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

第1篇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之后,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将数学课堂的气氛从严肃枯燥变为生动活泼,不仅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有效突破学习难点.对于初中数学课程,学生们一致反映最难的知识点是几何和应用题部分.自从使用信息技术,在几何画板的辅助下,很多难点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态直观演示下,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基本数学公理时,可以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出两点之间线段的距离,同时还可以分别作出不同直线和曲线,测量它们的长度,最终得出这个结论.学生们通过这个演示过程,也对这个公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潜能

初中教育实际上属于人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因此,如何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远远比教会学生一个习题重要.思维的创造力直接关系着学生思想水平的高低.而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如果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便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章时,可以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在给学生上课之前,精心准备了一套课件,包括录像和幻灯片,具体内容如下:在美丽的校园中,笔者录制了本班学生课外活动时的影像,跳绳、踢毽子、乒乓球、摄影各有一部分学生……这活泼生动的画面,熟悉的人物,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全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1)你可以得到哪些数量信息?(2)可以把这些信息怎样表示出来?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巩固新知

第2篇

学生对一堂课的重难点部分能否充分理解和掌握是一堂优质课的重要指标。按照课堂教学计划,几乎每堂课都会有重难点部分,如何有效突破这些重难点知识是教师在备课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环节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高中生物学科中,重难点知识往往都具有抽象性较强的特点,要想理解这些抽象的重难点知识,往往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这一能力恰恰是大多数高中生所欠缺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把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化的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手段,将抽象的文字化的知识直观的展示出来,在形象的知识面前,学生的学习难度自然会大大降低。就拿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来说,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通过常规的实验器材又很难把这个过程完整的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利用多媒体工具就是最好的选择了。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Flash课件,将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可以看到一个形象的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利用多媒体工具丰富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很多时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要对一些内容进行删减,而经过删减后的教学内容容易出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过于单薄,缺少必要的材料支撑,二是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三是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被切割,知识显得过于零散,不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怎样才能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呢?多媒体工具就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了。在传统的教学工具下,教师需要一字一笔地将重要的教学内容写在黑板上,形成板书,这样的方式不但效率低下,内容量也十分有限。而有了多媒体信息工具就完全改变了这一局面,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先准备好,到了课堂上直接运用电子白板,在几秒钟内就将教学内容呈现到学生眼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知识的传递密度。

三、利用多媒体工具优化课堂实验教学

第3篇

(一)幼儿英语教学的基本性质幼儿英语教学最基本的性质是基础性、启蒙性和趣味性。幼儿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其心智逐渐萌发,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一起始阶段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在影响幼儿成长的同时,更会影响幼儿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同时,幼儿时期成为外语学习的最佳时期,且这一时期掌握外语与掌握母语具有相同的生理机制,让幼儿接触英语,可以尽早地使其运用英语表达和交流,从而在幼儿启蒙教育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幼儿英语教学不同于成人教学,教学过程应具有非常大的趣味性,不能呆板乏味,使得幼儿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幼儿英语教学失去意义。

(二)幼儿英语教学的特点1.生活化。2.趣味化。3.参与性和直接经验性。正是幼儿英语教学具有以上的性质和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通过动作、表情或直观形象进行直觉学习,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二、沉浸式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英语教学的重大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多媒体信息技术具备的声像结合、鲜艳的色彩和极其丰富的表现力等特点,可以让幼儿沉浸在设置的教学环境中去,再配置相应的互动式教学设备,让幼儿与虚拟的人物、动物、植物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寓教于乐,彻底改变传统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得幼儿英语教学中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由于幼儿自身的各方面因素都处于启蒙阶段,对于抽象而又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排斥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注意力涣散。采用具有沉浸式的多媒体技术教学,使其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同时乐学好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玩乐,在激发幼儿潜能的同时提高其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进行动物名字英语教学时,可以采用较为形象的动物动画,向幼儿打招呼,通过相应的语音输入设备让幼儿和动物进行英语对话,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沉浸在一个真实环境里面,不仅学习英语,又能培养幼儿热爱动物、增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开发幼儿智能多媒体技术没有时间的限制,也没有空间的限制,既能将对象化远为近、化小为大,也能将对象化虚为实、化快为慢,更能将整体化为部分、把部分化为整体,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的变化生动、形象、清晰地展现在幼儿的视觉之中。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挂图教学模式,让幼儿从平日的简单的视觉、听觉认识到全方位的感官认知。比如:通过每日生活的动画视频进行分解,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的事物进行英语描述,从文字逐渐转化到视频,层次分明、系统性强,更加适宜于幼儿英语发音、语境的培养。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幼儿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激发幼儿的智力开发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开启幼儿想象的翅膀现行幼儿英语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画,图文并茂是当前幼儿教材的最大亮点之一。采用沉浸式多媒体技术进行幼儿英语教学,不仅可以辅助幼儿教材对事物的描述达到神形兼备、绘声绘色,更能创造一个直观而又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展其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力,极大地激发课堂活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发幼儿联想,进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动物英语识别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设备,学生可以形象地抚摸动物,再配以简单英语解说,不但学习了英语单词,更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幼儿在这样生动、互动性强的多媒体技术的引导下,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结语

第4篇

多媒体技术包括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实现各种运动图像信息的远程传输,它没有距离限制,用户可以使用网络传输技术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外一个地方,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功能,使得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和及时,对于现代体育信息的及时获取提供了便利,相关人员可以将运动图像进行压缩,利用网络传输技术来传送信息。最后,利用光盘来存储体育信息,具有迅捷的检索功能,其信息数据传送率达到每秒钟8Mb,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访问光盘中存贮的多达几万幅图像的任何一个图像。只需要几十张光盘,就可以将世界各种大型体育竞赛和历届奥运会的体育信息资料和图片存储起来,在查询使用资料时,只需要利用光盘播放机进行播放,就能在计算机显示屏幕上查看所需要的带有图像、文字、声音的资料,光盘播放机利用非接触技术,具有长久保存、不磨损的优势。另外,多媒体技术中还可以采用可擦式光盘能够将没有利用价值的旧的信息擦除掉,再录入新的体育运动信息。

2多媒体技术在体育信息领域中的应用

2.1系统构成及硬件环境

多媒体体育信息处理系统的构建,需要以计算机为硬件平台,选择内存20MB和硬盘340M以上的计算机,VGA256色,选用具有CD数字音响输出功能的CD-ROM驱动器,保证其传输速率在每秒钟150KB以上。除此之外,还要配置视频卡、视频编码卡、静态图像和动态视频压缩卡以及视盘机等多媒体硬件产品,选用声霸卡系列的声卡,声卡的功能是将声音采样存入计算机,或者将声音、数字转换成模拟信号,完成播放功能。利用视频卡,可以将电视接收到的体育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使之与VGA信号叠加在一起,显示在VGA上,动态视频压缩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运动图像信息的压缩使之便于存储于计算机中,也可以在VGA上进行回放,将其与视频编码卡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标准视频信号的输出功能。

2.2软件系统及运行环境

多媒体技术中的软件系统由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平台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制作多媒体应用系统,不需要进行程序的编写,直接使用这种工具,就能够制作出具有强大功能的应用系统。软件系统的标准运行环境是MS-Windows。这种运行环境定义了多媒体的标准接口,能够支持CD-ROM、视频、声音、动态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控制和播放。此外,多媒体技术的软件系统可以支持所有标准的Driver的多媒体设备和ODBC接口,能够实现与多种数据库相连接的功能。它能够支持DDE、DLL、和OLE标准,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其它Windows应用系统连接在一起。软件系统是使用平台和采用其它方法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的最佳选择,对于体育信息的综合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3多媒体数据库和信息传输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信息领域中的应用,需要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数据库来处理庞大而复杂的体育信息,利用Onlino数据库,采用BLOBS新数据型态,在数据库中将图像、数据、文字和声音等集合在一起,存储于多个光盘或硬盘上,提供连接光盘的界面,这种开放式的结构适用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视频卡来进行体育信息的异地传输,也可以利用动态视频压缩卡、静态图像压缩卡等将图像、技术动作图片进行压缩处理,再利用网络传输技术进行体育信息的异地传输。此外,多媒体技术以摄相机、录像机为输入设备,将拍摄到的各种体育信息利用视频卡将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将其传送到计算机内存中,以VGA和电视为输出设备,将体育运动信息显示到屏幕上。

2.4多媒体开发平台的特点

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平台将多媒体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有效结合在一起,根据开发设计者的要求,不需要进行程序的编制,就可以制作具有特殊要求的多媒体应用系统。例如一些体育竞赛中的特殊技术动作需要利用计算机做特殊处理后进行力学分析,对动作信息进行再加工,通过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平台可以满足体育信息工作者的需求。多媒体开发平台淡化专业色彩,便于系统的设计和制作维护,操作方便,能够支持各种标准接口,将平台和应用系统结合在一起,简化操作过程,使其更加直观和方便,便于非专业人员的操作使用,为体育信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3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科技论文: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有些G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interchangefile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2.2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参考文献

1张祖勋.时态GIS数据结构的研讨.测绘通报,1996,(1):19~21

2杨学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38~139

第6篇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信息时代,信息量急剧增加,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也随之增加。语文教师教学中粉笔+黑板+教科书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增加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丰富了传统教学的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于中学语文学科来讲,其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学生积累人文素养,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信息材料的筛选能力、检索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品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学科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语文知识,同时还可以增长学生的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思想交流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新课标也指出:现代公民应该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和综合性的学习。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2、运用信息技术是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语文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人文、历史、地理、宗教、科技等多个学科,这些学科都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所以要把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学科中来,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将语文课内外的学习相结合,同时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教学改革相对缩短了语文的学时,但教学内容却有增无减,所以语文教师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难度更大,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快速搜寻到相关教学资料,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揭示课文主体,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3、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语文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中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积累还相对有限,学习抽象的言语文字还存在一定困难。很多抽象的词语学生总是似懂非懂。传统教学提供的文字材料较多,而感性材料较少,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很大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这一不足,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利用动态、静态的各种信息刺激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的知识。

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1、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语文学习课内外的优势互补

学生要学好语文,应该将课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课外学习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促进语文课内外学生和谐发展,使课内外学生相得益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阅读,可以提高学生与语言材料接触的机会,使学生接触到书本没有的知识。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性阅读突破了传统阅读课的局限,可以形成丰厚的阅读材料网,丰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方式。通过网络,可以组织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在日常过程中用研究性的眼光来解决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在语文课堂上拿出几个小时的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课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五挖掘教材的研究意义,如何运用研究的眼光来解决问题。课下学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搜集材料,进行信息加工,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确立研究方案、展示研究成果等。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2、结合语文教学特点,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因课制宜,依据不同的课程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决定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课前倒入环节,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多媒体手段,尽快集中学生精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课程容量,给学生广阔的材料搜索空间,为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声音、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一味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话语交流的机会就会减少,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就随之减少,教师无法通过自身的情感来影响学生。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避免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阻隔。

3、提高师生信息素养,高效率、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

第7篇

摘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其次,在区域分析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播放功能.指出用扩充的关系数据模型作为多媒体数据模型较适宜;多媒体功能的实现则取决于多媒体数据的格式是否为RIFF格式以及对多媒体数据的应用要求.最后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有些G

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interchangefile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字4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参考文献

1张祖勋.时态GIS数据结构的研讨.测绘通报,1996,(1):19~21

2杨学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38~139

第8篇

    当前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电脑,便  认为教学方法现代化了,就是多媒体教学。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谈到多媒体教学,首先应该知道何谓多媒体。“多媒体”即文字、图象、声音、视频信息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如教师的版书属于文字媒体、教师的语言属于声音媒体、幻灯片为图象媒体、录相片为视频媒体等等。多媒体电脑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多种媒体进行整合,所有的媒体均能在电脑中得以充分的体现。从这一点来看,电视媒体与之最为接近。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就不必象以前那样,上一堂电教课要在录像机、VCD、幻灯机、录音机等设备上进行频繁的切换,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媒体的单一化

    在多媒体的实际教学当中,人们仅仅使用了多媒体电脑的一小部分功能,即单一媒体。当前最常见的是将文字和一些相关的静态图片输入电脑,然后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控制这些媒体的播放顺序。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高级的幻灯片,它只能够加大课堂中的信息量,并不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电脑在教学中的价值,是不值得提倡的。

    在教学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采用比较经济的方法。例如,在演示圆的相交、相切、相连现象时,我们可以用两个铁圈的交合、分离来说明这个问题,就不必去浪费精力借助电脑来反映。

    三、板书的必要性

    既然多媒体电脑有幼灯片的功能,是不是能够用电脑完全代替教师的版书呢?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虽然电脑能够实现板书,但由于电脑所显示的信息随着下一个信息的出现而消失,加之课件的容量大,学生往往来不及做笔记。一堂课下来,看到了许多却没有什么印象。所以,笔者认为板书还是有其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四、缺乏相关课件

    目前,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学开展得轰轰烈烈。校长和教师们都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许多学校纷纷购置多媒体设备,建立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室。但多媒体课件却很贫乏。市面上的软件,大多是供学生自学,没有供教师运用于整个一堂课的课件,自学软件与教师上课的软件又不一样。由于看不到样品,许多教师对于课件的制作不知从何入手,容易产生高级幻灯+简单动感的课件。此种课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反而会让不太清楚多媒体课件的人产生误解。

    现在许多课件在演示、介绍时往往受到好评,但使用者却很少。这是因为教师认为与自己的教学方式无法配套,内容编排也不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需求。

    另一种情况是许多自制课件为了简化教师的操作,将信息的切换定义为按一下鼠标或键盘,将课件做成直线型。这样既没有了交互性,更使其他教师不能直接使用这些课件,造成课件的重要开发。另外此类课件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影响了教师的课堂发挥。

    我国目前电脑的人均占有量还很低,一所学校最多只有两个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自主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学习的环境还不具备,当前学校也只能制作一些教师授课用的课件。

    五、课件制作问题较多

    谈到课件的制作就不能不提到脚本。软件脚本是一个软件的精髓所在。一个好的软件脚本就象一个好的剧本,直接关系到整个软件的价值。如果脚本质量不高,再好表演也会黯然失色。而目前许多教师对于怎样写好脚本仍然捉摸不透。现在课件制作中往往是授课的不会制作,制作的不会授课。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只能相互协作,但效果就打了折扣。因为在双方思想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障碍,这些障碍直接影响着课件的制作时间与质量。

    教师对课件脚本不太清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不了解多媒体课件有何种功能,有何种限制。许多教师把课件制作当成制作一部电视片,即所有的都为动态,如同动画片。

    所以目前急需对教师进行多媒体电脑相关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对多媒体软件的制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制作者与授课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授课教师能够独立制作,将自己最好的构想完美地表现出来。

    由于制作多媒体课件涉及到的相关软件较多,让所有授课教师都进行全面的培训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可以从授课教师的队伍中挑选一些具有一定电脑基础的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一些简单的课件制作。而这些先培训的教师又能够带动另外一些教师学习。专职的课件制作人员可以辅助教师制作一些制作难度较大的内容,获得更多的时间钻研新的制作技术,做出精品课件。这样便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第9篇

多媒体是90年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因为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注意,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以往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缺一不可。大多数教学媒体都具有直观性,但各有所长,也各所短。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 、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无须课上损失课下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表明,许多好课使学生久久不忘,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10篇

关键词:浅析 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72-01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既是数学的特点,也是数学的优点。正如《新课标》所说:“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推进了数学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体现了数学内容呈现方式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和抽象问题具体化等优势。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活起来,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其实,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地学科,应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创设出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教材“活”起来,从而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质疑、问题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育质量。经过长期的教改实践和探索,对过去教育的反思和总结,对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一种追求,许多专家与学者指出,“不能让数学教学仍停留在过去数学教学模式中,常常忽视了学生的独立要求,忽视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起一套新的具有多媒体技术特征的数学教学体系。怎样有机的把多媒体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是目前的一个关键问题,整合为高效课堂教学带来一片生机。“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数学教师是极富创造性的职业,表现在主动地对学生、教学与自身职业的不懈探索与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探索有效的整合模式。数学教师只有对教学知识与教学工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化的优势,解决多媒体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数学教师走进教育技术,发现和挖掘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潜力的过程。

2 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问题,选择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学科,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有利于学生培养想象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一切可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数学教学中,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信息技术以其自身的特点沟通着教师和学生,以其丰富的资源、鲜活的情境感召着学生,使课堂形式更加随意自由,可以独自航游于知识的海洋,也可同心协力,共破难关。“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优化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育领域的深入,高中数学教师应在多媒体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师生共同愉悦,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真正培养具有数学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阳靖然,董磊.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EB/OL].[2012-10-28].http://.cn.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载体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攘台是当前信息技术在高等音乐教育领域中所应用的一种新的、重要的形式,同时也是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传统营乐教学的过程与模式,在攘合的过程中同样将会引发音乐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那么,如何正确评估信息技术在音乐课程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使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是当前高等

音乐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的问题。任何轻视信息技术的作用或者过分追求技术的层两都是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因此,厦清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音乐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特点和作用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用途广泛,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宏观、微观的限制,视听结合,能及时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宽了信息的传播广度,加剧了信息的传播深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师的主体作用,使音乐教育实现大众化、社会化等方面,都显现出很大的优越性。(一)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乏味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1]: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感官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感知器官中,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二者竟然占了94%。同样一份学习材料,让一组学生先学习三个小时后进行记忆测试:纯听觉能记住60%、纯视觉能记住70%,而视听并用则能记住90%。三天之后再进行测试: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比率则分别下降为15%、40%和75%。这些数据告诉我们:运用视听结合的信息技术能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如果能较好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对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肯定也是不言而喻的。(二)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机信息技术用于音乐教学,能清晰地展示各种抽

象的、深奥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展示和播放各种图形、图像、声音,并可以反复予以再现,使音乐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并能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原始动力。例如,在引导学生聆听{1812年序曲》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1812年俄法战争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或电影资料,让学生了解拿破仑与库图佐夫的战略部署及战争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谱写这首乐曲的背景情况,以及这首乐曲的基本内容、音乐主题、曲式结构等心]。(三)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信息增值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如:电子计算机教学、广播电视教学等,是一种开放性的信息技术教学,其信息增值率可以扩大到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如果能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将可以极大地节约教学成本,并可大范围地普及国民的艺术素质,提高国民的艺术修养。

二、中小学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本模式

根据音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中小学音乐课程信息技术整合可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模式。

1.探讨式(师生互动学习式)

探讨式教学模式注重师生的互动关系,教师可先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先协作讨论并用计算机网络引导学生去发现、验证、模拟等,让学生总结其规律,完成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其授课程序一般是:提出问题――分组研究――确定个体选题――自主学习―学习成果――信息反馈――教学评价。这种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与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由学生主动地探讨性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内容联接灌输给学生。探讨式学习包括对音乐理论、音乐作品,以及创作手法、作品风格的理解,也包括尝试、感悟和总结。通过此有助于学生音乐记忆的牢固和思维的发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与自信心的养成也颇有益处。

2.研究式(同学协作研究学习式)

该模式是指学生基于课堂问题情境,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图像、动画、语言、音乐的功能和音乐相关信息资源以及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选择和确定音乐学习课题,通过同学间的分工协作,实现音乐知识的搜索获取、音乐知识的应用、学习中问题的解决,达到音乐知识建构的学习过程。其授课程序一般是:提出问题――协作分工――机上操作――自主研究――整合小组成果――学习成果――信息反馈――教学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感悟与研究体验和认知结构的发展,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潜力,摈弃了以往音乐教学中只注重现有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培养的弊端,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结语: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音乐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教学手段.但是应该指出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合理、有效的运用,如果一味的追求课堂的新颖、动感。安排过多无关的多媒体内容,则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一些朕浅的东西,而最终达不到教学的目的。相反如果我们合理有效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会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如虎添翼、倍增光辉。

参考文献:

[1]李劲松.邹渊 基础音乐教育"母机"的困惑――对音乐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 [期刊论文] -四川戏剧2006(5)

[2]吴焕庆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 [期刊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2007(8)

[3]中小学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问题研究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30(1)

第12篇

【摘要】多媒体教学创新过程就是教师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以新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民,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过程。利用新颖、生动活泼的课件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更好的解决重难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显示它的威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多媒体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在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如何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变革。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

1、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应充分调动培养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之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学工作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寓教于乐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办法,也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多媒体技术(CAI)是解决寓教于乐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机交互、信息反馈迅速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也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生成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进行信息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中小学生的电脑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电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交互性是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乃至其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学生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这种认知主体作用应用于我们计算机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2、要想利其功,首先利其器

在课堂教学中,在解决重难点中,怎样让学生直观、透彻的找到突破点。这就需要利用课件制作的软件。课件制作软件有很多,在现代教学中使用率最高的而且效果较好的有幻灯片制作(PowerPoint )、FLASH、Authorware 。幻灯片制作可以说比较容易操作,对于一般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各种动作结合比较恰当

效果也会很好。那么对于FLASH来说操作水平就要高一些,因为涉及到一些计算机语言来实现一些动画效果的展示。譬如GO…TO….语句,IF else if语句等.这里面要强调的是我应该一味的追求复杂的课件制作软件,应该恰当得使用课件,比如在小学教学《圆的周长》时:我们要在硬币的边缘上标上记号,然后再直尺上滚动一周,的动画制作出来,就需要FLASH来制作,用幻灯片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在高中在物理课中要讲授“活塞运动的方式”用FLASH可以很容易的制作出来,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来感受现代信息技术的神奇。在授课时不仅仅是讲授,学生欣赏。要想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有人机互动的环节。交互功能比较强大的是后者:Authorware。恰当的利用这个软件可以制作出人机交互效果,不让学用鼠标拖动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如果正确会出现鼓励图片,否会有提示并返回。所以针对不同的课程使用不同的课件软件,来达到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二、信息技术要不断创新 培养创新精神

1、抓住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观念。依托科技发展,完善中小学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前提和基础。明确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明确以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是完善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样的目标出发,首先要从“教”这一环节入手,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求知欲望;其次要从“学”这一环节入手,从学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

2、创造自由思考的环境,唤起创新意识。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3、激发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要求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使之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浓厚的兴趣后,他的注意力就来得更集中,对学习内容的就有更强的探究欲望,有了较强的探究欲望,他就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4、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而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则占据主要地位。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作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是将创新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想象、思维实践的过程。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新成果,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心理学认为,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的速度加快,这是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信息技术技能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要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实践,实践,再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动手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5、体验创新的快乐,培养创新情感。

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知识和智慧做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了新发现和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要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并让他把自己的新发现、好方法说出来,让他体会创新的愉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在45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常常体验参与创造的快乐,产生成功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驱动力,使他们对这种创造性地学习充满了热情,也对电脑的学习充满了信心,使学生爱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情感。

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各种更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要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新思维与个性特色长足进步,从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教育教学的的必然趋势,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信息发达的时代用我们自己的智慧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示教学的魅力。

参 考 文 献

[1]张森;宗绪锋多媒体CAI课件基本原理与制作技能2000

[2]王晓娟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与展望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2008(06)

[3]王东;管江红 浅析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科技2007(01)

第13篇

【论文摘 要】 本文探讨了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本人于2009年12月起承担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二批)研究课题《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的研究实验,该课题已于2011年5月经市教科所验收合格,在和课题组合作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的研究经验和体会,现就初中英语学科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几种教学模式及其教学优势谈谈几点看法。

1 几种有效的整合教学模式

1.1 字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听说读写同时跟上,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例如在学习字母“F”时,用FLASH课件,在优美的画面上显示要学的这个字母,字母下面有几个按钮:字音、字形、笔画、笔顺。当你点出任一按钮,便会进入与之相关的新的内容区。课件动态演示“F”字的笔画笔顺,并在书写每一笔画时标出该笔画在整个字母中的笔画顺序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全部笔画书写后读出该字母的发音。将字母的笔画、笔顺教学过程动态、完整地展现出来,而且可以反复播放,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对学生自学也非常有帮助。

1.2 单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生字词时,学生每人配有一台电脑,采用网络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课件,通过看图、理解、想象、说词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认识能力,并有效促进学生词汇量的增多。课件的内容有声音、有动画显示单词的构成要素,学生一看即明白此词的拼写、读音、意义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颜色的动画变化将单词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感官的多层次活动,从而达到认知生字的目的。

1.3 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素质教育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如在学习“描述人物”时,可以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电脑知识从课件资料库中去寻找有关“人物外貌”的美丽图片、动画效果、视频,然后将最贴近课文内容的图片、影像动画选取出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将不同人物特征制作成现成的模拟的“人物秀”。在这种整合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更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因为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

1.4 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入门阶段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常用的形式之一是看图说话、写话。看图说话、写话就是用一幅画加一段话的形式,让入门阶段的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记下来,帮助学生实现从图画到文字的心理转换,配合起始年级的听说训练,实施作文起步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课后、家中、野外随时随地即兴绘画,或拍摄照片,有的学生还把图片用扫描仪扫入了计算机里,存储起来。面对画幅,加以想象自然容易形成了一段好的话语。

2 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大优势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以鲜明的图像,生动、灵活、多变的特点,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多种计算机手段,呈现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将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历程和意志表现有机的融于一体。

2.2 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口等感观器官把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而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的参与也正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

2.3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计算机信息技术能给英语学习者提供大量直观的学习资料。教改之前教师能够利用的教学手段少,单词、句型及语法等语言知识点又极其抽象、枯燥,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面对单调的教学模式,学习兴趣不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就可以使得学生们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直观感觉。

2.4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是一个双向媒体,不仅能呈现教学信息,还能接受学生们输入的信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巩固练习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成一个个巧妙、新颖的小游戏教学课件,以过关的形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练习难度,达到巩固拓展的目的。动人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过关的挑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练习,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2.5 扩大学生阅读面。阅读既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语言知识,也能使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在阅读中不断得到提高。以往的阅读只限于书本,学生们感到枯燥、提不起兴趣,效益不佳。如今各种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多姿多彩的英语资源,例如英语脑筋急转弯、英语幽默故事选读、英语动画片及俱乐部等,学生的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了,他们在这个空间里快乐地遨游,扩大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益。

3 问题与反思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英语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在尝试采用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但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3.1 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辅助作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固然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弱化或排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以机为主”或“以机代人”。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使用了先进的媒体,就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中,信息技术资源有浪费现象。

3.2 提高教师素质、参与课件开发。在信息技术使用中,目前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英语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低,在课堂使用信息技术时不熟练,而能够自行开发课件的教师就更少了。为此,教育技术工作者不仅要为英语教师制作出精良的多媒体课件,更要为我们提供计算机技术培训,使我们能够自行开发适合教学使用,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

4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只有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黄若妤.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外语电化教学,2003.4

2 孙丽.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的定位.中小学电教,2003.12

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 径.北京师范大学

第14篇

本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江苏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了985高校、211高校和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和学科分布较为均衡,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1份,问卷回收率为96.8%。对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采用EXCEL2010和SPSS19.0中文版进行统计并数据分析。本研究相对已有研究而言,侧重于教师教育技术中有关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并结合《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中对于教师“知识与技能、意识与责任、设计与实施、教学与评价、科研与创新”五个维度的要求,从大学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获得来源、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需求、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发整合教学资源素质等四个具体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个人信息调查

教师个人信息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和教师个人所在学校层次几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1)。

(二)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获得来源的调查

首先是对教师是否接受过教育技术培训进行调查,有66.1%的青年教师接受过教育技术的培训,32.4%的教师未参加过培训。接着对学习渠道进行调查发现,自学和参加自费培训的教师占总样本数的63%,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教师占样本总数的37%;上学期间(入职前)自学和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占样本总数的53%,入职后才接受过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培训的占样本总数的47%。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范围不够普及。教师接受免费培训的机会较少,且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教师从未接受过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在接受培训的形式上,自学和参加自费培训的教师比例偏高,而入职前接受过系统培训和入职后接受过免费培训的教师比例偏低。

(三)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需求的调查

1.对本系列教师专业发展调查中教师“接受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最有效的内容”的调查结果对比显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率和有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如表2所示。2.在本系列教师专业发展调查中,关于“最需要接受的教师教育培训的内容”的调查共设置9个选项,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设计、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的需要程度排在第四位。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率只有40.7%,而39%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是有效的,大学青年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需要程度排在调查选项的第四位,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且需要加强培训力度。

(四)对教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发整合教学资源素质的调查

1.对教师是否运用课件辅助教学的调查发现,96.1%的教师选择了“是”,只有3.8%的教师选择了“否”。运用课件辅助教学的主要目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2.如表4所示,问题选项设置1,2,3,4分别代表了态度倾向性,1为水平最优状态,以此类推,4为水平最差状态。均值代表了倾向性所处的平均位置,教师在备课、科研、课下师生交流时信息技术运用情况的均值<2.5,说明大学青年教师在备课、科研以及师生交流方面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情况较优。另外,对教师科研时搜集专业资料的水平与教师学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有显著相关性,卡方检验p=0.00,并得出结论:教师科研时搜集资料的水平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而提高。3.对教师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资源开况,调查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用选项1-4代表掌握熟练程度,1为最好,4为最差,按照掌握熟练程度的平均值排序发现,掌握较为熟练的前五位分别为: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PPT课件制作、专业文献检索、Excel表格制作,而其他技术操作使用熟练程度的均值都超过了2,代表了掌握程度相对较差。标准差显示,掌握熟练程度排名前五位的教师差异性比较小,而排名较靠后的几个能力因素差异较大。特别指出的是,对于SPSS软件的使用,标准差为0.829,差异性最强,调查显示,经济学最好,管理学、农学、医学次之,而历史学、文学、哲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对SPSS软件掌握程度较差。4.以掌握熟练程度前五位因素为因变量,以性别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差异比较来看,男性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略优于女性;以职称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差异比较来看,随着职称的升高,教师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也在逐步加强(越来越接近数值1,1代表非常熟练)(见表6、7)。5.对于教师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的调查,问卷问题是“遇到网站上的电子资源(这里指的是非公开发行的纸质期刊、报纸、论文集、文件、杂志等资源)可以作为论文或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时,您的处理是”,结果表明有24.9%的教师会选择只使用权威网站的电子资源并标注来源,有65%的教师选择标注来源,有7.8%的教师选择直接使用不标注来源,有2.3%的教师选择放弃引用网络资源。对教师引用参考资料的态度和教师性别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二者有一定相关性,卡方检验p值为0.035(p<0.05),并得出以下结论:男性直接使用不标注来源人数的多于女性,女性只使用权威网站资源并标注的多于男性,女性教师的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略优于男性。6.对教师是否与同行共享教学资源的态度调查,共设置4个维度的选项,均值分析为1.63,均值结果表明教师是倾向于乐意和同行共享教学资源的。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情况较好。大学青年教师能够正确对待课件辅助教学,目的主要为增加信息量、代替板书提高教学速度、解决重难点;大学青年教师在备课、科研及师生交流方面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情况较好。第二,不同的性别、学历、教龄、学科层次的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素质显示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和规律性。主要表现在:随着学历的提高,教师上网查阅专业资料的频度也在增加;男性教师上网查阅专业资料频度高于女性。第三,不同的教师对于不同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软件使用情况,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基本的操作系统软件、office系列软件和专业检索掌握情况均较好;对于一些专业的多媒体软件,如“图像、声音的采集与处理”,“Flash、Authorware课件制作”,“网络课程设计、教学网页设计”,“SPSS软件使用”等的运用能力与基本的办公软件相比,均显示掌握程度较差;教师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力随着职称的升高而提升;男性教师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略优于女性。第四,大学青年教师学术道德责任意识有待提升。表现在:仅有24.9%的教师选择引用权威网站的参考资料,7.8%的大学青年教师引用教学资源却不选择明确标注来源;男性教师的学术道德责任意识略微低于女性。如今很多非权威网站的资料来源不明,数据和文献的真实性有待考察,不负责任地引用可能会误导学生,而使用权威官方网站的数据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学生的误导。

三、提高大学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质的建议

(一)高校要拓宽对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范围

根据调查结果,教师通过自学和自费的方式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比例较高,而高校进行系统培训的比例偏低,这正说明了高校在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方面是存在一定缺位的。因此,在培训广度上,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应常规和常态化,每个高校为保障教师教育效果,都应在教师正式上岗前和入职后的特定阶段进行教育信息技术的系统培训;在培训的实际效果上,应注重对教师接受到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根据不断地反馈来调整培训的内容和模式。

(二)高校要确保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的实效性

现代科技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的丰富的教学媒体,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媒体的先进性,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1]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一些细节问题,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首先,在培训人员的选择上,应严格选拔,尽量选取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教育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学科背景的教授和专家作为培训人员。第二,在培训内容上,应注意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即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地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训练。第三,在培训中要注意与教学系统设计的联系,注意培养信息技术设计与教学设计相结合的能力,能结合多媒体实现教学的逻辑性,层次性;要把握重点,突出重点,清晰简洁,杜绝对教材的照搬,杜绝将内容的展示停留在花哨的表面上。第四,教师要紧密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的性质,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三)高校要根据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薄弱点进行重点培训

高校要根据不同教师面临的不同的信息技术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第一,根据调查,学历越高,搜集专业资料的能力越强,因此可邀请博士学历且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对在此方面较弱的教师进行指导;第二,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程度的差异,可根据教师最缺乏的技能开展培训,如加强对多媒体技术中声音图像的采集与处理、SPSS软件运用、Flash与Authorware课件制作、教学网页设计与、网络课程设计等技能的培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局限于简单的office软件,而采用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方式组织课堂,展开多种互动交流;第三,针对性别差异,可对于女性青年教师开展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专题培训;第四,针对职称高的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运用情况较好,可邀请职称高的教师对于年轻的新教师开展经验交流指导活动。

(四)高校要加强对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素质的考核

在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的同时,应结合国家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目标,注重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素质的考核。在考核频度上,为避免重复培训和考核,不加重教师负担,对于已参加过教育信息技术各项培训的教师,经核实可以免修相应的培训内容,避免资源浪费和培训重复。在考核效果上,将技能考核成效与绩效奖励挂钩,将有利于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在考核内容上,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的要求对考核项目有所侧重。在考核形式上,应注意多种方式相结合,比如进行上机考试,多媒体课件展示比赛,讲课大赛,优质公开课展示比赛等。

(五)教师自身要提高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发整合教学资源素质

首先,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教师可选择运用多种多媒体平台与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与师生交流,不断提升教学资源开发整合素质。[2]例如,通过培训掌握了网页制作与技能后,可将专业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和精品课程电子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与学生共享;掌握了Flas制作技能后,可将一些程序性、操作性的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掌握了网络平台交流技能后,可在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另外,在学术道德上,应重点加强对于男性教师学术道德的培训指导,在引用教学资源时,应注重多引用权威的资源和数据,并准确标注资源来源。

四、结束语

第15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研究视角

一、引言

自教育部2004年1月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

行)》通知以来,网络和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新模式已在很多大学实施和推广。由此而引发了外语界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研究。笔者对近17年来这一课题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归纳和总结,以期对今后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有所裨益。

二、研究现状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我们以题目为字段对1998―2015年的数据进行高级检索,共得到88篇相关的论文,其中32篇来自外语类核心期刊。大约70%的论文是关于大学英语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某一方面;大约15%的论文较为全面地概述了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88篇论文中被引用指数最高的《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一文是概述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英语课堂的得与失。鉴于此,结合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状况,无疑能够为教育学者对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方法综述框架

在综述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论文中,不同教育家、学者对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着重点不同。邓杏华和周柳琴(2005)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上。潘敏(2001)把研究聚焦在了大学英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上了。马爱珍(2004)主要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后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总体来看,教育家和学者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教学以来,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学生、教师和教学的效果上。

本文从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学英语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等视角梳理整理国内关于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四、各研究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1.基于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变的视角。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是填鸭式教育,是应试教育,老师永远扮演着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永远都是被动、机械地接受。我们都知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道理,只有当我们理解了一个东西,才能牢牢记住他。正是学生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的记忆压力加大,并且丧失掉了创新性和能动性。这是中国学生输给外国学生的关键之处。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

马爱珍(2004)指出,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这样一来,就改变了教师一贯的主体地位,学生和教师更像是合作伙伴。毛慧娟,毛文娟(2005)指出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大整合”与“小整合”,通过整合使学生摆脱了对教师和课本的依赖。学生自己变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变成了辅助者。

2.基于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的研究视角。作为一名英语翻译硕士,我们学习英语至少也有十年了,除了拿到了专业英语四、八级证书外,还有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学生更多的是学到了做题的技巧,而视说能力几乎处于零基础阶段。不过,我们不要太过悲观,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让这一现象出现了好的转机。

蒋苏琴(2006)通过对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中采用的多媒体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模式进行试验后测试、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等研究工作,得知,许多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比以前大有提高。周剑霞(2011)从心理学、语言学和认知理论着手,得出利用多媒体进行外语教学能够刺激视觉和听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结合,使记忆痕迹长期储存。

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地道的英语, 了解西方的各种文化习俗,课下,同学们可以利用一些平台练习英语听力,比如说VOA、BBC、CNN等等,不仅练习了英语听力,还能及时了解世界动态,扩展视野。

3.基于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视角。万事开头难,不管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慢慢摸索适应的过程,当然,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目前教学中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1)大部分老师的教学课件不能适应实际教学的需求。(2)教师的思想认识有点滞后。教师对多媒体网络技术存在恐惧心理。(3)学生自主学习条件差。

五、结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注定要接受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洗礼,作为教育家、教师和学生更是首当其冲。研究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教育部,根据相关反馈,及时做出或者更改培养计划;教师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改变;学生认识反思自己的不足,更加积极的融入到信息时代,让自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