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农村建设调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郎寨村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南3公里处,有2120人,586户,12个生产小组,1980亩耕地,7名村两委干部,66名党员。2003年濮阳市开展“学连成,建设小康村”活动以来,该村两委一班人在支部书记孙富国的带领下,不甘示弱,痛下决心,带领全村群众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向阔步迈进。历经短短几年时间的郎寨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村有组织地转移劳动力1200人,占全村人口的57%;种植107速生杨1200亩;新建户均230平方米的别墅220多幢;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被确定为濮阳市2008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重点村,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07年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村、全市文明村、被县委表彰为先进“五好”村党支部等。
一、突出劳务致富,创新土地流转
调研组对郎寨村近600户抽取了50户进行调查发现,该村一是每家每户都有劳动力外出务工挣钱;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一)突出劳务致富,家家都有挣钱人
第一,依靠劳动力转移强村富民。一是起步早。郎寨村外出务工起步早,有很多人70年代就走出家门,创出了务工之路;--是人员多。该村每户都有务工人员,有的举家外出。据统计,全村2120人有1200人常年在外;三是有组织。该村起步较早的务工大户杨国乔、孙国勇、管庆先、郎红利、刘丁书等成立了务工协会,有序转移劳动力。如在山西的杨国乔有自己工地,带领本村民工4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四是能挣钱。据调查,该村务工人员年人均收入1.3万元左右,按1200人计算,仅此村年增收1500万元。
第二,营造了良好的外出务工环境。郎寨村两委班子采取有效措施服务外出务工人员。一是搞好信息服务。成立信息服务中心,积极与外出务工大户和用工单位取得联系,通过广播在村里招工信息,免费牵搭“用工”与“务工”的红线,有组织地引导、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抓好岗前培训。聘请技术工、教师授课,以短训班形式向准备外出务工人员讲授专业技术技能、劳动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内容,努力打造郎寨务工品牌;三是关爱留守老人和学生。村干部经常入户嘘寒问暖,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三夏期间组织帮扶队,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二)创新土地流转,增加土地效益
郎寨村耕地1980亩,长期以来以玉米、小麦传统作物种植为主,农业收入不高。为彻底甩掉外出务工人员的思想包袱,村里创新土地流转办法,即土地分散经营的农户按照协商期限将自己土地使用权倒包给村委会,村委按每年每亩400公斤小麦给予补偿,并且每年的种粮补贴及其他应享受的优惠政策仍归原户,然后村委再将土地以同样的价位转包给种地能手,以实现土地集约经营、规模发展。目前,全村有200亩耕地被8户承包。300多亩村集体废坑塘承包,带动了一批农民靠养鱼致富。2008年,全村仅养鱼年可创收100万元。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把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破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
二、创新新村规划。实现共建共事
2004年前,郎寨村农民住宅混乱无序,庄基高低不平,面积大小不一,胡同狭窄弯曲,而该村在短短4年内旧貌换新颜,他们主要解决好了两难:一是村民没钱难,二是宅基规划难。
(一)宅基划分到位
郎寨村搞规划,在村庄原有亩数及坐落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共划新村地680亩,其中开发利用原村庄内废坑地120亩。新开发地作为农户建房周转用地,滚动建设,最后腾出的百余亩回转为村街和公共场所用地。对每户宅基,一律按每户4分划拨,另附2分庭院经济种植地。
(二)舆论宣传到位
2004年5月,支部、村委成员和全村党员在村委会议室聚集一堂召开党支部扩大会议,支书孙富国在会上提交了新村建设意见。说干就干,村里接连三四个月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研究并通过具体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就地拆旧建新、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和“三纵三横”六街道、四个区、八个片的规划布局,启动了郎寨新村建设。在后来实施的四年中,每年都利用农历二月古会邀请市、县有关领导对新村建设先进户给予表彰,并对全村新农村建设进行再动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模范带头到位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这是支书孙富国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同时也是全村党员干部的核心价值观。该村村组干部、党员带头吃亏、带头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规定,按照非党群众、党员群众、非党组干部、党员组干部、非党村委成员、党员村干部、村委会主任与支书的顺序,排在前的优先选择宅基。对党员,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面对党旗进行二次宣誓:服从大局、吃亏在先、模范带头。村委会主任郎贵增身先士卒,带头把自己新建的原宅拆除,选用了最差最偏的地块当庄基,带动了全村新农村建设。
(四)思想工作到位
郎寨村最大的特点,不仅党员多、组长思想进步,意见好统一,村里老人的思想也很前卫,他们特别支持新村建设。村里也定了一条敬老爱老的意见,即通过采取交纳押金的方式,要求各户建好新房必须让老人优先入住。对村里的极个别难缠户,该村采取村两委成员分包到人,直到思想做通为止。
(五)组织措施到位
村里成立了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服务于新村规划建设,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积极参与但有困难的户、先反对后支持的户,村两委竭力提供帮助。针对建新房不拆旧房问题,郎寨村规定凡申请新宅须预交5000元,不拆旧不划新,建新拆旧者退还4000元(另1000元用于公益事业),交款不建逾期者没收。针对不建新不拆旧影响他人建设的五保户问题,该村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可容纳30人的村级敬老院。为避免楼层高低攀比,村里购买了地面测量仪,统一聘请技术人员为农户免费测量定位,全程服务。
目前,全村已建、在建楼房220多幢。村里统一为新规划村街和每家房前屋后,种上了核桃、甜柿、樱
桃、杏树等庭院经济植物。走进农家,看到全是绿叶红花,硕果累累挂满枝头,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景象。
三、搞好村风文明,促进农村和谐
村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的灵魂。村委针对郎寨村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人均耕地少,村内人多姓杂,宗派严重,并且曾一度出现“四多”(光棍多、庙宇多、案件多、超生多)、“四少”(大学生少、纯收入少、讲和谐少、谋干事少)、“四怕”(怕危房遇上大雨、怕患病无钱看、怕红白事大操大办、怕建新房影响邻里)、“四好”(好赌牌、好喝酒、好烧香、好上访)现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群众,经过四年新农村建设实践,郎寨村从以前的一个混乱村变成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的2007年度全市文明村。
(一)抓党风、正民风
郎寨村在党员会上组织党员重新宣誓,提出正党风的“六不准”、“五带头”,要求党员模范遵守。“六不准”即不准参与赌博、不准打架斗殴、不准违法乱纪和违反村规民约、不准搞迷信活动、不准参加组织、不准欺压群众。“五带头”即带头吃亏、带头致富、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学习党和国家政策、带头弘扬正气。同时组织党员到西辛庄、庆南等附近较先进的村参观学习,听李连成、卢春生等同志作报告,特别在《村官李天成》出演后,将剧中名段《吃亏歌》通过村广播播放,让全村党员群众学连成,争当吃亏人,争干吃亏事。
(二)扬正气、树新风
近年来,郎寨村大力开展“弘扬正气树新风”、“三村三户一标兵”、“道德规范进万家”和“清洁家园”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表彰文明新风典型。利用二月古会唱大戏的方式,对新农村建设每年进行一次大动员,对村里突出贡献人物、好媳妇、好公婆等进行隆重表彰;二是弘扬敬老养老美德。对五保老人,村里建设敬老院对他们实施集中供养。对建房新户,采取“划庄基前申请户预交关爱老人保证金,新房建好后老人优先入住者退还”的办法,引导农民敬老爱老养老;三是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组建了秧歌队、唢呐队、舞蹈队,建设了篮球场和乒乓球台,购置了体育健身器材,丰富村民文体生活。
(三)谋和谐、促发展
村里成立了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小组,支部书记任组长,吸收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小组成员,负责搞好民调工作。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小组,定期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会、小组长会、村民代表会,研究村里事务并及时公开。
如今郎寨村往日的“四多”、“四少”、“四怕”、“四好”变成了新的“四多”、“四少”、“四怕”、“四爱好”。“四多”就是:村民收入多、新建楼房多、大学生多、好人好事多;“四少”就是:光棍汉子少、邻里纠纷少、烧香祷告少、游手好闲少;“四怕”就是:怕老人受罪、怕孩子倒退、怕农田荒废、怕违法违规;“四爱好”:爱好关心政策、爱好科学富民、爱好争当先进、爱好公益健身。
四、一个好的带头人和一个好的两委班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和保障
在新村建设中,村委主任郎贵增率先把自己新盖的几间房屋拆除,选用规划中最差最偏的位置当庄基。在调整耕地时,孙富国在没和自家兄弟商量的情况下,把村里谁都不要,几乎年年被淹的27亩低洼地接纳了过来,结果该地块连续两年内涝成灾,收成无几。村支委、妇女主任张秀英,一个69岁的老太太当干部30多年,去年她分管农户沼气池建设和自来水安装项目以来,全村现已建成沼气池106座,通自来水210户。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06年11月,她走门串户,发动妇女组建了40余人的秧歌队,并自掏腰包1000元购买服装。为了铺村里的砖路,她和全村村组干部的工资都没有要。她自己说:“整天跑村里事,没觉着累,倒感到很充实很有成就感”。
五、郎寨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郎寨村发展中呈现出的几大亮点给人以深刻启示:
(一)抓班子,强核心,增强组织战斗力是保证
郎寨村的发展经验足以证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打造一支政治上过硬、致富有本领、带富有能力和创业精神强烈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和保证。
(二)审时势,“转”土地。探索发展路径
郎寨是一个农业村,土地是其唯一的资源。可就是这唯一宝贵的土地资源,却由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或从事副业,曾一度面临被撂荒的危险。他们面对这个问题,从作为农业大村、劳务输出大村、种植养殖大村的实际出发,审时度势,探索出了一条合理流转土地使用权的发展新途径,科学地解决了发展中的难题。
关键词:孝文化;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其中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创新、弘扬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深、包容最广、绵延最长、最有渗透融通力的文化系统。以孝文化作用于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能有效地提高新农村居民的素质,有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通过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传承,可以帮助构建和谐家庭,能有效促进社会的稳定。
一、研究综述
孝文化的冷遇与中国社会的高速老龄化激烈碰撞,中国社会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凸显,引起了社会的反思。如何对孝文化进行重新建构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在进行孝文化内涵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学者们对于孝文化的构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丁成际《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中认为新孝道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原则性关系;陈建华在《传统养老困境下的新型养老文化建设》指出道德与法律并重、物质与精神兼顾、自助与互助并举是建设新型养老文化的内在要求;潘剑锋的《建设农村新型孝文化》强调要构建农村孝德培养的社会机制,加强个体自律,提高农民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村现代家庭道德建设,建立农村养老管理机制;李忠香的《弘扬新型孝文化构建和谐新农村》则强调在农村新型孝文化的构建上强调提倡“厚养薄葬”,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并重、摒弃愚孝,同时指出要加大对孝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孝文化的长效机制和奖惩机制。哈尔滨市专顾委社会法制专家组在《倡导新孝道及运作实施的建议》中则强调在新型孝文化的构建上要着重处理好关系,即孝与忠、社会政治化的孝与家庭伦理化的孝、孝心与爱心、孝精神与孝样式、家庭孝与社会孝、孝慈互动与代际和谐、尽孝与尽量、一般孝与特殊孝。关于“孝文化”和“新农村建设”二者关系的期刊论文还有:张晓琼和牛磊在《论我国传统孝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一文中,发现在历史上曾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我国传统孝文化在现今新农村建设中仍具有值得挖掘与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功效(2009.12);赵艳粉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指出,在当今农村“孝文化危机”的情况下,应当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1);姜雪和何顺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孝文化建设研究》中指出必须加强农村孝文化源流、优质资源、新农村建设中弘扬孝文化的必要性以及践行孝文化的策略、举措与基本形式等方面的研究(2012.6)。关于“孝文化”和“新农村建设”二者关系的研究硕士论文有:山东农业大学杨力新《孝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以鱼台县为例》(2009.6);华中师范大学胡德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弘扬孝文化的关系》(2012.6);河南理工大学赵艳粉《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建设研究》(2012.6);大连交通大学邹方枚《新农村建设中的孝文化作用研究》(2013.6)。这几篇硕士论文对于孝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广,涉及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农业推广等学科领域及专业,分别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出了对二者关系的看法。通过近几年关于孝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文章发现,我国的学者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孝文化的内涵、孝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等。但是,研究角度偏重理论,实践性不强。首先研究角度偏重对孝文化传承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研究,或是分析孝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其次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内涵与认识的方面居多,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真正结合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这类课题往往结束在理论成立即可,提出孝文化传承与新农村建设策略的颇为少见。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量表
在寿光市纪台镇李家村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2份,其中男性40人,女性52人,平均年龄38.2岁。《孝道认知量表(FC)》,分为尊亲恳亲、抑己顺亲、奉养祭念、护亲荣亲四个因素。共有52个项目,采用并不应该(0分)、有点应该(1分)、相当应该(2分)、非常应该(3分)四级评分标准,得分越高,孝道认知越好。《孝道行为量表(FB)》[2],分为尊亲恳亲、抑己顺亲、奉养祭念、护亲荣亲四个因素。共有52个项目,采用并未做到(0分)、有点做到(1分)、相当做到(2分)、非常做到(3分)、情况不合(9分)四级评分标准,其中有情况不合被试需剔除,剔除的标准为回答“情况不合”的次数多于15次,除此以外,得分越高,孝道认知越好。
三、调查结果
(一)子辈对孝的认知各成分的平均数(M)与标准差(SD)
将被试根据性别分为两组,发现在孝道认知层次的四个维度上,男性子辈的平均分皆高于女性子辈的平均分。同一性别在不同维度上,平均分亦差别较大,其中抑己顺亲维度得分较低。奉养祭念维度得分较高,接近全选非常应该(30分)。
(二)子辈对孝的行为各成分的平均数(M)与标准差(SD)
将被试根据性别分为两组,发现在孝道行为层次的四个维度上,男性子辈的平均分皆高于女性子辈的平均分。同一性别在不同维度上,平均分差别较大。另外子辈对孝道的行为平均分要远低于对孝道认知的平均分。
四、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表一,子辈对孝道的认知与常模相比,女性子辈在尊亲恳亲、奉养祭念维度均高于常模,在抑亲顺亲维度低于常模,护亲荣亲维度接近常模;男性子辈在四个维度均高于常模。这一结果表明,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传统的孝道文化仍然深深扎根于我们现在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至于女性子辈的抑亲顺亲维度低于常模主要是因为农村女性出嫁后不再和父母一起居住的原因导致。根据表二,子辈对孝道的行为与常模相比,女性子辈在抑亲顺亲和护亲荣亲维度低于常模,奉养祭念维度高于常模,尊亲恳亲维度接近;男性子辈在尊亲恳亲、奉养祭念维度高于常模,抑亲顺亲维度接近,护亲荣亲维度接近常模。这一结果表明,“奉养祭念”在农村无论是从认知还是实践的角度都是“厚死”的重要一部分,农村的大环境中仍然对于祭祀过世父母看的十分重要,另外,护亲荣亲维度男性和女性子辈得分均不高,因没有进一步对其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但可以推测农村种棚的男性和女性对其职业认同和自我效能感较低,认为没有很好地“光宗耀祖”。对于纪台镇李家村来说,最近刚刚经历了一场新农村房屋改造,由原来的砖瓦房改为楼房,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楼房在分配的过程中均以家中的儿子数为主,不以宅基地为主。例如,家中有两个儿子,只有一个宅基地的可分配得两套房子,而家中没有儿子,有一个宅基地的(父母去世,女儿嫁人),只有经济补偿,无房屋补偿。通过楼房的改造分配方案,我们也不难看出,村庄的社会生态环境仍然是以父权为主,家中的男性子辈负担老年长辈的住宿问题,而女性子辈不再负担。所以通过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孝道认知的抑己顺亲维度,女性得分仅为9.36分,而男性得分为18.22分。无论是孝道认知还是行为层面,男性子辈的得分均高于女性子辈,这一差异的意义虽不明确,但有主要促成因素分析如下:李家村虽然经历了村庄改造,但村庄里大部分劳动力仍以种棚卫生,属于从父辈种棚,传给男性子辈,男性子辈结婚后仍然种棚这样一种模式,所以男性子辈承担了更多的传宗接代、奉养父母、依顺父母以及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任务”。而女性子辈结婚后进入到了“新家族”,更多地和新家族的男性子辈一起承担起赡养公婆的任务。通过对表一和表二两个表比较可以发现,子辈的孝道认知得分普遍高于孝道行为,说明很多方面是子辈认为应该做的,但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做到的,所以在预测个人的孝行时只靠孝道认知是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想有效预测孝道行为,还需结合环境因素、子辈性格、父母性格等。另外,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子辈的护亲荣亲维度得分普遍不高,应该注意提高农村年轻人的自我效能感,在农村种棚或者种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而不一定像古代“高中状元”才能光耀门楣。
五、结语
由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在孝道认知方面普遍觉悟比较高,说明传统孝文化在人们生活中能起良好正向的作用;孝道实践方面比孝道认知方面差强人意,这需要倡导新农村孝文化践行主体自律,并构筑新农村孝文化的培养机制,完善新农村孝文化的保障体系等方措施来重建孝道,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光辉,杨国枢.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4):359-361.
[2]潘剑锋.建设农村新型孝文化.湖南社会科学[J].2006,6:143-147.
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的要求,农委组成调研组,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强农富民”这一主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真对我县新农村建设公益设施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对策,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新农村建设是从20xx年开始的,借助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实施了2镇8个村、16公里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受到了国家和省市扶贫办的好评,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自觉地进入了新农村建设轨道。
20xx年,我县浓河、祥顺两镇分别被确定为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21个村被确定为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着力实施了“五改、四建、三化、两扩、一并”工程。完成改路142.09公里,其中硬化通乡通村公路6条、72.29公里,硬化村内道路30个村、69.8公里,完成浓河镇地下排水工程1300延长米,完成水泥明沟排水工程23.3公里;完成改水18个村屯,新增自来水用户4880户;完成改厕6个村、918户;完成户用沼气改灶试点380户;完成改房770户,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68.7%。新建村卫生所5所;新建村文化活动室9个;新建标准化中小学校舍9所,维修19所;新建“万村千乡”农家店40个。完成绿化村屯27个,建村内公园3个,在山后屯、创业屯推行农家通透式绿篱院落建设;完成街道亮化9个村,安装路灯460基杆;推行自我管理日常保洁环卫模式,全面净化村屯卫生环境。扩大有线电视、扩大程控电话覆盖面,入户率分别达到70%和73%。将凤山镇下青山屯并入道壕桥屯,22户农民喜迁新居。
20xx年,全县继续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总投入资金15567.237万元,其中公益事业和基础建设投入4645.235万元(农民自筹投入724.7万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831万元;农机化建设投入220万元;农业开发及土地整理项目投入3871万元。重点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三化、三改”工程和农业生产及基础建设“四扩、四建”工程。三化。一是道路硬化:完成20个村(场)通村通场公路和15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村内道路硬化80.45公里;二是四旁(村旁、屋旁、路旁、水旁)绿化:完成27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绿化任务。三是村屯净化:完成5个村水泥排水明沟建设;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10个;在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全部推行了自我管理、日常保洁管理模式。三改。一是改水: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5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二是改灶:新建户用沼气680户,其中新农村建设试点村400户。三是改房:启动了富强、红旗两个新型节能房建设试点,建稻草板节能房20栋、1680平方米;建农民集资楼2栋90户、6400平方米,其中富强村农民集资楼采用地下热源供暖新技术,取代了燃煤供暖。稻草板房和地下热源供暖新技术,节能环保,经济适用,深受农民认可。今年全县新建砖瓦房850栋、57740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1%。四扩。一是扩大北药种植规模,新增北五味子人工种植5941亩,累计达到3万亩,林下种植刺五加1万亩;二是扩大畜牧业养殖规模,大鹅养殖达到35万只;三是扩大特种养殖规模,狐、貉养殖发展到3.1万只;四是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木耳、蘑菇等发展到1480万袋。四建。一是完成了50公里松干堤防达标工程建设;二是完成铧子山水库消险加固工程建设;三是完成乌鸦泡低产田改造灌区配套等农业开发工程建设;四是实施了浓河镇西乐等5个村、富林乡双河等2个村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项目区规模3万多亩。到20xx年末新农村建设累计投资3亿多元,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12.9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实现2.8亿元;粮食总产达7.5亿斤,比上年增长10.3%,实现灾年夺丰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270元,比上年增长7.8%。
20xx年在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8815”工程,即建设新农村示范村8个,建设整村推进村8个,建设通畅公路村15个,硬化通村公路18条。
一是完成8个扶贫开发推进村道路硬化和15个村通村公路70.207公里,其中通村公路56.207公里,村内道路硬化14公里。村内道路硬化总里程达到141.37公里,村屯50个,占村总数的61%。 二是完成水泥排水明沟13.9公里。三是全县泥草房改造任务2200户。目前已拆扒泥草房959户。集中统建节能稻草板房114户,主体工程已完工。分建稻草板房112户,基础已完工;农户自建砖房1733户,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四是在8个村建设户用沼气池1500个,目前已完成950个的建设任务。户用沼气池总数达到2479个。五是完成亮化4个村。亮化村屯总数达到19个。六是完成绿化18个村,其中建设高标准生 态示范村8个。绿化村屯总数达到68个,占83%。七是完成庭院硬化铺装4个村。八是完成改造庭院栅栏4个村。九是完成村级“三室”11个建设任务。“三室”总数达到35个,占82个行政村的42%。十是完成村内公园建设3个。总数达到5个。
二、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做法
1、整合资金,科学调配使用。为了集中财力干大事,我们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则,集中投放”的原则,把试点村镇建设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林业生态效益示范资金、畜牧繁育改良资金、水利农田基础建设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资金、土地整理资金、农机大型机械更新补助资金等与新农村建设相互关联的项目资金由政府统一整合,捆绑起来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在项目实施过程合理搭配,定向投放,足额到位。同时,将文教、卫生、广播电视等部门的校舍维修、文化阵地、农村医疗、有线电视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一并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把新农村建设“拼盘”做大做实。
2、强化帮扶,实施合力共建。围绕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我们建立和落实了部门帮建和干部帮扶工作机制,县直87个部门帮建82个村,全县589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和1297名一般干部帮扶714户贫困户,帮扶1886名贫困生。即县副处级以上领导每人包3户贫困户和1名贫困学生,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2户贫困户和1名贫困学生,县直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包1户贫困户和1名贫困学生,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每人包1名贫困学生。实行一帮三年,责任不变,对象不变。去年以来,全县各部门帮建新农村折合资金319.9万元,县直机关干部帮扶贫困户、贫困生折合资金37.3万元。
3、落实责任,实施目标管理。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探索实行了重点工作目标责任承诺管理制度。县委、县政府党政副职、各乡(镇)及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在电视上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县委成立目标承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目标承诺管理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专事督查考核工作,对各乡(镇)、各部门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按照每月自报、季度公示、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四个阶段进行,并严格兑现奖惩。
4、积极引导,发挥主体作用。一是尊重农民的决策参与权。凡涉及筹资筹劳的事宜,都要求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理事会,由村民自行决定。二是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结合村民“一事一议”,动员受益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祥顺镇大林子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和广播宣传动员,只用2天的时间便筹集资金10多万元,完成了村级资金筹措任务。三是调动农民在工程建设上自觉地充当监督员,在村屯管理上主动当好维护员,较好防止了重建轻管的倾向。
5、自加压力,力求增量扩面。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是需要硬性投入的工程。**虽然是省级贫困县,财力十分薄弱,基础相对落后,工作压力相对很大,但是我们不等不靠,不依赖省市,不搞中看不实用花架盆景式的建设,而是把新农村建设做为一项历史责任,抱定小县要有大作为的决心,自我加压,加大投入,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覆盖面。
三、存在的问题
1、环境卫生很难保持长期清洁。一是道路的清扫难。二是垃圾出村难。三是监督管护难。
2、后续管护费用难以解决。一是照明路灯用费难以解决,全县安装路灯的19个村,其中有16个村的路灯用电能照明,费用很大,村里难以承受。二是公园内的管理费用难以解决。村内公园建成后,后续的设施的维修、栽花种草、卫生保洁费用很大,村里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解决。三是绿化、香化、美化费用难以解决。村内道路硬化后,相配套的路边绿化、栽花种草的人工费很高,村里难以承担。四是三室取暖费用难以解决。农村三室建筑面积较大,一般都在120—140平方米之间,冬季取暖大约需要2万元以上。
四、建议和对策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道路清扫实行门前三包,农户负责冬季清雪、日常卫生保洁;二是以居住街道为单位,选出街长负责监督;三是教育农民尽量做到柴草出村;四是农户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及时清理出村,村外设置垃圾填埋处理厂,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注重新型能源建设,降低管理成本。一是今后安装的所有路灯,均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费用难题。二是在今后再建的“三室”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节能取暖问题,建议建地下燃池,解决冬季取暖问题;三是要充分利用农村户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新型能源解决取暖照明问题。
如何节约集约用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县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一、我县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县农民的建房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由于村庄规划滞后,多数农村的新房都修在交通便利的村庄,造成了诸多的“烂心村”、“空心村”。全县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45.0平方米,最多的××乡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已高达276.4平方米。据调查,全县有300多个村存在空心村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建新不退旧。二是村镇建设缺少统一规划。三是超占现象严重。据调查,我县有近100多个村庄户均宅基地在2.5分地以上,部分村庄村民占地达到3分甚至5分。四是土地利用率低,有的自然村住上一两户,就占地十几亩。
二、我县建设新农村的一些好做法
由于乡村土地资源的严重低效利用,一方面是乡村闲置土地星罗棋布“晒太阳”,另一方面,急需建房农户又无用地指标。为此,我县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旧村改造形成以下三种模式。
(一)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整村改造模式
××村有××户,×××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亩,其中耕地××亩。1989年该村已拥有煤矿、铁厂、铸造厂等×个村办企业,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万元,人均纯收入×××元。有了钱就要建新房,截止1998年,全村共建新房×××间(眼),占地××亩。这样村庄占地达到了××亩,而许多村民仍无房住,要彻底解决,村委估计至少还得占地××亩,这样望川村占地将达到××亩,而且将形成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从1988年开始,该村决定进行旧村改造。在改造中该村通过大力宣传,并采用群众出小头,集体出大头的办法和村集体收回的旧房有偿使用、村集体资金投入等方式解决了旧村改造资金问题。在新楼房的安排上,该村坚持群众要住,优先群众,群众不住,优先党员,党员不住,干部带头住。通过旧村改造,望川村腾空了所有旧宅基地,建起了17栋新楼,村民全部住上了3至5层新楼房,并且节约了120亩建设用地,保证了村办企业用地,壮大了集体经济。20__年,××村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万元,是1989年的××倍,人均纯收入××××元,是1989年×倍,而村庄占地由原来的××亩变成了现在的××亩,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与发展经济双赢的理想效果。
(二)经济条件一般的××局部改造模式
××村集体经济较弱,全村××户,××口人,由××、××、××三个自然庄组成。该村村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出入道路狭窄,仅容一个人进出,而且村内排水又不畅。九十年代后期,该村四合院基本已人去院空,一个四五分地大的四合院,仅仅住了一两口人,而且村民因这些房子的排水、占地、建筑等问题经常打架滋事。
××村1998年开始旧村改造。该村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旧房进行评估。评估组人员主要有以下人员组成:党员、村委干部、村民代表、一般群众、群众中有威信的人、对房屋修建有经验的工匠。评估中,该村将评估组分为三组,每组对每宗拆迁房屋进行逐户逐间评估,并将三组的评估价相加除以三,作为最终的评估价款。在拆旧中,从党员和村委干部居住较多的地方开始撤迁,坚持村委干部和党员先拆,一般群众后拆,无房户寻下住房再拆的办法。同时坚持量力而行的办法,采取今年拆一亩的面积,建四户居民住房的办法,使当年拆房的无房户,年终就能回迁。在分配住房问题上,采取无房户先挑,一般群众后挑,党员和干部最后轮的办法。
20__年,该村完成13.5亩30院的拆迁,修建了21套占地6.3亩的住宅楼房,用原来一半的土地使拆迁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住房。而且村内道路纵横有序,街面由原来的不足2米,变为8米多宽,长期困绕村内的小学校建设也在此次旧村改造中得到了解决。20__年,全村总收入××万元,人均收入××元。
(三)山庄窝铺拆迁××模式
××村位于××县城西北,××公路旁,××河北岸。全村共××户,××口人,共有耕地×××亩,人均××亩,分布在×个自然庄,其中××等六个自然庄居住着××余户村民,由于长期交通不便,就医难、上学难、吃水难、找对象难,使得多数自然庄人口外迁严重,有的庄甚至只剩下几位孤寡老人。向村委递申请到中心村建房的多达××余户,而该村由于村庄零星分布,村镇建设严重超标,到20__年已无农宅用地指标,面对这样的困难,该村制定了通过土地置换进行拆点并村,解决农户建房指标的方案,即复垦××等×个自然庄的农宅占地47亩,在中心村××规划用地××亩进行新村建设,通过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农宅用地问题,还规划出院敬老院、幼儿园、学校等公益事业设施用地,而且扩大了有效耕地面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几点思考和启示
通过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我认为××县上述村新农村建设的三种模式对我县乃至××省不同经济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深刻的启示,值得我们大力推荐。这些村之所以能完成旧村改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坚持自力更生进行旧村改造。旧村改造利国利民,但是我县许多地方的村庄,总有一些依赖性,总想靠旧村改造向乡镇、县政府要钱、要物、寻求帮助,不敢放开手脚、自力更生进行旧村政造。
二是坚持群众路线进行旧村改造。进行旧村改造,涉及老百性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依靠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完成旧村改造。
[论文摘要]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片安徽部分农村的调研,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初级阶段农村信息传播障碍,并提出了优化和完善农村信息传播机制的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现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目标,农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在新农村建设的初级阶段,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选取了农村信息消费这个角度,走访了安徽省50多个行政村,运用调查问卷和个案调查方法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等问题进行了调研,本文基于调研结果对农村居民信息传播现状及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信息传播机制的建议。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传播现状
(一)农村居民信息获取渠道单一
新农村建设中,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拓宽农民获取信息渠道,包括图书下乡,开办村级阅览室,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以及电脑等“家电下乡”活动。但由于农民实际经济状况、各地政府的执行力度等因素制约,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初级阶段,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传统的电视和与亲朋的交往,信息获取渠道单一,而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的政府机构和网络却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与农村居民需求信息不匹配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以前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不再像以前一样信息闭塞。然而,面对当今爆炸的信息,真正对农民生产经营有用的信息并不多,大众媒介提供的大多是娱乐信息。在调查中认为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对他们用处很少和几乎没帮助的占到48.32%,有很大帮助的只占到7.87% 。
二、制约农村信息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尽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始终强调信息在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但效果并不明显,从调查情况看.农民仍然处于信息贫乏的状态。如表3所示.有43.60%的农民认为自己信息拥有较缺乏,34.83%的农民认为自己的信息拥有状况为一般,另有4.04%农民信息贫乏;只有不到20%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信息较富有或富有。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农村信息传播机制不够完善,信息传播遇到很多障碍。
信息传播要经历信源、信道、信宿三个阶段,其中任何一阶段遇到障碍都将影响到农村信息的传播。在当前新农村建设阶段,政府只将重点放在了信息传播渠道(信道)的构建上,而忽视了信息的受者和传者这两大关键因素。这导致农村信息传播受阻,信息资源严重浪费,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信息传播遇到的障碍具体如下。
(一)居民的文化水平和信息素养较低
在调查的人群中初中文化占32.3%,初中以下文化占49.4%,而高中及以上文化只占18.3%,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很多农民即使拥有了信息基础设施也不能有效利用。另外,由于受教育程度偏低,许多农民获取信息的意识不够,他们大多数只是凭经验生产,对获取的信息无法辨别真伪。信息受者的文化水平和信息素养不高是导致农村信息传播受阻的根本原因。
(二)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国家实行新农村建设以来,先后实施了“三电合一”“村村通”工程等,我省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电话、电视的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有的家庭都已装上了有线电视并且配置了电脑,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线电视的覆盖率不到1%,电脑也只有少数个体户或农业专业生产者拥有,即使是部分个体户拥有了电脑等现代化信息资源,他们也很少用这些资源来获取生产经营方面的信息,而是用它们作为日常结算工具或娱乐工具,这主要是因为与之相配套的基础实施如网络、通信设施不健全造成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已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 (三)信息人才缺乏
农业信息的传播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同时还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信息人才,他们分布在信息传播的每一个阶段,信息能否及时有效的传达给农民取决于信息人才是否充分。在调查的大多数乡镇,农民们普遍反映没有专门的农业科技宣传、指导人员下乡向他们宣传农业知识、指导农业生产。政府网站上也没有专门的农业类型的网站,即使有更新速度也非常的缓慢。当地政府向我们反映,由于农业效益低,待遇比较低,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不够等原因,很多优秀的IT人才不愿到农村基层工作,有的信息人才甚至流人到二三产业,导致了农村基层信息人才的缺乏。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在加大基础设施投人的同时相应的信息人才未能满足,导致信息不能有效的传达给农民。
(四)信息传播失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媒介为了追求经济利润,将信息的受众群体定位在城市的富裕阶层,它们更多的提供娱乐类型的节目,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很少能关注到农业类型的节目,他们每天花在电视、广播上的时间都用来观看电视剧、广告以及一些与农业不相关的新闻节目。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与农民需要的信息失衡导致了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也阻碍了有用信息的有效传递。
三、优化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传播机制的措施
(一)提高农民信息素养,培养信息人才
首先,政府可以组织专门人员深人农村,通过讲座、宣传、培训等多种形式让农民认识到信息对农业生产、个体经营的重要性;其次,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该把农民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这不仅符合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也是提高农民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再次,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通过采取农民职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重点培养农村“精英”“能人”等措施帮助农村培养信息人才。
(二)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我们调查的乡镇,电视的覆盖率已经很高,但大多数家庭的电视都是无线的。主要因为农村农户比较分散,交通不便造成有线电视的成本过高,电信公司不愿意向农村铺设有线电视网,有线电视收费相对与城市偏高,农民也不愿意高价接人有线电视,双方僵持导致农村居民家庭始终未能接人有线电视。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从长远看,这将是一种可以使农民、企业同时获益的“双底”举措。另外,面对农民没书读的情况,政府建立乡镇图书馆,为农民们获取农业知识提供方便。
(三)构建多种媒体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技术平台
我省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构建多种媒体互联互通的信息技术平台是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进一步或更高层次信息服务的基础。这就要求信息传输的媒介从传统的纸张向电视,广播,电脑等现代传输手段转变,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种媒体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技术平台,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
(四)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信息消费法律法规
调查发现,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应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却没能跟上,成为制约农村信息传播的“瓶颈”。完善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是实现农村信息化的基础,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的责任体系、人员体系和机构体系,明确政府责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健全农村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村信息传播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以此实现农村信息的高效、稳定、可持续的传播。
瑶族是道县21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最集中的一个民族,主要集中在四个瑶族乡。道县瑶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我县新农村建设全局,而且关系到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局。只有积极推进瑶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才能尽快改变瑶乡的落后面貌,才能保障瑶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我对道县瑶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作了一些调研,总结了近年来瑶乡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瑶乡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加快瑶乡新农村建设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1 道县瑶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道县现有洪塘营、横岭、审章塘、井塘等四个瑶族乡,辖56个行政村,392个村民小组,人口462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6%,面积5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432亩,林地面积448000亩。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道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民族会议精神和民族政策法规,紧紧围绕“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这个主题,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瑶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狠抓经济建设,努力夯实基础。瑶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瑶胞收入较快增加,乡风文明明显好转,管理进一步民主,瑶族地区面貌焕然一新。
(1)基础设施有了新改善。新农村建设中,道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改善4个瑶族乡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发展瑶族地区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致力改善瑶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2亿元,重点加强了瑶族地区的水、电、路、讯建设。4个乡实现乡乡通油路,各行政村基本实行了村村通公路,其中43个行政村水泥硬化村道174公里,启动了审井大桥建设,维修改造了梁木树大桥;36个村接通了自来水,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2处,受益人口1000余人;维修水库、河坝、电排、山塘等大小水利工程处220余处,新建小水电站40座,仅洪塘营乡新建设小水电站28处,年发电量2.1万千瓦时;98%以上的村实现了通电、通电话、通电视的目标,其中,80%以上的行政村进行了农网改造。投入资金240万元,新建村级办公楼12座。建设了洪塘营乡大洞田村党建富民示范村。2001年,投入资金35万元,新建洪塘营乡政府机关办公大楼3000余平方米,改善了办公条件。
(2)产业结构有了新调整。瑶族地区虽然条件相对落后,但却有着得天独后的水能、矿产、森林等资源优势。新农村建设以来,瑶族地区乡村公路修通以后,瑶乡资源优势更加突出,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瑶族群众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工业、农业和林业。四个瑶族乡基本形成了以药材、水果、特色养殖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各类农产品基地18个,60%的村培育了收入比较稳定、带动能力比较强的富民、富村产业。井塘瑶族乡发展水晶梨、脐橙等水果1500亩,发展工业原料林4800亩,兴办木材加工厂等加工企业10家。横岭瑶族乡发展厚朴4100亩,工业原料林5235公顷。审章塘瑶族乡发展烤烟1300亩、脐橙1000亩、工业原料林1万亩、油茶垦复1000亩,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了粤龙高内岭土等5家企业,培育专业养殖户100户。洪塘营瑶族乡发展杨梅、板栗等水果子1000亩,发展厚朴等药材12万亩、南竹3000余亩、杉树10万亩、松树8万余亩。洪塘营瑶族乡东江源村,全村种植厚朴10万余亩,厚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20余户;洪塘营村新建一个大型综合养殖场,年出栏生猪400余头、牛100余头、山羊500余只。2008年,四个瑶族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94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8%,瑶胞摆脱了“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右史局面,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3)民生事业有了新进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关注瑶族地区民本民生问题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主要内容来抓,重点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群众上学难、就鞭长莫难等问题的化解力度,促进瑶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教育普及程度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2008年,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成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小学升初中比例达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比例达到60%以上,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成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消除了四个瑶族乡中小学所有D级危房。2006年,投入20万元改扩建井塘中学教学楼,引进外资62万元新建洪塘营中心小学综合楼;2007年,投入35万元改扩建横岭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投资40万元新建洪塘营中心小学教学楼2000平方米。洪塘营乡中小学已建成寄宿制学校。按标准配备了四个瑶族乡中学和中心小学的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宅基地室和多媒体教室。同时,对瑶族乡的教师每人每月发放100元津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努力发展瑶族乡卫生事业,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新建了四所瑶族乡卫生院和购买B超机、X光机等医疗器械,高标准建设了31个村级卫生室,同时,加强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8年39310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85%;对瑶族乡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新建了横岭、洪塘营2所敬老院,目前有70名五保老人入住安享天年。瑶胞的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的总储量在全球二百多个国家中排行第三。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可采储量而言,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消耗水平却又很高,能源的利用率还很低。据统计,我国能源系统的总效率仅为11%,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能源的无限制使用还带来环境上的种种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正在面临巨大挑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建筑产品的实用性能,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都在不断的提高,由此产生的能源消耗、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加剧。从全球范围看,建筑活动所消耗的能源占总能源的40%,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50%。建筑垃圾的产生也是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建筑垃圾中的绝大部分采用填埋方式进行处理,不仅要占用大量土地,还污染了环境。
有上述可知,建筑行业对我国的能源资源及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住宅建设数量是城市建设数量的数倍。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使得农村住宅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农村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是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农村的居住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探索适宜我国国情和农村地域特点的住宅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达到了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其发展水平却一直停滞不前。虽然农民收入水平相比以前翻了几倍,但是农村的生活方式还是赶不上城镇居民。农村规划杂乱无章,农村住宅偏向于传统化,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等内容。可见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住宅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部分。新农村建设以完整、繁荣、文明、和谐、美丽为目标,农村住宅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据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6.58%,城镇人口6.2亿。也就是说我国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属于绝对意义上的农村人口。由于人口众多,使得农村住宅建设每年也在快速增长。虽然农村住宅建筑面积不断增加,但住宅建筑技术和质量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农村住宅建造技术简单,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因此如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是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在新农村全面建设的今天,农村住宅能耗量大、污染严重、室内热环境质量差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所使用的材料性能差、施工技术落后,缺乏有效的保温节能措施。因此重视我国新农村建设规划,对缓解我国能源、土地紧缺有着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到目前为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城镇规模和布局有所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渐提高。未来几年,村镇住房建设数量和需求仍将不断增加。村镇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建设整体较为落后。农村住宅建设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农村住宅功能欠缺,基础设施不足。从古至今来看,我国住宅建设主要采用自建自住、分散建设的模式,住宅商品化率几乎为零,住宅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与环境质量差。我国大多数农民由于受落后经济水平、生产方式和传统生活形态的影响,居住水平上仍处于落后状态,住宅无法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的要求。
(2) 规划重视不足与科技含量低。农村住宅建设的规划、设计、建材与部件生产、建筑施工等各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一是缺少统一规划。据统计,我国行政村中编制建设的仅占47.88%,实行整治的村庄占总数的4.62%。农村中住宅错乱无章,甚至都找不到一条笔直的公路、胡同。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二是不重视前期的设计,在开建前基本没有进行实际地质探测。这往往导致了住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使新房变成危房。三是施工过程中根本没有施工图纸,施工人员往往是凭借以往经验进行施工。例如农村住宅结构以砌体结构为主。按照设计规范,该类砌体结构必须设置构造柱及圈梁以达到抗震要求,但是在实际中,基本没有这些抗震措施。
一、镇沅县农村金融现状
(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初步形成
镇沅县共有农村金融机构3个、网点19个,其中农业银行网点1个、农村信用社网点13个、邮政储蓄网点5个,每1.1万人有一个金融网点。农村信用社网点覆盖全县9个乡镇,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二)农业贷款投入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各金融机构逐渐加大对农村信贷资金投入。2005年~2009年,农业贷款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增速分别30.55%、65.07%、31.12%、32.74%、15.84%,同期银行贷款增速为4.91%、22.12%、17.72%、5.92%、18.44%,农业贷款增速基本高于银行贷款增速;2005年~2009年农业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比例分别为36.22%、48.95%、54.53%、68.33%、66.83%,至“十一五”中后期比例达到三分之二强,与全县第一产业占第一、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例基本相符,贷款结构与工农产业结构基本协调。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展顺利
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征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统一的征信体系已逐渐覆盖镇沅农村地区。在人行镇沅县支行的积极推动下,农村信用社开展了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建立了农户信用评价体系,截止2010年,共为4.56万个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了多4.18万个信用农户,470个信用组,36个信用村,农村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四)财政扶贫贴息到户贷款投入力度加大
“十一五”期间,镇沅县共投入财政贴息资金375.5万元,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09亿元,为产业扶贫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启动资金,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2010年全县共发放贴息贷款3400万元,下达贴息资金170万元。其中种植业贴息贷款5900万元,扶持发展茶叶、核桃、蚕桑等经济林果2.8万亩,烤烟、冬辣椒等经济作物2.6万亩;养殖业贴息贷款4840万元,扶持发展养猪5.5万头、养牛0.6万头、养鸡10万只;其它行业贴息贷款170万元,扶持发展加工、运输等行业项目12个。扶贫贴息贷款累计受益7739户31000余人,其中贫困户6000户27000人,户均增收1061元,人均增收264元,解决贫困人口2100人。
二、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有待完善
金融组织是农村金融服务的载体,不同的金融组织提供形式各样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从镇沅县的3家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银行的乡镇营业所已全部撤消,农村金融服务功能逐步萎缩;邮政储蓄银行除能吸收存款外,发放贷款等其他金融职能还未有效开展,业务上处于“跛足”状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准垄断地位,缺乏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农村信用社一枝独大的农村金融体系格局直接造成贷款利率整体偏高,农民融资成本过高。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可以比基准利率最高上浮达40%,农民获得贷款付出的价格明显高于城市居民,最需要得到低价的群体却承受着高昂的价格。
(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有待改进
现代农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是多渠道的,只有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才能有效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拓宽农村资金来源渠道、调动资源要素投入。目前全县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仍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贷款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需要尽快提高。一是金融产品单一,缺少其他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在金融支持形式上只有贷款一种方式,贷款投放仍是衡量金融支持力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落后,特别是在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较大、信贷资金无法覆盖风险的情况下,直接融资工具应有更大作为。二是就银行信贷来看,贷款种类未能满足农民贷款需求。由于农民缺少可供抵、质押的物品,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农村信用社对农业贷款期限一般控制在1年以内,农户小额贷款一般控制在5万元,在贷款期限、资金数量、申请流程等方面与“三农”的实际特点不能有效匹配。三是农业风险的分担机制未有效建立。目前除国家开展的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外,其它农业险种尚未开展,农户被动承担农业生产中的所有风险的状况未得到改变。
(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作为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与基础条件,金融生态环境是影响金融稳定、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由于位于贫困山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镇沅县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一是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发展滞后。随着集体林权改革的实施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明确,集体林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农民的主要资产,也是金融化的重要标的。由于缺乏相关的登记、评估、流转等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这些重要的资产无法有效的盘活进行融资,这些资产能处于“沉淀”状态。二是农户的金融意识还比较薄弱。农村地区金融教育发展不足和相对落后,农户对对金融知识的认识有限,一些农户诚信观念淡薄,赖帐、拖欠等行为时有发生,使得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的吸引力不足。
(四)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有待加强
作为资金配置的两大主要渠道,财政与金融密切协调、有效联动能够发挥财政资金的“黏合”效应,撬动成倍的金融资金加快山区资源开发。镇沅县财政对金融支农的激励导向作用不足,财政在对山区经济开发支持过程中还停留在完善基础设施、给予农民补贴的“建设型”与“补血型”财政的阶段,尚未彻底向“开发型”与“造血型”财政转变。目前,财政扶贫贴息到户贷款作为财政与金融相互结合的最主要的工具,2010年,财政扶贫到户贷款仅占银行贷款的3.23%,贴息资金仅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0.2%,财政与金融联动机制的建立尚有很大空间。
三、进一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是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基础,也是未来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一是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三农”服务主力军的作用。支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增强资本实力和资产质量,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与支农力度。二是提高农业银行支农服务水平。探索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完善服务功能,突出支持重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三是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开展支农业务。充分发挥邮储机构遍布农村的网络优势,拓展小额零售业务范围,逐步扩大资金自主运用范围,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发挥新生力量的作用。四是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加快探索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金融组织的步伐,发挥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灵活的“草根金融”角色,扩宽农村金融市场的边缘,把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延伸到广大的农村地区。
(二)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立足“三农”特点的金融需求,不断完善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可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范围,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一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公司+专业组织+农户”等多种方式在内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二是积极开展农户贷款流程再造。优化信贷流程,简化手续,促进农户贷款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增强贷款的灵活性与便捷性。三是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拓宽农业险种范围,有效地分散和降低农业信风险,尽快建立完善政策性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
(三)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创建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为农村金融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探索建立适合农村需要的金融中介机构。推进以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登记、评估、流转、担保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产权交易平台,为产权登记、管理和林业资源资产评估及流转提供服务,盘活农村资产。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征信系统。做好农村居民个人征信系统有关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扩大信用信息系统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应用。三是进一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继续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活动;深入开展农村金融教育,提供农民金融知识;加强金融维权,提高农民信用意识,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
京郊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郊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从郊区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变化看,1980年―1990年,郊区农业人口由375.3万人增长到392.1万人,说明当时的城镇化进程缓慢,带动郊区农民转移的作用不明显;1990年―1995年,郊区农业人口开始减少,1995年为373.4万人;2005年,农业人口进一步减少到300.5万人。其中,2000年―2005年平均每年减少9.26万人。这说明,“十五”时期以来郊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的速度明显提高。
郊区城镇化与城市郊区化合流。合流的交汇点集中在郊区新城以及区位、经济和环境等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和部分农村社区。城市郊区化进程的加快,将对郊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比如,城市人口扩散、城市高消费需求增加,会推动郊区第三产业、郊区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结构升级和更多城乡混合型社区的形成,带动农村的旧村改造。
郊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与城镇化进程合流。近年来,北京郊区出现了一种新的城镇化模式――原地改造型和环境整治型,也就是一般农村的旧村改造或环境整治。这种城镇化虽然没有较明显的经济及人口转移和集聚趋势,但通过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条件改善等,使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改观,让农民享受到城市文明成果、开始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从广义上讲,城市化的最终结果不是使所有的农民都集中到城市,而是让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也能享受城市文明成果。这种城镇化不属于传统的城市化范畴。由此可以看出,郊区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呈现出合流趋势。
京郊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郊区农民城镇化转移和非农就业转移滞后。1980年―2005年,北京市农业户籍人口总数由375.3万减少到300.5万人,减少了74.8万人;而全市城镇人口则由521万人增加到1286.1万人,增加了765.1万人。郊区农业户籍人口减少数只占全市城镇人口增加数的9.8%。这表明,北京城市化率的提升主要是由外埠进京人口实现的,本市郊区人口转移所占的份额很小。1995年―2004年,农业生产总值占郊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2.6%下降到10%以下,但同期郊区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仅从40%下降到31.8%。这说明,郊区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仍然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
郊区二、三产业集中不够,区县城集聚力不足。郊区企业数量大,但单体规模小、布局分散。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企业分散在乡镇或村所在地,无法形成城镇集聚效应。工业集中程度低,造成区县城经济规模小和集聚力不足,在郊区城镇化进程中难以发挥主体带动作用。区县城第三产业升级缓慢,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中心城区。
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不能有效带动当地农民转移。目前,京郊小城镇核心区的大多数村庄尚未完成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城镇社区的转变,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不能形成对村庄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服务设施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郊区环境卫生、饮用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郊区城镇化进程;郊区一般农村地区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滞后于城市,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资源的占有率偏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亟须提高。
协调推进郊区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北京郊区的新农村建设是和郊区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应当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区,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十一黄金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时间: 2010-10-2——2010-10-8
地点: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固关镇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 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XX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祥顺镇的政协委员,对**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
一、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增强农民和村集体的造血功能是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
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而且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若村集体捉襟见肘、农民囊中羞涩新农村的建设就无从谈起。
**村原本旱田面积较大,种植的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但由于**村的土壤结构、地势和传统粮食价格的低弥,致使农民增收缓慢,村集体经济脆弱。如何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面前的新的课题。于是村两委便动员群众将各家旱田地改为水田地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水稻。光说种,水哪来?技术谁会?谁敢先吃这第一只螃蟹?于是,村两委在秋收后首先组织党员干部、有积极性的部分农户和干部的亲属做示范。把旱田率先改成水田,并新修了水渠把西北河水引到地边作为灌溉之用。另外,利用冬闲的时间请县、镇的农业专家来村里讲授水稻种植的技术和田间管理的方法、技巧。通过几年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先改地的农户得到了甜头,其他农户也消除了疑虑,便纷纷改地,截止到2008年**村所有能够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块均改成了水田,面积以达7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水稻调优调绿达到97%,水稻种植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中棚育秧达到90%。
二、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主导作用,凝心聚力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之源;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拽,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和一支能干事的干部队伍新农村建设就是无本之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在农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村两委班子首先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实行了点题公开的村务公开制度,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要求公开什么就及时公开什么,使村务公开变单向式为互动式,由原来的公开什么看什么,变为想看什么有什么。紧紧抓住还权于民这条主线,有效解决了谁来掌权、为谁掌权、怎样掌权等关键问题,找到了一个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的支点,有力推动全村基层民主建设。全村在原有的村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了符合全村实际情况,具有本村特色的村务管理制度。按照公开、公正、民主、科学的管理原则,对村务进行严格规范、严格操作。全村的各项村务工作都由两委和广大村民代表集体商定。同时还建设宣传栏接受民众的监督。每季度按公布要求、公布内容进行村务公开活动,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村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规范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事项、形式和程序,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
议事规则,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克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推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同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所以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三、依靠政策、争取国家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2003年全国税费改革之后,国家对三农日益关注,首先是免除了农民延续历朝历代几千年的赋税,并逐步取消了以往的乡统筹、村提留、两工、建勤费等收费,与此同时,还相继出台了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柴油补贴、打井补贴、大棚补贴、秋翻地补贴等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这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发展生产极性的提高,这也使得广大**村的父老乡亲敢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过的更红火,我们不仅要脱贫,我们还要致富,这是淳朴**人的铮铮誓言。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一道通过对本村的实际情况的客观分析和准确定位,果断提出了抢抓机遇、调整结构、拓宽渠道、乘势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为了能让村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村通过宣传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自主地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他们享受到了社会保障事业的保障性和优越性。据统计,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共计950位,占总人口数95%。在义务教育方面,**村入学儿童享受九年制度义务教育率为100%。同时**村紧紧抓住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时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的惠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本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紧紧围绕这二十字方针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科学编制规划,统筹安排,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进行。
在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村的村容村貌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已大大提高。政府也帮助低保的村民们建造房屋,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补贴。而政府对村民们建设沼气池的支持与帮助也为本村的清洁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他是养猪专业户,一直苦于过多的猪粪无处排放。现在在政府帮助下建设造沼气池,给予1000元的补贴。这样,不仅很好地清洁了环境,还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一举两得。
加强村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本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村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渐完善各项公共服务保障设施。
医疗问题是民生之重。去年,本村投入了八万多元建成村卫生所,政府还积极鼓励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就大大减轻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水利建设也十分重要。水利是农业的脉搏,我们向本村政府了解到,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政府组织人力、物 力、财力兴修水利,保证可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
此外,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村在体育文化局的支持下,修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使村民有了自己的娱乐场所,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积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是本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点。
在去年,本村政府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深入了解了党的十七六中全会精神,并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政府积极向农民宣传农业知识、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在近几年,本村政府组织了一些村民免费到县城进行电脑知识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明素质。为了增强村民的身体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政府还组织村民定期进行球类比赛。去年,本村以队为单位,成功举办了几场篮球赛,排球赛等,这不仅提高了村民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还促进了各队的村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业发展 问题
一、主题简介
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察
二、活动日程
7月25日
参观孙家村农田
7月26日
至调查郭猛生态农业的发展
7月27日
至xx市盐都区顺雨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7月28日
至大冈镇财政所
三、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家乡近年来发展变化较大,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2、调查目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当前是个很热门的话题,然而身在象牙塔的我们,要开始学会走进社会,走进我们的农村,掌握最直观的信息,体验新思维新气象,丰富我们自己的视野。亲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亲近我们伟大的祖国。假期来了,我们何不利用暑假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校园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因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和一些家乡的同学组队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我们的暑期实践因地制宜,深入农村去了解新农村建设。
3、调查对象
盐都区位于苏北黄海之滨,境内气候环境独特,为海洋性湿润气候,江苏冷窝,江淮气旋入海口,夏季冷暖空气交汇频繁,九、十月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水土资源丰富,成陆较晚,为黄淮海相沉积平原,盐渍型水稻土,速效钾含量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尤宜水稻种植。
很高兴来到大冈镇孙家村,充分感受到这里安定和谐的氛围。正值七月,田里水稻绿油油一片,长势尤为喜人。夏日里难得的舒爽天气,乡间清新的气息,给我们带来舒畅的心情。在这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小村庄里,处处展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规整清洁的水泥道路贯穿村庄,路边紫薇花烂漫地开着,远方的树林间的微风带来丝丝清凉。
与该村书记及村主任的一番亲切朴实的谈话,让我们为该村近年来在行政体制和农业生产上取得的成就感到敬佩和高兴。
此行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可以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交通状况的改善,教育医疗住房条件的提高,农民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这一切的一切,给我们展现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的新形象,真的感觉不虚此行。
(2)7月26日至调查郭猛生态农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xx市盐都区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优先资金投入,1至4月份,全区累计吸纳和投资6500万元,建设生态农业园项目5个,区、镇两级累计投入1600万元,用于生态农业项目园区内路桥、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引生态农业项目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江苏禾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生态农业项目在郭猛农业示范园区成功签约。
该项目投资4000万元,租地400亩,征地7亩,将用两年左右时间,建成集名贵苗木、绿色果蔬、畜禽水产及餐饮娱乐、健身休闲、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种养基地和旅游度假胜地。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利税超百万元,可为地方农民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
(3)7月27日至xx市盐都区顺雨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一般鸡与鸡蛋都是采用米糠等一些饲料饲养这家公司引进外来技术以其独特的配方饲喂的地方草鸡,加上人工喂养的昆虫,其鸡肉肉质细嫩爽脆有弹性,汤质浓郁,鸡蛋蛋清粘稠,蛋黄饱满有弹性,口感清香,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已取得自己的品牌优势。工作人员带领我们来到了他们的养蝇房,还没进去就被一阵扑鼻的臭味所吓住了,捂住鼻子进去之后,就看到成千上万的苍蝇被养在一个个的纱盒子里面,康总对我们说:这些苍蝇就是鸡的饲料来源之一,也是他们的饲养场有别于其他饲养场的特色。可是大家就又有疑惑了,要说苍蝇是昆虫给鸡吃固然能加蛋白含量,但是苍蝇是有翅膀的是会飞的,那鸡怎么吃的呢?康总又再一次解决了我们的疑惑,他说:鸡吃的实是这些苍蝇的幼虫。
(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蝇蛆)。
(4)7月28日至大冈镇财政所家电下乡让大冈农民生活更精彩
在大冈镇文昌家电商城里,家电以旧换新的海报前,挤满了来自该镇各村居的农民,邻近兴化市安丰镇也有部分农民前来选购家电,他们细致地挑选着自己需要的电器,不时地合计着价格。据统计,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大冈镇累积销售指定商品2000余件,已发放补偿资金达20余万元。
从大冈镇财政所负责人了解到,该镇经过深入的调研后,制定了家电下乡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将涉及优惠政策、补贴标准、申报程序的宣传资料发放到农民手中,使家电下乡家喻户晓。财政部门会同工商等相关部门,积极做好销售网点备案工作,认真执行中标价格,保障产品质量,强化售后服务。全力做好补贴资金的审核与兑付工作,提高补贴办理效率,补贴资金以一折通方式直发给购买农户,确保及时、全额发放到农民购买者手中。随着家电下乡的不断深入,指定商品种类的不断增多,产品限购台数的增加,最高限价的调整,富裕起来的农民可选购的商品也越来越多,大冈农民的生活将越来越精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当前是个很热门的话题,然而身在象牙塔的我们,要开始学会走进社会,走进我们的农村,掌握最直观的信息,体验新思维新气象,丰富我们自己的视野。亲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亲近我们伟大的祖国。
4、调查方法或工具
实地观察、采访有关人员、上网查询资料
5、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农村的日新月异让我有了很大的触动。虽然我也生在农村,但是近一年的时间,家乡的变化确实很大。
相关政策不适合本村发展
比如我们在孙家村调查时,他们的党支部书记坦言有时国家的政策和规定并不是很适合自己村组织的现状,需要自己回来研究进行一些补充。
在实施家电下乡政策中,如何做好宣传工作,如何与百姓沟通。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我们看到的生态养殖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而有些地方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6、解决方法: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2)加强基础,用科学的理论为生产铺平道路,科学生产发展生态经济
(3)加强头筹操作:协调各部门工作上下齐心
四、结语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了解到,新农村建设时是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在某个小的方面修修补补、小打小闹。
一、基本情况
我县新农村建设是从2005年开始的,借助扶贫开发整村
推进,重点实施了2镇8个村、16公里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受到了国家和省市扶贫办的好评,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自觉地进入了新农村建设轨道。
2008年在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8815工程,即建设新农村示范村8个,建设整村推进村8个,建设通畅公路村15个,硬化通村公路18条。
二、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做法
1、整合资金,科学调配使用。为了集中财力干大事,
我们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则,集中投放的原则,把试点村镇建设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林业生态效益示范资金、畜牧繁育改良资金、水利农田基础建设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资金、土地整理资金、农机大型机械更新补助资金等与新农村建设相互关联的项目资金由政府统一整合,捆绑起来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在项目实施过程合理搭配,定向投放,足额到位。同时,将文教、卫生、广播电视等部门的校舍维修、文化阵地、农村医疗、有线电视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一并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把新农村建设拼盘做大做实。
3、落实责任,实施目标管理。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探索实行了重点工作目标责任承诺管理制度。县委、县政府党政副职、各乡(镇)及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在电视上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县委成立目标承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目标承诺管理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专事督查考核工作,对各乡(镇)、各部门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按照每月自报、季度公示、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四个阶段进行,并严格兑现奖惩。
4、积极引导,发挥主体作用。一是尊重农民的决策参与权。凡涉及筹资筹劳的事宜,都要求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理事会,由村民自行决定。二是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结合村民一事一议,动员受益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祥顺镇大林子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和广播宣传动员,只用2天的时间便筹集资金10多万元,完成了村级资金筹措任务。三是调动农民在工程建设上自觉地充当监督员,在村屯管理上主动当好维护员,较好防止了重建轻管的倾向。
5、自加压力,力求增量扩面。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是需要硬性投入的工程。**虽然是省级贫困县,财力十分薄弱,基础相对落后,工作压力相对很大,但是我们不等不靠,不依赖省市,不搞中看不实用花架盆景式的建设,而是把新农村建设做为一项历史责任,抱定小县要有大作为的决心,自我加压,加大投入,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覆盖面。
三、存在的问题
1、环境卫生很难保持长期清洁。一是道路的清扫难。二是垃圾出村难。三是监督管护难。
四、建议和对策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道路清扫实行门前三包,农户负责冬季清雪、日常卫生保洁;二是以居住街道为单位,选出街长负责监督;三是教育农民尽量做到柴草出村;四是农户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及时清理出村,村外设置垃圾填埋处理厂,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注重新型能源建设,降低管理成本。一是今后安装的所有路灯,均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费用难题。二是在今后再建的三室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节能取暖问题,建议建地下燃池,解决冬季取暖问题;三是要充分利用农村户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新型能源解决取暖照明问题。
截止去年底,县内11个乡镇已有4个完成了总体规划的评审工作,剩余7家正在着手准备规划的评审工作。其中下辛店、隔蒲潭、吴铺、清明河、胡金店和倒店等6个乡镇预计在本周开展评审工作。道桥镇的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但评审合同尚未签订,仍在商定之中。
二、村镇城建机构现状
自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村镇建设环保所全部撤消,变更为城建环保服务中心,属乡镇社会事业办。管理性质为中介服务机构,取消了行政执法管理权。人员由原来的10—20人削减为现有的2—12人,经费自筹,来源为乡镇从集镇配套资金中拨付一部分、收取集镇环卫费,有些乡镇还征收了一部分绿化费、占道费,但基本都难以保障城建机构的基本运行费用。城建环保服务中心的在岗人员月工资大都在400—550元。每个乡镇聘请的环卫人员在3—9人左右,每人月工资大都在200—300元之间。城建环保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工作上除对本镇区建设行为进行管理外,对村庄建设基本没有管理。
三、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对新农村建设,各乡镇都提出一些操作性强的建议。归纳如下:
1、要尽快成立机构。新农村的建设必须有机构保障,设立的机构必须具有城建管理执法主体资格,而不能是中介服务性质。城建机构的运行经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才能保障队伍的稳定,便于工作的开展。
关于与土地所合署办公的问题,各乡镇意见不一,各有利弊,“利”是便于管理高效有力,办事方便快捷;“弊”是人、财、物的管理权限上难以划分。我们综合后建议,恢复成立城建环保所,恢复行政管理职能,定编四人左右,纳入乡镇财政预算。乡镇指派一名乡镇长负责分管城建所、土管所,统一负责,协调管理,人事任免由乡镇负责,但要保持队伍的相应稳定,在业务上隶属县职能部门指导。
2、要保障经费。乡镇城建机构的运行经费必须纳入乡镇财政预算。要重新制定乡镇规划区内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征收标准。同时各乡镇要将镇区绿化费、环卫费、占道费、环保费、有偿设施使用费、广告经营权费、停车管理费、电力附加费等列入城建经费筹措范围;加大经营城镇力度;鼓励有能力的人士回报乡梓,兴办企业,投资建设。城建、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电信等职能部门也要加大对乡镇建设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部门专项资金,多方位支持新农村建设。
3、要加强宣传。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全方位的宣传,动用电视台、报纸、横幅、宣传车深入乡镇、村庄宣传,将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软硬件标准、要求、优惠政策等宣传到集镇、到村庄,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4、要确定试点,明确目标。省政府已确定了我县的11个村为“百镇千村”试点,各乡镇正在申报2—4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明细见附表)。各乡镇要求尽快启动试点村建设,重点投入、重点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带动全县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建设厅制定出台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硬件标准,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应尽快达到下述目标:一是基础设施配套:通村公路、村内道路硬化,布局合理;村内给水、排水系统完善;公共场所安装路灯。二是绿化建设达标:要求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充分绿化;有公共活动的绿化场地。三是环境治理到位:达到“一建三清四改”标准,即建沼气池,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厕、改灶、改水、改圈;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四是居住环境舒适:要求村民建房造型多样、错落有致;住宅朝向和间距满足日照、通风和防火要求。上述目标,对我县的“村庄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5、要迅速编制规划。按照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可以分四类情况编制村庄建设发展规划:一是村庄向集镇靠拢。扩大集镇 规模,完善集镇规划,增强政府所在地和小集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吸引周边村庄的村民进镇,提高城镇化水平。二是合理编制中心村发展规划。结合建设部关于“迁村并点”的系列文件精神,在目前每个乡镇一个试点中心村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再合理选择地段编制2-4个中心村的发展规划,完善中心村的道路、供排水、学校、卫生、小商品市场及其他配套服务功能,引导周边村庄有条件的村民进中心村建房。对交通不便、或经常存在防汛抗旱困难的村庄,一律要求“迁村并点”,到中心村建房。三是针对村庄分布较为散落(县内比较)的乡镇。如下辛店镇、倒店乡、曾店镇等,可以根据村庄的发展方向选取村庄附近的地段重新编制新的村庄发展规划,要注重节约土地,减少浪费。四是针对村庄分布较为密集的乡镇。如清明河乡、伍洛镇等,对远离集镇和中心村的村庄,可以采取在原址上编制村庄发展规划的方式,要注重结合现状,因地制宜。
其次是加强规划监管力度。乡村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一书一证”制度,符合村庄规划要求,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坚持杜绝未批先建等违章建设,下大力解决农村长期以来由于乱批乱建、乱拆乱建而造成的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问题,确保村庄整治按规划要求实施。
6、要加强住宅建设样式的管理。要进一步培训、提高村镇住宅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推广省市制发的《新农村住宅通用图集》。多设计出样式优美、经济实用、适合于村民居住的住宅样板工程。把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向乡镇、向村庄延伸。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村庄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指导各地建立村民自主管理机制和村庄基础设施维护与管理机制,包括村内主要道路、路灯的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管理、房前屋后卫生责任、公共绿化种植养护等,巩固整治效果。
7、要妥善解决村镇建设用地。农村村民建房,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应坚决执行“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为妥善解决和保障村镇发展的用地空间需要,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应对村镇建设用地规划作适当调整,与镇域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也应作相应调整。同时要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加大土地整理和后备资源开发的力度,通过零星村整治、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造田造地等措施多途径获取建设用地折抵指标。
8、要配套政策,协调管理。县镇两级政府应围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引导村民进驻集镇、中心村或规划新区建房。凡在各集镇建成区内拥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本地农民和外来人员,均可随时申请办理城镇居民落户手续,并在入学、就业、服兵役、社会保障、户口迁移等方面,享受和承担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迁村并点”后的村民,相关部门应从简从优办理户口迁移、土地置换、农田互换等手续。
9、要强化领导,注重配合。为保障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可以借鉴村镇建设管理较好的江浙一带的管理经验,由县政府牵头,建设局、发改局、国土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公安局、卫生局、文化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成员组建乡村建设管理指挥部,具体组织、协调各村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各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相应成立新农村建设管理机构,整合部门力量,加大对村镇建设的扶持力度。县级其他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在农村电力、邮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四、申报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
截止目前,各乡镇申报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共有49个(不含重复申报的11个),其中:
纳入省政府“百镇千村”范围的有11个村:
义堂镇的六合村、新街村、东方村;城关镇的陈赵社区、黄湖社区、肖李社区;伍洛镇的四合村;下辛店镇的张杨村;道桥镇的共星村;隔蒲潭镇的前进村;胡金店镇的三赵村。
原定的中心村有12个:
义堂镇的六合村,倒店乡的界牌村,曾店镇的人和村,吴铺镇的三湖社区,伍洛镇的四合村,沙河乡的齐云庵村;下辛店镇的张杨村,道桥镇的共星村,隔蒲潭镇的军席村,清明河乡的三港村,胡金店镇的三赵村,城关镇的黄湖村。
本次申报的示范村有37个:
义堂镇:新街村、陈李村、曾滕村;
倒店乡:陆洼村、界牌村、倒店村;
曾店镇:冯巷村、下张村、大汪村;
吴铺镇:郑店村、杨坝村、吴铺社区;
伍洛镇:四合村、三集村、程垸村;
沙河乡:辛安寺、黄渡村、雷福村、齐云庵村;
下辛店镇:泗洲寺村、台湖村、北堤村;
道桥镇:群利村、新堤村、前南村、前北村;
隔蒲潭镇:三里庙村、幺屋村、和平村;
清明河乡:三港村、沿河村、子港村;
胡金店镇:盛砦村、宋店村;