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法
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要坚持无公害的防治思想,降低林业病虫害防治对农药的依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路线,采取低污染、低成本、高质量的防治方法,以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生产的影响,为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一、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人工造林的影响
造成林业病虫害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防御工作没有完善实施。人工造林导致林木树种过于单一,成为直接导致林业病虫害爆发的诱因。对林木种类的配置不尽合理,人工林群本身的防御病虫害和自我修复能力较弱,应对外来虫害的抵抗能力低弱,对区域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人工造林也存在着引进树种与当地地理气候条件不相符合的问题。树种的生存环境与实际所需不符, 同样也能引起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对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另外,我国人工林业管理政策不尽完善,人工林区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 使得林业病虫害的控制和预防没有做到及时、准确和科学,延误了最佳检测与防治时间,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与社会损失。对树种配置给予足够的重视,全面了解所辖林业的气候地理状况,完善人工造林相应政策等等,均可减轻人工造林对林业病虫害的促进作用。
2、人为因素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 市场对林木的需求日益增长, 需求增长促使企业为获取经济效益大规模砍伐林木,森林资源遭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被严重破坏,林群自身的抵抗与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被病虫害侵袭。同时,过量砍伐也会造成森林多样性破坏。经济增长也导致我国与国外贸易往来频繁。这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极大的条件。外来物种造成我国本土林业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另外,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害虫获得高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下降,林木自身的虫害能力也大幅度降低。最后,人工砍伐期限制过长也是林区病虫害滋生过多的一大原因。大量繁殖的林木使得森林负荷能力超载,给病虫害生长和扩散提供了条件。可见,不遵循林业发展的相应规律,过度伐树、过度养成林木、过度引入外来物种等等不科学手段均会造成林业病虫害,导致林木生长不良。
3、林业管理不完善
林业管理上的疏忽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一大阻碍。林业工程规划工作没有彻底完善导致很多日常管理工作不具有科学合理的执行体系。森林植被的维护与培养同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是在大面积的病虫害已发生时再采取措施, 产生了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林业管理工作的执行也存在各种问题,往往存在避重就轻、忽视重点、不能有效快速的把握根源的问题。林业管理部门缺乏科学性、体系性。林木没有合理有效的养护措施,为病虫害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林业管理工作忽视对林木病虫害的检测与防护,往往出现问题再补救。
二、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1、森林抚育及管理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坚持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根据地形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苗木,并尽量挑选长势较好、没有病虫害且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栽种,以充分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其次,要尽量保证林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尽量增加生物的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另外,为防止病虫害的产生和蔓延,必须要加强对林木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定期进行翻土和施肥,及时开展修剪和除草工作,并严格日常管理,杜绝人和牲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特别是要严格杜绝乱砍乱伐的现象发生,以充分保证企业财产,避免人为因素而对林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完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
人工林本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除了必要的扶育工作外,更要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林业病虫害检测预警机制,提高对病虫害的反应能力,避免和杜绝病虫害现象的蔓延。林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根据岗位制度定期开展林间巡逻工作,及时了解林区的空气情况、土壤情况及天气情况,并做好必要的统计工作。同时,林业企业必须要加强与天气监测站的合作,及时获取天气和气候变化信息,以做好必要的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针对病虫害的具体特征及时进行防范。此外,在检查和发现病虫害隐患或早期病虫害疫情后,要及时采取治理或者隔离手段,以避免危险性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
3、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科技含量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应该降低对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依赖,尽量提升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多样性,并强化林业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也可以采取生物处理方式即引入昆虫的微生物天敌,及时杀灭有害昆虫。目前,针对不同病虫害,市面上已经出现多种生物农药,林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次,可以采取引进益鸟的方式来遏制病虫害问题,如啄木鸟、麻雀、喜鹊和山雀等鸟类,都是大量昆虫的克星。林业企业可以建造大量鸟巢,吸引鸟类进入林业生态系统当中,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
4、对林木苗进行检疫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也需要从林木自身入手,加强对木苗的培育工作,保证木苗的存活率和抵御能力,以更好地抵御病虫害对苗木的危害。林业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林木苗的培育和检疫工作,积极培养抵抗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抗逆性强的木苗,消除病虫害的繁殖场所,增强木苗的抵抗能力。此外,在木苗的栽种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穿插种植的方式,将两种或者多种木苗进行混合栽种,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提升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还能够降低某一类病虫害所造成的影响,促进林木的健康、快速成长。
5、加强林业保护,禁止乱砍乱伐
国家应该加大林业保护,禁止乱砍乱伐。天然林业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比较强,然而由于大量的天然林业被砍伐使得病虫害的发生次数越来越多。要加大森林的防护工作,把森林害虫和森林培育结合管理,依照林木的生长日期和特点进行适当的砍伐。枯木进行及时的清理,对濒死木进行及时救治,避免病虫害的蔓延,合理的修枝对害虫的防治也起作用。及时改造生长衰弱的树林,提高森林的抗病虫能力。工作人员应积极培育林木苗,使得木苗得以健康成长,并努力培育优秀种类,培育出更加优良的木苗种类,减少林业并害虫木苗的侵蚀危害。而且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当前国家林业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病虫害入侵现象,极大的影响着林业总产量以及相应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了使国家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林业病虫害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要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极早的预防,积极展开林业的检疫,对农药的使用上加以节制,建立专门的病虫害防护体系,运用科学的手段加以控制,使林业病虫害得到良好防治,促进林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保证林业走在健康绿色发展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韩卫东.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
1.何谓森林病虫害
所谓的森林病虫害就是指其在生长发育阶段或者其产品与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其他生物的侵染或环境条件无法适应的情况,干扰甚至破坏了生理程序,导致植物在生理上、组织上与形态上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植物死亡,引起其他的损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森林病虫害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侵染型病害,主要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与螨虫等侵染的病害,其最大特征是传染性较强。
其次是非侵染性病害。就是指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环境中的水分、温度、光照等发生变化而导致的病害,没有传染性。
再次是衰退病,就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的生物或者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林木最终会死亡的一种病症。
总之,森林发生病害必须要由植物与引发植物发病的因素,缺乏任何一个都不会发生,森林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我们将直接引发病害的原因称为病源,间接的因素我们称其为诱因,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病源分为生物性病源与非生物性病源两种。
森林病害属于一种十分常见且较为普遍的自然灾害,在昆虫繁殖生长阶段,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使林木生长所需的养料供给不充分,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木材及副产品的产量都会受到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林木的死亡,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防治森林病害的方法
森林病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在管理中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在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时候除了要遵循国家制定的原则及采取的方案外,海必须要考虑到生物性因素、经济因素与生态因素。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要杜绝与铲除病虫害;提高植物的免疫与抗病能力;加强保护;提高治疗水平。
从发展的历程来看,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都是防治森林病害曾采用的方法,最初,化学防治方法十分普遍,而且效率很好。当初,化学药品的种类较少,剂量较小,但是效果十分理想,一次治理后较长时间不会复发,费用较低。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林木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间隔时间缩短,使得林业管理人员开始加大化学药品剂量,而且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成本也在逐渐增加,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损害林木的生长。利用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者抑制的生物技术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利用生物技术达到防治森林病害的目的方法十分普遍,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化学方法尽管效果好、收效快,而且使用便利,但是一旦使用不当就可能引发大面积的中毒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威胁到人的健康,同时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长期使用会使林木产生抗药性。而生物防治则不会出现这些缺点,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直接消灭害虫,而且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对人、畜、植物的安全都有积极意义,也不会杀伤害虫的天敌及其他生物,没有环境污染问题,不会使害虫再次猖獗,可以实现长期控制害虫的优势,在林区内使用生物制品可以在很长时间内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但这一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其效率较慢,人工繁殖技术复杂,效果受到自然环境及使用技术的影响,难以预料。
过去,防治森林病虫害多采用喷洒化学药剂的方式来实现目标,最初,可以在小投入的情况下获得大的收益,这也使得这一方法在全国都十分普遍,但是后期,植物的抗药性提高,化学药剂成本增加,导致防治效果下降,无法达到除虫的目的。人们开始研究心得防治方法,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成为较为认可的方法。所谓的物理防治就是运用射线、热处理、机械阻隔等方式达到治理病虫害的目的。生物防治则是运用动植物自然的生长规律,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激素治虫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防治;相关对策;提高产量
1 病虫害的防治管理问题
1.1 忽视用药方法
生产中,虽然果农对农药质量尤其重视,甚至要求购买进口农药,但却忽视了科学用药的方法。在保护性杀菌剂和触杀性杀虫剂喷药不细致、不周到、或喷不到药剂的地方,病菌和虫子接触不到药剂,难以杀死。对渗透性药剂和内吸性药剂喷洒更随意,虽然有药剂进入叶片,但是喷不到的地方,仍然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1.2 药不对症,喷洒部位不准
由于果农缺乏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在病虫害防治时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不知道发生了何种病虫害,如把霜霉病当作白粉病,把生理性病害当作真菌性病害,把细菌性病害当作真菌性病害,甚至把白绒蚧看作白粉病来治疗。(2)不知道用何种药有效,该用保护性杀菌剂时却用治疗性杀菌剂,该用内吸杀性虫剂时却用胃毒性杀虫剂,该用杀菌剂时却用微量元素,防食心虫的药剂不能用杀虫卵。药不对症,即浪费了人力、财力,又耽误了最佳防治时期,效果不好。(3)不能针对有效部位用药。防食心虫未喷到果凹处和对过的地方,防治红蜘蛛时,未喷到叶背等。
1.3 混配农药不当
农药混配既要考虑酸碱性,又要考虑离子间反应,更要考虑各类药剂成分及比例。如保护性杀菌剂与治疗性杀菌剂合理搭配、菊酯类杀虫剂与阿维菌素杀虫剂合理搭配,杀菌剂与杀虫剂合理搭配,微肥类与杀虫剂、杀菌剂合理搭配等,合理的搭配比例既能减少喷药次数,节省人力、财力,又能够增效。但在生产中,有的果农担心药剂质量有问题,防效不佳,就将多种农药混在一起喷洒;有的果农发现病虫发生严重,就将十几种药剂混在一起乱喷。混配农药不当不仅浪费资金,防效无保证,而且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污染果面,降低果品质量。
1.4 重视果部,不重视叶部;重视采前,不重视采后
因为种果树是为了收获果实得利,所以很多果农重视果穗,不重视叶片。采收前用药很到位,采收后就不再用药。其实,叶片和果实同样重要,保叶如保果,果实的生长和发育全靠叶片来制造营养,叶片遭病虫危害就制造不出营养,果实也就不能生长和发育,更生产不出优质高产的果品来获利。采果后叶片仍旧在制造营养,用于花芽分化、枝条老熟、根系生长和养分积累,为翌年丰产打下基础。一旦采收后不加强管理,叶片过早脱落,第二年就会发芽晚,叶片黄,枝条细,花絮小,坐果难,病虫害相对严重,难以丰产丰收。
1.5 重视地上,不重视地下
果实是靠叶片来制造供给营养的,而叶片要靠根部吸收营养和水分,因此,产量高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取决于根系的数量、健壮程度和管理程度。因此,重视土壤管理、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可以增强树势,增加产量,减轻病害的发生。
1.6 果农忽视规范防治
1.6.1不见病虫害不用药,见了病虫害乱用药
针对果园内果树的各种叶病、根腐病等,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通常多采用50%多菌录可湿性粉剂的杀菌剂,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50g~100g,稀释倍数1000倍~1500倍,第一次打药后可间隔7天再打第二次药;另一种为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杀菌剂,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75g~100g, 稀释倍数1000倍,第一次和第二次用药间隔天数为5天;第三种常用药是波尔多液的杀菌剂,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450g~750g,稀释倍数为0.6~0.7石灰半量式。针对鳞翅目幼虫、蚜虫和黑刺粉虱,一般多采用2.5%溴氰菊酯乳剂,毎667平方米用药量为12.5g~15g,稀释倍数为6000倍~8000倍,用药间隔天数为3天。
根据规律,病虫发生的前期预防和保护是做好做好病虫害防治最实际、最省钱、最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这个时期病虫害发生不明显,果农难以发现,等到病虫害已经严重发生或普遍发生果农发现时,便多次大量混和使用农药,这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污染了果品,甚至导致一些病虫害无法治疗。例如炭疽病和果实食心虫类害虫等,发现危害后已经没有办法,只能采取补救措施控制病虫不再蔓延。
1.6.2不管有无病虫隔一段时间用一次药
有的果农一年盲目喷洒农药十几次,用药无针对性,生产出来的仍为病虫果。
1.6.3治疗后看不到病菌即不再喷药。
1.7 高毒农药、激素仍在应用
当前,不少果农没有完全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喷农药不慎重,甚至错误认为农药越毒越有效,没有严格按照生产要求控制农药残留。不少地方仍然一味依赖激素提高单果重,造成品质大降,风味丧失,价格大跌,最终果农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生产高端果品,必须要有无公害意识,严格控制农药和激素,生产上以生物农药为主,优化栽培措施,避免使用激素,最大限度地提高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
2 相关对策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药剂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防治方法。其是防治果树病虫害最常见,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地防治方法。由于化学药剂可以迅速直接大量杀伤病原体及害虫,特别是当病害大流行、虫害大暴发时,使用化学药剂往往是尽快减少病虫数量的唯一有效办法。
2.1 使用化学药剂的好处
2.1.1适用对象广泛
几乎所有病虫害都有可选择使用的化学药剂。
2.1.2应用灵活方便
施用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且与其他防治方法相比费用较低。
2.2 化学药剂的类型
按照化学药剂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杀虫剂就是杀灭害虫的药剂。它又可分为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和熏蒸剂这几类;杀螨剂即专门用于防治螨类的药剂;杀菌剂就是用于防治果树病害的药剂,又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治疗剂。
2.3 使用方法,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拌种、土壤处理、根施、涂干和喷洒等
2.3.1拌种既可用于防治病害又可用于防治虫害
为防治病害拌种又叫做种子消毒。用五氯硝基苯、敌克松等拌种可防止多种果树病害的发生。为了防止地下害虫对刚播下的种子进行危害,果树育苗时一般可用有机磷杀虫剂拌种。
2.3.2土壤处理同样可用于防治病害和虫害
防治病害时也称土壤消毒,常用的药剂有敌克松、五氯硝基苯和高锰酸钾等。防治地下害虫时一般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
2.3.3根施和涂干主要用于害虫防治,多用于林木、果树刺吸性害虫的防治
用于根施和涂干的药剂应是具有内吸作用的药剂,如敌克松、根腐宁、枯萎灵等。根施时须在树干基部开沟,施用药剂后浇水覆土;涂干则必须先将树干的老皮刮去,用一定浓度的药剂在树干上涂成闭合药环。
2.3.4喷洒是最常用的药剂施用方法,包括喷粉和喷液
此法多用于杀灭的虫害或病害,也用于植物体的保护。多数药剂均可用这些方法施用。
3 注意事项
3.1正确选择农药品种
应根据药剂的毒性大小、防治范围、使用条件和防治对象选择适宜的药剂。比如,氨基甲酸酯类药剂防治叶蝉、飞虱效果较好,但对同是刺吸性害虫的蚧类和螨类则效果不好。
3.2选择合适的浓度和用量
使用化学药剂产生的种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与滥用农药有关,片面追求高死亡率,加大农药的使用浓度和剂量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适当减少农药的使用浓度和用量。
3.3选择适当的施药时间
适当的施药时间应是病虫害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和尚未造成严重危害时,而且天敌应处在较少或不活动期。
3.4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法
施药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有利于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杀伤天敌等不良副作用的方法,如涂干、根施或种子处理等。
3.5注意农药的科学轮用、混用
即不要对一种病害长期使用一种药剂,可轮换使用几种药剂,或将几种可混合的药剂混配在一起使用,这样可减少有害生物对农药的抗药性。混用的前提是混合后无物理及化学上的不良现象,如降低药效、发生沉淀等。客观、科学、全面地认识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可避免其不良作用的出现,并充分发挥其在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作用。
4 结束语
根据病虫发生规律,抓住病虫发病关键时期,认清病虫,对症用药,针对有效部位用药,既节约了人力,财力和物力,也提高了果树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杨林,杨昆,高老芬.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12(S1)
[2]蒙华贞.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生物农药的利用[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2(11)
关键词:园林植被;病虫害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园林建设的发展,一些园林植物病虫害也在不断发生,有的已经对园林植物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成为园林工作面对的一项重大难题。现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现状、遵循的原则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发展方向做一初步论述,以供广大园林技术人员了解和参考。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园林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常常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使得很多花类植物出现花苞坏死、腐烂,植物的茎叶呈现残缺不全和畸形,不仅使植物失去了观赏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绿化效果,有一些病虫害可以造成植物品种的质量逐年下降,并最终导致整棵植物死亡或者整片植物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居住环境,虽然使用化学药剂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止效果,但是很难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必须使用生物防治等可持续发展手段来提高防止效果。
有资料显示,香樟树极易遭受黄化病和袋蛾类虫害的侵袭,黄化病是一种全株类病害,主要发生在生长季节当中,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石灰或者垃圾偏多,植株严重缺铁,根系生长受阻。一旦出现此病,香樟树的嫩叶就会呈现黄白色,叶片的下部出现淡绿色,如果不加以及时的治理,严重时会导致整棵树的树冠变成黄白色,新生枝叶焦头,甚至枯死,使当地政府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必须对园林植物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防治措施来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从另一方来将这也是存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遵循的原则
由于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到园林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到城市园林生态建设,所以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但是在防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生态原则
生态防治是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科学地协调绿地系统中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增加物种多样性,实现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良性循环,达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该从园林生态出发,从病虫及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出发,综合考虑生态平衡及防治效果的关系,进而综合处理植物病虫害问题。
2、控制原则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在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自然调控,人为干预,是提高自然控制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栽植树种多样性的选择、栽植植物的合理配置、优质苗木的选择”等都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基础。
3、客观原则
在展开病虫害的防治时,需充分结合本地区的各种因素和病虫害生长发育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例如采取熏烟及喷雾时,应综合考虑有利于施药的气象条件,同时要抓住病虫生长发育最薄弱的环节进行,病虫害发病初期或害虫在初孵化至3龄之前抗药性最弱,是施药的最佳时期,同时要分清防治对象的类别,不可盲目操作。
4、效益原则
开展病虫害的防治目标在于以最少物力、财力的投入,来控制病虫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当发生病虫害时,要分清害虫是食叶、刺吸、潜叶性害虫
还是地下害虫;病害要分清是真菌还是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分清病虫发生的类别,采取适当的措施,都有利于病虫防治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园林生态城市的构建对于处于西北偏远地区的县市而言,处于起步阶段,从构建的过程来看,由于缺少经验,在布局、病虫害的防治上均存在一些不足。
1、缺乏全民参与性
园林植物归属权的多样化使防治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漏洞,很难做到统一协调。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园林处管辖范围的植物容易及时治理,而城乡结合处山地植物发生的病虫害很难及时进行防治,致使这些地方的受害植物成为病虫害的繁殖体。
2、防治困难
园林植物差异很大,因此对器械的种类和质量要求很高。例如对于人行道树的病虫害防治,要求喷药高度必须超过树冠的高度,很多药器械难以达到要求;又如天牛的插毒签防治等方法,由于树体高,虫口多集中在顶部,人力、物力、财力均不能满足需要,从而影响防治效果。
3、环境污染
用药不当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还会威胁人们的健康,使园林病虫害防治上适用的农药种类受到限制。因此,许多农林业上使用效果好的农药,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上却不宜使用。同时城市园林绿地或绿带往往是多种植物构成的,农药使用不当也会对某些植物产生药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因此,在不了解一些新型农药性状的前提下,不宜大面积使用。
4、人工防治病虫害存在一定的缺陷
比如防治天牛砍伐病枝、截干等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虫口数量,也是目前西部偏远城市广泛采取的措施,但同时也破坏了树形,失去了植物的整体美和破坏了植株间的协调性。
四、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发展
1、坚持可持续发展
植物――病虫――天敌间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法则,存在某种自然控制关系,使病虫种群密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波动。只有病虫害的危害后果超出经济阈值方可考虑予以防治。防治上要求100%的防效是不科学的要求,它必然会导致生态失衡,造成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的严重后果,要达到持续的、有虫不成灾的效果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时,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辩证地看待环境、植物、病害、虫害、天敌和各种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可持续发展,从控制病虫害的基础抓起,把病虫害防治纳入园林建设总体工程范畴。
2、加强综合治理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科学的种植和管理,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在绿化设计时,从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依据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和发展的环境要求,抓住影响病虫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科学种植、管理,营造出有利于园林植物和病虫天敌发生繁衍的生态条件,达到预防或减少病虫发生的目的。其次,要加强生态手段防治园林植物病虫的研究,大力开展生物防治。利用害虫天敌,选用生物农药和化学信息素来防治园林害虫,利用化学信息物质来控制害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园林植物害虫持续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多种因素综合考量
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生态调控、综合防治以及害虫生态治理的角度考虑,仅以杀害有害生物个体为唯一目的的做法,不是最佳的防治效果,它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因此必须以生物间动态平衡规律去考虑防治措施,防治病虫的目的不是消灭害虫,而是要控制病虫,使其不对园林植物造成明显的危害。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预防放在第一位,把防治作为预防的补充。
结束语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情况复杂、要求较高的系统性工作,不仅需要园林的管理者具备加高的责任感,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不同季节的病虫害情况和防治措施,而且还要在工作中充分考虑人与生态环境等突出因素,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其应用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止中,提高园林植物的质量,促进生态的平衡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道标,张昊民.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深圳农业信息网,2013,(2):42-45.
关键字:核桃种植;病虫害;防治办法;
前言:核桃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强健大脑的功效,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钙、磷、铁等元素,成为人们喜爱的坚果类食品,核桃除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以外还能够进行雕刻成为工艺品,因此核桃种植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销售市场大,市场价值高。因此,从事核桃种植的企业或个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核桃种植的病害、虫害的种类也在增多,病虫害的发生率也在提高,这无疑对核桃种植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有效地防治病虫害需要注重预防工作,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在预防工作中,需要定期检查核桃种植苗,还要对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治疗病虫害的技术,在病虫害发生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防止扩大的解决措施,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1.有效预防病虫害
1.1注重栽培期的管理
病虫害的预防需要从一开始就进行,占据时间上的优势,把握先机。在选择种植地点时,不仅要选择适合苗木生长的环境,更要注重是否迎合了病虫害产生、繁殖的环境,要避免为病虫害构建温床情况的发生。苗木的选择更需要细致,在开始就对其进行检查,防止后患发生。在栽培期中,需要对苗木进行综合管理、时时监控、定期病检查。检查工作要细致,不可走马观花,在最大程度上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此外,还需要定期对气候、土壤、水分、光照、肥水等影响核桃苗木生长的因素,对各个因素进行监控。核桃种植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这也是病虫害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地区,因此核桃种植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在栽培期就应该受到重视,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悉心培植苗木,使其健壮,那么核桃苗木的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会提高。除此之外,核桃苗木的培植需要定期修理枝条,及时剪除相对瘦弱抵抗病虫害能力不足的或已经感染病虫害的枝条,减小感染区域。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喷药预防,通过药物的介入,减小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1. 2抓住重点,全面兼顾
苗木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中,不仅自身的生长情况有所不同,周围的环境也会有所不同。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不同的生长环境中,苗木可能面临不同的病虫害威胁。更重要的是,苗木在同一时期可能面对的并不仅仅只有一种病虫害的挑战,往往多种病虫害都有发生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栽培人需要认真分析当下形势,病虫害的预防需要有主有次,重点防治发生可能性大、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强、传染范围易扩大的病虫害。当然,相对危害较小的病虫害也不能掉以轻心,也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在预防工作中,针对性要增强,警惕性要提高。另外,病虫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受气候条件因素影响较大,因为病虫害的发生往往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气候中要正确防治在这种条件下适宜生存的病虫害。总之,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细致的分析能力,因地制宜,既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最主要的病虫害威胁,又要统筹兼顾,把握全局,对次要的病虫害威胁也要引起重视。
2.有效治疗病虫害
2.1有效治疗病害
就目前来看,核桃种植面临的病害威胁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炭疽病,核桃苗木在患炭疽病时,核桃的果实会遭到严重破坏,叶、芽等也会遭到破坏,一般在夏初到夏中发病。这种病会使果实形成病斑,严重时会导致果肉变成黑色或者干瘪,最后果实脱离苗木。炭疽病的防止方法是,对感染的果实和叶片及时处理、烧毁,以免扩大感染范围。改善环境条件,采取松缓土壤、修剪多余的枝桠,使苗木处于空气流通、光照适宜的环境。自6月下旬开始到采果前半个月,每隔15~20d 喷1次1U1U200倍波尔多液或 0.3~0.5°Be石硫合剂,连续喷2~3次。另一种叫做核桃腐烂病,又称“黑水病”,会破换苗木的枝干,病斑形成在枝干上,颜色逐渐变深。核桃腐烂病的防治方法是,发生时要尽快处理患病的果实、树枝、树干,避免感染扩散。适当加强肥料灌溉,增强苗木的抵抗能力。在用药方面,在核桃生长过程中,可以用50%多菌灵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涂40%的石硫合剂 0~50倍液。除以上介绍的两种之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名称为白粉病,这种病害会破坏叶、幼芽和枝梢,叶片会提前脱落,甚至引起苗木死亡。发病时,以半个月为一个周期,喷洒25%的粉绣宁500-800倍液,发病情况较轻时喷施两次,严重时喷施三次。不同病害的发病特征有所不同也有相似的地方,因此辨别时需要格外认真,仔细观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2.2有效治疗虫害
虫害的种类相对病害的较多,总量有150多种,但常见的有二十多种,造成危害比较大的虫害种类主要有金龟子、桑天牛、核桃举肢蛾、大蚕蛾,刺蛾、云斑天牛等,本文对其中几个具备代表性的虫害的去除方法进行分析说明。金龟子虫害从三月上旬持续到七月中旬,幼虫时期会破坏植质或植物嫩根,成虫时期破坏叶片。可以采用挂虫灯的方法诱杀成虫,药用方法可采取99%机油乳剂150~2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云斑天牛会破坏核桃苗木的枝干,在夏初时节可使用黑光灯引诱成虫,再对其进行捕杀。也可使用绿色威雷300-400倍液对树干进行喷施。另外,啄木鸟可以以云斑天牛为食,可在培植基地饲养适当数量的啄木鸟来控制金龟子的数量。对于核桃会破坏果实,造成果皮发黑等状况,严重影响核桃的成长。核桃举肢蛾的生长与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喜阴喜湿,因此在阴雨天气较多的时段要特别注可在冬末春初时消灭虫蛹,同样可以采用挂虫灯的方法诱杀。也可以投放松线虫、赤眼蜂等捕食核桃举肢蛾的昆虫。虫害防治的主要是采用挂虫灯、放天敌、用药的方法,虫害的防治一定要针对不同虫种的特性,并且同种虫类对其幼虫和成虫的防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结语:病虫害对核桃有着极大的破坏性,一旦感染区域扩大,损失将会惨重。对核桃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本文主要预防工作以及几种主要的病害发生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几种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核桃种植病虫害防治提供方法的指导。最重要的是在培植时期正确施肥,培养健壮的苗木,能够抵御病虫害的侵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对我国核桃种植提供一些借鉴,减少由于病虫害对核桃种植造成的损失,并推动我国核桃种植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l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06-01
病害和虫害简称为病虫害,常被林业工作者称为“不冒烟的火灾”。若不重视林业病虫害的防范,不及时治理病虫害,会对森林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据林业调查统计,河北省每年林果业病虫害发生面积高达93万hm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高于森林火灾,近几年来林业病虫害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面积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了木材的数量与品质,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建设理念。因此,防治林业病虫害成为了当下林业工作人员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林业病虫害造成的灾害往往是突发性的,在灾害发生之前很难对病虫害进行预测与防范。只要稍微疏于监管,没有在病虫害初期发现并治理,便会造成暴发性的严重局面,使防治工作常常陷于被动局面。现如今人造林树木种类单一,森林对病虫害的自身抵御、修复能力低,再加上河北省近年来的冬季气温偏暖,害虫越冬存活率提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与发生面积有所上升。由于人工造林,树木的种植往往是区域集中而种类单一的,所以通常暴发的林业病虫害都不是单单局部的灾害,病虫害传播速度非常快,会对林场内树木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据林业调查显示,河北省林业外来害虫(如美国白蛾、柳毒蛾、杨叶甲等)已达100余种,这对林业森林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带来非常大的危害,破坏了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病虫害种类繁多并具有复杂性,对于不同种类的害虫要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这也增加了林业防治难度。同时,在长年的病虫害治理下,虽然能够短暂地控制灾害的发展,但少数害虫在长期的药物压制下具有了抗药性,这些害虫会反复出现,并且造成的灾害越来越严重。
2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科学、环保地防治林业病虫害要从预防开始,主张“以自制衡”,保护害虫的天敌生物,灵活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手段治理,并且少用化学手段,将森林生态控制在一个平衡的位置[1]。
2.1 提高营林技术措施
防治病虫害,先要从“防”做起。做好预防措施,首先要做好消毒工作。林场在栽种种苗时,可选种抗病品种或是进行育苗消毒,这不仅能保障种苗的健康,还能增强树苗的生长能力。苗圃里的土壤存在病源,在栽种之前要做好土壤施肥与消毒措施。除了做好消毒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逐步调整森林的结构,逐步将树木种类单调的林场改造成混交林,逐步使其成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使森林自身拥有一定的病虫害防护能力。
2.2 提倡生物治理
生物防治的重点在于保护天敌生物,利用生物治理林业病虫害,实质上就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调解,也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将其消灭,这也是所提倡的“以自制衡”。最常见的天敌生物治理措施是“以鸟制虫”,这是生物防治的传统手段,有着经济、环保等特点,符合可持续防治的理念。在害虫数量、密度较低时,“以鸟制虫”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治理效果,但人造林的环境不如混交林适合鸟类居住、繁殖,所以必须要对天敌鸟类进行人为招引,以增加鸟类数量[2]。
除了利用天敌鸟类防治害虫,也可利用其他生物防治手段,比如可以利用昆虫类天敌,如用赤眼蜂、茧蜂防治松毛虫,利用茧蜂防治舞毒蛾,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防治。
2.3 结合物理治理
林业病虫害的物理防治具有无害、无污染、效果直接等特点。在害虫个头大、数量密集、易捕捉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捕杀并结合其他的治理方式。针对传播速度快、繁殖扩散迅速的害虫,可以采用物理隔离的方法,在受灾区附近建立起有效的无寄主隔离带,保护受灾的林区。同时,还可以针对害虫特点对其进行诱集并捕杀,例如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和利用信息素对害虫进行诱杀,这种方法见效快并且经济实惠[3]。
2.4 尽量避免化学治理
利用农药等化学手段治理林业病虫害,可能会增强害虫的抗药性,导致灾害反复来临并越来越难治理,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将化学防治手段作为急救措施,尽量只在森林中出现害虫数量急剧增加而其他防治手段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并且在运用化学方式措施时要尽量选用无公害、无污染的药物,避免造成森林的二次伤害[4]。
2.5 加强森林监测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仅包括“预防”与“治理”,还包括日常的检疫与监测。对树木的检疫是防治病虫害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定期进行植物检疫工作,并采取严格的检疫,才能及时发现并预防病虫害发生,确保森林生态健康。同时,还要灵活运用科技手段,监测害虫生长动态,观察木材变化,并结合地形、气候、时节等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并及时通报预测结果,及时预防灾害现象,将灾害扼杀在初期,减少病虫害发生[5-6]。
3 结语
随着人工林场的兴建,人造林面积增多,每年林业病虫害造成的受灾面积居高不下。因此,探索环保、高效的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方法成为了当下林业工作人员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研究防治林业病虫害时,首先要了解病虫害的产生特点,在预防与治理时都要做到因地制宜,在不同环境里灵活、科学地选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同时,要加强林业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地进行树木的检疫与森林的监测工作,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参考文献
[1] 张平,王晓丹,方国辉,等.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浅析[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7):54.
[2] 罗小红.建立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6(4):53-54.
[3] 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2012(11):205-206.
[4] 平,卞黎霞,龚宁,等.崇明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9(2):119-126.
关键词:大棚蔬菜;病虫害;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大棚温室等保护地设施蔬菜的特殊生态条件,为蔬菜病虫孳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明显增加,并日趋猖獗,成为设施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质量和市场供应,给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做好棚室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近年来,我国蔬菜面积迅速扩大,品种日益增多,栽培方式多样,复种指数提高,特别是大量种植保护地和反季节蔬菜,使得多数蔬菜得以周年生产,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蔬菜作物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致使蔬菜病虫害的种类增多。当前我国已报道的蔬菜病虫害有200余种,其中常年发生的病害有70多种,虫害有50多种,几乎任何一种蔬菜都可遭受病虫害的侵染。另外,由于蔬菜种类增加、保护地面积扩大、栽培方式多样、反季节栽培及国际交流频繁等缘故,造成原来一些次要的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还有因长期、过量、单一使用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越来越强,给防治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保护地设施一经建成,不易挪动,而棚室内蔬菜品种单一,主要是黄瓜、番茄、菜豆等,轮作困难,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数量增多,如枯萎病、疫病、核菌病、线虫病等,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病情逐年加重。如黄瓜枯萎病近年普遍发生,有些棚室的发病率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棚室密闭条件好,棚室内水分不易散失,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下降1℃,湿度提高3.5-4%,棚室的高湿使叶片表面常时间结雾,这对多种病害的发生很有利。如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都明显重于露地。
3、保护地为病虫提供越冬场所。一些病虫在棚室可常年繁殖危害。如温室白粉虱在露地不能越冬,温室为其提供越冬场所。
4、棚室蔬菜上不合理的使用农药,长期使用单一的品种,促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病害加重,虫害猖獗;有些农户常时间几种农药混配使用,一旦病菌对其产生抗性就无药可治,甚至产生药害,如黄瓜霜霉病采用克露加甲霜灵—锰锌,一旦控制不住,就很难有特效药进行防治,就会加重危害,严重的就会绝产。
5、保护地内混合种植,茬口不齐,不注意清洁田园,任意丢弃病果、病叶、病株,人为传播病害,如黄瓜套种芹菜(叶菜),芹菜湿度大,黄瓜容易感染霜霉病,很难控制。栽培密度大,植株纤弱,抗逆性差,通风透光不好,品种抗病性变异等,都促使棚室病害重于露地。
6、塑料棚室不认真进行土壤消毒,土壤中残留病菌多,种子表面带菌不进行消毒处理;在培育秧苗时不进行配土,育不出状苗,不考虑科学管理,尤其是不科学用水(阴雨天不能灌水),不科学用农药(阴雨天喷药,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加重病情),不能创造合理的生态条件,也是病害重的重要原因。
三、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利用农业管理手段和栽培技术,创造适宜蔬菜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生存繁殖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避免病虫的发生或减轻病虫的危害。
1.1选择抗病良种
在选择适销对路、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前提下,应选择丰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品种。
1.2选择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生态条件良好,无工矿企业污染源,远离医院、垃圾和主要交通要道,保护空气和灌溉水清洁;基地菜田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的规定。
1.3轮作倒茬
不要重茬,要合理安排茬口和不同种类蔬菜、不同抗性品种的布局。
1.4消毒
(1)种子消毒。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选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阳光晒种、温汤浸种、干热灭菌等。
(2)床上消毒。彻底清洁田园,因地制宜地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园土、腐熟农家肥;苗床也可利用太阳能,蒸汽等进行高温消毒。
(3)棚室消毒。定植前用DDV乳油拌上锯末,按比例与硫磺粉混合并点燃,密闭24小时,彻底放风后定植,或定植前及生长期间用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80克,密闭熏烟消毒等,可防治多种病虫害,架材可用福尔马林消毒,也可采用高温闷棚。
(4)肥料消毒。可以采用高温堆肥、发酵等措施杀灭肥料中的病菌、虫卵及害虫。
1.5培育无病虫壮苗。采用营养钵育苗,寒冷季节要提高地温,促使根系发达,增强抗病力;网纱覆盖苗床,减少病虫发生。
1.6水肥管理。保持氮、磷、钾肥适当比例,增施腐熟有机肥,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以增强蔬菜的整体抗性。
1.7生态调控。改进栽培方式,加强管理,控制温室、大棚的生态条件。如改良土壤、深耕细作、合理密植、地面覆盖、深沟高畦、微灌或暗灌以及通风降湿、高温闷棚等措施减轻病虫害发生。
2、开拓无害化防治技术
2.1应用防虫网
应用30目、40目、50目聚乙烯防虫网,设计探索防虫网全棚覆盖,天膜接裙边网纱,小拱棚防虫覆盖技术,均有效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白粉虱发生,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夏秋季速生青菜栽培基本可以做到不使用化学农药。
2.2种植诱集作物
如芋艿和碱蓬,可诱集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集中产卵,人工扑杀,可压低虫、卵基数。
2.3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加诱虫包。频振式杀虫灯加诱虫包灭杀技术是物理、生化结合的创新技术,据统计,单灯15d诱杀斜纹夜蛾3158头、甜菜夜蛾2235头,控制面积2hm2,极大地减少田间虫卵量。
2.4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技术。性信息素以防治三大灾害性害虫为目的,在大田四周每50m设置1枚诱蕊,田间防治效果虫、卵量减少58.54%,株害率减少51%。
2.5试验应用纸质黄板粘卡。引进试验设施中防治微型昆虫的纸质黄板粘卡,经试验,每只棚视作物配置,一般黄瓜大棚挂2250块/hm2,可起到很好的杀虫效果。
3、化学防治
3.1正确选用药剂
根据病虫害种类、农药性质,采用不同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来防治,做到对症下药。所有使用的农药都必须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不要使用未取得登记和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特别是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
3.2选用无毒、无残留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1)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药。如B.T.、8010、白僵菌、菜丰灵、昆虫病毒、天霸、天力二号等。
(2)选择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如:抑太保、卡死克、除虫脲、灭幼脲、农梦特等。
(3)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敌百虫、辛硫磷、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等。
(4)在灾害性病虫害造成毁灭性损失时,才选择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速灭杀丁、天王星、敌克松等。
3.3掌握施药时机。根据病虫害的发病规律,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施药,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看天气施药。一般应在无风的晴天进行,气温对药效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施用农药。
3.5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1)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同,一般是夏季为7天、冬季10天左右。
(2)严格按规定施药。遵守农药使用的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限次等事项,不得盲目更改。
(3)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农药应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施药人员必须全身防护,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擦嘴、擦脸、擦眼睛;每天施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鞋帽手套,漱口,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4、生物防治
4.1昆虫天敌
如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菜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草蛉可捕食蚜虫、粉虱、叶螨等多种鳞翅目害虫卵和初孵幼虫,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捕食性蜘蛛和螨类防治螨类;瓢虫、食蚜蝇、猎蝽等也是捕食性天敌。
4.2微生物防治
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可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昆虫病毒如甜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防治甜菜夜蛾,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防治棉铃虫和烟青虫,小菜蛾和菜青虫颗粒病毒可分别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阿维菌素类抗生素、微孢子虫等原生动物也可杀虫。
结束语
任何一种防治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依靠单一的方法防治病虫害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来控制病虫害,是大棚蔬菜生产的关键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军民,林森,樊勇,等.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试验[J].湖北植保,2013.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22
蔬菜种植业近些年来实现了良好的发展,蔬菜的种植以及管理也逐渐发生变化,蔬菜病虫害问题也逐渐增多,使得蔬菜遭受极大的损失。当前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多,各种蔬菜栽培技术快速发展,连作、重茬等问题增多,使得病虫害有了出现生长的机会。
1 蔬菜病害及防治
1.1 病毒病
这是一种系统性的病害,出现这种病毒病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脱毒种子以及蚜虫的防治是最为主要的原因。短截,增加施加磷肥的数量,能够使植株的营养结构得以调整,使植株能够快速生长,使得植株的抗病能力得到提升,对于病毒病的防治是极为有利的。病毒病一般在温室中发生的比较严重,可以随着水冲入高锰酸钾,使用量为7.50~12.25kg/hm2,[1]使病毒病得到有效地抑制,避免其更加严重。
1.2 灰霉病
一般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主要出现在番茄、黄瓜上,如果遇到连续的阴天,不能够及时的防治,就会使灰霉病大面积出现。要防治这种灰霉病,就需要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通风降温,将病叶、残花等摘除掉,然后将其带到田外集中性的处理。出现灰霉病之后需要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应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避免病菌短r间内就对药剂产生抗性。
1.3 白粉病
白粉病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出现的病害。白粉病主要是白粉虱传毒造成的,为了防止这种病害就需要杜绝虫源的出现,将育苗室与大棚等相分离,育苗之前要彻底做好熏杀害虫、清理杂草的工作,用尼龙纱将通风口密封,避免白粉虱进入到大棚、温室中。作物定植前,要清理干净枯枝落叶,并进行焚烧。此外可以利用黄油板诱杀白粉虱,还可以喷洒药剂,或者是熏蒸。
1.4 枯萎病
枯萎病在保护地蔬菜种植中是经常出现的,发病损失能够达到45%左右。如果发病条件合适,损失甚至会达到85%以上。要防治枯萎病,就需要在选种时挑选抗病能力比较强的品种,处理好土壤,通过高畦深坑的方法进行种植,地下水位要降低,避免下雨之后出现积水,保证畦面土壤的通风性,减少病害的出现几率。开始出现病害时,需要对基部的叶片进行疏剪,田间植株、畦面做好通风排湿的工作,对病菌的发生、传播产生限制,使病害危害减小。将病株拔除,并使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2],7d左右喷洒1次,连续3~4次。
2 蔬菜虫害及防治
露地虫害的发生要比保护地严重。露地蔬菜虫害主要有菜青虫、棉铃虫、小地老虎、小菜蛾、菜蚜等,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小菜蛾和菜青虫。由于菜农不能很好地掌握防治时期,使得害虫越冬的数量增加。保护地的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蜗牛、菜蚜、潜叶蝇等。潜叶蝇的发生以及危害是极为严重的,[3]其危害有着比较强的特殊性,使得防治的难度比较大。
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科学的使用化学农药,明确不同地区化学农药的使用情况,检测病虫对于常用药剂的抗药性,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化学防治方法,使用低毒、低污染、高效的农药。根据杀菌剂的抗药性,对防治策略进行适时的改变,每年重点监测菜区,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用药方案,延缓虫害的抗药性。
此外还需要通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绿色的防治手段,减少蔬菜中农药残留,避免其超标,防治其对环境、人以及牲畜的危害。减少盲目、随意使用农药,了解防治的关键时期,提高蔬菜虫害的防治效率,提高蔬菜的产量以及质量,满足人们的菜篮子需要。
3 结束语
当前蔬菜种植的面积逐渐扩大,蔬菜种植的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蔬菜种植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制约性的因素,比如品种选择不科学、肥力不足,水资源灌溉不到位,连作过度,以及蔬菜的病虫害问题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蔬菜的生长质量。其中蔬菜病虫害是最为严重的,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在蔬菜种植中减少病虫害出现的机率,有效防治病虫害问题,减少蔬菜种植中的损失,保证菜农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31
引言
林业是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进行培育和保护森林,并利用其本身优势起到林木保护作用的部门。目前随着林业面积的不断扩张,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和原因探究也是林业部门刻不容缓的工作之一。本文通过对林业病虫害情况的简述,追寻其发生原因,进而找到好的可以防治病虫害的办法。
1 林业病虫害情况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绿化的要求,城市人工造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加之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国家林木面积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林业在火灾、水灾、病虫害等方面的防范工作。本文主要研究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和防范。
近几年人工造林面积逐年增加,人工造林的特点是树木间密度适宜、树木种类比较单一、林木结构简单等;而这些特点也造成林业维护人员消耗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面积逐年递增,也是病虫害工作难以开展的原由之一。
随着人们绿化意识的增加,休息时间开始走出家门进行野餐或者聚会,这些人为社交活动的增加,也会带来病虫害。就像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加,美国的亚洲鲤鱼一样,这在美国无异于破坏生态环境的“病虫害”。[1]
打农药是现代农业、林业常用的防治手段,但这种方法在杀死一部分病虫害的同时,也为病虫害增加了抗药性,防治工作的难度也会加大。
所以林业病虫害的防范不能单纯的依靠化学方法,应依据科学的管理方式减少病虫害对林业的伤害。
2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经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影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林木类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单一医治可能导致其他病虫害的爆发,故无法针对单一虫害进行医治。其次是其生存环境复杂,制止病虫害的发生也不能破坏原有的林木生存环境,故只能从其的发生原因入手。而病虫害难以根治及其产生原因在以下几点:
林业的病害多为有害菌类,虫害多为昆虫,而菌类和昆虫的繁殖速度快,也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进化,难以对其进行根治。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达80余种,其中包括美国白蛾、蝗虫、螨类、蛾蝶类幼虫、松毛虫等,都是对林业有着巨大破坏力的病虫害,而且这些病虫害绝大部分是凭借着大自然在进行传播,防治工作难度加大。
人工植树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单一林木面积的增加,所引起的林木品种结构简单,防护系统较低,容易造成病虫害范围的增加,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收效甚微。尤其是现在全球气温回暖,冬季气温普遍回升,昆虫虫卵的越冬存活率越来越高,春季的突发性虫害面积也会扩大。[2]
林木人工种植面积的增加,意味着林木的管理活动也要增加。但目前我国缺乏对人工种植林木的科学管理,也缺少管理林木的人才。因而导致林木生存环境恶化,卫生情况堪忧以及病虫害的大量滋生。
由于病虫害繁殖速度快、涉及面积广,难以经过一次或少数几次的治理有效根治;而且会有不定期的爆发风险,此种爆发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支持下难以预测。
3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通过对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的细究,l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范工作:
林业部门需要在先进设备的支撑下,对所检测地林木的生长环境、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利用科学的方式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推测,提前做好病虫害发生后的防范措施;还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前提前做好预防,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数量。
人工造林前,提前根据当地环境对林木种苗进行多品种选取,种植过程中选择多品种林木种植,维护林木的生物平衡,增加林木结构本身的制约性、复杂性和防护性。
昆虫中有害虫也有益虫,要对对林木有益的昆虫进行保护;并增加病虫害天敌的培育和保护,可以从生物品种方向上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抑制。
增加育苗的防虫处理,以及林木的检测工作,引进先进设施和科学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加强人工种植林木的管理和检疫,引进科学管理方法,利用新进技术和工作模式对病虫害防治展开工作。但同时要根据当地特有的病虫害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研究,了解其习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工作。
4 结语
退耕还林已经是国家保护林木资源的主基调,所以在做好火灾、水灾防范的同时,林木病虫害的防范也要积极展开。病虫害的防治应根据不同林木的生长环境,因地制宜,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在治理病虫害的同时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利用科学方法、先进设备提前检测,以混交林为主的生态防范,辅以病虫害天敌和药物等防治方式。唯有如此才可以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最有效的治理,也能维护好国家的林业生态环境和生物结构,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稻 病虫害防治 提高
水稻作为一种人们非常喜爱的主食,经常出现在大家的餐桌上。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深受爱戴。水稻产量的多少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市场价格和供给,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产生,使得生态气候逐渐温暖,越来越适宜害虫的生存。不同的种植方式、方法和对病虫害预防、控制手段的不当也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坚持农药减量与保产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与生态统筹,节本与增效兼顾。
一、影响水稻产量的病虫害发生因素
工业生产导致环境污染,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适宜的温度是很多生物生长繁育的条件。危害水稻等农作物的害虫也在其中,在温暖的大环境里,它们的繁殖速率提高,生长速度加快。适宜的温度也促生了很多细菌病菌的生长,于是它们共同影响着水稻的产量。
二、病虫害的种类
病害有好多种,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纹枯病、稻曲病、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绵腐病等。虫害类型又以稻飞虱、稻三化螟、稻卷叶螟等尤为显著。
三、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现状
(一)轻病害重虫害
相比较虫害发病的明显特征,水稻病害的防治往往会被忽略,例如由灰飞虱隐藏在苗株根部所引起的条纹叶枯病。如果在前期被发现积极防治就不会出现由局部扩散到全部的条纹叶枯病。
(二)重后期轻前期
许多水稻病害的防治如果在前期被发现防治,就不会导致后期虫子生长虫龄不齐、虫子品种多样,造成不好根除的局面。许多农民认为前期有分蘖,可以不用防虫,但是事实却是截然相反。
(三)轻综合防治,重视药剂
由于缺乏综合全面的考虑,很多种植户没有想到在育苗时就可以选择抗病的品种,种植时采用宽株窄距的方式来防治后期出现的稻纹枯病,农户们大都只是在水稻生病时用农药围追堵截杀死的病虫害。其实完全可以从育苗、种植方式还有延缓种植期等方面来防治。
(四)重防治日期,轻药种选择
农户们一般都是在植保部门下达的防虫时间内进行防治,然而对于防治药品的选择却疏忽大意。由于农药品种的多样性,杀虫治病效果存在差异,农户相对缺乏专业知识,农户自主选择的产品不一定具有同等的效力,这样一来防治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三、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普遍有以下几种
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还是遵循防为主,治为辅助的方式,从育种到施肥、浇水等合理选择安排。出现问题时用物理配合生物、化学等方法共同的防治。
(一)苗株品种的选择
在水稻育种的初期需要选择适应性强一些、抗病性也强而且高产的品种来种植,例如一些深两优5814、广八优165等抗稻褐飞虱病的品种,抗水稻瘟病的汕优94-4,穗丰占681对于预防白叶枯病也有很好的效果。播种前将所有种子在农药或者温水里泡一泡,能预防某些病菌对水稻的传染。
(二)水稻科学施肥
稻田里的施肥需要注意有机肥、无机肥合理配比,并且与氮磷钾合理搭配,配合测土配方施肥,满足水稻对于养分的需求。还要注意某些含氮量高的肥效,对于某些病虫害发生率会有增加,只有合理搭配施肥才能让水稻生长态势良好。
(三)水分合理灌溉
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调节田间的气候。例如水稻各个时期所需的水分不同,可以用薄露灌溉或者干湿交替灌溉方法。
(四)绿色防控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用自然天敌的控害技术:利用寄生蜂还有寄生蝇来干扰害虫种群,对其进行抑制。还可以用信息干扰素,干扰害虫,降低繁殖率。生物防治没有环境污染,选择性较高,对于病虫害防治有长久作用效果。一般30天内,不打农药,培育天敌的繁殖,过了30天,可以适度喷洒。还可以采取稻鸭共存的饲养方式,在水稻分蘖非常旺盛的时候,每667亩可以放养15天大的小鸭子15只,通过鸭子在田间的飞行采食来抑制稻飞虱,而且还可以给稻田除草。
(五)绿色防控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是区别于化学防治方法,利用一些光谱来消灭趋光性的昆虫,通过改变温度、通过一些电流产品,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来进行灭虫。在种子播种前,用热力学的办法把里面的病菌清除。
(六)科学用药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就是通过农药等化学类药剂对于病虫害进行剿杀。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但是使用不合理很容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所以需掌握药量。缺点是不可以阻断病虫的繁殖。
1.对于水稻病虫害农药的喷洒无疑是最快速的方法,然而方法不当很容易引起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加,所以要想农药既能够发挥作用,又不至于产生副作用,就必须合理配伍。首先施药时间要和植保部建议的时间相同,最好能做到专业化统防统治;其次要遵循能一起杀绝不单独杀的原则,这样药物可以达到最大化利用率。施药时还需要弄清楚症状,好对症下药,所谓对症下药有奇效。
2.如果天敌可以解决的,最好不要用药物。而且还可以选用既能杀死害虫,同时还可以保护天敌的药物,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3.科学施药。例如对稻纹枯病,喷洒药剂时需对准植株的根部,施药的浓度还需要掌握,足量的水可以把药剂对匀,低容量的新型喷雾器是很好的选择,具备这些基本要素就可以放心喷洒。
【关键词】柑桔;病虫害;防治
1.柑桔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由于用药不适时,施药方法不正确以及长期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作用机制的农药、随意混用农药等,都容易造成柑桔病虫害的发生。为此应树立无公害柑桔生产意识,逐步掌握柑桔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做到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不污染和很少污染环境,残留毒性小,少杀伤天敌,能预防和延缓病虫产生抗性。
2.柑桔主要病虫害
2.1柑桔树脂病
柑桔树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菌主要以无性世代的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枯枝、病树干或病树皮上越冬。不良的栽培管理,特别是肥料不足或施用不及时,偏施氮肥,土壤保水性或排水性差,各种病虫为害和阳光灼伤等造成树势衰弱,都容易引致此病的发生。老树和成年树发病较多,幼树发病少。
防治方法:在春季发现初病树,及早把病部刮除。可用刀刮病斑至木质部(刮下来的树皮集中烧掉),然后涂药。在定果后的6-8月间喷药3次,每次间隔期视降雨量而定。一般可在累积降雨量达到200-300毫米时喷药一次。药剂可选用80%大生M-45600倍液(兼治锈螨),70%代森锰锌500倍液。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要注意做好防寒工作。
2.2柑桔疮痂病
蜜桔最易感病,雨量充沛高湿条件下,适宜发病温度为20-21℃。该病只侵染感病品种的幼嫩组织,初抽出的新梢嫩叶尚未展开前和幼果在落花后豆粒大小时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春梢嫩芽开始萌动,芽长2mm左右和花谢2/3左右时,进行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甲基托布津和松脂酸铜等。药剂可选用:0.5~0.8%波尔多液,80%金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禾益万克水悬浮剂500倍液,57.6%冠菌清干粒剂1200倍液, 77%可杀得(2000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2.3柑桔溃疡病
柑桔叶、枝、果均受害,甜橙类最易感病。当气温达25℃以上、雨水多湿度高时,潜伏在病组织内的细菌溢出,借风雨、昆虫及枝叶接触传播,从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幼嫩组织发病。带病的苗木、接穗和果实是远程传播途径。
防治方法:必须对苗木和接穗进行严格检疫,发现病株就地烧毁。目前主要掌握好在果实横径平均为2.0厘米左右时进行防治,药剂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或77%可杀得2000型600倍液或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500倍液等。此外,每次台风暴雨过后要及时喷药。[1]
2.4柑桔炭疽病
发生严重时引起落叶、落花、枯梢、落果,贮藏期造成果实腐烂,导致产量下降。
防治方法:对该病的防治要抓好果园的管理,增施磷钾肥,剪除枯枝、病枝,清除落叶、落果及时烧毁。冬春两季用波美1-3度石硫合剂清园消毒。于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各喷一次化学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炭疽福美、代森锌600倍液交替喷布。
2.5柑桔潜叶蛾
柑桔潜叶蛾是为害柑桔叶片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10多代,以每年7-8月间嫩梢抽发盛期危害最烈,尤以秋梢危害最重。不同地区发生早迟亦有差异。受害叶片上有许多银白色虫道。夏、秋梢萌发期是重点防治期。
防治方法:控制肥水,使整齐抽梢。当大部分新梢长2-3厘米时,即开始喷药,每隔一周喷1次,连续2-3次。药剂可选用:20%好年冬乳油2000-3000倍液;24%万灵水剂或5%卡死克乳油或5%抑太宝乳油1000-1500倍液;1.8%虫螨杀星乳油5000-8000倍;2.5%天王星乳油4000-5000倍液等。[2]
2.6柑桔红蜘蛛
柑桔红蜘蛛是常年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柑桔害虫,其抗药性强、代数多、繁殖快。柑橘全爪螨又名红蜘蛛:主要为害叶、枝和果实。受害叶片正面和果实表面,出现苍白色斑点。当每叶(果)上有虫、卵5-10头时是重点防治适期。
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在果园建立稳定的天敌群落是防治柑桔锈蜘蛛的根本性措施。当每叶或每果虫数达到5-10头时,应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阿维菌素4000倍加进口机油乳剂800倍加10%吡虫啉1000倍兼治桔蚜。2%阿维菌素4000倍加15%单甲脒1000倍喷杀。
2.7柑桔花蕾蛆
花蕾蛆是柑桔花期的重要害虫,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桔园土内越冬。成虫在3~4月份柑桔现蕾时(花蕾直径2~3毫米)出土,将卵产于花蕾中。幼虫为害花器,受害花蕾缩短膨大,不能开放。幼虫危害花蕾10多天后爬出,落地钻入土中结茧。
防治方法:可在多数花露白时选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然后及时人工摘除受害花蕾(俗称灯笼花)、集中深埋。
2.8柑桔粉虱类
以若虫群聚叶背固定吸食为害,造成枝枯叶落,并诱发煤烟病。
防治方法:保护利用天敌。在各代1-2龄幼虫盛发期喷药防治,重点部位是当年生新梢嫩叶背面,药剂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或乐斯本加吡虫啉等,严重桔园分别间隔14天施好第二次药。
2.9柑桔煤烟病
严重影响柑桔的品质和产量,煤烟病为害枝梢、叶片和果实,在表面形成黑色或暗褐色霉层,后期于霉层上散生黑色小粒点,手擦易脱落,发生严重的桔园,远看如烟囱下的树被盖上了一层煤烟,光合使用受阻,结果少,品质低劣。
防治方法:加强防治蚧、蚜、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另外选用代森锰锌、松脂酸铜等在4月下旬至8月下旬交替多次使用。
2.10天牛
天牛每年发生一代,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以幼虫钻蛀为害。
防治方法:对受害严重的衰老树,及早砍伐,减少虫源;利用天牛中午栖息特性,捕杀成虫; 6-8月间检查树干,发现虫卵及幼龄幼虫可用小刀刮杀;幼虫蛀入木质部后,可用钢丝钩杀幼虫,也可用80%敌敌畏乳剂或40%乐果乳剂5-10倍液,用脱脂棉吸收后,塞进蛀口内毒杀幼虫。
3.结语
随着气温上升,柑桔各种病虫害也随之发生,防治病虫害宜在发生初期开始,以减轻后代危害。目前正值柑桔幼果生长期,也是柑桔各种病虫发生为害盛期,必须抓紧防治。对柑桔要抓好虫情监测、检疫及防治工作;密切注意常发性害虫发生动态,按虫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枣树;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山西临猗
中图分类号 S436.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174-01
枣树的病虫害能使枣树绝产、绝收,严重的有可能毁灭枣园。因此,科学地防治病虫害是枣树获得丰产的可靠保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化学农药,把枣树病虫控制在不造成危害的水平以下,达到保护环境、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目的[1]。
1枣树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枣树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一是有部分枣农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枣树抗寒抗瘠薄,不用管理,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枣园减产甚至绝收;二是没有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防治,致使错过最佳防治时间,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三是枣园经常使用广谱性杀虫剂,致使害虫天敌在喷药时也被杀死,而且长时间使用单一广谱性杀虫剂致使害虫产生抗药性[2]。
2临猗县枣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1枣步曲
发生特点:在临猗县每年发生1代,以蛹集中在枣树根颈周围的表层土壤中越冬。成虫雌雄异型,无翅雌蛾爬行上树和有翅雄蛾后,成块产卵于粗翘树皮下。抗药性特强。无翅雌蛾无法通过光滑物。
防治措施:一是在惊蛰前紧贴树干基部绑一条宽8~10 cm的塑膜,切断雌蛾上树之路。在塑膜带下挖宽、深各10 cm的光滑小沟,使爬不上树的雌蛾集中跌落在沟里。二是成虫出土后,在小沟内和土堆撒3% 1605以杀死小沟内和土堆上的雌蛾。三是在枣树发芽展叶、大部分幼虫进入2龄时,喷撒75%辛硫磷或2.5%溴氧菊酯。
2.2枣黏虫
发生特点:越冬蛹分布在树干或树枝上,主干虫口密度最大,主枝次之,侧枝较少。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异性、趋光性和趋化性。幼虫吐丝缠卷叶片、做包取食危害。
防治措施:一是在11月至次年2月底彻底刮除树干上的粗翘皮,堵树洞。二是用活虫性诱盆、黑光灯、糖醋盆等方法诱杀雄蛾。三是利用赤眼蜂或微生物农药防治。四是在枣树发芽展叶期,用7%辛硫磷或10%氯氰菊酯1 500倍液喷施1次[3]。
2.3枣桃小食心虫
发生特点:在临猗县1年发生1~2代,以扁圆形虫茧在土中越冬。次年6月气温上升到20 ℃左右,越冬幼虫开始出土。成虫无趋光性和趋化性,但趋异性较强。幼虫孵化后在果面上爬行并很快蛀入果内危害。
防治措施:①挖茧或扬土灭茧。春季解冻后至幼虫出土前,在树干根颈附近挖拣越冬茧。也可以在晚秋,把表土铲起撒于田间,使虫茧暴露于地表,经过季风吹冷冻而死。②地膜覆盖。春季对树干周围半径100 cm以内的地面覆盖地膜,抑制幼虫出土、化蛹、羽化。③拣拾落果,清灭脱落幼虫。7月中下旬后,每隔2~3 d拣拾1次落果,消灭果内幼虫。④树下填土防止幼虫出土。5月底前,在树干周围堆高20 cm左右的土堆,阻止越冬幼虫出土。⑤药剂防治。于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喷施25%氯氰菊酯1 5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成虫。
2.4枣龟蜡蚧
发生特点:雌虫在临猗县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次年4—5月继续发育。4月下旬越冬虫体迅速增大,5月底至6月初在腹下产卵,6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7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
防治措施:一是人工捕杀,冬季剪除虫枝。二是幼虫孵化期,喷灭扫利3 000倍液,第1次喷药15 d后再喷1次。三是保护好红点唇飘虫等捕食性天敌和长盾金小蜂等寄生性天敌。
2.5枣锈壁虱
发生特点:在临猗县1年发生3~4代,以成螨在枣股缝隙内越冬,次年4月下旬开始出蛰活动,为害嫩芽,5月中旬开始产卵,以成虫和若虫为害叶片、花蕾、果实及嫩枝。
防治措施:一是4月中旬枣树发芽前用5°Bé石硫合剂喷到淋洗状态。二是5月上中旬和6月初枣树开花前,喷1次40%氧化乐果,或50% 1605乳油1 000倍液。
2.6枣锈病
发生特点:枣锈病是枣树的重要叶片病害,有时也侵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成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
防治措施:一是枣树越冬休眠期间,彻底扫除病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压低菌源。二是疏除过密枝条,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三是在7月上中旬临近发病前开始喷药,相隔20 d左右,连喷2次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或粉锈宁。
2.7枣疯病
发生特点:枣疯病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枣树染病后,通常表现有花器反祖、抽生细小黄绿的枝丛和树下萌生小叶丛枝状的根等现象。
防治措施:一是刮除病树病蘖,消灭病源,防止蔓延。二是刮树时应将大根刨净,以免再生全树,不要只去病枝,不
(下转第177页)
(上接第174页)
刨树。三是1株树即使出现1个病枝,也应刨全树,不要只去病枝,不刨树。四是选育和采用抗病品种。五是防治传病昆虫,减少传播媒介。在5月上旬枣树发芽展叶期,喷50% 1605乳油1 500倍液[4]。
通过对枣树病虫害有针对性的防治,使枣园达到了稳产、高产,效果明显好于防治不当或不防治的枣园,具体表现在经防治的枣园枣果产量高,质量好,商品率高,枣农收益明显增多。
3参考文献
[1] 李连昌.枣树丰产增值实用技术[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2001.
[2] 吴婷,张静,张卫东,等.哈密地区红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J].江西农业学报,2011(6):91-92.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概念 防治方法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指昆虫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使林木的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受到阻碍,使得木材的产量难以增长,甚至导致整株林木死亡。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
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病害的发生了,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引起的。那么,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病因和诱因等两种情况。病原则按其性质可化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1、根据病虫的害部位可分为:
1.1林木种子和苗木的病虫害。
1.2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虫、林木枝干病虫害。
1.3林木根部病虫害。
防治方法也可以分为:营林措施、化学防治、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检疫。
2、根据林木病害的类型可分为:
2.1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
2.2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
三、综合有效的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森林病虫害被称作属于“无烟的森林火灾”,一旦蔓延开来,将给森林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造成的生态损失和经济损失自不必说。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仅仅采取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采用综合手段效果最佳,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控制病害,虫害的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说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培育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缓解降低病害虫害发生的程度,使其不要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这是一种更好的策略及措施。
2、综合治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从保护环境,从经济效益角度两方面出发。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三者之间的自然调节关系人手,有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使用农药,防止人畜同受毒害的现象,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和调节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抵抗能力。
2.2控制病虫的危害的手段是防治病虫害,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缓解并降降低其危害程度,使其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研究人员要根据病虫的数量发展情况,才能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
2.3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的,可不防治。还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与上述上述经济观点适合。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是园林模式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经济效益,并且也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制定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与方案
首先,要考虑以美化城市环境的基础上,同时合理配置相应的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直接针对本地区发生不同害虫的病害虫种类,减少病害虫的其喜食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耐虫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和计生能力。
3.2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有直接关系。对长势差苗木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这种做法是为了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同时结合秋冬季对树木进行修剪整枝,除去染病虫枝条。应该说,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要以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为手段,坚决不给营病虫害越冬、繁衍、危害创造必要的的环境条件。
3.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3.4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关键词:园林绿化 病虫害防治 可持续发展
前言:园林工作的重点在养,除了日常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外,病虫害的防治是园林绿化的重点项目之一,对于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则必须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进行,以发展生态园林为目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从实际的工作情况来看,人们常会忽略环境与资源问题,过于重视表面结果,埋下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问题。
1.园林病虫害的诱因
从当前的工作情况来看,造成园林病虫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就是栽植的品种较为单一,密度较大,如果出现病虫害,非常容易诱发大面积灾害。第二,在引种栽植的过程中审核不够严格,引进了病虫害的植株。第三,在防治园林病虫害的过程中,化学农药用量过大,很多有益的微生物与天敌被消灭了,不仅影响环境质量,同时也威胁到生态的平衡,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浪费。
2.预防与控制园林绿化病虫害的目的
不可否认,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好的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这将是未来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对此,在园林的植物病虫害的治理工作中,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园林绿化独特的生态群落中所有有利的因素,坚持以可持续方针为工作指导,单纯的减少化学农药并不能达到城市绿化的目的,必须要坚持以人、环境为中心,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长远利益,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病虫害的预防与防治。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2.1 控制好植物的数量
将病虫害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强对植物的疾病检疫工作,从根源上切断外来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与渠道,做到不引进、不使用带病源、虫源的危害植株。
2.2 选用抗冰虫能力强的新品种
各地的环境不同,气候差异较大,对品种的适应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科学的研究力度,不断地研发出新的抗病、抗虫能力好的新品种,通过这一方法来达到预防园林病虫害的目的。
2.3 利用生物间自身的相生相克关系
生物的生存是有一定的生物关系的,彼此之间互生、循环、竞争,在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中,科学的设计、合理的搭配,有计划的选用配置不同科目、不同属性的乔木、灌木及草本作物,将其安排在一个生长群落中,通过生态治理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美化城市园林,同时也可以利用植物自身的特征及优势,切断病虫源的传播途径。过去,城市园林过于追求整齐划一,但却忽略了品种之间的关系。随着人们对园林病虫害的重视,这一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通过这样的种植方式,改变了过去单一种植的模式,丰富了城市园林的美观性,同时也达到抵御病虫害的目的。但要格外注意在选择栽植品种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植物和病虫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进行合理的配置。
2.4 采取有效的养护管理举措,提高植物自身抵抗力
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同样离不开养护,合理、适量的给作浇水、施肥、除草,同时进行整修,这些工作对病虫害的防治同样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工作对植株的生长都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减少了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进而抵御了外来病虫害的侵袭。在冬季的时候可以将植株周围的土壤进行深翻,将越冬的虫卵杀死,疏松土壤,为第二年的生长打下基础。而对于乔木类,可对树干进行涂白,不仅能杀死树干基部上的越冬虫卵,也增强了美观性。
2.5 坚持以物理防治为主
c其他手段相比,物理防治的方法更加科学,对作物的损害也较小,最常见的就是阻隔、诱杀、忌避,运用害虫自身的特性来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所谓的阻隔就是运用物理手段来阻断害虫的侵袭或生活周期;诱杀则是利用害虫的趋性或者其他的特征配以杀虫剂来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当前的技术手段下,白炽灯、黑光灯、饵料加农药都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国外则先进一些,微波加热、激光、红外灯都已经运用到这一领域。
2.6 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某些生物或者是生物产物来达到抵御害虫的目的,通过这一方法消灭害虫,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或者是利用其他的生物物质来达到治虫的目的。包括保护天敌昆虫,运用生物自身的生存情况来达到抵御病虫害的目的,进而减少园林病虫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人们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仍然十分重视,上文的方法都有其合理性,相对而言,第三、第四重方法的发展空间更大,也更加长远,也是未来这一工作的主要方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对工作人员、对作物的生长情况、对整个城市的绿化情况、对当地的环境都必须要十分熟悉,掌握病虫害的生态、危害方式及发生规律,通过科学的研究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不能单纯的防病除虫,而要充分的考虑人与环境及资源等因素间的关系,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坚持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促进园林病虫害工作技术的提高,促进城市园林工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莱芜市主要园林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技术[A]. 秦胜玉.2015年建筑科技与经济学术论文集[C]. 2015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1 探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 从人工造林的角度对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预防工作的缺失。在人工造林时使用单一的树种或是单一系号进行造林,出现纯林现象,这样的选取树种的方式造成在物种结构上植物群落比较简单,生物的多样性自然也降低,从而使人工造林系统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降低。例如在我国三倍防护林的建设过程中,在树种的组成上就较为单一,配置上也不够合理,没有完善树种监测检验工作,最后导致病虫害在防护林遍及的几百个县开始大范围蔓延,损失惨重。类似于这样情况还有宁夏自治区的防护林工程,病虫害产生导致防护林全部毁灭;辽宁、甘肃和陕西等地的防护林病虫害隐患依然存在。虽然我国人工造林已经有数十年的经验,但是在树种结构和配置的问题上却没有得到重视。
(2)在引进树种时对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充分。在引进树种时,树种如果在当地不适宜生存,就极为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例如辽宁省在50年代引进的樟子松,目的是实现固沙造林,达到良好作用,结果在90年代大面积的病虫害开始出现,主要原因就是辽宁省气温较高致使水分失衡,病虫害蔓延,使得森林开始减退。
(3)缺少对于造林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也逐渐认识到对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天然林的保护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问题,对于天然保护林工程的政策和技术规定的很多地方理解不够彻底深入,使得在执行时会出现误解和偏差,更甚者对于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活动完全抛弃了,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森林卫生健康状况发生恶化,病虫害也随之而来。
(4)森林防治与林业政策间的冲突。从我国制定保护野生动物法规来看,沙鼠、野兔等都是重点保护对象,禁猎措施严格。但是因为保护力度的严格使得这些动物的数量发展速度也增加,对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构成了危害。这样两种保护措施的冲突给病虫害的防治加大了难度。
1.2 从内检工作的角度对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1)检疫工作不充分。缺乏林业检疫方面的法律知识或是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问题,导致一定数量的森林植被都没有进行应有的检疫。有调查显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运到新疆的数百万株林种都没有进行检验,形成新疆病虫害较多的局面。(2)检疫站的数量与需求不成正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城市和公路建设方面都需要人工造林,同时对于树种的类型、数量等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也是对病虫害的传播几率有了相应的提高。可是就目前状况而言已经建成的检疫站数量不仅不能满足需求,在布局上也不够合理,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2 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到行之有效
2.1 做好林业检查工作
首先要做好产地的检验工作,对于本地所存在的苗圃和木材的加工厂数进行统计了解,并进行产地检验台帐的建立。其次要对产地的检验工作认真负责,对于近检疫、报检、检查及证书签发等程序进行调运加强,并对内部的扩散途径进行切断。最后要加强复检工作,对于新建的林地应该加强跟踪免疫检查,同时对于建设部门中所使用的木制品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管,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外部入侵的渠道进行堵塞。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引进的外国树种中和不同省份间树种的交流过程中引发的大型病虫害有增加趋势,这就对林业部门对黍粽检疫共组提出了高要求,提升树种检疫水平,做到病虫害传播的预防,对已经出现病虫害的地区实行隔离,避免蔓延扩展的情况的出现。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林业设立监测网络,并且要对本地区建立全面覆盖,其中要对集中造林的区域以及需要重点保护的位置常年监测,这样做对于林业发展状况的测报水平有所提高,在对林业进行监控时要格外注意对有害生物的调查,保证发现、防治、控制都做到及时有效。同时配合建立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体系,在遇到状况时做到从容不迫。
2.2 树立健康理念,实现科学营林
在疫苗的培养上,最好可以创建专用基地,用来培养无检疫疫苗,可以做到对抗病虫害树木的大力推广;在对于林业规划的设计中,确保因地适宜,乡土品种要具有优先权,同时可以加大混交林的种植比例,为了使生物的多样性有增加;改造低产林,消除存在于不健康林中的隐患,为树木可以得到良好的生长条件营造环境。造林的基础是要进行科学的营林,力争达到森林健康。
2.3 改变单一树种的引进,营造混交林
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多树种栽培,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在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拥有不低于三成的混交林比例。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2.4 采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
对于改革后的林业的生产生活需要积极适应,成立专门的队伍建立防止工作,目标是创建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防治有害生物。对配套的、先进的、实用的科研成果采纳使用,尤其是技术方面实用性高的防治手段,尤其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手段。在生物防治的时候提倡使用植物性、仿生、微生物农药,推广无公害技术。
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就目前而言,较为成熟的就是基于GPS及GIS的有害生物记录系统。嵌入式的GIS系统基于GPS移动设备可以在数字地图以及GPS设备的导航之下对于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发生和防治等进行快速的记录信息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