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级钳工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维修电工 故障排除 维修技能 方法步骤
维修电工故障排除技能是及时找出故障、解决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提高维修工作效率,提升电工自身技能的重要环节。
维修电工故障排除要求电工要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设备的工作形式,并懂得根据实际电气控制特征来对设备故障状况进行故障排除。维修电工只有在维修操作中,快速把电气线路图和实际配件分布图相对照,掌握电气设备中配件的实际分布位置,才能加深对故障设备的认知,正确开展故障测试,快速测试出故障位置。
一、维修电工进行故障排除的方法
维修电工只有掌握排除故障的多种方法,才能精准地检查出故障并维修好有安全隐患和故障的设备,恢复正常使用和安全用电。
1.电阻、电流及电压检测法
所谓电阻检测法,就是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检测线路是否有反常情况,进而检测出故障的发生点。
电流检测法,需要根据实际用电,通过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来检测故障。同电阻检测法的原理相似,电压检测法需要利用万用表的电压挡,结合实际使用的电压测定出电路中电压的异常,以此检测故障。
2.替代检测法和短接检测法
替代检测法,就是电工在经过对故障的初步了解后,有对某个元件发生异常,对造成故障有所怀疑时,用好的代用品更换掉元件,看系统是否能恢复正常运转。这N方法适合于排除结构简单的系统故障,但不能精准确定故障的位置和原因。
短接检测法主要依靠电工自身的丰富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初步推断故障产生的大置后,再运用导线的短接来检测自身的推断是否正确。这种方法大多使用于电流小、电压低的电气系统中。
3.仪器检测法和直接检测法
仪器检测法即利用高科技的仪器,精确、迅速地确定故障位置和原因。这种方法既便捷又高效,现已普遍使用于电工维修中。
直接检测法是电工通过直接检查系统,根据经验检测确定系统的故障原因和位置。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常见的系统故障,不适用于检测特殊的故障问题。
4.逐步排除法和调试参数法
逐步排除法,即通过电路的部分切除,逐一分析和排除故障点,缩小故障范围,精准确定故障点。这种方法适用于电路发生短路产生的故障。
调试参数法,即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形式和电气原理来调整线路和系统中的物理使用量。这种方法适用于无元件损坏的系统和接线正确的线路。
二、维修电工进行故障排除的步骤
电气故障具有多变性、突发性的特点,所以电工在排除故障的时候要学会通过分析总结出科学合理的规律,并切合实际,结合规律进行正确的故障排除。电工在排除故障中,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1.通过问、闻、看、听、换等方式来检测并分析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和位置
在排除故障之前,进行深入研究、检测故障的情况十分重要。在询问故障发生的状况,查看故障发生的位置有无异味、异常、杂音等环节之后,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可以通过替换的方法来判断故障。
2.精确判断故障的范围
结合电力系统的工作形式和电气设备运行的工作原理,切合故障实际情况进行故障分析,精确把控故障所处范围。
3.顺序一致
电工在排除故障时的检测顺序和电气设备的动作顺序一致。例如,检测时先检测容易测试的地方,再检测不容易测试的地方;先检测电源,再检测电路线路和负载;先检测控制回路,再检测主回路。
维修电工在进行故障排除工作,还应注意保障个人安全,防止设备产生安全隐患和故障。按照安全操作规则进行维修工作是电工进行故障排除的前提。维修电工通过及时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高科技设备,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发展的电力科技和运用排除故障的技能。只有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积累和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才能快速地在维修中发现和解决故障。还要培养在工作中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先思考、分析问题,再进行操作,往往会事半功倍,从而更快地排除故障。
三、小结
一、采用多种授课方法达到教与学统一
在钳工培训授课中,不能采用“教师按书教,学员按图干”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工件的加工和计算公式一律按教课书的标准执行,导致加工方法单一,计算依靠背诵公式。有时由于工、量具、测量形式、计算条件的改变,无法套用书中的公式,学员便感到无从下手。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培训的要求。要根据实际出发结合培训课题特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在讲授法、示范指导法的基础上,应尝试探究型授课法、项目、任务驱动法、网上学习外出参观讨论法、多媒体授课法等授课方法,以达到培训效果。科学的授课能把培训指导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学员所有。如果将教学视为一种信息传递过程的话,那么,指导者就是信息的传递者、输出者,学员则是信息的接收者。学员接受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指导者采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培训指导授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学员学得主动,情趣横生。调控失当,教和学就失去平衡,学员迷惑不解,满腹牢骚,培训指导者弄得口干舌燥。因此,应采用多种授课方法,以学员为中心,按照学员的学习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想方设法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与学的双方统一。
二、强调培训指导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知识来源于客观实际,正确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正确的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钳工培训授课应是在专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训练,专业技术理论与实习操作密切结合的过程。例如,学员在学绕弹簧课题时,首先在钳工工艺书、机械制图书中学会弹簧画法,找出经验计算公式,并制作绕弹簧的心轴,才能在实习课上加工出正确的弹簧。总之钳工培训授课要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以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指导操作的内容要与企业、相关技术岗位的实际相结合,应尽量采用企业较典型的生产实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便学员学习和掌握后能立即在生产当中进行利用。
三、培养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结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智慧和创新能力。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智能型工人队伍,培养智能型、应用型技术工人的关键在于,培养技术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发展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一般由外部动作构成,如钳工培训授课当中的锉削、錾削、锯削、攻套螺纹、钻孔、刮削、研磨、测量等基本操作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形成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方式。心智技能是人的大脑对事物映像进行改造加工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是人在认识特定问题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进行的方法。在培训授课当中,学员掌握技能技巧,无论是操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都是带有复杂性、综合性的高技能技巧。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在授课当中相辅相成,在结合过程当中,把学员的聪明才智开发出来,激发学员的智力、发展力,以及学员从事现代化生产所需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成为能革新技术和会发明创造的智能型工人。
四、示范操作演示多样化
在钳工培训授课中,示范操作的演示是一种直观性的指导培训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学员具体形象地学习观察,便于学员与培训指导者直接交流,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技能技巧。可通过培训指导者亲身操作演示,也可用教具和实物来演示,现在多用多媒体演示。多媒体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把教学内容演变为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授课的新技术。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多媒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资源共享性和丰富的表现力等优势,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乃至于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钳工培训授课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推行多媒体授课。在钳工培训授课中,PPT课件、视频、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把每个技能细节动作展现在学员面前,也可以把企业生产实况搬进课堂。多媒体辅助的钳工培训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员进行钳工实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迁安市职教中心自1983年建校以来,一直以增强服务发展能力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使职业培训走向了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2004年以来培训规模逐年增长、培训质量稳步提升,11年间共为社会培训各级各类人才15.2万人,为迁安市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成为迁安市乃至河北省知名的职业培训品牌学校。
瞄准需求,用好政策
迁安市职教中心的职业培训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确定了“对接产业、多元合作、长短并进、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建立了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致力于加速构建长短并进的大职教发展格局;得益于迁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所创造的机遇;得益于国家、省、市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利于职业培训发展的良好政策。
1.迁安市对办学的强力支持和职教园区的建设,为职教中心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
多年来,迁安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形成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建设的良好氛围,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等多元措施为职教发展聚力,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提出了构筑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的发展目标。其中构筑教育培训功能中心位列首位,核心就是依托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迁安市职教中心,将迁安教育做大做强,使教育既发挥基本功能为区域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又能作为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打造教育培训功能中心领导小组,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出台了相关政策。
为改善民生、促进就业,2008年以来,市财政投资建设了迁安职教园区,共占地1800亩。园区按照资源共享模式建设,主要包括市职教中心、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和市奥体中心。其中职教中心占地552亩,投资3.98亿元,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建有机械、电子电工、汽修等8个实训中心112个实训室,设备总值4800万元,可满足全日制在校生7500人、年短期培训10000人教学需要,软、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
2.迁安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为职教中心提供足够的培训空间
近年来,迁安为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立足原有产业基础,提出“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确定了构建“3+5+6”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即着力打造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煤化工、包装建材、食品医药、文化旅游、高新技术五个产值超百亿产业板块。培育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消费购物、养老养生、总部经济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在政策的吸引下,芬兰斯道拉恩索、浙江物产、中海油、徐州重工、红星美凯龙等40余家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
随着大批优质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达产,企业刚性用人需求与人才培养教育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7家,超千万元的200多家。未来五年企业为迁安市提供就业岗位约1.8万个,对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需求达8600余人。但在所调查的13.6万企业职工中,在职工人(在职职工数减去管理和辅助人员数)8.5万人,占在职职工的62.5%;技术工人2.4万人,占在职工人28.2%;高级工以上0.55万人,中级工1.1万人,初级工以下0.75万人,分别占迁安市技术工人的22.9%、45.8%、31.3%。因此,现有企业职工队伍根本无法满足未来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此外,大量普通毕业生、不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转岗人员、复转军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提升就业技能,因此,学校未来办学在职业培训方面空间巨大。
3.国家、省、市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为职教中心职业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04年国家出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办法》规定: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以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培训时间为15?9 0天,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经费实行政府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培训工作,地方财政扶持资金与中央扶持资金统筹使用。
2007年迁安市政府以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政策为基础出台了《迁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培训工程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培训内容包括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收费标准在2000元以内的技能培训实行全免费培训;参加免费创业培训人员,成功创业满一年并招用2名以上员工的奖励3000元,同时根据招用人数按每人200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创业成功人员。对毕业两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的,还一次性发放3000元的创业补助。
2009年迁安市对全市在职职工实行免费技能培训,补贴标准为岗前技能培训的一半,资金由市财政解决。
2014年国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其中种养大户人均补贴2500元,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人均补贴800元。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积极参与到政府支持的培训工作中,以优质的教学资源、完善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优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赢得了学员的高度信任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整合资源,强化功能
1.主动对接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建立各类培训基地
2004年以来,为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各行业、各部门分散的资金、项目等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和综合效应。学校积极主动与各部门寻求合作途径,探索共同发展之路。一是依托迁安市人社局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二是依托迁安市安监局建立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基地(三级资质);三是依托迁安市质监局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基地;四是依托迁安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建立河北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五是依托迁安市农牧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六是依托迁安市委组织部建立县域特色人才项目基地;七是依托迁安市财政局建立迁安市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八是依托迁安市总工会、迁安市人社局成立迁安市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九是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借助“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功能,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迁安市职教中心在政府支持下,于2012年成立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实行指导委员指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指导委员会由市人社局、教育局、财政局等14个部门组成,负责对集团的建设、改革、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集团理事会由首钢迁钢、燕山钢铁等15家企业和迁安市职教中心组成,理事会理事长单位为迁安市职教中心,实现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功能,已与60多骨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涉及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引校入厂、引企入校、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等。学校在45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有32家企业在学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长期与燕山钢铁公司、九江线材有限公司、轧一钢铁集团、东安超商、锦江饭店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为首钢迁钢、燕钢、松汀、轧一、荣信等企业举办首席技师培训班;在迁安市总工会组织下开展了五届全市职工技术比武。
3.实行一校带“多点”,构建覆盖全市的教学网络
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在职职工和农村偏远地区学员参加培训,依托当地场地、设备设施,学校在全市6个乡镇、8家骨干企业建立了14个职业培训教学点,同时利用乡镇社保站社会职能,建立了19个招生宣传网点,为当地有培训意愿人员咨询、报名、资料审核工作提供便利。
4.完善机构建设,健全管理职能
为充分发挥各行业培训基地的功能,学校不断完善内部机构建设,成立了技能培训科、创业培训科、社会培训科、职业能力建设处、安全生产培训中心等部门,分别对应各培训基地,负责相应培训项目的招生、培训、就业、协调等方面工作,实现了“培训部门与政府部门”“培训部门与行业企业”“培训部门与培训项目”的三个对接,实现了职业培训的专业化。技能培训科负责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科负责创业培训,安全生产培训中心负责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职业能力建设处负责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在职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考核鉴定、职工技术比武等工作,社会培训科负责联系其他行业培训项目及业务。
科学施教,提升层次
1.依据职业标准,结合成人培训特点,制作功能齐全的教学培训包
学校的培训项目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共7项11类23个职业(工种),培训时间长短不一、培训内容难易不同、培训标准高低各异,学员来源渠道复杂、年龄结构和学历水平差距大,很难统一标准。学校针对这种现状,成立了以职业培训科室主任为组长,吸纳专职教师、学员代表、政府职能部门领导、行业专家等组成教学研究小组,通过认真研究每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标准,分析学员构成,精选培训教材,优化培训内容,制定培训大纲,细化培训计划等环节,制定了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功能齐全的培训教学包,包括该职业(工种)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典型案例、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模拟试题和考核标准等,尽量突出声光像等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使培训内容易于接受、培训效果达到实效。
2.培训与引进相结合,打造一流职业培训师资队伍
学校一直注重培训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一是坚持校内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不间断。多年来,学校共派出专职教师参加人社、安监、财政、教育等部门组织的国家、省、市级培训125人次,现共有企业培训师4名,创业培训教师8名,创业指导师3名,注册安全工程师4名,安全生产培训教师15名,注册会计师4名,会计继续教育讲师5名,各职业(工种)考评员24名。二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职业培训兼职教师。共聘请创业指导专家5名,行业、企业专家12名,政府职能部门领导14名,大学教授8名。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聘任,使学校的职业培训教学团队能力逐步提高,影响逐年扩大。
3 .创新培训模式,灵活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培训功能,让各级优惠政策和学校资源惠及更多的企业和学员,学校改变原来坐等企业、学员来校培训的被动局面,大力开展送技术入企业、进农村、到社区活动。多年来共开展入企业培训216班次196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40000课时;进农村培训112各班次60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9000课时;到社区培训12各班次7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1000课时,解决了培训与生产不能兼顾的矛盾。在培训教学上积极开展互动式、模块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广泛采取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基地实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指导相结合等培训手段,增强了培训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
4.强化调研,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重点走访等途径对全市企业进行调研,明确全市技能人才需求方向、需求数量,为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通过建立培训学员QQ交流群、微信平台,结合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等形式,进行后续跟踪服务,了解培训学员就业、创业、发展等情况,了解企业、学员对培训的建议,从而完善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社会,打造品牌
2004年以来迁安市职教中心以“服务政府,为政府分忧;服务社会,为百姓解难”作为职业培训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培训工作,共完成各类培训15.2万人。其中,完成技能培训4 6 9 1 7人,包括:初级工3 3 2 3 5人,中级工11423人,高级工2137人,技师122人;完成创业培训6752人,创业成功3215人,带动15676人就业;完成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8252人,完成特种作业人员培训59346人;其他人员培训22000人,为市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共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8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860人。通过培训,增强了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的技术服务水平,为迁安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2.促进了小微企业成长,丰富了区域经济结构
2004年以来,6752名有创业意愿的学员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培训,有3215人创业成功,带动15676人就业,迁安市十大创业明星中有两位是职教中心的创业培训学员,有效促进了全民创业工程,实现了区域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3.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问题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的学员中,有1.8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使那些靠种地为生的普通百姓走进了生产车间、走向了超商、酒店;有0.5万下岗失业人员成功转岗,使他们从原来不适应的岗位走向了新的岗位。
4.提高了市域技能人才总量,改变了企业技能人才结构
2004年以来,已培训企业技能管理人员1520人,完成技能人才培训46917人,包括:初级工33235人,中级工11423人,高级工2137人,技师122人,使我市高技能人才数量由5500人增加到7759人,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由16.5%增加到22.1%,这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能人才结构的调整,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5.提高了企业员工操作水平,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培训,一线工人的操作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并在各类技术比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燕山钢铁黄瑞山、松汀钢铁王学超、津安钢铁杨检等学员在迁安市职工技术比武中分别获得炼铁工、炼钢工、钳工组一等奖,荣信钢铁公司学员周金在唐山市职工技术比武荣获气焊工技术状元。
通过培训,企业一线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更新,企业技术骨干理论素质和科研攻坚能力进一步增强,技改项目进展加快。全市企业职工发明专利2012年达129项,2013年达107项。参训学员胡永付负责的津安钢铁公司第二烧结作业区配电室改造项目,将母排温度由原来的80—90度降低到40—50度,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