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义务教育法教案范文

义务教育法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义务教育法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义务教育法教案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目标,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以提升教师素质、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特色学校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为保障,全面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努力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工作目标:

到年底,基本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中小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办学条件及师资配备相对均衡,学校办学各具特色,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择校现象,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二)基本要求:

1、教育机会均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小学、初中年巩固率分别达99%、98%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年巩固率达95%以上。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在全日制公办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得到保证。全市范围内基本无择校,城区、农村超班额班级分别不超过班级总数的10%、5%。

2、办学条件均衡。基本形成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的学校布局结构;完成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3、师资队伍均衡。所有教师具备教师资格,全市中小学教职工执行统一编制标准,教师配备对农村偏远地区进行倾斜。学校配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学科的各类教师,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基本一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优秀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校长、教师能够按照规定接受培训,校本研修制度全面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得到保障。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

4、教育质量均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全面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制度,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城乡间、校际间义务教育质量无明显差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领导

为确保年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建立市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机制,教育、人社、编制、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工作,加强联动,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门负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发改部门要切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保障职能,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落实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国土、住建部门要优先保证学校建设用地,简化规划、建设审批手续。教育、编制部门要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及时做好编制的调整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能,大力支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努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一是经费保障。严格落实上级关于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稳步增长,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市财政按规定比例承担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不低于省定标准;新增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二是专项资金。上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落实县级配套资金。三是资金管理。各项教育经费管理规范、使用合理、下拨及时,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

(三)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一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坚持政府负责、公办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公办学校接收,并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权利。二是留守儿童教育。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完善结对帮扶、家长沟通联系和心理疏导机制,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努力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普及率和教学质量。三是困难学生资助与帮扶。落实各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学困生帮扶制度,确保将辍学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之内。

(四)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全面落实《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整体改善,到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要求。

1、学校布局规划

一是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稳妥推进布局调整,促使城乡学校布点更加合理,学生就学方便,办学效益提高。二是认真实施学校建设规划,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加快实施农村和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通过学校新建、撤并、建设寄宿制中小学、中心小学辐射教学点等模式,整合、集中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2、校园校舍建设

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及田径、球类等体育运动场地、设施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学校间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不含闲置校舍面积)差异较小;学校和教学点选址符合防灾避险安全要求,校舍建筑质量符合建筑标准、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防火设计规范;进一步健全校舍定期查勘、维修、改造制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全面消除所有学校和教学点的D级危房。城乡新建居民小区配套中小学校,要与旧城改造、新社区(新农村)建设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在确保校舍安全的基础上,以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为重点,积极实施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推进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促进办学条件均衡发展。

3、教育教学装备

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基本达到《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大力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全市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网络、班班配多媒体。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着力打造“数字化教育云平台”,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积极拓展教育网服务功能,做优网络办公系统、网络教研平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做好数字图书系统、数字仿真实验室系统、敏特英语学习平台。建立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基本形成全面支持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加强学科教学专用仪器装备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学专用仪器装备(包括信息技术、实验室等各种专用教室、场所及设施设备,下同)达到省定标准的基本要求,做好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的扫尾工作,教学仪器配备水平达到国家最新颁布的标准要求。以体育运动场地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学校运动场地及音乐、美术、体育、卫生、心理咨询等各类功能室、器材达到省定标准。

加强中小学图书室管理,按照省“办学条件”要求,配齐图书资料。推广微机化管理,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电子图书配备。

(五)优化配置,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落实《市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定期评选表彰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励广大教师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风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目的,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提高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师的执教水平。以深入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为载体,全面实施《市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师补充机制,教师招考岗位优先保证农村学校需求;继续加大对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面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全员培训、学科研讨、高级研修等活动。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继续深入实施城镇中小学结对帮扶和教师支教活动,教师凡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应具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大力实施名师带动战略,扎实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名师大课堂”、“送教下乡”等活动。

(六)力促教育质量整体提高

1、规范行为

严格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统一作息时间;按规定严肃查处违规办学行为;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控制学校考试次数,建立规范试题难度和学生作业量制度;建立开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和反馈指导制度;按规定认真制定、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择校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2、教学管理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教育模式。总结推广先进办学经验,通过新建优质学校、强弱结对共建、优质学校办分校、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等方式,大力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着力推进全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教科研协作机制,开展同课异构、联片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努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施评价制度。深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将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结果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

第2篇

一、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加对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加快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二、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将全区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责任明确、经费统担、保障有力、管理有序”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所需资金由区财政承担。

1.全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2.对符合条件的在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标准的杂费。

(二)做好公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1.对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子女和拥有《残疾证》的本区户籍学生,免交课本费、作业本费;对少数民族学生免交课本费和作业本费,上述所需补助资金由区财政承担。对因病、因灾造成的临时困难家庭学生,具体减免费用项目和标准由学校给予酌情减免。

2.对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以及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残疾证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免费提供爱心营养午餐,每餐补助标准3元,每月66元,每年以10个月计算。

(三)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足额到位。

确保公办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小学生均600元/年、初中生均800元/年)足额到位。根据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财力增长及教育收费政策调整等因素,适时调整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使中小学公用经费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小学公用经费所需资金由区财政承担。中小学经费支出管理按照《浙江省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教字〔20*〕84号)执行。

(四)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及地方财力等因素,按年度测定并安排我区校舍维修改造计划,所需资金由区财政承担。

(五)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根据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113号)精神,中小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我区公办中小学教师合理收入纳入区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和推进中小学教师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六)明确义务教育收费项目,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从20*年春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按标准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寄宿生住宿费。除了上述规定收费项目以外,学校一律不得收取春(秋)游活动费、国防教育(军训)费、爱国主义影剧费、困难班费、教辅材料费、学具费、校服费、保险费、体检费等代办收费和存车费、热(蒸)饭费、饮水费等服务性收费,相应的合理支出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

三、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在区教育局设办公室。区教育局、区财政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指导和协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贯彻落实到位。

(二)强化经费管理。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和资金支付管理制度,中小学以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各项收支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并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支出。建立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在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不准挪用公用经费、校舍维修资金发放教师津补贴。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区监察、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3篇

一、县级档案

县级档案按照《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试行)》(教督〔2013〕9号)4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9个评估要点整理归类档案资料,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县教育局各股室及有关县直部门配合完成。具体意见如下:

(一)根据业务分工,按照《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和县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对照29项评估要点,根据工作职责,由相关责任股室对应建立各项档案资料,最后由档案资料组汇总归档,形成县级迎评档案。

(二)相关股室要全面掌握评估指标条文,搜集整理各种过程性资料,切实把本股室印证性档案资料做全做好,同时注重股室间相互衔接,做好沟通,确保各类数据的前后一致与规范。

(三)相关股室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搜集各项文件资料,并统一制作电子目录,交由档案资料组汇总制作县级档案总目录。

(四)督导组查阅档案时,相关股室都要确定专人在场,随时为督导专家迅捷地提取档案,随时回应专家组的关切事项。

(五)县级档案数据必须以2017-2018学年教育事业综合统计年报为准。

二、学校档案

学校档案以国家、省、市督导检查学校工作用表为统领,完善常规档案,健全标准化建设档案,充实特色工作档案,各种数据之间、数据与实物之间要相互吻合,切实提供学校教育事业年报等法定原始资料和相关凭证,力求简明扼要、便于查阅,尽可能避免累赘与重复建设。

(一)常规档案:按照《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文件中相对应的不同类型学校指标体系完善学校常规档案。大体可分为:目标规划类、制度管理类、班子建设类、德育工作类、师资建设类、教育教学类、教研教改类、学生发展类、普及程度类、校园文化类、综治安全类、后勤保障类和家校合作类。而办学条件类可以划归标准化建设档案。常规档案除统计表格外不分年份,体现“常规”、注重“规范”、力求“发展”。所有资料要求A4纸大小,并且整理时要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先总后分,先汇总后表册的原则整理,同时需要注意,管理、制度类的资料,以现状为主,不可能每年制定制度,因此,以现状为主,涉及指标数据的必须与目前实际数据,也就是2017年教育事业综合统计年报为准。

(二)标准化建设档案:按照两类整理。一类是反映“自查自评”的过程性资料,包括自查自评报告、申报表,市县达标验收的过程性资料、市级下发的评估认定文件,学校平面布局图、显示学校布局、面积等相关数据、学校简介等。“省督导检查学校工作表”填写、审核、盖章后放置在“标准学校建设”档案前列,以便检查有关指标。一类是反应40项具体指标的内容。分核心指标、普通指标,严格按照《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细则》及《县中小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建设档案目录》(附件2)文件要求逐项逐条整理,力求有表有册,图文并茂。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将“核心指标”和“普通指标”按顺序统一整理为若干册,不一定划分很细。标准化学校档案建设各项数据以2017年年报数据为准。

(三)特色工作档案:主要体现学校办学条件、内涵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特色与亮点工作。呈现方式可以是特色工作活动掠影(专题片、PPT、影集、橱窗等)、校本教材、校报校刊、校徽校歌及各类师生作品成果等。原则上,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结合实际建设。特色学校档案建设是学校对自身资料和办学客观规律的科学而独到的认识,充分展示着学校的个性,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一是管理特色。以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实现高效育人为目标,形成符合本校实际、富有成效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行为和管理风格,促进了办学和教育效益的不断提高。二是教育特色。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推陈出新,五育并进或突出一育,并从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必备条件、操作要点以及评价标准和方法上形成相对完整的特色育人模式或特色教育品牌,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三是教学特色。围绕“轻负优质”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对教学内容、原则、过程、方法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教学思想和主张,着力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重点研究并取得突破,创造具有学校印记、成为学校特色的先进教学方法或形成强有力的学科品牌。四是课程特色。以完善课程形态、结构为主线,在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的前提下,开发开设各类个性鲜明、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拓展性、活动性、实践性、研究性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课程特色彰显学校特色。五是文化特色。从提升学校内涵、创建精品教育等角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或着力在学校设施设备建设、规章制度建设、文化氛围营造、活动平台构建、人际关系构建等方面突出校园文化特色,或依托当地自然和社会历史文化优势建设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等品牌,从而形成独特的“校风”。

(四)学校功能室档案:各功能室应和档案室资料相匹配,除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员职责和信息公示栏及墙壁文化之外,须有其特殊的要求。

1.各类实验室(含理化生、数学科学、地理仪器室和实验教室等):有设备目录表、实验一览表、课程表和实验报告单(教师批阅)、实验运行记录;仪器室有仪器药品登记清单、仪器借用登记册、仪器药品损耗登记、危化药品管理制度及使用登记、仪器柜分类标签、实验通知单等。

2.计算机教室:配备达到学校规模标准的计算机教室,健全计算机采购台账,有合乎课程开设要求的公用课程表。

3.音乐美术教室(含书法、舞蹈、国学诵读等):美术教室课区分美术器材区、美术活动区、美术展示区,器材区有管理制度、器材清单、配备表和活动课表、社团章程,展览区重点展示师生美术作品、美术教师简介。音乐教室参考美术教室分区设计,除管理制度、器材清单、教师简介、课表和章程之外,可配置音乐类书籍、乐谱及展示学校活动成果的图片、资料等。

4.体育器材室:有管理制度、器材清单、器材配备表、管理员简介、器材借用登记册,运动会、两操一活动等体育活动的计划、规程、成果等基本资料。

5.卫生保健室:有村医、校医聘书,学生体质检测档案(有表有册)和应急救护、流行病防治、健康知识宣传、疾病预防讲座等健康档案资料。

6.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制度、计划及开展教育、咨询档案资料,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人员信息及其培训和资格证书,心理图书、专业杂志,学生问题调查、个案访谈、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