。
2. 让教师将自制的绘本进行分享。我园每两月开展一次教师自制创意绘本展评,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优秀的、适合自己的绘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她们用自己的创意、灵感制作成一本本设计独特、好看精致的绘本书籍,教师的独特想法和精巧构思都体现在一本本绘本中。每一本精心制作的作品内容充实丰富,画面形象逼真,色彩搭配和谐,富有儿童特色和想象力。我园还让每位教师欣赏与交流,同时请教师讲述自己制作绘本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让全体教师进行讲评,根据画面及教育内容选择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保存,以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应用。教师自制的绘本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全新的阅读境界。
三、自制绘本需具备的经验准备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医院 新会计制度 成本核算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022-01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是公立医院适应改革的必由之路。其在医院收支管理、成本核算、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与控制、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调整会计科目的设置、成本核算的原则,使医院成本构成趋向合理
(一)设置科目直观
与以往会计科目设置比较,新会计制度将新增部分会计科目,以便于将各项成本直观计入相应科目。以新增的会计科目“固定资产清理”一栏,一些多原因产生的固定资产净值,直接计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其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也一并计入此栏。
(二)提高核算精准
部分原有会计科目被取消,使得新会计制度更加切合新时期成本实际变化,为提高会计核算精度打下基础。以药品差价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而言,新会计制度规定,“药品进销差价”这一原有科目取消,依据药品实际发生成本,借:库存物资,贷:银行存款(或者应付账款等科目),这一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成本的精确核算。
(三)变更符合实际
对原有会计科目中的少部分做出变更设置,更符合成本核算工作的实际需要。例如:“对外投资”科目做出细分变更,更改为“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两个科目,这种变化更好反映出投资去向,提高会计工作实效。
(四)归结经费准确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原有的人员经费包括基本费用和其他费用,现将其中住房公积金从其他费用归入人员经费核算范畴,使得经费归结更为准确。
(五)完善计提折旧
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当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增加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并在医疗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大对于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及科教项目支出等方面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成本核算,将其一并纳入成本核算范围。
相较而言,按照新制度来执行计提折旧,增加计提医疗风险基金成本项目,使报表结构更加科学,计提折旧项目更加完善,成本核算趋向合理。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实现医院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并轨运行
(一)固定资产清查整理
对本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原价、形成的资金来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进行核查,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追溯确认待冲基金等做好准备。具体如下:
1.对原账套数据进行整理,对应清理、报废的固定资产,报经批准后,按照规定处理完毕。
2.导出固定资产卡片数据,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采取分离的方式,直接从固定资产中剥离出来,依据低值易耗计入“库存物资”。
3.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重新进行固定资产卡片分类整理、修改折旧年限。
4.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整理统一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式和对方科目。
(二)成本核算单元整理
根据医院最新组织结构,进行科室分类,按新制度分大类进行单元成本的分类核算。
(三)成本分摊基础设置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分配标准、临床服务科室细分门诊及住院类别;进行HIS收入支出数据采集、成本归集和分摊、按照统一格式和要求编制医院各类成本报表。
三、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在成本核算方面的影响分析
第一,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是适应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施行,是更新医院成本核算理念的必要手段。新医院会计制度所包含的基本理念如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化等,都是医院会计理念的新突破,按照这种新理念,以新的方法、新的思想来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对于推动医院成本核算朝着有序规范、科学合理的目标迈进,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能够力保成本核算的真实准确,防止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中成本核算不规范等行为。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对核算制度的管理与落实,对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做到严格区分,通过严格把关,层层审核,确保成本核算真实准确,使得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所出现的成本核算不规范行为得到遏制,堵住数据漏洞,力保核算数据真实有效。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康复促进项目;志愿者服务;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055-01
随着经济社会与医学实践的发展,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于健康的内涵也产生了全新的认识,现代医疗团队不仅要包括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及护士,更要包括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2007年11月,卫生部承担的卫生系统“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和岗位设置政策研究”结题,并了《中国医院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现状与政策开发研究报告》指出了我国当前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迫切性:我国正处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时期,这是建立医务社工制度的战略机遇期和最佳的时机;医务社工制度建设是“重塑”卫生系统与医护人员社会形象,改善公共关系和医患关系,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最佳途径。
一、背景
嘉兴第二医院是浙江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下康复医学中心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康复医疗机构之一,拥有符合国际化标准无障碍康复设施病床200张。我院秉承“助人自助,能力提升,爱心助医,和谐医患”的社会工作理念,于2011年9月成立福音医务社会工作部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两名。且于同年12月份在康复医学中心启动“阳光里程”康复促进项目,此项目旨在以关注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切入点,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通过开展各类适合患者的专业服务,使患者真正得到方便和温暖,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起和睦、融洽、相互理解信任的沟通桥梁,达到和谐医患的目的。
二、实践
解决医疗服务领域中的社会问题,满足患者多层次服务要求,仅靠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是不够的[2]。福音医务社工部成立后着手实施“阳光里程康复促进”项目,把社会工作引入到临床医疗中,协助医护人员完成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效果,改善康复对象的社会问题,使其重新回归社会。
1.摸底调查 了解需求
(1)前期针对康复医学中心的患者进行需求问卷调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医疗保障情况、生活自理程度、功能障碍类别、参与医院团康活动的意愿及除医疗康复外的其他需求。通过问卷初步了解患者的需求。在本次调查中,很多医疗以外的服务也已列入他们的需求中。
(2)针对康复医学中心的医护人员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包括工作压力量表、自我复原力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在调查中发现,过度的压力不仅会影响医务人员的自身健康,还可能会影响其工作效能和医疗安全。
(3)每周五安排社工一次病房探访及通过不定期访谈,了解患者对服务的需求和当前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对有明显情绪不良,心理困扰及有需要帮助的患者制定个案服务计划,整合其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其自主能力促进康复。
2.协调关系 拓展资源
(1)传播和推广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的同时在院内外做好有关医务社会工作的宣传及志愿者招募倡议。对内通过内网、院报报道社工工作及志愿者服务工作,不定时发表社工培训及学习的经验交流及志愿者服务的心得体会。对外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做好宣传及志愿者招募工作。
(2)在医院内部发动职工参与医务志愿者队伍,组织新职工参与“医患体验”活动。内容涉及门诊导诊、健康咨询、本院文化传播、心理沙龙、社区活动。
(3)协调、组织相关社会支援系统的资源,与本地多家大专院校签订院校共建协议,成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同时吸纳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参与志愿服务。
3.爱心助医 优化服务
(1)病房陪伴。针对康复中心的住院患者开展每周一次的社工探访、志愿者病房陪伴服务,为患者提供情绪疏导、心理安抚等服务。
(2)个案服务。由社工查房自主发现、医护人员转介、病人求助三大途径了解病人及家属产生由疾病带来的身心问题或社会问题,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与技巧协助失调的个人改善环境,增进其生活适应能力。
(3)小组活动 医务社工以小组形式为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知识介绍和康复干预服务,组织病友俱乐部,鼓励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经验的分享;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等动力带给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4)社区服务。组织有医学知识特长的医务志愿者下到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相关疾病知识的介绍、健康宣教、健康体检、义诊等,为社区居民及学生提供专业的保健常识。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社区干部互助组成员及义工进入康复病患家庭探访,义诊。同时进行社区康复需求调查,了解社区病患需求。
三、探索
新一轮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调公立医院应当坚持公益性的办医方向,医院必须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这为医务社工发展营造了适宜的环境[3]。但医务社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1.在较多的医疗机构,医院决策者、医务人员及病患的观念依然守,难以接受社会工作者作为第三方介入医疗团队。
2.目前内地的社工教育不足以应付医疗机构在服务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3.医务社会工作要扩大宣传志愿者是重要的组织资源,是医院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中坚力量]。通过网络、报刊、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者群体,促使社会对其的认同,拓展、整合、运用和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医院志愿者行列,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参与医务志愿服务的氛围,将其建成一个常态机制。
参考文献:
[1]朱士俊,刘翔.医院品牌建设理论和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01):11-13.
[2]陈建西.加强门诊护理管理的方法和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03):43.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 财务制度
一、前言
自从颁布新财务的会计制度以来,各家医院都在思考医院财务核算管理的有效方式。因为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出台对于医院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对医院成本的核算体系有了更高要求,即医院要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使得财务成本的管理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医院财务成本核算中的问题
(一)成本预算过于注重形式
国内不少医院都制定了财务成本控制制度与核算制度,而医院预算则是按照以往经验来制定,且预算制定过程实践性调研不足,导致预算费用不能按照成本费用实际的发生额制定,从而致使医院成本费用数额不能和医院经济责任联系在一起。此外,大部分医院并不重视财务成本的控制,预算工作基本只是形式工作,不注重实质,后勤、行政等科室工作人员对于财务成本控制积极性比较低,使得成本的工作难以展开,进而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工作。
(二)项目成本的核算层次空缺
很多医院的财务部门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在财务工作中,比较重视收支的核算,而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于还处在基础性阶段。一些医院虽然成立了财务成本控制的部门,但成本控制核算工作依然依赖于原有财务的工作,财务成本的核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加之,缺乏专业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使得医院财务的成本核算不够严谨与准确。此外,我国正在开展全民医保的工作,正处于初始阶段,根据项目来报销将是今后医院成本控制与核算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医院加强项目报销的工作管理力度,特别是医疗项目成本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三)间接费用分配比较粗糙
国内大部分医院均制定了医院费用支出规章,成本支出方面的工作也基本展开。但当下医院的费用支出分配还比较粗糙,并没有充分结合医院发展现状,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就不能真正反映医院成本的支出情况。加之,很多医院没有指定一个费用分配方式,导致医院成本实际发生额模糊不清,从账目难以看出医院项目实际的发生额,难以反映出医院真正的收支状况,也不能确保成本消防的信息精确性与正确性。此外,大多数医院没有制定成本费用分配与归集的制度,实践工作中,难以获取成本控制、核算第一手信息,使得成本核算的工作难以开展,更甚者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实践性策略
(一)加强医院成本的核算体系标准建设
要想医院成本的核算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就需要构建一套合理、科学的标准化成本核算制度,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进而有效控制医院的成本支出。目前医院成本的核算工作需要一套标准化核算体系为前提,便于在医院经营工作开始前或者是医院活动中、活动结束后,根据标准化核算体系进行医院成本的核算,这样可以确保医院成本的核算工作规范化。但是制定成本核算的标准体系前,相关人员要与相关工作人员交流沟通,了解实际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依据已有问题分析解决措施,这样制定出来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才会具有实用性与时效性。此外,还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对成本计算方式、核算流程与操作项目预算进行控制,保证医院成本核算与实际支出一致,使医院消费明朗化。
(二)提升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一,医院要尽可能完善竞争的机制,并制定规范且严格的考核体系,提高医院财务核算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全方面提高医院工作的水准,进而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医院在选拔人才时,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与医院实际情况,本着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择服务性、爱岗敬业的人才。医院可以制定医院人才选择的计划,确保聘任的工作人员都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医院发展。
第三,实时地对财务工作人员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医院可以聘请财务方面的专家或者是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来给医院工作人员授课,并解读与财务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现场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成本控制与核算,提高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实际操作的水平,为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提高医院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度
将医院成本的核算工作做好,是当下医疗体改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降低医院浪费、提升医院财务的管理水平、节约医院成本。医院也要实时组织教育与宣讲,加强医院管理者对于成本控制、核算工作的重视度。此外,医院高层领导者也要高度重视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带领医院工作人员学习财务政策,并贯彻落实;医院领导者还要协调各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营造同心协力的工作氛围,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促进医院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近几年来,在新财务的会计制度指导下,部分医院针对自身成本核算中的问题,采取了各种整改措施,但是大部分医院中成本核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相关人员不断研究解决方式,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体系建设,应用科学合理、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方式,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的体系,达到医院资源配置与内部结构的最优化,进而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新财务制度;探讨
我国近年来医改的不断推进,以往医院当中所运行的财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医院的发展了,所以对财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医院现下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内容。尤其是会计也在经历着新的制度改革,这对于各医院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与机会。财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成本的核算,让医院在竞争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成本核算的管理不仅有助于财务工作质量的上升也能间接的让医院的竞争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成本核算在医院当中的现状分析
陈旧的会计制度在医院当中的时间已经较长,想要一下实施新的会计制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财务人员受陈旧方法的影响,在运用新的财务制度时的困难可想而知。且医院领导对新财务制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对医院现目前的制度进行了一些改变与完善,也制定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但是医院与企业的性质不同,它是公益性质的一个组织,目标都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不是在其中赚取利益,所以成本的核算就没有得到高层与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让医院在运行中的成本大大增加,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都没有得到提升,新的财务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医院在以往的财务制度上进行了新的改革,工作的内容也有了变化,但由于陈旧的会计制度已经深入到了财务人员的头脑中,在运行新的财务制度时也是困难重重,新旧之间的衔接也不连贯,比如:医院的固定资产虽然被损坏或者以无法使用的情况下,这些也会被计入到固定的基金当中,但是却无法体现出收支的金额;但是在医院中新的财务制度中固定的基金已经被取缔,增加了相应的清理收支项目与累计折旧的单位,能对固定资产损坏时的清理费用进行明确的记录,保证医院的成本核算能有据可依。但是在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一般都会先采取陈旧的财务制度进行核算处理,因此在新制度衔接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导致在最后核算的环节,各方账目对不上号,使得核算出的最终结果失去了其中的真实性。因为医院是国家公立的事业单位,款项都是由政府下拨,内部人员的工作性质也较为的稳定,相比企业单位而言缺少了工作中的竞争,使得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养成了惰性,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工作的动态也不能及时的掌握,对自身也没有职业上的约束与改进;而且医院在引进人员的时候,更为的注重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质就被忽略,在培训上也是对医务人员重点培养,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被一再的搁浅,这也导致了财务工作在医院中的水平一直停滞不前。
二、成本核算在医院中的应对措施
在新医疗新会计制度下,领导要重视其在医院当中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管理意识,努力的完善医院当中的会计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培训,把管理科学的运用到会计制度当中,合理的调节工作方式,各部门间增强沟通与衔接,让财务部门能第一时间掌握到资金的收支变化,在核算的时候失真的情况才能被减少。在改变制度的时候加强人员管理,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某个人或者某个科室上,加强工作中的责任感。对财务人员要足够的重视,不仅仅要发展医疗水平,也要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才能为前线的医疗人员提供可靠的保障。培训或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对医院财务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修订完善,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对较为突出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工作中的积极性,增强对医院的忠诚度。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要做好,根据自身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起统一的、完善的制度,才能有效的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不能对小问题置之不理,出现的情况要及时的反映并解决,核算当中的每个环节都要依据相关的会计准则科学规范的进行,这样势必会让医院的财务工作质量上升一个台阶。财务与管理人员要做好资金的保管与物品的审核工作,医务人员在领取要使用的物品时,财务人员要明确是哪个科室的人员并进行登记签字,把责任明确下来,杜绝公物私用的现象发生;定期核对设施设备,保障医院的前线工作的正常开展,减少重复购买物资的情况,加大资金的使用率,减少成本开支。
三、结束语
医院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成本核算作为医院当中一项重要的核心任务,要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才能让医院有条不紊的运行。在新的制度中,加强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明确自身的责任,管理人员与领导建立起适合自身的制度管理模式,让医院在未来才能健康的发展,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
参考文献:
[1]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2,04
[2]伍美英.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会计师,2014,09
第一个误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公有制
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认识不全面的最多的就是把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就应该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正确认识的一道选择题中,认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公有制经济的有38%。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呢?这就要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去认识。
从理论上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必须由公有制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但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又决定了我国不能只有公有制经济,必须容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从实际上看,我国现在的工业主要是国有经济,农业主要是集体经济,但许多小商品生产和销售都是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销售,基本上都是非公有制经济,这就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是不可缺少的。以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否认非公有制等多种经济形式的存在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共同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个误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经济,就是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认为现阶段发展经济就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学生并不少,主要是他们只看到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没有看到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作用和决定作用。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能否定公有制经济的基础地位。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走出这一误区的关键。
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都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经济形式,都可以平等地竞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不能理解为在生产力不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鼓励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其次要帮助学生理解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基础。从经济制度性质来看,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巩固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但这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现阶段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能理解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经济就是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三个误区: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矛盾的
认为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矛盾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主要原因是他们只看到两种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对立,没有看到他们是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关系。在一次课堂教学讨论中,笔者组织了一次辩论。围绕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统一的还是矛盾的开展辩论。在辩论中,学生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单一地把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认为发展经济就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片面的。
[论文摘 要] 历史成本会计因为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将不能取代公允价值会计,因此当前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完善公允价值会计,本文首先指出了金融危机以后引发的关于公允价值利弊的激烈讨论影响公允价值会计的前途,然后是人们开始谈论公允价值的优越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和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制度。
金融危机的后,人们开始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利弊展开了激烈讨论。这一热潮影响了公允价值会计的未来发展,挑战了在其他领域推广公允价值会计的进程。作为公共产品的会计制度提供的信息是非中性的会计信息,因此,它带来了非中性的预料不到的结果。由于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使得其不可能成为公允价值会计的替代品,因此,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法来完善现行会计制度减少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措施:提升估值技术的可靠性,建立逆周期的准备金制度,解决准则执行中存在的诸如部分准则过于复杂、针对性披露较少、面临的诉讼风险等问题。此外,正确区分财务报告资本和监管资本有助于认知公允价值会计作用。
一、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
历史成本会计是一种以历史成本为资产评估计价的会计实务。历史成本会计有许多优点,但缺陷也非常严重。
(1)估值技术的可靠性降低了
持续通货膨胀,剧烈物价变动使得历史成本会计收到了冲击。当价格发生剧烈变动时,成本与收入的比配就缺少了逻辑上的统一性,存货成本、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已经不在具有可比性,企业的经营业绩可能出现严重虚胖,这将导致财务状况失实。因此,如果按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难以真实的反映一个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
(2)历史成本会计的确认基础和计量属性动摇了
衍生金融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向荣辈出,其特点是报酬和风险的转移不是在交易完成之时,而是在合约签定之日,这就带来了部分内容太过繁杂,缺少针对性披露,缺乏有关判断的具体指南以及诉讼风险增加等一连串问题,使得历史成本会计的计量属性确认基础动摇了。
(3)历史成本会计的不相关性很强
对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是相关的,这是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的;相关性是指信息导致不同的决策能力来使得使用者形成对过去现在和将来事宜结果的预期,这是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见解。历史成本在更多情况下不能提够投资人需要的相关信息因为他不反应当前的市场价值。
(4)历史成本会计的自然趋向
危机中历史成本会计下的资产可以用隐藏的储备,而在繁荣时却不可以。这是历史成本会计的另一种周期性,负的或者说反的。假如认识到繁荣时期用历史成本计量金融工具的银行业可以通过出售资产的方式来增加杠杆率。那摩这样对于正确的解释历史成本会计的负周期性是特别重要的。有危险的是,这种方式忽略了马上就要到来的危机报警信号,那些信号又正好可以使银行尽早采用适当方式来防患于未然。在繁荣时期增加杠杆也是历史成本会计面对的周期性。
因此历史成本会计不可取代公允价值会计。上述写了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使得他在决策那里失去了公信力。大量的研究结果和报告取消了历史成本会计继续寻在的意义,他不得不让位给公允价值会计,消失在作为公共产品的会计制度的历史长河中。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激烈讨论
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倡导和推动公允价值,一直以来,公允价值被认为是展望21世纪的一种标准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捧,学术界大多数学者同时对公允价值持有积极态度,少数人甚至把公允价值作为全面取代历史成本,成为主要的现代会计模式下的计量属性。伴随着2008 年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公允价值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伤痕累累的美国金融界怒骂公允价值是这场危机的主使,强迫确认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永远不会实现的损失,歪曲了财务报告、投资者信心动摇了,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和恶化。最终SEC 的报告认为: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很可能增加市场不确定性,并进一步打击投资者信心,可说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公允价值会计,但却并未停止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质疑呼声。
三、公允价值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的比较
(1)比较确认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权威定义了会计确认,在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可靠性是确认标准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即信息是“反映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由于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会计要素就会要求要有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作为确认依据,具有较强的可核实可验证性。由此会计信息需求者更能接受确认的金额;然而,目前具有较大的争议是否以公允价值为标准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二:一关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例如确认公允价值对会计要素,是将会计要素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在会计报表表内进行披露,由于受主观因素影响公允价值在对这些项目计量,相对于历史成本来讲,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就先得较差。实证研究表明:如果缺少可靠性的计量,那么就会给股票价值与收益计量带来无关的麻烦,严重影响信息质量,因此,计量可靠性是决定能否采用公允价值确认的重要条件。
(2)比较计量
会计系统的核心是会计计量。历史成本是一种传统的计量属性,大多数的会计事项目前都要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方式,但公允价值挑战历史成本越来越明显。公允价值的特点:公允价值强调公平和双方熟悉情况以及自愿交易,因而趋于现时的均衡价格,趋于对象的客观价值;公允价值是交易中实现的金额--现行公平市价,强调资产计价立足现在时点和动态的会计反映观;公允价值计量利于增加会计信息量,利于投资者决策;公允价值以市场评价为基础,不受时间计量主体等客观因素影响,无论在时间纵向还是空间横向中均可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比较准确地披露企业现金流量,确切地反映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承担的财务风险,增加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四、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措施
(1)使估值技术更具有可靠性
市场价格已经不反映金融工具的基础价值了,偏离当时的市场价格成为提升估值可靠性的合理方法;金融公司可以雇用第三方专家去独立的决定分类。对于信用受损金融工具,定义成超过10% 的基础资产违约,则可以续实施当前的盯市制会计准,这是恰当的。因为投资者理应得之表现不好的金融工具,那些流动性受到损害的金融工具,被定义为基础资产违约小于10% ,将不使用盯市制的会计制度,这之后金融工具将保留在资产持有人的资产负债表上来代替它的, 而且用面值方式标明,这里是因为选择10%的违约代表了次级抵押贷款被证券化时所假定的违约率因此将其作为标准。
(2)构建逆周期的准备金制度
使用较广义的准备金概念的好处是使之成为能覆盖预计到的损失,能覆盖在经济景气时通过考虑周期内的波动性和风险以及潜在的大的资产损失这些未预期到损失。较之广义的准备金制度,建立展望性准备金和非静态准备,在经济上升时期用预备的方法保留收入的方法,在经济下降周期用以防止损失的发生,这就会提供一个完善的抵消资产负债表的顺时周期性影响的方法。
(3)建立相关的市场信息数据。
为了获取信息,各行业要着手建立行业内的市场信息数据库,企业在历史上实现的收益通常是预测未来的收益的十分重要的依据。通过以往的资金流可以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必须建立时效性强和容量大的行业信息数据,以此来方便职业人员在资产定价时能够参考适当的参数。
(4)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水平。
先进的专业评估技术和熟练又讲诚信的评估队伍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正常前提;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因此应尽早开展专业培训,意在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在加强诚信建设时要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处罚制度。
(5)使用经济学中隐性成本。
如果想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充满决策价值,那麽就要在计算企业收益时除了财务上显示出来的会计成本(显性成本)外,还要使用隐性成本,即总成本是显性成本和 隐性成本的综合。这里隐性成本主要是应支付实际上不需要支付的企业本身已经有的资源的机会成本。为了使得会计信息具有有效性,这些隐性成本就要使用企业自有资源的市场使用价格。
参 考 文 献
[1]李国民.金融危机背景下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建议[J].金融纵横.2010年第4期
总第153期
[2]杨世鉴.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再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 2010年17期
[3]李国民. 历史成本会计局限与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J].
[4]何米娜.金融稳定性视野下的公允价值会计[J].财会月刊.2010.8 下旬
[5]高玉凤.传统会计收益改进措施探析[J].经济论丛.
【关键词】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成本会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内容涉及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由于不同企业会因生产经营情况不同而呈现差异化的特点,而且在同一企业也有可能因生产模式或技术工艺的改变以及成本管理的要求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成本会计核算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且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满足未来企业对成本会计岗位的需要。本文就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校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校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内容设置存在某些不足
《成本会计》校内实训包括阶段实训和综合实训,其内容是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应掌握的某项方法或技能设置,具有一定的仿真度。但是由于教材所涉及的进行成本核算所运用到的各种方法均是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工作方法,也就是说是经过整理、加工而模式化的方法,因而据此安排的实训,也只能训练典型工作方法的运用,并不一定就是实际工作中能直接用的上的方法。比如为了配合学生掌握品种法的应用,教师会选用一套为“品种法”“量身定制”的仿真实训资料。资料中背景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管理要求和品种法的适用范围完全一致,相关成本费用资料按也是按照品种法的费用归集分配顺序提供,操作步骤完全按照品种法的成本核算流程设置,学生只要按照操作指令按部就班的完成指定工作任务,只要不出错,都能得到设定好的工作结果。但若仅仅止步于此,仍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忽视成本会计意识的培养
尽管经过传统实训训练,学生们的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学会了如何设置成本费用账、填制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账表间的结转、账务处理乃至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编制成本报表并分析。但是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也只是机械的执行工作指令的结果,并不明白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当然也不知道如何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如何设计各种费用分配表格;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有什么用。甚至于离开了业务提示,学生们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忽视了对学生成本会计意识的培养。所谓成本会计意识即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感觉和职业判断能力,包括对自己岗位功能的的充分认知,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处理工作任务时习惯遵循的原则。成本会计意识是支配和调控成本会计人员职业行为和活动的调节器,只有形成了成本会计意识,学生才能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对生产经营中的成本事项由被动应对变成主动反应。
(三)文字性的实训资料缺乏真实感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在制造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等情况,因而对课程涉及的成本内容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仿真实训资料对背景企业生产、工艺、产品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描述,但限于资料自身的用途和局限性,学生对一些名词与术语诸如;车间、工段、工艺员以及生产工艺流程、工序、定额等等不知所云,且难以有切实的感受和体验,囿于这种情形下的学生在主观能动性上的发挥将会大打折扣。
二、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一般来说人们只有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精神才能放松,遇到问题时也会积极思考找出解决的办法,要让学生消除对仿真实训环境的陌生感,让学生感受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是必不可少的。为此,除了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鼓励学生假期到企业实习以外,让学生观看视频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方面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去合作企业录制生产经营活动的视频在课上播放。一但学生熟悉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主观能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他们会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样,积极思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成本会计意识。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一项认知及掌握三项原则。一项认知是指明确成本会计工作服务于企业成本控制、节约费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成本管理的全局意识,应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核算、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三项原则是指:重要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受益性原则。其中,重要性原则强调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分清主次,主应从细、次应从简;简要有理、细应有用。即从实用角度出发,既不盲目追求繁琐,也不片面追求简化;因地制宜原则是讲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必须考虑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特点以及管理的要求,切不可生搬硬套书本知识,要学会变通;成本的计算过程实际上就是费用归集与分配过程,但所有费用的分配都应遵循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承担,单独受益单独承担,共同受益分配承担,分配标准与受益数量之间应具有因果关系。
(三)以典型工作方法为基础,提升实战能力。由于课程所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大多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已经模式化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制造业的成本核算环境远比书本上要复杂、灵活的多,学生在课程中所学到的方法很难照搬到实际中去。因此当学生掌握了成本核算的基本技能之后,还应适时进行非典型状态下的训练,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以便将来能够更快的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为此可以设计一些“实战模拟”训练,比如:选取若干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图,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应采用那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自己假设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计算投料率和在产品约当产量时让学生思考非俗纪读戏绞较拢4种投料方式以外)如何计算投料率;仅提供背景企业成本资料不给予任何业务指导要求学生自己完成成本核算全过程,包括选择具体方法,设计费用分配表格和成本核算程序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等。
参考文献:
[1]庾慧阳 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与探讨《中外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