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范文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

第1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体系;气象部门;可视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国家越来越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带动气象部门资金量迅速增加,资金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决策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大,亟须提升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然而,气象部门的管理层多数为非财务人员,打破专业茧房,构建直观、易懂的财务分析体系,不仅可以让管理层迅速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还能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支撑。财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同于改变常规财务分析数据报表式的呈现方式。可视化的财务分析数据对管理者产生的意义体现在事前预测、事中感知、事后反馈三个环节上。事前预测表现在决策活动未开始前,提前对被决策活动运行效果以及产生的最后结果进行预测与模拟,强化管理层对决策活动的预见性与精确性;事中感知能够精确地拟化决策活动的运行状况,全面掌握决策活动的细微之处,有助于强化活动执行计划与政策编制的科学性;事后反馈就是可视化数据具备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协助决策者动态化地了解决策运行效果,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总之,可视化数据在管理层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决策者事前预测活动的整体情况,精确掌控决策的运行状况,从而有效地结合各类反馈信息,科学整改决策内容与实施方式,不断强化决策的执行效果,提升决策的活力性与有效性。

二、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意义

1.让非财务人员看得懂财务数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调研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从资金保障、科技服务资金、重大建设项目、单位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关注点出发,利用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冗长的财务分析报告转化成直观、明晰、易懂的图表,透过图表让管理层更直观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为预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撑。2.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同时,倒逼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规范财务基础核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效推进管业财融合新模式。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财经纪律的约束力,提供财务分析支撑,有效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的财务保障能力。3.聚焦资金风险管理,防控财务风险财务分析贯通单位跨时间、跨系统的数据,开展横向、纵向的业务评估分析。建立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引入风险分析模型、预警预测分析模型等多种分析模型提供智能化定制分析,对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和监控,方便管理决策者及时了解单位财务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解救措施,有效提高各单位资金运行和经费使用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4.促进财务人员转型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的填制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等很多事务性的财务工作被替代,基层财务人员需要向战略性财务转型。通过构建管理层视角下的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基层财务人员从核算、监督到核算、监督、分析的转型。

三、气象部门财务分析体系的现状

1.重业务,轻财务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为了更好地履行受托公共责任,更加注重特定活动的完成情况,主管财务的管理层多数为非财务专业人员,认为预算执行完成代表着财务工作的完成,读懂复杂、冗长的财务报告非常困难,更无法利用财务报告获取有利于决策的信息。2.重核算,轻分析气象部门属于科技型、公益类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方面多注重基础的会计核算,忽略财务分析工作。仅仅通过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结合单位的目标及任务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主动性也不够,致使财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差,管理者难以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3.重事后,轻事前目前,气象部门实行的是传统单户核算+决算报表财务分析单一模式。全年收支情况、重点费用支出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都是事后通过决算报表得知,缺乏事前和事中对财务数据的把控。构建管理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体系,管理层能够通过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展示平台及时了解财务状况,聚焦资金风险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四、财务分析体系构建措施

1.调研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初步确立财务分析指标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打破专业茧房,采用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真正了解非财务专业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提供哪些财务数据足以支撑管理决策。整理数据需求,初步按照预决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资产管理、货币资金及结转结余资金、建设项目管理、经费保障管理六个方面确立财务分析指标。具体如表1.2.规范会计核算,保证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气象部门计财业务系统的财务基础数据是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主要数据来源,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是否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完全取决于财务基础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所以,要加大提高基础财务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财务分析体系的使用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3.配置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取数规则在进行数据方面的可视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各类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取数规则加以配置,严格按照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要求,保障财务分析指标数值的准确性和可利用性。4.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财务分析体系联合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管理层需要理解的财务分析数据,从原本的数字符号,转变成图形或者图表的形式。在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颜色或者图形,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形的创建,丰富内容的表达。可以让管理层利用二维或三维的方式,对其数据进行交互,进而可以在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信息价值的掌握,引导管理层充分发现数据规律,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五、结语

基于管理层视角构建的财务分析体系,从管理层的数据需求出发,构建满足管理层需求的财务分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冗长的财务报告用图表来展示。人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要比书面信息容易得多,可以确保对关系的理解要比那些混乱的报告或电子表格更快。所以说,构建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非常清晰的沟通方式,使管理层能够更快地理解和处理他们的信息。管理层在充分、详细地理解财务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研判、分析气象部门的收支趋势,准确把握气象部门管理战略和管理决策的方向。通过构建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真正实现降低公共成本、加强管控、提升效率、支持管理决策的目的,使气象部门更好地履行其受托的公共服务责任。

参考文献

1.秦春青.基于战略视角的高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研究.商业会计,2021(01).

2.张超.财务智能可视化分析与文献综述.财会月刊,2019(03).

3.魏紫萱.可视化数据分析对决策者的影响.数字经济,2018(05).

4.殷敬淇.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路径探索以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为例.新闻传播,2017(9).

5.刘磊.可视化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探究.通讯世界,2017(6).

6.谭开诚.新会计准则在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应用.时代金融,2013(09).

7.郑宗旭.电商企业新型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8).

8.孙晓斌.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9.李明玉.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浅探.中国证券期货,2012(05).

10.林黎,叶燕萍.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财会月刊,2007(15).

11.卢兴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革及中国对策2010年中国会计学会资深会员论坛综述.会计研究,2010(04).

12.刘玉廷.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会计研究,2009(09).

第2篇

谈到谁是Qlik最大的竞争对手,主管东亚、南亚和北亚区业务的Qlik副总裁Terry Smagh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Excel,此外还包括SAP、Oracle等传统可视化方案提供商。”Qlik之所以视Excel为最大威胁,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Excel在全球拥有2.65亿用户。大多数用户还在用一些传统的甚至手工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这就是Qlik要努力改变的现状。

针对多种数据来源

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传统的商业智能(BI)软件从采购到部署、上线,通常要两年时间,而这是一个现代化企业所无法忍受的。Qlik的产品从购买到部署完成通常只要5个月。“简单易用是Qlik产品的最大优势。无论是业务人员、IT人员、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或者是数据科学家,在使用Qlik的产品时都可以轻松上手。而一些传统的数据处理工具,只有数据专家或懂代码的专业技术人才能使用。”Terry Smagh表示。

可视化分析主要应用于海量数据关联分析。由于涉及的信息比较分散,数据结构有可能不统一,而且通常以人工分析为主,再加上分析过程的非结构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普通的数据分析系统不易形成固定的分析流程或模式,很难将数据调入应用系统中进行分析挖掘。而功能强大的可视化数据分析平台,可以辅助人工操作,将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并做出完整的分析图表。图表中包含所有事件的相关信息,也能完整展示数据分析的过程和数据链走向。同时,这些分析图表也可通过另存为其他格式,供相关人员调阅。

大数据处理通常包括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分析和挖掘、展示等多个环节。可视化是大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它可能以更直观的图形、表格、地图等方式展现数据。

“可视化分析并不是简单地将单一来源的数据用非常漂亮的图表展现出来,而是对不同来源的数据,比如财务数据、销售数据、人力资源数据、商业分析数据等进行分析,形成企业自己的洞见,然后再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可视化。”Terry Smagh告诉记者。

早在2009年,Qlik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拥有大量客户,比如联想、苏泊尔等。“中国客户对可视化分析、云服务、数据可控等有很强烈的需求。现在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时间紧迫。我们要以更快的速度、更全面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中国不同行业客户快速增长的需求。”Terry Smagh表示。

用户要对大数据有正确的理解。大数据是用钱买不来的。一个企业如果想充分利用大数据,那么可以从一个细分的应用开始,逐渐扩展,慢慢了解和掌握数据的属性。这时,用户就需要一个平台化的工具。

可视化分析并不难

Qlik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在此之上提供四方面的服务,包括自助服务式的数据虚拟化、引导式的数据分析、汇报和告警、嵌入式的数据分析。从具体的Qlik产品体系来看,最基础的是Qlik Analytics Platform,它提供关联引擎、API、工具箱等;在Qlik Analytics Platform平台之上,Qlik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功能,主要包括Qlik Sense、QlikView、Qlik Cloud和QlikView NPrinting等,对数据进行访问、管控、分析,并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

Qlik崇尚一个简单的理念:用户如果能更多地进行业务分析,就能从数据中获得更多的价值。商业智能、大数据分析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中所有人的智慧,实现业务系统的最优化,并挖掘出更多的数据价值。为此,Qlik提供了多样化的、快捷的工具,帮助企业中的每个人以自助服务的方式完成数据可视化分析,从而降低大数据分析的门槛。

在近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Qlik的技术人员现场为记者演示了其可视化分析产品的应用。Qlik的技术人员将某一数据来源的数据以鼠标拖拽的方式拉入到Qlik Sense中,就可以轻松建立图表,并可对具体的数据进行查询。这些数据和图表还可在具有权限的人员中分享。

无论数据来自哪里,Excel或数据仓库;无论数据的类型如何,是结构化数据或非结构化数据,Qlik的产品都可以处理并进行数据关联,还可以通过API与第三方平台进行连接。举例来说,香港一家知名的甜品店在当地有80家分店,它想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在某个特定时间段产品的销售情况。这家甜品店就采用了Qlik的工具,对天气数据等进行分析,然后据此调整产品的生产,在促进销售的同时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就通过API接口将第三方数据平台上的非结构化数据整合到Qlik的可视化分析平台上,满足了客户的需求。”Terry Smagh补充说。

许多厂商可以提供可视化工具,但是它们的重点基本放在如何让用户更容易地使用这些工具,而没有注意如何在后台实现管理和控制。Terry Smagh表示,除了方便用户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外,Qlik还能提供协作、数据管控等方面的功能。

Qlik的软件销售模式非常独特,个人用户可以免费下载Qlik的可化分析产品,其功能不会因为产品是免费的而被削减。企业中5个以内的用户,也可以免费使用Qlik cloud,将可视化分析工作放到云中完成。如果企业将Qlik的产品用于商业化目的,那么Qlik将视使用的规模进行收费。

现在入云并不晚

今年6月,Qlik在收购DataMarket之后了一系列Qlik Cloud产品,主要包括Qlik DataMarket、Qlik Sense Cloud、Qlik Sense Charts等。这被认为是Qlik正式进军云计算的开始。Qlik现在才进入云计算领域是不是有些晚?

Terry Smagh表示,现在正是数据企业进入云计算市场的最佳时机。云计算的概念于2000年左右出现,那时整个业界还没有为云的落地做好准备。最近几年,云计算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数据量的增加,而数据增长带来的数据访问、存储和管理方面的挑战是企业难以应对的。云是传统IT基础设施的自然延伸,它降低了IT基础架构的成本,提高了系统扩展的灵活性。借助云基础架构,人们可以更好地访问、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在云平台上,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保证数据访问和使用的安全,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云对于大数据来说是一个辅的工具。”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数据挖掘;财务分析;决策支持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受到各类数据的驱动,如何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提取已经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数据信息已经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资源。当前各类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为数据挖掘技术,对其中运用的算法不断优化,能够对多种海量信息进行建模分析,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构建了可视化的分析方式,对传统的财务分析方式进行重要补充,更好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管理与决策,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整合。

一、数据挖掘技术概述

数据挖掘技术是当前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通过专业工具的运用能够有效发现并探索多种数据特征,构建了一种新的数据分析方式,实现对目标数据信息的有效识别与特征研究,并对模式分布情况进行有效探索,实现对数据信息中的规则分析与提取,结合多种专业化分析,对数据发展的综合情况进行预测。在各类组织运用中能够有效判断相关经营活动中的联系,有效挖掘不同类别数据信息之间的有效联系[1]。使得决策层能够更好地掌握系统内部各项发展情况,实现对风险的及时识别,促进各项业务的有效运行,及时对系统运行中的各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由此全面把握系统运行情况。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中首先要求有效准备各类数据,运用算法以及判断标准依据等,实现对各类数据信息的有效分析与综合利用[2]。

二、数据挖掘技术运用流程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中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具有显著运用优势,能够有效收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相关基础数据资料,对大量数据构建旋转、钻取等不同的分析方式与处理技术,统一管理单位内部各个项目中的数据。该技术运用过程中要求有效优化应用流程,不断改进应用技术。确定财务分析对象,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有效选择并确定财务分析对象,在单位内部构建适宜的财务分析方式,针对不同的项目构建不同的财务分析指标与分析工具[3]。在单位内部收集大量的财务信息,从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其他信息系统中获取相关数据资料,确保各类数据信息收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针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构建有效的整理方式,或者进行简单泛化处理,或者构建精细化处理机制。财务分析中要求不断优化各项数据选取,搜集相应的财务信息,从而选用适宜的数据挖掘技术。提取表达数据中的价值特征,以此降低数据处理工作量,同时保持数据原貌[4]。设置适宜的数据挖掘算法,使得相关数据分析工作能够自动完成。对数据挖掘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估,一一验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若出现异常,及时调整数据挖掘算法,并再次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将得到的数据挖掘结果运用于事业单位的决策分析之中,使决策层能够有效掌握单位内部各项数据,明晰各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以此调整决策方案,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5]。

三、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数据挖掘的应用实践

本文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XX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实践,结合不同的类别对财务数据进行统一分析与整理,建立可视化的数据分析方式。为更好展示分析方式,建立XX单位非真实的预算及支出数据参考。

(一)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1.总体概况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综合判断单位内部各项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执行的各个类目进行有效细分,从而更好地掌握单位内部各项预算情况,由此实现对单位财务状况的整体分析。XX单位2020年当年预算为128174.11万元,截至2020年5月29日,XX单位零余额当年预算银行已下达额度为75370.96万元,累计支出为55920.68万元,预算执行进度为43.63%,未达序时进度50%。XX单位距离50%的序时进度还需支出40209.9万元。2.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概况2020年XX单位基本支出当年预算额度9270.53万元,截至到5月29日支出额度6670.64万元,预算执行41.96%,未达序时进度50%。2020年XX单位项目支出当年预算额度118903.58万元,截至到5月29日支出额度49250.04万元,预算执行41.42%,未达序时进度50%,见表1。

(二)预算执行分项情况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单位内部各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与分析,优化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指标分析,当前运用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为定量分析法,对单位内部预算执行的各项历史数据进行有效收集与分析,针对不同的财务指标构建相应的分析方式,由此在单位内部促进财务指标的制定与分析[6]。在当前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之下,在单位各项相关指标计算中,虽然采用了同样的计算公式,但是在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中能够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构建对信息的实时分析方式与分析工具,促进单位对不同指标的分析,使得决策层能够更好地掌握单位内部实际发展情况。1.基本支出的预算执行进度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综合分析单位内部基本支出层面的预算执行情况,由此综合得出单位内部相关指标的财务预算执行效率。2020年XX单位基本支出当年预算共9270.53万元,截至2020年5月29日支出6670.64万元,预算执行进度为41.96%,未达序时进度50%。其中,人员经费当年预算8421.53万元,支出6318.3万元,预算执行比例为75.03%,已达序时进度。公用经费当年预算849万元,支出352.34万元,预算执行比例为41.50%,未达序时进度。2.人员经费人员经费管理是组织内部财务支出的重要构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各项人员支持情况进行统一分析,综合判断组织内部在人员管理层面的消耗,对此构建相应的数据分析方式,通过数据挖掘,实现对海量人员支出信息的有效整理与分析[7]。2020年XX单位人员经费预算执行进度为75.03%,已达到序时进度50%。针对人员管理综合效能、管理预期以及管理目标等,对大量的人员管理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运用设定好的算法,综合分析人员管理中的相关内容,以此更好地为单位人员管理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数据挖掘算法的运用,对不同的人员经费进行分类,判断不同类目下的执行情况,由此促进决策层更好地掌握人员经费的执行情况,构建可视化的分析方式,从而实现对组织内部人员管理层面的有效内部控制。分功能分类按执行进度排序,如图1所示。3.公用经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针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公用经费分析,建立相应的预算执行情况可视化分析方式,分部门按执行进度排序,较为清晰地展现办公室、人事处、党办、老干办以及计财处等不同部门运行情况,使得决策层能够较为直观地掌握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关系,促进单位内部领导层的决策,由此加强单位内部财务管控[8]。

(三)项目支出的预算执行进度

1.项目支出概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综合分析单位内部各项支出的预算执行情况,截至2020年5月29日,XX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基本建设类项目2020年当年预算为118903.58万元,累计支出49250.04万元,项目支出的总体预算执行比例为41.42%,未达序时进度。对项目支出的各项类别进行有效细分,按照不同的财务指标构建相应的分析方式,实现对不同类型数据的有效分析与整合,构建有效的数据统计分析方式,不同单位内部各个项目支出的有效分析[9]。其中行政事业类项目的预算执行比例为44.85%,基本建设类项目的预算执行比例为39.50%(见表2)。2.行政事业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由此全面分析单位内部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支出情况,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之下,实现各类数据进行的有效挖掘,综合分析组织内部在行政事业类单位层面的发展情况,以此更为有效地优化组织内部各项管理,更好地为核心业务的开展提供基本保障与支持。在XX单位2020年当年预算中,行政事业类项目的总体预算执行进度为44.85%,未达序时进度。一般行政事务支出,XX探测以及XX服务三个功能分类的项目执行进度为0。XX预报预测和XX法规与标准的预算执行比例分别为12.26%和16.20%,执行进度较低[10]。3.基本建设类项目气象保障工作台站建设在基本项目建设占据重要内容,属于项目建设施工的基本构成部分,在项目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中应当予以重点对待,为此要求构建对基本建设类项目的综合分析与预测。通过大数据技术有效整合基本建设类相关项目,对不同的建设项目进行有效划分,综合判断不同项目所占据的资金以及建设情况等,由此实现对不同建设项目的有效管理,将其纳入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中。基本建设类项目的预算执行与业务建设挂钩,项目执行的每一个节点关系着台站建设的情况。例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项目执行进度11.71%,相应的台站建设完成情况及合同签订、采购情况都有关联关系,需要综合分析。

结语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数据挖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机会,在当前组织内部各项数据信息不断扩张的背景下,要求构建对海量信息的有效处理方式,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的,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优化财务分析方式,结合不同的指标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能够实时快速地处理海量气象信息,对各项财务信息数据进行统一整理与分析,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此更为有效地促进决策层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信息进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论断。

参考文献

[1]司桥林.基于数据挖掘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风险识别[J].微型电脑应用,2021(06):132–135.

[2]温振丹,吴永谊,吴再丽,等.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财务共享协同与决策支持系统架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17):37–39.

[3]曹越.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1(10):123–125.

[4]唐雪薇,佟筱枫.大数据时代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探析[J].中国市场,2021(17):195–196.

[5]崔竹.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在企业审计中的创新应用[J].财会月刊,2021(07):82–88.

[6]娄德涵,杨江海,邓海生.基于大数据Hadoop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研究[J].电子制作,2021(07):51–53+29.

[7]汪雪松.浅谈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财务分析职能的拓展[J].会计师,2021(05):11–12.

[8]刘敏.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挖掘技术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研究[J].市场周刊,2021(03):120–121+132.

[9]夏铭璐,聂书承.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碰撞融合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20(24):151–153.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近些年来,我们正处于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时代,人们对“互联网+”的关注程度日益上升。互联网技术已经运用到各个传统行业当中,其新技术的发展和渗透,在管理方式、思考问题的模式等方面也将对与传统产业相适应的管理和思维方式进行改造,进而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助力。依托“互联网”的利好条件,我国涌现了大批的创业、创新企业,在企业寻求技术改革创新氛围下,财务管理也涌现着创新的潮流。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变革,当务之急就是向管理精益化转型。在“互联网+”新技术的支撑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将成为发展趋势,也值得进一步发掘与研究。

一、“互联网+”技术对会计活动的影响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和改造的“互联网+”模式不断颠覆我们对传统行业的认知,在传统的财务服务领域(如手工记账)、财务管理领域(依靠人工审核进行费用控制),这些传统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需要。数据化分析得益于云计算能力的极大增长和发展,在云计算领域对于非结构化(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网页等)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亦或是几何级的离线数据信息,借助于云计算的超强分析能力都可以筛选出非常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同时这些数据将会与企业发展中所用到的资金、技术等一样成为企业的生产必要要素。如何将互联网和财务服务领域相结合,打造“云服务”的财务服务模式,如何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APP技术和费用控制相结合,使得传统的财务服务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这己然成为行业前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渗透,将给会计活动从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变化。首先,改变会计活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依托先进的科技平台,实现平台与用户的直接对接,从专业财务服务软件入手,利用互联网科技,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科技,逐步推动财务人员从传统、原始的手工记账方式中解脱出来。这样的变革模式,与传统的财务模式相比,即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为企业创建了更加严谨的财会管理格局和管理思路,基于互联网的费用控制系统、电子记账系统、自主报账系统等一系列财务专业活动,可以依据互联网完成,从而改变和提升传统的专人专项人工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其次,通过采用“云会计”的模式,从企业的角度,节省了人力成本,增加了管理严谨度和规范性;从企业员工的角度,节约了财务审批的流程和时间,财务审批和处理不需要有八小时工作日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和手机移动客户端完成,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再次,当今我国许多企业局限于对单个管理会计工具或单项信息系统的应用,尚未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高效”和“便捷”的互联网优势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评价、分享、搜索和支付是与传统财务模式的重要区隔所在,更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更加便于进行精准化的会计活动。

二、“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基础条件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共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都是为企业生产经营、利益获取、收支平衡等活动服务,两者相互相存不可割裂,这是二者相互融合的基础条件。管理会计是将管理与会计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的一门科学。作为一门专业科学,它为管理层制定决策、编制计划和业绩管理系统提供指导,并在财务报告和控制方面提供专业意见,以协助管理层制定和实施组织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改善经营方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在现实中,有些企业对财务人员的期望大多数只希望其满足财务会计工作内容就足够了,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严重忽略了管理会计的效用。并且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管理会计不适用于中小企业,只有那些上规模的大公司里才有管理会计的施展空间。其实,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也可以在中小企业中发挥作用,帮助中小企业早日成熟,把企业经营者的梦想早日变为现实。管理会计相对于财务会计的职能不断扩展,大致可以归集为四个方面:分析与决策、计划、监督和激励、管理控制。管理会计收集的信息从仅仅是财务信息扩展到非财务信息,服务的单位从企业扩展到组织,具体的服务对象从企业内部的中上管理层到各级各部门的管理人员甚至是每一位员工,目标从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到提供价值增值,管理对象从一般的日常管理到战略管理。而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会计等拉近了企业与个人、企业与市场、个人与市场之间的距离,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利益追求上日益趋同,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原有的财务会计活动和当前管理会计活动的边界模糊,以至于在财务活动过程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已经在企业中实现。由于这样背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互联网+”时代融合表现出的特殊作用比以往更加重要。

三、“互联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路径

“互联网+”具有体制机制优势、新技术优势和广泛的社会支持优势,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助于企业打破地域限制接受更加高效的相关会计服务,激发整个市场的竞争活力。技术优势是基础,体制的突破是亮点,再加上便捷的操作和舒适的体验,容易产生爆发性增长,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计的理念与方法提供了可行路径。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融合的路径

现代企业管理财务数据共享已经是发展趋势,结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设置账务系统可以对信息目录可以分类以及编码,这个信息系统目录可以收录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核算数据,在使用者或者决策者需要数据是便于统计和检索,当然,在适当增加备注栏信息量的同时也能提供大量的非货币化信息。财务数据库的数据源能够应用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处理,不应该造成时空上的隔断,这样可以提供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可以让数据冗余、工作量大、重复度高的会计数据集中统一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于此同时企业要特别注重数据库的安全性,特别是涉及到企业重要会计信息以及用户数据,应采取规范、科学、统一的访问制度。“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企业和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云服务商的数据库中,企业对于各部门、各个公司、子公司的财务以及非财务数据,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云计算数据平台进行查询,并实现实时化的收集处理,做到数据共享,在保障数据安全性和实效性的同时使得财务数据共享更加便利快捷。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流程融合的路径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流程融合在流程上,通过企业应用各类会计工具进行会计信息的沟通来实现。为实现会计工作的全过程的跟踪控制,就必须以数据融合为基础条件,在会计流程上建立起二者的互动过程。二者在流程上的融合存在着一个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涉及到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管理绩效,这种逻辑关系比较复杂,其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预算控制和企业业绩的评价指标上。“互联网+”时代的相关技术发展,可以推动以企业经营业务活动为中心,可以打破企业内部的经营业务单元和部门的“信息孤岛”现状,可以无缝链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经营业务、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在此过程中企业就可以发现经营业务数据产生的真实原因,分析、了解和判断企业经营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企业决策者可以充分借助决策支持工具,自动地分析企业的数据,以利于决策者能够发掘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潜在模式。通过流程的融合,就能够有效地构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数据之间的反馈机制,企业的管理控制就有了保障,还进一步拓展了会计的管理职能,二者的融合做到了将具有会计职能的业务前置。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报表融合的路径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会计活动中原来对内外报表严格的分界线将逐步淡化。企业在提供对内报表时,可以根据所需项目开展情况进行选择,并且报表类型随时随地能够得到,完成了原来不可能实现的会计报表的“私人定制”;对外报表信息披露可以自动生存所需信息,除了满足企业需要外,还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相关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另外,技术的进步可以使会计报表和附注的制作方便快捷,信息的关联性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二者的融合优势明显,一是能够促进各种信息的相互稽核,防止会计信息违规行为,会计信息质量更加可靠。二是融合有助于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的信息共享,使会计提供各类信息需求者所需要信息的“并集”,增加会计信息的总体数量。三是融合可以进一步打破信息不对称,并进一步制约了会计信息失真。

作者:敖韫 单位:包头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王玲双.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会计与管理新动向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6)

第5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 财务结算 建设 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57-02

一、单位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财务结算中心已建成千兆互联到终端桌面,所使用的主要财务软件如下:

(1)中原油田财务结算系统(安装该系统仅为查询历史财务数据)。

(2)中国石化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

(3)中国石化会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

(4)中原油田关联交易系统。

在网络应用方面,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财务应用系统相继投入使用,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却相对薄弱。

1、网络系统安全现状

近几年,随着局域网规模的日益扩大,网络结构及设备日趋复杂,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网络欺骗、IP盗用、非法接入等现象,给中心网络的管理、维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心网络、员工微机经常受到油田局域网以及来自大网非法连接的攻击,IP地址冲突时有发生。ARP攻击导致网络中断、甚至瘫痪;病毒、蠕虫、木马、恶意代码等则可能通过网络传递进来,造成操作系统崩溃、财务数据丢失、泄漏。而各类财务软件的日常应用,必然要进行各种外连和数据传递。如何进行安全地连接网络、传输数据,日益成为中心亟待解决的问题。

2、网络信息监控状况

对于互联网出口的外发信息无法进行记录和查询,缺乏有效的信息审计和日志保存手段,从而不能有效贯彻和满足油田以及国家关于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日益增多,很多威胁并不是以网络入侵的形式进行的,这些威胁事件多数是来自于油田局域网内部合法用户的误操作或恶意操作,仅靠系统自身的日志功能并不能满足对这些网络安全事件的审计要求,网络安全审计通常要求专门细致的协议分析技术,完整的跟踪能力和数据查询过程回放等功能实现。

3、上网行为管理能力

中心网络资源能否合理使用,带宽是否会被非工作需要的网络应用占用,日常工作所需的网络流量和稳定性能否得到保障,当网络出现拥堵,或者异常流量、异常攻击爆发时,是否能及时分析、排查流量使用情况并几时进行有效控制,这些状况主要表现为:网络用户非工作范畴(用于娱乐)的网络应用流量极大,如:各类多线程P2P软件下载、大型网络游戏、P2P类的音视频、网络电视等应用。

二、中心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目标

为了确保信息资产的价值不受侵犯,保证信息资产拥有者面临最小的安全风险和获取最大的安全利益,使包含物理环境、网络通讯、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和信息数据等各个层面在内的整体网络信息系统具有抵御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我们制订了如下的安全目标:

1、保密性

确保各类财务数据不会泄漏给任何未经授权的个人和实体,或供其使用。

2、可用性

确保财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并保证合法用户对财务信息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

3、完整性

防止财务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保证真实的信息从真实的信源无失真地到达真实的信宿。

4、真实性

应能对通讯实体所宣称身份的真实性进行准确鉴别。

5、可控性

保证财务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并能够控制使用资源的人或实体对资源的使用方式。

6、不可抵赖性

应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实体否认其行为。

7、可审查性

应能记录一个实体的全部行为,为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有效的调查依据和手段。

8、可管理性

应提供统一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这是确保信息系统各项安全性能有效实现的根本保障,同时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上无法实现的安全目标。

三、中心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方案

通过上述对中心网络的现状及安全需求分析,并结合油田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具体要求,我们建议实施部署网络出口防火墙系统、网络日志审计系统、网络访问内容和行为审计系统。

1、网络出口防火墙系统

防火墙是基于网络处理器技术(NP)的硬件高速状态防火墙,不仅支持丰富的协议状态检测及地址转换功能,而且具备强大的攻击防范能力,提供静态和动态黑名单过滤等特性,可提供丰富的统计分析功能和日志。能有效实现过滤垃圾残包、拦截恶意代码,保护网络数据和资源的安全。

将防火墙透明接入到原有网络中的出口处,采用应用层透明的方式对用户对外网的访问进行应用层解析控制。在防火墙上划分两个区域:外网区域、内网区域,防火墙可以桥接入到原有的用户网络中,或者接到核心交换机上。保证所有的数据流经过防火墙以便完成应用层的过滤。

2、部署网络访问内容和行为审计系统

安全审计系统是一个安全的网络必须支持的功能特性,审计是记录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所访问的全部资源及访问的过程,它是提高网络安全的重要工具,对于确定是否有网络攻击的情况,确定问题和攻击源很重要。而行为审计系统通过对网络信息内容的完全监控和记录,为网络管理员或安全审计员提供对网络信息泄密事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取证;也可以完全掌握员工上网情况,比如是否在工作时间上网冲浪、网上聊天、是否访问内容不健康的网站、是否通过网络泄漏了机密信息等等,对于不符合安全策略的网上行为进行记录,并可对这些行为进行回放,进行跟踪和审计。

3、部署网络日志审计系统

日志审计系统为不同的网络设备提供了统一的日志管理分析平台,打破了企业中不同网络设备之间存在的信息鸿沟。系统提供了强大监控能力,实现了从网络到设备直至应用系统的监控。在对日志信息的集中、关联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地实现了全网的安全预警、入侵行为的实时发现、入侵事件动态响应,通过与其它安全设备的联动来真正实现动态防御。

部署日志审计系统主要功能:1)海量的数据日志:系统全面支持安全设备 (如防火墙,IDS、AV)、网络设备 (如Router、Switch)、应用系统 (如WEB、Mail、Ftp、Database)、操作系统 (如Windows、Linux、Unix) 等多种产品及系统的日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2)安全状况的全面解析:帮助管理员对网络事件进行深度的挖掘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网络事件的可视化分析。

四、结束语

经过多方论证,上述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方案架构齐全,是合理的、先进并且可靠的。该安全系统能够针对我单位出现的突发网络问题,迅速地进行故障定位并实施故障处理。使网络安全管理变被动为主动,能够极大地提高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及时监控审计,大幅度减少系统网络故障和安全隐患,从而使我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相信通过以上三套系统的部署,能够极大地完善网络安全体系,更好地为中心财务信息网络系统保驾护航。

第6篇

[关键词]物资成本;规范化;精益化;动态化

[DOI]10.13939/ki.zgsc.2017.12.192

1 “三化”管控体系的构建目标

物资成本“三化”管控体系,是以规范化、精益化和动态化为着眼点,围绕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的总体要求,以“实现信息关联无壁垒、过程管控无盲点、财务风险防得住”为目标,涵盖物资成本预算、采购执行、执行结果分析在内的一套物资成本管控模式与实施解决方案。“三化”管控体的建立及应用,能实现业务与财务融合互动,做到实物管理和账务处理的联动集成,拓展财务管理的细度和精度,提高了财务在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序性。

2 “三化”管控体系的构建要点

2.1 规范化的构建要点

物料主数据是企业所采购、生产和存储的物料的所有信息,包括基本属性、工厂数据、存储数据三大类。基本属性包括编码、名称、计量单位等数据;工厂数据是针对特定工厂的采购组织、计划交货期等数据;存储数据是针对特定存储地点的存储时间、库存数量等数据。

2.2 精益化的构建要点

核算对象指物资成本应该归集到的部门或班组。为了保证核算的精益性,物资成本应从产生时,就在业务部门归集到最小颗粒上,例如班组。

在对物资成本进行分类时,也要做到精细,并用辅助记录核算的方式,保证可以对其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

2.3 动态化的构建要点

要将业务部门的物资管理系统与财务部门的核算系统进行集成,从而使财务部门在未获得物资成本的纸质单据前,就能及时获取物资的成本信息,进行实时管控。

3 “三化”管控体系的构建应用

以物资成本“三化”管控体系为理论基础,建设一套“三化”管控系统,实现信息关联无壁垒、过程管控无盲点、财务风险防得住。同时为优化岗位设置和减少人工管理成本提供了依据,对同行业单位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3.1 规范业务,统一标准,实现信息关联无壁垒

对物料主数据标准进行统一,实现需求方、供货方、验货方的一体化操作。通过对后勤部门的需求和对历史数据的归纳整理,形成物料主数据中类31个,主要有:食杂用品、肉类及制品、蔬菜、蛋类、厨杂用品、针棉制品、清洁用品、绿化用品、五金材料、办公用品、消防安全用品等。再根据中类,对其细分,形成小类57个。后勤部门在对物资进行验收入库时,利用“三化”管控系统,整合需求方的采购申请单信息和供应商的送货单信息,自动生成入库单。

统一物料类别标准,实现物资和财务数据自动关联。通过对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的访谈和对物资历史明细账的梳理,建立了一套物料类别(中类)与会计科目的映射关系。财务部门在收到后勤部门传递来的业务单据时,利用“三化”管控体系,进行实时便捷的账务处理,并可进行穿透和追溯查询,实现物资明细账和总账的系统关联和账务追溯。

统一组织机构标准,实现成本费用与成本中心的自动匹配。建立部门与成本中心组、班组与成本中心的映射关系,使“三化”管控体系能自动将业务端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归集到财务端的各个成本核算单元中。

3.2 把握全局,注重细节,做到过程管控无盲点

打通物资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链条,实现物资成本的全过程闭环在线管控。建立物资成本的全过程管理流程,从物资成本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再到预算分析,分析的结果又作为预算编制作参考,实现物资成本的闭环在线管控。

成本核算对象全面、多样,实现成本的精益化管理。每项成本根据管理需求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核算,实现成本的精益化管理。例如, 采购成本的核算对象是物料; 管理成本的核算对象是各个部门或班组; 业务成本的核算对象是各个项目。

借助物资成本“三化”管控系统,优化整合了业务流程,实现了物料核算凭证的自动化预制。财务部门的工作重心从账务处理转移至到财务管理和分析上,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服务和支撑。

系统自动平衡采购需求,实现库房物资科学供给。各库房管理员线上提报领用申请单时,系统会自动将领用需求与库存情况进行匹配。对于库存充足的,自动生成领用单,进入物资领用流程;对于库存不足的,系统会提醒库管员进行补库或生成采购申请单,进入物资采购流程。此设计能p少人工操作,降低错误率,实现库房物资的科学供给,保持合理库存。

现场移动办公,实现便捷高效的业务操作。库管员在收货现场利用移动终端调出采购需求以及供应商的供货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创建入库单,避免先手工记录再回办公室进行电脑录入的重复劳动。

3.3 线上管理,动态分析,确保财务风险防得住

实时掌握物资业务动态,确保预算在控可控。将物资信息、财务信息集成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可随时对物资信息进行动态查询和追溯,可及时预防、发现和纠正影响财务价值管理的违规行为。

实时监控财务指标结果,确保经营风险可控。通过在系统中实现对财务指标进行计算与统计分析功能,可随时查看财务考核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亏平衡情况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4 “三化”管控体系的应用成效

4.1 加强内控,防范风险

物资成本“三化”管控体系的建立,使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业务处理透明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最大限度地保证成本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易于查询;同时有效实现了物资与财务的信息共享,杜绝信息孤岛现象,解决物资实物与价值管理不分离问题,强化内控执行,防范风险,同时也为后续的业务分析和辅助决策奠定基础。

4.2 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物资成本“三化”管控体系的采用全过程的流程化管理模式,上一道工序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下一道工序,乃至整个工作任务的质量和实施进度。这就促使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相互协作,齐心协力,这样才能确保完成任务。同时,由于是流程化管理,每一个流程的管理工作,都将在系统中留下操作记录和日志,有利于考核,也有利于相互监督,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4.3 在线监控,降低成本

运用“三化”管控系统将物资成本的管控流程加以固化,实现物资、财务业务的在线监控。物资业务动态和财务指标结果的实时反映,可提高业务处理准确性,并减少人工再整理和再确认的重复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财务管理的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1]张玉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市场,2013(33):140-141,144.

[2]高萍.论作业成本法在精细化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14):21-22,30.

[3]唐菁.电力企业精益化成本管理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2):46.

[4]王磊,雷亮.物资管理与ERP深化应用助力企业实现成本管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8):56.

[5]顾伟明.有效管控对企业物资供应及成本的影响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13):207.

[6]郭金玮.浅谈施工企业如何从物资管控中实现效益的“开源”与“节流”[J].甘肃科技,2016(21):67-69.

[7]赵朝府.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及控制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5):68-69.

[8]王燕涛.精益化思想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以电网企业为例[J].中国商贸,2012(30):64-65.

第7篇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造价管理;技术应用

引言:

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完善,但是整体发展速度还是和社会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发现,主要是因为造价管理信息化以及造价管理精细化程度比较低,该情况会严重影响工程造价准确性以及工程造价管理效率,也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发展。BIM技术作为近年来引进的一种先进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效率,为建筑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服务,下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1.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造价管理模式与市场发展情况相背离

计划经济正在逐渐向浙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方面为了全面强化工程造价宏观调控力度,通过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互结合的模式对工程造价模式进行管理。各个地区主管部门通过单价法编制对本地区建筑施工成本预算进行定额处理,通过价格管理和市场动态价格配合的模式,公布造价指导系数,之后明确工程造价。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工程造价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日渐凸显,制约了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

1.2区域性问题

当前我国的工程造价都使用地区定额计价的模式,各地区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区域性计价模式与各地区计价标准之间存在的差异与工作人员的常年来的工作经验导致工程造价中的一部分数据存在祛瘀行政对地区工程项目进行估价时,这些经验虽然可以指导作用,但是不能将经验作为主导进行估价,否则必然会影响工程估价的精确性。

1.3项目造价数据共享效率低下

在进行项目造价管理时,因为工作人员要对工程造价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所以必须要将数据进行拆分与多层次加工,通过该方式提升数据分析的精确性。因为造价工程师的工作时间长短不一,在对造价数据进行共享时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工程师和其余岗位的工作人员不能协调互动。比如项目多算对比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要将项目财务数据以及项目的消耗数据进行拆分,同时还要得到与这些数据相关的部门的支撑,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国在企业组织管理过程中,各部门都是按照平级设置安排的,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沟通比较困难,业务效率低下。各司其职虽然可行,但只是在少部分情况下, 大多数时间还是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转换数据,才能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4延后性比较明显

建设工程招投标使用的工程造价计算系统依然是定额计价的传统模式,该工作模式的数据与当前我国市场发展情况相比存在较大的出入。首先是定额价格平均每5年完成一次更新,这种更新速度和当前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相违背,所以整体滞后性是比较明显的。我国社会发展速度比较快,商品价格在一年内会频繁变更,而建筑工程作为一种工期较长的工程施工类型,很容易和市场发展情况相脱离,单一的通过二次动态调价是不能满足时展需求的。其次,不论是在时间还是成本方面,都会影响工作效率,提升项目成本的投入,并且在消耗指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的造价机构都使用各地区政府消耗量指标,这种消耗量指标反映的是该地区社会的平均生产力,不具备任何的竞争性,更新速度也比较慢,不能从根本上反映该地区的生产力现状,制约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

2.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BIM的特殊性,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发挥技术体系的最大化作用,突出技术重点。以下将对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1.发挥辅助造价的作用

BIM模型本身是一项在复杂的结构体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通过BIM模型中的数据库辅助工程造价,可以帮助管理工作人员更加合理的去安排工程施工资金、工程施工进度以及工程资源规划。通过BIM软件来构建项目三维模型,利用数据库来增加模型内部事件信息,以自动化量功能来计算实体工程量,之后对数据模型的任意时间段进行细分,细分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时间,结合BIM数据库当中原有的人工、材料以及机械等多方面的信息明确工程施工进度与资源计划,更加合理的去调配资源,准确掌握工程施工成本,对成本施工进度进行分析,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

2.模拟工程造价

可以通过构建BIM数据模型结合可视化技术的模式来为项目模拟决策提供基础。在项目的决策过程中,要根据BIM模型数据来调用和拟建项目工程造价数据。以BIM作为基础模型来调用拟建项目工程造价数据,也可以通过项目模型来输出工程平方米价格,估算规划项目整体投资额度,为未来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基于 BIM 的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能模拟和预见不同建设阶段的造价,便于参建各方协同开展限额设计和建设后期有针对性的控制造价。在后续控制阶段,为了避免出现设计程序和施工体系相背离的情况,可以在原有的控制基础上优化设计形式,调整控制模式,为价值工程的后续进行奠定基础。

3.采用可视化设计形式

设计和建设成本息息相关,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模式对设计过程中的造价进行控制。在CAD图纸设计完成以后,将设计图纸当中的项目构成因素与BIM数据库造价信息相互关联,按照时间上的维度来输出造价信息,实现限额设计。在明确总包方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过程中传统图纸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二维平面基础上完成的,并且图纸可以分开设计,通过人为检查是很难发现问题的。BIM系统的引进,可以将所有的专业都整合到相同BIM平台,不论是设计方还是监理方都可以从各个角度对图纸进行审核,利用BIM可视化模拟功能完成3D检查或者是5D碰撞检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减少设计错误的产生几率,也可以减少工程错误产生的返工费用,减少纠纷。同时BIM技术具有自动检测的功能,如果出现专业设计失误或者干预机制不合理的情况,则可以及时对项目进行审核,减少后期施工阶段的变更程序,避免出现管理不当的情况,进而提升造价管理效率。

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关乎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所以必须从各个角度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质量。上文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如何将BIM技术融入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提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莉粉.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优化分析[J]. 电子测试,2014,S1:140-142.

[2]李燕. 论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造价改革和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J]. 广西城镇建设,2012,12:66-68.

[3]王武兵. 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中的问题与发展[J]. 硅谷,2012,08:164-165.

[4]王若冰. 基于统计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 硅谷,2012,18:107-108.

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 财务管理 医院 资源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08-02

一、引言

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得各个领域都极其重视计算机的应用和信息化的发展。在医院的管理控制中,财务管理占据重要地位,是做好医院把控的关键环节。加快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加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步伐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等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二、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计算机的不断应用和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使得我国各个领域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医院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建立全面的医院财务核算、成本核算、财务监督的管理体系,及时掌握充分的医院财务信息并进行分析,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2.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社会价值有重要意义。

3.通过医院资源管理系统,有助于更有效、准确地搜集财务信息并对其进行及时地分析,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

三、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分析

1.医院财务信息化定位不够明确。在医院的总体规划中,长期以来存在对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的问题,很多财务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这种现状的存在使得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和理想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其他行业都已经或将要实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步伐相对比较落后。同时,医院的领导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认识也不够明确,使得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宏观控制上得不到重视,严重影响了财务的工作效率和改革。因为资金建设的问题,医院领导在医院建设过程中,往往只考虑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而忽视了长久效益,仍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法,不仅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失误率较高。

2.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在医院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教育、素质、职业道德等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实现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医院财务部门的招聘过程中,片面要求应聘人员的财务处理能力,对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较低。使得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单纯依靠人工操作,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明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次数也较少,使得工作人员缺少知识更新的机会,给财务部门的人员素质提高和结构优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财务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缺陷,无法满足财务管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造成严重的影响。

3.没有全局性的管理系统。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的日益复杂,各个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物资的分配和公共品的使用,才能使得各项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但是在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医院内部的控制制度不是很完善,致使医院的各项考核制度得不到落实,医院在整理管理过程中缺乏全局性的管理系统。

四、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应用的功能

1.信息化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利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代替传统的工作方法,可以改善以前的纯手工的、低效的、长期的工作现状,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医院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信息化、自动化,财务数字信息化,一方面提高了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另一方面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增强财务信息能力。利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处理医院的财务事务,由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登记信息等,不仅极大的扩充了信息数据的存储量,有效地实现现在财务信息和过去财务信息的有效对照,对财务有更好地把控;而且,可以做到及时反馈,动态掌握现在信息和过去信息。在财务处理过程中手工处理附表、会计报表等信息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低下。利用医院资源管理进行报表处理不仅效率很高而且可以扩大报表的信息量,通过搜索等功能,获得更多形式的报表内容,从而利用报表之间的比较。

3.社会效益价值高。利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财务处理,简化了患者的收费手续,而且收费标准透明度高,便于查询。同时,提高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缓解医患矛盾。医院资源管理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增加医院管理的社会效益。

4.进行实时的财务经济分析。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财务应用,可以实现收费与结账、报表的信息化,医院内部的局域网也有利于管理层更好地把握医院日常的收入情况和患者的每日流动量,有利于对医院事物进行整理的把控和对医院综合信息的评价。同时对领导监督医院的日常经营状况提供了条件,加强和完善医院的综合效益评价。

五、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1.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财务管理系统是和物流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各业务系统组成的一体系统。使得财务管理系统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高度的统一。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业务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对提高业务模块的工作效率有极大的意义。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入库凭据、收入凭据、物资等凭据的有效自动传递,实现账务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财务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可以使得各部门之间的账务往来协调一致,及时调控,从而在周结或月结的对账过程中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数据来源一致,容易实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提高了对账效率。

2.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物流管理系统也是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等形成的管理一体化。物流管理系统规范了采购、入库、出库的物流过程,实现了物资在各个部门之间的高效流动,同时采用物流管理系统,对各个部门的物资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耗费物资数据及时记录,保证了各部门的物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整个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效果,有效地加强了内部监控管理,降低了资源损耗,杜绝了管理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医院腐败,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3.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固定资源管理系统在财务管理中应用,与物流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医院管理信息一体化。固定资源管理系统支持固定资产的多业务操作,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有利于以后的会计核查。有些医院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会实行条形码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地监控到固定资源的数量,降低日常的使用消耗,而且有利于固定资产的盘点和处理。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折旧的处理,实现了现代化的折旧方法,对大型设备进行年限折旧核算,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计算,减少了人工工作量,提高了管理效率。

4.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是指系统在预算过程中,实现自动化费用报销,使得系统规定的时间内对各部门的消费进行扣除。同时,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添加了预警功能,对部门内的消费超过额度的会显示预警信息,方便了部门内部的成本控制,对医院的预算进行了提前控制。另外,权利预算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总账、出纳日记账的自动形成,及对各个科室的财务动态跟踪,全面实现预算监控。

5.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随着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不断推进,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也日益重要。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操作能力、信息化意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至关重要。在财务管理中引入财务管理系统,将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录入电脑,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并针对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全面挖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潜能。对避免财务信息错误和财务问题处理错误有很大的帮助。

六、总结

在上文论述中,我们主要讨论了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在医院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应用方面及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医院财务管理方面更加深入的改革还需要考虑更多方面的因素,信息化进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也更加受到重视,我们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要贴近实际,结合现实状况、使人员素质、硬件设备和监控情况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管理改革效果,才能使医院更好地服务人民。

参考文献:

[1] 武敏,徐孝仕.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4(8)

[2] 原俐丽.基于资源管理系统的医院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2015(30)

[3] 戴永秀.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观察,2015(33)

[4] 王晓飞,韦健,蔡晓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一体化策略研究与应用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12)

第9篇

关键词:国库统计 大数据 分析与预测

一、大数据时代国库统计分析转变

(一)树立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时代预言家”维克托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大数据将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一直以来所延续的传统统计分析思想已变得陈旧且落后。国库统计分析思维应当在大数据背景下加以转变。一是关于大数据抽样调查工作的思想。抽样调查是目前统计分析工作中的重要调查方式,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感器、网络和数据处理技术,为获取全局数据提供了可能,抽样调查方式越来越多的被大数据取代成为必然。二是大数据统计思想:允许数据存在不精确性。纵观目前的各类数据,一方面,数据来源不断扩展,另一方面数据处理方法飞速发展,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统计分析效率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数据的精确性上。三是大数据相关关系的思想,由验证因果向寻求关联转变。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下游产品,对决策的意义常常大于常规报表。大数据的应用,统计分析也将发生转变,在做好因果分析的基础上向寻求关联转变,原因分析更加精准和深刻,对策建议更具参考价值。

(二)被动统计到主动分析,从人工统计到智能统计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无论政府机构还是社会公众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国库统计分析部门也不例外,更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对经济转型期的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做好数据统计分析,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转型。涂子沛指出人类使用数据的巅峰形式,是通过数据赋予机器“智能”。大数据在包括国库统计分析中应用的终极形式就是分析智能化。

(三)从事后统计向事前预测转变

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重要产品,完整的进度性常规分析应该包括对未来一定时期数据的预测。但由于小数据和信息量的局限,预测一般很少作为报告的重点,多是在假定发展条件、相关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对未来情况做出的粗略研判,影响了统计对决策的参考价值。而大数据的核心就是将数学算法与海量的数据有效结合,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统计报告实现由单一的事后分析,向注重事前预测转变。

二、大数据在国库统计分析全流程应用的探讨

当前,大数据浪潮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国库统计分析要学会积极的运用大数据的思想和方法,来应对各种新挑战。国库统计分析要积极主动建立大数据分析应用机制,破解新常态下面对的各种问题,实现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本文重点分析国库统计分析全流程下大数据的应用。

(一)数据源:建立国库统计分析数据池

目前国库统计分析所用数据主要通过“3T”系统产生基础数据和监管类数据,通过收集各类型政策文件、影像资料、领导讲话、内网信息等形成综合性数据。但这些数据远未达到支撑大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国库统计分析应当建立“数据池”这一基础工程,通过人行内部数据整合、银行和其它机构数据接入、互联网数据抓取和引入等多渠道扩充基础信息源和数据库,为国库统计分析的大数据应用奠定数据基础。

一是加速整合现有国库数据。我国国库汇集了各级政府财务数据和各级国库管理数据,包括从中央到县乡的各级机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也包括税务、海关、财政、银行等部门处理的各类收支退存等国库资金运行数据,涵盖面极广。但现有数据资源存在着部门隶属、无法共享等问题,大数据要求建立统一、高效、共享的国库业务大数据池,就必须打破现有藩篱,尽早实施“国家金库工程”,完善内部数据源。

二是扩大国库统计分析数据源。最重要的是打通各级政府及其下属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政府办公、工商行政、招商引资、外贸出口、仲裁诉讼等政府活动所产生的数据接入共享。其次是实现一行三会、商业银行、行业协会、企业实体等生产运营数据的持续传输和报送。最后是互联网数据,互联网是大数据的重要载体,也是数据收集的快捷途径,通过各类互联网平台,门户以及行业网站,可以收集海量数据来增加国库统计分析领域数据采集的前置性和时效性。

(二)数据采集与存储:软件与硬件结合

大数据的应用中,由于数据来源非常广泛且类型多样化,需要存储和分析挖掘的数据量也是十分庞大的,因此数据展现和处理的高效性以及可用性十分重要。因而,大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应当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实现,并结合线下需求采取人工收集等传统方法,以补足系统无法收集的数据的遗漏。国库统计分析数据的采集应当在国库大数据资源池基础上,通过构建云计算应用平台,统筹整合各直属国库大量分散的数据和软硬件资源,通过应用云计算平台的资源和功能,以提升和优化整体效能,从而实现全国国库统计分析的大集成、大整合以及大应用。对于其他横向联网数据,比如一些保密性较强的科学研究数据和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则可以与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用特定系统接口等相关方式采集数据。

在数据存储方面,在通过完善的物理存储技术和云计算平台等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按国库统计层级建立分级仓储式数据中心,以人行总行为总库,各项业务与非业务数据达到汇总存储,各级行通过内部接口或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上传下载,同时本级行建立分中心数据存储仓,采集本级区域内纵向和横向数据并存储。同时按照保密和信息安全等要求,实施分级授权和设置防火墙、实时加密存储数据和卷标存储加密等技术。

(三)数据清洗与结构化处理

国库海量的、不规则的数据无法提供有效决策支持,只有通过数据清洗技术将大数据转变为结构化和规则化的数据,才能体现大数据价值。数据清洗包括检查数据一致性,处理无效值和缺失值等,是发现并纠正数据文件中可识别的错误的最后一道程序。经过数据清洗技术处理残缺数据、错误数据和重复数据后将有效数据写入数据库。

在国库大数据统计分析上,通过数学知识(概率、统计、离散化等)建立合理模型,充分利用和挖掘数据内容。综合运用开源类和非开源类数据分析工具包括R、Python、MATLAB、SPSS、EVIEW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实现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模型预测等功能,并以可视化的结果予以呈现。统计分析包含假设检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bootstrap技术等。数据挖掘包含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聚类、描述和可视化、复杂数据类型挖掘等。模型预测包含预测模型、机器学习、建模仿真等。

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国库统计分析应该重点实现云应用的创新与共享。统计人员可以根据业务的新要求,在云平台数据开放接口的基础上,自由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实现业务应用的创新和扩展。与此同时,以算法的方式将统计人员的智力成果和业务知识固化,当经验证为可信任应用时,可自动进入云平台的应用共享库,在得到授权的前提下,自由使用或补充完善,实现知识固化、资源共享。

(四)国库运行智能化统计分析

在云应用平台上,国库统计分析首先要将日、旬、月和年作为数据的时间维度,将国库收入、国库支出以及国库库存等统计指标作为数据的为空间维度,利用云计算的强大能力,并借助数据分析展示工具,预先计算处理数据。或者根据用户事先提交的数据挖掘需求自动完成相关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析人员随时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深度挖掘数据,并使用QLikView等数据分析工具,实现统计大数据的多维度、可视化展示。

二是实现常规统计分析的智能化生产。可以通过完善和丰富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分析功能,实现机器式的学习,输入必要的参数后,系统将自动计算数据,并关联提取大数据池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而依据特定的模板输出分析报告,最后由分析人员对输出的分析报告进行质量把关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三是构建统计分析数据模型,提高预警预测水平。不断进行新的分析预测数学模型的探索和构建,充分利用国库统计大数据平台上的海量数据和动态实时数据,不断提高预测水平。

(五)数据展示与反馈

以智能化统计分析为主的大数据应用技术,为数据结构化和可视化的展示提供了支持。简要国库运行数据、系统化运行指标、国库资金运行报告、国情和舆情监测报告、企业和金融服务报告、国库运行情况预测等为中央银行、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统计信息和参考依据,充分发挥国库在国家预算执行中的促进、反映和监督作用。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对现有统计分析结果予以反馈,还包括对未满足需求提出反馈,丰富和完善大数据应用成果,充分发挥国库统计分析应用大数据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从全流程看,大数据应用自数据端建立“”数据池“”到处理端智能分析在到应用端数据展示,大致可以通过下图(图1)形象展示:

三、有效提升大数据应用的政策建议

(一)从制度层面保障大数据统计分析的有效开展

制定专门的大数据应用法律法规,在由总行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的基础上,各地区分支机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特色大数据应用和发展规章制度。从数据产生、采集、存储、挖掘和应用等大数据处理全流程做出明确安排。一是通过总行层面的发文、通知等鼓励通过大数据方法加强国库统计分析,建设大数据共享和应用平台;二是强化大数据统计所需软硬件采购、数据源互联互通及模块化分割等作出具体安排;三是要求大数据应用所应达到的在信息、统计报告、预测与预警等功能上的目标和绩效予以明确,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统计分析支持;四是强化信息技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系统失灵等问题,明确应急处置方案。做到严格立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投入,满足大数据应用的软硬件要求

大数据基础设施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类。硬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大数据的信息化系统架构;软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类数据信息、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应用专业软件以及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民银行应通过专项资金投入等方式构建大数据应用的软硬件设施和和培养专业人才,并通过持续培训使全体员工了解并使用大数据进行国库统计分析。也可邀请专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服务商作为咨询顾问,整合国库不同生产系统数据,优化数据应用行为,加快统计系统建设步伐。

(三)提高大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

国库统计分析应不断的加强国库运行数据的采集、储存、保护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统计分析水平。加强对国库统计分析中涉及的地方债、营改增、房地产、小微企业经营、财政专户、盘活库存等热点领域可以设计建立相应跟踪监测指标体系。与此同时加强改革数据的统计制度、方法以及程序,研究大数据共享制度,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便捷、坚实的大数据基础。

建立国库大数据分析应用机制是新形势下的当务之急。国库统计分析需不断改革创新,强化大数据的思维,提高大数据的意识和驾驭大数据的能力,积极探索新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和途径,从而在国家宏观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库管理方面,进一步提升国库统计分析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昱池.大数据时代我国财政信息共享的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15(11):47-67

[2]陈健慧,赵昕.国库统计分析数据集中系统建设[J].金融电子化,2010,03:89-90

第10篇

国家电网公司坚持以“六统一、五集中、三拓展、三保障”为主线,持续提升财务集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自动化处理、智能化分析等先进管理模式,并提出“应用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中心影像信息存储功能,通过扫描等方式将原始凭证纳入系统,实施电子化管理的工作要求”,以实现原始凭证电子化、规范化管理。国网公司根据财务政策环境及自身财务体系的建设状况于2012年下发了国家电网财〔2012〕346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2012年版)的通知》)文件,该文件明确要求国网总部及各网省以规范财务及物资体系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为重点,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制定原始凭证规范,统一记账规则,推进原始凭证电子化,确保业务清晰、记录规范、原始凭证合规。

1实施背景

11加强原始凭证影像集中管理的迫切要求

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现有的财务集约化ERP平台系统已经走在了国家电网各网省公司的前列,目前已经实现了国家电网公司的集中部署运行,但是在物资供应过程中涉及的原始票据的留存、验收、过账、查阅、统计、稽核等环节的原始凭证流转及数据稽核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的原始纸质凭证和ERP系统中的数据通过人为主观地进行查验核对,整个过程繁杂,加之原始票据数据资源分散,服务管理方式单一,无论从财务的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能力,还是从供应商的管理能效上,已不能满足国家电网总部对于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的溯源要求,同时也不利于后续国家电网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影像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挖掘。

12加强原始凭证电子化业务流程的重要内容

建设原始凭证电子化平台,是国网总部《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的通知》中确定的重要工作任务,同时在《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大财务”评估标准》中,对建设省级集中的依托财务集约化原始凭证电子化影像数据采集平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该文件同时指明要对现有ERP业务流程办理的速度、信息采集的准确度、智能化进行提升和加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采集的人工工作量,最大程度地通过智能识别技术来提升原始凭证电子化的业务采集与电子化水平。

13加强提升公司财务数据采集效率和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在现有财务ERP系统中增加智能扫描OCR文字识别技术系统模块,可以提升整个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水平,提升物资、财务部门的供应商票据票面信息及报销单据、订单、合同的数据实时采集和财务会计部门的过账中的三单(合同、订单、汇票)匹配的实时性。通过原始凭证电子化平台的建设,将会构建一个全省统一的影像数据采集和平台,实现数据采集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双向实时交互,满足财务的会计自动过账、出纳的用户付款的服务需求,极大提升财务体系的服务管理水平。

14加强国网公司业务流程优化的必然要求

建设原始凭证电子化平台是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在财务体系建设中对供应商票据、电力公司部门间的票据、工单等的影像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及影像中数据的实时采集的必然要求,无论从数据采集效率还是从整个财务体系的ERP流程优化都是必然趋势,可以极大提升整个系统平台的电子流程的顺畅性和充分发掘该平台的可利用度。无论从业务流程办理的效能上,还是从财务体系建设的品牌上,都能够展示形象、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2内涵和主要做法

随着物资集约化管理的不断深化和发票验审结算工作量的大幅增长,着力建立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平台,其内涵概括为建立企业级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统一原始凭证管理标准,结合文件管理系统,实现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的收集、识别、查询和存储,同时与其他业务系统紧密集成,实现对原始凭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对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制定企业统一原始凭证和电子档案管理标准规范,提升企业整体管理能力。

围绕“3+2”的工作内容,统一开展原始凭证电子化工作。“3”是指三项建设工作内容,即规范业务体系、明确业务职责和优化业务流程,是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的基本工作内容。“2”是指两套配套保障措施,即制度体系保证和技术支撑保障,要在财务原始凭证运行工作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三项建设工作内容如下:规范业务体系,按供应商、物资部、财务部等业务功能划分来组织开展信息系统运行工作;明确业务职责,按供应商、物资部、财务部等业务领域来细化明确各环节业务职责,合理设置岗位;优化业务流程,按供应商、物资部、财务部等业务环节,统一规范改进业务流程,明确业务流程之间关系,提高流程效率。

两套配套保障措施的内容为建立健全管理方法,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为主题的运行制度体系;统一建设原始电子凭证运行体系技术支撑平台,并推广应用。

围绕“3+2”工作内容,建成三级审批制度体系,实现财务工作的组织形式由专业分工向业务分工转变,工作方式由被动处理向主动处理转变,由分散处理向集中处理转变,最终达到财务系统的精益管理,集中管控,统一调度和高效运作。

21原始凭证电子化建设与实践的内涵

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原始凭证电子化建设与实施以建设“电子化财务管理”为目标,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为基础,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对原物资供应商管理,财务过账资源和流程进行优化整合,构建清晰、高效的运转模式,与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实现由复杂到简洁、分散到集中的运行管理模式转变,为公司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优质的服务。

22主要做法

以建立财务原始凭证管理系统为理论基础,以增值税发票智能结算平台、原始业务凭证采集平台、非结构化数据平台为管理支撑。以文档管理、协同操作、图像捕获、电子工作流、内容访问、记录管理、归档与数据结构紧密联结,与各种不同的SAP界面无缝集成,使用工作台嵌入SAP,无缝联结SAP业务流程,实现使用内容增强的SAP财务业务流程,包括企业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财务单据管理、品牌管理、设计文件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事件管理。

221技术支撑手段建设

采用电子化系统架构设计策略对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原始凭证管理进行优化。与SAP系统深度整合,既支持现有财务凭证电子化的功能需求,也支持未来其他业务领域的凭证电子化,与非机构化数据平台、现有集团结算平台和业务系统权限管理整合,支持百万级财务凭证电子化的处理压力,降低升级对现有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的影响。通过联结内容与业务流程,改进业务流程的效率,通过管理内容的完整生命周期,改进日常工作的规范。

(1)在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中构建智能结算平台,统一文件标准,为电子原始凭证在线管理提供系统支撑,规范财务相关电子文件管理,提供票据自动扫描,由“原始凭证电子化”到“结构化”的自动转换,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应用,实现全局共享文件资源,提高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利用效率。管理系统架构具体如下:

在业务单据或凭证录入界面增加扫描功能,业务单据或凭证录入时,通过启动扫描程序,自动调出扫描窗口,扫描原始纸质凭证,调出即时图片(也可选择载入已有的扫描图片)。各业务系统在业务单据或凭证提交、保存时,系统自动将电子文件存储到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系统流转时可在各审批岗位查看到对应的电子图片。在现有相关业务单据或凭证查询分析时,可即时查看对应的电子图片,同时也可登录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电子图片识别信息关联查看对应的业务单据或凭证。

各业务系统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实时动态收集,支持原始凭证扫描成各种图片文件格式,进行档案化管理,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制度,对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实行集中管理,保持对电子文件形成、办理、传输、保存、利用、销毁等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电子文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发挥电子文件高效、便捷的优势,对有价值的电子文件提供分层次、分类别共享应用。

在电子化原始凭证传输过程中,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要求,结合国内通过认证的安全加密产品,进行索引加密、数字签名、RMS等技术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可用性,达到控制数据安全的作用。

(2)通过OCR识别技术,对扫描件中的指定位置信息进行识别,提取指定信息,建立与电子图片文件索引及与业务单据、凭证的关联,或将识别信息自动装载到业务单据中,经核对无误后,可进行相应的后续操作。

(3)建设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搭建企业级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统一原始凭证管理标准,结合文件管理系统,实现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的收集、识别、查询和存储,同时与其他业务系统紧密集成,加强对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根据原始凭证电子化的总体功能需求,综合考虑系统技术架构的成熟性、稳定性和扩展性,同时为了和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路线保持一致,选择采用成熟的企业内容管理套装软件作为基础平台,在此基础平台上开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的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

非结构化数据平台在数据存储、归档、流程和生命周期等方面为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提供支持,具有很强的海量存储、安全管理、快速定位、信息共享和内容关联能力,从底层实现对各种原始凭证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业务和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支持,提升财务系统产生的数据资产的价值。

(4)增加可视化管理功能。业务系统在进行业务申请和审批过程中按流程、节点随需扫描原始纸质文件,实现原始资料的动态收集,扫描为电子图片的原始凭证作为业务单据或凭证的附件,供业务单据或凭证在审批流转、查询分析时查看。利用OCR技术,对特别的原始单据(增值税发票,订单,合同)进行扫描识别,自动生成结构化的凭证明细数据和系统单据。

222组织体系建设

内蒙古东部电力公司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体系以“三级审批”为基础,总体设计架构为“两层调度,三级审批,一体化运行”。“三级审批”体系主要包括物资供应部初审,物资采购部复审,财务部三审。物资供应部初审指供应部大厅审核人员审核,主要包括在物质供应商管理大厅对物资采购合同、增值税发票、物资验货单等原始凭证进行评审,物资采购部根据物资采购订单信息,对原始凭证影像和票据信息进行核对,物资财务部对原始凭证影像进行集中校验,查询过账信息和批量清账工作。

(1)两层调度。按照一体化运行体系要求,建设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总部和市级公司两层调度方式。总部财务部进行财务原始凭证的集中管理,承担公司总体原始凭证的存储、统计、调度、审查。市级公司财务部接受总部财务部管理,负责基层财务工作中的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采集、上传,同时对调管范围内的原始凭证进行信息监管和检查凭证完整性。

(2)三级审批。供应商通过供应商协同平台,进行发票的电子化工作和付款进度和付款情况的查询,同时也借此收集电子发票信息,为后期自动处理做准备。今后更可扩展为采购需求,甚至库存状态。发票扫描和识别平台批量处理供应商寄达的纸质发票,并且识别其上的关键内容,和已采集到的电子发票明细进行比对。如果匹配则进入下一步处理。

根据三单匹配(PO(订单),GR(收货单)信息,纸质发票信息),再加上供应商平台产生的预制发票,这4个数据按照预设逻辑进行判断后,进行大量自动过账,小量人工异常处理,最大化实现处理自动化。

供应商携带发票到物资供应部大厅,登录SAP开发扫描终端选择对应采购订单并上载发票信息系统自动分配原始凭证编号,打印粘贴单并粘贴发票打印一级交接单,连同发票交供应部大厅人员审核供应部大厅人员接收及审核发票,并根据发票信息分类打印二级交接单,连同发票交供应部人员审核供应部人员接收发票复审,并根据发票信息分类打印三级交接单,连同发票交财务部审核财务经理智能派工接收审核粘贴单,发票过账生成应付账款会计凭证。

对于物资供应部门的供货商提供的购货增值税发票可以按照上述数据业务流程在物资供应商大厅和大厅办事人员处配置扫描终端设备,然后通过配置的扫描终端由供应商送发票人员或者物资大厅办事人员接收到的供应商发票进行扫描,扫描出的发票数据(9类数据和3类文本信息)通过BASE64加密传入ERP系统,扫描识别完成后删除本地信息,本地不做任何数据和图片的保存操作,打印发票粘贴单,同步利用扫描识别到的条码信息将影像数据和工单信息进行关联。

(3)一体化运行。按照财务运行体系要求,建设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物资、财务两个体系原始凭证集中式调度,依托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平台,优化数据运行资源配置,推进运行体系的扁平化,注重管控集约化。

223强化标准化财务原始凭证管理

(1)完善财务与生产、项目、物资、人资、营销等前端业务信息的集成,规范前端经济业务和交易事项的处理,深化财务与业务系统集成应用,实时转换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促使前端业务按照财务规则或财务管理要求进行核算与管理,确保集成业务的内部原始凭证全部来源于业务处理环节。

(2)深化电子报账系统应用,将项目管理系统与电子报账系统集成,实现电子合同、工程预决算报告与审批单无缝链接。同时,制定相关的经济业务事项财务审核规范条款,规范并细化日常费用报销、营销电费、物资采购、在建工程等各类经济业务原始凭证内容,实现原始凭证精细化管理。

(3)规划财务审查工作。从审批、记账、校验、过账、预付款清账等各个方面,规范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财务部审批操作流程,提升财务部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公司财务的安全稳定。

(4)建立健全的评价考核体系。为加强公司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建设、运行和应用情况,建立财务运行考核体系,通过从财务数据可靠性、贯通性、安全性等各方面进行评价考核,切实提高公司财务凭证电子化流转水平,有效支撑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公司现代化建设。

(5)强化“三级审批”流程管理。建设标准化流程并结合国家电网财务管理流程的实践经验,从实际财务凭证管理角度出发,旨在从整体上把握公司财务管理流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关键要素,总结形成全公司财务管理流程建设的统一和规范。对财务事件与原始凭证管理进行无缝衔接,固化财务处理流程,用电子化手段管理财务工作。

(6)提高财务工作运行专业化水平。依托财务原始凭证的电子化建设不断覆盖和实用化,从财务凭证流转的各个环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逐步统一规范,从内蒙古东部电子公司到各市级子公司的财务均采用通用的管理流程进行日常操作,依托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全面支撑运行工作,提高财务工作整体运行保障水平。

224采取整体规划、阶段推进、注重实效的实施策略

(1)原始凭证电子化建设涉及财务的各项日常工作,所以在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开发、业务配置、系统存储规划、项目实施等工作的规划和实施上,要服从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长期建设规划,需采用信息技术领域领先的技术进行开发,支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现有应用,并着眼于未来3~5年的管理改进,同时以国网公司整体规划为准,各项系统业务规划要符合国网财务各类财务业务规范、管理要求。

(2)在电子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阶段性推进,将工作划分成可以控制、有明确实施目标和效果的各个实施阶段,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模块开展实施工作,通过试点实施形成典型模式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广实施工作。

(3)在实施过程中以项目实施对用户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工作效果为最主要的考核标准,注重实效,将原始电子单据与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集成,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关联查询,促使日常业务凭证、单据审核的高效管理,保证业务在线审核操作的高效、简便、友好、运行稳定。

3实施效果

31提升财务结算能力,增强自动化管理水平

依托扫描识别技术,实现全程操作“按图索骥”。供应商物资结算自助平台通过扫描识别技术与SAP系统数据交互,将增值税专用发票票面信息影像化、数字化。在供应商发票扫描环节,自动识别增值税发票票面内容,智能匹配初始信息;在发票验审环节,自动审核发票信息,实时归集票据影像业务数据;在集中过账环节,实现发票自动录入过账,会计处理由输入数据向检查数据转变;在发票检索环节,提供多条件搜索功能,实时跟踪发票处理业务状态。

32提升供应商管理水平,创新优化结算流程

创新优化结算流程,实现工作模式“化繁为简”。供应商物资结算自助平台将财务人员从单调枯燥的手工录入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将供应商纳入发票处理工作流程,由供应商发起结算业务并进行发票扫描、打印、粘贴等业务操作。财务人员通过系统完成在线审批、校验、过账等业务处理,使传统的手工处理发票向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转变,增强了供应商参与物资结算工作的积极性,改变了企业财务人员编制随业务量增长而同比例扩充的被动局面。

33提升企业财务管控能力,保证“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有效开展

集成系统应用,实现财务业务“兼容并包”。结算平台上线以来,供应商物资结算自助平台扫描识别正确率达9933%,验审正确率达100%;财务与业务纳入“一体化”在线管控,“影像流”与“任务流”畅通无阻、有条不紊;原始发票影像数据一次录入、全程共享;审批环节规范统一、职责清晰;数据收集便捷高效、口径多样;财务与业务部门管理职能协同衔接、紧密耦合,有效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壁垒,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业务融合提供有益探索。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预算;精细化编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0-38 -05

高校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调整、预算执行与分析以及绩效考评等方面[1]。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和根本,也是预算执行分析、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因此,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是开展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前提。为实现精细化预算管理的目标,成都体育学院与北京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合作,在探索高校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方案的提出

(一)高校预算编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均财政拨款的不断增加,国家对高校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如何管好用好资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摆在财务人员面前的新课题。目前,在高校预算编制与管理中存在两大现实问题:

一是校内预算与财政预算不一致,存在“两张皮”现象。受编报时间、审批程序、教学年度等因素影响,财务部门每年需要编制上报财政与校内两套预算。上报财政预算一般在上一年度完成,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按功能科目、经济科目反应,项目预算比较粗放、简约。而校内预算需在确定教学年度工作任务后编制,不但要求精准、明细,还需报学校教代会通过,编制时间上比上报财政预算滞后2-3个月。两套预算在时间上、内容上的不一致,削弱了财政预算的约束力。如何避免重复劳动,实现财政预算与执行一致的目标,是急需解决的第一个现实问题。

二是预算编制与教学管理脱节,绩效考核开展难度大。教育经费大幅度提高之后如何合理的使用,用最少的资金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要求财务部门必须立足于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使用好、管理好每一分钱,把钱用到刀刃上。但是,预算编制主要依赖财务人员完成,而处于教学工作最前沿、具体使用资金的各教学部门的专家、教授及其管理人员,一般不具备财会知识,而无法深入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来,要求他们按财政口径编制年度预算比较困难。为编预算而编预算,以匡算代替预算,预算执行中无法控制资金的使用结构和流向,绩效考核也因没有可靠的依据、科学的考核指标而难以开展。如何让教学专家轻松编制财务预算,使预算管理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是急需要解决的第二个现实问题。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为精细化预算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高效的信息平台搭建是强化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技术性保障。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账务管理、出纳、报表管理、工资管理、预算执行分析以及外网查询等信息系统的成功上线,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精细化预算编制提供了基础条件。

1、规范了财务管理基础代码与基础数据。

2、开展了预算的指标控制与执行分析。

3、全面实现了财政直发工资、校内工资以及各种临时非工资性补贴的统一发放与信息,方便了统计、查询、统一计税和管理。

4、初步实现了核算性财务向服务型财务的转变,校内各部门通过校园网能够随时查询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职工个人可定期查询个人公务借款、每月工资明细及纳税情况。

5、通过预算科目(功能科目、经济科目)、会计科目的双线记录,能够自动生成财务报表。

6、通过预算执行分析模块不但能提取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展现,也能够提取第三方软件进行展现、分析,有利于辅助决策。

(三)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在精细化预算管理方面,由于受时间、制度、资金、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仍停留在手工编制加匡预算的层面上,无法高效、及时地为教学、科研、训练活动提供精确的资金预算。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执行进度考核越来越严格,年终结余资金可结转额度与范围越来越小,年终突击花钱,导致财政年度与教学年度的矛盾日益激化。

1、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定员、定额标准。

2、专项项目预算申报缺乏标准的文本模板。

3、没有引入规范的审批流程管理,手工审核,环节控制随意性大。

4、手工预算和局部信息化应用并存,财务人员修改、审核、汇总、报批等工作量大。

5、项目支出编审没有按照部门申报、专家审核、层层审批、按学校发展方向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等优先筛选机制建立项目资源库,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缺乏科学依据。

6、学年度与财政年度不一致,预算执行与学校工作开展在时间上不匹配,导致预算执行与学校利益、学校工作计划与资金预算、年终考核与绩效工资兑现、职工个人所得税筹划与均衡税负等一系列矛盾的涌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创新预算编制方式。在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构筑高校数字财务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精细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核算、年度决算和对外服务一体化,形成快速决策反应机制,使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各级领导,提高决策反映速度与准确率。

二、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与规划

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及谢旭人部长2010年在《财政科学精细化管理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精细化预算管理平台以现有业务信息系统为起点,基于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和标准,建设一套既符合高校特点和管理要求、又能与现有财政业务系统对接的应用平台,推动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提高。

(一)数据集中管理,在现有执行平台上实现精细化预算管理

目前平台的应用已经处于数据的集中模式,按照该集中模式的设计思想进行横向扩展,增加精细化预算管理的模块功能,与全面预算系统、账务系统、预算分析系统等其他子系统有机结合,并根据管理需要建立多维度的、比较完善的预算控制体系。

(二)分经费类型、项目类别设置审核流程

由于学校机构设置、业务分工、管理层次等情况不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经费、不同类别的项目,其审核审批流程可能存在很大差异,预算的审核必须按照经费类型、项目类别而不是内设机构进行,才能满足管理需要。

(三)日常申报和年度申报相结合

项目预算在日常业务工作过程中进行申报,给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规划、审核流程、绩效评估指标的确定以及政府采购等等,带来了充足的时间保证。日常申报的项目一旦通过审核,可直接进入项目库管理,学校根据资金情况、年度工作计划等综合因素,将项目建设纳入当年或以后年度的部门预算中。

(四)满足对项目进行跨年度滚动管理的需要

在项目库中标识每个项目当前所处的业务状态、项目属性,对备选和延续性(跨年度)项目,滚动到下一年度,对已执行完的项目进行清理,满足对大量跨年度滚动管理的需求,以保证项目库运行效率。

(五)建立消息机制,实现审批流管理

预算申报管理采用先进工作流机制,全面支持业务流程定制。系统设计通过对业务环节、审核方案、用户权限等定制,实现个性化工作界面,适应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不同时期业务变化需要。

(六)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平台

以精细化预算数据为依据,从预算到执行的过程,详细记录和控制各项目收支情况,为财务公开提供比较具体的内容和形式,让预算收支、资金使用处于相对透明状态,主动接受学校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

(七)提供领导查询和决策支持平台

通过图形化、可视化、智能型的决策支持系统,按照领导使用的习惯和管理的特点、把不同的数据维度输出为图形、表格等展现形式,提供比较翔实的查询和决策支持内容,让决策者实时了解和掌握当前运行状况,根据规律预测未来的收支发展趋势。

(八)实现和财政部门预算自动转换和衔接,为办公自动化整合提供标准接口

对资金性质、资金来源、功能科目、经济科目等的具体预算细化,真实反映学校各部门的年度收支情况,对内自动生成为年初预算指标,对外提供本单位的预算数据。根据财政部门预算的数据接口格式要求,通过报表设计取数接口,直接输出为部门预算数据格式。对于办公自动化接口,提供预算的审批环节与办公自动化有机结合,在办公自动化中能够对审批的环节进行控制。

(九)项目文本设计灵活开放,满足非财务人员轻松编制财务预算

考虑校内各部门预算申报操作员均为非财务人员的特点,系统设计需要提供简单易用的方式与简洁的操作界面,以满足非财务专业人员轻松编制符合财务管理需要的年度预算。如对经济指标进行通俗化说明,提供直接填报方式或Excel填报导入方式,或者使用部门填报基本部分、财务人员完善专业部分,提供可行性论证文本上传功能,等等。

(十)保障软件的实用性、通用性和前瞻性,适合未来业务发展要求

软件的设计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功能和数据需要设计出可扩充、可定制化的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考虑多种解决方案,力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系统产品化、产品标准化的目标,探索符合学校管理特点的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

三、做法与特点

经过需求调研、确认实施方案、反复沟通实现模式、技术开发、演示版测试、2012年度预算编制试用、系统修改完善等阶段,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已成雏形。

(一)全面、准确、规范开展系统初始化设置是关键

1、基础资料设置规范统一,并满足资料统计的需要

根据学校实际,在开始年度预算编制之前通过系统初始化分别对预算参数、审核流程、预算控制数、科目编码等基础资料进行设置。基础资料不论在那个模块设置,均供预算编制、全面预算、账务、工资核算、报表、查询分析等各个模块共享。

如启动年度预算填报、允许项目填报、定义附件最大尺寸、定义统计指标、设置各种编码等。通过勾选设置功能科目、经济科目、资金性质、资金来源、四项经费、支付方式、支出类型等定义统计指标,多维度反映,以满足生成不同的预算报表需要,如报学校财经委员会报表、上报主管部门预算表、下达校内部门预算表、预算增减分析表等等。具体选择哪些指标,除要考虑统计报表所需外,还应充分考虑预算控制、财务核算、分析考核需要。通过对收入项目编码、政府采购编码、专项项目编码等级次方案的设置,方便之后将学校收入项目、政府采购目录、专项项目名称等逐一初始化到系统中,以便编报预算时可通过系统自动选择,确保规范、统一,方便汇总与统计分析。

2、审核流程设置量身定制,充分体现学校管理个性化

根据学校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及管理需要设置预算审核流程,设置审核操作员及其职责权限。设置完成后,预算编制将严格按流程进行,系统将详细保存预算编制审批流,完整反映预算编制、整个审核流程及修改调整数据原因,将过去人工协调反复的全过程通过电子文本保存下来,方便事后有据可查、建立项目库等。预算审核流程分为三类:收入预算、基本支出(人员、公用)预算审核流程、项目预算申报审核流程、项目预算下达审核流程。审核人设置完成后,系统将自动过滤有审核权限的项目,始终保持简洁的操作界面。

3、预算控制数设置科学合理,定额管理与项目申报相结合

在部门填报预算数据之前,对部门可申报预算控制数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部门上报经费如超出控制数,将不能上报。系统提供的预算控制可设置方式比较灵活,不设置控制数,或只设置总额,或设置总额和各分项,或设置总额和部分分项,或按分项控制,完全根据当期管理需要而定。

成都体院试编2012年预算按以下情况进行控制的:

(1)在编人员经费:未设置控制数,由财务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根据国家和学校工资政策、社保政策统一编报、学校统一管理。

(2)部门外聘职工人员经费控制数=人事部门批准外聘职工人数×工资标准,外聘职工的社保经费由人事部门统一编制、统一缴纳,部门不再申报预算。

(3)各教学部门学生实习费控制数=当年毕业生人数×生均补助定额。

(4)部门运行(公用)经费控制数=部门人数×人均定额×系数+部门电话机个数×标准定额+公务用车补助定额+特殊任务定额。

教学部门人数按在校学生人数计算,并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生均培养成本系数;行政管理及教辅部门按在职职工人数计算,并兼顾不同部门办公成本系数,总之,部门公用经费必须确保部门正常工作运转。另外,如招生部门每年都必须要印刷招生简章、邮寄录取通知书,类似的固定开支则通过特殊任务定额给与单独补助,一并下达到部门运行经费控制数之中。

(5)专项项目经费,除上述经费以外的其他支出均按项目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部分常规的、有明确定额标准的项目设置了控制数,如学生奖助学金项目控制数=奖助学金等级标准定额×应评奖助学金学生人数;同样,学生勤工助学金、学生会活动费、运动员伙食补助经费等均按生均定额下达控制数。其他项目未设置控制数。

总之,预算控制数的设置,可避免需要与可能的矛盾。下达了控制数的,部门在控制数内按照学校规定开支范围编报明细支出内容;未下达控制数的,部门根据工作任务申报需求情况,学校审核立项、滚动管理。

4、经济科目说明设置通俗化,方便非财务人员填表需要

对经济科目的使用范围、填表时是否显示等进行个性化控制,最大限度的方便非财务人员填报财务预算表。

(1)科目说明:为满足非财务人员轻松编制符合财政管理需要的预算报表,按学校开支特点、管理需要对经济科目进行通俗化说明,对不允许开支的范围加以限制,方便非财务人员填表选科目时参考,充分体现使用单位管理特点及个性化需求。

(2)科目控制:由于按照国家公布目录设置的经济科目较多,即使有科目说明,考虑到非财务人员不熟悉经济科目等统计指标内涵,为方便操作,系统在科目设置上灵活机动,可以选择显示,也可以选择隐藏。因此,预算申报部门操作员填表时不论是否选择经济科目(功能科目、资金性质、资金来源),都可以正常上报数据。部门操作员无法正确填报部分,在财务初审环节由财务人员负责纠错或补充完整。

(3)科目筛选:为方便非财务人员填表,按使用部门进行筛选,根据其经费支出范围显示该部门需要的经济科目,隐藏不必要的科目,使操作界面更加简洁。

5、政府采购编码、收入编码等其他设置结合学校实际,方便操作与应用

根据实际需要先设置编码格式后再设置政府采购编码信息。即在省政府公布政府采购目录的基础上设置,并结合学校实际设置明细内容。要求申报部门对目录以内品目,不论金额大小,均按统一编码填报采购信息,即方便汇总上报财政预算,又便于学校集中采购,节约采购成本。

按事先设置的编码格式在系统初始化时设置本单位收入项目编码信息,供部门填报预算时通过编辑窗口自动选择。

对学校常用专项项目进行统一编码,供申报部门在编码表中挑选。没有设置编码的新项目,申报部门只录入项目名称,审核立项后由财务人员统一编码。另外,功能科目、资金性质、资金来源等基础资料,也需要在系统初始化过程中完成设置。

总之,利用系统功能,根据单位管理需要及个性化需求,通过上述看似繁琐的初始化设置,完成预算申报前的统计指标规范化、项目标准化设置,为下一步非财务人员轻松编制财务预算、预算数据汇总分析及预算报表生成、预算指标下达等做好充分准备。以后年度若遇政策变化或机构调整,只需对变动部分作简单调整。

(二)将业务工作分解为财务数据,非财务人员网上申报财务预算简便易行

部门操作员通过VPN登录财务服务器,进入预算填报界面,将完成本部门工作任务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预算通过“精细化预算”系统按先后顺序如流水账一样罗列出来,便完成了预算数据填报工作,所有统计指标、经济科目、政府采购品目等,一律在编辑状态通过弹出的对话框选择。

为确保上报财政预算之前完成校内预算申报及初审工作,在9月新学期开学后立即启动下一年度预算申报工作,时间较过去提前了好几个月。为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学校要求部门在申报预算之前,必须事先研究本部门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工作任务,并将要开展的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需购买的商品服务项目。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解、细化与量化,根据工作经验或通过市场调查计算出所需经费保障数据,政府采购项目、跨年支出项目,并落实具体开支时间,既将教学工作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又将教学年度预算按财政年度有效划分。在此基础上,操作员只需将事先细化的每一笔流水项目按先后顺序在表中填入数量、标准或单价、系数,系统将自动计算所需预算金额。如:

填报人员经费支出明细表,只必须填报职工人数和人员工资定额或补助标准,两者乘积自动生成该部门人员经费预算。

运行经费支出明细表的填报方法同人员经费表。办公业务费需量化到办公用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价及预计市场价格变动系数等。需召开小型会议的,则要明确会议名称、次数、参会及用餐或住宿人数、会议时间等,以便准确计算每次会议所需经费预算。按定额管理的办公电话费、车公里费,原则上在定额范围内填报,不得挤占其他办公业务费。无法准确计算具体数量的纸张笔墨等办公耗材,可根据历史情况本着节约原则按人均消耗数量申报预算。在控制数内,允许按规定比例填列机动经费。

填报项目(含基建项目)经费首先需要明确项目主信息,如项目代码及名称、项目负责人、实施年度、需求金额、项目排序,上传立项依据、可行报告或项目申报书等项目附件;然后再对项目支出进行细化,将项目的具体支出方向逐一罗列出来,如同填列运行经费支出明细表一样的填列项目经费支出明细表,完整反映本部门项目支出需求。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及按学校规定必须由物资部门统一采购的品目,必须填列政府采购信息,并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填列具体的商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价等。为避免部门未做充分的市场调查而虚填或少填采购预算,学校规定经批准的采购预算指标统一下达给物资采购部门,预算不够的相应减少采购数量,因采购节约的资金全部收归学校。

收入项目表、基本支出明细表,可逐条填列、逐条上报;也可填好后全部选中、一起上报。项目支出表则需填完所有明细支出后按项目上报。为方便审核人了解情况,申报人员还可在备注栏填写说明文字。不论哪种性质的经费预算,如果填报过于模糊、笼统、应提供的附件资料不齐全的,说明部门研究工作不具体、工作计划不落实,审核人员可以退回要求重新申报,或者不予考虑纳入预算。

(三)人工协调电子化,完整保存整个审批流程及修改数据

部门填报完成上报后,系统自动将预算表格按事先设置好的流程依次提交给审核人员。审核人员通过VPN登录财务处服务器,根据管理权限审核通过或修改数据,在“审核批注”栏批注审批意见。审核工作一律在“审核”栏进行,部门申报信息始终保存在“部门申报”栏,其数据不会因为审核人员修改而发生变动。审批流程和环节根据学校实际和年度管理需要量身定制,系统完整保存整个审批流程、所有审批痕迹,预算透明化,预算处于哪个流程、谁修改过预算、修改理由和金额等可随时查询,方便管理部门与申报部门及时沟通和协调。

学校根据资金情况,对部门申报项目实行滚动项目库管理。项目支出范围不具体、应附未附可行性分析报告、重复建设、上一年度执行效率低下的项目,不予立项。经批准立项、年初预算暂无资金安排的项目,在预算执行中有新增资金来源时,学校将在项目库中根据排序追加预算;年初未纳入项目库管理的项目,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考虑追加。

(四)自动生成上报财政预算和学校预算表,避免了“两张皮”现象

统计报表根据学校管理需要自定义设置后,固化在“预算报表”模块。预算常年申报和网络化、无纸化管理的实现,引导部门提前研究下年度工作计划、提前开展预算申报工作,因此,在主管部门布置预算编制工作之前,学校已经完成部门申报与审核工作,等待提交教代会通过及财政批复。在“预算报表”模块,可按经费类型、部门、功能科目、经济科目、经费来源、经费性质等口径将审核通过的数据自动生成上报财政部门的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和政府采购表等。学校教代会审核通过、财政预算批复之后,只需按照批复要求进行调整后便可自动生成与财政批复预算基本一致的校内预算,避免了财政预算与学校预算“两张皮”的现象。同时,由于预算编制更加精、准、细,通过对支出明细及需求时间的明确,跨年支出容易合理分割,如将上一年12月底停止报账之后、当年12月底停止报账之前发生的支出,列入当年预算。如此建立良性循环,既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又能够确保运转,在资金安排与调度上更加切合学校工作实际,基本解决了学年度与财政年度的矛盾。

(五)初步实现预算、执行、核算、决算、服务的一体化管理,绩效考核有了可靠依据

通过“精细化预算”系统的“指标生成”功能,将终审通过的预算生成预算指标,进入“全面预算”控制系统。根据管理需要,可对部门申报预算进行分解或合并后将预算指标下达到资金使用部门。预算指标是否对经济科目进行控制、控制到哪一级经济科目,在这个环节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重新确定;如果不予修改,则完全按预算编制提供指标进行控制,实现预算申报与预算指标下达的完美结合。审核通过但未下达指标的项目预算,将进入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待资金落实、条件成熟后再启动实施。预算指标下达后,预算执行中若发生改变资金用途或开支范围、改变资金使用结构、或者超预算支出等情况,财务报账时将无法进行账务处理。同时,通过“预算执行分析”系统,财务部门可以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并实时对预算执行进度、资金使用流向等进行分析和监控。各部门登陆查询系统可实时查询到本部门预算收支余情况、经费支出使用流水情况及支出结构情况。由于支出内容填列详实,所需数量、标准明确,且系统还提供可了按轻重缓急排序、在备注栏补充说明表列数字的由来等功能,预算申报与教学工作结合紧密,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充分,方便财务人员了解其具体工作内容,考察、审核其预算的真实性、准确性。这样编制的预算,既避免了匡算的不确定性,又避免了预算与执行不一致的矛盾,为事后监督、绩效考核提供了可靠依据。总之,通过精细化预算信息平台建设,确保预算与执行一致,预算与会计核算一致,实现资金预算、账务处理、财务报表、预算执行分析等平台化,从而进一步加强财务监控,提高财务信息的收集、交流、分析、反应和决策速度。将财务管理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型走向财务型,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效果与思考

信息平台建设为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要实现从学校预算编制到决算的全程信息化、无纸化、一体化的理想模式,实现单位预算管理与财政管理的无缝连接,还有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一)全员参与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增强了财务部门与教学部门的有效沟通,精细化预算管理理念、民主理财观念在校内得到普遍推广。一方面,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推动精细化预算管理不断深入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精细化预算编制平台的应用,将促进学校管理上新台阶。因此,要使该项工作持续有效开展,让教授治学融入到学校财经工作之中,必须构建一支由财务专家、教育专家、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精细化工作团队,建立一套决策科学的高校财经决策体系,实现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目标。

(二)零基预算、钱随事走的观念深入人心,学年度与财政年度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但未得到根本解决。预算编制与指标下达在软件设置上若能打破财政年度的时间限制,做到既满足按学年度工作任务编制预算的需要,又满足按财政年度下达预算指标的可能,使两者有机结合,不因一方工作特殊性而牺牲另一方的工作需要。

(三)高校与软件公司充分沟通,财务软件标准化与个性化并存,适合高校特殊管理需要。但是,由于时间及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限制,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第8、10条尚未全部完成:预算、决算与财政报表的接口,目前需通过手工完成衔接,未实现自动化;产品的标准化与适用范围问题,还需在实践中反复验证。

(四)财政预算与校内预算基本一致,却无法实现绝对的完全一致。校内预算始终是对财政预算的细化,甚至在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口径上存在交叉。其次,执行中追加的财政拨款仍占较大比重(20—40%),且一般在下半年到位,给学校年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到位率增加了难度。另外,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在财政预算未批复之前,需通过资金调度解决工作经费与项目支出问题,待预算正式下达后归垫,在支出内容上无法实现学校预算与财政预算的绝对一一对应。

(五)精细化预算编制与管理有待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急需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规范的预算编制办法、科学的定额管理标准、完善的审批流程等,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操作,避免以预算编报通知或编报说明代替学校规章制度的现象,避免校内预算编制与审批的随意性。

(六)项目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考核办法有待完善。需研究制定可操作的校内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办法,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以教育质量为中心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重大项目预算事前论证、预算控制、事后考评与问责问效有机结合,并与干部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发放挂钩,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制,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财办[2009]37号.

[2]李丹.论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3]孙思惟.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探析:福建农林大学财务处[J].会计之友,2011,(26):109-110.

作者简介:

刘俚伽,成都体育学院计划财务处;

曹富兰,成都体育学院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