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科研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专生 本科生 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02-01
护理学与护理教育学的关系是母学科与子学科的关系。护理教育学的形成是护理学在其发展进程中,与教育学发生互动、互补的关系,继而形成护理教育学[1]。
护理学是研究、促进正常人健康,减轻患者痛苦,保护危重患者生命的护理理论、技术及发其发展规律的应用学科[2]。
护理学的理论、技术构成护理教学的基本内容,现在和未来的护理工作人员构成了护理教育的基本对象[2]。
护理教育学研究是护理实践领域中一类特殊现象和活动。这种研究,丰富了护理科学的理论体系,拓宽了护理研究的领域,大大推动了护理教育从经验教学转向现代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科学化的教学进程[3]。
1 中专与本科学历护理教育培养要求不同
1.1 中等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除了具有本专业人才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外,还需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熟练地掌握护理、病房管理的知识与技术,具有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的病情观察,应急处理能力,毕业后在各级医疗机构独立地从事护理工作[4]。
中专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思想较单纯,思维简单,易于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献身护理专业的志向。学生为将来毕业能从事一种职业而学习,职业定向性强,学习和工作上比较脚踏实地,毕业后终身从事护理事业的比例较高,能吃苦耐劳。但个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有所欠缺,有待提高。人际关系、待人接物技巧方面有待培养和提高。在病房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信心,做到与科室同事紧密合作,与患者关系融洽。
1.2 护理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应具有医院护理管理及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具有护理教学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4]。
本科学生年龄在19-23岁之间,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是智力发育的高峰时期,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已趋于平衡,大脑结构功能进入复杂化进程,综合分析、抽象、概括能力不断增强,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
本科学生的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思维上独立性、评价性、品质不断发展,乐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不迷信权威,敢于标新立异,对社会上各种事物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本科生随着生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在各种学习、生活等社会活动中,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并且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自己更加关心,对未来进行设计,并为客观目标而奋斗。有很强的自尊心,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记忆力好,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事物进行整体概括能力。因此,本科生适合从事护理科研工作。虽然本科生能胜任病房护理工作,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对新知识、新技能可以很快掌握和灵活运用,但由于对自身职业定位不准确,好高骛远,容易对病房高强度的、又脏又累、重重复复的体力活产生厌倦心理。在临床,本科生可担任护士长或主带教老师,增强其自身认同感。
2 中专生与本科生对待护理临床实践的态度不同
2.1 中专生对待护理临床实践的态度。中专生比较积极参与护理临床实践。也是通过大量的护理临床实践巩固、充实其理论知识,使其进一步掌握护理专业的各种技能。中专的护理教育及护理临床实践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优良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为毕业后独立从事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2 本科生对待护理临床实践的态度。因为本科生生理、心理发育已成熟,而人掌握操作技能的能力随年龄、经验增长而提高,本科生接受能力强,短时间内能掌握护理操作的要点,并能熟练操作。因此,在护理临床实践中,参与护理技术操作的积极性不高,更难以做到像中专生那样,反复在实践中练习操作,乐此不疲。本科生更喜爱参与护理查房、病例讨论、讲小课等活动。
中专生因年龄偏小,对临床科室里的护士较尊敬,以她们为学习的榜样。而本科生实习时,有时临床科室的护士年龄比本科生小,学历也比本科生低,本科学生提出的问题临床护士有时无法回答得详细。本科生热衷于书写护理病历,对其他简单的护理操作实践较少,例如:给病人换补液、病人的生活护理、整理科室内务等。
本科生对自己的未来有周详的设计,很多人喜欢回到医学院、护校当老师,继续升学读研究生,或者想当一位护理管理者,例如: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等。本科生的精力多放在增强自己的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的能力,忽视临床护理实践工作。
3 讨论
护理专业的特点是职业定向性强,护理专业的学习是为从事一种职业而学习。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护理教育必须引导学生首先学好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技能是指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实践护理工作,技巧是指技能经过多次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
因为我国目前的执业医师人数为1555658人,注册护士人数1349589人,每千人口医生数为1.51,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05。在医生人数多于护士人数及医院护士人手不足的前提下,护士的大部分工作仍以护理实践操作为主。因此,在本科护理教育中我们要强调学生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在实习中积极参与护理实践,多练习护理操作。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何才能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人类知识爆炸之间的矛盾呢?新的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使护士面对新技术的挑战。当前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观念也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因此中专的护理教育应增加人文社科的知识,培养中专学生为病人提供相关健康教育信息的能力,学习多元文化及全球健康服务等核心知识,理解文化、种族、宗教、性别等不同对人健康状况的影响,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护士角色的功能要求。中专的护理教育也应鼓励中专生毕业后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成人继续教育,学习护理科研知识,进行临床护理的科学研究,创新、发展现有的护理理论及技能,使护理学的理论更具科学性,更好地发挥其指导护理临床实践的作用。进行护理科研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护理科研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护理专业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专与本科学历的护理教育各有其优势及不足。因此,我们应通过护理教育方法的改良,取长补短,为培养高素质的、具备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和护理科研能力的现代护理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护理教育学(供本科护理学专业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9
[2] 李小寒.护理教育学(全国高等学校专升本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
为了让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1.1选择实习基地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我院的实习基地必须是教学医院或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患者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便于学生就业,我院实践教学地点是由学校安排和自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毕业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若干规定》进行实习点的审核把关。
1.2重视实习前教育在护生实习前,我院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护生加强教育,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护士礼仪训练、沟通技巧、怎样当好实习生、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如何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如何防范临床医疗纠纷等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医院简介”、邀请附属医院的优秀护士介绍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举办往届优秀实习生的经验报告会、实会、“做合格实习生”讨论会等,使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所了解,放下思想包袱,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愉快地进入毕业实习。这些措施对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1.3强化护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各家实习医院都将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考核。为了让护生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实践。在我校实训中心对护生实习前进行66学时的强化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有:血压测定和记录、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铺床法、导尿术、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鼻导管吸氧法、鼻饲法、口腔护理、超声雾化疗法、生理反射检查法、肝脾触诊检查法、骨盆外测量、复苏术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动作的熟练速度、动作的协调性,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等医疗护理制度。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时进行示范。最后进行逐项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实习资格,进入临床实习。
2过程控制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事关整个护理教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重中之中的环节。护理学院领导就如何加强实习生管理多次开会研讨,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管理办法。加强与临床各实习点联系是了解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情况,掌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
2.1与临床各实习点保持紧密联系,强化医院的教学意识,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由实向实习医院呈递我校《普通本专科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名单,学校和医院就共同的责任要达成协议,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学习环境的标准、轮转计划及考核标准,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为护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制定实习医院的巡查制度我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一起到实习医院走访医教科、护理部,到科室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慰问。建立巡查记录本,记录各实习医院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情况和完成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在实习带教师生间的评价和出现的问题。因我院有大量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为了防止实习管理失控,我院对各散在实习医院通过、电话、个别实习点实地检查的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确保外地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计划。
2.3实习情况汇报制度实行实负责制,实每周向医院护理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月向学校进行一次实习工作汇报。各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组织召开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并向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让实习生讨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入校的三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3班共156人为试验组,5、6、7班共152人为对照组,均为女生,年龄18~22岁。学生入校时为随机分班,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试验组采取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试验组具体实施步骤为:(1)在上次课结束时,教师告知学生下次课的学习内容,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临床典型案例,根据内科护士工作流程,提供几个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学生基于自我导向的学习,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查找学习资源完成任务,发现并记录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3)课堂上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方式,将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评价,总结重点、难点。(4)课后教师布置新的案例任务,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1.2.2评价方法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技能考核,成绩的权重由平时成绩40%(主要为课堂参与)、理论考试成绩30%、实践综合技能考核成绩30%组成。两组学生理论考试试卷相同,实践综合技能考核均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在学期末给两组学生发放教学评价表,评价表为本院统一制定,有一定的权威性。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成绩比较
试验组学生的课堂参与、技能和理论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
试验组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各种核心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组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实践技能和理论成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更愿意参与学习过程,92.9%的学生对“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满意,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沟通协作能力、有利于继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内科护理学》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愿意和教师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法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自我导向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式,其实施包括以下4个环节。
(1)拟定完全可行的学习计划,一定要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才能做到。
(2)寻求适当的学习资源。一般情况下,学习资源指的是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也就是平时所能接触的可以在学习活动中接受咨询与请教的专家学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等;非人力资源是指除去人力资源之外的书本、报纸、杂志、电视或录音带等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资源。
关键词:医工交叉;学科建设;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239-02
2016年,公布了《统筹推进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力争在我区建设4至6所国内一流大学。这是我区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进程中教育战线上的一个冲锋号。一流大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人才,更是要尽可能多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多出产创新型成果。这对于奠定一个地区可持续优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但是因为我区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投入的经费相对较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必须要善于利用有限资源打造自己具有独特优势的学科品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医学和工学交叉优势,不仅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也是医学发展的一个强劲动力,二者结合产生的是“1+1>2”的效果。因此,本文对医工交叉下的护理学发展的必要性和内容做了初步探讨。
一、医工交叉对护理学发展的必要性
1.对护理学教学发展的必要性。护理学作为一门在医学领域内相对独立的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国外诸多国家都已将护理学作为特定独立的学科进行了二级学科划分。如美国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就将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其下划分了18个二级学科。2011年,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护理学学科获批成为一级学科。但是,目前我国的护理学学科发展被看作辅质的医学学科的特点仍未改变,而这些都与基础医学学科紧密挂钩。因此,扩展交叉学科的路径能够进一步推动本学科的发展。
2.对护理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成果。人才质量的高低,不仅对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对学校的培养质量存在很大的影响。护理学人才培养覆盖了从中专到博士的全过程。国外权威期刊指出:学历和职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以高职高专为例,根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尽管高职类护理专业就业对口率在半年后和三年后均为92%,但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仍然较低。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医疗发展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仍然偏低,护理学人才需求仍然保持在基本护理水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护理人才竞争力不强、学科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因此,需要将提升学历和能力放到与人才培养的同等重要地位。
二、我区医工交叉学科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1.我国医工交叉学科发展现状。工学门类较多,但医工结合的学科较少,其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我国高等教育医工交叉学科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北京大学在2000年成立的“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合并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不到十年时间,医工结合的成果成效明显。在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中,上海交通大学以892项,共5.02亿元的资助强度稳居全国第一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首都医科大学战略合作,依托北航的强势理工科,特别是航空航天类的优势地位以及首医雄厚的医学资源与附属医院资源,实现了航空航天领域与医学相结合,服务于国家航空航天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西安交通大学与原陕西医科大学合并后成立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目前已经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竞争部分。
2.我区发展医工交叉学科的条件。首先具有地域优势。我区主要高校集中在呼和浩特,地理距离相较不远,这有利于各个学校开展交流。其次,我区工科高校较多,学科范围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工科专业。而我区医学高等院校相对较少,但可选择合作的范围较广,合作深度也可根据实际进一步加深。此外,我区产业布局合理,优质医疗资源也大多集中,特别是在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速度快,质量高。但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企业与高校之间合作的需求增大。
三、医工交叉学科下护理学教学发展的思考
医工交叉领域的研究是具有较强实用性质的课题,特别是医学学科中关键技术的研发已经取得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专门资金的支持。其中,护理学无论是从兼具临床医学、心理科学内的联系,还是与地理环境、社会科学交叉来看,其本身相对于其他单纯的临床医学学科更具有优势。此外,护理学作为与病患沟通接触最多的医学学科,大量的临床案例急需整合利用。因此,相较其他临床医技学科而言,护理学更容易和工科结合起来。对此,本文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提出了未来护理学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几点思考。
1.与人体工程学的结合。照护病患是一个精细的过程,从深层而言,需要兼顾到护理时对神经学、心理学的应用。如何让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除心理层面的舒适外,在物理层面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若干原则也是一个重点。由于护理对象的体征状况具有较大差异,对不同情况的护理要求也不同。以骨科病人护理为例,其常用衡量指标为“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国内一些研究往往强调护理的成功率,而并未强调护理具体方法的改善对护理质量影响的高低,而如果对这一影响护理本质层面的因素进行科学研究,则会对护理者与护理对象起到更明显的作用。
2.与军事理论的结合。在理论研究方面,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为军队护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军队护理承担着特殊的任务,有着特殊的技能和研究内容,是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军事护理学科建设,是军队护理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应用实践方面,由于军事战时环境和战伤疾病的特点,需要具备特殊的护理技术和配备特殊的护理装备。如何在日常护理规范的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这就需要紧跟军事医学的发展,促进军事理论和护理学科的交叉,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军事护理技术,不断提高军事护理技术和应急能力,从而使军事护理技术进一步发展。
3.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护理学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在不考虑护理环境的情况下依靠实时数据采取最佳临床护理手段的能力。而由于在数据使用能力上的相对缺乏,护理效果往往是循经验居多。此外,由于当下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具有资格的护理人员与被护理人员的比例仍然在急剧下降。在无法迅速增加护理人员的情况下,护理学人才如何最优化分配也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大数据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内容。2015年,Nursing Management刊登文章指出:学会运用大数据等技术,不仅会提升护理质量,同时也能够优化护理结果、降低护理成本等。如何将大数据思维与护理学人才能力培养紧密融合,也就需要护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两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
四、总结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到“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往往会导致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兴学科的产生,是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部分,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点部署”。随着人民对科技成果的认知与要求的不断提高,为学科之间交叉提供着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特别对护理学这一要求较高的学科培养而言,随着AT等技术的发展,对高级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强。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无法想象的,只有真正具备超前意识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严兵,孙秋敏,王爱平,等.医工交叉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型研究生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5,(15):35-38.
[2]刘晓鑫,李乐之.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6,(24):2985-2990.
[3]Sheikhi M R,Fallahi-Khoshnab M,Mohammadi F,et al.Skills Required for Nursing Career Advancement:A Qualitative Study[J].Nursing and Midwifery Studies,2016,5(2).
[4]黄天雯,陈晓玲,谭运娟,等.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02):148-151.
The Thinking of Nurs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Principle Develop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REN Jing1,ZU Guang-ran2,JI Dong-yan1
(1.College of Nursing,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59,China;
2.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00,China)
现在市场上的教材琳琅满目,如何选择一本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材十分重要。好的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得力助手。笔者认为教材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1教材内容精简,突出技能,引导就业。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必须注意新而精的原则,教材内容“必需、够用”即可。并且教材内容应贴近临床和实际教学需求,强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用性。
1.2教材中有案例引导,锻炼临床思维能力。选择有大量临床案例的教材,既可辅助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增强教学效果,又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大量临床案例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现临床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病情的兴趣,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1.3教材中插入知识链接,开拓学生视野。知识链接是课本内容的补充和拓展,是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新技术的小窗口。除能提高学生对课本的兴趣外,还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学习,拓宽知识面。
2.从岗位能力需求出发,确定课程目标
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五官科护理学教学学时较少,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尤为重要。我院组织五官科护理行业专家及专任教师,对护理行业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临床五官科护理工作的要求,认真分析五官科护理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该课程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在分析护士职业标准的基础上,从典型职业岗位出发,根据从事临床五官科护理工作所需的能力选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保持一致,实现所学即所用。
3.调动学生课外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有限学时为无限学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还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多少主观能动性。五官科护理学课时有限,教师必须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近视眼这个疾病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找总结近视眼形成病因,矫正近视眼的方法及分析每种矫正方法的利与弊。近视眼与学生密切相关,学生会很感兴趣地做好这方面的预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疾病的治疗需要借助视频来教学,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把视频交给学生晚自习时自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布置作业,比如布置一些总结性的题目,如讲屈光不正和老视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把近视、远视、散光、老视的相同症状、不同症状、各自需要矫正的镜片通过表格总结在一起,指导学生用总结对比的方法记住知识点。学生为了考试能拿到高分,都会积极地完成这一项工作。教师可以设置科研课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4.加强和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五官科护理的实训教学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学校对五官科护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训室的建设不重视,导致教学设备严重不足,这使得学生对实训课重视不够或缺乏积极性,影响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今后服务质量的好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4.1大力建设五官科实训室,学校给予足够重视。为了保障五官科护理实训操作的教学,学校应该建设专用五官科护理实训室,并购买大量实训器械。实训室的建设要满足五官科护理学教学的要求,可设置为六个单元,能够进行眼科检查、眼科护理操作,耳鼻咽喉科检查、耳鼻咽喉科护理操作,和口腔科检查、口腔科护理操作的教学和练习。
4.2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学生护理操作能力。五官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操作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会学生护理操作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培养临床思维。比如教师讲完结膜囊冲洗法后,创设一个临床情境,从护士接诊病人开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操作。教师可以引导扮演病人的学生制造问题,为难扮演护士的学生,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利用角色扮演法练习实验操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临床工作的流程、用语、方法等,而且学生有了体会患者感受的机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实现了教学和临床的“零距离接触”。
1.1研究对象
试验组为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3+2”连读中专段学生,共762人;对照组为2012级同层次学生,共718人。两组入学考试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显著性(P>0.05)。两组由同一教师授课,理论和实验学时数相同,选用的教材相同,均采用李晓松主编的《护理学基础》,课堂授课所用PPT内容相同。
1.2方法
1.2.1试验组
(1)教师课前准备。上课前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找出与本次课程密切相关的已学知识点,寻找或制作相关微课,要求学生课前浏览预习;并根据教学计划中的重点、难点,将其制作成多个微课程以备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后复习所用。例如在介绍病人清洁卫生时,先选取“皮肤的结构”微课与“课堂目标”微课,让学生课前预习和了解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教师将“褥疮发生的原因及好发部位”“褥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两个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供课堂教学使用。(2)建立微课学习平台。教师组建班级QQ群和微信朋友圈,将制作的微课视频上传并要求学生观看,允许学生将微课视频复制至各自的电脑或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同时,每周在固定时间段利用QQ和微信与学生交流、答疑。
1.2.2对照组
对照组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所有理论知识部分均采用传统讲授法,即每次授课教师首先回顾上节课教学内容,然后讲解新课,最后总结本次课教学内容并布置作业,课下学生自主复习和掌握。
1.3评价指标
以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学生调查问卷作为评价指标。
2结果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试验组学生进行调查,评价微课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共发放问卷762份,收回758份,回收率99.5%。
3讨论
3.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填鸭式的灌输为主,课堂难免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采用微课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随时随地“亲临”课堂,重复播放微课视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
3.2提高学生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
上课前,学生通过微课复习本次课相关内容,准确定位本次课的重点、难点;课后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消化吸收课堂上掌握不了或理解不深刻的知识,达到“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效果。
3.3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学生课下观看视频,利用QQ群、微信提问、互助等,师生也可围绕某个难点畅所欲言,消除了师生间的陌生感,增进了师生情感交流。同时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改进微课细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4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微课教学中,课前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对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研究、精确剖析,准确定位课程的重点、难点,将知识化难为易;制作微课还要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最终制作成简单实用、形象直观的微课,从而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4小结
一、《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实践性强
客户关系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良好沟通和对客户的整合营销。因此赋予了《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对该课程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拥有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的基本技能,提高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内容跨度大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计算机等,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而且内容的跨度大,这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拥有多元化的知识面,也要求老师具有多样化的知识背景和技术能力,这样老师在教授该课程时才能游刃有余,抓住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体系层次性明显
在理论教学层面上,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实验操作的要求上,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各种验证性实验。在应用层面上,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综合性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环境和实验情境的确认、对实验流程的思考、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等。因此,相对于其它的管理类课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实验体系层次性更显著。
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以项目教学法增进学生对客户管理的理解
项目教学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课程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和最终评价。
客户管理是《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客户是客户关系管理中的核心对象,客户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客户资源数据整理、客户关系营销、客户定位与细分、客户满意度研究和客户忠诚度研究等。
在客户管理这一个章节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客户管理的全过程有理性的认识。
(二)以案例教学法增进学生对市场营销管理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老师在教学中扮演着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市场管理主要是对市场活动的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对竞争对手和伙伴进行监控和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对市场计划的分解、市场活动目标的建立、市场活动执行情况等。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采用案例法教学,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真实的营销案例,通过真实的案例,对比在纯理论知识基础上做出的营销策略和在实践基础上做出的营销策略,从而加深对市场营销管理知识的理解。
(三)以情境教学法增进学生对服务管理的理解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形象为主体,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利用角色扮演等形式,将教学内容放置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论证了服务质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感知,是由顾客的服务期望与其接受的服务经历比较的结果。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顾客的感知,其最终评价者不是企业,而是使用的顾客。因此通过服务管理不断对客户服务的优化,从而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服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现场服务、呼叫中心服务、网络自助服务等。在服务管理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带到现场服务场景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客户和商家进行现场服务和呼叫服务,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四)以软件演示法增进学生对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运行的理解
软件演示法是指老师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客户服务和支持、销售自动化、数据挖掘等内容制作成相对独立而成体系的演示课件,在授课时进行展示讲解,目的在于逼真地表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
通过整合独立的知识模块,可以提高学生对分散知识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
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研究思考,这些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人际沟通 实践教学 教学评价 护理本科
沟通能力不仅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最能体现护士职业价值的行为之一。目前,国内高等医学院校护理本科专业《人际沟通》课程体系尚无统一标准,各个学校办学差异很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有研究显示,本科护生普遍体会到《人际沟通》课程结束时仍有大量的沟通知识和技能未能很好消化吸收。沟通对实践的诉求很强,本研究在夯实护生沟通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本科护生《人际沟通》的教学体系。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校全日制四年制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
1.2研究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方便抽样法。对研究对象讲解此次教学实践的意义、具体内容及安排,采取自愿报名参加的形式。共招募到173名学生,其中女138人,男35人,年龄19~23岁。在完成《人际沟通》课程理论教学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附属医院、社区进行护患沟通实践教学活动,至少每周沟通实践一次,为期一个月。在开展实践教学前后采用杨芳宇研制的自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测量研究对象的沟通能力。该量表包括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确认病人问题、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验证感受和总分7个方面,其信度为0.84、效度为0.84。
1.3具体实践步骤
学校开具实践介绍信,学生与护理部及相关科室护士长取得联系征得同意后,自行选择沟通对象,沟通主题。临床实践过程中,科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积极参与学生整个沟通实践过程。合理有效地开展护患沟通,具体步骤为交际性沟通、评估性沟通、治疗性沟通。其中,以交际性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生的信任度;以评估性沟通确定沟通主题,并进一步制定、完善沟通方案;以治疗性沟通与患者进行实质性沟通。整个沟通过程用录音笔录音,沟通结束后将录音转化为文本,以备临床带教老师和课程专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及指导。此外,通过课程老师与学生之间,生生之间,临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护生与患者、家属的护患沟通的实践,环环相扣,逐步强化护生的沟通意识提升其沟通能力。
1.4教学效果评价
运用全面、综合的教学效果评价模式,护生学习《人际沟通》课程的效果评价包括笔试、沟通能力问卷调查、护患沟通实践报告、汇报等。
1.5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T检验法分析定量资料。
2结果
《人际沟通》实践前后,研究对象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得分在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确认病人问题、共同参与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且总分亦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3讨论
3.1护生沟通能力培养模式现状
现有护生沟通能力培养模式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沟通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查阅文献得知,目前国内对于提高护生沟通能力的研究或关注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如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缺乏临床沟通实践的真实体验;或关注于技巧,忽视沟通内容的评判、沟通系统的实施;或关注于沟通结果的衡量,忽略沟通过程质量的监控与反馈。此外,课堂教学的“统一标准”,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的空间,限制了学生创新活动开展。
3.2实践教学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影响
3.2.1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生大部分沟通能力
本研究中实践教学前后,护生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确认病人问题、共同参与及沟通能力总分方面均有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强调以交际性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所以能促进和谐关系的建立。在实践演练中,有特定的沟通对象,有真实的沟通情境,能激发护生共同参与的热情,并有意识的应用敏锐的倾听。而评估性沟通的实施,确保护生能确定患者的问题,确定沟通主题及方案。
3.2.2实践教学对传递有效信息与验证感受方面无显著影响
该研究对象为二年级护生,其专业知识及技能尚未完全涉及及掌握,故在传递有效信息及验证感受方面存在不足。
4小结
事实上,沟通既是技术更是艺术,对于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依靠学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培养;另一方面,依靠沟通实践中的积累。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生沟通能力,值得在改良护理本科专业《人际沟通》课程体系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佟术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J].护理研究,2000,(14):183-184.
[2]Rossiter JC.Caring in nursing:perceptions of Hong Kong nurse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2,9(2):293-302.
[3]唐丽丽,李孜孜,陈晓勤.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课程反思日记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988-990.
[4]杨芳宇,沈宁,李占江.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的初步研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Schwartz Bercott D,patterson BJ,Lusardi P,et al.From practice to theory: tightening the link via three fieldwork strategie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2,39(3):281-289.
[6]张咏梅,江智霞,肖烨.护生人际沟通知识转化为人际沟通能力的教学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54-155.
关键词:微课;妇产科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56-02
微课初见于美国提出的 1分钟课程[1],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San Juan)学院的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 在2008 年首创,戴维・彭罗斯也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精炼且具有针对性、不受时间及地点限制、便于携带的特点,目前已在教学领域广泛开展。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程,其操作技能多,且涉及婚姻、妊娠、分娩等隐私,且其护理所面对的群体具有特殊性,其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可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但目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式多以大班授课为主,如传教式、广播式等,在这种模式教学下,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犯困等现象,且很难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的。微课可以借助于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将一定的学习任务展现出来,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所以,针对这一情况, 将微课教学理念引入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很有必要。
一、妇产科护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可行性
1.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核心体现在“微”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微课的内容精简、主题突出。微课可选取教学内容中某一知识点作为选题,整个微课教学的环节是完整的,这种短小精悍的微课与我们传统的教学录像有很大的反差。二是微课时间短,传统教学时间一般为40~45分钟,而微课时间可以是几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三是微课所占空间容量小,微课教学视频资料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以随身携带。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师生可以流畅地在线或者离线观看,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闲余时间学习,从而实现移动学习的目的。四是可完善性强,传统的教学视频的内容往往包括一门课的内容,使得传统教学视频的制作工作量明显加大,制作过程相对复杂,耗时较长,而微课由于其内容是一堂课中的某个知识点,因此制作微课的可以是独立的一个人,每个授课者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并可以及时对所制作的课程进行修改、完善。
2.微课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具备运用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制作软件的大量涌现,使微课这种以视频为主、短小精悍的授课形式大量应用于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课在广大学生中的应用有了硬件的支持。微课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让授课方式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妇产科护理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妇产科所直接服务的对象为女性,涉及女性的生育、婚姻、家庭等隐私问题,这就导致了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课堂教学作为知识传递的重要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微课可以通过将妇产科护理学中实践性强、涉及隐私多的知识点分别讲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微课对学生的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学生作为一个有意识的、完整的能动主体,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才能有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只有在学生感兴趣、有学习愿望和动机并能主动投入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微课通过使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微照片、音乐、动画等引人入胜,尤其在妇产科护理中,可以通过动画将比如受精、妊娠及分娩等相对比较抽象难懂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使线性的知识转化为立体的画面记忆,有效开发大脑,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二、妇产科护理微课的建设与应用
1.微课的建设
胡铁生根据课堂教学方法将“微课”初步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
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2]妇产科护理课程中微课的建设应该以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为依据,掌握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心理,注重其实用性。由于微课时间短,好的微课对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微课使用过程中,要完善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监督,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微课教学资源质量。由于微课不同于传统教学,不仅需要制作者具备专业知识,还涉及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理论等,这就对微课的制作提出了团队性的要求,教学团队必须具备多领域的知识人才。
2.微课的应用
(1)课前准备。妇产科护理课程中,部分章节的内容比较抽象,如分娩的机制,学生在通过教学计划设计好的课时中并不能完全理解分娩过程。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使用融入分娩过程的动画视屏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利用闲余时间观看,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对分娩机制有了感官认识,课时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充分理解掌握分娩机制。课前导入是引起学生对所授内容兴趣的关键之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可以在开始上课前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视频里可以包括所授章节的一些典型病例,如讲解“异位妊娠”时,授课前可播放一段异位妊娠破裂患者的抢救微课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们通过视频总结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护理措施等。再经过传统的授课,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学生能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2)微课的课堂教学。
微课在课堂中的教学作用可见一斑。国外的很多教师将微课应用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电脑、手机等信息设备观看老师自行录制或指定的与本课程有关的视频,在课堂中就观看视频中提出的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转变成教练或顾问,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学习或团体式合作学习的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就要求视频内容相对紧凑,娱乐性或互动性的内容不宜太多,主要以讲授教学重点和演示教学内容为主。如妇产科护理,可以将一些妇产科操作及病例通过微课视频展现。
(3)微课在学生自学中的应用。
由于妇产科护理课程内容较多,安排的课时往往相对不足,部分章节需要学生自学完成。由于妇产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只依靠阅读教材不仅会枯燥乏味,而且学习效果较差。微课可以弥补这些缺陷,教师将自学章节制作成精小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多媒体设备观看微课视频,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交互式答辩热点焦点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中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干课程。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情况事关国家大局。然而,时下的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思想多元化的复杂时代,除了需要应对国内的复杂局面外,还需要迎接多变的国际局势,这无疑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课题。出于国际国内时政的瞬息万变,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巧妙合理地导入高校思政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体现了该门课程的时代性,凸显了其现实意义。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引领我院的思政课教学团队不断努力地尝试,将交互式答辩教学引入思政课课堂,与热点焦点问题紧密结合,不仅在形式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赋予学生以主动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在热点焦点教学中的应用
1.1何谓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
所谓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由教师或者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拟定主题,由学生(教师)根据主题准备相关内容在课堂进行展示,再由学生(教师)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甚至展开一定程度的辩论,其中提问和作答的主客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所以,给其命名为“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是集讨论、辩论等互动形式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是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维发展的课堂教学的理性概括,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审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形式、教学目标及教学全过程。
1.2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在热点焦点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如法律、经济、哲学、历史等,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让大学生通过一系列学习学会正确看待与分析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关注热点焦点问题不可或缺。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时也是矛盾突显期,各种社会问题让人应接不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势在必行。因此,笔者一直致力于探索一种更好的互动方式用于课堂,将“辩”引入课堂可谓“明智之举”。由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概”)课程与当前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密切相关,所以,本着让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关注社会的原则,本次主要利用课程作业将其应用于毛概课程的实践教学,其具体应用如下:步骤一:确定选题范围。教师根据毛概课程内容确定选题范围,主要集中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现象紧密结合,如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保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大国关系等,教师选定之后向学生公布选题范围。步骤二:自由组组,自行拟定题目。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成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题范围自行拟定本组题目。在本次尝试中,教师还在班级选拔学生组成以教师为首的小组(以下简称“教师小组”)。教师小组主要是想更加充分地展示活动的交互性,更好地展开学生问教师答的环节。本次活动中,教师小组不仅和学生组一样需要展示作品内容和接受提问,而且更主要是可以向学生示范整个作业的完整程序和规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作业规则。步骤三:师生共同审题。学生提交选题之后,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主要涉及题目是否契合课程内容范围、有无重复选题、选题的现实意义等。步骤四:交互选题。题目审定之后,将由每个小组在其他组拟定的题目中自行随机抽取一个题目。交互选题是本次作业的一个大胆尝试,如操作不当,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交互选题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的交互性。每个小组做其他小组拟定的题目,有助于后面交叉提问环节的开展。步骤五:准备作品。学生小组和教师小组准备作品,作品在围绕主题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合适的形式展示,如演讲、表演、拍视频等。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步骤六:展示与答辩。展示与答辩环节需要选拔出一位主持人主持整个过程,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主持人的素质高低对活动展开情况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各小组在课堂展示小组作品,展示完毕后,接受来自其他小组的两个提问。第一个问题由出题组提出,第二个问题由除出题组和展示组以外的任意一组提出,在问答环节可以进行适当地辩论,如果辩论得过于激烈,则需要主持人发挥自身智慧掌控局面,必要时教师应亲自进行合理干预与疏导。步骤七:师生共同评分。评分环节分成两部分进行,其中70%是由展示环节决定,由教师对展示环节打分,剩下的30%由两个问题组成,由学生组成的学生评委对答辩环节进行投票,由得票多的组获取该问题的分数。最后,总结。教师应该对每组展示情况和答辩情况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帮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
2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估
综合本次课堂活动中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的整体应用情况来看,学生所选择的主题大多是他们自身特别关心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感觉有话可说,因此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互动效果比预期的更好。总体来说,好的效果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四方面:第一,学生参与度较高。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将辩论的形式移花接木于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新鲜感,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这一模式极具吸引力。学生平时对于学校举行的各种辩论赛热情较高,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就是辩论队成员,他们普遍对于这种融入了“辩”元素的教学模式表示接纳和认同,甚至有同学在课后还表现得意犹未尽。总体来看,不论专业,不论本专科,学生的参与度较之传统模式更高。第二,教师也参与其中。本次尝试为了能更好体现“交互式”这一特征,教师大胆组队与学生小组一起参与课堂作品展示。教师的直接参与不仅形象诠释了“交互式”的含义,使活动更具有观赏性,而且还可以直接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活动规则,有助于学生掌握规则。第三,本次教学尝试给予学生极大的自,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自由选题,自由选择恰当的形式展示主题,再由学生担任主持人和辩论环节的评委,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成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第四,此次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的应用也让教师获益匪浅。教师可以透过学生的选题、展示的内容及学生在答辩环节的整体表现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喜好,尤其是可以有效地掌握“90后”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今的时代潮流。当然,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诚然,作为一次大胆的教学尝试,有成果也会有亟待加强的方面。大致表现在如下四方面:其一,学生选题能力有待提高。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要展示一份好的作业,首先要有个好的选题,学生在教师规定范围内自行选题有利亦有弊,有利便是学生自主选题可以让教师直观地了解当今大学生思想动态,弊端就是学生水平不一,容易出现质量不太高的选题。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审题来尽量提高选题质量,从而引导学生提升选题能力。其二,学生提问能力参差不齐。我院学生存在本专科、专业的差别,学生提问能力自然也存在差别。在实践教学中,容易出现诸如提问词不达意的、提问缺乏深度的、提问不具有针对性的、刁难性提问的,甚至还有提不出问题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教学的进展,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果。同时,课堂效果可能因班级不同而出现差异,有的班辩论得热火朝天,有个别班上的组却可以出现冷场的现象。针对提问能力的差异,教师应该在提问环节中适时提出比较精彩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灵感,同时还应该在总结部分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提问能力。其三,学生主持人素质高低更大程度上影响了答辩过程的精彩程度。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深深感受到高素质主持人“可遇而不可求”,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教师本人。学生主持人担当的是串场与控制节奏、局面的重任,尤其是在提问组和答辩组陷入了激烈辩论的情况下,主持人的睿智尤显重要,主持人要掌握节奏,准确判断,选择时机结束辩论,甚至有时还要化解僵局。一个好的主持人往往能够带动全场气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反,则可能使得整个局面显得比较混乱。因此,在主持人的遴选上,教师应该多调查多了解,选出更加优秀的主持人,以确保课堂效果。其四,后期容易出现“审美疲劳”。通过多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来看,在答辩教学活动的中后期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即学生不像最初那么亢奋和激动,参与程度和热情有所下降。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讲解能力大多在教师之下,如果遇到一些小组讲解得比较差,就极其容易进入“审美疲劳”期。对此,笔者进行了诸多探索,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答辩教学与传统教师授课间隔进行,以调剂学生出现的疲劳情绪。
3结语
总的来说,辩论有助于学生锻炼其胆量,开阔其思维,提升其口头表达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搜索的能力、统筹分析的能力等,加强其团队协作能力。将辩论引入课堂,有利于活跃课堂,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带教;实习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追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临床护理教学,是帮助护生把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病人的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1]。为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方法以及模式以确保护理学生完满的完成实习任务,为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眼科护理中采用了规范化教学,就规范化教学的应用做以下讨论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入我科实习的护生,共96人,均为全国高考统一招生的学生,均为女生,年龄20-23岁。
1.2方法将96个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普通带教,实验组为规范化带教,各组48例,对两组的实习考核结果进行比较。
1.3评价方法出科之前试卷考核以及实践操作技术考核。
3讨论
每个护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必经之路之一就是临床实习,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踏入临床一线参与医疗护理活动的第一步。进过多年的代缴经历,我们不在采用传统的被动式教学,传统教学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听从带教老师的安排,没有自主的思维,完全按照老师们的工作方法及其习惯去执行。我们经过多年的总结,采用了规范化教学,在学生出科考核结果中,实验组即规范化教学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3.1护生的熟悉阶段进入临床学习前期,一定对医院或病房环境、人员都很陌生,心理压力大,缺乏自信心[2],带教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熟悉环境,熟悉带教老师,而不要刚一开始就让进入工作阶段。了解工作流程,了解本科室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以及常规的护理方法等等,让学生从心理上没有恐惧和紧张,为进入临床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3.2带教老师实行责任带教制定实习计划,根据专科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实用、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实施临床护理教学。根据具体些情况进行个性化规范化带教,废除过去一个老师带多个学生和所有学生跟白班老师的带教方式,实行责任制带教,即一对一的带教[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做好师生互评工作,促进临床带教质量的提高[4]。带教过程中注禁止有些老师把学生当帮手使用,让其跑腿做些事务性工作,不传授技巧,不讲授护理过程,致使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收效甚微的现象发生[5]。
3.3出科考核学生在眼科实习结束前,考核专科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技术操作,实习初期的学生加强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控股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视角操作技能是实习。
综上所述,眼科护理师临床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提高带教学生的质量,力争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护理学生,规范化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护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慧敏,于瑞英,罗文川.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3,3(3):42-43.
[2]李杨,学生在早期护理临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17):1583-1584.
[3]吴菊红.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17):2764.
关键词:内科护理;角色扮演法;教学;应用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通过对工作环境进行创设,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获得将工作进行完成的技能,是一种对实践锻炼以及知识表现比较重视的教学方法[1]。内科护理是一项实践性以及理论性都比较强的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其内容具有抽象性,并且较为难懂[2]。为了使学生的护理技术得到相应的提高,必须要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对情境进行创设。为了分析内科护理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应用,本文选取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一个班作为实验组,有50例;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组,有47例。都是女生,年龄在19~21岁,平均年龄是20岁。两组学生入校后各学科成绩以及学习能力方面相比较P>0.05,没有显著的差异,有可比性。均使用同一种教材,并且由同一个老师进行授课。
1.2方法在对内科护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授课。实验组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运用,实验组对角色扮演法进行运用。具体步骤如下:①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性格以及学生成绩,以自愿以及意志为原则进行分组,将实验组分为5组,每组10个人,每个小组都有学习成绩高、成绩低以及成绩居中学生,以及性格外向以及内向的学生。②进行培训,老师应针对角色扮演法的相关内涵、理论以及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对相关要求进行提出,让学生在使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将实践和理论进行结合[3]。③进行课前准备,老师应该针对相应的教学目的,对具有示教性以及代表性的临床真实病例进行选择,并将相关任务进行分配。为了使学生的锻炼机会均等,应该将护患角色的扮演进行轮流。可以在上课的前1w发给学生相关病例,让扮演护士以及患者的两组学生运用课余时间,通过讨论、阅读以及理解等方式将相关的准备做好,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对一些抽象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更加方便,也使角色扮演活动更加的生动和形象[4]。剩下的三组学生可以运用网络或者是图书馆,对相关资料进行查询,从而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④进行角色扮演,对临床的护理情境进行创设,两个小组中各推荐一名学生扮演护士、患者。比如在对消化性溃疡进行学习时,患者因为腹部中上部有疼痛感所以前来就诊,护士可以通过问诊的方式对患者的相关资料以及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对其身体进行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保持动作轻柔、态度和蔼,从而真正的关心患者,同时要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体征以及症状,可以通过录像、图片或者其它多媒体方式进行展现,从而使学生对疾病临床表现的认识更加深刻[5]。⑤分组进行讨论,小组的每个成员应该互相讨论和学习,通过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列出护理诊断,共同对护理的措施进行制定,从而使学生护理观念的整体性得到培养[6]。对时间进行规定,让其在这个时间段内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然后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学生对其发言进行补充,通过对相关的结论进行分析和讨论,有利于学生解决、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⑥老师进行总结,老师应该充分的将其主导性进行发挥,总结角色扮演以及讨论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对改进意见进行提出。
1.3评价方法
1.3.1进行期末考试对内科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将实验组学生以及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考试题目应该从题库中随机的进行抽取,并且主要类型要是选择题,在考试前将试卷密封,老师的阅卷方式应采取流水方式作业。
1.3.2进行问卷调查在学期末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让其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以及自身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进行评价,填写方式不记名,统一进行发放并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97份,收回的有效问卷97份,回收的有效率得到100%。
2结果
2.1将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比较,见表1。
表1显示,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都呈现正态分布,通过χ2检验,两个组对比P
2.2针对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就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见表2。
表2显示,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每一项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
2.3实验组学生利用角色扮演法使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的评价,见表3。
表3显示,在课堂上对角色扮演法进行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对角色扮演法进行采用,使创新能力、问题的分析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产生了明显的进步,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自身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合作与团结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讨论
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也有利于更快的对角色进行适应,还可以使学生护理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步。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启发,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教学讨论中,当学生进步时,要积极的进行鼓励和肯定,从而使学生的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培养和增强。
在临床护理专业中,运用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学生的素质以及教学质量有所提高,这是对素质、能力以及知识进行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老师来说,这种方法还比较新颖,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运用是一种尝试,只有对其不断的进行探索,才能使教学方法变得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玉洁.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03):96-97.
[2]黄维维,施忠英.角色扮演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26(15):1405-1406.
[3]朱艳.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18(13):59-60.
[4]张伟,张玉.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50(06):558-559.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内科护理;实验课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护生既需要掌握严谨的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又需要具备护理技能操作能力。但护生在学习内科护理课程时,由于未进入临床积累相应经验,导致教学事倍功半,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均不高。角色扮演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1]。为使护生更好地掌握内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我校在内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实施角色扮演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教学对象
选择我校2012级“3+2”五年制高职护生2、3班学生共120名,均为女生。年龄l6~18岁,平均(17.06±0.60)岁。其中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两组生源地、年龄、学制、理论成绩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1.2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护理》(第二版)。
1.2教学方法
两组均于第二学年开设内科护理课程,由相同教师讲授内科护理理论知识,两组理论与实验教学课时数相同。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按照实践目的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并布置作业。
1.2.2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法,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班级学生特点及教师素质,精心选择病例。具体方法如下:(1)课前准备:让全体学生预习相应病例资料,以学生自愿报名为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准备相应情境演练。要求熟练掌握病史,确定场所,准备道具,给学生分配相应角色,重点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已有经历体会临床实践中角色的态度和行为。(2)课中角色扮演:根据课前布置要求学生在相应模拟病房扮演指定行为角色,并对行为表现进行思考。请小组学生扮演患者及其家属和护士角色,从模拟的情境中真实地感受不同角色的身心状态。如冠心病病例从模拟患者的突然发病、就诊到护士的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采血、心电图检查、医护患沟通到相应的抢救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3)课堂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和反馈。表演结束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采集患者资料、护士态度与处置、护患沟通、医护配合等方面,分别由角色扮演者、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分析评价。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概括总结。(4)课后拓展:请学生写出本次实践课的实验报告,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场所,直接接触临床和社会中不同年龄、病情和治疗方式的患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患者的身心状况。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课程结束后,两组均围绕内科护理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考试成绩作为理论考核成绩;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撰写相应的实验报告作为实践考核成绩。(2)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发放自行设计的教学方法评价表。评价表共包括6个项目,要求学生从“是”“否”中进行选择。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120份,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2.2两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
3讨论
3.1角色扮演法可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传统内科护理实验教学以学生自己阅读分析病例为主,而角色扮演法运用直观手段,使护生感到患者和护士形象鲜明、诊疗护理过程直观生动,提高了护生学习内科疾病护理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巩固所学知识。研究结果显示,角色扮演法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P<0.01)。角色扮演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临床病例情境,使护生在自己关心、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具体化的专业知识,激发了其内在学习动机,使学习活动成为护生主动进行的、有意义的事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3.2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医疗实践情境,内化临床思维与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2]。在与真实的临床情境相似的模拟病房中,护生通过角色扮演模仿临床患者的真实形象、进行护理操作,增加了感性认识;护生如临其境,通过有效观察和分析病情,提出护理诊断,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能熟悉疾病的症状、体征,通过具体患者形象的感知来理解抽象的疾病理论知识,缩小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进一步培养了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临床思维能力、护理操作技能、应急处置和自主学习等能力,有利于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角色扮演法显著提升了实验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P<0.01)。
3.3角色扮演法可锻炼护患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研究显示,实验组在对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方面的评价均好于对照组(P<0.01)。在模拟内科临床实践情境时,实验组护生从接待患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到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无一不需要与患者进行人际沟通。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渗透着教师与护生、护生与护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护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通过沟通锻炼,体会到良好语言沟通技巧及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有助于其自觉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培养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这与赵春莲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角色扮演法也使护生更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4角色扮演法可培养护生同理心,提升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是护士职业素养的核心和灵魂,在重视人文护理的今天更是如此。扮演患者及其家属角色,能够促使护生从患者角度看待问题,较为深刻地体验患者的身心状态和需求,更好地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态与处境,从而能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同时,通过观察自我与他人的角色扮演,护生对现代护士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树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形成了耐心、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3.5角色扮演法易流于形式,教师需严谨组织实施
角色扮演法如果为演而演,过度追求场面热闹,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角色扮演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慎重选题、精心设计、组织和评价。如何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恰当病例,设计与临床实践一致的问题情境,有效组织护生熟悉病例、分组讨论,科学评价反馈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对角色扮演中的亮点及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及时点评,要求护生注意观察扮演者的言行举止是否规范、技能操作是否到位、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全面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角色扮演法通过病例设计,激发护生的临床思维,让护生亲身体验,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鼓励护生“做中学、学中做”,在临床情境体验中学习理论与技能,提升内科护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模式;优势;儿科护理学教学;学生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52-03
临床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接受医学教育更好服务社会的核心。特别是在21世纪,衡量一位护理专业学生是否是人才,不光看他占有医学知识的多寡,更应看他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为此,为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的被社会所需要的合格护理人才,笔者于2010年2~7月,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在男女生比例、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纪律状况等方面都比较接近的两个班各5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认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上述研究对象均由作者统一执教儿科护理学。
1.2 研究所用材料
选用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教材《儿科护理学》,由郑州大学出版社根据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内容编写的教案。
1.3 方法
1.3.1 学生分组:将实验班50名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小组5名,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儿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要求每个小组由学生自行选出1名小组长,负责整个体验式教学计划的执行与实施。对照班学生50名也采用相同的分组方法,小组长的选拔和实验班相同,采用传统儿科学实训课教学方法,每组小组长负责整个传统儿科护理实训课教学计划的执行与实施。
1.3.2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步骤:(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电教媒体,实物、挂图、现实的问题、趣味资料、游戏、音乐、生动的语言等手段,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架起学生已知经验、情感与学习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该项教学活动的欲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要指学习不同版本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儿科护理工作与服务对象的特点,探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有可能出现或者发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均由学生自己提出来,问题的答案与处理方式由师生共同研讨。老师不强加给学生任何结论,也不用正确或错误来区分他们不同的知识概念,只是让学生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3)研究分析感悟体验。研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角色的分配。(4)制定处理对策,并系统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实践创新,提升能力。
1.3.3 体验式教学模式具体内容:职业礼仪团队演练,操作过程中沟通交流演练,人际关系中角色互换演练,从游戏开始进行个人经验分析,通过儿科护士角色扮演进行价值观交流与分享,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比如世界”的患病小朋友引进体验式健康教育,儿科急重症和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抢救与治疗用药和生理心理护理,五好优秀品德宣言(即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好修养、好口碑)。
1.3.4 时间、课时和场地的安排:体验式实验课授课时间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最后1个月,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基本学完了基础必修课和临床必修课,具备了基本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故开展该教学模式具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每周2次课,每次课4个学时。第一、二次课在实验室练习各种儿科护理操作技术兵进行角色分配,每两个学习小组进行配对,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角色演练;第三、四次课进行经过设计的不同场景的现场情景体验;第五、六次课针对特殊场景进行角色转换演练;第七、八次课使用幻灯进行汇报、总结,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地依次进行。回报的具体内容包括本组进行的各种技能操作、各种常用护理设备的使用、不同场景的现场情景体验的目的、过程、人员的分配、收获及不足。小组长进行总结性回报的同时,每名学生要写出个人的心得体会。
1.3.5 教学反思与考核:对进行该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录像,活动结束后马上回放试验过程录像,让参与该项教学活动的每一位学生找出自己以及其他同学存在的不足,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至于活动结束后的考核,由任课教师、教学督导小组成员、成绩优秀的学生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采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试验的全过程给予考核。将沟通与人际技能、创新与愿景思维、领导与管理潜能、团队技能与合作精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作为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等级分为优、良、差三个级别。最后的统计指标包括两组学生达到相应级别的百分比、学生对该课程目标的评价、参与该教学活动的动机以及对实施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三个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测评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不同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示:实验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沟通与人际技能、创新与愿景思维、领导与管理潜能、团队技能与合作精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五项考核指标方面均较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上述各项的达标优良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实验班学生的综合素质优于对照班。
2.2 实验班学生对儿科护理学课程目标的评价结果
见表2。
表2示:实验班学生对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要求达到的课程目标的正确的认识逐步提高。两次测评对课程目标的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2.3 实验班学生对参与该项教学活动的动机和满意度的评价
见表3。
表3示:实验班学生对参与体验式教学活动,两次测评除好奇心驱使和获取学分两项人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在对自己的专业有帮助、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人文修养等方面良好的动机比例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实施该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
3 讨论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情景创设、体验感悟、团队互动等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激发、调整、升华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与潜能[1-2]。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未来工作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体验式学习中强调“在做中学”,这是一种效力更持久的学习方式,并具有学生参与活动-亲身体验-感悟内化-外化践行之特点。故该教学模式的意义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体验式教育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通过整个流程的演练,对于自身体验的实验项目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能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3]。可使学生从体验中认识世界,提高能力,最终做到知行合一[4]。其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从而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人文关怀和应变能力、创造能力、责任心,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通过角色体验,学生能够体会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和人文关怀[2,5-6]。再次,体验式教学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到主动参与,摆脱了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7]。挖掘学生个人潜能,提高自信心,增强创业激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该项研究也证实(见表2、3),学生在课程目标的评价和参与该项活动的动机方面,其中在加强人文修养、提高思维创造能力、增强自觉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扩大知识面等项人数比例均比较高;参与动机方面在提高自身人文修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对自己的专业有帮助等项人数比率较高。可见体验式教学是学生解放思想,树立良好的正确认知的一种途径,是学生个体知识建构的基础,是学生个体良好品德形成的催化剂与心理健康的保障。但更令人欣慰的是,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普遍有了较大的进步,不再厌倦学习,而是认为应当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主动去学。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对该项活动全过程的参与,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护士职业的价值有了更高一个层次的认识,并在他们个人的心得体会中进行了描述。认为无论将来在什么地方工作,作为一名护士,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起点和全过程均应该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
通过该项研究,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尽管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内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尽管相对较多,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学特别是护理教育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对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只有极个别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因此,作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继续搞好护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研究工作,通过自身知识的完善、经验的积累、潜心的研究,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和理论内涵的丰富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渭绒. 体验式教学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J]. 新西部,2009, (8):195.
[2] 陆晓庆,陈宁,李谨. 体验式教学在医患沟通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80-81.
[3] 任素芬,徐兴亚,任海滨.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角色体验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 中华护理教育,2010,7(5):212-213.
[4] 姚琳. 体验式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应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3):56-57.
[5] 赵远莲,江智霞,吴永清,等. 体验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00-1102.
[6] 伍彩虹,江智霞,赵玲芳,等. 体验式教学在培养护生关爱能力教学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08,6(34):3195-3196.
【关键词】实验教育学;外科护理学;教学法;评价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 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主要职责和工作目标。2007~2009年,笔者所在学校高职护理专业的部分班级其外科护理学采用实验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笔者所在学校高职护理专业2005级的27班和28班、2006级的33班和34班、2007级的40班和42班共6个班42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同年级的两个班学生其入校成绩及基础课学习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班级的外科护理学由同一教师任教。同年级的两个班使用相同的教材。
1.2方法
1.2.1分组随机分组,27班、34班和42班学生采用实验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进行教学,28班、33班和41班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
1.2.2实验教育学教学的基本过程(1)增加实验课时,使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课时达总课时的1/2;(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存在,教学分三个阶段:先使学生通过感觉去感受外界事物,再通过思维整理感觉印象,最后用行动表达所感受和思考的有关知识,即刺激-内化-反应[1];(3)教师归纳总结。
1.3教学效果评价
1.3.1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1)学生学习外科护理学9周后(半个学期),由教务科统一命题进行考试,成绩留作原始资料。(2)本课程学习结束后,乃由教务科统一命题、组织该课程的考试。
1.3.2 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的评价教学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试成绩比较实验教育学组考试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年级组的考试成绩见表1、表2、表3。
2.2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422份,回收422份,有效率为100%,问卷可信度为0.99。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教学各条目的优良率为68.12%,实验教育学组为92.25%,后者各条目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前者,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3讨论
实验教育学是一种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它运用自然科学的范式研发教育现象。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实验教育学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教育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当代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适当融入实验教育学一些原理和方法,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3.1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接受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创造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以听讲为主的学习习惯向自主地、独立地思考转化;从理论学习向实验知识、实验技能上转化;从依靠记忆向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上转化[3]。只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使之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辨证思维方法、探索进取精神、科学精神,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方法。就能陶冶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3.2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拉伊[4]明确提出实验教育学主要特征“就是现在教学和教育研究中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因为要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必须合理有效地采用实验教育学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它能促使学生手脑并举,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质量。
3.3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上做好文章拉伊看来,活动,即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是教育、教学的全部内容。并反复论述,一切教育、教学中的被动、接受、吸收要让位于活动、表现、建构和创造[4]。现代教育学给教学赋予的新含义是“教学生学”,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选择与之相符的病案,要求学生能依据其有关资料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做出护理评价。让学生“活动”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用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习惯,帮助其建立整体护理理念,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3.4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激起兴趣,学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体。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经常结合本课堂的教学内选择一些病例,先作为问题提出,以激发学生去思考与分析,通过“刺激-内化-反应” 教学的三个阶段,既能激发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又能培养和快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方法在自然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令人信服地说明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科学研发方法。通过笔者所在学校连续三年的教学 实践,外科护理学采用实验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进行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拉伊和他的《实验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4):6.
[2]胡凯.21世纪医学发展趋势与医学生素质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