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档案信息化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已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已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弄清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还包括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社会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可见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就有两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自身的内容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
2 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2.1 规范性原则: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
2.2 安全性原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防火墙控制等。)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2.3 效益性原则: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根据馆(室)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研究馆(室)藏体系还要考虑馆(室)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把那些利用率较高且利用后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档案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还可以根据馆(室)藏档案的特色选择这些档案进行数字化,提供独具优势的服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馆藏信息和特色服务往往是赢得用户和创造效益与价值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做到按“需”数字化。
3 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档案信息意识
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3.2 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技术
3.2.1 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进行培训及推广,逐步建立同一平台为分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2.2 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目录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对各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3.2.3 对上网信息进行密级界定。首先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其次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对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
3.3 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现今,在计算机管理渗透的形式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档案部门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3.1 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通过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但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电子文件的目的,而且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经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既是电子文件形成单位的有益积累,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3.3.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取适合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付诸实施的重要媒介。信息化建设理念,需要科学的档案管理软件作支撑,单纯以传统方式管理大量电子文件,绝非明智之举,档案管理软件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优点于一身,是疏通信息化建设管理脉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3.3 从安全角度来说,优良的档案管理软件自身的安全设置,如访问授权、用户安全级别、密码设置等功能模块,已成为电子文件管理、利用的一道坚实屏障,能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4 对今后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4.1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档案信息化在我国是一项新事物,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没有一个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的指标体系。我们要科学地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对其有一个基本正确地的认识,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避免在资金、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按照上级总体目标和阶段要求,着手调研、制定未来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使档案信息化与院信息化保持同步发展。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档案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制定详细、周全的实施方案,分批分阶段地实现。
4.2 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电子文件的管理上。对于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等通用性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要在引进成熟软件的基础上,主要做好与现有办公软件的数据接口工作。
4.3 规范流程,强化服务
档案信息化首要前提是档案管理工作自身流程的规范化。对于不适应、不符合的坚决予以整改。要引进国际、国内档案管理的先进方法,对照提高。同时要转变工作理念,从传统的“保管”上升到“服务”的理念。明确信息资源关键在于利用,否则再好的信息化技术手段都是“摆设”。
档案工作,是各个组织、单位对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涉及的有价值的相关历史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的活动,其具有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还是规范管理的基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档案管理科学化的保障性工作。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本文从提高认识,加强投入,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把实体管理变为信息化管理;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结构,提升工作能力;加强档案网站建设,落实档案信息公开;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安全性,避免蓄意篡改、非法利用;规范档案信息录入,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真实、准确;完善数字档案馆建设共七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建议。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
档案工作,是各个组织、单位对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涉及的有价值的相关历史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的活动,其具有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还是规范管理的基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档案管理科学化的保障性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
各组织、各单位,为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领导在思想上要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为了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硬件上要保障资金投入,包括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扫描仪、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移动存储设备、服务器等。对于财力资金有限的单位,可以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先购置极缺的设备,采用逐年增购的方式来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所需的硬件条件。
二、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把实体管理变为信息化管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以纸质材料、照片、录像光盘作为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档案交接程序多,档案占用存放空间大、存放时间长容易发生档案材料的变性,甚至无法辨识。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必要的纸质材料需要原始性存档之外,很多档案材料可以采用电子文档、移动硬盘的形式进行存档。这种信息化变革,节约了纸张的同时也简化了档案交接工作过程,高效而节约。并且,电子档案容易保管,且安全性较高。
三、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结构,提升工作能力
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是专业技术性人员,因此各组织、单位在配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时要充分论证从业人员的学历的专业性,还要定期的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新知识、新方法。此外,因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因此要针对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在岗职工安排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努力将档案工作队伍培养成会档案管理、又会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人员的需要。
四、加强档案网站建设,落实档案信息
公开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档案网站建设,能够实现远程在线档案服务和信息公开。当前,一些组织、单位虽然建设了档案工作网站,但是还处于低层次的起步阶段,档案工作网站维护不及时,档案管理工作信息不公开、服务功能无人应答回复,甚至一些栏目是空白。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完善档案网站的功能,及时维护,互动高效,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实现信息公开。
五、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安全性,避免蓄意篡改、非法利用
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必然涉及到安全性的问题,要高度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提升,设置防火墙和安全扫描监控系统,防止档案信息被蓄意篡改、非法利用。对于档案网站用户,要建立实名制准入验证,拒绝非法访问和未授权访问。要根据用户进行分类,以授权不同的档案信息查询权限。对于重要档案信息、机密档案信息、敏感档案信息,为了保证安全性要与互联网隔离储存。
六、规范档案信息录入,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真实、准确
电子档案信息在录入时,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要加强对电子档案信息的内容的审核以及录入的检查校对,最大程度的减少电子档案信息的错误,力争电子档案信息录入准确、真实。为了便于开展电子档案信息的核对和录入工作,档案部门要建立统一的档案工作要求,明确电子档案材料的格式模板和内容标准。
七、完善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开拓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另一项组成部分。数字档案馆是数字时代或者说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的新型档案馆,是对传统档案馆的升级。档案工作是否现代化,我国能否成为档案强国,其显著标志就是看是否建成数字档案馆。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集成的档案信息数量与内容更加广泛,更便于档案信息统计、查询、保存。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不是一个组织、一个部门的事情,是多个组织、多个部门协调建设的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信息管理的统筹规划与衔接,要在同一个平台下通过同一个数据库质量管理系统完善数字化档案建设。传统档案馆必须向数字档案馆转变,才能适应档案环境的新变化,开拓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冬梅.浅谈信息时代的档案利用工作[J].科技与经济,2001,(5).
[2]刘英萍.浅议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J].档案与社会,2005,(12).
1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及河北省“十一五”以来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由于农业科研活动多是在野外、田间地头进行试验记录或数据采集,形成的档案资料易受环境限制,因而归档时会出现部分资料字迹模糊、纸张变色或破损的现象,因此,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又容易造成损害,影响保存效果。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之后,档案的利用、保存和管理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这样科技人员只需通过计算机网络即可实现档案的查阅[11],大大减少对档案原件的损毁,有力地保证了档案的完整。
1.2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农业科学发展的需要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平台将农业科技档案,从“后台推到窗口”,从“室藏转向公开”[5],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的效率;同时,更便于农业科技信息的二次利用和开发[9],更好地为科技扶贫、科技下乡和科技咨询服务,对保证农业的科学发展,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5]。
1.3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进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的途径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既费时又费力[8]。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后,档案的收集方式由指导代办转变为经由计算机网络检查督促[13],确保了归档资料的完整,检索与查询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使档案的利用更加快捷、方便,大大地减轻了档案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更好地从事档案收集整理和编研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全面提升了档案的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10],为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2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多数是处于保管和利用状态,没有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农业科技档案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10]。
2.1档案的管理方式单一,工作手段落后由于档案工作受条件限制,档案管理至今还局限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计算机未能在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的存贮、加工上应用。“重藏轻用”问题普遍存在,档案一旦归档就被束之高阁,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2.2档案信息化意识淡薄,利用率低部分科技人员档案信息化意识淡薄,对归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了自己使用方便,将形成的大多数科研资料保留在自己手上[2],不能反映科研项目的全貌;目前,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推广的现象,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有2万多项,而转化率仅为20%~30%[11]。
2.3档案材料形成周期长,不规范由于农业科研工作周期较长,有些试验记载的数据字迹和纸张不规范、不准确[12];有的课题文件材料中原件较少,复印件较多,字迹又不清楚,不适合长期保存;有的科研项目由于涉及多部门、多单位,以及由于科研人员的调动,档案材料易流失,导致档案材料缺乏连续性、完整性。
2.4部分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低,服务意识不强档案管理中,缺少既懂一定的农业科研知识又有较强档案专业知识的专职档案人员;部分档案人员兼职过多,业务水平不高,致使其工作热情低,多为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保密意识又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
3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提高思想认识和服务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重藏轻用”的管理方式,依靠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12],为创新档案管理新模式打好思想基础;将原来“坐等上门”的服务方式通过网络实现直接提供利用,提高档案的服务水平;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程度[13]。
3.2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大《农业法》、《档案法》以及《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的宣传学习力度[7],不断增强广大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对在农业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材料及时进行规范整理,防止原始资料的流失,确保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