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通信行业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通信行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1 引言
1.1 内部控制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其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是由企业的全体员工来实施的,目的在防范企业的运营风险、不断加强企业的财务各方面的监控,建立起过程式的机制。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帮助企业从容应对运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与否正在引起各方的关注,只有内部控制工作效率高的企业才能最大程度达成战略发展的目标、提升财务透明度以及企业的社会信誉度。
1.2 通信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第一,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指的是新竞争对手在进入到市场之后,导致了价格被压低、产品的成本上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利润率不断下降。从总体上来说,通信行业关系到信息的安全和人民的基本生活,经营通信服务是需要取得国家的政策许可,且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聚集各类专业人才。所以,进入的壁垒相对比较高,威胁比较小,随着合资通信公司的出现,市场上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一个根本性变化。
第二,替代品的威胁。通信服务业的产品包括了信息产品及服务,由于信息服务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市场中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替代品,随着IP高速数据通信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话音业务会被IP承载方式取代。
第三,购买方的购买能力。市场经济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信息消费者在购买信息产品之时,对企业成本、产品质量的了解较浅,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第四,供应商的供应能力。比如设备的供应厂商、不同业务的维护厂商供应能力会直接地影响通信市场运营商竞争能力。
第五,同行业的竞争。随着电信业的重组以及全业务的运营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通信行业主营界线在日趋模糊,这样,未来同行业的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
2 合资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发展瓶颈
第一,技术发展能否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据相关统计,从2008年到2013年,社会的需求量增长了70倍,然而,技术每年仅仅以60%的速度增长。因此,社会需求与技术的发展是剪刀叉,未来的需要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只有更大的发展才能够满足移动通信和信息产业不断增长的发展需要。
第二,成本的影响。目前的网络运营商都要有高性能低成本的特性,这样才能实现产业链的赢利。比如:如何准确及时利用IT技术、云计算和P2P等新技术降低成本,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也是需要克服的因素。
第三,资源的制约。我们要用较少的资源解决较多的问题,这样可以带来效益,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通信业发展的瓶颈,通信产业是一个资源受限产业,因此需要有更好的突破和发展。
第四,安全因素。随着宽带化逐渐成为新的趋势,需要更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可以实现较为有效的运营。
2.2 通信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 资产负债清查工作未正确贯彻执行
公司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贯彻落实资产负债清查的工作,在年末,财务部未进行相应的期末实物资产盘查,这样,在进行审计时,很容易被出具保留意见,对公司的后续发展是不利的。
2.2.2资产减值准备没有按照规定提取
一般来说,出现资产减值准备未提取或者少提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大多尚未进行税前扣除,公司对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积极性不高。第二,对于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工作的难度比较大,过程中的环节比较多。第三,企业的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对财务内控管理缺乏思想上的准备,较难尽快付诸实施。
2.2.3 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系统性
公司尚未设置职能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未做到责任到人,公司的各项资产由计算机系统进行核算处理,对于生产型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被列为重要的内控管理之一,但是很多的通信企业却忽视了固定资产的重要性。XX公司对于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尚未引起重视,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2.2.4应收账款的管理有漏洞
通信企业的应收账款比较多,公司基本上是与信誉较好的大单位进行合作,但是尚未建立健全资信评级考核制度,当遇到信誉度较差的企业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考核,最后导致欠款不能及时收回,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减缓了资金的回收和周转速度以及应收账款变现能力。
3 合资通信企业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可行性措施
3.1 落实资产负债的清查工作
公司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正确贯彻落实资产负债的清查工作,在每年的年末,公司的内审部和财务部要进行相应的期末实物资产盘查,这样,在进行外部审计时就不会出现问题,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2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公司要分别由专设的职能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和责任到事,对各项固定资产都要由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的核算和处理。
固定资产当中的房屋建筑物的布局要合理规划、办公环境要宽敞通风,对于公司全部的机器设备要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避免办公过程中由于机器的故障而影响工作效率。
3.3 熟悉业务流程,制定内控制度规范
相关人员要熟悉业务的流程,并将各项业务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内控制度规范条例,做好财务监控管理、法律法规的监督等工作,凡是涉及到资本性的支出、成本费用、收入、资金及资产等面的业务流程,都要用文字、风险控制文档等的多种形式把各项业务的风险类型、关键控制点、控制频率进行说明,以形成和经营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内部控制。
3.4提高会计核算准确性
为了能够满足公司内部和外部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以实现财务报表的自动生成,确保会计核算准确性,公司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公司内部的基本会计制度,并设定统一会计科目的编码、名称、明细级次等。
3.5 防范与控制财务报告风险
第一,录入凭证方面的控制。公司的主管会计要对录入系统的相关凭证进行复核,要对具体的会计凭证各个要素及附件进行负责。
第二,加强对内部往来和关联公司的往来对账控制。在每个月的月末,省一级及地市级的公司内部往来财务会计要根据上级所下发的电子对账单进行认真的核对,以确保金额和科目的一致,企业的内部往来财务要将审核正确的对账文件进行签字后再提交到计财部经理进行复核签字或者盖章。
第三,加强专业间费用分摊控制。主管会计审核所有共同费用是否已按照专业核算办法在各专业间分摊,分摊依据及分摊金额是否计算正确如正确,在共同费用分摊计算表及共同费用分摊凭证上签字。
3.6 营业税计算的控制
企业的财务经理要依据收入类的会计科目信息以及适用的税率来复核营业税计算表金额,对于错误的记账凭证必须进行修正。财务主管要依照营业税计算表、适用税率表来对营业税的纳税申报表审核,且在审核无误的纳税申报表上盖章。
3.7 财务报表的控制
对于会计报表要进行全面审核,其中包括报表数据准确性、合理性以及波动性。比如一旦审核通过,就在汇总财务报表上进行签字,也可以通知省公司财务会计查明原因更正。
4 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且随着合资通信企业在不断地增加以及合资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地壮大,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是通信合资企业不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然而,因为合资企业特殊性,要分析合资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的长期性与不可预见性,才能有效避免合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作者单位: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J].财会通讯,2009(05).
[2]孙为民.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财会研究,2005(10).
[3]曾利.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控制度建立[J].商场现代化,2007(29).
[4]刁秀清.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对比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3).
[5]张立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0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实施“营改增”已是大势所趋。但是针对通信行业来说,却会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实际税负上升等不利影响。因此,通信行业需要做好及时的准备工作,以便妥善应对“营改增”改革。
关键词 :通信行业;营改增;影响;应对
我国“营改增”自2013年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中进行试点运行之后,试点范围逐步放开,已经由部分省市扩大到更多的地区。客观来看,通信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社会的信息组织者与传递者,有着较为显著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首先,同大多数行业不同的是,通信行业基本上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产品,而是以提供通信服务为主要盈利模式,并且服务的提供与消费的发生同时发生,通俗来说就是通信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也就是消费者使用通信服务的过程。其次,通信行业组织结构十分庞大和复杂,加之我国幅员辽阔,通信企业需要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具有高度的分散性。最后,通信行业前期资本投入量巨大,固定资产占比高,并且投资回报周期较之一般行业要长,因此属于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与服务的更新周期都很短。由于以上原因,“营改增”之后,通信行业的实际税负究竟是增高还是降低,取决于通信行业对于“营改增”政策的解读和运用是否合理,通信行业需要认真应对。
一、“营改增”对通信行业的主要影响
(一)对产品组合情况的影响
一般来说,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是通信行业的基本业务,除此之外,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各类复合型业务也开始积极涌现,主要类型包括综合信息应用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息集成服务、终端销售等。从业务实质角度来看,一些业务应该被划归到现代服务行业的领域内,但是从业务模式上来看,为了充分考虑到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通信行业除了提供传统的产品业务之外,还必须通过合理地搭配,提供多项融合性套餐业务,这就给“营改增”之后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算上带来了困难,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增值税税率。混合销售、兼营是流转业务中的两类特殊情况。一项销售行为中如果同时涉及到货物销售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那么就属于混合销售。混合销售主要特点是货物销售款项和劳务所得都是来自同一个购买方,主要包括增值税混合销售、营业税混合销售。如果纳税人的业务同时涉及增值税应税劳务和应缴营业税劳务,并且这两类业务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或从属关系,那么就属于兼营范畴。兼营主要特点为同一销售业务中,并不会在同一购买者身上同时发生货物销售和应税劳务,并且这两类经营活动并不存在直接联系和从属关系。如果纳税人发生了兼营业务,就需要将不同税率的应税项目严格区分、分别核算,如果难以分别核算,就只能按照较高的税率计算,显然这并不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鉴于此,“营改增”之后,通信行业需要抓好业务归属税目的整理工作,尽可能降低实际税负。
(二)对结算方式的影响
增值税有几条总原则十分重要,需要通信行业深入学习。首先,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获得销售凭据的当天,如果能够开具发票,则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其次,由于通信企业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货物销售,时间上的连续性是其主要特点。类似预收话费等预收款形式较为普遍。企业在缴纳营业税时,通常会依据会计准则中的权责发生制,分期确认收入并在此基础上缴纳营业税。“以票管税”是增值税的一大显著特点,需要依据税专用发票作为缴纳增值税的凭据。针对预存款项,通常来说通信企业应该向客户开具收据或者发票,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在完成服务的同时给予客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有一些非个人客户要求开具发票就会让通信行业陷入两难的境地,主要问题有预收款项是否满足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标准?发票开具了之后应该怎样缴纳税款?这些都是通信行业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对销售收入、利润的影响
客观来说,“营改增”之后,通信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都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一方面,“营改增”实施之后,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通信企业收入为100 万元,那么在改收增值税之后,企业的实际收入就只有90.09万元[100/(1+11%)],足足下降了9.9%。在缴纳营业税的时候,企业的收入应该为100 万元,由此可见,通信行业需要根据实际收入的变化,适当调整服务价格和市场策略,否则将会有一部分营业收入直接转化为实际税负,收入必将有所减少。另一方面,通信行业的实际成本在“营改增”之后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成本的降低幅度不足以抵消收入减少的幅度,企业的实际利润就会下降,因此,通信行业必须有意识地严格控制自身的费用成本,以便实现利润增长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目前一些通信行业存在明显的抵税不充分现象,比如在可比抵扣比例方面,通信行业内部的工程投资项目不足80%,费用成本不足50%,如果在考虑到一些合作供应商还并不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情况,那么实际抵扣比例还会更低。抵扣不充分将会提高通信企业的财务费用,对其经营效益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通信行业应对“营该增”的措施
(一)重视对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挑选
“营改增”实施之后,通信企业需要凭借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抵扣增值税的基础,因此合作伙伴和供应商是否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就成为了通信企业挑选合作伙伴和供应商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我国针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十分严格,鉴于此,通信行业应该对发票管理采取责任管理制,可以考虑将所有的可抵扣项目划分为投资类和费用类,并且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固定资产的投资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化安排,及时取得抵扣发票,尽可能保持年度内税金抵扣的平稳性。在挑选供应商方面,通信企业需要仔细梳理,尽可能在招投标过程中挑选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如果实在无法满足要求,就要合理考虑降低供应商的交易价格。
(二)及时完成项目调整和客户管理工作
一方面,通信企业需要对自身的业务和产品进行详细的再梳理,从而进一步深刻总结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杜绝通过虚增增值税销项税额而带来的收入,实现合理合法避税。同时,通信企业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涉税项目,深入学习增值税相关政策,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客户维护方案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业务套餐,力争实现减税增利、降本增效的控制目标。在日常税收工作管理中,通信企业要完善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确保从发票开具、取得、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通信企业还需要做好客户管理工作。客户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通信企业的最终利润,因为企业必须按照11%的税率对离网后造成欠费的项目缴纳增值税。因此,通信企业需要尽快完成入网资料的实名制,并且重视对高信用值客户的维护工作。
(三)逐步优化企业的账务处理流程
“营改增”之后,通信企业需要根据相关要求逐步优化企业的账务处理流程,以便准确、及时地完成企业税金的计算,及时申报纳税,维护通信企业的实际利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一通信企业已经在异地设立了分公司,那么不论此时该分公司的实际税负是提高还是降低,通信企业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将相关业务在“营改增”实施初期全部转移,以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在后期可以通过对账务处理流程的优化,一方面提高财务、税务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账务处理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从而避免通信企业出现不公平课税的情况。除了账务处理流程之外,企业还需要做好汇算清缴、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税款缴纳方式等工作,将其明确化、制度话,并严格加以执行。
(四)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
“营改增”实施之后,通信行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将会面临新的机遇和调整。企业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营改增”政策的学习,以便纳税筹划人员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合理提高增值税可抵扣比例。高水平的税收筹划工作有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纳税方案,能够促进通信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充分达到发挥出降本增效的目的。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营改增”的改革,有利于其通过对客户资源的挑选与整合,来实现实际税负的转嫁,这一点对于通信行业来说尤为重要,通信行业应该认真研究其中的特殊条款,以便充分挖掘潜在客户,实现未来客户资源的扩充。尤其是在“营改增”改革的试点推广阶段,政策优惠空间往往较大,通信行业应该试图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阶段、实际经营状况的税收筹划对策。
总之,不同行业的企业需要受到不同的成本和利润率的影响,在“营改增”之后所产生的实际税负方面的变化也有很大差别。在“营改增”的试点期间,通信行业应该充分对自身改革前后的实际税负变化进行科学、细致地测算,以便根据测算结果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项目、价格等方面的调整,确保自身能够在“营改增”实施前后保持利润的稳定性。“营改增”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的减税,促进企业发展,最终服务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通信行业应该充分利用本次改革,不断完善自身的税收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玲玲.营改增对电信企业的影响及管理调整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4).
[2]王正财.浅析营改增对电信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关键词:通信行业;节能;策略
1 通信行业能源消耗状况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行业开拓了广阔提升空间,其逐步由传统2G网络向着3G技术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卓越腾飞。通信网络系统的规模扩充,令各类网络运营服务设施、应用机房、电源供应系统以及服务基站的建设总量迅速扩充。加之人们持续、个性化的通信要求,令网络能源消耗显著提升。通信网络系统结构体现出显著的节点众多、建设线路较长、涉及面广泛的特征。虽然其服务工作同制造行业没有显现较大的差别,然而其外部形式却差别较大。即体现了规模经济特点,网络系统的承载容量丰富庞大,其服务客户量越大,创设的效益也就越高。同时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具备一定的潜在客户群,且服务业务类别多样。其种类越丰富,形成的编辑成本越小,因而可借助降价模式吸引广大用户应用。伴随通信用户总量的迅猛激增,其网络节点形成的能耗会日益显著,而服务基站的电能消耗则成为运营服务管理成本扩充的首要因素。伴随3G网络系统的大范围建设与应用,基站总量还会迅猛增长,做好该环节的节能管控则尤为重要。应全面考量基站机房应用通信设备的电能消耗,优化环境建设,降低环境用电,方能真正的实现环保、节能、持续发展综合目标。
2 通信行业节能发展科学策略
⑴促进网络系统核心设施的能源节约。通信网络系统中,核心设施的能源节约需要科学应用分布基站方式,同时引入双密度载频手段,优化节能效果。当前,应用相对普遍的分布基站手段为,将基站划分成基带以及射频组成单元,并取代馈线,换做光纤,降低馈线能源损耗与基站服务功率。配设无线网络载频阶段中,通常需要参照话务量相对繁忙的标准,并利用闲时载频应用量不高的特征,采用智能管段手段。即在载频没有话务量阶段中,可将其功放断开,进而实现良好的节能目标。
⑵优化机房空调设备的能源节约。通信服务中,基站机房空调系统能耗尤为显著,做好该环节节约管理尤为重要。应在符合通信基站机房工作洁净环保以及湿度等适宜需求的基础上,节约降温系统装设空间,发挥智能化空气调节功能。还可通过变频手段优化压缩机系统的供电综合频率,进而借助压缩机转速,良好的调节室温。自适应手段通过位于空调系统的回风口装设探测环境温度装置,借助模糊控制原理实现优化调节,创建模拟动态平衡空调系统,达到节能环保目标。双冷源空调机组,可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启动节能经济型水冷或者风冷运行系统。可令整体空调系统运行持续优质,显著的节约电能消耗以及运营投资成本。
⑶完善机房热交换处理以及通风节能。为实现通信服务节能目标,可利用自然冷源源源不断的优势以及技术可行性特点,令其成为通信网络基站有效的节能策略。可令基站机房的新风采用节能、热交换手段、精准的送风措施等。在室外环境气候温度不高时,可将新风快速的引至基站机房之中,达到降温目标。而在无法全面带走热量之时,才启动空调系统。应用隔离换热技术,可通过新风将室内之中的热量降低,通过热交换冷却处理后重新进入室内。精准的送风手段利用空调系统冷风,通过可控风道输送至通信服务设施的下方或者一侧,进而可全面应用空调系统风量,实现同通信网络应用设施发热量的良好交换,预防通信应用设施产生局部温度过高以及发热故障问题,并可节约空调系统无效制冷率,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⑷注重通信电源环保节能。通信电源能耗显著,为此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尤为重要。可利用整流模块以及谐波技术降低能耗。整流模块采用的休眠处理手段需要明确通信负载的总体电流水平以及通信系统配设的模块量、承载容量。采用谐波治理技术可对部分的电网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将形成一定电力污染的系统设施有效的隔离,并通过净化谐波装置实现良好的治理目标。还可位于电网系统中装设无功补偿系统设施,对负载耗费无功功率实现有效的补充,节约系统线路以及调节变压器装置的传输功率损失,达到环保节能目标。另外,可利用相变材料具备的吸热以及放热属性,降低通信服务设施温度波动的范畴,进而节约空调系统电能消耗。特别是应用蓄电池组,可令其在合理的温度标准中持续、可靠的运行服务,进而令其应用寿命更长效,节约通信基站维护管理投入的成本经费。
⑸挖掘新能源技术,提升通信建筑以及照明系统环保节能水平。通信建筑以及照明服务系统倘若不实施节能管控,将耗费较多能源。因此可优选节能技术,制定标准化建设制度,选用环保节能隔热材料,引进智能化照明应用调节系统,并可提升照明应用灯具的总体工作效率。同时,主管机构可依据通信行业规范要求规范建设行为。通信机楼的整体照明系统在应用楼道声控电源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应引入节能环保电子系统、卤素节能照明、T5高效灯具等,实现电能的有效节约。另外,应秉承开源拓流的科学原则,扩充新能源技术,促进风能、沼气、太阳能等洁净环保能源的开发应用。应快速的实现通信网络的全面升级,摒弃耗能显著的设备仪器,推进3G节能技术应用,并做好4G网络的发展规划制定,真正提升通信节能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信行业节能发展尤为重要。针对当前通信行业发展能耗现状,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核心设备、机房空调系统、通信电源的环保节能,开发研究新型能源技术,优化通信建筑与照明系统环保节能水平,方能创设显著效益,创建良好的通信行业发展环境,实现全面升华。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中,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以优异的特点快速发展。电子通信行业不仅影响社会的发展,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产生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在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该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子通信技术在与世界通信技术的比较下,无论是在研发能力还是创新能力中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针对该问题,政府要加大对电子通信技术的研究,促使企业在根据自身发展状态中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从根本上促进电子通信技术能力的创新性发展。除此之外,电子通信技术能力在创新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掌握问题发生的本质,才能促进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的创新性发展。
一、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性发展现状
(一)具有自主研发的能力
电子通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引入了其它先进技术,而这些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促进电子通信行业的进步。在引入的众多技术之中,研究人员通过对此进行改进,不仅提高了电子通信行业自主研发的能力,并且还为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现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电子通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特点逐渐打破了发展的格局,并且在市场中占据了重大的占有率,特别是在通信设备中,电子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模式,实现了群体性的发展,促使电子通信技术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子市场的服务器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状态,很多企业虽然对市场进行了垄断,但是所研制的产品并不能完全服务与社会。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各种网络产品也得到了发展,很多低端、高端产品都在市场中获取了相应的市场占有率。
(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电子通信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进行申请的时候,专利数目比较少,并且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比如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在申请专利的项目中只占据6%,在数字电视方面占据的数据则更少。[3]除此之外,我国在进行专利申请的时候,基本上以外观申请为主,对发明申请的数量非常少,这种情况从立定程度表明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不具备技术能力创新性。
2.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在技术上缺乏技术标准,这种标准要以高级标准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不被激烈的市场规则所淘汰。
3.电子通信技术的软件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电子通信行业的竞争力无法得到提高,从而无法在行业中产生较大的进步。
4.在相对集成电路上设计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不具备较高的制造水平,也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只有对关键技术进行掌握与了解,才能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性发展。
(三)在研发中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
通过对近几年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得知,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创新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这种情况加大了我国科研队伍的研发要求。在与国外电子通信行业的对比中,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发展规模。比如,华为和中兴企业虽然对资金投资比较大,但是却没有超过10%,从而无法对产品进行研发,无法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4]除此之外,电子通信技术在进行创新性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便是对人才的培养,但是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不仅缺乏资金,也缺乏相应的人才,无法qe电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子通信技术受到制约。现如今,很多学习集成电路的专业学生并不具备广泛的社会经验,需从国外进行引进,其中所产生的经济费用,会使很多企业无法进行承担。
二、对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性对策进行研究
(一)政府进行扶持
对电子通信行业进行技术能力的创新需要充足的资金,由于企业在资金方面的运转不够协调,从而无法对此进行资金的扶持,因此,各个企业之间要进行相互联系与合作,从根本上促进技术能力的创新。现阶段,企业正处于转型期,这一阶段对企业的生存与发扎而言至关重要,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与此同时,在很多技术研究中需要政府进行资金扶持,在充足的资金下,才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研究,并且由于企业并不具备研究能力,无法从根本上促进电子通信行业在技术能力上的创新,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要进行扶持与帮助,并且进行组织与协调,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比如说,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使众多科技成果转变为新型产品,并且要对电子通信行业进行设备采购上的支持,对电子通信行业进行引领,对企业进行规划探索。
(二)加强国际合作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潮流可以得知,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具有很大的比重,在国内,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系,对技术能力进行探索,从根本上促进企业产业链的发展,使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提高产品转化率。[5]除此之外,电子通信行业要加强对技术能力的认识与了解,对技术能力进行不断探索,使企业自身的命运掌握早自己的受众,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电子通信行业的进步。比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联系,在打成共识的情况下形成产业联盟,将设计、生产以及封闭等各个环节形成产业链,使我国设计系统的能力得到提高。[6]电子通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开放的环境,只有使自己具有国际化,才能改变传统的闭门造车创作习惯,尽可能的使技术的研发达到另一个高度,使更多先进技术具有稳定性、可行性与发展性。
三、结语
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阐述,可以看出,在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电子通信行业已经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促进信息与科技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取得成功,除此之外,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下,信息传递慢、传递内容不够准确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善。电子通信技术能够对各项信息进行综合性发展,特别是对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在促进这些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促进了电子通信行业的进步。但是,电子通信技术虽然在发展中有着良好的发扎前景,但是在技术能力上仍然缺乏创新性,要想从本质上进行改变,不仅需要内部员工努力工作,还要将电子通信以另一种发展姿态面临整个社会,在政府与国家的扶持中,从根本上改变电子通信行业在技术能力上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琼.浅析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性前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
[2]雷蕾.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3(10).
[3]蔡斌,郭歌.基于电子通信行业人力资本管理信息透视[J].电子测试 ,2013(19).
[4]刘建新.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26).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 发展 完善 提高 效率
内部控制是通信行业进行自我约束、规范与调整行业内部运营活动、评价行业的有关行为的一系列措施集合,目的是为了保证通信行业活动的经济与效率,使其充分贯彻经营方针,实现经营目的。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监控、信息与沟通以及风险评估五个方面,所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于实现通信行业的经营目的有着重要意义。通信行业是从国外发展起来的,其目标是遵守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运营效果与效率以及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可靠性,《萨班斯法案》自颁布以来,就对广大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是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公司管理系统的有力武器。目前,通信行业不断扩大规模,同时业务也得到了不断发展,但是内部管理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注重发展而忽略了管理,在风险控制上也存在缺陷,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通信行业得到整体发展。
一、通信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缺乏积极性
近年来,虽然通信行业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上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内部管理层以及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够到位,特别是对其重要性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工作阻碍了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的发展,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导致了通信行业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同时,也缺乏全员参与意识,多数通信行业缺少对全员内部意识的宣传与贯彻,觉得企业内部控制只是各级管理层、内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工作。当各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工作认识不够的时候,就会认为执行内部控制就是按流程控制的相关规定进行补齐工作,这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没有起到真正的控制作用,通常表现为:在通信行业开展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估工作的时候,一些负责人就会只针对检查评估来补齐相关资料说明,虽然结论是执行有效,但是只是表面而已,并没有实质的控制过程,这必然会潜伏着很大的控制风险,使得风险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二)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使得执行存在偏差
通信行业是以不同的管理部门来进行智能分工,而业务流程则是按生产和管理程序来进行设计安排,相关负责人管控其所属各控点,但各控点责任人却属其他部门管辖,业务流程管理和部门人事管理出现交叉,如果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就会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在内控实际执行和自我评估时就会出现问题。目前,多数通信行业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实施手册,手册中编制了较完善的实施规定和细则,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程序与实际相脱离,加大了执行难度;同时,通信行业通常只对一些流程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缺乏与行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宣传和沟通,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巨大偏差。
(三)缺少一套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
通信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有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及运营风险等等,主要表现在资产、收入方面、合同、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和企业决策方面等,就目前而言,多数通信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只注重于风险收集和分析阶段,缺少对风险的评估,没有一定的风险应对能力,缺少建立一套系统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这对于通信行业内部控制工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完善通信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作
保障审计部门在通信行业体系中的独立地位是加强其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所以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排除外界干扰,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以及审计结果的公平性与真实性。《萨班斯法案》在对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的要求上特别注重职责与作用,将审计师的独立作用以及高级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操放在重要位置,法案要求制定相关的制度法则以规范审计工作,同时对会计与审计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以加强内部审计管理水平。在选择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时候,一方面要求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熟练了解业务活动,另一方面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与沟通能力,保证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保证他们能很好的适应通信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控的有效执行
根据目前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必须为了使企业能够健康良好的持续发展,对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目前通信行业正处于重组整合阶段,更是要有与自己的发展相对应的一套全面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1、制定规范的管理机制与评估制度
在管理体制上,内部控制制度要充分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例如:现金提取没有经过授权程序,出现挪用或是占用现金的情况,给资金的安全带来风险;现金支票跟申请单不相对应,出现失误,使得资金的可靠性、完整性与准确性受到影响,因此要制定规范的管理机制与评估制度,明确各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设立相对应的管理风险的计策,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2、系统控制信息与沟通
信息和沟通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必须采用系统控制的方法,以防人为因素对信息进行修改,特别是管理层,在接受数据信息的同时,要充分核查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才能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而对于已经得到审批的风险管理计策,则要及时准确的传达给相关工作人员,使得风险管理计策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内部员工是整个公司的顶梁柱,要想内部控制制度能得到更好地应用,就必须使得每个员工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一个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的重要性。同时,领导者更要定期的和部门主管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各项成效,使得内部控制的责任得到真正的落实,将风险控制在允许的活动范围之内,总部的各个部门以及下属的分公司都要定期的向公司领导层汇报工作,充分掌握公司的风险管理计策及其成效。
(三)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通信行业必须加强公司各阶层对内部控制的意识,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还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很好的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同时,各级管理层更是要以身作则,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为企业员工树立模范作用,努力做好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明确各单位的内部控制职责,使通信行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积极踊跃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与细则,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规范其工作行为,使得他们能从根本上认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完善对通信行业的重要性。
总之,通信行业业已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做了很多努力,同时也有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健全,使得通信行业能得到更大的发展。通信行业应依据《萨班斯法案》的内容,同时结合自身的运营情况,不断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保证通信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欣,马静.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3)
[2]张楠.浅谈如何加强通信企业基础管理建设[J].学理论,2011(06)
节能减排是当前社会所倡导的形式,可以有效的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但是节能减排评估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如何行之有效的予以评估,保证整个评估过程具有科学性、公平公正性以及客观性极为重要。所以,在进行节能减排评估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第一,注重能源消耗。在评估过程中,对能源消耗的各个方面予以考虑,包括电力、汽油以及柴油等方面;第二,节能减排过程要体现在整个评估过程中。节能减排评估不应该体现在后期的总结方面,还要加强对早期预测与中期控制的评估工作;第三,评估过程应有的放矢。在评估过程中,应加强长期评估和短期评估相结合的形式,避免评估过程出现漏洞;第四,评估过程信息化。在评估时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而提升评估的效率,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与财力;第五,注重通信行业自身特点。依据行业特点予以评估,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在节能减排评估过程中遵循以上原则,可以令整个评估工作更具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可操作性。以上所提出的各项原则不仅作为节能减排评估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评估理论与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2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所需的层次分析
资源、能源消耗已成为现阶段环境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通信行业当中,资源消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单从某个方面或是某个层次对通信行业的资源消耗予以理解与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对该体系所需的层次予以充分考虑与分析。通过对不同层次的能源消耗现象予以分析,分析出具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后期的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参考相关理论论著,可以得出以下三个层次的评估体系:首先,基站能耗层。在通信行业中,基站耗电是其核心,对基站能耗予以分析与换算可以将通信企业的能耗情况予以掌握,体现出直观性、透明性;其次,业务能耗层。在通信行业中,业务量与能耗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度,一旦通信企业业务量上涨,将会带动能源消耗的增加。所以,对通信行业的业务能耗予以分析可以直观的了解通信企业业务量的能耗情况,为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奠定基础;最后,综合能耗层。对通信企业的整体能耗情况予以分析,进而使通信企业可以更准确的了解自身能耗的整体情况。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是探寻可以节约能源的环节,以此来优化通信行业的能耗情况。所以,在通信行业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多角度分析与了解,进而令通信企业更好的了解能耗情况。
3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在通信行业中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对相关企业的能耗情况予以描述、分析,还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对比、评估。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整体。在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对评估指标的类型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予以分析。评估指标的类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经济指标类。通信行业的经济指标主要指的是话务量、载频到达量以及数据流量等等;其次,能耗指标类。能耗指标主要是上文提到的电力、汽油以及柴油等方面;再次,环境指标类。环境指标要求较高,主要指的是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水污染排放量以及固体废物排放量等等;最后,综合指标类。通信行业综合业务的能耗情况,包括业务能耗比例,节能比例等等。在通信行业当中,在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过程中,应对企业的效益、企业能耗情况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将通信行业能耗过程、资源的有效回收以及资源再利用等予以数字化处理,优化通信行业资源配置情况,在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完整性原则。整个评估体系要体现出通信行业能耗的真实情况,要将整个过程予以评估;②可操作性原则。在进行评估过程中,要合理的分析与换算,进而将结果呈现,要求过程不可过于复杂,以便操作处理;③简要性原则。对评估指标体系概念具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必须简单明确,得出的数据可以直观的反映出通信企业的能耗情况;④重要性原则。评估指标可以直观的反映出通信行业的重要指标,减少评估数量,进而降低分析与换算数量;⑤可比性原则。通过对比可以令结果更加真实的呈现。
4节能减排评估指标换算
针对当前通信行业的实际情况,在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过程中,不仅要依据上文中所提到的内容,还要对各项评估指标予以换算。比如,业务量能耗变化率换算、每载频耗电量下降率换算等等。
5结束语
关键词:IFRS15;五步法;新收入准则;中国移动
一、IFRS15出台的背景
201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联合了新的收入确认准则《IFRS15―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IFRS15是理事会根据IASB和FASB中针对收入的各项条例,平衡利弊最后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收入准则。IFRS15代替了原来的IAS18收入准则和IAS11建造合同准则。新收入准则的是为了对所有与客户之间的合同采取单一的、综合的收入确认模型,以增加行业内、行业间和资本市场间的可比性。新的收入准则对收入的计量以及时间的确认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其基本原则是,主体确认收入以及反映商品或服务向客户的转移,且收入确认的金额为主体预计其有权获得的、客户为换取这些商品或服务而支付的金额。
二、IFRS15的最新变化
新收入准则与旧收入准则有着很大的差别。旧准则采用风险报酬转移法来确认收入。而新的收入准则是以控制权来确认收入的,控制权即为主体具有通过控制商品或服务而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根据新收入准则的原则,主体应采用五步法来应用准则:第一,识别与客户之间的合同;第二,识别合同中的单独履行义务;第三,确定交易价格;第四,将交易价格分配至各项单独履行义务;第五,在各项履行义务得以满足的时点(或期间)确认收入。
第一步,识别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当满足以下所有的条件是,主体需要对该合同应用收入准则:合同各方已经批准合同,并打算履行其各自的义务;各方关于所转移的商品或服务的权利能够被识别;付款条款能够被识别;主体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或金额预计将会发生变化(即合同具有商业实质);主体很可能收回为交换所转移的商品或服务而有权获得的对价金额。第二步中,合同中的单独履行业务即商品或业务是可明显区分的。如果客户能够单独使用该商品或服务,并且商品或服务能够独立于合同中的其他承诺而被单独识别,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出售该提供服务商品或提供服务为一项单独履行义务。这一步在通信业务中尤为重要。移动公司经常会将多种产品同电信服务捆绑在一起销售,例如移动公司会赠送免费手机,但是要求客户每月使用相应的话费。这种业务的会计处理在新的收入准则下将会出现重大变化,我们后续会继续研究该业务的会计处理。在第三步中,交易价格有可能会出现可变对价,可变对价的确定是采取期望值或最有可能的金额这两种方法中预测性最强的方法。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配至各项单独履行义务。交易价格会依据转移商品或服务的相对独立售价而被分配到合同中的各项单独履行义务。第五步,在各项履行义务得以满足的时点(或期间)确认收入。新的收入准则更加注重匹配原则,在相应的时间点或者时间段确认已被履行的义务。
三、IFRS15对中国移动收入处理的影响
(一)中国移动收入类型
中国移动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语音通话、数据流量、其他业务(彩铃、游戏、天气预报等信息类服务)。根据中国移动2015年的中期年报,它的收入形式为通过电信服务所取得收入,即语音通话,数据流量和其他,还有通过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包括销售手机,相应电子产品等。其中,我们看到4G用户猛增,通过数据流量服务所获取的收入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甚至超过了语音通话所取得的收入。而中国移动也表示,为了响应国家推进的“互联网+”行动,将继续扩大4G业务。因而4G业务这类的数据流量的业务在接下来将会占据更大的比例。现在,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很多种与4G流量想关的各种优惠活动,例如共享流量,流量红包,购话费送流量等。这些特殊业务在新准则下将会有不同的处理。
(二)中国移动目前的收入处理方法
根据IAS18,目前,中国移动的收入确认条件主要分为三点:1、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进企业;2、流入企业的金额能可靠计量,确认的金额为公允价值;3、收入在风险和报酬转移的时候确认。依据中国移动的年报,我们可以看到移动公司将收入主要根据以下基准确认收入:1、语音和数据服务产生的收入在服务提供时确认;2、预付费收入在客户实际使用而提供有关移动通信服务期间确认为收入;3、销售SIM卡及终端的收入在货品送交买方时确认。由于扣除销货成本后的金额不大,故记入其他收入净额中。这些基本业务在新准则下,将会使用五步法进行确认,尽管最后确认的收入时间和收入数额与旧准则下的结果相同,但是采用五步法,将会对收入有更加严谨地分析。某些特殊、复杂的业务的处理,例如预存话费送手机,买流量增流量等,在新收入准则下面将会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预存话费送手机在旧收入准则下是将话费按照账单金额作为通信服务收入,而对手机的处理方式则是作为销售费用。
(三)IFRS15下中国移动特殊业务的收入处理方法
通信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为迎接挑战、开拓市场,中国移动采用一系列的促销方式,其中预存话费送手机,预存话费送话费的促销活动早已遍及我们的生活。这些特殊的业务在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以下将会针对几种业务来分析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1、预存话费送手机
《中国移动会计实务手册》(2009年版)注明:终端捆绑销售是指公司采用预存话费送手机、买手机送话费等方式将终端和公司自有业务相捆绑销售。并表示对预存话费送手机业务中收取的全部价款分期按账单金额全部作为通信服务收入,并且将手机按公允价值成本一次性计入销售费用。通过上文对单独履行业务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认识到,话费和手机是可明显区分的,因而我们应当根据配比原则,将收取的价款按比例分到两个单独履行业务。分配到手机上的价款,我们可以在手机控制权转移给客户的时间点确认,而分配到话费上面的价款,我们便要在话费发生的当月确认。该处理方法会导致收入确认金额产生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
假设在2014年1月1日,中国移动上市公司向用户提供预充话费送手机的优惠活动。用户将在1月1日收到一部价值3000元的免费手机,而用户需要在每个月支付200元的话费(包含无限制省内通话和免费短信的套餐)。倘若用户直接购买以上套餐,将支付每月175元的话费。
在新的收入会计准则下,我们将这样处理:第一步,识别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依据前面对五步法的介绍,很显然移动公司已经和用户之间确认了一个合同;第二步,识别合同中单独履行的合同,在此题中分别为一部手机和12个月的通信服务;第三步,确定交易价格,很明显一个月的话费为200元,一年为2400元;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配至各项单独履行义务(如表1)。
第五步,在各项履行义务得以满足的时点(或期间)确认收入。当用户在1月1日收到手机的时候,1411.2元的收入就可以被确认。而988.8元的收入将被分配到每一个月,按账单金额每月确认。
2、充话费送话费业务
为了吸引客户,移动公司推出了冲话费送话费的优惠活动。由于国税函[2006]1278号的规定,销售附带赠送的电信服务是无偿提供电信业劳务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征收营业税。因此中国移动将该业务作为折扣销售。
我们可以看到税法规定的折扣销售是指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因购货方购货数量较大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的价格优惠。不同于商场的折扣销售,移动公司实行充话费送话费的活动是为了留住已有客户,而且所送的话费也不是在客户冲话费时立马赠送,而是分月返还。但是从广义上来说,充话费送话费业务依然属于折扣销售的范围。在新的收入准则下,移动公司该业务将会有特定的处理方式,所送的话费应该作为递延收益。类似预充话费送手机业务的会计处理,在客户充话费的当月,移动公司应当确认话费金额为收入,后续在实际返还所赠送的当月,移动公司应当确认所赠送的话费金额为收入。这样的处理方法严格遵守了国际会计收入准则提出的五步法模型的最后一步:主体将在商品或服务被转移至客户,且客户取得该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的时点(或期间)确认收入。另外该处理方法对中国移动高利润低税负的情况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3、赠送积分业务
移动公司为了留住并激励新老客户,推出了赠送积分的活动。用户每消费1元话费便可以获得积分一分。那么该业务在新的收入准则下面该怎么处理呢。新的收入国际会计准则明确表示,交易价格可能包括可变的或视未来事项结果而定的对价要素,包括折扣、退款、返利、积分等等。事实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已经对客户积分实行了该会计处理方式。借鉴某通信公司的年报,对于授予用户的积分奖励,在向其提供通信服务的同时,将取得通信服务收入的款项或应收款在本次提供的通信服务收入与积分奖励的公允之间进行分配,将取得的通信服务收入的款项或应收款扣除积分奖励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收入,积分奖励的公允价值确认为递延收益。新的收入准则的则是进一步规范了该类业务的会计处理,依照国际收入会计准则,通信服务和积分奖励的公允价值的确定也要按照单独履行义务来分配。
(四)IFRS15对中国移动其他会计业务处理的影响
在新的收入准则下,合同成本是否资本化也有必要考虑。在以下情况下,主体就履行合同的成本确认资产:(1)履行合同的成本直接与合同或主体能够具体识别的预期合同相关(例如,销售佣金);(2)履行合同的成本生成或增强了主体将用于满足未来履行业务的资源;(3)履行合同的成本预计可被回收。而在已经满足业务之后所发生的成本将被费用化。数据流量业务在接下来仍然会呈蓬勃发展之势,为了迎接挑战,想必更多的流量优惠套餐将会被推出。这些复杂的优惠活动的会计处理在新的收入准则下必然有严格的要求,其收入金额及收入时间的确认需要有严格的信息系统来分析评判,因而对移动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的管理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新国际会计准则的推行也必将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产生不小的挑战。国际收入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有更加严苛的条件,每一步都需要有精确的判断。
通信营业厅外包业务管理路径研究
1引言
在信息化的今天,通信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而营业厅的业务是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营业厅的发展对于提高通信行业的知名度、扩大营业额很有帮助。以中国移动、电信等通信行业的企业为例,营业厅是其经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移动、电信推出新的业务套餐后,营业厅一般负责业务的推广,以提高新业务的知名度,从而提高营业额。在通信企业不断增加的同时,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愈发激烈,如何通过营业厅业务的改善来扩大通信企业的业务范围,是通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的有效举措。
2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营业厅业务的外包管理改善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首先要了解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掌握通信行业改善的必要性是促进通信企业发展的前提。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并不乐观:
2.1通信企业不断增加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通信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的通信企业不断增加,在促进通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使通信行业的竞争加大。移动、电信是我国通信行业的巨头,在信息化的前提下,许多中小型通信企业纷纷涌现,使得移动、电信在发展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竞争加大的同时使得移动、电信等企业具有了发展的动力,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通信企业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会使得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发生的几率大大提高,对于通信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2技术水平不高
通信行业的发展是一技术为前提的,我国的通信行业在发展中显示出技术水平不高的特点。在通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网络宽带为例,从2G网络发展到3G网络,从3G网络发展到4G网络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对通信行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通信行业的技术水平并不高,其原因有很多,但本文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通信行业发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之后,在通信行业中还没有形成一条完善的发展链条(人才培养――技术开发――营业推广),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营业推广这一方面,在发展时忽略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又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通信行业的技术开发难以进行,在恶性循环之下,我国的通信行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2.3传统业务市场趋于饱和
电信运营商传统主业(电话、短信等)的市场趋于饱和,据工信部资料显示,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在2015年已经高达95.5部、百人,同时,伴随着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发展,电信运营商传统主义中的语言、短信等业务量不断下降,这些都说明通信行业的传统业务的市场趋于饱和,通信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3营业厅业务在通信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营业厅服务业务的改善来提高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效率,需要了解营业厅业务在通信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营业厅是通信企业提供给客户,用于业务受理、营业推广和信息查询的平台,对于提高通信企业的业务量很有帮助。同时,营业厅的工作人员是面向顾客的直接人群,营业厅工作人员的服务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通信企业的印象,因而,营业厅也是通信企业面向顾客的直接门面。由此可见,营业厅的发展对于通信企业的营业额和美誉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营业厅业务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通信企业的发展状况,要想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就需要从营业厅的发展着手,通过合理的措施提高营业厅的发展效率。
4通信行业营业厅在发展中的不足
营业厅是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营业厅的发展状况对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通信行业发展主要手段的营业厅也不断增加,我国通信行业营业厅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时间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很完善的发展链条,其营业厅在发展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4.1顾客的等候时间过长
据调查显示,顾客对营业厅不满意的原因之一就是等候时间过长,我国的通信企业在发展中也认识到这一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缩短顾客在营业厅的等候时间,但其效果并不明显,顾客等候时间过长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据调查,顾客在营业厅办理业务时期望的等候时间为5-10分钟,其所能接受的最长时间为15-20分钟,然而,我国营业厅中顾客的平均等候时间为20分钟,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顾客在营业厅办理业务所等待的时间超过了自己所能接受的最大限额,这对于通信行业营业厅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营业厅顾客等候的时间过长有不少的原因,只有了解其原因才能真的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营业厅中顾客等待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安排不合理。在营业厅中,工作人员一般在门口接待,在顾客进门时询问顾客所需要办理的业务,然后一对一地进行服务,这种工作模式在顾客不多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但是,在过年、搞活动等顾客猛增的时期则会出现服务不到位,有些消费者的疑惑没有得到解决。
(2)顾客重复提问。在营业厅中的顾客并不都是办理新业务的,有不少顾客为了使自己安心而对所办理的业务重复提问,这使得营业厅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4.2顾客的满意度较低
营业厅是企业面向消费者的直接渠道,因此,营业厅的服务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度。在我国大部分通信企业的营业厅业务中,消费者对其满意度并不高,除了等候时间过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服务质量低,服务效率差。
在营业厅的工作人员中,大部分人员在于顾客交流时不能做到面带微笑,服务时受个人情绪影响,服务热情不高,对待老年客户、VIP客户等特殊的顾客群体是没有做到个性化服务,这些都使得顾客对营业厅的满意度大大降低。同时,营业厅中有些业务员对业务不甚熟悉,面对客人时对业务介绍不清楚、在办理业务时速度较慢或出现偏差、在面临突发状况时不懂得如何排解、对于顾客的投身处理不恰当不及时等状况常有发生,这些都是顾客对营业厅满意度较低的原因。
4.3营业厅的业务由企业包办
在我国,大街上随处可见通信行业的营业厅,中国移动营业厅、中国电信营业厅、恒波营业厅等等,虽然不同的企业的营业厅所办理的业务、经营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我国的营业厅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营业厅的业务由企业包办。企业自行管理管理营业厅的业务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通信企业的发展:
(1)在通信行业的营业厅经营管理中,由于企业包办营业厅的业务,使得企业所需要的人员大大增加,在企业资源的限制下,企业为了保留足够的资金促进发展,只能降低在岗员工的薪酬待遇,这对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是十分不利的。另外,企业自营营业厅需要有完善的后勤配套服务和基本的固定资产,企业每年都需要在营业厅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2)边际效益不高。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通信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强,而作为通信行业主要发展手段的营业厅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营业厅不断增加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边际效益的降低。以中国移动企业为例,中国移动企业在2010年以来,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保持市场地位,其营业厅数量不断增加,仅在湛江市赤坎区就有多家中国移动的营业厅。如此密集的地理布置,虽然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地理位置的重复使得企业所获得的边际效益大大降低,不利于企业受益的提高。
企业自营营业厅虽然会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然而自营营业厅带来的弊端远远大于其获得的好处,因此,为了通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通信企业需要将营业厅业务外包,通过加强对营业厅业务外包路径的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5通信行业营业厅外包管理的常见路径
鉴于通信行业营业厅的业务外包管理对于提高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要,因此,探讨通信行业营业厅业务的外包路径是通信企业面临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通信企业增加收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保证。根据通信行业营业厅的营业状况,本文认为,通信行业营业厅根据其业务量和盈利状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业务量低但利润较高的营业厅、业务量高但利润额低的营业厅、业务量低且盈利较低的营业厅、业务量大且盈利较高的营业厅。对于其中业务量低但利润较高的营业厅和业务量大且盈利较高的营业厅,由于其盈利较多,所以企业可以对这两类营业厅进行自营管理,但是对于业务量高但利润额低的营业厅和业务量低且盈利较低的营业厅这两类营业厅,通信企业则需要在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将营业厅的业务外包出去:
5.1营业厅业务全部外包
营业厅的发展是通信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营业厅业务的改善来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是经济竞争加剧的今天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将营业厅的业务外包出去则是解决通信企业资金运转问题、减少人员压力的有效举措。因此,通信企业在对营业厅业务进行管理时可以将业务进行外包,而业务外包的程度则需要依据营业厅的发展状况进行选择。在通信企业中,业务量较高但利润较低的业务需要全部外包出去。将该类业务全部外包主要考虑到企业的利润,由于该类营业厅的利润较低,但企业投入到营业厅的成本是相同的,与业务量低但利润额高的营业厅相比,企业将该类营业厅的业务进行包办显然不合理。在对业务量大利润额低的营业厅进行外包时,需要考虑到多方面:
(1)选择合适的外包商。业务量大的营业厅对于树立通信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很有帮助,因此,通信企业在选择该类营业厅的外包商时需要认真考虑,一旦外包商选择不当,很有可能影响到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通信企业在对该类营业厅的业务进行外包管理时需要选择与企业有合作、双方比较熟悉的外包商。与通信企业有合作的外包商,对通信企业营业厅的运行状况较为熟悉,在面对消费者的提问时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对于维持通信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很有帮助。
(2)合理安排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将业务量大利润额低的营业厅业务外包出去后,有利于企业员工的精减,营业厅业务的外包必然会使得一部分营业厅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从原来的职位中脱离出来,如何合理地安排其工作是通信企业在对营业厅外包业务进行管理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信企业在将营业厅业务外包出去后,需要对节省下来的员工进行合理的安排,企业可以根据员工在工作期间的表现,将员工安排到客户经理、技术人员等队伍中去,以缓解企业在营销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紧张,提升企业竞争力。
(3)加强对客户资料的控制和管理。将通信企业的业务外包出去使得消费者的资料被更多人知道,因此,客户资料的保密工作队员通信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信企业在对营业厅业务外包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客户资料的保密度,通过提高编码的安全性等措施来确保客户的信息不被泄露。
5.2将营业厅的销售业务外包
营业厅的业务多种多样,包括了销售业务、维修业务等,而在通信行业中,不乏一些业务量低且盈利不高的营业厅,对于该类营业厅,通信企业就应该将技术环节牢牢把握在手中,将营业厅中的弱势环节――销售业务――外包出去。由于在业务量低且盈利不高的营业厅中,由于销售量不高,因而对销售团队的要求并不高,通信企业完全可以将该类营业厅的销售业务外包出去,从而解放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但通信企业在将销售业务外包的同时,也需要牢牢掌握技术、维修等业务。将通信行业中业务量少且盈利不高的营业厅的销售业务外包出去,能够在确保企业技术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营业厅的运行效率,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在对业务量少且盈利低的营业厅销售业务进行外包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营业厅负责人。由于销售量低且盈利低的营业厅外包的只是销售业务,营业厅的其他业务依然掌握在通信企业手中,因此,通信企业在对营业厅销售业务进行外包时需要选择一名或几名合适的营业厅负责人。通信企业在选择营业厅负责人时需要从原有的负责人中选择一些应变能力较高、对营业厅所有业务都比较熟悉的员工,让其担任外包营业厅的负责人,定期对企业汇报业务状况。另外,为了减少闲置员工,降低企业的工作量,通信企业可以与外包商商量,让其继续沿用原有的销售员工,这样一来,既能减少企业需要分配的员工,减少通信企业的工作量,也能使外包商通过任用熟悉业务的员工而尽快了解营业厅的销售业务。
(2)提高营业厅原有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由于将销售业务外包的营业厅业务量较少,因而很少会有较大的外包商对其业务进行外包,该类营业厅的外包商通常市场规模较小,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可能会面临着一年或两年就改变外包商的局面。外包商的频繁变化使得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降低,流动性提高,在员工流动性高的前提下,外包商必须要任用新员工。但是,通信行业的销售员必须熟悉各种业务,在上岗前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由此可见,员工流动性大会给外包商带来更多的压力,因此,如何提高营业厅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通信企业确保服务质量的前提。提高营业厅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通信企业可以在外包商经营初期,通过技术指导等手段对外包商进行指导和帮助,以此来提高外包商的管理水平,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外包商的实力来降低员工的流动率;另外,通信企业在筛选新员工时需要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降低员工的流动率。
6通信行业在进行营业厅外包业务管理的内容
鉴于营业厅业务的外包对于通信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通信行业营业厅外包模式进行了解的前提下,通信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身在营业厅外包业务管理中的工作内容,下面本文以中国移动企业为例探讨通信企业在对营业厅外包业务进行管理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6.1招揽外包商
通信企业将营业厅的全部或部分业务进行外包首先需要招揽外包商,只有招揽到一定数量的外包商,企业营业厅的业务外包才有可能。通信企业招揽外包商有多种途径和手段:通过广告或外包招标公告将企业招揽外包商的消息扩散出去,吸引外包商的兴趣;另外,通信企业可以在与自己合作较多的企业中询问,看其是否有外包营业厅业务的兴趣。外包商是通信企业将营业厅业务进行外包的接收方,只有招揽到外包商,通信企业营业厅的业务外包才有可能实现。
以中国移动公司为例,中国移动公司的营业厅遍布全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营业厅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企业对营业厅的投入与营业厅带来的收益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更有一些经济效益较低的营业厅收入小于企业的投入,因此,如何将经济效益低下的营业厅外包出去是中国移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运转资金、提高经济收益的有效手段。中国移动公司在确定哪些营业厅的业务需要外包出去后就开始通过外包招标公告将信息投放出去,吸引外包商的注意和兴趣。
6.2选择外包商
外包商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对于通信行业营业厅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外包商的能力觉得了营业厅的存活,由此可见,通信企业在进行营业厅外包业务管理时需要在选择外包商方面认真对待。通信企业选择外包商时至少需要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外包商对营业厅业务的熟悉程度和外包商的管理水平。
外包商对营业厅业务的熟悉程度对营业厅外包业务的管理十分重要,如果外包商对营业厅的业务较为熟悉,通信企业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营业厅的业务转移给外包商,而外包商在接手业务后也能够迅速适应营业厅业务,对于提高营业厅的工作效率很有帮助;而外包商的管理水平则可以说决定了营业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若外包商的管理水平不高,则很难适应通信行业繁重的业务管理,对营业厅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通信企业在选择外包商时需要选择管理水平较高的外包商,通过外包商的管理水平确保营业厅的经营状况。
以中国移动企业为例,中国移动公司在收到外包商的反馈信息后开始对外包商进行科学的筛选:对于对营业厅业务比较熟悉且管理水平较高的外包商,中国移动企业则于其讨论将营业厅中业务量大但盈利不高的营业厅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营业厅的业务正常运行,确保服务水平得到保障,同时也有利于解放中国移动企业的资金;对于对营业厅业务不甚熟悉但管理水平较高的外包商,中国移动企业则与其商量将营业厅中业务量不高且盈利较低的营业厅销售业务外包出去,这样能够在确保营业厅管理效率的前提下将营业厅的销售业务外包出去。由此可见,外包商的选择关系到营业厅的服务效率和水平,对于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影响,通信企业在选择营业厅业务外包商时需要慎重考虑。
6.3签订合同
在选择到合适的外包商后,通信企业需要与外包商签订外包合同。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也需要考虑多方面:双方的责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营业厅业务外包的费用、违约责任、安全条约等。合同是双方进行合作的法律保障,也是企业资产得到保护的有效举措,因此,通信企业在进行营业厅业务外包管理时需要与外包商签订合同,且在合同的签订时要认真阅读合同,确保所签合同不会损坏害自己的权益。
以中国移动企业为例,中国移动企业在与外包商确定了外包的营业厅和营业业务后,根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外包费用等方面制定合同,在确定合同初稿后双方进行商讨,在双方意见分歧的地方进行商量,确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通过仔细的商讨和考虑最终才签订合同,以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
7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竞争的加强,通信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营业厅的业务管理也需要得到加强和改善,如何通过营业厅业务的外包来提高营业厅的经营效率,是通信企业在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相信通过通信企业的不断努力和对营业厅业务外包管理途径的探索,我国通信行业一定能够获得有效的发展!参考文献:
[1]罗.战略转型过程中武汉电信服务外包员工的绩效管理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
关键词:通信 , 设计 , 建筑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design institute, often as a mainstream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examinations, development is affected by many restrictions. With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 also has the very big change.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relevant industry development background, process analysis, and induced good development mode, an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序言
在中国目前的建筑设计机构中,主要存在着外资、民营、国营设计院等多种组织形式,适应着不同的业主与需求形势。民营与外资设计机构机制相对比较灵活,市场敏感度高,设计水平逐步提升,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而国营设计院主要是原国有设计院体制的延续,主要有建筑专业设计院与行业设计院组成。行业设计院由于主业务为相关专业设计(如化工、道路、通信设计等),建筑专业往往为配套专业,受到行业与市场因素的束缚较大,在发展中受到体制和能力水平的诸多制约。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例,试图研究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发展模式,为提升该行业的技术与服务水平,实现建筑设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是重要途径,建构强调创新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必由之路。
1.背景与基础条件
1.1竞争程度激烈,社会化程度较高
通信行业设计院是在原有邮电行业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行业内部对相关专业设计业务的需求,提供设计配套咨询设计服务的机构。由于该类型工程通信专业设计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社会上的其他设计单位很难涉足,排他性较强。随着通信行业近几年的大发展,通信行业设计院无论是划归移动、电信或联通企业,普遍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该行业中建筑专业设计社会化程度较高,受市场竞争冲击较大,目前发展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部分通信行业设计院建筑专业被取消或仅仅作为配套专业,发展举步维艰。保留建筑专业部门的设计机构也普遍面临项目规模有限、水平难以提升、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找到适合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的发展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
1.2设计机构企业化的要求
通信企业均为上市公司,是投资、管理、运营高度现代化的企业,这对通信建筑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设计的内涵在扩展,设计工作已经真正走向职业化。设计者不仅应拥有基本的设计技能等基础专业能力,更应该在这一领域内有所钻研,在设计知识与技术上有相应的深度,同时还需要了解建设的过程规律以提供更准确的服务。所以,通信行业设计机构的建筑师应从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技术人员走向职业化和专家型的人才,这也迫使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必须按上市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走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2.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发展环境与出路
2.1通信建筑设计机构发展环境
综观世界,美国、日本、乃至包括英国在内的建筑设计机构,更多的是以强大的综合技术实力和高超的企业运作能力,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整个行业实现了彻底的专业分工和高度的社会协作。
目前的国内通信建筑设计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缺乏能很好地满足原创的、大型的通信建筑市场的大型建筑设计机构,而社会分工状况又不提供这样的基础。设计企业人员规模的增长,最大的制约就在于管理水平和机制的瓶颈。传统的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实际上受到了内部机制的制约,未能占有国内原创的、大型的通信建筑市场,但他们在通信建筑业的综合发展方面做了很大贡献。因此,这个规模的问题,也就是走向“公司化、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问题,同样这也为我们指明了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着重发展的方向。
2.2行业发展与企业管理
随着近年来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通信建筑的规模、投资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面对这一形势,大型通信行业设计院均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建筑专业的设计力量,力求在这一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最佳的口碑,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由于各通信行业设计院均归口各通信上市企业,均已按上市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尤其是人工成本控制方面,使得大幅度提高员工收入变得几乎不可能,这也导致在目前方兴未艾的建筑设计市场上对相关设计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因素。在这一环境下,各通信行业设计院的建筑专业设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大幅增长,面对通信建筑的规模、投资倍数级的增长,如何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提升设计水准就更加要求管理者摆脱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寻求一种更科学的发展模式。
从设计管理上来讲,从50人、100人、150人乃至更多,几乎每增加50人对管理而言都是一道门槛。如果达到300人,则成为一个典型的知识型企业,管理上已经不能用事务所式的业务型管理模式,而应实现企业化的转变,否则人数再多也无法形成企业的规模效益,就避免不了因为规模的增长而带来的门槛阻力。通信行业设计院中虽然人数较多,往往远远超过300人,有着企业化的运转模式,但建筑专业设计具有特殊性,与通信专业设计有着诸多不同,对于建筑专业设计管理要充分考虑到它的特性,在企业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 4G通信 人才需求 对策建议
信息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移动通信技术,经过了第一代以语音为主的模拟通信系统、第二代整合了少量数据业务的数字通信系统到第三代可指支持支持语音、数据和视频三种格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已开始过渡到集成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互操作的广播网络和卫星系统等,具有更高的数据率、频谱利用率,更高的安全性、智能性和灵活性的第四代移动通信。
通信行业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新技术出现,对人才素质也有新的要求。未来几年内,我国信息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移动通信人才的需求将迅速放量。一方面4G人才需求看涨,另一方面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根据国际电信调查机构4GAmericas的最新统计,全球已有49个国家和地区的230家电信运营商部署了4G商用网络,另有212家电信运营商计划即将部署4G商用网络。
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成熟并已经应用将近五年,储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但我国在2013年底才开始应用,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综合人才都还有一定缺口,人才配备不足、结构不合理、管理策略有待改进等原因,都影响我国4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全面普及。
笔者通过对4G背景下我国通信行业人才现状的分析,指出行业人才结构、供求关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4G的概念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4G人才概况
4G人才是指从事有关4G技术或业务的人,是通信行业人才的一部分,也是信息产业人才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包括但不仅限于通信设备研发人才、终端研发设计人才、设备生产人才、芯片研发设计人才、网络规划设计人才、网络运行管理人才、网络内容服务提供人才、销售人才等。
尽管我国在4G技术方面处于世界第一梯队,提交了TD-LTE标准并获得批准,可全球推广,但由于起步晚,应用经验不足等原因,4G技术人才仍处于严重不足状态,同时管理人才、运行维护人才等都存在众多缺口和劣势。
因为网络运营商和核心技术研发商主要属于国企,具有较强的人才储备和培养能力,所以运营商层面的核心技术人才缺口较少,但在手持终端研发、软件开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增值业务提供商等领域,人才缺口非常大。这些岗位一般要求应征者具有通信或电子类专业木科及以上学历,熟悉移动通信原理、通信技术,或掌握C++,Java等开发语言,或具有丰富的电子设计和硬件开发经验,或具备相关手机软硬件研发能力,所以培养周期较长,水平参差不齐。
当然,人才的稀缺保证了具备相关技术或经验的人拥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并获得了比其他行业更优越的薪酬和发展空间,所以近年人才供给成爆发式增长的势头,又给人才质量保证提出严峻考验。
三、通信行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4G人才中最为重要的是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属于通信人才的一部分,也属于信息技术人才中最为尖端的部分。在整个信息产业和通信行业,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储备机制和成长环境落后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4G人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与之相关的销售人才、生产工人等,与其他行业较为相通,所以情况较为乐观。
1.人才缺口大。
4G人才的高要求,造成供给的严重不足,在通信领域,拥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最受欢迎。而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才培养周期更长,培养费用更高,而且对教育机构的挑战更大,我国教育特别是高新技术教育的落后,面对4G的巨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4G人才的缺口较大。
2.高端人才少。
通信行业是目前最为尖端的科技行业之一,4G技术又是其中的领跑者,4G研发工程师、解决方案设计师和高级产品经理等都需要具有相当技术背景、丰富研发经验的高端人才,是各大企业竞争的主要力景。但是我国现有这类高端人才仅数万人,且被主要运营商和设备商掌控,这类人才的成长也需要优秀的企业环境和畅通的交流合作。极少的人数和调度集中的分布对4G的整体发展不利。
同时,由于外企或国外往往具有更优越的研发环境和工作回报,这些高端人才又特别容易被国外“挖走”,甚至利用行业垄断优势对我国高端人才进行排挤和打压,进一步造成我国4G行业高端人才的匮乏。
3.综合素质低。
4G通信的复杂性和应用的多样性,要求4G人才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通信设备研发人员不但需要丰富的传统电信设备研发经验,还需要掌握最新的扩频通信原理,并结合应用和市场需求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产品;前端的应用开发工程师不但要掌握无线通信的基础理论,而且要精通多种开发平台和应用系统,更要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能力和足够的审美素养;核心的产品经理不仅要对相关技术了若指掌,而且要有极强的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更要有优秀的市场经营素养。
这些需求,往往不能靠学历教育中的一个专业学习实现,涉及更多的交叉学科,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勤于摸索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由于我国4G人才从业年限短,很多人甚至是从传统通信专业毕业,新毕业的员工经验积累不足,职业院校、专科院校等毕业生起点低等原因,导致我国现有4G人才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总之,人才缺口大,高端人才不足,综合素质尚待提高是我国加快4G发展的通信行业急需解决的人才问题,只有又快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保持技术的领先优越性,并在下一代通信技术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
四、对策建议
1.组建研究联盟,实施联合培养计划。
积极鼓励各大高校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软件与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的合作,建立通信类高校联盟。在此基础上,支持高校聘请覆盖核心技术、经济、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国内通信专家担任该专业教育的领头人,推动人才的理论培养;加大高校间的合作办学力度,推动通信类高校联盟与相关通信类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将高校的理论优势跟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应用实践优势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国内高校与国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间的人才交流与学术交流,提高通信类高校联盟的国际化水平和层次。
2.加强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通过多种途径拓宽政策扶持范围,鼓励各高校、研究机构与通信类企业培养优秀的网络通信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才;鼓励高级人才创业,激发人才的创造性,通过技术入股、企业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激发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落实对高级人才的优惠政策,在项目、启动资金等方面提供富有竞争力的条件,切实为高级人才解决医疗、住房、养老、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为高级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3.加大通信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中国要率先发展好通信产业,必须加快推进相关人才的国际化。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搭建产业发展国际交流平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等方式多方位引进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对国内外通信知名专家等顶端人才,可通过邀请他们做短期讲学、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加以引进。可以通过建立国际人才市场、海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快引进海外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晨光,何德旭.中国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宋燕辉,蒋青泉.新通信技术的应用人才需求探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0,33(9):194-196.
[3]王通信.要重视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J].中国人才,2011(4):14-14.
[4]罗志年.通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0(12):22-25.
关键词:创值营销 通信行业 政企客户
引言
在通信行业的政企客户市场,传统的销售模式中,客户经理利用社交技巧和产品知识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以产品导向的思维来寻找客户仅能满足客户部分需求,不仅同质化高,陷入价格竞争,也错失了很多高价值潜在商机。而创值营销则是以客户的角度来挖掘及诱发需求,不仅能创造差异化的价值,降低价格竞争,又可以收获更多的商机;以信息化应用,从客户业务情境的改善过程,帮客户创造价值。本文试图对政企客户营销的核心内容―创值营销的内涵及其在湖南通信行业的实施应用进行讨论。
一、创值营销:定义与内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姆.查兰在其所著的《客户想让你知道的事》一书中首先次提出了“创值营销”这个概念,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拉姆.查兰的著作中,他认为,“创值营销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再次将企业置于领先地位,同时为危机和变革做好准备的销售方法。是一个以客户为主的战略。这是一种颠覆性的理论创新。创值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能将客户需求转化为给客户带来实际好处的特色方案,创值计划就是转化过程的路线图,也是阶值营销的核心。拉姆.查兰认为:要为客户着想,才可以拿出有特色的,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且与竞争对手绝不相同的价值方案,这才是创造价值而不是简单的拼凑。
国内,由于创值营销的优势正逐渐被企业认识到,创值营销的研究逐渐成营销研究领域的重点。中国电信的创值营销实践,于2013起已在全国福建、青海、四川、海南、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9省实施,创值营销对销售人员的心态、思维、行为、模式、业绩方面均取得重要的突破。
在通信行业,“创值营销”的内涵是指以客户视角,依托客户业务情境以信息化应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政企营销模式。“创值营销”能让一线政企客户经理掌握信息化应用拉动业务规模发展的技能,是一种信息化引领的销售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常态化营销机制。
二、政企客户传统的营销模式与创值营销
湖南的各大运营商目前已在14个地市都已经成了相应的政企客户部,各项政企客户的营销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各家运营销均实现了全业务运营,在市话、长途、宽带、数据、移动业务、终端、行业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均有拓展,能将各种资源充分融合,向政企客户提供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传统的营销模已不能全面解决各层次政企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政企客户传统的营销模式中,客户经理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产品导向的思维来寻找客户仅能满足客户部分需求,产品同质化高,容易陷入价格竞争,错失了很多高价值潜在商机,客户经理因为业绩指标压力,习惯对老客户重复推售,只关注与指标相关的任务,而忽略了对高值客户的覆盖,习惯凭借个人独立苦战,不善于整合团队资源,从而降低了对客户的影响力及创造价值能力。
创值营销则是以客户的角度来挖掘及诱发需求,不仅能创造差异化的价值,降低价格竞争,又可以收获更多的商机;以信息化应用,从客户业务情境的改善过程,帮客户创造价值,同时可把指标融入信息化方案中,以创造价值的姿态,实现共赢;以教练+团队成员+后端前置参与的团队作战模式,提高挖掘及实现商机的能力,实现团队协同。
三、创值营销在湖南通信行业的应用及建议
(1)做好商机的梳理,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到高价值的商机上。客户经理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首先应对所辖的区域/网格列出市场全景图,主动以关怀、服务及走访的方式进行客户资料的收集,制定目标客户信息表,评估其商机潜力,依据潜力排定优先顺序,寻找关系资源,主动开发,创造接触机会。
(2)主动出击,找对关键人。营销贵在主动,主动关怀,分析决策生态,主动锁定关键人,扫描关键人关系网络,创造与关键人对话的机会。
(3)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了解客户的业务情境,开创蓝海。针对不同行业的政企客户,分别从电信角度(功能 /卖点)转化为客户视解,依托客户业务情境,以客户化语言描绘客户价值。
(4)随时检视营销行动精确度,只有做到精确营销才能提高成功概率,提升销售效能。衡量精确营销主要有四个关键因素,即命中率、覆盖率、达标率、满意率。命中率是指要找到关键人,探寻到其真实需求,把握商机,一命击中;覆盖率是指摸准时机,找对与关键人的切入点,方案的呈现一定要完整;达标率是指制定目的与目标,才能制定好策略,检验是否达标。目的是我们拜访的主题和方向,目标是客户给我们的反馈,只有清晰的目的目标,才能有确定拜访策略,以及检验拜访的效果;满意率是创值营销的精神,创值营销的核心是保证客户是满意的。不仅要包装好送出去,还有保证客户用的好,所以必须要进行回访。
四、结语
“创值营销”能让一线政企客户经理掌握信息化应用拉动业务规模发展的技能,是一种信息化引领的销售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常态化营销机制。创值营销理论中“站在客户角度、挖掘客户价值”的理念,以及客户分析、洞察商机、方案准备、引导成交、谋求共赢的各个细节是提升规模类客户价值的重要操作指引。
参考文献:
[1]王秋燕;尹德利.商I银行对公客记经理队伍营销技能建设的优化策略[J].上海金融.201(43):112-114
[1]黄英.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J].湖南大学.2016(3):5―243
[2]张晨.基于移动互移网的中国移动终端营销模式研究[J].西北大学.201(38):6-10
[3]王鹏.中国文具业销售模式的思考―创值销售的运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0(4):67-70
关键词:通信行业;项目群;管理;应用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通信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逐渐朝着大型化、综合化的趋势发展。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单项目管理或组合项目管理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通信企业的管理力度,促进企业的经济收益,是目前通信企业面对的首要问题。文章以实践和理论作为基础,阐述了通信行业中项目群管理的特点,并研究了其管理应用模式。
1 通信行业项目群的特点
通信行业项目群在实践中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专业,有着项目规模大、结构复杂、利益相关者多等特点,与普通的项目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基于组织的战略层次,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通信企业的项目往往是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开展的,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网络转型等,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对企业内部进行调整,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二,多项目同步管理,各个项目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通信企业的大多数项目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和很多配套项目相结合,各个项目之间相互关联,任何一个项目的不协调都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项目,管理有着统一性的特点。
第三,时间跨度不明确,要根据战略以及技术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通信企业的大多数项目,都会在实施之前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导致项目的计划发生变化。因此,项目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
第四,风险横跨各个项目,有不确定性。通信企业的项目风险可能会干扰到整个系统的风险,会影响到企业项目目标的实现。
例如通信行业中的网络组建技术,根据计算机网络类型的不同,不同的组网技术在分类上也有所不同。根据网络交换技术的不同,组网技术可以分为线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根据传输技术的不同,分为广播网、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点到点网;根据拓扑结构的不同,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全网状和部分网状网络;根据传输结构的不同,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等等。因此,在对组网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2 通信行业项目群管理应用模式
根据项目群管理生命周期,国外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项目群管理的5个阶段:形成、组织、实施、评估和解散。如图1所示。这个模型反映了项目群与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也体现出项目群管理在各个层面的独特作用。
2.1 形成
形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对项目的需求进行鉴定,并建立项目群,主要分为以下5个步骤:
第一,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战略分析是企业实施项目群管理的基本条件,通过战略分析,能够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与项目战略目标,是企业开展项目群管理的基础。第二,项目需求分析。主要是对企业项目群的目标以及在企业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对于项目实施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可能涉及的项目进行选择。第三,项目类型识别。主要是分析项目的类型,属于单一性项目还是有相似性的多项目组合等。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第四,项目群管理建议。通过以上3个步骤确定对项目的管理方式,建立《项目群管理建议书》,在建议书中对项目的背景、目标等进行分析,明确管理措施。第五,企业高层决策。企业的管理层对《项目群管理建议书》进行审批,并同意项目群的实施,建立相应的项目队伍,明确职责分配。管理层在设置时,要注意不同的项目管理机构有其独特的特点,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2 组织
组织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选择企业项目、项目群人力资源管理、制定项目群管理计划。其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确定项目群的目标。根据企业项目的特点,对项目群目标进行分解。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项目群的任务确定在企业战略中的具体地位,从而确定项目群的目标。第二,项目选择。对项目群中可能出现的项目清单进行收集并分类,根据项目群的特点进行分解,明确各个项目的具体目标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项目群的组成项目。第三,项目群组织架构设计。根据之前的项目分解结构,对项目的具体实施部门进行分配,从而明确各个部门的指责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内部部门的项目执行力度。第四,项目群团队组建。通过竞聘或部门推荐等方式组建相应的项目群团队队伍,在该过程中,企业应当考虑如何选拔团队成员。是采用企业内部选拔还是外聘的方式,集中办公还是分散办公等等,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第五,制定项目初步管理计划。和传统的项目管理比,项目群管理是更深层次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的。项目群管理需要对群中的各个项目进行监督和协调,因此,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将各个项目纳入管理范围中。第六,制定项目群管理计划。在初步管理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的项目群的组织、实施、监控、评估等等。项目群管理计划既可以是一个整体的计划,也可以由多个分计划组成,但无论是哪种方式,企业都需要通过公文的形式出来,从而保证管理的实施力度。第七,确定项目管理计划。根据项目群相关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在原本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完善,形成确定的项目管理计划。第八,制定重大变更审批流程。针对项目群中可能出现的重大变更,要制定严格的审批流程,从而保证项目群管理的有序。
2.3 实施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群展开实施与监控,分为以下3个步骤:
第一,项目实施。各个部门严格按照之前确定的项目管理计划执行各自的任务。第二,项目群管理计划的实施。在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实施项目群管理计划。第三,项目监控。项目队伍的经理应当在实施的过程汇总进行监督,对项目计划进行审批,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项目和企业战略计划之间的匹配性,同时对项目群进行有效的管理,降低其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利益。
2.4 评价
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群的具体实施成果进行评价,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项目群管理绩效评估。主要是对项目群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包括项目群的目标是否达到,关键的指标是否完成,项目群的管理水平如何,团队合作效果等等。第二,对项目群队伍成员进行评价。项目经理要根据项目成员在管理过程中的表现,对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
2.5 解散
一般项目群的解散是在全部项目完成之后,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提交总结报告。在项目群完成之后,团队经理要根据项目群的管理情况提供总结报告,其中要包括项目大致情况、项目成果、项目计划执行情况、项目经验教训等等。第二,知识资源库更新。在项目群结束之后,要对正式验收文件、项目档案、项目收尾文件等进行收集储存,为未来的项目群管理提供参考。
在项目群解散之后,一般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计划下一个项目群的实施。因此,在项目群解散后要进行总结,分析项目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个项目群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本地网;通航;电信企业;战略转型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对产品业务和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和升级,因此战略转型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企业的实践运作中。战略转型指企业由传统管理运营模式转变为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现代公司制模式,简单理解就是从A战略向B战略的转变,其中的A或者B可以是业务、逻辑、模式、能力等。在企业的实践运作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曾成功的进行过战略转型,如海尔曾从家电制造商向营销贸易型的能力转型;吉利汽车从低端产品向中端汽车产品的转变;基于PC业务利润的下降,IBM于2004年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及股票向联想出售其个人电脑业务,将集中精力做好IT咨询、芯片设计和信息服务产业,实现由PC制造商到IT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并迈出了非常坚实和决定性的一步。当前,中国电信企业正在加速企业转型和战略调整之中,如何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是影响和困扰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基于“通航”业务为代表的电信企业战略转型及其有关策略和方法。
1 基于本地网推进“通航”的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现实背景
1.1 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的国际背景
从国际市场上看,2004年12月以来,也就是中国WTO入市第3年,国外电信可以介入国内电信市场,参与竞争。本土电信企业受到相关政策上的保护越来越弱,2005年12月后国外电信企业可在电信增值业务领域可占到49%的股份,2008年后在基础电信领域可占有49%的股份。国外电信可通过资本运营迅速介入中国电信市场,而我们国内电信企业的网络、品牌、客户、资金等优势将逐步弱化。同时,国外电信企业跟我们国内电信企业相比,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成熟的市场运营经验,强大的资本支撑,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国外电信企业必将首先介入电信增值业务市场,抢占“通航”类增值业务发展制高点,从而获得最具价值的高端用户群及高额利润。如果我们不能迅速占领高端业务市场,将会迅速被圈入低成本竞争中。因此,大力发展“通航”类转型业务已不是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而是箭在弦上,刻不容缓了。
1.2 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的国内背景
从国内市场来看,随着电信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同质分流、异质替代,用户增长仍明显放缓,用户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用户平均收入)值一降再降,利润空间正逐步被侵蚀。更为严重的是,通航业务市场没有蓬勃发展,而传统业务增长陷入瓶颈。同时,与竞争对手相比,2005、2006年中国电信的经营业绩一般,用户规模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降低,业务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都不是很高,月租风险、长话IP风险、区间通话风险、带宽型业务高ARPU值风险等形势更加严峻,转型的迫切性勿庸置疑。中国电信要实现收入的稳定增长,唯有精耕细作现有资源,积极培育以“商务领航”和“号码百事通”为代表的种子业务,切实解除各个层面的制约因素。
2 基于本地网推进“通航”的电信企业战略转型条件
2.1 战略和策略调整
战略和策略调整是实施本地网推进“通航”的电信战略转移的根本。“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应当是3个方面的统一:提供综合的信息内容、采用综合的服务手段和面向综合的服务对象。中国电信企业要顺利实施转型,就必须从战略层和策略层高度把握通信信息服务发展方向,按照信息业务经营的客观规律,向客户提供完整、综合、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加大业务创新力度,不断丰富内容、应用及新产品开发,培育新的业务亮点;积极拓展产业链合作与行业应用,引导转型业务价值链整合;全面推进各项增值业务与基础业务的捆绑营销,提高增值业务的渗透率与基础业务的粘性;加强实体渠道、直销渠道、电子渠道和社会渠道等4大渠道营销增值业务的力度,缩短产品与市场的距离。
2.2 组织和人力转型
组织和人力转型是实施本地网推进“通航”的电信企业战略转移的保障。首先,在增值业务部基础上,为加强通航类转型业务与渠道、与后端的融合,在原有增值业务部的基础上,构建转型业务专业部门――成立大客户支撑中心及VIP网络维护中心。尤其是在转型业务实施初期,需要集中高素质人力资源、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实施项目负责制,重点项目重点攻关,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同时,转型业务的实质是避免“电话纯语音、宽带裸接入”,拓展转型业务,就必须依托固定电话网、宽带接入网(互联网及政企专网)、无线网(小灵通、农话450M及3G),并将电信接入网延伸至用户端网络,并拓展至用户信息终端(IT信息系统、电脑、电话等),以接入带应用,以应用促接人。因此,大客户支撑中心及VIP网络维护中心前后联动,除了实施转型业务营销之外,还必须拓展用户端网络系统集成及运维支撑服务能力,深度挖掘客户综合信息深层次需求,深度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对内强化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细分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对中国电信内部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组建跨部门的虚拟项目组或虚拟团队,加强跨部门合作的绩效考核,强调内部客户导向等方式,强化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参与价值创造的主要部门,如市场、建设、网保、客响、网维、物配等一线部门,需要打破部门界限,进行流程重组和优化。可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按照品牌和产品线,特别是新的转型业务的产品线,重新梳理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部门的调整和设置。同时通过拓展转型业务,在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实施精确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对外建立战略联盟,提升综合信息服务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企业在整个行业中处于一个动态开放的链条上,企业必须在整个链条上处于有利地位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力。作为运营商,在通信产业链中由于具有强大的网络架构和庞大的客户资源,处于天然的垄断地位。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通信产业链的构成也日趋复杂。在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电信将面临很多不确定的风险,通过战略联盟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技术的高度共享,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提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通过商务领航、号码百事通、互连星空、大客户ICT综合信息服务等平台,整合信
息服务商、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优质资源,共创价值。
2.3 网络和技术转型
网络和技术转型是实施本地网推进“通航”的电信战略转移的有效手段,这需要提升网络对于业务发展的快速支撑能力。适应业务及服务从窄带向宽带的转变,从单一网络向混合型网络转变,从城域接入网向客户端网络、客户内部网拓展,增强网络对增值业务的支撑能力,满足为客户提供捆绑和融合业务的需要。顺应电信技术的变革趋势,构建下一代网络体系架构,推进固定移动网络的融合,推进网络接人与信息服务的融合,初步实现网络的转型。响应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优化网络结构,减少网络层次,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在本地网层面,很多核心设备、核心技术基本上都由设备商、集成商、服务商或者省级公司代维代管,因此,传统电信的技术更多的是通信运维层面的技术,而不是综合信息服务开发、应用层面的技术,很难适应用户端网络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加速技术转型一方面加大内部人员培训力度,特别是综合信息服务如微软、数据结构、网络安全等IT综合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及认证;另一方面加大与各类信息服务商、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整合价值链提升技术转型。
3 基于本地网推进“通航”类业务的战略转型策略
电信企业转型从战略的角度看是“共享与世界同步的信息文明”,从战术角度来看,就是以客户为导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精确管理,全面实现企业转型。具体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及人力转型、网络及技术转型、业务及服务转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同质分流、异质替代日趋严峻,大力拓展“商务领航、号码百事通”等综合信息服务的业务开发、推广、营销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确保企业基业常青的需要。
3.1 融合产品渠道,合力推进“通航”类转型业务
“通航”类转型业务应将产品部门与渠道部门充分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成立以市场扩展部牵头,以增值业务中心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大客、商客、公客、公话营销策划、方案设计的相关人员,成立“增值业务虚拟团队”,大力发展增值业务。加强4大渠道营销“通航”类转型业务的力度,缩短产品与市场的距离。
为有效融合产品渠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做小做广,走“小业务,大规模”的发展之路,注重业务的快速渗透。电信业务具有典型的范围经济性,转型业务与基础业务有着大量的共享成本,而额外添加的专门成本是很少的。发展转型业务,就要充分发掘多年来电信企业积累下来的网络资源、人才资源、客户资源,细分市场,贴近应用,发挥网络的边际效益,提高整体顾客盈利能力,提高或稳定ARPU值。同时,因为充分竞争的存在,不要指望从某一或少数用户身上获取高额利润,必须将“饼”做大,扩大用户群,形成消费趋势,产生滚雪球效应。为了推进转型业务的发展,我们应该同时开拓针对普通用户的水平市场和针对大客户的垂直市场,特别要适当选择大客户和集团客户,尽快培育稳定的转型业务用户群体,形成真正的持续性消费潮流。重点在传统网络上拓展号码百事通、集团彩铃、VPN、短信群发等高渗透率的业务。
②做精做优,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注重品牌经营。转型业务是信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结果,新陈代谢的速度很快,业务针对性极强,客户对象是经过不断细分的用户,因此在发展增值业务时必须进行客户细分、业务细化、贴近用户需求,并注重以品牌经营为依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和服务组合,提供差异化的业务品种和服务标准,进一步丰富电信品牌内涵、提升电信品牌含金量。对重点客户群、重点业务进行重点营销,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盈利能力强的用户与业务量大的业务。重点拓展全球眼视频监控、新视通视频会议等以应用促接入的业务、4008/会议通呼叫中心等话务量汇聚型业务。
③做大做强,提升主导地位,加强电信对产业价值链的控制能力。在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整个合作体系中,中国电信必须有效管理产业价值链各主体的竞合关系,牢牢把握住平台管理、品牌宣传和营销工作的主导权。充分利用电信的网络和客户资源,有效捆绑sP和大客户,使信息价值化,提供更多企业级整体解决方案,为顾客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通过电子政务、3111平安城市、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点项目,抢占市场、业务制高点。
3.2 加强行业合作,构建“通航”类转型业务价值链
“通航”类转型业务开发是一个产业价值链建设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家实体能够占据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关键是在于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创造多赢模式。语音信息业务的成功不是建立在与某一家声讯分台合作的基础上,同样,移动、联通短信项目的成功,也不是建立在与某一家短信sP合作的基础上,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从网上到网下,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新兴媒体,从专业IT类sP公司到传统行业信息源公司,从大的集团公司到个人团队进行广泛合作的基础之上。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将触角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更不要说将每一个分项业务运作得精细化,卓越化。
“通航”类转型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产业链上企业的共同努力。因此,加大“通航”类转型业务代办、、SP合营的力度,充分挖掘自有渠道,合理利用社会渠道,建立新型跨行业合作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3.3 细分目标客户群,实施针对性营销
通过电信转型的逐步深化,将经营的重点由以产品导向转变成以客户为导向。根据电信市场发展趋势,中国电信将形成以政企、家庭、个人为特征的新的战略分群,并针对以上3大类聚类用户,实施“政府/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个人信息化”。
通航类业务重点突破方向为:
①以党政军为主的实施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因为此类客户一般没有专业的IT部门,IT人力资源较为薄弱。。
②中小型商业客户:因为此类客户信息化认知程度较高、需求旺盛,一般没有自己的IT人员,而且绝大多数信息项目集成商没有把他们作为营销重点,因此竞争压力较小。
③聚类个人用户:主要包括对信息流要求较高以市场群为基础的商务人士,对新业务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群体,以网吧为基础的互联网数字娱乐客户群。
在此基础上,从网络及技术层面,为客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重点发展方向为:
①基于宽带接入网的转型业务:如VPN、内网建设、网络安全及代维服务、宽带视频监控及会议业务、机房建设及IDC灾备服务等。
②基于固定电话网的转型业务:如集团彩铃、会议通、固网支付等。
③基于无线网的转型业务:如短信通、WAP业务、3G应用平台等。
④融合互联网、无线网、固话网的信息服务转
型业务:如网站建设、办公自动化、客户资源管理等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行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等。
在本地网层面,逐步优化资源配置,在网络规划、网络建设时逐步加大以上4大类业务的投资比重;同时妥善处理好传统业务与“通航”业务的关系。传统业务和“通航”业务不是断然割裂、森严壁垒的两大板块,而是互有你我的联系组合。企业转型后出现的根本性变革将是建立于今天雄厚市场基础之上的。企业转型不是对传统业务的放弃,而是对核心业务更高层次的扬弃和升华。综合信息提供商的角色,需要担负起个性化服务和规模化定制的基本职能,满足消费者分散化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依赖原有的优势,用技术和需求驱动,向产品和市场两个方向展开。电信运营企业转型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在传统业务和网络技术之间找到一个有机的链接通道和平台,使得网络技术依托原有的业务,生长出适应发展趋势的业务。尤其是处理好增量与存量、规模经营与利润经营的关系。在量收方面,立足于量,注重于收,量收兼顾,以收为主;在增存量方面,保有存量,拓展增量,精确营销,注重成效;在传统业务和“通航”业务方面,突破传统思维,盘活品牌业务,加快创新步伐,力推“通航”类转型业务。
3.4 创新激励机制。促使通航类业务快速发展
电信转型业务普遍存在支撑不力、流程不畅、人力不足、政策不活等问题,要想更快更好的实施企业信息化业务转型,需要给与转型业务专业团队适当优惠政策,鼓励转型快速发展。传统的电信主要业务(主线、宽带、小灵通)主要是规模型经营,更多的依托网络(电话网、数据网、无线网)运营。各业务竞争对手主要集中在3~5个运营商之间,单项业务需要依托网络建设运维 成本、终端设备成本的支撑,因此业务的营销、服务的支撑不是单靠某个人、某个部门就能够单独完成。基于以上原因电信传统的分配体制主要是岗薪记件分配制。而信息化项目更多的是为政府企业、家庭个人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及服务,业务类型主要包括系统集成类业务(ASP)、数据服务类业务(IDC/ITP)、信息服务类业务(cP/SP),这些业务对网络、成本的依赖性较小,对高端人力资源要求极高,面对的竞争对手更多――从本地到国内甚至国外公司、从其他电信运营商到中小公司甚至大的上市、外资IT公司,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激烈。因此在信息化项目运营上打破传统岗薪记件分配制,实行项目承包责任制是迅速实现转型的捷径。商务领航、号码百事通、ICT综合信息服务按照项目利润比例给予项目责任团队分成。同时,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通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支撑业务转型,实现人力资源配置与业务发展相匹配。建立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体系,增强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服务客户能力,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提升企业价值,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银行;会计;核心业务系统
一、引言
自2006年底,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加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银行坏账飙升,资金的大幅缩水,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资金活动中介和结算中心,不得不投入更大的资金和人力,引进国际先进的经验和管理系统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尤其在应对会计风险、减少利益损失方面越来越引起各银行管理层的重视。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发展分析
银行内部会计管理机构和基层部门进行各项会计业务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即构成银行的会计风险。从目前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信息失真风险。众所周知,银行以网点分布范围广、客户服务便捷等赢取市场,这就存在部分分支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可能会存在无视法律法规等不规范操作,例如滥用会计科目账外经营、篡改账表、造假账、虚报数据等,使银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核算不真实,引发重大损失和经济大案的发生。
第二,各种票据的结算风险。目前银行的票据业务一般涉及公司或者个人支票、商业或者银行汇票等,它们以易于流通等优点大大缩短企业或者个人的时间成本,但是由于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操作程序不规范、制度不严密,再加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金融票据犯罪愈演愈烈,票据诈骗形式也从内部勾结、内外勾结向境内外勾结不断升级演变。
第三,联行和跨行业务风险。会计联行和跨行业务风险主要来自银行系统内电子汇划、内部往来、清算业务及银行机构间往来等环节,由于这些环节必然会有一定的资金在途时间,从而会产生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资金清算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会计人员的违法操作,盗用交换印章、伪造交换票据,盗用跨行资金,使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日益频繁,跨行资金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
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交易电子化和金融工具多样化的发展,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和劳动组织形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会计风险也呈多发性、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
首先,在网络化条件下,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使用各种柜面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每个营业窗口的柜员只要得到授权就能处理本外币对公对私存贷款业务和各类结算、收费、等中间业务,从而使风险进一步加剧。
其次,随着各种金融产品的不断产生,银行的会计业务范围不断增大,银行业务从单一的传统的储蓄、出纳、会计等业务,发展到基金、保险、银证转账,代收电话费、电费、有线电视费等业务。各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业务在给银行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另外,金融交易中电子化的应用以及网络的发展,使资金流动更加快速,期限短、交易快、见效快的发展特点愈加明显。在加快资金流转的同时,也增大了风险,资金转移速度加快,作案更隐蔽更不易察觉。
三、核心业务系统在防范银行会计风险上的优势分析
建设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通过实施信息化变革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这已成为当前中国金融业最重要的工作。目前国内也出现了部分引进案例,例如之前的中信银行C3系统及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正在开发的BANCS系统等。虽然中信银行的引进以各种外部因素而夭折,中行和华夏银行的引进尚未出结果,但是从大的趋势来看,全面引进核心业务系统软件是中国银行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是银行业务系统运作的心脏,凡一切关于存款、贷款账户的业务操作都是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完成的。其主要业务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总账以及对这些存、贷款账户的日间操作等。现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之所以在全球被广为接受,因为它既能够对数据、风险和客户资源进行统一配置,还能塑造出各个银行富有个性的核心竞争力。其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以客户为中心的框架能有效降低信用风险和会计坏账风险
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其基本应用设计结构就是建立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的,可以使银行全方位采集、保存和使用客户的各方面信息,为银行从客户着手,降低业务风险、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基本数据来源。同时,这种建立在CIF系统之上的核心银行业务系统,为未来的产品创新、分层次客户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信息。
(二)提供完全集成的系统,满足各种产品需要
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的前台使用和后台处理都是完全集成在一起的,系统中的任何功能都可以被任何用户在有效授权的情况下在任何机构以多种方式进行访问,而且集成了资金和贸易融资系统。其集成的总账系统为银行提供真正的“一本账”功能。在国内商业银行完成地域意义上的“纵向”大集中的同时,提供银行业务多个系统的“横向”大集中。系统采用开放式标准,遵循模块化、参数化和标准化设计,充分体现了软件产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良好的体系结构设计使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可以快速适应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可以将这种变化带来的技术优势应用于银行系统之中。另外,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独立于服务渠道的特性,方便系统与各种服务渠道前端产品/接口或者是其它系统互联。
(三)强有力的风险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各方面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的风险管理从计算机的应用角度可分为分析型和操作型的风险管理两类。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提供丰富的操作型风险管理的功能,如:客户限额和额度管理、担保品管理、贷款流程管理、欠款催收、预警处理、数据安全性管理、交易安全性管理、日志功能、脱机交易功能等,从客户层面、行业层面和货币层面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为分析性的风险管理提供丰富的基本数据来源。另外,通过定义两个互相独立并且相互备份的服务器分区,然后在这两个分区上各运行一套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当系统进行日终批处理时,通过在两个分区间的任务切换,从而达到支持7×24小时全天候工作、扎账不停机,有效降低风险。
(四)国际化程度高,与世界接轨能有效降低跨国界会计业务风险
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支持多机构、多语言(包括中文)、多币种。机构可以是地区、国家和辅助实体,每个机构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货币,本地的报表及产品,每个机构实体往下可能被定义为多个分支机构、分理处或下属的部门。
四、我国引进西方核心业务系统的会计难点分析
我国部分银行也曾通过各种形式试图建立自己的核心业务系统,但是受管理方式、业务范围以及软硬件水平的限制,所建立的应用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而舶来的完善成熟的国外核心系统也未必能够很快适应中国的“水土”,从会计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一)国内外会计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差异
国外银行一般实行一级核算体系,对总分行清算资金往来系统只设一个过渡账户――总分行往来,总分行共用该账户,相互占用资金不计息,而国内银行实行总分行多级核算体制。国外核心业务系统中没有系统内资金清算功能,总分行不能对开清算资金往来账户。按国内银行的资金管理体制,分行作为一级经营单位,与总行资金往来需要相互计算利息,因而需要开立清算资金账户,用于系统内资金往来。由于账务层次过多,一些分行内部账交易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往来账户,潜在风险加大,不仅占用大量计算机资源,造成系统处理速度慢,批量处理时间长,月终、年终处理压力大,而且也增加了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本地化和客户化的工作量。
(二)银行资金管理体制的差异
国外银行由于实行总行一级核算,分行被看作总行的营销前台,客户是银行共同的资源,因此,贷款发放可以简化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借贷关系。银行向客户发放贷款属于财务会计核算范畴,由核心业务系统处理;总分行之间的资金占用和利益分配,属于银行内部利益再分配范畴,可以通过外挂的管理会计模块进行核算。而国内银行核算层次多,系统内各层次之间资金关系复杂,有些银行为了加强系统内资金管理,实行了系统内借款的做法,具体执行中要求贷款的发放、回收、计息等均与总、分行间的系统内借款处理绑定关联。此类需求若要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实现,需要系统做出重大改动。
(三)“倒起息”问题
倒起息有时被称作“利率晚到”,指由于假期等某种原因,利率的实际生效日需要提前到系统当前日期之前,尤其随着近年来黄金周等各种假期的出现,倒起息频率较国外要高得多。目前国外核心业务系统还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完全按照国内银行的自动处理要求对系统进行改造也有一定难度。
(四)跨分行访问控制问题
国外银行机构设置扁平化,分行只是按业务纵向销售总行产品的前端,因此国外系统一般没有跨分行访问控制的概念,各分支机构间可以随意访问,很多模块无需对跨分行权限进行限制,一家分行可以改动另外一家分行的业务。由于国内银行管理模式与国外不同,因此很容易发生分行错记总行账问题。即使产品供应商不愿意修改,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类似差异需要按照国内银行现有模式进行修改。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外市场发育程度不同,银行的外部监管环境和法规制度相差较大,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和操作习惯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差异的解决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和风险大小,因此需要各参与方正视差异,共同面对和分担项目风险。
五、有效发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会计风险规避功能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业务策略
业务策略是核心系统的基石。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对内外环境、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市场变化与发展趋势,根据银行发展目标,制定合适的业务策略。在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时,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进行平衡取舍,确立业务策略的优先级、实施时序,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
(二)设计匹配的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是核心系统的灵魂,统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全局。我国银行应仔细研究客户结构、产品与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明确竞争的重点,梳理自己的订单资格要素与赢得要素,合理规划功能性产品、创新性产品,用信息化的视野,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的供应链、快速响应的供应链。
(三)定义合适的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
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是核心系统的“骨骼”。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相互依存,必须紧密结合。业务架构驱动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必须支持业务架构。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在设计上应采用模型化思想,根据业务架构,建立适应的数据模型、工作流模型、功能模型。
(四)制定长期集成规划
我国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存在诸多的条件约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渐进过程,必须做好长期的总体规划,与银行再造并行,建立以最高层决策者为主导的内部协同体制,正确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平衡关系,稳步推进实施。
(五)用网络化、虚拟化视野定义开放式柔性扩展平台
一个开放式柔性扩展平台是新一代核心系统稳步实施的关键,我国银行必须以网络化、虚拟化的视野来进行定义,将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由繁化简,分阶段、分步骤、分模块的进行“大核心”的小型化建设,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式柔性扩展平台。
总之,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各方面的优势对银行会计以及业务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银行吸取和引进其先进的经验和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我国银行在会计风险防范方面的能力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伟.经济资本: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J].经济问题,2005(9):63.
[2] 白晓燕.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从商业银行的衰落说起[J].当代财经,2004(2):55-56.
[3] 巴曙松,吕建.关于银行引进核心业务系统的反思及建议[J].中国金融电脑,2006(2):2.
关键词:产融结合;通用航空;基金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26-02
中信集团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其打造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完整的金融服务平台,且诸多实业项目与金融服务平台紧密协同合作,形成产融结合的良性循环。
中信集团非金融板块涉及房地产、基础设施、工程承包、资源能源、制造业、信息、通航等领域,拥有强大的产业部门支撑,因而有足够的专业管理资源可以共享,这是纯粹的金融机构所无法实现的。产融结合将金融融入产业,为产业服务,同时产业发展反哺金融,支持金融,实现了金融与非金融领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协同效应,促进企业资本不断增值。下面,以中信集团通用航空业为例,探讨产融结合模式。
1基本情况
中信集团通用航空业务子公司为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海直”),2000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国内通用航空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国家空管政策逐步松绑,陆地空域面积已放开1/3,通航产业即将迎来大发展。产业链上各环节对低空开放等利好政策的受益顺序依次为:销售、维护、培训、保障、运营、制造。中信海直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主营业务为运营、维护、培训等,将从存量市场中直接获益,增量市场发展空间更是巨大。因此可考虑将中信海直作为集团重点支持对象,以分享行业高增长带来的收益。
目前,中信海直资金压力较大,2008年与欧直公司签订的10架EC155B型直升机购置合同尚有4架未交付,原就该事项与国开行签订的借款合同提款期已到期,需另行安排资金用于上述4架飞机的付款;2011年底向欧直公司再购置7架EC225LP型直升机,计划2015年底交付完毕。上述两项目所需资金,拟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解决,但由于再融资申报工作审批程序多,周期较长,加上银行信贷规模压缩,利率上升,长期贷款还需要企业不低于30%的自有资金配套,上述融资不能在短期内完全解决企业的资本性支出需求。
中信海直属重资产经营模式,飞机、机场等固定资产投资消耗大,回收缓慢,资金短缺减缓了企业发展步伐,但企业拥有众多专业人员(飞行员142名、机务人员276名、保障人员294名),具备丰富的运营经验和维修技术,完全可以借助专业基金的运作实现产融结合。通过设立一系列基金平台,调动不同风险、收益和期限偏好的社会资金和资源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健康地放大自身展业能力,收获核心资本增值,还可以分享管理社会资本带来的收益,实现轻资产运营,轻装上阵。
2基金设立
深圳前海开发区定位于特区中的特区,政策优势明显,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和深圳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前海开发区若干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如推动航空金融创新发展,支持组建产业基金等。
中信海直位于深圳,与政府关系良好,前期与深圳市发改委又联合开展了通用航空发展研究,因此可考虑将基金注册地设在前海。在前海注册的企业可以享受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未来将成为稀缺资源。目前,当地政府正筹划成立股权投资母基金,已确定由前海管理局牵头,中信此时可介入其中,为后续成立通航产业基金奠定基础。
通航产业基金可分多期成立,通过新设租赁公司平台进行运作,定位一是用于对中信海直存量飞机资产进行售后回租,为中信海直“减重”;二是帮助中信海直开拓新业务并提供飞机资产的融资解决方案;三是依托中信海直的服务和技术,涉足维修、飞行员培训等高附加值业务,同时关注固定基地运营,以自建、租赁或代管等形式建立区域基地网络,形成固定航线,减少审批手续。基金未来的退出方式可选择由中信海直及其他融资客户进行产权回购,或将资产注入中信海直在二级市场实现退出,或转换为母基金下其他子基金。
3发展模式
3.1存量业务
中信海直现有飞机41架,其中自有25架(大型直升机10架,中型直升机15架),代管9架,干租5架,湿租2架。2011年海上石油服务投入直升机23架,主要为中海油等国内外海上石油企业服务;陆上通航全年投入飞机18架,执行海上搜救、航拍、海洋巡查、航空护林、电力巡线、警务巡逻、科学考察等飞行任务。
中信海直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7.49%、7.74%、8.16%,如果企业将自有的飞机资产对基金实现售后回租,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将销售所得用于归还债务或补充流动资金,还可以减少财务费用,使净资产收益率得以提高。
3.2业务拓展
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产业基金的资金实力,深挖现有领域潜在服务对象,多渠道开拓新业务,增加合同执行量,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业务模式简述为:如客户购买飞机,则由中信海直提供代管及其他衍生服务,如客户无力购买飞机,则由产业基金以融资租赁等方式提供支持,中信海直负责代管。在租赁的具体操作中可考虑合租方式,类似团购,由客户分别购买飞行时间,以此摊薄单个客户的成本,如一架直升机年飞行时间达400小时基本可以保证盈亏平衡。
4相关举措
中信海直可关注以下领域的业务拓展。
海上石油飞行服务:紧盯中海油等石油巨头进军国际,优化机型结构发掘深海商机。根据中海油“十二五”规划,拟投资8000-10000亿元,大部分用于建设海上钻井平台,中信海直业务将随之扩大。
航空护林:根据国家森林防火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以东北航空护林中心、西南航空护林总站为依托,租用至少30架直升机及固定翼飞机。西南航空护林总站与中信海直有着多年合作,双方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信集团正考虑与国家林业局在总部层面签订相关协议,因此中信海直有望承担更多的合同。另外森林武警部队亦有意扩充机队规模。
海洋维权:近期南海局势风云多变,国家维权行为逐渐增多,三沙市的设立凸显了国家维权意识,中信海直作为唯一海洋维权执法直升机服务商,将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引航服务:直升机接送引航员作业具有速度快、气候适应能力强等特点,目前全国引航系统中仅有上海、天津、连云港三家开展直升机接送引航员业务。前期中信海直和深圳发改委在合作研究通航产业发展课题期间与深圳港引航站进行过交流,一旦争取到深圳港的引航合同,将会起到巨大示范效应,以此为突破口可逐步扩展至南方各港口。
海上救助:交通部现有4支海上救助飞行队,自有飞机14架,拟扩充一倍规模,同时租用一批直升机。
警务航空:现有警务航空队约20支,未来将在全国较大城市逐步普及。中信集团与国内大部分省市建立有战略合作协议,可借此推进产业基金和中信海直为相关省市的警务系统服务。
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国家提出要建立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将基础条件好的通航企业吸纳进体系,依托通航企业,新增或租用一批飞机。另外还提出新建若干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包括航空护林站和海上飞行救助机场。中信海直要积极争取。
维修服务:产业基金开展飞机租赁业务,须设计交易条款,确定中信海直作为客户飞机的指定维修单位;产业基金按照客户选型购买飞机时,可帮助中信海直与飞机制造商加强业务交流和合作,以增加其维修资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